簡單介紹
中國東北一詞源于近代。辛亥xxx后,特別是張學良宣布東北易幟后,xxx開始用東北來取代清朝發祥地的原有名稱。由于歷史和政治的原因,在中國一般用東北或者東三省、東北三省來稱呼滿洲地區的遼寧、吉林和黑龍江這三個省份。后來東三省的西部劃入內蒙古自治區,因此內蒙古東部(東四盟市)也屬于東北地區。
東北區位于東北亞區域的中心地帶,東、北、西三面與朝鮮、俄羅斯和蒙古國為鄰;隔日本海和黃海與日本、韓國相望;南瀕渤海與華北區聯接,戰略地位極為重要。東北區總面積為124.3萬平方公里,約占全國土地總面積的12.9%;1995年全區總人口為11533萬,占全國總人口的9.5%;土地和人口的規模相當于世界上一個較大的國家。近代我國行政區劃變動最頻繁的是東北地區,但是,作為大地區概念的“東北”則相當穩固,由來已久。 東北人被外界評價為匪性十足,其實東北人也不都是野蠻刁鉆之主,有很多地區的東北人很文明,很有修養,主要有大連、哈爾濱、大慶以及內蒙古的呼倫貝爾等地區的人們很有素質。
地理概況
土地資源

水繞山環、沃野千里是東北區地面結構的基本特征,土質以黑土為主,是形成大經濟區的自然基礎。南面是黃、渤二海,東和北面有鴨綠江、圖們江、烏蘇里江和黑龍江環繞,僅西面為陸界。內側是大、小興安嶺和長白山系的高山、中山、低山和丘陵,中心部分是遼闊的松遼大平原和渤海凹陷。東北區平原面積高于全國平原面積的比重,松遼平原、三江平原、呼倫貝爾高平原以及山間平地面積合計,和山地面積幾乎相等;東北擁有宜墾荒地約1億畝,潛力之大國內少有。廣大的山區,蘊育著豐富的森林,總蓄積量約占全國的1/3,目前仍是全國最主要的采伐基地,1995年木材產量占全國38.4%。
氣候特點
受緯度、海陸位置、地勢等因素的影響,東北區屬大陸性季風型氣候。自南而北跨暖溫帶、中溫帶與寒溫帶,熱量顯著不同,大于等于10℃的積溫,南部可達3600℃,北部則僅有1000℃。冬小麥、棉花、暖溫帶水果在遼南各地可正常生長;中部可以生長春小麥、大豆、玉米、高粱、谷子、水稻、甜菜、向日葵、亞麻等春播作物;北部則以春小麥、馬鈴薯、大豆為主。自東而西,降水量自 1000毫米降至300毫米以下,氣候上從濕潤區、半濕潤區過渡到半干旱區,農業上從農林區、農耕區、半農半牧區過渡到純牧區。水熱條件的縱橫交叉,形成東北區農業體系和農業地域分異的基本格局,是綜合性大農業基地的自然基礎。
自然資源

東北區礦產資源豐富,主要礦種比較齊全。主要金屬礦產有鐵、錳、銅、鉬、鉛、鋅、金以及稀有元素等,非金屬礦產有煤、石油、油頁巖、石墨、菱鎂礦、白云石、滑石、石棉等。這些資源在全國有重要的地位。分布在鞍山、本溪一帶的鐵礦,儲量約占全國的1/4,目前仍是全國xxx的探明礦區之一。松遼平原地下埋藏著豐富的石油資源,探明儲量占全國50%左右。大慶油田是目前開采中的xxx油田,遼河油田和吉林油田都在擴大之中,是東北區能源工業、化學工業、輕紡工業的重要基礎。東北區煤炭資源的保有儲量約723億噸,煤種雖比較齊全,但總量不足,而且分布不均勻,60%在內蒙古東部,27%在黑龍江,13%在遼吉兩省,產銷地結合不理想。東北油頁巖儲量占全國xxx位,3省都有分布,具有開發潛力。南部沿海的海鹽,東部山地的石灰石也極其豐富,發展化學工業和水泥工業條件有利。東北區的資源對建立冶金、燃料動力、化學、建材等基礎工業有比較充分的保證。
東北區水資源比較豐富,地表徑流總量約為1500億立方米,但分布不理想,東部多于西部,北部多于南部,需進行區域性調水,才能根本保證本區發展的需要。本區可供開發利用的水能資源約有1200萬千瓦,充分利用后不僅可以節約煤炭和石油資源,而且對東北電網的調峰、調頻將起重大作用。東北區南部瀕臨黃海與渤海,沿海漁場面積為5.6萬平方海里。另外,還有水庫、湖泊淡水面積1358萬畝,為發展海運和水產業提供了有利條件。總之,東北區除礦產與工業外,其土地、熱量、水分、海洋、植物資源等條件,對建成為全國性的大型農業(糧豆、甜菜等)基地、林業基地、牧業基地以及漁業基地、特產基地提供了可能。
省區分布
遼寧省
遼寧省,簡稱“遼”,轄14個地級市(含2個副省級市:沈陽、大連),省會沈陽,南臨黃海、渤海,東與朝鮮一江之隔,與日本、韓國隔海相望,是東北地區xxx的既沿海又沿邊的省份,也是東北及內蒙古自治區東部地區對外開放的門戶。
吉林省

吉林省,簡稱“吉”,轄8個地級市(含1個副省級市長春市和一個較大的市吉林市)、1個自治州,省會長春,面積18.74萬平方公里,占全國面積2%。位于中國東北中部,處于日本、俄羅斯、朝鮮、韓國、蒙古與中國東北部組成的東北亞幾何中心地帶。北接黑龍江省,南接遼寧省,西鄰內蒙古自治區,東與俄羅斯接壤,東南部以圖們江、鴨綠江為界,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隔江相望。東西長650公里,南北寬300公里。東南部高,西北部低,中西部是廣闊的平原。
長吉一體化
長春市吉林省省會,副省級城市,省直轄市,東火車站:長春站、長春西站、龍嘉站等。機場:長春龍嘉國際機場。最繁華街區:黑水路、重慶路。軌道交通:地鐵1號線、輕軌3號線、輕軌4號線。
吉林市,中國xxx一個與省同名城市。吉林省第二大城市,省直轄市,較大的市,火車站:吉林站、吉林西站、新雙吉站等。機場:吉林北大壺通用航空國際機場(在建)。最繁華街區:河南街、東市場。軌道交通:輕軌1號線(在建)。
黑龍江省
黑龍江省,簡稱“黑”,轄12個地級市(含1個副省級市:哈爾濱)、1個地區,省會哈爾濱,位于中國最東北部,中國國土的北端與東端均位于省境。
黑龍江省東部和北部以烏蘇里江黑龍江為界河與俄羅斯為鄰,與俄羅斯的水陸邊界長約3045公里;西接內蒙古自治區,南連吉林省。介于北緯43°26′~53°33′,東經121°11′~135°05′,南北長約1120公里,東西寬約930公里,面積47.3萬平方公里。黑龍江轄1個副省級市、1個較大的市、10個地級市、1個地區,以及64個市轄區、18個縣級市、45個縣、1個自治縣。黑龍江西部屬松嫩平原,東北部為三江平原,北部、東南部為山地,多處平原海拔50~200米。黑龍江是中國重工業基地,工業門類以機械、石油、煤炭、木材和食品工業為主,省會哈爾濱市。
東北還包括內蒙古自治區東部。
城市體系
沈陽
共和國長子,中國重工業之都,東北xxx城市,中國建成區第三大城市,在東北亞地區有影響力的國際城市之一。東北地區的政治,經濟,商業,軍事中心
哈爾濱
共和國鋼都
大慶
齊齊哈爾
牡丹江
吉林市
延吉
綏芬河
滿洲里
中國xxx陸路口岸,地處亞歐xxx大陸橋的交通要沖,中國東北地區及環渤海港口通往俄羅斯等獨聯體國家和歐洲的最便捷、經濟、重要的陸海聯運通道,承擔中俄貿易60%以上的陸路運輸任務
地級市
黑?:佳木斯、鶴崗、伊春、雙鴨山、七臺河、雞西、綏化、黑河、加格達奇
吉?:四平、通化、白城、白山、遼源、松原
遼:撫順、鐵嶺、葫蘆島、阜新、朝陽、錦州、盤錦、遼陽、本溪、營口
蒙:呼倫貝爾、烏蘭浩特、通遼、赤峰
重要縣級市有同江、興城、琿春等
經濟情況
工業
東北地區在三十年代建成完整的工業體系,成為東北亞最先進的工業基地。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由于原有的工業基礎和緊鄰蘇聯的關系,許多重工業建設項目也都被安排在東北。
東北地區一度占有中國90%的重工業基地。
東北地區主要有沈大工業帶、長吉工業帶、哈大齊工業帶三個工業帶。主要工業城市有,遼寧省:沈陽市、大連市、鞍山市、撫順市。吉林省:長春市、吉林市。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齊齊哈爾市、大慶市。
沈陽經濟區:國務院批準設立的第八個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
農業
東北肥沃的黑土地使得黑龍江省、吉林省、遼寧省皆為農業大省,其中黑龍江省糧食總產多年全國xxx,吉林省糧食單產多年全國xxx。
東北的盛產大米、玉米、大豆、馬鈴薯、甜菜、高粱以及溫帶瓜果蔬菜等。“寒暖農分異,干濕林牧全,麥菽遍北地,花果布南山”?即說明了當地的農作物分布現象。沿海地區還盛產海參、鮑魚、牡蠣、對蝦及各種魚類。
旅游
中國東北地區旅游資源豐富,森林、草原、濕地、冰雪、工業、農業旅游資源在全國獨具特色,生態環境優越,是中國重要的冰雪旅游和避暑度假旅游目的地。據統計,2008年東北地區旅游總收入達到3400多億人民幣,旅游總人數達到3.5億人次,國際旅游人數660萬人次,國際旅游收入30億美元。
旅游業正在成為中國東北地區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成為進一步開放開發的先導產業;中國東北地區也已經成為中國旅游經濟格局中的重要區域,正在成為國際冰雪旅游勝地和東北亞區域旅游集散中心。
文化概況

東北地區屬于以滿漢文化為主體的多元文化圈,還融合了滿族、蒙古族、朝鮮族、鄂倫春族、鄂溫克族等民族以及俄國、日本的一些文化習俗。
發源于東北鄉土的戲曲有二人轉、秧歌等。其中踩高蹺在古代文獻有關渤海國的記述中就有描繪。東北搖籃曲(月兒明風兒靜)是有代表意義的一首東北民歌。
東北話包括東北百姓廣泛使用的東北官話和大連等少數地區使用的膠遼官話。其中東北官話細分可分為吉沈片、哈阜片、黑松片,每片又可分為幾小片。
根據中國語言地圖集的調查,1988年xxx的東北官話使用者為8200萬人,如果使用者的數量增長與人口增長相當,那么截至2010年,大陸的滿洲官話使用者超過1.2億人。
人口信息
根據2010年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東北地區總人口約122191792人,約占全國人口的9.12%。黑龍江省38312224人,吉林省27462297人,遼寧省43746323人,內蒙古自治區“東五盟市”12670948人。
名人列表
姓名
|
生卒年份
|
簡介
|
出生地
|
愛新覺羅·努爾哈赤
|
(1559—1626)
|
清太祖、后金天命大汗
|
遼寧省新賓滿族自治縣
|
張作霖
|
(1875—1928)
|
xxx陸海軍大元帥、北洋軍奉系首領
|
遼寧省大洼縣
|
馬占山
|
(1885—1950)
|
東北xxx聯軍總司令、民族英雄
|
吉林省公主嶺市
|
張學良
|
(1901—2001)
|
愛國將領、東北軍首領
|
遼寧省臺安縣
|
蕭紅
|
(1911—1942)
|
著名女作家
|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
|
端木蕻良
|
(1912—1996)
|
現代著名作家
|
遼寧省昌圖縣
|
王充閭
|
(1935—)
|
著名散文家
|
遼寧省盤錦市
|
遲子建
|
(1964—)
|
著名作家
|
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
|
李長春
|
(1944—)
|
十六屆、十七屆中央政治局委員、常委
|
吉林市
|
謝家麟
|
(1920—)
|
加速器物理及技術專家
|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
|
顧秉林
|
(1945—)
|
吉林省長春市
|
|
楊利偉
|
(1963—)
|
中國xxx位太空人
|
遼寧省綏中縣
|
翟志剛
|
(1966—)
|
中國太空漫步xxx人
|
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
|
張麗莉
|
(1984—)
|
xxx女教師
|
黑龍江省佳木斯市
|
李雙江
|
(1939—)
|
男高音歌唱家、聲樂教育家
|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
|
王剛
|
(1948—)
|
節目主持人、表演藝術家
|
吉林省長春市
|
趙本山
|
(1957—)
|
喜劇表演藝術家
|
遼寧省鐵嶺市
|
劉威
|
(1957—)
|
表演藝術家
|
吉林省長春市
|
李幼斌
|
(1958—)
|
表演藝術家
|
吉林省長春市
|
黃宏
|
(1960—)
|
喜劇表演藝術家
|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
|
于魁智
|
(1961—)
|
京劇表演藝術家
|
遼寧省沈陽市
|
孫紅雷
|
(1970—)
|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
|
|
趙文卓
|
(1972—)
|
影視演員、武術家
|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
|
李冰冰
|
(1973—)
|
影視演員
|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
|
沙溢
|
(1978—)
|
影視演員
|
吉林省長春市
|
劉燁
|
(1978—)
|
影視演員
|
吉林省長春市
|
那英
|
(1967—)
|
青年歌唱家
|
遼寧省沈陽市
|
孫悅
|
(1972—)
|
青年歌唱家
|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
|
郎朗
|
(1982—)
|
青年鋼琴家
|
遼寧省沈陽市
|
韓庚
|
(1984—)
|
歌手、影視演員
|
黑龍江省牡丹江市
|
敬一丹
|
(1955—)
|
著名主持人
|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
|
畢福劍
|
(1959—)
|
著名主持人
|
遼寧省大連市
|
梁宏達
|
(1972—)
|
黑龍江省綏化市
|
|
孔令輝
|
(1975—)
|
乒乓球運動員
|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
|
王皓
|
(1983—)
|
乒乓球運動員
|
吉林省
|
王濛
|
(1984—)
|
短道速滑運動員
|
黑龍江省七臺河市
|
李曉霞
|
(1988—)
|
乒乓球運動員
|
遼寧省鞍山市
|
郭躍
|
(1988—)
|
乒乓球運動員
|
遼寧省鞍山市
|
馬龍
|
(1988—)
|
乒乓球運動員
|
遼寧省鞍山市
|
周洋
|
(1991—)
|
短道速滑運動員
|
吉林省長春市
|
教育辦學
遼寧省 | 吉林省 | 黑龍江省 |
---|---|---|
東北大學(沈陽市)
|
吉林大學(長春市)
|
哈爾濱工業大學(哈爾濱市)
|
東北財經大學
|
東北師范大學(長春市)
|
東北林業大學(哈爾濱市)
|
遼寧大學
|
北華大學(吉林市)
|
東北農業大學(哈爾濱市)
|
大連理工大學
|
東北電力大學(吉林市)
|
東北石油大學(大慶市) |
中國醫科大學
|
延邊大學(延吉市)
|
黑龍江大學
|
中國刑警學院
|
長春大學
|
哈爾濱工程大學
|
魯迅美術學院
|
吉林財經大學
|
哈爾濱理工大學
|
沈陽音樂學院
|
長春理工大學
|
齊齊哈爾醫學院
|
遼寧師范大學
|
吉林農業大學
|
佳木斯大學
|
大連海事大學
|
長春師范大學
|
哈爾濱醫科大學
|
?長春工業大學 |
交通信息
火車
遼寧省 | 吉林省 | 黑龍江省 |
沈陽北站(特等站) | 長春站(特等站) | 哈爾濱站(特等站) |
沈陽站(特等站) | 吉林站 | 哈爾濱東站 |
蘇家屯站(特等站) | 四平站 | 哈爾濱西站 |
大連站 | 四平東站 | 齊齊哈爾站(特等站) |
鞍山站 | 延吉站 | 鶴崗站 |
撫順站 | 長春西站 | 牡丹江站(特等站) |
本溪站 | 白城站 | 佳木斯站(特等站) |
葫蘆島站 | 大慶西站 | |
遼陽站 | 加格達奇站 | |
盤錦站 | 雞西站 | |
丹東站 | 綏芬河站 | |
錦州站 | 雙鴨山站 | |
伊春站 |
航空
遼寧省 | 吉林省 | 黑龍江省 |
---|---|---|
沈陽桃仙國際機場
|
長春龍嘉國際機場
|
哈爾濱太平國際機場
|
大連周水子國際機場
|
吉林北大壺通用航空國際機場(在建)
|
齊齊哈爾三家子機場
|
丹東浪頭國際機場
|
通化三源浦機場
|
大慶薩爾圖機場
|
錦州小領子機場
|
長白山機場
|
伊春林都機場
|
鞍山機場
|
延吉朝陽川國際機場 |
牡丹江海浪機場
|
朝陽機場
|
佳木斯東郊機場
|
|
加格達奇嘎仙機場
|
||
漠河古蓮機場
|
||
黑河機場
|
||
雞西興凱湖機場
|
地鐵
城市名稱
|
運營線路
|
首條線路開通時間
|
運營里程
|
沈陽
|
沈陽地鐵1號線
沈陽地鐵2號線
|
2010年09月27日
|
54.6公里
|
哈爾濱
|
哈爾濱地鐵1號線
|
2013年09月27日
|
27.3公里
|
長春(輕軌)
|
長春輕軌3號線
長春輕軌4號線
|
2002年10月30日
|
48.2公里
|
大連(輕軌)
|
L1/L2/R2/R3
|
1909年
|
155公里
|
齊齊哈爾
|
暫無
|
2025年3月(預計)
|
暫無
|
歷史概況

東北地區也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大量文物表明,在史前時期,我們的祖先就在東北地區勞動、生息和繁衍。公元前4000年前后,中華種族肅慎族系創造東北早期文明——新開流文化。大約在公元前23世紀的堯舜時代,全國劃分為九個州,當時東北地區為幽州境內,夏商周時期,勞動、生息在東北地區的有肅慎、東胡、華夏等民族。
春秋戰國時期(公元前770—前221年),遼寧是燕國的遼東郡和遼西郡。公元前37年,夫余人(東北古代漢人一支與現代韓國人無關,人口幾全部姓高)朱蒙在紇升骨城(今遼寧省桓仁滿族自治縣五女山城)創建高句麗王國,后琉璃王遷都國內城丸都(吉林省集安市)。高句麗是中國歷史上存在時間最長的地方政權(共歷705年),統治最盛時一度將朝鮮半島大半納入版圖,創造了高度發達的農耕文明,對東北地區南部經濟文化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公元668年(唐高宗總章元年),高句麗在唐軍和新羅(今天朝鮮、韓國祖先)的夾擊之下滅亡,第27代國王寶藏王高藏被唐軍俘虜。高句麗人口絕大部被唐朝政府內遷中原融回中土,余眾融入渤海國的人民里。西晉時,慕容鮮卑遷到現在的遼西地區,公元337年稱燕王,建乎府于龍城(今朝陽市),史稱前燕,前燕亦重視發展生產,興修水利,規定租稅,非工商人口歸農等等。使遼西地區的農業生產得到發展。唐武后圣歷元年(689年),肅慎后裔粟末靺鞨(滿洲先祖)首領大祚榮以本部為主,結合其他部,在“白山黑水”(長白山、黑龍江)之間建立地方政權渤海國(亦稱震國)。后來鼎盛時,疆土方圓5000里,人口近500萬,勝兵數十萬人,史稱“海東盛國”。遼金元時期,先后有居住在遼河上游的契丹族建立遼王朝(公元916—1125年);居住在黑龍江、松花江流域的女真族入主中原建立金王朝(公元1271—1368年)。這對于各民族的融合和發展,對于東北地區的社會經濟文化發展,都產生了深刻影響。唐朝末年,契丹在首領耶律阿保機把兩大部落統一起來,自立為王。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機稱帝,國號契丹。阿保機逝世后,其子耶律德光繼位,公元947年改國號為遼,改皇都為上京。遼王朝鼎盛時的疆域,東至當今的色楞格河、石勒喀河一帶;東北到外興安嶺和鄂霍次克海;南抵今天的天津市、河北省霸縣、山西省雁門關一帶,與宋王朝對峙。公元1113年,肅慎族系女真完顏部首領阿骨打舉兵奪取松花江流域,南下占領遼東半島。1115年稱帝,國號金,建都會寧(今黑龍江阿城以南)。建國后繼續征戰,1125年滅遼,同年滅北宋。大金最盛時超過極盛時期的遼國,囊有遼吉黑三省和蒙古草原,大金騎兵向亞洲東北部海岸線縱橫馳騁幾擁有肅慎族系全部故地,西以河套、陜西橫山、甘肅東部和西夏交界,向南一直到秦嶺淮河與南宋對峙。1206年,鐵木真被推戴為全蒙古的大汗(最高統治者稱號),尊稱為成吉思汗(意為擁有四海的汗),從此建立了蒙古政權。在幾十年里,他和他的子孫,除向南擴展以外,還向西一直征戰到多瑙河流域,建立了橫跨歐亞兩大洲的蒙古大汗國。1271年改國號為元,1279年滅南宋統一中國。元朝疆域比過去任何朝代都遼闊。東、南至海,西到今新疆,西南包括今云南、西藏,北面包括西伯利亞大部,東北到今鄂霍次克海。1368年朱元璋在應天(今南京市)稱帝,建立明朝,同年滅元。在遼東都司,農業、手工業都得到很大發展。現在的遼陽地區,在當時是“歲有羨余,數千里阡陌相連,屯堡相望的富饒地方。當時,遼東都司的冶鐵、制鹽等手工業也很發達。遼東的三萬衛與四川的龍州、順天的遵化,是當時全國聞名的三大冶鐵中心。16世紀末,女真再次勃興強大。1616年建州女真領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稱大汗,重建大金國,史稱“后金”。天聰十年(1636年)四月,皇太極改國號為“大清”,改女真族號為“滿洲”。1644年清軍大舉入關,統一全中國,明朝滅亡。“白山黑水”是滿洲族發祥地。滿族取得政權以后,以東北為“龍興之地”,定盛京為“陪都”,對東北實行“特別之制”的治理辦法。清朝極盛時期,號稱“大清帝國”“天朝上國”,疆域之盛,超過中國歷史上任何朝代。1689年《中俄尼布楚條約》簽訂之前,清朝在東北地區疆域西括內外蒙古,盡有中、東西伯利亞,東臨太平洋,包括庫頁島、千島群島,北濱北冰洋,東北方向直到堪察加半島和白令海峽。此時東北號稱滿洲本部,清初是東北歷史上疆域xxx時期。1689年《尼布楚條約》后東北地區疆域逐漸退至外興安嶺、烏第河、貝加爾湖南岸一線以南地域。清末民初中國衰弱,庫頁島、千島群島喪失,外蒙古獨立,東北版圖最后縮至今日模樣。
隨著人口增加,土地開墾,中原先進生產技術的推廣,東北農業生產的基本輪廓大致形成。在農業發展的同時,商業、手工業隨之興起,出現了沈陽、遼陽、錦州、長春、吉林、寧安、遼源、哈爾濱等經濟中心。
歷史大事年表

公元前4000年,肅慎族系新開流文化。
公元前2130年,早期肅慎王國。
兩周時期,肅慎、燕亳吾北土也。東北和中原開始交流。
公元前300年,燕將秦開破東胡,開辟遼東。
公元前2世紀,扶余國建立。
公元前37年,高句麗國建立。
公元668年(唐高宗李治總章元年),唐滅高句麗,中國領有東北全境。
698年,渤海國建立。
926年,渤海國亡于契丹。
1287年(元世祖至元二十四年),在遼陽等處設置行中書省。
(1409年)明永樂七年置奴兒干都指揮使司,簡稱奴兒干都司。東北從新走向繁榮,直至女真叛亂之前,東北已有人口五百多萬。
(1583年)明萬歷十一年,建州努爾哈赤叛亂,逐步統一東北女真各部。
(1618年 )明萬歷四十六年,兵部左侍郎楊鎬被任命為遼東經略平判東北,薩爾滸之戰失利。
(1621年)明天啟元年,努爾哈赤攻占遼陽、沈陽。同年,明將毛文龍率軍渡海深入敵后,取得“鎮江大捷”,不久,明朝設立東江鎮,任命毛文龍為總兵,牽制后金,接收東北的逃散人民。
(1639年)明崇禎十二年二月,到(1642年)崇禎十五年四月,明松錦之戰失利,此時,除寧遠外,東北全境淪陷。數百萬人流離失所,在軍隊的保護下撤入山海關以內,依然有一百多萬的不及撤出的東北人民被迫接受后金“剃發令”。
1644年,李自成攻陷北京,明崇禎皇帝自殺殉國。同年,吳三桂引后金兵入關,李自成敗走。
1858年,愛琿條約。黑龍江成為界河。
1860年,黑龍江將軍特普欽上疏朝廷,呼吁開禁放墾,鼓勵移民,獲得采納。闖關東移民潮開始。

1894年,日清甲午xxx開始。
1898年,日本租借關東。
1904年,日俄xxx開始。
1905年,日俄簽訂停戰條約。
1906年,成立“滿鐵”。
1911年,辛亥xxx。
1912年,xxx成立,清朝滅亡。
1928年,發生張作霖事件。
1931年,柳條湖事件。發生九一八事變。
1932年,偽滿洲國在日本的支持下建立。改長春為“新京”。
1934年,溥儀即位偽滿洲國皇帝。
1937年,盧溝橋事件。
1945年,日本戰敗,偽滿州國崩潰。
1946年,四平保衛戰。
1948年,遼沈戰役。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4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