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簡介
資料
所在地區:廣東省 > 廣州市 > 越秀區
醫院別名:中山一院
院長姓名:王深明
建院年份:1910年
醫院類型:綜合醫院
醫院等級:三級甲等
科室數量:33 個
醫護人數:3579 人
病床數量:1850 床
年門診量:2800000 次
是否醫保:醫保
先進設備:建有華南地區建立最早、規模xxx的高壓氧倉、規模龐大的血液凈化治療中心、全國規模xxx的體外反博治療中心和腹膜透析中心,以及各種重癥監護病房。
簡介
中山大學附屬xxx醫院()簡稱中山一院,前身是廣東公醫醫科專門學校附設公立醫院,始建于1910年。后幾經調整更名,1957年命名為中山醫學院附屬xxx醫院,1985年命名為中山醫科大學附屬xxx醫院,2001年10月原中山醫科大學與原中山大學合并組建成新的中山大學后,更名為中山大學附屬xxx醫院。
中山一院是國家重點大學――中山大學附屬醫院中規模xxx、綜合實力xxx的附屬醫院,也是國內規模xxx、綜合實力xxx的醫院之一。醫院現為國家三級甲等醫院和國家愛嬰醫院,由院本部和黃埔院區組成,院本部位于廣東省廣州市中心的越秀區;黃埔院區位于廣州市東部黃埔區的中心地帶。中山一院是華南地區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和康復的重要基地,素以“技精德高”在我國和東南亞一帶久負盛名,2004年被評為“香港人最信賴的xxx醫療機構”;黃埔院區是以骨科和創傷急救為重點的綜合性醫療院區。
中山一院是國家重點大學——中山大學附屬醫院中規模xxx、綜合實力xxx的附屬醫院,也是國內規模xxx、綜合實力xxx的醫院之一。醫院現為國家三級甲等醫院和國家愛嬰醫院,由院本部和黃埔院區組成,院本部位于廣東省廣州市中心的越秀區;黃埔院區位于廣州市東部黃埔區的中心地帶,是以骨科和創傷急救為重點的綜合性醫療院區。中山一院是華南地區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和康復的重要基地,素以“技精德高”在我國和東南亞一帶久負盛名,2004年被評為“香港人最信賴的xxx醫療機構”。
技術力量雄厚,醫療成就卓著。現有職工3579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有2796人,正高職稱112人,副高職稱305,中級職稱782人;博士生導師68人,碩士生導師239人。開放病床1850張,年門、急診量約280萬人次(平均每天10000多人次),年住院手術人數超過2.1萬人次,出院人次約4.8萬人次,病床使用率在101%以上。長期以來,醫院充分發揮醫療技術力量雄厚的優勢,不斷采用各種新技術成功診斷、治療和搶救了許多危重、疑難和罕見病例,取得了令人矚目的輝煌成就,為我國醫療界填補了許多空白。
教書育人為本,臨床教學xxx。醫院是中山大學xxx的臨床教學基地,承擔醫學本科60%以上的臨床教學任務,擁有數十個博士、碩士學位授權點。目前在院研究生730多人;xxx繼續醫學教育基地1個、衛生部進修基地13個、臨床研究所2個、臨床研究治療中心6個和臨床研究實驗室14個,其中腎臟病臨床研究實驗室是衛生部和廣東省重點實驗室。醫院每年舉辦xxx繼續醫學教育項目25項以上,每年接收國內外中、高級衛生技術人員進修培訓超過1000人。
學科設置齊全,專科實力雄厚。臨床科室設有17個二級學科和50個三級學科,醫技科室有16個,其中腎內科,普外科和神經內科等3個學科為國家重點學科,婦產科,兒科,泌尿外科,耳鼻咽喉科和內分泌科等8個學科為省重點學科。廣東省心腦血管病防治辦公室,世界衛生組織康復中心等社會醫療組織都設在本院。還有華南地區建立最早、規模xxx的高壓氧倉、規模龐大的血液凈化治療中心、全國規模xxx的體外反博治療中心和腹膜透析中心,以及各種重癥監護病房,為搶救治療各種危重病人提供了可靠的保證。
科研成果累累,學術成就喜人。近10年來,醫院共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項以及省部委等各級科研成果獎86項;承擔省部級以上科研課題694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項目處于全國醫院的前列(近四年都在10項以上);每年發表論文數,論文被引用和SCI收錄數量也位居全國醫院前列。由本院主辦的全國性學術會議不勝枚舉,每年還主辦10次以上國際性學術會議。目前,本院擔任中華醫學會各專科學組組長、學會常委、副主委以上職務和廣東省各專科學會主任委員的專家有49多人;主辦和承辦了《中華腎臟病雜志》、《中華顯微外科雜志》、《中華胃腸外科雜志》、《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影像醫學與介入放射學雜志》和《現代臨床護理》等6份國內有影響的醫學專業雜志。
目前醫院已與澳大利亞、美國、加拿大、日本、荷蘭、瑞典等20多個國家的醫院建立了學術交流與合作關系。
學科建設
醫院臨床科室有急診科、內科(含呼吸、消化、腎、血液、內分泌、風濕等6個專科),外科(胃腸胰、血管甲狀腺、顱腦、肝膽、燒傷、泌尿、普胸、小兒、整形、器官移植、微創、SICU等12個專科)、骨科-顯微外科醫學部(含骨科、顯微手外科)、心血管醫學部(含心內、心外、小兒心內、心臟介入、人工心等5個專科)、婦產科(含婦科、產科、計劃生育、生殖醫學中心等4個專科)、兒科(含呼吸、腎臟、血液、新生兒等4個專業組)、神經科(含腦血管、遺傳、老年性癡呆等3個專業組)、中醫科、皮膚性病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康復科、麻醉科、針灸科等16個二級學科和36個三級專科,其中腎內科、普外科和神經內科等3個學科為國家重點學科,婦產科、兒科、泌尿外科、耳鼻咽喉科和內分泌科等8個學科為省重點學科,器官移植中心、生殖醫學中心、腦外科等學科成為本院學科建設的新亮點。醫技科室有影像醫學部(含放射科、核醫學科、超聲科等3個科)、醫學檢驗部、醫學實驗中心、藥學部、內鏡科、高壓氧科、營養科、手術室、輸血科等12個科室。廣東省器官移植中心、廣東省心腦血管病防治辦公室、世界衛生組織(WHO)康復中心等社會醫療組織都設在本院。還有華南地區建立最早、規模xxx的高壓氧倉、規模龐大的血液凈化治療中心、全國規模xxx的體外反博治療中心和腹膜透析中心,以及各種重癥監護病房,為搶救治療各種危重病人提供了可靠的的保證。
重點學科
一、口腔診療中心
概況
廣州軍區機關醫院口腔診療中心成立于1955年,是中山大學附屬xxx醫院下屬的一個集牙齒美容、治療和預防為一體的綜合性專業公立口腔康復中心,專注于為口腔患者提供專業、真實、客觀的口腔診療康復知識與服務。廣州軍區機關醫院口腔診療中心常年開設特色項目:種植牙、烤瓷牙、牙齒矯正、成人矯正、齙牙矯正、美容冠、二氧化鋯全瓷牙、牙齒美白等;開設常規項目:牙齒保健、兒童牙科、牙周炎、牙齦出血、鑲牙補牙、嵌體修復、全口義齒等,以省公立口腔優質的診療模式為全國百姓提供專業的齒科康復服務。
廣州軍區機關醫院口腔診療中心通過多年來的不懈努力,已經成為廣州市特色專科康復網。秉承“服務患者,服務社會”的建設宗旨,著力打造“質量上乘,客觀真實”的醫網品牌。已為諸多口腔患者提供了康復診療,碩果累累。廣州軍區機關醫院口腔診療中心將不懈努力,進一步加強網站建設和知識普及,努力實現新的跨越,不斷向更高的目標邁進!
科室
【口腔種植科】
廣州軍區機關醫院口腔診療中心種植科引入國際口腔尖端技術設備,在國內已占有一席之地。kavo種植機(德國),BEGO即刻種植牙(德國)、3I種植牙系統(美國)、諾貝爾種植牙系統、奧齒泰(韓國)種植等多種國內外先進體系種植體,滿足不同層次患者的需求。自醫院開展口腔種植科以來,門診病例數和年種植體植入數一直持增長狀態。植入數千種植體,種植成功率達95%以上,居國內xxx水平。
【烤瓷修復科】
烤瓷修復科是廣州軍區機關醫院口腔診療中心重點項目之一,烤瓷修復科擁有一支高學歷、高素質和豐富臨床、教學經驗的權威專家團,專業涵蓋牙體牙髓、根管治療、全瓷牙、烤瓷冠等多個烤瓷修復口腔臨床醫學專業學科。實現了美牙全程無痛、無交叉感染、無遠期障礙的“三無”美牙新理念。采用國際數碼高科技來模擬修復后的牙齒效果,直至調整到最佳效果為止。對求美者的牙齒實施專業手段,讓形態、排列、走向、色澤等均得到良好的改善,讓患者從此擁有一口皓齒。
【口腔正畸科】
廣州軍區機關醫院口腔診療中心口腔正畸學科無論在配備、技術及品質各個方面都處于國內xxx地位。臨床技術的開展與提升始終瞄準國際發展前沿,其臨床開展項目涵蓋口腔正畸經典與現代技術的各個層面,包括美國3m各類直絲弓技術、自鎖矯治技術、無托槽隱性矯治技術、陶瓷托槽矯正技術等。除普通兒童病例外,對成人矯治及高難度病例矯治已成為該科的特色及強項。廣東省機關口腔正畸科一直處在國際口腔正畸發展潮流的前沿,洞悉并掌握口腔正畸研究領域的主流與趨勢。通過治療大量口腔正畸患者,其精湛的臨床技術得到進一步升華,深受廣大正畸患者的好評。
【牙齒美容科】
隨著經濟的發展,國民健康的提升,現代人對于牙齒的要求,不再只是病理性或功能性,若能夠擁有一口潔白亮麗的牙齒,不僅為整體容貌加分,亦可增加自信。然而生活中不少人因牙齒發黃發黑、牙縫過寬,牙齒缺失、排列不齊等苦惱不已。廣州軍區機關醫院口腔診療中心牙齒美容科開展的美容冠、冷光美白、超聲波潔牙、噴砂潔牙等諸多牙齒美容項目為您打造明星般的靚牙。針對成年人齙牙、排列歪斜牙、畸形牙以及色素牙,可徹底、快速矯正修復,無需拔牙,全程無痛;冷光美白術能有效解決黃牙、黑色等外源因色素牙,且具有快速、安全、持續時間長、效果顯著等優點。
二、生殖醫學中心
概況
創建于1989年的中山大學附屬xxx醫院生殖醫學中心,是國內外該領域最著名的生殖醫學中心之一。1997年在中心的基礎上成立了生殖醫學專科,2003年成為廣東省醫學重點專科。中心現有總工作面積1100平方米,其中潔凈工作區400平方米,包括整潔寬敞的專科門診、病房和裝備完善的手術室、高質量的胚胎培養室、組織細胞冷凍保存庫以及研究實驗室等工作區間。手術室和胚胎培養室等均在設計先進的潔凈空氣層流工作區內。中心擁有完備的生殖醫學臨床所需設備以及一系列先進的科學研究設備,包括CO2培養箱11臺、黑白及彩色超聲診斷儀6臺(其中包括目前最高端的Technos DU8機型) 、宮腔鏡、腹腔鏡、顯微操作系統及配套的顯微鏡4臺、程序冷凍儀2臺、激光打孔儀、遺傳分析儀、圖像分析系統、熒光顯微鏡和電融合儀等。中心已完成了愈16000個各種類的輔助生殖技術治療周期。目前每年進行約1000周期的IVF-ET、350周期的冷凍胚胎移植、500周期的夫精宮腔內人工受精。
技術特色
1990年xxx例體外受精與胚胎移植(IVF-ET)嬰兒俗稱試管嬰兒在本中心誕生以來,該技術的臨床妊娠率從早期階段的5%逐年提高,近年穩定在年均35%~45%,月度臨床妊娠率曾達60%。中心在國內率先開展了一系列的輔助生殖技術,1996年開展多胎妊娠的經陰道減胎術,為輔助生殖技術主要并發癥之一的多胎妊娠的處理提供了可靠的方法,目前仍然是國內該類技術掌握最全面、經驗最豐富、掌握技術人員最多的中心。同年,以卵細胞漿內單精子顯微注射(ICSI)技術治療嚴重男性因素不育又在國內首先獲得成功妊娠并分娩。在此基礎上,繼續開展了對男性少弱精、無精癥患者的臨床治療和基礎研究,并先后在國內首次分娩通過經附睪、睪丸穿刺取精后采用ICSI技術而妊娠的胎兒;1998年在國內首次先開展人早期胚胎的卵裂球活檢和植入前遺傳學診斷的研究和臨床應用,并于2000年4月和7月,對血友病和地中海貧血基因攜帶者分別經過PGD診斷后妊娠并順利誕生健康嬰兒。目前該技術已獲得進一步完善并為一大批患者提供了服務。近年中心又開展了卵母細胞的體外成熟和卵子凍存技術的研究。因此,中心目前可提供一系列完善的生殖醫學臨床服務,為不孕、不育患者的問題提供較完整的解決方案。
技術項目
1. 各種不孕、不育的檢查和診斷技術
2. 各種針對不孕不育的一般治療
3. 誘發排卵
4. 夫精宮腔內人工受精(IUI)
5. 精子冷凍保存
6. 體外授精和胚胎移植(IVF-ET)
7. 卵細胞漿內單精子顯微注射(ICSI)
8. 植入前遺傳學診斷(PGD)
9. 囊胚培養
10.附睪取精(PESA)
11. 睪丸取精(TESA)
12. 不成熟卵子體外成熟(IVM)
13. 胚胎冷凍保存
14. 供卵治療
15. 各種多胎妊娠減胎術
16. 卵巢過度刺激綜合癥的處理
多年的實踐,中心不但掌握了全面的輔助生殖技術,也對疑難病例的處理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此外,中心在二十多項國家、省部級科研基金的支持下進行一系列與輔助生殖技術有關的前沿的科學研究,如發展胚胎植入前遺傳學診斷技術、人胚胎干細胞建系、生殖組織與細胞庫的建設等。
科技優勢
技術的不斷發展是中心的xxx優勢。1996年中心列為廣東省五個一科教興醫工程重點專科;“九五”以來科室承擔了多項科研項目,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項、衛生部臨床重點專科項目3項、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6項、廣東省博士啟動基金2項、廣東省重點科技攻關項目5項、廣東省醫學科研基金7項;公開發表80余篇論文,其中SCI引用論文6篇,國際雜志發表4篇,國內核心期刊發表論文40余篇。獲衛生部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廣東省科技進步級一等獎和三等獎各1項。
人才優勢
中心擁有強大的技術隊伍,包括醫療、技術、護理人員共22人。其中博士導師2人、碩士導師6人;高級職稱8人,中級職稱9人;博士生11人,碩士6人。
莊廣倫,1937年出生,教授、博士導師。1989年開始建立“試管嬰兒”實驗室,是當時4位創始人的學術帶頭人。目前也是國內該領域德高望重、經驗最豐富的學術前輩。此后著重發展常規的體外受精與胚胎移植技術,并進一步發展卵母細胞漿內單精子顯微注射技術,1998年開始胚胎植入前遺傳學診斷技術,2000年應用該技術成功地為血友病及地中海貧血攜帶者夫婦選擇健康胚胎并獲得妊娠。多年來培養該專科博士研究生20多名,均成為該領域的技術骨干力量。
中心負責人周燦權,1961年出生,教授、博士導師、婦產科主任、中華醫學會計劃生育專科學會全國常委、廣東省婦幼保健學會理事會副會長、中華婦產科學會廣東省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副主編、《生殖醫學雜志》編委。是國內生殖醫學領域年輕的學術帶頭人。1985年攻讀“生殖生理”專業碩士學位,1986年開始從事不孕不育的治療,進行排卵監測、人工授精等工作。1989協助體外受精一胚胎移植實驗室的建立和完善,是本中心的創始人之一。此后一直從事輔助生殖技術以及生殖內分泌的臨床和基礎研究。長期的工作積累了豐富的輔助生殖臨床經驗。在國內首先應用并改良選擇性減胎術處理早期多胎妊娠,建立經陰道穿刺選擇性減胎術。該技術為控制輔助生殖技術中高序多胎妊娠的發生、改善輔助生殖技術的總體效果發揮了重要作用,并成為生殖醫學的常規技術之一。近年根據學科發展的方向,一方面開展對人類生殖能力保存有關的技術研究,在中心籌建國內xxx個生殖組織與細胞庫。另一方面開展人胚胎干細胞的建系、定向誘導的研究,并已取得標志性的成果。
三、婦科診療中心
廣州后勤醫院婦科無創中心,是醫院集醫療、教學、科研為一體的綜合性重點科室,定期三甲專家親診,醫保收費,專業權威,平價惠民,連續8年被評選為廣州老百姓心目中口碑最佳的醫院,被許多廣州市民親切地稱作"咱老百姓自己的醫院"。不僅如此,醫院還被醫科大學指定為廣州xxx臨床基地。
廣州后勤醫院婦科無創中心開展診療內容:擅長計劃生育、婦科炎癥、各種婦科疑難病、多發病及婦科腫瘤的研究和治療,主要診治:計劃生育、宮頸炎、宮頸糜爛、宮頸息肉、宮頸肥大、宮頸囊腫、急慢性盆腔炎、附件炎、白帶異常、月經失調(月經量多、月經量少、痛經、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閉經)、子宮肌瘤、卵巢囊腫、尖銳濕疣、非淋、皰疹等婦科常見病、多發病和疑難雜病,尿道炎、陰道炎、外陰瘙癢、女性不孕診斷、輸卵管性疾病診療,中西結合的診斷與治療,擴大了傳統中醫的治療范圍,為更多女性患者解除病痛,受到普遍好評。
學術地位
截至2010年的近5年來,醫院共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省部委等各級科研成果獎60多項;承擔國家各級科研課題576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項目處于全國醫院的前列(近3年都在10項以上);每年發表論文數、論文被引用和SCI收錄數量也位居全國醫院前列。由本院主辦的全國性學術會議不勝枚舉,每年還主辦近10次國際性學術會議。該院擔任中華醫學會各專科學組組長、學會常委、副主委以上職務和廣東省各專科學會主任委員的專家有30多人;主辦和承辦了《中華腎臟病雜志》、《中華顯微外科雜志》、《中華胃腸外科雜志》、《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影像醫學與介入放射學雜志》和《現代臨床護理》等6份國內有影響的醫學專業雜志。
該醫院已與澳大利亞、美國、加拿大、日本、荷蘭、瑞典、香港、澳門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醫院建立了學術交流與合作關系。
該院在《2007全國醫院排名》中綜合排名名列第二,婦產科排名名列第七,燒傷科排名名列第九,內分泌科排名名列第六。
醫院架構
科級 |
專科級 |
|
內 科 |
血液內科 |
|
消化內科 |
||
呼吸內科 |
||
MICU |
||
腎內科 |
||
風濕內科 |
||
內分泌內科 |
||
普內科 |
||
內鏡中心 |
||
內科門診 |
||
外 科 |
普通外科(含相關科室) |
|
胃腸胰外科 |
||
血管甲狀腺外科 |
||
神經外科 |
||
肝膽外科 |
||
燒傷外科 |
||
泌尿外科 |
||
小兒外科 |
||
整形修復外科 |
||
胸外科 |
||
微創外科 |
||
SICU |
||
外科門診 |
||
外科實驗中心(含原外科實驗室、動物實驗中心) |
||
婦產科 |
婦科 |
|
產科 |
||
生殖醫學中心 |
||
胎兒醫學中心 |
||
計劃生育專科 |
||
兒科 |
兒科一專科 |
|
兒科二專科 |
||
兒科三專科(新生兒) |
||
神經科 |
神經一科 |
|
神經二科(腦血管) |
||
神經科ICU |
||
心血管醫學部 |
心內科 |
|
心血管CCU |
||
心臟兒科 |
||
心臟外科 |
||
科級 |
專科級 |
|
骨科—顯微外科醫學部 |
脊柱外科 |
|
關節外科 |
||
骨腫瘤科 |
||
顯微創傷骨科 |
||
器官移植科 |
肝移植科 |
|
腎移植科 |
||
耳鼻咽喉科 |
耳專科 |
|
鼻專科 |
||
咽喉專科 |
||
變態反應專科 |
||
中醫科 |
||
口腔科 |
口內修復專科 |
|
口腔外科 |
||
眼科 |
||
康復科 |
||
針灸科 |
||
特種醫療中心 |
||
急診科 |
||
預防保健中心 |
||
保健門診 |
||
北校區門診部 |
||
麻醉科 |
||
手術室 |
||
影像 醫學 部 |
超聲波科 |
|
放射科 |
放射介入專科 |
|
放射診斷專科 |
||
核醫學科 |
||
醫學檢驗部 |
||
藥學部 |
||
病理科 |
||
供應室 |
||
蛋白質組學實驗室 (原中心實驗室) |
||
營養科 |
||
輸血科 |
||
高壓氧科 |
||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 |
病案統計室 |
科級 |
專科級 |
感染科 |
|
心血管內科 |
|
神經三科 |
|
普通 內科 |
|
外一科(以肝膽專業為主) |
|
外二科(以胃腸專業為主) |
|
外三科(含泌尿、神經外專業) |
|
上肢骨科(含顯微外科) |
|
下肢骨科(含創傷骨、骨腫瘤與骨關節外) |
|
脊柱外科 |
|
婦科 |
|
產科 |
|
兒科 |
|
康復科 |
|
急診科 |
|
麻醉手術科 |
|
五官科(含口腔門診、耳鼻喉門診、眼科門診) |
|
中皮科(含中醫門診、中醫正骨門診、皮膚門診) |
|
放射科 |
|
檢驗科 |
|
藥劑科 |
|
高壓氧科 |
|
血庫 |
|
B超 室 |
|
預防保健科 |
|
東校區門診部 |
|
病理科 |
|
骨科研究所 |
|
病案統計室 |
醫護團隊
醫院現有在編職工5276人,是中山大學xxx的臨床教學基地,承擔中山大學醫學本科 60%以上的臨床教學任務,擁有25個博士,27個碩士學位授權點,博士生導師155人,碩士生導師274人。
醫院設備
3T MRI
中國首臺采用Tim技術的西門子3T磁共振系統于05年11月在醫院正式投入使用。這套以超快速度、極高圖像分辨率、靈活掃描和強大功率著稱的磁共振系統將3特斯拉(3T)的高場強和Tim技術的優點集于一身,可適用于全身各部位、器官、組織的檢查,能得到精細的解剖結構圖像,充分顯示病變,可不用任何造影劑。Tim技術的采用極大地簡化了3T系統在各種類型MRI掃描中的應用,無論掃描用于腹部、心臟、骨骼,還是脊柱。Tim技術還將原來的圖像分辨率提高了四倍,并拓展了掃描范圍。小至0.2微米的結構都可以被清晰地辨別出來,即使是外行人都能夠辨別出頭部掃描圖像中細小的內耳半規管結構。更為重要的是,醫生們能夠在骨組織出現疏松前就能診斷出關節炎。全身掃描只需六分鐘,這意味著,患者不僅可以享受更有效的診斷治療,還可以受益于更短的檢查時間。
64層CT機
64層螺旋CT實現了速度和精度的完美結合,在提高時間效率、空間分辨率、減低輻射劑量等方面實現了飛躍;醫院引進的集多項頂尖技術于一身的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醫療產品Toshiba-aqullion 64層螺旋CT機于05年11月正式投入使用;該CT機可以進行心臟、腦、頸、胸、腹、四肢等處臟器形態及血管的掃描。各向同性的容積數據不僅能做任意體位的投影并可以根據解剖和病理重建出恰當的平面,形成高質量三維圖像,從任意角度旋轉以觀察解剖結構。尤其對于心臟疾患、血管,特別是微小血管(冠狀動脈)、頭頸部、骨結構的分析及手術方案的制定有很大的幫助。它改變了傳統的閱片方式,使醫生不再完全依賴軸位圖像。該機還適用于危重或欠合作病人,并可應用于肺部的健康體檢(低放射劑量)。
神經外科顯微導航設備
愛國華僑陳世賢捐贈的顯微導航設備(SMN)是中國xxx臺鏡下導航設備,是目前最先進的高科技產品,神經外科顯微導航設備是指導顱腦手術的尖端設備。其組成部分包括立式自動調焦顯微鏡、自動跟蹤導航系統、裝有紅外線發射器、紅外線信號連續檢測接收器及計算機工作站。此套設備可應用于顱內腫瘤、腦血管畸形,腦膿腫、腦室分流管放置等手術、特別使用于顱內深部小腫物及危險區域手術的定位。其定位準確、小切口、小骨瓣手術入路、出血少、減少并發癥、術后恢復快及提高患者術后生活質量。醫院神經外科專家已應用于多例腦深部、重要功能區病灶的切除,效果顯著。
醫院領導
王深明
中山大學附屬xxx醫院院長、黨委副書記。
外科教授、博士生導師,血管、甲狀腺外科學科帶頭人、首席專家。中山大學血管外科研究中心主任,中山大學乳腺病診治中心主任。廣東省醫學會血管外科學分會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外科學會血管外科學組副組長;《中國實用外科雜志》副主編,《中華普通外科雜志》常務編委,《中華醫學雜志》常務編委,《中華外科雜志》特約編委;中國醫院協會常務理事,廣東省醫院協會顧問。
顏楚榮
中山大學附屬xxx醫院黨委書記、副院長,研究員。中國高等醫學教育學會臨床教育分會常務理事,中國企業文化研究會醫藥衛生委員會理事,廣東省醫院管理學會醫院倫理與文化管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醫院管理學會醫院后勤管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華現代醫院管理雜志》專家編輯委員會常務編委。
謝燦茂
中山大學附屬xxx醫院副院長、內科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呼吸內科/MICU學科帶頭人、首席專家。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肺癌學組副組長,廣東省醫學會呼吸分會主任委員,廣東省醫學會內科學分會常務委員;廣東省醫院協會副會長;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呼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學會呼吸分會常務理事。《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等多家雜志編委和特邀審稿專家,《International Pleural Newsletter》國際顧問。
周燦權
中山大學附屬xxx醫院副院長、東山院區管委會主任。婦產科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婦產科學學科帶頭人、首席專家。中山大學xxx臨床學院婦產科教研室主任。中華生殖醫學學會主任委員、中華計劃生育學會常委、廣東省婦產科學會常委、廣東省計劃生育學會常委。《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副主編、《中華婦產科雜志》、《生殖醫學》、《現代婦產科進展》等專業雜志編委。
陳旻湖
中山大學附屬xxx醫院副院長,消化內科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任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副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消化內鏡分會常委、廣東省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消化醫師分會副會長、廣東省醫師協會消化醫師分會名譽主任委員。中華消化雜志副總編輯、中華醫學雜志、J Dig. Dis. 及Chin J Med等雜志編委。
劉小林
中山大學附屬xxx醫院副院長,顯微外科-手外科教授,博士生導師,顯微創傷骨科學科帶頭人、首席專家。中華醫學會顯微外科學會常委,《中華顯微外科雜志》副總編,廣東省醫學會創傷學會副主任委員。
余學清
中山大學附屬xxx醫院副院長、內科教授、博士生導師、腎內科學科帶頭人、首席專家。廣東省腎臟病重點實驗室主任和廣東省教育廳腎臟病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山大學醫學學術委員會委員。國際腎臟病學會全球發展委員會委員,中華腎臟病學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腎臟病學會主任委員。《中華腎臟病雜志》常務副總編輯,《實用內科雜志》和《臨床腎臟病雜志》副主編,美國Baylor醫學院和日本昭和大學客座教授。
醫院專家
許揚濱
職稱:主任醫師
所屬科室:整形美容科醫生特長: 隆鼻、隆胸,鼻、耳、乳房的整形和再造,四肢創傷的修復,乳腺癌術后放射性潰瘍的修復,肌肉移植治療面癱,頭面部腫瘤術后的修復和重建。
楊岫巖
職稱: 主任醫師 導師資格 博士導師
最高學歷畢業時間: 1984.8
門診時間: 周一下午
所屬科室: 風濕內科
醫療專長:
從事臨床工作二十余年,風濕免疫病專科工作十多年,對紅斑狼瘡、類風濕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等經典的風濕免疫性疾病力求最合理最恰當的治療方法。對疑難風濕免疫病,非感染性非腫瘤性炎癥和長期不明原因發熱的診治有豐富的經驗。
主要研究方向:
風濕免疫性疾病的診斷和治療研究。
論著
在國際和國內學術期刊發表論文近百篇。
胡品津
職稱: 教授 導師資格 博士導師
門診時間: 星期一下午
所屬科室: 消化內科
醫療專長:
前副院長,現任消化內科學科帶頭人,藥物臨床試驗機構主任。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從事內科臨床工作40年。對消化系統疾病的診斷與治療有豐富的臨床經驗, 尤擅長于胃腸道疾病,對炎癥性腸病(包括潰瘍性結腸炎及克羅恩病)的診斷及治療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和獨特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
幽門螺桿菌感染及其相關性疾病
炎癥性腸病(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
功能性胃腸病
科研基金
主持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博士點基金等科研項目10多項。在國內外醫學雜志發表論文200多篇。主編出版學術著作八部,參加編寫10多部。
社會兼職
中華醫學會理事、廣東省醫學會常務理事
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會副主任委員
廣東省醫學會消化內鏡學會名譽主任委員
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會炎癥性腸病學組副組長、幽門螺桿菌學組副組長
廣東省醫學會肝病學會常委
香港消化病學會名譽委員
Journal of Digestive Disease、中華消化雜志、胃腸肝病雜志副主編,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編委
獲獎情況
廣東省醫藥衛生科技進步一等獎(主持),1996
廣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主持),1997
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主持),1996
廣東省科技進步三等獎(參與),2003
中華醫學獎三等獎(參與),2004
教育部提名的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參與),2003
論著專著
醫學研究生教材(消化系統疾病)(主編),2008,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內科學教材第7版(副主編),2008,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內科疾病鑒別診斷學(主編),2006,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炎癥性腸病的研究進展(主編),2006,廣東,廣東科技出版社
8年制內科學教材(副主編),2005,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內科學教材(專升本)(主編),2005,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
內科學教材第6版(分篇負責),2004,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腸易激綜合征研究進展(主編),2003,廣東,廣東科技出版社
龐水發
臨床職稱:主任醫師
所屬醫院:中山大學附屬xxx醫院 整形外科
擅長:
擅長對體表組織器缺損或畸形的整形修復,以及雙眼皮、隆鼻、隆乳、除皺及頭皮疤痕性禿發等美容手術,同時對顯微外科的皮瓣移植、組織移植修復及小管道吻合復通手術也有較豐富的臨床經驗,業務專長為整形外科、美容外科及顯微外科。
李素云
婦科主任。1989年畢業于重慶醫科大學臨床醫學專業,南京某三甲醫院婦科中心工作近十余年,曾擔任該中心婦科副主任一職,2002被評為南京十大"杰出醫療人員"榮譽稱號。
李素云主任一直在臨床工作,并先后在南方醫科大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并多次被派往澳大利亞等國進修學習,具有系統扎實的婦科理論知識和豐富的臨床經驗。
擅長:
無痛人流、婦科常見病、多發病和疑難病癥的診斷和治療。多次應邀參加全國性不孕不育、計劃生育學術交流會。擅長運用中西醫及高新技術治療婦科疑難雜癥及治療盆腔炎、宮頸疾病、反復發作的陰道炎、月經不調、功血及各種原因引起的不孕癥。尤其對計劃生育手術和宮頸糜爛及宮頸癌前病變有獨到見解。
楊燚
擅長
擅長治療下肢靜脈曲張、精索靜脈曲張、血管炎、老爛腿、脈管炎等周圍血管病,尤其是對于老爛腿有著獨到的治療方法。目前已經嫻熟運用國際最新技術SET無創動力修復術為上萬名人民解決了老爛腿的煩惱,贏得廣大患者的稱贊。
榮譽
★中國醫學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北京科技成果一等獎榮譽獲得者
★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榮譽獲得者
醫院文化
整體含義:體現醫院崇尚良好的醫德醫風和職業道德風尚,倡導愛崗敬業精神,追求技術上精益求精,為把醫院建設成為中國一流、國際知名的現代化醫院而不懈奮斗。
院訓
"崇德":意指醫院素以"技精德高"在中國和東南亞一帶久負盛名,自始至終十分重視和突出醫德建設,把愛心、耐心、細心和責任心奉獻給病人。"崇德"也是醫務工作者對自身的道德、特別是職業道德的要求。
"敬業":就是要熱愛醫療事業、執著本職工作,以中山一院人為榮,把救死扶傷作為自己的神圣職責,全心全意為病人服務。
"求精":追求醫療、技術上一絲不茍,精益求精;學科建設上創造名牌和精品;醫學教育上培養醫學精英。
"圖強":就是在崇德、敬業、求精的基礎上,全院職工團結一致,努力拼搏,開拓創新,為把醫院建成中國一流、國際知名的現代化醫院而努力奮斗。
院徽
標志以中山一院中文"中"和"山"為基本造型骨架。中間的豎型為"1"字,組成"中山一院的文字視覺形象,并且既巧妙地形成人形圖案,又使左右兩個圓弧形成保護、愛護之感,象征充滿愛心的醫療行院徽業,整體形象也猶如地球和太陽,象征中山一院的國際交流,全球性醫療網絡概念及如日中天,蒸蒸日上的光輝前景。
整個標志造型簡潔明了個性鮮明,視覺識別性,并且有強烈的權威感、嵩高感和永恒感。
醫院使命
不斷堅持“以患者為中心、以專業塑品牌”的經營理念,在不斷引進高素質人才、高科技設備、提供高標準服務的基礎上,致力為患者服務。
“病人至上,質量xxx”的宗旨,嚴守“醫德高尚、精益求精、嚴謹求實、勤儉廉潔”的院訓,進一 步加強醫院管理,提高醫療質量,深化醫院改革,為人民健康服務,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
發展理念
醫療規范化、品牌專業化、服務人性化、創新持續化。
服務宗旨
維護市民健康、保障員工的個人發展、提升企業的整體價值。
價值觀
以患者為中心、以技術為根本、以服務為依托、以市場為導向,樹人文醫療、創行業品牌、一次就醫,終身為友。
醫院地址
地址:廣東省廣州市中山二路58號
郵編:510080
乘車路線:乘1、16、18、30、40、44、45、50、102 、107、108、112、183、192、221、222、223、227、243、299、501、517路公交在中山醫站下可到或可乘1號線地鐵在東山口站C出口出站,再往西邊方向步行約5分鐘即到,或在烈士陵園東山口站下站C出口出站,再往東邊方向步行約3分鐘即到。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4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