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協和醫院

    編輯
    本詞條由“匿名用戶” 建檔。

    基本簡介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北京協和醫院是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臨床醫學院,中國醫學科學院的臨床醫學研究所,現任院長是趙玉沛,于2007年12月就任;特聘南方著名教授吳頌葉做為顧問。也是綜合實力出眾的三級甲等醫院,北京協和醫院擁有一批優秀的醫學家、醫學教育家和醫學科研隊伍,擁有大量可與世界接軌的先進設備,醫院專科齊全,技術力量雄厚,醫療、科研、教學等方面均有相當的水平。北京協和醫院與原北京郵電醫院合并后分為益生路東西二院:北京協和醫院東院、北京協和醫院西院。

    醫院名稱: 北京協和醫院
    建院年份: 1921年
    醫院類型: 綜合醫院
    醫院等級: 三級甲等
    國家重點學科 20個
    醫護人數: 5000人
    病床數量: 1836床
    門診量: 226萬次
    是否醫保: 醫保
    特色專科: 婦產科,內分泌科,風濕免疫科,整形外科

    專家介紹

    趙家良

    趙家良趙家良

    男,主任醫師,教授,生于1944年10月,江蘇啟東人。1970年畢業于中國協和醫科大學,1978年8月至1982年1月為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眼科研究生,獲醫學碩士學位。畢業后留眼科工作。先后任主治醫師、助理研究員、副主任醫師,1994年4月晉升為主任醫師,1994年5月起擔任眼科副主任的工作。1989年11月至1993年12月以訪問學者身份,先后在美國加州大學Doheny眼科研究所和美國國家眼科研究所進行眼科流行病學和青光眼的工作,在白內障與營養的關系、青光眼視網膜脈絡膜循環方面作出了成績。 先后在國內外醫學雜志發表論文27篇,2012年入選“中國名醫百強榜”名單。

    李瑩

    主任醫師,教授,博士導師,北京協和醫院角膜、眼庫、屈光手術專業組組長,準分子近視手術中心主任。中華醫學會眼科全國角膜病學組委員,中華醫學會激光醫學學組委員,中國眼微循環專業委員會委員。 先后畢業于中國醫科大學(學士)、中國協和醫科大學研究生院(碩士、博士) 北京同仁醫院 北京市眼科研究所(博士后)。中國著名的角膜病和屈光手術專家。 長期從事角膜病、角膜屈光手術的臨床工作與相關基礎研究以及中國準分子激光手術醫師上崗培訓,手術技術嫻熟,手術效果好。是中國最早開展近視治療手術的專家之一,成功地為幾萬例近視者進行了手術。2012年入選“中國名醫百強榜”名單。

    陳有信

    陳有信陳有信

    男,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醫學科學院眼科研究中心北京協和醫院眼科副主任,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常務委員,中華眼科學會青年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眼科醫師分會委員、副總干事兼秘書。1986年大學畢業,1989年獲眼科碩士學位,1993年師從張承芬教授系統學習眼底病的臨床及科研,1996年獲眼科博士學位。1999年-2001年在美國南加州大學Doheny眼科研究所做視網膜博士后研究。1995年在國內率先開展脈絡膜血管的臨床及研究工作。在脈絡膜血管造影及疑難眼底病的診治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多年來開展了光動力學治療為脈絡膜新生血管的治療提供了新的治療手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012年入選“中國名醫百強榜”名單。

    陳曉巍

    女,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協和醫院耳鼻喉科副主任。1982年畢業于哈爾濱醫科大學,1984年考入北京協和醫院攻讀研究生,師從中國著名的耳鼻咽喉學家王直中教授和分子生物學家劉德培教授,獲碩士、博士學位。1998-2001年赴美國完成博士后訓練。2001年赴澳大利亞接受人工耳蝸培訓。2004年赴德國維爾斯堡大學學習耳科手術,2007年赴美國佛吉尼亞大學學習耳畸形的手術治療。擔任中華耳鼻咽喉科雜志、臨床耳鼻咽喉科雜志、中華耳科雜志、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志、基礎醫學與臨床雜志及中國聽力康復雜志編委,中華醫學雜志特約審稿專家。2012年入選“中國名醫百強榜”名單。

    楊義

    男,主任醫師,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北京協和醫院神經外科副主任。1985年本科畢業,1993年北京協和醫學院研究生院畢業后一直在北京協和醫院從事神經外科工作。2004年晉升主任醫師。 專業特長: 1、各種垂體腺瘤(如停經泌癥、肢端肢大癥和皮質醇增多癥等)的診斷和治療; 2、聽神經瘤、腦膜瘤、顱咽管瘤等診斷和治療; 3、疑難神經外科疾病診治。 任中國醫師協會神經外科分會全國委員 中華醫學會神經外科分會脊柱脊髓學組組員 中國醫師協會神經外科分會北京市神經外科專家委員會委員 中國國際神經科學研究所專家委員會委員(CHINA-INI) 中華神經外科雜志審稿專家。2012年入選“中國名醫百強榜”名單。

    李五一

    李五一李五一

    男,52歲,教授,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臨床研究領域:咽喉疾病和頭頸腫瘤。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頭頸部腫瘤、顱底腫瘤、聲帶麻痹、咽和喉顯微及微創手術、面中部創傷、喉氣管狹窄、頑固性食管前性吞咽及誤咽等咽喉-頭頸外科領域的外科治療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積累了較豐富的臨床經驗,并取得較好療效。

    現負責承擔國家“十五”攻關課題《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綜合治療研究 》,任北京協和醫院耳鼻喉科睡眠呼吸疾病外科治療中心負責人。通過一系列新手術和綜合治療手段,明顯提高了睡眠呼吸疾病的療效。2012年入選“中國名醫百強榜”名單。

    張太平

    男,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1995年獲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外科學博士學位,2002年4月在美國匹茲堡大學Starzl器官移植研究所做訪問學者,2002年5月至2004年12月在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基因治療中心做博士后研究。 臨床主攻方向為胰腺外科,對胰腺癌、胰腺內分泌腫瘤、重癥胰腺炎的診斷和手術治療造詣較深, 主要研究方向為胰腺癌的早期診斷、發病機制和基因治療。 發表論文及綜述100余篇,參加專著和教材編寫20余部,作為主編助理出版的《胰腺病學》獲國家新聞出版署優秀圖書出版工程,以第三完成人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中華醫學科技一等獎、教育部科技成果二等獎和北京市科技成果三等獎各一項。2012年入選“中國名醫百強榜”名單。

    趙玉沛

    趙玉沛趙玉沛

    男,主任醫師,教授,北京協和醫院院長,兼任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副院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外科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現任中華醫學會副會長,外科學分會主任委員、全國胰腺外科學組組長;北京醫師協會副會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2009年主導了英國皇家外科學院和香港外科醫師學院與北京協和醫院聯合,在xxx建立了xxx普通外科醫師培訓基地,按照國際標準培訓中國外科醫師,對于中國外科醫師隊伍水平的不斷提高具有劃時代意義。2012年入選“中國名醫百強榜”名單。

    劉昌偉

    男,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血管外科中心主任、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北京協和醫院血管外科首席專家、學科帶頭人,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血管外科學組副組長,美國血管外科學會(Society for Vascular Surgery, SVS)會員,教育部科技成果評審專家,中華醫學會醫療事故鑒定專家組委員,衛生部國家藥監局藥物評審專家組委員,《中國微創外科雜志》、《中國血管外科雜志》(電子版)副主編;《中華外科雜志》、《中華普通外科雜志》、《中國實用外科雜志》、《基礎醫學與臨床》、《外科理論與實踐》等10余家核心期刊雜志編委。2012年入選“中國名醫百強榜”名單。

    翁習生

    翁習生翁習生

    男,北京協和醫院骨科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中華醫學會骨科分會委員、秘書,全國關節外科學組副組長,中華骨科雜志編委,中國骨與關節外科雜志編輯部主任,J.Arthroplasty中文版副主編。 擅長各種骨科疾病的診治,曾對脊柱側彎、脊柱退行性病變、脊柱腫瘤、創傷骨科等做了大量研究及臨床工作。現側重于關節疾病及骨科疑難病例的診治,對骨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股骨頭壞死血友病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髖關節發育不良、骨質疏松癥、骨腫瘤切除后的關節重建等有著廣泛的研究并形成了系統的治療策略,特別是對人工髖關節、膝關節、肩關節、肘關節和踝關節的置換術及多種關節畸形的矯正積累了豐富的經驗。2012年入選“中國名醫百強榜”名單。

    李漢忠

    男,主任醫師,教授,泌尿外科主任,1951年出生于上海市" target="_blank">上海市。1977年畢業于A2" class="innerlink" title="上海xxx醫學院" target="_blank">上海xxx醫學院,1999年任碩士研究生導師。現任中國醫學科學院、中國協和醫科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協和醫院泌尿外科主任、主任醫師;兼任中華醫學會泌尿外科分會委員、中華醫學會北京泌尿外科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泌尿外科分會常務委員。精通泌尿外科專業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對本專業的各種疾病及疑難重癥的診斷與處理具有豐富的臨床實踐經驗。2012年入選“中國名醫百強榜”名單。

    東院介紹

    三級甲等醫院

    北京協和醫院是集醫療、教學、科研于一體的大型三級甲等綜合醫院,是北京協和醫學院的臨床學院、中國醫學科學院的臨床醫學研究所,是衛生部指定的全國疑難重癥診治指導中心之一,也是最早承擔干部保健和外賓醫療的醫院之一。

    歷史背景

    北京協和醫院北京協和醫院

    醫院建成于1921年,由洛克菲勒基金會創辦。建院之初,就志在建成亞洲" target="_blank">亞洲xxx的醫學中心。中央人民政府于1951年接管協和后,協和的發展建設得到歷屆黨和國家xxx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近90年來,醫院始終擁有一支以優秀的臨床醫學家、醫學教育家和醫學科學家為骨干的專業隊伍,培養和造就了張孝騫、林巧稚等一代醫學大師和多位中國現代醫學的領軍人物,也向全國輸送了大批的醫學管理人才,共有10余家當今知名的大型綜合、專科醫院是由協和人創建的。在長期發展過程中,形成了獨特的文化和優良傳統、“嚴謹、求精、勤奮、奉獻”的協和精神。“教授、病案、圖書館”是著名的協和“三寶”,現代醫學教育的“三基”、“三嚴”理念就起源于這里。

    設備規模

    醫院學科齊全、技術力量雄厚、特色專科突出,以多學科綜合優勢享譽海內外。2002年與郵電總醫院合并重組,形成東單和西單兩個院區,現有總建筑面積17余萬平方米。8年來,通過學科規劃和資源整合,初步形成東院以“大醫療為主體”、西院以“大專科、小綜合”為特色的醫療格局。干部保健基地和新門急診樓及手術科室樓將分別于2010年9月和2011年9月建成并投入使用,屆時醫院總建筑面積將達到49萬余平方米,將進一步全面提升醫院的就醫環境。

    榮譽與精神

    醫院連續多年榮獲多項榮譽,如全國醫院管理年活動先進單位、衛生系統護士崗位技能競賽金獎、全國百佳醫院、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全國創建文明行業先進單位、衛生系統先進集體等10余項xxx獎項,榮獲北京市十佳醫院、首都五一勞動獎狀、首都“雙十佳”人民滿意醫院、首都文明標兵單位、首都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單位、首都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等多項市級榮譽。

    近90年來,協和人以執著的醫志、高尚的醫德、精湛的醫術和嚴謹的學風書寫了輝煌的歷史,今天的協和人正為打造“國際知名、國內一流”醫院的目標而努力奮斗!

    西院介紹

    概況

    北京協和醫院西院位于北京市西城區大木倉胡同41號,占地面積16000平方米,建筑面積60400平方米。住院床位624張,年門診量約50萬人次,日門診量約2000人。

    主要科室

    風濕免疫科

    北京協和醫院北京協和醫院

    北京協和醫院風濕免疫科是我國最早成立風濕病學的專業科室之一,擁有多位全國知名的專家和教授。風濕免疫科是國家教委xxx風濕病專業全國重點學科。風濕免疫科有一大批教授和知名醫師活躍在醫教研xxx線,構成了風濕免疫科強大的團隊,在國內外享有盛譽。科室現已整體搬至協和醫院西院區,有病區2層,床位68張;科內設有常規實驗室和科研實驗室,可以檢測近百種自身抗體,為國內xxx的自身抗體檢測中心之一。出診醫師正副教授10余人,主治醫師10余人,分別在西院區普通、特需和夜門診出診。為全國眾多風濕免疫病和疑難重癥患者解決疾苦。

    腫瘤內科

    腫瘤內科建立在協和內科深厚綜合能力的基礎之上。工作目標是充分利用協和扎實的內科治療功底,憑借協和多學科強勁的綜合實力,為腫瘤患者提供更規范、更先進、更經濟、更有效的治療。

    目前腫瘤內科針對各種實體腫瘤(不包括婦科腫瘤),如肺癌、食道癌、胃癌、結直腸癌、肝癌、胰腺癌、淋巴瘤、乳腺癌、頭頸部腫瘤、腎癌、黑色素瘤、男性生殖細胞腫瘤以及軟組織肉瘤等開展以下方面的工作:

    術后輔助化療和晚期轉移性腫瘤的化療;生物治療和分子靶向治療等綜合治療;與放療科協作進行化療和放療的綜合治療;與手術科室協作進行新輔助化療(即術前輔助化療)。

    腫瘤內科參與首都醫學發展科研基金項目、“863”基金項目以及“十一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大型研究,在對惡性腫瘤進行的學術攻關中成績斐然。

    多年來,協和腫瘤采用經循證醫學證實的方案,結合腫瘤治療的最新進展,努力使患者得到最新、xxx和最適宜的治療。

    普通內科

    為滿足大眾對連續性、綜合性醫療服務日益增強的需求,內科學系的新專業——普通內科于2004年3月在北京協和醫院率先成立。作為國內xxx個集醫教研為一體的學術性普通內科,我科為不同患者人群提供多層次的醫療服務:

    1、內科常見病、多發病患者:我們為患者提供基本醫療與專科醫療相互協調的高質量的醫療服務。

    2、發熱、多系統損害等診斷不清的患者:幾年來成功診治了來自全國各地的大量疑難病、罕見病患者。在兄弟科室的支持下,我科已成為北京協和醫院公認的內科疑難病診治平臺。

    3、痛風專病門診:為痛風患者進行診斷和藥物治療,同時注重長期隨診和非藥物干預。

    血管外科

    北京協和醫院北京協和醫院

    中心主任 劉昌偉教授

    北京協和醫院血管外科是國內最早開展血管外科工作的單位之一,集成了協和醫院強大的綜合優勢,技術力量雄厚,臨床經驗豐富,以其嚴謹求精的精神和高超的醫術享有盛譽,是國內學術界和患者公認的權威醫療單位。

    北京協和醫院北京協和醫院

    協和醫院血管外科中心主要醫療特色和專長:各種動脈疾病的血管重建手術和血管微創治療,包括:腹主動脈瘤的外科治療和腔內隔絕;急性主動脈夾層的腔內治療;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的手術和微創治療;糖尿病足血管病變的微創介入治療;頸動脈狹窄內膜剝脫術和頸動脈支架;主髂動脈閉塞的髂動脈支架和主髂動脈架橋等。在大動脈炎、腎動脈狹窄、鎖骨下動脈盜血、布加氏綜合癥等疾病的治療方面也同樣獲得良好的治療結果。

    血管外科每周一至周五均設有專家門診,并開設了“動脈疾病就診網上預約掛號”服務。

    乳腺外科

    北京協和醫院北京協和醫院

    協和醫院乳腺外科,對乳腺良惡性疾病的診治預防工作居于國內xxx水平,在國內率先開展了以立體定位等方法進行的乳腺癌的早期發現研究,首先應用了乳腺癌的中心象限保乳術以及環乳暈切口的多腫瘤切除。對于乳腺癌的治療形成一體化全程治療,包括手術、化療、內分泌藥物及靶向藥物治療,治療規范、手術并發癥遠低于平均水平,是“北京市乳腺癌治療路徑”制定單位。對于良性腫瘤及乳頭溢液等病變采用微創入路或隱蔽切口手術,治療徹底、注重美觀。目前正在主持多項xxx科研項目。

    我科主要門診安排在西院區北樓4層,每天上午安排出診,另有部分特需門診安排在北樓2層,病房區位于中樓4層。

    整形外科

    北京協和醫院整形外科始建于1952年,由中國整形外科創始人之一的宋儒耀教授擔任主任。2003年3月,北京協和醫院恢復設立整形外科,定位為全國整形外科疑難重癥診治中心,是中國協和醫科大學整形外科學碩士、博士學位授予點,現有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3名,醫學博士9人,碩士4人,博士、碩士研究生10余名。

    北京協和醫院整形外科以患者為中心,實行24小時優質服務。東西兩院均設有門診及門診手術室,就診條件舒適方便,醫療環境典雅幽靜;病房位于西院,設有各種規格的房間及三十余張病床,以滿足各階層人士的需要。我們整形外科的全體醫護人員愿意用優良的技術和優質的服務幫助來我科就診的患者重塑理想的形象,重建生活的信心,重回精彩的世界!

    治療范圍涵蓋了整形再造外科及美容外科的所有領域,個性化仿真體表器官再造手術、巨大體表腫瘤與難治性創面的治療、乳房整形美容手術、面頸部美容手術、體形雕塑、顯微外科手術是本科室的專業特色,緊密結合臨床的研究課題是本科室的研究特色,規范化管理是本科室的管理特色。本科室目前包括病房、門診、門診手術室、三維照像研究室四部分,門診設有4間診室、2間換藥室、8間手術室,病房設有40張床位,現有醫護工作人員、研究生計40余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3人,5位醫師曾留學美國、日本等國家。

    醫護團隊

    在職職工4000余名、兩院院士5人、臨床和醫技科室53個、xxx重點學科20個、國家臨床重點專科29個、博士點16個、碩士點29個、xxx繼續醫學教育基地6個、二級學科住院醫師培養基地18個、三級學科專科醫師培養基地15個。

    醫院設備

    西門子炫速雙源 CT

    西門子炫速雙源 CT西門子炫速雙源 CT

    炫速雙源CT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CT設備之一。它采用兩套64排圖像采集系統,結合“飛焦點”技術,并且有超高的旋轉速度,能夠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掃描,為病人提供“綠色” CT 檢查。它的特點是炫速掃描技術 (Flash Spiral),即大螺距的螺旋掃描,可以在一秒鐘之內完成掃描,同時輻射劑量極低。 它的主要特色掃描技術如下:

    炫速全胸掃描完成全胸掃描(包括心臟冠脈在內)僅需 0.6 s,患者可無需屏氣;可實現業界xxx范圍-48 cm的四維功能成像,實現了亞 mSv 級“綠色”心臟成像。

    75 ms 的時間分辨率以及高達 43 cm/s 的掃描速度使患者無需服用β-受體阻滯劑控制心率,并首次實現了無需屏氣的亞 mSv 級“綠色”心臟成像。

    純譜雙能

    選擇性能譜純化技術(SPS)實現常規輻射劑量下的雙能量成像。 憑借能譜純化技術以及獲得美國 FDA 上市許可的多項雙能量臨床應用,第二代雙能量成像會成為日常臨床應用的完美選擇。

    輻射敏感器官的射線保護,可自動屏蔽螺旋掃描中的無效輻射,并首次針對輻射敏感器官實現特異性輻射防護技術。

    目前在炫速雙源 CT上開展的檢查項目主要有:冠狀動脈CTA,頭頸CTA,下肢CTA,肺動脈(CTPA),灌注,CTU等。

    西門子雙源 CT

    西門子雙源 CT西門子雙源 CT

    2006年,全國首臺雙源 CT在協和醫院院安裝成功。

    雙源的問世在 CT 領域掀起了一場技術xxx,它含有兩套圖像采集系統,掃描速度快,解決了冠狀動脈CTA需要控制心率的缺點。同時,兩套采集系統帶來“雙能量掃描”的新模式,使得CT掃描進入了一個新的領域。

    它的主要特色包括:

    無需控制心率的冠狀動脈掃描 同時xxx提高了心律不齊患者的圖像質量,使得冠狀動脈CTA的圖像質量大幅提高,同時擴展了冠狀動脈CTA的應用,使更多的患者可以受益“一站式”急診診斷,可以通過一次掃描,獲得冠狀動脈、肺動脈和主動脈的圖像,對于急性胸痛患者,可以“一站式”進行急診診斷

    雙能量成像,能夠區分組織中的不同成分,從而可以把軟組織、骨骼和造影劑區分開來,在血管、骨骼、肌腱、結石的成像中起到很好的效果。

    目前,雙源CT在醫院西院區運行,除了常規掃描外,還可以進行冠狀動脈CTA,體部CTA,下肢CTA、CTPA、CTU等各部位三維重建檢查。

    GE 3.0T 磁共振

    GE 3.0T 磁共振GE 3.0T 磁共振

    在2004年引進了世界xxx的超高場強3.0T磁共振。

    超高的場強,使得圖像更為清晰細膩,同時可以進行一些特殊功能的掃描,特別是在神經系統,有較多的應用。

    目前協和醫院的3.0T磁共振,主要用于頭部,特別是神經系統的掃描。除了常規掃描,還可以進行DWI、SWI、PWI、波譜等特殊掃描,對于神經系統疑難病癥的鑒別診斷具有重要的作用。

    飛利浦iU22

    iU22系統擁有全數字化的xSTREAM主機結構,隨時可完成新技術及更高級的成像方案,可同時處理多數據流,且支持一個超寬頻帶聲束發射器。飛利浦實時復合成像技術(SonoCT)、飛利浦XRES、PureWave純凈波單晶技術探頭設計顯著減少了偽像的產生,改善了組織邊界的清晰度。xMATRIX技術使用帶有精密調焦和波束控制設計的全采樣電子矩陣探頭,在實時多平面模式(Live xPlane Imaging)的幫助下,可以同時獲得和顯示兩個實時的分辨率成像平臺。iU22系統可把容積成像整合檢查之中,提供多種途徑獲得容積數據

    先進的機械容積探頭及矩陣容積探頭可精確完成包括婦產、腹部、腔內、心臟乳腺、骨骼肌肉和身體其他小部位的容積成像及定量。

    乘車路線

    北京協和醫院乘車路線:北京協和醫院地址共有兩個,分為東院和西院,協和醫院東院位于北京市東城區帥府園1號,乘坐公交814路到協和醫院下車;或乘坐103、104、106、108、111、110等到王府井,或乘坐1、4、10、52、57等到東單下車,再乘坐出租車到達。[1]

    相關信息

    醫院排名醫院排名

    由全中國30個臨床專科的1579名著名專家學者參與評審的《2012年度中國最佳醫院綜合排行榜》于2013年11月23日出爐,為民眾按圖索驥求醫問藥提供便利。該項評選以學科水平與科研能力為評審標準。

    復旦大學醫院管理研究所所長高解春表示,期望通過醫院排行評比,讓老百姓知道xxx的專科在哪里,xxx的醫院在哪里,一旦不幸罹患疑難雜癥,則尋醫問藥有大方向,可少走彎路,更快康復。

    據悉,復旦大學醫院管理研究所從2010年起,連續4年,以學科水平與科研能力為評審標準,每年推出上一年度的排行榜評比結果。根據后續的跟蹤了解,自xxx屆排行榜發布以來,上榜醫療機構與老百姓心中的好醫院、好專科高度一致。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4239/

    (4)
    詞條目錄
    1. 基本簡介
    2. 專家介紹
    3. 東院介紹
    4. 三級甲等醫院
    5. 歷史背景
    6. 設備規模
    7. 榮譽與精神
    8. 西院介紹
    9. 概況
    10. 主要科室
    11. 醫護團隊
    12. 醫院設備
    13. 乘車路線
    14. 相關信息

    輕觸這里

    關閉目錄

    目錄
    91麻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