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

    編輯
    本詞條由“匿名用戶” 建檔。

    歷史沿革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創建于1918年,最初命名為“北京中央醫院”;

    2000年定名為“北京大學人民醫院”。

    特色科室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擁有18個衛生部臨床重點專科、5個北京大學級研究所、3個北京市重點學科、1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醫藥重點學科以及xxx人才培養模式示范區、xxx特色專業示范點、xxx教學創新團隊。

    醫護團隊

    醫院正式員工總數2379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名。

    基本資料

    醫院名稱:北京大學人民醫院

    醫院別名:中央醫院

    建院年份:1918年

    科室數量:39個臨床科室、18個醫技科室

    醫護人數:2351人

    年門、急診量:1621517次

    是否醫保:醫保

    先進設備:CT、ECT、胃腸X線機、心血管激光儀、磁共振成像儀、中心床邊監護儀、MICRO機、同位素電腦掃描系統等。

    醫院簡介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原北京醫科大學人民醫院)是中國人自己興建的xxx所大型綜合醫院,在歷史的變遷中有著光榮的歷史和優良的傳統。伍連德博士、鐘惠瀾教授、林巧稚教授、吳階平副委員長、曾憲九、黃萃庭、谷鈺之、馮傳漢、杜如昱、陸道培、陶其敏等一大批著名專家,都先后在我院工作,為我國醫療衛生事業作出了卓越貢獻。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北京大學人民醫院

    人民醫院新醫院位于北京西直門立交橋西南側、二環路及環線地鐵站旁,交通十分便利,環境優美,現有病床一千多張,正副高職醫務人員三百多名,承擔著大量的醫療、教學、科研任務,擁有亞洲xxx的骨髓移植病房。血液科、肝病所、骨關節中心、放療中心、婦科、眼科、體外碎石、隱形超聲刀、細胞中心等許多科室均在國內居xxx地位。臨床科室編制齊備,診斷及治療設備先進,均居國內一流水平。

    醫院概述

    醫院簡介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是中國人自行籌資建設和管理的xxx家綜合性西醫醫院,創建于1918年,最初命名為“北京中央醫院”,中國現代醫學先驅伍連德博士任首任院長。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以大學醫院的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主持創建了“醫療衛生服務合作共同體”整合型醫療服務體系,以信息化建設為紐帶,將中心醫院(大學醫院)有機融入區域醫療衛生服務,形成新的“X+X整合型”健康服務鏈,為共同體居民提供到從健康維護、慢病管理、疾病診治所需的各項服務,促進醫療資源有效配置。同時醫院從內部挖潛,將現代管理理念融入醫院建設與管理領域,創新性構建文明服務缺陷管理體系,全面實施醫院資源計劃系統(HRP,HospitalResourcePlanning),積極參與衛生部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開展“優化服務流程,提高醫療資源利用效率”試點、“醫院醫療資源精細化管理”試點、“臨床路徑電子化管理示范項目”試點、“社會志愿者志愿服務”試點、“基礎護理”試點、“電子認證服務體系建設”試點等12項醫改試點工作,促使醫院自身得到了極大的完善和發展。

    92年發展歷程,是中國醫學進步的見證。醫院成功進行了亞洲xxx例、世界第四例異體同基因骨髓移植,誕生了中國xxx支乙肝疫苗和中國xxx臺體外震波碎石設備,為中國的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92年悠久歷史的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傳承著歷久彌新的醫院文化,蘊含著希望和憧憬。在新時期,全院職工秉承“本仁恕博愛之懷,導聰明精微之智,敦廉潔醇良之行”的院訓精神,在醫院前進的征程上承載生命的囑托,鑄就醫學的豐碑,為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經過92年的艱苦創業,醫院發展成為集醫療、教學、科研為一體的現代化綜合性大學醫院,成為我國重要的醫療診治、醫學教育、醫學研究中心。醫院現有床位1448張,設有39個臨床科室、18個醫技科室;擁有血液內科、心血管內科、骨科、婦產科、眼科、泌尿外科、兒科、皮膚科、風濕免疫科、腎內科10個xxx重點學科;血液病研究所、肝病研究所、關節病研究所、應用碎石研究所4所北京大學級研究所;擁有11名中華醫學會各學科分會主任委員和候任主任委員,步入學科領域的xxxxxx方陣。

    醫院承擔著繁重的醫療任務,僅2009年醫院全年門、急診量1,621,517萬人次,急診量147,120人次,出院病人總數42,821人次。在造血干細胞移植、肝移植、腎移植、白血病、關節置換、胃腸道腫瘤、惡性骨腫瘤保肢化療、婦科惡性腫瘤、脊柱功能重建、骨與關節損傷、胸部微創手術視網膜玻璃體手術、血液透析、快速心律失常心血管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內分泌系統疾病、糖尿病眼底病、突發性耳聾等領域的診斷治療均處全國xxx水平。

    全院2351人,其中副高職以上專家教授270人,中國工程院士1人,博士生導師39人,碩士生導師141人。許多專家教授在國內外有較高知名度。這支成熟而富有朝氣的專業隊伍在人民醫院一套卓有成效的管理體制下,上下齊心,形成了嚴謹務實、勇于開拓的學術氛圍。全院職工齊心協力,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績:積極參加“醫院管理年”和“創建人民滿意醫院”活動;順利通過醫院等級評審的復審;被授予首都文明單位的榮譽稱號;盛載未來希望的現代化新病房樓順利封頂;獲得xxx教學成果一等獎;全院2351職工一直圍繞“愛心、奉獻、求精、創新”的八字院訓,在醫療、教學和科研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狠抓醫療質量管理,加強藥品管理,成立了“醫療質量管理委員會”、“檢驗委員會”、“藥事管理委員會”、“病案管理委員會”。確保醫療質量不斷提高,真正做到讓病人放心。維護人民醫院的形象,在醫療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北京大學人民醫院作為北京大學的教學醫院,承擔著北京大學醫療系、口腔醫學系、臨床檢驗系及護理學本科生的臨床教學和醫學博士、碩士研究生的教育及各地醫師繼續教育進修的工作。現有博士導師39名,博士點19個,博士后流動站4個,碩士導師141名。今天的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已成為環境優美,學科齊全,設備先進,技術現代化的醫院和臨床醫學院。醫院銳意開拓,不斷進取,全院職工將在十七大精神的指導下,與時俱進,為人民大眾的健康,為推動醫學事業的發展而努力奮斗

    醫療隊伍

    在醫院的悠久歷史中,伍連德、鐘惠瀾、林巧稚、關頌韜、謝元甫、孟繼懋、謝志光、司徒展、吳階平、林斯馨、馮傳漢、黃萃庭、陸道培等老一輩醫學名家為醫院的發展付出了智慧與心血,他們是醫院驕傲的旗幟。在一代代勤懇敬業、精益求精、熱忱負責的“人民人”共同努力下,醫院已經從創建之初僅有床位150張、日均門診量200人次的較小規模逐漸發展為擁有床位1448張、年均門(急)診量150余萬人次,集醫療、教學、科研為一體的現代化的大型綜合性醫院。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的90年歷史,是中國90年醫學進步歷程的見證。亞洲xxx例、世界第四例異體同基因骨髓移植在這里獲得成功;中國xxx支乙肝疫苗在這里研發,使中國的乙肝預防事業進入了嶄新的歷史時期;中國xxx臺體外震波碎石設備在這里誕生,填補了我國泌尿系結石微創治療領域的空白。

    醫院歷史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建立于1918年,位于北京市阜內大街,首任院長由中華醫學會xxx任會長,著名熱帶病學專家伍連德博士擔任,1945年更名為中和醫院。1950年4月中央人民政府衛生部接管后更名為中央人民醫院,1956年改名為北京人民醫院,1958年人民醫院劃歸醫學院作為附屬醫院,稱北京醫學院附屬人民醫院。2002年4月,更名為北京大學人民醫院。

    醫院特色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有職工2262人,臨床醫技科室35個,設有血液病研究所,關節病研究中心,肝病研究所,應用碎石研究所。

    人民醫院人以誠實服務、立良好的公眾形象為突破口,以改善服務、規范醫療行為為工作重心,醫院的就醫環境逐漸改善,醫護人員的服務意識不斷增強,整體服務水平不斷提高。人民醫院吸引了全國各地的病人,為滿足不同層次病人需要,特設立了特需門診服務,采用固定專家出診和病人預約專家方式,深受病人歡迎。此外,為了給危急病人贏得時間,醫院建立了"綠色通道",全天24小時急診接診,真正做到了急病人之所急,為病人服務。

    人民醫院2002年獲中華醫學科技獎一項,獲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三項,獲教育部提名國家科學技術獎二項。獲國家星火計劃科研基金、國家"863"計劃科研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博士點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等項基金共計41項。

    人民醫院致力于加強與海外醫學界的交流與合作,2002年共邀請16個國家45位專家、教授來院做了42場學術報告。舉辦了4次國際會議,參加人數達5000多人次。僅2002年一年共接待來自19個國家65批外賓到我院訪問并且接收了留學生在我院進修學習的工作。

    醫院詳情

    人民醫院又名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創建于1918年1月27日,當時定名為“北京中央醫院”,是xxx家由中國人自己籌資、建設、管理的現代綜合性醫院,中國現代醫學先驅伍連德博士為首任院長。在90年的發展歷程中,醫院幾經更名,2000年定名為“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醫院是三級甲等醫院、北京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

    在醫院的悠久歷史中,伍連德、鐘惠瀾、林巧稚、關頌韜、謝元甫、孟繼懋、謝志光、司徒展、吳階平、林斯馨、馮傳漢、傅正愷、黃萃庭、陸道培等老一輩醫學名家為醫院的發展付出了智慧與心血。

    醫院有正式職工2396人,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1名、高級職稱專家442名。醫院設有38個臨床科室、13個醫技科室,其中血液內科、心血管內科、骨科、婦產科、眼科、泌尿外科、兒科、皮膚科、風濕免疫科、腎內科等10個醫科為xxx重點學科。醫院還附設血液病研究所、肝病研究所、關節病研究所、應用碎石研究所等4個北京大學校級研究所。

    醫院承擔著繁重的醫療任務,醫療水平處于全國先進行列。近10年門診量由每年80余萬人次增長為140余萬人次,急診量由每年10萬人次增至13.4萬人次,出院人數由每年1.9萬人次增至近3.6萬人次。在造血干細胞移植、肝移植、腎移植、白血病、胃腸道腫瘤、惡性骨腫瘤保肢化療、婦科惡性腫瘤、脊柱功能重建、骨與關節損傷、胸部微創手術、視網膜玻璃體手術、血液透析、快速心律失常、心血管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內分泌系統疾病、糖尿病眼底病、突聾等方面的診斷治療均有獨到之處。

    醫院從1942年開始承擔臨床醫學教學任務,涌現出一大批德高望重的教授,醫院擁有xxx教學名師1名、桃李獎獲得者8名,北京市級教學名師1名,為我國醫療事業培養和輸送了大量高質量的醫學人才。醫院獲得xxx教學成果一等獎和二等獎各1項,擁有《外科學》、《麻醉學》、《眼科學》3門xxx教學精品課程,獲批成為xxx“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試驗區”,其臨床醫學教育水平已躋身國內xxx方陣。醫院重視學科建設,在“醫院主導、優化組合、拓展資源”的原則指導下,獲各項科研基金資助項目數及資助金額逐年上升,2007年度醫院負責、參加科研項目62項,獲科研基金1.1億元。醫院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4項、國家和省部級科研成果獎94項。

    醫院落實科學發展觀,提高自身管理水平,積極參與新時期醫院及醫療衛生體制改革模式的探索,創新性地提出并實踐“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共同體”模式,建立起各醫療機構間資源整合、功能互補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通過啟動“醫療質量持續改進工程”、推行“文明服務缺陷管理”,把“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落實到醫療服務的各個環節和醫院工作的各個方面;醫院在國內率先啟動“構建大型公立醫院資源規劃(HRP)系統”項目,開創了國內大型綜合醫院財務、業務一體化運營管理的先河;同時在后勤管理社會化、醫院建設信息化等方面進行了多項有益的探索,充分保障了醫院的高速發展。

    2008年,醫院迎來90年華誕。建院伊始的“本仁恕博愛之懷,導聰明精微之智,敦廉潔醇良之行”的院訓精神一脈相承至今,全院醫護員工將一如既往地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優質的醫療健康服務,全力實現建設醫、教、研、運營管理與國際接軌的大學醫院的戰略目標,力爭成為面向全國的疑難急重癥診療中心、臨床醫學教育創新示范基地、臨床醫學科學研發基地、醫院和醫療衛生體制改革模式的探索實驗及示范基地。

    科研成果

    醫院科研技術力量雄厚,設有總面積約900平方米、科研設備總價值近千萬元的中心實驗室及900平方米的動物實驗室作為全院科研課題和實驗動物教學的主要基地。2009年,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承擔了“十一五”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項目、“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重點項目、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等重大課題在內的科研項目108項,已獲得研究經費10,040萬元,發表SCI論文90篇。醫院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4項、國家和省部級科研成果獎101項。

    專家介紹

    胡大一

    胡大一教授,1946年7月生,中共黨員,國家突出貢獻專家,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現任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心研所所長、心內科主任。1970年畢業于北京醫科大學(現北京大學醫學部)醫學系,1985-1987在美國紐約州立大學醫學院和芝加哥伊利諾大學醫學院進修心臟電生理和介入心臟病學。1988年任北京醫科大學xxx醫院內科副教授、心電生理主任。1989年任該院教授和主任醫師。1993年11月起任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心臟中心主任、心內科主任、首都醫科大學心血管疾病研究所所長和博士生導師。1999年10月起任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心血管研究所所長、心內科主任。胡大一教授在我國率先成功開展射頻消融根治快速心律失常技術,獲1993年衛生部科技進步二等獎,1995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已向全國150多家醫院推廣普及此項技術。積極推動我國冠心病的外科和介入治療,獲xxx、省部市級科技進步獎12項,在國內外專業雜志發表論文500余篇,主編專著21部,參與編寫和主譯專著23部。培養博士后研究生12人,博士研究生26人,碩士研究生52人,及五省市選送的跨世紀人才專業培養12人,代培委培研究生26人。現任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心臟起搏與電生理分會主任委員,及國內外重要學術團體委員,并擔任《中國醫藥導刊》主編,《中華心律失常學雜志》,《中國介入雜志》等多種國內外雜志副主編、編委。積極組織國際學術交流活動,幾年來主持召開大型國際會議(600-1400人)15次,中小型會議40余次。為培養跨世紀人才,推動我國心臟起搏與電生理和介入心臟病學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業務專長:冠心病和心律失常的藥物及介入治療。

    特需門診:星期三上午

    紀立農

    紀立農教授,主任醫師。1986年畢業于北京醫科大學醫學系。1993~1996年獲世界衛生組織獎學金和國際青少年糖尿病基金會獎學金赴美國哈佛大學JOSLIN糖尿病中心進修。榮獲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支持,并擔任國家重大科研項目973、863以及北京市科委重大課題“糖尿病前期干預和逆轉研究”的首席科學家,在國際、國內一流雜志上發表論文80余篇并參加編寫學術著作10余部。主要從事內分泌臨床工作和糖尿病分子遺傳學及糖尿病強化治療的研究,并主持國家大型糖尿病流行病學研究。現任北京大學糖尿病中心共同主任,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內分泌科主任,博士生導師。兼任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會副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內分泌學分會常務委員,亞洲分子糖尿病學會理事,中國醫師學會循證醫學委員會委員,北京市內分泌學會理事,北京市糖尿病學會主任委員,中國糖尿病雜志主編,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編委,家庭用藥雜志、藥物與人雜志、糖尿病之友雜志、世界醫學等雜志編委,中華醫學雜志特約審稿人,美國世界健康基金會中國糖尿病教育項目高級顧問,美國糖尿病聯合會會員,美國人類遺傳學會會員。先后獲得第二屆全國中青年內分泌學學術交流會論文一等獎,衛生部優秀中青年臨床醫學獎,德國拜耳公司青年科研基金獎,衛生部科技司-中華醫學會第十三次全國中青年醫學學術交流會優秀論文一等獎,美國禮來公司青年科研基金獎和中華醫學基金會(紐約)杰出青年學者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專家門診:周二下午,特需門診:周三上午。

    栗占國

    栗占國教授,主任醫師、博士/博士后導師,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臨床免疫中心及風濕免疫科主任,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973首席科學家。澳大利亞悉尼大學博士,美國哈佛大學博士后。任亞太風濕病聯盟(APLAR)候任主席、中華醫學會風濕病學分會主任委員、北京市免疫學會常務理事、《IntlJRheumDis》副主編、《中華風濕病學雜志》總編、《醫學參考報(風濕免疫專刊)》總編、為《ClinicalRheumatology》、《ScandImmunology》、《Lups》、《中華醫學雜志(英文版)》、《中華內科雜志》、《中華醫學雜志》等多種雜志的編委/審稿人。作為負責人先后承擔973項目、國家杰出青年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863項目等20多項xxx課題。在國內外發表論文300篇,包括英文論文40余篇。先后獲得中華醫學科技獎二等獎級Westpac年度醫學獎等多個國內外學術獎勵。指導博士/博士后及碩士研究生30余名。主編、主譯及參與編寫了《類風濕關節炎》、《關節炎診斷與治療》及《臨床風濕病學》等10余部風濕病學和免疫學專著及教材。從事風濕病臨床工作近30年。先后在澳大利亞悉尼大學獲博士學位,在美國哈佛大學完成博士后。在類風濕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干燥綜合征、強直性脊柱炎血管炎等風濕病的診斷和治療上有豐富的經驗。主要研究方向為類風濕關節炎的發病機理及免疫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及干燥綜合征的早期診斷及治療。

    特需門診:星期二、四上午。

    李鴻鈞

    李鴻鈞教授,股骨頭壞死專業委員會委員、DSA介入融通治療中心臨床首席專家,從事臨床醫學42年,鑒于股骨頭壞死的病發特點,臨床中:對“股骨頭壞死”首先采用介入治療,微創介入治療股骨頭壞死是通過經導管直接將大濟量溶栓要物和擴張血管要物注入到股骨頭供血動脈中的原理來治療的,從而較長時間維持局部要物高濃度,使病變血管變得通暢、應急血管開放,血供從而達到增多的效果,繼而增加側支循環和疏通股骨頭養血管,并促進代謝產物的清除,使壞死骨質逐漸被吸收,新骨慢慢形成,從而壞死的骨頭得以修復,疼痛緩解,癥狀改善。提高股骨頭壞死的治愈率。并提出“股骨頭壞死首選介入治療”的理念。得到同行認同。擅長:對各種類型的股骨頭壞死疾病診斷以及介入治療水平達到世界一流水準,采用介入治療早中期股骨頭壞死的治療方式,患者的病情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張文娟

    1948年6月1日生,遼寧省人。北京醫科大學人民醫院皮膚科副主任、主任醫師。1970年大連醫科大學畢業;1981年-1983年大連醫科大學醫學趙菌專業研究生;1983—1990年大連醫科大學附一院皮膚科主治醫師;1991年至今北京醫科大學人民醫院皮膚科副主任醫師、主任醫師、碩士導師,北京華醫中西醫結合皮膚病醫院副主任醫師。醫療特長與成就:對銀屑病、紅斑狼瘡、痤瘡、濕疹皮炎、白癜風,真菌病及疑難雜癥的處理具有豐富經驗,標本兼治,曾成功地搶救過損傷面積達xxx,相當于Ⅱ—Ⅲ燒傷的大皰性表皮松解癥藥疹的病人,在醫學真菌學、白癜風、銀屑病等方面的研究,成績顯著。曾獲xxx、部級、中華醫學會及北京醫科大學優秀科技成果獎7項。發表醫學論文60余篇,參加編寫“現代皮膚病學”、“臨床微生物學”。“醫學真菌學”等書籍。

    姜燕榮

    1951年3月出生,1977年畢業于北京醫學院(現北京大學醫學部)醫療系后留校于人民醫院。現任中華醫學會眼外傷學組委員、中華眼科雜志通訊編委、中華眼底病雜志編委、眼科新進展編委、中華糖尿病雜志特邀編委、中華創傷雜志特約審稿人,北京市醫療鑒定委員會專家、北京市勞動鑒定委員會專家、北京市職業技術職稱評審委員會專家等。主要治療各種類型復雜性視網膜脫離,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黃斑疾病、嚴重眼外傷、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等各種眼底疾患,個人手術量已迂萬例,成功治愈了許多重癥患者,為我國最早及最優秀的玻璃體視網膜外科醫生之一。2012年榮登為中國名醫百強榜名醫。

    預約掛號

    門診時間:周1—5全天周六、日上午掛號時間:周1—5全天7:05—16:30;

    周6上午7:20—11:00;

    周日上午7:30—11:00;

    靜脈取血時間:周1—5上午空腹血標本7:30—12:00;

    非空腹血血標本7:30—15:00(一樓南側取血室)周6、日上午8:00—10:30;

    取化驗結果時間:周1—5全天7:30—17:00(一樓大廳查報告臺);

    周6、日上午7:45—11:45.

    科室介紹

    內科系統

    呼吸內科內分泌科神經內科腎內科消化內科

    血液病研究所風濕免疫科肝病研究所中醫科老年科

    心臟中心

    外科系統

    脊柱外科泌尿外科普外二科神經外科普外三科

    胸外科關節病研究所骨腫瘤科普外四科麻醉科

    醫療美容科普外一科外科重病監護創傷骨科心外科血管外科

    婦兒

    產科兒科婦科腫瘤實驗室婦科計劃生育與生殖醫學

    五官科

    眼科口腔科皮科耳鼻喉科

    醫技科室

    病理科超聲診斷室放射科放療科檢驗科

    電鏡室核醫學科輸血科藥劑科中心實驗室

    圖書館信息中心實驗動物中心

    其它科室

    急診科康復醫學科

    行政職能處室

    總務處設備處護理部人事處科研處

    醫務處黨院辦公室保衛處繼續教育處感染管理辦公室

    基建處病案統計室教育處財務處老干部處

    改革辦公室監察辦公室審計室國際合作辦公室醫療保險辦公室

    科室簡介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皮膚科是xxx重點學科,211重點學科,北京大學皮膚病學博士點單位,北京大學京大學皮膚性病防治中心成員單位,國家臨床藥理基地,衛生部皮膚病專科醫師培養基地。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皮膚科共有工作人員25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3人,主治醫師6人,護師4人,技師3人。年門診量約8萬人次。科室設備完善、具有一定規模和特色。被列為北京大學醫學部“國家重點學科”。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皮膚科設專家門診,白癜風、性病、真菌病、銀屑病等專業門診。可開展皮膚手術、白癜風自體表皮移植、激光、紫外線、微波、頻譜、冷凍及面膜等治療。有真菌室、病理室、免疫室和性病化驗室,可開展真菌鏡檢和培養,皮膚普通病理和免疫病理,梅毒螺旋體銀染色、血清TPHA檢查,淋球菌、衣原體、支原體快速檢測等檢查項目。

    院長介紹

    王杉,男,醫學博士,外科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院長、北京大學黨委委員、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普通外科教授/主任醫師、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外科腫瘤研究室主任。

    主要從事外科學、醫學臨床教育、醫學臨床科研與基礎研究、健康管理學、現代醫院建設與管理及公共醫療衛生事業促進與發展研究。1

    1983年畢業于北京醫學院(現北京大學醫學部)獲醫學學士學位,1992年畢業于北京醫學院(現北京大學醫學部)研究生院獲醫學博士學位,1995年至1998年以訪問學者身份在美國德克薩斯大學醫學院外科從事臨床和基礎研究,1999年至2002年于中歐國際工商管理學院進修現代醫院管理。

    先后承擔國家“十五”科技攻關計劃、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63計劃、教育部科學技術研究重大項目等xxx和省部級科學研究項目27項;累計發表論文140余篇,主持、參與編撰或翻譯學術著作7冊;共有4項科學研究成果通過教育部科技成果鑒定,先后獲得xxx教學成果一等獎2項,其他各級教學成果獎6項;先后獲得2009年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xxx名師)和2010年北京市勞動模范;是“2007年教育部特色專業示范點”和“2008年教育部創新團隊”的xxx負責人。

    北京市政協第十一屆委員會委員、北京市西城區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還兼任國家衛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專家委員會外科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第五屆教育部科學技術委員會生物醫學一部學部委員、中華醫學會第23屆理事會理事、中華醫學會組織工作委員會委員、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常委兼秘書長、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胃腸外科學組副組長、中華醫學會健康管理分會候任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北京外科學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常務理事、中國醫師協會外科醫師分會副會長。

    所獲榮譽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是xxx人才培養模式示范區,xxx特色專業示范點;設立有“中國醫師協會臨床醫師職業精神研究中心”,并且通過英國愛丁堡皇家外科學院、香港外科醫學院聯合認證,正式成為“普通外科專科醫師培訓中心”。醫院擁有《外科學》、《麻醉學》、《眼科學》、《婦產科》4門xxx教學精品課程;取得xxx教學成果一等獎2項和二等獎1項,教育部質量工程xxx教學稱號12項。

    該醫院是國內最早開展介入診療的科室之一,現有主任醫師、教授7人,副主任醫師13人,主治醫師11人;微創介入醫學中心設立床位120張,其中VIP病房10間。北京空軍466醫院的微創介入醫學中心早期廣泛地開展介入診療項目,從2002年始,中心擴大規模,重新規劃,確立主攻領域,決定以股骨頭壞死為研究及治療重點。

    醫院地址

    新院地址:北京市西城區西直門南大街11號

    郵編:100044

    乘車路線:北京大學人民醫院位于西直門立交橋西南側,交通十分便利。乘44、387、21、939、719、743、748、800、702、618等路公交車,西直門站下車即達。另有地鐵西直門站、375、902、904、105、111、107等路公交車也可到達。

    老院地址:北京市西城區阜內大街133號

    乘車路線:可乘坐公交車604至白塔寺站下車。或者乘坐地鐵2號線到阜成門下車,步行約15分鐘可到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4258/

    (1)
    詞條目錄
    1. 歷史沿革
    2. 特色科室
    3. 醫護團隊
    4. 基本資料
    5. 醫院簡介
    6. 醫院概述
    7. 醫院簡介
    8. 醫療隊伍
    9. 醫院歷史
    10. 醫院特色
    11. 醫院詳情
    12. 科研成果
    13. 專家介紹
    14. 胡大一
    15. 紀立農
    16. 栗占國
    17. 李鴻鈞
    18. 張文娟
    19. 姜燕榮
    20. 預約掛號
    21. 科室介紹
    22. 科室簡介
    23. 院長介紹
    24. 所獲榮譽
    25. 醫院地址

    輕觸這里

    關閉目錄

    目錄
    91麻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