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

    編輯
    本詞條由“匿名用戶” 建檔。

    醫院簡介

    醫院的前身是我國現代兒科醫學奠基人諸福棠院士于1942年創建的北平私立兒童醫院,至今已有60余年的歷史。1979年醫院成立了北京市兒科研究所。1994年醫院更名為兒童醫院" class="innerlink" href="index.php?doc-innerlink-%E9%A6%96%E9%83%BD%E5%8C%BB%E7%A7%91%E5%A4%A7%E5%AD%A6%E9%99%84%E5%B1%9E%E5%8C%97%E4%BA%AC%E5%84%BF%E7%AB%A5%E5%8C%BB%E9%99%A2">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1996年被評為三級甲等醫院。   

    醫院是國內著名的兒科醫療中心,設有專業病房24個,病床970張,年門診量210余萬人次,住院病人3萬余人次,手術1.3萬例。現有職工1600余人,其中醫技人員1293人,有高級職稱190余人。   

    2006年3月18日醫院成立了北京新世紀兒童醫療保健中心。中心緊臨門診樓,總面積達8500平方米。中心按照國際標準,由西方醫院管理集團管理,獲得美國醫療保健質量標準(JCAHO)認證。擁有108個私人病房和一套完整的診療服務系統,同時擁有北京兒童醫院和歐美專家團隊提供技術支持,并由國際建筑設計的一家極具風格的醫院,營造出溫暖的、家庭式診療環境,使患者及家人享受到高質量的醫療服務

    醫生力量

    醫院不僅具備先進的醫療設備、完善的基礎設施、雄厚的技術力量" class="innerlink" href="index.php?doc-innerlink-%E6%8A%80%E6%9C%AF%E5%8A%9B%E9%87%8F">技術力量,而且擁有國內兒科界僅有的三位院士,同時還有眾多的國內外著名專家、教授,他們分別擔任國際兒科學會執行委員和常務委員;太平洋地區小兒外科學會地區主席;亞洲小兒外科學會" class="innerlink" href="index.php?doc-innerlink-%E4%BA%9A%E6%B4%B2%E5%B0%8F%E5%84%BF%E5%A4%96%E7%A7%91%E5%AD%A6%E4%BC%9A">亞洲小兒外科學會理事;亞洲兒科學會執行委員;中華醫院管理學會兒童醫院管理分會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副會長;中華醫學會兒科學會、中華醫學會小兒外科學會、中華醫學會急診專科委員會主任委員等職務。   

    醫院擁有小兒血液專業、急救專業、普外專業和中醫專業4個北京市重點學科及小兒先天性心臟病治療中心、小兒脊柱外科中心、兒童及青少年糖尿病中心等14個市級醫療中心,在小兒復雜先心病的手術治療、肝腎移植、各類脊柱畸形的矯正、腹胸腔鏡治療、急腹癥及創傷治療以及神經、呼吸、內分泌、腎病、血液透析、泌尿、耳鼻喉、纖維支氣管鏡、影像技術等專業疾病的診斷治療及診療設備居國內xxx地位,并率先在國內將兒科就診年齡擴大到18歲。 

    人才培養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

    醫院承擔著北京護校中專、首都醫科大學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的培養任務,并設有博士后流動站,受衛生部委托承擔著全國兒科進修醫生培訓工作。同時,北京兒童醫院還是全國衛生專業技術人員兒科主治醫師主任委員單位和兒科副主任醫師命題組組長單位。近3年醫院承擔著包括“十五”攻關和國家自然基金 在內的65項科研課題,并多次獲xxx、省部級科研獎。

    醫院不僅在國內享有很高的聲譽,而且在國際兒科界也有廣泛影響。張金哲院士獲英國皇家醫學兒外科學會 “丹尼斯-布朗”獎和印度“甘地”金盾獎章胡亞美院士獲亞洲突出貢獻兒科醫師獎、江載芳教授獲亞洲突出貢獻兒科醫師獎和道格拉馬奇獎、楊永弘教授獲國際傳染病學會Aventis Pasteur獎及俄羅斯醫學科學院外籍院士稱號。

    特色科室

    專家和家屬專家和患者

    北京兒童醫院設備先進、設施完善、技術力量雄厚,科室齊全,設有呼吸科、泌尿外科、重癥醫學科、血液腫瘤中心等35個臨床和醫技科室。醫院擁有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兒科重癥、小兒呼吸、中西醫結合兒科、小兒外科和臨床護理等5個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項目,還擁有兒童白血病分子分型、小兒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兒科呼吸感染等3個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北京市兒童外科矯形支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以及小兒先天性心臟病治療中心、小兒實體瘤治療中心、兒童睡眠疾病中心等16個市級醫療中心。在小兒復雜先心病的手術治療、各類脊柱畸形的矯正、小兒泌尿畸形矯正、腹胸腔鏡治療、急腹癥及創傷治療以及神經、呼吸、內分泌、腎病、血液透析、耳鼻喉、纖維支氣管鏡、影像技術等專業疾病的診斷治療及診療設備居國內xxx地位,并率先在國內將兒科就診年齡擴大到18歲。

    醫院名人

    諸福棠

    諸福棠教授諸福棠教授

    1899年11月28日生于江蘇省無錫市,1927年畢業于北京協和醫學院,獲美國紐約州立大學醫學院博士學位。歷任協和醫學院兒科助教、講師、教授。1931~1933年赴美國哈佛大學波士頓兒童醫院研修,回國后任協和醫學院兒科主任。太平洋xxx爆發后,協和醫學院被迫關閉,諸福棠教授遂于1942年與吳瑞萍、鄧金鍌兩教授合力創建北平市私立兒童醫院。1945年起兼任北京大學醫學院兒科教授。1949年北平解放時,響應黨的號召毅然留在北京。1952年他又與吳、兩教授主動將醫院獻給國家,改稱為北京市第二兒童醫院。解放后,在時任北京市長彭真、劉仁等領導下開始籌建全國xxx所大型兒童醫院,并任首屆院長直至1981年,1981年后改任名譽院長。  

    諸福棠教授1956年加入中xxx產黨。被選為xxx屆至第六屆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市人大代表及常務委員會委員。1950年至1981年任中華醫學會兒科學會主任委員和《中華兒科雜志》總編輯。1955年被聘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現改稱院士)。曾任全國保衛兒童委員會副主席、中國醫學科學院兒科研究所所長
    諸福棠教授是著名兒科專家,為我國現代兒科醫學奠基人,早在三十年代在美進修期間就專心從事胎盤球蛋白預防小兒麻疹的研究,被美國《時代周刊》譽為“兒童福音”。他還對小兒維生素丙缺乏癥的臨床和治療,進行了深入研究,先后共發表了數十篇論文。六十年代,諸老又帶領全國七個單位的兒童保健工作者共同研制麻疹減毒活疫苗并推廣至全國,降低了麻疹的發病率和病死率,使這一危害兒童健康的主要傳染病在我國得到有效控制。

    邵有港

    邵有港邵有港

    邵有港同志生于1946年,1968年加入中xxx產黨,從醫40余年,廣州工程副院士、廣州哮喘協會副會長。  
    1993年獲得中藥專利成果獎,曾多次在國內外權威期刊上發表論文。對國際最新科攻關“BA-生物克喘免疫療法”的研創具有突出的貢獻,曾榮獲首批xxx有突出貢獻的專家稱號。1992年獲全國衛生系統模范工作者稱號,1995年受到廣東省人民政府通令嘉獎。1997年被評為全國先進工作者,1998年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專家特長:對治療兒童哮喘、支氣管哮喘、急慢性支氣管炎、過敏性哮喘、咳嗽變異性哮喘、肺氣腫、肺心病等呼吸道疑難頑癥,善用中醫學的基本理論,對病因病機進行全面的分析治療,對中醫有較高的領悟。

    救助基金

    1997年北京中聯博愛腦癱救助基金會成立于兒童診療中心聯盟。百例愛心腦癱救助活動是由中國健康協會,中國腦癱康復協會,中國殘疾人聯合會聯合舉辦的大型愛心公益活動。自2005——2012年啟動來已走過7年歷程。愛心援助工程自啟動以來共援助了整整3600個貧困家庭
    其他
    醫院承擔著北京護校中專、首都醫科大學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的培養任務,并設有博士后流動站,受衛生部委托承擔著全國兒科進修醫生培訓工作。同時,北京兒童醫院還是全國衛生專業技術人員兒科主治醫師主任委員單位和兒科副主任醫師命題組組長單位。近3年醫院承擔著包括“十五”攻關和國家自然基金  北京兒童醫院
    在內的65項科研課題,并多次獲xxx、省部級科研獎。
    醫院不僅在國內享有很高的聲譽,而且在國際兒科界也有廣泛影響。楊永弘教授獲國際傳染病學會Aventis Pasteur獎及俄羅斯醫學科學院外籍院士稱號。

    醫院對外合作

    醫院與美國、俄羅斯、加拿大意大利、澳大利亞、瑞典、德國法國日本、新加坡及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兒童醫療機構建立了良好的關系和廣泛的合作。

    研究機構

    北京市兒科研究所是一所綜合性兒科臨床基礎研究機構,也是首都醫科大學碩士生、博士生培養點和博士后流動站。2008年被批準為教育部--省部共建兒科重大疾病研究重點實驗室。研究所是經市科委、市計委、市衛生局批準于1979年成立,編制100人,隸屬于北京兒童醫院直接管理,屬于院辦所。首任所長為兒童醫院老院長諸福棠院士;第二任所長為著名兒科專家江載芳教授;現任所長為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院長李仲智教授;北京兒童醫院副院長張建教授主管研究所的工作。

    研究所成立后,堅持臨床工作需要科研,科研為臨床一線服務、為兒童健康服務的工作方向,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其中,最為突出的是白細胞HLA鑒定工作, 1982年與北京人民醫院血液研究所合作成功地為全國xxx例白血病病人骨髓移植提供了可靠的HLA配型數據;同時還進行了維生素AD強化奶的研究工作,并獲得了成功和商業化,取得了良好的預防兒童佝僂病的效果。兒童感染、病原微生物細菌、結核、病毒)的研究一直是優勢專業,對兒童細菌感染的流行病學、分子特征、致病機制、耐藥情況等進行了系統的研究,建立了全國兒科細菌感染監測網。另外,在兒童風濕免疫性疾病的研究方面亦居于國內xxx水平。  簽署現場
    進入2000年以來,隨著國家、北京市的發展以及醫院的整體部署和發展,在院所領導的正確決策和支持下,研究所獲得了發展機遇,在科研、臨床與教學等方面都得到了較快發展。研究所在進行自身承擔的科研工作以外,還要作為科研平臺(成立了中心實驗室),承擔醫院各臨床專業研究生科研的輔助指導工作。根據形勢對研究室也進行了一些調整,現有研究室8個,涵蓋了細菌、病毒、免疫、呼吸哮喘、纖維內鏡、放射免疫、營養等專業與研究方向。

    2008年以北京市兒科研究所為依托的“教育部省部共建兒科重大疾病研究重點實驗室”獲批,這為研究所的科研平臺建設和發展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契機。研究所儀器設備齊全,總價值近2,000萬元,其中10萬元以上的大型儀器設備 36 件,能很好地支撐本研究所科研人員和研究生的各方面科研需求;同時也為整個醫院提供了一個實驗平臺和科研綠色通道,為整個學科在實驗技術和儀器設備方面提供全方位科研服務。在國際交流方面,研究所與美國、瑞典、俄羅斯、澳大利亞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兒童醫療機構積極開展交流和廣泛國際合作

    2007年以來,根據市科委和市衛生局關于市屬科研公益院所改革的部署,要求市屬衛生行業公益性科研院所為解決北京創新型城市、和諧社會、新農村建設過程中亟待解決的主要大眾健康問題做出實實在在的貢獻。作為兒科研究所,應立足公益性科研,及時為政府在兒童健康、疾病防治方面的決策提供有用的數據與建議。于2007年底研究所完成了十一五發展規劃,擬重點開展在兒童感染性疾病(細菌、病毒)的流行病學監測與防治、兒童呼吸道過敏性疾病的監測與防治、兒童營養健康監測與疾病防治以及出生缺陷和遺傳代謝病的分子診斷四個專業方向加大研究力度,為兒童健康服務。

    研究所有正式員工51人,其中研究員、醫師系列21人、技師系列28人、工人2人;具有高級職稱的16人(32%)、中級職稱21人(42%)、初級職稱14人(26%)。從學歷看,博士學位9人、碩士學位11人、學士學位8人。現有研究生導師及學術帶頭人10人,其中博士生導師4人;俄羅斯醫學科學院院士1人。3年來在兒研所進行科研工作的研究生人數為40人左右,其中來自本所的20余人,來自醫院各臨床科室的近20人。

    五年來共承擔大小科研項目54項,其中國家自然基金項目12項,北京市自然基金4項,“十五”攻關2項,863項目1項,國內合作5項,國際合作6項,其它24項。共發表論文266篇,其中SCI收錄41篇。獲北京市科技進步獎4項、中華醫學獎2項。

    醫院地址

    醫院地址:北京市西城區南禮士路56號。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4265/

    (8)
    詞條目錄
    1. 醫院簡介
    2. 醫生力量
    3. 人才培養
    4. 特色科室
    5. 醫院名人
    6. 諸福棠
    7. 邵有港.
    8. 救助基金
    9. 醫院對外合作
    10. 研究機構
    11. 醫院地址

    輕觸這里

    關閉目錄

    目錄
    91麻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