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度

    編輯
    本詞條由“匿名用戶” 建檔。

    印度共和國(印地語:BhāratGa?arājya;英語:TheRepublicofIndia),簡稱印度,是位于南亞次大陸上的議會制共和國。面積約298萬平方公里(不包括中印邊境印占區和克什米爾印度實際控制區等),居世界第7位,是南亞地區面積最大的國家。人口約14.2億(2022年),居世界第2位。首都是新德里(NewDelhi)。India一詞源自古典拉丁語India,初指南亞及其東部地區。該...

    目錄
    1. 1 名稱由來
    2. 2 歷史
    3. ? 古印度時期
    4. ? 印度河文明時期(約公元前2500年至1500年)
    5. ? 吠陀時期(約公元前1500-前600年)
    6. ? 列國時期(公元前600 -400年)
    7. ? 孔雀帝國時期(公元前324-187年)
    8. ? 貴霜帝國時期(公元1世紀-3世紀)
    9. ? 笈多王朝時期(公元4世紀-6世紀)
    10. ? 封建時期
    11. ? 殖民地時期
    12. ? 現代時期
    13. 3 行政區劃
    14. ? 區劃詳情
    15. ? 主要城市
    16. ? 德里
    17. ? 孟買
    18. ? 班加羅爾
    19. ? 加爾各答
    20. ? 海德拉巴
    21. 4 自然地理
    22. ? 位置境域
    23. ? 氣候
    24. ? 土壤
    25. ? 地質
    26. ? 地形地貌
    27. ? 水文水利
    28. ? 水文
    29. ? 水利
    30. ? 自然資源
    31. ? 土地資源
    32. ? 礦物資源
    33. ? 云母
    34. ?
    1. ? 鐵礦石
    2. ? 森林資源
    3. ? 水資源
    4. ? 生物多樣性
    5. ? 植物
    6. ? 動物
    7. ? 自然保護區
    8. ? 國家公園
    9. ? 自然災害
    10. ? 地質災害
    11. ? 水文災害
    12. ? 氣象災害
    13. 5 人口
    14. ? 人口數量
    15. ? 人種
    16. ? 印度雅利安人
    17. ? 德拉威人
    18. ? 語言
    19. ? 宗教信仰
    20. 6 政治
    21. ? 政體
    22. ? 國家機構
    23. ? 憲法
    24. ? 政黨
    25. ? 全國性政黨
    26. ? 邦級政黨
    27. ? 總統
    28. ? 政要
    29. 7 經濟
    30. ? 綜述
    31. ? 發展歷程
    32. ? 發展優勢
    33. ? xxx產業
    34. ? 種植業
    1. ? 糧食作物
    2. ? 經濟作物
    3. ? 畜牧業
    4. ? 第二產業
    5. ? 汽車
    6. ? 制藥業
    7. ? 第三產業
    8. ? 信息技術
    9. ? 服務業
    10. ? 電信業
    11. ? 金融業
    12. ? 對外貿易
    13. ? 經濟功能區
    14. 8 國際關系
    15. ? 綜述
    16. ? 與尼泊爾的關系
    17. ? 與不丹的關系
    18. ? 與斯里蘭卡的關系
    19. ? 與巴基斯坦的關系
    20. ? 與中國的關系
    21. ? 與俄羅斯的關系
    22. ? 與美國的關系
    23. ? 國際組織
    24. 9 軍事
    25. 10 社會
    26. ? 教育
    27. ? 科技
    28. ? 衛生健康
    29. ? 媒體
    30. ? 環保
    31. ? 治安
    32. ? 社會保障
    33. 11 國家標志
    34. ? 國旗
    1. ? 國徽
    2. ? 國歌
    3. ? 國花
    4. ? 國鳥
    5. 12 交通
    6. ? 綜述
    7. ? 公路
    8. ? 鐵路
    9. ? 航空
    10. ? 航運
    11. 13 文化
    12. ? 綜述
    13. ? 服飾
    14. ? 垂褶
    15. ? 裹裙
    16. ? 印度新娘裝
    17. ? 愛客坎
    18. ? 頭巾
    19. ? 長袍
    20. ? 影視
    21. ? 電影業
    22. ? 電視業
    23. ? 文學
    24. ? 節日
    25. ? 習俗
    26. ? 藝術
    27. ? 舞蹈
    28. ? 音樂
    29. ? 建筑
    30. ? 飲食
    31. ? 體育
    32. 14 風景名勝
    33. 15 注釋
    34. 16 參考資料

      印度共和國(印地語:Bhārat Ga?arājya;英語:The Republic of India),簡稱印度,是位于南亞次大陸上的議會制共和國。面積約298萬平方公里(不包括中印邊境印占區和克什米爾印度實際控制區等),居世界第7位,是南亞地區面積xxx的國家。人口約14.2億(2022年),居世界第2位。首都是新德里(New Delhi)。

      名稱由來

      編輯

      India一詞源自古典拉丁語 India,初指南亞及其東部地區。該名稱由India(希臘語為?νδ?α)演變為Indos(古希臘語?νδ??)、Hindush(古波斯語,阿契美尼德帝國的東部省份),最后到Sindhu(梵文)。古希臘人稱印度人為Indoi(?νδο?),意為“印度河的人民”。Hindustan 是印度的中古波斯語名稱,最早出現在莫臥兒帝國時期,指包括當今印度北部和巴基斯坦在內的一個地區或幾乎整個印度。

      BharatBharatavarsha的現代名稱,印度史詩和印度憲法都提及過該詞,許多印度方言使用它的變體形式。它最初指北印度,19 世紀中葉開始被用來指代印度本土。

      歷史

      編輯

      古印度時期

      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55000 年前,xxx批現代人類或智人從他們較早進化的非洲來到印度次大陸。南亞已知的最早的現代人類遺骸可追溯至大約 30000 年前。公元前6500 年后,梅赫爾格爾和現在巴基斯坦俾路支省出現了糧食耕種、動物馴化、xxx性結構的建造以及農作物儲存,印度河流域文明逐漸發展起來。

      古印度的商業也很活躍。古印度是絲綢棉花,糖,寶石的主要出口國,也向西方出口料,這些物品用以從其他國家換取金銀。。

      古印度歷史上多分裂少統一,從公元前2300年直到4世紀,除了137年的孔雀帝國和近100年的貴帝國是統一強盛的帝國外,其余則都是諸國分裂時代,甚至是模糊不清的時代。古印度時代可大致分為以下階段:

      印度河文明時期(約公元前2500年至1500年)

      古印度最早的文明,中心在印度河的哈拉巴和摩亨佐·達羅兩地,故又稱“哈拉巴文化”。遺址中有城堡丘和擁有網格狀街道的城市,城堡均受一塊巨大的磚墻保護,城市廢墟都坐落在河流附近,在下城區出現了專門從事不同工藝的家庭作坊。

      吠陀時期(約公元前1500-前600年)

      這個時期分為“早期吠陀”(公元前1500-前1000年)和“后期吠陀”(公元前900- 600年)。大約從公元前1500年開始,雅利安人侵入次大陸,創立了婆羅門教。整個早期吠陀時期,即在公元前1500 -1000年期間,是從游牧牧民過渡到定居的村莊社區混合牧民和農業經濟的時期。 牛是占主導地位的商品,父權制的大家庭結構允許寡婦與丈夫的兄弟結婚。氏族集會很頻繁,xxx由酋長帶領。從公元前900年開始雅利安人才進入文明,或者說古印度才第二次進入文明。學者們把公元前900- 前600年這段時期稱之為后期吠陀時代。在后期吠陀時代產生了種姓制度。

      列國時期(公元前600 -400年)

      古印度列國并舉的時代,xxx頻繁,為統一打下基礎。此時,古印度的經濟、政治和文化中心也東移,恒河流域獲得重要地位。耆那教和佛教成為主要宗教。列國為爭取恒河谷的控制權而戰,喀什、憍薩羅、摩揭陀等國斗爭了一個世紀,摩揭陀取得了勝利,成為了該時期的一個強國。

      孔雀帝國時期(公元前324-187年)

      公元前327年,亞歷山xxx帝進入甘達拉,穿過旁遮普省一直到比斯河,此時軍隊中的馬其頓和希臘士兵叛變,軍隊停止進軍。公元前325年,旃陀羅笈多成為摩揭陀王,摧毀了難陀王朝的勢力,公元前324年,他建立起古印度歷史上xxx個統一帝國——孔雀帝國。 帝國在阿育王時期進入繁盛時代,佛教成為國教。公元前185年,孔雀帝國最后一位皇帝布里哈達拉薩被將軍弗沙密多羅所殺,孔雀帝國滅亡,弗沙密多羅建立巽伽王朝孔雀帝國解體成了許多小王國,盡管政治分裂,這是一個經濟繁榮的時期,部分原因與中亞、中國、東地中海和東南亞地區的貿易創造了收入。此時印度出現了大批外來勢力。巴克特里亞國王德米特里烏斯(公元前190–公元前167年)帶著他的軍隊進入旁遮普邦,,控制了印度西北部,開啟了“印度-希臘”統治。斯基泰人入侵塔克西拉,襲擊了巴克特里亞王國,隨后遷入印度。 中國漢朝的統治者決心將中亞游牧部落(匈奴、吳蓀和越志)趕出中國,迫使這些部落向南和向西遷移,大月氏向西移動到咸海,涌入巴克特里亞和帕提亞。 帕提亞國王密特拉達茨二世試圖阻止他們,但在他死后(公元前88年),大月氏橫掃帕提亞,繼續進入印度河流域。

      貴霜帝國時期(公元1世紀-3世紀)

      大月氏是貴霜帝國的建立者。公元1世紀,月氏酋長庫朱拉·卡德菲斯(Kujula Kadphises)征服了印度北部。 貴霜帝國首都是普魯薩普拉(靠近今天的白沙瓦),王國向南延伸到桑奇,進入恒河谷直到瓦拉納西。馬圖拉是南部最重要的城市。卡尼什卡,貴霜帝國xxx大的皇帝,在中亞建立起了強有力的影響,但他的繼任者未能延續這種勢力, 南部地區是xxx個脫離的地區,到3世紀末,貴霜帝國被波斯薩沙尼亞王朝的國王降為附庸。

      笈多王朝時期(公元4世紀-6世紀)

      笈多王朝位于印度東北部摩加達(今比哈爾邦)邦,公元4世紀初建立,延續到公元6世紀后期。該時期印度文學、藝術、建筑哲學蓬勃發展,創立了偉大的梵文史詩和印度教藝術,在天文學、數學和冶金科學方面也頗有建。笈多王朝是印度歷史上xxx個封建王朝,國家被劃分為省份,這些省份又被劃分為叫pradeshasvishayas的較小單位,各省由帝國高級官員或王室成員管理。 王朝后期,隨著匈奴人的入侵,帝國逐漸消亡。 到了6世紀中葉,王國規模大幅縮小,笈多王朝結束。

      封建時期

      550年至1206年期間,印度的特征是王國的區域性和文化的多樣性。這一時期沒有統治者能夠建立帝國并持續控制其核心區域以外的土地。公元 606 年至 647年,卡瑙杰的戒日帝國統治印度恒河平原大部分地區,向南擴張時被德干的西遮婁其統治者擊敗,向東擴張時被孟加拉的帕拉國王打敗。當西遮婁其試圖向南擴張時,他們被來自更南端的帕那瓦擊敗,后者又遭到潘地亞還有來自更南邊的朱羅人的抵抗。為發展農業經濟騰出土地的牧民被安置在種姓社會中,新的非傳統統治階級也是如此,種姓制度因此開始表現出地區差異。

      6 世紀到7世紀,印度文化開始快速發展。泰米爾語詩作促進了印度教的復興和次大陸所有現代語言的進化,首都城市成為經濟中心。來自中國的佛教朝圣者玄奘從中國出發,穿越印度,在納蘭達的一個修道院呆了一段時間,他的作品全面地描述了這一時期,記錄了馬亨德拉瓦曼一世、哈沙和普拉克辛二世三位國王的領土的風貌。印度教受到來自皇室的支持,博學的婆羅門人得到土地。寺廟紛紛出現。 印度教寺廟的最早遺跡可以追溯到古普塔時期,結構極其簡單,包括一個神殿房間,其中含有一個神像,門廊開放。經過幾個世紀,寺廟增加了額外的結構,規模逐漸變大。壁畫和雕塑的裝飾藝術也隨之蓬勃發展。 佛教寺院壁畫的時尚從印度傳播到阿富汗和中亞,最終傳播到中國。正是佛教圖像的擴散促進了用標志性形式描繪印度教神靈的風尚。

      8 世紀到 9 世紀,參與南印度的文化和政治制度開始對外輸出,印度商人、學者和軍隊參與了該過程。許多東南亞人寄居在印度神學院,并將佛教和印度教文本翻譯成他們的語言。

      8世紀印度的政治格局揭示了區域主義和新的政治和經濟結構的重生。古爾加拉-普拉提哈拉帝國在印度西部崛起,拉吉普特王朝將中心設在梅瓦爾,在哈里亞納邦地區,托馬拉王朝于736年建立了Dhillika市,它是現代德里的發源地。

      阿拉伯人在8世紀初抵達信德,起初他們采取松散的控制,當地酋長幾乎是獨立的,但在724年,阿拉伯侵略者建立了直接統治,設立一位代表穆斯林哈里發的總督。彼時印度人尚未意識到阿拉伯人給他們帶來的危險,在西海岸,阿拉伯人依舊被視為熟悉的商業伙伴。公元 10 世紀后,穆斯林中亞游牧部落的龐大軍隊多次占領南亞西北部平原,1206 年,伊斯蘭德里蘇丹國(約1206-1526)建立。蘇丹國控制了北印度的大部分地區,并多次涉足南印度。很大程度上讓其龐大的非穆斯林臣民服從自己的法律和習俗。

      13 世紀,蘇丹國反復擊退蒙古入侵者,將印度從西亞和中亞人的手中拯救出來,為往后幾個世紀人們的遷徙奠定了基礎,同時融合了印度和伊斯蘭文化。蘇丹國襲擊南印度地區王國,為維查亞那加拉帝國的建立鋪平了道路。帝國控制了印度半島的大部分地區,在之后很長一段時間內影響了南印度社會。

      1398年,突厥化的蒙古族人由中亞侵入印度,1526年,他們在當時主要由穆斯林統治的北印度建立起莫臥兒帝國(1526-1858)。莫臥兒帝國并沒有消滅它所統治的地方社會,相反,它通過新的行政實踐和多樣化且包容的統治精英來平衡和安撫群眾,從而實現更系統、集中和統一的統治,在阿克巴 (Akbar)統治下,莫臥兒王朝利用波斯化的文化表達對皇帝的忠誠,從而聯合遙遠的領土。帝國從農業中獲得大部分收入,要求用監管良好的銀幣支付稅款,農民和工匠需進入更大的市場。在這些措施下,莫臥兒帝國成為當時世界強國之一。在 17 世紀的大部分時間里,帝國的相對和平幫助印度擴張經濟,對繪畫、文學形式、紡織品和建筑加大投入。印度北部和西部出現新的社會群體,如馬拉松人、拉杰普特人和錫克教徒。商業擴張在印度南部和東部沿海地區催生了新的印度商業和政治精英。

      18 世紀初,隨著商業和政治之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許多歐洲貿易公司,包括英國東印度公司,建立了沿海前哨基地。東印度公司對海洋的控制、更多的資源以及更先進的軍事訓練和技術允許它維護其軍事實力,并吸引了部分印度精英,這些因素幫助公司獲得了對孟加拉地區的控制權并在與其他歐洲公司的爭斗中占上風。它進一步獲得了孟加拉的財富,增加了軍隊的實力和規模,在 1820 年代吞并和征服了印度的大部分地區。印度不再像過去那樣出口制成品,而是向大英帝國提供材料。此時,隨著英國議會嚴重削弱英國東印度公司的經濟實力,意圖使其成為英國政府的一個分支,東印度公司開始更有意識地進入非經濟領域,如教育、社會改革和文化。

      殖民地時期

      葡萄牙人是較早進入印度地區的歐洲人,對印度洋的控制一直持續到16世紀。 在此期間葡萄牙迅速富裕起來。1580年葡萄牙王國被西班牙吞并,西班牙侵吞了葡萄牙在印度的利益。歐洲人對印度的深刻影響體現在羅馬天主教的傳播力上,至今,羅馬天主教在印度擁有數百萬天主教信徒、眾多教堂、修道院和學院。煙草、土豆、菠蘿、西紅、木瓜、腰果辣椒等也是在該時期被歐洲人攜入印度的商品。

      東印度群島成為了荷蘭人獲取香料的主要來源,他們還在印度南部種植胡椒豆蔻,在錫蘭(今斯里蘭卡)種植肉桂。 荷蘭人企圖控制東海,憑借優越的資源和更好的航海技術取得先機, 葡萄牙人被驅逐出大多數據點,英國人跟隨荷蘭人來到東印度群島,剛開始英國人無法與荷蘭人競爭,被排除在東印度群島之外。1623年,荷蘭人占領了安博伊納(今安博)的工廠(貿易站),這一行動后來被英國人稱為“安博伊納大屠殺”。

      英國將在印度的合資企業委托給英國東印度公司。1600年,英國東印度公司獲得了貿易壟斷權。 該公司的初始目標和荷蘭公司一樣,為了進行香料貿易,起初貿易是在單次航行的基礎上組織起來的。在1612年這些零散的活動被聯合股票所取代,1657年,一個xxx性的股份公司成立了。17世紀中,英國東印度公司與莫臥兒帝國進行和平貿易。后來,為了解決白銀問題,英國人開發了一種與荷蘭人不同的貿易體系,用利潤支付每年的商品投資。通過馬德拉斯和古吉拉特邦供應棉花,古吉拉特邦也供應靛藍,絲綢、糖和鹽(用于火藥)來自孟加拉,鴉片被運往東亞,成為日后英中茶貿易的基礎。17世紀末,該公司在約西亞·奇德爵士的鼓舞下決定攻擊莫臥兒人,他們遭受了嚴重的挫折。

      16世紀初起法國人對印度也表現出了興趣,法國財政部長讓·巴蒂斯特科爾伯特在路易十四的支持下于1664年推出法國東印度公司。 1674年,法國東印度公司從當地統治者手中收購了馬德拉斯以南137公里的城市本地治里,1690-1692年期間從莫臥兒總督那里獲得錢德納戈爾(現在的錢德納加爾)。 奧地利繼承xxx引起了印度的英國勢力與法國勢力之間的斗爭,英國人擔心法印貿易過于強大,雙方都依靠海上力量搏斗,1746年9月,法國人伯特蘭·弗朗索瓦·馬埃(Bertrand-Fran?ois Mahé)率領艦隊將英國人趕到孟加拉并占領了馬德拉斯。英國對本地治里的攻擊也被擊退了。 《艾克斯·拉·夏佩爾條約》(1748年)宣告xxx結束,法國將馬德拉斯歸還給英國,以換取北美的布列塔尼角島。1756年,歐洲七年xxx爆發,英國和法國再次對立,雙方都向東方發送了軍備。1760年1月,英國在萬迪瓦什戰役中擊敗法國,法國于1761年1月投降,他們在印度的勢力對英國暫時失去了威脅。

      19世紀,英國在印度的管轄范圍越來越大,影響力遠超出商業領域。1849年,印度全境被英國占領。1857 年,印度發生叛亂, 叛亂席卷了了印度北部和中部的許多地區,動搖了東印度公司公司統治的基礎。1858 年叛亂被鎮壓,東印度公司解散,但英國政府對印度實施直接管理。新統治者宣布實施單一制國家和漸進但有限的英國式議會制度,還保護王子和地主紳士,作為抵御未來動蕩的封建保障。1885 年印度國大黨成立。

      19 世紀下半葉,印度境內的技術飛速發展,農業開始商業化,但經濟遭遇挫折。大規模饑荒的數量有所增加,盡管印度納稅人承擔了基礎設施發展的風險,但為印度人創造的工業就業機會很少。商業種植增加了內部消費的糧食產量,特別是在新開通運河的旁遮普邦。鐵路網提供了重要的饑荒救濟,顯著降低了運輸貨物的成本,并幫助新興的印度民族工業。

      xxx次世界大戰后大約有100 萬印度人服役,印度要求自治的呼聲更加尖銳,非暴力不合作運動開始,圣雄甘地成為其中的領袖和象征。 1930 年代,英國進行了緩慢的立法改革,印度國大黨在隨后的選舉中取得了勝利。此后十年危機重重:印度參與二戰,國會最后推動不合作,1942年8月,在這場運動開始之前,甘地和國大黨最高統帥部的所有成員被捕。 在幾個月內至少有60,000印度人填滿了英國的監獄牢房,拉吉發動了大規模的力量,反對印度的地下努力,破壞鐵路運輸,并普遍鎮壓反英勢力。比哈爾邦、西北邊境和孟加拉的部分地區遭到英國飛行員的轟炸和掃射,成千上萬的印度人被殺和受傷,但抵抗仍在繼續,穆斯林民族主義同樣高漲。

      1947年7月,英國議會通過了《印度獨立法案》,規定在1947年8月14日至15日午夜之前劃定印度和巴基斯坦的領土,兩個邊界委員會拼命地分割旁遮普和孟加拉,以便盡可能將穆斯林留在前者的西部和后者的東部,大約有1500萬印度教徒、穆斯林和錫克教徒從他們的新家園逃到他們認為的“避難所”的另一邊,多達一百萬人在流離顛簸中被屠殺。1947年8月15日,印度宣布獨立。

      現代時期

      獨立后兩個多月,查謨和克什米爾邦的歸屬引發了xxx次印巴沖突。在分治之前,王公們可以選擇加入位于他們的領土的新統治集團,并獲得豐厚的養老金,作為放棄主權的獎勵,大多數王公同意這樣做。 在大約570位王公中,只有3位拒絕加盟或立即前往巴基斯坦。 朱納加德和海得拉巴都是穆斯林統治,而大多民眾都是印度教徒。印度軍隊進入并控制了朱納加德。 海得拉巴的統治者更加謹慎,希望在印度南部中心的廣闊領地獲得獨立,但印度拒絕并于1948年9月派兵進入該州。 這兩次入侵幾乎沒有遇到任何阻力,兩個州都迅速融入了印度的聯盟。

      中國和印度之間也存在關于邊界若干地區的爭端,最顯著的是位于拉達克一個貧瘠高原的劃界區,大部分地區被稱為阿克賽欽,該區與北部的“麥克馬洪線”接壤,該線從不丹延伸到緬甸,一直延伸到喜馬拉雅山的頂峰,印度聲稱這是查謨和克什米爾邦的一部分,但從未對其進行過適當的調查。

      于1950年1月26日生效的印度憲法建立了一個世俗的民主共和國。同時根據倫敦宣言,印度保留了英聯邦的成員資格,成為其中的xxx個共和國。始于 1990 年代的經濟自由化創造了龐大的城市中產階級,使印度成為世界上增長最快的經濟體之一,增強了其地緣政治影響力。印度電影音樂和精神教義在全球文化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然而,印度也受到看似頑固的農村和城市貧困的影響、宗教和種姓相關的暴力、受毛主義啟發的納薩爾派叛亂以及查謨和克什米爾以及印度東北部的分離主義。

      美國和英國對印度提供了迅速而廣泛的軍事支持,印度很快在北方部署了防御力量,1961年,印度以武力將葡萄牙果阿納入領土,使得該國外交事務中“非暴力”原則的信譽下跌,“非暴力”原則被視為甘地政策的延伸,尼赫魯在任總理期間努力將該外交政策與反殖民主義和反種族主義聯系起來。他還試圖締造印度作為和平維護者的角色。

      1965年4月份,在喀奇縣的牧場爆發了印度和巴基斯坦間的小規模沖突,英聯邦總理和聯合國迅速說服雙方同意停火并將部隊撤出戰前邊界。 然而,巴基斯坦相信它已經贏了,印度軍隊很弱,巴基斯坦外交部長佐勒菲卡爾·阿里·布托敦促在克什米爾進行另一輪談判,8月中旬,巴基斯坦發起了"格蘭德斯拉姆行動",希望能越過通往克什米爾的xxx一條重要的陸路路線,然而印度軍隊在9月初將針對拉合爾和錫亞爾科特的坦克襲擊轉移到旁遮普邦的國際邊界。英國和美國立即決定停止對印巴所有的軍事支持,兩個國家的軍隊都遭受了相當大的損失。

      1970年12月,巴基斯坦舉行了獨立以來的xxx次大選,由來自東巴基斯坦的孟加拉xxx穆吉布爾·拉赫曼領導的人民聯盟在新議會中贏得多數席位,但西巴基斯坦首席戒嚴行政官兼總統將軍阿加·穆罕默德·葉海亞·汗拒絕尊重選舉結果。 1971年3月底,葉海亞·汗下令在達卡和東巴基斯坦其他地點進行軍事屠殺。 穆吉布在西巴基斯坦被捕并被送往監獄,他呼吁他在東部的追隨者站起來宣布獨立為孟加拉國(“孟加拉人的土地”)。 在隨后八個月中約有一千萬難民越過邊界從東巴基斯坦逃往印度。印度軍隊向孟加拉國邊境移動,在12月初到達達卡,達卡在12月中旬投降。 穆吉布被釋放,于1972年1月成為孟加拉國人民共和國的xxx任總理。

      印度獨立后長期由國大黨統治,反對黨曾在1977年至1979年、1989年至1991年兩次短暫執政。1996年后印度政局不穩,到1999年先后舉行3次大選,產生了5屆政府。1999年至2004年,印度人民黨為首的全國民主聯盟上臺執政,瓦杰帕伊任總理。2004年至2014年,國大黨領導的團結進步聯盟執政,曼莫漢·辛格任總理。2014年4月7日至5月12日,印度舉行第16屆人民院選舉,印度人民黨贏得人民院過半數席位,成為xxx大黨,在中央單獨執政,納倫德拉·莫迪出任總理。2019年4月11日至5月19日,印度舉行第17屆人民院選舉,印人黨領導全國民主聯盟贏得過半數席位,莫迪成功連任總理。

      行政區劃

      編輯

      區劃詳情

      印度是一個聯邦制國家,由29個邦和 7個聯邦領地組成。所有州,以及查謨和克什米爾、本地治里和德里國家首都轄區的聯合領土,都按照威斯敏斯特治理制度選舉立法機關和政府。其余5個聯盟領土由中央政府通過任命的行政人員直接統治。1956 年,根據《國家重組法》,各州在語言基礎上進行了重組。在城市、城鎮、街區、地區和村莊各級有超過26萬個地方政府機構

      印度的一級行政區劃列表

      一級行政區

      行政區名稱

      安德拉邦

      阿薩姆邦

      比哈爾邦

      恰蒂斯加爾邦

      果阿

      古吉拉特邦

      哈里亞納邦

      喜馬偕爾邦

      賈坎德邦

      卡納塔克邦

      喀拉拉邦

      中央邦

      馬哈拉施特拉邦

      曼尼普爾邦

      梅加拉亞邦

      米佐拉姆

      那加蘭邦

      奧里薩邦

      旁遮普邦

      拉賈斯坦邦

      錫金

      泰米爾納德邦

      泰倫伽納邦

      特里普拉邦

      北方邦

      北阿坎德邦

      西孟加拉邦

      聯邦領地

      安達曼和尼科巴群島

      昌迪加爾

      達德拉-納加爾哈維利

      達曼第島

      拉克沙群島

      本地治里

      查謨—克什米爾

      國家首都轄區

      德里

      主要城市

      德里

      印度首都,面積1483平方公里,人口1100多萬,人口密度超過每平方公里 29,000人。 德里的歷史悠久,在印度被認為是僅次于孟買的第二富有的城市。它是全國政治和文化中心,也是印度鐵路與航空交通中心,位于恒河支流亞穆納河畔,由新、老德里兩部分組成。德里相傳有近3000年的歷史。19世紀中葉,英帝國主義占領印度,把首都遷到加爾各答。1911年德里再次成為印度的首都。隨后在德里西南開始興建新城,即新德里。1947年印度獨立后定都新德里。新德里是印度聯邦政府、最高法院和議會所在地。自獨立以來新德里發展很快。不僅有傳統的小型工業和家庭手工業,還陸續建起一些規模較大的現代化工業,如紡織、化工、機械電器電子工業等。根據城市規劃,工業區均在郊外。新德里也是印度文化教育中心,這里有許多著名的博物館、紀念館、高等學府和科研機構,著名的尼赫魯大學就位于市郊。新德里還是全國的旅游中心,名勝古跡很多,其中著名的有:圣雄甘地墓,印度門,紅堡,古特伯高塔等。

      孟買

      印度的金融之都和馬哈拉施特拉邦的首府,印度人口最多的城市,常住人口約2100萬,人口密度超過每平方公里 21,000 人。 它以印度頂尖的金融、娛樂和經濟產業而聞名,有印度“商業首都”和“金融首都”之稱,是全國工商、金融中心。孟買原為一個小漁村,由7個島嶼組成,殖民時期英國人通過填海把7個島嶼連接成一個半島。目前孟買面積為603平方公里(大孟買)。作為世界貿易中心前10名之一的城市,孟買經濟占印度GDP的近十分之一,同時孟買工業產量占印度的25%,金融交易量占70%,集中了全國50%的現金流量,全國60%的集裝箱吞吐。孟買也是印度電影業中心,著名的 “寶萊塢” 電影城年產上千部影視作品。孟買名勝古跡主要有象島石窟、印度門、希瓦吉中央火車站(原維多利亞火車站)、希瓦吉博物館(原威爾士王子博物館)等。

      孟買賈特拉帕蒂·希瓦吉國際機場(Mumbai Chhatrapati Shivaji International Airport)是位于孟買xxx區的一個主要的國際機場,占地5.9平方公里,是印度xxx的和最重要的航空樞紐。

      班加羅爾

      卡納塔克邦的首府,位于印度南部,印度第六大城市。人口約800萬,海拔922米,以其天氣和夜生活而聞名。班加羅爾已成為印度的技術中心,有很多重要的 IT 公司都在該市設立。它集中了印度35%的IT人才,微軟惠普、3M、Infosys等世界知名企業都在此設立辦事處,有印度“硅谷”之稱。 班加羅爾地處德干高原,氣候宜人,全年最熱月(5月)平均氣溫27℃,最冷月(12月)21℃。年降水量924毫米,四季如春,有 “花園城市”之美譽。

      加爾各答

      西孟加拉邦首府,印度第三大城市,是印度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每平方公里超過 22,000 人。該市位于印度東部恒河三角洲地區,胡格利河(恒河一支流)的東岸,以其繁忙的街道而聞名,也被稱為知識分子的土地。 屬熱帶氣候,年平均氣溫26.8 攝氏度,夏季炎熱潮濕,最高氣溫常超過40度。暴雨經常造成市內嚴重積水。 加爾各答的歷史與英國在印度以及亞洲的殖民活動密不可分。1690年,英國東印度公司在當時還是漁村的加爾各答建立據點,隨后興建威廉堡,開始城市建設。從1772年到1911年的140年間,加爾各答一直是英屬印度的首都,是印度近代教育、科學、文化和政治的中心。該市迄今仍然保存有不少維多利亞風格的建筑,號稱“宮殿之城”。 加爾各答是印度東部和東北部的主要商業和金融中心。它還是一個重要的商港和軍港,是該地區xxx擁有國際機場的城市。

      海德拉巴

      安得拉邦和特蘭加納邦首府,面積298.5平方公里,人口400多萬,是印度第五大城市。位于德干高原,地處印南北交通要沖,是印伊斯蘭教和印度教文化交匯點。該市現在是印國防工業中心之一,擁有印俄合建的米格飛機電子設備制造廠、制造反坦克導彈的巴拉特動力有限公司、重型電器廠燃料廠等。20世紀90年代,該市積極推進軟件業開發,信息產業發展迅猛,已成為印信息產業中心之一。該市由海德拉巴和錫康達臘巴德(Secunderabad)兩姐妹城組成。市內景色秀麗,古建筑融合印度、波斯及阿拉伯建筑藝術風格。

      自然地理

      編輯

      位置境域

      印度地理位置

      印度是南亞次大陸上面積xxx的國家,毗鄰阿拉伯海和孟加拉灣,同中國、尼泊爾、不丹接壤,東北國土圍繞孟加拉國,東部與緬甸為鄰,東南部與斯里蘭卡隔海相望,西北部與巴基斯坦交界。

      印度有兩個群島:拉克沙群島、安達曼和尼科巴群島。拉客沙是印度西南海岸附近的珊瑚環礁。安達曼和尼科巴是安達曼海的火山鏈。

      印度面積約298萬平方公里(不包括中印邊境印占區和克什米爾印度實際控制區等),居世界第7位。位于赤道以北,在北緯8°24′~37°36′、東經68°7′~97°25′之間[注1],標準時間與格林威治標準時間相差5時30分。

      氣候

      印度月均溫度

      印度月均降水

      根據柯本氣候歸類法,印度的東部和西海岸為熱帶草原氣候,所有月份都在18°C以上,冬季為干燥期;南端為熱帶季風氣候;中部和西北部為干燥的草原氣候,氣候呈干旱、半干旱狀況;北部山區為亞熱帶濕潤氣候,氣候潮濕,最溫暖的月份溫度達22°C以上。在印度的大部分地區,夏天非常炎熱,高溫從四月開始一直持續到十月初季風雨開始下降。 6月份溫度達到峰值,北部平原和西部的溫度可達45攝氏度以上。這一時期季風來襲,6月,季風從喀拉拉邦海岸出發,每天向內陸移動。時有暴雨和雷暴發生,有時可能非常嚴重,造成洪水和破壞。乞拉朋齊是世界上年平均降水量最高的地區之一,約為11,430毫米。印度的雨季蚊蟲滋生,易發疫病。1901 年至 2018 年間,印度的氣溫上升了 0.7 °C。喜馬拉雅冰川的消退對包括恒河和雅魯藏布江在內的主要喜馬拉雅河流的流速產生了不利影響。根據目前的一些預測,到本世紀末,印度干旱的次數和嚴重程度將顯著增加。

      在印度的大多數地區,日照時長平均在3到5個小時之間。 印度北端日照時長最長的是阿拉哈巴德,年日照為2774小時,印度東邊日照時長最長的是布巴內斯瓦爾(2429小時),南邊是班加羅爾(2361小時),印度西邊受到的日照最為充分,其中艾哈邁達巴德年日照時長最長,為3020小時。

      印度部分城市年日照時長

      土壤

      印度農業研究委員會(ICAR)將印度的土壤分為8類,它們是:沖積土、黑棉土、紅黃土壤、紅土土壤、山區或森林土壤、干旱或沙漠土壤、鹽堿地、泥炭和沼澤土壤。沖積土壤廣泛分布于北部平原和河谷,覆蓋了全國土地總面積的40%左右。小麥、棉花、油籽、米粒、煙草、豆類主要種植在紅黃土壤中,而棉花、豆類、米粒、柑類水果和亞麻籽等主要在黑土中栽培。紅土土壤是典型的由印度的季風氣候造成的土壤類型石灰二氧化硅被雨水浸出,富含氧化鐵和鋁的土壤被留下,導致紅土土壤的形成。

      地質

      印度位于印度構造板塊之上,印度板塊是印度洋板塊的一部分。7500 萬年前印度板塊(當時是南部超大陸岡瓦納大陸的一部分)開始向東北方向漂移,這是由海底向西南、后來向南和東南擴展造成的。同時,巨大的特提斯洋殼在其東北部開始俯沖到歐亞板塊之下。這些由地幔中的對流驅動的雙重過程既創造了印度洋,又導致印度大陸地殼最終向歐亞大陸下沖并隆起喜馬拉雅山。在新興的喜馬拉雅山脈以南,板塊運動形成了一個巨大的新月形槽,迅速充滿了河流沉積物,構成了現在的印度-恒河平原。原始的印度板塊首次出現在古代阿拉瓦利山脈的沉積物上方,該山脈從德里山脊延伸在西南方向。西面是塔爾沙漠,其東面被阿拉瓦里山谷阻隔。剩下的印度板塊作為印度半島幸存下來,它是印度最古老、地質最穩定的部分,向北延伸至印度中部的Satpura和Vindhya山脈。這些平行鏈從西部古吉拉特邦的阿拉伯海沿岸延伸到東部賈坎德邦煤炭資源豐富的喬塔那格浦爾高原。在南部,剩下的半島陸地是德干高原,在西部和東部兩側是被稱為西部和東部高止山脈的沿海山脈。高原上有該國最古老的巖層,有些巖層的歷史超過 10 億年。

      印度處于印度板塊中心部位,其地質構造框架比較清楚,北部為喜馬拉雅褶皺帶,分布于中印邊界,占印度陸地面積不足10%;中、南部為印度半島克拉通,占印度陸地面積約70%;之間為山前坳陷區,位于印度中北部,占印度陸地面積約20%,呈近東西向展布;西部是西塔爾瓦爾克拉通,以綠巖帶發育為特征。由于地質和地理原因,絕大部分礦產及其開發地均集中在印度半島克拉通上,已發現并開采了磷礦、重晶石云母藍晶石以及煤炭、石油等大量非金屬能源礦產資源。能源礦產主要集中在中部相當于戈達瓦里裂谷和西海岸孟買大陸架地區。

      地形地貌

      印度地形

      印度的主要地形有平原(恒河平原)、高原(德干高原、馬爾瓦高原)、山地(東、西高止山脈、溫迪亞山脈)。沿海地貌包括印度西部卡奇的沼澤和印度東部的孫德爾本斯三角洲,印度與孟加拉xxx享該部分。印度整體走勢南高北低,西高東低。

      印度的巨大山脈源于800萬年前印度次大陸與亞洲大陸的相撞。 北部邊界的山區將印度次大陸與亞洲其他地區分開。它也是一些世界上最壯觀的山脈的所在地, 這些高峰包括珠穆朗瑪峰、達德維山等。 這些山脈形成了一個天然屏障。

      印度恒河平原位于喜馬拉雅山脈以南,由印度河、恒河和雅魯藏布江的流域形成。這些河流每年泛濫,在土壤上沉積營養豐富的淤泥,造就了地球上最肥沃的地區之一,幾乎完全被用于耕作。 它也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區之一。

      德干高原是由火山熔巖流形成的,有時它也被稱為半島高原。 它構成了印度xxx的土地面積。 德干高原在北部上升超過300英尺,在南部超過1000英尺高,形成了一個傾斜的高原、低起伏的丘陵、大河谷和高地。 在高原的中部地區,黑土肥沃而濕潤。

      在印度長達 7517 公里(4700 英里)的海岸線中,5423 公里(3400 英里)屬于印度半島,2094 公里(1300 英里)屬于安達曼、尼科巴和拉克沙群島群島鏈。根據印度海軍海圖,大陸海岸線由以下部分組成: 43%的沙灘;11% 的巖石海岸,包括懸崖;和 46% 的泥灘或沼澤海岸。

      安達曼和尼科巴群島是由于緬甸小板塊和印度板塊的碰撞而形成的。它們由孟加拉灣東南邊緣的兩組島嶼組成。 安達曼群島及其尼科巴群島的山峰在緬甸和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之間形成了一條向南延伸約1,000公里的弧線。 這條弧線構成了西邊孟加拉灣和東邊安達曼海之間的邊界。 安達曼群島由300多個島嶼組成,尼科巴群島有19個島嶼。安達曼群島地形崎嶇,山丘包圍著狹窄的縱向山谷,平坦土地稀缺,只有在少數山谷中可以找到。尼科巴的地形比安達曼的地形更加多樣。 部分尼科巴的島嶼被珊瑚覆蓋,阻止了大多數船只停泊。 其他島嶼,如大尼科巴,擁有丘陵和許多流速快的溪流。大尼科巴島是領土上xxx一個擁有大量淡水的島嶼。

      拉克沙群島擁有約30個島嶼,分布在印度西南海岸阿拉伯海約78,000平方公里的范圍內,最東端的島嶼距離喀拉拉邦海岸約300公里。該群島是由珊瑚堆積形成的,數百萬年來這些珊瑚一直圍繞著印度洋山脊附近的海底火山。

      水文水利

      水文

      印度的河流系統可分為兩種:喜馬拉雅河和半島河流。主要流經印度的喜馬拉雅起源河流包括恒河和雅魯藏布江(布拉馬普特拉河),它們都流入孟加拉灣。恒河由大量支流連接。戈達瓦里是半島上xxx的河流系統。主要河流有恒河、亞穆納河(恒河支流)、印度河、戈達瓦里河和布拉馬普特拉河等。長期淤泥沉積造成科西河的坡度極低,導致嚴重的洪水和河道變化。恒河起源于位于喜馬拉雅山脈的甘戈特里冰川,全長2525公里,水系較發育,支流眾多,流域面積106萬平方千米,從山上奔流到哈里瓦爾的平原,主要支流有亞穆納河、科西河等。 印度河跨越了喜馬拉雅山脈,是世界上最長的河流之一,長度約為3,200公里。 流域面積約為1,165,000平方公里,發源于中國西藏西南部的馬帕姆湖附近,海拔為5,500米。

      印度幾乎所有的州和聯邦領土都有天然湖泊,湖泊類型包括淡水湖、咸水湖、牛扼湖、天然湖、火山口湖和人工湖。著名的湖泊有比姆塔爾湖、洛格德格湖、吉爾卡湖等。文伯納德湖是印度xxx的湖泊,位于喀拉拉邦,面積為230平方公里。

      水利

      豐富的水資源使得印度的水利資源充足,北部恒河、印度河流域都建有規模龐大的灌溉系統,南部也建有防旱貯水池。

      恒河流域的大型水利灌溉工程有拉姆甘加工程(位于北方邦)灌溉面積約68萬公頃;東亞穆納運河灌溉工程(亞穆納河與恒河之間),灌溉農田19萬公頃,阿格拉渠灌溉工程,灌溉面積41萬公頃;薩爾達薩哈亞克(位于印度北方邦)灌溉工程,灌溉農田面積117萬公頃;根德格灌溉工程(位于比哈爾邦),灌溉農田150萬公頃。南部也建有防旱貯水池。

      印度河流域的灌溉設施為農業的成功提供了基礎。 大約從1850年開始,在英國管理期間,印度河流域建造了大型運河系統,信德省和旁遮普省地區的舊運河和渠道被重建和現代化。Bari Doab和Sutlej Valley項目的灌溉系統最初屬于同一個設施,1947年英屬印度分治時,印度與當時的西巴基斯坦之間的國際邊界將其分為兩部分。

      印度xxx的水庫是位于印度中央邦坎德瓦區的Indira Sagar水庫,容量為122.2億立方米。 Nagarjuna Sagar大壩是世界上xxx的砌筑大壩,橫跨克里希納河,水庫容量為114.72億立方米,是印度第二大水庫。Sriram Sagar是戈達瓦里河的水庫項目,位于特倫甘納邦尼扎馬巴德區。容量為7.5億立方英尺

      印度有197個水力發電廠。1897年,在大吉嶺建造了印度的xxx座水力發電廠——Sidrapong水力發電廠。當今,Koyna水力發電項目是印度xxx的已完工水力發電廠,它的功率容量為1960MW。Srisailam水力發電廠是印度第三大水電廠。Nathpa Jhakri水力發電廠是該國xxx的下水力發電項目。Tehri水力發電廠是該國海拔最高的水力發電廠,Tehri水壩也是印度最高的水壩。Sardar Sarovar大壩是世界第二大混凝土大壩。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印度的土地資源由43%的平原、30%的山脈和27%的高原組成。 大部分平原作為農業和工業用地,山脈是旅游目的地,并為河流的流動提供了場所。 高原產出豐富的礦物、燃料,生長著大片森林。大約22.8%的土地被森林覆蓋。8.61%的土地不可用于耕種。工廠和定居點等占5.57%。其他未開墾的土地占3.38%,主要由xxx牧場和放牧地組成。

      印度有1.3億公頃土地面臨退化風險。 其中56%是被水侵蝕的地區,28% 為森林退化區,6%為鹽堿礦床,10%為風蝕區。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是 過度開采。 在古吉拉特邦、拉賈斯坦邦、中央邦和馬哈拉施特拉邦,土地因過度放牧而退化。在旁遮普哈里亞納邦和北方邦西部則是因為過度灌溉。

      礦物資源

      印度有礦藏近100種。主要資源可采儲量估計為:煤2533.01億噸,鐵礦石134.6億噸,鋁土24.62億噸,鉻鐵礦9700萬噸,錳礦石1.67億噸,鋅970萬噸,銅529.7萬噸,鉛238.1萬噸,石灰石756.79億噸,磷酸鹽1.42億噸,黃金68噸,石油7.56億噸,天然氣10750億立方米。此外,還有石膏鉆石及鈦、釷、鈾等。受地質條件限制,印度石油和天然氣相對貧乏,石油儲量僅占世界的0.3%,天然氣儲量占0.7%。由于儲量和產量不足,目前印度油氣消費對外依存度高達70%,預測到2030年還將達到90%。印度鈾礦儲量不多,2處正在運營的鈾礦僅占世界儲量的0.8%。國內鈾原料不足、需要嚴重依賴于其他國家供應是制約印度核電發展計劃的瓶頸。

      印度主要的礦藏有:云母、煤和鐵礦石。

      云母

      印度的云母產量位居世界xxx。云母礦床主要位于措塔那各普爾高原的北部邊緣、拉賈斯坦邦的阿杰梅爾和安得拉邦的內洛爾云母帶。2022年,印度的云母產量約為16,000公噸,出口額約為6.48億美元

      印度是世界上居中國和美國之后的第三產煤大國。從2022年4月到2023年1月,印度的煤炭產量為6.9825億噸,去年同期為6.0197億噸。著名的煤炭生產商有印度煤炭有限公司(CIL)和Singareni煤礦有限公司(SCCL)。2021-22年度CIL煤炭產量為6.226.34億噸,正增長4.43%。Singareni煤礦有限公司(SCCL)是南部地區煤炭供應的主要來源。 該公司在2020-21年度生產了5,058萬噸煤炭。

      鐵礦石

      印度有豐富的鐵礦石資源,是除澳大利亞、巴西之外的第三大的鐵礦石出口國,在產量方面排名全球第四。 2021財年,印度的鐵礦石產量為20448萬噸。 從2021年4月到2022年1月,印度的鐵礦石產量為2.04億噸。 在2020財年,印度共有878家鐵廠生產粗鋼。

      森林資源

      印度的森林覆蓋面積估計為6783萬公頃,占該國地理面積的20.64%,分布范圍從喜馬拉雅溫帶到旱區森林不等。印度的國家森林政策規定三分之一的國土面積應被森林或樹木覆蓋。

      印度森林生產多種木材,其中90%具有商業價值。硬木包括柚木、桃花心木、原木等,用于生產家具貨車工具和其他商業產品。軟木包括楊樹、松樹、冷杉,雪松香脂等,重量輕,堅固,耐用,易于加工,適用于建筑工作和紙漿生產。70%的硬木被用作燃料,只有30%用于工業,而30%的軟木被用作燃料,而70%用于工業。

      在安達曼和尼科巴群島、卡納塔克邦、中央邦、喀拉拉邦等地區的潮濕森林中生長著大量甘蔗,甘蔗被用于制作繩子、繩子、墊子、袋子、籃子、家具、手杖、傘柄、運動用品等。 樹脂主要生長在北阿坎德邦的森林中。中央邦產出最多的樹脂,其次是馬哈拉施特拉邦和安得拉邦,用于紡織品,化妝品糖果藥品,油墨等,產品出口到美國,英國和法國。 許多藥物也從森林中獲得。奎寧是最重要的藥物,還有馬錢子堿、附子、曼陀羅、甘賈等。森林還產出肉桂、豆蔻等香料。

      水資源

      印度的水資源包括地表水資源和地下水資源,河流、湖泊、池塘和水庫是該國4種重要的地表水資源,境內大約有10,360條河流及其支流,長度超過1.6公里,恒河、雅魯藏布江和巴拉克河提供了60%的地表水資源。淡水資源19992億立方米,印度的年平均降水量為40,000億立方米,為淡水的主要來源。天然的淡水來源還包括地表水、地下河流、地下水和冷凍水。人工淡水源包括處理過的廢水(再生水)和淡化海水。地下水存量約為432立方公里。恒河和布拉哈馬普特拉盆地約占46%的地下水總量。印度西北部及南部對于地下水的利用率較高。

      盡管印度擁有世界可再生水資源的4%,但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大約18%,所以印度存在嚴重的水資源短缺問題。它是世界上xxx的地下水用戶,年均地下水用量達2300億立方米,占全球地下水用水總量的四分之一以上,農民依靠管井為莊稼提取地下水。盡管印度有大型水壩和運河系統,地下水占農民灌溉用水的63%,為60%的灌溉農業和85%的飲用水提供用水,運河只提供26%。據估計,如果印度繼續按照目前的速度消耗水,到2030年,該國的水資源將只有所需的一半。1960年以前印度農民使用幾萬臺使用柴油電力的機械泵來抽水。 截至2009年,每4個耕耘戶中1個擁有一個管井,2個從管井所有者那里購買地下水。 激勵措施和補貼(如免費電力)鼓勵地下水的大規模開采。

      生物多樣性

      印度是一個生物多樣性非常豐富的國家,有許多完全本土或特有的物種。據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稱,印度僅占世界陸地面積的2.4%,卻擁有7-8%的已記錄物種。許多印度物種起源于岡瓦納古大陸,其與歐亞大陸的碰撞引發了大規模的物種交換。火山活動和氣候變化后來導致許多印度的特有物種滅絕。后來,哺動物通過喜馬拉雅山兩側的2個通道從亞洲進入印度。

      植物

      印度大約有45,000種<a href="http://www.gelinmeiz.com/228382/" target="_blank">植物,約占世界總量的7%。 其中約33%是地方性的。開花植物有15,000種,占世界總量的6%。 大約有1500種植物瀕臨滅絕。三分之一的植物物種是當地特有的,如紫鴨拓草(Spider Wort)、鳥爪三葉草(Bird’s Foot)、馬拉巴百合(Malabar Lily)等。

      印度的樹種豐富,印度楝樹是印度次大陸著名的本土樹木,被廣泛用于印度農村的草藥,還有茂盛的榕樹和菩提樹,據記載,佛陀在菩提樹下尋求啟蒙。西喜馬拉雅地區有豐富的森林、松樹、其他針葉樹和闊葉溫帶樹木。藍松、云杉和銀杉在更高的地方。高山地帶從溫帶向上延伸,特色樹木是高級銀杉、銀樺和杜松。 喜馬拉雅山東部地區向東延伸,包括大吉嶺、庫爾塞奧恩格和鄰近的大片地區。溫帶有橡樹、月桂樹、楓樹、杜鵑、榿木和樺樹林。阿薩姆地區有常綠的森林,偶爾有茂密的竹子和高草叢。德干地區生長著從灌木叢林到混合落葉林的各種植被。喜馬拉雅地區擁有豐富的地方性植物區系,許多是本土特有的種類

      動物

      在印度棲息著世上8.6% 的哺乳動物、13.7% 的鳥類、7.9% 的爬行動物、6% 的兩棲動物和12.2% 的類。印度有 172 種IUCN指定的受威脅動物物種,占瀕危物種的 2.9%。其中包括瀕臨滅絕的孟加拉虎和恒河豚。孟加拉虎是印度的國家代表性動物,它是繼西伯利亞虎之后的第二大野貓種。印度擁有世界上大部分的野生老虎,2018 年大約有 3000 只。印度古吉拉特邦的吉爾森林是xxx能找到亞洲獅的地方。極度瀕危的物種包括鱷魚、大印度大鴇和印度白腰禿鷹,由于攝入了用雙氯芬酸處理過的牛的腐肉,它們幾乎滅絕了。印度最后3只亞洲獵豹于 1947 年被槍殺。黑羚在印度已嚴重瀕臨滅絕,獵豹也已滅絕。

      自然保護區

      近幾十年來普遍存在且對生態造成破壞的人類侵占已經嚴重危及印度野生動物。作為回應,最初于 1935 年建立的國家公園和保護區系統得到了大幅擴展。1972年,印度頒布了《野生動物保護法》和老虎計劃以保護重要的荒野。森林保護法于 1980 年頒布,并于 1988 年增加了修正案。截至2021年,印度保護區數量為987個,保護區面積有173050平方公里。著名的自然保護區有:

      • 巴德拉老虎保護區。

      公園被落葉林和半常綠森林所包圍,是探險愛好者體會大自然和荒野的魔力的好地方。 公園內的巴德拉河是所有野生動物愛好者和攝影師最喜歡的地方,叢林中的所有動物每天都來飲水。這是自然資源最豐富的印度野生動物保護區之一。該公園擁有的物種有:印度巖蟒蛇、眼鏡蛇王、水鹿、野豬翡翠鴿子、大黑啄木鳥、馬拉巴爾鸚鵡等。

      • 赤納野生動物保護區

      印度xxx的野生動物保護區之一,位于西高止山脈,與印度泰米爾納德邦接壤。 這個龐大而美麗的野生動物保護區在所有狂熱的野生動物探險家的心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它擁有多樣化的生態系統,含有各種藥材和植物以及豐富的民族文化遺產。 除了野生動物園之外,這里還有被森林覆蓋的Thoovanam瀑布,是徒步旅行的好去處。在此黑豹斑點鹿、印度大象等。

      國家公園

      印度有103個國家公園。中央邦和安達曼尼科巴群島各擁有9個國家公園,數量上并列首位。 印度的國家公園嚴格保留用于改善野生動物和生物多樣性的地區,不允許進行開發,林業,偷獵,狩獵和放牧等活動。著名的國家公園有:科貝特國家公園、卡齊蘭加國家公園等。

      • 科貝特國家公園

      靠近奈尼塔爾,是印度重要的國家公園之一。它是印度xxx個國家公園。公園分為4個獨立的區域:Durgadevi,Dhikala,Jhirna和Bijrani,橫跨520平方公里。著名物種有紅狐貍、黑熊、豺狼。

      • 卡齊蘭加國家公園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世界遺產之一,位于喜馬拉雅山脈東部,是生物多樣性熱點,也是印度最多樣化的國家公園之一。公園占地378平方公里,擁有一些常見的丘陵動物和鳥類物種,是觀賞犀牛、老虎、大象、野牛和沼澤鹿等野生動物的理想場所。

      自然災害

      印度是全球75個災害最為頻發多發的國家之一,該國近60%的大陸容易受到地震的影響,超過8%的地區容易發生洪災,近76%的海岸線容易受到颶風襲擊, 68%的面積容易發生干旱。災害對印度的社會、經濟、文化、生態、農業等產生了深刻的影響。災害種類繁多,災害類型交叉,因災損失巨大。災害類型包括地質、氣象、生物等。在很多情況下災害不是單一發生,而是多種災害類型交叉,如干旱與高溫災害交叉,颶風、暴雨、海嘯和洪水災害交叉,地震與崩塌災害交叉等都能加重災害的影響程度。

      地質災害

      印度擁有地球上最高的山脈——喜馬拉雅山脈,它是由于印度和歐亞板塊的碰撞而形成的。印度板塊向北向中國的運動對巖石造成持續的應力,使巖石易碎、脆弱,容易發生山體滑坡和地震。 山體滑坡和雪崩是影響印度大部分地區的主要地質災害之一,除了喜馬拉雅山脈,東北山脈、西高止山脈、尼爾吉里斯、東高止山脈和威達源也發生了許多次山體滑坡。近期較大型的山體滑坡發生在烏塔爾卡斯希區、皮托拉加爾區和大吉嶺區。發生過的大型地震包括馬哈拉施特拉邦的科伊納納加爾地震(1967年,震級6.6級)、的烏塔爾卡斯希的加瓦爾地震(1991年,瞬間震級約為6.8級,768-2000人死亡,1383-1800人受傷)、阿薩姆地震(1897年,8.2-8.3級,1,542人傷亡)。

      水文災害

      水文災害是由于地球表面以下水的質量或分布或大氣條件的突然變化而引起的災害,包括洪水、干旱、海嘯、火山爆發等。這些災害會對農業和財產造成危害。印度南部沿海和平原地區容易受到颶風、暴雨和洪水的影響,中部沙漠地區是干旱和高溫災害的易發地區。2004年發生在安達曼和尼科巴群島附近的海嘯由一場震級為9.1至9.3的地震造成,死亡人數超過227,898人。2016年,印度發生了十多年來最嚴重的洪水,洪水席卷了2,800村莊,淹沒了超過200,000公頃的作物,使數百萬人流離失所,并造成近30人死亡。2018年的喀拉拉邦洪水造成483人死亡。

      氣象災害

      氣象災害主要有干旱、雪、雨等極端天氣條件。2022年,根據數據,88%的時間中印度都在經歷極端天氣事件,例如氣候變化引起的熱浪和洪水。2022年,印度記錄了一個多世紀以來最熱的三月和第三熱的四月。 中央邦發生極端天氣事件的天數最多,該州每兩天經歷一次極端天氣。在1月1日至9月30日期間,極端天氣奪走了印度境內2,755人的生命,影響了全國180萬公頃的作物。

      人口

      編輯

      人口數量

      根據聯合國最新數據,2023年3月16日,印度人口數為1416570326。印度人口相當于世界總人口的17.7%,是世界上人口第2多的國家。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2464人(每平方米21202人)。人均壽命為70.42 歲。

      2020年,印度總人口的性別比為每100名女性對應108.18名男性。 女性人口的百分比為48.04%,而男性人口的百分比為51.96%,是男女人口數差異xxx的國家, 按男女比例計算,印度在201個國家/地區中排名第189位。 在亞洲國家中,它在51個國家/地區中排名第42位。

      根據聯合國人口司對全球人口的估計和預測,2023年4月份,印度的人口達到14.2577585億人。在1947年印度獨立時,該國人口約為3.5億,在76年的時間里,印度人口增加近11億。

      人種

      總體而言印度人可分為北印度的雅利安人和南印度的德拉威人,后者是該國的原始居民,而前者在公元前1800年左右遷移到該國。兩大人種中細分出100多個民族,其中印度斯坦族約占總人口的46.3%,其他較大的民族包括馬拉提族、孟加拉族、比哈爾族、泰盧固族、泰米爾族等。

      印度雅利安人

      據估計,印度雅利安人在公元前1800年左右首次遷移到南亞印度次大陸,占印度人口的72%左右,主要位于印度北部和中部。印度雅利安人是印度最多樣化的人群,由阿薩姆人、孟加拉人、古吉拉特人、印地人、克什米爾人、康卡尼人、馬拉地人和旁遮普人構成。 印度的許多偉大王朝和帝國由他們開創,如孔雀帝國(公元前322-185年)、笈多帝國(320-558)、莫臥兒帝國(1526-1857)等,每個印度雅利安民族都有自己的語言。

      德拉威人

      印度雅利安人統治了整個印度,在印度南部以外,大多數印度人都是德拉威人,占人口的25%。主要民族有卡納迪加人、馬拉雅蘭人、泰米爾人和特拉古人。印度古代的印度河流域文明被認為起源于印度北部的德拉威人,但當印度雅利安人進入印度北部,庫魯王國興起時,德拉威人被xxx向南方。之后南印度由三個德拉威人的王國統治,它們是基拉斯、霍拉斯和潘迪亞斯。 這三個王國推動了文學、音樂、藝術的發展,支持廣泛的貿易活動,發展佛教、耆那教和印度教,這也是德拉威人擁有多元化宗教追隨者的部分原因。

      語言

      印地語和英語為官方語言。在講印度語的人中,74% 講印支雅利安語,它是印歐語系的最東端;24% 的人講達羅毗荼語,一種原產于南亞的語言,在印度-雅利安語傳播之前被廣泛使用;2% 的人講南亞語或漢藏語。印地語是政府的官方語言,使用人數最多。英語廣泛用于商業和行政管理,具有“輔助官方語言”的地位,在教育中很重要,尤其是作為高等教育的媒介。每個州和聯邦領地都有一種或多種官方語言,憲法特別承認 22 種“指定語言”:

      語言

      通行地區

      阿薩姆語

      阿薩姆邦

      孟加拉語

      西孟加拉邦、特里普拉邦

      博多語

      阿薩姆邦

      多格拉語

      查謨-克什米爾

      古吉拉特語

      達德拉-納加爾哈維利、達曼-第烏、古吉拉特邦

      印地語

      安達曼和尼科巴群島、比哈爾邦、達德拉-納加爾哈維利、達曼-第烏、恰蒂斯加爾、德里、古吉拉特邦、哈里亞納邦、喜馬偕爾邦、賈坎德邦、中央邦、查謨-克什米爾、米佐拉姆、拉賈斯坦邦、北方邦、北阿坎德邦、西孟加拉邦

      卡納達語

      卡納塔克邦

      克什米爾語

      查謨-克什米爾

      貢根語

      達德拉-納加爾哈維利、達曼-第烏、馬哈拉施特拉邦,果阿,卡納塔克邦和喀拉拉邦(貢根海岸)

      邁蒂利語

      比哈爾邦、賈坎德邦

      馬拉雅拉姆語

      喀拉拉邦、拉克肖普群島、本地治里

      曼尼普爾語

      曼尼普爾邦

      馬拉地語

      馬哈拉施特拉邦、果阿、達德拉-納加爾哈維利、達曼-第烏

      尼泊爾語

      錫金、西孟加拉邦

      奧里亞語

      奧里薩邦

      旁遮普語

      旁遮普(官方語言)、昌迪加爾(官方語言),德里(第二官方語言)、哈里亞納邦(第二官方語言)

      梵語

      喜馬偕爾邦、北阿坎德邦

      塔利

      賈坎德邦、阿薩姆邦、比哈爾邦、恰蒂斯加爾邦、米佐拉姆邦、奧里薩邦、特里普拉邦、西孟加拉邦

      信德語

      古吉拉特邦、馬哈拉施特拉邦、烏拉斯訥格爾

      泰米爾語

      泰米爾納德邦、本地治里

      泰盧固語

      安得拉邦、特倫甘納、本地治里

      烏爾都語

      查謨-克什米爾、特倫甘納、賈坎德邦、德里、比哈爾邦、北方邦、西孟加拉邦

      在印度通行最廣的語言有:

      • 印地語

      印度最常用的語言。是該國的官方語言之一,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數第四多的語言(在普通話、西班牙語和英語之后)。 目前印度有5.283億印地語使用者。印度幾乎所有州都使用印地語,包括北方邦、比哈爾邦、北阿坎德邦、拉賈斯坦邦、中央邦、恰蒂斯加爾邦、喜馬偕爾邦和德里。印地語是梵語的后裔,受德拉威語、阿拉伯語、葡萄牙語、英語、波斯語和土耳其語的影響。

      • 孟加拉語

      這是一種印度雅利安語,一開始是古印度雅利安人的世俗語言,受波斯語和阿拉伯語的影響,主要在南亞被使用。它是大多數州中適用范圍最廣的語言。孟加拉語。在不同的狀態下孟加拉語的用法、發音、單詞和語音形式都會有所不同。在印度,孟加拉語主要在西孟加拉邦、賈坎德邦、阿薩姆邦和特里普拉邦的東部各州通行,使用人數超過9000萬。它也是卡拉奇大學提供的課程的一部分。

      • 馬拉地語。

      印度共有8300萬人講馬拉地語,占總人口的6.86%。它是印度-雅利安語,是該國西部各州的官方語言,包括果阿和馬哈拉施特拉邦。馬拉地語又可劃分為42種不同的方言。

      宗教信仰

      世界各大宗教在印度都有信徒,其中印度教教徒和穆斯林分別占總人口的80.5%和13.4%。2011年的人口普查顯示,印度信徒最多的宗教是印度教(占人口的79.80%),其次是伊斯蘭教(14.23%);其余為基督教(2.30%)、錫克教(1.72%)、佛教(0.70%)、耆那教(0.36%)和其他(0.9%)。印度擁有第三大穆斯林人口——在非穆斯林占多數的國家中是最多的。

      印度的主要宗教有:

      • 印度教

      印度最重要的宗教。印度教文化的史前特征起源于公元前3000年前后的幾個世紀,體現在該地區使用金屬的村莊文化中,隨著祭祀日益莊重,在階級制度嚴格劃分的社會里,司祭者被尊為最高階級的婆羅門,神權色彩濃厚的婆羅門思想由此開啟。約從公元4世紀開始,笈多王朝大力支持婆羅門教,該教教義又進一步雜糅了佛教及其他學派的思想,于是發生了較大的轉變,而以“新婆羅門教”自居,企圖恢復舊有地位,這成為今日所說的“印度教”。印度教在東南亞占主導地位,持續了1000多年。印度教的主要神祇有創造神梵天(Brahma)、毗濕奴(Vishnu)、濕婆(Shiva)。印度教結合印度境內各地的文化背景、社會結構、宗教理念等,各自形成不同的宗派。數百個宗派各有不同的教義與信條,但有兩個教義卻普遍存在各個教派中,一為多神教的泛神論;另一為輪回(reincarnation),即靈魂的再生與轉世。印度教修行者每天都參加宗教儀式,以崇拜神靈和凈化自己。一些最常見的日常做法是:崇拜法會(一種儀式祈禱,以紀念神靈)、沐浴、火祭、贊美詩唱等等。

      • 伊斯蘭教

      印度約有1.05億穆斯林,占印度人口總數的15%。他們的人數實際上比整個中東穆斯林人口加起來還要多。10世紀,信奉伊斯蘭教的突厥人進入印度,1200年,穆斯林軍閥征服了印度北部的大部分地區,在1206年建立了德里蘇丹國。 接下來的300年里德里蘇丹國征服了遠至泰米爾納德邦和孟加拉的印度教王國。1526年,蒙古武士帖木兒的后裔巴布爾建立了莫臥兒帝國,他的孫子阿克巴爾將伊斯蘭統治擴展到印度次大陸的大部分地區。1858年,當英國正式結束莫臥兒統治時,印度的一些地區(如旁遮普和孟加拉)已經在穆斯林統治下生活了幾個世紀,通過皈依和通婚發展了大量的穆斯林人口。在印度東部的許多穆斯林都是相對較新皈依伊斯蘭教的后代,其中許多人仍然堅持印度教的習俗,并向印度教神致敬,盡管古蘭經禁止這種習俗。 伊斯蘭教也對印度教產生了影響。印度主要的穆斯林節日和節日是:穆斯林齋戒月(在穆斯林世界的大部分地區稱為齋月)、Id-Ul-Fitr(標志著齋戒結束的節日)、Id-Uz-Zuha(一個紀念先知亞伯拉罕犧牲的穆斯林節日)、Ashura(紀念先知穆罕默德的孫子伊瑪目侯賽因的殉難的節日,為期10天)。

      • 佛教

      2500多年前,釋迦牟尼(悉達多·喬達摩)在印度創立了佛教。現在世界上有大約5億佛教信徒,被認為是世界主要宗教之一。其影響在東亞和東南亞最為突出,影響力在西方也日益增長。1956年,生活在馬哈拉施特拉邦的數十萬印度教徒紛紛皈依佛教,促成了當代印度的佛教復興。

      佛教不承認一個至高無上的神,宗教的創始人佛陀被認為是一個非凡的存在,但不是神。佛這個詞的意思是"開悟”。而專注于實現內心平靜和智慧的狀態。啟蒙之路是通過利用道德、冥想和智慧來實現的。佛教徒經常冥想,當他們到達一定的精神狀態時即是經歷了“涅槃”。佛教鼓勵其人民避免自我放縱、克己。佛陀最重要的教義被稱為四圣諦,對于理解宗教至關重要。每年佛教徒都會慶祝衛塞節,這是一個紀念佛陀出生,啟蒙和死亡的節日。佛教的四個月圣日稱為uposatha,這些日子是每個陰歷月的新月和滿月日以及新月和滿月之后的第八天,起源于吠陀索瑪祭祀之前的齋戒日。佛教平信徒和僧侶要在uposatha期間履行宗教職責。米納克希安曼神廟和佛陀伽耶大菩提寺是印度著名的佛教寺廟。

      政治

      編輯

      政體

      印度是一個多黨制的議會制共和國,其政體由行政、立法和司法三權組成。

      國家機構

      印度政府的行政機構由總統、副總統和以總理為首的聯盟部長理事會組成,內閣是其執行委員會。總理是政府首腦,行使大部分行政權力。總理由總統任命,總理由在議會下院擁有多數席位的政黨或政治聯盟支持。擔任公職的任何部長都必須是議會兩院的成員。在印度的議會制度中,行政機關從屬于立法機關。總理及其理事會直接對議會下院負責。公務員是常任行政人員,行政部門的一切決定都由他們執行。

      印度的立法機關是兩院制議會,聯邦院(上院)和人民院(下院)。聯邦院共250席,由總統指定12名具有專門學識或實際經驗的議員,和不超過238名各邦及中央直轄區的代表組成,任期六年,每兩年改選1/3。聯邦院每年召開4次會議。憲法規定副總統為法定的聯邦院主席。人民院為國家主要立法機構,其主要職能為:制定法律和修改憲法;控制和調整聯邦政府的收入和支出;對聯邦政府提出不信任案,并有權彈劾總統。人民院共545席,其中543席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每5年舉行一次大選。

      印度的最高法院是最高司法權力機關,有權解釋憲法、審理中央政府與各邦之間的爭議問題等。各邦設有高等法院,縣設有縣法院。最高法院法官由總統委任。現任最高法院首席法官錢德拉楚德(Dhananjaya Y. Chandrachud)。總檢察長由政府任命,其主要職責是就執法事項向政府提供咨詢和建議,完成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檢察權,對憲法和法律的執行情況進行監督等。

      憲法

      印度現行憲法于1950年1月26日生效。規定印度為聯邦制國家,是主權的、社會主義的、世俗的民主共和國,采取英國式的議會民主制。公民不分種族、性別、出身、宗教信仰和出生地點,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政黨

      印度是亞洲最早出現政黨的國家之一,也是世界上存在政黨較多的國家之一, 政黨分為全國性政黨和邦級政黨。

      全國性政黨

      只有滿足以下三個條件中的任何一個條件,注冊的政黨方才被視為全國性政黨:政黨需在至少從三個不同的邦中贏得 2%的人民院席位;在人民院或立法議會選舉時,該黨在四個或更多邦中獲取 6%的選票,該黨還需贏得了四個人民院席位;政黨必須在四個邦獲得承認為邦黨。 目前印度有8個受承認的印度全國性政黨:

      政黨名稱

      縮寫

      創立年份

      xxx

      全印草根國大黨 All India Trinamool Congress

      AITC

      1998

      瑪瑪塔·班納吉 Mamata Banerjee

      大眾社會黨 Bahujan Samaj Party

      BSP

      1984

      馬雅瓦迪 Mayawati

      印度人民黨 Bharatiya Janata Party

      BJP

      1980

      阿米特·沙阿 Amit Shah

      印度xxx Communist Party of India

      CPI

      1925

      D. 拉賈 E. D.Raja

      印度xxx(馬克思主 義)Communist Party of India (Marxist)

      CPI (M)

      1964

      西塔拉姆·亞丘 里 Sitaram Yechury

      印度國大黨 Indian National Congress

      INC

      1885

      索尼婭·甘地 Sonia Gandhi

      民族主義大會黨 Nationalist Congress Party

      NCP

      1999

      沙拉德?帕瓦爾 Sharad Pawar

      國家人民黨 National People’s Party

      NPP

      2013

      康拉德·桑格瑪 Conrad Sangma

      資料來源

      • 印度人民黨(Bharatiya Janata Party),1980年4月成立,前身是1951年成立的印度人民同盟。它代表北部印度教教徒勢力和城鎮中小商人利益,具有強烈民族主義和教派主義色彩。1996年首次成為議會xxx大黨并短暫執政。1998年至2004年兩度執政。2014年成為xxx大黨,在中央單獨執政。在2019年人民院選舉中席位進一步增加,成功連任。

      • 印度社會民主黨(Bahujan Samaj Party),成立于1984年。BSP代表印度教社會制度最底層的人民以及其他宗教和社會少數群體。BSP的核心支助小組主要由賤民(在冊種姓,以前稱為賤民)組成。 除了反對種姓制度之外,該黨不主張任何具體的意識形態,其主要原則集中在尊重和維護印度社會下層成員的憲法權利。

      • 印度國民大會黨(The Indian National Congress),簡稱國大黨,成立于1885年12月,領導了反對英國殖民統治和爭取印度獨立的斗爭。印獨立后長期執政,1969年和1978年兩次分裂。1978年英·甘地組建新黨,改用現名。2004年和2009年人民院選舉中兩次成為議會中xxx大黨,在2014年人民院選舉中遭受重挫,僅獲得44個議席。在2019年人民院選舉中稍有起色,獲52席。

      • 草根國大黨(Trinamul Congress Party),1998年1月成立,主要政治力量在西孟加拉邦,主要代表中低階層利益。在2019年人民院選舉中位列第四大黨。

      • 印度xxx(馬克思主義) (Communist Party of India〔Marxist〕),簡稱印共(馬)。1964年以孫達拉雅和南布迪里巴德為代表的一派從印度xxx分出后成立。黨員約100萬(2018年),是印度xxx的左翼政黨。曾在西孟加拉邦長期執政,2011年5月結束在該邦連續34年的執政地位。

      • 印度xxx(CPI),印度國家政黨,總部設在新德里。該黨于1925年底在坎普爾(現在在北方邦州)成立。印共的最初目標是將激進的反帝國主義愛國主義與國際主義相結合,創造一個與甘地和國大黨領導的非暴力公民不服從(satyagraha)運動平行的運動。然而,當時英國殖民政府對xxx的活動實行了全面禁令,因此,建立初期,CPI在組織上仍然薄弱,只能秘密運作,直到在1942年該黨被合法化。2004年選舉中CPI贏得了10個席位,然而在2009年的Lok Sabha選舉中,CPI只贏得4個席位,這是自1967年首次派出候選人以來的最低水平。 在2011年西孟加拉邦議會選舉中,左翼陣線也遭遇了失敗,這是左翼自1977年以來首次在那里失去權力。2014年左派勢力繼續下滑。

      邦級政黨

      只有滿足以下三個條件中的任何一個條件,注冊的政黨方才被視為邦級政黨:在立法議會中,政黨應贏得至少 3%的席位,或者至少贏得 3 席;政黨在分配給該邦的每 25 個人民院席位中,贏得至少 6%的席位,或符合該邦的比例;政黨應獲得或邦立法議會選舉有效投票總數的至少 6%,并且在該選舉中贏得至少 1 個人民院和 2 個立法議會席位。 另外,如果某一政黨獲得該邦的有效選票總數的 8%或以上,便有資格被承認為邦級政黨。

      印度的53個邦級政黨包括:

      縮寫

      全稱

      邦/中央直轄區

      創立年份

      AAP

      平民黨 Aam Aadmi Party

      德里、旁遮普邦

      2012

      AIADMK

      全印度安娜達羅毗荼進步聯盟 All India Anna Dravida Munnetra Kazhagam

      泰米爾納德邦、龐第皆瑞

      1972

      AIFB

      印前進同盟 All India Forward Bloc

      西孟加拉邦

      1939

      DMK

      印度穆斯林聯盟 All India Majlis-e-Ittehadul Muslimeen

      特倫甘那邦

      1927

      AINRC

      全印國大黨 All India N.R. Congress

      龐第皆瑞

      2011

      AIUDF

      全印聯合民主陣線 All India United Democratic Front

      阿薩姆邦

      2004

      AJSU

      全賈坎德邦學生聯盟 All Jharkhand Students Union

      賈坎德邦

      1986

      AGP

      阿薩姆人民協會黨 Asom Gana Parishad

      阿薩姆邦

      1985

      BJD

      比朱人民黨 Biju Janata Dal

      奧里薩邦

      1997

      BPF

      波多蘭人民陣線 Bodoland People's Front

      阿薩姆邦

      1985

      DMDK

      達羅毗荼邦民族進步黨 Desiya Murpokku Dravida Kazhagam

      泰米爾納德邦

      2005

      DMK

      達羅毗荼進步聯盟 Dravida Munnetra Kazhagam

      泰米爾納德邦、龐第皆瑞

      1949

      GFP

      果亞進步黨 Goa Forward Party

      果阿邦

      2016

      HSPDP

      山區人民民主黨

      Hill State People's Democratic Party

      梅加拉亞邦

      1968

      INLD

      印度國家人民黨 Indian National Lok Dal

      哈里亞納邦

      1999

      JD(U)

      人民黨(聯合) Janata Dal (United)

      “阿魯納恰爾邦”[注2]、 比哈爾邦

      1999

      JD(S)

      人民黨(世俗) Janata Dal (Secular)

      “阿魯納恰爾邦”[注2]、卡納塔克邦、喀拉拉邦

      1999

      JCC

      切邦人民大會黨

      Janta Congress Chhattisgarh

      恰蒂斯加爾邦

      2016

      JKPDP

      查謨和克什米爾全國人民民主黨 Jammu and Kashmir Peoples Democratic Party

      查謨-克什米爾邦

      1998

      JKNPP

      查謨和克什米爾全國豹黨 Jammu and Kashmir National Panthers Party

      查謨-克什米爾邦

      1982

      JJP

      人民英雄民眾黨 Jannayak Janta Party

      哈里亞納邦

      2018

      JKNC

      查謨和克什米爾全國會議黨 Jammu & Kashmir National Conference

      查謨-克什米爾邦

      1932

      IPFT

      特里普拉土著人民前線 Indigenous People's Front of Tripura

      特里普拉邦

      2009

      IUML

      印度聯邦穆斯林聯盟 Indian Union Muslim League

      喀拉拉邦

      1948

      JMM

      賈坎德邦解放前線 Jharkhand Mukti Morcha

      賈坎德邦

      1972

      PDF

      人民民主陣線 People's Democratic Front

      梅加拉亞邦

      2017

      PDA

      人民民主聯盟 People's Democratic Alliance

      曼尼普爾邦

      2012

      PMK

      勞動人民黨 Pattali Makkal Katchi

      龐第皆瑞

      1989

      NDPP

      民族民主進步黨 Nationalist Democratic Progressive Party

      那加蘭邦

      2018

      NPF

      那加人民陣線 Naga People's Front

      那加蘭邦、曼尼普爾邦

      2002

      MPC

      米佐拉姆人民會議黨 Mizoram People's Conference

      米佐拉姆邦

      1972

      MNF

      米佐民族陣線 Mizo National Front

      米佐拉姆邦

      1959

      JVM(P)

      賈坎德邦開發前線(民族主義) Jharkhand Vikas Morcha (Prajatantrik)

      賈坎德邦

      2006

      MGP

      馬哈拉施特拉過阿黨 Maharashtrawadi Gomantak Party

      果阿邦

      1963

      MNS

      馬哈拉施特拉復興軍黨 Maharashtra Navnirman Sena

      馬哈拉施特拉邦

      2006

      PPA

      阿魯納恰爾人民黨 People's Party of Arunachal

      “阿魯納恰爾邦”[注2]

      1987

      LJP

      人民力量黨 Lok Janshakti Party

      比哈爾邦

      2000

      KC(M)

      喀拉拉邦大會(M) Kerala Congress (M)

      喀拉拉邦

      1979

      UDP

      聯合民主黨 United Democratic Party

      梅加拉亞邦

      1972

      TDP

      泰盧固之鄉黨 Telugu Desam Party

      安得拉邦、特倫甘那邦

      1982

      RJD

      全國人民黨 Rashtriya Janata Dal

      比哈爾邦、賈坎德邦

      1997

      TRS

      特倫甘那國家委員會黨 Telangana Rashtra Samithi

      安得拉邦、特倫甘那邦

      2001

      SKM

      錫金xxx陣線 Sikkim Krantikari Morcha

      錫金

      2013

      SDF

      錫金民主陣線 Sikkim Democratic Front

      錫金

      1993

      SS

      濕婆軍黨 Shiv Sena

      馬哈拉施特拉邦

      1966

      SAD

      阿卡利黨 Shiromani Akali Dal

      旁遮普邦

      1920

      SP

      社會主義黨 Samajwadi Party

      北方邦

      1992

      RSP

      xxx社會黨 Revolutionary Socialist Party

      喀拉拉邦、西孟加拉邦

      1940

      RLP

      全國民主黨 Rashtriya Loktantrik Party

      拉賈斯坦邦

      2018

      RLD

      全國民眾黨 Rashtriya Lok Dal

      北方邦

      1998

      RLSP

      全國人民平等黨 Rashtriya Lok Samta Party

      比哈爾邦

      2013

      YSRCP

      YSR 國民大會黨 YSR Congress Party

      安得拉邦、特倫甘那邦

      2011

      ZNP

      佐拉姆民族主義黨 Zoram Nationalist Party

      米佐拉姆邦

      1997

      資料來源

      主要政黨:

      • 德拉維達進步聯盟(Dravida Munnetra Kazhagam)是主要的地區政黨中,,1949年9月成立,泰米爾納德邦地區性政黨,主要政治力量在泰邦和本地治理中央直轄區。在2019年人民院選舉中位列第三大黨。

      • 泰盧固語Desam黨(TDP),泰盧固語民族黨,于1982年3月由Nandamuri Taraka Rama Rao組建,是印度東南部安得拉邦的地區政黨,有時也在新德里的國家政治中占有重要地位。2014年春天舉行的州議會選舉中,TDP再次與BJP結盟,贏得了多個席位。

      總統

      印度的總統為國家元首和xxx部隊的統帥,由議會兩院及各邦議會當選議員組成選舉團選出,任期五年,依照以總理為首的部長會議的建議行使職權。現任總統德勞帕迪·穆爾穆于1958年6月生于印度奧里薩邦,1997年加入印度人民黨,2015至2021年任恰爾肯德邦邦長。2022年7月當選為印度第15任總統,系印歷史上第二位女總統和首位出身表列部落的總統。

      政要

      以總理為首的部長會議是印度的最高行政機關。總理由總統任命人民院多數黨的議會黨團領袖擔任,部長會議還包括內閣部長、國務部長。總理和內閣部長組成的內閣是決策機構,其中內閣部長共28人,獨立主持部務的國務部長2人。

      現任總理為納倫德拉·莫迪,1950年出生于印度古吉拉特邦,印度教徒,政治學碩士。1987年加入印度人民黨,曾任該黨古吉拉特邦分部總書記、全國書記和全國總書記。2001年起連續13年擔任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長。在2014年印第16屆人民院選舉中率人民黨贏得過半數席位。2014年5月26日就任總理。在2019年印第17屆人民院選舉中率全國民主聯盟在大選中獲得多數席位,2019年5月30日成功連任。

      姓名

      職務

      倫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

      總理,兼任人事、督察和養老金部部長、原子能署和空間署署長

      拉吉納特·辛格(Raj Nath Singh)

      國防部部長

      阿米特·沙(Amit Shah)

      內政部、合作社部部長

      尼廷·杰拉姆·加德卡里(Nitin Jairam Gadkari)

      道路交通和公路部部長

      尼爾瑪拉·希塔拉曼(女)(Nirmala Sitharaman)

      財政部、公司事務部部長

      納倫德拉·辛格·托馬爾(Narendra Singh Tomar)

      農業和農民福利部部長

      蘇杰生(Subrahmanyam Jaishankar)

      外交部部長

      阿瓊·蒙達(Arjun Munda)

      部落事務部部長

      斯姆里蒂·祖賓·伊拉尼(女)(Smriti Zubin Irani)

      婦女和兒童發展部、少數民族事務部部長

      皮尤什·高耶爾(Piyush Goyal)

      商工部、消費者事務、食品和公共分配部、紡織部部長

      達蒙德拉·普拉丹(Dharmendra Pradhan)

      教育部、技能發展和創業部部長

      普拉拉德·喬希(Pralhad Joshi)

      議會事務部、煤炭部、礦業部部長

      納拉揚·塔圖·拉內(Narayan Tatu Rane)

      中小微企業事務部部長

      薩爾巴南達·索諾瓦爾(Sarbananda Sonowal)

      港口、船運和水道部、傳統醫學部部長

      維蘭德拉·庫馬爾(Virendra Kumar)

      社會公平和權利部部長

      基里拉吉·辛格(Giriraj Singh)

      農村發展部、鄉村自治組織部(潘查亞特事務部)部長

      喬蒂拉迪特亞·M·辛迪亞(Jyotiraditya M. Scindia)

      民航部、鋼鐵部部長

      阿什維尼·維什瑙(Ashwini Vaishnaw)

      鐵道部、通信部、電子和信息技術部部長

      帕蘇·帕蒂·庫馬爾·帕拉斯(Pashu Pati Kumar Paras)

      食品加工工業部部長

      加金德拉·辛格·謝卡瓦特(Gajendra Singh Shekhawat)

      水利和安全飲用水部部長

      基蘭·利吉居(Kiren Rijiju)

      司法部部長

      拉吉·庫馬爾·辛格(Raj Kumar Singh)

      電力部、新能源和再生能源部部長

      哈爾迪普·辛格·普里(Hardeep Singh Puri)

      石油和天然氣部、住房和城市事務部部長

      曼蘇克·曼達維亞(Mansukh Mandaviya)

      衛生和家庭福利部、化工和化肥部部長

      布潘德·亞達夫(Bhupender Yadav)

      環境、森林和氣候變化部、勞動和就業部部長

      馬亨德拉·納特·潘迪(Mahendra Nath Pandey)

      重工業部部長

      帕索塔姆·盧帕拉(Parshottam Rupala)

      漁業、畜牧和乳品部部長

      G·吉山·雷迪(G. Kishan Reddy)

      文化部、旅游部、東北地區發展部部長

      阿努拉格·辛格·塔庫爾(Anurag Singh Thakur)

      信息和廣播部、青年事務和體育部部長

      拉奧·英德吉特·辛格(Rao Inderjit Singh)

      統計和項目執行部國務部長(獨立主持)、計劃部國務部長(獨立主持)、公司事務部國務部長

      吉坦德拉·辛格(Jitendra Singh)

      科技部國務部長(獨立主持)、地球科學部國務部長(獨立主持)、總理辦公室、人事、督查和養老金部、原子能署、空間署國務部長

      資料來源

      經濟

      編輯

      綜述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 的數據,2022 年印度經濟名義價值為3.46 萬億美元,是第五大經濟體。在過去二十年,印度的年均 GDP 增長率為 5.8%,是世界上增長最快的經濟體之一。然而2021年該國的人均GDP為2256.6美元,在194個經濟體中僅居第 144。印度試圖加入自由市場體系,強調外貿和直接投資流入從而 ,自 1995 年 1 月 1 日起成為世界貿易組織的成員。 2000-2010年,印度的小時工資率是原來的兩倍以上。自 1985 年以來,約有 4.31 億印度人擺脫了貧困,到 2030 年,印度的中產階級人數預計將達到 5.8 億左右。隨著經濟發展,印度也涌現了一批優秀企業,如信實工業(印度xxx的公司,涉及電信、零售和自然資源)、塔塔集團 (市值為8,10,000億盧比,是印度xxx的跨國公司)、HDFC銀行 (市值為841,984億盧比,是著名的金融公司)、Infosys(印度的本土IT公司,是班加羅爾少數幾家被稱為印度硅谷的公司之一)。

      經濟學人智庫(EIU) 發布的 2017 年全球生活成本報告通過比較 160 種產品和服務的 400 多個單獨價格得出結論,物價最便宜的10個城市中有4個位于印度:班加羅爾(第5)、孟買(第5)、欽奈(第5)和新德里(第8)。

      在印度,服務業占GDP的55.6%,工業占26.3%,農業占18.1%。印度在 2022 年的外匯匯款額為 1000 億美元,居世界首位。主要行業包括:紡織、電信、化工、制藥、生物技術、食品加工、鋼鐵、運輸設備水泥、采礦、石油、機械和軟件。

      發展歷程

      50年來印度經濟發展經歷了2個時期。

      第1個時期從50年代中到80年代束 ,這一時期印度實行封閉性的半管制經濟體制 。而在這以前,即從 1947年獨立到50年代中的過渡時期,印度完成了一系列政治統一和經濟調整的艱巨任務 。50年代中 ,在醞釀制訂第二個五年計劃 (1956—61)期間 ,印度國大黨和議會分別通過《關于社會主義類型社會》決議,強調自力更生和社會公正 ,從而確立了封閉性的半管制經濟體制。在這種制度下 國內市場競爭減少到最低限度 ,形成高價格和高利潤 ,企業對技術創新 、擴大生產規模和 產品外銷均缺乏熱情。

      1991年開始,印度經濟發展來到第2個時期 ,即經濟改革時期。印度在50-60 年代取得了重大成就 ,在1956至 1966年期間完成了初步工業化,建成了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 ,形成了自我裝備能力 ,這為以后的經濟發展奠定了基礎 。60年代中期的綠色xxx初步解決了印度糧食自給的問題。

      自1991年印度實行經濟改革以來,發展的速度加快了。值得注意的是 ,隨著全球化和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 ,印度正在進入1個以發展知識經濟特別是信息技術和軟件業為主要目標的新階段。近年來印度政府在發展信息技術和軟件業方面采取了重大步驟,并取得了可觀的成就。這也是印度今后推動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手段 。

      發展優勢

      印度經濟及其發展具有某些優勢:民主體制使經濟改革和增長的基礎扎實、持久;發達的信息技術業;強大成熟的私營經濟;市場化程度高等落后的農業、改革中的難題則是其經濟發展的軟肋。

      截至 2017 年,印度擁有5.22 億勞動力,是世界第二大勞動力市場。

      盡管截至 2010 年,印度的全球競爭力排名第 68 位,但印度在金融市場成熟度方面排名第 17 位,在銀行業排名第 24 位,在商業成熟度方面排名第 44 位,以及在創新方面排名第 39 位,xxx于幾個發達經濟體。印度的消費市場是世界第十一大,預計到 2030 年將成為第五大。

      2011 年普華永道(PwC) 的一份報告強調了印度GDP增長的關鍵因素:年輕且快速增長的工作適齡人口。由于教育和工程技能水平的提高,制造業增長;快速增長的中產階級帶動消費市場的持續增長

      2024年2月1日,亞洲銀行預測印度2024財年(即2023年4月1日~2024年3月31日)經濟將增長6.7%,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的預測均為6.3%。印度財政部表示,到2027年印度將成為僅次于美國、中國的全球第三大經濟體。

      xxx產業

      根據印度國家統計局估測,2020/2021財年間,印度農業總產值36.16萬億盧比,農業全行業增加值占全印增加值總額(GVA)的20.19%。盡管印度擁有大型的現代化農場,但是該田的農業生產依然以傳統的小型耕作為主。

      2019 年,印度 43% 的勞動力從事農業。55% 的印度女性勞動力從事農業工作。

      種植業

      種植業是印度農業的主要結構,種又以糧食作物為主。主要農產品包括:水、小麥、油籽、棉花、黃麻、茶葉、甘蔗和土豆。種植業內部結構是:糧食產值占種植業總產值的48.3%,油料占12.7%,蔬菜和水果占10.4%,棉花占3.8%,煙草占0.5%。

      糧食作物

      • 大米

      大米是印度中南部地區最主要的食用糧食。自 20世紀80年代以來,大米產量保持穩定增長勢頭。52%的水稻種植土地具有灌溉條件。全國約有 35000個現代化大米加工廠。自20世紀90年代,印度開始出口大米。過去5年間,年均大米出口量超過200萬噸。2007年,水稻收獲面積為4400萬公頃,稻谷 產量為14113萬噸,大米產量為9 408萬噸,出口 為250萬噸,國內消費為9 100萬噸,年終庫存為 1 200萬噸(高于政府所規定的400萬噸戰略緩沖庫 存量)。2008年,水稻收獲面積預計為4 450萬公頃,稻谷產量預計為14 176萬噸,大米產量預計為 9 450萬噸,出口預計為250萬噸,國內消費預計為 9300萬噸,年終庫存預計為1100萬噸 。

      • 小麥

      小麥是印度國內另一種重要的糧食作物,生長在德干高原的西北部以及恒河上游地區。在2020-2021年中,印度產出小麥109.59百萬噸,創下了記錄。2021-22作物年,因為熱浪,小麥產量下降至106.84百萬噸。據官方消息,2022-23作物年(7月至6月),該國小麥產量可能創下超過1.12億噸的新紀錄。

      經濟作物

      • 茶葉

      印度是全球第二大茶葉生產國。截至2018年的一項調查,印度有6.37萬公頃的茶葉生產面積。 印度也是世界上xxx的茶葉消費國之一,國內人口消費了該國生產的80%的茶葉。2022年1-9月,印度茶葉產量為9.8467億公斤。印度北部約生產了該國2021-22年度茶葉產量的83%,南部生產的茶葉約占該國總產量的17%。

      印度是世界五大茶葉出口國之一,占茶葉出口總額的10%左右。 2021年印度茶葉出口總值約為6.879億美元。 印度阿薩姆,大吉嶺和尼爾吉利被認為是世界上xxx的茶之一。 從印度出口的茶葉大部分是紅茶,占總出口量的96%左右。 通過印度出口的茶葉種類有:紅茶、普通茶、綠茶、涼茶、馬薩拉茶和檸檬茶。 其中,紅茶、普通茶和綠茶約占印度出口茶葉總量的80%、16%和3.5%。2022年印度茶葉出口額為7.5063億美元。

      • 棉花

      棉花是印度最重要的纖維經濟作物之一,在國工農業經濟中起主導作用。 棉花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西北部,那里有肥沃的黑土,是印度xxx的棉花產區。棉花是棉紡織業的基本原料,保障了600萬農民的生計,提供了4000-5000萬個工作崗位。印度棉花種植面積為120.69萬公頃,約占世界的36%,居世界首位。2022年印度的產量為每公頃510公斤,居世界第38位。

      畜牧業

      隨著收入增加,印度畜牧業不斷發展。 畜牧業主要包括養牛業(32%)、養羊業(34%)、家禽業(24%)和養豬業(10%)。牛存欄量在世界上名列第2,僅次于巴西。畜牧業占全國農業總產量的27%,是小型農民的主要收入來源之一。2007~2012年間,政府計劃支出42億美 元用于支持畜牧業,以實現畜牧業生產增長5%一 10%。印度是世界上xxx的牛奶生產國,擁有最多的牛群。2018 年,印度近 80% 的牛奶來自牛群規模在 1 到 2 頭之間的小型農場,這些牛奶是通過手工擠奶收獲的。

      第二產業

      印度工業體系比較完善,主要包括紡織、食品、化工、制藥、鋼鐵、水泥、采礦、石油和機械 等。近年來,汽車電子產品制造、航空航天等新興工業發展迅速,但制造業在國民經濟中占比不足,未能有效帶動就業。印度醫藥、汽車零配件、鋼鐵、化工等產業水平較高,競爭力較強。印度國家統計局估測,2020-21財年,印度制造業增加值為25.86萬億盧比,工業增加值占全印增加值總額(GVA)的25.92%。

      在印度,幾乎每個工業領域都由家族私營本土企業把持,信實工業是印度企業龍,是印度xxx的私營公司,企業經營觸角遍及石油、石化、通訊以及電力事業。它擁有超過600億美元的綜合銷售額。其他著名印度集團還有塔塔和貝拉。

      汽車

      得益于中產階級收入的增加和龐大的年輕人口,印度的汽車工業增長率為世界第二快。2022年10月,乘用車、三輪車、兩輪車和四輪車的總產量為2191090輛。2000年4月至2022年6月,印度汽車行業累計獲得了約335.3億美元的外國直接投資流入。印度政府預計,到2023年,汽車行業將吸引80-100億美元的本地和外國投資。 2022年10月,乘用車、三輪車、兩輪車和四輪車的總產量為2,191,090輛。塔塔汽車公司(Tata Motors Limited)是印度xxx大財團——塔塔集團的子公司,成立于1945年,價值370億美元,是全球xxx的汽車制造商,其投資組合涵蓋了廣泛的汽車、SUV、公共汽車、卡車、皮卡和國防車輛。2021-22年度塔塔汽車售出1086734輛汽車。目前它已經成為世界10大商用車制造商之一。

      制藥業

      截至 2021 年,印度擁有 3000 家制藥公司和 10500 個制造單位,是世界第三大制藥生產國、xxx的仿制藥生產國,供應非洲仿制藥需求的50%以上,美國仿制藥需求的40%和英國所有藥品的25%,是DPT、BCG和麻疹疫苗的xxx供應商,供應量高達全球疫苗需求的 50% 至 60%, 世衛組織70%的疫苗(根據基本免疫計劃)來自印度,出口額高達 244.4億美元。印度的生物技術在世界上排名前 12 。印度的制藥業目前價值500億美元,預計到2024年將達到650億美元,到2030年將達到1300億美元。 2021-22財年印度藥品、藥用化學品和植物產品制造業的平均工業生產指數為221.6,增長了1.3%。印度制藥行業在2014-22年間實現了103%的指數增長,從116億美元增長到246億美元。

      第三產業

      信息技術

      80 年代,當xxx批跨國公司開始在印度設立中心時,他們選擇了班加羅爾,因為該地區擁有大量熟練的畢業生,而周邊地區的理工學院眾多。截至 2009 年,全球排名前 15 位的信息技術外包公司中有七家位于印度,該國被視為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外包目的地。2020-21財年,印度軟件服務業出口預計達到1337億美元。隨著軟件服務業的發展,近年來,形成了班加羅爾、金奈、海德拉巴、孟買、普納和德里等一批著名的軟件服務業基地。塔塔咨詢服務(Tata Consultancy Services)、威普羅公司(Wipro Technologies)和印孚瑟斯(Infosys Technologies)成為全球著名的軟件服務外包企業。

      服務業

      服務業是印度的支柱產業,占印度GDP比重約為53%,具體包括金融、房地產專業服務、公共管理、國防和其他服務,以及貿易、店、運輸、通信和與廣播有關的服務。印度國家統計局估 測,2020-21財年,按照當前價格計算,印度服務業GVA為96.54萬億盧比,占比達53.89%。 印度服務業增長和外部市場進入能力的提升與國內市場化改革密切相關,正是通過對外國商業存在和直接投資的開放,帶動了電信業的發展和軟件服務出口競爭力的提高。 因此,印度服務業未來的持續增長將繼續取決于國際和國內的貿易自由化進程。

      電信業

      印度的電信業是世界第二大電信業,擁有超過 12 億用戶。它為印度的GDP貢獻了6.5%。2017年第三季度后,印度超越美國成為僅次于中國的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機市場。

      金融業

      印度的金融體系承襲于英國殖民地時期,體制基礎比較完善,市場秩序較好,資源配置以市場為主。上個世紀90年代,印度進行了金融改革。改革后,印度金融體系的效率、競爭力等都有明顯的提高。 印度的銀行體系由聯邦儲備銀行、商業銀行、合作銀行和地區農村銀行(RRBs)組成。印度儲備銀行(RBI)是國家的中央銀行,是國家銀行體系的管理者,同時負責制定國家的貨幣政策,負責實施國家對外匯市場的必要干預,也是印度國際貨幣儲備的保管人。 印度商業銀行是銀行體系的主要部分,包括公營銀行、區域農村銀行、私人銀行和外資銀行,總數接近300家。從所有制看,可劃分為國有商業銀行、私人銀行和外資銀行三類。 目前,印度有27家國有銀行,控制著印度銀行業約75%以上的資產和負債;私人銀行的資本約占18%;外資銀行約42家。主要國有銀行有State Bank of India, Allahabad Bank, Andhra Bank等。主要私人銀行有Axis Bank、HDFC Bank以及ICICI Bank等。外資銀行主要有渣打銀行(Standard Chartered Bank)、匯豐銀行(HSBC)、星展銀行(DBS)等。

      2023年12月5日,印度股市市值首次突破4萬億美元。自2023年1月1日起,已創歷史新高的印度主要基準股指漲幅已超過13%。截至12月5日收盤,印度Sensex指數報69296.14點,Nifty50指數報20855.10點,均創下歷史收盤新高。

      對外貿易

      1980年以前,受到政策抑制等因素影響,印度對外貿易的增長速度較慢。從1980年開始,尤其是自1991年實行經濟改革以來,印度對外貿易的增長速度加快。根據印度商工部統計,2020年,印度進出口商品總額為6486.5億美元,同比減少19.6%;其中出口總額為2758.4億美元,同比減少15.0%;進口總額3728.2億美元,同比下降22.7%。2020年中國超越美國重新成為印度xxx貿易伙伴,美國與阿聯酋分別為印度第二與第三大貿易伙伴。 印度前十大進口來源地依次為xxx、美國、阿聯酋、沙特、伊拉克、中國香港德國、新加坡、 韓國和印尼。前十大出口市場依次為美國、xxx、阿聯酋、中國香港、新加坡、英國、德國、孟加拉、荷蘭和馬來西亞。

      2021年,印度是世界第九大進口國和第十六大出口國,主要出口產品包括:石油產品、紡織品、珠寶、軟件、工程產品、化學品和皮革制品,主要進口包括:原油、機械、寶石、化肥和化學品。

      經濟功能區

      目前,印度有173個特殊經濟區在運營。但印度現行的特殊經濟區規模小,也不要求具有綜合開發和社會發展功能,部分單一投資項目也可申請成為特殊經濟區。【特殊經濟區(SEZ)法】于2006年2月正式實施。該法規定:

      1. 在特殊經濟區內,經營單位無需獲得許可或特定批準,即可進口或從印度國內購買建立特殊經濟區及進一步經營所需的資本貨物、原材料、消耗產品及辦公設備等,且無需繳納關稅,進口或本地購買的免關稅貨物,批準的使用有效期為5年;

      2. 企業在特殊經濟區的投資,其前5年的利潤所得可獲得xxx的利潤免稅優惠,第6-10年 可得到50%的利潤免稅優惠政策,第11-15年可得到50%的再投資所得盈利的免稅優惠;

      3. 除需要產業許可的產業外,特殊經濟區的制造業允許xxx的外商直接投資;特殊經濟區 內允許建立境外金融業務單位,且在前3年可獲得xxx所得稅減免,在其后的2年可獲得50%所得稅減免;

      4. 針對特殊經濟區經營單位的外匯管制更具靈活性,上述經營單位每年的外部商業xxx限額為5億美元;

      5. 特殊經濟區經營單位無需繳納服務稅;

      6. 被征土地1/4須用于生產和加工業,其他部分可用于任何目的;

      7. 簡化申請手續,提供“一站式”服務。

      國際關系

      編輯

      綜述

      二戰結束后,印度在20世紀50年代大力支持亞非非殖民化,在“不結盟運動”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與鄰國巴基斯坦關系緊張,并曾在1947年、1965年、1971 年和1999年交戰4次,其中3場xxx是在有爭議的克什米爾領土上發生的。

      印度與俄羅斯、以色列和法國建立了廣泛的防務關系。近年來,印度在南亞區域合作聯盟和世界貿易組織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印度奉行“向東看”政策,旨在加強與東盟國家、日本和韓國的伙伴關系,尤其在涉及經濟投資和地區安全的問題上。

      自冷戰結束以來,印度加強了與美國和歐盟的經濟、戰略和軍事合作。2008年,印度和美國簽署了民用核協議。盡管印度當時擁有核武器,也不是《核不擴散條約》的締約國,但它獲得了國際原子能機構和核供應國集團的豁免,結束了早些時候對印度核技術和商業的限制,成為事實上的第六個核武器國家。印度隨后與俄羅斯、法國、英國、和加拿大簽署了涉及民用核能的合作協議。

      與尼泊爾的關系

      尼泊爾和印度于1947年6月17日建立了外交關系。印度是尼泊爾xxx的貿易伙伴。自1952年起,印度在尼泊爾基礎設施發展和人力資源能力發展領域提供援助。兩國的雙邊關系政治、社會、文化、宗教和經濟交往中。2015年4月和5月,尼泊爾發生大地震后,印度政府大力支持尼泊爾的重建。

      印度和尼泊爾定期進行高層互訪和互動。2016年9月,尼泊爾總理普什帕·卡邁勒達哈爾·普拉昌達(Pushpa Kamal Dahal'Prachanda)對印度進行國事訪問時,兩xxx同商定了尼泊爾-印度聯合監督機制,由尼泊爾外交大臣和印度駐尼泊爾大使共同主持,以審查印度經濟和發展合作項目的執行進展并解決問題,規定每兩個月舉行一次會議。2016年10月15-17日,尼泊爾總理普什帕·卡邁勒達哈爾·普拉昌達(Pushpa Kamal Dahal'Prachanda)參加了在果阿舉行的xxx屆金磚國家(BIMSTEC)xxx峰會。2018年4月和5月,兩國總理互相進行了國事訪問,雙方同意推進農業方面的新伙伴關系,在印度的財政支持下擴大連接加德滿都和拉紹爾的鐵路連接,并開發內河貨運航道,為尼泊爾提供更多的海上通道。

      印度和尼泊爾在國防方面有廣泛的合作。印度通過提供設備和提供培訓來協助尼泊爾軍隊進行現代化改造,合作領域還包括災害援助、聯合軍事演習、探險活動,“印度-尼泊爾營級聯合軍事演習SURYA KIRAN”在兩國間交替進行。自1950年以來,印度和尼泊爾開始授予對方的陸軍總司令榮譽軍銜,以表彰兩軍之間的相互和諧關系。

      在卡拉帕尼地區問題上,印度與尼泊爾間存在領土紛爭。在廓爾喀xxx/英尼xxx(1814-16)之后,加德滿都的廓爾喀統治者與東印度公司簽署了蘇高里條約,卡利河成為尼泊爾王國邊界的標志。根據條約,英國統治者承認尼泊爾對卡利河以東地區的權利。因此尼泊爾主張卡拉帕尼為尼泊爾領土。2019年11月,卡拉帕尼邊界問題爆發,印度將北阿坎德邦境內卡拉帕尼-利普萊克-林皮亞杜拉的三角形區域畫進地圖內。目前該區域處于印度管轄下。2020年,尼泊爾出版了一份經過修訂的官方地圖,將從卡利河的Limpiyadhura源頭到三角區東北部的Kalapani和Lipulekh山口地區納入尼泊爾領土。

      與不丹的關系

      1949年,印度與不丹簽署《友好合作條約》,該條約成為兩國雙邊關系的基本框架。1968年,印度與不丹開啟外交往來。印度在廷布設立特別辦事處。2018年,印度和不丹建立正式外交關系。

      自20世紀60年代初不丹啟動五年計劃發展以來,印度一直在向不丹的社會經濟提供經濟援助。 印度是不丹的主要發展伙伴,對不丹援助的重點領域包括農業和灌溉發展、資訊及通訊科技、衛生、工業發展、道路運輸、能源、民航等。印度是不丹xxx的貿易伙伴。 2018年,兩國雙邊貿易總額為922.77億盧比。 印度對不丹主要出口礦產產品、機械及機械用具、電氣設備、賤金屬、車輛,蔬菜產品,塑料等,從不丹進口電力、化工原料、水泥熟料、木材、木制品以及其他果蔬產品。

      印度是最受不丹學生歡迎的教育目的地,有大約4000名不丹學生在在印度大學就讀,其中許多人由印度政府資助。

      與斯里蘭卡的關系

      印度是斯里蘭卡的近鄰。 兩者的關系已有2500多年的淵源,體現在知識、文化、宗教和語言方面。自兩國獨立以來,印度和斯里蘭卡的雙邊關系圍繞著四大問題:

      1. 國家安全。雙邊關系從斯里蘭卡xxx時期中看到了很大的改善。兩國以名為“Mitra Shakthi”的軍事演習和"Slinex"的海軍演習的形式建立了幾種防務合作伙伴關系。兩國的國防部門還在印度的科倫坡安全秘密會議(CSC)會議上舉行了會議,以加強他們的國防聯系。

      2. 漁民爭議。 雖然兩國在1974年至1976年期間就帕爾克海峽12海里國際水域簽署了四項海洋邊界協定,但該協定幾乎沒有被認真遵守。斯里蘭卡海軍指責印度的漁民違反了劃定的界線,在其領水中偷獵。 斯里蘭卡還批評印度在帕爾克海峽使用底拖網漁船。

      3. 民族問題。 迄今為止,繼1987年7月29日兩國簽署印度-斯里蘭卡協議之后,斯里蘭卡憲法的第13修正案尚未得到遵守。 自拉吉夫·甘地被暗殺以來,印度在斯里蘭卡與其泰米爾少數民族的問題上退居幕后,但印度一直呼吁一個統一的斯里蘭卡,要求給予泰米爾人口平等的權利。

      4. 投資氛圍。 盡管政治反對派嚴厲批評,印度還是與拉賈帕克薩政權簽署了昂貴的投資協議。 印度與中國在斯里蘭卡投資問題上的爭論對其外交政策決策產生了重大影響。 斯里蘭卡努力在中國與印度直接尋求平衡,中國在該島進行“一帶一路“倡議投資,這也影響了印度與斯里蘭卡的關系。

      近年來,伴隨著這四個重點問題,兩國關系更加體現在最高政治層面的密切聯系、各個領域的密切合作、以及對國際利益重大問題的共同理解。 印度和斯里蘭卡的日益增長的國防聯系建立在廣泛培訓和相互服務基礎上,兩xxx同關切海上航道的安全和保障。斯里蘭卡是印度政府發放發展信貸的主要對象之一。2022年印度超過中國和亞洲開發銀行,成為斯里蘭卡xxx的xxx國,為該國提供了40億美元的信貸支持。2022年1月,斯里蘭卡與印度石油公司簽署了一項翻新和開發亭可馬里石油農場的協議這是一個占地850英畝的儲存設施,容量近100萬噸。可說,印度和斯里蘭卡的關系雖存在摩擦, 然而,科倫坡政權的變化以及印度在斯里蘭卡最近的金融和政治危機中扮演的積極角色增進了兩國之間的關系。

      與巴基斯坦的關系

      1947年,根據《蒙巴頓方案》,印度與巴基斯坦實現分治。自那以后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間的關系時而緊張。導致關系緊張的因素有:

      • 跨境恐怖主義

      2008年,與恐怖組織Lashkar-E-Tayyiba有關的十名巴基斯坦男子襲擊了孟買的建筑物,造成164人死亡。印度認為來自巴基斯坦的恐怖主義是雙邊關系的核心問題,強調巴基斯坦需要采取可信和可核查的行動結束針對印度的跨界恐怖主義。

      • 貿易與商業

      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間貿易協定也面臨垮臺。 2019年,普爾瓦馬恐怖襲擊發生后,印度將巴基斯坦出口關稅提高到200%,巴基斯坦于2019年8月7日暫停與印度的雙邊貿易。

      • 克什米爾問題

      1. 這是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間最敏感的問題之一,也是兩國關系惡化的主要原因。 印度憲法第370條承認克什米爾在自治方面的特殊地位及其賦與其為xxx居民制定法律的能力。2019年8月,該條款被廢除。 印度政府的這一舉動收到巴基斯坦的高度反對,因為巴基斯坦渴望擁有克什米爾。

      2004年至2008年,印度和巴基斯坦開啟多輪對話。2010年4月,時任印度總理曼莫漢·辛格和巴基斯坦總理優素福·拉扎·吉拉尼在南盟峰會上恢復雙邊對話的意愿。 2011年,兩國外長會晤后,兩國恢復了雙邊聯系。2012年,印度和巴基斯坦簽署協議,將兩國簽證制度自由化。2018年8月29日和30日,在拉合爾舉行了印度河常設委員會第115次會議。 在兩天的會議中,印度和巴基斯坦討論了Pakal Dul水力發電項目(HEP),Lower Kalnai HEP以及對印度河流域兩側的相互考察。 隨后,巴基斯坦代表團于2019年1月28日至31日期間視察了奇納布河盆地的水力發電項目。

      與中國的關系

      1950年4月1日中印建交。20世紀50年代,中印兩國xxx共同倡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雙方交往密切。1959年西藏叛亂后,中印關系惡化。1962年10月,中印邊境發生大規模xxx沖突。1976年雙方恢復互派大使后,兩國關系逐步改善。2003年6月,印度總理瓦杰帕伊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雙方簽署《中印關系原則和全面合作的宣言》。2005年4月,溫家寶總理訪印,雙方簽署《聯合聲明》,宣布建立面向和平與繁榮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2006年11月,胡錦濤主席對印度進行國事訪問。雙方發表《聯合宣言》,制定深化兩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的“十項戰略”。2008年1月印度總理辛格訪華,兩國簽署《中印關于二十一世紀的共同展望》。2014年9月,xxx主席對印度進行國事訪問,雙方發表《關于構建更加緊密的發展伙伴關系的聯合聲明》。近年來,中印邊界談判繼續向前推進,邊境地區總體保持和平與安寧。兩國在經濟合作領域不斷拓展,在軍事、安全領域的交流與合作穩步發展,在人文領域的交流與合作也不斷擴大。

      中印在聯合國、世界貿易組織、金磚國家、二十國集團、上海合作組織和中俄印等機制中保持溝通與協調,在氣候變化、能源和糧食安全、國際金融機構改革和全球治理等領域攜手合作,維護中印兩國和發展中國家的共同利益。

      與俄羅斯的關系

      1965 年與巴基斯坦開戰后,印度開始尋求與蘇聯建立密切的軍事和經濟聯系; 到 1960 年代后期,蘇聯是其xxx的武器供應國。冷戰期間,兩國建立了牢固的戰略關系,兩xxx同的軍事理想以及總體經濟政策進一步加強了這種外交團結。

      蘇聯解體后,俄羅斯與印度保持著同樣的密切關系。 在國際上,兩國有著特殊的關系。俄羅斯和印度都認為他們的相互親和力是一種“特殊和特權的戰略伙伴關系”。 隨著美國主導的單極世界秩序的衰落,印度和俄羅斯共同致力于建立多極世界秩序,各自成為一極而不是兩極世界。 2000年10月俄羅斯總統普京訪問印度,期間兩國簽署《印俄戰略伙伴關系宣言》,印俄關系在二十一世紀伊始取得了新的進展。

      印俄戰略伙伴關系建立在五個主要部分之上:政治、國防、民用核能、反恐合作,以及外太空旅行的發展和探索。 印度是俄羅斯國防工業的第二大市場。 2017年,印度軍隊大約68%的硬件進口來自俄羅斯,俄羅斯成為國防裝備的主要供應商。

      多個制度化的對話機制已經建立落實到位,在政治和官方層面運作,并確保定期合作活動的互動和跟進。IRIGC(印度-俄羅斯政府間委員會)是在兩國政府層面處理事務的主要機構。

      與美國的關系

      印度政府重視發展與美國的關系。兩國關系建立在共同的價值觀基礎上,在貿易、投資和互聯互通促進全球安全、穩定和經濟繁榮方面擁有共同利益。印度總理莫迪于 2014 年 9 月和 2015 年 1 月與美國時任總統奧巴馬兩次進行會晤,兩國于2016 年 6 月宣布建立“持久的21 世紀全球合作伙伴”關系。 近年來,莫迪總理與美國總統拜登舉行了兩次面對面的雙邊會談,重申致力于建立一個有彈性、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以維護主權和領土完整,維護民主價值觀,促進所有人的和平與繁榮。美國國務卿和國防部長與印度同行之間的2+2部長級對話是美國和印度之間首要的經常性對話機制。 美國和印度在數十個雙邊對話和工作組中進行了合作,涵蓋人類努力的各個方面,從太空到健康 能源和高技術貿易合作。 其中包括 2000 年成立的美印反恐聯合工作組,以及戰略清潔能源伙伴關系、氣候行動和資金動員對話、網絡對話、民用空間工作組、教育和技能發展工作組、貿易政策論壇、國防政策小組和禁毒工作組。

      國際組織

      印度是具有重要地位的區域性大國,在世界各地具有越來越大的國際影響力。該國已成為全球事務的重要盟友,不僅是一個地區大國,也是世界上強大的核大國。 作為一個新興的工業化國家,印度與多個國家有著悠久的合作歷史。它是諸如聯合國等重要國際組織的成員國,也是一些組織的創始成員。 印度在世界貿易組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上海合作組織等組織中發揮了關鍵和有影響力的作用。

      • 聯合國

      1945年6月26日,含印度在內的50個國家簽署了《聯合國憲章》 1945年10月30日,印度正式加入聯合國。目前有26個在印度工作的聯合國組織。聯合國為印度提供戰略支持,根據全球商定的可持續發展目標促進可持續發展。印度也是向聯合國特派團提供軍事和警務人員的xxx來源,派遣了xxx支全是婦女的聯合國維和特派團警察特遣隊。 自1948年以來,有20多萬印度人在49個維和特派團中服役。

      • 金磚國家

      自2009年“金磚國家”成立以來,印度一直是該集團的一員,積極參加金磚國家峰會和集團的其他活動,為金磚國家議程做出了重要貢獻,旨在促進經濟增長、可持續發展和國際合作。印度還和其他金磚國家共同進行了其他聯合項目,例如旨在促進集團國家之間經濟合作的金磚國家工商理事會。2016年,印度主辦了一次旅游會議,在2016年10月金磚國家果阿峰會上,會議的成果在峰會通過的一項公約中得以體現,進一步促進了五國之間旅游合作。

      • 上海合作組織

      2017年,印度加入上海合作組織,為歐亞大陸、南亞和中亞地區間區域和跨區域的社會經濟發展、貿易和人文聯系做出貢獻。上海合作組織的區域反恐怖機構(RATS)幫助印度進行反恐合作,為印度提供了啟動全球和地區反恐措施以及打擊非法毒品貿易的機會。印度印度為促進整個歐亞地區,特別是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的和平、繁榮與穩定作出了認真的努力。 2022年9月16日,印度接任上海合作組織輪值主席國。 在本次峰會期間成員國討論了全球挑戰和威脅,包括俄羅斯-烏克蘭沖突、經濟復蘇的挑戰、全球供應鏈的障礙以及能源和糧食危機。

      • 南亞區域合作聯盟

      1985年12月,xxx次南盟首腦會議在達卡舉行,會議上通過了《成立南亞區域合作聯盟憲章》。印度是南盟創始成員國之一,舉行了3次日后的18次南盟首腦會議(第二個,于班加羅爾,1986年11月;第八個,于新德里,1995年5月;第十四屆,于新德里,2007年4月)。2019年1月,印度總理莫迪領導了南盟貨幣互換安排的修訂互換金額為4億美元。印度還主辦了南盟災害管理中心臨時單位。該單位從2016年11月開始運營,實施政策滿足南盟所有成員國在系統開發、能力建設和培訓方面對咨詢、技術支持的需求,從而全面管理南盟地區的災害風險。印度還是南亞大學(SAU)的所在地。 該大學在第14屆南盟峰會(2008年4月)的政府間協議下建立,旨在培養世界一流的 南盟學生,為研究人員提供教育設施及專業教職員。

      軍事

      編輯

      • 軍事力量

      印軍前身為英國殖民主義者的雇傭軍。1947年印巴分治后始建分立的三軍。1978年創建獨立的海岸警衛隊。總統是名義上的xxx力量統帥,內閣為最高軍事決策機構。國防部負責部隊的指揮、管理和協調。各軍種司令部負責擬定、實施作戰計劃,指揮作戰行動。現任陸軍參謀長馬諾杰·潘德(Manoj Pandey),空軍參謀長維韋克·喬杜里(Vivek Ram Chaudhary),海軍參謀長拉達克里希南·庫馬爾(Radhakrishnan Hari Kumar)。

      印度實行募兵制。陸、海、空三軍現役兵力為144.4萬,其中陸軍123.7萬,海軍6.7萬,空軍14萬。另有50多萬預備役軍人和100多萬準軍事部隊。2023/2024財年國防預算5.94萬億盧比。

      • 軍事活動

      印度xxx部隊在印度政府國防部的管理下進行了若干重大軍事行動。歷史上的主要活動如下:

      陸軍

      海軍

      空軍

      xxx次克什米爾xxx(1947年)

      維杰行動(1961年)

      xxx次克什米爾xxx(1947年)

      馬球行動(1948年)-印度xxx部隊結束了海得拉巴尼扎姆的統治,印度南部的海得拉巴王侯邦并入印度聯盟。

      Python行動(1971年)

      剛果危機(1961年)

      維賈伊行動(1961年)-印度軍方的行動,收回葡萄牙殖民地占領的果阿、達曼和迪烏和安吉迪夫群島。

      仙人掌行動(1988年)

      中印xxx(1962年)

      中印xxx期間(1962年)

      恢復希望行動(1992-2003年)

      孟加拉國解放xxx(1971年)

      第二次克什米爾xxx(1965年)

      持久自由行動(2001年)

      梅格納赫利橋(1971)

      暹羅沖突期間(1980年)

      馬達斯行動、海浪行動、蓖麻行動、彩虹行動、甘比爾行動和拉哈特-II行動(2004年,印度洋地震期間)

      梅格杜特行動(1984年年)

      梅格杜特行動(1984年)-印度軍隊占領了錫亞琴冰川的大部分地區。

      Sukoon行動(2006)

      仙人掌行動(1988年)

      帕萬行動(1987年)-印度維和部隊從猛虎組織控制賈夫納,是印度-斯里蘭卡協定的一部分,強制解除猛虎組織的xxx力量。

      探照行動(2014年)

      薩加行動(1999年)

      維拉特行動(1988年)--印度維和部隊在斯里蘭卡北部對猛虎組織發起的反叛亂行動

      拉哈特行動(2015年)

      大西洋事件(1999年)

      特里舒爾行動(1988年)-在斯里蘭卡北部對猛虎組織發起的一項反叛亂行動

      Nistar行動(2018年)-印度海軍從被颶風襲擊的索科特拉島撤離印度公民。

      Rahat行動(2013)-烏塔拉坎德邦洪水中進行的行動。

      將軍行動-(1988年)-在斯里蘭卡北部Vadamarachi地區對猛虎組織進行的一次反叛亂行動。

      Madad行動(2018年)-在被洪水襲擊的喀拉拉邦許多地區進行救災行動。

      Maitri行動(2015年)-印度軍方在尼泊爾地震中的救援行動。

      仙人掌行動(1988)-印度xxx部隊驅逐在馬爾代夫的馬累煽動政變的泰米爾民族主義雇傭兵。

      2024年3月2日,印度海軍發布聲明稱,印軍在馬爾代夫附近“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印度島嶼(拉克沙群島的米尼科伊島)上增強軍力,一個位于距馬爾代夫僅約130公里處的新軍事基地于3月6日開放,駐守著由小型分遣隊組成的“獨立的海軍部隊”

      Sankat Mochan行動(2016年)-印度空軍在南蘇丹xxx期間從南蘇丹撤離印度公民和其他外國國民的行動。

      維杰行動(1999年)-在1999年卡爾吉爾xxx中,印度成功地將滲透者從卡爾吉爾地區擊退。

      -

      Insaniyat行動(2017年)-旨在為移民羅興亞穆斯林向孟加拉國提供救濟包的人道主義援助。

      Sahyog行動(2018)–印度軍隊啟動了Sahyog行動,在洪水襲擊的喀拉拉邦救援人員。持續不斷的降雨后,印度軍隊將其人員和機器部署到安全地帶。

      -

      班達爾行動(2019年)-印度空軍針對2019年2月14日普爾瓦馬恐怖襲擊事件進行的空襲,該襲擊造成40名印度士兵死亡。

      資料來源

      社會

      編輯

      傳統的印度社會有時是由社會等級來定義的。印度種姓制度體現了印度次大陸的大部分社會分層和許多社會限制。社會階層由數以千計的內婚世襲群體定義,通常稱為jātis或“種姓”。印度于 1950 年通過憲法廢除了賤民制度,此后頒布了其他反歧視法律和社會福利倡議。

      家庭價值觀在印度傳統中很重要,盡管核心家庭在城市地區越來越普遍,但多代父系聯合家庭在印度已成為常態。絕大多數印度人在征得他們的同意后,由他們的父母或其他家庭長輩安排他們的婚姻。婚姻被認為是終身的,并且離婚率極低,只有不到千分之一的婚姻以離婚告終。童婚很常見,尤其是在農村地區;許多婦女在 18 歲之前結婚,這是她們的法定結婚年齡。重男輕女思想導致的女嬰殺戮造成了性別比例失調。根據印度政府的一項研究,有 2100 萬女孩被遺棄,得不到足夠的照顧。盡管政府禁止針對性別進行選擇性墮胎,但這種做法在印度仍然很普遍,這是男權社會偏愛男孩的結果。嫁妝雖然是非法的,但仍然普遍存在于各個階級之間。 盡管有嚴格的反嫁妝法,但嫁妝導致的死亡(主要是新娘焚燒)仍在上升。

      教育

      在 2011 年的人口普查中,約 73% 的人口識字,其中男性占 81%,女性占 65%,1981 年的比率為41%、53% 和 29%,識字率顯著上升。

      印度的教育體系是世界第二大。高等教育方面,以印度理工學院(QS排名世界174位)為代表的理工科教育水平在世界范圍獲得了高度認可,但其他專業性院校如醫學類、經濟類、管理類,以及綜合性院校實力較弱,缺乏在世界范圍內知名的頂尖大學。

      印度有 900 多所大學、4萬所學院和 150 萬所學校。在印度的高等教育系統中,平權行動政策為歷史上處于不利地位的人保留了大量席位。近幾十年來,印度教育體系的改善經常被認為是其經濟發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科技

      美國硅谷近一半的工作崗位正通過外包的方式轉移到了印度和其它亞洲國家 。近年來印度政府對科技發展的重視程度大為加強,科技創新上升到了國家戰略規劃的層面, 印度的科學出版物數量、專利申請量、科研機構數量等都有大幅增長。

      印度的科研機構體系主要由中央政府、邦政府、 大學、企業和其他機構組成,其中政府機構在研究 人員和經費方面占比60%以上,企業科研機構數量較多,但總體實力比較薄弱。政府推出多項政策,旨在將印度作為一個科技強國,并促進公共和私營部門參與研發實踐。 因此,印度的研發總支出(GERD)多年來一直在增加。 政府還實施了若干研究金計劃,以培養在該國進行高級研究的人的能力。到2025年印度的GERD預計將達到630億美元 根據2022年經濟調查,印度的國內研發支出(GERD)占GDP的百分比為0.66%。大量投入在近年成效凸顯,人才井噴。2022年8月,數字服務和解決方案提供商Coforge在印度開設了Metaverse和Web3技術卓越中心(CoE);2022年8月,三星宣布將其產業-學術界計劃PRISM擴展到印度的70所工程學院。 該計劃旨在培養人工智能機器學習物聯網領域的人才。日本科技公司TechnoPro計劃到2022-23年在印度雇用10000名工程師和研究人員。高通公司計劃在印度投資850萬美元的設計計劃,其中包括為其在海德拉巴和班加羅爾的創新實驗室提供研發資金。 此外,印度是全球科學研究領域的xxx國家之一,被定位為太空探索領域的五大國家之一。該國定期執行太空任務,包括登月任務和著名的極地衛星運載火箭(PSLV)。印度很可能在為南盟國家發射衛星方面發揮主導作用,通過向其他國家提供其空間設施來創造收入。

      衛生健康

      印度的醫療服務水平發展不平衡。在中心城市特別是大城市有較好的醫院和藥店,除公營醫院外,新德里、孟買、金奈及海德拉巴等城市都有設備先進的私營醫院。這些醫院分布較廣,規模大小不等,醫療設施與條件較好,但價格較貴,能提供各類普通及專業性服務。在農村或城鄉交界地區,醫療條件十分有限。藥品價格便宜,許多藥品產自跨國公司,藥品采用國際通用名稱,但需要注意的是有效期。印度醫療衛生設施與衛生條件和國際水平相比有很大差距,因手術、輸液等原因導致病菌感染的案例經常發生。

      印度屬熱帶氣候,衛生條件較差,醫療及衛生設施相對落后,是奇難雜癥多發地區。艾滋病、甲肝等傳染性疾病的發病率較高,每年有很多人因感染流行性疾病而死亡。較常發生的疾病有:因蚊蟲叮咬引起的登革熱、瘧疾、流行性腦炎;由不潔飲食引起的腸道疾病,如腹瀉、痢疾、霍亂;因高溫酷暑引起的中暑等。

      印度民眾加入健康計劃或醫保比率很低。

      媒體

      印度報業是世界上xxx的報業之一。 截至2019年,印度有超過100,000份日報,超過42億盧比的50萬盧比的人定期閱讀報紙。 該行業擁有1000多萬員工,年營業額超過20萬億美元。 該行業高度分散,超過80%的市場由地區和地方報紙提供服務。 排名前三的報紙集團是《印度時報》、《印度斯坦時報》和《印度教徒》。 印度報業正面臨著幾個挑戰。 數字媒體的增長導致印刷讀者人數下降。 廣告收入也受到打擊,因為廣告客戶將預算轉移到了數字平臺。

      在全球范圍內,印度是移動數據的xxx消費國和第二大電視市場。在2017和2021之間,Doordarshan和All India Radio在YouTube上累計增加了超過15百萬數字用戶,達到了1730萬的用戶群。

      根據普華永道的最新報告,印度的媒體和娛樂業預計將于到2026年達到539.9億美元。2024年電視將占印度媒體市場的40%,其次是印刷媒體(13%)、數字廣告(12%)、電影(9%)以及OTT和游戲行業(8%)。

      環保

      印度的環境問題較為嚴峻。目前印度面臨的問題有:

      空氣污染是最緊迫的環境問題之一。 根據2021年世界空氣質量報告,印度在“污染最嚴重的100個城市”排名中排在第63位,的所在地,新德里被評為世界上空氣質量最差的首都,該國48%的城市的PM2.5濃度比2021年WHO空氣質量標準指標高出10倍以上。空氣污染的來源包括汽車排放、工業廢物、烹飪產生的煙霧、建筑行業、農作物燃燒和發電。 該國對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的依賴使其成為世界第三大污染國,每年向大氣排放超過26.5億公噸的碳。

      目前印度正在通過促進環境上可持續的電力發展的戰略來解決與污染和處理來自印度發電站的大量灰渣有關的問題。煤電站是印度發電的主要支柱。 印度國家火電公司將環境管理作為公司的一個高度優先領域,并制定了一些政策,以確保綠色能源的產生,同時該公司也是聯合國企業社會責任倡議全球契約的成員。它和國家其他中央電力部門聯合設立了一個特殊目的機構,采取造林和環境措施以減少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塔塔能源研究所(TERI)的服務已被聘請為電力部提供清潔發展機制方面的咨詢服務以便解決與環境有關的日益嚴重的問題和改善環境業績,其職權范圍包括項目制定、每個項目的基準線調查、與清潔發展機制締約方的談判、確定發達國家清潔發展機制締約方的對應方、二氧化碳排放量監測和核查的成本以及項目執行的監督。

      另一個緊迫的問題是水污染。 近年來,印度經歷前所未有的城市擴張和經濟增長,該國的水道也受到污水、淤泥和垃圾的嚴重污染,估計約有70%的地表水變得不適合使用。 每天有4000萬升廢水進入河流和其他水體。由于缺乏足夠的基礎設施,只有一小部分得到了充分的處理。

      印度已經開始通過采取措施來改善其水源質量,其中一個策略是建造水處理廠,用絮凝、撇渣和過濾等技術從水中去除毒性xxx的化學物質。 該國xxx的工廠之一位于馬哈拉施特拉邦Panjrapur,每天生產超過1900萬立方米的水,足以為大約9600萬人提供清潔用水。政府還在研究通過開設處理廠來促進節約用水和工業用水的再利用。在欽奈,2016年至2019年間,水資源回收量從36,000立方米增加到80,000立方米。2019年,在古吉拉特邦開啟了經處理過廢水再利用政策,旨在大幅減少納爾馬達河的消費。 該項目預計在全州安裝161個污水處理廠,為工業和建筑部門提供處理過的水。

      • 生物多樣性減少

      印度的生物多樣性日趨減少。該國4個主要的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的動植物物種正遭受來自人類的威脅。 根據科學與環境中心于2021年發布的報告,印度已經失去了這些地區近90%的區域,迄今為止受影響最嚴重的是印度-緬甸地區。目前印度有1,212種動物受到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色名錄的監測,超過12%被歸類為"瀕危",25種物種近年來已經滅絕。水污染導致印度16%的淡水生物面臨滅絕的威脅,根據世界自然基金會和倫敦動物學會(ZSL)的數據,該國淡水生物多樣性減少了84%。植被損失是該國生物多樣性下降的一個主要驅動因素。 自本世紀初以來,印度已經失去了總樹木覆蓋率的19%。2.8%的森林被砍伐,其他大部分損失都是野火的結果,野火每年影響超過18,000平方公里的森林,超過每年森林砍伐平均水平的兩倍。

      恢復植被是印度實現氣候目標的關鍵,納倫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承諾,到2030年,印度將通過增加森林和樹木覆蓋來創造額外的25-30億噸碳匯

      • 廢物污染

      印度擁有近14億人口,加上快速的城市化,每年產生2.77億噸城市固體廢物。專家估計,到2030年,印度都市可能產生3.878億噸固體廢物,到2050年,該數值將上漲到當前的兩倍多。印度的廢物管理事項極具挑戰性。 目前,大約5%的廢物被回收,18%被制成堆肥,其余的被倒在垃圾填埋場。印度平均每天產生超過25,000噸塑料廢物,占該國產生的固體廢物總量的近6%。 印度河、雅魯藏布江和恒河攜帶并排出了該國的大部分塑料碎片。為此,2020年,印度宣布將從2022年7月1日起禁止制造、銷售、分銷和使用一次性塑料。此外,印度計劃將約有100個城市發展成為智能城市,通過智能技術和提高認識重新制定固體廢物管理的長期愿景,以鼓勵社區參與建立新的收集和處置系統的基礎。

      治安

      印度一些人口眾多、城市化水平較高的州擁有較高的犯罪率,如馬哈拉施特拉邦、古吉拉特邦、泰米爾納德邦和中央邦。根據印度國家犯罪記錄局(NCRB)的數據,在印度頻繁發生的犯罪類別包括:

      • 經濟犯罪,是指與金融欺詐有關,涉及使用金錢或財產進行非法活動的犯罪。 包括洗錢,逃稅,欺詐和挪用公款。

      • 網絡犯罪,是涉及使用計算機互聯網或其他電子設備進行非法活動的犯罪。 包括黑客攻擊,身份盜竊,網絡釣魚和網絡欺凌。

      • 對婦女的罪行,包括強奸、性騷擾、家庭暴力等罪行。

      • 對兒童的罪行。包括兒童性剝削、販賣兒童和童工等犯罪。

      2019年度的"印度犯罪"報告指出,2019年,犯罪率最高的州是阿薩姆邦,每10萬人里有76.6樁暴力犯罪、3.4謀殺、10樁強奸、21.6樁綁架、43.7樁針對兒童的犯罪、3.9樁勒索、5.4樁搶劫、4.2樁肇事逃逸、2.9樁販毒。

      印度社會經濟構成復雜,文化多元,因此印度社會的犯罪成因具有多樣性,主要成因有:

      • 貧窮。這是印度犯罪率上升的主要原因。 因缺乏教育、失業或缺乏基本設施。 該國許多來自貧困地區的人用犯罪作為生存手段,從事小偷小摸、搶劫和其他犯罪活動以謀生。

      • 社會不平等。印度的社會經濟不平等問題非常嚴重。 持續擴大貧富差距造成嚴重的社會壓力,導致不公正和沮喪的感覺,驅使人們從事犯罪活動。它還可能導致種姓間暴力,宗派暴力和其他形式的暴力。

      • 性別歧視。印度婦女面臨著許多挑戰和障礙。 近年來,針對婦女的犯罪不斷增加,包括性侵犯、強奸和家庭暴力。 印度社會中婦女的地位低下使她們容易受到各種形式的剝削,并導致犯罪率上升。

      • 政治腐敗對印度的社會和經濟結構產生了重大影響。 腐敗將資源從公共事業轉移到私人領域,導致教育、醫療保健和社會福利等重要社會計劃的資源匱乏。 腐敗還可能導致法治不公,使罪犯和其他違法者逃脫懲罰。

      • 城市化。印度的快速城市化帶來了社會治安的新挑戰。快速城市化刺激了貧民窟的發展,而貧民窟缺乏衛生和保健等基本設施,導致城市地區犯罪率上升。

      社會保障

      20 世紀50年xxx始,印度政府相繼制定了針對煤礦及其茶種植地的勞工保障的相關法律,并建立了公共部門企業的養老金體系。1960年xxx始,印度政府建立了公共長期基金,在養老保障、社會救助、工傷保險和醫療保險方面頒布了各項法律,促進了印度社會保障法律化和制度化的進程。

      21世紀以來,為順應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以及本國經濟政策的調整,印度政府開始了對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陸續頒布和實施了一系列新的制度與政策,在堅持專業性、系統性、和過渡性三個原則的基礎上,加大了以養老保險為主的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的力度。印度的社會經濟系統包括養老金體系在很大程度上受福利國家理念的影響,而沒有考慮印度實際的經濟、管理情況是與英國有很大不同的。印度的養老保障主要分為正式部門和非正式部門的養老保障兩大部分。

      印度無組織系統的勞動力,約占全部勞動力人口的93%。無組織系統的勞動力主要分布在農業、建筑業、制造業、買賣、服務行業等部門,大多在家工作,所從事的工作具有季節性,沒有正式的雇主-雇員關系,缺乏社會保障的保護。只有早些年頒布的工人補償法、婦女補償法、最低工資法和生育保險金法等法律、法規直接或間接的對這些無組織系統的工人起某些保護作用。除此之外,中央政府也向一些無組織系統的勞動者如卷煙工、礦工等提供五福利基金(Five Welfare Funds)。

      國家標志

      編輯

      國旗

      印度國旗,即三色旗(印地語:??????,轉寫:Tirangā),由橙、白、綠三個相等的橫長方形組成,旗面中心有一個含24根軸條的紫藍色 。于1931年起草,并在1947年7月22日被定為印度聯邦國旗,沿用至印度共和國。印度國旗的藏紅花、白色和綠色條紋代表了這個國家獨特的價值觀,意味著勇氣和犧牲、和平與真理、信仰和騎士精神。神圣的 象征運動中的生命和停滯中的死亡。

      印度國旗

      國徽

      印度國徽的圖案取自孔雀王朝的君主所立的阿育王石柱的柱頭裝飾。這根柱子的頂端雕刻著四只背靠背面向四方的雄獅,每只雄獅的腳下踩著一個 ,四個 之間各有一個動物,分別是象、馬、牛、獅。下方用天城文體寫著梵文的格言“唯真理必勝”。

      面向四方的這四只雄獅象征著力量、勇氣、自豪和信心。 的底下是盛開的蓮花,彰顯著生命與靈感的來源。

      印度國徽

      國歌

      印度的國歌為《人民的意志》(Jana-gana-mana),歌曲最初由泰戈爾用孟加拉語創作。1950年1月24日,印度制憲會議通過了印度國歌的印地語版本。整首歌由五個小節組成,完整版國歌的演奏時間約為52秒。

      國花

      蓮花(Nelumbo Nucifera Gaertn) 是印度的國花。作為一種神圣的花,蓮花在古印度藝術與神話中占據獨特的地位,并且自古以來一直是印度文化的吉祥象征。

      印度國花

      國鳥

      印度孔雀(Pavo cristatus)是印度的國鳥。印度孔雀色彩鮮艷,如天鵝般大小,羽毛呈扇形,眼睛下方有一片白色,脖子細長。 該物種的雄性比雌性更加多彩,有一個閃閃發光的藍色頸部和青青銅綠色尾巴,尾巴上大約有200條細長的羽毛。 雌鳥呈褐色,比雄鳥略小,沒有尾巴。 求偶時雄鳥會精心編排求愛舞蹈,扇動尾巴和梳理羽毛。

      印度國鳥

      交通

      編輯

      綜述

      印度的交通業龐大而多樣。城市和農村地區良好的連通性對經濟增長至關重要。自20世紀90年代初以來,印度增長的經濟是的對運輸基礎設施和服務的需求不斷上升,如今印度擁有發達的公路、鐵路交通網絡,空中航線現也連通世界五大洲。但基礎設施的建設有時不能跟上經濟發展,公路路況較差,尤其是跨越邦際的道路。印度政府在第十一個五年計劃中確定了運輸部門的各種赤字,包括公路破舊、技術陳舊、路線飽和、鐵路緩慢以及各項基礎設施的不足。

      公路

      印度公路主要分國家、邦級和邊境公路三種,以新德里、孟買、加爾各答、金奈四大城市為中心,把全國各地大中小型城市連為一體,形成了一個的巨大的公路網。根據印度政府統計,其全國公路里程數居世界前列。印度公路里程有31.2萬公里(2021年)。印度公路網承擔了85%的客運量和70%的貨運量。而其中路況xxx的要數國道。它們占據印度道路總長的2%左右,卻承擔著40%以上的公路交通運輸需求。印度國道也有著像中國國道一樣的編號體系。它將從北到南的國道,由偶數進行增量排列,從東到西的國道進行奇數排列。

      印度道路路況較差,道路運輸能力不足。國家高速公路岔口眾多,路人可隨便穿越且機動車與非機動車混行,嚴重影響行駛速度。印度長途汽車車況普遍較差,受路況影響,行駛速度較慢。

      鐵路

      印度鐵路營業里程有6.8萬公里(2020年)。2021/2022年鐵路旅客周轉量破萬億人公里,2020年受疫情影響只有2311億人公里,鐵路貨運周轉量7201億噸公里(2020年)。

      火車是印度最經濟、便利的交通工具。印度是亞洲最早擁有鐵路的國家,總長度雄踞亞洲xxx位。目前不僅鐵路網四通八達、電腦訂票系統全國聯網,還實行火車票實名制,票價相對低廉。因此,火車是普通印度人長途旅行時的主要選擇。 印度火車一般分空調車(AC),普通臥鋪(Sleeper)和坐席(Coach)。空調車安全舒適準時,車廂環境舒適,服務優良,車廂分為三等:一等車廂與中國國內的軟臥相當,但列車員的服務更細致到位;二等車廂分上下兩層鋪位,每個鋪位都裝有布簾作隔斷。普通臥鋪也分一、二、三等。每年雨季(6-8月),印度易遭受洪澇災害,災區火車停駛、延誤現象較多。涼季(12-1月),北方地區易受大霧困擾,列車晚點情況嚴重。

      2024年3月6日,印度西孟加拉邦,印度首條水下地鐵線路開通。該地鐵線路長4.8公里,位于恒河一條支流的下方。修建該線路共耗費496.5億印度盧比(約合43億人民幣)。該線路運行的地鐵只需45秒就能穿過水下520米的路段。

      航空

      民航客運量2015年破億人次,2019年達到1.64億人次,受全球疫情影響,2020年0.59億人次,2021年0.82億人次。有以下主要機場:

      • 德里英迪拉 ? 甘地國際機場 (Indira Gandhi International Airport):德里的國際機場,是該國主要的航空港,也是南亞第二繁忙的空港。運營包括所有的國際航線和服務周全的國內航線(主要航空公司包括 Jet Airways,Air India和 Kingfisher)。國內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均有航班飛往德里。

      • 賈特拉帕蒂·希瓦吉國際機場 Chhatrapati Shivaji International Airport(孟買國際機場):是印度xxx的和最重要的航空樞紐 , xxx航廈 Santa Cruz 營運國內線,第二航廈 Sahar 營運國際線。成都和香港有直飛航班

      • 加爾各答國際機場 Netaji Subhash Chandra Bose International Airport(CCU):印度東部xxx的機場,也是西孟加拉邦xxx正在運營的兩個機場之一(另一座是巴格多格拉機場)。它是所有飛往印度東北部和孟加拉國的航班的主要出港中心。

      • 齋普爾國際機場 Jaipur International Airport:齋普爾國際機場位于市區東南部,有發往國內各大城市的航班,也有發往中東的少數幾個航班,包括:迪拜 (Dubaii)、沙迦 (Sharjah)、馬斯喀特 (Muscat)。 班加羅爾機場 Bengaluru airport:位于班加羅爾市中心以北 36 公里,是印度第四大繁忙機場,為翠鳥航空的主要樞紐,有航班每日來往香港。

      航運

      印度港口

      印度擁有 7517 公里的海岸線,已經建成 13 個主要海港和 200 多個非主要海港,其貿易量占印度總貿易量的 90%,共同負擔著印度的海洋運輸和海上貿易。2018—2019 財年,除布萊爾港外的12個主要海港共同完成貨物運輸量 6. 99 億噸,占印度全國貨物總吞吐量的 60%,比上一財年增長 2. 9%,坎德拉港、帕拉迪布港的貨物運輸量位列前兩名,都超過了 1 億噸。

      隨著對外互聯互通戰略中心轉移至海上, 印度提出了 《薩加瑪拉計劃》 ( SAGARMALA Project) 以推動海上 互聯互通,已經確定了 574 個涉及港口現代化、 新建港口、 增強港口連接性等領域的基礎設施項目。其中, 印度規劃了 92 個港口容量擴展項目,將在未來 20 年內逐漸擴展現有的 12 個主要港口,同時計劃在馬哈拉施特拉邦和奧利薩邦分別新建1個xxx港口。

      在 12 個主要海港加入全球海港網絡后,印度已經融入了全球海上航運系統,印度依靠其海港形成了聯結全球的海上線路。

      印度擁有 14500 公里的潛在通航水道,在《印度國家水道法》中提出要建設 111 條內陸國家水道 (National Waterway),其中 NW1、 NW2、 NW3 已經建成并通行, 其余線路都還在開發和探索之中。

      文化

      編輯

      綜述

      作為有深遠歷史的國家,印度孕育出具有印度特色、歷史悠久的一系列文化。在傳統與現代,印度與國外的不斷交往與沖突中誕生了極具印度特色的民族習俗與藝術等。

      服飾

      印度服飾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000年,印度河流域的文明孕育了紡織、編織和染棉工業。在孔雀王朝和笈多王朝時期,人們習慣穿著縫合和非縫合的衣服,主要是由白色棉制成的衣物,用腰帶系在腰部。 隨著時間的推移,新的貿易路線擴大了次大陸的紡織業。 羅馬人買了靛藍用于染色,與中國的貿易引入了絲綢紡織品。盡管全球化正在進行,印度人的服飾逐漸現代化,他們仍設法保留其傳統服裝,這是其文化的基本組成部分 。

      常見的傳統服飾有:

      垂褶

      從古代到現代,印度穿著最廣泛的傳統服飾都是垂褶。女性垂褶采用紗麗的形式,即一塊長許多碼的布。傳統上,紗麗包裹在下半身和肩部。在其現代形式中,它與襯裙或印度襯裙相結合,并塞在腰帶中以更牢固地固定。它也常與印度女襯衫或choli搭配穿著,后者作為主要的上半身服裝,紗麗的末端——越過肩部——用于遮蓋中腹部并遮蓋上半身的輪廓。

      裹裙

      印度男人的下半身服裝通常是裹裙(dhoti)。它包裹在臀部和大腿上,一端放在兩腿之間,塞進腰帶里,像一條寬松的及膝長褲。顏色通常是白色,邊界是鮮艷的條紋為。 最初它被稱為paridhana。 公元前2世紀的雕刻浮雕顯示,在古代,男女皆穿裹裙,后來多為男性使用。

      裹裙

      印度新娘裝

      印度新娘裝(Lehenga Choli)誕生于古吉拉特邦、拉賈斯坦邦和庫奇地區。這種服飾是一條長長的經剪裁的喇叭裙,配上露臍襯衫,帶有各種顏色和陰影,擁有復雜而精致的刺繡。大量設計元素來自莫臥兒文化。印度新娘裝最常見于婚禮和節日,常搭配一條明亮多彩的長布,包裹在頭部和背部。

      愛客坎

      愛客坎是印度的傳統及膝夾克,來源于中世紀的宮廷服裝,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已經演變成現代服裝。 愛客坎有一個正面開口和側面開口,用繩子綁在一起。它加入了印度刺繡的元素。愛客坎常見于婚禮和慶祝活動,但人們也在各種正式和非正式的場合穿它。

      愛客坎

      頭巾

      印度最著名的頭飾是頭巾,由布纏繞制成。 頭巾是男人戴的,代表著尊重和榮譽。 人們在不同地區佩戴不同風格的頭巾,如在馬哈拉施特拉邦戴Pheta頭巾、在白沙瓦戴白沙瓦頭巾。 尼赫魯托皮是頭巾上的常見頭飾。

      長袍

      印度長袍在莫臥兒帝國期間被普及開來。它由一個緊身胸衣和一條從腰部突出的裙子構成,有長袖,領帶系在腋下。衣服兩端的裝飾與其余部分不同。長袍主要出現在在古吉拉特邦和拉賈斯坦邦的卡奇地區,多年來被修改為不同形式的服裝。

      影視

      電影業

      印度電影是印度娛樂的核心,也是國家經濟的重要產業。2019財年,印度電影的廣告收入超過110億盧比。2020財年,印度電影業的價值約為1830億印度盧比。印度擁有巨大的電影市場,產出影片數量多、質量高,在國外的知名度不斷提高,不僅在印度國內,印度電影在英屬加勒比地區、斐濟、東非和南非、英國、美國、加拿大或是中東都有大量追隨者。印度擁有世界上歷史最悠久、規模xxx的電影業之一,作品種類包括印地語電影、地區電影和藝術電影。 1913年初,xxx部印度電影《哈里什昌德拉國王》公開上映,印度電影界最高獎項——達達薩哈布·法爾克獎,便是以該電影導演達達薩哈布·法爾克的名字命名。20世紀30年代初,電影制片廠開始在印度出現,最成功的早期電影是《戴夫達斯》(1935年),xxx部獲得國際認可的印度電影是《詩圣圖卡拉姆》(1936年),制作于馬拉地。寶萊塢制片廠是印度影業的標志,在孟買、加爾各答、欽奈各地都建有制片廠,每年制作1000多部電影。

      社會題材是印度電影的重要素材,批判關于婚姻、嫁妝和守寡習俗,以及由種姓和階級差異造成的嚴重不平等。反映該類社會問題的著名電影是《不可觸摸的女孩》(1936年),描繪了出身低賤的女孩和婆羅門男孩之間痛苦的愛戀。

      歌舞元素是印度民族電影最耀眼的表征。印度電影幾乎無片不歌、無片不舞,并形成了“三個舞蹈、六個歌曲、一個大明星”的電影模式。寶萊塢電影將愛情和歌舞場面相結合,此類形式被稱為masah(馬沙拉)形式,、其特點是將甜蜜的愛情故事、兇殘的打斗場面加以歡騰的歌舞、滑稽表演和奇幻的想象,甚至是相互矛盾和排斥的元素熔于一爐。一部寶萊塢電影片長3到4個小時,包括10個以上的歌舞場面。較為熟悉的經典印度電影《流浪者》、《大篷車》等中就有大量的歌舞片段。

      電視業

      印度電視業也是印度娛樂業的重要組成部分,2021年,印度的電視產業價值約為7200億印度盧比。 據估計,到2024年,印度電視業價值將達到8260億盧比,年復合增長率約為5%。

      xxx部印度電視劇是《我們人民》,于1984年首次播出,總長154集,是印度電視史上最長的連續劇集。

      印度深夜電視肥皂劇的xxx波蓬勃發展始于2000年,代表作品是《久基·薩亞斯·比希·卡比巴胡提》不僅火遍印度,還在巴基斯坦、孟加拉國和阿富汗播出,最后該劇持續了1833集。《這種關系叫什么?》是有史以來最長的印度肥皂劇,拍攝超過2600集。

      印度的社會劇專注于童婚、針對女性兒童的犯罪等社會問題。當下最受歡迎的該種題材的劇目是《被禁錮的女性》,描述女性如何被強迫結婚,《力量——感受存在》專注于變性人及其社會權利。

      印地語歷史劇還以著名人物的傳記為題材,如阿育王的傳記電視劇《轉輪圣王阿育王》。

      印度的xxx部神話劇制作于1986年,該種類型的代表作是《拉瑪史詩》和《婆羅多王朝史詩》。它們極其受歡迎,被多次翻拍。

      在印度風行的其他題材還有懸疑劇、喜劇等。

      文學

      印度有22種受官方承認的語言,因此印度文學包含各種語言的作品。最早的印度文學主要是規范的印度教神圣著作,被稱為“吠陀”,用梵文寫成。 公元前1500年左右誕生了梵文文學,并在公元1世紀至7世紀達到了發展的高度。 除了神圣和哲學著作之外,還出現了宮廷詩歌、戲劇和敘事民間故事等流派。從19世紀開始,在英國殖民下,西方文學對印度文學產生了影響,印度文壇引入白話散文的使用,印度作家開始創作小說,運用現實主義和對社會問題和心理描述, 并且開始用英語創作。著名的印度作家有阿蘭達蒂·洛伊(《微物之神》)、庫什萬特·辛格(《日落俱樂部》)、維克拉姆·塞斯(《金門》、《合適郎君》、《均衡的音樂》)等。

      節日

      印度作為“節日之地”,大體分為四類:政治性節日、季節性節日、歷史性節日和宗教性節日。重大節日每年有20多個,如共和國日、獨立日、灑紅節和燈節等。各地全年都會舉行慶祝活動。重要的節日有:胡里節(3月),濕婆節(2月),豐年祭(1月13日),白灑可節(4月),開齋節(5月),歐南節(8月/9月),杜爾迦女神節(9月/10月)等。

      • 共和國日(Republic Day):1月26日。1950年1月26日,議會通過印度共和國憲法,遂確定當日為共和國日。

      • 獨立日(Independence Day):8月15日。1947年8月15日,印度擺脫英國殖民統治,取得獨立。每年這一天,印度總理在老德里紅堡城樓向全國人民致辭并主持升國旗儀式。全國各地懸掛國旗,舉行慶祝集會和游行等活動。

      • 灑紅節(Holi):公歷3、4月間。印度教四大節日之一,是印度全國最受歡迎的印度教節日,處于印度春季收獲的作物即將開鐮收割、冬去春來之際,因此也被稱為春節。節日早晨,人們見面后互致問候并擁抱,相互潑灑紅色的水或涂抹各色顏料。人們用Gulal(干粉色)和Abeer(用來給水上色的粉末)涂抹自己的愛人。孩子們玩水槍(pichkari)和裝滿彩色水的氣球

      灑紅節

      • 燈節(Divali):公歷10、11月間。印度教徒xxx的節日,類似我國的元宵節,全國慶祝3天。節日來臨,家家戶戶點燃一排排的油燈,同時燃放煙花爆竹,四鄰及好友相互串門祝賀并一同觀賞花燈和焰火,其熱鬧景象與我國春節相似。

      • 濕婆節:2月,是印度最著名和最廣泛慶祝的印度教節日之一。Maha Shivaratri是獻給濕婆神的,奉獻者以糖果、牛奶、鮮花和水果的形式提供敬畏。數千名濕婆信徒在這一天參觀烏賈因的Mahakaleshwar寺廟、古吉拉特邦的Somnath寺廟和瓦拉納西的Kashi Vishwanath寺廟。

      習俗

      擁抱在印度是常見之禮。獻花環是歡迎客人常見的禮節,尤其是對于遠道而來或是比較尊貴的客人,主人都要獻上一個花環,戴到客人的脖子上。點吉祥痣是印度人歡迎賓客的禮數。回答問題時,印度人頭部向左右兩邊擺動,表示肯定的意思。

      合十禮是印度最流行的習俗之一,是古代印度教經文《吠陀》中提到的五種傳統問候形式之一。 意為“我向你鞠躬”,形式為折疊手掌并放在胸前。如今合十禮已不再局限于印度領土,在國際上也有了一定的普及度。

      齋戒是印度教文化的一部分,是一種代表誠意和決心的方式,或表達對神和女神的感激之情。全國各地的人們在各種宗教場合都守齋戒,有些人還在一周的不同日子里進行齋戒,以支持與該特定日子相關的特定上帝或女神。 人們普遍認為這是對自我的懲罰,從而凈化自己所犯的罪。

      在印度南部和東部,用手吃飯是一種普遍的做法,印度人認為手指可以感熱,在吃食物之前檢查一下溫度,且當用手吃飯會吃得更慢,有助于消化。傳統上,右手是用來吃飯的,左手被認為是臟的。進食前必須用肥皂和水徹底洗手。 在印度北部和西部,人們習慣用勺子吃飯,但用手指捏碎面包

      藝術

      舞蹈

      印度舞蹈有數千年的歷史,在印度教文化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在印度教所有的藝術形式中,舞蹈(Natyakala)是最崇高的表達。Natya Shastra是關于印度舞蹈藝術的最古老的文學文獻,它又稱《第五吠陀》,描述了舞蹈、音樂的細節,用手勢、表演和啞劇的舞蹈藝術講述了印度神話中的神圣故事。幾個世紀以來,印度不同地區發展出了不同的舞蹈風格,如北部的KathakOdissiManipuri,南部的BharatanatyamKuchipudiKathakali,它們都以Natya Shastra為基礎。

      印度舞有不同流派:

      • 印度民間舞蹈是活潑而快樂的,對雜技技巧要求高,講述農民和動物的故事。 在印度的各個地區,民間舞蹈的形式非常不同,在服裝上也有很大的不同。 該舞蹈通常是在宗教節日或村莊的公共慶祝活動中表演。

      • 婆羅多舞是印度次大陸最古老和最著名的古典舞蹈風格之一。 以前它是由寺廟舞者在寺廟的宗教儀式中表演的。 從18世紀起,來自泰米爾納德邦和卡納塔克邦的舞蹈風格才被稱為“婆羅多舞”。 它注重情感、旋律、節奏,用身體語言向觀眾傳達表演者的情緒以及所代表的人物的情緒,特征是優雅和動態的身體動作、特殊的手勢和面部模仿。傳統主題往往是宗教。

      • 寶萊塢舞

      寶萊塢舞指出現在寶萊塢電影中的音樂和舞蹈場景。 這些電影通常是快樂和情感的,主要主題通常是愛情。因此寶萊塢舞常常是活潑和感性的,悠揚而有節奏,結合了古典和當代印度舞蹈以及西方舞蹈風格。

      音樂

      印度音樂一直與神話和宗教有著密切的聯系,因此產生了一種與西方音樂一樣不同的藝術,就像印度教與基督教一樣。 它通過相似性而不是通過變化來實現統一,并且基于更純粹的感性方法。樂器由赤土、木材或金屬制成的各種鼓組成,鈸也用作打擊樂器。最為人熟知的樂器可能是tabla,這是一個雙鼓組,能夠在聲音中產生非常微妙的變化。

      在印度有兩種傳統音樂流派,即北方(印度斯坦語)和南方(卡納提克語)。 它們在使用的樂器、情緒和音樂表達的概念上有很大的不同。很少有音樂家同時掌握這兩種傳統。在此之下又可細分為彭戈拉(基于旁遮普音樂和舞蹈)、加扎爾(基于波斯詩歌)和拉加(基于印度鼓點旋律)

      印度音樂的現代發展可以說是從印度詩人拉賓德拉納特·泰戈爾的歌曲開始的。 他為2000多首歌曲作詞人和作曲,他的靈感主要來自古典、民間的音樂。 隨著20世紀30年代有聲電影的出現,印度開始在電影中加入歌曲,直到今天,幾乎所有成功的作品都與西方的"音樂劇"相似。 這些歌曲最初取自傳統的印度民間和古典音樂,然而,電影中需要新的歌曲來適應情節和動作,所以逐漸引入了新的曲調和技巧。因為印度沒有本土的管弦樂傳統,所以西方音樂影響印度音樂的進程較慢。在現代印度電影歌曲中,旋律一般保留其印度特色,歌手經常使用傳統的聲樂技巧。 伴奏的管弦樂隊表現出很大程度的西方特色,可能使用所有類型的西方樂器。 印度音樂學家正在抓住具有西方影響的現代印度音樂的趨勢。現代印度的音樂在曲調和情緒上創造了微妙的差異,添加了曲調和更快的節拍的混合,有時融合了印度古典音樂和西方音樂來創造的。 印度的現代流行音樂與現代世界保持同步,由印度和西方流行音樂合并而成的。。A.R.拉曼是現代印度樂壇的代表人物,他為貧民百萬富翁(The Slumdog Millionaire)和127小時創作的電影音樂都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原創音樂獎。此外印度音樂界的著名人物還有世界音樂大師拉維·香卡、指揮家祖賓·梅塔等。

      建筑

      印度建筑植根于印度的歷史、文化和宗教。在幾種建筑風格和傳統中,最著名的包括許多種類的印度教寺廟建筑和伊斯蘭建筑,特別是拉其普特建筑、莫臥兒建筑、南印度建筑和印度-撒拉遜建筑。許多印度建筑,包括泰姬陵、印度-伊斯蘭莫臥兒王朝建筑的其他作品以及南印度建筑,都融合了古老的當地傳統與外來風格。鄉土建筑也具有地域性。印度堪輿采用精確的幾何形狀和方向對齊來反映感知到的宇宙結構,被應用在印度教寺廟建筑,受Shilpa Shastras的影響。Shilpa Shastras是一系列基礎文本,其基本原則是vastu-purusha-mandala,這是三個梵文單詞的復合體,Vastu 指基礎結構,Purusha 是印度教中宇宙的普世原則,Mandala 指圓形。其中方形被認為是上天的象征,并代表了知識和人類的思想;圓形則是世俗的,代表人類和日常觀測到的日月星辰、自然現象等。早期的印度建筑是由木材建造的,由于結構的腐爛和不穩定,這些木材沒有保存下來。相反,現存最早的建筑是用印度巖石雕刻的建筑,包括許多佛教、印度教和耆那教寺廟。

      印度的寺廟建筑別具一格,主要有三種風格:那加拉風格、德拉威風格和維薩拉風格。

      • 那加拉風格

      那加拉風格分布在印度北部,靠近喜馬拉雅山脈,風格也與地域息息相關。那加拉包括兩座建筑物,突出較高的神殿和相鄰的矮的棚舍,在主神殿中有鐘形結構。寺廟由四個房間組成。 平面圖是正方形的,每邊中間有許多漸進的呈十字形的凸起。寺廟內通常沒有柱子,也沒有精美的墻和大門。著名的那加拉風格寺廟是馬斯魯爾神廟。

      馬斯魯爾神廟

      那加拉風格建筑

      • 德拉威風格

      德拉維達風格始于朱羅帝國,發展于公元9–12世紀,在16世紀完善。大多數現存德拉威建筑位于印度南部邦的安德拉邦,卡納塔克邦,喀拉拉邦,泰米爾納德邦和特蘭加納。 德拉威寺廟有兩個最重要的特征:圣所有超過4個面;神殿上方的上層建筑或塔是金字塔狀。寺廟包含門廊、門金字塔和柱式大廳。凱拉薩那塔神廟是該風格的代表建筑。

      德拉維風格

      • 維薩拉風格

      印度中部和德干的許多寺廟都是維薩拉風格,歷史學家們認為,該種風格起源于今天的卡納塔克邦。它是那加拉和德拉維風格的融合,建筑的層數不變,但塔的高度降低了。上層建筑的形狀通常呈金字塔形,在平面圖中,墻體和上層建筑是大致圓形的,或者是直邊錐體。整體建筑較精細,有很多裝飾和拋光。西遮婁其和曷薩拉的寺廟都帶有維薩拉風格。典型例子有松那普寺廟。

      松那普寺廟

      飲食

      1947年印度獨立后,印度菜肴便有了“區域”和“本土”之分,口味和質感隨著季節和區域而變化,因其豐富性和趣味性受到國內外群眾的喜愛,根據Taste Atlas的排名,印度在2022年最佳全球美食排行榜中排名第五位,擊敗了墨西哥、美國、法國和中國等美食國家。跨國食品公司的進入、農業的工業化和口味的標準化使得印度各地區的食物風味趨于一致。但當今印度的飲食文化依舊存在地域文化、種姓制度、制作方法和宗教差異導致的不同。印度人認為煮熟或加工過的食物易受污染,例如,對于高種姓印度教徒來說,生米總是純凈的,即使它們來自低種姓供應商。宗教也是飲食文化的重要因素,印度的穆斯林可以吃牛肉、羊肉和家禽,但不能吃豬肉或貝類;基督徒可以吃所有肉類和家禽;由于印度教在印度的主導地位以及許多較低種姓的人通過模仿較高種姓的傾向來爭取階級跨越,素食主義愈加流行,大多數膳食已將肉蛋白排除在外。

      英國和其他西方列強的殖民也影響了印度食材的搭配,印度引進了土豆、西紅柿和辣椒,它們成為日后印度美食的組成部分。 英國人提供香料、技術和植物材料,運送勞動力在西印度群島生產糖。受過英語訓練的印度廚師將面包,咖喱肉湯、肉餡餅、烤肉、布丁等融合一起, 這類菜肴后來成為印度軍官和英印俱樂部菜單上的特色菜。外來影響和傳統文化相結合形成了典型的印度餐,以簡單烹制的谷類食品基礎,輔以美味可口的菜肴。咸味菜肴可能包括扁豆、豆類和通常用生和大蒜調味的蔬菜,但也可能包括香菜、小茴香姜黃、肉桂、小豆蔻和其他香料的組合,除此還享用家禽、魚類或肉類菜肴。

      • chapati:一種薄薄的無酵面包,由小麥粉制成,有時也由玉米面制成,用干鍋煎熟。

      chapati圖

      • thali:用于進食的拼盤,中央位置用于存放煮熟的麥片,而xxx位置則用于放置美味的佐料,這些佐料通常裝在小碗里。谷物及其輔食是同時食用的,而不是零碎食用的,通過混合食材(例如大米和扁豆)或折疊、包裹、舀取或蘸取(例如薄煎餅和煮熟的蔬菜或扁豆)。

      thali圖

      • biryani:這是印度許多地區節日菜肴的一個特色菜。受波斯人將洋蔥、大蒜、杏仁和香料添加到簡單的波斯酸奶腌料中的做法影響,米飯被部分煮熟并與炒肉交替分層,鍋密封嚴密,根據波斯烹飪技術慢煮,做出今天成為印度biryani的食物。

      在印度,肉類在整體飲食中的消費比例很低,強大的飲食傳統促使奶制品而非肉類成為動物蛋白消費的首選形式。

      上個千年,印度最重要的烹飪技術進口發生在莫臥兒帝國時期。阿拔斯王朝哈里發時期開發的肉飯等菜肴、酸奶腌肉等烹飪技術從印度西北部地區傳播到印度北部。

      印度食物的多樣性部分被旁遮普美食的主導地位所掩蓋。印度烤雞在印度烤爐中烹制,在旁遮普邦和德里地區的農村地區十分流行,但它最初來自中亞——可以追溯到 1950 年代,很大程度是因 1947 年印度分治而流離失所的旁遮普人的創造。

      體育

      國際象棋通常被認為起源于印度的chatura?ga。 Viswanathan Anand于 2007 年成為國際象棋世界冠軍,并一直保持到 2013 年。

      板球是印度最受歡迎的運動,主要賽事包括印度超級聯賽,這是世界上觀看人數最多的板球聯賽,在所有體育聯賽中排名第六。其他職業聯賽包括印度超級聯賽(足球)和職業卡巴迪聯賽。2010 年,印度板球運動員 Sachin Tendulkar在班加羅爾與澳大利亞隊比賽時即將在板球測試賽中創下 14000 分的記錄。印度贏過2次ODI 板球世界杯(1983 年和2011 年),并在2007 年成為首屆Twenty20 國際板球冠軍。

      截止2023年,印度在25屆屆奧運會上獲得了35枚獎牌。1952年赫爾辛基奧運會上,Kd Jadhav獲得了一枚摔跤項目的銅牌,這是印度人贏得的xxx枚個人獎牌;2008年北京奧運會,Abhinav Bindra贏得10米氣步槍冠軍,帶回了一枚歷史性的金牌;Neeraj Chopra在2020年東京奧運會上獲得印度的首枚田徑金牌。曲棍球是印度的奪牌大項,印度曲棍球男子隊總共贏得了8枚奧運金牌,在1928年到1956年的6屆奧運會上連續包攬冠軍,另外2枚來自1964年東京奧運會和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

      印度在射擊運動中具有較強的統治力,在奧運會、世界射擊錦標賽和英聯邦運動會上獲得了多枚獎牌。其他涌現優秀印度運動員的項目包括羽毛球(Nehwal和Sindhu是2名出色的印度女子羽毛球運動員)、拳擊、和摔跤。

      足球在西孟加拉邦、果阿邦、泰米爾納德邦、喀拉拉邦和東北部各州都很流行。

      印度歷來是南亞運動會的主導國家,在籃球項目上占有統治地位,印度隊迄今為止贏得了4場比賽中的3場。

      印度的北部和東北部擁有世界上最高的山脈——喜馬拉雅山脈,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為登山運動在印度的發展注入活力。印度的登山狂熱者群體不斷增長,干城章嘉峰的最高點超過8000米,然而許多登山者已經在7000米至8000米之間的山峰留下足跡。為了保障登山運動的發展,1957年印度登山基金會(IMF)成立,它隸屬于國際運動攀登聯合會,是印度登山運動的xxx機構,旨在組織、支持登山、滑雪攀巖和高海拔徒步運動。

      風景名勝

      編輯

      印度的旅游業對該國經濟非常重要,而且正在迅速發展。據世界旅游和旅行理事會計算,旅游業在2021年創造了13.2萬億盧比(1700億美元),占印度GDP的5.8%,并支持了3210萬個就業崗位。預計到2031年,該行業將以7.8%的年增長率增長至338萬億盧比(4200億美元)(占GDP的7.2%)。2019年,超過1790萬外國游客抵達印度,而2018年為1740萬,增長3.5%這使得印度成為世界上第22個游客最多的國家,在亞太地區排名第8。《國家地理》旅行者雜志將喀拉拉邦評為“世界十大天堂”和“一生必去的50個目的地”之一2014年,泰米爾納德邦、馬哈拉施特拉邦和北方邦是最受游客歡迎的邦。德里、孟買、金奈、阿格拉和齋浦爾是2015年外國游客訪問最多的五個印度城市。受歡迎的旅游地區如下:

      旅游地

      適宜旅游時長

      適宜季節

      娛樂項目

      果阿

      4-5 天

      11月-2月

      海灘跳水、水上運動、在跳蚤市場購物、參觀葡萄牙風格的教堂、享受夜生活、品嘗正宗的果阿美食

      阿格拉

      2 天

      10月-3月

      乘船游覽亞穆納河、觀看阿格拉堡的燈光和音樂表演、參觀法塔赫布爾西克里、在基納里集市、蘇巴什集市購物、品嘗正宗的莫格萊菜肴和街頭食品

      拉賈斯坦邦

      6-7 天

      11月-2月

      探索堡壘和宮殿、參觀寺廟、參加民間舞蹈和音樂節(如比卡內爾駱駝節、普什卡節、大象節等)、參觀野生動物園、品嘗美味的拉賈斯坦菜肴

      德里

      3-4 天

      10月-3月

      在康諾特廣場游玩、在沙羅基尼納加市集閑逛、在迪利哈特市集購買手工藝品紀念品、古董、體驗德里的夜生活、乘坐HoHo巴士

      慕那爾

      3-4 天

      9月-3月

      在馬圖貝蒂大壩玩快艇和騎馬、在昆達拉大壩乘船游覽、攀巖、徒步旅行

      庫格

      3-4 天

      10月-6月

      參觀阿比瀑布、漫步于咖啡和香料種植園、享受漂流、在納加霍爾國家公園進行野生動物狩獵、徒步前往塔迪安達莫爾峰

      馬納里

      3-4 天

      10月-6月

      玩高空滑索、滑翔傘等高空項目、在索朗谷跳傘和騎馬、在羅唐山口滑雪和乘坐雪橇、徒步旅行、漂流、

      烏堤

      2-3 天

      10月-6月

      劃船觀鳥,在烏堤湖和翡翠湖野餐和攝影、乘坐玩具火車、參觀科塔吉里的茶園、徒步旅行

      洛納瓦拉和坎達拉

      2-3 天

      12月-2月、7月-9月

      探索受歡迎的巖石切割的巴雅和卡拉石窟院、在Imagicaa主題公園游玩、在洛納瓦拉湖野餐

      西隆

      4-5 天

      9月-5月

      野餐、購物,徒步旅行、懸崖跳躍、漂流

      瓦拉納西

      2-3 天

      11月-2月

      在寺廟尋求祝福、享受美味的巴納拉西食物和糖果、購買巴納拉西絲綢紗麗

      加爾各答

      4-5 天

      10月-2月

      在尼科公園體驗水上游樂設施和過山車、在生態公園度過一段寧靜的時光、品嘗美味的街頭小吃、探索公園街

      阿姆利則

      3-4 天

      11月-3月

      嘗試旁遮普美食和街頭小吃、購買豐富多彩的紀念品、在陽光城娛樂和水上樂園玩、在哈里克濕地觀鳥

      錫金

      4-5 天

      3月-6月、10月-12月

      乘坐纜車、漂流、滑翔傘、徒步旅行、購物、露營、在甘托克山谷乘坐直升機、在蒼古湖騎牦牛

      西姆拉

      3-4 天

      3月-6月

      在西姆拉角咖啡館品嘗令人垂涎欲滴的食物和雞尾酒、乘坐玩具火車、滑雪、徒步旅行、騎馬

      信息來源

      印度地形廣袤,歷史悠久,擁有32處聯合國文化遺產和7處自然遺產,著名景點有:

      • 泰姬陵(Taj Mahal)

      1. 如果只有一個象征可以代表整個印度,那一定是泰姬陵。這座紀念碑每年都吸引著數百萬游客前往阿格拉,在黎明前醒來,欣賞日出時散發出的壯麗建筑。但阿格拉在印度最佳旅游目的地名單上名列榜首,原因不僅僅是印度最著名的景點。這座位于北方邦的城市充滿了令人驚嘆的莫臥兒王朝紀念碑,比如伊蒂馬德·達烏拉墓和阿克巴陵墓,從上到下都裝飾著催眠般的鑲嵌大理石設計。此外,游客還可以看到另一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阿格拉堡。在一個地方有這么多的奇跡,阿格拉是印度游客必去的城市。

      泰姬陵

      • 瓦倫納西圣城(The Holy City of Varanasi)

      瓦拉納西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8世紀,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有人居住的城市之一。作為印度教徒的主要朝圣中心,這座圣城長期以來一直與強大的恒河聯系在一起,恒河是印度教最重要的宗教象征之一。瓦拉納西有很多參觀的理由,其中最重要的是有機會探索毗鄰恒河的老城區,在那里你會發現建于1780年的Kashi Vishwanath寺廟。在恒河洗澡對印度教徒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許多被稱為“ghats”的地方都有通往水的樓梯,信徒們在祈禱前在那里洗澡。

      瓦倫納西圣城

      • 那爛陀寺(Archaeological Site of Nalanda Mahavihara at Nalanda, Bihar)

      那爛陀寺遺址位于印度東北部的比哈爾邦,包括從公元前3世紀到公元13世紀的修道院和學院的遺跡,如佛塔、神社、住宅和教育建筑等,是灰泥、石頭和金屬構筑的重要藝術品。納蘭達大學是印度次大陸最古老的大學在,在800年間不間斷地進行有組織的知識傳播。 該遺址展示了佛教如何發展以及修道院和教育傳統的繁榮。

      那爛陀寺

      • 大喜馬拉雅國家公園保護區(Great Himalayan National Park Conservation Area)

      大喜馬拉雅國家公園保護區位于印度北部喜馬偕爾邦喜馬拉雅山脈西部,占地90,540公頃,以高山山峰、高山草甸和河流森林聞名,擁有幾條河流的高山冰川和融雪水源以及大片供水集水區,這對數百萬生活在下游的人民至關重要。 公園內的森林和喜馬拉雅前線的高山草甸是喜馬拉雅生物多樣性熱點的一部分,擁有25種森林類型和豐富的動物物種,其中一些是受危種,因此該公園對生物多樣性保護具有突出的意義。

      喜馬拉雅國家公園保護區

      注釋

      編輯

      1. 數據包含與鄰國爭議地區

      參考資料

      編輯

      展開[1]印度國家概況.外交部網站. [2023-08-12].

      [2]Skip to main content.www.india.gov.in. [2023-08-13].

      [3]對外投資合作國別(地區)指南印度.mofcom. [2023-08-13].

      [4]Country code according to ISO-3166 Alpha-3. Retrieved 8 February 2022. laendercode.net. [2023-08-13].

      [5]For more detailed information:.worldometers. [2023-08-13].

      [6]The Hindu. 8 October 2009.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1 June 2013. Retrieved 18 October 2021..The Hindu. 8 October 2009.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1 June 2013. Retrieved 18 October 2021.. [2023-08-16].

      [7]United States Commission on International Religious Freedom.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PDF) on 7 April 2014. Retrieved 18 October 2021..United States Commission on International Religious Freedom.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PDF) on 7 April 2014. Retrieved 18 October 2021.. [2023-08-16].

      [8]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2.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2. [2023-08-12].

      [9]印度.中國領事服務網. [2023-08-13].

      [10]印度將部分中國領土劃入印行政管轄范圍? 外交部回應:非法、無效!.中研網. [2023-08-13].

      [11]Dikshit, K. R.; Schwartzberg, Joseph E., "India: Land", Encyclop?dia Britannica,. 2023: pp. 1–29, p. 12..

      [12]https://web.archive.org/web/20090908141613/https://drs.nio.org/drs/bitstream/2264/350/1/Curr_Sci_91_530.pdf. 2009
      : 530-536.

      [13]Cherrapunji.britannica. [2023-08-13].

      [14]印度共和國地質構造與區域成礦.河北省自然資源廳 海洋局. [2023-08-13].

      [15]cia.cia. [2023-08-13].

      [16]Megadiverse Countries.Biodiversity A–Z. [2023-08-13].

      [17]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23-08-13].

      [18]Fisher, Michael H. (2018.Fisher, Michael H. (2018. [2023-08-13].

      [19] Ludden, D. (2014),. Ludden, D. (2014),. [2023-08-13].

      [20]How the East India Company Became the World’s Most Powerful Monopoly.history. [2023-08-13].

      [21]Marshall, P. J. (2001).Marshall, P. J. (2001). [2023-08-16].

      [22]Chiriyankandath, James (2016),.Chiriyankandath, James (2016),. [2023-08-16].

      [23]55. Chatterji, Joya; Washbrook, David (2013), "Introduction: Concepts and Questions", in Chatterji, Joya; Washbrook, David (eds.), Routledge Handbook of the South Asian Diaspora,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2013: 2013.

      [24]Talbot, Ian; Singh, Gurharpal (2009).Talbot, Ian; Singh, Gurharpal (2009). [2023-08-16].

      [25]57. Khan, Yasmin (2017) [1967], The Great Partition: The Making of India and Pakistan (2 ed.), New Haven and London: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17: 1.

      [26]Independence Day.britannica. [2023-08-13].

      [27]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1995,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on 29 December 2009, retrieved 23 June 2012..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1995,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on 29 December 2009, retrieved 23 June 2012.. [2023-08-16].

      [28]Kashani, Sarwar (9 June 2010).Kashani, Sarwar (9 June 2010). [2023-08-16].

      [29]Metcalf, Barbara D.Metcalf, Barbara D. [2023-08-16].

      [30] Encyclopaedia Britannica,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13 August 2019. Encyclopaedia Britannica,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13 August 2019. [2023-08-16].

      [31]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IUCN), 2019,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1 November 2020, retrieved 21 May 2019.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IUCN), 2019,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1 November 2020, retrieved 21 May 2019. [2023-08-16].

      [32]Forest Survey of India, National Informatics Centre. Retrieved 17 January 2022..Forest Survey of India, National Informatics Centre. Retrieved 17 January 2022.. [2023-08-16].

      [33]Karanth, K. Ullas; Gopal, Rajesh (2005), "An ecology-based policy framework for human-tiger coexistence in India", in Rosie Woodroffe; Simon Thirgood; Alan Rabinowitz.Karanth, K. Ullas; Gopal, Rajesh (2005), "An ecology-based policy framework for human-tiger coexistence in India", in Rosie Woodroffe; Simon Thirgood; Alan Rabinowitz. [2023-08-16].

      [34]20 Best Places to Visit in India.www.planetware.com. [2023-08-13].

      [35]16 Top-Rated Tourist Attractions in India.Bryan Dearsley,"16 Top-Rated Tourist Attractions in India" . [2023-08-13].

      [36]聯合國估計:到2023年年中,印度人口將比中國多290萬.聯合國估計:到2023年年中,印度人口將比中國多290萬..澎湃新聞. [2023-08-16].

      [37]"India (noun)",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2009: 3.

      [38]Thieme, P. (1970). "Sanskrit sindu-/Sindhu- and Old Iranian hindu-/Hindu-". In Mary Boyce; Ilya Gershevitch.Thieme, P. (1970). "Sanskrit sindu-/Sindhu- and Old Iranian hindu-/Hindu-". In Mary Boyce; Ilya Gershevitch. [2023-08-16].

      [39]Kuiper, K., ed. (2010).Kuiper, K., ed. (2010). [2023-08-16].

      [40]Clémentin-Ojha, Catherine (2014).Clémentin-Ojha, Catherine (2014). [2023-08-16].

      [41]Barrow, Ian J. (2003). "From Hindustan to India: Naming change in changing names". South Asia: Journal of South Asian Studies. 26 (1): . 2003: 37–49..

      [42] Encyclop?dia Britannica, retrieved 17 July 2011.. Encyclop?dia Britannica, retrieved 17 July 2011.. [2023-08-16].

      [43]Ministry of Law and Justice, 1 December 2007,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PDF) on 9 September 2014, retrieved 3 March 2012, Article 1(1): India, that is Bharat, shall be a Union of States.Ministry of Law and Justice, 1 December 2007,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PDF) on 9 September 2014, retrieved 3 March 2012, Article 1(1): India, that is Bharat, shall be a Union of States. [2023-08-16].

      [44] Jha, Dwijendra Narayan . Jha, Dwijendra Narayan . [2023-08-16].

      [45]Singh, Upinder (2017).Singh, Upinder (2017). [2023-08-16].

      [46]he Evolution and History of Human Populations in South Asia: 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 in Archaeology, Biological Anthropology, Linguistics and Genetics, Springer Publishing.he Evolution and History of Human Populations in South Asia: 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 in Archaeology, Biological Anthropology, Linguistics and Genetics, Springer Publishing. [2023-08-16].

      [47]Kulke, H.; Rothermund, D. . (2004): 21-23.

      [48]Coningham, Robin; Young, Ruth (2015).Coningham, Robin; Young, Ruth (2015). [2023-08-16].

      [49]britannica.britannica. [2023-08-16].

      [50]印度.全歷史.印度.全歷史. [2023-08-16].

      [51]Oxford: Wiley-Blackwell, ISBN 978-0-631-20546-3, .. 1998
      : p. 132.

      [52]Oxford: Wiley-Blackwell, ISBN 978-0-631-20546-3, . 1998: pp. 119–120..

      [53]Oxford: Wiley-Blackwell, ISBN 978-0-631-20546-3,. 1998: pp. 121–122..

      [54]Oxford: Wiley-Blackwell, ISBN 978-0-631-20546-3, . 1998: p. 123..

      [55]Oxford: Wiley-Blackwell, ISBN 978-0-631-20546-3,. 1998: p. 124..

      [56]Oxford: Wiley-Blackwell, ISBN 978-0-631-20546-3, . 1998: pp. 127–128..

      [57]111. Ludden, D. India and South Asia: A Short History, Oneworld Publications,ISBN 978-1-85168-237-9, p. 68.. (2002),: 68.

      [58]112. Asher, C. B.; Talbot, C. (2008), India Before Europe (1st e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ISBN 978-0-521-51750-8, p. 47.. 2008: 47.

      [59]113. Metcalf, Barbara D.; Metcalf, Thomas R. (2006),A Concise History of Modern India (2nd ed.),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ISBN 978-0-521-68225-1, p. 6.. 2006: 6.

      [60]114. Ludden, D. (2002), India and South Asia: A Short History, Oneworld Publications,ISBN 978-1-85168-237-9, p. 67.. 2002: 67.

      [61]115. Asher, C. B.; Talbot, C. (2008), India Before Europe (1st e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ISBN 978-0-521-51750-8, pp. . 2008: 50–51..

      [62]116. Asher, C. B.; Talbot, C. (2008), India Before Europe (1st e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ISBN 978-0-521-51750-8, p. 53.. 2008: 53.

      [63]117. Metcalf, Barbara D.; Metcalf, Thomas R. (2006),A Concise History of Modern India (2nd ed.),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ISBN 978-0-521-68225-1, p. 12.. 2006: 12.

      [64]122. Asher, C. B.; Talbot, C. (2008), India Before Europe (1st e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ISBN 978-0-521-51750-8, p. 152.. 2008: 152.

      [65]Metcalf, Barbara D.; Metcalf, Thomas R. (2006).Metcalf, Barbara D.; Metcalf, Thomas R. (2006). [2023-08-16].

      [66] Oxford: Wiley-Blackwell, ISBN 978-0-631-20546-3, . 1998
      : p. 164..

      [67]Asher, C. B.; Talbot, C. (2008), India Before Europe (1st e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ISBN 978-0-521-51750-8, p. 186.. 2008: 186.

      [68]126. Metcalf, Barbara D.; Metcalf, Thomas R. (2006),A Concise History of Modern India (2nd ed.),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ISBN 978-0-521-68225-1,. 2006: pp. 23–24..

      [69] Asher, C. B.; Talbot, C. (2008), India Before Europe (1st e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ISBN 978-0-521-51750-8, . 2008: p. 286..

      [70]129. Metcalf, Barbara D.; Metcalf, Thomas R. (2006),A Concise History of Modern India (2nd ed.),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ISBN 978-0-521-68225-1, . 2006: pp. 44–49..

      [71]Robb, P. (2001), A History of India, Palgrave,ISBN 978-0-333-69129-8,. 2001: pp. 98–100..

      [72]Ludden, D. (2002), India and South Asia: A Short History, Oneworld Publications,ISBN 978-1-85168-237-9,. 2002: pp. 128–132..

      [73]132. Metcalf, Barbara D.; Metcalf, Thomas R. (2006),A Concise History of Modern India (2nd ed.),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ISBN 978-0-521-68225-1,. 2006: pp. 51–55..

      [74]. Metcalf, Barbara D.; Metcalf, Thomas R. (2006),A Concise History of Modern India (2nd ed.),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ISBN 978-0-521-68225-1, . 2006: pp. 68–71..

      [75] Asher, C. B.; Talbot, C. (2008), India Before Europe (1st e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ISBN 978-0-521-51750-8,. 2008: p. 289..

      [76]Metcalf, Barbara D.; Metcalf, Thomas R. (2006),A Concise History of Modern India (2nd ed.),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ISBN 978-0-521-68225-1, . 2006: pp. 100–103..

      [77] Brown, J. M. (1994), Modern India: The Origins of an Asian Democracy, The Short Oxford History of the Modern World (2nd e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SBN 978-0-19-873113-9, . 1994: pp. 85–86..

      [78] Stein, B. (1998), A History of India (1st ed.), Oxford: Wiley-Blackwell, ISBN 978-0-631-20546-3, p. 239.. 1998: 239.

      [79]142. Metcalf, Barbara D.; Metcalf, Thomas R. (2006),A Concise History of Modern India (2nd ed.),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ISBN 978-0-521-68225-1, . 2006: pp. 103–108..

      [80]143. Robb, P. (2001), A History of India, Palgrave,ISBN 978-0-333-69129-8, . 2001: p. 183..

      [81]Sarkar, S. (1983), Modern India: 1885–1947, Delhi: Macmillan, ISBN 978-0-333-90425-1, . 1983: pp. 1–4.

      [82]145. Copland, I. (2001), India 1885–1947: The Unmaking of an Empire (1st ed.), Longman,ISBN 978-0-582-38173-5, . 2001: pp. ix–x..

      [83]Metcalf, Barbara D.; Metcalf, Thomas R. (2006),A Concise History of Modern India (2nd ed.),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ISBN 978-0-521-68225-1. 2006: , p. 123..

      [84]Stein, B. (1998), A History of India (1st ed.), Oxford: Wiley-Blackwell, ISBN 978-0-631-20546-3, . 1998: p. 260..

      [85] Bose, S.; Jalal, A. (2011), Modern South Asia: History, Culture, Political Economy (3rd ed.),Routledge, ISBN 978-0-415-77942-5, . 2011: p. 117..

      [86] Stein, B. (1998), A History of India (1st ed.), Oxford: Wiley-Blackwell, ISBN 978-0-631-20546-3, . 1998: p. 258..

      [87]150. Metcalf, Barbara D.; Metcalf, Thomas R. (2006),A Concise History of Modern India (2nd ed.),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ISBN 978-0-521-68225-1, . 2006: p. 126..

      [88]151. Metcalf, Barbara D.; Metcalf, Thomas R. (2006),A Concise History of Modern India (2nd ed.),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ISBN 978-0-521-68225-1,. 2006: p. 97..

      [89]152. Metcalf, Barbara D.; Metcalf, Thomas R. (2006),A Concise History of Modern India (2nd ed.),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ISBN 978-0-521-68225-1, . 2006: p. 163..

      [90]153. Metcalf, Barbara D.; Metcalf, Thomas R. (2006),A Concise History of Modern India (2nd ed.),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ISBN 978-0-521-68225-1, . 2006: p. 167..

      [91]154. Metcalf, Barbara D.; Metcalf, Thomas R. (2006),A Concise History of Modern India (2nd ed.),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ISBN 978-0-521-68225-1, . 2006: pp. 195–197..

      [92]154. e University Press, ISBN 978-0-521-68225-1, pp. 195–197.
      155. Metcalf, Barbara D.; Metcalf, Thomas R. (2006),A Concise History of Modern India (2nd ed.),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ISBN 978-0-521-68225-1, . 2006: p. 203..

      [93]156. Metcalf, Barbara D.; Metcalf, Thomas R. (2006),A Concise History of Modern India (2nd ed.),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ISBN 978-0-521-68225-1, . 2006: p. 231..

      [94]Commonwealth. Retrieved 11 October 2022..Commonwealth. Retrieved 11 October 2022.. [2023-08-16].

      [95]Economic Research Service,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2009,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20 May 2011.Economic Research Service,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2009,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20 May 2011. [2023-08-16].

      [96]160. Metcalf, Barbara D.; Metcalf, Thomas R. (2006),A Concise History of Modern India (2nd ed.),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ISBN 978-0-521-68225-1, . 2006: pp. 266–270..

      [97]161. Metcalf, Barbara D.; Metcalf, Thomas R. (2006),A Concise History of Modern India (2nd ed.),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ISBN 978-0-521-68225-1,. 2006: p. 253..

      [98]162. Metcalf, Barbara D.; Metcalf, Thomas R. (2006),A Concise History of Modern India (2nd ed.),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ISBN 978-0-521-68225-1, . 2006: p. 274..

      [99]222. Sharma, B. K. (August 2007), Introduction to the Constitution of India (4th ed.), Prentice Hall,ISBN 978-81-203-3246-1, p. 49.. 2007: 49.

      [100]223. "India". Commonwealth Local Government Forum.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15 July 2019. Retrieved 7 September 2019.. 2019: 2019.

      [101]india.india. [2023-08-16].

      [102]印度又生內亂10萬人游行要求通火車 稱否則沒和平.印度又生內亂10萬人游行要求通火車 稱否則沒和平. [2023-08-16].

      [103]印度地理位置.印度地理位置. [2023-08-16].

      [104] Dikshit, K. R.; Schwartzberg, Joseph E., "India: Land", Encyclop?dia Britannica, . 2010: pp. 1–29, p. 13..

      [105]India Geography.www.countryreports.org. [2023-08-13].

      [106]weatheronline.weatheronline. [2023-08-16].

      [107]Sharma, Vibha (15 June 2020)..Sharma, Vibha (15 June 2020).. [2023-08-16].

      [108]Sethi, Nitin (3 February 2007).Sethi, Nitin (3 February 2007). [2023-08-16].

      [109]Gupta, Vivek; Jain, Manoj Kumar (2018.Gupta, Vivek; Jain, Manoj Kumar (2018. [2023-08-16].

      [110]Sun Hours Map: How Many Sun Hours Do You Get?.uneecopssolar.com. [2023-08-13].

      [111]Top 10 Populated Cities In India.Top 10 Populated Cities In India. [2023-08-16].

      [112]165. Ali, J. R.; Aitchison, J. C. (2005), "Greater India",Earth-Science Reviews, ,Bibcode:2005ESRv...72..169A,doi:10.1016/j.earscirev.. 2005.07.: 170–173.

      [113]166. Dikshit, K. R.; Schwartzberg, Joseph E., "India: Land", Encyclop?dia Britannica, . 2010: pp. 1–29, p. 7..

      [114]Kaul, R. N. (1970), "The Indian Subcontinent: Indo-Pakistan", in Kaul, R. N. (ed.), Afforestation in Arid Zones, The Hague: Dr. W. Junk, N.V., Publishers, ISBN 978-94-010-3352-7,. 1970: p. 160..

      [115]Prasad, Ishwar (1974), "The Ecology of Vertebrates of the Indian Desert", in Mani, M. S. (ed.), Ecology and Biogeography in India, The Hague: Dr. W. Junk bv Publishers, ISBN 978-94-010-2333-7, p. 372.. 1974: , p. 372..

      [116]170. Fisher, Michael H. (2018), An Environmental History of India: From Earliest Times to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Cambridge and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doi:10.1017/9781316276044, ISBN 978-1-107-11162-2, LCCN 2018021693,S2CID 134229667,. 2018: p. 83..

      [117] Dikshit, K. R.; Schwartzberg, Joseph E., "India: Land", Encyclop?dia Britannica, . 2010: pp. 1–29, p. 8..

      [118]Dikshit, K. R.; Schwartzberg, Joseph E., "India: Land", Encyclop?dia Britannica, pp. 1–29,. 1970: pp. 9–10..

      [119]印度地形圖.印度地形圖. [2023-08-16].

      [120]印度河流域熱帶沙漠氣候的成因.印度河流域熱帶沙漠氣候的成因. [2023-08-16].

      [121]Andaman and Nicobar Islands.britannica.Andaman and Nicobar Islands.britannica. [2023-08-16].

      [122]India.whc.unesco.org.India.whc.unesco.org. [2023-08-16].

      [123]Lakshadweep and Andaman Nicobar Islands of India.Lakshadweep and Andaman Nicobar Islands of India. [2023-08-16].

      [124]Lakshadweep.Lakshadweep. [2023-08-16].

      [125]Dikshit, K. R.; Schwartzberg, Joseph E., "India: Land", Encyclop?dia Britannica, . 2013: pp. 1–29, p. 15.

      [126]India Geography.India Geography. [2023-08-16].

      [127]Important Lakes in India: Largest Lake in India | UPSC Notes.Important Lakes in India: Largest Lake in India | UPSC Notes. [2023-08-16].

      [128]Duff, D. (1993), Holmes Principles of Physical Geology (4th ed.), Routledge, ISBN 978-0-7487-4381-0, p. 353.. 1993: , p. 353.

      [129]178. Basu, Mahua; Xavier, Savarimuthu (2017),Fundamentals of Environmental Studies,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ISBN 978-1-316-87051-8,. 2017: p. 78..

      [130]Rivers of India.Rivers of India. [2023-08-16].

      [131]恒河-印度xxx的河流.恒河-印度xxx的河流. [2023-08-16].

      [132]indian-rivers-and-water-resources.indian-rivers-and-water-resources. [2023-08-16].

      [133]印度的自然資源管理.印度的自然資源管理. [2023-08-16].

      [134]Hydroelectric Power Plants in India..Hydroelectric Power Plants in India.. [2023-08-16].

      [135]Indus River.britannica.Indus River.britannica. [2023-08-16].

      [136]25 Amazing Wildlife Sanctuaries In India For 2023 Adventurous Safaris And Encounters With The Wild!.25 Amazing Wildlife Sanctuaries In India For 2023 Adventurous Safaris And Encounters With The Wild!. [2023-08-16].

      [137]Forests of India.Forests of India. [2023-08-16].

      [138]Where is mica found in India?..Where is mica found in India?.. [2023-08-16].

      [139]Production volume of mica in India from 2016 to 2022..Production volume of mica in India from 2016 to 2022.. [2023-08-16].

      [140]Value of mica exported from India from financial year 2016 to 2022..Value of mica exported from India from financial year 2016 to 2022.. [2023-08-16].

      [141]Centre says domestic coal production to touch 1.31 billion tonnes by FY25.Centre says domestic coal production to touch 1.31 billion tonnes by FY25. [2023-08-16].

      [142]PRODUCTION AND SUPPLIE.PRODUCTION AND SUPPLIE. [2023-08-16].

      [143]Forest Resources in India – UPSC.Forest Resources in India – UPSC. [2023-08-16].

      [144]Top 12 Largest Water Reservoirs in Indi.Top 12 Largest Water Reservoirs in Indi. [2023-08-16].

      [145]金磚國家聯合統計手冊2022.金磚國家聯合統計手冊2022. [2023-08-16].

      [146]Metals & Mining Industry in India.Metals & Mining Industry in India. [2023-08-16].

      [147]Water Resources in India - Geography Note.Water Resources in India - Geography Note. [2023-08-16].

      [148]《水利水電快報》水利科普 | 印度,來自地下水的危機.《水利水電快報》水利科普 | 印度,來自地下水的危機. [2023-08-16].

      [149]10 things you need to know about the water crisis in India.10 things you need to know about the water crisis in India. [2023-08-16].

      [150]WATER RESOURCES.WATER RESOURCES. [2023-08-16].

      [151]204. Crame, J. A.; Owen, A. W. (1 August 2002),Palaeobiogeography and Biodiversity Change: The Ordovician and Mesozoic–Cenozoic Radiations, Geological Society Special Publication, Geological Society of London,ISBN 978-1-86239-106-2, retrieved8 December 2011. 2011: , p. 142..

      [152]Karanth, K. P. (2006),.Karanth, K. P. (2006),. [2023-08-16].

      [153]206. Tritsch, M. F. (2001), Wildlife of India, London:HarperCollins, ISBN 978-0-00-711062-9, .. 2001: p. 14.

      [154]194. Basak, R. K. (1983), Botanical Survey of India: Account of Its Establishment, Development, and Activities, India.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 retrieved . 20 July 2011, : p. 24..

      [155]Flora.knowindia.india.gov.Flora.knowindia.india.gov. [2023-08-16].

      [156]Goyal, Anupam (2006), The WTO and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Law: Towards Concilia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6: p. 295.

      [157]Hughes, Julie E. (2013), Animal Kingdom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 2013: p. 106.

      [158]Paul Gwynne (2011.Paul Gwynne (2011. [2023-08-16].

      [159] Biodiversity in India: A Complete Summary. Biodiversity in India: A Complete Summary. [2023-08-16].

      [160]Zoological Survey of India. 2012.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PDF) on 16 January 2013. Retrieved 20 July 2012..Zoological Survey of India. 2012.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PDF) on 16 January 2013. Retrieved 20 July 2012.. [2023-08-16].

      [161]193. Puri, S. K., "Biodiversity Profile of India", ces.iisc.ernet.in,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21 November 2011, retrieved 20 June 2007.193. Puri, S. K., "Biodiversity Profile of India", ces.iisc.ernet.in,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21 November 2011, retrieved 20 June 2007. [2023-08-16].

      [162]209. Mace, G. M. (March 1994), "1994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Animals", World Conservation Monitoring Centre, 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ISBN 978-2-8317-0194-3, p. 4.. 1994: 4.

      [163]印度十大代表性動物.探秘志. [2023-08-16].

      [164]BBC News, 29 July 2019,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1 August 2019, retrieved 2 August 2019.BBC News, 29 July 2019,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1 August 2019, retrieved 2 August 2019. [2023-08-16].

      [165]210. Lovette, Irby J.; Fitzpatrick, John W. (2016), Handbook of Bird Biology, John Wiley & Sons, ISBN 978-1-118-29105-4. 2016: p. 599,.

      [166]Last of India's cheetahs were shot by a Maharajah- 6 decades later government's reintroduction plan makes no headwayLast of India's cheetahs were shot by a Maharajah- 6 decades later government's reintroduction plan makes no headway.Last of India's cheetahs were shot by a Maharajah- 6 decades later government's reintroduction plan makes no headway. [2023-08-16].

      [167] Tritsch, M. F. (2001), Wildlife of India, London:HarperCollins, ISBN 978-0-00-711062-9, . 2001: p. 15..

      [168]212. Indian Wildlife (Protection) Act, 1972, Ministry of Environment and Forests, Government of India, 9 September 1972, retrieved 25 July 2011.. 1972: 1972.

      [169]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 and Forests, Government of the Andaman and Nicobar Islands, 1988,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PDF)on 21 July 2011, retrieved 25 July 2011..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 and Forests, Government of the Andaman and Nicobar Islands, 1988,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PDF)on 21 July 2011, retrieved 25 July 2011.. [2023-08-16].

      [170]National Parks in India, Complete Lis.National Parks in India, Complete Lis. [2023-08-16].

      [171]20 Rare and Unique Native Plants of India | Native Gardening.indiagardening.20 Rare and Unique Native Plants of India | Native Gardening.indiagardening. [2023-08-16].

      [172]Land Resources in India.Land Resources in India. [2023-08-16].

      [173]印度的自然災害與防災減災研究 李永祥. 印度的自然災害與防災減災研究[J]. 原生態民族文化學刊,. 2022,14(4):: 31-43.

      [174]Top 51 National Parks In India In 2023: A List You Just Can’t Ignore!.Top 51 National Parks In India In 2023: A List You Just Can’t Ignore!. [2023-08-16].

      [175]Landslide.ndma.gov..Landslide.ndma.gov.. [2023-08-16].

      [176]India floods kill more than 200 animals, including rare rhinos.India floods kill more than 200 animals, including rare rhinos. [2023-08-16].

      [177]Extreme Weather Events Occurred For Most Of 2022 In India, Killed Over 2,700: Report.Extreme Weather Events Occurred For Most Of 2022 In India, Killed Over 2,700: Report. [2023-08-16].

      [178]10 Worst Earthquakes in India.10 Worst Earthquakes in India. [2023-08-16].

      [179]Gender ratio in India.Gender ratio in India. [2023-08-16].

      [180]76年增長近11億!印度成世界人口xxx大國,是“人口紅利”還是“人口負擔”?.騰訊網. [2024-01-02].

      [181]Natural Disasters in India.Natural Disasters in India. [2023-08-16].

      [182]Ottenheimer, H. J. (2008).Ottenheimer, H. J. (2008). [2023-08-16].

      [183]Mallikarjun, B (November 2004).Mallikarjun, B (November 2004). [2023-08-16].

      [184]Ministry of Home Affairs, Government of India, 27 April 1960,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1 October 2014, retrieved 13 May 2011..Ministry of Home Affairs, Government of India, 27 April 1960,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1 October 2014, retrieved 13 May 2011.. [2023-08-16].

      [185]Biggest Ethnic Groups In India..Biggest Ethnic Groups In India.. [2023-08-16].

      [186]National Language of India.National Language of India. [2023-08-16].

      [187]10 Most Spoken Languages in India by Number of Speakers.j.10 Most Spoken Languages in India by Number of Speakers.j. [2023-08-16].

      [188]Hinduism.Hinduism. [2023-08-16].

      [189]印度教.印度教. [2023-08-16].

      [190]Soul of India.Soul of India. [2023-08-16].

      [191]Buddhism.Buddhism. [2023-08-16].

      [192]Islam in India.Islam in India. [2023-08-16].

      [193]MUSLIMS IN INDIA.MUSLIMS IN INDIA. [2023-08-16].

      [194]Asia Highlights TrustPilot rating Religion in India.Asia Highlights TrustPilot rating Religion in India. [2023-08-16].

      [195]Buddhism.Buddhism. [2023-08-16].

      [196]legislature.gov.in. Archived (PDF) from the original on 16 April 2019. Retrieved 16 July 2016..legislature.gov.in. Archived (PDF) from the original on 16 April 2019. Retrieved 16 July 2016.. [2023-08-16].

      [197]Mathew, K. M. (2003),.Mathew, K. M. (2003),. [2023-08-16].

      [198]Sharma, B. K. (August 2007).Sharma, B. K. (August 2007). [2023-08-16].

      [199]Sharma, B. K. (August 2007).Sharma, B. K. (August 2007). [2023-08-16].

      [200]221. Mathew, K. M. (2003), Manorama Yearbook,Malayala Manorama, ISBN 978-81-900461-8-3, retrieved 21 July 2011, p. 524.. 2011: 524.

      [201]Communist Party of India.Communist Party of India. [2023-08-16].

      [202]印度十大著名寺廟.印度十大著名寺廟. [2023-08-16].

      [203]LIST OF PARTICIPATING POLITICAL PARTIES.LIST OF PARTICIPATING POLITICAL PARTIES. [2023-08-16].

      [204]印度政治格局及莫迪的政治抱負.印度政治格局及莫迪的政治抱負. [2023-08-16].

      [205]Retrieved 21 November 2022.Retrieved 21 November 2022. [2023-08-16].

      [206]Nayak, P. B.; Goldar, B.; Agrawal.Nayak, P. B.; Goldar, B.; Agrawal. [2023-08-16].

      [207]244. Wolpert, S. (2003), A New History of India(7th e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SBN 978-0-19-516678-1,. 2003: p. xiv..

      [208]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ctober 2007, archived fromthe original (PDF) on 6 June 2011, retrieved22 July 2011..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ctober 2007, archived fromthe original (PDF) on 6 June 2011, retrieved22 July 2011.. [2023-08-16].

      [209]Gargan, E. A. (15 August 1992).Gargan, E. A. (15 August 1992). [2023-08-16].

      [210]Alamgir, J. (24 December 2008),.Alamgir, J. (24 December 2008),. [2023-08-16].

      [211]Bonner, B (20 March 2010).Bonner, B (20 March 2010). [2023-08-16].

      [212]Farrell, D.; Beinhocker, E. (19 May 2007.Farrell, D.; Beinhocker, E. (19 May 2007. [2023-08-16].

      [213]Telugu Desam Party.Telugu Desam Party. [2023-08-16].

      [214]The Economist, 21 March 2017,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25 May 2017, retrieved 25 May 2017..The Economist, 21 March 2017,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25 May 2017, retrieved 25 May 2017.. [2023-08-16].

      [215]Biggest Companies in India..Biggest Companies in India.. [2023-08-16].

      [216] The times of India. 1 December 2022. Retrieved 5 December 2022.. The times of India. 1 December 2022. Retrieved 5 December 2022.. [2023-08-16].

      [217] Library of Congress Country Studies (5th ed.), Library of Congress Federal Research Division, December 2004,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PDF) on 27 September 2011, retrieved 30 September 2011.. Library of Congress Country Studies (5th ed.), Library of Congress Federal Research Division, December 2004,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PDF) on 27 September 2011, retrieved 30 September 2011.. [2023-08-16].

      [218]32. 孫培鈞. 印度經濟五十年[J]. 南亞研究. ,2000(1):: 35-37..

      [219]張鳴秋GDP per capita of India.張鳴秋GDP per capita of India. [2023-08-16].

      [220]The World Factbook, 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 retrieved 10 July 2021..The World Factbook, 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 retrieved 10 July 2021.. [2023-08-16].

      [221]Retrieved 18 February 2022.Retrieved 18 February 2022. [2023-08-16].

      [222]Schwab, K. (2010.Schwab, K. (2010. [2023-08-16].

      [223]Hawksworth, John; Tiwari, Anmol (January 2011).Hawksworth, John; Tiwari, Anmol (January 2011). [2023-08-16].

      [224]印度稱2027年將成世界第三大經濟體,此愿景能否實現.騰訊網. [2024-02-01].

      [225]朱行. 印度農業現狀[J]. 鄉鎮經濟,. 2000(6):: 59-60.

      [226]The World Bank, 2019,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22 August 2019, retrieved 26 March 2022.The World Bank, 2019,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22 August 2019, retrieved 26 March 2022. [2023-08-16].

      [227]240. "Employment in agriculture, female (% of female employment) (modeled ILO estimate)", The World Bank, 2019,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22 August 2019, retrieved 26 March 2022.240. "Employment in agriculture, female (% of female employment) (modeled ILO estimate)", The World Bank, 2019,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22 August 2019, retrieved 26 March 2022. [2023-08-16].

      [228]朱行. 印度農業現狀概述[J]. 糧食流通技術,. 2010(1):: 35-38. .

      [229] Bangalore Is The Cheapest {And Best} City In India And 5th Least Expensive In The World.. Bangalore Is The Cheapest {And Best} City In India And 5th Least Expensive In The World. [2023-08-16].

      [230]印度盛產什么農作物.印度盛產什么農作物. [2023-08-16].

      [231]Tea Industry and Exports in India.Tea Industry and Exports in India. [2023-08-16].

      [232]India's wheat output may set new record of over 112 lakh tonnes in 2022-23.India's wheat output may set new record of over 112 lakh tonnes in 2022-23. [2023-08-16].

      [233]Kapoor, Rana (27 October 2015), "Growth in organised dairy sector, a boost for rural livelihood", Business Line,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20 July 2019, retrieved 26 August 2019, Nearly 80 per cent of India's milk production is contributed by small and marginal farmers, with an average herd size of one to two milching animals..Kapoor, Rana (27 October 2015), "Growth in organised dairy sector, a boost for rural livelihood", Business Line,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20 July 2019, retrieved 26 August 2019, Nearly 80 per cent of India's milk production is contributed by small and marginal farmers, with an average herd size of one to two milching animals.. [2023-08-16].

      [234]Reliance Industries Ltd..Reliance Industries Ltd.. [2023-08-16].

      [235]Business Line, 10 April 2010, retrieved 23 July 2011..Business Line, 10 April 2010, retrieved 23 July 2011.. [2023-08-16].

      [236]印度汽車行業.印度汽車行業. [2023-08-16].

      [237]塔塔汽車公司.塔塔汽車公司. [2023-08-16].

      [238]Indian pharmaceuticals - a formula for Success.Indian pharmaceuticals - a formula for Success. [2023-08-16].

      [239]The Financial Express (India). 16 September 2021. Retrieved 18 October 2021..The Financial Express (India). 16 September 2021. Retrieved 18 October 2021.. [2023-08-16].

      [240]India Brand Equity Foundation. 12 October 2021. Retrieved 18 October 2021..India Brand Equity Foundation. 12 October 2021. Retrieved 18 October 2021.. [2023-08-16].

      [241]Biotechnology and Pharmaceutical Sector in India: sector briefing by the UK Trade and Investment 2011.Biotechnology and Pharmaceutical Sector in India: sector briefing by the UK Trade and Investment 2011. [2023-08-16].

      [242]Yep, E. (27 September 2011).Yep, E. (27 September 2011). [2023-08-16].

      [243] Scott, Allen J.; Garofoli, Gioacchino (2007). Scott, Allen J.; Garofoli, Gioacchino (2007). [2023-08-16].

      [244]Sheth, N. (28 May 2009).Sheth, N. (28 May 2009). [2023-08-16].

      [245]張斌. 印度服務業市場開放的現狀與趨勢[J]. 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 2006(2):: 14-19..

      [246] investindia.gov.in.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18 May 2021.. investindia.gov.in.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18 May 2021.. [2023-08-16].

      [247]Khan, Danish (28 October 2017.Khan, Danish (28 October 2017. [2023-08-16].

      [248]印度股市市值首次達到4萬億美元.財聯社-今日頭條. [2023-12-06].

      [249]印度股市市值首次達到4萬億美元,德國股市也剛剛創下歷史高位,盤點全球主要股指年內漲跌幅,北證50指數領跑A股.金融界-今日頭條. [2023-12-06].

      [250]殷永林,羅鋒. 近年來印度對外貿易發展的特點[J]. 南亞研究季刊,. 2011(3):: 32-35..

      [251] International Trade Centre. 1999–2019. Retrieved 30 September 2022.. International Trade Centre. 1999–2019. Retrieved 30 September 2022.. [2023-08-16].

      [252] Dinkel, Jürgen (3 December 2018). Dinkel, Jürgen (3 December 2018). [2023-08-16].

      [253]Rothermund, D. (17 October 2000.Rothermund, D. (17 October 2000. [2023-08-16].

      [254] Brahma Chellaney (2006). Brahma Chellaney (2006). [2023-08-16].

      [255]Sharma, S. R. (1999.Sharma, S. R. (1999. [2023-08-16].

      [256] Gvosdev, N.K.; Marsh, C. (2013). Gvosdev, N.K.; Marsh, C. (2013). [2023-08-16].

      [257]Alford, P. (7 July 2008),.Alford, P. (7 July 2008),. [2023-08-16].

      [258]Ghosh, A. (1 September 2009).Ghosh, A. (1 September 2009). [2023-08-16].

      [259]Sisodia, N. S.; Naidu, G. V. C. (2005). 2005: 1-8.

      [260]Europa: Summaries of EU Legislation, European Union, 8 April 2008,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3 May 2011, retrieved 14 January 2011..Europa: Summaries of EU Legislation, European Union, 8 April 2008,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3 May 2011, retrieved 14 January 2011.. [2023-08-16].

      [261]The Times of India, 11 October 2008,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7 November 2011, retrieved21 July 2011.The Times of India, 11 October 2008,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7 November 2011, retrieved21 July 2011. [2023-08-16].

      [262]BBC News, BBC, 11 February 2009, retrieved22 August 2010..BBC News, BBC, 11 February 2009, retrieved22 August 2010.. [2023-08-16].

      [263]Rediff, 25 January 2008, retrieved 22 August 2010..Rediff, 25 January 2008, retrieved 22 August 2010.. [2023-08-16].

      [264]Reuters, 13 February 2010,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12 May 2012, retrieved 22 August 2010..Reuters, 13 February 2010,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12 May 2012, retrieved 22 August 2010.. [2023-08-16].

      [265]237. Curry, B. (27 June 2010), "Canada Signs Nuclear Deal with India", The Globe and Mail,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25 May 2017, retrieved13 May 2011..237. Curry, B. (27 June 2010), "Canada Signs Nuclear Deal with India", The Globe and Mail,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25 May 2017, retrieved13 May 2011.. [2023-08-16].

      [266]COTTON SECTO.COTTON SECTO. [2023-08-16].

      [267]Nepal-India Relations.Nepal-India Relations. [2023-08-16].

      [268]About India-Nepal Relations.About India-Nepal Relations. [2023-08-16].

      [269]India and Nepal Border Dispute.India and Nepal Border Dispute. [2023-08-16].

      [270]India-Bhutan relation.India-Bhutan relation. [2023-08-16].

      [271]India - Sri Lanka Relations.mea.India - Sri Lanka Relations.mea. [2023-08-16].

      [272]Mumbai Terror Attacks Fast Facts.Mumbai Terror Attacks Fast Facts. [2023-08-16].

      [273]Are India-Sri Lanka relations on the mend?.Are India-Sri Lanka relations on the mend?. [2023-08-16].

      [274]中國同印度的關系.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2023-08-16].

      [275]India one of most important poles in multipolar world order, says Russia.India one of most important poles in multipolar world order, says Russia. [2023-08-16].

      [276]mea.gov.mea.gov. [2023-08-16].

      [277]John Pike. "VOA News Report.John Pike. "VOA News Report. [2023-08-16].

      [278]Sharma, Rajeev (26 September 2012). "Indo-Russian Inter-Governmental Commission to meet in mid-October". Russia Beyond. Retrieved 8 February 2022.Sharma, Rajeev (26 September 2012). "Indo-Russian Inter-Governmental Commission to meet in mid-October". Russia Beyond. Retrieved 8 February 2022. [2023-08-16].

      [279]http://www.state.gov/.http://www.state.gov/. [2023-08-16].

      [280]mea.gov.mea.gov. [2023-08-16].

      [281]International Organisations in which India is a Membe.International Organisations in which India is a Membe. [2023-08-16].

      [282]India Pakistan relations UPS.India Pakistan relations UPS. [2023-08-16].

      [283]India became a member of the United Nations.India became a member of the United Nations. [2023-08-16].

      [284]The UN in India.The UN in India. [2023-08-16].

      [285]Secretary-General's remarks on the partnership between India and the United Nations on India’s 75th anniversar.Secretary-General's remarks on the partnership between India and the United Nations on India’s 75th anniversar. [2023-08-16].

      [286]India’s SCO presidency: Leveraging opportunities.India’s SCO presidency: Leveraging opportunities. [2023-08-16].

      [287]South Asian Association for Regional Cooperation.South Asian Association for Regional Cooperation. [2023-08-16].

      [288]“印度死盯馬爾代夫”,印度海軍:即將在馬爾代夫附近島嶼開放新基地.騰訊網. [2024-03-04].

      [289]Schwartzberg, J. (2011),.Schwartzberg, J. (2011),. [2023-08-16].

      [290]Makar, .Makar, . [2023-08-16].

      [291]274. Medora, N. (2003), "Mate Selection in Contemporary India: Love Marriages Versus Arranged Marriages", in Hamon, R. R.; Ingoldsby, B. B. (eds.), Mate Selection Across Cultures, SAGE Publications, pp. ,ISBN 978-0-7619-2592-7.. 2003: 209–230.

      [292]Jones, G.; Ramdas, K. (2005.Jones, G.; Ramdas, K. (2005. [2023-08-16].

      [293]swas, Soutik (29 September 2016.swas, Soutik (29 September 2016. [2023-08-16].

      [294]277. Cullen-Dupont, K. (July 2009), Human Trafficking (1st ed.), Infobase Publishing,ISBN 978-0-8160-7545-4, p. 96..277. Cullen-Dupont, K. (July 2009), Human Trafficking (1st ed.), Infobase Publishing,ISBN 978-0-8160-7545-4, p. 96.. [2023-08-16].

      [295]Kapoor, Mudit; Shamika, Ravi (10 February 2014). "India's missing women". The Hindu. Retrieved 17 November 2019. In the last 50 years of Indian democracy, the absolute number of missing women has increased fourfold from 15 million to 68 million. This is not merely a reflection of the growth in the overall population, but, rather, of the fact that this dangerous trend has worsened with time. As a percentage of the female electorate, missing women have gone up significantly — from 13 per cent to approximately 20 per cent.Kapoor, Mudit; Shamika, Ravi (10 February 2014). "India's missing women". The Hindu. Retrieved 17 November 2019. In the last 50 years of Indian democracy, the absolute number of missing women has increased fourfold from 15 million to 68 million. This is not merely a reflection of the growth in the overall population, but, rather, of the fact that this dangerous trend has worsened with time. As a percentage of the female electorate, missing women have gone up significantly — from 13 per cent to approximately 20 per cent. [2023-08-16].

      [296]Associated Press via The Guardian. 30 January 2018. Retrieved 17 November 2019. Quote: "More than 63 million women are “missing” statistically across India, and more than 21 million girls are unwanted by their families, government officials say. The skewed ratio of men to women is largely the result of sex-selective abortions, and better nutrition and medical care for boys, according to the government's annual economic survey, which was released on Monday. In addition, the survey found that “families where a son is born are more likely to stop having children than families where a girl is born”..Associated Press via The Guardian. 30 January 2018. Retrieved 17 November 2019. Quote: "More than 63 million women are “missing” statistically across India, and more than 21 million girls are unwanted by their families, government officials say. The skewed ratio of men to women is largely the result of sex-selective abortions, and better nutrition and medical care for boys, according to the government's annual economic survey, which was released on Monday. In addition, the survey found that “families where a son is born are more likely to stop having children than families where a girl is born”.. [2023-08-16].

      [297]Trivedi, Ira (15 August 2019).Trivedi, Ira (15 August 2019). [2023-08-16].

      [298] Nelson, Dean (2 September 2013).. Nelson, Dean (2 September 2013).. [2023-08-16].

      [299] Pereira, Ignatius (6 August 2013).. Pereira, Ignatius (6 August 2013).. [2023-08-16].

      [300] Pathania, Rajni (January 2020). Pathania, Rajni (January 2020). [2023-08-16].

      [301]Natarajan, Dandapani (1971).Natarajan, Dandapani (1971). [2023-08-16].

      [302]studyinindia.gov.in. Retrieved 18 October 2021..studyinindia.gov.in. Retrieved 18 October 2021.. [2023-08-16].

      [303]陳曦,李志明,譚鵬. 當今印度科技發展情況概述[J]. 云南科技管理,. 2019,32(2): :40-43..

      [304]Ind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Delhi (IITD).Ind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Delhi (IITD). [2023-08-16].

      [305]The Economic Times. 15 January 2019. Retrieved 18 October 2021..The Economic Times. 15 January 2019. Retrieved 18 October 2021.. [2023-08-16].

      [306]dashboard.udiseplus.gov.in. Ministry of Education. Retrieved 18 October 2021..dashboard.udiseplus.gov.in. Ministry of Education. Retrieved 18 October 2021.. [2023-08-16].

      [307] Press Trust of India via Sify.com. 12 September 2008.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20 February 2014. Retrieved 18 October 2021.. Press Trust of India via Sify.com. 12 September 2008.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20 February 2014. Retrieved 18 October 2021.. [2023-08-16].

      [308]289. N. Jayapalan (2005). History of Education in India. Atlantic Publishers & Distributors. ISBN 978-81-7156-922-9..289. N. Jayapalan (2005). History of Education in India. Atlantic Publishers & Distributors. ISBN 978-81-7156-922-9.. [2023-08-16].

      [309]44. 蘇維建. 印度科技簡訊[J]. 全球科技經濟瞭望,. 2006(6):: 62-64..

      [310]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in India.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in India. [2023-08-16].

      [311]168. Kaul, R. N. (1970), "The Indian Subcontinent: Indo-Pakistan", in Kaul, R. N. (ed.), Afforestation in Arid Zones, The Hague: Dr. W. Junk, N.V., Publishers, ISBN 978-94-010-3352-7, . 1970: p. 160..

      [312]ibef.ibef. [2023-08-16].

      [313]List of Military Operations of Indian Armed Forces.List of Military Operations of Indian Armed Forces. [2023-08-16].

      [314]Protection of Environment powermin.gov.Protection of Environment powermin.gov. [2023-08-16].

      [315]5 Biggest Environmental Issues in India in 2023.5 Biggest Environmental Issues in India in 2023. [2023-08-16].

      [316]蘇靜. 印度社會保障發展與展望[J]. 青年時代,. 2015(3):: 37-39..

      [317]張樂. 印度社會保障體系概述[J]. 南亞研究季刊,. 2006(2):: 112-117.

      [318]Know India, National Informatics Centre, Government of India,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18 April 2021, retrieved 18 April 2021..Know India, National Informatics Centre, Government of India,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18 April 2021, retrieved 18 April 2021.. [2023-08-16].

      [319]knowindia.india.gov.knowindia.india.gov. [2023-08-16].

      [320]印度國旗圖.印度國旗圖. [2023-08-16].

      [321].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印度大使館:印度國徽背后的故事.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印度大使館. [2023-08-16].

      [322]india.india. [2023-08-16].

      [323]pixabay.pixabay. [2023-08-16].

      [324]Highest Crime Rate In India 2022 .Highest Crime Rate In India 2022 . [2023-08-16].

      [325]commons.wikimedia.commons.wikimedia. [2023-08-16].

      [326]以里程計,印度擁有世界上第二大的公路網,但道路質量堪憂 .澎湃. [2023-08-16].

      [327]印度首條“水下地鐵”線路開通.今日頭條. [2024-03-08].

      [328]印度機場分布指南,讓你更快了解印度機場.indiaknow. [2023-08-13].

      [329]11. 印度陸海交通基礎設施對外互聯互通的現狀及問題[J]. 南亞研究季刊, 2020, (2): 54-61. DOI:10.13252/j.cnki.sasq.2020.02.08.

      [330]
      Asia Highlights TrustPilot rating
      Indian Traditional Dress — What do Indian Women and Men Wear.asiahighlights.com. [2023-08-17].

      [331]britannica.britannica. [2023-08-16].

      [332]淺析印度電影的特點.淺析印度電影的特點. [2023-08-16].

      [333]Indian Cinema.culturalindia.Indian Cinema.culturalindia. [2023-08-16].

      [334]7 Best Indian Authors Of All Time..7 Best Indian Authors Of All Time.. [2023-08-16].

      [335]ndian Television Serials.ndian Television Serials. [2023-08-16].

      [336]Value of the film industry in India FY 2014-2024.Value of the film industry in India FY 2014-2024. [2023-08-16].

      [337]Value of the TV industry in India 2007-2024.Value of the TV industry in India 2007-2024. [2023-08-16].

      [338]India Transportation.worldbank.India Transportation.worldbank. [2023-08-16].

      [339]Indian literature.Indian literature. [2023-08-16].

      [340]Akancha Tripathi.Akancha Tripathi. [2023-08-16].

      [341]Alice Saville."Holi events: celebrate the festival of colours in London.Alice Saville."Holi events: celebrate the festival of colours in London. [2023-08-16].

      [342]6 Unique Culture of India : Customs & Indian Traditions.6 Unique Culture of India : Customs & Indian Traditions. [2023-08-16].

      [343]What Are Examples Of Traditional Indian Clothing.What Are Examples Of Traditional Indian Clothing. [2023-08-16].

      [344]Arrangement-and-transcription).Arrangement-and-transcription). [2023-08-17].

      [345]world-music-resources.world-music-resources. [2023-08-17].

      [346]music_modern.music_modern. [2023-08-17].

      [347]britannica.britannica. [2023-08-17].

      [348]ravishanka.ravishanka. [2023-08-17].

      [349]zubinmehta.zubinmehta. [2023-08-17].

      [350]Roberts, N. W. (12 July 2004),.Roberts, N. W. (12 July 2004),. [2023-08-16].

      [351]如果說中國寺廟的是清心寡欲,那么印度“性愛”神廟欲望滿滿 .indiaknow. [2023-08-16].

      [352]德拉維德式建筑.德拉維德式建筑. [2023-08-16].

      [353]Nagara Style or North India Temple style.Nagara Style or North India Temple style. [2023-08-16].

      [354]Major Indian Temple Architecture Styles.Major Indian Temple Architecture Styles. [2023-08-16].

      [355]The only Nagara style Monolith in North India.The only Nagara style Monolith in North India. [2023-08-16].

      [356]維薩拉.維薩拉. [2023-08-16].

      [357]Somanathapura, Vesara Style Temple.Somanathapura, Vesara Style Temple. [2023-08-16].

      [358]Exploring Indian Culture through Food..Exploring Indian Culture through Food.. [2023-08-16].

      [359]Davidson, Alan (2014).Davidson, Alan (2014). [2023-08-16].

      [360]297. Jhala, Angma Day (2015), Royal Patronage, Power and Aesthetics in Princely India, Routledge, p. 70, ISBN 978-1-317-31657-2.. 2015: 70.

      [361]Davidson, Alan (2014).Davidson, Alan (2014). [2023-08-16].

      [362]chapati圖.chapati圖. [2023-08-16].

      [363]thali圖.thali圖. [2023-08-16].

      [364]Sengupta, Jayanta (2014).Sengupta, Jayanta (2014). [2023-08-16].

      [365]Collingham, Elizabeth M. (2007).Collingham, Elizabeth M. (2007). [2023-08-16].

      [366]Sahakian, Marlyne; Saloma, Czarina; Erkman, Suren (2016).Sahakian, Marlyne; Saloma, Czarina; Erkman, Suren (2016). [2023-08-16].

      [367]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2023-08-16].

      [368]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Vr2qnK_QOuAC&pg=PA1140.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Vr2qnK_QOuAC&pg=PA1140. [2023-08-16].

      [369]Davidson, Alan (2014).Davidson, Alan (2014). [2023-08-16].

      [370] Nandy, Ashis (2004), "The Changing Popular Culture of Indian Food: Preliminary Notes", South Asia Research, 24 (1): . 2004: 9–19,.

      [371]306. Wolpert, S. (2003), A New History of India(7th e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SBN 978-0-19-516678-1. 2003: , p. 2..

      [372]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11 January 2015. Retrieved 14 December 2018..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11 January 2015. Retrieved 14 December 2018.. [2023-08-16].

      [373] Shores, Lori (15 February 2007. Shores, Lori (15 February 2007. [2023-08-16].

      [374]11 January 2016.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7 April 2019. Retrieved 14 May 2019..11 January 2016.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7 April 2019. Retrieved 14 May 2019.. [2023-08-16].

      [375]The Financial Express. 26 September 2021. Retrieved 3 December 2021..The Financial Express. 26 September 2021. Retrieved 3 December 2021.. [2023-08-16].

      [376]Sky Sports. Retrieved 3 December 2021.Sky Sports. Retrieved 3 December 2021. [2023-08-16].

      [377]indian cuisine ranked 5th in the world, over 450 indian restaurants on the list.indian cuisine ranked 5th in the world, over 450 indian restaurants on the list. [2023-08-16].

      [378]ndian Olympic history: Early hockey dominance, a medal drought.ndian Olympic history: Early hockey dominance, a medal drought. [2023-08-16].

      [379]KD Jadhav: The scrawny lad who stood tall in the sport of giants.KD Jadhav: The scrawny lad who stood tall in the sport of giants. [2023-08-16].

      [380]BBC News. 6 August 2014. Retrieved 3 December 2021..BBC News. 6 August 2014. Retrieved 3 December 2021.. [2023-08-16].

      [381]體育之星 > 射擊 > 賓德拉.體育之星 > 射擊 > 賓德拉. [2023-08-16].

      [382]India Today.India Today. [2023-08-16].

      [383]Commonwealth Games 2010, BBC, 7 October 2010, retrieved 3 June2011..Commonwealth Games 2010, BBC, 7 October 2010, retrieved 3 June2011.. [2023-08-16].

      [384]Cyriac, B. B. (9 August 2010).Cyriac, B. B. (9 August 2010). [2023-08-16].

      [385]BBC News, 1 August 2010, retrieved 5 October 2010..BBC News, 1 August 2010, retrieved 5 October 2010.. [2023-08-16].

      [386]Sengupta, R. (24 September 2010).Sengupta, R. (24 September 2010). [2023-08-16].

      [387]Xavier, L. (12 September 2010),.Xavier, L. (12 September 2010),. [2023-08-16].

      [388]319. Majumdar, B.; Bandyopadhyay, K. (2006), A Social History of Indian Football: Striving To Score, Routledge, ISBN 978-0-415-34835-5, . 2006: pp. 1–5..

      [389]Indian hockey men at the Olympics: A gold-laden history.Indian hockey men at the Olympics: A gold-laden history. [2023-08-16].

      [390]Mountaineering in India.indianetzone..Mountaineering in India.indianetzone.. [2023-08-16].

      [391]Top 15 Tourist Places in India that are Totally Worth Visiting.Top 15 Tourist Places in India that are Totally Worth Visiting. [2023-08-16].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427748/

      (368)
      詞條目錄
      1. 名稱由來
      2. 歷史
      3. 古印度時期
      4. 印度河文明時期(約公元前2500年至1500年)
      5. 吠陀時期(約公元前1500-前600年)
      6. 列國時期(公元前600 -400年)
      7. 孔雀帝國時期(公元前324-187年)
      8. 貴霜帝國時期(公元1世紀-3世紀)
      9. 笈多王朝時期(公元4世紀-6世紀)
      10. 封建時期
      11. 殖民地時期
      12. 現代時期
      13. 行政區劃
      14. 區劃詳情
      15. 主要城市
      16. 德里
      17. 孟買
      18. 班加羅爾
      19. 加爾各答
      20. 海德拉巴
      21. 自然地理
      22. 位置境域
      23. 氣候
      24. 土壤
      25. 地質
      26. 地形地貌
      27. 水文水利
      28. 水文
      29. 水利
      30. 自然資源
      31. 土地資源
      32. 礦物資源
      33. 云母
      34. 鐵礦石
      35. 森林資源
      36. 水資源
      37. 生物多樣性
      38. 植物
      39. 動物
      40. 自然保護區
      41. 國家公園
      42. 自然災害
      43. 地質災害
      44. 水文災害
      45. 氣象災害
      46. 人口
      47. 人口數量
      48. 人種
      49. 印度雅利安人
      50. 德拉威人
      51. 語言
      52. 宗教信仰
      53. 政治
      54. 政體
      55. 國家機構
      56. 憲法
      57. 政黨
      58. 全國性政黨
      59. 邦級政黨
      60. 總統
      61. 政要
      62. 經濟
      63. 綜述
      64. 發展歷程
      65. 發展優勢
      66. 第一產業
      67. 種植業
      68. 糧食作物
      69. 經濟作物
      70. 畜牧業
      71. 第二產業
      72. 汽車
      73. 制藥業
      74. 第三產業
      75. 信息技術
      76. 服務業
      77. 電信業
      78. 金融業
      79. 對外貿易
      80. 經濟功能區
      81. 國際關系
      82. 綜述
      83. 與尼泊爾的關系
      84. 與不丹的關系
      85. 與斯里蘭卡的關系
      86. 與巴基斯坦的關系
      87. 與中國的關系
      88. 與俄羅斯的關系
      89. 與美國的關系
      90. 國際組織
      91. 軍事
      92. 社會
      93. 教育
      94. 科技
      95. 衛生健康
      96. 媒體
      97. 環保
      98. 治安
      99. 社會保障
      100. 國家標志
      101. 國旗
      102. 國徽
      103. 國歌
      104. 國花
      105. 國鳥
      106. 交通
      107. 綜述
      108. 公路
      109. 鐵路
      110. 航空
      111. 航運
      112. 文化
      113. 綜述
      114. 服飾
      115. 垂褶
      116. 裹裙
      117. 印度新娘裝
      118. 愛客坎
      119. 頭巾
      120. 長袍
      121. 影視
      122. 電影業
      123. 電視業
      124. 文學
      125. 節日
      126. 習俗
      127. 藝術
      128. 舞蹈
      129. 音樂
      130. 建筑
      131. 飲食
      132. 體育
      133. 風景名勝
      134. 注釋
      135. 參考資料

      輕觸這里

      關閉目錄

      目錄
      91麻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