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島市

    編輯
    本詞條由“匿名用戶” 建檔。

    青島市,簡稱青,舊稱“膠澳”,別稱“琴島”“小青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山東省下轄地級市,地處山東半島南部,位于東經119°30′~121°00′,北緯35°35~37°09′,東、南瀕臨黃海,東北與煙臺市毗鄰,西與濰坊市相連,西南與日照市接壤,氣候屬溫帶季風氣候,具有顯著的海洋性特征。截至2022年10月,該市土地總面積為11293平方千米,海域面積12240平方千米,市轄七個區和三個縣級市,常住...

    青島市,簡稱青,舊稱“膠澳”,別稱“琴島”“小青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山東省下轄地級市,地處山東半島南部,位于東經119°30′~121°00′,北緯35°35~37°09′,東、南瀕臨黃海, 東北與煙臺市毗鄰,西與濰坊市相連,西南與日照市接壤,氣候屬溫帶季風氣候,具有顯著的海洋性特征。截至2022年10月,該市土地總面積為11293平方千米,海域面積12240平方千米,市轄七個區和三個縣級市,常住人口為1034.21萬人。

    名稱來歷

    編輯

    青島,舊稱“膠澳”,別稱“琴島”“小青島”。

    青島這一地名本指城區前海一海灣內的一座小島,因島上綠成蔭,終年郁郁蔥蔥而得名“青島”,后于明嘉靖年間首度被記載于王士性的《廣志繹》中。青島灣中的“小青島”,是青島之根脈,海灣、口岸、村莊乃至整個市區,由此得名。德國占領青島后,與清廷簽訂《膠澳租借條約》,膠澳是膠州灣的別稱,古稱少海、幼海。1899年,德皇威廉二世將膠澳租借地內的新市區定名為青島。1922年,xxx政府收回膠澳主權后,頒布《膠澳商埠暫行章程》,設立膠澳商埠,轄域與膠澳租借地一致;商埠內設市,“市定名為青島市,以青島市街、臺東鎮及臺西鎮之界址為區域。”這是以法令形式命名的xxxxxx個市,但因當時政局混亂未能實施。直到1929年,膠澳商埠局撤銷,青島特別市設立,從這時起,青島這個地名才代表了全市區,而青島灣中“青島”因與市名重名,遂改稱為“小青島”。此后,盡管所轄范圍時有變遷,但青島市這個名稱一直沿用至今。

    琴島是青島和小青島的別名。關于琴島名稱的由來,有多種說法和記載。其一有地形環境說法,“據說從空中看下來象是古琴,故也稱琴島或琴嶼”。其二有自然現象說法,“取其山如琴,水如弦,清風徐來,波聲錚錚如琴聲之故”。其三有“青”、“琴”諧音字說。除此之外,還有從“琴頭鎮”一詞轉音而來的說法。

    歷史沿革

    編輯

    先秦

    石器時代,青島屬東夷部族,遺留了豐富多彩的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和岳石文化等。

    夏商時期,青島轄域屬萊夷之地,西周時代屬夷國。春秋時期,青島地區分別隸屬于齊國、魯國;春秋中期,齊滅萊,青島轄域開始通過齊國的統治歸流于周,戰國時期青島轄域大部歸于齊之即墨邑管轄。越王勾踐滅吳后舍會稽而徙都瑯琊,后越國敗于楚國,今青島西海岸新區一帶正屬于楚國。

    秦至南北朝

    秦時,推行郡縣制,青島分屬于當時的膠東郡、瑯琊郡。瑯琊郡為當時秦朝東部極為重要的港口。據記載,中國最早的一次涉洋遠航——徐福東渡朝鮮、日本,便起航于瑯琊。

    西漢時期,青島轄域大致屬膠東國、瑯琊郡,現市區大部為不其縣轄域。 漢景帝劉啟先后立其子劉徹(漢武帝)、劉寄為膠東王,都城設在即墨。東漢時,不其侯伏湛受光武帝劉秀所封,轄地不其即當今青島城陽地區。

    三國時期,青島地域屬魏國青州,其中膠州灣東岸的不其等縣屬東萊郡, 西部的黔陬、壯武等縣屬城陽郡。

    西晉時,膠州灣東岸屬青州長廣郡、西岸屬青州城陽郡,即墨縣屬北海國。

    十六國時期,青島地域隸屬關系多變,大致先后分別屬于后趙、前燕、前秦、后燕、南燕等國,系青州和徐州轄域。南朝宋時,青島地域大部屬青州長廣郡、北海郡、高密郡。北朝北魏時,青島地域以大沽河為界,東部大都屬光州長廣郡、西部大都屬青州高密郡。北齊、北周時,膠州灣東岸屬光州長廣郡、東萊郡,西岸屬膠州高密郡、平昌郡。

    隋唐至宋元

    隋代恢復不其與即墨兩縣,至文帝開皇十六年(596年),置膠西縣(原黔陬縣)和瑯琊縣,均屬密州;同年重建即墨縣于今址,屬萊州,不其縣撤并于即墨;平度為長廣縣,仁壽元年(601年)改稱膠水縣。大業三年(607年),將州一級改為郡,青島地域屬高密、東萊二郡。

    唐代,青島地域分屬河南道萊州(東萊郡)和密州(高密郡)。唐高祖武德六年(623年),膠西縣撤并入高密縣,下轄板橋鎮,板橋鎮港口成為了當時乃至宋朝極為盛名的外貿港口。

    五代十國時期,青島地域先后屬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仍為河南道萊州、密州管轄范圍。

    北宋時,青島地域屬京東東路萊州(膠水縣、即墨縣)、密州(膠西縣)。宋哲宗元祐二年(1087年)復置膠西縣, 屬密州。金朝勢力南下后,域內各地被金所占,仍分屬山東東路萊州和密州管轄。

    元太祖二十二年(1227年),設膠州,轄膠西、即墨(至元二年撤即墨,并入掖縣和膠水縣)、高密三縣。元朝時,青島地域主要屬益都路膠州、萊州。

    明清

    明朝時期,青島地域主要屬山東萊州府。洪武二年(1369年)撤銷膠西縣,改置膠州,轄即墨等二縣,屬萊州府。自明朝初年,明廷先后在青島地域設立即墨營、靈山衛(下轄膠州所、夏河寨所等)、鰲山衛(下轄雄崖所、浮山所等)等衛所。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撤膠水縣改置平度州,與膠州、即墨縣均屬萊州府。

    入清以后,青島地域大部屬山東承宜布政使司萊州府之膠州、平度。清光緒十七年(1891年),清政府議決在膠澳設防,青島由此建置。翌年,調登州鎮總兵章高元率部移駐膠澳。1897年11月,德國以“巨野教案”為借口強占膠澳,并強迫清政府于1898年3月6日簽訂《膠澳租界條約》,膠澳淪為殖民地,山東也劃入德國的勢力范圍。德國占領青島后,按照歐洲近代城市風貌,對青島進行全新的城市建設,運用對景和借景的手法,按照青島的山勢和地形建設道路,達到了峰回路轉、步步是景、移步換景的效果,成為青島特有的景觀。1898年11月,德國開放青島,自此青島成為自由港。

    xxx

    xxx次世界大戰爆發后,1914年11月,日本取代德國侵占膠澳,進行軍事殖民統治。1919年,以收回青島主權為導火索,五四運動爆發。日本于 1922年2月4日同xxx政府簽訂《解決山東懸案條約》,同年12月10日,中國收回膠澳,開為商埠,其行政區域與德膠澳租界地相同。1929年4月,南京國民政府接管膠澳商埠,同年7月設青島特別市。1930年,改稱青島市。1938年1月,日本再次侵占青島。1945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9月,國民黨政府接收青島,青島仍為特別市。1949年6月2日,青島解放,改為山東省省轄市。

    中華人民共和國

    1981年,青島市被列為中國15個經濟中心城市之一。

    1984年4月,青島市被列為中國14個進一步對外開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

    1986年10月15日,青島市被國務院正式批準在國家計劃中實行單列,賦予省級經濟管理權限。

    1994年2月,青島市被列為中國15個副省級城市之一。

    2014年,青島市被確定為“一帶一路”新亞歐大陸經濟走廊主要節點城市和海上合作戰略支點。 2016年,經國務院批復,青島城市定位提升為國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和濱海度假旅游城市、國際性港口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2017年,青島市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電影之都”。

    2018年,青島成為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十八次會議舉辦地。

    自然地理

    編輯

    位置境域

    (青島市位置境域)

    青島市位于太平洋西岸、黃海之濱、山東半島南端,介于東經119°30′~121°00′、北緯35°35′~37°09′之間,東、南瀕臨黃海,與韓國、日本隔海相望,東北與煙臺市毗鄰,西與濰坊市相連,西南與日照市接壤。全市總面積為11293平方千米。其中,市區(市南、市北、李滄、嶗山、青島西海岸新區、城陽、即墨等七區)為5226平方千米,膠州、平度、萊西等三市為6067平方千米。青島市海域面積約 1.22 萬平方千米,海岸線(含所屬海島岸線)總長為 882.92 千米,其中大陸岸線 760.02 千米、海島岸線122.9 千米。全市海島總數為120個,其中有居民海島7個、無居民海島113個,海島總面積15.04平方千米。

    氣候

    1987-2016年青島市平均氣溫變化特征

    1987-2016年青島市降水量年際變化

    青島市地處北溫帶季風區域,屬溫帶季風氣候。市區由于海洋環境的直接調節,受來自洋面上的東南季風及海流、水團的影響,故具有顯著的海洋性氣候特點。空氣濕潤,雨量充沛,溫度適中,四季分明。春季氣溫回升緩慢,較內陸遲1個月;夏季濕熱多雨,但無酷暑;秋季天高氣爽,降水少,蒸發強;冬季風大溫低,持續時間較長。據1898年以來120余年氣象資料查考,市區極端高氣溫38.9℃(2002年7月15日),極端低氣溫-16.9℃(1931年1月10日),年降水量最多為1353.2毫米(2007年),最少僅308.2毫米(1981年)。據1991—2020年常年值統計:市區年平均氣溫13.3℃,全年8月最熱,平均氣溫25.6℃;1月最冷,平均氣溫0.2℃。市區年平均降水量685.2毫米,春、夏、秋、冬四季降水量分別占全年的17%、57%、20%、6%。市區年平均降雪日數12.3天;年平均氣壓1008.1百帕;年平均風速4.0米/秒,主導風向北、西北;年平均相對濕度70%,7月最高,為86%,1月和12月最低,均為63%。另外,青島市海霧頻多,市區年平均霧日數50.8天。

    地質

    嶗山花崗巖侵入巖斷裂帶地貌

    青島地區Ⅲ級大地構造單元由膠北隆起(萊西和平度的北部)、膠萊盆地(萊西市、平度市、即墨市和膠州市)、膠南隆起(膠南市和青島市區)、靈山島凹陷和千里巖隆起組成。青島海島分布區主要位于膠萊盆地、膠南隆起、靈山島凹陷和千里巖隆起構造單元,位于沂沭和響水口—千里巖深斷裂帶之間。由于地殼上升剝蝕,境內缺失古生界地層,主要分布的地層有:元古界震旦系前的變質巖層,中生界侏羅系萊陽組,白堊系青山、王氏組,以及新生界的地層。巖漿巖以元古代膠南期月季山式片麻狀花崗巖及中生代燕山晚期的艾山式花崗閃長巖和嶗山式花崗巖為主。青島市市南區全部坐落于該類花崗巖之上,建筑地基條件優良,其構造以斷裂構造為主。青島地區新構造運動不強烈,歷史上未見有強震震中的記錄,記錄到的小震比較頻繁,弱震震中有呈北西、北東向分布的趨向,反映北西、北東向斷裂有活動的跡象。自第三紀以來,以整體性較穩定的斷塊隆起為主,上升幅度一般不大。

    地形地貌

    (嶗山云海)

    青島市為海濱丘陵城市,地勢東高西低,南北兩側隆起,中間低凹。地貌從形態上分有山地、丘陵、濱海低地等,主要是由古老結晶巖基底經過斷裂錯動和河流海水的分割剝蝕,形成現有的地貌形態。山地約占全市總面積的15.5%,丘陵占2.1%,平原占37.7%,洼地占21.7%。海岸分為岬灣相間的山基巖岸、山地港灣泥質粉砂岸及基巖沙礫質海岸等3種基本類型。淺海海底則有水下淺灘、現代水下三角洲及海沖蝕平原等。其中,嶗山山脈從嶗頂向西南綿延至青島市區,形成青島市區各個山嶺。轄區最高山嶺為浮山,海拔384米。其他山嶺海拔均在200米以下,如太平山(海拔150米)、青島山(海拔128.5米)、伏龍山(海拔86米)、信號山(海拔99米)等。由于嶗山地區花崗巖多次侵入,形成區域東北高西南低的地貌特征。受斷塊隆起與拗陷帶控制,在沿海斷塊與海水的沖刷作用下,沿海發育成海灣、岬角、島嶼等海岸帶地貌。

    土壤

    按中國第二次土壤普查土地分類系統,青島市土壤主要有棕壤、砂黑土、潮土、褐土、鹽土等5個土類。其中,青島市土壤的主導成土方向為淋溶型的棕壤地帶類型。沿海在海潮和礦化潛水影響下,多為鹽漬型土壤。棕壤土類是主要土壤類型,稱棕色森林土,俗稱黃堰土或黃堅土,要分布于山地丘陵和山前緩坡地上,土層較厚,厚度多在1.5米左右。成土母質為酸性巖或基性巖坡、洪積物。土壤顏色以棕色為主,質地多為砂壤土至中壤土。棕壤形成過程中,母巖風化后產生的、鎂、鉀、鈉等鹽基成分已被淋失,一般呈微酸性至酸性,鹽基不飽和。在耕作熟化情況下,土壤反應才接近中性,鹽基飽和。鹽土濱海地區受海潮侵襲、海水倒灌或海水滲漏補給下水的影響,形成帶狀分布的鹽土。地下水礦化度可達10~50克/升,鹽分以氯化鈉為主。土壤富含可溶性鹽分,1米土層內含鹽多在0.5%以上。

    水文水利

    水文

    • 河流:青島市有大小河流224條,均為季風區雨源型,多為獨立入海的山溪性小河。流域面積在100平方千米以上的較大河流33條,按照水系分為大沽河、北膠萊河以及沿海諸河流等三大水系。其中,大沽河是全市xxx的河流,發源于招遠市阜山,由北向南流入青島市,經萊西市、平度市、即墨區、膠州市和城陽區,至膠州市南碼頭村入海,干流全長179.9千米,流域面積6131.3平方千米(含南膠萊河流域1500平方千米),是膠東半島xxx水系。大沽河20世紀70年代前,徑流季節性較強,夏季洪水暴漲,常年有水;之后,除汛期外,中、下游已斷流。北膠萊河總流域面積1914.0平方千米,發源于平度市蓼蘭鎮姚家村分水嶺北麓,沿平度市與昌邑市邊界北去,于平度市新河鎮大苗家村出境流入萊州灣。沿海諸河流水系指獨流入海的河流,較大者有白沙河、墨水河、王戈莊河等。
    • 海洋:青島市為沿海地區,地處亞歐大陸和太平洋的海陸交匯地帶,東部瀕臨黃海,海岸線漫長,北起丁字灣南阡鄉金口村東小河口(北緯36°36′17″,東經120°46′03″),南至膠南紅石崖鎮的張戈莊村,西起市南區東至嶗山區,內有團島灣、青島灣、匯泉灣、浮山灣等海水浴場。海岸線長730.64千米,灘涂面積375.35平方千米。其中,軟質342.55千米,占91.3%;硬質32.80千米,占8.7%。其擁有 49 處海灣,70 個海島,已開發9 處海水浴場。
    • 地下水:青島地區地下水可劃分為四種類型,分別為松散巖類孔隙水、碎屑巖類孔隙裂隙水、碳酸鹽類裂隙巖溶水、基巖裂隙水。大部分區的地下水主要是依靠大氣降水補給,大河邊緣地帶以河水補給為主;其排泄形式以潛流垂直蒸發為主,平行排泄量較少。
    • 溫泉:地下水的特殊形態為溫泉。青島地區的溫泉是受斷裂控制的,在即墨境內發現有兩處溫泉,一在西部,另一在東部,分別處于不同地層和斷裂帶上。 即墨東部溫泉原名湯泉,出露于溫泉鎮東、西溫泉村(原名湯上)一帶。即墨西部溫泉的地下基巖屬中生界白堊系王氏組地層,位于方戈莊至曹家莊斷層中段,出露在長直鄉道口東村附近流浩河中。冬季周圍結冰,唯泉區不凍;夏日河水升溫,而泉水冰涼。

    水利

    至2021年,青島市蓄水水庫共有513座,總庫容15.37億立方米,興利庫容8.74億立方米。其中大型水庫3座,包括產芝水庫、尹府水庫、棘洪灘水庫;中型水庫21座,包括嶗山水庫、書院水庫、小珠山水庫、山洲水庫、青年水庫、石棚水庫、王圈水庫、挪城水庫、宋化泉水庫、黃同水庫、黃山水庫、大澤山水庫、雙山水庫、淄陽水庫、雙廟水庫、吉利河水庫、鐵山水庫、陡崖子水庫、孫家屯水庫、北墅水庫、高格莊水庫。

    • 引出工程

    引黃濟青工程。自黃河打漁張閘引水,途經博興縣、廣饒縣、壽光市、濰坊寒亭區、昌邑市、高密市、平度市、膠州市、即墨區共9個縣(市、區),調蓄水庫為棘洪灘水庫。引黃濟青的渠首和輸沙渠是利用新建的打漁張引黃閘及濟青工程重建的打漁張一干渠進水閘引水,經沉沙池沉沙后,進入引黃濟青輸水渠渠首閘(通濱閘),經過宋莊、王耨、亭口、棘洪灘四級泵站提水入棘洪灘水庫調蓄。工程自1986年開始建設,1989年11月25日建成通水,已運行30余年,累計向青島市供水近50億立方米。原設計引黃濟青僅承擔向青島市輸送黃河水的任務,膠東調水工程和南水北調工程建成后,引黃濟青工程又擔負著向青島、濰坊、煙臺、威海引江與引黃的任務。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青島市礦產資源以非金屬礦為主,發現有用礦31種,已探明儲量的有15種,探明礦產地23處,礦床或礦化點200多處。其中石墨大理石、花崗石探明儲量占山東省xxx位,滑石占第二位,膨潤土、沸石、螢石、重晶石也名列前茅。此外,膠州灣的鹽業資源豐富,膠州灣內鹽業生產占地面積達120平方公里,是青島鹽區的主要產鹽基地。膠州灣的鹽場包括屬全民所有制的東風鹽場、南萬鹽場和東營鹽場(三鹽場的鹽田面積占全市鹽田面積的80%以上)及集體所有制的龍泉鹽場、膠州鹽場,其他有即墨市的大橋鹽場及膠南縣的尹家山鹽場、黃海鹽場等小型鹽場,已具備了年產原鹽40~50萬噸的生產能力,同時還發展了精制鹽和鹽化工產品的生產以及從事多種經營的鹽業生產體系

    土地資源

    青島市域土地面積為1645.6萬畝,其中可利用的土地面積為1219.1萬畝,占總面積的74.1%。受地質構造和地貌特征影響,土地類型呈多樣性。按地貌類型劃分,平原762.5萬畝,占土地總面積的46.3%;丘陵675.4萬畝,占41%;山地153.6萬畝,占9.4%;濱海低地54.1萬畝,占3.3%。按土壤類型劃分,有棕壤、砂姜黑土、褐土、潮土和鹽土五大類。風沙土、水土、草旬土三類,所占比例很小。棕壤、砂姜黑土為分布最廣、面積xxx的土壤類型。

    水資源

    青島市人均占有水資源量385.2立方米,分別為全省、全國和世界人均占有水量的84%、13.9%和4%。全市每畝耕地占有水資源量336立方米,為全國耕地畝占有水資源量的18.4%。青島市水資源主要靠大氣降水補給,其儲水量的豐欠變化,完全受大氣降水的影響。全市多年平均降水總量76.03億立方米,年均形成天然水資源量24.7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20.5億立方米,地下水補給量7.69億立方米(地表水與地下水之間的重復計算量為3.49億立方米)。2021年,全市總供水量106177萬立方米。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76090萬立方米,地下水源供水量21046萬立方米,其他水源供水量 9041 萬立方米,占總供水量的8.52%。

    濕地資源

    截止2020年,青島市共有濕地面積13.6萬公頃,符合國際濕地規定的濕地類型有4類15型。其中,市南區有濕地5塊877.67公頃,類型為近海與海岸濕地;市北區有濕地5塊4988.22公頃,類型為近海與海岸濕地(2塊)4876.99公頃、河流濕地(3塊)111.23公頃;李滄區現有濕地2塊120.73公頃,類型為河流濕地。為保護濕地資源,青島市相繼建立了唐島灣國家濕地公園、少海國家濕地公園、膠州灣省級濕地公園,頒布了《青島市濕地保護條例》。2020年,青島市政府公布了xxx批11處重要濕地名錄,納入重點濕地管理。

    少海國家濕地公園

    少海國家濕地公園地處山東省青島市膠州東南部,是“生態主軸”大沽河入海口處,是青島市xxx個國家濕地公園,也是山東省xxx家正式掛牌的國家濕地公園。公園主要以少海南湖、北湖為主,總面積612.5公頃,環園道路長約15公里。

    海洋資源

    (圖為:斑海豹)

    青島海區港灣眾多,海洋資源豐富,海岸線總長730.64公里,灘涂面積212.31平方公里,海島總面積為21.21平方公里,是多種水生物繁衍生息的場所。膠州灣、嶗山灣及丁字灣口水域營養鹽含量高,補充源充足,異樣菌量比大陸架區或大洋區高出數倍乃至數千倍,水中有機物含量較高。尤其是膠州灣一帶泥沙底質岸段,是發展貝類、藻類養殖的優良海區。該海區的浮游生物、底棲生物、經濟無脊椎動物、潮間帶藻類等資源也很豐富。其中,近岸海域有浮游植物113種,浮游動物59種( 不包括卵仔魚) ,大型底棲生物179種。青島海域海洋生物中有許多是中國特有種或世界珍稀物種,如斑海豹、抹鯨和露脊鯨等。近海水產主要品種有比目魚、黃姑魚、青鱗魚、鱸魚、鰻魚、對等。

    風能資源

    青島市的風能資源極為豐富,已被列入全國風能資源的豐富區域之一。以有效風能(4~20米/秒)計算,青島市的年平均有效風能密度為254瓦/平方米,有效風能時間年平均為6485小時,占全年總時數的74%。

    生物多樣性

    動物

    青島市在動物地理區劃上屬古北界,華北區黃淮亞區,野生動物類群以鳥類為主,其次是獸類、兩棲類和爬行類。青島市鳥類保護環志站十余年來共采集標本2000余號,有19目、58科、159屬、355種。占全國鳥類1 200種的29.6%;占山東鳥類406種的87.4%。根據1999年的全市普查結果,陸生野生動物有429種,其中哺類17種、兩棲類8種、爬行類17種。哺乳類動物有松鼠科、鼬科、蝙蝠科、猬科等;兩棲類有蛙科、蟾蜍科、盤舌蟾科、姬蛙科等;爬行類有蜥蜴科、游蛇科、蝰科等。屬于國家一、二類保護的珍稀動物有66種,其中一類保護動物52種。其中,國家一類保護動物有文昌魚、中華鱘、角等14種;國家二類保護動物有赤魚工(淡水)、鳶、灰鯨、江豚等52種。列為省級保護動物有東方鈴蟾、中國林蛙、腹蛇等。

    • 鳥類

    青島市鳥類資源豐富。截至2018年底,青島境內記錄到野生鳥類21目71科398種,占全國鳥類種類數量的28%,占山東省鳥類種類數量的91%。其中,有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10種,如丹頂鶴、白鶴、東方白鸛、金雕、中華秋沙鴨等;有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鳥類58種,如大天鵝、鴛鴦、灰鶴、燕隼、長耳鸮等。

    (綠海龜)

    青島地區海洋動物種類豐富。其中,海洋原索動物半索動物亞門腸鰓綱的柱頭蟲,在動物界是極珍貴的種類,青島市有2種柱頭蟲,即黃島長吻柱頭蟲和三崎柱頭蟲,現已在黃島區建立省級保護區。有“活化石”之稱的文昌魚科,全世界大約有30種,中國發現有3種,青島市的青島文昌魚是其中之一,主要分布在膠州灣口南河、沙子口、膠南沿岸。另外,青島市還擁有中國特有的國家一級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多鰓孔舌形蟲,國家二類保護動物海洋爬行動物腹甲(又稱龜板)、斑海豹、江豚、綠海龜等。

    植物

    青島市植物種類豐富繁茂,有植物資源種類152科654屬1237種與變種(不含溫室栽培種及花卉栽培類型)。原生木本植物區系有66科136屬332種,分別占山東省木本植物區系科、屬、種總數的93%、84%和80.2%。野生觀賞植物有101科、235屬、近400種,有開發利用價值的52科、58屬、近250種。珍稀藥用植物有172科、814種,較珍貴的有桔梗、細辛、紫草、金銀花、北五味子等近100種。

    自然災害

    青島市受海洋和大陸氣候的影響,自然災害主要為天氣災害,主要有熱帶氣旋、風暴潮、暴雨、干旱、大霧、洪澇、大風、雷暴、寒潮與低溫凍害等。其中,1971—2000年,有27年出現局域性大旱,有19年發生全市性的干旱,其中有8年出現全市性的大旱;市區年平均大風日數25.5天,最多的年份達99天,最少的年份16天。1949-2022年,導致青島港出現超過警戒水位(283厘米)的臺風共有6次。在130余次臺風過程中,造成風暴潮災害的7次,其中4次為特大風暴潮災害。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427758/

    (170)
    詞條目錄
    1. 名稱來歷
    2. 歷史沿革
    3. 先秦
    4. 秦至南北朝
    5. 隋唐至宋元
    6. 明清
    7. 中華民國
    8. 中華人民共和國
    9. 自然地理
    10. 位置境域
    11. 氣候
    12. 地質
    13. 地形地貌
    14. 土壤
    15. 水文水利
    16. 水文
    17. 水利
    18. 自然資源
    19. 礦產資源
    20. 土地資源
    21. 水資源
    22. 濕地資源
    23. 少海國家濕地公園
    24. 海洋資源
    25. 風能資源
    26. 生物多樣性
    27. 動物
    28. 植物
    29. 自然災害

    輕觸這里

    關閉目錄

    目錄
    91麻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