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廈門市

    編輯
    本詞條由“匿名用戶” 建檔。

    廈門市,古稱嘉禾嶼,別稱鷺島、鷺門、鷺嶼,簡稱“鷺”。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福建省下轄地級市,福建省副省級城市。廈門市位于臺灣海峽西岸中部、閩南金三角的中心。下轄6個市轄區,全市土地面積1700.61平方千米,海域面積約390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末,全市常住人口530.80萬人。廈門島在遠古時,常有成群的白鷺棲息,故別稱鷺島、鷺門、鷺嶼。廈門地名的由來,自古眾說紛紜,歸納起來有四說:明萬歷《泉州府志...

    廈門市,古稱嘉禾嶼,別稱鷺島、鷺門、鷺嶼,簡稱“鷺”。 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福建省下轄地級市,福建省副省級城市。廈門市位于中國臺灣海峽西岸中部、閩南金三角的中心。下轄6個市轄區,全市土地面積 1700.61 平方千米,海域面積約 390 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末,全市常住人口530.80萬人。

    地名由來

    編輯

    廈門島在遠古時,常有成群的白鷺棲息,故別稱鷺島、鷺門、鷺嶼。廈門地名的由來,自古眾說紛紜,歸納起來有四說:

    村名說

    明萬歷《泉州府志》卷十一記載:“同安縣寨十有四,西南曰廈門、曰歐舍、曰經山,二十二都;曰東渡、曰下尾、曰流礁,二十三都;曰井上、曰龍淵,二十四都,俱隸中左所。”卷首的同安縣地圖還標有“夏門所”。清乾隆《泉州府志》卷五也明確記載:二十三都“其他為蓮坂、毫灶、吳倉。廈門、中左所、石埔、埭頭、呂厝等鄉”。根據以上記載,“廈門”在明代以前是以嘉禾嶼上西南海邊的一個小村莊,而且是船只啟泊、人們出入的門戶。明代初年,在“廈門”統稱全島。

    筑城說

    萬厲《泉州府志》、道光《廈門志》均有記載:“廈門城在嘉禾嶼,明洪武二十七年江夏侯周德興筑”,“徙永寧衛中左千戶所軍守御”。這就是史家一貫沿用的通常說法,即周德興筑了“廈門城”,才有今天的廈門,此說散見于諸多史料與書籍中。

    上下說

    1980年,廈門市地名辦公室編纂的《廈門市地名錄》稱:廈門處于九龍江出口部外側,與內側的海門相對而言,是位置在下的出海口,人們俗稱“下門”,“廈門”似系“下門”的諧音雅化而來。

    門戶說

    乾隆《鷺江志》的作者、當年居住廈門島上的乾隆乙酉舉人薛起鳳在“鷺江志總論”里說:“鷺島者,泉南海島也,以其為泉之門戶,故曰門也”。又說“鷺島四面環海,為漳泉之咽喉,臺澎之門戶”。道光《廈門志》的作者、福建興泉永海防兵備道監司觀察周凱在序文里說:“廈門處漳之交,扼中國臺灣之要,為東南門戶,十閩之保障,海疆之要區也。”

    歷史沿革

    編輯

    先秦

    早在約三千年前新石器時期晚期,廈門島就有人類生活的痕跡。

    夏商時代,廈門島為揚州屬地;西周屬七閩地;東周為越國地。

    秦漢至南北朝

    先秦時期, 廈門屬百越之地。《漢書·地理志》記載,百越的分布“自交趾至會稽七八千里,百越雜處,各有種姓”。

    秦屬閩中郡東冶縣,漢代屬侯官縣地。西漢高祖五年(前202年)屬閩越國地,元封元年(前110年)屬會稽郡冶縣地。東漢興平元年(194年)為侯官縣地。三國吳永安三年(260年)屬建安郡東安縣地。

    晉太康三年(282年),改東安縣為晉安縣。同年,析晉安縣置同安縣,廈門島為其屬地,這是廈門歷史上xxx次由中央政府設立行政機構。永嘉元年(307年),撤同安縣返屬晉安縣。

    隋唐至宋元

    隋開皇九年(589年)廈門屬南安縣。唐貞元十九年(803年),析南安縣西南4個鄉置大同場。唐代中葉,廈門島被稱為“新城”,后在島上設置嘉禾里。五代后唐長興四年(933年),升大同場為同安縣。廈門島隸屬同安縣。五代末同安縣屬清源軍,隋唐時期為南安縣屬地。

    宋代,嘉禾里隸屬同安縣綏德鄉。元代改里為都,廈門設 4 個都,即二十一都、二十二都、二十三都和二十四都,仍屬同安縣綏德鄉。

    明清

    明代實行里都圖制,廈門為嘉禾里,下設 4 個都,每個都下轄 2個圖。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 年),永寧衛的中、左 2 個千戶所移駐嘉禾嶼,并筑廈門城,此后遂以中左所作為廈門島的代稱。明永歷九年(清順治十二年,1655 年),鄭成功改中左所為思明州,所轄境域包括廈門島、鼓浪嶼、浯洲(大金門)、烈嶼(小金門)等島嶼。

    清康熙十九年(1680 年)清軍攻占思明州。康熙二十二年(1683 年),福建水師提督移駐廈門,翌年設立臺廈兵備道(雍正五年改為中國臺灣道),管理中國臺灣、廈門兩地政務。

    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在廈門設立閩海關,廈門成為東南沿海對外貿易的主要口岸。康熙二十五年(1686 年)泉州府海防同知移駐廈門。

    清雍正五年(1727 年)分守興泉道移駐廈門,雍正十二年(1834 年)改稱興泉永道,管轄興化府(莆田)、泉州府和永春州。至此,廈門成為福建東南沿海的軍事、政治、經濟中心。鴉片xxx之后,清政府被迫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廈門成為《南京條約》中規定的 5 個通商口岸之一。

    清道光二十三年九月十一日(1843 年 11 月 2 日),廈門正式開埠。1858年,英國廠商在廈門創辦廈門船塢公司,公司擁有的船塢長286英尺,可以修理長300英尺以內的船只。1880年,荷蘭的荷印輪船公司開始在爪哇至港、澳門、廈門、馬尼拉的航線上航行。1890年,日本郵船會社開通神戶經福州、廈門至馬尼拉的航線。

    1900年8月24日,日軍以東本愿寺布教所發生火災為借口,公然派兵登陸廈門,歷史上稱之為“廈門事件”。

    清光緒二十八年十月二十二日(1902 年11 月 21 日),清政府正式批準《廈門鼓浪嶼租界土地章程》,鼓浪嶼成為“萬國租界”。清宣統三年(1911 年)辛亥xxx爆發,同年九月二十四日(11 月 14日)廈門光復,清朝在廈門島統治結束。

    xxx時期

    1911 年 11 月 15 日,福建軍政府廈門軍政分府成立,隨即恢復興泉永道,仍為省級政府的派出機構,在行政區劃上,廈門島仍屬同安縣嘉禾里。1912 年,撤銷興泉永道,以其轄區設南路道(1914 年改為廈門道),道臺衙署設在廈門。同年 4 月,廈門島、金門島及附近的島嶼(不包括鼓浪嶼)從同安縣劃出成立思明縣。1915 年 1 月,大、小金門島和大、小嶝島從思明縣析出,設立金門縣。

    1933 年 11 月,國民xxx軍第十九路軍發動“閩變”,成立“中華共和國人民xxx政府”,升思明縣為廈門市,旋改廈門特別市。翌年 1 月,“閩變”失敗,廈門特別市隨之撤銷,恢復思明縣建制。1935 年 4 月1 日,廈門市正式成立,為福建省直轄市,市區范圍即將軍祠以西、廈門大學以北、湖濱南路以南約 10 平方千米范圍;禾山設特別區,直屬省政府及第四行政督察區管轄。1937 年 9 月,禾山特別區改為甲種區,劃歸廈門市管轄,廈門市轄區始擴大到全島。

    1938年5月10日,日本在廈門五通登陸之后,對當地老百姓進行了慘無人道的大屠殺,廈門由此淪為殖民地長達7年之久。

    1945 年xxxxxx勝利,鼓浪嶼公共租界由國民政府收回,設置鼓浪嶼區。廈門市轄廈西、廈南、廈港、禾山和鼓浪嶼 5 個區。翌年并廈西、廈南為中心區。1948 年 3 月,析中心區置開元區,同年 10 月,中心區改名思明區。至此,廈門市轄開元、思明、廈港、鼓浪嶼、禾山 5 個區,下設 57 個保。

    中華人民共和國

    1949 年 10月 17 日,廈門解放。同年 10 月 21 日,廈門市人民政府成立,下設思明、開元、廈港、鼓浪嶼、禾山 5 個區。

    1953年 11 月,同安縣集美鄉劃歸廈門市,并改為鎮建制。廈門市管轄范圍開始拓展到島外。1957 年 4 月,同安縣灌口區的東孚等 12 個鄉(鎮)劃歸廈門市。1958 年 10 月,海澄縣(龍海市)的海滄、新垵 2 個鄉也劃入廈門市。廈門市政府將禾山區、集美鎮、灌口鎮和海滄鎮所屬各鄉合并,成立郊區。

    1970 年7 月,同安縣改屬晉江專區。1973 年 9月,同安縣復歸廈門市管轄。“文化大xxx”期間,思明區改名向陽區,開元區改名東風區。“文化大xxx”結束后,恢復原名。1978 年 9 月,設置杏林區,將郊區的杏林公社劃歸杏林區管轄。至1980 年廈門經濟特區建立前,廈門市轄思明區、開元區、鼓浪嶼區、郊區、杏林區和同安縣。

    1980 年 10 月,國務院批準在廈門湖里劃出 2.5 平方千米設立經濟特區,同年 11 月,成立廈門經濟特區管理委員會,直屬福建省人民政府。1984 年 5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決定把廈門經濟特區的范圍擴大到廈門全島(包括鼓浪嶼),并實行自由港的某些政策。同年9 月,廈門經濟特區管理委員會與廈門市人民政府合并,廈門市人民政府行使地方和經濟特區的雙重職能。

    1987 年 8月,廈門市區級行政區劃進行調整,增設湖里區,郊區改為集美區。1988 年 4月,國務院批準廈門為計劃單列市,賦予相當于省一級的經濟管理權限。1994年 2 月,國務院批準廈門市行政級別升格為副省級。1996 年 11 月,同安撤縣改區,1997 年 5 月,廈門市同安區人民政府掛牌。

    2003 年 5 月,經國務院批準,福建省人民政府頒發《關于廈門市調整部分行政區劃的批復》,同意撤銷廈門市鼓浪嶼區和開元區,其行政區域劃歸思明區管轄,杏林區更名為海滄區,設立翔安區。行政區調整后,廈門市下轄思明、湖里、集美、海滄、同安和翔安 6個區,至 2020 年 12 月 31 日不變。

    自然地理

    編輯

    位置境域

    廈門市位于中國臺灣海峽西岸中部、閩南金三角的中心,地處北緯24°23′至24°54′、東經117°52′至118°26′之間。東與大小金門島、南與龍海市隔海相望,陸地與南安市、安溪縣、長泰縣、龍海市接壤。廈門市境域由福建省東南部沿廈門灣的大陸地區和廈門島、鼓浪嶼等島嶼以及廈門灣組成,海域包括廈門港、外港區、馬鑾灣、同安灣、九龍江河口區和東側水道。廈門港外有大金門、小金門、大擔、二擔等島嶼橫列,內有廈門島、鼓浪嶼等島嶼屏障。2019年,全市土地面積1700.61平方千米,其中廈門本島土地面積157.98平方千米(含鼓浪嶼);海域面積約390平方千米,海岸線總長約為234千米。

    廈門市地圖

    氣候

    廈門市為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全年溫暖濕潤,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20.9攝氏度,極端最低氣溫1.5攝氏度(發生在1991年12月29日),極端最高氣溫39.2攝氏度(發生在2007年7月20日)。廈門屬于無冬季地區,一般以2月上旬至4月底為春季,5月初至10月下旬為夏季,10月底至2月初為秋季。廈門降雨主要集中在4~8月,全年平均降水量由西北向東南遞減,同安區年平均降水量1464毫米,廈門島1143毫米。廈門沿海地區多風且風速較大,其中廈門島全年平均風速3.4米/秒,全年大于或等于8級大風的天數22.4天。廈門沿海地區夏秋兩季受臺風影響比較明顯。

    地質

    廈門地區在漫長的地質史上,經歷過多次的地殼運動,發生過多次的海水進退。廈門島上海拔5—10米的一級階地是約6000年前露出海面的,云頂巖上的巖石(石齡1億多年)保留著明顯的海蝕狀態。廈門的地質構造位于閩東火山斷拗東緣、閩東南沿海變質帶西南,屬于中國東南沿海地震帶范圍,建筑防震設計標準為7.5級。廈門島屬于基巖島,地質結構屬于火成巖。島內有變質巖花崗巖兩類巖石。廈門地區的地殼大部分以上升運動為總趨勢,以斷裂、斷塊差異運動和間歇性運動為主要形式。

    地形地貌

    廈門市位于中國臺灣海峽西岸中部、閩南金三角的中心,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地形分布為西北部多中低山,從西北往東南,依次分布著高丘、低丘、階地、海積平原和灘涂,南面是廈門島和鼓浪嶼。其中山地面積占8.2%,丘陵面積占33.1%,階地占41.8%,平原和灘涂面積分別占8.4%和8.5%。境內最高點是位于同安與安溪交界處的云頂山,海拔1175.2米。廈門島是福建省的第四大島,島上最高峰云頂巖海拔339.6米。廈門島屬于基巖島,海岸地貌基本分為海蝕和海積地。?鼓浪嶼形狀不規則,一大堆花崗巖石散布其上,其中島之中部偏南的那塊巖石最高,海拔有302英尺。以形態豐富的岸線、水域為邊界,以日光巖、筆架山、升旗山等由自然地貌變化而形成的岡巒起伏的山地景觀主體的自然形態。

    土壤

    廈門依山傍海,地形復雜,成土母質各異,土壤類型較多。廈門市境內土壤類型主要分為磚紅壤性紅壤、紅壤、黃壤、水土、風沙土、鹽土、潮土等7個土類、19個亞類、34個土屬、55個土種。廈門北部區域以紅壤為主、中部區域以水稻土為主,南部以赤紅壤為主,沿海區域以濱海鹽土為主。

    水文水利

    水文

    廈門市地表水年均12.24億立方米。境內河流里程短、河窄、床淺,水量季節變化大。河水含沙少,多源自西北山地,枝狀入海。主干溪流東西溪、后溪等12條,全長176.千米,流域面積1049.5平方千米。溪流總長420千米,河網密度23千米/平方千米,年徑流總量13.16億立方米,年排滯量20.40億立方米,年xxx排滂40億立方米。廈門市湖泊水面總面積34.67平方千米,境內xxx的湖泊是集美湖,湖泊面積達4平方千米。廈門海域包括廈門港、外港區、馬鑾灣、同安灣、九龍江河口區和東側水道,面積約390平方千米。其中鼓浪嶼以南的海域面積14平方千米,水深10米以上。

    水利

    截至2022年4月,廈門市水庫水面22.93平方千米,水工建筑用地3.6187平方千米。主力水源工程中,包括本地水源工程石兜-坂頭水庫、汀溪水庫群、蓮花水庫,以及客水水源工程北溪引水工程、長泰枋洋水利樞紐工程。近年來,廈門市先后建成蓮花中型水庫、長泰枋洋水利樞紐工程,廈門供水格局升級為“兩江四庫”。在2021-2022年度全省水利建設質量考核中,廈門市被評為A級xxx;在2022年度福建省“閩水杯”水利優質工程獎(第三批)名單中,石潯水閘建工程成功斬獲金獎,這是福建省級水利工程建設的最高獎項;在福建省水利廳2022年度水利工程標準化示范工地評選中,北溪引水主干渠改造工程(馬鑾灣新城段)獲評全省水利工程標準化示范工地。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截至2022年4月,廈門市耕地面積152.95平方千米,其中水田75.1864平方千米,水澆地65.77平方千米,旱地11.9894平方千米;全市園地面積167.44平方千米;全市林地面積551.55平方千米,草地面積20.5014平方千米,濕地面積117.67平方千米,全市城鎮村及工礦用地面積474.2平方千米,全市交通運輸用地面積105.03平方千米,全市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面積88.7882平方千米。

    礦物資源

    廈門市金屬礦藏資源比較缺乏,已發現的金屬礦床、礦點有釷、鐵、錳、銅、鎢、鉛、鈦、鉬、鋅等。花崗巖和砂料是廈門最主要的非金屬礦產資源,分布廣、儲量大、經濟價值高,花崗巖地貌和沙灘同時又是廈門市重要的旅游資源。具有較大開采價值的非金屬礦產還有高嶺土、耐火黏土、磚瓦黏土等,大都分布在同安區和翔安區。

    水資源

    廈門屬于淡水資源匱乏的海島型城市,境內水利工程也以城市供水為主。數據顯示,廈門市現狀水源供水能力總計8.65億立方米,其中外調水占76%,本地水占24%,城市日常用水80%取自九龍江。2019年,全市供水總量49179萬噸(不含海水供應量),居民家庭用水19209萬噸。廈門市當地多年平均地表水資源量為11.80億立方米,下水資源量1.36億立方米。已發現的溫泉或地熱異常點有14處,地熱點水溫一般為50—60℃,最高90℃,總允許開采量為33002立方米/天。水中一般含有二氧化碳、偏硅酸、氟、溴、氡等化學成分,具有開發利用價值。

    動物

    廈門動物可分為陸生動物和水生動物兩大類,陸生動物有兩棲綱、爬行綱、鳥綱、哺綱的數十種,水生動物又分為海水動物和淡水動物,廈門動物以水生動物占優勢,僅類就有數百種,有經濟價值的常見魚類157種、軟體動物89種、甲殼類動物127種

    植物

    廈門現有的植被類型多為各類次生林、灌叢、草叢、農田果園等次生植被類型。其中次生林(半天然林或人工林)主要分布在山地丘陵和沿海沙地,主要建群樹種有馬尾松、杉木、相思樹、木麻黃等。灌叢和草叢主要分布在山地丘陵或拋荒地,主要種類有桃金娘、馬纓丹、黑面神、牡荊、山芝麻、檵木、胡枝子、杜鵑等;組成草叢的草本植物主要有茵陳蒿、白茅、芒萁骨等。此外,在濱海的泥灘上有紅樹林和鹽沼群落;濱海沙灘上除木麻黃、相思樹等防護林外,還有沙生的灌木和草本群落。水庫池塘有水生植物群落。

    生物多樣性

    植物

    廈門市植物種類豐富,區系成分復雜,有維管植物共有1186種,分屬178科。其中類植物有17科20種;裸子植物有9科12種,被子植物有141科888種;引種植物有49科(重復的有38科)246種。在植物區系中以熱帶、亞熱帶的成分為主,如樟科、木蘭科、山茶科、茜草科、蘭科、大戟科、桑科、桃金娘科、紫金牛科、殼斗科、杜英科、荔枝科、梧桐科等,天然植被的代表植物有木荷、黃杞、米櫧、青岡櫟、檵木、白檀、柃木、映山紅、烏藥、野牡丹等,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常見的種類。擁有桫欏、金毛狗、水蕨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還有國家二級保護野生植物金豆等。

    動物

    廈門陸地野生動物包括兩棲綱、爬行綱、鳥綱、哺乳綱的數十種。其中兩棲類主要有青蛙、棘胸蛙、蟾蜍。爬行類主要有銀環蛇、眼鏡蛇、金花蛇、白唇竹葉青、鉛色水蛇、繁花森蛇、蟒蛇、龜、鱉。鳥類主要有麻雀、家燕、喜鵲、八哥、貓頭鷹、啄木鳥、斑鳩、白鷺、海雞、海鴨。哺乳類主要有短耳大蝠、果蝠、狐貍、野豬、豪豬、獐、狗獾、松鼠、云豹、蘇門羚、穿山甲等。海水動物中最著名的是國家一類保護動物、世界上稀有的頭索動物——文昌魚。廈門的淡水動物主要是海參等軟體動物和獅子魚等各種魚類,還有哺乳綱的水獺。白鷴、松雀鷹、短耳鸮、領角鸮等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自然生態區

    • 廈門珍稀海洋物種xxx自然保護區

    2000年4月,經國務院批準,廈門中華白海豚省級自然保護區、廈門文昌魚市級自然保護區和廈門大嶼島白鷺省級自然保護區整合成立廈門珍稀海洋物種xxx自然保護區。保護區位于廈門市境內,面積7588公頃。主要保護對象為中華白海豚、黃嘴白鷺等鷺科鳥類、廈門文昌魚以及其它珍稀海洋物種。區內分布有中華白海豚、廈門文昌魚、游隼、褐翅鴉鵑、黑嘴鷗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22種,其中一級保護3種、二級保護19種。

    • 廈門天竺山國家森林公園

    廈門天竺山國家森林公園,位于廈門市海滄區西北部的國營天然山林場內,距廈門市區36千米,福漳高速公路從南側通過,交通便利。公園總面積為26.51公頃,森林覆蓋率達到96.8%。景區內動物資源以鳥類為主,喬木層樹種以馬尾松為主,有太姥山奇石連成景觀兔耳嶺竹博園竹海風景等。園內有森林植物200多種、野生動物40多種,珍貴野生動物有金錢豹、林麝、果子貍、狐貍、豹貓、錦雞、青羊、杜鵑等。園內人文景觀60余處,其中古跡6處,景點58個。

    廈門天竺山國家森林公園

    自然災害

    廈門是自然災害多發地區,災種多、分布廣、發生頻率高,特別是臺風、暴雨、大風等自然災害嚴重。廈門市自然災害主要有氣象災害和海洋災害;氣象災害主要為臺風、龍卷風、洪水、干旱和低溫、大霧、雷電、冰雹等;海洋災害為風暴潮、海岸侵蝕、赤潮。1999年10月9日(農歷九月初一),14號臺風向廈門市區迎面撲來,正趕上天文大潮,引發了大海潮和臺風巨浪,造成全市受災人口76.25萬人,直接經濟損失19.38億元。2015年9月28日夜間至29日凌晨(農歷八月十六、十七),超強臺風“杜鵑”與天文大潮疊加形成的高潮位導致了嚴重的海水倒灌。29日凌晨,廈門出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二高潮位。1956年以來在廈門附近100千米以內登陸的臺風每年平均近1個。風力xxx的臺風發生于1959年8月23日,瞬間xxx風速60米/秒。根據歷史記錄,8月為廈門臺風登陸次數最多、等級最高的月份,其次為7月和9月,但歷史上登陸最早的臺風為5月17日(1974年),最晚的臺風為12月3日(2004年)。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登陸廈門xxx的臺風為“莫蘭蒂”,于2016年9月15日在廈門翔安區沿海登陸。

    行政區劃

    編輯

    2021年末,廈門市有6個市轄區。市政府駐地廈門市思明區湖濱北路61號

    行政區名

    行政區劃代碼

    下轄行政區

    思明區

    350203

    廈港街道、中華街道、濱海街道、鷺江街道、開元街道、梧村街道、筼筜街道、蓮前街道、嘉蓮街道、鼓浪嶼街道

    海滄區

    350205

    海滄街道、新陽街道、嵩嶼街道、東孚街道、天竺山林場、廈門海滄保稅港區

    湖里區

    350206

    湖里街道、殿前街道、禾山街道、江頭街道、金山街道、火炬技術開發區、象嶼保稅區

    集美區

    350211

    集美街道、僑英街道、杏林街道、杏濱街道、灌口鎮、后溪鎮、第二農場、省天馬種豬場、天馬華僑農場、坂頭防護林場

    同安區

    350212

    大同街道、祥平街道、蓮花鎮、新民鎮、洪塘鎮、西柯鎮、汀溪鎮、五顯鎮

    翔安區

    350213

    大嶝街道、馬巷街道、新店街道、鳳翔街道、民安街道、香山街道、金海街道、新圩鎮、內厝鎮、大帽山農場

    參考資料:

    政治

    編輯

    現任領導

    中xxx產黨廈門市委員會

    書記

    崔永輝

    廈門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主任

    楊國豪

    廈門市人民政府

    市長

    黃文輝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廈門市委員會

    主席

    魏克良

    表格信息最后更新時間:2023年05月14日

    人口

    編輯

    人口數量

    截至2021年末,廈門市常住人口530.80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90.19%。全市人口出生率7.56‰,人口死亡率3.40‰,人口自然增長率4.16‰。全市戶籍人口293.00萬人,戶籍人口城鎮化率87.6%。戶籍人口中,城鎮人口256.59萬人。男性人口和女性人口分別為142.46萬人、150.54萬人,性別比為94.63(女性為100)。

    族群

    廈門市人口中漢族占絕大多數,南宋末,元軍攻占廈門后,始有蒙古族人進住。明、清時期,回族因經商、從軍等原因進住廈門;清初,滿族隨清軍進駐廈門。至明末始有外籍因傳教或經商進住廈門。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廈門列為通商口岸后,進住廈門的外國人逐漸增多。至2023年6月,思明區官任社區長期居住著1000多名外籍人士,是廈門外籍人士聚居最為集中的社區。

    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廈門市漢族人口共有496.44萬人,占廈門總人口的96.13%,少數民族占總人口3.87%。少數民族人口前五位分別是:土家族、苗族、畬族、回族、彝族。其中,土家族人口占比最多,在全市有40045人,占廈門總人口的0.78%;其次是苗族,人口有38284人,占全市總人口的0.74%。截至2023年6月,56個民族在廈門市均有分布,全市共有2個少數民族社區,分別是湖里區鐘宅畬族社區和翔安區陳塘回民社區。其中,鐘宅畬族社區也是廈門島內xxx一個少數民族聚集區。

    宗教信仰

    廈門市有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基督教五大宗教。至2020 年底,有宗教教職人員 772 人。已登記的宗教活動場所116處(其中佛教56處、道教10處、伊斯蘭教1處、天主教4處、基督教45處),有1所宗教院校(閩南佛學院)。各宗教活動場所分布:思明區 50 處、湖里區 8 處、海滄區 10處、集美區 11 處、同安區 22 處、翔安區 15 處。

    佛教于隋代傳入同安,唐大中年間(842-857年)傳入廈門島。閩南古剎南普陀寺、閩南佛學院在海內外負盛名;

    道教于唐中葉在同安首建道觀,明初在廈門島內建城隍廟,在傳播過程中顯示出道教俗神化與民間雜神崇拜混雜的特點。廈門市現有太清宮、種德宮、朝宗宮、朝天宮、三官道院等10處道教活動場所。

    基督教于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傳入廈門。廈門市現有新街堂、竹樹堂、三一堂、廈港堂等45處基督教活動場所,其中基督教新街禮拜堂被稱為“中華xxx圣堂”。

    天主教于明崇禎年間進入廈門。廈門市現有鼓浪嶼天主教堂、廈門天主教堂、高浦天主教堂、海滄天主教堂4處主要活動場所,其中鼓浪嶼天主教堂是閩南天主教對外交往的中心。

    清代中葉,隨著遷入廈門島的穆斯林人口的增長,伊斯蘭教也傳入廈門。廈門清真寺是廈門伊斯蘭教xxx的宗教活動場所。

    方言

    閩南語廈門話,屬于閩南語當中泉漳片里的方言片,屬于泉州話和漳州話的混合音,在口語方面,雖與中國臺灣話同為漳泉腔,但由于分化時間的早晚以及歷史背景的不同,仍有著細部的差異,特別是在詞匯方面較為明顯。學術上因為標準閩南語原有8個音,因此有的學者(主要是大陸學者)依陰平、陽平、陰上、陽上、陰去、陽去、陰入、陽入的次序編號,編為1至8,而廈門話中是將陽上并入陽去,因此有的學者編號時省去陽上,并將其后的陰去、陽去、陰入、陽入各提前一號,編為1至7。

    經濟

    編輯

    綜述

    廈門是中國四大經濟特區之一,同時也是全國五大計劃單列市之一,與漳州、泉州并稱廈漳泉閩南金三角經濟區。廈門市的傳統特色產業主要包括農副產品與食品加工、智能家居、健身器材、紡織服裝。支柱產業集群主要包括電子信息(平板顯示、計算機與通訊設備、半導體集成電路軟件信息服務業),機械裝備,商貿物流(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會展、現代物流),金融服務。

    2022年廈門地區生產總值(GDP)7802.66億元,GDP總量在福建省排名第三,在全國排名第31位。其中,xxx產業增加值29.27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3233.56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4539.83億元。三次產業結構為0.4∶41.4∶58.2。

    xxx產業

    廈門市的農業生產主要以種植業為主,包括蔬菜、水果、花卉等。其中,蔬菜種植是廈門市的主要農業生產,占到農業總產值的60%以上。廈門市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水果種植主要以柑、荔枝、龍眼等為主。此外,廈門市還有一定的畜牧業和養殖業。根據2022年廈門市現代種子種苗產業發展情況的報告顯示,廈門市種子種苗產業規模位居國內前列、全省xxx。其中農業以優質蔬菜嫁接苗生產為主,水產以對、加州鱸魚苗等優質苗種養殖為主,苗木以草花、蝴蝶蘭、三角梅等花卉苗木種植為主。

    2022年廈門市全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62.19億元。其中,農業產值30.61億元,林業產值0.15億元,牧業產值12.20億元,漁業產值7.66億元。全年糧食總產量2.57萬噸,蔬菜總產量55.75萬噸,水果總產量7.12萬噸。肉類總產量3.61萬噸,蛋品總產量2012.87噸,奶類總產量804.41噸。

    第二產業

    在廈門市市域經濟中,傳統工業處于主導位置,是支撐廈門市經濟發展的主要力量。2021年廈門市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1.9%,位列全省第二,排名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第三;工業占全市GDP比重30.7%,對全市GDP增長貢獻率35.8%,拉動GDP增長2.9個百分點。數據顯示,2021年,廈門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19.9%,占比42.6%,排名福建全省xxx;截至目前,該市擁有xxx技術創新示范企業11家、xxx企業技術中心33家、xxx工業設計中心12家,xxx服務型制造示范企業8家、國家單項冠軍10項、xxx綠色制造業企業72家,擁有生物醫藥、新型功能材料2個xxx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截至2023年6月,廈門市有廈門海辰儲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廈門保灃集團有限公司2家企業入選新一批福建省工業龍頭企業名單,10家廈門企業入選福建省工業龍頭培育企業名單。

    至2022年年末,廈門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2450.8億元,4大支柱產業集群總規模超2萬億元,4個戰略性新興產業總規模達到4912億元。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889家,其中產值超億元企業928家,合計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的88.9%。電子、機械兩大支柱行業共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461家,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的50.6%,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551.81億元。

    第三產業

    至2022年,廈門現代物流產業已成為全市四大支柱產業集群之一,全市物流及相關經營企業超過9000家。廈門已初步形成區域性海、陸、空三個樞紐港和東渡、海滄、前場、同安、翔安五大產業集聚區,區、鎮(街)、村(居)三級物流節點覆蓋率超過70%。擁有廈門悅華店、廈門寶龍鉑爾曼大酒店、廈門日月谷溫泉度假村等5星級酒店19家。廈門安踏有限公司、廈門航空有限公司等5家企業入選2022年全國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示范城市和示范企業。自2019年以來,廈門文化影視產業企業、機構數量、營收逐年增長,已成為廈門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2019年金雞獎落戶廈門,出品了如《山海情》等多部優質電視劇,2019年起金雞獎長期落戶廈門。

    至2022年末,廈門市第三產業增加值4539.83億元,全年完成郵政行業業務總量107.97億元,全年接待國內外游客6568.75萬人次,旅游總收入855.17億元。全市全年舉辦各類展覽活動113場,展覽總面積134.47萬平方米,舉辦50人以上的商業性會議2056場,會展經濟總體效益155.01億元,社會消費零售總額2665.36億元。全市各類銀行金融機構主體46家,中外資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16167.02億元。

    經濟功能區

    工信部網站發布2022年度國家小型微型企業創業創新示范基地名單公示,廈門共有4家基地擬入選。其中,位于廈門自貿片區的兩岸集成電路產業園,以及位于廈門火炬高新區的軟件園三期創新社區、中國臺灣科技企業育成中心上榜。

    廈門國家火炬高新區

    廈門國家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簡稱“廈門國家火炬高新區”)1991年被國務院批準為全國首批xxx高新區,是全國三個以“火炬”冠名的國家高新區之一。先后獲得國家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基地、國家對臺科技合作與交流基地、國家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國家雙創示范基地等18塊“國字號”招牌,是福廈泉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廈門片區核心區。經過30多年發展,已經成為廈門創新驅動發展主引擎、創新創業主平臺、“三高”(高技術、高成長、高附加值)企業集聚地及廈門千億產業鏈(群)主要載體。廈門國家火炬高新區實施“一區多園”跨島發展戰略,建成了包括火炬園、廈門軟件園(一、二、三期)、廈門創新創業園、同翔高新城、火炬(翔安)產業區等多園區產業發展大平臺。

    廈門兩岸集成電路產業園

    廈門兩岸集成電路產業園坐落于福建自貿試驗區廈門片區機場片區的勁美源通倉儲物流園內,是由廈門市科技局與廈門市湖里區政府發揮廈門自貿區的地理優勢和政策優勢,采用市、區共建方式而建立的高科技產業基地,總面積5.3萬平方米,主要涉及IC產品研發設計、封裝測試、交易結算、人才培訓及其它集成電路關聯行業。目前園區擁有6大集成電路產業功能區,包括:集成電路產品保稅交易中心、集成電路研發設計試驗中心、集成電路設計企業孵化器、兩岸(廈門)微納電子研究院、集成電路眾創空間、集成電路產業人才實訓中心等。

    社會事業

    編輯

    教育事業

    截至2022年末,全市擁有各級各類全日制學校1465所,學年初招生數30.25萬人,在校學生數111.36萬人。其中,普通高等學校16所,普通中等學校143所,小學300所,幼兒園999所,特殊教育學校7所,學年初在校學生1177人。在各級各類全日制學校中任職的專任教師6.83萬人,平均一名教師負擔學生16人。

    廈門市主要學校

    學校名稱

    主管部門

    辦學層次

    廈門大學

    教育部

    本科

    集美大學

    福建省

    本科

    廈門理工學院

    福建省

    本科

    廈門醫學

    福建省

    本科

    廈門工學院

    福建省

    本科

    廈門華夏學院

    福建省教育廳

    本科

    集美大學誠毅學院

    福建省教育廳

    本科

    廈門海洋職業技術學院

    福建省

    專科

    廈門城市職業學院

    福建省

    專科

    參考來源:

    廈門大學

    廈門大學,簡稱廈大(XMU),由著名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先生于1921年創辦, 是中國近代教育史上xxx所華僑創辦的大學。學校建有思明校區、漳州校區、翔安校區和馬來西亞分校,設有研究生院、6個學部以及34個學院(直屬系、直屬中心)和17個研究院,形成了覆蓋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醫學、管理學、藝術學、交叉學科12個學科門類的學科體系。設有32個博士后流動站。2022年,學校入選國家公布的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名單,化學、生物學、海洋科學生態學、統計學、教育學共6個學科入選第二輪“雙一流”建設學科名單。

    廈門大學芙蓉湖

    科技事業

    截至2022年末,全市擁有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66家,省級科技小巨人企業490家,市級科技企業孵化器54家,其中xxx10家。全市國家、省、市級重點實驗室211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28家,企業技術中心254家,xxx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4家,省級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14家,省、市級新型研發機構60家。全市國家備案眾創空間45家,國家專業化眾創空間3家,省級眾創空間92家,市級眾創空間134家。國內專利授權量38442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量5274件。PCT國際專利申請量467件。每萬人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20.8件。新登記科技成果272項,84項科技成果獲2021年省科技獎。

    文化事業

    截至2022年,廈門市共有公共文化館7個;經福建省文物局登記備案博物館、紀念館12家;公共圖書館10個。出版發行各類報紙6種,期刊26種,僑刊鄉訊14種。共有廣播節目7套、電視節目7套。全市院線影院66家、銀幕數443塊,全年商業電影票房2.47億元。廈門市專業文藝院團獲第十六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優秀劇目獎、2022年度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等xxx、省級、市級各類榮譽16個;深入社區、鄉村、景區、劇場、學校、軍營等地開展文化惠民演出513場,惠及群眾8萬余人次。創作和打磨提升劇目7個,其中,南音《文姬歸漢》入選2022年度國家藝術基金大型舞臺劇資助項目,該劇片段獲得第十二屆中國曲藝牡丹獎節目獎提名。5個劇目入選2022年度福建省舞臺藝術精品工程重點劇目。廈門市選送的廈門六中合唱團憑借《我和我的祖國》《彩色錦鯉》2個曲目的出色表現,榮獲合唱團隊類全國“群星獎”。?

    醫療衛生事業

    截至2022年,廈門市共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2389個,其中,醫院68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9個、衛生院10個、門診部538個、婦幼保健機構7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7個、專科防治院1個、療養院1個。專業衛生技術人員42796人,其中,執業醫師17561人,執業助理醫師1110人,注冊護士18769人。醫療機構實有床位22747張,其中,醫院21410張,療養院140張,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衛生院395張,公共衛生機構床位數792張。?

    體育事業

    廈門市在第十七屆省運會青少年部體校組現場比賽中共獲得139金130銀146銅,總分4415分的好成績,位列金牌榜第二,總分榜xxx。在青少年部社會俱樂部組比賽中獲得32金25銀28銅,取得金牌榜、總分榜xxx。舉辦了“龍騰虎躍”2022海峽兩岸賽龍舟活動和海峽兩岸龍舟模型競賽、2022年全國健美健身錦標賽、2022全國鐵人三項錦標賽暨全國青少年錦標賽、角斗舞仕街舞超級聯賽2022賽季全國總決賽、2023中國田徑街頭巡回賽廈門站、2022年全國羽毛球錦標賽和冠軍賽等多場xxx高水平賽事。策劃舉辦了首屆廈門運動時尚展,連續成功舉辦了海滄半程馬拉松賽、廈門馬拉松賽暨全國馬拉松錦標賽、環東半程馬拉松賽三場馬拉松比賽及體育消費生活節。虞琳敏在2022年全國體操錦標賽中獲得女子跳馬冠軍。根據2022年國家體育產業基地的公告顯示,廈門市思明國家體育產業示范基地被命名為“國家體育產業示范基地”。 廈門市擁有廈門市體育中心、廈門市人民體育場、廈門工人體育館、海滄體育中心等多家體育場館。

    社會保障

    至2022年年末,基本養老、工傷、失業保險參保人數分別為536.91萬人、290.50萬人、287.30萬人,三項社會保險基金全年收入260.14億元,支出237.91億元。?全市有工傷保險協議醫療機構30家,工傷保險協議輔助器具配置機構5家,工傷保險協議康復機構11家。共發放本市失業人員失業保險金3.58萬人、3.66億元。43.51萬名退休人員移交社會化管理服務,全市社會化管理率為xxx,社區管理率達到xxx。至2022年年末,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總人數為470.54萬人,全市有醫療保障定點醫療機構720家,醫療保障定點零售藥店1295家,納入醫療保障定點協議管理的養老機構內設醫療機構30家、一體化管理公益性村衛生所293家。發放醫療救助資金2.46億元,救助134.99萬人次。全市10.10萬戶次、15.42萬人次低保對象全年發放低保金1.47億元。發放臨時救助資金3095.43萬元,救助5565人次。救助流浪乞討人員2145人次,全市共有養老服務機構47家、床位12324張。

    城市綠化

    至2022年年末,廈門市城市建設用地面積378.06平方千米。擁有公園198個,占地面積4030.84公頃;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4.6平方米;建成區綠化覆蓋面積20501.01公頃,綠化覆蓋率為44.11%;污水集中處理率xxx;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xxx。?

    交通

    編輯

    綜述

    廈門市初步建成以鐵路、公路、水路、航空4種運輸方式構成的交通運輸網絡。還建成了擁有“軌道+BRT”、出租車、網約車、慢行交通的綠色出行體系,是全國首批“綠色交通城市”。在航空方面,廈門市開通運營境內外航線187條,與138個城市實現通航,機場年旅客吞吐能力由1500萬人次上升至2700萬人次,國際客運吞吐量在國內機場排名第4,國際貨運吞吐量在國內機場排名第8; 在公路方面,2023年1月17日廈門翔安大橋主橋正式通車,使廈門跨海交通形成“五橋兩隧”新格局。

    公路

    廈門市境內擁有海翔大道等一級公路,G228國道、217省道等多種類型的道路,廈門高速路網連通八方,市內形成“兩環八射”快速路網,全市公路通車里程超2600千米,形成“內外通達、環灣放射”的路網體系,路網密度居全國前列。廈門市在跨島發展上,島內外路網已成鏈,先后建成廈安高速、廈成高速、廈漳跨海大橋、海滄隧道等一批重點工程,開工建設翔安大橋、翔安機場高速、海滄疏港通道等一批項目。2021年海滄隧道建成通車,“四橋三地鐵兩隧一海堤”三向進出島通道網絡,進出島橋隧車道已達40條。其中海滄隧道是中國福建省廈門市連接湖里區與海滄區的跨海通道,項目原稱“廈門第二西通道”,位于廈門西海域下方,路線全長7087米,隧道長6293米,是廈門市“兩環八射”快速路網中“內環”的組成部分之一。廈門大橋是中國福建省廈門市境內一座連接湖里區與集美區的跨海大橋,位于廈門高集海峽之上,大橋全長6695米,為廈門市重要進出島通道之一。

    鐵路

    至2021年底,廈門市主要建成了廈深鐵路、龍廈鐵路、福廈鐵路、鷹廈鐵路4條鐵路,海滄港、東渡港兩條貨運專用線,形成了“四干兩支”鐵路線網格局。境內鐵路通車總里程達146.3千米,擁有廈門北站和廈門站兩座高等級客運站。廈門北站,位于中國福建省廈門市集美區,是中國鐵路南昌局集團有限公司管轄的一座鐵路客運站。是國家高速鐵路網規劃中沿海通道上的重要客運站之一,也是一座集鐵路、城市道路、長途汽車、軌道交通換乘、商業服務功能于一體的大型交通樞紐。是國內首條跨海高鐵——福廈高鐵全線施工難度xxx的車站。2020年,廈門北站發送旅客1027.39萬人。

    航空

    廈門有2個機場,分別是廈門高崎國際機場和廈門翔安國際機場。廈門高崎國際機場位于中國福建省廈門市湖里區,為4E級民用國際機場,是中國東南沿海重要的區域性航空樞紐,為中國十二大干線機場之一。截至2020年,廈門高崎國際機場已形成覆蓋xxx各主要城市及港、澳、臺地區,連接東南亞、東北亞,通達歐、美、澳三大洲的航線網絡,與境內外112個城市的118座機場通航,已開通航線161條,成為廈門與世界交流的重要窗口和橋梁。

    廈門翔安國際機場,位于中國福建省廈門市翔安區大嶝街道大嶝島東南端,為4F級海峽西岸區域國際樞紐機場、海峽門戶樞紐機場。廈門翔安國際機場航站樓面積為55萬平方米,民航站坪設196個機位;可滿足年旅客吞吐量45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75萬噸、飛機起降38萬架次的使用需求。

    航運

    截至2023年5月底,廈門市航運企業規模居福建省前列:國內水路貨運企業92家,貨運船舶288艘,總運力504萬載重噸;水路客運企業13家,客船85艘,共計1.96萬客位。廈門貨物運輸總量3.9億噸,物流產業總收入1527個億,共有集裝箱班輪航線159條,通達50個國家和地區的141個港口。

    廈門港是中國福建省廈門市和漳州市港口,位于中國東南沿海、中國臺灣海峽西岸,地處福建省南部、九龍江入海口,是中國沿海主要港口、中國對外開放一類口岸,也是福建省主要出海口之一。據2022年5月廈門港口管理局官網信息顯示,廈門港共擁有廈門市東渡、海滄、翔安和漳州市招銀、后石、石碼、古雷、東山、詔安9個港區,開通集裝箱班輪航線共157條,其中國際航線99條,內支線12條,內貿線46條。2022年廈門港貨物吞吐量2.19億噸,較2021年上升2位,首次進入全球前30。

    公共交通

    2022年全市公共交通客運總量7.23億人次,截至2022年年底,廈門已開通運營地鐵線3條、BRT快速公交線8條、常規公交線458條,形成以城市軌道交通、BRT為骨干,常規公交為網絡,出租車、網約車為補充,多層次、一體化的城市公共交通體系。在公交方面,廈門公交乘坐滿意度居全國前列。公交線路總里程達7769千米,日均客運量超過140萬人次。全市網約車超過3.6萬輛,日均營運45萬趟次,合規率在全國36個大中城市中穩居首位,是網約車規范管理的全國標桿城市。

    人文

    編輯

    綜述

    廈門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城市,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從媽祖文化、閩南文化到現代文化,廈門文化包羅萬象,其中閩南文化最能體現廈門的獨特魅力。閩南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xxx個xxx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于2007年設立。

    非物質文化遺產

    市級及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110個,其中,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項目2個(南音、送王船)、xxx15個、省級47個、市級48個;市級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175人,其中,xxx12人、省級65人、市級98人。?

    廈門市xxx非物質文化遺產

    序號

    名稱

    公布時間

    項目申報地區或保護單位

    1

    南音

    2006年(xxx批)

    廈門市南樂團

    2

    廈門線雕技藝

    2006年(xxx批)

    廈門惟藝漆線雕藝術有限公司

    3

    答嘴鼓

    2006年(xxx批)

    廈門市文化館(廈門市美術館、廈門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4

    歌仔戲

    2006年(xxx批)

    廈門歌仔戲研習中心

    5

    高甲戲

    2006年(xxx批)

    廈門市金蓮升高甲劇團

    6

    中秋節(中秋博餅)

    2008年(第二批)

    廈門市中秋民俗文化研究會

    7

    民間信俗(保生大帝信俗)

    2008年(第二批)

    廈門市海滄區青礁保生慈濟文化促進會

    8

    童謠(閩南童謠)

    2008年(第二批)

    廈門市集美區灌口小學(福建省廈門實驗小學集美分校)

    9

    講古

    2008年(第二批)

    廈門市思明區文化館

    10

    民間信俗(閩臺送王船)

    2011年(第三批)

    廈門市閩南文化研究會

    11

    抬閣(海滄蜈蚣閣)

    2011年(第三批)

    廈門市海滄區文化館

    12

    閩南傳統民居營造技藝

    2014年(第四批)

    廈門市湖里區閩南傳統建筑營造技藝傳習中心

    13

    廈門珠繡

    2021年(第五批)

    廈門正人珠繡技藝傳習所

    14

    惠安石雕(影雕)

    2021年(第五批)

    廈門惠和股份有限公司

    15

    民間信俗(延平郡王信俗)

    2021年(第五批)

    廈門市思明區文化館

    歌仔戲

    歌仔戲是xxx發源于中國臺灣本土的漢族傳統戲曲之一,目前歌仔戲、與京劇、豫劇在中國臺灣戲曲舞臺上呈三足鼎立局面。根據《中國臺灣省通志》及《宜蘭縣志》的記載,皆謂歌仔戲起于宜蘭員山結頭份。這是中國臺灣同胞和福建人民共同培育與喜愛的地方戲曲劇種,流行于中國臺灣地區和福建廈門、漳州 、泉州等閩南語系地區,以及東南亞華僑居住的地方。歌仔戲的形成與閩南人民開發中國臺灣及曲藝錦歌等民間技藝的傳入,有著很密切的關系。歌仔戲的音樂曲調十分豐富,既有悠揚高亢的〔七字調〕、〔大調〕和〔背思調〕,又有民謠訴說式的〔中國臺灣雜念調〕,更有憂郁哀傷的各種哭調。

    高甲戲

    高甲戲又稱戈甲戲、九甲戲,高甲戲系福建省五大地方劇種之一, 孕育于明末清初,形成于清代中葉。它主要流傳于泉州、晉江、南安、廈門、龍溪等閩南地區、中國臺灣地區,以及港、澳和東南亞華僑聚居地。高甲戲語白采用泉腔,唱腔主要來自南音兼收俚歌小調,活潑、粗獷。其音樂吸收閩南吹奏樂、籠吹、拾音等。

    文物古跡

    截至2022年,廈門市共有納入文物保護單位名單的不可移動文物250處(共303個點),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7處(50個點),省級文物保護單位54處(61個點),市級文物保護單位95處(98個點),縣(區)級文物保護單位94處(94個點);廈門市涉臺文物古跡89處。

    廈門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序號

    名稱

    級別

    公布時間

    1

    陳嘉庚墓(鰲園)

    xxx

    1988年(第三批)

    2

    胡里山炮臺

    xxx

    1996年(第四批)

    3

    青礁慈濟宮

    xxx

    1996年(第四批)

    4

    鼓浪嶼近代建筑

    xxx

    2006年(第六批)、2013年(第七批)2019年(第八批)

    5

    集美學村和廈門大學早期建筑

    xxx

    2006年(第六批)

    6

    廈門破獄斗爭舊址

    xxx

    2006年(第六批)

    7

    陳化成墓

    xxx

    2006年(第六批)

    8

    汀溪窯址

    省級

    1961年(xxx批)

    9

    廈門總工會舊址

    省級

    1961年(xxx批)

    10

    龍頭山寨遺址

    省級

    1985年(第二批)

    參考來源:

    陳嘉庚墓(鰲園)

    鱉園位于廈門市集美學村的東南之濱,鰲園原為一座小島,形狀似龜,島上有一媽祖廟,故亦稱鰲頭宮。數百年來,集美村民、漁民常到此歇息、祈求平安。鰲園占地逾9000平方米,由門廊、集美解放紀念碑、陳嘉庚墓和四周石雕圍墻組成,鳥瞰呈繁體字“圖”字形。鰲園依圖而建,圖文并茂,集政治、經濟、社會、文化、藝術、教育為一體是陳嘉庚先生“寓教于游、寓教于樂”理念的體現。鰲園是一座博物大觀園,是一部融匯古今中外于一爐的大百科全書。1988年被國務院列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陳嘉庚墓(鰲園)

    胡里山炮臺

    胡里山炮臺位于廈門大學胡里山海邊,建于清光緒十七年(1891)至二十二年(1896)。胡里山炮臺占地面積13000平方米,平面呈長方形,南部臨海處為火炮配置區。東西兩個炮位呈圓形,直徑為12米,深陷于臺基之下。臺基下建有連通炮位的石砌地下暗道。炮位原無堡蓋,大炮可作360度旋轉。現堡蓋系1937年炮臺遭日本飛機轟炸后所建。炮臺中部為練兵場,其兩側各建一列磚石結構的拱券頂營房。2000年以“現存xxx海岸炮”榮獲大世界吉尼斯最佳項目獎。

    飲食

    廈門美食隸屬中國八大菜系的閩菜。善用海產,風格清鮮而不膩。美食多以湯、糊等烹飪方式呈。,廈門人偏好吃清、鮮、淡、脆、略帶微辣的有獨特風味食物,尤以生猛海鮮、仿古藥膳、普陀素菜、風味小吃著稱。廈門餐俗為一日三餐,中午吃干飯,早晚吃糜(方言,粥的意思)。

    蝦面

    先將蝦洗干凈,用剝離的蝦頭、蝦殼搗碎,放進清水鍋里熬成蝦湯,經過濾,去掉湯底的渣,這時蝦湯上面浮出一層赤紅色的蝦油,發出香味,即將蝦仁放入蝦湯,煮熟,撈出,放在盤中待用。將蝦湯與豬骨湯混合,成為蝦面湯,調入適量鹽、味精。再將面條搭配菜、韭菜、茼蒿菜(或香菜)放進沸滾的開水里煮熟,撈出,盛在碗里。用煮熟的豬腿肉切片,放在面條上,再加上蝦仁和燒熱的香豬油渣,淋上熱滾滾的蝦湯,調進蒜茸,即成蝦面。

    蝦面

    炸五香

    炸五香也是廈門大眾化傳統名點,豬赤肉切成小片,扁魚油炸研碎,青蔥白切片、荸薺或葛薯、北蔥剁成粒丁,鴨蛋攪成蛋液,同適量的五香粉、白糖、味精、食鹽等混合攪拌均勻后,再加上適量的地瓜粉,并拌勻即成為五香的內料,用豆皮包成一條條的五香,接口處抹點面粉粘住,入油鍋炸熟,切成小塊。吃時要配上沙茶辣、紅辣醬、芥辣、蘿卜酸、芫荽、甜醬等佐料,味道可謂鮮美無比。

    炸五香

    沙茶面

    沙茶面是遍布廈門大街小巷,經濟實惠的風味小食,它之所以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愛,主要原因是沙茶辣營養豐富,氣味好,有促進食欲,增強新陳代謝的作用,還具有去風寒的功效。沙茶面是用芝麻、蔥蒜、香草花生油、蝦以及辣椒等制成的調味品,因有辣味故稱“沙茶辣”。沙茶面的制作方法簡單,先把面條在開水中燙熟,趁熱澆上滾燙的沙茶辣湯即成。至于沙茶肉面、沙茶牛肉面,所用的肉要切成薄片,做到一燙就熟,再用綠豆芽或青菜加以點綴,就成為香辣撲鼻的沙茶面。

    廈門沙茶面

    習俗

    媽祖文化

    媽祖是流傳于中國沿海地區的傳統民間信仰。媽祖文化肇于宋、成于元、興于明、盛于清、繁榮于近現代,媽祖文化體現了中國海洋文化的一種特質。歷史上宋代出使高麗、元代海運漕運、明代鄭和下西洋、清代復臺定臺,這一切都體現海洋文化的特征。中國民間在海上航行要先在船舶啟航前要先祭媽祖,祈求保佑順風和安全,在船舶上立媽祖神位供奉。這就是“有海水處有華人,華人到處有媽祖”的真實寫照。而影響所及,媽祖由航海關系而演變為“海神”、“護航女神”等,因此形成了海洋文化史中最重要的中國民間信仰崇拜神之一。20世紀80年代,聯合國有關機構授予媽祖“和平女神”稱號。2009年9月,“媽祖信俗”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2016年3月,媽祖文化寫入“十三五”規劃綱要。

    茶俗

    廈門人有喝早茶的習慣。稱茶葉為“茶米”,與米相提并論;稱飲茶為“吃茶”,與吃飯擺在同等地位。民國時期,廈門市區經營茶葉的茶莊茶行有三四十家,煙攤、食雜店也兼賣茶葉。人們飲茶成風,有的在家,有的到“茶桌仔”去吃茶。所謂茶桌仔,多在小巷小店面擺幾張桌子幾條板凳泡茶供客,該俗興起于清末民國初。茶桌仔也往往是“講古”場。至80~90年代賓館酒樓的早茶或午茶晚茶已演變為風味小吃,閩粵港式都有,并成為一種新型的交際方式和民俗活動,是傳統茶藝文化、飲食文化與現代文明結合的產物。

    酒俗

    廈門人過年過節和各種禮儀必以酒為禮。訂婚要辦酒席,待嫁要吃緣酒,結婚要辦喜酒;生兒育女要辦滿月酒、四個月酒、“度晬酒”;送行有“順風酒”,迎歸喝“下馬酒”、“接風酒”;祭祖敬神的祭祀凡是有牲禮的就要有酒,合稱“牲醴”;喪事祭拜都要祭酒,最后還喝“喪酒”。待人接客,凡席必有酒。酒席上每上一道菜要先喝酒,但飲酒不強求,即使是勸酒,也不過是三杯,叫做頭杯敬酒,二杯“好事成雙”,三杯“無三不成禮”,而且有“敬者先干”之例。轄區內未流行劃酒拳。飲酒以米酒高粱酒為主。20世紀50年代后期有番薯酒、甘蔗酒,品味低劣。80年代后時興喝啤酒,90年代起時興葡萄酒。待客時,斟酒者右手握酒瓶,左手護著酒瓶或右手,以示敬意。“七分茶、八分酒”,酒太多太少 都是失禮。客人則還以“叩指禮”,用拇指、中指和食指三指聚攏在桌上輕叩,以示謝意。現在更普遍的是主人斟酒時,客人右手掌心向上,手指指向酒杯,表示感謝。

    喪葬

    廈門喪葬風俗有移廳、初喪、入殮、停柩、出山、入土、守孝、祭祀、拾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廈門喪葬習俗中的封建迷信成份大部分去除。隨著提倡科學,破舊立新,人們思想覺悟日益提高。加之普遍實行火葬,已無棺材,因而入殮、停柩、入土、拾骨等儀式也不復存在。遺像代替木主,喪事從繁到簡,喪禮中,至親還有送軸,一般以花圈或錢代替。喪家在報上刊登訃告,殯儀館設有大、中、小靈堂,供喪家舉行告別儀式,開追悼會。尸體則由火葬場焚化。

    地方象征

    市花

    三角梅

    1986年10月23日,廈門市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次會議確定三角梅為廈門市市花

    三角梅屬于紫茉莉科寶巾屬的常綠攀援或披散灌木,木質藤本,葉質薄有光澤,花小,頂生,常三朵簇生于苞片內,三枚大苞片顯著,為主要觀賞對象。古時稱它為“九重葛”,北方多叫“葉小花”、“三角花”,香港則用譯音“寶巾”稱之。三角梅原產于南美巴西,引種來華,為時已久。其花品種繁多,花色豐富,有紅、橙、黃、白、紫等系列色澤及單瓣花、重瓣花和斑葉等多種。三角梅剛柔并濟,樸實無華,易于栽植,花色較多,可作盆景

    因此,以三角梅為市花,廣泛栽種和愛護市花,既可以綠化和美化廈門,又能較好地體現廈門的風貌、廈門人民的性格和廈門經濟特區的騰飛景象

    市樹

    鳳凰

    1986年10月23日,廈門市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三次會議確定鳳凰木為廈門市市樹

    鳳凰木亦稱“紅楹”、“火樹”,屬豆科落葉喬木,長成后可高達20米。樹冠寬廣,二回羽狀復葉,羽片10-24對,每羽片有小葉20-40對,小葉呈長橢圓形。夏季開花,總狀花序,花大色紅,有光澤。莢果木質,長達50厘米。鳳凰木原產于非洲,中國南方多有栽培,是優美的庭園樹、行道樹。鳳凰木枝秀葉美,是典型的南國樹種,夏日開花蔭涼滿城,紅花簇簇,象征特區如火如荼的建設場面,體現廈門的風貌、廈門人民的性格和廈門經濟特區的騰飛景象

    市鳥

    白鷺

    1986年10月23日,廈門市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三次會議確定白鷺為廈門市市鳥

    白鷺屬鳥綱鷺科,為世界珍稀鳥類。廈門分布有小白鷺、中白鷺、大白鷺、中國鷺和巖鷺,這也是至今中國記錄的僅有的五種。由于它們體羽除巖鷺為暗灰色外,均為雪白色,因此,人們通常統稱這五種鷺為白鷺。其中以小白鷺和中白鷺的數量最多,且較為常見

    參考來源:

    風景名勝

    編輯

    綜述

    廈門市環境優美,風景秀麗,旅游資源豐富。1999年廈門被評為中國優秀旅游城市,現在廈門已躋身全國十大重點旅游城市之列,成為中國東南沿海的重要旅游口岸。截至2021年12月,廈門市有國家A級旅游景點21個,其中國家AAAAA級旅游景點1個,國家AAAA級旅游景點10個。

    廈門市國家AAAA級及以上旅游景區名單

    序號

    景區名稱

    級別

    1

    鼓浪嶼風景名勝區

    國家AAAAA級旅游景點

    2

    園林植物園

    國家AAAA級旅游景點

    3

    園林博覽苑

    國家AAAA級旅游景點

    4

    胡里山炮臺

    國家AAAA級旅游景點

    5

    集美鰲園

    國家AAAA級旅游景點

    6

    日月谷溫泉主題公園

    國家AAAA級旅游景點

    7

    天竺山森林公園

    國家AAAA級旅游景點

    8

    北辰山旅游景區

    國家AAAA級旅游景點

    9

    廈門方特旅游區

    國家AAAA級旅游景點

    10

    誠毅科技探索中心

    國家AAAA級旅游景點

    11

    廈門老院子景區

    國家AAAA級旅游景點

    參考來源:

    重要景點

    鼓浪嶼風景名勝區

    鼓浪嶼位于中國福建省廈門市西南隅,面積約1.88平方千米。島上氣候宜人,四季如春,鑲嵌在廈門灣的碧海綠波之中,素有“海上花園”之稱。19世紀40年代,在全球化浪潮的沖擊下,鼓浪嶼成為一扇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見證了晚清王朝中國在全球化浪潮沖擊下步入近代化的曲折歷程,迅速發展成為具有突出文化多樣性和近代化生活品質的國際社區。迄今島上留存著千余幢中西合璧、風格各異的風貌建筑,向世人呈現“萬國建筑博覽”的藝術氛圍。鼓浪嶼人保留著音樂文化的傳統,建成了“國內xxx、世界一流”的琴博物館和“國內xxx、世界xxx”的風琴博物館,深厚的音樂文化積淀使鼓浪嶼享有“鋼琴之島”“音樂之鄉”的美譽。景區內有菽莊花園、皓月園、古避暑洞、鼓浪洞天、日光巖、港仔后海濱浴場等諸多景點。2005年在《中國國家地理》“選美中國”評選中,脫穎而出,被評為“中國xxx城區”榜首;2006年入選“外國人最值得去的50個地方金獎”。

    鼓浪嶼

    園林博覽苑

    廈門園林博覽苑(Xiamen Horticulture Expo Garden),位于廈門市集美區集杏海堤66號。總面積為3.31平方千米,其中陸地面積為1.77平方千米,水域面積為1.54平方千米。廈門園林博覽苑由原先的杏林灣中洲及附近島嶼和灣西、灣北海岸線上的部分地區組成;開工建設時人工開鑿河道,把中洲及附近島嶼統一規劃為九個島,由16座橋梁相互連接,形成“水上園博園”。廈門園林博覽苑規劃以半島、島嶼的形式進行總體布局,由九個島嶼和兩個半島組成。其中五個為展園島嶼,四個小島為生態景觀島。以此為基礎,分期規劃建設東邊的自然原生島、西側的杏林苑、中部的教育之園、石文化園和北側的山林休閑園,形成一片中央公園式的大綠地。廈門園林博覽苑是國家重點公園、國家城市濕地公園、廈門市綜合公園和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

    廈門園林博覽苑南寧園

    廈門老院子景區

    廈門老院子景區屬于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是華夏文旅集團斥資28億元傾力打造的一部文化旅游巨作,包括“老院子民俗文化風情園”和《閩南傳奇》秀的兩部分,為廈門市重大項目和福建省文化產業十大重點項目,地址位于廈門市集美區廈門北站南400米。老院子民俗文化風情園以濃厚的地域特色集中展示了閩南文化精粹;《閩南傳奇》秀是將高科技技術、前沿時尚藝術及千年閩南文化故事相結合的傳奇演藝,是極具欣賞價值、文化價值和藝術價值的旅游景點。

    廈門老院子景區

    集美鰲園

    集美鰲園位于廈門市集美區集美學村東南角海濱。占地面積18.50萬平方米,由陳嘉庚紀念館、陳嘉庚文化廣場、鰲園、嘉庚公園、陳嘉庚先生故居、歸來堂和歸來園等景點組成,嘉庚公園位于集美鰲園北側,門與鰲園相連,是后人為紀念陳嘉庚先生創辦教育、培育人才、造福社會而興建的。按照傳統園林布局,把紀念性、文化性和游樂性有機地融為一體。集美鱉園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中小學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中國僑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福建省文明風景旅游區、福建省科普教育基地。2014年3月10日,將以上景點正式命名為“集美鰲園”。

    集美鱉園

    對外交流

    編輯

    廈門市友好城市名單

    序號

    國家

    城市

    簽約時間

    1

    英國

    威爾士加的夫市

    1983.03.31

    2

    日本

    長崎縣佐世保市

    1983.10.28

    3

    菲律賓

    宿務省宿務市

    1984.10.26

    4

    美國

    馬里蘭州巴爾的摩市

    1985.11.07

    5

    新西蘭

    惠靈頓市

    1987.06.23

    6

    馬來西亞

    檳城州檳島市

    1993.11.10

    7

    澳大利亞

    昆士蘭州陽光海岸市

    1999.09.28

    8

    立陶宛

    考納斯省考納斯市

    2001.03.11

    9

    墨西哥

    哈利斯科州瓜達拉哈拉市

    2003.08.15

    10

    荷蘭

    南荷蘭省祖特梅爾市

    2005.07.14

    11

    印尼

    東爪哇省泗水市

    2006.06.23

    12

    韓國

    全羅南道木浦市

    2007.07.25

    13

    希臘

    阿提卡大區馬拉松市

    2009.01.02

    14

    德國

    萊茵蘭-普法爾茨州特里爾市

    2010.11.11

    15

    加拿大

    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列治文市

    2012.04.27

    16

    塔吉克斯坦

    杜尚別市

    2013.06.20

    17

    法國

    阿爾卑斯濱海省尼斯市

    2014.05.22

    18

    泰國

    普吉府

    2017.05.11

    19

    土耳其

    伊茲密爾省伊茲密爾市

    2018.01.18

    20

    美國

    佛羅里達州薩拉索塔市(思明區友城)

    2007.11.09

    21

    以色列

    內坦亞

    2020.5.20

    22

    巴西

    福塔萊薩

    2023.5.13

    參考來源:

    重要人物

    編輯

    名稱

    簡述

    蘇頌(1020-1101)

    宋代著名政治家、科學家,廈門同安人。李約瑟稱其為“中國古代和中世紀最偉大的博物學家和科學家之一”。著有《圖經本草》、《新儀象法要》、《蘇魏公文集》等

    陳化成(1776-1842)

    近代民族英雄,廈門同安人。官至江南水師提督。鴉片xxx期間率部抗擊來犯的英國艦隊,因孤軍無緣,壯烈犧牲

    林希元(1481-1565)

    福建同安(今廈門)人。明正德進士。歷官南京大理寺評事、兩京大理寺丞、欽州知州。有“一代宗師理學名宦”之稱

    馬約翰(1882-1966)

    體育教育家。福建廈門人。曾任清華大學教授、體育部主任,全國體育協進會委員,第十二屆奧林匹克運動會中國田徑隊總教練。新中國成立后,歷任清華大學教授、體育教研組主任,中華全國體育總會副主席、主席,國家體委委員

    城市榮譽

    編輯

    榮譽稱號

    授予單位

    授予時間

    參考來源

    國家衛生城市

    全國愛衛會

    2022年2月

    全國文明城市

    中央文明辦

    2020年11月

    國家生態園林城市

    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2020年1月

    注釋

    編輯

    展開[a]

    源自:閩南語·漳州話發音 ε-m?i

    [b]

    其中廈門本島土地面積157.98平方千米(含鼓浪嶼);海域面積約390平方千米

    [c]

    (見《廈門經濟特區》第38頁)

    [d]

    截至2021年10月31日國家統計局統計

    參考資料

    編輯

    展開[1]Caroline Chia. Hokkien Theatre Across The Seas[M]. Singapore: Springer, 2018: 59. 9789811318337.

    [2]福建廈門.中國軍網. [2023-07-09].

    [3]地理環境.廈門市人民政府. [2023-07-10].

    [4]自然地理.廈門市鼓浪嶼管委會. [2023-07-13].

    [5]氣候.廈門市人民政府. [2023-07-13].

    [6]走進廈門.廈門市人民政府. [2023-07-09].

    [7]廈門市.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 [2022-10-01].

    [8]人口.廈門市人民政府. [2023-07-10].

    [9]方言.廈門市集美區人民政府. [2023-08-03].

    [10]廈門市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廈門市統計局. [2023-07-14].

    [11]廈門市A級旅游景區名錄(截至2021.12.10).廈門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3-07-13].

    [12]全國高等學校名單.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2023-07-15].

    [13]機場簡介.元翔(廈門)國際航空港股份有限公司. [2023-07-15].

    [14]高質量發展調研行丨預計到2026年底 廈門翔安機場將實現通航.東南網. [2023-07-15].

    [15]廈門市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已初步建成 全市公路通車里程超2600公里.閩南網. [2023-07-15].

    [16]市花、市樹、市鳥.廈門市人民政府. [2023-07-13].

    [17]講好地名故事,弘揚紅色文化.福建民政. [2023-07-10].

    [18]海域.廈門市人民政府. [2023-07-14].

    [19]文字實錄-廈門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廈門市人民政府. [2023-07-13].

    [20]陳娟英. 廈門古代窯業的輝煌與失落. 知網, 2005

    [21]明清時期.廈門市人民政府. [2023-07-13].

    [22]開大廈之門 破萬里之浪——廈門經濟特區建設四十周年紀實.中國政府網. [2023-07-13].

    [23]廈門得名由來.廈門市人民政府. [2023-07-13].

    [24]市發改委:構建“4+4+6”現代化產業體系 打造產業發展“新藍海”.廈門市發改委. [2023-08-03].

    [25]廈門經濟特區年鑒-2022-框架 - Computer Generated Web Page.廈門市統計局. [2023-07-13].

    [26]中國百強城市 廈門排名第26.新華客戶端. [2023-07-13].

    [27]廈門市簡介.福建僑網. [2023-07-13].

    [28]鼓浪風情.廈門市鼓浪嶼管委會. [2023-07-13].

    [29]關于園博苑.廈門園林博覽苑. [2023-07-13].

    [30]廈門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2022年10月).廈門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3-07-13].

    [31]廈門市各級文物保護單位一覽表.廈門市. [2023-07-13].

    [32]“答嘴鼓”保護與傳承.中國政府網. [2023-07-13].

    [33]非遺傳承——廈門漆線雕技藝.鷺藝軒漆線雕. [2023-07-13].

    [34]廈門市.中國·國家地名信息庫. [2022-10-01].

    [35]廈門市志.福建黨史方志網. [2022-10-03].

    [36]漢至五代.廈門市人民政府. [2023-07-14].

    [37]宋元時期.廈門市人民政府. [2023-07-14].

    [38]“廈門港”老字號綜述——百年廈門港掠影.廈門市檔案館. [2023-08-03].

    [39]“海絲文化與福建”專題 | 福州、廈門的開港與海上絲綢之路.福地炎黃微信公眾平臺. [2023-08-03].

    [40]韓栽茂. 1900年“廈門事件”始末[J].閩臺文化交流. 2010: 15-26..

    [41]民國時期.廈門市人民政府. [2023-07-14].

    [42]勿忘國恥,吾輩當自強 | 1938年5月10日廈門淪陷日.廈門市金尚小學微信公眾平臺. [2023-08-03].

    [43]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廈門市人民政府. [2023-07-14].

    [44]《廈門年鑒》編纂委員會 《廈門年鑒》編纂委員會. 賴祖輝 主編. 廈門年鑒2020[M]. 北京: 方志出版社, 2020.11: 25. 978-7-5144-4605-0.

    [45]廈門氣候特征.廈門史志網_中共廈門市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2022-10-03].

    [46]《廈門年鑒》編纂委員會 《廈門年鑒》編纂委員會. 賴祖輝 主編. 廈門年鑒2020[M]. 北京: 方志出版社, 2020.11: 30. 978-7-5144-4605-0.

    [47]自然環境.廈門史志網. [2023-08-11].

    [48]福建廈門市湖里區地理環境.中國小康網. [2023-08-12].

    [49]何丙仲. 近代西人眼中的鼓浪嶼[M]. 廈門: 廈門大學出版社, 2010-05: 166-166.

    [50]全方位“體檢”土壤環境 廈門穩步推進土壤環境背景值調查.福建省生態環境廳. [2023-07-14].

    [51]李立國主編;黃序和本卷主編.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區大典.福建省卷[M]. xxx版. 北京: 中國社會出版社, 2016-08: 314. ISBN 978-7-5087-5392-8.

    [52]廈門市第三次國土調查主要數據公報.廈門市自然資源規劃局. [2023-08-03].

    [53]廈門持續強化水資源保障 2035年形成“八源三線”供水網格局.人民資訊. [2023-07-14].

    [54]廈門緊抓水利工程建設質量效益:興水之利 守水安瀾.閩南網. [2023-07-14].

    [55]廈門市第三次國土調查主要數據公報.廈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2023-07-14].

    [56]廈門2020年水資源“亮家底”,城鎮供水近80%靠“外援”.福建頻道. [2023-08-03].

    [57]桫欏、金毛狗、水蕨等珍稀瀕危蕨類植物在廈門集中亮相.臺海網. [2023-08-03].

    [58]廈門首起!郭某甲、郭某乙,被判刑!.光明網. [2023-08-12].

    [59]天竺山斬獲xxx殊榮!廈門首批→.新浪福建. [2023-08-12].

    [60]綠色明珠 福澤萬物 | 福建省自然保護區(十二).福建林業微信公眾平臺. [2023-08-03].

    [61]春節廈門去哪里玩?新春活動特色景點等你來.閩南網. [2023-08-03].

    [62]廈門率先全省完成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工作.廈門廣電網. [2023-08-03].

    [63]防災減災.廈門市海洋發展局. [2023-08-03].

    [64]區劃.廈門市人民政府. [2023-07-14].

    [65]廈門市.國家統計局. [2022-10-03].

    [66]崔永輝任中共廈門市委書記.環球網. [2023-07-14].

    [67]廈門市人大常委會及其機關.廈門人大. [2023-07-14].

    [68]市政府領導.廈門市人民政府. [2023-07-14].

    [69]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四屆廈門市委員會主席、副主席、秘書長、常務委員名單.廈門市人民政府. [2023-07-14].

    [70]廈門市統計局公布!55個少數民族在廈門均有分布.廈門日報. [2023-08-03].

    [71]民族宗教.廈門市人民政府. [2023-08-03].

    [72]宗教工作概述.中共廈門市委統戰部. [2023-08-03].

    [73]廈門市道教活動場所.廈門市民族與宗教事務局. [2023-08-03].

    [74]廈門市基督教活動場所.福建省民族與宗教事務廳. [2023-08-03].

    [75]廈門市天主教活動場所.廈門市民族與宗教事務局. [2023-08-03].

    [76]廈門市伊斯蘭教活動場所.廈門市民族與宗教事務局. [2023-08-03].

    [77]廈門話與中國臺灣閩南語的比較.廈門市人民政府. [2023-08-03].

    [78]閩南方言的流播.廈門市人民政府. [2023-08-03].

    [79]閩南方言概述.廈門市人民政府. [2023-08-03].

    [80]廈門新版重點發展產業目錄有啥變化?.閩南網. [2023-07-14].

    [81]2022年GDP100強城市榜:10強有變化,湖南5市上榜.長沙晚報掌上長沙. [2023-08-03].

    [82]廈門修訂發布22種農作物地方標準 推動農業轉型升級.閩南網. [2023-07-15].

    [83]《廈門市“十四五”農業農村發展專項規劃》發布 2025年廈門市將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新華社客戶端. [2023-07-15].

    [84]全省xxx!廈門這項產業規模位居國內前列.廈門日報. [2023-07-15].

    [85]周桂良:奮力推進工業和信息化高質量發展.金臺資訊. [2023-07-15].

    [86]廈門致力于創新引領產業轉型升級,工業化帶動城市化發展加速推進.新華社客戶端. [2023-07-15].

    [87]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8.8%、五次獲xxx榮譽 十年來廈門市工業和信息化發展邁上新臺階.人民網. [2023-07-15].

    [88]十年來廈門工業經濟質效雙提升.福建日報. [2023-07-15].

    [89]智造“挑大梁”——關于廈門先進制造業的調查與思考之一.廈門日報. [2023-07-15].

    [90]廈門數字經濟規模超4000億元.中國科技網. [2023-07-15].

    [91]新一批省級工業龍頭企業名單公布!新增兩家廈企.廈門日報. [2023-08-03].

    [92]廈門構建“4+4+6”現代化產業體系 打造產業發展“新藍海”.廈門日報. [2023-08-03].

    [93]廈門路網密度位居全國前列.新華社客戶端. [2023-07-15].

    [94]五星級旅游飯店.廈門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3-07-15].

    [95]結果公示!5家廈企榜上有名.廈門日報. [2023-08-03].

    [96]廈門影視產業營收年均增長17.8% 產業鏈日漸成熟.閩南網. [2023-08-03].

    [97]廈門4家基地上榜xxx創業創新示范基地名單.福建省商務廳 . [2023-07-15].

    [98]廈門國家火炬高新區簡介.廈門火炬高新區管委會 . [2023-07-15].

    [99]廈門兩岸集成電路產業園.福建投資促進網. [2023-07-15].

    [100]學校簡介.廈門大學. [2023-08-03].

    [101]廈門再添xxx基地.廈門日報. [2023-07-14].

    [102]·廈門公共體育設施免費開放.海峽導報多媒體數字報. [2023-08-03].

    [103]廈門:十年來初步建成以鐵路等為主骨架、海港空港陸港為主樞紐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金臺資訊. [2023-07-15].

    [104]廈門翔安大橋主橋1月17日正式通車,廈門東西向跨島發展橋隧格局形成.新華社客戶端. [2023-07-15].

    [105]廈門路橋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廈門路橋集團. [2023-08-03].

    [106]廈門大橋.廈門路橋集團. [2023-08-03].

    [107]廈門北站.中國國家集團鐵路有限公司. [2023-08-03].

    [108]廈門經濟特區年鑒-2021-框架 - Computer Generated Web Page.廈門市統計局. [2023-08-03].

    [109]廈門機場去年旅客吞吐量逾2273萬人次.中國民航網. [2023-08-03].

    [110]填海193億機場147億,廈門新機場將邁入實質性建設階段.澎湃新聞. [2023-08-03].

    [111]廈門船舶運力首破500萬載重噸.光明網. [2023-07-15].

    [112]港口簡介.廈門港口管理局. [2023-07-15].

    [113]2022年全球港口吞吐量排名發布!福州港、廈門港、泉州港紛紛上榜!.閩商觀察. [2023-08-03].

    [114]出行體系更完善 廈門全力打造“多層次、一體化”城市公共交通體系.人民資訊. [2023-07-15].

    [115]153項!廈門公布首批閩南文化保護名錄.福建日報. [2023-07-15].

    [116]歌仔戲.廈門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3-07-15].

    [117]高甲戲.廈門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3-07-15].

    [118]鰲園.集美鱉園. [2023-07-15].

    [119]胡里山炮臺.廈門市人民政府. [2023-07-15].

    [120]蝦面.廈門市人民政府. [2023-08-03].

    [121]炸五香.廈門市人民政府. [2023-07-15].

    [122]沙茶面.廈門市人民政府. [2023-07-15].

    [123]媽祖文化歷千年而愈興.人民網. [2023-08-03].

    [124]·廈門1999年被評為中國優秀旅游城市 ·.央廣網. [2023-07-15].

    [125]鼓浪嶼概況.廈門市鼓浪嶼管委會. [2023-07-15].

    [126]廈門老院子景區帶您探尋特色民俗文化脈絡.廈門新聞. [2023-08-03].

    [127]廈門老院子:一個追溯歷史記憶的“閩南文化園”.臺海網. [2023-08-03].

    [128]鰲園.集美鱉園. [2023-08-03].

    [129]集美鰲園.廈門市集美區人民政府. [2023-08-03].

    [130]廈門市22個國際友好城市名錄.廈門市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 [2023-07-15].

    [131]白壽彝 陳振 . 中國通史 12 第7卷 中古時代 五代遼宋夏金時期 下. 上海人民出版社 , 2015-06

    [132]白壽彝 . 《中國通史》. 上海人民出版社 , 1999年

    [133]林希元.中國大百科全書. [2023-07-15].

    [134]從鼓浪嶼走出的中國xxx位體育教授.人民融媒體. [2023-07-15].

    [135]運動生機潤故園——馬約翰故居.清華大學. [2023-07-15].

    [136]喜訊!廈門,再獲殊榮!.廈門衛視. [2023-07-15].

    [137]喜訊!廈門市榮獲全國文明城市“六連冠”.金臺資訊. [2023-07-15].

    [138]廈門市榮獲“國家生態園林城市”稱號.央廣網. [2023-07-15].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427827/

    (100)
    詞條目錄
    1. 地名由來
    2. 村名說
    3. 筑城說
    4. 上下說
    5. 門戶說
    6. 歷史沿革
    7. 先秦
    8. 秦漢至南北朝
    9. 隋唐至宋元
    10. 明清
    11. 中華民國時期
    12. 中華人民共和國
    13. 自然地理
    14. 位置境域
    15. 氣候
    16. 地質
    17. 地形地貌
    18. 土壤
    19. 水文水利
    20. 水文
    21. 水利
    22. 自然資源
    23. 土地資源
    24. 礦物資源
    25. 水資源
    26. 動物
    27. 植物
    28. 生物多樣性
    29. 植物
    30. 動物
    31. 自然生態區
    32. 自然災害
    33. 行政區劃
    34. 政治
    35. 人口
    36. 人口數量
    37. 族群
    38. 宗教信仰
    39. 方言
    40. 經濟
    41. 綜述
    42. 第一產業
    43. 第二產業
    44. 第三產業
    45. 經濟功能區
    46. 廈門國家火炬高新區
    47. 廈門兩岸集成電路產業園
    48. 社會事業
    49. 教育事業
    50. 廈門大學
    51. 科技事業
    52. 文化事業
    53. 醫療衛生事業
    54. 體育事業
    55. 社會保障
    56. 城市綠化
    57. 交通
    58. 綜述
    59. 公路
    60. 鐵路
    61. 航空
    62. 航運
    63. 公共交通
    64. 人文
    65. 綜述
    66. 非物質文化遺產
    67. 歌仔戲
    68. 高甲戲
    69. 文物古跡
    70. 陳嘉庚墓(鰲園)
    71. 胡里山炮臺
    72. 飲食
    73. 蝦面
    74. 炸五香
    75. 沙茶面
    76. 習俗
    77. 媽祖文化
    78. 茶俗
    79. 酒俗
    80. 喪葬
    81. 地方象征
    82. 風景名勝
    83. 綜述
    84. 重要景點
    85. 鼓浪嶼風景名勝區
    86. 園林博覽苑
    87. 廈門老院子景區
    88. 集美鰲園
    89. 對外交流
    90. 重要人物
    91. 城市榮譽
    92. 注釋
    93. 參考資料

    輕觸這里

    關閉目錄

    目錄
    91麻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