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琴海(英語: Aegean Sea,希臘語:Αιγα?ο Π?λαγο?,土耳其語:Ege Denizi),是位于地中海東部的海灣,因其島嶼眾多,又有“多島海”之稱。愛琴海是地中海最重要的分支之一,作為連接地中海和黑海之間的重要水域,其在航運和戰略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具體來說,愛琴海位于東經20°~30°,北緯35°~41°之間。它的北部和東北部與巴爾干半島接壤,南部和西部則與小亞細亞相連。從行政區劃來說,它的北部和東北部與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土耳其和希臘陸地相接壤,南部與克里特島相鄰,西部則與希臘本土相連。愛琴海的南北跨度約為610千米,東西跨度約為300千米,面積約為21.4萬平方千米,是世界上xxx的海灣之一。愛琴海共有大小島嶼2500余個,海岸線總長度為100942.8千米。沿海主要港口有希臘的伊拉克利翁港和比雷埃夫斯港,以及土耳其的伊茲密爾港。
命名
編輯愛琴海別名多島海,取其島嶼眾多之意。
愛琴海的命名源自希臘神話中的海神愛琴(Poseidon)。在希臘神話中,愛琴是海洋和地震的主宰,同時也是奧林匹斯十二神之一。他是海神波塞冬的兄弟,掌管著海洋和海洋生物,也與地震和馬有關聯。據傳說,他曾經為雅典城創建了一匹馬,并在海底為雅典人找到了一泉甘泉,從而成為了雅典城的保護神。這也是愛琴海得名的來源之一。除了希臘神話中的愛琴(Poseidon)之外,愛琴海的名稱還有另一種說法。根據歷史文獻記載,古代希臘人稱愛琴海為“阿爾戈海”(Sea of Argos),源自于希臘城邦阿爾戈斯(Argos)在古代曾經占據了該海域的主導地位。此外,愛琴海還被稱為“埃哲海”(Aegean Sea),據說這個名稱來自于希臘神話中的埃哲(Aegeus),他是雅典王國的國王,而這片海域也曾是雅典王國的領海。
位置境域
編輯愛琴海位于地中海東部,是地中海最重要的分支之一。愛琴海位于東經20°~30°,北緯35°~41°之間。國際海道測量組織(International Hydrographic Organization,簡稱IHO)發布的《國際海圖規范》(International Hydrographic Standards)中定義了愛琴海的邊界。根據該規范,愛琴海的南部是從小亞細亞的Aspro岬(28°16′E)到羅得島的東北極端Cum Burnù(Capo della Sabbia)的一條線,穿過該島到達羅得島的西南端Prasonisi岬,繼續延伸至Skarpanto(Karpathos)島的Vrontos岬(35°33′N),穿過該島到達Skarpanto島的Castello岬的南端,再延伸至克里特島的Plaka岬(克里特島的東端),穿過克里特島到達Agria Grabusa的西北端,然后延伸至Antikithera島的Apolitares岬,穿過該島到達Antikithera島的西北端的Psira Rock,然后橫跨至基西拉島的Trakhili岬,穿過基西拉島到達基西拉島的西北端(Karavugia岬),然后延伸至莫里亞的Santa Maria岬(36°28′N 22°57′E),另外達達尼爾海峽有連接Kum Kale(26°11′E)和Helles岬的一條線。
愛琴海東臨安納托利亞,北臨色雷斯和東馬其頓,西臨塞薩利和伯羅奔尼撒半島,南臨包括克里特和羅得島在內的島嶼。從行政疆域來說,愛琴海的北部和東北部與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土耳其和希臘陸地相接壤,南部與克里特島相鄰,西部則與希臘本土相連。愛琴海的南北跨度約為610千米,東西跨度約為300千米,是世界上xxx的內陸海之一。
20世紀初,土耳其經歷了一系列的政治和領土改變。根據凡爾賽和洛桑等多個國際條約,土耳其放棄了其在歐洲大陸的領土,并將其控制的一些島嶼劃歸給希臘。這使得希臘成為xxx的受益者之一,獲得了大量的領土和島嶼,包括凱末爾故鄉薩洛尼卡以及愛琴海中的許多島嶼。愛琴海大約有2500個島嶼,希臘劃得其中的2400多個,這為希土兩國在后來關于愛琴海島嶼歸屬、領空、領海和大陸架劃分等問題上的爭端埋下了伏筆。
成因
編輯愛琴海是地球上xxx有地質學和地貌學意義的海域之一,其演變歷史極其悠久。大約2億年前,愛琴海所在的地區是一片陸地,稱為泰西亞(Tethys)。由于歐亞板塊和非洲板塊的碰撞,泰西亞陸塊逐漸發生了裂變、變形和漂移,最終在約1.2億年前形成了現代的地中海海域,愛琴海也隨之形成。地中海海域是由褶皺造山運動和地殼斷裂而形成的,因此其地質構造比其他海洋區域更為復雜,存在許多斷層和構造異常。在形成后的漫長歲月中,愛琴海的地質構造發生了不斷的變化。在古生代和中生代時期,愛琴海海域是一片陸地,后來在新生代時期隨著地殼的運動逐漸下沉,形成了海域。從新生代晚期開始,歐亞板塊和非洲板塊的碰撞變得更加劇烈,愛琴海海底也發生了復雜的隆升、下沉和變形,其中形成了許多島嶼和海峽。在過去的數百萬年中,愛琴海經歷了多次冰川期和間冰期的變化,這些變化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海平面的高度,導致愛琴海地區的海水級別上升或下降。
在地質演變歷史中,愛琴海發生了多次重要的事件,中新世期間,愛琴海海底開始下沉,導致海平面下降,陸地的面積擴大,島嶼開始形成。上新世期間,愛琴海地區出現了強烈的火山活動,形成了許多火山島嶼。400萬年前至200萬年前,愛琴海地區發生了多次巨大的地震和海嘯,形成了著名的“地中海漩渦”,使得愛琴海區域的地質結構發生了顯著變化。更新世時期,愛琴海地區的氣候逐漸變得干燥,島嶼之間的陸地橋梁逐漸消失,使得物種的分布和演化發生了重大變化。末次冰期結束后,愛琴海地區的氣候逐漸變暖,海平面上升,許多海島和海岸線受到了影響。
由于地殼板塊運動的影響,愛琴海形成了眾多的島嶼、海灣和港口。因其地處地中海板塊和歐亞大陸板塊之間的交界處,也是亞洲和非洲板塊的碰撞帶,地震和火山活動比較頻繁。
地理特征
編輯氣候
愛琴海的氣候屬于地中海氣候,是一種溫暖而干燥的氣候類型。在夏季,愛琴海地區通常晴朗、溫暖和干燥,冬季則溫和多雨。愛琴海地區夏季(6月至9月)平均氣溫為26~30℃,冬季(12月至2月)平均氣溫為8~12℃。春季(3月至5月)和秋季(10月至11月)平均氣溫為15~25℃。
愛琴海的氣候受到地中海的盛行風影響。地中海氣候下的盛行風是指地中海盆地周邊的地區通常在冬季受到北部大陸的高壓控制,冷空氣從高壓區向低壓區移動,形成了一股盛行于冬季的偏北風(稱為Tramontana),這種風通常帶有較強的降雪或降雨。夏季則通常受到北部大陸低壓的影響,形成了一股盛行于夏季的偏南風(稱為Meltemi),這種風通常比冬季的Tramontana溫和。
地質
愛琴海是由歐亞板塊、非洲板塊、小亞細亞板塊、愛琴海板塊和愛奧尼亞海板塊等多個板塊構成的復雜地質結構區域。愛琴海的板塊構造和地震帶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歐亞板塊和非洲板塊的擠壓和碰撞引起的。歐亞板塊向南運動,非洲板塊向北移動,兩者之間的摩擦和碰撞導致了大量的地震活動和火山噴發。此外,小亞細亞板塊和愛琴海板塊也在歐亞板塊和非洲板塊之間發生了相對運動,加劇了地震活動和火山噴發的程度。
愛琴海是地震頻繁區域之一,也是世界上著名的地震帶之一。據統計,自公元前2150年以來,愛琴海區域發生了許多強烈的地震。公元365年克里特島地震是已知歷史上最為致命的一次地震之一,估計有10~15萬人死亡。這次地震還引發了大規模的海嘯,摧毀了許多古代文明城市和港口。1953年愛奧尼亞群島地震發生在希臘西部的愛奧尼亞群島,估計有約500人死亡。地震摧毀了群島上的許多城鎮和村莊,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1999年土耳其伊茲密爾地震是土耳其歷史上最為嚴重的一次地震之一,估計有約1.7萬人死亡。雖然地震發生在土耳其,但愛琴海沿岸的希臘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許多建筑物被摧毀或受損。
愛琴海盆地具有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該地區的石油和天然氣主要存在于中新世盆地沉積物中,主要分布在東部地區,包括土耳其的阿德亞曼、伊茲密爾和博卡斯等地,以及希臘的克里特島、愛琴海南部和伊奧尼亞海岸等地。希臘在愛琴海盆地發現了多個油氣田,其中最著名的是在伊拉克利翁海域發現的“Prinos”油田,該油田于1974年開始投產,生產的石油主要供應希臘國內市場。土耳其也在愛琴海盆地發現了一些大型油氣田,如Ak?akoca天然氣田和Tuna-1油田。
地形地貌
愛琴海是一個東西向延伸的中等大小的海灣,其形成于新生代構造活動的過程中。海面上分布著眾多的海島,其數量之多在全球海域中名列前茅。島嶼的大小和形態各異,有些是火山島嶼,如圣托里尼島;有些是石灰巖島嶼,如克里特島。因為島嶼眾多,愛琴海海岸線非常復雜且曲折,總長度為100942.8千米。
愛琴海的大陸架分為兩種類型,1~10千米的狹窄型大陸架主要分布于西海岸,而和25~95千米的寬廣型大陸架則主要出現在愛琴海的東北部。
另外愛琴海是地中海海盆中最深的海域之一,海底下的沉積物層厚度較大。在地質歷史的不同階段,愛琴海地區經歷了海水水位的上升和下降,不同類型的沉積物在海底沉積,形成了海底沉積物層和海底地貌特征。例如,在晚中新世至上新世期間,愛琴海的海水水位下降,導致了地中海大規模干涸,形成了鹽湖,而這些干涸后的鹽湖中的鹽分沉積在海底,形成了鹽床。在晚第三紀至第四紀期間,愛琴海的海水水位上升,導致了海底的沉積物層厚度增加,同時也形成了主要由海脊、洋殼、深海扇所構成的海底丘陵和深海溝的地貌特征。
海底地貌
愛琴海是一個典型的海洋盆地,在地形上大致可以劃分為三個不同的地區,具有不同的地貌特征和地質構造:北部、中部和南部。
盡管愛琴海的北部以極端的大陸架為特征,但北愛琴海槽是該地區的主要地貌特征。該槽沿著北安納托利亞斷裂線延伸,并包括三個主要洼地。東部洼地具有狹長的地貌特征,從利姆諾斯島延伸到薩羅斯灣,深度達到1500米。另一個名為阿索斯盆地的洼地位于哈爾基季基半島的南部,平均深度為1200米。斯波拉德斯盆地是向西延伸深達1468米的西部洼地。北愛琴海槽中的所有洼地都被地貌高地分隔開,南面是深度為800米的北斯基羅斯盆地,其之間有一個350米高的槽。槽的南坡與位于西部的斯波拉德斯群島和位于東部的利姆諾斯島和格克恰達島之間延伸的100~300米淺臺接觸。此外,在槽和中愛琴海高原之間還有許多盆地:深度為1000米的斯科佩洛斯盆地,深度為800米的基米盆地,深度為800米的南斯基羅斯盆地,深度為1000米的北斯基羅斯盆地,深度為800米的普薩拉盆地。伊卡里亞盆地是北愛琴海地區最南端的深水盆地,靠近淺水的中愛琴海高原。所有上述盆地都被陡峭的斜坡和孤立的形態洼地所環繞,它們之間由200~400米的淺臺相互分隔。
中愛琴海高原呈彎曲狀,從希臘的埃烏布埃島一直延伸到小亞細亞的門德爾斯地區。高原的南部邊界與火山弧相接,包括尼西羅斯、圣托里尼、米洛斯、波羅斯和埃基納島以及較小的小島和海底火山。
南愛琴海由一系列深長的盆地組成,這些盆地分布在北部的愛琴海火山弧和南部的希臘弧之間。希臘弧從阿爾戈利科斯灣,位于東部的伯羅奔尼撒半島,穿過克里特海,介于克里特島和圣托里尼島之間,并延伸到卡爾帕索斯海,位于卡爾帕索斯島以西。這一串凹凸的島嶼構成了南愛琴海的地貌特征。愛琴海弧從希臘大陸向著廣泛弧形的環形環島群延伸,然后向東北方向轉向土耳其大陸。愛琴海中最深的是卡爾帕索斯盆地(2500米),其邊界是通往卡爾帕索斯島的陡峭斷層坡。一個1300米深的淺水嶺將卡爾帕索斯盆地與2200米深的卡米洛尼西盆地隔開。后者位于克里特島東北部海岸和卡米洛尼西島之間。緊鄰其北部和克里特中部,1800米深的伊拉克利奧盆地占據了南愛琴海的中心部分。克里特海槽位于希臘弧和愛琴海火山弧之間,由一系列較小的次盆地組成。槽中的凹陷深度通常超過1000米。在西部,一個較淺但長而狹窄的盆地沿著淺水嶺延伸,連接西克里特島與安蒂基提拉島、基西拉島和東伯羅奔尼撒半島。
島嶼
愛琴海共有大小島嶼2500余個,可以劃分為七個群島:色雷斯海群島(包括萊斯博斯島、薩摩斯島、伊卡里亞島、洛斯島等),東愛琴群島(包括米科諾斯島、圣托里尼島、快艇島、帕羅斯島、安德洛斯島等),北部的斯波拉提群島(包括斯基羅斯島、希俄斯島、絲綢之路島、帕特莫斯島等),基克拉澤斯群島(包括米洛斯島、錫弗諾斯島、希俄斯島、阿萊克斯特羅斯島等),薩羅尼克群島(又稱阿爾戈-薩羅尼克群島,包括薩羅尼克群島、斯巴達島、海闊天空島、約爾巴斯島等),多德卡尼斯群島(包括羅得島、卡斯島、帕特莫斯島、阿斯托帕利亞島等)和克里特島(作為希臘xxx的島嶼,它位于愛琴海南部)。
因為當地的地質構造和板塊運動,愛琴海中有多條島鏈,其中一些延伸自歐洲和亞洲大陸上的山脈,這些島鏈的延伸使得愛琴海的許多島嶼之間形成了自然的陸橋連接。以下是三條比較著名的島鏈:xxx條島鏈是從希臘的伯羅奔尼撒半島開始,延伸到了克里特島,最終終止于羅德島。這個島鏈分別經過了希臘的伊奧尼亞海、愛琴海和地中海,將這三個海區連接了起來。它包括了一些著名的希臘島嶼,如西南方向的基克拉迪群島和東南方向的多德卡尼斯群島。第二條島鏈從希臘的埃維亞島開始,向東北延伸,最終在薩摩斯島結束。這個島鏈也是地中海岸線的一部分,位于愛琴海東部,橫跨了愛琴海東部和北愛琴海,包括了一些美麗的希臘小島,如皮皮島、伊卡利亞島、洛斯島等。第三條島鏈從希臘的伊庇魯斯島開始,向東南延伸,經過了希奧島和薩莫斯島,最終終止于土耳其的辛布魯斯半島。這個島鏈也被稱為伊庇魯斯島-希奧島-薩莫斯島島鏈。 按照島嶼的地質特征,愛琴海島嶼可以分為火山島、珊瑚島、花崗巖島等幾種類型。火山島的典型代表是圣托里尼島、希俄斯島和納克索斯島。這些島嶼都位于火山帶上,擁有美麗的火山景觀和溫泉。珊瑚島的典型代表是薩莫斯島、卡斯特洛里佐島和西羅斯島。這些島嶼擁有豐富的海洋生態系統,包括珊瑚礁和海藻等,非常適合潛水和觀賞海洋生物。花崗巖島的典型代表是米科諾斯島、帕特萊島和錫拉島。這些島嶼由于地質構造的緣故,巖石主要由花崗巖組成,具有獨特的巖石景觀和美麗的海岸線。
水文
愛琴海面積約為21.4萬平方千米,由于愛琴海的降水量少,蒸發量高,海水的鹽度較高,通常為36~39‰。這個鹽度高于馬爾馬拉海和黑海的平均鹽度。愛琴海的水溫受到地中海暖流和黑海深水流的影響,在夏季一般在20℃~28℃之間,冬季在13℃~18℃之間。黑海向愛琴海東北方向流入的低溫水流會對愛琴海的水溫和鹽度產生影響。愛琴海的海流非常復雜,由多種因素影響。其中包括愛琴海逆流、土耳其海峽流和地中海暖流等。這些流體的運動和相互作用,使得愛琴海中的水團形成了獨特的環境和生態系統。愛琴海水質清澈,透明度較高,可達到40米以上。這主要是由于愛琴海的水域深度較大,浮游生物數量較少,以及水流動較慢等因素造成的。
整個愛琴海的潮汐主要是由地中海潮汐和黑海潮汐混合而成的。愛琴海中潮汐的振幅較小,通常在20~40厘米之間,但在地形復雜的海灣或狹窄海峽處,潮汐振幅會增大。此外,愛琴海還存在一些特殊的潮汐現象,例如在希臘的艾吉納海峽,潮汐會形成一個“水脊”現象,即在兩岸形成一個高峰,導致潮汐振幅較大,甚至達到了2~3米。
海流
愛琴海海流主要有以下幾種:
地中海暖流,也稱為地中海流(Mediterranean Current),是由大西洋海水流入地中海,經過加熱和蒸發后變得更加咸、密,從而形成的一股暖流。這股暖流從直布羅陀海峽進入地中海,然后流經整個地中海,最終在呂宋海峽和地中海東南部流出,進入愛琴海和東地中海。暖流的流速相對較慢,一般在每秒0.5至1節之間。這股暖流對地中海沿岸的氣候和生態系統有著重要影響,同時也對歐洲西南部和北非的氣候起到一定調節作用。這種海流帶來的暖水使得愛琴海的水溫相對較高。
地中海渦旋是在地中海暖流流向愛琴海的途中形成的。這種海流是由于海水在通過海底障礙物時的阻礙,引起水流旋轉而形成的。地中海渦旋是一種在地中海發生的大規模旋轉流體運動,主要受到地形、海流和氣候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地中海渦旋包括反時針渦和順時針渦兩種類型,它們的出現與地中海的季節性變化有關。一般而言,冬季時地中海西側較強的北風會導致水體流向東部,并在該地區形成反時針渦;而夏季時南風則會導致水體流向西部,形成順時針渦。
愛琴海逆流通常是從愛琴海東部和西南部的開口處進入,然后流經愛琴海中部,最終通過愛琴海西北部的海峽向里海或大西洋流出。這種逆流的主要驅動力是地中海海水的蒸發和降水不平衡以及地轉偏向力的影響。此外,水體密度和鹽度的變化也對逆流產生影響。愛琴海逆流的速度和路徑隨季節和年份的變化而變化。
土耳其海峽中的黑海深水流是一種重要的深層水流,主要由鹽度高、溫度低的黑海水組成,流經土耳其海峽進入愛琴海。這種深水流的形成是由于黑海水密度較大,從而使其沉降到深層,隨后通過土耳其海峽流入愛琴海。這種水流的特點是深度較大、流速較慢,同時還含有較高的營養鹽,對海洋生態系統和氣候變化等有著重要的影響。
水團
根據不同的來源和特征,愛琴海水團可以分為多種類型,例如來自地中海的水團、來自黑海的水團、來自大西洋的水團等。其中,地中海水團是愛琴海中最主要的水團之一,由于地中海的鹽度高于愛琴海和大西洋,因此地中海水團在流入愛琴海時會產生重力流,并在海底形成較強的流動。地中海水團一般呈現出溫暖、高鹽度的特征,對愛琴海中的物理和化學環境具有重要影響。此外,愛琴海還存在來自黑海和大西洋的水團,這些水團會在與地中海水團混合后產生復雜的流動和環境特征,對愛琴海的生態系統和水文環境產生影響。
生物
由于缺乏淡水河流輸入和地中海水的補充,愛琴海的鹽度相對較高,約為36~39‰。另外因為愛琴海處于干旱的地中海氣候帶,加上地質構造和海洋環流等因素,導致該海區域的水體中營養物質含量不高。這些都對海洋生物的生存、繁殖和分布都有一定的影響。
植物
愛琴海地區共有3316種植物,685種為希臘特有,478種為愛琴海特有。
其中,薩摩斯島和伊卡里亞島上因為存在多種微氣候,共擁有超過1500種植物物種,是愛琴海區域植物物種最豐富的兩個地區。
薩摩斯島是希臘最綠意盎然的島嶼之一。最引人注目的是蘭花,島上可以找到各種各樣的蘭花,如羅馬蘭花、馬蹄蘭、長唇異柱蘭、安納托利亞蘭花等。除了蘭花,島上還有各種各樣的樹木和灌木,既有包括紅櫟、乳香樹、野橄欖樹、角豆樹、費尼基亞雪松、東地中海松、亞歷山大松、帶刺金雀花、刺山柑等在內常綠植物,也有包括東方懸鈴木、月桂樹和柳樹在內的水生物種。
薩摩斯島上xxx的森林位于安貝洛斯山,較小的森林分布在科克斯山。這些森林主要由裸子植物組成,低海拔地區主要有布魯提亞松,而超過700米的高海拔地區則以黑松為主。
伊卡里亞島中部阿特拉山脈鏈的西部邊緣有一座占地面積為16平方千米的蘭蒂森林,該森林擁有超過兩個世紀的歷史,一些最古老的樹木甚至超過了300年。蘭蒂森林是希臘xxx的未分割的柞櫟(Q. ilex)森林區域。柞櫟因其適宜于用作燃料和造船材料,在整個歐洲地區被大量砍伐。蘭蒂森林是地中海東北部甚至整個歐洲為數不多的仍存留的柞櫟大型森林之一。
動物
陸地生物
鳥類
希臘有記錄的400多種鳥類,其中有300種可以在愛琴海找到,這中間有不到一半是遷徙鳥類。因為愛琴海島嶼眾多,且少有鳥類天敵,所以成為了遷徙鳥類的理想休息場所,如埃洛諾拉隼,就幾乎只在愛琴海的這些巖石小島上繁殖。
島嶼上有許多重要的鳥類動物群,主要包括水禽和猛禽,既有鸛形目中長腿的涉禽,也有鵜形目中的中型和大型水禽。小白鷺、小角鸮、艾洛諾拉隼、黑翅長腳鷸、黑鸛、黑冠鴉、小鸕鶿、大紅鸛等是該區域的特色鳥類。
獸類
愛琴海地區的獸類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以下幾種:雪鼬、石貂、野豬、金背鬣狗。其中金背鬣狗因其對干旱環境的適應能力和雜食性的飲食習性,在該地區廣泛分布。金背鬣狗主要以嚙齒動物、野兔、地面鳥類及其蛋、爬行動物、青蛙、昆蟲和水果為食,但有時會進入人類居民點尋找垃圾食物。
愛琴海的島嶼中,如薩摩斯島和伊卡里亞島上有許多蝙蝠棲息地,據不完全統計,該區域可能有蝙蝠4科35種。
爬行類及兩棲類
愛琴海的島嶼擁有許多爬行動物物種(爬行動物和兩棲動物),共有包括歐洲常見蟾蜍、奧斯曼蝰蛇、里海鞭蛇、土耳其沙蟒、安納托利亞巖蜥、星斑蜥蜴、歐洲玻璃蜥蜴、蹄角陸龜等在內的4種兩棲動物、12種蛇、10種蜥蜴、1種烏龜、3種海龜和3種淡水水龜物種的種群。
據2009年數據,薩摩斯島是希臘最后一批地中海變色龍的棲息地。過去,地中海變色龍也曾在希俄斯島和克里特島被發現,但進入21世紀后,在這兩個島上都沒有發現地中海變色龍存在的證據。
愛琴海是地中海地區最重要的海龜繁殖地之一。該海域是多種海龜的棲息地,如普通海龜、綠海龜和一些稀有的鳳頭海龜等。這些海龜在愛琴海的海岸線上繁殖,但由于人類活動的影響,如海灘開發和漁業活動,它們的生存狀況受到了威脅。
海洋生物
愛琴海是地中海地區物種最多的海域之一,據估計,該海域有超過20,000種生物,包括數百種魚類、無脊椎動物、海洋哺乳動物、甲殼類、海藻、海草和珊瑚等,其中大約15%是特有種。愛琴海是許多瀕危海洋哺乳動物物種的棲息地,此外,它還擁有一系列重要的保護棲息地,如海草床和珊瑚巖礁等。
海洋哺乳動物中,愛琴海中有代表性的物種包括長須鯨、巨頭鯨、鼠海豚、大喙鯨、地中海僧海豹、藍鯨鼠海豚、瓶鼻海豚等,其中地中海僧海豹被認為是世界上最瀕危的哺乳動物之一。截止2012年數據,全球估計有450只僧海豹,約50%生活在愛琴海,北多德卡尼斯群島是其重要的覓食和繁殖地。
愛琴海中生活著600多種魚類,其中86種是該地區所特有,魚類品種繁多,既有最長可達8米的巨大姥鯊,也有僅幾厘米長的小型復雜海馬。愛琴海是地中海最重要的漁場之一,包括鯖魚、鱈魚和鯛魚等超過500種商業魚類生活在該海域。此外,愛琴海還是多種鯊魚、旗魚等大型海洋生物的棲息地。愛琴海鯊魚的記錄可以追溯到中世紀,據統計,該區域棲息著47種鯊魚,其中超過三分之一被列為受威脅物種。愛琴海最常遭受偶發性捕獲的一些鯊魚種類包括貓鯊、大口鯊、鈍吻六鰓鯊、藍鯊、短吻真鯊和長尾鯊等。
愛琴海中共有550種藻類,4種海草,其中波西多尼亞海草草甸是僅存在于地中海中的海草物種。這是一種生長緩慢且長壽的高等植物,每隔幾年就會在秋天開一次花,且有明顯的綠色花卉。波西多尼亞海草草甸在沿海海域的生態環境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有超過300種海洋植物和1500種海洋動物生活在此,其中包括大量具有重要商業價值的魚類。地中海現存的xxx的一些波西多尼亞海草草甸都位于愛琴海水域中,但因為人類活動的影響,波西多尼亞海草草甸正面臨衰退的危險。愛琴海是地中海地區最重要的海藻生產地之一,有大量的紅藻、綠藻和棕藻等生長在該海域。
愛琴海中生活的海洋無脊椎動物多達6500多種,包括海綿、水母、海膽、海星和魷魚、珊瑚等。被歐盟歸類為“礁石”(reefs)的珊瑚巖礁群落僅存于地中海海域(包括愛琴海海域)中,由覆蓋著石灰藻的結構組成,這些結構充當了碳酸鹽沉積物建造者的角色,并為許多海洋物種提供了棲息地。這種鈣質環境的形成可能需要數千年的時間,源自諸如石珊瑚屬(Lithophyllum sp.)和中型藻屬(Mesophyllum sp.)等藻類物種。愛琴海的珊瑚種類繁多,包括紅珊瑚、黃珊瑚和石珊瑚等。其所形成的珊瑚礁生態系統對該地區的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功能至關重要。
人類活動
編輯歷史沿革
米諾斯文明
米諾斯文明是指公元前3000年左右在克里特島上興起的古代文明,是歐洲最早的文明之一。該文明被命名為米諾斯文明是因為它最為重要的城市和政治中心是位于克里特島北部的米諾斯城。米諾斯文明的歷史被分為三個時期:早期米諾斯時期(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2000年)、中期米諾斯時期(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1550年)和晚期米諾斯時期(公元前1550年~公元前1100年)。其中,中期米諾斯時期是該文明的鼎盛時期。
米諾斯文明的經濟主要依賴于海上貿易,他們利用其地理位置和優越的海上運輸技術,與地中海各地以及埃及、西亞等地進行貿易往來。米諾斯人從地中海東部和西部的貿易伙伴那里獲得大量的貴金屬、寶石、象牙、香料、織品和陶器等商品,這些商品被帶到米諾斯文明的城鎮和港口進行貿易。米諾斯文明的主要貿易伙伴包括埃及、敘利亞、腓尼基、塞浦路斯、希臘本土以及地中海其他地區。據考古發現,米諾斯人曾與埃及進行大量的貿易活動,他們從埃及獲得了大量的金、銀、銅、黃玉等貴重物品,同時向埃及出口自己生產的陶器、皮革、紡織品和香料等商品。米諾斯人還是地中海東部海盜和海上xxx的主要受害者之一,因此他們不斷升級自己的海上運輸技術和軍事力量,以保護自己的貿易船隊和海上貿易利益。在這一過程中,他們發明了許多新的海上運輸技術和海戰技術,例如三層甲板的戰船、錨和羅盤等,這些技術成為了古代海上貿易和軍事史上的重要貢獻。
米諾斯文明最終在公元前15世紀左右突然崩潰,原因至今尚不明確,可能與自然災害、外部侵略或內部政治動蕩有關。
古希臘文明
古希臘文明是歐洲歷史上最為輝煌的文明之一,起源于位于愛琴海東南岸的希臘本土,是指在古希臘地區和周邊地區的文化、政治、哲學、科學、藝術等各個領域中形成的一種文明。該文明的時間跨度較長,大約從公元前8世紀到公元前6世紀的黑暗時期開始,到公元前4世紀的亞歷山xxx帝征服東方的希臘化時代結束,持續了約1000年,為希臘世界奠定了基礎。希臘文明的衰落開始于公元前4世紀后期,以亞歷山xxx帝去世和希臘城邦遭受外來入侵為標志,一直持續到公元2世紀。
公元前8世紀左右,當時希臘半島上的城邦開始出現。城邦是由一個城市和周圍的鄉村組成的自治政治單位。這些城邦之間發生了許多xxx和競爭,但同時也交流了許多思想和文化。古希臘的城邦與愛琴海之間有著密切而不可分割的關系,愛琴海是一個地理上獨特而又充滿活力的海域,為古希臘城邦的發展和繁榮提供了豐富的機遇。
首先,愛琴海的地理條件對城邦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作為一個崎嶇多島的海域,愛琴海的島嶼和海岸線為城邦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和適宜的居住環境。城邦利用海島作為自然堡壘,建立了許多重要的港口城市,如雅典、斯巴達和科林斯。這些港口城市成為了城邦貿易、航海和文化交流的中心,也是城邦國力和影響力的象征。
其次,愛琴海的海上貿易對城邦經濟的繁榮起到了關鍵作用。古希臘城邦通過愛琴海進行海上貿易,與其他地中海地區和東方文明進行商品交換。城邦的商人和船長利用愛琴海的交通便利和安全性,將商品、資源和文化帶到各個城邦之間,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和城邦之間的聯系。
此外,愛琴海還為城邦的海軍力量提供了重要的基礎。城邦之間的爭斗和沖突往往發生在海上,掌握海軍的優勢成為了城邦爭奪霸權的關鍵因素。城邦利用愛琴海培養和發展了強大的海軍力量,通過海上軍事行動和控制重要的航道,擴展了自己的領土和勢力范圍。
最后,愛琴海也成為了城邦文化和藝術的重要源泉。城邦的居民通過愛琴海與其他文明進行交流,接觸到了各種不同的思想、藝術和哲學觀念。愛琴海的島嶼和城市成為了藝術家、學者和哲學家的聚集地,孕育了眾多偉大的文化和知識的發展。
羅馬帝國
愛琴海地區在羅馬帝國時期仍然是一個重要的地區。羅馬帝國在公元前2世紀征服了希臘城邦,并將其納入羅馬帝國的版圖之中。在此后的幾個世紀中,羅馬帝國繼續在該地區擴張,并通過修建道路、港口和水道等基礎設施來促進貿易和經濟發展。希臘文化在羅馬帝國時期得到了保留和發揚,許多羅馬人受到了希臘文化的影響,并在該地區建造了許多受到希臘建筑風格影響的建筑物。在羅馬帝國時期,愛琴海地區成為了一個重要的商業中心和文化交流中心,為該地區的經濟和文化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然而,隨著羅馬帝國逐漸走向衰落,該地區也受到了影響,并在公元5世紀末至6世紀初期受到了條頓人和其他日耳曼部族的入侵。這些入侵導致了該地區的政治和經濟不穩定,并最終導致了羅馬帝國的崩潰。
洛桑和約
1923年7月24日簽訂的洛桑和約,確定了愛琴海的領土歸屬。根據洛桑和約的規定,大部分島嶼被割讓給了希臘。然而,洛桑和約中也有一些例外情況。多德卡尼斯群島被割讓給了意大利,而伊姆羅茲和特內多斯兩個島嶼被割讓給了土耳其,因為它們位于達達尼爾海峽的入口,被認為對海峽的安全很重要。
此外,根據洛桑和約第十五條的規定,一些島嶼如斯坦帕里亞、羅得斯、卡爾基、斯卡潘托、卡索斯、皮斯柯皮斯、米西羅斯、卡利姆諾斯、勒羅斯、帕特摩斯、利普索斯、西密、柯斯等暫時被意大利占領,并處于意大利的主權下。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僅有多德卡尼斯群島的主權發生了變化,根據1947年在巴黎簽訂的對意合約第十四條,該群島主權被割讓給希臘。至此,愛琴海中2500多個島嶼,希臘擁有主權的有2400多個,這為希土兩國在后來關于愛琴海島嶼歸屬、領空、領海和大陸架劃分等問題上的爭端埋下了伏筆。
交通運輸
愛琴海作為重要航運樞紐,擁有眾多港口:
比雷埃夫斯港(Piraeus Port):希臘xxx的港口,也是愛琴海xxx的港口之一。其位于雅典市中心西南部,是連接希臘其他城市和愛琴海島嶼的重要交通樞紐。
伊茲密爾港(Izmir Port)是位于土耳其伊茲密爾市的一個海港,是土耳其的第三大港口,也是愛琴海最重要的港口之一。伊茲密爾港是土耳其重要的貿易和物流中心之一,主要負責土耳其西部和中部地區的進出口貿易,還是土耳其到歐洲和中東地區的主要轉運港口之一。
羅得港(Rhodes Port)位于希臘羅得島的東北部,是愛琴海最重要的港口之一。該港口是地中海和黑海之間的航運樞紐,是游輪和船只的重要停靠地點。羅得港的交通便利,連接著歐洲、中東和非洲,可以到達許多希臘和地中海島嶼,例如克里特島、希俄斯島、圣托里尼島、米科諾斯島等。此外,羅得港也是重要的旅游景點之一,擁有許多歷史建筑和文化遺產,如羅得城堡、騎士街區和古羅馬遺址等。
薩洛尼卡港(Salonicco Port)是希臘第二大城市塞薩洛尼基的主要港口。該港口位于愛琴海西北部的塞薩洛尼基灣。薩洛尼卡港自古以來就是一個重要的海上貿易中心,曾經是東羅馬帝國的主要港口之一。現在,薩洛尼卡港已成為希臘和整個巴爾干半島地區的重要門戶和物流中心,是連接歐洲、亞洲和中東的重要航運樞紐。
環境問題和保護
編輯海洋垃圾污染
愛琴海是世界上受海洋垃圾污染最嚴重的海域之一。海洋垃圾是指人類在海洋中排放和遺棄的廢棄物,如塑料袋、塑料瓶、金屬罐、玻璃瓶、廢棄漁網等。這些垃圾不僅破壞了海洋生態系統,還對人類健康和經濟活動造成了嚴重影響。愛琴海的海洋垃圾問題主要來自于旅游業、航運和城市化等因素。許多旅游者在海灘上留下大量垃圾,而且許多旅游島嶼沒有垃圾處理設施,導致垃圾被直接傾倒到海里。此外,愛琴海是歐洲和亞洲之間的重要航運通道,大量的船只每年經過該海域,也會排放垃圾和廢棄物。
在希臘安德羅斯島附近的愛琴海海域,大量的塑料垃圾在海床上積累,形成了一種色彩繽紛、隨著洋流緩緩流動的景象。這里已經沒有任何海底植物的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堆積如山的數萬噸塑料廢物,它們在這里聚集形成了一種“珊瑚礁”般的景觀。安德羅斯島的海洋污染源于2011年的一場暴雨,當時一個非正式的垃圾處理場地倒塌,大部分垃圾都被沖入了海中。
為減少愛琴海垃圾污染,歐盟下令希臘政府必須關閉境內2700多個非法垃圾填埋場,并希望希臘能引導民眾進行垃圾環保回收再利用;另外希臘環保組織的創始人George Sarelakos也在與當地政府謀求合作,盡可能打撈海域內的海洋垃圾。
海洋資源過度開發
過去的幾十年里,因為過度捕撈魚類資源,以及魚類棲息地被破壞等原因,愛琴海海域的魚類種群急劇減少,歐洲環境署調查發現,該地區超過60%的魚類種群已經低于安全生態限度,而通過對愛琴海東部群島的研究發現,2009年~2011年間,該區域的小規模漁業捕獲量下降了50%。
歐盟要求希臘政府在愛琴海區域建立一個“漁業保護區”網絡,立法禁止在受保護棲息地區域里使用拖曳漁具捕魚,并嚴厲打擊售賣和食用各種稀有、受保護和瀕危物種的行為。
航道運輸風險
在過去50年里,愛琴海海域的航運量急劇增加,一方面愛琴海是中東、黑海和西歐之間石油運輸的重要通道,另一方面該區域旅游業非常發達,短途客運和休閑游輪的需求量日益增長。2009年11月~2011年11月間,環保組織Archipelagos在埃維亞-安德羅斯、米科諾斯-伊卡里亞和伊卡里亞-薩摩斯進行了一項統計發現,平均每天有100艘船通過以上區域,其中65%為貨船,21%為油輪,5%為客船。
但令人擔憂的是,愛琴海缺乏航運管理策略,沒有設定規范的航道供船只通行,這無疑xxx增加了海域事故發生的幾率。而事故一旦發生,勢必會因為燃油泄露等問題,嚴重影響愛琴海海域的生態環境。國際海事組織擬將愛琴海設立為特別敏感海域,以督促希臘政府制定相關保護措施,制定安全有效的航運管理策略。
風景名勝
編輯世界遺產
雅典衛城
雅典衛城(Acropolis of Athens)是希臘雅典的一個古代城堡,位于城市的最高點,是古代希臘文明的代表之一。衛城上有帕臺農神廟、厄瑞克忒翁神廟、雅典娜女神像、雅典城墻等多個古代建筑遺址,被認為是古希臘建筑的杰作之一。1987年,雅典衛城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衛城上最著名的建筑是帕臺農神廟,這座神廟建于公元前5世紀中期,原本是為了紀念雅典娜女神而建。帕臺農神廟是希臘古典柱式建筑的代表之一,其基本構造由八根巨大的花崗巖柱子支撐著三角形的屋頂。這種建筑風格的優雅、均衡和對稱性成為了古代希臘藝術的標志之一。帕臺農神廟裝飾著大量的精美雕刻,包括神話中的英雄、神祇和神話場景等。其中最著名的是神殿的東端入口處的浮雕,描繪了雅典娜女神誕生的故事。在歷史上,帕臺農神廟曾經經歷了多次xxx和自然災害的摧殘,但在各方努力下仍得以保存至今。
阿索斯山
阿索斯山,也被稱為圣山,是位于希臘東北部哈爾基季基半島上的一座山脈。公元10世紀以來,它就是東正教最重要的修道地之一,被認為是東正教世界的精神和宗教中心。阿索斯山是一個自治區,擁有自己獨特的行政和自治體系,受到希臘政府和東正教主教會的共同管理。阿索斯山以其眾多的東正教修道院而聞名,目前有20多個修道院和數以百計的僧侶居住在山上。阿索斯山禁止婦女和兒童出入,男性和貨物入境也需得到該區政體當局的許可批準。1988年,阿索斯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奧林匹亞遺址
奧林匹亞遺址位于希臘伊利亞市附近的奧林匹亞市。這里是古希臘時期舉辦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場地,也是古代神殿和其他重要建筑的所在地。奧林匹亞遺址始建于公元前8世紀,公元前776年,xxx屆奧林匹克運動會在此舉行。隨著時間的推移,奧林匹亞成為一個重要的文化和宗教中心,以及奧林匹克運動會的xxx場地。奧林匹亞遺址包括了許多重要建筑,如宙斯神廟、賽跑場、拳擊場、摔跤場、青年運動員住宿區、職業選手住宿區、希臘戲劇場等。其中,宙斯神廟是奧林匹亞遺址中最重要的建筑之一,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古代建筑之一。奧林匹亞遺址于1989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成為全球范圍內最重要的歷史文化遺址之一。
提洛島
提洛島位于雅典東南約150千米處的愛琴海中心地帶,從公元前十到九世紀都是愛琴海上最重要的宗教、政治和商業中心,島上有愛琴海地區從公元前3000年到古基督教時代各階段文明的遺跡,是希臘最著名的文化古跡之一。1990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希俄斯修道院
希俄斯的Daphni、Hosios Loukas 和 Nea Moni修道院是三座興建于拜占庭中期的修道院,使用精美的大理石和金色背景的馬賽克裝飾的教堂建在十字方形平面上,有一個大圓頂,具有拜占庭藝術第二個黃金時代的特征。1990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畢達哥利翁和赫拉神廟
愛琴海薩摩斯島上的一座古代城市,因其與小亞細亞海岸的交通便利條件,從公元前5世紀開始,就是該地區最重要的政治和文化發展中心之一。島上擁有眾多希臘和古羅馬時期的遺跡,以赫拉神廟最為著名,1992年,畢達哥利翁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帕特莫斯島的天啟洞穴和圣約翰修道院
帕特莫斯島因新約《啟示錄》的作者約翰在此居住并看到異象,而聞名于基督世界,并成為基督徒的朝圣之地。島上的教堂和社區都具有東正教的傳統。199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將島上的天啟洞穴和圣約翰修道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羅得島中世紀古城
羅得島中世紀古城是一座位于希臘羅得島東北角上的歷史城鎮,被認為是地中海地區最重要的中世紀城市之一。該城建于公元前408年,曾是地中海東部文明及整個地中海航海線上的一個軍事要塞,是十字軍東征后在地中海地區建立的最重要的城市之一。在古羅馬統治時期,羅得城擁有良好的民主管理制度,廣泛采用了自己的幣制和海洋法典。公元前290年,市民為了紀念成功抵抗馬其頓德米特里一世的入侵(前305年),建立了著名的羅得大銅像,高逾30米。該銅像與世界上其他七大奇觀一起著名于世。2008年,羅得島中世紀古城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島嶼
愛琴海中擁有諸多島嶼,其中不少是世界著名游覽景區:
克里特島
克里特島面積為8,336平方千米,是希臘xxx、也是愛琴海面積xxx的島嶼。該島位于愛琴海南部,最受歡迎的旅游城鎮是赫拉克利翁,鎮上有許多古代遺跡,如克諾索斯王宮遺址和費斯托斯遺址。
克諾索斯王宮遺址位于克里特島中部,是歐洲最早的文明之一——克里特文明的中心遺址。王宮建于公元前2000年左右,是當時最重要的政治、宗教和經濟中心之一。據信這里曾經是米諾斯文明的王室居所,其建筑和藝術風格獨特,具有深厚的歷史和文化價值。
克諾索斯王宮遺址由多個建筑物和庭院組成,包括祭壇、墓葬和倉庫等。米諾斯王宮是其中最輝煌的建筑之一,最初建于公元前2100年至前1800年之間,后經多次擴建,占地約一萬三千平方米。宮殿圍繞著一個一千兩百平方米的中心院落展開成四個翼,上下五層樓,共有一千多間房間,墻壁裝飾著豐富多彩的壁畫,描繪了人物、動物和神話故事等。
圣托里尼島
圣托里尼島位于愛琴海東南部,由主島錫拉島,以及錫拉西亞島、阿斯普羅尼斯島和兩個火山巖島組成。五個海島環繞著一個巨大的深入海面的碗狀火山口。這座小島的特點是其獨特的火山地質景觀和壯觀的日落景色。島上的白色房屋和藍色圓頂建筑物也是其標志性的景觀之一。島上有許多著名的景點和旅游勝地,包括坐落在巖石上的小城鎮Oia、古老的城堡和教堂等。此外,圣托里尼島還以其美麗的海灘和清澈的海水而著名,包括紅沙灘、黑沙灘和白沙灘等多種類型的海灘。
圣托里尼火山,是位于圣托里尼島附近的一個活火山。它是一座海底火山,高248米,從海床頂部起算高達360米。圣托里尼火山曾在公元前1500年至前1600年的米諾斯爆發,是人類歷史上已知的xxx規模的火山爆發之一。這次爆發導致火山島塞拉菲尼被摧毀,形成了現在的圣托里尼島。圣托里尼火山至今仍然活躍,最近的一次爆發是在1950年。游客可以前往圣托里尼島進行觀光和火山探險,也可以參加火山登山活動,欣賞壯觀的火山景觀。
米克諾斯島
米克諾斯島位于愛琴海中部,以其風車、白色小屋、美麗的海灘和夜生活而聞名于世界,是希臘最熱門的旅游目的地之一。米克諾斯島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是愛琴文明的一個重要中心,被認為是阿波羅的誕生地。島上有許多古老的建筑和遺跡,如迷宮般的街道、圣母教堂、風車和古代神廟等。除了文化遺產,米克諾斯島還以其海灘和夜生活著稱。島上著名的沙灘有天堂海灘、巴拉迪斯海灘和帕拉迪索斯海灘等。而夜生活則集中在島上的首府米克諾斯城。村上春樹曾在該島居住了一年之久,并動筆創作了《挪威的森林》。
伊茲拉島
伊茲拉島,是希臘愛琴海中的一座島嶼,位于雅典附近的阿提卡州。該島屬于薩羅尼克群島,位于阿爾戈利斯半島的東端,與伯羅奔尼撒半島之間隔著一條海峽。伊茲拉島的面積約為49.6平方千米,最高海拔高度為593米。島上主要的經濟活動是旅游業,2011年的統計數據顯示,島上的常住居民約為1,980人。該島沒有任何機動車輛,主要交通工具為騾馬。據說是戴安娜王妃生前最喜愛的小島,也因此吸引了眾多世界知名藝術家來此創作,歌手萊昂納德·科恩便是在該島上創作了他眾多代表作歌曲。
相關文化
編輯古希臘神話
古希臘神話是指古希臘文明時期流傳下來的一系列關于神靈、英雄、神話人物等的故事和傳說。這些故事被認為是古希臘文化的核心,影響了整個歐洲文化的發展。古希臘神話中有許多著名的神祇,如宙斯、赫拉、阿波羅、雅典娜、海格力斯等。每個神祇都有自己的故事和傳說,描述了他們的起源、能力、職責和性格特點。除了神祇,古希臘神話中還有許多著名的英雄和神話人物,如特洛伊xxx中的阿喀琉斯、俄狄浦斯王、奧德修斯等。這些英雄和神話人物的故事常常涉及到他們的冒險、戰斗和生活,是古希臘文學和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愛琴海是古希臘神話中非常重要的發生地之一。在古希臘神話中,愛琴海是一片神秘而又危險的海域,與許多重要的神話故事有關。據說雅典女神雅典娜曾經在愛琴海的一座島上出生,并在這里接受了海神波塞冬的培養。另外,愛琴海也是英雄奧德修斯回家的必經之路,他在這里經歷了許多驚險的冒險和挑戰,包括與海怪斯庫拉和查理布狄斯的搏斗。此外,還有一些其他與愛琴海有關的神話故事,如俄耳甫斯與歐律狄刻的愛情故事、阿波羅與海格力斯的爭斗等。
節日
希臘的狂歡節通常在每年的1月到3月舉行,時間根據東正教復活節而定。在這個時期,全國各地會舉行各種盛大的慶祝活動,包括游行、舞蹈、音樂和狂歡派對。其中最有名的狂歡節是在希臘城市帕特雷舉行的“帕特雷狂歡節”,也被稱為“希臘狂歡節之王”。帕特雷是希臘的第三大城市,位于希臘西北部的伯羅奔尼撒半島上,愛琴海、伊奧尼亞海和地中海在此交匯。
帕特雷狂歡節通常在1月17日至2月27日的周末舉行,持續6周,是希臘xxx的狂歡節之一。節日期間,帕特雷的街頭會有各種活動,如巨大的花車游行、音樂表演、各種比賽、煙火和大型游樂設施等。節日期間,參與者會穿著各種彩色服裝、戴著面具和頭飾,在歡樂的氣氛中盡情狂歡。除了帕特雷狂歡節外,愛琴海區域其他島嶼和城市,如雅典、米克諾斯島、伊茲拉島、羅得島等也會舉行狂歡節,每個地方都有其獨特的慶祝方式和特色活動。
非物質文化遺產
2010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將地中海飲食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隨后,于2013年將該名錄擴展至涵蓋更多國家和地區,包括塞浦路斯、克羅地亞、西班牙、希臘、意大利、摩洛哥和葡萄牙。這一決定涉及一系列與地中海飲食相關的技能、知識、菜譜和傳統,從風景到餐桌,包括農作物種植、捕魚、加工以及食物消費等多個行業。愛琴海區域內包括捕魚、種植、橄欖油加工及食用等相關知識和傳統也一并列入其中。
參考資料
編輯展開[1]愛琴海.大英百科全書. [2023-05-13].
[2]愛琴海.中華自然科學網. [2023-05-13].
[3]陳秀蓮主編. 愛琴海與希臘的文明[M]. 臺北: 華園出版公司, 1987.: 18-22+47-51.
[4]李新純編著. 地理知識大觀[M]. 長春: 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2.03: 186-189.
[5]愛琴海. 愛琴海[J]. 小學生作文輔導(三四年級版), 2015[2023-06-08].
[6]Home | IHO.國際海道測量組織. [2023-06-08].
[7]Durant, W. The Life of Greece: The Story of Civilization,Part II. Simon and Schuster, 1949
[8]趙理海. 島嶼與大陸架的劃界——希臘和土耳其之間有關愛琴海的大陸架爭端[J]. 法學研究, 1986[2023-06-08].
[9]高麗萍. 愛琴海東北部薩羅斯灣活動的海底構造和形成[J]. 世界地質, 2001, (02): 113-118. [2023-06-08].
[10]GreekSummer.希臘旅游局. [2023-06-08].
[11]周云磊, 吳迪, 牟曉春編著. 愛琴海的自由與理性 希臘文化的面貌與精神[M]. 北京: 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 2006: 123.
[12]王立偉. PNAS文章指出地中海陸地景觀中物種遺傳多態性隨氣候變化演化[J]. 氣候變化快報, 2012[2023-06-08].
[13]莊馨云 文字 攝影. 神秘希臘雅典·愛琴海[M]. 北京: 經濟日報出版社, 2003.01: 4-15.
[14]日本大寶石出版社編著. 希臘&愛琴海諸島 塞浦路斯[M]. 北京: 中國旅游出版社, 2008.07: 27-33+45-47+62-65+81.
[15]墨刻編輯部編著. 西方古文明之旅 埃及·愛琴海·希臘·羅馬[M]. 北京: 人民郵電出版社, 2010.05: 55,61.
[16]地中海海洋污染問題的報告.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 [2023-06-08].
[17]白光祖. 歐洲科學家呼吁努力遏制海洋酸化[J]. 地球科學進展, 2010[2023-06-08].
[18]Searight, S.Aegean Sea. In D. McGonagle (Ed.). The Atlas of Climate Change Impact on European Cultural Heritage. Anthem Press, 2017
[19]Borna Fuerst-Bjelis. Mediterranean Identities - Environment, Society, Culture. London:Intechopen, 2017
[20]甄建國著. 情迷愛琴海 希臘[M]. 上海: 上海文化出版社, 2017.12: 111+25-34+68-75.
[21]希臘土耳其緣何劍拔弩張.騰訊網. [2023-06-08].
[22]D. J. Stanley. "The Mediterranean Sea: A Summary of Its Evolution, Environmental Issues, and Geology". Marine Geology, 2005: 5-20.
[23]P. J. Ryan. "Neotectonics and Seismicity of the Aegean Region". Journal of Geodynamics, 1997: 303-316.
[24]Northeastern Aegean Islands Greece.Lonely Planet. [2023-06-08].
[25]劉賢趙主編. 地球科學基礎[M]. 北京: 科學出版社, 2005.07: 66,97.
[26]榮書之, 齊有科編著. 地質學概論[M]. 蘭州: 甘肅人民出版社, 1983.05: 52.
[27]15. GFZ科學家成功創建歐洲及地中海地區近千年地震目錄[J]. 國際地震動態, 2012[2023-06-08].
[28]愛琴海.土耳其水文研究所. [2023-06-08].
[29]同濟大學海洋地質系海洋地質教研室編. 海洋地質學[M]. 北京: 地質出版社, 1982.07: 73.
[30](美國)杜巴赫(H. 海洋1001個問答[M]. 北京: 北京出版社, 1979.11: 112.
[31]科普圖鑒編輯部編著. 海洋大百科 彩繪圖解版[M]. 北京: 人民郵電出版社, 2016.01: 65+82.
[32]Strid. A.Atlas of the Aegean Flora. Berlin:Berlin Botanical Garden and Botanical Museum, 2016: 2.
[33]Aegean Sea.WorldAtlas. [2023-06-08].
[34]Marine Conservation.Archipelagos. [2023-06-08].
[35]Oceans and fisheries.歐盟海洋和漁業政策部門. [2023-06-08].
[36]《圖說天下·世界歷史系列》編委會編. 古希臘 愛琴海的文明[M]. 長春: 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2008.05: 114-116.
[37]克里斯多福·泰德格(Christopher Tadgell)著, 劉復苓譯. 古代埃及·西亞·愛琴海[M]. 上海: 百家出版社, 2001.10: 36+38+41+67+94.
[38]王金平. 人類活動的熱點區域對海岸環境影響顯著[J]. 資源環境快報, 2009[2023-06-08].
[39]愛琴海現“垃圾珊瑚礁”,環保組織謀求與當地政府合作清垃圾.環球網. [2023-06-08].
[40]愛琴海邊有座垃圾城:雅典.新浪網. [2023-06-08].
[41]Acropolis, Athens.UNESCO. [2023-06-08].
[42]Mount Athos.UNESCO. [2023-06-08].
[43]Archaeological Site of Olympia.UNESCO. [2023-06-08].
[44]World Heritage Convention.UNESCO. [2023-06-08].
[45]希俄斯修道院.UNESCO. [2023-06-08].
[46]Pythagoreion and Heraion of Samos.UNESCO. [2023-06-08].
[47]圣托里尼:夢幻希臘海島鮮為人知的秘密.BBC. [2023-06-08].
[48]王冰偉. 圣托里尼:愛琴海上的美麗童話[J]. 地球, 2018[2023-06-08].
[49]米科諾斯狂想曲:性與愛并存 靈與肉共生.鳳凰網旅游. [2023-06-08].
[50]伊茲拉島 Hydra.希臘無憂. [2023-06-08].
[51]帕特雷旅游.新浪旅游. [2023-06-08].
[52]希臘帕特雷狂歡節人們傾情狂歡(圖).搜狐網. [2023-06-08].
[53]別樣的“生活方式”(多彩非遺).人民網. [2023-06-08].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427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