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稱由來
- ? 海爾維第(Helvetica)
- ? 施維茨(Schwyz)
- ? 瑞士聯邦(Swiss Confederation)
- 2 歷史
- ? 史前時期
- ? 羅馬統治時期
- ? 法蘭克王國統治時期
- ? 建國之始——“老三州”xxx同盟
- ? 舊瑞士邦聯
- ? 海爾維第共和國
- ? 瑞士聯邦
- 3 地理
- ? 位置境域
- ? 氣候
- ? 地質
- ? 地形地貌
- ? 瑞士高原
- ? 汝拉山區
- ? 阿爾卑斯山區
- ? 水文水利
- ? 水文
- ? 河流
- ? 湖泊
- ? 水利
- ? 自然資源
- ? 土地資源
- ? 礦產資源
- ? 森林資源
- ? 水資源
- ? 淡水儲量
- ? 水力資源
- ? 生物多樣性
- ? 自然保護區
- ? 自然災害
- 4 行政區劃
- ? 政區
- ? 主要城市
- ? 伯爾尼
- ? 蘇黎世
- ? 日內瓦
- ? 巴塞爾
- ? 洛桑
- ? 盧塞恩
- 5 政治
- ? 政體
- ? 憲法
- ? 議會
- ? 政府
- ? 司法機構
- ? 政黨
- ? 元首
- ? 政要
- 6 國際關系
- ? 綜述
- ? 與歐洲的關系
- ? 與鄰國的關系
- ? 與美國的關系
- ? 與中國的關系
- ? 國際組織
- ? 外交政策
- 7 軍事
- 8 人口
- ? 人口數量
- ? 族群
- ? 語言
- ? 官方語言
- ? 方言
- ? 宗教信仰
- ? 天主教
- ? 新教
- ? 其它教派
- 9 經濟
- ? 綜述
- ? xxx產業
- ? 第二產業
- ? 第三產業
- ? 經濟特區
- ? 重要企業
- 10 社會
- ? 教育
- ? 洛桑聯邦理工學院(école polytechnique fédérale de Lausanne,EPFL)
- ? 蘇黎世聯邦理工大學(ETH Zurich)
- ? 蘇黎世大學(University of Zurich)
- ? 圣加侖大學(HSG)
- ? 醫療
- ? 媒體
- ? 報刊媒體
- ? 廣播電視媒體
- ? 科技
- ? 保羅·謝爾研究所(The Paul Scherrer Institute, PSI)
- ?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
- ? 文化事業
- ? 瑞士國家博物館
- ? 伯爾尼歷史博物館
- ? 奧林匹克博物館
- ? 體育
- ? 環保
- ? 治安
- ? 工會及其他非政府組織
- ? 同性婚姻
- 11 交通
- ? 概述
- ? 公路
- ? 鐵路
- ? 航空
- ? 航運
- ? 管道運輸
- 12 文化
- ? 飲食
- ? 奶酪火鍋(Fondue)
- ? 黃金土豆餅——呂斯蒂(Rosti)
- ? 烤奶酪(Raclette)
- ? 瑞士什錦麥片(Birchermüsli)
- ? 艾門塔爾干酪(Emmentaler)
- ? 習俗
- ? 節日
- ? 服飾
- ? 禮儀
- ? 婚喪習俗
- ? 禁忌及易引發誤解的習俗
- ? 非物質文化遺產
- ? 建筑
- ? 國家象征
- ? 國旗
- ? 國徽
- ? 國歌
- ? 國花
- ? 藝術
- ? 文學
- ? 瑞士德語文學
- ? 瑞士法語文學
- ? 瑞士意大利語文學
- ? 瑞士列托﹣羅曼什語文學
- ? 戲劇
- ? 電影
- ? 音樂
- ? 舞蹈
- ? 美術
- 13 風景名勝
- ? 綜述
- ? 世界遺產
- ? 世界文化遺產
- ? 圣加侖修道院
- ? 伯爾尼老城
- ? 阿爾布拉/伯爾尼納景觀中的雷蒂亞鐵路
- ? 世界自然遺產
- ? 喀爾巴阡山脈和歐洲其他地區的古老和原始山毛櫸林
- ? 圣喬治山
- ? 阿爾卑斯山少女峰-阿萊奇
- ? 薩多納地質結構區
- ? 重要景點
- ? 馬特宏峰
- ? 萊茵瀑布
- ? 馬蹄谷(Creux-du-Van)
- ? 少女峰 Jungfraujoch - 歐洲屋脊
- 14 注釋
- 15 參考資料
瑞士聯邦(德語國名:Schweizerische Eidgenossenschaft;法語國名:Confédération Suisse;意大利語國名:Confederazione Svizzera;拉丁羅曼語國名:Confederaziun Svizra;英語國名:Swiss Confederation),簡稱瑞士(德語:Schweiz;法語:Suisse;意大利語:Svizzera;拉丁羅曼語:Svizra;英語:Switzerland),位于歐洲中部,國土面積41285平方千米,北接德國,東臨奧地利和列支敦士登,南連意大利,西部與法國接壤,邊境線長1881.8千米。瑞士是一個聯邦共和國,全國由26個州或半州組成,首都伯爾尼(Bern),官方語言為德語、法語、意大利語及拉丁羅曼語(Romansh,又譯羅曼什語)。2022年,瑞士人口876.97萬人,約有勞動力人口502.45萬人。根據2021年數據,瑞士約32.9%、21.1%的居民信奉天主教和新教,其他宗教占13.7%,無宗教信仰32.3%。
名稱由來
編輯海爾維第(Helvetica)
瑞士,古稱“海爾維第”(Helvetica,又譯“赫爾維蒂”),源自公元前即在此定居的海爾維第部落的拉丁語名稱,羅馬人稱為 Helveti。
施維茨(Schwyz)
“瑞士”一稱,據說來自最早的聯邦州施維茨(Schwyz),源于阿勒曼施維茨人,即施維茨及其相關領土的居民。1499 年斯瓦比亞xxx后,瑞士人開始采用這個名字。在建立聯邦制以前的數個世紀,整個邦聯都以“施維茨人”(Switzer)自稱。 ,同時還有自 14 世紀以來一直使用的“南方邦聯”(Eidgenossen)。
“Schwyz”這個詞,于 972 年首次被證實為古高地德語Suittes,源自阿勒曼尼語專有名稱 Suit,可能與瑞典語中的“燃燒”一詞有關,指焚燒一片森林以得到可以居住的土地。。后來擴展到各州控制的地區,并在 1499 年斯瓦比亞xxx后逐漸泛指整個聯邦。由于其在德語中發音與瑞士(Schweiz)發音基本相同,最后衍變成現在的國名。
瑞士聯邦(Swiss Confederation)
瑞士于1848年成為聯邦體制國家。為解決四種官方語言造成四個國名的難題,瑞士逐漸采用拉丁語名“海爾維第聯邦”(Confederatio Helvetica),這也是今天瑞士汽車、網絡域名、貨幣等采用“CH”作為縮寫的緣由。自此,瑞士擁有了五個國名。其中,德語國名為Schweizerische Eidgenossenschaft,法語國名為Confédération Suisse,意大利語國名為Confederazione Svizzera,拉丁羅曼語國名:Confederaziun Svizra。簡稱“瑞士”的德語為Schweiz ,法語Suisse, 意大利語Svizzera ,羅曼什語 Svizla。
在英語中,瑞士聯邦為Swiss Confederation,簡稱Switzerland,為Switzer和land的合成詞。“Switzer”來自阿勒曼尼語“Schwiizer”,起源于施維茨州及其相關領土的居民,是16C-19C期間使用的瑞士人的過時詞。英語形容詞 Swiss 是法語 Swiss 的借詞,也是從 16 世紀開始使用的。
至于瑞士的中文名,源于1849年出版的《瀛寰志略》所使用的“瑞士”一名。書中亦收錄“蘇亦微亞”、“赫爾勿喜亞”、“合勒未祭亞”、“束色楞”、“綏沙蘭”、“綏亦古”、“蘇益薩”、“瑞國”、“瑞子”、“瑞西”等十余個不同的中文名字,最終漸漸固定為“瑞士”。
歷史
編輯史前時期
考古表明,石器時代的獵人在上一個冰河時代(約公元前3.5億年)前就已生活在瑞士。
瑞士是歐洲中部土著居民凱爾特部落(Celtic tribes)的活動區域,聚居在今天瑞士國土內的主要是其分支海爾維第部落和里希厄部落。公元前2世紀,受日耳曼人壓迫的海爾維第人(Helvetians)從現在德國南部遷徙至瑞士北部,同時期的瑞士東部則居住著里希厄人(Rhaetians)。
大約在公元前500年,凱爾特部落到達瑞士和法國東部,并在公元前450-50年創造了鐵器時代的拉坦諾文化(the La Tène period),該名稱源于對瑞士西部納沙泰爾湖(Neuchatel)的一次發掘,證實了瑞士從日內瓦湖到蘇黎世相對平坦的中部地區曾是海爾維第(Helvetians)部落的領地。1853-1854年,蘇黎世湖畔發現了一些建在湖畔柱子上的住宅,最古老的部分住宅建于公元前4000年。其中,最著名的水濱居住區是納沙泰爾湖拉坦諾(La Tène)的凱爾特村,拉坦諾文化因此得名。
羅馬統治時期
公元前58年,盛年的尤利烏斯·愷撒(Julius Caesar)奉命到羅馬共和國西部邊境指揮軍隊作戰,并擊敗了海爾維第人,使海爾維第成為一塊邊境設防的羅馬領土。羅馬人對瑞士的統治持續到公元400年左右。期間,建立了巴塞爾、蘇黎世、日內瓦、洛桑和丘爾等瑞士的幾個主要城鎮,羅馬軍事指揮部和官僚機構建立在首都Aventicum(今瑞士西部阿旺什Avenches)。當時的瑞士的總人口也達到了10萬-20萬人。基督教也在羅馬時期傳入瑞士地區。
在哥特人入侵西羅馬帝國后,所有的羅馬軍隊于公元401年從阿爾卑斯山以北的地區撤回以保護意大利,自此古羅馬人放棄了對瑞士的控制。
公元400年后,日耳曼部落(Germanic tribes)向南和向西遷移。西日耳曼部落入侵法國后在巴黎附近定居,并吸納了大部分羅馬文化,包括其語言拉丁語,逐漸將其轉化為今天的法語。在法國勃艮第和瑞士西部法語區的汝拉山脈定居的勃艮第人也是如此。相比之下,另一分支阿勒曼尼人(the Alamannen)南下進入瑞士北部,并在羅馬城市外建造了小村莊,卻始終堅守德語和習俗。這就是瑞士德語和法語邊界的由來。
法蘭克王國統治時期
約5世紀末,海爾維第分裂成三部分,阿勒曼尼人占據北部雷蒂亞(Rhaetian),包括施瓦本和蒂羅爾;如今的瑞士聯邦中部和東南部屬于東哥特人;勃艮第人(Burgundians)則定居在汝拉山脈兩側,即如今的法語區和羅曼什語區。公元550年,經過多次分裂的法蘭克王國再次統一。根據語言和風俗的不同,法蘭克人再次將海爾維xxx分為二。在法蘭克人的統治下,封建制度迅速發展,大片土地xxx歸貴族家庭所有,其下又被分封給領主或伯爵,再下為封臣,負責掌管封地或采邑。這一時期,現有城市進一步擴大和更多新興城市(如伯爾尼、弗里堡、沙夫豪森)也隨之建立,就連小貴族也興建城市。
到公元700年之前,地區的基督教化已大部分完成。整個地區有七個分散的擁有權力的主教府(巴塞爾、庫爾[Chur]、科莫、康斯坦茨、日內瓦、洛桑和西昂[Sion]),又依次屬于不少于五個大主教府(貝桑松[ Besancon]、美因茨[ Mainz]、米蘭、塔朗泰斯[ Tarentaise]和阿奎萊亞[ Aquileia])。大多數德語地區在公元600年后依附于新建的康斯坦茨主教府。
建國之始——“老三州”xxx同盟
公元800年左右,法蘭克王國查理曼大帝統一了西歐的所有日耳曼部落。但在其去世后,因其后代無法掌控局勢,“査理曼帝國”迅速瓦解。因此,瑞士在中世紀與德國、奧地利和意大利一起成為神圣羅馬帝國的一部分。哈布斯堡伯爵起源于瑞士北部,后來作為德國和奧地利皇帝而聞名。
1273年,哈布斯堡家族的魯道夫( Rudolf)坐上神圣羅馬帝國王位,統治長達十八年,后于1291年去世。在其統治期間,瑞士中央區的烏里、施維茨和翁特瓦爾登(即“老三州”)享有同瑞士其他地區一樣的自由。隨后,其子阿爾布雷希特一世(Albrecht I)登基,與父親相反,他試圖利用非世襲的王權將整個瑞士變為哈布斯堡家族的封地,遭到當地人的抵抗。1291年8月1日,“老三州”在反對哈布斯堡王朝的斗爭中秘密結成xxx同盟,這是瑞士建國之始。
舊瑞士邦聯
xxx同盟建立后,不斷擴張并接納新成員加入,其中盧塞恩州是后來xxx個加入同盟的。1351年,蘇黎世州申請加入以“xxx同盟”為核心的舊瑞士邦聯并被批準,因其重要性位居各州之首而獲得了“首善之州”的稱號。1353年,伯爾尼也加入舊瑞士邦聯,形成“八州聯邦”。
1386年7月,奧地利公爵利奧波德三世率軍進攻舊瑞士邦聯。在瑞士邦聯贏得多次戰役后,雙方簽訂了休戰協議,隨后多次延長。1474年,舊瑞士邦聯各州與法蘭西國王路易十一締結合約,向勃艮第公國發起了勃艮第xxx。1477年勃艮第公爵在決定性戰役南錫戰役中戰死。至此,勃艮第公國解體。
1481年,舊瑞士邦聯正式接納了弗里堡和索洛圖恩兩個城市,并簽署《斯坦斯協議》。1499年9月,神圣羅馬帝國皇帝、奧地利大公國大公馬克西米利安一世與舊瑞士邦聯在巴塞爾達成和平協議,結束了神圣羅馬帝國推翻舊瑞士邦聯的最后一次嘗試。不久后的1501年夏,為感謝巴塞爾和沙夫豪森的幫助,這兩座城鎮被接納為舊瑞士邦聯xxx同盟的成員。1513年,阿彭策爾州也成為舊瑞士邦聯的一員。至此,由十三個州組成的舊瑞士邦聯正式成立。此后近300年,舊瑞士邦聯再未接納任何新成員。
1648年,法國、瑞典打敗神圣羅馬帝國軍隊,簽訂《威斯特伐利亞和約》,標志著歐洲宗教xxx的結束。瑞士雖未參戰,仍被允許派一名代表參與談判會議。至此,瑞士實現真正獨立,成為主權國家。1674年,邦聯議事會在荷蘭xxx期間首次正式宣布了“xxx中立”的政策原則。
海爾維第共和國
1789年,法國大xxx爆發。與法蘭西xxx共和國接壤的巴塞爾州深刻地受到了法國大xxx的影響。1793年3月,巴塞爾人遷往法蘭西xxx共和國。隨后,法蘭西xxx共和國軍隊開始向舊瑞士邦聯領土挺近。1798年3月2日,xxx爆發,法蘭西xxx共和國軍隊的輕騎兵當天就占領了弗萊堡和索洛圖恩;3月5日,伯爾尼軍隊投降。
1798年4月12日,法蘭西xxx共和國宣布廢除舊瑞士邦聯,同時在舊瑞士邦聯的基礎上成立了“海爾維第共和國(Helvetic Republic)”。宣布公民平等,由公民大會選舉法官和立法委員會,進而選出中央政府,由中央政府任命各州州長和其他官員。此外,還將整個舊瑞士邦聯領土分割成十八個差不多大小的州。
拿破侖·波拿巴
1802年3月27日,第二次反法聯盟失敗后,大不列顛與愛爾蘭聯合王國與法蘭西xxx共和國簽訂《亞眠和約》,法蘭西人離開了瑞士。然而,瑞士內部卻矛盾重重,瓦萊州宣布成為獨立共和國;蘇黎世、巴塞爾和沙夫豪森宣布脫離中央政府;老三州xxx起來公開反對中央政府等。為保持海爾維第共和國和平現狀,拿破侖·波拿巴(Napoleon Bonaparte)再次兵臨瑞士,并于1803年2月13日提出《調停法案》,并徹底推翻了之前建立的海爾維第共和國。根據法案,瑞士新邦聯將由十九個州組成,各州自治,僅在年度各州全體議會之前討論與新邦聯有關的全部事務。伯爾尼、蘇黎世、盧塞恩、弗萊堡、巴塞爾和索洛圖恩六座城市交替扮演首都或首府的角色。首府的最高行政長官將擔任瑞士新邦聯的督政官,并負責全面監管瑞士新邦聯,同時擔任外交部部長。瑞士的領土包括最初的十三個州。
簽訂《亞眠和約》
瑞士聯邦
隨著拿破侖的倒臺,蘇黎世于1814年4月召開會議并宣布放棄拿破侖·波拿巴的《調停法案》,同時為由十九個州組成的瑞土邦聯的成立奠定了基礎。1815年,瓦萊州、日內瓦州和納沙泰爾州成為瑞士的實際成員。1815年3月26日,維也納會議中,歐洲各國承認由二十二個州組成的瑞士的獨立地位,且保證在今后的所有xxx中尊重其xxx中立地位。
維也納會議議案的卷首
自拿破侖戰敗后的1815年維也納會議以來,瑞士堅守中立原則。因此,其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均未受戰火波及。xxx次世界大戰(1914-1918)期間,俄羅斯xxx者列寧于1914-1917年間留居于瑞士。一戰結束后,國際社會于1920年成立了 國際聯盟,總部設在日內瓦,瑞士于同年5月加入國際聯盟。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1939-1945)中,瑞士曾一度被德國納粹政權軍隊包圍,希特勒計劃將其德語區并入德國(包括瑞士70%的領土),并將瑞士法語區和意大利語區分別并入法國和意大利。對此,瑞士早有準備,官員菲利普·艾特( Philipp Etter)于1938年起草了反對納粹主義的“精神國防”基本文件;并于1939年動員了43萬軍隊在邊境作出軍事準備,軍隊指揮官亨利·吉桑(Henri Guisan)提出了xxx戰的戰略并成為瑞士戰時一體化的核心人物。除了瑞士的軍事應對,希特勒出于帝國內部穩定,以及對瑞士<a href="http://www.gelinmeiz.com/28377/" target="_blank">高山鐵路運輸和金融業務方面的考量最終放棄入侵瑞士。但二戰期間,瑞士多次違反中立原則,尤其是向交戰各國運送軍火與物資,拒絕接收猶太難民等,甚至直到20世紀90年代末,依然在本國各銀行內保管猶太人大屠殺受害者的錢財。不僅如此,瑞士沒有譴責意大利于1935年對埃塞俄比亞的侵略,也沒有在1938年希特勒入侵奧地利之后執行國際聯盟要求對德國進行的制裁。與此同時,瑞士拒絕承認蘇聯。
1848年,瑞士聯邦通過新憲法,設立聯邦委員會,成為統一的聯邦制國家。按照憲法,聯邦由22個主權州組成,聯邦議會擁有立法權,聯邦委員會是聯邦的行政機構,司法權由聯邦法院行使。該憲法的誕生,確立了瑞士現代資本主義的政治體制,標志著瑞士從一個松散的盟約之邦,演變成為現代的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
聯邦大廈(議會和政府大樓)
1862年,瑞士商人亨利·杜南特(Henri Dunant)寫了一本關于索爾費里諾戰役(1859年,奧法xxx)的書。1864年,瑞士政府組織了一次關于xxx期間人道主義問題的國際會議,12個國家簽署了《日內瓦公約》,并成立了紅十字國際委員會。
1948年,瑞士加入歐洲經濟合作組織;于1950年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于1853年與美國正式建交。1960年,瑞士加入歐洲自由貿易聯盟,成為歐洲經濟委員會、歐洲經濟合作組織的會員國,并于1963年加入歐洲委員會(又譯歐洲理事會)。1966年,瑞士成為關貿總協定的成員,并在1975年加入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
1971年2月,瑞士女性選舉權法案獲得2/3的男性選民支持通過,至此,婦女才獲得國家層面的投票和選舉權。瑞士也因此最后一個賦予婦女投票權的歐洲國家,世界最后一批賦予女性投票權的國家之一,只xxx22國。同年,11名婦女(5.5%)當選為議會議員。
1963年瑞士婦女選舉權同盟代表大會
1978年,汝拉地區從伯爾尼州分離出來,正式成立為一個新州,并于1979年以獨立新州加入聯邦。至此,瑞士聯邦共有23個州,其中又有3個州各自分為兩個半州。
1984年,瑞士出現xxx位當選為政府成員的女性。1985年關于修訂《民法典》的全民投票,男女權利平等獲通過。
1992年,瑞士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
2002年9月10日,瑞士正式加入聯合國,并于2023年1月3日成為聯合國安理會成員,輪任非常任理事國,任期兩年。此外,瑞士還通過了墮胎合法化,2004年引入帶薪產假、拒絕有利于富人的稅收改革,2005年與歐盟簽訂的兩項關于關鍵議題的合作條約(取消邊境檢查、加強警察合作以及新歐盟成員國人員自由移民)、引入同性戀伴侶登記伴侶關系等議案。
2023年3月,瑞士第二大銀行瑞士信貸爆雷,隨后被瑞士銀行以40%的低價收購。該銀行成立于1856年,總部設在瑞士蘇黎世,是全球第五大財團,瑞士第二大銀行,2022年曾入選《財富》世界500強位列第494位。
地理
編輯位置境域
瑞士在地理上位于歐洲的中部,介于東經5°57′26″-10°29′40″,北緯45°49′2″-47°48′32″之間。國土面積41285平方千米,主要分為阿爾卑斯山脈(The Alps)、中央高原(Swiss Plateau)和汝拉山脈(The Jura)三大部分。全國南北長220千米,東西長348千米。北接德國,東鄰奧地利和列支敦士登,西部和西北部與法國接壤,南部與意大利毗鄰,與五個鄰xxx有1935千米長的邊境線。所屬時區為UTC+1,每年3月的最后一個星期日到10月的最后一個星期日為夏令時,屆時為UTC+2。
瑞士區域位置
瑞士地形圖
氣候
瑞士是內陸國家,地處北溫帶,阿爾卑斯山脈是南北之間的氣候分水嶺,從山地到南部的差異較大。總體氣候溫和,既無酷暑也無嚴寒,濕潤宜人。阿爾卑斯山區南部屬地中海氣候,夏季干旱、冬季溫暖濕潤; 阿爾卑斯山以北的氣候具有明顯過渡性,自西向東, 由溫和濕潤的溫帶海洋性氣候向冬寒夏熱的溫帶大陸性氣候過渡。此外,阿爾卑斯山區也形成了獨特的高原山地氣候,山區氣溫隨高度升高而降低。
瑞士氣候分布
瑞士位于歐洲中部,全年日照時長約為1750-2000小時。從氣溫來看,瑞士全境在1991-2020年間的平均氣溫為5.8°C,其中瑞士低地的年平均氣溫為8-12°C。按季節劃分,夏季的日間溫度約18-28°C,冬季在–2°C至7°C之間,春秋季節為8-15°C。境內最冷的地方是海拔3580米的少女峰,年平均溫度為-7.5℃。2003年8月11日,在瑞士南部的格羅諾觀測到了瑞士有史以來的最高溫度,為41.5℃;1987年1月12日,在尤拉山脈的拉布雷文測得了最低溫度,為-41.8℃。
降水方面,在阿爾卑斯北部及瑞士南部,觀測到的平均降水量約為2000毫米/年。在阿爾卑斯山以北的低地,平均降雨量在1000-1500毫米/年之間。而在海拔1200-1500米以上的地區,冬季降水主要以雪的形式出現。由于阿爾卑斯山脈抵擋了來自北方和南方的潮濕氣團,其間的山谷氣候干燥,如瑞士西南部瓦萊州的羅訥河谷平均降雨量僅550-700毫米/年,東南部的恩加丁河谷為700-1000毫米/年。
阿爾卑斯山不同氣候區景觀
地質
從構造方面來說,瑞士高原地區原是陷落地帶,后隨阿爾卑斯山脈的抬升而一同升起為高原。這一高原是阿爾卑斯山系的磨拉層帶。也就是說,在阿爾卑斯山脈上升的時候,這里是前淵所在,有時為海水所淹,有時成為湖泊。淡水或海水所沉積的磨拉巖層(漸新世后期和中新世時期的),主要由脆弱的砂巖和礫巖所組成。磨拉層帶多半是未經褶皺的;只是在東南部靠近阿爾卑斯的有些地區受到了褶皺。全區都曾受到冰川沉積,冰水沉積也非常廣泛,河谷中到處有終磧存在。這里湖泊特別多,除較大的象日內瓦、納沙泰爾、博登等湖外,還有許多小型湖泊。
構成汝拉山脈的巖層,有從二迭紀到第三紀的沉積巖,特別以侏羅紀的巖層最為發達。這是位于阿爾卑斯山區邊緣的簡單褶皺山脈,因只有覆蓋層(屮生代和第三紀的水成層發生褶皺,而基底層(結晶巖臺地)并不褶皺,因此叫蓋層褶皺。褶皺都很對稱整齊,也很平緩,多在原來所在地區發生,因此也叫原位褶皺,不象阿爾卑斯山脈的推覆體那樣被掀到離根部很遠的地方。汝拉山是標準的平行褶皺區,背斜多成山脊,向斜多成河谷汝拉山區石灰巖比較多,因此喀斯特地貌也很發達,地表無水流的灰巖盆地面積很廣。汝拉山在更新世冰期也曾被冰川所蓋,冰川地貌雖沒有阿爾卑斯山脈顯著發達,但冰磧到處都是。底冰磧地區的粘土層很厚,和灰巖高地相比,較有利于農作的。
阿爾卑斯山脈分為東西兩部,分界線北起博登湖,經過萊茵上游河谷向南連到馬喬列湖。西部阿爾卑斯山脈向西北凸出,成一弧形,其北段界于瑞士和意大利之間。西部阿爾卑斯外側帶主要是石灰巖帶,地勢較低;內側帶主要是結晶巖帶,又稱為中央帶,巖性堅硬異常較難風化,因此地勢最高。東部阿爾卑斯主要分布在瑞士東部奧地利中部和南部、意大利東北部和南斯拉夫西北部。相較西部,東部阿爾卑斯勢低些,寬度大些,其中部是結晶巖區、北面有北部石灰巖區、南面有南部石灰巖區。
地形地貌
就自然地理而言,瑞士可分為阿爾卑斯山區、中部地區和汝拉山區三個部分。其中,阿爾卑斯山覆蓋了全國約58%的地區,中央高原約占31%,汝拉山區占11%。盡管全國70%的領土是山區,但只有四分之一的人口生活在這些地區。在瑞士,冰川總面積約為1000平方千米,但在1985年至2009年間已減少了390多平方千米。座落在瓦萊州的阿萊奇冰川全長23千米,是歐洲最長的冰川。
瑞士地圖
瑞士境內有48座4000米及以上的山峰,其中最高點為蒙特羅薩山脈的杜富爾峰(the Dufourspitze),海拔達4636米;此外,馬特洪峰、少女峰也是當地著名的山峰。歐洲最高的火車站便是少女峰站,海拔達3454米。而海拔僅193米的馬焦雷湖(Lake Maggiore)是全國最低點。
瑞士高原
中央高原,或稱“Mittelland”,是瑞士人口最稠密的地區,以伯爾尼州的埃門塔爾為中心。它從西南的日內瓦湖一直延伸到東北的康斯坦斯湖,北部兩側是汝拉河和萊茵河,南部是日內瓦湖和阿爾卑斯山。中央高原覆蓋了瑞士30%的面積,其中近50%的土地用于農業,森林覆蓋率約為24%;定居區占中央高原土地利用的16%,是全國平均水平的兩倍。事實上,中央高原并不平坦和統一,大部分景觀都是丘陵地帶。其中,還有日內瓦湖、諾伊沙特爾湖、蘇黎世湖和康斯坦斯湖,以及阿勒河、沙林河和萊茵河等主要河流。
汝拉山區
汝拉山區位于中央高原的北部邊緣,與法國形成天然邊界。這是一條地勢起伏較和緩的中等高度的山脈,平均高度為1000米左右,山長約250千米,xxx寬度65千米,山脈從西南到東北約成一弧形。橫跨瑞士西部的日內瓦州、沃州、伯爾尼州、尤拉州、索洛圖恩州和阿爾高州等。覆蓋瑞士約10%的地區,其中,47%被森林覆蓋,43%被農業用地覆蓋,定居區僅占8%。海拔1679米的滕德山是該地區的最高峰。此外,汝拉山麓還是日內瓦湖、比恩湖和諾伊沙特爾湖的所在地,同時也是萊茵瀑布的發源地。
阿爾卑斯山區
阿爾卑斯山覆蓋了瑞士2/3的面積,從日內瓦湖一直延伸到瑞士-奧地利邊境,但其人口密度非常低。阿爾卑斯山脈中部的森林覆蓋率約為23%,而南部幾乎達到50%。該地區農業用地相對較少,阿爾卑斯山西部不到20%、以南不到13%、東部約占30%。瑞士與奧地利、法國、德國、意大利、列支敦士登、摩納哥和斯洛文尼亞等七xxx有阿爾卑斯山。此外,該區內有48座4000米以上的山峰,擁有圖恩湖、布里恩斯湖、祖格湖和盧塞恩湖、盧加諾湖和馬焦雷湖等湖泊,以及數百個小型天然湖泊和水庫,其中大部分也在阿爾卑斯山。
瑞士地形
水文水利
水文
瑞士境內湖泊和河流約占其表面積的4%,有大約6.1萬千米的河流和溪流,以及約1500個湖泊。河流主要有萊茵河(the Rhine)、羅訥河(the Rhone)、埃博河、多瑙河(the Danube)和阿迪格河等;面積較大的湖泊則有日內瓦湖、諾伊沙特爾湖、比埃納湖、康斯坦斯湖和蘇黎世湖等。
河流
羅訥河、萊茵河等歐洲主要河流的源頭位于瑞士阿爾卑斯山。此外,還有多瑙河的支流因河( the Inn)和波河( the Po)的幾條北方支流。其中提契諾河(the Ticino)是波河(意大利)的一條支流,而因河則流入多瑙河(德國)。
萊茵河:是流經瑞士xxx的河流,境內全長375千米,流域面積達2.8萬平方千米,占全國面積的67.6%。萊茵河是歐洲的國際河,發源于瑞士境內的阿爾卑斯山區,向東北流入位于德國與瑞士邊境的博登湖,然后向西流經瑞士人口最密集、經濟最發達的中部高原,最后經巴塞爾流出瑞士,經德國、荷蘭注入北海。因此,它也是瑞士經其他國家通往北海的國際航道,瑞士xxx的港口巴塞爾就位于萊茵河河畔。船從巴塞爾出發沿萊茵河航行到達荷蘭的阿姆斯特丹港出海。由于這段河水水流湍急,成為瑞土主要的水力資源。
流經巴塞爾的萊茵河
羅訥河:長264千米,發源于阿爾卑斯山的南北兩條山脈之間,流出阿爾卑斯山后注入萊蒙湖,經日內瓦流出瑞士,進入法國,最后注入地中海。羅訥河在瑞士境內264千米,是瑞士第二大河,流域面積約占國土的18%,主要在瑞士西南部。
因河:長90千米,主要位于東部的格勞賓登州,為歐洲國際河流多瑙河的支流,其流域面積約占瑞士總面積的4.4%,匯入多瑙河后流向黑海。
湖泊
瑞士有大約1500個湖泊,其中xxx的是日內瓦湖和康斯坦斯湖。境內xxx的湖泊——日內瓦湖、諾伊沙特爾湖和比埃納湖——位于汝拉山麓。日內瓦湖由法國和瑞士共享,是中歐xxx的淡水湖。諾伊沙特爾湖面積218平方千米,是瑞士境內xxx的湖泊。康斯坦斯湖和蘇黎世湖位于中央高原,而圖恩湖、布里恩斯湖、祖格湖和盧塞恩湖位于前阿爾卑斯山和阿爾卑斯山北段。盧加諾湖和馬焦雷湖位于瑞士阿爾卑斯山的南側。這里還有數百個小型天然湖泊和水庫,其中大部分位于阿爾卑斯山。
水利
從19世紀末開始,瑞士人就開始大規模地開發水力資源,在山中筑壩蓄水,建造水庫。位于瓦萊州的大狄克森水電站,水壩高達285米,是世界上最高的水壩,該水庫蓄水量達4億立方米。
瑞土瓦萊州的埃莫松大壩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瑞士約36%的土地用于農業,約30%的土地被森林和林地覆蓋,其中大部分天然林都是在以前的山地牧場上重新生長的。此外,居民區僅占領土的8%,包括住房、基礎設施(貿易、工業和運輸)、水和能源供應、廢水處理以及綠色和娛樂空間。在生產區中,瑞士有3390平方英里被森林覆蓋,8427平方英里是農田和牧場,108平方英里種植葡萄園。2020年,瑞士農業用地占土地面積的38.1%。
礦產資源
瑞士礦產資源匱乏,僅有少量鹽礦、鐵礦和錳礦。其他對工業發展至關重要的礦藏,如煤、石油以及其他燃料、金屬等都極度貧乏。除少量的煤礦留作戰備所用外,生產生活所需的能源、工業原料幾乎全部依賴進口。
森林資源
2020年,瑞士森林面積占土地面積的32.1%。阿爾卑斯山區內有大片的森林,隨著地勢的起伏,分布著各種不同的植物。阿爾卑斯山北部普遍生長櫸樹,還有山榕、榆、亞平寧槭、菩提、蘇格蘭松;阿爾卑斯山南部則產胡桃、假阿拉伯橡膠和冬青屬林木;亞高山地帶(下阿爾卑斯山)、松柏科植物地帶盛產云杉、銀樅、落葉松的地區。
瑞士阿爾卑斯山森林
水資源
淡水儲量
歐洲三大河流——萊茵河、羅訥河和因河均發源于瑞士。瑞士的湖泊和河流約占其表面積的4%,有大約6.1萬千米的河流和溪流,以及約1500個湖泊,擁有歐洲6%的淡水儲量。夏季,阿爾卑斯山的徑流流入萊茵河、羅訥河、波河和多瑙河平原。由于其淡水儲量約占歐洲總量的6%,因此也被稱為“歐洲水塔”。
水力資源
瑞士境內水力資源豐富,可利用水力資源330億千瓦時,利用率達95%,是世界上水能資源開發利用程度最高的國家之一。2000年,瑞士有497個大型水力發電廠。
瑞士生產的60%的電力來自水力發電,2/3產自山區的烏里州、格勞本登州、提契諾州和瓦萊州。由于地形和年降雨量高,瑞士非常適合水力發電。水力發電仍然是該國國內可再生能源的主要來源。2021年,瑞士國內發電量為642億千瓦時,其中61.5%來自水電站,28.9%來自核電廠,常規熱電廠和可再生能源占9.6%。
生物多樣性
瑞士擁有大約6.4萬種植物、真菌和動物種類,其中有4.59萬種是已知的。在阿爾卑斯山區和林區,物種多樣性最高,特有動物種類有羚羊、野山羊、金雕、胡兀鷲等。由于境內氣候并不均勻,不同地區的溫度差異取決于海拔581英尺至15217英尺的海拔差異,而阿爾卑斯山的南坡有地中海山脈、北部有中歐山脈,這些顯著差異決定了動植物的特征。除了在海濱生長的植被外,所有歐洲類型的植物都可以找到。在過去的150多年中,瑞士共有224種動植物絕種或消失。該國的動物群主要是高山類的,有兔子、狐貍、獾、土撥鼠、鹿、小羚羊、獺和各種各樣的鳥。
典型的阿爾卑斯鳥類胡兀鷲
自然保護區
瑞士大約有2000個自然保護區,有州的,有社會的,還有私人的,總面積達1000平方千米。而國家公園只有一個,位于瑞士東南部的格勞賓登州,由阿爾卑斯山中部的風景區組成。xxx保護區的面積共占國土面積的24%左右。
瑞士國家公園(Swiss National Park):位于格勞賓登州阿爾卑斯山區,是瑞士xxx的自然保護區,占地172平方千米。建于1914年,是阿爾卑斯山區最古老的公園。最初是為了科學研究而建立的這個自然保護區,禁止伐木、放牧、采花、打獵和釣魚,公園內有各種罕見的阿爾卑斯山地植物。在這里,可以看到野山羊、羚羊、土撥鼠、高山野兔、蜥蜴和不計其數的飛鳥。
瑞士國家公園
“少女峰-阿萊奇”冰川(Swiss Alps Jungfrau- the Aletsch Glacier):阿萊奇冰川是阿爾卑斯山區最長的冰川,長達23千米。該地區于2001年成為阿爾卑斯山區的xxx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地,中心是雄偉的艾格峰、僧侶峰和少女峰以及圍繞著大阿萊奇冰河的冰川美景。這是亞歐大陸最長的冰川,1933年被列為自然保護區,1966年建立了環境保護中心,其核心保護面積達到824平方千米。
“少女峰-阿萊奇”地區風景
La Pierreuse:在法語里是“怪石嶙峋”的意思,面積34平方千米,是西部xxx的自然保護區。座落在代堡南部的薩林河(the Sarine)的左岸、阿爾卑斯山的山麓丘陵上。在這個重要的國家保護區里,有懸崖、長滿鮮花的高山草甸、平坦的荒原、常綠喬木、落葉林和各種鳥類,有時能觀察到金雕、獵鷹和黑琴雞。
La Pierreuse
自然災害
在瑞士,有一種穿越高山的氣流會在山脈的背風側形成溫和干燥的氣候條件,這種氣象被稱為“焚風”。其中,由南向北吹的“南焚風”,特點往往是北方風大,南方雨量大。在秋季和春季之間,尤其容易出現焚風。它所帶來的影響,主要是氣候突變,阿爾卑斯山的南麓因焚風到來而降水暴漲,容易出現山洪和雪崩等災害。阿爾卑斯山的北麓則正相反,焚風使天氣變得干燥,森林大火易發,以木結構為主的鄉村建筑被燒毀。
瑞士發生山火
冰雹主要發生在夏季,每年給瑞士造成價值數百萬瑞郎的損失。其中,納普夫、提契諾和尤拉地區都是冰雹的熱點地區。這些地區在夏季通常每年有兩到四天的冰雹。直徑高達4至5.5厘米的特大冰雹大約每10年發生一次。冰雹造成的破壞程度不僅取決于冰雹的大小,還取決于特定地區的冰雹數量。
2021年7月,歐洲中西部地區強降雨引發大規模洪水,波及德國、荷蘭、盧森堡、奧地利、瑞士等多個國家。截至當月19日下午,遇難人數接近200人,仍有超千人失蹤。
行政區劃
編輯政區
瑞士的行政區劃分為三級,即聯邦、州、市鎮。全國由26個州組成(其中6個州為半州),其下又有2172個市鎮。
瑞士行政區劃
瑞士的行政區劃
類別 | 數量 | 名稱 |
州 | 20 | 蘇黎世(Zurich)、伯爾尼(Bern)、盧塞恩(Lucerne)、烏里(Uri)、施維茨(Schwitz)、格拉魯斯(Grarus)、楚格(Zug)、弗里堡(Fribourg)、索羅圖恩(Sorotoun)、沙夫豪森(Schafhausen)、圣加侖(SaintGallen)、格勞賓登(Graubindon)、阿爾高(Argo)、圖爾高(Turgao)、提契諾(Ticino)、沃州(Vaud)、瓦萊(Valle)、紐沙泰爾(Neuchatel)、日內瓦(Geneva)、汝拉(Jura) |
半州 | 6 | 上瓦爾登(Upper?Walden)、下瓦爾登(Lower?Walden)、巴塞爾城(Basel?City)、巴塞爾鄉(Basel?Township)、外阿彭策爾(Outer?Apenzel)、內阿彭策爾(Inner?Apenzel) |
參考資料
主要城市
伯爾尼
伯爾尼市是瑞士的首都、行政中心。瑞士聯邦政府、議會及瑞士國家銀行、各國大使館及一些國際機構均聚集于此。同時,伯爾尼市也是一個文化和旅游城市,擁有歐洲xxx的具有中世紀特色的購物區,老城作為歐洲保存最為完好的中世紀古城之一,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xxx批世界文化遺產。
伯爾尼市位于瑞士地理中心稍偏西的地點,在法語區和德語區的交界處,居民通行德語。面積約230多平方千米(含郊區),三面環河,海拔500米,年平均溫度為8℃,氣候宜人。1191年,柴林根家族利用阿勒河形成的半島狀地帶,創建伯爾尼城;1848年,伯爾尼成為瑞士聯邦的首都。傳說當地橡木叢中野獸非常多,為給新城取名,柴林根公爵貝希托爾德五世決定外出打獵,并用捕獲的xxx只野獸名為城市命名,結果打死了一頭熊。同時,又以盾牌加黑熊的圖案作為伯爾尼州州徽,意指白色原野上的黑熊。
環河的伯爾尼
伯爾尼州州徽
蘇黎世
蘇黎世市是蘇黎世州的首府,瑞士xxx大城市,位于阿爾卑斯山北面、蘇黎世湖的東北端,是瑞士的經濟之都,工商業、科學和文化中心,也是西歐重要的金融中心,居民使用德語。蘇黎世證券交易所交易額在西歐交易所中首屈一指。蘇黎世也是世界xxx的黃金交易市場之一。
蘇黎世
日內瓦
日內瓦市是瑞士第二大城市,位于瑞士的西南端,居民通行法語。日內瓦見于歷史記載是公元前58年,1798年被法國軍隊占領,于1815年加入瑞士聯邦。日內瓦是世界鐘表之都,是世界大宗商品交易中心之一,也是聯合國等許多國際組織和機構總部所在地。
日內瓦
巴塞爾
巴塞爾市位于瑞士東北邊境萊茵河畔,是瑞士的化學工業中心和文化藝術都市,是全國主要的航運口岸,居民通行德語。巴塞爾市是瑞士連接德國與法國的交通重鎮,北部是瑞士、德國、法國三國的交界處。國際清算銀行和國際重建發展銀行的總部設在巴塞爾。創建于1460年的巴塞爾大學,是瑞士最古老的大學。1833年,瑞士巴塞爾州分裂為巴塞爾城半州和巴塞爾鄉半州兩個半州。其中,巴塞爾城半州面積37千米,是瑞士最小的州,甚至比一些大的市鎮還要小,巴塞爾市即為巴塞爾城半州的首府。
巴塞爾
洛桑
洛桑市是沃州的首府,瑞士第五大城市,位于日內瓦湖北岸的中央地帶。同時也是瑞士西部僅次于日內瓦的經濟政治中心、瑞士法語區的文化中心,瑞士聯邦最高法院也坐落于此。1877年,市內開通了瑞士最早的地鐵。因是國際奧委會總部及奧林匹克博物館的所在地,洛桑被稱為“奧林匹克之都”。此外,洛桑國際管理學院、洛桑大學、聯邦理工學院、世界酒店培訓中心等各類文理學院、組織機構、藝術院校均坐落于此。
洛桑
盧塞恩
盧塞恩市是盧塞恩州的首府,位于瑞士中部高原盧塞恩湖(又名四州湖)的西北端,羅伊斯河流經市區,地處瑞士中心,是中南歐交通的重要通道,于1332年加入瑞士聯邦。盧塞恩是瑞士xxx的夏季避暑勝地之一,是瑞士中部的經濟和文化中心,其最重要的經濟基礎是旅游業和各種服務行業,如運輸、醫療和企業咨詢等。同時還是一個博物館城。
盧塞恩
政治
編輯政體
瑞士實行議會民主制。
憲法
1848年制訂通過,1874年以來曾多次修改。瑞士實行“公民表決”和“公民倡議”形式的直接民主。1999年瑞士公民表決通過新憲法,明確規定瑞士是聯邦制國家,各州有自己的憲法。聯邦政府管轄外交、財政、金融、聯邦稅收、貨幣、國防、海關、鐵路、郵電、能源、電視、廣播和社會保障等,其它事務由各州管轄。各州必須遵守聯邦的全國性法規并接受聯邦的監督。新憲法還確定了國際法高于國內法的原則。
議會
聯邦議會是最高立法機構,由具有同等權限的國民院(The National Council)和聯邦院(The Council of States)組成。只有兩院一致批準,法律或決議方能生效。國民院有200名議員,由公民普選產生,任期4年。聯邦院有46名議員,由各州選派,任期因州而異,最長4年。兩院議長任期均為1年。2022/2023年度國民院議長馬丁·堪迪納斯(MartinCandinas,中間黨),聯邦院議長布里吉特·哈伯莉-科勒(BrigitteH?berli-Koller,中間黨)。
政府
聯邦委員會是國家最高行政機構,由7名委員組成,分任7個部的部長,實行集體領導,任期4年。設主席和副主席,由聯邦委員輪任,任期1年,不得連任。7個部門分別為聯邦外交部,聯邦內政部,聯邦司法警察部,聯邦國防、民防和體育部,聯邦財政部,聯邦經濟、教育和科研部,聯邦環境、能源、交通和通信部。
司法機構
聯邦法院是瑞士最高司法機構。法院內設民事、刑事、公法和社會法法庭,聯邦法官均由議會選舉產生,正、副院長每兩年改選一次。現任聯邦法院院長為伊夫·唐薩雷斯(Yves Donzallaz),副院長為弗朗索瓦·謝(Fran?ois Chaix)。此外,瑞士還設有聯邦行政法院和聯邦刑事法院,負責審理行政申訴或上訴案件、瀆職案件及恐怖襲擊、泄密、叛國、洗錢等特殊刑事案件。
洛桑地區法院
政黨
瑞士的大小政黨共有30多個,其中主要政黨有7個。
政黨名稱 | 成立時間 | 現任領導 (截至2023年1月) | 政黨情況 |
人民黨(SVP) | 1971年 | 馬克·謝莎(Marco Chiesa) | 法語區稱中間民主聯盟,由農民黨和民主黨合并組成 |
自由民主黨(FDP) | 1894年 | 蒂埃里·布爾卡特(Thierry Burkart) | 法語區稱激進民主黨 |
社會民主黨(SP) | 1888年 | 瑪蒂亞·梅耶爾(Mattea Meyer);塞德里克·韋爾姆斯(Cédric Wermuth) | 法語區稱社會黨 |
中間黨(Die Mitte) | 2021年 | 格哈德·普菲斯特(Gerhard Pfister) | 由基督教民主人民黨(CVP)和公民民主黨(BDP)合并組成 |
綠黨(GPS) | 1983年 | 巴爾特哈薩·格萊特里(Balthasar Gl?ttli) | - |
自由綠黨(GLP) | 2004年 | 約爾克·格羅森(Jürg Grossen) | 自2007年起在全國范圍內參選 |
新教人民黨(EVP) | 1919年 | 莉莉安·施圖德(Lilian Studer) | - |
資料來源
元首
國家元首是聯邦委員會全體成員集體。聯邦委員會由聯邦議會每4年選舉一次,擁有行政權。
聯邦主席任期一年,在這段時間里被視為“總理”。聯邦主席對外代表國家,負責派遣駐外使節和從事諸如接受國書等外交禮儀方面的活動,對內則負責主持聯邦委員會會議,但無裁決權。瑞士聯邦主席的職權極其有限,既沒有一個國家元首的權限,也沒有一個政府首腦的權限,只是履行一些代表性的職責。聯邦主席一般不出國訪問,如確有必要,也只是以其所任部長的身份出現。外國國家元首到瑞士進行國事訪問時,則由7名聯邦委員集體出面接待。2023年聯邦主席是阿蘭·貝爾塞(Alain?Berset,社民黨)。
聯邦主席阿蘭·貝爾塞
政要
瑞士聯邦政府聯邦委員會
阿蘭·貝爾塞(Alain Berset,社民黨) | 聯邦主席兼內政部長 |
薇奧拉·阿姆赫德(Viola Amherd,中間黨) | 聯邦副主席兼國防、民防和體育部長 |
居伊·帕姆蘭(Guy Parmelin,人民黨) | 聯邦委員兼經濟、教育和科研部長 |
卡琳·凱勒-祖特爾(Karin Keller-Sutter,自民黨) | 聯邦委員兼財政部長 |
伊尼亞齊奧·卡西斯(Ignazio Cassis,自民黨) | 聯邦委員兼外交部長 |
阿爾伯特·羅斯提(Albert R?sti,人民黨) | 聯邦委員兼環境、交通、能源和通信部長 |
伊麗莎白·鮑梅-施耐德(Elisabeth Baume-Schneider,社民黨) | 聯邦委員兼司法警察部長 |
資料來源
國際關系
編輯綜述
瑞士為xxx中立國,自1815年以來一直奉行中立政策。擁有大約170個駐外代表機構(大使館、領事館、合作辦公室和使團),以及200個左右名譽代表機構。同時,瑞士屬于聯合國、歐洲委員會、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及法語國家及地區國際組織等一系列國際組織和區域組織成員。2022年6月,瑞士當選2023/2024年度聯合國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此外,瑞士還是眾多國際組織總部或辦事處所在地及國際會議的主辦國,日內瓦為世界上最重要的國際合作中心之一。
與歐洲的關系
1947年,瑞士參加在巴黎召開的歐洲重建會議,即馬歇爾計劃;并于次年參加歐洲經濟合作組織。1960年,瑞士加入歐洲自由貿易聯盟,成為歐洲經濟委員會、歐洲經濟合作組織的會員國,并于1963年參加了歐洲委員會(又譯歐洲理事會),于1966年成為關貿總協定的成員。1972年,瑞士與歐洲經濟共同體達成一系列協定,且隨著雙方關系的不斷發展而被多次修訂。瑞士與歐洲經濟共同體在1972年12月3日簽訂了瑞士參加共同市場工業產品的自由貿易協定,據此,瑞士于1973-1977年分5個階段削減進口關稅,每一階段減少20%。1992年,瑞士加入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1998年年底,瑞士與歐盟達成雙邊協議,包括人員自由流動、陸運、空運、科研、農業、公共市場和貿易等7個方面。2008年12月,瑞士正式加入《申根協定》,成為該協定第27個成員國和第3個非歐盟成員國。2009年加入歐盟對外邊境行動署。
瑞士與歐盟交往關系的基礎,是瑞士與歐盟針對不同領域簽署的雙邊協議:包括xxx批雙邊協議(1999年)、第二批雙邊協議(2004年),以及從2004年起訂立的其他雙邊協議和合作。
與鄰國的關系
在瑞士的外交政策中,瑞士與歐盟的關系,特別是瑞士與自身鄰國的關系,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中立是其外交政策的一大基石,禁止瑞士參與xxx沖突。瑞士一共有五個鄰國,分別是法國、德國、意大利、奧地利和列支敦士登。瑞士與鄰國在政治、經濟和文化領域都有著密切的合作。其中,瑞士與同為中立國的列支敦士登關系最為密切,早在1919年兩國便簽署了條約,并規定“在列支敦士登沒有派遣外交使節的國家,瑞士使領館則是公國的利益代表”,1923年兩國結成關稅同盟。
與美國的關系
瑞士與美國于1853年正式建立外交關系,于1951年簽署避免雙重征稅協議。2006年5月,兩國簽署加強雙邊關系的文件,并建立貿易與投資合作論壇;于2009年4月1日在華盛頓簽署科學與技術合作的雙邊協議。2013年,瑞士與美國簽署了關于在瑞士執行美國《海外賬戶納稅法案》的協定。2013年8月,兩國簽署了反避稅的協議。
瑞士聯邦主席阿蘭貝爾塞對哥倫比亞進行國事訪問
與中國的關系
瑞士于1950年1月17日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并于同年9月14日與中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1974年12月,雙方簽訂《中瑞貿易協定》并成立中瑞貿易混合委員會;1989年2月簽署《中瑞科技合作協定》,兩國政府間正式建立科技合作關系。2013年7月,兩國簽訂《中國-瑞士自由貿易協定》,是中國與歐洲大陸國家和全球經濟前20強國家簽署的xxx雙邊自貿協定。2014年7月1日,中瑞自貿協定正式生效。2023年1月,瑞士成為國內旅行社經營中國公民出境團隊旅游業務的首批試點國家。
瑞士是中國在歐洲第6大貿易伙伴國,中國是瑞士在亞洲xxx貿易伙伴。2022年,中瑞貿易額573.3億美元(+30.0%),其中對瑞出口76.2億美元(+22.2%),從瑞進口497.1億美元(+31.2%)。2024年1月15日,瑞士獲得中國單方面免簽待遇。
2024年3月7日,中國外交部長王毅表示,從3月14日起,中方進一步對瑞士施行免簽政策。
國際組織
瑞士是眾多國際組織總部或辦事處所在地及國際會議的主辦國,日內瓦為世界上最重要的國際合作中心之一。截至2022年1月,共有45個國際組織在瑞士設立總部或辦事處,其中42個設立在日內瓦湖地區,2個在伯爾尼,1個在巴塞爾。其中,國際紅十字會于1863年在日內瓦成立;國際聯盟于1919年在瑞士日內瓦成立,瑞士也于次年加入。此外,日內瓦云集了大約750個非政府組織、39個國際組織、177個外國政府代表機構,以及其它為數眾多的國際合作組織。
同時,瑞士還是聯合國、歐洲委員會、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及法語國家及地區國際組織等一系列國際組織和區域組織成員。1960年,瑞士加入歐洲自由貿易聯盟,隨后于1963年加入歐洲議會,1966年加入關稅與貿易總協定,1975年加入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1992年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2002年9月10日,瑞士正式加入聯合國,并于2023年1月3日成為聯合國安理會成員,輪任非常任理事國,任期兩年。
外交政策
瑞士堅持中立,不參加xxx沖突和軍事同盟。這也是其外交政策中的一個重要支柱。瑞士外交政策的目標,是維護瑞士的利益,以及國家的獨立、富裕和安全。瑞士在2020–2023年外交政策戰略中,明確了和平與安全、繁榮富裕、可持續發展、數字化等4大主題。
軍事
編輯瑞士自1815年起成為中立國,但依然擁有自己的軍隊,用以自衛和維護國內安全。瑞士實行“全民皆兵”的普遍義務民兵制。凡20-34歲身體健康的男性公民必須服兵役,服役人員一生中參加軍訓時間總計280天。服役期間和退役后,單兵武器裝備均歸個人保管,每個成年男子家中都有槍支,每年要保持一定的射擊成績。幾乎每個村莊都成立有射擊俱樂部。1995年,瑞士頒布了xxx部民役法,規定自1997年起公民可在軍役和民役間自由選擇。聯邦委員會擁有最高指揮權并通過國防部領導軍隊,總體作戰指導思想是防御戰。民兵軍人退出現役后自動轉為民防役。自1999年1月1日起,公民服民防役的年限由原來的52歲降為50歲。此外,瑞士公民不得在外國xxx部隊服役,除非是梵蒂岡瑞士衛隊或者擁有外國雙重國籍且居住在國外。
瑞士士兵在進行軍演
瑞士有陸、空軍兩個軍種。作為一個內陸國家,瑞士沒有海軍,但xxx船只會在與鄰國接壤的湖泊巡邏。截至2023年11月,瑞士軍隊共有14.7萬名現役士兵。然而,瑞士法律規定正規軍編制為10萬人,最多不超過14萬人。由于存在一項過渡性條款,2022年底前軍隊人數可以多于該數。2022年,瑞士國防開支約58.7億瑞郎,約占全部財政支出的0.76%。經2023年聯邦議會投票表決,瑞士決定在2030年之前將年度軍費預算從現有的56億瑞郎增至70億瑞郎。
不僅如此,瑞士還是北約組織(NATO)維和項目的合作伙伴,參與了科索沃等地區的維和任務,是朝鮮和韓國邊界的觀察員。目前,瑞士約有250名軍人經部署被分派到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OSCE)、聯合國(UN)以及歐盟(EU)的框架下位于歐洲、非洲和亞洲共計十余個維和行動中。
人口
編輯人口數量
截至2022年,瑞士人口876.97萬人,其中女性人口約441.48萬人,占比50.3%。按年齡階段劃分,0-14歲人口占總人口的15%,15-64歲人口占比66%,65歲及以上人口占19%。其中,勞動力人口502.45萬人,女性占比46.8%。此外,城鎮人口占總人口的74%,城鎮人口年增長率為0.9%。
據其2021年公開數據,瑞士人口密度為220?/平方千米。全國粗出生率10.3‰,死亡率8.2‰,人口增長率0.8%。年內,瑞士有外來移民16.6萬,移出人口11.5萬,外籍人約占總人口的25.7%,大部分來自德國、法國和意大利等國。
族群
瑞士是由瑞士籍日耳曼人、瑞士籍法蘭西人、瑞士籍意大利人和少數會講多種列托-羅馬方言的列托羅馬人后裔組成的多民族群體。
最近100年里,瑞士居民數量翻了一番以上。原因之一就是大量外來移民的遷入,瑞士總人口的25%是外籍人口,是外籍人口占比最高的歐洲國家之一。迄今為止,瑞士3/4以上的外籍移民都來自歐洲國家。其中,意大利人占據14.6%,德國人占13.9%,葡萄牙人占11.4%,法國人占6.7%,科索沃人占5.1%。生活在瑞士的意大利移民和德國移民總數分別均了超過30萬。而另一方面,超過10%的瑞士人都生活在瑞士以外的地方,在全球范圍內瑞士僑民數量最多的國家分別是法國、德國和美國。
語言
官方語言
瑞士有4種官方語言,分別是德語、法語、意大利語及拉丁羅曼語(Rhato-Romance)。瑞士居民中講德語的約占62.8%,法語22.9%,意大利語8.2%,拉丁羅曼語0.5%,其他語言5.6%。在瑞士,26個州中有17個是德語州;西部地區主要講法語,有4個法語州,即日內瓦、汝拉、納沙泰爾和沃州;有3個德法雙語州,為伯爾尼、弗里堡和瓦萊州。使用意大利語的主要是提契諾州,以及格勞賓登州南部的4個山谷地區。格勞賓登州使用羅曼語,也使用德語及意大利語。除伯爾尼、弗里堡、瓦萊和格勞賓登等四個州外,城市比爾(Biel/Bienne)也正式使用多種語言。
1970年至2021年間,作為人們主要語言的德語、意大利語和羅馬語的比例有所下降,法語的比例逐漸上升。英語、葡萄牙語和阿爾巴尼亞語是最常被提及的三種非官方語言。此外,常用外語還有西班牙語、塞爾維亞語、克羅地亞語等。約23.1%的瑞士居民的主要語言不是四種官方語言。
瑞士的語言區
方言
瑞士超過60%的居民以德語為主要語言,但實際上,他們講的是各種各樣的阿拉曼方言,統稱為“瑞士德語”。各地方言千差萬別,如巴塞爾、蘇黎世和伯爾尼地區的方言彼此差別很大。不僅如此,在每個大的語言區內部,還有著數不勝數的方言分支。有些方言帶有明顯的地域特征或特殊口音,比如瓦萊州講德語的地區使用的上瓦萊方言,或是弗里堡州講德語的地區使用的“塞斯勒語”。不過,所有講瑞士德語的人都可以聽懂對方的方言。瑞士德語并非書面語言,書面往來時仍使用標準德語。兒童上學以后才開始學習標準德語。方言極少用于書寫,如被使用,則格外醒目。
一家餐館在櫥窗上用瑞士德語書寫的菜單
法語區同樣存在方言的情況。每個地區都有各自特點和特殊口音,不過,瑞士法語與標準法語的差別很小。法國普羅旺斯方言(Patois)在20世紀中葉還相當普及,現在已幾近滅絕,僅在瓦萊州的一些山谷中、汝拉州和弗里堡州還有一些人(特別是年事較高的人)仍在使用。另一邊,意大利語區的倫巴第方言至今仍相當普及。在瑞士,雖然使用羅曼語的居民只有幾萬人,卻有五大語言分支,分別是Sursilvan、Sutsilvan、Surmiran、Puter和Vallader。除了瑞士格勞賓登州,意大利的弗留利和南蒂托爾也有少數人講類似語言。
宗教信仰
瑞士是一個深受基督教影響的國家,大約2/3的居民信仰基督教的天主教派或福音派新教。瑞士奉行宗教自由,還有其他如猶太教、伊斯蘭教、佛教、印度教等宗教團體。最近幾十年來,瑞士的宗教格局發生了極大改變,無宗教信仰的人士占總人口比例逐年增加,同時其他許多宗教也相繼傳入瑞士。截至2021年,瑞士信奉天主教的居民占32.9%,新教21.1%,其他宗教13.7%,無宗教信仰32.3%。
瑞士居民宗教信仰占比一覽
天主教
瑞士羅馬天主教的信徒最多,約占瑞士總人口的1/3,是全國xxx的宗教派別。天主教徒占全州人口比例最高的幾個州是烏里、瓦萊、上瓦爾登和內阿彭策爾。瑞士的羅馬天主教會分為六個主教教區,其首府分別為索洛圖恩、弗里堡、錫永、庫爾、圣加侖和盧加諾。位于羅馬的梵蒂岡是天主教的中心。主教直接受教皇領導。
天主教祭典日:人們會穿著民族服裝,唱歌、跳舞和祈禱。兒童節祭典又稱瘋狂的祭典,參加人戴上假面具,把裝有青豌豆的袋子綁在褲子上,互相追打。此時連神父也戴上假面具,和人們一同參加祭典。在山岳地帶,村民穿上華麗的服飾,樂團奏樂。祭典完畢,神父還到居民家為人和牲畜的興旺而祈禱與祝福。
瑞士盧塞恩耶穌會教堂
新教
新教是瑞士第二大宗教,截至2021年,其信徒在瑞士總人口中占比1/5以上。在伯爾尼、外阿彭策爾和沙夫豪森這幾個州,新教教徒都占全州人口半數以上。福音派新教教會以各州為組織單元,受教會代表大會和教會代表委員會的領導。福音派新教教會與一些自由教會一起,共同組建了瑞士新教教會聯合會SEK。
宗教改革:16世紀初,瑞士的城市和鄉村居民都要求獲得更多的自治權和對公共事務的參與權。蘇黎世的烏爾里希·茨溫利(Huldrych Zwingli)和日內瓦的讓·加爾文(Jean Calvin)這兩位宗教改革家,幫助世俗官員擺脫天主教會主教的掌控。宗教改革運動特別是加爾文主義,在歐洲迅速傳播開來,瑞士成為當時最重要的宗教改革中心之一。新教特別強調理性主義和勤勞。因為所有信徒都必須了解圣經的內容,因此實現了包括婦女在內的全民掃盲,全面提升了人民的受教育水平。新教的道德觀對瑞士人的身份認同發揮了決定性影響。
宗教改革家雕塑
其它教派
基督教從公元4世紀起沿著羅馬帝國的路徑在瑞士傳播開來,各個主教教區應運而生。公元7世紀出現了修道院,并逐漸成為重要的學習和文化中心。如今,瑞士的基督教主要由羅馬天主教會和福音派新教教會主導。19世紀,瑞士還涌現了一大批規模較小的基督教派別,比如敬虔派和福音派的自由教會;20世紀又出現了基督教東正教會。其中xxx的團體是東正教會,占總人口2%以上。
此外,穆斯林約占瑞士總人口的5%,其中大部分來自巴爾干地區和土耳其,主要居住在較大的城市中。猶太教徒占總人口的0.3%,主要分布在瑞士的二十多座城市中,蘇黎世和日內瓦最多。
伯爾尼的“宗教之家”,八個宗教團體齊聚一堂
經濟
編輯綜述
瑞士是一個高度發達的工業國,實行自由經濟政策。機械制造、化工、醫藥、xxx鐘表、食品加工是主要支柱產業。2021年,瑞士國內生產總值為7316億瑞郎,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為8.4萬瑞郎,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為4.2%。xxx、二、三產業占 GDP 比重分別為 0.6%、25.6%和 71%。但瑞士95%的原料、能源和60%的消費品依靠進口;工業產品的70%-90%外銷,商品和服務出口占國內生產總值的40%。
瑞士征稅體制分為兩級,聯邦稅和州/市鎮稅。其中,聯邦稅收占全國稅收總額的30%左右,各州占40%,各市鎮占30%。2021年,瑞士聯邦政府財政收入761億瑞郎,財政支出883億瑞郎,財政赤字122億瑞郎;債務總額達1086億瑞郎,占GDP的14.7%,按國際標準處于較低水平。2022年,瑞士勞動力人口約有502.45萬人,通貨膨脹率2.8%,截至2023年6月失業率1.9%。
瑞士是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之一,自2021年以來在聯合國人類發展指數(HDI)中位列xxx。瑞士還是xxx創新力的國家之一,2022年全球創新指數(GII)排行榜顯示,瑞士已連續12年登頂xxx。在世界經濟論壇發布的2019年全球競爭力指數排名中,瑞士位列5。根據世界銀?統計,在2022年基于購買?計算的?均國?收?排?榜中,瑞士以7.8萬美元排名全球第8;同年,有14家企業躋身《財富》世界500強。 2023 年,瑞士經濟自由度指數排名全球第二。但瑞士卻是歐洲住房擁有率最低的國家之一,2021年住房擁有率僅42.3%,位列倒數xxx 。
xxx產業
瑞士的主要農作物有小麥、燕麥、馬鈴薯和甜菜。肉類基本自給,奶制品自給有余。2021年,瑞士農業利用面積為1042053公頃;它主要由天然草地和牧場(58%)和耕地(38%)組成。其他地區(4%)包括葡萄園(13400公頃)和果園(6900公頃)。2020年,該國的森林面積占土地面積的32.1%。2020年,該國的漁業總產量為3,534公噸。
養殖業由于氣候、土壤、地形、海拔等有利的生產條件,瑞士的畜牧業十分發達,在農業經濟中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瑞士農民主要飼養牛、豬、羊和馬,尤為重視養牛。截至2022年1月1日,瑞士農場擁有152.5萬 頭牛,豬137.4萬頭,家禽1312.6萬頭。
瑞士的畜牧業
第二產業
瑞士是高度發達的工業國,其主要支柱產業是機械制造、化工、醫藥、xxx鐘表、食品加工產業。
其中,機械、電子和金屬業是瑞士的主要工業部門之一,增加值約占GDP的7%。同時還是瑞士第二大出口行業,約80%的產品用于出口,主要包括機械、精密器械、金屬、電子電氣和交通工具。2021年,瑞士機械、電子和金屬業出口額為632億瑞郎,同比增長4.1%,占瑞士出口總額的24.3%。
醫藥化工業增加值占GDP比重超過5%,產品多達3萬余種,其中特種化工產品所占比重超過90%,是瑞士醫藥化工業的命脈和出口盈利的主要來源。主要產品大類包括醫藥和診斷技術、精細化工產品、維他命、香料香精、植保產品、獸藥、工業用特種化工產品、染料和涂料等。2021年,醫藥化工業出口額為1309億瑞郎,占出口總額的50.4%。
鐘表業是瑞士第三大出口行業。作為世界xxx的鐘表生產國之一,瑞士擁有眾多享譽世界的鐘表品牌,產品以腕表為主,另有座鐘和擺鐘等。瑞士每年生產的手表中有95%以上用于出口。2021年鐘表業出口223億瑞郎,占出口總額的8.6%。
瑞士伯爾尼鐘樓
食品加工業是瑞士最早的支柱產業之一,在奶制品、咖啡、巧克力等領域的國際知名度較高,產品主要用于國內消費。2021年,瑞士食品和嗜好品出口額為94.7億瑞郎,占出口總額的3.6%。全球xxx的食品生產企業雀巢公司總部位于瑞士沃韋。
第三產業
金融業是瑞士的重要經濟部門之一,瑞士被譽為全球xxx的離岸金融中心和國際資產管理業務領導者。2021年全xxx有銀行239家。xxx的城市蘇黎世是國際金融中心之一,是僅次于倫敦的世界第二大黃金交易市場。2021年,瑞士金融業增加值為669億瑞郎,占GDP比重為9%,其中金融服務業和保險業分別占4.9%和4.1%。全職從業人員達21萬人。
旅游業是瑞士xxx的服務出口行業,是僅次于機械制造和化工醫藥的第三大創匯行業,對GDP的貢獻率約為3%。涵蓋與旅游相關的餐飲、住宿和交通等產業。自2017年以來,瑞士旅游業發展呈上升趨勢。2021年,旅客酒店總過夜數為2960萬人次,同比增長25%,但與疫情前還有較大差距。
瑞士風光
此外,外貿在瑞士經濟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其95%的原料、能源和60%的消費品依靠進口,工業產品的70%-90%外銷,商品和服務出口占國內生產總值的40%。主要貿易伙伴是歐盟、美國和中國。2021年,瑞士對外直接投資減少1110億瑞郎,海外投資存量約1.4萬億瑞郎;外國在瑞士直接投資減少1430億瑞郎,投資存量約1萬億瑞郎。2022年,瑞士對外援助支出42.7億瑞郎。
經濟特區
瑞士國家創新園是由聯邦及各州政府、科學界及私營機構共同管理的重點公私合作項目,以“瑞士創新”作為統一品牌形象,目前設有六個主要園區,分別是巴塞爾園區、比爾比恩園區、Innovaare園區、東部園區、EPFL西部園區和蘇黎世園區,另有幾個較小的園區掛靠于這六個主要園區。
Yverdon科技園區(Y-PARC Swiss Technopole):私人企業出資75%、政府出資 25%,1988年起營運,總面積52公頃。擁有200多家公司和13萬平方米的工作空間,是瑞士歷史最悠久、規模xxx的科技園區。
小型科技園區(Techno-Pole Sierre SA):私人企業經營,Sierre地方政府參與股份,并由聯邦政府資助。1989年起營運,占地8000平方米。瑞士xxx個信息和通信技術園區,包括約70家公司、研究機構和初創企業。
Ecublens科技園區(Wissenschaftlicher Park in Ecublens):瑞士聯邦理工學院洛桑分校提供土地,由一私人基金會出資營建,1992年完工,xxx期占地3.1萬平方米。目前擁有超過150家初創公司、26家大公司和大約20家服務提供商。
蘇黎世科技園區(Technopark Zürich):由私人企業Sulzer/Escher Wyss基金會提供研究及商業用地,1993年正式營運。位于蘇黎世近郊的工業區內,占地7.6萬平方米。約260家高科技公司、服務提供商、研究機構和大學在蘇黎世科技園工作,員工約2800人。
Bern-Bumpliz科技園區(Technopark Bern-Bumpliz):是由伯爾尼州政府資助的民間企劃案,1992年開始營運,占地面積5000平方米。
重要企業
在瑞士,除ABB、雀巢、諾華、蘇爾壽等著名大公司外,絕大多數為中小企業。
行業 | 企業名稱 |
鐘表業 | 斯沃琪集團(Swatch Group SA) |
歷峰集團(Richmont SA) | |
勞力士公司(Rolex SA) | |
醫藥化工 | 諾華制藥(Novartis AG) |
羅氏制藥(Roche Holding AG ) | |
英力士集團(Ineos Holdings SA) | |
先正達公司 (Syngenta AG) | |
科萊恩公司(Clariant AG) | |
龍沙集團(龍沙集團) | |
嘉能可集團(Glencore International AG) | |
摩科瑞能源集團(Mercuria Energy Trading SA) | |
銀行業 | 瑞士聯合銀行(UBS) |
賴夫艾森集團 (Raiffeisen-Gruppe) | |
蘇黎世州立銀行(Zürcher Kantonalbank) | |
保險業 | 蘇黎世金融服務集團(Zurich Insurance Group ) |
瑞士再保險公司(Swiss Re) | |
食品加工 | 雀巢公司(Nestle SA) |
瑞士蓮公司(Lindt & Sprüngli AGNe) | |
機械電子 | ABB公司(ABB Ltd) |
利勃海爾國際公司(Liebherr international) | |
迅達集團(Schindler Holding AG ) |
注:資料來源
社會
編輯教育
瑞士沒有聯邦教育部,教育事業由各州管理,由各州教育部長組成瑞士州教育部委員會(簡稱EDK)。2019年,聯邦投入教育的公共財政開支為400億瑞士法郎(簡稱瑞郎),占公共開支總額的17.4%,相當于國內生產總值(GDP)的5.5%。此外,企業界每年為職業教育投入28億瑞郎。
全國實行11年義務教育制,小學8年和初中3年免費。2021/2022年度,瑞士義務教育學生約98.8萬人;各類高校在校生總數為27.66萬名。在瑞士25-64歲的人口中,44%的人擁有高等教育學歷。瑞士現有各類學校1.1萬所。其中,有30多所高等院校。瑞士的高校綜合全面,包括綜合性大學、聯邦理工大學、應用科學大學和師范類大學。擁有公立大學12所,包括直屬瑞士聯邦的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瑞士聯邦理工學院)和洛桑聯邦理工學院,以及10所州立大學。
12所公立大學
直屬瑞士聯邦 | 洛桑聯邦理工學院、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 |
州立大學 | 巴塞爾大學、伯爾尼大學、弗里堡大學、日內瓦大學、洛桑大學、盧塞恩大學、納沙泰爾大學、圣加侖大學、蘇黎世大學、盧加諾大學(盧加諾和門德里西奧) |
資料來源
在2023年QS世界大學排名中,蘇黎世聯邦理工大學(ETH Zurich)排名第9;洛桑聯邦理工學院(EPFL)并列第16名;蘇黎世大學并列第83名。2023年泰晤士大學排名中,蘇黎世聯邦理工大學并列第11名;洛桑聯邦理工學院位列第41名;蘇黎世大學并列第82名。在2022-2023年U.S.News世界大學排名中,蘇黎世聯邦理工大學位列第29名,蘇黎世大學并列第67名;洛桑聯邦理工學院位列第69名。根據2023年QS排名,世界上xxx的十所酒店學校中有7所位于瑞士;在商業和管理研究方面,圣加侖大學(HSG)排名位居世界第39位,在國際管理發展學院(IMD)的開放項目中位居全球xxx;位于日內瓦的國際與發展研究院是歐洲大陸最古老的國際與發展研究生院。
洛桑聯邦理工學院(école polytechnique fédérale de Lausanne,EPFL)
EPFL位于瑞士法語區,是洛桑的一所研究機構和大學,專門研究自然科學和工程。其歷史可追溯到1853年一所私立學校的建立,當時只有11名學生;現代的EPFL是直屬瑞士聯邦兩所理工學院之一。作為其研究和教學活動的一部分,EPFL是僅有的擁有核反應堆、聚變反應堆、基因/Q超級計算機和P3生物危害設施的大學之一。EPFL校園位于日內瓦湖畔,由65棟建筑組成,占地136英畝。校內設有銀行、酒吧、博洛博物館和阿基佐姆(Archizoom)博物館等。
洛桑聯邦理工學院俯瞰
蘇黎世聯邦理工大學(ETH Zurich)
ETH Zurich,在英語中被稱為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Swiss Feder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Zurich),位于瑞士xxx城市蘇黎世,成立于1855年,是世界xxx的科技大學之一。有16個系提供學術教育,并進行從工程、建筑到化學和物理等學科的科學研究。本科教學主要語言是德語,而大多數碩士和博士課程都是英語。著名校友包括21位諾貝爾獎獲得者、2位菲爾茲獎章獲得者、兩位普利茲克獎獲得者和1位圖靈獎獲得者,其中包括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蘇黎世聯邦理工大學
蘇黎世大學(University of Zurich)
蘇黎世大學成立于1833年,是瑞士xxx的大學,提供法律、信息學、牙科醫學、獸醫學、心理學等13個學士學位,商業與經濟、社會科學、人體醫學、神經經濟學等30個碩士學位和13個博士學位。其在QS世界大學排名中,2018年位列世界第73位,2017年QS畢業生就業能力排名全球前150名大學,解剖學和生理學在Q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中名列第20位,牙科在Q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中排名第29位。
圣加侖大學(HSG)
圣加侖大學成立于1898年,是歐洲xxx的商業大學之一,國際化、實用性和綜合性一直是該校教育的特色。其在工商管理、經濟、法律、社會科學和國際事務領域培養了8800多名學生。英國《金融時報》在其2019年歐洲商學院排名中承認圣加侖大學是歐洲xxx的商學院之一,將其提升至第4位。HSG也是瑞士和德語區xxx的商學院。
醫療
瑞士公共衛生系統主要分兩部分,一是聯邦政府和州政府的衛生部門,二是各類醫療機構。瑞士法律規定,醫療保險是每個瑞士居民必須擁有的保險,涵蓋了疾病、生育和事故發生時的醫療和生活費用,分基本險和附加險兩部分。2020年瑞士用于醫療健康方面的支出達833億瑞郎,占GDP的11.8%,每月人均醫療健康支出804瑞郎。其中,家庭為醫療支出提供21.6%的資金,強制性健康保險費覆蓋37.9%,政府對醫療支出的貢獻為21.8%。
2020年,瑞士人民出生時的預期壽命為83歲;受xxx肺炎疫情影響,瑞士男性和女性平均壽命分別較2019年減少0.9和0.5年,為81.0歲和85.1歲。2021年,新生兒死亡率為2.7‰,嬰兒死亡率為3.38‰,五歲以下的兒童死亡率為3.83‰。
媒體
瑞士沒有主管新聞媒體的專門機構,主要由私營公司管理運作,主要機構為半官方新聞機構——瑞士廣播電視公共服務集團(SRG)。
報刊媒體
有1個通訊社,即瑞士通訊社。全國有報紙約80種,影響較大的是德語報紙《新蘇黎世報》《每日導報》和《一瞥報》。瑞士榮格集團(Ringier AG)是瑞士xxx的綜合性媒體集團,創立于1833年,總部在蘇黎世。
廣播電視媒體
瑞士各語區均有各自語言的廣播電視。瑞士廣播電視公共服務集團(SRG):總部設在伯爾尼,1997年開播,享有聯邦廣播特許權,負責用四種官方語言制作和播送廣播和電視節目。瑞士國際廣播電臺:用官方語言和英語、西班牙語及阿拉伯語制作節目,通過無線電短波、衛星向國外傳送。
科技
瑞士是世界公認的國際科研中心,政府每年用于研發的資金投入占國內生產總值的3%以上,在全世界名列前茅。瑞士國家科學基金會(SNSF)是瑞士在基礎研究領域最重要的資助機構,每年為超過5,800個項目提供支持;瑞士科技創新署(Innosuisse)是負責推動創新的聯邦機構,以“把科學推向市場”為宗旨,其在2019年向485個項目提供了共計2.12億瑞郎的聯邦資金作為支持。
根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2022年全球創新指數(GII)》排行榜,瑞士連續12年排名xxx。其中,知識與技術產出、創新投入/產出表現創新指標排名xxx,制度、 人力資本和研究、基礎設施、市場成熟度、商業成熟度和創意產出等指標處于世界xxx地位。歐洲專利局(EPO)發布的2020年專利申請數量排名中,瑞士平均每百萬居民申請的專利數量達965.9項,排名xxx;在瑞士登記的專利申請總數為8112項;其中,ABB集團2020年的專利申請量為678項,位列瑞士企業之首。
瑞士重要的科研機構有保羅·謝爾研究所(PSI)、聯邦森林、雪與景觀研究所(WSL)、聯邦材料測試與開發研究所 (EMPA)和聯邦供水、廢水處理與水資源保護研究所(EAWAG)。許多前瞻性的國際科研項目都花落瑞士,包括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和“人類腦計劃”。 截至2023年,瑞士擁有包括愛因斯坦在內的26位諾貝爾獎獲得者,總共有100多位諾貝爾獎獲得者曾在瑞士學習或工作過。
保羅·謝爾研究所(The Paul Scherrer Institute, PSI)
保羅·謝爾研究所是瑞士xxx的自然科學和工程科學研究所,位于阿爾高州,位于阿爾河兩岸的維利根和維倫林根市轄區。其在未來技術、能源和氣候、健康創新和自然基礎等四個主要領域進行前沿研究。此外,還開發、建造和運營復雜的大型研究設施,每年都有2500多名來自世界各地的科學家來此進行實驗。PSI雇有2200名員工,年度預算約4.2億瑞郎,主要由瑞士聯邦提供資金。PSI是瑞士聯邦理工學院及研究所聯合體(ETH Domain)的一部分,其他成員包括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和洛桑聯邦理工學院,以及聯邦水產科學與技術研究所、聯邦材料科學與技術實驗室和聯邦森林、雪和景觀研究所。
PSI參觀瑞士光源SLS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實驗室成立于1954年,位于日內瓦附近的法瑞邊境。它是歐洲最早的合資企業之一,目前擁有23個成員國。CERN的主要研究領域是粒子物理學。物理學家和工程師用世界上xxx、最復雜的科學儀器大型強子對撞機(LHC)來研究物質的基本成分,即基本粒子。其使用的儀器是專門建造的粒子加速器和探測器,加速器在粒子束相互碰撞或與靜止目標碰撞之前將粒子束提升到高能,而探測器則觀察并記錄這些碰撞的結果。
用于高亮度大型強子對撞機的四極磁體原型
文化事業
據2001年的統計,瑞士共有962座博物館,另有700多座美術博物館,約有6000余座圖書館,20余座較大的劇院。洛桑因是國際奧委會總部及奧林匹克博物館的所在地而被稱為 “奧林匹克之都”,盧塞恩也是一個博物館城。
瑞士國家博物館
位于蘇黎世。為了紀念首部聯邦憲法誕生50周年,古斯塔夫·金于1898年創建了瑞士國家博物館,位于火車總站與Platzspitz公園之間。整座博物館擁有超過50個展廳,其中的重點是瑞士在中世紀及近代早期的歷史藏品。在館內超過85萬件展品中,包含了古代和近代的手工藝品、兵器、軍服、貨幣、印章、藥品、書畫等不同類型的收藏。
瑞士國家博物館
伯爾尼歷史博物館
作為瑞士第二大歷史博物館,其普通歷史收藏展包含了近50萬件展品。展出了史前時代至今伯爾尼乃至瑞士最重要的歷史收藏和遺跡,此外還有來自亞洲和埃及的xxx展出藏品,展品包括K?nigsfeld折畫、Gr?chwil青銅水罐,以及一系列珍貴的古幣收藏等。其中的愛因斯坦博物館,在約1000平方米的面積上展示了物理學家的生活,有大約550件原始物品和復制品,70部電影和眾多動畫。
奧林匹克博物館
是世界上xxx座奧林匹克博物館。位于瑞士洛桑市烏希湖畔的奧林匹克公園內,于1993年6月23日建成開放,并舉行了隆重的開館儀式,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為博物館剪彩。奧林匹克博物館常設展區面積為3000平方米,共展出歷屆奧運會金牌、火炬等珍貴藏品1500余件。
奧林匹克博物館
體育
登山、滑雪、劃船、舢板等活動,是瑞士特有的體育項目。瑞士是冬季奧運會的十強國家之一,在夏季奧運會上也位列世界上前25強。現代奧運會舉辦至今,瑞士選手在夏季奧運項目上共奪得205枚獎牌,在冬季奧運項目上共奪得153枚獎牌。在冰雪運動以及體操、網球、射擊、馬術、摔跤和賽艇等項目上都曾獲得世界金牌。其中,高山滑雪是瑞士在奧運會上獲得獎牌數量最多的項目,共計奪得了66枚獎牌;其次是體操,共贏得49枚獎牌。
瑞士高山滑雪
瑞士共有3.2萬座體育運動設施,980座健身館;還建有超過2400條纜車道,其中51%是滑雪纜車道。瑞士人最喜愛的體育運動莫過于足球,每個周末全國各地都要舉行總共大約一萬場足球比賽。瑞士有1300多個足球協會,共有超過27萬名持有證書的足球運動員(其中女性占9%,青少年占63%)。同時,還有超過850支冰球隊,每年共進行將近1.1萬場比賽。馬拉松是全瑞士盛行的運動,每年有500多次競賽在瑞士境內舉行。而且,幾乎每個村莊都成立有射擊俱樂部,規定射擊比賽的日期。得益于此,瑞士運動員多次在國際體育比賽中創造世界紀錄。此外,瑞士的傳統運動項目,如瑞士摔跤(也叫“揪大褲衩”)是深受瑞士人喜愛的一種自由式摔跤;“霍努森”像是棒球和高爾夫的結合體;擲“溫史普嫰”石,是比賽投擲一塊巨石。
在瑞士,有40多個國際性的體育協會和體育組織的總部,其中大部分位于沃州。2015年7月31日,瑞士洛桑獲得2020年青年冬季奧運會的舉辦權。2008年,瑞士與奧地利聯合主辦了歐洲足球錦標賽。國際足聯的總部設在蘇黎世,瑞士瓦萊州人約瑟夫·塞普·布拉特曾連任4屆國際足聯主席。國際網壇名將羅杰·費德勒(Roger Federer)是xxx國際盛譽的瑞士運動員,先后贏得了20個網球大滿貫冠軍和103個巡回賽冠軍,并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獲得金牌。在國際游泳比賽中,瑞士男子游泳運動員達貢的200米蛙泳、哈爾薩的100米自由泳都曾位居世界前列。在國際田徑賽場上,男子鉛球運動員維爾納·亨特于1986年以21.72米創造了當時世界室內xxx成績,獲得歐洲錦標賽冠軍。長跑選手斯·呂費爾多次在國際比賽中獲勝。
環保
瑞士聯邦環保、交通、郵電和能源部(UVEK)是負責環保的管理部門,主要職責是為確保瑞士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該部門下設7個聯邦署,其中聯邦環境署負責環保管理工作。瑞士聯邦政府對二氧化碳的制造、提取和燃料進口征收碳排放稅。聯邦環境局負責評估與氣候保護有關的問題。
瑞士對土地保護、空氣保護、水資源保護、垃圾處理、防輻射、有機農場等領域都制定了相關法律法規。1971年《憲法》第24條規定,采取環境保護措施是國家義務,1998年12月新修訂的《憲法》第三部分第42章“環境保護與領土整治”(第73條至第80條),表達了聯邦政府和民眾保護環境的決心和任務。此外,瑞士又先后制定了一系列補充法律,《自然和鄉村風景保護法》《環境保護法》《水保護法》等。在違法懲罰方面,《水保護法》規定了相當嚴厲的具體懲罰措施,有7種違法行為可處以長達6個月監禁或罰款。根據2022年經濟學人智庫(EIU)發布的全球宜居城市排行榜,瑞士的蘇黎世和日內瓦分別名列第3和第6位。
治安
瑞士治安狀況總體較好,不存在反政府xxx組織。1997 年出臺《槍支法》,對購買、持有、轉讓和經營槍支彈藥均作出了嚴格的限制。2019 年5月槍支管理法修訂案,對半自動武器的購買許可進行了硬性規定,但突擊步槍依然可以在服完兵役后直接購買。
2021年,瑞士對9.74萬名成人進行了定罪,同比下降1%。同年,警方記錄了3.12萬起盜竊案,同比下降5%。2020年警方首次通報數字犯罪案件數量,2021年為3.04萬起,同比增加24%,其中88%與“網絡經濟犯罪”有關。隨著瑞士加入申根協定,在主要旅游城市、熱門景點、機場、火車站等場所,盜搶類案件呈高發態勢。
工會及其他非政府組織
瑞士的直接民主制度,使工會在穩定社會安全系統(包括健康、事故和失業保險)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各種利益組織,包括工會都被邀請參與新政策的討論,這些組織還可以提出倡議,由全國人民進行投票表決。每個員工都有權利決定是否加入工會。大約25%的瑞士雇員屬于某個工會。
瑞士主要工會組織有:瑞士工會聯盟:是一個傘狀組織,由16個工業和建筑工業的工會組成,是瑞士xxx的雇員組織;瑞士工人組織:由13個成員組織組成。除上述兩個工會組織之外,還有負責其他獨立的工人組織,如教師和辦公室文員。此外,瑞士還有約700個非政府組織(NGO)。
同性婚姻
自2007年以來,瑞士的同性伴侶可以建立民事伙伴關系,但不允許結婚。自2022年7月1日起,瑞士承認并允許同性婚姻。從此,同性伴侶可以在瑞士舉行婚禮,但不再允許建立民事伙伴關系。公民的伙伴關系和婚姻關系之間的法律差異主要涉及入籍、收養和生殖醫學領域。其中,簡化入籍、收養權和獲得生殖醫學的權利只對已婚夫婦開放。
交通
編輯概述
瑞士是內陸國家,國內交通運輸方式以公路和鐵路為主,當地居民乘坐火車頻繁,被譽為“鐵路冠軍”。因受國土面積和地形限制,對高速鐵路需求較小,僅有一條短途路線有200千米/小時的列車。此外,瑞士也有航空、航運和管道運輸,建有14個民用機場,包含蘇黎世機場、日內瓦機場和巴塞爾機場3個國際機場。
公路
2021年,瑞士公路總長8.41萬千米,分國道、州道、鎮道。其中,國道長2254千米(含高速公路1544千米),為公路交通主干,高速公路占國道總里程的68.5%、占公路總里程1.8%。運營中的公路公共交通網絡總長2.12萬千米。2020年,公路客運量886億人千米,貨運168.8億噸千米。2020年,全xxx有機動車約660萬輛,其中汽車約470萬輛。
此外,瑞士擁有全球最密集的高速公路網和目前世界上最長的公路隧道——圣哥達隧道,總長17千米,連接德國和意大利。
A1號高速公路(瑞士最長且最繁忙的高速公路)
鐵路
據2020年數據,瑞士鐵路總長5317千米,全部電氣化,鐵路密度居世界前列,全xxx1672個火車站。瑞士鐵路網的運載率位居歐洲之首, 且火車非常準時。瑞士人乘坐火車頻繁,被譽為“鐵路冠軍”,人均每年乘坐火車70余次。平均每名居民每年搭乘火車出行2400千米。2020年,全國運輸乘客133億人千米,貨物99.2億噸千米。
為打通南北向的客運和貨運交通,瑞士建有多條穿過阿爾卑斯山的鐵路和公路隧道,主要依靠鐵路完成貨物運輸。其中,穿越阿爾卑斯山新鐵路線(NEAT)是世界上規模最龐大的建設工程之一,包括穿過勒琴山(L?tschberg)、圣哥達(Gotthard)和車奈利(Ceneri)的三條隧道,分別于2007年、2016年和2019年相繼通車。圣哥達基線隧道長57千米,是世界上最長的鐵路隧道。另外,因國土面積不大、且多山地,瑞士對高速鐵路的需求并不大,除Mattstetten-Rothrist(位于伯爾尼和奧爾滕之間)短途路線有200千米/小時的列車以外, 沒有其他高鐵線路。全國xxx的地鐵位于洛桑,包括M1(輕軌)和M2(地下鐵)兩條線路,沿線共30 個站點,第三條線路M3正在規劃中。在瑞士,只有蘇黎世擁有嚴格意義上的“城鐵” (S-Bahn),其他城市的城鐵則主要是停靠所有站點的區域火車。全瑞士共建有327千米有軌列車線路。
圣哥達基線隧道——世界上最長的鐵路隧道
航空
瑞士有3座國際機場(蘇黎世、日內瓦和巴塞爾)、11座地區性機場、49座小機場和24座直升機場。其中,民用機場包括3個國際機場和11個地方機場。三大國際機場中,蘇黎世機場是歐洲最重要的樞紐之一,日內瓦機場和巴塞爾機場均位于邊境地區。客運方面,瑞士擁有飛往45個國家(地區)的一百余條航線,有飛機91架;同時,還擁有連接80多個國家(地區)的130多條貨運航線。瑞士航空公司航線總長度約為55.17千米。瑞士xxx的六座機場每年總客流量將近5800萬人次。平均每名瑞士人每年乘飛機出行大約5.5次,每人年均飛行距離為9000千米。4/5的航空旅行都為休閑出行。飛行距離占每年出行總距離的三分之一強。2021年,瑞士空運渠道運送旅客1967萬人次,運送貨物量33.2萬噸。2022年,民航總客運量4360萬人次。
2005年3月,瑞士航空被德國漢莎航空收購,改稱瑞士國際航空。
蘇黎世國際機場
航運
瑞士是內陸國家,開放的水路航線有514千米。其中,發源于瑞士的萊茵河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水路之一。巴塞爾內河港是瑞士的重要進出口樞紐,通過該航道向德、法等其他歐洲國家運輸貨物。據2020年數據,瑞士有121艘內河貨輪、50艘萊茵河貨輪和18艘遠洋貨輪。2020年,在巴塞爾萊茵河港口共裝卸510萬噸貨物,約占瑞士所有進出口的9%,最重要的貨物是原油和石油產品,以及石頭、泥土和建筑材料。在客運方面,水運交通幾乎只用于觀光旅游和游客運輸。2020年,瑞士擁有公共客輪140艘,瑞士水道每年的客運量約為1300萬人。2021年,全國有私人船9.8萬艘。
管道運輸
瑞士建有輸油管道約200千米,天然氣管道約2300千米。
文化
編輯飲食
面包、奶酪、香腸、葡萄酒、蛋糕和巧克力,在瑞士都有著長達數百年的悠久傳統。瑞士有700多個奶酪品種,人均每年食用量達20多千克。瑞士人均巧克力消費量高居全球之首,平均每人每年食用巧克力超過11千克。當地有200多種面包,其中德語區主食黑面包,而法語區和提契諾州偏愛白面包,人們在星期天常吃一種名為“辮子面包”的黃油面包。瑞士的香腸和風干肉亦種類豐富,且各具特色。如出自瑞士西部的日內瓦孜然茴香香腸、沃州粗紅腸(Saucisson)和汝拉奶油血腸;產自瑞士東部的圣加侖煎香腸;格勞賓登風干牛肉是瑞士東南地區特產;南部的提契諾州則出產加入肝肉的摩泰臺拉香腸(Mortadella)。思華力腸(Cervelat)被譽為瑞士的“國民香腸”,年產量1.6億根。在瑞士,二線名人也被稱為“思華力香腸名人”。
咖啡是瑞士最普遍的飲料,飲用咖啡是瑞士人離不開的生活習慣。同時,瑞士也是世界上人均飲酒量最多的國家之一,不僅葡萄酒品質優良,還盛產甜美但酒精成分相當高的果酒。境內種植有約250個品種的葡萄,其中約80種為當地特有。最重要的葡萄產區為瓦萊州,擁有50余個葡萄品種。此外,還有被稱作“綠色仙女”的苦艾酒,這種烈性酒由多種植物燒制而成,最初是作為藥用。
瑞士有400種特產被正式認定為瑞士的美食遺產,其中最著名的包括格律耶爾(Greyerzer)奶酪、孜然茴香肉腸(longeole sausage)和叫作巴塞爾姜餅(Basler L?ckerli)的甜餅干。許多以前僅限于某一地區的美食,如黃金土豆餅(R?sti,呂斯蒂)、奶酪火鍋(Fondue)或烤奶酪(Raclette)等現已傳遍全國,瑞士什錦麥片(Birchermüsli)更是風靡世界。
瑞士美食地圖
奶酪火鍋(Fondue)
奶酪火鍋“Fondue”的名稱來自法語,意思是“融化”。奶酪火鍋的做法和使用的奶酪種類十分多樣。人們通常用擦成粗末的格律耶爾(Greyerzer)、瓦什酣(Vacherin)或阿彭策爾(Appenzeller)奶酪制作奶酪火鍋。在加熱融化奶酪時要加入白葡萄酒。吃的時候,用一支長叉子叉上一小塊面包,放到裝著熱奶酪的專用敞口鍋里蘸滿奶酪,即可享用。鍋底下用點燃的固體酒精保溫,火苗大小可以調節,使奶酪保持流體狀態。由于奶酪火鍋較難消化,吃的時候一般喝白葡萄酒或熱茶,也可以喝一點櫻桃烈酒。如果有人用面包塊攪動奶酪的時候,面包塊從叉子上脫落、找不到了,那么同桌的人都可以懲罰他。不過,即使真的懲罰,一般也不會太重,且沒有固定的罰規。所以,有時在夜里會有人被迫光腳在雪地里奔跑。
奶酪火鍋
黃金土豆餅——呂斯蒂(Rosti)
“呂斯蒂”在瑞士是堪稱“國菜”的一種傳統食品,德文意思為“奶酪烤土豆泥”。這是一種煎土豆絲餅,菜飯兩宜。做時先將土豆煮熟、剝皮,擦成粗絲后放到平底鍋里用黃油煎成餅狀。如作為主菜,可根據個人喜好用各種食料佐味:煎蛋、奶酪、蔬菜、蘑菇或肉均可;作為主食,呂斯蒂是香腸、帶湯汁的煎肉片、魚和其他無數菜品的絕佳搭檔。各地做法不一,如呂斯蒂的發源地蘇黎世,直接用生土豆擦絲油煎;伯爾尼則會加入奶酪、洋蔥和培根。這道美食起源于瑞士人過去的生活方式,由于瑞士從前是一個較貧窮的農業國,人們非常節儉,對飯后剩余的食物也不浪費,便以吃剩的土豆為原料做成了呂斯蒂。現在,呂斯蒂已成為瑞士最著名的國民美食之一。
呂斯蒂
烤奶酪(Raclette)
烤奶酪是典型的瓦萊州特色菜。當地人將形如車輪的整塊奶酪切成兩半,把切開的奶酪表面加熱,然后把融化成流體的奶酪刮到盤子里。更簡單的做法是把奶酪切成小片,用專用的烤奶酪爐加熱融化。瑞士幾乎家家戶戶都有這種烤奶酪爐。吃烤奶酪的時候,佐以土豆、酸黃瓜和酸洋蔥頭。這道菜一般搭配白葡萄酒,尤其是芬丹(Fendant)。
烤奶酪
瑞士什錦麥片(Birchermüsli)
瑞士什錦麥片經常簡稱為“木斯里”(Müesli),既可當早餐,也可當加餐。它的主要成分是谷物片(或麥片)、水果碎塊和牛奶。此外還可加入蜂蜜、酸奶和堅果等,做成變化無窮的各種美味。由瑞士醫生馬克斯·比爾希爾-貝納(Max Bircher-Benner)在20世紀初發明,最初只是一種生食的蘋果營養餐,作為易消化的晚餐提供給療養院的病人食用。如今,瑞士什錦麥片已成為西式早餐文化中頗受歡迎的一道餐食,尤其受到體育運動者的鐘愛,將它視為補充營養的美味。
瑞士什錦麥片
艾門塔爾干酪(Emmentaler)
瑞士著名的奶酪叫艾門塔爾(Emmentaler),因其產地而得名。瑞士奶酪種類繁多,有各種硬奶酪、軟奶酪、鮮奶酪、高山奶酪、農家奶酪和刨奶酪。其中,在國外最受歡迎的瑞士奶酪莫過于艾門塔爾大孔奶酪,它經常被直接稱作“瑞士奶酪”,以布滿大孔為特征。瑞士人最鐘愛的奶酪品種則是格律耶爾。
瑞士各類奶酪品
習俗
節日
瑞士的節日名目繁多,有聯邦的節日、各州的節日、市鎮一級的節日,還有宗教節日、傳統文化節日、音樂節日等,總數有上百個,充分體現了瑞士文化的多元性。作為一個聯邦國家,瑞士僅少數幾個公眾假期全國大體一致,主要有元旦(1月1日)、圣誕節(12月25日)、耶穌受難日(復活節前2天)和“升天節”(復活節后40天)。而“復活節星期一”和“圣靈降臨節”在有些州也被定為假日。
此外,瑞士各地還有一些比較有名的節日,比如驅鬼節(1月13日)、雪橇節(1月中旬)、驅鬼節(2月下旬)、趕雪節(3月1日)、狂歡節(復活節之前)、受難節(復活節之前)、迎春節(復活節后xxx個星期天)、露天議會(4~5月)、升天節(復活節后40天)、放牧節(6月)、阿爾班節(6月最后一個星期日)、約德爾節、賽馬節(8月第二個星期日)、投石節(9月)、摔跤節(9月)、斗牛節(9月)、葡萄節(9~10月)、放牧節(9~10月)、洋蔥節(11月最后一個星期一)、圣尼古拉節(12月)和攻城節(12月12日之前的星期天)等。
國慶節:一般認為1291年8月1日是“老三州”簽訂“xxx同盟”條約的日子,因此8月1日被看作瑞士聯邦成立日。這一天的公休方式因地而定,沒有統一的標準。
洋蔥節:傳說洋蔥節源于1405年伯爾尼的一場大火。鄰近居民主動前來支損失慘重的伯爾尼居民重新家園,伯爾尼居民為表達感激之情,特許鄰近居民每年11月的第四個星期一來此舉辦一天集市。這一集市活動世代相傳,沿襲至今。由于集市出售的菜蔬大部分為洋蔥頭,于是“洋蔥集市”便美名遠場,逐漸發展成為名副其實的“洋蔥節”了。
服飾
瑞士人崇尚淳樸、自然,服飾有簡潔隨意的特點。日常生活中,T恤衫、牛仔褲、夾克衫、長褲和襯衫等休閑裝比較常見,而政府官員、公司職員和中老年人的衣著比較正規,常以筆挺的西裝、套裝、套裙甚至名貴的裘皮大衣示人。在一些正式場合,男士一般穿西裝、打領帶,或者穿燕尾服、系蝴蝶結,白天著裝深淺都可以,但晚上要著深色服裝。女士參加正式活動需著晚禮服或套裝,并需化妝。平常瑞士人的衣著顏色以暗淡素雅的中間色為主,很難看到艷麗的顏色,但運動服飾卻經常選擇亮麗色彩,如登山服、滑雪裝等。
瑞士的民族服裝色彩艷麗,上衣的袖口、領子和腰帶上點綴著繁復的圖案。男士以長衣長褲為主(也有穿瘦腿馬褲),配以繡花馬甲。在農牧區,男子腰帶上裝飾著xxx有瑞士特色的阿爾卑斯山花和奶牛等圖案。女子一般身著鑲有花邊,配有刺繡、挑花和飾帶的短上衣和中長裙,胸前或腰下圍系不同花色的圍裙,常配以白色長襪和風情萬種、千姿百態的帽子。瑞士人平時基本上不穿戴民族服飾,只有在重大民族節日、傳統表演或喜慶日子,才會穿戴傳統服飾進行慶祝或表演。
禮儀
儀態禮儀:瑞士人不喜歡隨意觸碰他人的身體,一旦碰到他人的身體,馬上就會說對不起。有禮讓婦女和老人的習慣,即使彼此都是男性,也會給有急事的人讓路。喜歡安靜,在房內行走總是盡可能避免發出過大響聲。
相見禮儀:瑞士人習慣行握手禮,握手時兩眼注視對方。親朋好友見面,有時也施擁抱禮,女子則施吻面禮。對于陌生人,總是彬彬有禮,樂于助人,無論你是問路還是尋人,都有人熱情地為你指點。
商務禮儀:在瑞士進行商業會晤xxx事先安排,并要嚴守約會時間。受邀請到瑞士人家中做客,通常送的禮物是鮮花、巧克力或葡萄酒,但不要送紅玫瑰。
交際禮儀:瑞士的交際禮儀是現代西方國家通行的一套習俗,彼此尊重,自然大方。人們經常將“你好”“對不起”“謝謝”掛在嘴邊,赴約時遵守時間,不隨意打聽別人的私事,不輕易談論與錢、收入有關的事情,也不在背后隨意談論別人,否則都是很不禮貌的行為。
婚喪習俗
受社會、文化、經濟、宗教和傳統習俗的影響,以前青年男女一般都是在同祖、同宗、同等的階層中尋找伴侶,在婚姻問題上尋求門當戶對、志趣相投。隨著社會的發展變化,瑞士人打破了原有傳統觀念,門當戶對已經不再是婚姻的主要條件。現代瑞士人的婚禮分為世俗婚禮和教堂婚禮兩種。世俗婚禮是男女雙方在市鎮政府登記后即成為合法夫妻,參加婚禮的有證婚人和親朋好友。教堂婚禮是指在市鎮有關部門登記后,在教堂舉行婚禮。
瑞士人去世后的告別儀式一般在教堂舉行。死者的靈柩擺放在祭壇前,牧師主持喪禮,首先介紹死者生平,然后頌揚死者生前的高尚品德和無私奉獻,并為其祝福。儀式完畢,由負責喪禮的禮儀公司的工作人員將靈柩抬進鋪滿鮮花的靈車中,參加喪禮儀式的親朋好友上前對死者親屬行禮,表示悼念之情并希望親屬節哀。最后,人們隨靈車到墓地為死者送行。
禁忌及易引發誤解的習俗
瑞士人忌諱“13”和“星期五”,認為其會給人們帶來不幸或災禍。忌諱打聽他們的年齡、工資及家庭狀況,認為這是個人的私事。在餐廳就餐時,不愿聽到餐具相互碰撞的響聲和咀嚼食物的聲音。
此外,還有一些容易引起誤解的或被忽視的習俗。如,收到邀請,能否出席要回復,臨時不到或忘了出席都是極不禮貌的行為。習慣按時赴約,如晚到十分鐘以上,須打個電話;如早到,一 般開車轉一小圈或在附近散散步,以便如時赴約。不要把約會安排在7月份和8月份的度假期間。交談中恰當的話題有體育運動、對瑞士的觀感、旅游等,應回避有關減肥和節食(特別是在用餐時間)的話題以及個人年齡、職業、家庭或私人生活等問題。
非物質文化遺產
瑞士先后有沃韋釀酒師節、巴賽爾嘉年華、鐘表機械和藝術機械技藝等8項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名錄》。
瑞士的8項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名稱 | 被列入時間 | 所屬國家 |
沃韋釀酒師節 | 2016年12月 | 瑞士 |
巴賽爾嘉年華 | 2017年12月 | 瑞士 |
干石墻藝術,知識和技術 | 2018年11月 | 克羅地亞、塞浦路斯、法國、希臘、意大利、斯洛文尼亞、西班牙、瑞士 |
雪崩風險管理 | 2018年11月 | 瑞士、奧地利 |
登山 | 2019年12月 | 法國、意大利、瑞士 |
門德里西奧的圣周游行 | 2019年12月 | 瑞士 |
鐘表機械和藝術機械技藝 | 2020年12月 | 瑞士、法國 |
歐洲大教堂作坊的手工藝技術和慣常習俗、技藝、傳承、知識發展以及創新 | 2020年12月 | 德國、奧地利、法國、挪威、瑞士 |
建筑
在瑞士,除了蘇黎世、巴塞爾、日內瓦、洛桑等大中城市的新區有些高層建筑外,老城和郊外基本以傳統民居“夏萊”和四五層的建筑為主。為保護自然景觀和傳統文化,在風景區和旅游地,法律禁止興建高層建筑。
瑞士各州都有各具特色的傳統民居夏萊,在許多州還可以看到整個的夏萊村落。夏萊原是阿爾卑斯山區的牧民在山上放牧時用原木或山石搭建的一種遮風避雨的小房子,房頂呈人字形,這樣可以減緩積雪對房屋的壓力。夏萊內設施簡陋,面積不大,有的夏萊設置閣樓存放雜物。
瑞士村莊
國家象征
國旗
瑞士國旗是紅色的底,中央有一個白色的十字,于1840年確定下來。十字表明瑞士是一個以基督教立國的國家,至于紅色的底色,按照瑞士人的解釋,象征著瑞士人的奮斗精神和愛國熱情。另一解釋是:十字象征古代國王出征時佩戴的徽記,紅底則象征“血戰到底”。全球除梵蒂岡外,只有瑞士的國旗是正方形。采用該形狀,是由于當時的戰徽通常都是正方形。1848年,紅底白十字旗幟最終確定為國旗,并寫入憲法。
瑞士國旗
瑞士國旗與國際紅十字會的圖案一致而顏色相反,兩者頗有淵源。據說最早的民間性質的人道主義救助組織就是在瑞士出現的,該組織因旗幟圖案與國旗一樣,于是就使用了瑞士國旗,但是將顏色調換,后來發展出了國際紅十字會的標志。
國徽
瑞士國徽是一枚繪有紅底白十字國旗圖案的盾徽,其圖案和顏色與國旗相同。
瑞士國徽
國歌
瑞士當前的國歌是1841年創作的《瑞士頌》,由蘇黎世人萊昂哈德·魏德默爾(Leonard Widmer)填詞,原籍烏里的僧侶兼作曲家阿爾貝里克·茨維斯希( Alberik Zwyssig)作曲。1961年,聯邦委員會宣布,暫時在軍事和外交活動中使用《瑞士頌》作為新國歌。1981年,聯邦委員會通過了一項決議,最終確定《瑞士頌》成為瑞士新的正式國歌。國歌的歌詞擁有全部四種國家語言版本。
國花
瑞士的國花為火絨草,又叫高山火絨草、雪絨花,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長于阿爾卑斯山的高山草場,葉子很窄,葉面覆蓋一層濃密的白色絨毛,有一種淡雅的清香,高度可以達到20厘米。瑞士人認為火絨草迎霜傲雪、不畏嚴寒、不求奢華,是瑞士人的精神象征。
雪絨花
藝術
文學
瑞士分26個州和半州,居民講德語、法語、意大利語和列托﹣羅曼什語4種語言。由于當地獨特的語言環境,難以用統一的文學主題、文學體系或發展趨勢來描述瑞士文學,只能按照不同語種劃分。每年5月,來自各個語區的作家匯集在索洛圖恩,共同探討文學創作。瑞士有兩個全國性的作家協會,一個設在蘇黎世,另一個設在泰格維林。
瑞士德語文學
瑞士德語發端于公元十世紀,圣加侖修道院是日耳曼文學的主要發源地。修道院的神職人員將許多拉丁語著作譯成德語,被視為德語文學的開山之作。在羅馬帝國走向衰亡時,真正"海爾維第"意義上的文學才得以發展,主要內容是歌頌人民創造歷史,歌頌英雄人物。15世紀末的勃艮第xxx,喚醒了瑞士的民族意識,建立統一的聯邦成為瑞士人的頭等大事,這個時期的文學作品也表現出明顯的政治傾向性。17世紀時,在弗里堡教書的一位神甫寫出了八部戲劇。
19世紀的瑞士德語文學產生了三位現實主義大師,分別是凱勒、邁爾和戈特黑爾夫。20世紀上半葉,邁因拉德·英格林( Meinrad Inglin ,1893-1971)被稱為是"20世紀瑞士的散文大師",他創作的長篇小說《瑞士的鏡子》,展現了瑞士在xxx次世界大戰期間的歷史畫卷。20世紀60年代末-80年代初,瑞士逐漸形成了一個女作家群體,代表人物有瓦爾特(Silja?Walter)、威爾克(Getrud?Wilker)、斯特凡(Verena?Stefan)、邁蘭(Elisabeth?Meylan)等。
瑞士法語文學
16世紀宗教改革之時,加爾文發表了許多有關宗教信仰問題的文章。他的教理書、他的圣經評注都充滿了神權思想,把非宗教的文學和藝術都看成是次要的。盧梭用詩歌的表現形式進行社會分析,他的論平等、論社會不平等根源、論個性教育的思想和理論,對法國資產階級大xxx產生極大影響,對當今的瑞士文化或世界文學仍然具有影響力。20世紀50年代創辦的《相會》,代表了不同語區相互開放和交流的意愿和要求。保持和維護本土地域文化的特色,同時積極擴大對外文化交流,成為20世紀瑞士法語區文學發展的主流和特點。
瑞士法語文學的共同特征是偏好思想探索,傾向道德說教,崇尚個人主義,擅長內心矛盾分析,沃州詩人古斯塔夫·魯德(Gustave Roud)是大師級的代表人物,當代詩人菲利普·雅科泰(Philippe Jaccottet)的作品也屬于這一流派。盡管同屬法語文學,法語區分為6個州,各自的文化和歷史傳統存在差異,又分別信仰新教和天主教,因而瑞士法語文學是一個帶有各個法語州地方文化特色的混合形體。
瑞士意大利語文學
弗朗西斯卡·謝(Francesco Chiesa)是20世紀瑞士意大利語文學界的主要人物。1943年,費利斯·菲利皮尼(Felice Filippini)獲盧加諾獎。后來,喬治·奧萊利(Giorgio Orelli)也獲此獎項。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一批新作家涌現出來,有普利尼奧·馬丁尼(Plinio Martini)、阿那·費爾德爾(Anna Felder)、喬瓦尼·奧雷利(Giovanni Orelli)、阿爾貝托·內西(Alberto Nessi)。意大利語文學作品的重要性日漸增加。
瑞士列托﹣羅曼什語文學
瑞士羅曼什語的知名作家有安德烈亞·貝祖拉(Andrea?Bezzola)、佩德·朗塞(PeiderLansel)、賈舍·卡斯帕穆(Giachen?Caspar?Muoth)、莫呂·卡爾諾(Maurus?Carnot)、萊扎·烏費爾(Leza?Uffer)、阿蒙·普朗塔(Armon?Planta)、克拉·比爾特(ClaBiert)。20世紀的羅曼什語文學領域,有作家和詩人容·塞馬德尼(Jon?Semadeni)、蒂斯塔·穆爾克(Tista?Murk)、吉翁·德普拉茲(Gion?Deplazes)、托尼·哈爾特(Toni?Halter)。
戲劇
瑞士戲劇有著悠久的歷史。最早是宗教宣傳劇,后來發展到貴族戲劇,到19世紀末,在法國大xxx的影響下,很快就發展成為廣大群眾都看得到的大眾戲劇。"汝拉劇團"成立于1908年,至今活躍在洛桑地區,為當地群眾表演貼近生活的各種劇目。
而在瑞士的法語地區,自18世紀以來,為了贊美勞動和慶祝葡萄的收獲,每隔25年都要在韋維市舉行一次"葡萄種植節"活動。每當節日來臨,成千上萬的人身著民族服裝,手握各種勞動工具,圍著用鮮花裝扮的造型各異的彩車,行進在城市的主要街道上,這種盛裝游行成為名副其實的大舞臺劇。
巴塞爾、伯爾尼、蘇黎世和日內瓦這四個城市都有大劇院,其知名度不限于瑞士境內。這些劇院的再度輝煌是在"二戰"之中,有些著名的德國戲劇作家為了躲避納粹統治而逃亡瑞士,給瑞士戲劇界帶來新的生機。這一時期,瑞士戲劇界非常活躍,劇作家及作品有:瑞士劇作家迪倫馬特及其作品《立此存照》《盲人》和《羅慕洛皇帝》;德國戲劇作家布萊希特及其作品《大膽媽媽》;瑞士作家弗里施及其作品《圣·克魯茲》和《他們不再唱了》;意大利逃亡小說家西洛內及其作品《雪地下的種子》。
日內瓦大劇院
電影
瑞士的電影大體上分為兩種,一種是歷史題材的電影;另一種是文化題材的電影。這種差別是由瑞士獨特的兩大主要語言文化區所造成。以蘇黎世為中心的德語區,主要拍攝以科技資料為主的紀錄片;以日內瓦和洛桑為中心的法語區,主要拍攝以文學故事為主的故事片。瑞士電影資料館于1948年在洛桑創建。
瑞士是一個小國,新電影起步較晚。國內xxx次放映電影是在1896年日內瓦舉辦的國家博覽會上。1924年, PRAESENS 電影公司在蘇黎世成立,發起人是拉扎爾·韋克斯勤(Lazare Wechsler)。二戰期間,瑞士相對和平安靜的環境,使電影在這一時期得到發展。1941年,格特弗里德·凱勒(Gottfried Keller)拍攝的電影取得很大的成功。1942年,利奧波德·林特貝格(Leopold Lindtberg)?拍攝的電影《篡改的情書》獲得巨大成功,并奪得威尼斯電影節獎。1944~1945年,林特貝格的電影《最后的機會》給瑞士電影業帶來了新的希望,瑞士電影業從此走向世界。
二戰后,隨著瑞士電影工作者出走,國內電影業開始不景氣。1962年9月28日,《電影補助金法》通過,并于1963年開始實施;1970年,聯邦政府增加了對電影的投資;1973年開始每年撥付一大筆預算,用來支持電影創作以及電影學院的教學工作。從1969年開始,瑞士電影業出現了生氣勃勃的景象,先后出現阿朗·塔納(Alan?Tanner)的《夏爾是死是活》,米歇爾·蘇特(Michel?Souter)的《蘋果》《是不是雅姆》《土地測量員》《偷閑》,克洛德·戈雷塔(Claude?Goretta)的《瘋子》《邀請》,讓·路易·魯瓦(Jean Louis Roy)的《 BLACK OUT 》等好電影。1971年,塔納又有了新的成功之作《蝶》,以及1973年的《重返非洲》和1974年的《世界的中央》。《世界的中央》一反往日低沉、壓抑的傳統基調,洋溢著幽默和風趣,向觀眾充分展示了美麗的瑞士山水,充滿了詩情畫意。半個世紀以來,這種風格一直是瑞士電影的主流。
1981年,在夏納電影節上,瑞士拍攝的《光明的年代》獲特別獎。2002年2月12日,克里斯蒂安·弗頓拍攝的《攝影師之戰》獲得了奧斯卡最佳資料片獎,這在瑞士電影史上還是xxx次。此外還有不少電影,如《把我帶走》、德語推理影片《固執》、法語偵探喜劇片《當心狗》,都在國外電影節上獲得了極大的成功。
音樂
從歷史上看,瑞士音樂受外國音樂的影響非常大。這些影響首先來自德國,其次來自法國。在20世紀前半葉,瑞士音樂是德國音樂和法國音樂的混合體。自20世紀30年代以來,爵士音樂在瑞士非常流行,有幾支爵士樂隊甚至享譽國際。在伯爾尼,還成立了一個專門培養年輕音樂家的爵士樂學院。
瑞士沙夫豪森露天音樂會
17世紀以前,瑞士音樂除了傳統的民間音樂外,就是宗教音樂,修道院是宗教音樂的發祥地。直到19世紀,瑞士尚無xxx本國代表性的音樂。從19世紀開始,出現了非宗教團體的合唱團。這個時期,瑞士音樂的內容主要是宗教道德說教、表達愛國精神和對瑞士自然風光的贊美。合唱曲主要是三聲部曲,"音樂節"基本上是民歌演唱的集會,經常上演新的作品,如康塔塔合唱曲或盛典曲。
1808年,"瑞士音樂愛好者聯合會"在盧塞恩成立了xxx家"瑞士音樂公司"。從此,各個地區的音樂團體和聲樂團體紛紛成立。1835年,xxx所"瑞士音樂學院"在日內瓦成立。進入19世紀后,瑞士的現代音樂史上,才真正有了本國的作曲家。1900年,"瑞士音樂家聯合會"成立。二戰以后,瑞士音樂飛速發展,管弦樂隊和合唱隊紛紛成立,不僅演奏古典曲目,也演奏現代曲目。著名的瑞士軍樂團根據時代的發展變化,不斷改進傳統曲目,創作出新的現代曲目。
瑞士音樂界的著名人物有蘇黎世人漢斯·格奧爾格·內格利(Hans Georg N?geli,1773-1836)、奧特馬·舍克(Othmar Schoeck,1886-1957)、弗蘭克·馬丁(Frank Martin,1890-1974)、亞瑟·霍尼格(Arthur Honegger,1892-1955)等。
舞蹈
瑞士的舞蹈藝術起步比較晚,最早出現的是啞劇表演形式。1972年,瑞士人安德雷·波薩爾德、貝爾尼·舍奇和佛洛莉亞納·弗拉塞托創立了瑞士"魔力無極限"藝術團,譜寫了啞劇表演藝術的篇章。30年來,"魔力無極限"藝術團應邀在世界五大洲的上千家劇院進行表演。20世紀20-30年代,瑞士開始向其他歐洲國家學習芭蕾舞藝術。1931年,萊蒙湖地區有了芭蕾舞劇團。1934~1938年,由一對南斯拉夫舞蹈家夫婦任蘇黎世舞蹈團的負責人。20世紀50年代,瑞士芭蕾舞開始真正發展起來。現在,瑞士全國有6個市級芭蕾舞劇團,并且成為世界芭蕾舞重要賽事的舉辦地。
美術
20世紀初,瑞士的許多畫家偏愛風景、歷史和鄉村生活的主題。費迪南·賀德勒(Ferdinand Hodler)被譽為"瑞士現代繪畫之父",他用壁畫描繪了國家歷史事件,體現出強大的新活力,贏得了"歐洲最偉大的風景畫家之一"的聲譽。
瑞士的美術融合于歐洲藝術的主流當中,一些畫家還發揮了創新的作用。喬瓦尼·賈柯梅蒂(Giovanni Giacometti)與塞岡第尼一道,形成了一種接近法國新印象派的風格。喬瓦尼·賈柯梅蒂的堂兄奧古斯托·賈柯梅蒂(Augusto Giacometti)也是一位畫家,他研究色彩并于1910年創作出與前滴色派類似的風景畫。庫諾·阿米耶(Cuno Amiet)是最早使用純色彩的畫家之一,深受戈甘(Paul Gauguin)的影響,成為野獸派的先驅之一。費利克斯·瓦洛東(Félix Vallotton)創作出具有獨特風格的現實主義作品。勒內·奧伯魯赫(René Auberjonois)是一位制圖員,他的作品色彩濃重,開創了一種巧妙用色的方法。
將美術與建筑相結合,是瑞士美術的顯著特點之一。夏爾﹣愛德華·讓納雷(Charles-Edouard Jeanneret),筆名勒·科爾比西耶(Le Corbusier),既是知名畫家,又是一流的建筑師。他與法國畫家阿梅代·奧藏方(Amédée Ozenfant)于1918年共同創立了"純粹派"。雕塑家和建筑師馬克斯·比爾(Max Bill),竭力創造一種綜合性的藝術。
風景名勝
編輯綜述
瑞士旅游業是xxx的服務出口行業,也是國家外匯收入的重要來源之一。境內擁有圣加侖修道院等9項世界文化遺產,圣喬治山等4項世界自然遺產;此外,還有萊茵瀑布、馬蹄谷等眾多旅游資源。2022年1至11月,瑞士接待過夜游客3500萬人次,較去年同期增長28.4%,其中本地游客過夜數增長0.3%,外國游客增長99.7%。日內瓦、蘇黎世、巴塞爾等傳統旅游目的地游客明顯減少。
世界遺產
世界文化遺產
截至2023年10月,瑞士共擁有9項世界文化遺產。
名稱 | 列入日期 | 面積 |
圣加侖修道院 | 1983年 | - |
米施泰爾圣約翰女修道院 | 1983年 | 2.04公頃 |
伯爾尼老城 | 1983年 | 283.9公頃 |
拉沃,葡萄園梯田 | 2007年 | 898公頃 |
阿爾布拉/伯爾尼納景觀中的雷蒂亞鐵路 | 2008年 | 84.68公頃 |
拉紹德封和力洛克的鐘表制作城規劃 | 2009年 | 274.2公頃 |
阿爾卑斯地區史前樁屋 | 2011年 | 152.42公頃 |
勒·柯布西耶的建筑杰作 | 2016年 | 98.48公頃 |
貝林佐納集鎮的三座城堡、防御工事及城墻 | 2000年 | 5公頃 |
圣加侖修道院
圣加侖修道院是是歐洲最重要的修道院之一,其圖書館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圖書館之一,藏有珍貴的手稿,比如已知最早的羊皮紙上繪制的結構圖。其中,圣加侖修道院圖書館是由院長戈茲伯特在公元843年建立的記錄室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共藏有一千五百卷古籍,人們能看到《箴言》——德意志帝國最古老的辭典,還能看到圣杰拉爾德ˇ、梅斯特·埃克哈特、福柯爾特和辛特姆的杰出作品。另外,圣加侖修道院神學院是9世紀和10世紀歐洲最著名的學府之一。1755年-1768年,修道院區以巴洛克風格重建。
圣加侖修道院
伯爾尼老城
伯爾尼始建于12世紀,坐落在阿勒河環繞的山丘上,老城區的建筑可追溯到各個時期,包括15世紀的拱廊和16世紀的噴泉。
阿爾布拉/伯爾尼納景觀中的雷蒂亞鐵路
兩條歷史悠久的鐵路線匯聚在一起,經由兩個通道穿過阿爾卑斯山。阿爾布拉線于1904年開通,全長67千米,含42條隧道和帶頂棚的廊道,以及144座高架橋和橋梁。伯爾尼納線全長61千米,有13條隧道和廊道,52座高架橋和橋梁。鐵路與其所經過的景觀相協調,構成了技術、建筑和環境的完美結合。
阿爾布拉/伯爾尼納景觀中的雷蒂亞鐵路
世界自然遺產
截至2023年10月,瑞士共擁有4項世界自然遺產。
名稱 | 列入日期 | 面積 |
喀爾巴阡山脈和歐洲其他地區的古老和原始山毛櫸林 | 2007年 | 98124.96公頃 |
圣喬治山 | 2003年 | 1089.34公頃 |
瑞士阿爾卑斯山少女峰-阿萊奇 | 2001年 | 82400 公頃 |
薩多納地質結構區 | 2008年 | 32850 公頃 |
喀爾巴阡山脈和歐洲其他地區的古老和原始山毛櫸林
這是相對未受干擾的復雜溫帶森林的杰出例子,并展示了在各種環境條件下歐洲山毛櫸純林和混合林分的廣泛綜合生態模式和過程。這些森林擁有寶貴的老樹種群和山毛櫸和許多其他物種的遺傳庫,這些物種與這些原始森林棲息地有關并依賴于這些原始森林棲息地。
古老和原始山毛櫸林
圣喬治山
盧加諾湖旁的圣喬治山呈金字塔形,樹木繁茂,被認為是三疊紀海洋生物的最佳化石記錄。在這個瀉湖中,各種海洋生物蓬勃發展,包括爬行動物、雙殼類、菊石、棘皮動物和甲殼類動物。由于瀉湖靠近陸地,遺跡中還包括陸地上的爬行動物、昆蟲和植物化石,因此化石來源極其豐富。
圣喬治山化石
阿爾卑斯山少女峰-阿萊奇
少女峰-阿萊奇-比奇峰地區是歐洲阿爾卑斯山冰川最嚴重的地區,擁有歐洲xxx的冰川和一系列經典的冰川特征。這里冰重超過11億噸,是阿爾卑斯山脈xxx的冰川地貌。冰川一直從艾格峰、僧侶峰和少女峰的北坡向瓦萊州延伸。水流則通過原始的馬薩峽谷(Massa Gorge)流入羅訥河。而且因為這個地區生長著各種珍稀植物,也是許許多多珍稀動物的棲息地,比如阿萊奇森林,在它附近就是Pro Natura自然保護區。
少女峰-阿萊奇
薩多納地質結構區
展示了通過大陸碰撞和特征建造山脈的特殊例子。通過構造推力的優良地質剖面,即將較老、較深的巖石帶到較年輕、較淺的巖石上的過程。
薩多納地質結構區
重要景點
馬特宏峰
馬特宏峰是瑞士引以為傲的象征。其特殊的三角錐造型陡峭險峻,難以攀登,也是世界上美麗和動人心魄的山峰。馬特宏峰冰川天堂就座落在馬特宏峰近旁,乘坐空中纜車即可到達。
馬特宏峰
萊茵瀑布
由于冰河時期的地殼運動,一萬五千年前,萊茵河改道并形成了新的河床。于是,萊茵瀑布在水流湍急的足以將堅硬的白堊磨成碎石的河道轉彎處形成,瀑布寬約150米,平均每秒流量23米。河道中央的巨石雖然經歷了幾千年河水沖刷洗禮,依然傲然獨立。瀑布離州政府沙夫豪森不遠。
萊茵瀑布
馬蹄谷(Creux-du-Van)
馬蹄谷座落于諾伊堡州與沃州的邊界,擁有大量天然巖石景觀。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垂直高度達160米的巖壁圍成了一個長達4千米寬余1千米的谷地。羚羊、野生羊、猞猁和許多其他野生動物在這片原始古樸的自然環境中繁衍生存。冷泉(Fontaine Froide)發源于一個排水口中部。泉水溫度全年保持在4攝氏度。
少女峰 Jungfraujoch - 歐洲屋脊
100多年來,少女峰鐵路一直運營著通往歐洲海拔最高火車站(海拔34545米)的火車。這座火車站位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地“瑞士少女峰-阿萊奇”的中心地帶。 齒軌登山火車一年四季從客來雪德(Kleine Scheidegg)出發,沿著陡峭的線路穿過一座隧道駛往少女峰。隧道的起點位于艾格冰河站,總長度為7千米,建于1896年至1912年期間。
瑞士阿爾卑斯山少女峰
注釋
編輯展開[a]
半州即“擁有半個表決權的州”,瑞士的6個半州分別由特瓦爾登州、阿彭策爾州、巴澤爾州分離而來。半州與其他的州大致擁有相同的制度、權利與義務,但在瑞士聯邦國會的聯邦院中只有一個席次,而一般的州有兩個。
參考資料
編輯展開[1]瑞士國家概況.外交部網站. [2023-07-30].
[2]瑞士.北京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 [2023-11-06].
[3]阿爾卑斯山號吹響瑞士731歲的生日禮歌.瑞士駐廣州總領館微信公眾號. [2023-07-30].
[4]Geography.The Federal Council. [2023-11-01].
[5]Switzerland.New Advent. [2023-11-01].
[6]對外投資合作國別(地區)指南-瑞士.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2023-10-20].
[7]Swiss CImate.Bundesamt fur Meteorologie und Klimatologie Meteoschweiz. [2023-11-01].
[8]Switzerland Country Code +41.countrycode.org. [2023-11-06].
[9]人口,總數 - Switzerland.World Bank. [2023-11-06].
[10]Population density - Switzerland.世界銀行. [2023-07-30].
[11]Languages and religions.Bundesamt für Statistik. [2023-10-21].
[12]瑞士旅游專家.瑞士國家旅游局. [2023-07-30].
[13]瑞士交通出行.中國領事服務網. [2023-07-30].
[14]Zurich - Airline and Airport Code Search.IATA. [2023-07-30].
[15]eneva - Airline and Location Code Search.IATA. [2023-07-30].
[16]任丁秋 , 楊解樸. 瑞士[M]. 第3版. 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16-5: 1-21. 9787509784129.
[17]阿勒河(Aare).瑞士國家旅游局. [2023-07-30].
[18]About switzerland.The Federal Council. [2023-11-17].
[19]The Federal Council The portal of the Swiss government.瑞士政府官網. [2023-10-21].
[20]Geography Facts and Figures.The Federal Council. [2023-11-03].
[21]Dufourspitze (4,634m a.s.l.).瑞士國家旅游局. [2023-11-03].
[22]任丁秋 , 楊解樸. 列國志:瑞士[M]. 第3版. 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16: 47-76.
[23]Gross national income per capita 2022, Atlas method and PPP.世界銀行. [2023-11-07].
[24]2023 Index of Economic Freedom.The Heritage Foundation . [2023-11-18].
[25]任丁秋 , 楊解樸. 瑞士[M]. 第3版. 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16-05: 322-338. 9787509784129.
[26]十二個新項目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名錄》.UNESCO. [2023-07-30].
[27]《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名錄》新增十二個項目.UNESCO. [2023-07-30].
[28]Properties inscribed on the World Heritage List - Switzerland.UNESCO. [2023-07-30].
[29]World Heritage List《世界遺產名錄》.UNESCO. [2023-10-24].
[30]Human Development Index (HDI).Human Development Reports. [2023-07-30].
[31]Science and Research.The Federal Council. [2023-11-19].
[32]All Nobel Prizes.the Nobel Prize. [2023-11-20].
[33]瑞士人獲得諾貝爾獎的比例最高.SWI. [2023-11-20].
[34]任丁秋 , 楊解樸. 瑞士[M]. 第3版. 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16: 393-396. 9787509784129.
[35]日本等5國正式成為安理會非常任成員.央視新聞客戶端. [2023-07-30].
[36]國名詞源列表 List Of Country Name Etymologies.Academic Accelerator. [2023-11-21].
[37]瑞士 Switzerland.Academic Accelerator. [2023-11-21].
[38]是誰給“瑞士”起了這么好聽的中文名字?.SWI swissinfo.ch. [2023-11-21].
[39]Switzerland's History.History of Switzerland. [2023-11-08].
[40]哈里特·D.S.麥肯齊. 瑞士史[M]. 劉松林譯. 北京: 華文出版社, 2020.7: 20.
[41]Under Roman influence.瑞士國家旅游局. [2023-11-08].
[42]A Short History of Switzerland.Brief Swiss History. [2023-11-20].
[43]First settlers in Switzerland.瑞士國家旅游局. [2023-11-08].
[44]哈里特·D.S.麥肯齊. 瑞士史[M]. 劉松林譯. 北京: 華文出版社, 2020.7: 23.
[45]History.ALL ABOUT SWITZERLAND. [2023-11-20].
[46]克萊夫·H·徹奇, 倫道夫·C·海德. 瑞士史[M]. 周瑋,鄭保國譯. xxx版. 上海: 東方出版中心, 2018: 14-15.
[47]哈里特·D.S.麥肯齊. 瑞士史[M]. 劉松林譯. 北京: 華文出版社, 2020.7: 36.
[48]哈里特·D.S.麥肯齊. 瑞士史[M]. 劉松林譯. 北京: 華文出版社, 2020.7: 38.
[49]哈里特·D.S.麥肯齊. 瑞士史[M]. 劉松林譯. 北京: 華文出版社, 2020.7: 40-42.
[50]克萊夫·H·徹奇, 倫道夫·C·海德. 瑞士史[M]. 周瑋,鄭保國譯. 上海: 東方出版中心, 2018: 21.
[51]哈里特·D.S.麥肯齊. 瑞士史[M]. 劉松林譯. 北京: 華文出版社, 2020.7: 55-70.
[52]哈里特·D.S.麥肯齊. 瑞士史[M]. 劉松林譯. 北京: 華文出版社, 2020.7: 75.
[53]哈里特·D.S.麥肯齊. 瑞士史[M]. 劉松林譯. 北京: 華文出版社, 2020.7: 95-104.
[54]哈里特·D.S.麥肯齊. 瑞士史[M]. 劉松林譯. 北京: 華文出版社, 2020.7: 107-122.
[55]哈里特·D.S.麥肯齊. 瑞士史[M]. 劉松林譯. 北京: 華文出版社, 2020.7: 141-160.
[56]哈里特·D.S.麥肯齊. 瑞士史[M]. 劉松林譯. 北京: 華文出版社, 2020.7: 161-170.
[57]哈里特·D.S.麥肯齊. 瑞士史[M]. 劉松林譯.. 北京: 華文出版社, 2020.7: 238.
[58]哈里特·D.S.麥肯齊. 瑞士史[M]. 劉松林譯. 北京: 華文出版社, 2020.7: 289-304.
[59]哈里特·D.S.麥肯齊. 瑞士史[M]. 劉松林譯.. 北京: 華文出版社, 2020.7: 305-320.
[60]哈里特·D.S.麥肯齊. 瑞士史[M]. 劉松林譯. 北京: 華文出版社, 2020.7: 311.
[61]哈里特·D.S.麥肯齊. 瑞士史[M]. 劉松林譯.. 北京: 華文出版社, 2020.7: 324-326.
[62]2022年04月14日. 中立與軍隊.SWI. [2023-11-22].
[63]
Lenin and the Swiss non-revolution.SWI. [2023-11-22].
[64]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瑞士.瑞士國家旅游局. [2023-11-22].
[65]瑞士在聯合國的歷史.SWI. [2023-11-22].
[66]Switzerland's Role in World War II.HISTORY OF SWITZERLAND. [2023-11-20].
[67]任丁秋 , 楊解樸. 瑞士[M]. 第3版. 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16-5: 368-392. 9787509784129.
[68]中國同瑞士的關系.中國外交部. 最近更新時間:2023年7月[2023-10-24].
[69]全球女性爭取投票權的斗爭如何影響了瑞士.SWI. [2023-11-22].
[70]Switzerland's Long Way to Women's Right to Vote.HISTORY OF SWITZERLAND. [2023-11-22].
[71]瑟琳·施泰格米勒. 世界范圍內女性投票權簡介.SWI. 2021年02月07日[2023-11-22].
[72]
東方網. 深夜大風暴!瑞士167年老牌銀行“暴雷”或將倒閉,緊急xxx500億…….騰訊網. 2023-03-16[2023-11-07].
[73] 金融時報. 金融“巨無霸”誕生!瑞銀完成收購瑞信.微信公眾平臺. 2023-06-13[2023-11-07].
[74]瑞信危機背后的三個關鍵問題.BBC News中文. 2023年3月22日[2023-11-07].
[75]胡煥庸, 嚴正元, 康淞萬. 歐洲自然地理[M]. 北京: 商務印書館, 1982: 66-67. (4)
[76]崔讀昌主編. 世界農業氣候與作物氣候[M]. 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4: 44-45. (4)
[77]The climate of Switzerland.Federal Office of Meteorology andClimatology Meteoswiss. [2023-11-20].
[78]瑞士概述.Switzerland Global Enterprise. [2023-11-20].
[79]胡煥庸, 嚴正元, 康淞萬. 歐洲自然地理[M]. 北京: 商務印書館, 1982: 33-36. (6)
[80]Swiss Plateau.The Federal Council. [2023-11-03].
[81]The Jura.The Federal Council. [2023-11-03].
[82]The Alps.The Federal Council. [2023-11-03].
[83]Lakes and Rivers.The Federal Council. [2023-11-03].
[84]克萊夫·H·徹奇, 倫道夫·C·海德. 瑞士史[M]. 周瑋,鄭保國譯. xxx版. 上海: 東方出版中心, 2018: 11.
[85]李金龍主編. 國家地理百科·西班牙芬蘭保加利亞荷蘭比利時瑞士歐洲其他國家[M]. 呼和浩特: 遠方出版社, 2005: 180. (3)
[86]任丁秋 , 楊解樸. 瑞士(第3版[M]. 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16-5: 229-234. 9787509784129.
[87]gricultural land (% of land area) - Switzerland.世界銀行. [2023-07-30].
[88]任丁秋 , 楊解樸. 瑞士[M]. 第3版. 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16-5: 161-162. 9787509784129.
[89]biological diversity.The Federal Council. [2023-11-07].
[90]在瑞士國家公園里.綠色北京. [2023-11-07].
[91]Nature: Facts and Data.The Federal Council. [2023-11-07].
[92]Zernez.瑞士國家旅游局. [2023-11-07].
[93]Swiss National Park.瑞士國家旅游局. [2023-11-07].
[94]Swiss Alps Jungfrau-Aletsch.瑞士國家旅游局. [2023-11-07].
[95] 探尋空間密碼. 瑞士少女峰度假區的空間聯動密碼.微信公眾平臺. 2022-12-17[2023-11-07].
[96]La Pierreuse, the Largest Nature Reserve in Western Switzerland.瑞士國家旅游局. [2023-11-07].
[97]全球連線 | 新華社記者直擊歐洲罕見洪災現場:千人失蹤 救援繼續.新華網. [2023-07-30].
[98]Political System – Facts and Figures.The Federal Council. [2023-11-18].
[99]任丁秋 , 楊解樸. 瑞士(第3版[M]. 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16-5: 37-46. 9787509784129.
[100]哈里特·D.S.麥肯齊. 瑞士史[M]. 劉松林譯. 北京: 華文出版社, 2020.7: 61-62.
[101]die verwaltungskommission 行政委員會.Schweizerisches Bundesgericht 瑞士聯邦法院. [2023-10-24].
[102]任丁秋 , 楊解樸. 瑞士[M]. 第3版. 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16-5: 93-94. 9787509784129.
[103]The seven members of the Federal Council.The Federal Council The portal of the Swiss government 聯邦委員會·瑞士政府門戶網站. [2023-10-21].
[104]Switzerland and the World – Facts and Figures.The Federal Council. [2023-11-08].
[105]Switzerland and the World.The Federal Council. [2023-11-08].
[106]瑞士資訊中文網 . 瑞士-列支敦士登:你中有我300年.網易. 2019-01-25 [2023-11-08].
[107]原創 瑞士是一個中立國,和哪個國家的關系最密切?.搜狐網. 2022-04-04[2023-11-08].
[108]中國同瑞士的關系.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2023-07-30].
[109]李強:中方將給予瑞士單方面免簽待遇.新京報. [2024-01-15].
[110]王毅:中方將進一步對歐洲六國施行免簽政策.騰訊網. [2024-03-07].
[111]Foreign Policy.The Federal Council. [2023-11-08].
[112]Foreign Policy Strategy 2020–23.Federal Department of Foreign Affairs FDFA. [2023-11-08].
[113]瑞士軍事.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瑞土聯邦大使館. [2023-11-22].
[114]任丁秋 , 楊解樸. 瑞士[M]. 第3版. 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16-5: 339-345. 9787509784129.
[115]瑞士政府表示,瑞士軍隊必須維持現有軍力.SWI. 2023年11月07日[2023-11-22].
[116]瑞士軍隊:你的困惑,我來解答.SWI. 2022年07月03日[2023-11-22].
[117]
瑞士兵役制度.SWI. 2017年05月11日[2023-11-22].
[118]Births and deaths - Federal Statistical Office.Bundesamt für Statistik. [2023-07-30].
[119]Composition of the foreign population - Federal Statistical Office.Bundesamt für Statistik. [2023-07-30].
[120]Emigration and immigration.The Federal Council. [2023-11-18].
[121]Population – facts and figures.The Federal Council. [2023-11-18].
[122]Population.The Federal Council. [2023-11-18].
[123]Language – facts and figures.The Federal Council. [2023-11-20].
[124]Languages.The Federal Council. [2023-11-20].
[125]Religion.The Federal Council. [2023-11-20].
[126]Religion – facts and figures.The Federal Council. [2023-11-20].
[127]Christianity.The Federal Council. [2023-11-20].
[128]The Global Competitiveness Report 2019.World Economic Forum. [2023-07-30].
[129]Homeownership rate in Europe 2021, by country.Statista. [2023-11-20].
[130]Farming - Federal Statistical Office.Bundesamt für Statistik. [2023-07-30].
[131]Surfaces agricoles utiles et effectifs d' animaux de rente en 2022.Bundesamt für Statistik. [2023-07-30].
[132]Forest area (% of land area) - Switzerland.世界銀行. [2023-07-30].
[133]otal fisheries production (metric tons) - Switzerland.世界銀行. [2023-07-30].
[134]任丁秋 , 楊解樸. 瑞士(第3版[M]. 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16-5: 146-148. 9787509784129.
[135]Universities and other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The Federal Council. [2023-11-08].
[136]QSWorldUniversityRankings2023:TopGlobalUniversities.QS世界大學排名. [2023-07-30].
[137]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23.Times Higher Education (THE). [2023-07-30].
[138]Search U.S. News Best Global Universities.2022-2023 Best National Universities. [2023-07-30].
[139]QSWorldUniversityRankingsforHospitality&LeisureManagement2023.QS TOP UNIVERSITIES. [2023-11-19].
[140]QSWorldUniversityRankingsforBusiness&ManagementStudies2023.QS TOP UNIVERSITIES. [2023-11-19].
[141]Graduate Institute in Geneva.Graduate Institute in Geneva. [2023-11-19].
[142]EPFL.QS TOP UNIVERSITIES. [2023-11-19].
[143]EPFL.EPFL. [2023-11-19].
[144]ETH Zurich - Swiss Feder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QS TOP UNIVERSITIES. [2023-11-19].
[145]ETH Zürich: Overview and News.ETH Zürich. [2023-11-19].
[146]University of Zurich.QS TOP UNIVERSITIES. [2023-11-19].
[147]University of St.Gallen (HSG).QS TOP UNIVERSITIES. [2023-11-19].
[148]Universit?t St.Gallen (HSG).Universit?t St.Gallen (HSG). [2023-11-19].
[149]Life expectancy at birth, total (years) - Switzerland.世界銀行. [2023-07-30].
[150]THE GLOBAL HEALTH OBSERVATORY.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3-07-30].
[151]Science and Research – Organisation and Funding.The Federal Council. [2023-11-19].
[152]Science and Research – Facts and Figures.The Federal Council. [2023-11-19].
[153]Frontpage of the Paul Scherrer Institut (PSI).PSI. [2023-11-19].
[154]PSI in brief.PSI. [2023-11-19].
[155]About CERN.CERN. [2023-11-19].
[156]瑞士國家博物館.瑞士國家旅游局. [2023-10-24].
[157]蘇黎世旅游. 125歲的瑞士國家博物館,續寫著新的瑞士故事。.微信公眾平臺. 2023-06-16[2023-10-24].
[158] 全球探館檔案. 瑞士伯爾尼歷史博物館.微信公眾平臺. 2022-10-12[2023-10-24].
[159]薩馬蘭奇紀念館. 慶祝瑞士洛桑奧林匹克博物館建館30周年.微信公眾平臺. 2023-06-23[2023-10-24].
[160]新華社體育. 探訪國際奧林匹克博物館.百家號. 2023-03-23[2023-10-24].
[161]Sport and leisure – facts and figures.The Federal Council. [2023-11-20].
[162]這些是世界上最宜居的城市.World Economic Forum. [2023-07-30].
[163]今天起,同性婚姻正式在瑞士生效.瑞士駐滬總領館微信公眾號. 2022-07-01[2023-10-24].
[164]Transport.The Federal Council. [2023-11-20].
[165]Transit.The Federal Council. [2023-11-20].
[166]Transport – Facts and Figures.The Federal Council. [2023-11-20].
[167]Mobility.The Federal Council. [2023-11-20].
[168]Swiss cuisine.The Federal Council. [2023-11-19].
[169]Chocolate.The Federal Council. [2023-11-20].
[170]Winner of World Chocolate Masters is Swiss.The Federal Department of Foreign Affairs presents. [2023-11-20].
[171]Swiss cuisine – facts and figures.The Federal Council. [2023-11-19].
[172]任丁秋 , 楊解樸. 瑞士[M]. 第3版. 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16-5: 24-34. 9787509784129.
[173]Switzerland's national dishes.The Federal Council. [2023-11-19].
[174]Cheese.The Federal Council. [2023-11-20].
[175]李金龍主編. 國家地理百科·西班牙芬蘭保加利亞荷蘭比利時瑞士歐洲其他國家[M]. 呼和浩特: 遠方出版社, 2005: 183. (3)
[176]9項遺產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UNESCO. [2023-07-30].
[177]《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又增15項目.UNESCO. [2023-07-30].
[178]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再添五成員.UNESCO. [2023-07-30].
[179]15種文化習俗躋身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UNESCO. [2023-07-30].
[180]教科文組織新批準32項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UNESCO. [2023-07-30].
[181]Swiss flag.The Federal Council. [2023-11-20].
[182]National holiday and national anthem.The Federal Council. [2023-11-20].
[183]萊茵瀑布.萊茵瀑布. [2023-07-30].
[184]馬蹄谷(Creux-du-Van) - 宏偉壯麗的自然景觀.瑞士國家旅游局. [2023-07-30].
[185]Abbey of St Gall.UNESCO. [2023-07-30].
[186]Benedictine Convent of St John at Müstair.UNESCO. [2023-07-30].
[187]Old City of Berne.UNESCO. [2023-07-30].
[188]Lavaux, Vineyard Terraces.UNESCO. [2023-07-30].
[189]Rhaetian Railway in the Albula / Bernina Landscapes.UNESCO. [2023-07-30].
[190]La Chaux-de-Fonds / Le Locle, Watchmaking Town Planning.UNESCO. [2023-07-30].
[191]Prehistoric Pile Dwellings around the Alps.UNESCO. [2023-07-30].
[192]The Architectural Work of Le Corbusier, an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 to the Modern Movement.UNESCO. [2023-07-30].
[193]Three Castles, Defensive Wall and Ramparts of the Market-Town of Bellinzona.UNESCO. [2023-07-30].
[194]哈里特·D.S.麥肯齊. 瑞士史[M]. 劉松林譯. 北京: 華文出版社, 2020.7: 52.
[195]Ancient and Primeval Beech Forests of the Carpathians and Other Regions of Europe.UNESCO. [2023-07-30].
[196]Monte San Giorgio.UNESCO. [2023-07-30].
[197]Swiss Alps Jungfrau-Aletsch.UNESCO. [2023-07-30].
[198]Swiss Tectonic Arena Sardona.UNESCO. [2023-07-30].
[199]阿萊奇——xxx的阿爾卑斯冰川.瑞士國家旅游局. [2023-07-30].
[200]馬特宏峰——瑞士的標志.瑞士國家旅游局. [2023-07-30].
[201]少女峰 Jungfraujoch — 歐洲屋脊.瑞士國家旅游局. [2023-07-30].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42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