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愛琴文明
- ? 克里特文明
- ? 邁錫尼文明
- ? 黑暗時代
- 2 城邦時代
- ? 城邦的興起
- ? 城邦的鼎盛
- ? 政治和社會階層
- ? 社會經濟
- ? 斯巴達
- ? 政體和社會階層
- ? 呂庫古立法
- ? 社會體制和文化風格
- ? 雅典
- ? 早期民主
- ? 社會改革
- ? 德拉古立法
- ? 梭倫改革
- ? 克里斯提尼改革
- ? 伯利克里改革
- ? 民主典范
- ? 城邦的衰落
- ? 希波xxx
- ? 伯羅奔尼撒xxx
- ? 馬其頓統治
- 3 希臘化時代
- ? 亞歷山大東征
- ? 古希臘文明的落幕
- 4 宗教神話
- ? 概述
- ? 奧林匹斯宗教
- ? 奧林匹克運動會
- ? 地祇
- ? 神秘主義宗教
- 5 哲學
- ? 概念
- ? 早期四大學派
- ? 米利都學派
古希臘是一個地理概念,它是古代巴爾干半島南部、愛琴海諸島和小亞細亞沿岸的總稱,包括希臘半島、愛琴海和愛奧尼亞海上的群島和島嶼、土耳其西南沿岸、意大利東部和西西里島東部沿岸地區。同時也指該地域的文明遺產。古希臘緊鄰地中海和愛琴海,所以古希臘文明又稱海洋文明,它是整個西方文明的源頭,被稱為西方文明的搖籃。
愛琴文明
編輯克里特文明與邁錫尼文明是愛琴文明的代表,歷時800年,它是古代愛琴海文明的開端。
愛琴文明指愛琴海周邊的文明。愛琴海地區是古希臘文明的起源之地,早在公元前2000年前后,以克里特島為代表的愛琴海地區就已出現最初的文明形態。
愛琴文明主要包括四個地區:克里特島,它代表愛琴文明最高水平。希臘本土,文明程度較低,深受克里特文明影響。愛奧尼亞地區,在小亞細亞的愛琴海沿岸地區,特洛伊古國就在其西北角,這個地方現在屬于土耳其。基克拉迪群島,受到南邊的克里特、東北邊的特洛伊以及西邊的希臘大陸多種文化共同影響,形成自己特色的文明風格。
愛琴文明歷經三個階段:xxx個階段是克里特文明,它深受埃及和西亞影響,具有濃郁南國特色。第二個階段是邁錫尼文明,它發源于希臘本土伯羅奔尼撒地區,由北方入侵者和東方遷徙者建立,具有典型的尚武豪邁風格。第三個階段是“黑暗時代”,邁錫尼文明被北方的多利亞人入侵摧毀,希臘文明陷入長達300多年的晦暗時期。
克里特文明
考古發現,公元前2000年前后克里特島開始出現青銅器,克里特文明產生,它的中心在克諾索斯地區。公元前1700后,米諾斯(The Minoans)王國統一克里特島后達到鼎盛,其文化在愛琴海甚至東地中海地區獨領風騷,成為愛琴文明的代表。學界普遍認為克里特人很可能就是從西亞或埃及遷徙過來的。無疑,克里特文明受到了相近的更古老的兩河流域文明和古埃及文明的極大影響。公元前15世紀,米諾斯文明(Minoan culture)逐漸走向衰敗,遭到北方邁錫尼人的大舉入侵后,克里特文明徹底毀滅。
克里特文明的文化特征有:克里特人種屬于地中海類型,而非北方歐洲諾迪克人種;克里特人宗教崇拜女神和生殖,帶有明顯原始圖騰色彩;克里特擁有精美的王宮建筑及壁畫藝術、技藝精湛的手工制品;公元前1600年以后,創制線形文字A與B,并逐漸傳播到希臘大陸和小亞西亞地區,它接近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和古代西亞的楔形文字,甚至與中國古代的甲骨文有相似之處;米諾斯王國時期,因航海和對外商業貿易實力強大,吸收了周邊文明的大量異質文化,克里特文明達到了巔峰狀態。
線型文字泥板
邁錫尼文明
邁錫尼文明(Mycenaean culture)是希臘人建立的xxx個文明形態。希臘人的祖先被稱為“阿卡亞人”,最初分布于多瑙河下游和巴爾干半島一帶,大約從公元前3000年開始,他們逐漸遷徙到希臘半島北部和馬其頓。后來愛奧尼亞人、伊奧利亞人和多利安人逐步遷入希臘中部和南部。上述人同源同族,構成希臘民族。公元前1600年以后,希臘人創建了包括邁錫尼在內的眾多微型王國,形成后來希臘城邦的雛形。邁錫尼入侵人并毀滅了克里特文明后,地中海文明的中心轉移到了伯羅奔尼撒半島,公元前1380年到公元前1300年,邁錫尼逐步進入全盛時期,成為整個希臘文明的中心。特洛伊xxx(前1192年 —— 前1183年)耗時十年之久,希臘人雖然使用“特洛伊木馬計”打敗了特洛伊人,但xxx也讓邁錫尼元氣大傷。公元前1100年左右,北方多利亞人入侵,邁錫尼文明走向毀滅。
邁錫尼文明的特點:其文化總的特點是大氣磅礴和崇尚武力。邁錫尼的建筑風格堅實厚重、氣勢磅礴,反映了北方文化的粗獷雄渾。邁錫尼城是邁錫尼文明的最佳體現,其城門上方有三角形的巨大石雕,上有兩只雄獅抱柱,此便是聞名于世的獅子門。在宗教與神話上,邁錫尼人崇拜的神明是以宙斯為首的奧林匹斯神族。女性社會地位開始下降。邁錫尼時代逐漸形成的公民集會、貴族會議和國王“三級權力”政治體制,它深遠地影響了希臘城邦以及后世西方社會的政治模式。
邁錫尼的獅子拱門
黑暗時代
公元前12世紀,野蠻的多利亞人入侵使希臘本土和愛琴海周邊地區的文明遭受浩劫,天下一片混亂,希臘半島和愛琴海周邊地區從此陷入長達300年的“黑暗時代”。當地人為了避禍而舉家外遷,向東到達小亞細亞和西亞,向南到達埃及和北非,向西到達意大利的拉丁平原、法國南海岸和西班牙東海岸,到公元前6世紀,希臘的殖民城邦遍布廣闊的地中海海岸線,移民浪潮讓古老的克里特文明和邁錫尼文明的火種得以傳播到更遠的地方。
300多年的“黑暗時代”里,城邦被毀,線形文字失傳,荷馬等游吟詩人所著的《荷馬史詩》和其它英雄傳說,把古老的克里特、邁錫尼文明火種傳承下來,直到與后來出現的希臘城邦文明連接起來,從而使希臘文明的歷史得以傳承和延續。
城邦時代
編輯希臘城邦文明是希臘文明達到巔峰的標志,其顯著特征:一是以單個城市為中心形成的小國寡民的國家形態。二是建立了一種被稱作“主權在民”(簡稱民主)的政治制度。無論是在君主制、寡頭政治,還是在民主政治或者貴族政治體制下,公民都擁有非常大的權利,不僅擁有選舉權,有時還擁有審判權。這對后來的西方政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現代西方的政治體制就是遵循希臘城邦時xxx創的民主政治。
城邦的興起
希臘城邦伴隨著希臘人的海外大殖民運動而興起。公元前11世紀開始,希臘本土的希臘人受到北方多利亞人入侵而四處外逃,他們向東沿著小亞細亞愛奧尼亞地區一直延伸到愛琴海周圍的島嶼,建立了包括米利都、以弗所等城邦在內的愛奧尼亞十二城。向北通過達達尼爾海峽和博斯普魯斯海峽延伸到黑海沿岸,在黑海沿岸建立了眾多的城邦。向南則到達北非一帶,建立了昔蘭尼這座殖民城市。。向西伸展至西地中海,包括意大利南部、西西里、科西嘉等島嶼,建立了非常多的城邦,這片區域被稱為“大希臘”城邦。
希臘城邦殖民路線圖
公元前8世紀至公元前6世紀,古希臘本土經濟發展,文明逐漸復蘇,與此同時,原本流傳到埃及、西亞、小亞細亞等地的文明逐漸“回流”,新興的數不勝數的希臘城邦文明開始崛起于古希臘本土和愛琴海周邊。這時候,很多城市或市鎮成為一個區域的中心,它們和四周的農村形成了獨立自主的一城一邦,這就是古希臘特有的城邦。這一階段是希臘城邦文明由黑暗走向黎明的階段 —— 古風時期。
城邦的鼎盛
公元前6世紀,希臘城邦制度進入極盛,城邦文明進入第二階段 —— 古典時期,這一階段的xxx特點是希臘本土城邦迅速崛起,大放異彩,成為城邦文明的政治主導和文化楷模。其中的斯巴達、雅典發展為希臘xxx大的城邦典型。
政治和社會階層
小國寡民的城邦是希臘的國家形態,城邦里面的幾千、幾萬希臘人將個人與城邦自然地聯系在一起,認為自己生活的小天地就是一個獨立王國。古希臘城邦的政權一般由執政官、貴族會議和公民大會三級制度構成。公民直接通過公民大會參與政治生活,共同決定城邦的大小事務,這就是公民政治,它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人民當家做主”。這可能是西方國家三權分立體制的最早雛形,尤其是雅典的民主制為后世提供了寶貴的借鑒經驗。根據公民在公民大會中參政權利的大小,可將城邦政體劃分為若干類型,其中貴族制和民主制在古希臘城邦中最為流行。此外,還存在君主制,寡頭制和僭主制。公元前8世紀到公元前6世紀,大部分城邦完成了從王國的君主政治向民主的僭主政治和民主政治的轉化。
崇尚自由簡樸的古希臘人
古希臘所有城邦中的居民都由三種身份的人組成:公民、自由人和奴隸。奴隸沒有公民權;自由人由婦女和外邦人組成,有自由的身份,但也沒有公民權。
社會經濟
希臘城邦的經濟基礎是獨立的小農經濟,農民所做的就是開墾新土地、種植糧食、果樹、飼養牲口。古風時代以來,精耕細作型農業得到比較廣泛的推廣。正是農業的發展及其提供的產品剩余,使得希臘一部分人脫離農業,轉變為專業的手工業者與商人成為可能。希臘文明從根本上說是農業文明,農業是社會的經濟支柱,城邦最重要的經濟來源,社會人口的絕大部分所從事的都是與農業相關的生產。土地和農業在希臘城邦社會極其重要,顯著特征是土地所有權和公民權以至政治權利的結合,只有公民才有權擁有土地。從社會地位和在經濟結構中所占的位置來看,手工業和商業都處于次要的位置。
農業生產的進步,刺激了希臘手工業的發展,隨著經濟的繁榮,激起了貴族對奢華生活的需求,需要手工業者提供更多更優良的產品,因而希臘的手工業逐步走上發展的道路,金屬冶煉鍛制、陶器、造船、紡織與制衣、建筑等,不過,當時手工業者的數量不會很大,分工與專業化水平也不會特別高,而且城邦之間也存在很大差異。與此同時,愛琴海各地區間聯系逐漸恢復和加強,不同地區的產品流通交換使商業也得到發展。
斯巴達
政體和社會階層
斯巴達城邦是由作為征服者進入希臘伯羅奔尼撒地區的多利亞人建立的,斯巴達城邦從建立到衰落,一直保持著一種政治制度,就是貴族寡頭政治。國家機構由兩位國王、元老院和公民大會組成,政治權力主要集中在少數貴族(元老)手中,國王權力并不大。其中,兩位國王的權力是并立的,而且職位世襲,但國王處理國家事務時要由五位執政官協助,做任何決定都必須征求元老院的意見。元老院是重要的權力機構,由30名成員組成,兩位國王也在其中。元老院在討論國家大事時先以投票的方式做出決定,然后再交由公民大會通過。
斯巴達的步兵方陣
斯巴達是一個農業占主導地位的城邦。斯巴達人的社會劃分為三個階層。其中最上層居統治地位的是斯巴達人,也就是那些北方來的征服者多利安人,他們的實際人數只有3.2萬,只占整個城邦人數的1/20,這3.2萬人中的男性都要被訓練成城邦的公民和戰士,他們不經商、不務農,全民皆戰士,軍隊全都掌握在斯巴達人手中。第二個階層為柏里伊賽人,即邊民或鄰人,他們可能是較早被征服并曾一度成為斯巴達人的同盟者的群體,被允許從事貿易和手工業生產等活動,但他們沒有公民權,不能參與政治事務。最底層為希洛人,他們是被多利亞人征服的當地居民,這一階層人數最多達22萬人。被征服后,他們全部淪為奴隸,沒有任何自由和權利可言。
呂庫古立法
斯巴達的文明和政體是從呂庫古立法開始的。他的立法內容主要有:一是建立由28名元老和2位國王共同組成的元老院,即長老議會,作為國家的最高權力機構,這30個人也被稱為“三十寡頭”,因此斯巴達的政治制度也被稱為寡頭政治。元老院主要負責監督國家的行政事務、制定議案,并充當最高審判法庭的成員等,同時負責建立公民大會。后來又增設5名民選執政官,對寡頭勢力加以羈勒。二是建立公民大會,公民大會的職責是對元老院提出的議案進行表決,以及選舉除國王之外的全體公務人員。三是定期重新分配土地,使每個斯巴達人包括平民和奴隸都擁有一塊面積均等的耕地,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階級矛盾。四是個人財產公有制,禁止商業活動,實行鐵幣取代金銀幣政策,這樣消滅了貧富不均,社會回到原始的平等狀態。五是建立公共食堂,每個公民從7歲始,必須到公共食堂和大家一同進餐。
銅制雕塑斯巴達王
社會體制和文化風格
斯巴達整個社會塑造一種尚武精神,奉行野蠻殘酷的優生學,直接丟棄體制差的嬰兒。生育健康的孩子是斯巴達的女人對國家的義務,她們就是世界上“xxx生養戰士的女人”,婚姻的首要目的是生育。
斯巴達是一個徹底的軍事主義國家,斯巴達人一生都服從軍事需要,男孩7歲開始進入特殊教育場所,接受軍事訓練。隨時接受忠誠度訓練。訓練合格后服役戍邊到30歲。近乎野蠻的教育制度,使斯巴達具備了強大的陸軍軍事實力。斯巴達人方陣作戰勇往無前,打仗無懼死亡。頑固保守、軍事主義的政治制度,使斯巴達人個個都成了出色的戰士,伯羅奔尼撒xxx斯巴達大敗雅典,斯巴達也因此成為希臘霸主。
斯巴達人在軍事上戰無不勝、所向披靡,但在文化和藝術上卻極度貧乏和落后,沒有任何文化和藝術可言。斯巴達城邦的遺址中,看不到一座宏偉的建筑物,也沒有一件精致的藝術品流傳后世。
雅典
早期民主
雅典民主制是希臘城邦民主政治的代表。公元前11世紀,雅典一個名叫科德魯斯的國王帶領全體居民奮勇抗擊,成功地阻止了多利亞人的入侵。雅典人認為,沒有人能夠超越這位殉國的科德魯斯國王,所以此后國王制度取消,雅典君主制隨之被廢除,開始實行執政官制度。為避免執政官獨裁專制,制度幾經完善,自公元前682年起,所有的執政官只能執政1年,而且由原來的1人執政改為9位執政官同時執政,其中包括1位名年執政官,1位王者執政官,1位軍事執政官以及6位司法執政官,9位執政官組成了雅典城邦最早的領導階層。9位執政官各司其職,其中名年執政官是雅典的首席執政官,掌握國家內政,地位最高。王者執政官的身份相當于王,但只享有王的頭銜,是宗教領袖。軍事執政官主要負責掌管國家軍隊,處理行軍打仗等事務。6位司法執政官主要負責為國家制定各種律法、規章等。雅典城邦的貴族院是權力機關,相當于斯巴達的元老院。貴族院有一項規定:每位執政官在任期滿一年后,如果聲譽良好,便可自動進入貴族院,成為一名貴族。
社會改革
雅典居民被劃分為三個階級,即貴族、農民和手工業者,貴族的政治特權被確立,只有貴族才能掌管宗教儀式、行政管理等國家職務,農民和手工業者都屬于平民。隨著貴族和平民的矛盾日益加深,貴族之間爭權奪利愈演愈烈,公元前630年基隆暴動被鎮壓后,雅典又發生一場瘟疫,加劇了雅典社會治安的混亂。為了緩和社會矛盾,對舊有制度的改革就顯得迫切和必要。
德拉古立法
在前述社會背景下,為了改變雅典沒有成文法造成的社會不穩定現狀,雅典人委托執政官德拉古立法來規整秩序。公元前621年司法執政官德古拉進行了改革,制定了雅典的xxx部成文法。從法律上承認了已有的債務人變為奴隸的既成事實;在社會治安問題上則量刑嚴苛。強硬的法律控制使貴族之間的爭斗有所緩解,但是平民對此怨聲四起,鋌而走險的事件層出不窮,為此整個社會治安反而更加惡化。
雅典的守護神 —— 雅典娜女神像
梭倫改革
德拉古立法后,雅典并未變成一個井井有條的法治城邦,秩序反而更加混亂。公元前594年首席執政官梭倫進行了比較徹底的改革,基本奠定了雅典的民主制度。他頒布的xxx個重要舉措是“解負令”,廢除債務奴隸;第二個重要措施是根據財富的多寡重新劃分雅典的社會階層,滿足了經商新興勢力的要求。第三個舉措是創立“400人會議”機構,此機構是議案的最先討論表決機構,只有在此通過的議案才能提交給公民大會。除了這個機構和公民大會以外,雅典還有由歷任執政官組成的元老院,上述三個機構是雅典的政治中樞,全權負責雅典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事務,三足鼎立的政治格局為雅典的民主體制奠定了基礎。
克里斯提尼改革
首席執政官克里斯提尼在位期間,為使每個雅典平民都能平等地參與政治,進行了有力徹底的改革措施。xxx,組建10個地域部落取代血緣部落,打破貴族世襲政治壟斷;第二,廢除400人議會改建500人議會,增強了公民大會作為最高行政機構的實權;第三,成立十將軍委員會,平均從部落中產生,原有的九名執政官不再僅是貴族的特權。此外,為了杜絕僭主政治的再次產生,克里斯提尼發明了“陶片放逐法”,隨時將有危險的公民予以流放國外。
伯利克里改革
公元前443年至公元前429年,首席執政官伯利克里在前人改革的基礎上,進一步確立了民主憲法。首先,確定了公民大會的崇高地位,明確規定公民大會是最高立法機構,擁有對高級官員的任免權,以及對xxx等國內外事務的最后決定權。元老院只審理帶有宗教性質的案件和事務,元老院成員的終身制被打破。其次,官員的選舉向各階層開放,雅典全體男性公民基本上都獲得了不受財產限制,通過抽簽、選舉和輪換而出任各級官職的權利和機會。再次,執行公薪制,使那些為了生活整日奔波的貧窮公民終于可以騰出手來參加政權管理了。最后,放寬取得雅典公民身份的范圍,取消原先凡父母雙方皆為雅典公民者方能獲得雅典公民權的規定。
民主典范
德拉古的立法,梭倫的除舊布新,克利斯提尼的徹底改革,伯利克里的民主憲法改革,這一系列的體制改革和完善,最終導致了雅典民主的產生。這種民主在人類歷史上是空前絕后的,人人參與的程度即使是現代的民主社會也是罕見的。
伯利克里雕像
雅典是希臘城邦民主的代表。公民大會最能體現雅典民主制特點,城邦的一切機構,如500人議事會、貴族會議、執政官等,都隸屬于公民大會,公民大會由與會公民按照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做出的決議,不可輕易改動。
500人議事會是公民大會的常設機構,負責準備議案、管理財政、監督國家行政部門的日常事務,是雅典的最高行政機關,負責實施公民大會做出的決議。陪審法庭又叫作公民法庭,是雅典的最高司法機關和監察機關;雅典共設立了十個陪審法庭,由年滿30歲的男性公民通過抽簽來擔任陪審員,任期為一年,不能連任;陪審法庭主要負責審理一般的民事和刑事案件,并審查行政官員的任職資格,所作判決是最終判決,任何人無權更改。禁止公職專權,除了將軍之外,任何人都不能同時擔任兩個職務,也不能連續兩次擔任同一職務;采取輪流參政的辦法,每年有1/6的雅典公民可能擔任某種官職,而1/3的公民一生中有機會被選入500人議事會。初步形成了立法、司法、行政三權分立的制度架構,避免了有人操縱政權之虞。
與此同時,雅典民主制還設有嚴格的監察制度。除了官員任職前要接受資格審查之外,任職期間也要接受信任投票的考驗,如果受到反對,就必須到陪審法庭受審,只有法庭認為他沒有過錯才能官復原職。官員離任時,會有專人對其在任職期間的財產進行審查,如果有不正當的財產來源,就會被法庭判處非法所得的10倍罰金。
城邦的衰落
希波xxx
波斯帝國位于西亞伊朗高原地區,在相繼吞并了中亞、西亞和埃及之后,開始染指小國寡民的希臘地區。當波斯帝國擴張到小亞細亞和愛琴海地區,尤其是擴張到愛奧尼亞地區時,與希臘城邦之間爆發了利益沖突,日益白熱化的矛盾最終導致了希波xxx爆發。公元前492年,大流士一世命令他的女婿瑪爾多紐斯率海陸大軍渡過達達尼爾海峽,xxx次遠征希臘,遭遇颶風出師不利,波斯軍隊折回。公元前490年春,波斯大軍在大流士一世侄子達提斯的率領下第二次遠征希臘,在馬拉松海域與雅典軍隊相遇,雅典人取得了馬拉松大捷。而這次戰役的勝利還開創了一個很重要的體育活動——馬拉松長跑。公元前480年,薛西斯一世第三次入侵希臘,在溫泉關戰勝斯巴達軍隊后長驅直入雅典,但在薩拉米灣波斯海戰中被雅典海軍徹底擊敗,陸軍則在普拉蒂亞被斯巴達統率的伯羅奔尼撒城邦聯軍擊潰。波斯軍第二次遠征也以失敗告終。
希波xxx形勢圖
希波xxx中,為抵御共同的外侵,雅典聯合愛琴海地區一些城邦組建了提洛同盟,并想方設法取得同盟的領導權,借以強大自己的力量,產生稱霸思想,這無疑破壞了昔日希臘城邦的分離主義原則下的平衡關系,為后面希臘城邦之間的內訌埋下導火索。
伯羅奔尼撒xxx
雅典組建提洛同盟,并取得希臘城邦同盟的領導權,與波斯人軍事對抗最激烈的時候是雅典取得領導權的最初10年,雅典水手的海戰技術持續不斷得到提高。戰后,希臘受波斯“帝國主義”制度影響,開始朝建立海上帝國的目標發展。伯羅奔尼撒xxx初期,希臘已處于雅典帝國的政治環境之下,盟邦已成為納貢屬邦,愛琴海成為雅典的內湖。但其同盟內部不穩,加之馬其頓王國從中離間,雅典領導下的波蒂迪亞(Potidaea)、卡夕得西人(Chal-cidians)紛紛反叛雅典,消耗很大。與此同時,斯巴達也在希臘半島南部建立了包括科林斯、西庫昂、麥加拉和底比斯等重要城邦在內的伯羅奔尼撒同盟,并開始與以雅典為首的提洛同盟爭奪希臘的霸權。這種帝國主義式的對峙最終導致公元前431年爆發了伯羅奔尼撒xxx。
這場xxx斷斷續續打了20多年,公元前404年雅典被伯羅奔尼撒同盟與西西里人組成的聯軍打敗。建立在提洛同盟基礎上的雅典帝國土崩瓦解,斯巴達也在xxx中元氣大傷,無力承擔整個希臘領導者的職責。伯羅奔尼撒xxx是以希臘兩個xxx大的城邦為首的兩大同盟之間的xxx,幾乎所有希臘城邦都卷入其中。正因為這樣,這場xxx也奏響了希臘城邦制度的挽歌,導致希臘城邦制度最終走向衰落。公元前5世紀晚期以后,古希臘衰弱下去。
繪在陶瓶上的伯羅奔尼撒xxx場面
馬其頓統治
公元前371年,北方城邦底比斯擊敗了斯巴達,控制了希臘的霸權。就在希臘各大城邦內訌四起之時,希臘北方的王國馬其頓開始崛起,并迅速取得希臘城邦的霸主地位。公元前336年,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召開希臘同盟大會,共同推舉亞歷山大為遠征軍統帥。東征的11年間,征服波斯,兵鋒一直推及印度河流域,建起一個地跨歐亞非的龐大帝國。隨著希臘半島xxx大的雅典城邦和斯巴達城邦被征服,古希臘的城邦文明就逐漸走向了衰亡。
希臘化時代
編輯公元前323年,亞歷山xxx帝在巴比倫去世。他去世不久,帝國的西半部被他的三員大將瓜分,東半部則被東方人光復。就這樣,亞歷山大帝國土崩瓦解,而這也標志著希臘化時代的開啟。在希臘化時代這三百多年中,希臘文明經歷了一次反向的文化交融。希臘文化的很多因子對東方文化產生影響的同時,東方文化也在潛移默化、悄無聲息地對希臘文化進行滲透。當羅馬帝國把最后一個希臘人的王國——古埃及托勒密王國納入羅馬版圖之后,輝煌了兩千年之久的古希臘文明最終落下帷幕,羅馬文明開始大行其道。
亞歷山大東征
希臘化時代是亞歷山大東征直接的文化后果。亞歷山大將戰火燃向東方時,也將希臘輝煌的文化帶到了東方,開啟了希臘文化推廣到東方的源流。亞歷山大死后,其帝國土崩瓦解,其東部領土重新回到了波斯人(帕提亞人)和其他東方民族的懷抱,而西部領土則被自己的三個將領瓜分,建立了馬其頓、塞琉古、托勒密三個王國。他們也象亞歷山大一樣積極向東方推廣希臘文化,并在這些地方建立許多希臘化城市,這些城市逐漸替代雅典成為了整個希臘文化的中心。從亞歷山大帝國分裂到最后一個由希臘人統治的王國——托勒密王國滅亡,這一段持續了三百年之久的時期被稱為“希臘化時代”。這一時期,希臘文化在北非、西亞廣泛傳播,希臘文化與東方文化廣泛交流。歷山大及其繼承者們在東方建立了300多座希臘城市,在許多城市中建立了希臘式會所、劇場和體育場等,而希臘的巡回演出劇團也會定期到這些城市的劇場中上演希臘的悲劇和喜劇。在這些城市中,阿波羅、阿佛洛狄忒等希臘神祇的雕塑隨處可見,希臘神廟遍地開花。
希臘化時代馬其頓、塞琉古、托勒密版圖
古希臘文明的落幕
公元前215年至公元前146年,在三次xxx之后,馬其頓和古希臘各城邦被羅馬相繼控制,淪為羅馬的行省。公元前64年和公元前31年,塞琉古與埃及托勒密先后被羅馬所滅,龐大的亞歷山大帝國宣告瓦解,希臘化時代宣告結束。
希臘化時代意味著希臘文化對東方文化的滲透,另一方面也意味著東方文化對希臘文化的反滲透。源于東方(波斯和埃及)的君主專制主義、官僚體制、奢侈放蕩的享樂主義以及形形色色的神秘主義和彼岸主義的宗教信仰,隨著希臘化進程悄悄浸入西方文化的肌體,潛移默化地影響、改變著西方文化的面貌。隨著亞歷山大帝國的崩潰,希臘人再次墮入一個萎靡不振的時代,希臘人精神信仰混亂,希臘化時代的文化氛圍,已經與希臘城邦時代崇高典雅的悲劇精神背道而馳了。
表面上看希臘化時代是希臘文化在更廣闊的地域中的推廣與擴展,但從實質上希臘文化精神已經開始走向衰頹與沒落。正是這種背景之下,希臘產生了諸如犬儒主義等末流的哲學派別與哲學思想;宗教生活轉向神秘主義,奧林匹斯宗教日漸衰落,供奉在公共場所的象征希臘文化精神的奧林匹亞諸神毫無生氣;代表希臘文化的雕塑、戲劇和體育競技活動被東方根深蒂固的文化傳統銷蝕、滲透,希臘城邦文化所特有的和諧美已經出現裂痕。希臘人陷入無可救藥的絕望之中,轉而向東方文化尋求解脫,這時悄然興起和基督教一脈相承的神秘主義和帶有彼岸的宗教。
宗教神話
編輯概述
宗教神話與古希臘人一生須臾不離,它不僅影響了古希臘人的知識構成,也成為維系古希臘社會中各種關系的重要紐帶。城邦時代宗教的主流神明與自然界中的人是一樣的,有正常的肢體、有血肉、有情感,并不是面目猙獰、三頭六臂的怪物;但從克里特和邁錫尼時期的神話體系遺留下來的古老的神,有些是人獸雜糅。目前,學術界通常認為,泛希臘地區中xxx影響力的宗教中心有三個,分別為德爾菲的阿波羅神廟(希臘人求神諭的圣地)、伯羅奔尼撒的奧林匹亞(通過奧林匹亞競技會敬拜宙斯)以及厄琉西斯的祭典儀式(對農業女神得墨忒耳的神秘崇拜)。古希臘的宗教并非一個單獨的體系,而是由一系列包括神話、神學等內容組成的宗教系統,擁有多個分支,包括社會高層崇尚的奧林匹斯宗教、民間崇尚的地下宗教,以及一種從東方傳入的神秘主義宗教。希臘的宗教儀式大都充滿了文藝性,象一場盛大的文藝表演。
奧林匹斯宗教
在古希臘,每四年要舉行一次奧林匹亞競技會,目的是祭拜住在奧林匹斯山上的諸位神靈。奧林匹斯宗教是一個多神教,神靈共有十幾位主要成員,其他的都是附屬成員,構成奧林匹斯宗教的成員中不但有神,還有一批英雄。在古希臘神話傳說中,奧林匹斯宗教中的主要神祇由兩代神構成,xxx代神為宙斯和他的五個兄弟姐妹:天神宙斯、海神波塞冬、冥王哈德斯、天后赫拉、農神得墨忒耳和灶神赫斯提亞,第二代神則為宙斯的子女們:智慧女神雅典娜、文藝之神阿波羅、狩獵女神阿耳忒彌斯、戰神阿瑞斯、愛與美之神阿佛洛狄忒、火神赫淮斯托斯、商業之神赫爾墨斯、酒神狄奧尼索斯。上述14位主神,除海神波塞冬住在大海、冥王哈德斯住在冥府、酒神狄奧尼索斯游蕩在民間外,其他主神都住在奧林匹斯山上。當然,奧林匹斯山的神祇遠不止這些,還有很多,如時序三女神、命運三女神等。
祭祀酒神的狂歡
奧林匹克運動會
古希臘的歷史上有四大運動會,分別是八年一度的祭奉阿波羅的皮提亞運動會(后改為每四年舉辦一次),四年一次的奧林匹克運動會,每兩年一次的祭奉波塞冬的科林斯地峽運動會和祭奉宙斯的涅墨亞運動會。其中奧林匹克運動會的規模和名氣遠勝于其它三者。奧林匹克運動會的舉辦最初是為了祭祀天神宙斯,后來才逐漸演變稱凡人的一項運動盛典。因舉辦地點在伊利斯邦內的奧林匹亞而得名。公元前776年這一年被認為是奧運會的開始,也被認為是古希臘歷史的開端。
當時諸城邦經常打仗,為了比賽的順利進行,城邦共簽“神圣休戰”契約,規定比賽其間戰事一律暫停。從公元前776年至394年羅馬皇帝狄奧多西一世宣布廢除奧運會為止,奧運會一共舉辦了293屆。運動會程序為xxx天舉行宗教活動,向眾神之王宙斯獻祭,之后才正式展開體育比賽。運動會的比賽項目逐漸增加,有摔跤、拳擊、擲鐵餅(實際是石餅)、五項全能、賽馬、戰車賽等。古代奧運會停辦了1000多年后,在法國人顧拜旦的發起下,1896年雅典舉行了xxx屆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此后奧林匹克運動會一直延續到現代,成為舉世矚目的體育盛會。無論奧運會在哪個國家舉行,首先都要在希臘奧林匹亞取得圣火。
《擲鐵餅者》雕像 —— 體現奧林匹克精神的經典之作
地祇
地神為民間老百姓崇拜和信奉的、與生產生活相關的諸神,其形象多為半人半獸,歷史悠久。一是地神蓋亞,她是最古老的神,希臘人將其奉為所有神的始祖;此外還有農神得墨忒耳、灶神赫斯提亞、酒神狄奧尼索斯、畜牧保護神潘和正義神狄克等。二是生殖神,豐產女神、就是奧林匹斯的農神得墨忒耳,及其女兒谷物之神、春天之神珀爾塞福涅。三是地下諸神,與死亡有關的神,除了冥王哈德斯,冥界內其他主管死亡的神也受到人們的崇拜,如冥界總管赫卡忒、判官米諾斯等。四是死去的祖先或英雄,人們出于對魂靈的恐懼而以一種安撫式的儀式祭奠祖先的魂靈,英雄崇拜中最為著名的就是對醫藥神阿斯克勒庇俄斯的崇拜。
神秘主義宗教
神秘主義宗教是一種從東方埃及和亞洲傳來的宗教,宗教儀式的目的是通過祭拜的方式,祈禱人類死后可以免遭地獄之苦,像種子重新發芽一樣,再次獲得新的生命。最早表現為厄琉西斯對豐產女神墨忒耳的崇拜,后來發展為對酒神狄奧尼索斯的崇拜,最后又從酒神崇拜上升為一種神秘宗教,即奧爾弗斯宗教。奧爾弗斯宗教是xxx個公開宣揚“靈魂可以擺脫肉體”的宗教流派,信奉該教的人認為靈魂離開肉體后可以在不同的生物中實現輪回轉世。奧爾弗斯教試圖從人類的本質出發,去解決人與神、一與多、肉體與精神、現在與未來的關系,這與當時哲學關心的問題是一致的。由此,哲學的啟蒙自然成為宗教發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結果。
哲學
編輯概念
哲學的英文寫法為Philosophy,在希臘語中,philo是“愛”的意思,sophia是“智慧”的意思,“philosophy”,意思是“對智慧的熱愛”,或簡稱為“愛智慧”。這就是“哲學”的最初意義,它是希臘哲學的一種深化和提升。哲學探討的問題是一種玄妙的存在,本身就是無定論的問題,即所謂形而上學的問題。古往今來無數哲學大家爭論的都是同樣的沒有終極答案的哲學問題:這個世界究竟是物質性的還是精神性的;人死后是否能到達另一個世界;世界有沒有目的性;到底是自然界本身充滿了規律性,還是我們人類是一種喜歡秩序的動物,所以我們一思考,自然界就充滿了規律性。等等。
早期四大學派
希臘早期出現了四個對后世影響深遠的哲學學派,分別為米利都學派、以弗所學派、畢達哥拉斯學派和愛利亞學派。產生在愛奧尼亞地區的米利都學派和以弗所學派屬于自然哲學派,他們是從時間維度追溯萬物的本原,認為萬物的本原是一些物質性的東西,因此這兩派通常也被稱為唯物主義學派。產生在南意大利、西西里島的畢達哥拉斯學派和愛利亞學派屬于抽象的形而上學路徑,致力于探尋事物的內在規定性即本質規律,認為萬物的本原是一些精神性的內容,故又被稱為唯心主義學派。但他們所探討的問題實質是一個,即追尋萬物的本原是什么。
米利都學派
誕生于小亞細亞西海岸的愛奧尼亞地區,是古希臘最早的哲學學派,這一學派出現了西方世界最早的三位哲學大家,分別是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和阿那克西美尼。“西方哲學之父”泰勒斯被譽為古希臘的“七賢”之一。他的哲學觀點:水是萬物的本原。他企圖用某種自然物質解釋萬物,由此人類思維xxx次實現了從神話到哲學的xxx。之后沿著泰勒斯的思想繼續前行的哲學家,最終形成了兩個學派 ——米利都學派與以弗所學派。米利都學派代表人物阿那克西曼德認為,有形之物不能成為最初、最原始的“本原”,他提出“無限者”是萬物的本原;阿那克西美尼表述了萬物本原是一種貌似無限實則有確定內涵的東西,提出了“氣本原說”。
“哲學之父”泰勒斯
以弗所學派
以弗所學派也不完全屬于自然哲學派,因為它xxx次引出了哲學的復線,即現象與本質、自然哲學與形而上學并存的兩條線索。代表人物為赫拉克利特,他既是古代辯證法的創始人,也是“萬物的本原是火”的觀點以及關于邏各斯的思想的提出者。赫拉克利特的辯證法思想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點。萬物流變,無物常駐,認為除邏各斯外,世界上所有事物都處于永不停息的運動變化過程之中。矛盾是運動變化的根據,表達了矛盾和對立統一的思想。強調事物的相對性,事實上,赫拉克利特的辯證法與后來的詭辯法、神秘主義等都是緊密相連的,認為事物都是相對的。辯證法稍微向前推進一點就是詭辯論,詭辯論再稍微向前推進一點又可能轉向神秘主義。
畢達哥拉斯學派
與自然哲學從具體的自然物出發進行還原的做法不同,形而上學更側重于思想的抽象性。而形而上學思想的xxx個奠基者,就是畢達哥拉斯。從小亞細亞流亡到南意大利的畢達哥拉斯創立了畢達哥拉斯學派,將從埃及學到的幾何學內容加以規范,最終歸納為一個數學定律——畢達哥拉斯定律,也就是勾股弦定律,埃及人雖然知道直角三角形的三條邊存在著3:4:5這樣的比例關系,但未能進一步將其表述為“直角三角形的斜邊之平方等于兩條直角邊的平方和”這樣一個普遍性公式。畢達哥拉斯將這個規律提升到一個更加抽象的數學層次上,使數xxx次脫離了形而獨立存在,讓純粹數學作為一門科學成為可能。畢達哥拉斯既研究數學和自然科學,也奉行許多奇怪的宗教規矩,畢達哥拉斯將宗教與哲學、科學(數學)非常和諧地融為一體,建立起一個神秘又帶有精英主義色彩的教派。畢達哥拉斯發現了數學勾股定律,由此提出了哲學命題,即“數是萬物的本原,而1則是數的本原”,開啟了希臘形而上學的源端。
愛利亞學派
愛利亞學派的xxx位哲學家名叫克塞諾芬尼,他對當時希臘城邦中流行的多神教進行了懷疑和批判,他認為在這些人形的神背后,有一個不生不滅、不變不動的xxx的“神”,他將這個神稱為“一”,或者叫作“存在”,這個抽象概念與畢達哥拉斯學派的“數”或赫拉克利特的“邏各斯”如出一轍,都是某種形而上學的存在。而愛利亞學派的真正奠基者和主要代表人物為巴門尼德,他提出了“存在”與“非存在”哲學觀。簡言之,“存在”就是事物的抽象本質;而所謂的“非存在”,就是指紛繁復雜、生滅變化的現象世界。愛利亞學派的第三位哲學家名叫芝諾,芝諾的主要貢獻在于他為巴門尼德的形而上學的存在論提供了大量的邏輯論證,芝諾的論證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對運動的否定,另一方面是對多的否定。為此,他提出一系列詭辯,如“阿喀琉斯追烏龜”“飛箭不動”“二分法”以及“大小的論證”“谷粒的論證”等等。但另一方面,他的那些論證也極大地助長了詭辯論的思想風氣,這種風氣后來在智者派中演化成一種吊詭的結果,并最終發展為一種解構形而上學的懷疑論。
傾聽哲學家們的辯論
智者派
早期希臘四大學派雖然對本原問題持不同見解,但都致力于探尋萬物的本原和本質,他們都是客觀主義者和建構主義者,即承認世界具有客觀的本原或本質,并且試圖建構關于這些本原或本質的哲學理論。但是此時出現了一批解構主義者 —— 智者派,他們站在主觀主義和詭辯論的立場上,旗幟鮮明地對四大學派的本原理論進行了徹底的批判。智者派所持的懷疑主義,基本宗旨就是對一切獨斷論的形而上學根據進行解構。智者派的代表人物是普羅泰戈拉和高爾吉亞。普羅泰戈拉提出了他的著名命題,即“人是萬物的尺度”:人既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他將客觀性的xxx真理推向了見仁見智的相對主義。普羅泰戈拉的第二個觀點是“理論的相對性”,他認為,一切理論都有與其相反的說法。但普羅泰戈拉相對主義的觀點,既摧毀了其它理論,頁摧毀了它自身。高爾吉亞主要通過三個命題證明了“一切皆假”的懷疑主義的思想,這三個命題分別為“無物存在”“即使有物存在也無法認識”以及“即使認識了也無法言說”。
原子論者
早期自然哲學家提出某種自然物質作為萬物的本原,晚些時候,他們開始從尋找萬物的原始開端轉向了探尋萬物的空間構成要素,哲學家又發展出了更高水平的自然哲學,相繼出現了恩培多克勒的“四根說”、阿那克薩戈拉的“種子說”和德謨克利特的“原子論”。恩培多克勒的“四根說”認為,世界的本原或根基不是一個,而是四個,這四個最基本的元素就是水、火、土、氣,萬物都是由這“四根”結合而成的,這四種元素都是本原。阿那克薩戈拉卻認為,萬物的本原并非水、火、土、氣,而是萬物由以構成的最小微粒,這種最小微粒稱為“種子”或“同類的部分”,這無數的“種子”或“同類的部分”就是萬物的本原;阿那克薩戈拉還提出一個重要的哲學概念“努斯”,它是一種動力因,正是“努斯”促進不同“種子”組合為不同的事物。而德謨克利特是古希臘原子論的集大成者,但據說最早提出“原子”概念的是德謨克利特的導師留基波。德謨克利特認為,萬事萬物都由一個最小的元素組成,如果將所有事物進行切割,切割到最后一定可以切出一個最小的微粒,微粒之間沒有任何性質上的差異,只有大小和形狀的差異,這種最后不可再分的東西就是萬物的基本元素,德謨克利特把它們稱為“atom”,原意是“不可分之物”,中文翻譯為“原子”。
蘇格拉底
蘇格拉底哲學的核心是道德問題,他開創了“倫理哲學”,從而使古希臘哲學從單純研究自然轉向研究人類本身。蘇格拉底提出“認識你自己”與“自知其無知”,表達對“智者”的不滿,認為萬物的本原只有神靈才能把握,人根本沒有能力認識它、把握它。蘇格拉底認為人的根本問題就是道德問題,通過對自己道德特性的認識重新建立一種普遍性的本質,這就是哲學的基本使命。蘇格拉底還提出“美德即知識”的觀點。他采用的“詰問式”教育方法即辯證法,對西方的思維方式有極為重要的貢獻。蘇格拉底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思想,那就是神學目的論,在蘇格拉底看來,xxx智慧的神按照一定的目的安排了萬物。最終蘇格拉底因對希臘諸神的不屑,被雅典民眾以褻瀆神靈的罪名判處死刑。
蘇格拉底之死
柏拉圖
柏拉圖哲學的主要思想就是“理念論”,認為世界的本原是理念。希臘語的“理念”,并非指人腦中的觀念或心中的意念,而是一種通過精神才能“看”到的東西,其實與畢達哥拉斯的“數”、赫拉克利特的“邏各斯”、巴門尼德的“存在”,在思想內涵方面是一脈相承的。“理念論”認為,真正實在的東西是客觀獨立存在的理念,而感性世界的具體事物卻是對理念的模仿和分有。世界的本原是理念,理念賦予“原始物質”以具體的規定性,這個過程也被叫作“賦形”。由此,柏拉圖提出,不論是一堆原子還是其他任何物質,它們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們會被賦予什么樣的形式,正是這個形式使它們成為感覺之物,如成為山川河流、桌椅板凳,甚至成為人、成為狗,等等。如果沒有賦形的過程,這些原子或“原始物質”就什么都不是。柏拉圖的“理念論”就是這樣將古代形而上學的發展推向了頂峰,開創了精神決定物質的西方哲學唯心主義主流思想。柏拉圖還有一個重要的思想,就是在認識論方面提出了著名的“回憶說”,認為我們的真理性知識都是先于經驗而存在于我們的思想之中的。他的作品《理想國》描繪了他幻想的“完美”國家。他也寫了《律法》和許多蘇格拉底的對話錄。柏拉圖在雅典城郊一個名叫阿卡德米(Academy)的運動場開設了一所學院,專門收徒傳授他的哲學思想,還教人摔跤。柏拉圖是唯心主義的重要奠基者,是他將古代形而上學的發展推向了頂峰。
亞里士多德
亞里士多德是古希臘哲學與科學的集大成者。古希臘哲學有兩條主線,一條為自然哲學,發展到德謨克利特的“原子論”時達到最高峰;另一條就是形而上學,發展到柏拉圖時達到了頂峰。亞里士多德將柏拉圖與德謨克利特這兩座互相對立的山峰統一了起來,從而形成一個博大精深、包羅萬象的哲學體系。亞里士多德像柏拉圖一樣也開園講學,他創立的學派被稱為“逍遙學派”。亞里士多德是古希臘最博學的人之一,被稱為“百科全書式的學者”,他的弟子和后世學者將他的著作和講課記錄匯編成《亞里士多德全集》20多卷,其中除了《物理學》《工具篇》《尼各馬可倫理學》《論靈魂》《詩學》和《政治學》等。
亞里士多德
“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是亞里士多德的名言,他尊崇老師柏拉圖,但也指出了其“理念論”的缺點,認為在個別事物之外增加的理念世界把問題弄復雜了;關于“理念”的論證也不符合邏輯。批判前人觀點后,亞里士多德構建了自己的哲學體系。哲學研究存在的學問,他將其稱為“xxx哲學”,他認為“xxx哲學”的研究對象不是特殊的存在物,而是“存在本身”即存在是什么問題,也即“xxx哲學”的核心是關于哲學的實體。亞里士多德的實體哲學主要回答了三個問題:xxx,“實體是什么”,即給實體下一個定義,這是最基礎、最核心的問題;第二,“實體的原因是什么”,我們不但要知其然,還要其所以然;第三,“實體是如何生成的”,這個問題旨在說明從實體的原因到實體的發展過程。這三個問題構成了亞里士多德實體哲學的基本內容。
除了實體哲學,亞里士多德在認識論、倫理學等方面也有許多建樹。古希臘哲學發展到亞里士多德那里登臨了智慧的頂峰,再往后將要面對盛極而衰的命運了,他死后,希臘哲學步入了衰退時期。與此對應,希臘城邦文明也開始走向沒落,進入希臘化時代。
希臘化時期的哲學
希臘化時代與后來羅馬時期的哲學一起成為古代希臘哲學與中世紀基督教哲學的中介。在希臘化時代,希臘出現了三大哲學學派,分別為伊壁鳩魯主義、斯多葛主義和懷疑主義。這三個哲學學派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對世界的本原、本質、實體等問題都不再感興趣,轉而去關心人怎樣才能在一個無聊的世界里獲得幸福,因此,這一時期的希臘哲學也可以稱作衰頹的哲學。伊壁鳩魯的幸福觀可以總結為:“神不足懼,死不足憂,樂于行善,安于忍惡。”斯多葛主義提倡的是:一個人要想獲得幸福,就要順應自然、服從命運,這才是一種道德的生活,而道德的生活就是幸福的生活。簡而言之,斯多葛主義主張“美德即是幸福”。懷疑主義也是希臘化時期三大學派之一,該學派的基本觀點就是對各種獨斷論的觀點采取一種懷疑、批判的態度。認為獲得精神的幸福與靈魂的安寧的方法就應該采取對任何事都不做決定、懸置判斷的態度。
文學
編輯史詩(敘事詩)
古希臘的史詩、敘事詩等,以朗誦故事的方式闡述作者想要表達的內容,這些內容大多是神話傳說、英雄故事等。史詩代表作《荷馬史詩》由大約生活于公元前9世紀至公元前8世紀之間的盲人詩人荷馬所作,他將流傳下來的希臘人頌唱特洛伊xxx的短歌薈萃起來,編輯成《伊利亞特》(一譯《伊利昂紀》)和《奧德賽》(一譯《奧德修紀》)兩部史詩,兩部合稱《荷馬史詩》,敘述了公元前12世紀希臘聯軍攻打特洛伊以及戰后希臘人返回家園的故事。
《荷馬史詩》的主題是歌頌希臘民族的光榮史跡,贊美勇敢、正義、無私、勤勞等善良品質,謳歌克服一切困難的樂觀精神,肯定人與生活的價值。但史詩也具有濃厚的宿命論色彩,人與人之間的斗爭常常是神與神之間斗爭的縮影。《荷馬史詩》雖然講述的是公元前12世紀的故事,但是其背景反映了公元前8世紀的社會情況,其中軍事民主制的政治制度、戰甲戰船的樣式以及鐵器等都是在荷馬生活的時代才出現的,史詩真實地記載了當時的文化、政治、社會生活等各方面情況,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
彈奏豎琴吟唱的荷馬
抒情詩
特點
公元前8世紀后,希臘社會發生變遷,氏族制度瓦解,階級分化加劇,作者內心的情愫和感受需要抒發,抒情詩由此產生。抒情詩”(Lyric Poetry)指由弦琴、豎琴或短笛伴唱的詩歌,包括雙行體詩、諷刺詩、琴歌和牧歌等多種題材。它起源于希臘的民間歌謠,歌唱時有管弦樂器伴奏,根據伴奏的樂器分為笛歌和琴歌。古希臘抒情詩中,成就最高的是琴歌,琴歌分為兩種,一是獨唱體,一是合唱體。
抒情詩人
以寫贊歌、哀歌著稱的提爾泰奧斯,希臘第九大抒情詩人阿爾克曼,擅長寫雙行體詩的西摩尼德斯,擅長寫獨唱體琴歌的薩福、阿爾凱奧斯和阿那克里翁,合唱體琴歌成就最高的“國民詩人”品達,等等,都留名于古希臘史冊。
獨唱體琴歌的代表人物是女詩人薩福。她在雅典的民主派和貴族派的政治斗爭中被迫流亡國外,后來在故鄉萊斯博斯島創建女子學校,專門教導女孩子寫作詩歌。她的作品語言艷麗無比,情調傷感,感情真摯,題材上多描寫纏綿悱惻的愛情。如她的名作《致阿那克托里亞》,沉痛哀惋,感人肺腑。據說薩福是個同性戀者,在崇尚自由民主的古代希臘時期,薩福的地位極高,曾被柏拉圖稱為“第十個繆斯”。但中世紀基督教反對同性戀,因而她的許多詩作在羅馬和君士坦丁堡被公開焚毀。
伊索寓言
伊索生于公元前6世紀,他是一個獲釋的奴隸,一生創作了許多寓言故事。《伊索寓言》是后人根據拜占庭僧侶普拉努德斯收集的寓言以及陸續發現的古希臘寓言傳抄編訂的,原書名為《埃索波斯故事集成》。有一個說法認為其中的故事是一名埃塞俄比亞黑人奴隸所做,“伊索”即“埃塞俄”的諧音。《伊索寓言》主要是通過一些動物的言行來寄寓道德教諭,動物大多是社會上形形色色人物的反映,如貪婪愚笨的富人、勤勞勇敢的窮人等,其內容精練簡潔,語言淺顯生動,卻蘊含著雋永深刻的道理,體現了古代希臘人的智慧,常常為后世的文學作品甚至歷史政治著作所引用。其中的名篇有《農夫與蛇》《披著羊皮的狼》《烏鴉和狐貍》《狐貍和葡萄》《獅子和老鼠》等。《伊索寓言》被譽為“西方寓言的始祖”,它的出現奠定了寓言作為一種文學體裁的基石。
悲劇
概念
希臘人以歌舞表演來祭祀酒神(豐收之神)表達崇拜和喜悅之情,悲劇起源于此。公元前534年,悲劇表演正式成為酒神節祭祀活動的一部分。悲劇的題材大都來自古希臘神話傳說、英雄故事,以及史詩等。在悲劇中并不是善與惡這兩種對立的自由意志發生激烈沖突,而是自由意志與潛藏在它背后的命運之間的沖突;造成沖突的不是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否定,而是自己對自己的否定。悲劇之所以在酒神節上演,主要是為了讓希臘人不要忘記酒神狄奧尼索斯曾經遭受的苦難,通過這種表演紀念酒神的痛苦經歷,鞏固希臘人心中命運艱難、人生悲苦等觀念,同時也告誡希臘人,諸神和最高法則永遠存在。劇情展開分為開場、進場歌、劇情演出、場間合唱和退場五部分。
劇場
悲劇演出最初在酒神的祭壇附近,演變為全民性活動后,劇場便應時而生了。劇場都是呈露天半圓形狀。古希臘時期,幾乎每個城邦都建有劇場,其中著名的有:雅典的狄奧尼索斯劇場、斯特拉托斯劇場、多多納劇場、阿爾戈斯劇場、德爾菲劇場、斯巴達劇場、埃皮達魯斯劇場、以弗所劇場、希拉波利斯劇場、敘拉古劇場等等。
雅典的狄奧尼索斯劇場遺址
三大悲劇作家
埃斯庫羅斯,古希臘xxx位悲劇詩人,被譽為“悲劇之父”“有強烈傾向的詩人”,一生共創作70多部悲劇,其中代表作品主要有《被縛的普羅米修斯》《奧瑞斯提亞》三部曲(《阿伽門農》《奠酒人》和《善好者》)《波斯人》等。索福克勒斯被譽為“戲劇界的荷馬”,他一生共寫下130部劇作,但僅有7部流傳下來,其中最著名的有《奧狄浦斯王》《安提戈涅》《奧狄浦斯在科羅諾斯》等。歐里庇德斯被譽為“劇場里的哲學家”,其一生創作了90多部悲劇作品,流傳至今的有18部,其中以《伊菲革涅亞在奧里斯》《美狄亞》和《特洛伊婦女》最為著名。
喜劇
古希臘喜劇起源于祭祀酒神的狂歡歌舞和民間滑稽戲。公元前486年,雅典正式確定在春季酒神節慶中增加喜劇競賽項目。到希臘化時代,喜劇已經占據戲劇的主要舞臺。最早的喜劇作品出現于公元前484年一位名叫埃庇卡姆斯的哲學家兼戲劇家之手。古希臘喜劇大半是政治諷刺劇和社會諷刺劇,產生于言論比較自由的雅典民主政治繁榮時期。
公元前5世紀雅典曾產生過三大喜劇詩人,分別是克拉提諾斯、歐波利斯和阿里斯托芬。阿里斯托芬生活于伯羅奔尼撒xxx時期,雅典的城邦文明正在衰落之中,雅典社會出現了貧富分化、政治派系等現象,這些都是劇作家創作的素材。阿里斯托芬一生共寫過44個喜劇劇本,但完整流傳下來的只有11部,比較著名的包括《巴比倫人》《云》《鳥》《騎士》《阿卡奈人》《黃蜂》等。阿里斯托芬是歐洲的喜劇之父,正是他奠定了西方文學中喜劇以滑稽形式表現嚴肅主題的傳統。
藝術
編輯廣義的造型藝術形態包括雕塑、建筑和繪畫。集雕塑、建筑和繪畫三位一體的雅典衛城帕特農神廟被譽為“希臘國寶”,充分體現了古希臘藝術寓情于理,推崇形式的優美,強調部分對稱與整體和諧,追求靈與肉、力與美以及動與靜的統一。
古希臘宙斯神廟
雕塑
起源
古希臘xxx代表性的造型藝術就是人體雕塑。在公元前6世紀以前,古希臘造型藝術的主要作品為木雕,即用木頭雕刻各種各樣的人物、事物,后來小亞細亞地區傳入青銅鑄造法。但這兩種材質的雕塑保存下來的作品很稀少。再后來發展為大理石雕刻,希臘的雕刻藝術突飛猛進。造型方面的特點,一是寫實性,雕刻家們最初是模仿古埃及和小亞細亞地區的雕塑作品,造型死板;直到奧林匹亞競技會和其它競技會的舉辦,他們開始嘗試裸體的人體雕像。此外,他們還參照運動員的人體形象來雕刻神靈。二是故事性,古希臘藝術作品的精髓在于,每一件藝術品、每一座雕像的背后,都有一段故事,這段故事記載的正是當時的一段歷史,也是當時的一段現實。
演進
古希臘早期的雕塑作品都比較簡單、粗糙,造型較為怪異、僵硬,深受顧埃及藝術風格影響:最早公元前2000年以前的基克拉迪文化時期大理石雕刻的抱臂人物像;愛琴文明時期的酒杯、面具等工藝品;公元前8世紀古希臘藝術的東方化時期,出現“混合體怪獸”的形象雕塑;后逐漸注重寫實,但整體缺少靈動感。到公元前5世紀城邦時代,古希臘的雕塑藝術進入繁盛輝煌時期,作品形態趨于完美,菲迪亞斯、波留克列特斯、米隆、克勒西拉斯等一大批具有希臘藝術風格的杰出藝術家出現,這一時期雕塑作品題材廣泛、藝術風格多樣、注重人物精神世界的刻畫,人體比例得當,有大量經典作品問世。在城邦時代向希臘化時代過渡期,雕塑藝術既保留了古典時期的英雄主義、現實主義與人文主義風格,也開始表現出一些陰柔細膩的審美情調,對人物內在情感的展現也逐漸表現出強烈的個人主義傾向,出現了斯科帕斯、留西波斯、普拉克希特列斯三大雕塑家。希臘化時代后,富麗堂皇追求感官享受的藝術形態與城邦時代崇高典雅的精神氣質日益遠離。
基克拉廸抱臂人物雕像
與雕塑作品并列的還有浮雕作品,希臘各地大量的供奉各種神靈的神廟是浮雕作品的主要載體。進入希臘古典時期后,古希臘藝術家大量運用浮雕裝點城市和各類建筑物。
建筑
古希臘的建筑主要體現為神廟建筑,其主要風格是和諧、單純、莊重、布局清新,主要分為三種類型,即多立克柱式、愛奧尼亞柱式和科林斯柱式。多立克柱式大約出現在公元前7世紀,這種類型的建筑大多建立在階座之上,特點是柱體比較粗大、雄壯,帶有北方多利亞人那種粗獷的風格,也稱男性柱。如雅典衛城帕特農神廟、雅典蘇尼翁角的海神廟。愛奧尼亞柱式建筑大約出現于公元前6世紀中葉,由愛奧尼亞地區傳到希臘本土和泛希臘地區,整體特點是纖細、秀美,也稱女性柱。它的柱頭是一對向下彎曲的渦輪裝飾,渦輪上方有頂梁。柱身上有24條凹槽,它的柱體下面有一個圓盤柱基。如雅典衛城帕特農神廟旁邊的厄瑞克透斯神廟。科林斯柱式建筑出現于公元前5世紀的科林斯地區,它其實是愛奧尼亞柱式的一個變體,兩者的很多部位都極其相似,只是科林斯柱式建筑的柱體不像愛奧尼亞柱式那樣修長,它介于多立克式的男性粗獷和愛奧尼亞式的女性秀美之間。這一柱式被廣泛用于建造規模宏大、裝飾華麗的建筑物,如雅典的宙斯神廟。
愛奧尼亞柱式建筑風格的厄瑞克透斯神廟
繪畫
古希臘的繪畫藝術來源于東方埃及、腓尼基傳入。克里特文明和邁錫尼文明時期,開始為王宮所特有。壁畫藝術是克里特時期的主要藝術形式,陶器繪制圖案是邁錫尼文明的藝術形式。古希臘早期的繪畫都非常簡單、單調,基本上是一些簡單的幾何圖形。歷史學家將公元前9世紀到公元前8世紀這段時間稱作古希臘繪畫史上的幾何陶時代。當時的幾何花紋包括三類,分別為抽象性幾何紋,比如由波浪線、平行線、交叉線、環形曲線、三角形等組成的圖案;形象性幾何紋,如鳥獸紋、人形紋等;情節性幾何紋,如表現xxx、葬禮、表演、宴會等場景的花紋圖案。
黑繪雙耳大口酒壇
公元前6世紀,希臘的繪畫藝術擺脫東方傳統繪畫藝術影響,有了自己的獨特風格,發展出以神話故事為題材的陶畫、瓶畫,而且此時的繪畫藝術還出現了兩種風格,即黑繪與紅繪。
音樂
古希臘音樂文化是歐洲音樂文化的起源。根據現存史料,古希臘音樂文化發展歷史可以劃分為三個時期:荷馬時期、古典時期、希臘化時期。其中,古典時期是古希臘音樂文化發展最繁榮的時期。荷馬時期的《伊利亞特》(Iliad)和《奧德賽》(Odyssey)這兩部敘事史詩,皆由盲詩人荷馬以口頭吟唱方式創作完成。古典時期也被稱為“抒情詩歌”時代,抒情詩歌是一種文學與音樂相結合的獨唱體裁,它通常由詩人寫作詩文,并自彈里爾琴(Lyre)自唱;古希臘戲劇中的“悲劇”是“酒神頌歌”演變而來,“喜劇”由酒神節歡慶豐收儀式的勁歌勁舞場面發展而來。希臘化時代,古希臘音樂文化隨著亞歷山大的遠征步伐更遠的擴散。
古希臘的“音樂”(Music)一詞,比現代所謂“聽覺藝術”、“樂音有組織的運動”的含義要廣泛得多。Music一詞源于Muse,Muse譯作“繆斯女神”,Music亦即“繆斯女神的”。古希臘神話中的繆斯女神共有九位,其分別掌持著音樂、舞蹈、悲劇、喜劇、頌歌、抒情詩、史詩、天文和歷史。
古希臘的樂器,最常見的弦樂器為里爾琴和基薩拉琴,最常見的管樂器為阿夫洛斯管和排簫。它們遍布于東地中海沿岸的廣大地區。古希臘樂器在古希臘人的生活中不可或缺,它們既廣泛用于詩歌、舞蹈等娛樂活動,也廣泛用于太陽神阿波羅和酒神狄爾尼所斯的祭拜活動。
音樂的和諧與否,是古希臘人衡量音樂優劣的標準之一。對于和諧與否的判斷方式,有數理派和聽覺派兩種。前者以公元前6世紀畢達哥拉斯(Pythagoras)的學說為代表,后者以公元前4世紀亞里斯多塞諾斯的學說為代表。古希臘人注重音樂的社會功能和教育作用,強調音樂能對人的意識、心態、行為、智慧產生引導和啟迪作用,音樂被視為人格培養的基本內容。古希臘晚期的哲學家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等都在其著作中多次提到音樂對人的教化意義和娛樂功能。
荷馬彈奏豎琴
科技
編輯古希臘人是一個熱愛思考的民族,他們在數學、物理學、天文學、生物學等領域均做出了突出貢獻,前文所述,很多自然哲學派的哲學家同時也是科學家 。他們智慧的<a href="http://www.gelinmeiz.com/214837/" target="_blank">結晶在世界科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為現代科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歐幾里德在數學方面卓有成就,著有《幾何原本》,奠下了以后歐洲幾何學和數學的基礎。阿基米德在物理學、幾何學等諸多科學領域均有建樹。在天文學方面代表人物有主張“太陽中心論”的阿里斯塔克斯、天文學之父“希帕庫斯”。被譽為“醫學之父”的希波克拉底是希臘著名的醫生,開創了真正意義上的醫學,他提出了“體液學說”,還制定出被譽為醫務道德原則的“希拉克拉底誓詞”。此外,古希臘人在地理學等領域也做出了開創性的工作,給后人留下了寶貴的遺產。
影響
編輯城邦時代
城邦模式
希臘城邦這種“分離主義”政治模式對歐洲的影響是長久且深遠的,古羅馬帝國滅亡后,西方基本處于分崩離析的狀態。古希臘“小國寡民”生存方式,對現今歐洲的形成也產生舉足輕重的影響,如安道爾、圣馬力諾、梵蒂岡等蕞爾小國,與古希臘城邦相似的存在。
民主政體
斯巴達的貴族寡頭政體直接影響古羅馬,羅馬人于公元前509年建立了由羅馬貴族掌權的共和國,其主要政治機構包括執政官、元老院和公民大會,其中執政官有兩人,掌管著最高軍事和民政權力,與斯巴達城邦的國王類似。且其影響一直延續到西方的近代社會,比如英國的“兩院制”—— 以貴族為代表的上議院和以平民為代表的下議院共同管理國家事務。
雅典民主政治推動了雅典城邦文明的前進。寬松的氛圍造就雅典的學術文化空前繁榮,哲學、倫理學、美學、邏輯學、法學等學科都有極大的發展進步,一批從事精神活動的有識之士相繼涌現,如柏拉圖、蘇格拉底、亞里士多德哲學三杰,著有不朽名著《歷史》的希羅多德,戲劇家埃斯庫羅斯、索福克勒斯等人。民主政治也為雅典經濟的發展清除了障礙,雅典的手工業、航海業、種植業和對外貿易的得到進一步發展。民主政治讓公民日趨獲得自由、獨立的身份,助推了商品貨幣關系的形成。
希臘化時代
政治生活
亞歷山大東征將希臘文化推向了東方,成功地將希臘文化同亞洲文化、非洲文化結合起來,使西亞、北非逐步走上希臘化道路。東方國家長期實行專制主義和官僚主義,奉行君神一體和君權神授,這種政治體制就是通過希臘傳播至中世紀西歐社會的。最直接的是希臘對對羅馬的影響,相對質樸節制的幾個希臘王國受東方享樂主義的生活方式影響,毫無節制地追求奢靡的生活享受,此后這種生活方式通過他們也影響了羅馬精英階層。
亞歷山xxx帝指揮建造亞歷山大城
文化
首先,公元前1世紀羅馬征服了希臘,古希臘各城邦雖然淪為羅馬的殖民地,但羅馬人卻受到希臘文化的影響,甚至可以說希臘文化深深地滲入了羅馬的骨髓,希臘雖然成為羅馬的政治殖民地,但羅馬也成為希臘的文化殖民地。再次表現在宗教信仰方面。到公元4世紀時,已經被納入羅馬版圖的希臘,與羅馬帝國的其他地區一樣,放棄了信奉一千多年之久的希臘羅馬多神教,轉而信仰基督教。但希臘的諸多哲學思想卻深深地滲透到基督教神學之中。這種文化滲透也深受希臘與羅馬之間的文化張力的深刻影響,在羅馬的土地上,出現了帶有羅馬文化特點的基督教,即羅馬公教(天主教);而在希臘土地上則生長出了具有希臘文化特點的基督教(希臘東正教)。從表面上看,是基督教取代了希臘宗教,但實際上,這些基督教分支都不可避免地帶有希臘文化特點。也就是說,基督教在希臘的土地上生根發芽,長出來的果實已經不再是原來那個純正的東方基督教了。
評價
編輯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對希臘的評價:希臘人善于辯論,言辭上的巨人由于癡于奢侈和迷于藝術而變成了行動上的矮子,在外敵面前不可避免地淪為奴隸。
威爾·杜蘭在他的《世界文明史》中精辟地指出,“羅馬人雖然征服了希臘,但在文化上卻被希臘人所征服。”古希臘文明是世界古典文明長河中的一顆璀璨奪目的明珠。古希臘民族在文學、藝術、哲學、史學、科學技術等方面創造了輝煌的成就,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8世紀德國藝術家溫克爾曼如此評價古希臘的雕塑藝術:“希臘杰作有一種普遍和主要的特點,這便是高貴的單純和靜穆的偉大。正如海水表面波濤洶涌,但深處總是靜止一樣,希臘藝術家所塑造的形象,在一切劇烈情感中都表現出一種偉大和平衡的心靈。”
對于古代奧林匹克運動的意義,近代奧林匹克運動之父、法國教育家顧拜旦予以高度評價,他認為古希臘的競技運動具有特殊的社會價值,它與藝術、品德高尚的公民成為支持古希臘文明的三大支柱。
參考資料
編輯展開[1]肖石忠. 古希臘[M]. 石油工業出版社, 2018-03: 2-5.
[2]肖石忠. 古希臘[M]. 石油工業出版社, 2018-03: 2.
[3]趙林. 古希臘文明的光芒[M]. 人民郵電出版社, 2020-11: 3.
[4]肖石忠. 古希臘[M]. 石油工業出版社, 2018-03: 32.
[5]趙林. 古希臘文明的光芒[M]. 人民郵電出版社, 2020-11: 8-18.
[6]趙林. 古希臘文明的光芒[M]. 人民郵電出版社, 2020-11: 3986-4002.
[7]肖石忠. 古希臘[M]. 石油工業出版社, 2018-03: 32-38.
[8]肖石忠. 古希臘[M]. 石油工業出版社, 2020-03: 30-33.
[9]趙林. 古希臘文明的光芒[M]. 人民郵電出版社, 2020-11: 38-45.
[10]趙林. 古希臘文明的光芒[M]. 人民郵電出版社, 2020-11: 55-72.
[11]肖石忠. 古希臘[M]. 石油工業出版社, 2018-03: 140-170.
[12]趙林. 古希臘文明的光芒[M]. 人民郵電出版社, 2020-11: 72-84.
[13]林之滿. 高貴典雅的古希臘文明[M]. 遼海出版社, 2008-02: 48.
[14]趙林. 古希臘文明的光芒[M]. 人民郵電出版社, 2020-11: 84-93.
[15]趙林. 古希臘文明的光芒[M]. 人民郵電出版社, 2020-11: 93-101.
[16]趙林. 古希臘文明的光芒[M]. 人民郵電出版社, 2020-11: 第四章,第三節 古風時期的城邦文明1056-1066.
[17]趙林. 古希臘的文明光芒[M]. 人民郵電出版社, 2020-11: 第四章,第三節 古風時期的城邦文明1066-1070.
[18]趙林. 古希臘文明的光芒[M]. 人民郵電出版社, 2020-11: 第四章,第三節 古風時期的城邦文明1070-1083.
[19]肖石忠. 古希臘[M]. 石油工業出版社, 2018-03: 200-214.
[20]趙林. 古希臘文明的光芒[M]. 人民郵電出版社, 2020-11: 第四章,第三節 古風時期的城邦文明1083-1089.
[21]肖石忠. 古希臘[M]. 石油工業出版社, 2018-03: 171-199.
[22]趙林. 古希臘文明的光芒[M]. 人民郵電出版社, 2020-11: 第四章,第四節城邦文明的第二階段:古典時期1089-1129.
[23]肖石忠. 古希臘[M]. 石油工業出版社, 2018-03: 179-184.
[24]趙林. 顧希臘文明的光芒[M]. 人民郵電出版社, 2020-11: 第四章,第五節 希臘城邦制度1129-1177.
[25]肖石忠. 古希臘[M]. 石油工業出版社, 2018-03: 192-199.
[26]肖石忠. 古希臘[M]. 石油工業出版社, 2018-03: 184-185.
[27]晏紹祥. 古代希臘[M]. 北師大出版集團, 2018-05: 486-505.
[28]黃洋. 古代希臘政治與社會初探[M].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4-05: 320-328.
[29]晏紹祥. 古代希臘[M]. 北師大出版集團, 2018-05: 535-561.
[30]趙林. 古希臘文明的光芒[M]. 人民郵電出版社, 2020-11: 第四章,第六節 斯巴達的政治與文化1177-1181.
[31]肖石忠. 古希臘[M]. 石油工業出版社, 2018-03: 718.
[32]趙林. 古希臘文明的光芒[M]. 人民郵電出版社, 2020-11: 第四章,第六節 斯巴達的政治與文化1201-1205.
[33]趙林. 古希臘的文明光芒[M]. 人民郵電出版社, 2020-11: 第四章,第六節 斯巴達的政治與文化1205-1236.
[34]趙林. 古希臘文明的光芒[M]. 人民郵電出版社, 2020-11: 第四章,第六節 斯巴達的政治與文化1237-1279.
[35]肖石忠. 古希臘[M]. 石油工業出版社, 2018-03: 722-749.
[36]肖石忠. 古希臘[M]. 石油工業出版社, 2018-03: 484-498.
[37]肖石忠. 古希臘[M]. 石油工業出版社, 2018-03: 502-524.
[38]肖石忠. 古希臘[M]. 石油工業出版社, 2018-03: 524-534.
[39]肖石忠. 古希臘[M]. 石油工業出版社, 2018-03: 536-568.
[40]肖石忠. 古希臘[M]. 石油工業出版社, 2018-03: 645-660.
[41]肖石忠. 古希臘[M]. 石油工業出版社, 2018-03: 682-691. (2)
[42]肖石忠. 古希臘[M]. 石油工業出版社, 2018-03: 667.
[43]肖石忠. 古希臘[M]. 石油工業出版社, ‘2018-03: 570-595.
[44]趙林. 古希臘文明的光芒[M]. 人民郵電出版社, 2020-11: 3813-3868.
[45](英)喬治格羅特. 希臘史:從梭倫時代到公元前403年[M]. . [M]. 宴紹祥譯. 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2019-06: 2212-2219.
[46](英)喬治格羅特. 希臘史:從梭倫時代到公元前403年[M]. 宴紹祥譯. 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2019-06: 2204.
[47]迪奧多羅斯. 希臘史綱[M]. 席代岳. 文化發展出版社, 2019-05: 3358-3360.
[48](英)喬治格羅特. 希臘史:從梭倫時代到公元前403年[M]. 宴紹祥譯. 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2019-06: 5087-5088.
[49]趙林. 古希臘文明的光芒[M]. 人民郵電出版社, 2020-11: 3868-3885.
[50]趙林. 古希臘文明的光芒[M]. 人民郵電出版社, 2020-11: 3886-3943.
[51]肖石忠. 古希臘[M]. 石油工業出版社, 2018-03: 197-199.
[52]趙林. 古希臘文明的光芒[M]. 人民郵電出版社, 2020-11: 3943-3986.
[53]肖石忠. 古希臘[M]. 石油工業出版社, 2018-03: 1064-1065.
[54]趙林. 古希臘文明的光芒[M]. 人民郵電出版社, 2020-11: 1615.
[55]趙林. 古希臘文明的光芒[M]. 人民郵電出版社, 2020-11: 1634.
[56]趙林. 古希臘文明的光芒[M]. 人民郵電出版社, 2020-11: 1637.
[57]趙林. 古希臘文明的光芒[M]. 人民郵電出版社, 2020-11: 1654.
[58]趙林. 古希臘文明的光芒[M]. 人民郵電出版社, 2020-11: 1568-1768.
[59]肖石忠. 古希臘[M]. 石油工業出版社, 2018-03: 289-320.
[60]趙林. 古希臘文明的光芒[M]. 人民郵電出版社, 2020-11: 1769-1792.
[61]趙林. 古希臘文明的光芒[M]. 人民郵電出版社, 2020-11: 1793-1851.
[62]趙林. 古希臘文明的光芒[M]. 人民郵電出版社, 2020-11: 3126-3142.
[63]趙林. 古希臘文明的光芒[M]. 人民郵電出版社, 2020-11: 3182-3189.
[64]趙林. 古希臘文明的光芒[M]. 人民郵電出版社, 2020-11: 3201-3252.
[65]趙林. 古希臘文明的光芒[M]. 人民郵電出版社, 2020-11: 3253-3275.
[66]趙林. 古希臘文明的光芒[M]. 人民郵電出版社, 2020-11: 3278-3350.
[67]趙林. 古希臘文明的光芒[M]. 人民郵電出版社, 2020-11: 3352-3403.
[68]趙林. 古希臘文明的光芒[M]. 人民郵電出版社, 2020-11: 3404-3452.
[69]趙林. 古希臘文明的光芒[M]. 人民郵電出版社, 2020-11: 3453-3498.
[70]趙林. 古希臘文明的光芒[M]. 人民郵電出版社, 2020-11: 3500-3564.
[71]趙林. 古希臘文明的光芒[M]. 人民郵電出版社, 2020-11: 3566-3669.
[72]趙林. 古希臘文明的光芒[M]. 人民郵電出版社, 2020-11: 3671-3710.
[73]趙林. 古希臘文明的光芒[M]. 人民郵電出版社, 2020-11: 3710-3777.
[74]趙林. 古希臘文明的光芒[M]. 人民郵電出版社, 2020-11: 3777-3779.
[75]趙林. 古希臘文明的光芒[M]. 人民郵電出版社, 2020-11: 3780-3811.
[76]肖石忠. 古希臘[M]. 石油工業出版社, 2018-03: 324-350.
[77]趙林. 古希臘文明的光芒[M]. 人民郵電出版社, 2020-11: 2406-2409.
[78]趙林. 古希臘文明的光芒[M]. 人民郵電出版社, 2020-11: 2406-2482.
[79]肖石忠. 古希臘[M]. 石油工業出版社, 2018-03: 355-369.
[80]肖石忠. 古希臘[M]. 石油工業出版社, 2018-03: 370-386.
[81]趙林. 古希臘文明的光芒[M]. 人民郵電出版社, 2020-11: 2483-2531.
[82]趙林. 古希臘文明的光芒[M]. 人民郵電出版社, 2020-11: 2531-2577.
[83]趙林. 古希臘文明的光芒[M]. 人民郵電出版社, 2020-11: 2619-3021.
[84]趙林. 古希臘文明的光芒[M]. 人民郵電出版社, 2020-11: 3042-3059.
[85]趙林. 古希臘文明的光芒[M]. 人民郵電出版社, 2020-11: 3059-3120.
[86]趙林. 古希臘文明的光芒[M]. 人民郵電出版社, 2020-11: 2343-2380.
[87]肖石忠. 古希臘[M]. 石油工業出版社, 2020-03: 1273-1289.
[88]趙林. 古希臘文明的光芒[M]. 人民郵電出版社, 2020-11: 2127-2292.
[89]趙林. 古希臘文明的光芒[M]. 人民郵電出版社, 2020-11: 2292.
[90]趙林. 古希臘文明的光芒[M]. 人民郵電出版社, 2020-11: 2298-2314.
[91]趙林. 古希臘文明的光芒[M]. 人民郵電出版社, 2020-11: 2315-2325.
[92]趙林. 古希臘文明的光芒[M]. 人民郵電出版社, 2020-11: 2325-2341.
[93]李興梧. 西方音樂史綱與名曲賞析[M].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3-09: 19-31.
[94]李興梧. 西方音樂史綱與名曲賞析[M].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3-09: 32.
[95]李興梧. 西方音樂史綱與名曲賞析[M].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3-09: 52-53.
[96]李興梧. 西方音樂史綱與名曲賞析[M].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3-09: 46-50.
[97]肖石忠. 古希臘[M]. 石油工業出版社, 2018-03: 1313-1327.
[98]趙林. 古希臘文明的光芒[M]. 人民郵電出版社, 2020-11: 第四章,第二節 希臘城邦社會發展歷程1032-1037.
[99]趙林. 古希臘文明的光芒[M]. 人民郵電出版社, 2020-11: 第四章,第六節 斯巴達的政治與文化1183-1191.
[100]肖石忠. 古希臘[M]. 石油工業出版社, 2018-03: 595-599.
[101]趙林. 古希臘文明的光芒[M]. 人民郵電出版社, 2020-11: 4003-4026.
[102]劉廣宇. 韓非子讀解[M]. 2016: 381.
[103]趙林. 古希臘文明的光芒[M]. 人民郵電出版社, 2020-11: 4013-4014.
[104]溫克爾曼. 論古代藝術[M].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1989年: 41.
[105]林之滿. 高貴典雅的古希臘文明[M]. 遼海出版社, 2008-02: 655.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427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