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稱
- 2 歷史
- ? 史前時期
- ? 上古史
- ? 腓尼基人時期(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800年)
- ? 亞述帝國、巴比倫王國和波斯帝國統治時期(公元前8世紀~公元前4世紀)
- ? 希臘羅馬和拜占庭統治時期(公元前4世紀~公元7世紀)
- ? 中古史
- ? 阿拉伯帝國的興起
- ? 倭馬亞王朝時期(661年~750年)
- ? 阿拔斯王朝時期(750年~1258年)
- ? 近代史
- ? 奧斯曼帝國對黎巴嫩統治的開始
- ? 馬安家族執政時期
- ? 謝哈布家族執政時期(1697年~1842年)
- ? 馬龍派和德魯茲派的長期流血沖突(1840年~1860年)
- ? 歐洲國家借機滲入
- ? 19世紀下半葉的政治動向
- ? 現代史
- ? 法國委任統治下的黎巴嫩
- ? 當代史
- ? 獨立初期(1948年~1975年)
- ? 黎巴嫩xxx(1975年~1990年)
- ? xxx階段
- ? 第二階段
- ? 第三階段
- ? 第四階段
- ? xxx之后
- ? 雪松xxx
- ? 2006年以黎沖突
- ? 沖突經過
- ? 停戰撤軍
- ? 2007年~2008年黎巴嫩內亂
- ? 阿拉伯之春和敘利亞沖突的蔓延
- ? 黎巴嫩近況(2019年至今)
- 3 自然地理
- ? 位置境域
- ? 氣候
- ? 地質
- ? 地形地貌
- ? 水文水利
- ? 水文
- ? 河流
- ? 湖泊
- ? 水利
- ? 土壤
- ? 自然資源
- ? 礦產資源
- ? 森林資源
- ? 水資源
- ? 土地資源
- ? 生物多樣性
- ? 動物
- ? 植物
- ? 自然保護區
- ? 自然災害
- 4 行政區劃
- ? 區劃詳情
- ? 主要城市
- 5 政治
- ? 政體
- ? 議會
- ? 司法
- ? 行政
- ? 憲法
- ? 政黨
- ? 國家元首
- ? 政要
- ? 總理
- ? 議長
- ? 內閣
- 6 對外關系
- ? 綜述
- ? 與以色列的關系
- ? 與美國的關系
- ? 與敘利亞的關系
- ? 與法國的關系
- ? 與中國的關系
- ? 國際組織
- 7 軍事
黎巴嫩共和國(阿拉伯語: ????????? ?????????;英語:Republic of Lebanon),簡稱黎巴嫩。黎巴嫩地處地中海東岸,北和東與敘利亞接壤,南鄰以色列,西瀕地中海,由一條狹窄的領土組成,總面積10452平方千米,是亞洲第二小的國家,首都為貝魯特。截至2023年2月,人口約607萬人,絕大多數為阿拉伯人。阿拉伯語為官方語言,通用法語、英語。
名稱
編輯黎巴嫩的名稱來源于該國境內的黎巴嫩山。“黎巴嫩”一詞源于腓尼基語詞根lbn(??????),意為“白色”,對應黎巴嫩白雪皚皚的雪峰。
在埃勃拉圖書館的古文本、吉爾伽美什史詩以及《希伯來圣經》中,都提到了黎巴嫩之名,它在古埃及被記為Rmnn,其中“R”代表迦南人。
隨著1861年奧斯曼帝國改革,“黎巴嫩”一詞開始作為行政單位所使用,最初是以“大黎巴嫩國”的名稱,1920年,以主權國家黎巴嫩共和國(阿拉伯語:???????? ????????)的名義繼續存在,1943年獨立后更名為黎巴嫩共和國(阿拉伯語:????????? ????????)。
歷史
編輯史前時期
考古學家在比布魯斯地區發現了黎巴嫩早期定居點的證據,比布魯斯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連續有人居住的城市之一。證據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000年。考古學家發現了史前小屋的遺跡,上面有破碎的石灰石地板,原始的武器,以及7000多年前居住在地中海沿岸的新石器時代和銅石并用時代漁民社區留下的埋葬罐。
上古史
腓尼基人時期(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800年)
約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在當今黎巴嫩的一些沿海城市及xxx的稠密林區內,居住著閃族人的祖先——迦南人。他們以擅長用近海的一種軟體動物制造為當時的歐亞許多國家皇室和達官貴人所推崇的紫色染料而聞名于世,迦南人也因這種染料的希臘名稱而被世人稱為“腓尼基人”。
早在公元前27世紀埃及古王國時期,腓尼基人就同埃及開展了貿易往來,古卜拉是同埃及開展貿易的xxx個腓尼基城邦國家。腓尼基向埃及主要出口雪松、橄欖油和葡萄酒,而從尼羅河流域主要進口黃金及其他產品。到公元前18世紀末,由于另一閃族游牧部落征服埃及,建立希克索斯王朝,腓尼基人同埃及的貿易關系中斷。直到公元前1570年,底比斯王阿赫摩斯一世發動一場解放xxx,推翻了希克索斯王朝,并使埃及走上了對外侵略擴張的道路。公元前1490年,他的繼承人圖特摩斯三世揮師北上,將當今的敘利亞和黎巴嫩領土全部并入埃及。
公元前14世紀末,埃及帝國逐步衰落。公元前12世紀初,黎巴嫩再次獲得獨立。在此后的三個世紀里,腓尼基人擺脫了外族的統治,獲得了自由,開創了一個經濟繁榮時期。其間,腓尼基人不但發明了作為文字交流工具的拼音字母,而且掌握了紡織、象牙雕刻、金屬工具和玻璃的制造工藝。腓尼基人作為航海家,不僅建立了通往歐洲和西亞的航道,還將勢力范圍擴大到幾乎整個地中海海域,公元前9世紀,在今突尼斯的北端建立了迦太基(Carthage)殖民地。
亞述帝國、巴比倫王國和波斯帝國統治時期(公元前8世紀~公元前4世紀)
美索不達米亞北部的亞述人于公元前14世紀成為獨立國家,并一度成為地區強國。公元前9世紀,亞述諸王開始了新的擴張時期,公元前8世紀中葉至公元前7世紀后期的所謂新亞述帝國時期,亞述軍隊占領了腓尼基人的諸城邦王國。其后,不斷遭到腓尼基人的反抗。
公元前605年,重新崛起的新巴比倫王國的軍隊在尼布甲尼撒王子的指揮下,在決戰中戰勝了埃及、亞述聯軍,宣告亞述帝國的滅亡。隨著兩河流域統治者的更迭,腓尼基各城邦反對巴比倫統治者的斗爭更趨激烈。公元前587~前574年,提爾人為反抗尼布甲尼撒的軍隊對提爾城的圍困,進行了13年的長期英勇斗爭,終因寡不敵眾宣告失敗。城邦宣告投降,國王被廢黜,居民淪為奴隸。
公元前539~前538年,居魯士創建的波斯帝國攻陷巴比倫,腓尼基及其鄰國又成為波斯的屬地。其子岡比西斯于公元前529年繼位后,繼續執行居魯士的對外征戰、擴張政策。他看到波斯帝國的出海口距歐洲路途遙遠,而腓尼基人既擁有地中海東岸的良港,又擁有一支強大的船隊,就將黎巴嫩選為向西擴張的基地。為了便于管理,他將黎巴嫩、敘利亞、巴勒斯坦和塞浦路斯合為一個行省,將西頓選為首府,并給予西頓、提爾等城市一定程度的自治權,提供一些新的交通設施。
公元前360年,腓尼基人同希臘的關系打開了新的局面,雅典人對居住在阿提卡的西頓人豁免了例行的僑居稅,移居比雷埃夫斯等雅典周圍城市的腓尼基人數量xxx增加。當時的西頓王斯特拉頓同希臘的關系也比較密切。而腓尼基諸城邦同波斯一向還算比較融洽的關系也開始發生變化,腓尼基人感到波斯帝國已經走向衰弱,對波斯皇帝所派總督的統治已無法忍受,自黎巴嫩北部的的黎波里等地開始爆發xxx,最終腓尼基九個主要城邦趕走了波斯總督。
希臘羅馬和拜占庭統治時期(公元前4世紀~公元7世紀)
希臘向地中海東岸擴張
波斯帝國在大流士三世統治下已逐步走向衰敗時,地中海上與之交惡達兩個多世紀之久的希臘此時重新崛起,出生于馬其頓的亞歷山xxx帝于公元前333年率領一支3.5萬人的大軍,揮師東進,穿越波斯人控制的小亞細亞,再南下敘利亞,在敘利亞粉碎波斯軍隊的抵抗后繼續南下。腓尼基諸城邦,除提爾外,均未試圖反抗,承認了希臘的宗主國地位。
亞歷山xxx帝去世后,他所拓展的龐大帝國分崩離析,在馬其頓將軍們的激烈爭奪下被一分為四。腓尼基東部、敘利亞和美索不達米亞被塞琉古王朝的創始人塞琉古一世所囊括,而敘利亞南部和埃及則落入托勒密王朝(公元前305~前30年)手中。此后,塞琉古王朝和托勒密王朝為爭奪繁榮的腓尼基而不斷發生爭斗。公元前286年前后,腓尼基諸城邦在塞琉古一世時曾被轉讓給托勒密一世,臣屬埃及的托勒密王朝達88年之久。公元前198年,塞琉古王朝才再度奪回腓尼基諸城邦,并持續統治了一個世紀。但是,塞琉古王朝已逐步走向衰敗。隨著塞琉古王朝的茍延殘喘,腓尼基各城邦在力主自決的呼聲中獲得了一些特權和權力。
羅馬帝國和拜占庭帝國對腓尼基的占領
在塞琉古王朝執政的最后一個世紀,由于國力衰弱,內政松弛,外族入侵,王國始終處于動亂之中。公元前82年,東北方亞美尼亞人入侵。到公元前64年,羅馬將軍龐培率軍攻占小亞細亞、敘利亞和黎巴嫩,塞琉古王朝最終覆滅。從塞琉古王朝覆滅直到公元4世紀末,腓尼基諸城邦貝魯圖斯、比布魯斯、西頓和提爾等被合并到敘利亞省,轉入羅馬帝國的統治之下,成為羅馬帝國的臣民。公元395年,羅馬皇帝提奧多西去世后,其兩個兒子分管的帝國東、西兩部分最終分裂成兩個國家,以羅馬為首都的羅馬帝國和以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布爾)為首都的拜占庭帝國。從此,腓尼基諸城邦又歸屬拜占庭帝國管轄。羅馬帝國雖于公元476年衰亡,而拜占庭帝國卻生存了近11個世紀,直到公元1453年才亡于奧斯曼帝國。黎巴嫩則于7世紀中葉隨敘利亞歸屬新興的阿拉伯帝國。
中古史
阿拉伯帝國的興起
公元7世紀初,阿拉伯半島麥加城古萊什部落的先知穆罕默德創立了伊斯蘭教。公元632年,穆罕默德去世。次年,在xxx任哈里發阿布·伯克爾領導下,阿拉伯軍越過阿拉伯半島邊界,在死海南面的阿拉伯谷地同拜占庭軍隊激戰并獲勝。第二任哈里發歐麥爾繼位后,同屬古萊什部落的哈立德·伊本·瓦利德將軍于公元636年率領阿拉伯部隊在敘利亞西南邊境的雅爾穆克戰役中擊潰了數倍于己的5萬拜占庭守軍,將敘利亞、黎巴嫩和巴勒斯坦相繼占領。此役最終結束了拜占庭帝國對地中海東岸諸國的占領。
倭馬亞王朝時期(661年~750年)
661年,穆阿維葉繼任哈里發后,創建了阿拉伯帝國的xxx王朝——倭馬亞王朝。穆阿維葉繼位后,即在黎巴嫩沿岸派駐部隊,并接收和發展拜占庭帝國在提爾和阿克所建的設備完善的造船廠,利用黎巴嫩的雪松建造海軍艦隊,一方面抵抗拜占庭可能來自海上的進攻,一方面又在海上擴張,占領了距海岸較近的塞浦路斯島,對較遠的克里特島、羅得島則進行了一些劫掠活動。
在黎巴嫩歷史上,倭馬亞王朝時期的一個重要事件是基督教馬龍派教會扎根黎巴嫩。早在羅馬帝國時期,基督教就已傳入黎巴嫩的沿海城邦。基督教馬龍派源于敘利亞,卡爾西頓會議后,因同堅持一性論的雅各教派發生尖銳矛盾,部分馬龍派教徒于5世紀中葉遷到黎巴嫩山北部。阿拉伯帝國占領黎巴嫩后,拜占庭帝國為防止阿拉伯人的入侵行動威脅拜占庭帝國的安全,便利用定居在黎巴嫩山區的信奉基督教的馬拉達人來牽制阿拉伯人。
為鞏固在阿拉伯半島和伊拉克的統治,拓展新的疆土,穆阿維葉在阻止了馬拉達人的多次進攻后,于公元667年通過談判同拜占庭皇帝君士坦丁四世達成協議,同意每年向君士坦丁繳納貢品,換取馬拉達人停止對阿拉伯軍隊的攻擊。而在敘利亞,穆阿維葉卻不斷排擠和打擊基督教派,大批馬龍派教徒遂紛紛遷徙到黎巴嫩山北部馬龍派教徒聚居地,其他教派的一些基督教徒也都前往黎巴嫩避難。大批基督教徒的遷入和各教派積極的傳教活動,黎巴嫩逐步發展為阿拉伯世界中xxx的由基督教占主導地位的國家。馬龍派教會成為基督教在黎巴嫩的主要教派。倭馬亞王朝后期,統治集團內部腐敗,各個宗派爭奪領導權的斗爭激烈,內憂外困最終導致了王朝的覆滅。
阿拔斯王朝時期(750年~1258年)
750年1月,xxx軍領袖艾布·阿拔斯的軍隊在伊拉克東北大扎卜河一役擊潰倭馬亞軍隊,同年4月26日xxx軍攻占倭馬亞王朝首都大馬士革。8月5日,倭馬亞王朝最后一位哈里發麥爾旺二世被追殺,倭馬亞王朝覆滅,阿拔斯王朝建立。
阿拔斯王朝時期,阿拉伯帝國定都巴格達,進入了一個阿拉伯貴族和非阿拉伯貴族聯合統治的新時代。在這一時期,帝國內各個族群的人民互相融合,取長補短,共同發展。在此期間黎巴嫩經濟也同樣得到發展,提爾和的黎波里的港口忙于出口紡織品、陶器和玻璃制品。黎巴嫩產品不僅銷往阿拉伯國家,還深受地中海沿岸國家的青睞。在哈里法哈倫·拉希德及其子麥蒙執政期間,黎巴嫩在學術創新方面也作出了顯著貢獻。醫學家拉希德丁、法理學家阿瓦齊和哲學家古斯塔·伊本·盧伽均是各自領域的杰出代表。
阿拔斯王朝時期,伊斯蘭教德魯茲派在黎巴嫩山區扎根。德魯茲派于11世紀初由埃及地方王朝法蒂瑪王朝第六代哈里發哈基姆的裁縫德拉齊所創建,“德魯茲”一詞即由其名演繹而來。德拉齊出生于中亞的布哈拉,因為在埃及狂熱地神化哈基姆,從而受到哈基姆的寵愛。他公然宣稱哈基姆具有超凡的神性,是最高宇宙靈魂的化身,是安拉在塵世的xxx。由于這些宣傳受到伊斯蘭馬儀派宗教領袖的譴責,德拉齊被迫轉移到敘利亞、黎巴嫩傳教,最后選擇在黎巴嫩定居。
在1096~1291年的近兩個世紀中,羅馬教皇先后組織了8次“十字軍東征”。在xxx次東侵中,十字軍攻占耶路撒冷后就把進攻矛頭直指黎巴嫩海岸。公元1109年占領的黎波里,1110年攻克貝魯特和賽達,蘇爾人民進行了頑強抵抗,在長期圍困后直到1124年才不得不<a href="http://www.gelinmeiz.com/215237/" target="_blank">屈服。
13世紀末,正值十字軍東侵已成強弩之末時,黎巴嫩又遭埃及新興的馬穆魯克王朝的侵略。公元1291年,正當馬穆魯克軍隊忙于同十字軍、蒙古軍隊作戰時,居住在黎巴嫩貝卡谷地和凱斯萊旺的什葉派穆斯林群起反抗。在戰勝外族軍隊后,馬穆魯克軍隊于公元1308年鎮壓了什葉派的反叛。為逃避馬穆魯克軍隊的進一步鎮壓和屠殺,什葉派穆斯林紛紛逃離凱斯萊旺,前往黎巴嫩南部。馬穆魯克王朝在黎巴嫩的統治延續了近3個世紀,直到公元1516年,奧斯曼帝國成為黎巴嫩及其周圍廣大地區的統治者。
近代史
奧斯曼帝國對黎巴嫩統治的開始
1516年,奧斯曼帝國蘇丹塞利姆一世為征服埃及馬穆魯克王朝,親自率軍南下,在敘利亞阿勒頗以北的麥爾杰·達巴格一舉擊潰了馬穆魯克軍隊的抵抗。大馬士革省長加扎利因在此役中曾協助奧斯曼軍隊而深得奧斯曼人的信任。當塞利姆一世進入大馬士革時,加扎利將頗受其喜愛的到訪的黎巴嫩酋長們介紹給塞利姆一世。塞利姆對為首的德魯茲酋長法赫爾丁(Fakhr ed-Din)的口才甚為欣賞,決定給予黎巴嫩酋長們以半自治地位。從那時起直到19世紀中葉,奧斯曼帝國先后通過德魯茲派的兩大家族馬安(Maan)家族和的謝哈布(Chehab)家族實施對黎巴嫩的統治。在奧斯曼帝國時代,統治者為了便于管理,將當今黎巴嫩、敘利亞、約旦、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五國劃為一個行政區域,統稱“大敘利亞”。
馬安家族執政時期
馬安家族迄今為止未能查到其確切的阿拉伯家譜。1120年,馬安家族按照突厥塞爾柱王朝駐大馬士革總督的指示,為躲避困擾沿海地區的十字軍部隊,遷到黎巴嫩山脈中部舒夫山區的西南山坡定居。這個家族很快就皈依了伊斯蘭教的德魯茲教派。到1516年法赫爾丁一世掌權任埃米爾時權力逐步上升,成為黎巴嫩xxx的封建地主。奧斯曼當局還批準法赫爾丁建立黎巴嫩自己的軍隊。
在馬安家族遷到黎巴嫩半個世紀后,來自阿拉伯半島古萊什部落的謝哈布家族從敘利亞南部遷來,定居在赫爾蒙山腳的塔伊姆谷地,并逐漸皈依了基督教馬龍教派。這兩個家族在很長一段歷史時期內一直通過聯姻和協約結成同盟,分享黎巴嫩中部地區和南部地區的統治權。馬安家族的聚居地和權力中心在舒夫山區的代爾·蓋邁爾(Deir el-Qamar)及其以南的巴格林(Baaqlin)。
奧斯曼帝國統治期間,蘇丹把主要精力用于對付拜占庭、波斯等主要對手,對黎巴嫩等小國的統治相對較松。只要能每年按時上交租稅,當局并不禁止封建主把奧斯曼當局冊封的封地分封給家族其他成員或下屬。
在法赫爾丁二世執政黎巴嫩時期,其對內通過通婚、權術、結盟和武力打壓等手段,使國內各教派、各地區、各家族之間的關系保持穩定。同時,法赫爾丁二世組建了一支規模超過4萬人的新式軍隊,修建防御工事,加強對其所轄區域的控制。法赫爾丁執政期間,積極促進國內的經濟繁榮,改良農業生產方式,引入新物種,積極發展對外貿易。
由于不滿法赫爾丁二世發展軍隊,繁榮經濟,謀求獨立的舉措,1613年奧斯曼當局派駐大馬士革總督率領從各地調集的兵力和160艘艦船從陸路和海路夾擊黎巴嫩。法赫爾丁二世自知無力反抗,被迫逃亡國外避難,隨后于1618年回國。回國后法赫爾丁二世集中財力發展軍隊。1623年,黎巴嫩軍隊在安杰爾戰役中以4000人的規模大勝擁有1.2萬人的奧斯曼軍隊。
奧斯曼蘇丹被迫于1624年授予法赫爾丁二世以“阿拉伯斯坦君主”的頭銜。為了實現脫離奧斯曼帝國和獲得完全獨立的夢想,法赫爾丁二世繼續擴大領土,逐步控制了北方鄰國敘利亞的巴爾米拉和南部鄰國巴勒斯坦,從而加強了黎巴嫩的戰略地位。
但法赫爾丁二世的獨立傾向和向基督教、歐洲國家開放的做法再次激起了奧斯曼帝國當局的憤怒。穆拉德四世蘇丹于1633年命令敘利亞和埃及軍隊從北、南兩個方向夾擊黎巴嫩。法赫爾丁二世終因寡不敵眾而敗北,并于1635年2月被俘,4月他與三個兒子同時被奧斯曼處決。隨后黎巴嫩由法赫爾丁二世的侄子穆勒西姆和穆勒西姆的兒子阿馬德繼續執政,但未有太多建樹。
法赫爾丁二世畫像
謝哈布家族執政時期(1697年~1842年)
1697年阿馬德去世,沒有子嗣接任,馬安家族的統治也隨之宣告結束。黎巴嫩的部族元老和社會名流在舒夫山區貝特丁附近的薩姆甘尼耶開會,選出拉謝亞的謝哈布家族的酋長、前任埃米爾阿馬德的外甥巴希爾為黎巴嫩新任埃米爾。但奧斯曼帝國政府卻接受了法赫爾丁二世的幼子侯賽因的建議,任命阿馬德的外孫、哈斯拜亞年僅12歲的海達爾為埃米爾,而將巴希爾推為攝政王。
巴希爾輔佐執政時期,正值奧斯曼帝國國力衰弱之時,他利用奧斯曼地方官之間的矛盾,同時又以不偏不倚的態度協調德魯茲派和基督徒之間的關系,保證了兩派在其統治區內能夠和平共處,同時巴希爾還收復了對國內沿海平原地區的管轄權,恢復和保證了黎巴嫩的統一、穩定和安全。1707年,巴希爾去世,其繼任者海達爾通過通婚、分封等方式,在黎巴嫩扶植起一個由酋長、謝赫組成的新興的封建貴族階層,通過他們把人民團結和統一在謝哈布家族周圍。
1732年海達爾去世,其子穆勒西姆繼位后重新收復了貝卡谷地,1749年又收復貝魯特。至此,馬安家族執政后期分崩離析的大黎巴嫩除的黎波里地區外,又被謝哈布家族重新收復并組合起來。穆勒西姆在取得這些重大成就后,無心眷戀政務,只想在貝魯特潛心研究伊斯蘭教,遂于1754年退位。長子尤素夫尚未成年,故到1770年才繼任埃米爾之位。
1788年,巴希爾二世接替尤素夫出任黎巴嫩的埃米爾,其執政時間長達半個世紀時間。1799年巴勒斯坦北部沿海城市阿卡被拿破侖圍困時,拿破侖和阿卡總督賈扎爾均要求巴希爾支援,巴希爾權衡利弊,保持中立,對雙方均未伸出援手。而當奧斯曼帝國大臣率軍趕往阿卡制止法國的入侵時,巴希爾立即提供小麥和馬匹等物資援助。為此,巴希爾很快得到回報,奧斯曼皇帝冊封巴希爾為“德魯茲山國”即巴勒貝克、朱拜勒和阿米勒山的總執政官,授予遇事可向帝國政府直接報告的權限。
巴希爾二世執政期間,對政敵和罪犯采取了嚴酷的懲罰措施,因此統治地位比較穩固,社會治安也比較安定。在鞏固統治的基礎上,巴希爾二世積極發展和改造公用事業,新建和改建了不少道路、橋梁,鋪設引水管把山上的泉水穿過山谷經代爾·蓋邁爾引到埃米爾的新都貝特丁,動用了黎巴嫩和敘利亞的能工巧匠在貝特丁修建豪華的宮殿。這座宮殿花了整整40年時間才修建完成,至今仍是舒夫山區著名的名勝古跡。巴希爾二世也注重發展本國的科教事業,特別是派遣留學生到中東地區歷史最為悠久的開羅醫學院留學,以改善本國的醫藥事業。對于宗教,巴希爾二世采取了一種寬松和寬容的政策,在接受英國、法國、美國等國文化影響方面也比較寬容。從19世紀30年代起,美國和其他國家傳教士就開始在黎巴嫩開辦學校,甚至在貝魯特開辦了奧斯曼帝國疆域內的xxx所女子學校。美國教會的印刷廠也從國外遷入。許多在敘利亞受到擠壓和xxx的希臘天主教徒和德魯茲人也紛紛遷入黎巴嫩山區。
為了擴張勢力范圍和擺脫土耳其人的統治,巴希爾二世一再以武力同奧斯曼當局抗爭。1821年,他支持賽達總督出兵進攻敘利亞,獲得重大勝利。為此,巴希爾二世遭到奧斯曼帝國蘇丹嚴厲打擊,而不得不逃往埃及,尋求埃及總督穆罕默德·阿里的保護。在阿里的調解下,巴希爾二世才重新得到蘇丹的信任,而埃及之行也促進了兩國加速擺脫奧斯曼帝國的統治。1831年,當阿里決定向奧斯曼帝國開戰時,巴希爾二世決定同埃及聯合行動,并同阿里之子易卜拉欣協同作戰,在持續圍困7個月后于次年5月攻克巴勒斯坦城市阿卡,6月又攻克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
出于xxx需要,巴希爾二世加重了平民的稅賦和勞役負擔,將國家的兵役制度由募兵制改為征兵制。這些措施引發了廣大百姓的不滿情緒,數度發生反對政府的騷亂。1840年5月,馬龍派基督教徒和德魯茲人不顧巴希爾二世的制止,動用各自的xxx,聯合起來反對埃及人。國際上,英國、奧地利、普魯士和俄國等歐洲主要勢力反對法國偏袒埃及的政策,于1840年7月同奧斯曼蘇丹簽訂了倫敦條約,并據此要求穆罕默德·阿里撤離敘利亞。遭阿里拒絕后,奧斯曼和英國軍隊于9月登陸黎巴嫩海岸。巴希爾二世于10月向英國投降,被流放到馬耳他島,1850年死于君士坦丁堡。
馬龍派和德魯茲派的長期流血沖突(1840年~1860年)
1840年的流血沖突
隨著敘利亞基督教徒不斷遷入黎巴嫩北部山區,原來居住在北部山區的部分黎巴嫩基督教徒陸續南遷,本被德魯茲人視為故鄉的舒夫山區逐漸成為基督教徒和德魯茲人混居的地區,但雙方仍相對集中地聚居在各自的城鎮內。基督教徒對其他國家較為先進的文化教育適應能力較強,吸收較快,他們的城鎮在經濟、文化和教育方面的發展均比德魯茲城鎮快。基督教派在國家財政和國家事務方面的影響也越來越大。對此,德魯茲派不無憂慮和擔心。1840年,埃米爾巴希爾二世派基督教派xxx去鎮壓德魯茲派易卜拉欣帕夏的xxx,然而此舉更激發了德魯茲派對基督教派的憤怒和仇恨。
奧斯曼帝國政府對黎巴嫩埃米爾長期以來企圖擺脫其統治深為不滿,遂于1840年利用整治巴希爾二世之機,取消原先授予黎巴嫩的自治權,改由帝國政府直接管轄。奧斯曼政府一方面直接任命巴希爾三世為“黎巴嫩山埃米爾”,將其管轄區域限制于黎巴嫩山區,而不是整個黎巴嫩;另一方面則采取“分而治之”的策略,挑起基督教馬龍派和伊斯蘭教德魯茲派之間的矛盾和沖突。
巴希爾三世上任不久,奧斯曼當局就挑起了基督教徒和德魯茲人的xxx次沖突。基督教徒聚居的城鎮代爾·蓋邁爾被焚毀,蓋爾卜堡(Souk el-Gharb)地區的其他基督教城鎮、鄉村也遭到同樣厄運。馬龍派教徒在逃往貝魯特途中,又遭到奧斯曼騎兵的襲擊。扎赫勒的基督教派xxx也是被豪蘭地方的德魯茲封建首領率非正規軍前去解除的。駐黎巴嫩的法、英、俄三國領事曾就此聯合照會奧斯曼當局提出抗議,并指出,據普遍傳聞,德魯茲派是遵照政府密令拿起武器的。但奧斯曼當局對此置若罔聞。這次沖突使雙方居民,特別是基督教派居民的生命財產遭受慘重損失,但更為嚴重的是在兩派居民間埋下了猜疑和仇恨的禍根。
1842年初,奧斯曼當局借口基督教馬龍派和伊斯蘭教德魯茲派的合作已破裂,黎巴嫩的自治無法繼續,廢黜了埃米爾巴希爾三世,任命歐麥爾·納姆薩維帕夏為黎巴嫩山總督,對黎巴嫩實行直接統治。根據一些歐洲大國的建議,奧斯曼蘇丹(即國王)于同年12月決定以貝魯特—大馬士革公路為界,將黎巴嫩山分為南北兩部,北區為基督徒區,南區為德魯茲區。同時,從各該區人士中任命一名副總督,協助總督管理該區事務。實際上,建議和決定均體現了有關各方的切身利益。法國支持基督教派,英國支持德魯茲派,而奧斯曼人則暗中煽風點火,引發雙方沖突以加強其對黎巴嫩的控制。正是由于外國勢力的慫恿和挑唆,基督教派和德魯茲派于1845年再度發生xxx沖突。
1860年大屠殺慘案
1845年基督教派和德魯茲派發生xxx沖突后,一些歐洲大國要求奧斯曼蘇丹恢復黎巴嫩的社會秩序,蘇丹在黎巴嫩南北地區各建立了一個委員會,由代表不同教派的委員組成,協助副總督處理區內事務。但是,封建地主過重的稅收使得農民不堪重負,并最終爆發大規模農民xxx。
1858年,凱斯萊旺的馬龍派農民領袖坦尤斯·沙欣要求封建主哈津家族廢除他們的封建特權遭到拒絕,當地的貧苦農民群起反抗黎巴嫩山北區的謝赫們,奪走他們的土地,焚燒他們的房舍。北區馬龍派農民的行動鼓舞了南區農民起來反抗德魯茲派的封建主。
1860年4月,麥騰、舒夫等兩派雜居地區幾起暴力事件發生后,事態迅速蔓延和擴大,武力沖突逐步從農村蔓延到城鎮。德魯茲派封建主們依靠奧斯曼當局,在其他伊斯蘭教派的支持下應對有序,而xxx的馬龍派農民卻缺乏組織和紀律。因此,在一地發生武力沖突后,奧斯曼駐軍當局通常會以提供庇護所為誘餌,要求基督教派居民交出武器。然后,手無寸鐵的馬龍派xxx農民束手無策,只能被屠殺。黎巴嫩山南區和貝卡谷地南部的代爾·蓋邁爾、杰津、扎赫勒、哈斯拜亞和拉謝亞等基督教派城鎮大批居民慘遭屠殺,大部分房屋被劫掠一空后又遭焚毀。而向大馬士革、貝魯特和賽達逃亡的基督教派居民,在途中又遭奧斯曼非正規軍的襲擊。這次大屠殺中被殺害的基督教派居民近萬名,其中大部分是馬龍派居民,還有部分扎赫勒逃出的希臘天主教派教徒和哈斯拜亞逃出的希臘東正教派教徒。
歐洲國家借機滲入
黎巴嫩和地中海東岸地區地處歐洲側翼,一直以來受到歐洲國家的關注,但由于黎巴嫩在奧斯曼帝國勢力范圍內,以英國和法國為代表的歐洲大國沒有合適的時機介入該地區局勢。1860年,黎巴嫩國內由法國扶持的馬龍派和由英國扶持的德魯茲派之間發生暴力沖突,教派之間的屠殺共造成一萬余人死亡。此次暴力沖突為英國和法國介入黎巴嫩局勢找到了契機,法國首先做出反應,于同年8月派出7000人的部隊在貝魯特登陸,向奧斯曼帝國施加壓力。奧斯曼政府對此早有準備,外交大臣先期抵達黎巴嫩,一方面作出嚴懲肇事兇手的姿態,一方面成立國際委員會來確定對受害者的賠償方案和制定組織黎巴嫩新政府的方案,雖然遺留的難民問題并未作出妥善處理,但所幸的是黎巴嫩在奧斯曼統治時期所經歷的最黑暗的長達20年的教派流血沖突總算告一段落。
為了吸取教訓,避免重蹈覆轍,國際委員會就黎巴嫩山地區的行政管理問題進行了長時間的辯論。直到1861年6月,奧斯曼帝國政府才在歐洲各國的壓力下同法、英、俄、普魯士等國簽署一項有關黎巴嫩的組織法令,1864年9月再度修訂,1867年又得到意大利的贊同。這項法令承認并保證黎巴嫩在“省”的建制下實行自治,由奧斯曼蘇丹任命一名經有關歐洲國家同意的非黎巴嫩籍基督教徒任省長,并由黎巴嫩各教派產生的12名成員組成“行政委員會”協助省長工作,這一體制一直延續到xxx次世界大戰結束。時至今日,以教派歸屬為基礎的原則仍是黎巴嫩政治體制和政治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教派沖突雖已平息,但隨著黎巴嫩人口迅速增長,山區人多地少,生活困難。19世紀后半葉,黎巴嫩開始出現大規模移民現象,經濟狀況較差者就近前往埃及或非洲其他地區,經濟實力稍強者則移民北美、南美或大洋洲,大規模的移民,使僑匯成為現在黎巴嫩重要經濟收入之一,也是國家外匯收入的重要來源。
法國和其他國家的基督教會在19世紀末積極進入黎巴嫩開展傳教活動,同時在城鎮、鄉村開辦男、女學校和孤兒院。英國的敘利亞教會也從1860年10月在黎巴嫩開始活動,在貝魯特、扎赫勒、巴勒貝克、哈斯拜亞和一些鄉鎮開辦了男、女學校。敘利亞教會所辦的貝魯特女子師范學院為黎巴嫩培養了許多頗有名望的教師。美國教會于1866年在貝魯特創辦了貝魯特美國大學,后來成為中東地區著名學府和最有影響的美國海外學術研究中心,吸引了中東、東非國家許多學生來校就讀。1875年,法國以加濟爾神學院為核心,在貝魯特創辦了圣約瑟大學,成為黎巴嫩歷史最為悠久的大學,圣約瑟大學以其神學院和東方問題研究院聞名于世。這段時間,黎巴嫩知識分子的學術團體也宣告成立,奧斯曼統治時期長期沉寂的阿拉伯文藝創作也趨活躍,黎巴嫩的文學藝術發展進入一段活躍時期。歐洲國家基督教會的上述活動客觀上為傳播阿拉伯歷史、文學和科學文化知識發揮了積極作用。
19世紀下半葉的政治動向
19世紀下半葉,黎巴嫩政治活動愈發活躍。奧斯曼蘇丹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的殘暴統治迫使黎巴嫩的阿拉伯民族主義者,為反對奧斯曼統治開始籌組秘密政黨和政治團體。這些民族主義者面臨的主要困難是選擇一條合適的政治路線,基督教徒了解奧斯曼人的泛伊斯蘭政策,擔心1860年大屠殺重現,馬龍派教徒認為與其在奧斯曼帝國范疇內實施改革,不如徹底脫離奧斯曼帝國;而東正教徒則主張敘利亞獨立,黎巴嫩成為敘利亞的一個行省,從而避免馬龍派在黎巴嫩掌權;伊斯蘭教遜尼派希望保持哈里發后裔的身份,不愿擺脫奧斯曼帝國,而是通過改革緩和矛盾;什葉派和德魯茲派則擔心他們在奧斯曼帝國內處于少數派地位,傾向于黎巴嫩獨立。
1908年至1909年,青年土耳其黨在奧斯曼帝國通過資產階級xxx成功上臺執政,黎巴嫩各派希望其民族主義目標能夠得到青年土耳其黨的支持,但處于奧斯曼帝國封建統治階級的反對,青年土耳其黨執政后取消了許多原先主張的比較寬容的政策,在國內及屬地的治理上,過多地使用暴力、鎮壓和恐怖手段,使黎巴嫩各派實施改革的希望落空。
現代史
法國委任統治下的黎巴嫩
xxx次世界大戰期間,貝魯特和黎巴嫩山約有10萬人死于饑餓。xxx次世界大戰后,1920年,穆塔薩里法特地區及周邊地區成為敘利亞和黎巴嫩托管下的大黎巴嫩國家的一部分。20世紀20年代初,黎巴嫩領土被宣稱為阿拉伯敘利亞王國的一部分,但法敘xxx后不久,阿拉伯國家戰敗,哈希姆家族投降。 1920年9月1日,穆塔薩里菲亞統治時期,法國將黎巴嫩公國的部分地區移交給敘利亞,法國重新建立了大黎巴嫩。黎巴嫩是一個以基督教為主的國家(主要是馬龍派領土,還有一些希臘東正教飛地),但也包括穆斯林和德魯茲人居住的地區。
1926年5月25日,按照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模式制定的xxx部黎巴嫩憲法頒布。憲法規定,黎巴嫩國家設立總統、一院制議會和內閣。總統由議會選舉產生,任期6年,不得連任。憲法頒布三天后,希臘東正教徒查爾斯·達巴斯(Charles Dabbas)當選為xxx任總統。法國不顧黎巴嫩民族主義者的反對,將法國高級專員置于黎巴嫩總統之上,行使最高權力。1926年9月1日,在法國的扶持下,黎巴嫩共和國正式建立。
根據1926年頒布的黎巴嫩憲法規定,該國總統必須是馬龍派、總理必須是遜尼派穆斯林,議會議員必須按教派人口比例分配。因此1932年黎巴嫩進行了xxx次也是xxx一次人口普查,最終結果顯示當時黎巴嫩基督教和穆斯林人口比例大概是6:5,法國人擔心未來隨著穆斯林人口的增加,基督教議員在黎巴嫩議會中的比例減少,隨后在憲法中補充了一條,規定黎巴嫩總統有權否決議會批準的任何立法。
當達巴斯總統的任期于1932年到期時,下一任黎巴嫩總統候選人比沙拉·扈里(Bichara el-Khoury)和埃米勒·艾德(Emil Edde)在議會表決時得票不相上下。為打破僵局,部分議員提議由總理、的黎波里穆斯林領袖穆罕默德·吉斯爾充任總統候選人,遭法國高級專員亨利·龐索特的反對。龐索特為避免穆斯林當選總統,于1932年5月9日將憲法擱置,將達巴斯任期延長一年。法國政府怕龐索特此舉引起矛盾,任命達緬·德馬泰勒取代龐索特。1934年1月30日,德馬泰勒任命哈比卜·薩阿德為總統(Habib Saad),任期1年,后又延長1年。
1936年1月30日,埃米勒·伊迪(Emil Iddi)當選為總統。翌年,伊迪總統部分恢復憲法權力,主持了議會選舉。同年9月,法國高級專員因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而再度將憲法擱置。1940年法國維希政權上臺執政后,任命亨利-費爾南德·登茲將軍為駐黎巴嫩高級專員,伊迪總統為表抗議于1941年4月4日辭職。登茲5天后任命阿爾弗雷德·納卡什為國家元首。隨著英、法聯軍在黎、敘登陸,維希政權于同年7月14日在阿卡停戰協議上簽字。隨后,戴高樂將軍出訪黎巴嫩,結束了維希政權的統治。黎巴嫩民族領袖們乘機要求戴高樂結束法國委任統治,無條件承認黎巴嫩獨立。在法國國內和國際壓力下,戴高樂的代表喬治·卡特魯,于1941年11月26日以法國政府的名義正式宣布黎巴嫩獨立。美、英、蘇、阿拉伯國家和一些亞洲國家宣布承認黎巴嫩獨立。
名義上獨立后,黎巴嫩于1943通過普選選出新一屆議會。議會于同年9月21日選舉比沙拉·扈里(Bichara Khouri)為新任總統,扈里總統任命里亞德·索勒赫(Riyadh Solh)為總理,委托他組建獨立后的黎巴嫩xxx屆政府。11月8日,議會修訂憲法,刪除了有關委任統治的條款,取消了憲法中所有闡述有關高級專員特權的內容,從而單方面結束了法國在黎巴嫩的委任統治。
法國雖然宣布承認黎巴嫩獨立,但實際上并不愿意放棄對黎巴嫩行使的委任統治權。針對黎巴嫩的舉措,法國當局迅速做出反應,xxx了包括總統、總理和內閣成員在內的許多黎巴嫩著名政治家,并將他們流放到靠近東南邊境的拉謝亞城堡內。這一行動激起了黎巴嫩各教派xxx的普遍反對,決心徹底擺脫法國。最終,在國內不斷高漲的壓力和英、美及阿拉伯國家的影響下,法國當局不得不于1943年11月22日釋放被捕的黎巴嫩政治家。黎巴嫩政府隨后將11月22日定為獨立日。1945年3月22日,阿拉伯國家聯盟成立,黎巴嫩成為其創始國之一。1945年4月25日,黎巴嫩出席了“舊金山會議”,隨后正式成為聯合國成員國。1946年12月31日,根據法國—黎巴嫩條約,法國軍隊完全撤離黎巴嫩。
法國在委任統治期間的一些舉措客觀上推動了黎巴嫩的社會經濟發展。委任統治開始時,黎巴嫩尚未從奧斯曼統治時期1860年教派沖突和一次世界大戰的陰影中擺脫出來。法國當局開始發展黎巴嫩原有的政府架構,建立新的行政和司法制度,制定新的民法;改進教育制度,改善農業、公共衛生,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致力于維修和擴大貝魯特港,發展連接主要城市間的公路網。法國當局還把黎巴嫩貨幣——黎鎊,同法國法郎聯系在一起,從而也就將黎巴嫩經濟同法國經濟捆綁在一起,但經濟危機時期,法郎貶值嚴重,黎巴嫩經濟隨之也遭遇嚴重負面影響;與此同時,法國在黎巴嫩推廣法語教育,這一行為被認為是損害穆斯林利益來取悅基督教。
當代史
獨立初期(1948年~1975年)
1948年5月,黎巴嫩援助其阿拉伯鄰國對抗以色列,一些黎巴嫩非正規部隊越過邊境與以色列發生小規模沖突,但由于沒有黎巴嫩政府的支持,黎巴嫩軍隊從未正式入侵以色列。1948年6月5日至6日,時任黎巴嫩國防部長馬吉德·阿爾斯蘭率軍攻占了巴勒斯坦村莊馬爾基亞,這是黎巴嫩在xxx次中東xxxxxx的勝利。xxx次中東xxx期間,巴勒斯坦100萬難民出逃,其中40萬人涌入黎巴嫩。
1958年,卡米爾·夏蒙(Camille?Chamon)總統任期的最后幾個月,黎巴嫩穆斯林爆發了一場叛亂,試圖讓黎巴嫩成為阿拉伯聯合共和國的成員。夏蒙向美國請求援助,7月15日,5000名美國海軍陸戰隊員被臨時派往貝魯特。危機過后,新政府成立,由前將軍福阿德·謝哈卜領導。20世紀70年代初,黎巴嫩因其作為冰雪度假勝地和海灣阿拉伯人安全銀行中心的獨特地位而被稱為“中東的瑞士”。1970年巴解組織在約旦失敗后,許多巴勒斯坦xxx分子移居國外前往黎巴嫩,并加緊對以色列的xxx行動。巴勒斯坦基地的搬遷還導致巴勒斯坦人與馬龍派和其他黎巴嫩派系之間的教派緊張關系加劇。
黎巴嫩xxx(1975年~1990年)
xxx階段
1975年4月13日,黎巴嫩基督教馬龍派長槍黨為打擊部分穆斯林教派的xxx力量和在黎巴嫩的巴勒斯坦xxx隊勢力,以反對巴勒斯坦難民遷居黎巴嫩為由,調動xxx力量,在貝魯特艾因魯馬納地區襲擊了巴勒斯坦人并向巴勒斯坦人聚集的居民區進攻,黎穆斯林各派別聯盟組織——黎巴嫩全國運動和巴勒斯坦xxx隊立即組成聯軍進行反擊。
基督教派得到黎巴嫩軍隊支持,伊斯蘭教派則得到巴勒斯坦xxx隊支持。基督教派民兵的裝備和訓練優于對方,在xxx初期稍占上風。1976年1月初,黎長槍黨xxx在部分黎政府軍參與下,包圍了3個巴勒斯坦難民營,巴解xxx對黎軍進行堅決反擊。以黎巴嫩社會進步黨為首的黎伊斯蘭教派勢力配合巴解,向馬龍派據點發動牽制性進攻。在敘利亞默許下,“巴勒斯坦xxx”和巴解“閃電”部隊8000人同時從敘利亞境內開入黎巴嫩,對馬龍派xxx形成壓倒優勢,控制了黎大部地區,黎巴嫩軍隊發生分裂,穆斯林官兵約6000人宣布成立“阿拉伯黎巴嫩軍”,公開倒向伊斯蘭教派;另有部分黎軍中立,致使基督教派的力量大為削弱,黎政府面臨垮臺。1976年3月,黎巴嫩總統蘇萊曼·弗蘭吉正式要求敘利亞進行干預。幾天后,阿薩德向美國發出信息,敦促美國不要干涉黎巴嫩出兵。
1976年10月18日,埃及、敘利亞、黎巴嫩、科威特、沙特和巴解五國六方首腦在利雅得舉行會議,達成了在黎實現停火、派遣“阿拉伯威懾部隊”、執行黎、巴之間的《開羅協議》等決議。這些決議在第八次阿拉伯首腦會議上獲得各方認可。根據有關決議,沙特、蘇丹、利比亞、敘利亞等國派出3萬多名阿拉伯威懾部隊(其中敘軍28000人)進入黎巴嫩,維持停火,xxx漸趨平息。但是,由于黎巴嫩基督教派堅持要解決巴勒斯坦xxx隊在黎巴嫩南部的問題,雙方戰事處于僵持局面。1977年黎巴嫩、巴勒斯坦解放組織、敘利亞三方簽署了《什陶拉協定》,重新確定了有關方面各自的勢力范圍。這一階段xxx給黎造成嚴重破壞,直接經濟損失達750800億黎鎊,4萬多人死亡,10多萬人受傷,約幾十萬人逃亡國外。
第二階段
1977年,黎巴嫩分裂成由敘利亞部隊控制的北部地區,由基督教徒控制的海岸地區以及由激進派穆斯林和巴勒斯坦解放組織控制的南部幾塊飛地。巴勒斯坦xxx隊以黎巴嫩南部為基地,多次潛入以色列襲擊以軍哨所、而且向以色列村莊發射火箭和炮彈。
1978年3月,巴勒斯坦xxx人員再次潛入以色列,襲擊一輛公共汽車。3月15日,以色列為消滅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在黎巴嫩南部地區活動的xxx隊主力,大舉入侵黎巴嫩,并占領了利塔尼河以南近1500平方千米的土地。19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425號決議,呼吁各方尊重黎巴嫩主權,決定向黎巴嫩南部派駐“聯合國駐黎巴嫩臨時維持和平部隊”。4月14日,以色列開始分階段撤軍。27日黎巴嫩議會舉行會議,通過6點決議:執行聯合國安理會425號決議;停止巴勒斯坦人或非巴勒斯坦人在黎巴嫩領土上的xxx活動;禁止任何xxx存在;重建黎巴嫩政府軍;全國實現社會公正;有關各方認真實施議會決定的各項決議。但是黎巴嫩各派對此決議均有不同的解釋,特別是對巴勒斯坦解放組織xxx隊在黎巴嫩的存在,基督教馬龍派認為決議已明確規定取消巴勒斯坦xxx隊在黎巴嫩南部的xxx;而穆斯林社會進步黨等議員則強調,該決議并不要求廢除黎巴嫩與巴勒斯坦之間于1969年已達成的《開羅協議》。以色列軍隊撤離時,在黎巴嫩南部地區扶持原黎巴嫩馬龍派退役軍官哈達德在黎巴嫩與以色列交界處黎方境內成立“獨立的自由黎巴嫩國”。
1978年后,敘利亞改變了原來傾向基督教馬龍派民兵的立場,轉而公開支持穆斯林左派勢力。1978年7月,敘利亞軍隊與黎巴嫩馬龍派民兵在貝卡谷地發生了“百日大戰”。10月15日,黎巴嫩總統薩爾基斯同參加或資助阿拉伯威懾部隊國家的外長或代表在貝魯特附近的貝特丁召開會議,討論黎巴嫩問題。與會者對黎巴嫩的統一、獨立、主權和領土完整,重建軍隊,解除非法xxx和實現黎巴嫩全國和解取得一致意見。1980年3月5日,黎巴嫩政府舉行內閣會議,在上述意見的基礎上通過了全國和解的14點綱領。由于黎巴嫩各派政見不一,此綱領未能奏效。
1980年,敘利亞在黎巴嫩中部貝卡谷地集結兵力,后又在那里部署蘇制薩姆-6地空導彈。基督教長槍黨人占領貝魯特-大馬士革戰略公路附近扎赫勒周圍的高地后,敘利亞對其發動大規模進攻;以色列出動飛機襲擊敘利亞人,并轟炸貝魯特地區,以示警告。1981年7月24日,敘利亞和黎巴嫩基督教xxx達成了一項臨時停火協議,巴勒斯坦xxx組織隨即同黎政府軍交戰,奪占了黎南部大片地區。
1981年4月,敘利亞軍隊與黎巴嫩長槍黨民兵在貝卡谷地的xxx沖突進一步擴大,導致黎巴嫩局勢再度惡化,釀成了轟動一時的“敘以導彈危機”。28日,以色列派飛機轟炸了在黎巴嫩扎赫勒附近的敘軍陣地,并擊落敘軍兩架直升飛機。翌日,敘利亞調遣7000人的增援部隊和幾組蘇制薩姆-6防空彈進駐貝卡地區,接著又在敘利亞與黎巴嫩兩國邊境地區部署了薩姆-2地對空導彈。這樣敘利亞以阿拉伯威懾部隊名義進駐黎巴嫩的軍事人員總數超過3萬人并配備導彈等先進的武器裝備。以色列認為敘利亞在黎的軍事部署直接威脅到其在黎巴嫩的制空權,要求敘利亞撤走導彈設施,否則將用武力予以摧毀。敘利亞拒絕撤出并繼續增加導彈部署。雙方劍拔弩張,戰事一步步升級。蘇聯加緊對敘利亞的支持和滲透。美國為防止蘇聯插手,派出總統特使哈比卜穿梭于黎巴嫩、敘利亞、以色列三方,從中調解。7月24日,美國在沙特等國配合之下,促成以色列與巴勒斯坦解放組織之間的停火協議的同時,也促使敘以達成危機解決辦法,由此“敘以導彈危機”宣告結束,黎巴嫩局勢出現暫時平靜。
第三階段
1982年6月6日,以色列借口其駐英國大使遇刺,悍然出兵進攻黎巴嫩。在6天之內占領了黎巴嫩四分之一的土地,攻陷了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在黎巴嫩的大部分基地。6月9日,以色列占領軍與敘利亞駐黎巴嫩部隊開始交火。14日,以色列集中兵力包圍了黎巴嫩首都貝魯特地區的巴勒斯坦解放組織總部所在地。8月18日,黎巴嫩內閣會議通過了美國里根總統特使哈比卜提出的關于和平解決貝魯特問題的方法。經過美國特使哈比卜的斡旋,黎巴嫩、巴勒斯坦、以色列三方于19日達成協議。哈比卜的方案是:巴勒斯坦xxx力量和敘利亞軍隊撤離貝魯特西區;由美國、法國和意大利派兵組成多國部隊進駐貝魯特。8月21日至9月1日,巴解xxx隊全部撤出貝魯特并陸續轉移到突尼斯、利比亞、也門等8個阿拉伯國家。
1982年8月23日,貝希爾·杰馬耶勒當選為黎巴嫩總統,但不到一個月就遇刺身亡,其弟阿明·杰馬耶勒于9月21日當選為新任總統。暗殺杰馬耶勒的兇手事后被查明是敘利亞特工,但是阿里埃勒·沙龍當時卻指責巴勒斯坦人為兇手。為了報復這一行為,9月16日至18日,長槍黨進入貝魯特西區的薩布拉和夏蒂拉難民營,制造了貝魯特大屠殺,殺害人數從不到400人到3萬人估計不等,雖然兇手是長槍黨,但是眾多證據指明大屠殺過程中沙龍和以色列軍隊給了長槍黨人以支持,所以成為了國際社會譴責的對象。
1982年8月~9月,美國與法國、意大利等國組成多國部隊,進駐黎巴嫩,企圖以直接的軍事卷入為基督教派強硬勢力撐腰,使其繼續執行傾向歐美國家的政策。9月20日,美國派遣1200人、法國派遣1600人、意大利派遣1000人組成多國部隊于10月2日再次進駐貝魯特及郊區。1983年4月18日,美國駐貝魯特使館被炸,50多人死亡。同年10月23日,在事先未得到任何警告的情況下,美國和法國在黎巴嫩的維和部隊駐軍司令部相繼被炸,美軍死亡239人,法軍死亡58人。黎局勢的惡化,使美國進退兩難。里根決定采取“收縮”政策,于1984年2月7日將海軍陸戰隊撤出,并命令海軍戰列艦只轟擊敘軍和伊斯蘭教派xxx在山區的陣地。
在美國參與下,黎、以雙方經過談判,于1983年5月17日簽定了以色列從黎撤軍的協議。但由于該協議同時要求敘軍和巴勒斯坦xxx力量也撤出黎巴嫩,因而遭到敘利亞、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和伊斯蘭教派的堅決抵制,無法執行。9月4日,以色列占領軍自黎巴嫩中部舒夫山區撤至南部阿瓦利河一線,黎巴嫩政府軍和長槍黨xxx力量同以瓦立德·瓊布拉特領導的德魯茲派民兵為爭奪以色列撤出地區的控制權發生了激烈的軍事沖突。9月5日,黎巴嫩交戰各方在沙特和美國的斡旋下達成停火協議。10月31日至11月4日,杰馬耶勒總統在日內瓦主持召開了由黎巴嫩各派領導人參加的xxx次全國和解會議。1984年2月2日,黎巴嫩戰火再起。穆斯林什葉派阿邁勒運動xxx力量向政府軍發動軍事進攻,并控制了貝魯特西區。與此同時,德魯茲民兵在舒夫山區同政府軍短兵相接。3月5日,黎巴嫩政府被迫宣布廢除黎以撤軍協議,交戰各方開始停火。3月12日至20日,杰馬耶勒總統在瑞士洛桑主持召開由黎巴嫩各派xxx參加的第二次全國和解會議,達成6點和解決議。由于內部各種因素的影響,和解會議決議未能兌現。
第四階段
1985年12月,黎巴嫩基督教組織黎巴嫩力量司令埃利·胡貝卡、穆斯林什葉派阿邁勒運動xxx納比·貝里和德魯茲民兵xxx瓦立德·瓊布拉特三大首領在敘利亞主持下簽署了旨在結束黎巴嫩xxx的和平協議。但在基督教馬龍派強硬派勢力的反對下,這一協議也名存實亡。1986年5月,基督教馬龍派提出解決黎巴嫩問題的方案,又遭到穆斯林方面的拒絕。
為牽制什葉派阿邁勒民兵和德魯茲民兵,經黎方默許,巴解xxx從1985年起陸續重返黎巴嫩。后者隨即與阿邁勒民兵xxx發生矛盾,1986年9月雙方爆發大規模沖突。1987年2月,什葉派阿邁勒民兵在敘利亞支持下包圍夏蒂拉、薩布拉等多處巴勒斯坦難民營,用重炮、坦克轟擊難民營,造成數萬人傷亡。為解救難民,聯合國向被圍難民營派出緊急救援隊。
1987年5月,黎巴嫩總理兼外長、穆斯林遜尼派的重要xxx拉希德·卡拉米提出辭職,雖然未獲總統接受,但實際上內閣早已處于癱瘓狀態。6月1日,卡拉米總理被刺,后由教育和勞動部長薩利姆·胡斯出任代總理兼外長。
20世紀80年代末,隨著阿明·杰馬耶勒第二個總統任期的結束,黎巴嫩鎊遭遇崩潰。1987年底,黎巴嫩通貨膨脹率達到741%。該國法定工資低至17美元,全xxx有20萬名兒童需要援助。
1988年5月6日,阿邁勒運動民兵和真主黨民兵為了爭奪對貝魯特西區南郊60萬什葉派穆斯林聚居區的控制權又發生了xxx沖突,經過3周的激戰,最后以敘利亞軍隊進駐該地區而告終。8月18日至9月22日,黎巴嫩總統選舉失敗。阿明·杰馬耶勒在離任前根據憲法規定,任命了由6名軍官組成黎巴嫩臨時軍政府,xxx部隊司令米歇爾·奧恩擔任總理職務。在敘利亞與穆斯林的支持下,黎巴嫩穆斯林派xxx于2月3日宣布,代總理胡斯領導的內閣仍為合法政府。胡斯表示愿繼續主持原政府的工作。自此,黎巴嫩歷史上首次出現了沒有總統、以奧恩將軍為首的看守政府和代總理胡斯為首的臨時政府的兩個政府并存的局面。
1989年3月14日至9月22日,以奧恩政府軍和黎巴嫩力量為一方與以敘軍和穆斯林民兵為另一方,進行了長達半年的“港口之戰”。這次派別沖突波及黎三分之一以上的領土,死亡1000多人,傷4000多人,幾十萬人逃離家園,經濟損失約12億美元。為此,沙特阿拉伯、摩洛哥、阿爾及利亞組成阿拉伯三方委員會,在沙特阿拉伯的塔伊夫主持召開會議,黎巴嫩62名議員參加,其中基督教和穆斯林兩大教派各占一半。會議討論了三方委員會起草的黎巴嫩“民族和解憲章”,通過了妥協折中的《塔伊夫協議》,其內容主要是政治改革和主權問題。11月5日,黎巴嫩議會批準了該協議。政治改革主要是權力分配問題,但協議也確認了“分階段消除政治教派制度”的原則。在未明確規定的過渡時期內,基督教方面繼續保留擔任總統兼xxx部隊最高統帥的權力,穆斯林方面擴大了總理和議長的權力。主權問題主要是敘利亞撤軍,確認黎巴嫩是獨立的主權國家,在一定期限內,先將敘軍部分撤至貝卡地區,然后由黎、敘兩國政府通過平等協商解決最終撤軍問題;黎與所有阿拉伯國家均為“兄弟關系”,但同時又承認了黎、敘兩國有“特殊關系”。奧恩方面和真主黨堅決反對該協議,其他各方也都有不同程度的保留。
黎巴嫩議會根據《塔伊夫協議》于1989年11月5日選出勒內·穆阿瓦德為總統。17天后,穆阿瓦德在一次爆炸事件中不幸身亡。24日,黎巴嫩議會重新進行總統選舉,埃利亞斯·赫拉維當選總統。赫拉維總統上臺后迅速任命胡斯組成內閣,宣布解散1988年9月阿明·杰馬耶勒任命的臨時軍政府,解除奧恩將軍的黎巴嫩xxx部隊總司令的職務,并限奧恩在48小時內放棄權力,由埃米爾·拉胡德接替奧恩的職務,但奧恩將軍拒絕接受。擁有2萬多人的奧恩軍隊和黎巴嫩一些基督教派人士認為,奧恩將軍的政府是xxx合法政府,指責赫拉維總統及其新內閣是在敘利亞的控制下行使權力,表示將采取堅決抵制態度。赫拉維總統多次表示,決不允許在黎巴嫩出現兩個政府局面,決心用武力解決這一問題。于是黎巴嫩兩派又爆發了持續半年多的xxx沖突。
1990年1月,赫拉維總統訪問敘利亞,雙方就繼續對奧恩將軍保持壓力達成一致意見。此后,黎巴嫩政府在軍事上圍困奧恩將軍控制的貝魯特東區;在經濟上,下令中央銀行拒絕向追隨奧恩將軍的官兵支付薪金,要求法國凍結奧恩在法國銀行1500萬美元的存款。敘利亞方面向黎巴嫩不斷增派部隊,使其駐軍超過4萬人,準備協助黎巴嫩政府對奧恩施加壓力。為盡早消除黎巴嫩危機,阿拉伯三方委員會繼續積極斡旋,美、法等國也展開積極的外交活動,力求為奧恩離開巴卜達總理府找到妥協途徑。奧恩則表示,在主權問題上決不屈服。隨后,奧恩軍隊與穆斯林民兵在貝魯特東區和西區的綠線附近發生xxx沖突。經過4個多月斷斷續續的xxx沖突,奧恩與黎巴嫩力量等組織在多方調解下于5月26日同意簽署停火協議。這次xxx沖突有1035人死亡,2770人受傷。此外,為爭奪對120萬穆斯林什葉派居住區的控制權,敘利亞支持的阿邁勒運動民兵與伊朗支持的真主黨民兵在黎巴嫩南部的西頓地區也不斷發生xxx沖突。后經敘利亞和伊朗調解,阿邁勒運動與真主黨于11月5日達成和解協議。
1990年7月11日,黎巴嫩內閣舉行全體會議,要求所有軍事人員從貝魯特撤出,以此作為結束黎巴嫩xxx的xxx步。會議結束后發表的聲明要求,黎巴嫩沖突各方停止武力行動,并就《塔伊夫協議》進一步表明各自的立場,奧恩軍隊停止反抗,其軍隊加入合法的政府軍。30日黎政府發布命令,所有軍事哨卡禁止任何運載燃料、武器和其他生活物資的車輛進入奧恩控制區,重申禁止銀行向其提供資金。黎巴嫩外交部通知各國駐黎巴嫩使領館,各國的外交人員不得與奧恩方面進行任何接觸。9月7日,奧恩提出解決危機的4點建議:要求薩利姆·胡斯辭去黎巴嫩總理職務;重新成立包括黎巴嫩所有民兵組織在內的具有廣泛代表性的政府;該政府成立后30天內奧恩將其控制的貝魯特東區陸軍司令部交給xxx部隊總司令拉胡德;最后解散黎巴嫩各派民兵組織。21日赫拉維總統簽署由基督教和穆斯林兩派平分最高權力的政治改革方案。
10月10日,駐扎在黎巴嫩貝魯特西區的敘利亞軍隊出動了1.7萬名xxx人員,動用大量坦克、裝甲車等重型武器,配合黎巴嫩政府軍,完成對貝魯特東區奧恩部隊駐地最后的軍事部署,形成了敘黎聯軍與奧恩部隊對峙的局面。翌日,黎巴嫩力量民兵為支持黎巴嫩政府軍的行動,率先向奧恩部隊發動試探性進攻。第三天,敘利亞軍隊和黎巴嫩部隊向奧恩控制區發動全面進攻。首先由敘利亞空軍戰斗機對奧恩總指揮部進行猛烈轟炸。接著,敘利亞和黎巴嫩步兵在重炮和坦克的掩護下分三路逼近奧恩居住的總理府和國防部。最后,奧恩被迫命令下屬部隊歸順拉胡德將軍,自己則逃亡法國駐黎巴嫩使館請求政治避難,黎巴嫩政府軍收復了曾被奧恩控制兩年多的總理府和國防部,黎巴嫩兩個政府并存的局面最終結束。經黎巴嫩政府允許,奧恩于1991年8月僑居法國。長達15年,造成14萬人死亡和數百億美元經濟損失的黎巴嫩xxx基本結束。
黎巴嫩1982年xxx期間的烈士廣場
xxx之后
1990年黎巴嫩xxx結束后,敘利亞依據《塔伊夫協定》繼續將大批部隊留駐黎巴嫩,憑借規定的敘黎“特殊關系”、兩國間簽訂的“兄弟關系合作與協調條約”和“安全與防務條約”,依仗其在黎巴嫩的大量駐軍和眾多情報人員,規定兩國將進行最高級和最全面的協調,干預黎巴嫩的議會和總統選舉,操縱黎政府的外交和安全政策走向。1996年1月,敘、黎兩國又簽訂經濟一體化、取消雙重稅、推進和保證投資、建立聯合邊界哨所和社會領域合作等五項協定,更加劇了敘利亞廉價農產品毫無節制地進口,多達75萬人的敘利亞工人涌到黎巴嫩就業。敘利亞在黎巴嫩的所作所為嚴重損害了黎巴嫩的獨立主權。
2000年5月25日,以色列軍隊從黎巴嫩南部大部分地區撤離,因此黎巴嫩將5月25日定為“抵抗與解放日”,每年舉行紀念活動。
2000年9月,黎巴嫩總統拉胡德上任后,馬龍派牧首索菲爾發表聲明,要求敘利亞從黎撤軍。這一聲明立即得到xxx時期曾是敘利亞盟友的德魯茲派xxx瓦立德·瓊布拉特的支持,也呼吁敘軍從黎撤回。盡管拉胡德總統稱敘利亞部隊在黎留駐“合法”,“服務于國家的戰略利益”,但敘利亞不得不考慮教派領袖的意見,遂以逐步收縮的方針重新部署其駐黎部隊,于2001年6月開始將敘軍部隊調離貝魯特,將基督教地區和政府部門建筑物附近的布防陣地移交給黎巴嫩軍隊。2002年4月,敘利亞再度重新部署其駐黎部隊,將部隊總人數減至約2萬人。
雪松xxx
2005年2月14日,黎巴嫩前總理拉菲克·哈里里(Rafik Hariri)在貝魯特圣喬治灣附近的一起汽車爆炸襲擊中遇刺身亡。
刺殺事件激起一系列游行示威,2005年3月14日,多達100萬人示威游行,要求結束敘利亞對黎巴嫩的占領。媒體稱之為“雪松xxx” ,示威者要求敘利亞從黎巴嫩撤軍,并成立一個國際委員會來調查刺殺事件。由于敘利亞在黎巴嫩開展廣泛的軍事和情報行動,而且哈里里與大馬士革就敘利亞支持修訂憲法以延長埃米爾·拉胡德總統的任期一事存在矛盾,黎巴嫩“3月14日聯盟”xxx指控敘利亞是這起刺殺事件的主使,親阿拉伯的“3月8日聯盟”。真主黨和敘利亞官員則宣稱這起刺殺事件可能是以色列的摩薩德所為,意在破壞黎巴嫩的穩定。
聯合國安理會于2005年4月7日一致通過1595號決議,呼吁對哈里里刺殺事件進行調查。初步調查結果“梅利斯(Mehlis)報告”于當年10月20日正式公布,報告稱敘利亞和黎巴嫩政府高官均參與這次刺殺事件。最終在國際壓力下,敘利亞被迫從黎巴嫩撤出1.5萬人的軍隊,結束對黎巴嫩長達三十年的占領。4月26日,所有敘利亞正規軍都已經撤離。
雪松xxx
2006年以黎沖突
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以色列軍隊一直與真主黨xxx在黎以邊境進行小規模的沖突。2000年5月,以色列決定把軍隊從黎巴嫩南部撤出,滿足了真主黨xxx的一個重要要求。撤軍后,以色列對真主黨發出警告,真主黨xxx分子穿越邊境的任何進攻行動都會導致以色列全面軍事報復。在邊境相對平靜6年之后,以色列的政治和軍事xxx面對真主黨的xxx并不重視,他們把主要精力放在打擊以色列境內的巴勒斯坦xxx上。
但在同時,真主黨xxx一直在修建常規防御陣地以抗擊以色列軍隊的未來侵入。伊朗向真主黨xxx交付了大量的武器,并對其進行軍事訓練。到2006年夏天時,真主黨xxx已經成為一支有戰斗能力的部隊。
沖突經過
2006年7月12日,黎巴嫩真主黨向以色列開炮并發射火箭,綁架了2名以色列士兵,要求以色列釋放被囚的阿拉伯人。但以色列立刻反擊。當晚,以色列舉行的內閣會議一致同意,黎巴嫩政府應該為真主黨xxx隊當天的襲擊事件負責。以色列政府過去在對真主黨襲擊行動作出反應時一般只譴責真主黨的支持者敘利亞和伊朗。
7月13日凌晨,以色列戰機向貝魯特國際機場的兩座跑道發射了數枚導彈,使得機場被迫關閉,部分客機只能轉飛到地中海的塞浦路斯。以色列國防軍一系列的空襲行動共造成27位黎巴嫩平民死亡,其中包括10名兒童。以色列空軍還襲擊了黎巴嫩真主黨電視臺等多處設施。
7月18日凌晨,以色列轟炸機對黎巴嫩軍隊在南部地區的一個基地進行了夜襲,11名黎巴嫩士兵在襲擊中陣亡,另有35名士兵受傷。
7月19日,黎巴嫩真主黨xxx繼續在黎巴嫩邊境地帶與以色列部隊交火。黎巴嫩總理西尼烏拉稱,黎方死亡人數已達300人。他要求以色列賠償黎基礎設施“不可思議的損失”。
7月30日,以色列轟炸以黎邊境村莊,炸死54名平民,包括37名兒童。
以色列陸軍總參謀長哈盧茨(右一)在前線視察聽取前線指揮官匯報戰況
停戰撤軍
2006年8月11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第1701號決議要求以黎停火,8月14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旨在實現黎以停火的第1701號決議,宣布組建一支1.5萬人的國際維和部隊,協同同等數量的黎巴嫩政府軍進駐黎南部地區,監督和維護停火,以黎接受停火協議。但在停火之前,黎巴嫩已經死亡1100人,以色列已經死亡150人。
10月1日凌晨,以色列士兵在以北部與黎巴嫩交界處關閉邊境線上的大門。以色列軍方人士證實,以軍已在當日凌晨完全撤出了黎巴嫩南部地區。
截至10月9日,以色列在黎以xxx沖突期間占領了黎南部邊境部分地區。沖突雙方根據安理會第1701號決議實現停火后,以軍逐步撤出黎南部地區,但仍在黎以邊境村莊阿賈爾保留了少量部隊。黎巴嫩政府譴責以色列在阿賈爾的軍事存在,并稱這一軍事存在違背了安理會決議。
2007年~2008年黎巴嫩內亂
2007年5月20號起,黎巴嫩政府軍與“伊斯蘭法塔赫”組織在位于黎巴嫩北部巴里德河難民營及其周圍地區發生沖突,造成200多人死亡,其中包括100名政府軍士兵和至少80名“伊斯蘭法塔赫”組織xxx人員。這是自1990年黎巴嫩xxx結束以來黎巴嫩境內發生的最為嚴重的內部沖突。
2007年11月24日,黎巴嫩總統埃米爾·拉胡德任期結束,反對派表示如果不能達成分權協議,就拒絕為繼任者投票,這使得黎巴嫩在一段時間內沒有總統。由于政府宣布真主黨的通信網絡為非法,2008年5月9日,真主黨和阿邁勒運動部隊占領貝魯特西部,發動自黎巴嫩xxx結束以來最糟糕的內亂。這次暴力事件險些使黎巴嫩再次卷入xxx,而黎巴嫩政府則稱之為一場有預謀的政變,至少62人在沖突中死亡。
2008年5月21日,在阿拉伯聯盟的調解下,經過5天的談判,黎巴嫩主要各方在卡塔爾簽訂《多哈協議》,結束戰斗。根據協議,雙方都同意選舉前部隊領袖米歇爾·蘇萊曼為總統,并建立全國統一政府,反對黨擁有否決權,結束長達18個月的政治僵局。協議標志著反對黨的勝利,他們在組閣、真主黨通訊網絡以及機場安全主管方面贏得對方讓步,增加其政治籌碼。
阿拉伯之春和敘利亞沖突的蔓延
2011年1月初,由于黎巴嫩問題特別法庭預計將起訴真主黨成員暗殺哈里里,導致局勢日益緊張,民族團結政府垮臺。議會選舉真主黨領導的“3月8日聯盟”候選人納吉布·米卡提為黎巴嫩總理,由他負責組建新政府。真主黨xxx哈桑·納斯魯拉堅持認為以色列應對暗殺哈里里事件負責。
2012年,敘利亞xxx有蔓延至黎巴嫩的勢頭,2013年3月22日,黎巴嫩北部城市的黎波里發生了支持和反對敘利亞政府派別之間的xxx沖突,造成6人死亡,受傷30多人。
2013年,黎巴嫩力量黨、黎巴嫩長槍黨和自由愛國運動表達了對該國基于教派的政治體系因敘利亞難民涌入而受到破壞的擔憂。2015年5月6日,應黎巴嫩政府要求,聯合國難民署暫停了敘利亞難民的登記工作。2016年2月,黎巴嫩政府簽署了《黎巴嫩契約》,為難民和黎巴嫩弱勢公民提供至少4億歐元的支持。截至2016年10月,黎巴嫩政府估計該國收容了150萬敘利亞人。
黎巴嫩近況(2019年至今)
2019年10月17日,黎巴嫩爆發了一系列大規模民間示威活動,示威活動最初是由計劃對汽油、煙草和在線電話征稅引發的,但很快擴大為全國范圍內對宗派統治、經濟停滯和流動性危機、失業、公共部門普遍存在的腐敗、被認為庇護統治階級免于問責的立法(如銀行保密法)以及政府未能提供電力、水和衛生設施等基本服務的譴責。
抗議活動導致黎巴嫩陷入政治危機,總理薩阿德·哈里里提出辭職,并響應了抗議者關于建立獨立專家政府的要求。抗議活動針對的其他政治家仍在執政。2019年12月19日,前教育部長哈桑·迪亞卜被指定為下一任總理,并負責組建新內閣。此后,抗議活動和非暴力反抗行為仍在繼續,抗議者譴責和聲討迪亞卜被任命為總理。與此同時,黎巴嫩遭受數十年來最嚴重的經濟危機,該國通貨膨脹率連續30天超過50%。
2020年8月4日,黎巴嫩主要港口貝魯特港發生爆炸,周圍地區被毀,造成200多人死亡,數千人受傷。爆炸發生后幾天,國內抗議活動再次爆發,導致總理哈桑·迪亞卜及其內閣于2020年8月10日辭職,但仍以看守身份繼續留任。
2021年3月11日,黎巴嫩看守政府的能源部長雷蒙德·蓋杰爾警告說,如果沒有錢購買發電站所需的燃料,黎巴嫩將在3月底面臨"一片黑暗"的威脅。2021年8月,黎巴嫩北部發生燃料大爆炸,造成28人死亡。9月,黎巴嫩前總理納吉布·米卡提領導的新內閣成立。2021年10月9日,由于貨幣和燃料短缺,兩個主要發電站斷電,全國停電24小時。幾天后,貝魯特發生教派暴力沖突,造成多人死亡,這是自2008年以來該國發生的死亡人數最多的沖突。
2022年1月,黎巴嫩危機進一步加深,黎巴嫩鎊大幅貶值,原定的大選預計將無限期推遲。2022年5月,黎巴嫩舉行了自經濟危機以來的首次選舉。在這次選舉中,什葉派穆斯林真主黨運動(及其盟友)失去了議會多數席位。真主黨沒有失去任何席位,真主黨的盟友、米歇爾·奧恩總統的自由愛國運動在選舉后不再是xxx的基督教政黨。一個對立的基督教政黨——薩米爾·賈賈(Samir?Geagea)領導的黎巴嫩力量(Lebanese?Forces)成為議會中xxx的基督教政黨。
隨著黎巴嫩國內危機愈發嚴重,大量黎巴嫩百姓只能選擇xxx前往歐洲國家。2022年4月,一艘超載的船只在黎巴嫩的黎波里沉沒,造成6人死亡,約50人獲救;9月22日,一艘載有來自黎巴嫩的移民的船只在敘利亞海岸附近傾覆,造成至少94人死亡,9人生還,多人失蹤。
2022年10月30日,黎巴嫩前總統米歇爾·奧恩在任期屆滿離任,截止2023年12月,黎巴嫩國民議會已進行超過12次投票,仍未選出新一任總統。
2023年2月1日,在持續的金融危機中,黎巴嫩中央銀行將黎巴嫩鎊貶值90%,這是黎巴嫩25年來首次貶值其官方匯率。
2023年3月28日,黎巴嫩政府推翻了將夏令時推遲一個月的決定。這一決定是為了允許穆斯林公民在齋月期間提前開齋。但該國基督教教會、政黨和私立機構抵制這一決定,自行開啟夏令時。
自然地理
編輯位置境域
黎巴嫩位于亞洲西南部、地中海東岸,北和東與敘利亞接壤,南鄰以色列,西瀕地中海,經緯度范圍為北緯33°至35°,東經35°至37°。黎巴嫩國境橫跨阿拉伯板塊的西北部。全國面積10452平方千米,其中10230平方千米為陸地。黎巴嫩在地中海西部有225千米的海岸線和邊界,北部和東部與敘利亞有375千米的邊界,南部與以色列有79千米的邊界。黎巴嫩與被以色列占領的戈蘭高地在一個名為沙巴阿農場(Shebaa Farms)的小地區存在邊境爭議。黎巴嫩屬于UTC+2時區,每年3月最后一個周日至10月最后一個周日期間實行夏令時,時區為UTC+3。
黎巴嫩地圖
氣候
黎巴嫩屬地中海氣候,年平均氣溫21℃。但由于其境內多山,氣候條件有很大差異。沿海地區夏季炎熱干燥,7月份平均最高氣溫32℃,冬季溫和多雨,1月份平均最低氣溫11℃;山區夏季涼爽,冬季下雪,部分高山地區積雪時間近半年,是中東極少的有雪山的國家。沿海地區每年5-9月份為旱季,次年4月份為雨季,年降雨量750-1000毫米;山區高海拔區年降水量可達1500毫米,而貝卡谷地年降水量則只有380-630毫米。黎巴嫩日照條件良好,平均年日照時間達3000小時。
地中海氣候特點
地質
黎巴嫩的地質構造史與黎凡特斷裂系統密切相關,黎凡特斷裂系統是一個左側走滑斷裂帶,將阿拉伯板塊與非洲板塊分開。大陸內帕邁萊德褶皺帶是黎巴嫩和敘利亞大部分地區的重要構造特征,從黎凡特斷裂系統向東北延伸至幼發拉底河地塹。褶皺帶全長400千米,褶皺波長為5至10千米。褶皺帶形成山脊和小洼地,充滿了古近系、新近系和第四紀的碎屑物質。地質學家爭論東黎巴嫩山是否是褶皺帶南部的一部分,以及三疊紀-庫爾拉赫納蒸發礦床中是否有斷裂。巴爾米琉斯山脈的北部和南部被從東到西的賈哈爾斷層所分割。由于巴爾米琉斯山脈兩端的變質基底巖的深度不同,一些地質學家認為賈哈爾斷裂可能是晚元古代泛非縫合帶的遺跡。
地形地貌
黎巴嫩全境南北頎長而東西狹窄,其中北部又較南部為寬,北部最寬處達88千米,而南部最窄處僅32千米。黎巴嫩山縱貫全境,構成黎巴嫩獨具特色的地貌,將全國地形由西向東分隔為四個地帶。
黎巴嫩沿海平原瀕臨地中海,面積極為狹窄。最寬處在北部城市的黎波里一帶,約6.5千米;最窄處在首都貝魯特以北的朱尼耶附近,僅約1.5千米。沿海多為陡峭的巖岸,但缺乏良好的河口、港灣。
黎巴嫩山由東北向西南縱貫全境,全長169千米,北端隔著界河凱比爾河(Nahr El-Kebir)同敘利亞境內的努塞里亞山脈為鄰,南端則止于向西入海的利塔尼河(Nahr El-Litani)。山勢北高南低,北寬南窄。主峰庫爾內特·薩烏達山位于的黎波里東南海拔3083米,為黎巴嫩最高點;其次為首都貝魯特以東的薩寧峰(Sannine),海拔2695米。山脈由主峰向兩翼延伸,最寬處達56.5千米,南端最窄處僅9.5千米。
黎巴嫩東部山脈又稱東黎巴嫩山脈或安提黎巴嫩山(Anti Lebanon Mount),位于同敘利亞交界的邊境地區。東部山脈的長度和高程同黎巴嫩山大體相當,但較為貧瘠。巴拉達(Barada)山峽將山脈分成南北兩部,北部西坡僅有為數不多的村莊,南部的謝赫山(Jabal Cheikh),又稱赫爾蒙山(Hermon Mount),海拔2814米,地處同敘利亞、以色列交界的邊境地區,又是以色列和約旦兩國主要水源約旦河的源頭,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南部西坡的村莊較多,仍在以色列占領下的黎巴嫩領土謝巴農場(Chabaa Farms)即在謝赫山南端的三國交界處。
貝卡谷地位于黎巴嫩山和東部山脈之間的高地,平均海拔762米。谷地長約177千米,寬約9.6千米至16千米不等,中部較南北兩端為寬。
黎巴嫩地形圖
水文水利
水文
河流
黎巴嫩全境擁有17條常年河和23條季節性河流,總長約730千米,這些河流的年平均徑流量約38.9億立方米,約有7.9億立方米流經跨境河流,而其余31億立方米留在國內河流中。
利塔尼河
利塔尼河(Litani River)為黎巴嫩最長河流,全長145千米,發源于巴勒貝克以西的黎巴嫩山東麓,向西南流經貝卡谷地, 在馬爾杰烏永附近陡轉向西,在黎巴嫩山南段切穿一深達275米的峽谷,注入地中海,其下游向西流的一段又稱為卡西米亞河。
湖泊
黎巴嫩xxx的xxx性湖泊是位于杰津以東約10千米處的卡勞恩(Qaraoun)湖,水域面積為1190公頃,為黎巴嫩xxx的淡水水體。的黎波里東南約40千米處的亞穆納附近的黎巴嫩山脈東坡上有一個由泉水注入的季節性湖泊。
水利
黎巴嫩有幾項水利開發計劃,包括利塔尼河的開發,1959年在利塔尼河上修建卡勞恩(El Qauroun)大壩時,位于利塔尼河左岸的卡勞恩(Qaraoun)村轉讓了740公頃的土地用于該項目的開發。
在修建卡勞恩大壩的過程中,形成一個人工湖,即卡勞恩湖,該水壩是黎巴嫩建造的xxx水壩,水力發電量190兆瓦,灌溉面積28500公頃。它是一座混凝土面堆石壩,壩頂高度801米,壩長1090米,位于巖溶石灰巖巖層之上。該水庫的儲水量為2.2億立方米,xxx池塘高度為858米。
卡勞恩湖
土壤
由于多樣化的地形、地質和氣候條件,使得黎巴嫩土壤類型較為豐富。紅壤是黎巴嫩最常見的土壤類型之一。它們通常呈紅色或紅褐色,富含氧化鐵和氧化鋁。紅壤通常較肥沃,適合農業耕作和<a href="http://www.gelinmeiz.com/228382/" target="_blank">植物生長。黃壤是另一種常見的土壤類型,呈黃色或黃褐色。它們通常較為肥沃,富含有機質和養分。黃壤在黎巴嫩的平原地區比較常見。灰壤是一種灰色或淺灰色的土壤類型。它們通常富含石灰和碳酸鹽,并且在黎巴嫩的山區較為常見。灰壤的肥力因土壤深度和有機質含量而有所差異。黎巴嫩的山地地區有一些特殊的土壤類型,包括巖溶土壤和山地棕壤。巖溶土壤是在石灰巖地區形成的,具有石塊和巖石碎屑的特征。山地棕壤是在山地地區形成的,通常富含有機質和養分。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黎巴嫩礦產極少,僅有鐵、鉛、銅、褐煤和瀝青,儲量少,開采也不多。制造業原料主要依賴進口。經勘探,黎巴嫩與塞浦路斯間海域有石油和天然氣資源,據黎巴嫩當地媒體報道,該海域石油儲量達6.6億-8.6億桶,天然氣儲量達30萬億-90萬億立方英尺。
森林資源
黎巴嫩主要林地包括東地中海針葉-硬葉-闊葉林和南安納托利亞山地針葉林和落葉林。在古代,黎巴嫩被大片的雪松森林所覆蓋。對森林常年的砍伐改變了黎巴嫩山的水文狀況,并且對區域氣候產生了不利的影響。由于長期的開采,黎巴嫩的森林中只剩下幾棵古老的雪松,但黎巴嫩正在積極開展森林保護和再生計劃。黎巴嫩政府建立了多個包含雪松的自然保護區,包括舒夫生物圈保護區、賈杰雪松保護區、坦努林保護區、阿卡爾地區的阿穆阿和卡姆-什巴特保護區以及布沙里附近的神杉森林。截止至2020年,黎巴嫩森林面積為1433.3平方千米,森林覆蓋率為14.01%。
黎巴嫩2019年森林景觀完整性指數平均得分為3.76(滿分10分),在全球172個國家中排名第141位。
水資源
黎巴嫩是中東地區水資源比較充足的國家,擁有眾多河流,無戈壁、沙漠,每年有4-5個月的豐雨期,高海拔山區每年有4-6個月積雪覆蓋,積雪融水是黎優質水源之一,滋養著黎巴嫩山區及糧倉貝卡谷地。據估計,黎巴嫩每年可獲得43億立方米水資源。其中5.1億立方米向北流走,4.4億立方米從地下流到敘利亞和以色列,7.5億立方米流入大海。但由于黎巴嫩缺少水利設施,使得該國水資源流失現象較為嚴重。
土地資源
黎巴嫩全國可耕地面積24.8萬公頃,其中灌溉面積10.4萬公頃。牧場36萬公頃,林地面積79萬公頃。黎巴嫩擁有肥沃的農田,適宜農作物種植。貝卡谷地是黎巴嫩最重要的農業區域之一,有大片的平原土地用于種植小麥、水稻、玉米、蔬菜和水果等農作物。此外,黎巴嫩的山地地區也有一些農田,主要用于葡萄種植和橄欖栽培。
生物多樣性
動物
黎巴嫩地處歐、亞、非三大洲交匯處,氣候條件較好,歷史上就發現過獅、豹、象等野生動物的化石。由于近代人類活動的原因,黎巴嫩的動物日漸稀少,有的物種已經滅絕或瀕臨滅絕。
鳥類
在黎巴嫩發現共有15種鷹類,其中6種歷史上習慣于在本地區棲息,但現今已成候鳥,每年僅在黎巴嫩經停兩次。另外6種鷹類20世紀初曾在黎巴嫩巢居,如今也僅是每年稍作停留。而在黎巴嫩筑巢定居的鷹類目前只有3種。
黎巴嫩的鳥類共有337種,其中100種系在黎巴嫩筑巢定居的,170種系冬季來黎巴嫩的候鳥。2009年至2019年期間,動物學家在黎巴嫩觀察到了9種此前未在該國發現過的鳥類,包括棉鳧(Nettapus coromandelianus)、白頭硬尾鴨(Oxyura leucocephala)、黑耳鳶(Milvus lineatus)、戴德里克杜鵑(Chrysococcyx caprius)、 白眉鶇(Turdus obscurus)、白冠乳燕雀(Oenanthe leucopyga)、紅腹灰雀(Pyrrhula pyrhula)、普通朱雀(Carpodacus erythrinus)和紅交嘴雀(Loxia curvirostra)。
爬行動物
由于自然環境日趨惡劣,黎巴嫩爬行動物的物種不斷減少。早在19世紀,波斯猞猁在黎巴嫩已經絕跡,到19世紀末,鹿在黎巴嫩也已經絕跡。到20世紀初,敘利亞棕熊、阿拉伯劍羚和非洲豹也都完全絕跡。目前,狼、松鼠等也幾乎滅絕。
在黎巴嫩現有的哺乳動物中,食肉目動物有犬科的豺、狐貍、紫貂、獾、水獺、鬣狗,蹄兔科的蹄兔,偶蹄目的野豬,兔科的野兔,嚙齒目的豪豬、田鼠、大頰鼠等。食蟲目動物有刺猬、尖鼠,翼手目有5類共16種蝙蝠。兩棲類動物有青蛙、4種蟾蜍和火蜥蜴,陸龜和海龜,蜥蜴,毒蛇和無毒蛇。在黎巴嫩,生物學家發現了一種未在其他國家發現,名為Parvilacerta fraasii的蜥蜴。
白頭硬尾鴨
植物
黎巴嫩位于地中海東岸,是世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熱點地區之一。特有物種占黎巴嫩植物區系的12%;221個植物物種屬于廣義特有物種,90個屬于狹義特有物種。
雪松(Cedrus)是黎巴嫩的國家象征;這些樹木生長在黎巴嫩山,多年來因其珍貴的木材而被大量采伐,成熟的樹木已所剩無幾。在黎巴嫩山區主要樹種包括松樹、橡樹、冷杉、山毛櫸、柏樹和杜松,但該國貝卡谷地的樹木覆蓋率很低。在黎巴嫩木材被采伐、林地被毀壞的地方,分布有灌木叢,黎巴嫩山區的灌木叢主要包括長角豆(Ceratonia siliqua Linn)、橡樹和黃連木屬植物(Pistacia),而在東黎巴嫩山,灌木叢主要是黃連木屬植物(Pistacia)和沙扁桃(Prunus fasciculata)。
除樹木外,該國還有大量開花植物、蕨類植物和苔蘚植物。許多植物在冬雨后開花,一年生植物則在此時發芽、生長、開花,并在土壤足夠濕潤時結籽。黎巴嫩特有的一種植物是瀕臨滅絕的黎巴嫩紫羅蘭(Viola libanotica),它生長在黎巴嫩山西側巖石灌木叢的高處。
自然保護區
截至2023年12月,黎巴嫩自然保護地包括8個自然保護區、24個自然景點、12個保護林。
霍什-埃赫登自然保護區
霍什-埃赫登自然保護區(Horsh?Ehden?Nature?Reserve)位于黎巴嫩山西北坡,海拔從1200米到2000米不等。霍什-埃赫登自然保護區是一個獨特的針葉樹、落葉樹和常綠闊葉樹的集合體。在黎巴嫩公認的9個生物地理區中,霍什-埃赫登自然保護區占了3個。這里有1058種各類生物,其中包括39種樹木,26種哺乳動物,156種鳥類,300種真菌和23種兩棲動物。
舒夫生物圈保護區
舒夫生物圈保護區(Shouf Biosphere Reserve)的面積約占黎巴嫩總面積的5%,沿著黎巴嫩山西鏈的山脊延伸,北起拜達爾,南至杰津,該保護區占地50000公頃,是中東和東地中海xxx的保護區之一,擁有620公頃的雪松林。該地區擁有世界上xxx的標志性樹木之一黎巴嫩雪松,以及豐富的植物群和大量具有高潛在經濟價值的藥用植物。這里共有520種植物,25種瀕危物種,以及48種黎巴嫩特有的植物。
舒夫生物圈保護區
自然災害
黎巴嫩自然災害風險指數為3.52%,屬災害機率中等國家。黎巴嫩自然災害主要有地震、洪水、森林火災、泥石流等。近年來,黎巴嫩沒有遭受嚴重的自然災害。2008年,黎巴嫩南部地區發生了兩次地震,對該國基礎設施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壞。2015年9月7日起,黎巴嫩多個地區遭遇有記錄以來最嚴重的沙塵暴襲擊,這場強烈的沙塵暴造成1人窒息死亡,另有100多人被送入醫院治療。
行政區劃
編輯區劃詳情
黎巴嫩全國分9個省:貝魯特省、山區省、北方省、南方省、貝卡省、納巴泰省、阿卡省、巴爾貝克—希爾米勒省、凱斯萊旺-朱拜勒省,各省由省長管理,省長代表中央政府;各省又進一步劃分為25個區,每個區都由一名區長官主政,并與省長一起監督地方政府;各區一般由若干市鎮或村莊組成,其中市鎮(規模超過500人)通過選舉出委員會,再選舉出市長和副市長,村莊(規模在50人至500人之間)則是通過首領和長老委員會進行管理。黎巴嫩各級地方政府任期為4年。黎巴嫩首都為貝魯特。
名稱 | 級別 | 阿拉伯文 | 人口數量(人) (截至2017年12月31日) |
阿卡省 [Akkar] | 省 | ???? | 423596 |
阿卡 [Akkar] | 區 | ????????? | 423596 |
貝卡省 [Beqaa] | 省 | ?????? | 534342 |
西貝卡 [Békaa Ouest, Western Beqaa] | 區 | ??????????? ?????? | 150838 |
拉恰亞 [Rachaiya] | 區 | ??????????? | 47122 |
扎赫勒 [Zahlé] | 區 | ????????? | 336382 |
納巴泰省 [Nabatiyé, Nabatieh] | 省 | ??????? | 383839 |
納巴泰 [Nabatiyé, Nabatieh] | 區 | ???????????? | 155233 |
賓特朱拜勒 [Bint Jbeil] | 區 | ???????? ???? | 104862 |
哈斯拜亞 [Hasbaya] | 區 | ???????????? | 37784 |
邁爾季歐云 [Marjayoun, Marjeyoun] | 區 | ???????????? | 85960 |
巴爾貝克—希爾米勒省 [Baalbek-Hermel] | 省 | ????? - ?????? | 457932 |
希爾米勒 [Hermel] | 區 | ??????????? | 69997 |
巴爾貝克 [Baalbek] | 區 | ?????????? | 387935 |
貝魯特省 [Beirut] | 省 | ????? | 433249 |
貝魯特 [Beyrouth, Beirut] | 區 | ???????????? | 433249 |
山區省 [Mount Lebanon] | 省 | ??? ????? | 1520016 |
阿雷 [Aley] | 區 | ?????????? | 196282 |
馬特恩 [El Meten] | 區 | ?????????? | 523593 |
阿什-舒夫 [Chouf] | 區 | ?????????? | 231427 |
巴卜達 [Baabda] | 區 | ?????????? | 568714 |
凱斯萊旺-朱拜勒省 [Keserwan-Jbeil] | 省 | ?????? - ???? | 282222 |
朱拜勒 [Jbeil, Byblos] | 區 | ????????? | 99388 |
凱斯萊旺 [Kesrouane, Keserwan] | 區 | ??????????? | 182834 |
南方省 [South Lebanon] | 省 | ?????? ????? ??????? | 590078 |
杰津 [Jezzine] | 區 | ????????? | 31575 |
賽達 [Saida, Sidon] | 區 | ????????? | 287987 |
蘇爾 [Sour, Tyre] | 區 | ???????? | 270516 |
北方省 [North Lebanon] | 省 | ?????? ????? ??????? | 790951 |
拜特龍 [Batroun] | 區 | ???????????? | 57339 |
庫拉 [Koura] | 區 | ??????????? | 75056 |
敏耶-丹尼耶 [Minié-Danniyé, El Miniyeh-Danniyeh] | 區 | ??????????? ?????? | 206075 |
卜舍里 [Bcharré] | 區 | ????????? | 28231 |
的黎波里 [Tripoli] | 區 | ??????????? | 342760 |
茲加爾塔 [Zgharta] | 區 | ?????????? | 81490 |
參考資料來源 |
黎巴嫩行政區劃圖
主要城市
貝魯特
貝魯特(Beirut)是黎巴嫩首都,最初名稱為阿什特里特,意為愛和美的女神,后來改名貝魯特,意為“多井之城”。貝魯特位于黎巴嫩海岸線中部突出的海岬上,面向地中海,背靠黎巴嫩山,是地中海東岸上xxx的港口城市,截至2023年10月,人口約200萬,以其獨特的建筑風格、歷史悠久的文物古跡和氣候環境而聞名,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被稱為西亞、中東的“旅游中心”。
貝魯特
的黎波里
的黎波里(Tripoli)是黎巴嫩北部xxx的城市,也是該國第二大城市。的黎波里俯瞰東地中海,城市面積41平方千米。它位于首都貝魯特以北81千米處,是北部省和的黎波里區的首府,也是黎巴嫩北方的商業、工業和旅游中心。的黎波里工業有煉油、肥皂、制革、軋棉、針織、煙草與水果加工,并為黎巴嫩海綿采集業中心。的黎波里港為地中海東岸重要外貿港口,有鐵路通貝魯特和敘利亞,有輸油管通聯伊拉克油田。
的黎波里
政治
編輯政體
黎巴嫩是議會民主共和國。議會實行一院制,現有128個議席,基督教和伊斯蘭教議員各占一半,國內黨派林立,但力量分散,目前無一黨占xxx優勢。
議會
議會是黎巴嫩的立法機構,成立于1920年9月,最初名為行政委員會,設17個議席。1925年5月24日更名為代表委員會,設30個議席。1928年11月18日正式更名為議會,當時每屆議會議席數目均不相同,部分議席通過選舉產生,另一部分則通過任命產生。于1972年5月產生的黎巴嫩第九屆議會由于xxx爆發不能及時換屆,任期延續到1992年10月,歷時20余年,是該國歷史上任期最長的一屆議會。1992年10月,第十屆議會即xxx后的xxx屆議會經選舉產生,議席擴充至128席,此后的幾屆議會均維持這一席位數。黎巴嫩議會議員通過全民普選產生。新一屆議會的選舉應在當屆議會任期屆滿前60天內舉行。
黎巴嫩議會共有128個議席,按教派人口比例分配,通過不記名投票的方式由選民直選產生。各個教派的議席分配情況如下:天主教馬龍派34席,希臘東正教派14席,希臘天主教派8席,亞美尼亞東正教派5席,亞美尼亞天主教派1席,新教教派1席,天主教少數教派1席,伊斯蘭教遜尼派27席,什葉派27席,德魯茲派8席,阿拉維派2席。
黎巴嫩議會的主要職權有立法權、監督權、選舉權和預算審批權。根據不成文的慣例,黎巴嫩議會議長必須是什葉派穆斯林。
司法
黎巴嫩司法部門主要有憲法委員會和法院。憲法委員會的任務是確保法律符合憲法,并對任何與議會或總統選舉有關的主張進行審議和裁決。法院分為初審法院、上訴法院、最高法院、行政法院和治安法院。此外還有處理婚喪、遺產繼承等問題的宗教法院。
行政
政府是黎巴嫩國家權力執行機構,軍隊歸其領導,黎巴嫩內閣權力包括為國家制定各項方針政策、法律草案等,并采取必要的決議予以實施;監督法律、規章的執行,負責國家民事、軍事、安全等所有機構的工作;負責討論國家重大議題,并需三分之二的內閣成員同意才具有法律效力。
總理是黎巴嫩政府首腦,其主要職權是領導內閣,并擔任最高國防委員會副主席;在與議會協商后,組成政府;與總統共同簽署除任命總理、接受內閣集體辭職或要求內閣解散以外的命令;簽署要求召開特別會議和頒布法律及要求重新審議法律的命令;要求內閣召開會議并事先向總統通報會議內容和將要討論的緊急議題;監控國家機構的管理工作,協調各部委間關系。根據不成文的慣例,黎巴嫩總理必須是遜尼派穆斯林。
憲法
黎巴嫩現行憲法于1926年5月23日頒布,后經8次修改。憲法規定黎巴嫩是一個獨立、統一和主權完整的國家,是議會民主共和國,具有阿拉伯屬性,實行自由貿易政策;任何有悖各教派共處原則的權力均屬非法;總統由議會選舉產生,任期6年,不得連選連任。1995年10月19日,議會修改憲法第49條,規定“現任總統在(目前)特殊情況下延任3年,延任只準一次”。修改憲法必須由總統提議后、經政府向議會提出,或10名以上議員提出動議,并獲議會三分之二多數通過。
政黨
黎巴嫩黨派林立,主要政黨有:
未來陣線(Future Movement)
未來陣線為伊斯蘭教遜尼派政黨,由黎前總理拉菲克·哈里里(Rafik Bahaa Edine Hariri)創建。2010年7月,“未來陣線”正式組建政黨,薩阿德·哈里里(Saad Hariri)當選主席。
黎巴嫩長槍黨(Kataeb Party)
黎巴嫩長槍黨為基督教馬龍派政黨,1936年11月成立,創始人為皮埃爾·杰馬耶勒(Pierre Gemayel)。2008年2月,阿明·杰馬耶勒(Amin Gemayel)當選長槍黨主席。
黎巴嫩力量(Lebanese Forces)
黎巴嫩力量為基督教派右翼政黨,原系長槍黨的xxx力量,由長槍黨創始人皮埃爾·杰馬耶勒次子巴希爾·杰馬耶勒(Bashir Gemayel)于1976年創建。現任xxx為執行委員會主席薩米爾·賈加(Samir Jaga)。
自由國民黨(National Liberal Party)
自由國民黨為基督教馬龍派政黨,1958年9月成立,現任主席杜里·夏蒙(Dory Chamoun)。
真主黨(Hezbollah)
真主黨為穆斯林什葉派政黨,1982年以色列入侵黎巴嫩期間成立,與伊朗關系密切。該黨擁有民兵約5000人,集中在黎南部地區。2005年,真主黨成員首次擔任政府部長。2009年議會選舉中該黨獲得12席。2009年11月,該黨宣布放棄建立伊朗式伊斯蘭政權,突出該黨的黎巴嫩和阿拉伯屬性,強調該黨將逐步轉變為“防衛力量”和建設國家的支柱。2013年7月,歐盟通過決議,將真主黨軍事分支列為恐怖組織。
自由國民陣線(Free Patriotic Movement)
自由國民陣線于1992年由黎前軍政府總理米歇爾·奧恩(Michel Aoun)將軍組建。2005年成為議會內xxx的基督教黨團。2006年4月正式改組為政黨。現任xxx為前外交和僑民事務部長紀伯倫·巴西勒(Gebran Bassil)。
“阿邁勒”運動(Amal Movement)
“阿邁勒”運動為什葉派政黨。1974年成立,前身為“被剝奪者運動”,為伊斯蘭教什葉派主要組織。主席為納比·貝里(Nabih Berri)。
社會進步黨(Progressive Socialist Party)
社會進步黨于1949年5月成立,為伊斯蘭教德魯茲派政黨。1980年該黨加入社會黨國際。主席為瓦立德·瓊布拉特(Walid Joumblatt)。
黎巴嫩xxx(Lebanese Communist Party)
黎巴嫩xxx于1924年成立,是中東地區創建較早的xxx之一。1948年被宣布為非法,1970年取得合法地位。總書記為漢納·加里卜(Hanna Gharib)。
國家元首
黎巴嫩國家元首為總統,由國民議會三分之二多數選舉產生,任期六年,可以連任。根據不成文的慣例,黎巴嫩總統必須是馬龍派基督徒。黎巴嫩總統權力包括簽署法案成為法律、任命新總理,以及在國會表決前先行同意政府的組成等。總統在與國民議會議長和議會代表協商后,邀請一名遜尼派穆斯林組成內閣,內閣成員的職位安排反映了宗派平衡,擁有比總統更大行政權的內閣需要議會的信任投票才能繼續執政,然而,黎巴嫩議會在實踐中很少對內閣行使不信任投票。內閣垮臺通常是因為內部紛爭、社會沖突或外國施加的壓力。
2022年10月30日,前任黎巴嫩總統米歇爾·奧恩在任期屆滿離任,截止2023年12月,黎巴嫩國民議會已進行超過12次投票,仍未選出新一任總統。
政要
總理
黎巴嫩現任總理為納吉布·米卡提(Najib Mikati),1955年11月24日,納吉布·米卡提出生于黎巴嫩北部城市的黎波里。米卡提曾在2005年黎巴嫩前總理拉菲克·哈里里遇難后擔任過幾個月的過渡政府總理,并在2011年到2013年間再次擔任黎巴嫩總理。2013年3月22日,黎巴嫩總理納吉布·米卡提宣布辭去總理職務。2021年7月26日,納吉布·米卡提在議會協商中獲得了足夠的票數,被指定為下一任總理。2022年6月23日,時任黎巴嫩總統米歇爾·奧恩任命看守內閣總理納吉布·米卡提為新總理,并授權其組建新一屆內閣。
黎巴嫩總理納吉布·米卡提
議長
納比·貝里(Nabih Berri),現任黎巴嫩國民議會議長。1992年10月21日納比·貝里首次當選為議長,后于1996年10月、2000年10月、2005年6月、2009年6月、2018年5月五次連任。2022年5月31日,黎巴嫩新一屆議會首次舉行會議,納比·貝里第七次出任黎巴嫩國民議會議長。
黎巴嫩議會議長納比·貝里
內閣
黎巴嫩現任政府內閣(組建時間:2021年9月) | |||
職位 | 部長 | 政治派別 | 宗教信仰 |
總理 | 納吉布·米卡提 | 阿茲姆運動 | 遜尼派 |
副總理 | 薩德·阿爾·沙米 | 敘利亞社會民族主義黨 | 希臘東正教 |
經濟和貿易部長 | 阿明·薩拉姆 | 阿茲姆運動 | 遜尼派 |
內政和市政部長 | 巴薩姆·馬夫拉維 | 阿茲姆運動 | 遜尼派 |
公共衛生部長 | 菲拉斯·阿比阿德 | 未來陣線 | 遜尼派 |
環境部長 | 納賽爾·亞辛 | 未來陣線 | 遜尼派 |
外交部長 | 阿卜杜拉·布·哈比卜 | 自由愛國運動 | 馬龍派 |
司法部長 | 亨利·庫里 | 自由愛國運動 | 馬龍派 |
旅游部長 | 瓦利德·納薩爾 | 自由愛國運動 | 馬龍派 |
能源和水利部長 | 瓦利德·法耶茲 | 自由愛國運動 | 希臘東正教 |
國防部長 | 莫里斯·斯萊姆 | 自由愛國運動 | 希臘東正教 |
行政改革國務部長 | 納吉拉·里亞奇 | 自由愛國運動 | 希臘天主教 |
工業部長 | 喬治·布什基安 | 塔什納格派對 | 亞美尼亞東正教 |
流離失所者事務部長 | 伊薩姆·沙拉費德迪尼 | 黎巴嫩民主黨 | 德魯茲 |
財政部長 | 優素福·哈利勒 | “阿邁勒”運動 | 什葉派 |
農業部長 | 阿巴斯·哈吉·哈桑 | “阿邁勒”運動 | 什葉派 |
文化部長 | 穆罕默德·莫塔達 | “阿邁勒”運動 | 什葉派 |
公共工程部長 | 阿里·哈米耶 | 真主黨 | 什葉派 |
勞動部長 | 穆斯塔法·拜拉姆 | 真主黨 | 什葉派 |
電信部長 | 約翰尼·科姆 | 馬拉達運動 | 馬龍派 |
新聞部長 | 齊亞德·馬卡里 | 馬拉達運動 | 馬龍派 |
教育和高等教育部長 | 阿巴斯·哈拉比 | 社會進步黨 | 德魯茲 |
青年和體育部長 | 喬治·克拉斯 | 獨立 | 希臘天主教 |
社會事務國務部長 | 赫克托·哈賈爾 | 獨立 | 少數民族 |
參考資料: |
對外關系
編輯綜述
黎巴嫩奉行中立不結盟政策,主張建立公正、合理、平等、均衡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對外強調其阿拉伯國家屬性,調整與敘利亞關系,積極發展同埃及、沙特等阿拉伯大國的關系,黎巴嫩與幾乎所有其他阿拉伯國家都保持著良好關系,并于 2002 年 3 月主辦了阿拉伯聯盟首腦會議。同時,黎巴嫩也非常重視同美國和法國等國家的關系。截至2020年,黎巴嫩與98個國家建有外交關系,其中73個國家在黎巴嫩設有使領館。黎巴嫩是聯合國成員國、阿盟成員國,接受世界銀行、阿拉伯經濟社會發展基金、伊斯蘭發展銀行等國際組織的援助。
與以色列的關系
黎巴嫩南部與以色列接壤。1978年3月,以色列侵入黎巴嫩南部打擊巴勒斯坦解放xxx。1982年6月,以色列大規模入侵黎巴嫩。1998年,以色列以保衛北部加利利地區為由在黎巴嫩南部建立了約850平方千米的“安全區”,駐扎了千余人的部隊,并扶植由3000名親以黎巴嫩基督徒組成的南黎軍。2000年5月,以色列單方面從黎巴嫩南部撤軍,但黎巴嫩仍堅持1923年國際邊界線,要求以色列結束對謝巴農場、卡弗爾舒巴村、加吉爾村北部等地的占領,并撤至1967年6月4日的邊界線。2006年7月,真主黨xxx越境襲擊以色列并俘獲兩名以軍士兵,以軍隨即對黎巴嫩展開大規模軍事行動。8月,聯合國安理會通過1701號決議后雙方停火。
2010年4月至7月, 黎巴嫩國內安全部門破獲多個以色列在黎巴嫩諜報網,xxx近百人,并將3人判處死刑。8月,黎以軍隊在邊境地區爆發自2006年軍事沖突以來xxx規模交火,造成1死4傷。2014年8月巴以沖突爆發以來,黎以邊境地區不時發生零星交火。2015年1月底,黎巴嫩真主黨和以色列軍隊在邊境地區發生沖突,互有傷亡。
截至2023年12月,黎巴嫩和以色列尚未建交,兩國長期處于敵對狀態。黎巴嫩和以色列兩國均聲稱對地中海東部一片大約860平方千米的水域擁有主權,希望開發海底蘊藏的豐富石油和天然氣資源。2020年10月起,在美國調解和聯合國主持下,兩國就海上邊界劃分舉行了多輪間接談判。2022年11月,兩國宣布達成海上劃界協議,根據最新達成的協議,兩國此前存在爭議的卡里什天然氣田將完全劃歸以色列,黎巴嫩獲得臨近的加納氣田大部分區域,但需向以方支付一部分開采天然氣所得收益。
2023年10月7日,以色列和哈馬斯再次爆發xxx,該地區緊張局勢再次升級,10月21日,以色列軍隊和黎巴嫩真主黨xxx分子在兩國邊境地區再次交火。12月10日,黎巴嫩真主黨使用爆炸性無人機對以色列發起襲擊,并發射數枚導彈。以軍也對黎巴嫩南部幾個村莊發起空襲。
與美國的關系
黎巴嫩和美國于1944年建交。黎巴嫩重視發展同美國的關系,力求美國在政治、經濟、軍事上的支持和援助,美國支持黎巴嫩獨立、主權和領土完整,支持《塔伊夫協議》,敦促敘利亞軍隊撤出黎巴嫩境內,要求黎巴嫩政府解除真主黨xxx。兩國之間經濟關系緊密,黎巴嫩享受美國的普惠制待遇,幾乎所有出口至美國的產品都可以享受免稅。2018年2月,美國國務卿蒂勒森訪黎。2018年4月,美國在“西德爾會議”(全稱為“通過改革和企業參與推動發展的經濟會議”)上承諾向黎巴嫩投資1億美元。
與敘利亞的關系
黎巴嫩和敘利亞在法國委任統治時期曾是同一個政治實體。黎巴嫩獨立后,敘利亞未予承認,黎敘仍保持“特殊關系”。1976年5月之后,敘利亞軍隊(最初約2.8萬人)一直以“阿拉伯威懾部隊”的名義駐扎在黎巴嫩。2005年4月敘方宣布撤回其駐黎巴嫩全部軍隊、安全人員和軍事裝備。2008年10月15日,敘、黎外長簽署建交公報,兩國正式建交。2010年以來兩國交往密切。自2011年年初敘利亞局勢動蕩以來,黎巴嫩國內親敘和反敘派別多次發生小規模沖突并造成人員傷亡。為維護黎巴嫩自身安全與穩定,黎巴嫩政府始終對敘利亞問題奉行“不干涉、不卷入”政策,呼吁敘利亞政府進行切實改革,反對外部勢力干涉敘利亞內部事務。黎巴嫩與聯合國難民署密切合作,向在黎的敘利亞難民提供人道主義救助。
與法國的關系
黎巴嫩在1943年獨立前曾是法國委任統治地,兩國于1944年11月25日建立外交關系。1982年8月,為監護巴解xxx安全撤出黎巴嫩,法國部隊800人應黎巴嫩政府的要求抵黎,同美、意部隊共同組成多國部隊,并在完成監護任務后撤出。黎巴嫩xxx結束后,法國繼續向黎巴嫩提供適度的軍事援助,兩國之間的關系得到了改善和加強。1996年,黎巴嫩與法國簽訂了兩項財政協定,法國向黎巴嫩提供10.5億法郎的贈款、優惠xxx和商業xxx。2009年4月,法國和黎巴嫩批準了一項安全協議框架,該協議除了改善雙邊關系外,還包括毒品和武器販運、非法移民和網絡犯罪。
法國一向是黎巴嫩主要貿易伙伴國,有4500多家法國公司向黎巴嫩出口產品。2016年,法國和黎巴嫩之間的貿易總額為9.34億歐元。2015年,法國在黎巴嫩的直接投資總額為5.34億歐元,近100家法國公司在黎巴嫩經營各種部門,如農業、電信、零售、石油工業和金融服務。
與中國的關系
中國與黎巴嫩兩國于1971年11月9日建交,雙邊關系長期平穩發展,兩國高層交往頻繁。兩國之間的經貿合作也非常緊密,中方對黎主要出口商品是機電類產品、紡織品、電子設備、汽車、家具等,中方從黎進口商品主要是廢金屬等產品。1992年,中黎雙方簽署文化交流協定。2005年12月,中黎簽署《兩國政府旅游合作協定》,黎成為中國公民組團旅游目的地國。此外,中國還積極參與聯合國在黎巴嫩南部的維和及掃雷行動。近年來,中方多次向黎提供人道主義援助。
國際組織
黎巴嫩于1945年10月15日加入聯合國,是聯合國創始會員國之一。同時黎巴嫩還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世界銀行(WBG)、世界衛生組織(WHO)、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UNFAO)等15個聯合國下屬國際組織的成員國。1999年1月,黎巴嫩正式申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原預計于2006年加入,但截至2023年12月,談判尚未完成,黎巴嫩現為該組織觀察員。黎巴嫩是阿拉伯聯盟創始成員國之一。2017年,黎巴嫩和中國簽署“一帶一路”合作文件,黎巴嫩正式成為“一帶一路”成員國。
軍事
編輯軍事實力
黎巴嫩xxx部隊由84200名現役人員組成,其中地面部隊約8萬人,空軍2500人,海軍1700人。剩下的人員是指揮官、顧問、工程師和特種部隊成員。所有三個分支都由空軍指揮官操作和協調,這個職位通常由馬龍派天主教徒擔任,來自黎巴嫩國防部。現任黎巴嫩xxx部隊總司令是約瑟夫·奧恩(Joseph Aoun)將軍。總統為軍隊最高統帥。該國實行義務兵役制與志愿兵役制相結合的兵役體制。義務制服役期限為18個月,志愿制至少簽3年合同。黎巴嫩xxx部隊有六所正式的軍事學院和學校,提供從軍官培訓到監督國家青年征兵計劃的各項職能。
黎巴嫩是外國軍事援助的主要接受國,自2005年以來,該國已接受美國軍事援助超過4億美元,2013年以來,沙特先后兩次向黎巴嫩提供30億美元和10億美元軍事援助,加強黎巴嫩軍隊建設。
軍事行動
在黎巴嫩成為法國托管地后,法國建立了黎巴嫩軍隊,以維護秩序和安全。黎巴嫩軍隊在這一時期主要是由法國軍官指揮,黎巴嫩人作為士兵參加。黎巴嫩xxx爆發后,黎巴嫩軍隊成為各派別之間的沖突和戰斗的主要參與者之一。xxx結束后,黎巴嫩軍隊開始致力于國家的和平重建和穩定。黎巴嫩軍隊通過軍事行動和合作努力恢復國內安全,并與聯合國維和部隊(UNIFIL)合作維護黎巴嫩南部的邊界安全。2006年,以色列發動了對黎巴嫩的軍事行動,以回應黎巴嫩境內真主黨的襲擊。黎巴嫩軍隊在這場沖突中與真主黨作戰,并與聯合國維和部隊共同維持停火。敘利亞xxx爆發后,黎巴嫩軍隊面臨來自敘利亞的沖突和安全威脅。黎巴嫩軍隊采取行動,維護邊境安全,防止沖突蔓延到黎巴嫩境內,并在一些地區執行軍事行動打擊恐怖組織。黎巴嫩軍隊一直與其他安全機構合作,在國內開展軍事行動,致力于打擊恐怖主義和維護國內安全。
人口
編輯人口數量
由于黎巴嫩不同宗教團體之間至今仍存在沖突,因此自1932年以來該國沒有進行過官方人口普查。截至2023年2月,該國人口約607萬人。
2021年黎巴嫩人口總數為676.92萬人,年人口增長率為-0.83%。從性別結構來看,2021年黎巴嫩男性人口占比為50.4%,人口數量為340.9萬人;女性占比為49.6%,人口數量為336萬人。男女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為101.5。從年齡構成來看,2021年黎巴嫩0-14歲人口比重為24.5%,屬于多子化,15-64歲人口比重為67.6%,65歲及以上人口數量占總人口比重為7.9%,已步入老齡化社會。從城鄉結構來看,2021年黎巴嫩城鎮化率為89.1%,城鎮人口為603.1萬人,農村人口數量為73.8萬人,占總人口比重為10.9%。
1975 年至 2011 年期間,超過180萬人從黎巴嫩移民至外國。數以百萬計的黎巴嫩人后裔分布以拉丁美洲為首的世界各地,尤其是巴西和阿根廷等國 。同時大量黎巴嫩人還遷移到西非,科特迪瓦居住著超過10萬名黎巴嫩人,塞內加爾有大約 3萬名,澳大利亞居住著超過27萬名黎巴嫩人。加拿大也有大量黎巴嫩僑民,同時加拿大人中約有25萬-70萬人具有黎巴嫩血統。美國也是黎巴嫩人最多的國家之一,約有200萬人。另一個擁有大量黎巴嫩僑民的地區是海灣國家,以巴林、科威特、阿曼、卡塔爾、沙特阿拉伯和阿聯酋為首。目前約有26.9萬名黎巴嫩公民居住在沙特阿拉伯。約三分之一的黎巴嫩勞動力(約35萬人)生活在海灣國家。
族群
黎巴嫩阿拉伯人占總人口的95%,亞美尼亞人占總人口的4%,土耳其人、希臘人等其他族群占總人口的1%。黎巴嫩人屬于高加索人種下的地中海人種,多為北歐和阿拉伯人混血。黎巴嫩人“是許多不同族群的后裔,他們要么是土著,要么占領、入侵或定居在世界的這個角落”,以上的族群遷徙過程使得黎巴嫩與世界民族文化密切相連。
截至 2012 年,黎巴嫩收容了超過160萬名難民,其中45萬人來自巴勒斯坦, 10萬人來自伊拉克,超過110萬人來自敘利亞,4千人來自蘇丹。
語言
阿拉伯語是黎巴嫩居民的母語,也是黎巴嫩的官方語言。在部分居民中通用亞美尼亞語。通用外語為法語和英語。
阿拉伯語
黎巴嫩阿拉伯語是黎凡特阿拉伯語的一個變種,是黎巴嫩本土語言,主要在黎巴嫩使用,在語言上受到其他中東和歐洲語言的重要影響,在某些方面與其他阿拉伯語變種相比具有獨特性。
黎巴嫩阿拉伯語借鑒了其他語言,由大約 47% 的阿拉伯語、40% 的敘利亞語(古老的閃米特語言)、5% 的奧斯曼土耳其語、5% 的希臘語以及 3% 的法語和英語組成。
法語及英語
xxx次世界大戰后,國際聯盟交由法國對黎巴嫩進行委任統治。因此,法語成為黎巴嫩人的xxx外語,黎巴嫩老一代知識分子幾乎都能熟練使用法語。而作為擅長轉口貿易的國家,英語也是黎巴嫩的通用外語。黎巴嫩老一代居民中擅長法、英兩門外語者甚為常見,甚至商業、服務行業的從業人員在其工作范圍內均能用兩種外語提供服務。自黎巴嫩xxx以來,基督教控制區的學校仍執行雙外語教學,而穆斯林控制區的學校,除少數貴族化學校尚重視法語教學外,一般學校僅重視英語教學,目前穆斯林居住區內年輕一代能熟練使用法語者已很少見。
宗教信仰
黎巴嫩是西亞和地中海地區宗教最多樣化的國家。由于不同宗教和宗教派別的相對規模在該國仍然是一個敏感問題,自1932年以來就沒有進行過全國人口普查。黎巴嫩全國有18個國家承認的宗教派別,包括4個穆斯林派別,12個基督教派別,1個德魯茲教派和1個猶太教派別。黎巴嫩政府將德魯茲公民視為穆斯林人口的一部分,盡管今天大多數德魯茲人不認為自己是穆斯林,并且他們不接受伊斯蘭教的五功(念證、禮拜、天課、齋戒、朝覲)。
由黎巴嫩統計研究公司進行的一項人口統計研究發現,該國大約27%的人口是穆斯林遜尼派,27%是穆斯林什葉派,21%是基督教馬龍派,8%信奉希臘東正教,5%是德魯茲派,5%是梅爾凱特派,1%是新教徒,剩下的6%主要屬于較小的非黎巴嫩本土基督教教派。
黎巴嫩遜尼派穆斯林主要居住在的黎波里、貝魯特西部、黎巴嫩南部海岸和黎巴嫩北部,什葉派穆斯林主要居住在貝魯特南部、貝卡谷地和黎巴嫩南部。黎巴嫩基督教馬龍派信徒主要居住在貝魯特東部和黎巴嫩山區,他們是黎巴嫩xxx的基督教社區。希臘東正教是黎巴嫩第二大基督教團體,主要居住在庫拉、貝魯特、拉查亞、馬恩、阿萊、阿卡爾,以及的黎波里、哈斯巴亞和馬爾杰揚周圍的農村。希臘天主教徒主要居住在貝魯特,黎巴嫩山的東坡和以希臘天主教徒為主的扎赫勒。
經濟
編輯綜述
黎巴嫩實行自由、開放的市場經濟,私營經濟占主導地位。世界銀行估算數據顯示,2022年黎巴嫩GDP約220億美元,通貨膨脹率186%。黎巴嫩農業欠發達,工業基礎薄弱,經濟主要以服務業為主,2020年,黎巴嫩農業、工業和服務業占GDP的比例為2.5%,7.2%和90.3%。該國經濟四大支柱產業為金融、僑匯、旅游、 貿易。
根據世界銀行《2020年全球營商環境》報告顯示,黎巴嫩營商環境指數為75.7分,在全球190個國家中排第143位。世界經濟論壇《2019年全球競爭力報告》顯示,黎巴嫩在全球xxx競爭力的141個國家和地區中,排第80位。
據黎巴嫩海關統計,2022年,黎巴嫩貿易總額約為238.7億美元。其中,黎巴嫩進口額195億美元,出口額43.7億美元。前五大貿易伙伴分別是中國、土耳其、希臘、阿聯酋、意大利。據黎巴嫩海關統計,2022年,中黎雙邊貿易額為27億美元。其中,自華進口26.9億美元,對華出口0.2億美元。據中國海關統計,2022年,中黎雙邊貿易額為25.8億美元。其中,對黎出口25.2億美元,自黎進口0.6億美元。
2019年黎巴嫩爆發銀行業危機、2020年該國首都貝魯特港口發生大爆炸,同時受xxx肺炎疫情影響,自2019年以來,黎巴嫩經濟遭受嚴重影響。2023年2月1日起,黎巴嫩鎊對美元匯率將從1507.5:1調整為15000:1,貶值90%,該國四分之三以上的百姓生活在貧困之中。
黎巴嫩貨幣為黎巴嫩鎊。黎巴嫩當地實行雙幣制,美元和黎巴嫩鎊可同時在市場流通。黎巴嫩中央銀行是黎巴嫩銀行(BDL),負責監管黎巴嫩金融機構和貨幣兌換機構,并且是黎巴嫩法律規定xxx的國家貨幣發行機構,具有行政獨立性。
xxx產業
黎巴嫩農業欠發達。全國可耕地面積24.8萬公頃,占國土面積的四分之一,為中東各國之最,其中灌溉面積10.4萬公頃。牧場36萬公頃,林地面積79萬公頃。黎巴嫩的可耕地受地中海氣候影響、冬季雨量充足,無論小麥、玉米還是熱帶農作物,都能在黎巴嫩生長。該國南部為煙草種植區,舒夫山區種植橄欖,南部沿海種植柑橘香蕉;中部貝卡谷地為主要農業區,種谷物、水果和蔬菜。經濟作物有煙草、甜菜、橄欖等。近年來,黎葡萄種植業發展很快,年產葡萄酒600萬~700萬瓶,出口額約1200萬美元。
由于城市化導致耕地縮減、連年xxx、黎以沖突,以及黎巴嫩政府自由放任的經濟政策、和對農業的常年忽視等原因,使得黎巴嫩有一半以上糧食靠進口。黎巴嫩重要主食小麥有高達80%依賴進口,主要來自俄羅斯和烏克蘭。
第二產業
黎巴嫩工業基礎相對薄弱,以加工業為主。主要行業有非金屬制造、金屬制造、家具、服裝、木材加工、紡織、食品加工等,主要限于重新裝配和包裝進口零部件。黎巴嫩加工業從業人數約20萬人,占黎巴嫩全部勞動力的 7%,是僅次于商業和非金融服務業的第三大產業。
食品加工業
食品加工業是黎巴嫩的潛力行業。黎巴嫩中央統計局數據顯示,食品制造業2020年產值為34790億黎鎊(約合22.6億美元),占GDP的4%、制造業的30%,是制造業中產值最高的行業。黎巴嫩全國有超過1200家食品公司,食品出口的主要目的地為阿拉伯國家,主要類別有干果和堅果、加工巧克力以及蔬菜和其他食物制品等。
第三產業
2020年,黎巴嫩服務業占全國GDP總量的90.3%,該國近65%的勞動力在服務業就業。
金融業
金融業是黎巴嫩經濟四大支柱產業之一,占GDP比例保持在10%左右。黎巴嫩是中東地區金融中心,擁有地區最為完善的銀行業。黎巴嫩嚴格執行銀行保密制度。黎巴嫩中央銀行(BDL)負責管理所有金融機構和貨幣兌換機構。2001年4月,黎巴嫩通過了第318號法律,要求繼續強化銀行保密制度,建立可疑交易報告制度,金融機構需獲取客戶身份信息并保存記錄,允許司法機構依法查詢銀行信息和檔案等。在黎巴嫩,商業銀行是黎巴嫩金融機構的主要形式,流通的金融資產中,銀行資產占80%。
房地產業
房地產是黎巴嫩經濟發展的重要行業,也是該國吸引外資的主要行業之一。黎巴嫩中央統計局數據顯示,該國房地產業2020年產值為144430億黎鎊(約合94億美元),占GDP的15%,較2019年小幅增長2%,是該國2020年為數不多實現正增長的行業。
黎巴嫩房地產交易活躍的地區主要為貝魯特、巴卜達和麥騰,三地房地產交易成交金額超過該國房地產行業總額的60%。2020—2021年,黎巴嫩房地產業在經濟危機中實現增長。黎巴嫩xxx的房地產公司Solidere公布數據顯示,該公司2020年土地銷售收入達3.82億美元。
由于黎巴嫩對美元匯出實施管制,外國投資者也青睞黎巴嫩房地產業。黎巴嫩政府對于投資房地產業尚未出臺針對性扶持政策,但也沒有進行額外限制。黎巴嫩房產有兩種計價方式,分別是“新美元”(Fresh?Dollar)和“當地美元”(Local?dollar或Lollar)。“新美元”指黎巴嫩銀行系統在2019年10月17日以后通過現金或國際匯款收到的美元,不受取款或轉賬限制。“當地美元”指存放在黎巴嫩銀行,但由于資本管制等原因而無法取出或進行國際匯款的美元。2019年以來,由于“新美元”買家較少,以該方式計價的房產價格跌幅超過50%,而以“當地美元”計價的房產價格則顯著上升。
旅游業
旅游業是黎巴嫩的支柱產業之一。2018年,該國旅游業產值約104億美元,占GDP的19.1%。2018年黎巴嫩旅游業創造就業崗位144300個,占該國就業崗位總數的6.7%;當年接待游客人數達190萬人,主要來自歐洲和阿拉伯國家。
2020年,xxx肺炎疫情、能源短缺等內外部因素影響了黎巴嫩旅游業發展。據世界銀行統計,黎巴嫩2018年和2019年來自國際旅游的收入約為87億美元,但在2020年降至23.4億美元。自2021年起,隨著防疫限制措施取消,黎巴嫩旅游業有所回暖。2021年1—10月,黎首都貝魯特國際機場接待入境旅客約167萬人次,較2020年全年的117萬人次有明顯增長。黎巴嫩游客以歐美、海灣國家居多,2022年,黎巴嫩共接待了約120萬游客,其中歐美游客占比54.16%。
對外貿易
外貿在黎巴嫩的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政府實行對外開放與保護民族經濟相協調的外貿政策。出口商品主要有鐵鋁銅,板材,金屬廢料,黃金制品等。主要貿易對象是歐盟、阿聯酋、中國、美國、土耳其等。根據世界銀行數據,2021年黎巴嫩的出口總額約為35億美元,進口總額約為195億美元。2022年1-8月,黎對外貿易總額為133億美元,其中進口額107億美元,出口額26億美元。
經濟功能區
黎巴嫩目前特殊經濟區主要為港口自由區。已投入使用的兩個自由區分別是貝魯特港口自由區和的黎波里港口自由區。截至2023年,尚未有中國企業入駐上述兩個自由區。另外,黎巴嫩正醞釀在北部的巴特龍和南部的提爾新增2個經濟特區。
貝魯特港口自由區
貝魯特港口自由區(英語:Port of Beirut )位于貝魯特港,面積約8.3萬平方米,包括1.12萬平方米免稅店區,3.24萬平方米的3座工業建筑(主要為倉庫),1.16萬平方米的黎巴嫩商品展覽區,2.80萬平方米的開放式倉庫。它是東地中海最大和最繁忙的港口之一。2020年8月4日,該港口因儲存不當的硝酸銨發生大爆炸,造成至少218人死亡,7000多人受傷,30萬人無家可歸。港口及其基礎設施的大部分被摧毀,包括貝魯特的大部分糧食儲備設施,整個城市遭受了數十億美元的損失。由于爆炸造成的大規模破壞,貝魯特港被迫關閉,貨物被重新定向到較小的港口,如的黎波里和提爾。據標準普爾全球估計,在災難發生之前,黎巴嫩大約60%的進口都是通過這個港口。
的黎波里港口自由區
的黎波里港口自由區(英語:Port of Tripoli)位于黎巴嫩北部的黎波里港,總面積約為15萬平方米,包括55個倉庫和46個露天堆場。的黎波里經濟特區成立于2015年,緊鄰的黎波里港,占地50公頃,計劃發展來料加工、倉儲、物流、化工等產業。特區提供稅收減免和勞工許可免除等優惠措施,并將在展覽中心園區內發展信息技術、文化創意等產業。2020年初,特區準備啟動基建環節的招標,但因為xxx肺炎疫情等原因推遲。
重要企業
INDEVCO集團
INDEVCO集團產品涉及紙制品、塑料包裝、瓦楞紙箱、機械、廚房用品等,本國員工2350人,全球員工9400人,在全球12個國家設公司或代表處,在黎巴嫩、沙特、埃及、美國、英國設廠,產品出口至全球75個國家。
黎巴嫩陶瓷工業有限公司
黎巴嫩陶瓷工業有限公司(LECICO)于1956年成立,主要生產瓷磚和衛生潔具,瓷磚年產能620萬片,2800萬平方米,本國員工420人,全球員工7200人,衛生潔具用品出口至歐洲、澳大利亞、非洲和大多數阿拉伯國家。
Gandour
Gandour主要生產糕點、面包、植物油和以可可為原料的食品等,本國員工400人,全球員工2500人,在沙特、埃及、印度等國設廠,產品主要銷往亞洲和非洲國家。
社會
編輯教育
黎巴嫩是中東地區阿拉伯國家中教育最發達、普及率最高的國家之一,成人受教育率約為93.9%。黎巴嫩教育體制大體分為學前教育、9年基礎教育、高中和大學教育四階段。2016-2017學年,黎巴嫩全國在校學生約107萬名,教職工約10萬名。
截至2021年,黎巴嫩全xxx有中小學2704所,在校學生76萬余名,教師6萬余名;全xxx有各類高等院校共計41所,其中綜合大學4所,包括黎巴嫩大學、貝魯特美國大學、黎巴嫩美國大學等。2016-2017年間,共200807人在黎巴嫩國內高等院校注冊入學,其中包括19670名外籍留學生。 2015年共有14232名黎巴嫩學生出國留學,主要留學國家為法國、阿聯酋、 美國、沙特、英國等。
黎巴嫩大學
黎巴嫩大學(Lebanese University)成立于 1951 年。它是黎巴嫩xxx一所提供公立高等教育的機構,涵蓋各個專業。它還開展持續的科學研究和資格認證課程。在過去的十年中,它與黎巴嫩的公立和私立機構在研究、學術、文化或發展領域開展合作,同時為學生提供實習機會。
黎巴嫩大學與許多私立大學、醫院、組織、市政當局、研究中心和實驗室簽訂了協議并建立了伙伴關系。此外,該校還在牙科和公共衛生學院開設了公立醫療中心,為市民提供服務。在國際層面,黎巴嫩大學與 250 多所國際大學和機構簽署了許多合作協議和學術交流計劃,以支持教育計劃的發展,并與地區和國際教育組織開展交流與研究合作。2023年6月,《2024QS世界大學排名》發布,黎巴嫩大學排名第577位。
黎巴嫩大學
貝魯特美國大學
貝魯特美國大學(American University of Beirut)是一所位于黎巴嫩首都貝魯特,由美國國外教會1863年在美國紐約州注冊、1866年正式創立的實行美國教育體制和模式的美國私立大學,目前該校已經成為世界著名學術研究型的綜合性大學。
貝魯特美國大學共設有六大學院,包括藝術和科學學院、農業和食品學院、工程和建筑學院,衛生學院、醫學院(含中東地區醫療技術和水平最高的醫院"哈里里醫院")和蘇萊曼商學院。截至2023年10月,貝魯特美國大學共有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8188人,專職教師987名。
建校近150年來,貝魯特美國大學培養了8萬多名畢業生。這些畢業生遍布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很多校友成了今天中東許多國家政界、商界和學界的杰出人物。該校不僅是黎巴嫩而且是整個中東地區師資和科研實力xxx的大學,也是對中東地區政治、經濟、金融、商貿、醫學等領域影響力xxx的大學,是中東國家政界、商界、金融界、教育界領袖人物的搖籃。2023年6月,《2024QS世界大學排名》發布,貝魯特美國大學排名第226位。
貝魯特美國大學
文化事業
黎巴嫩國內的文化設施較豐富,黎巴嫩的電影院、劇場、俱樂部等文化設施遍及全國。黎巴嫩一些大型游樂場內也設有舞廳、影院、劇場等供休閑娛樂的文化設施,一些非宗教性大學、學院也設有專供師生教學之余享受文化娛樂生活的場地。
博物館
黎巴嫩有多家博物館,其中最重要是貝魯特國家博物館。此外還有紀伯倫博物館、尼古拉斯·蘇爾索克博物館、兒童科學博物館、朱拜勒化石博物館、巴勒貝克博物館、朱拜勒遺址博物館等。
貝魯特國家博物館
黎巴嫩歷史悠久,出土文物眾多。1923年政府呼吁公眾捐款籌建國家博物館,貝魯特國家博物館(National Museum of Beirut)由建筑師安東尼·那拉斯牽頭承建,于1942年落成并對外開放。1975年xxx爆發,博物館地處戰斗中心地帶,連遭炮擊,遂關閉,展品裝箱封存。1994年國家文物局獲國際組織和私人捐助,在法國專家幫助下著手修復該館,并于1997年11月25日重新開放。
貝魯特國家博物館展出的僅是已修復和整理完畢的文物,主要是腓尼基、波斯、希臘、羅馬時代的石棺、石雕和馬賽克等,造型優美,工藝精細。其代表作有:比卜魯斯出土的公元前八世紀阿里拉姻國王的石棺,健康神里吉亞的石雕像、石錨,蘇爾出土的腓尼基兒童墓,西頓出土的公元前五至四世紀的石棺和腓尼基兒童石雕像,巴勒貝克出土的公元三世紀的“七圣”馬賽克等。
貝魯特國家博物館
科技
黎巴嫩國家科學研究委員會(CNRS)受總理直接領導,宗旨是把科學與研究策略納入國家政策范疇之內。科委下設國家地球物理中心、國家海洋科學中心、國家遙感中心和原子能委員會等4個科研機構和 一個文獻中心。
黎巴嫩在2021年的全球創新指數中排名第92 位,低于2019年的第88位。來自黎巴嫩的著名科學家包括電氣和電子研究工程師、數學家和發明家哈桑·卡梅爾·阿爾-薩巴(Hassan Kamel Al-Sabbah)、物理學家拉馬爾·拉馬爾(Rammal Rammal)和埃德加·舒埃里(Edgar Choueiri )。
黎巴嫩1960至1964年間進行了中東最早的太空探測科學試驗。這段期間,貝魯特的海格齊安學院教授馬努吉安(Manoug Manougian)領導該校火箭學會進行多場試射,飛行高度曾達140公里。馬努吉安有黎巴嫩太空計劃之父之稱。后來因為參與計劃的黎巴嫩軍方希望研發方向轉為軍事目的,與堅守科研立場的校方意見相左,使得計劃無以為繼。
衛生健康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2011年黎巴嫩全國醫療衛生總支出占GDP的7.4%,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人均醫療健康支出1003美元。2006—2013年間,黎巴嫩平均每萬人擁有醫生32人、護理和助產人員28人、牙醫15人,藥師16人,平均每萬人擁有醫院床位35張。??2010年,醫療保健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的7.03%。2011年黎巴嫩新生兒的預期壽命為72.59歲,男性為70.48 歲,女性為74.80 歲。
截至2018年,黎巴嫩共有醫院161所,床位約13516張,注冊醫生約5000人,醫護人員共約2萬人。該國完全自費就醫的患者占10%,其他患者或是全額或部分由政府醫保合同付費,或是由醫療保險機構和慈善機構代為支付相關費用。黎巴嫩主要流行的傳染性疾病包括傳染性肺炎、病毒性肝炎、霍亂等。
媒體
黎巴嫩報刊出版業發達,是中東主要新聞中心,黎巴嫩報刊發行對象不限于國內,同時面向阿拉伯各國和世界其他國家。新聞協會、編輯協會、新聞攝影師協會、出版商協會是黎巴嫩報刊出版業的行會組織。黎巴嫩報刊在出版前不受黎巴嫩新聞部的審查,言論比較自由。
主要報紙
黎巴嫩主要日報有《白天報》(An-Nahar),發行量約4萬份;《軍旗報》發行量約6.2萬份,其中在黎巴嫩發行2.95萬份;《每日星報》(The Daily Star)網絡單日訪客約8萬人,報紙發行量約2.9萬份;《家園報》發行量約1.4萬份;《安瓦爾報》(Al Anwar)總發行量約5.88萬份。主要刊物有《事件周刊》《阿拉伯周刊》《狩獵者》《雜志周刊》《黎巴嫩評論》和《星期一早晨》等。
主要電視臺
黎巴嫩國家電視臺,成立于1978年。屬黎巴嫩電視公司所有,黎巴嫩政府占有50%股份,公司董事長和董事會成員均由政府任命。每天有兩套節目,用阿、法和英語播放新聞節目,教育、衛生、文化娛樂等節目則以阿語為主。黎巴嫩廣播公司電視臺(LBC)成立于1985年,該臺系私營電視臺,有兩套節目,其中一套稱為“C33”,以法語節目為主,除播放本國編制的新聞節目外,還轉播法國“TV5”電視臺的法語新聞節目。未來電視臺,創辦于1992年,由已故前總理哈里里創建,是黎巴嫩目前第二大電視臺。燈塔電視臺,由黎巴嫩真主黨開辦,創辦于1991年,是該黨的宣傳喉舌,節目的政治性和宗教性很強。
廣播電臺
截至2022年,黎巴嫩全國有140多家廣播電臺,其中大部分是私營娛樂性電臺。其中,黎巴嫩廣播電臺為國家廣播電臺,屬新聞部領導。其前身是“東方電臺”,始建于1938年。1962年開始增用阿拉伯語、法語、英語、西班牙語和葡萄牙語對外廣播。xxx爆發后,由于經濟困難,該臺被迫停止對外廣播。“祖國之聲”電臺為黎巴嫩伊斯蘭教遜尼派慈善基金會于1984年創辦,每天廣播20個小時,除英語新聞節目外,主要用阿拉伯語廣播。“人民之聲”電臺由黎巴嫩xxx于1987年創辦,每天廣播18小時,每隔半小時有一次新聞節目,在開羅、巴黎、倫敦和莫斯科派有常駐記者。
通訊社
黎巴嫩國家通訊社是xxx官方通訊社,成立于1962年,每日發布阿拉伯文、英語、法語3種文字的新聞稿,只報道官方的黎巴嫩國內消息。中央通訊社為私人通訊社,創立于1982年9月。每日用阿文報道黎巴嫩國內政治、經濟、商業等方面消息。“中東報導”是私營通訊社,1977年創辦。除周末外,每日發布黎巴嫩國內、外消息英文通訊稿,周末發行綜述和新聞分析內容專刊,在開羅和華盛頓設有分社。
人居環境
黎巴嫩的主要環保法律是《環境保護法》。黎巴嫩《環境保護法》規定,環境部和國家環境委員會共同負責制定環保領域法律并監督其實施。兩部門可委任當地或國際環保專家對黎巴嫩環境進行評估。黎巴嫩鼓勵環保行為,如在投資建廠時選用環保設備可享受減稅優惠。該法在水污染、空氣污染、土壤污染、噪聲污染、化學品泄漏、水源的保護、生物多樣性的保護等方面有較為詳細的規定。 黎巴嫩環境部和國家環境委員會對黎巴嫩境內企業進行適時監督,一旦發現問題便會對有關企業進行書面警告,限期整改。如在限期內未能糾正,則用法律手段進行懲罰。
1997年,黎巴嫩政府在貝魯特南部開設了一個垃圾臨時填埋場,結果一直使用到2015年。當地居民稱生活受到了極大影響,并開始封鎖前往垃圾填埋場的道路。迫于民眾壓力,黎巴嫩政府與2015年7月17日關閉了該垃圾填埋場,負責清理垃圾的公司因合約期滿也停止工作,這導致大量垃圾堆積在路旁,一些民眾焚燒垃圾產生的煙氣又讓環境加劇惡化。
隨后黎巴嫩政府決定分階段解決垃圾危機,黎巴嫩總理薩拉姆于2016年3月主持召開內閣會議,專門討論垃圾危機,經過長達7個小時的爭論,會議決定將新建兩個臨時垃圾處理和填埋中心,同時重新開放2015年7月關閉的一個填埋場,期限為兩個月,以填埋目前大量堆積的垃圾。薩拉姆在會上說,垃圾問題將在4年內分階段解決,期間將制訂和實施可持續的解決方案。他強調,政府要應對內外挑戰,必須找到使黎巴嫩人民滿意的垃圾解決方案。
社會保障
黎巴嫩勞動法要求公司在國家社會保險基金(NSSF)注冊其所有雇員,國家社會保險基金覆蓋的范圍包括醫療和生育,家庭津貼和退休。 所有黎巴嫩雇員均可享受國家社會保險基金服務所帶來的利益。 除法國、比利時、意大利和荷蘭國家的公民外,其他國籍的人無權享受國家社會保險基金所帶來的利益。 繳納的NSSF款額相當于雇員月薪的23.5%。其中公司承擔21.5%,雇員承擔2%。一般每季度繳納一次,繳納額為該季度內雇員各月工資的23.5%。 為了更加有效辦理國家社會保險基金手續,公司須通過簽發授權文件的形式任命并委派一個代表,所有雇員均承認其授權的代表完成和跟蹤有關他們的國家社會保險基金手續,并授權代表兌取他們的支票。
黎巴嫩社會保險中涵蓋的醫療保險由雇主為其雇員購買。被保險人為雇員,受益人為被保險人本人及其配偶、子女和由其承擔贍養義務的家庭成員。費用每年為300-3000美元不等。非涵蓋的醫療保險通常為自愿保險。保險費根據被保險人的年齡及身體狀況而有所不同。通常規定60歲以下身體健康者保險費為每年300美元,60歲以上者為每年600美元。
體育
由于黎巴嫩是一個多xxx的國家,長期面臨xxx,政府大多致力于政治、經濟的發展,以此來緩解xxx所帶來的政治局面動蕩、經濟危機以及人員的傷亡。因而導致了該國體育活動的開展相對滯后。
黎巴嫩是為數不多的夏季和冬季運動都很興盛的國家之一。黎巴嫩曾舉辦過 1959 年貝魯特地中海運動會、兩次泛阿拉伯運動會(1957 年和 1997 年)以及 2000 年亞洲杯。籃球運動在黎巴嫩非常流行,從2002年到2010年,黎巴嫩男子籃球國家隊曾三次獲得國際籃聯世界錦標賽的參賽資格。
足球被認為是黎巴嫩最受歡迎的運動,盡管黎巴嫩男子足球國家隊從未進入過國際足聯世界杯或贏得過任何國際獎杯。黎巴嫩還在格斗項目上有所建樹,如希臘羅馬式摔跤,扎卡里亞·奇哈布(Zakaria Chihab)和哈利勒·塔哈(Khalil Taha)在 1952 年赫爾辛基奧運會上分別摘得銀牌和銅牌。1980 年,哈桑-貝查拉也代表黎巴嫩贏得了夏季奧運會銅牌。健美運動是黎巴嫩另一項廣受歡迎的觀賞運動,曾涌現出薩米爾·班諾、喬治·法拉赫等杰出健美運動員。
1948年開始,黎巴嫩首次派代表團參加夏季奧運會,截至2023年,黎巴嫩運動員在歷屆奧運會上共獲得2枚銀牌和2枚銅牌。
卡米爾-查蒙體育城體育場(Camille Chamoun Sports City Stadium)是一座多功能體育場,可容納 49500 個座位,位于黎巴嫩貝魯特的比爾哈桑地區。該體育場配有田徑設施,是該國xxx的體育場,主要用于足球比賽。
卡米爾-查蒙體育城體育場
治安
黎巴嫩形勢總體穩定,但恐怖襲擊和局部交火等安全事件時有發生。長期以來,因黎巴嫩教派林立而政局復雜,各派別支持者間常發生一些小范圍沖突,黎巴嫩境內的巴勒斯坦難民營內亦滋生出或滲透進一些極端組織,加之黎巴嫩xxx多年,民間散有大量武器彈藥,使得黎巴嫩國內爆炸、暗殺事件頻發,安全局勢不穩定。黎巴嫩居民可合法持有槍支。
交通
編輯綜述
黎巴嫩交通配套設施不完善,航空運輸未開辟國內航線,主要機場為貝魯特·拉菲克·哈里里國際機場,水路運輸港口數量偏少,很少開辟客運航線,主要港口包括貝魯特港、的黎波里港和賽達港。受黎以沖突重大影響,鐵路與公路運輸嚴重破壞,交通基礎設施恢復緩慢。
公路
黎巴嫩公路線貫穿全境,截至2022年,全xxx有公路約7300千米,其中高速或快速公路約530千米。黎巴嫩公路在該國xxx、黎以沖突期間均遭嚴重破壞,修復工作進展緩慢。
鐵路
黎巴嫩原有鐵路402千米,全部為國有,除貝魯特—謝卡(Chekka)段外,其余全部因戰亂破壞而被廢棄。
航空
黎巴嫩有兩個主要的國際機場:貝魯特-拉菲克·哈里里國際機場(Beirut-Rafic Hariri International Airport)和貝魯特-拉夫孔機場(Beirut-Rene Mouawad Airport)。這兩個機場是黎巴嫩的主要航空樞紐,處理大量國際航班。
貝魯特-拉菲克·哈里里國際機場
貝魯特-拉菲克·哈里里國際機場前身為貝魯特機場,1990年黎巴嫩政府投資4億美元改造貝魯特機場,將其吞吐量由每年200萬人次提高到600萬人次。2005年5月更名為“貝魯特-拉菲克·哈里里國際機場”。作為黎巴嫩xxx的機場,該機場每年接納約800萬旅客,可同時停放30架大型飛機。該機場已與世界30多家航空公司建立了業務聯系,國際直航可達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等歐洲國家,以及沙特、阿聯酋、卡塔爾等海灣國家,該國暫未開通國內航線。
貝魯特-拉菲克·哈里里國際機場
中東航空 – 黎巴嫩航空 (MEA)
中東航空 – 黎巴嫩航空 (MEA) 成立于1945年,是中東地區的主要航空公司之一。中東航空 – 黎巴嫩航空以貝魯特-拉菲克·哈里里國際機場為樞紐,運營飛往歐洲、中東和西非 32 個目的地的國際航班。
中東航空 – 黎巴嫩航空客機
航運
黎巴嫩共有12個港口,其中貝魯特港、的黎波里港和賽達港是主要港口,基本以貨運為主,僅與土耳其、塞浦路斯等少數國家開通了客運航線。
貝魯特港
貝魯特港位于黎巴嫩西海岸中部,瀕臨地中海東側,是黎巴嫩的xxx港口,也是地中海東岸的xxx海港。自2004年12月起,集裝箱碼頭業務分包給貝魯特集裝箱碼頭聯盟(BCTC),碼頭擴展到1100米,擁有16臺巴拿馬型船岸龍門起重機和大量的岸上集裝箱裝卸設備。除了進出口貨物外,該碼頭還處理大量的集裝箱轉運。運輸量從2008年的945143標準箱增長到2019年的1229081標準箱。2020年8月4日,該港口因硝酸銨儲存不當發生大爆炸,造成至少218人死亡,7000多人受傷,30萬人無家可歸。港口及其大部分基礎設施被摧毀,包括貝魯特的大部分糧食儲備設施在內,整個城市遭受了數十億美元的損失。由于爆炸造成的大規模破壞,貝魯特港被迫關閉,貨物被重新定向到較小的港口,如的黎波里和提爾。據標準普爾全球估計,在災難發生之前,黎巴嫩大約60%的進口都是通過這個港口。
貝魯特港
的黎波里港
的黎波里港是黎巴嫩的第二大港口。位于黎巴嫩首都貝魯特市中心以北約3千米處。該港口建于19世紀末,現已成為黎巴嫩最重要的商業和物流中心之一。港口占地面積約1.2平方千米,包括碼頭、倉庫、集裝箱堆場和船塢等設施。的黎波里港是地中海東部地區最重要的港口之一,也是中東地區的重要物流中心之一。該港口主要處理集裝箱貨物、散貨和石油產品等。此外,該港口還擁有一個現代化的客運碼頭,提供前往地中海各地的客運服務。
的黎波里港
文化
編輯綜述
黎巴嫩文化源自不同的文明,最初在黎巴嫩地區的是迦南-腓尼基人,隨后黎巴嫩地區先后被亞述人、波斯人、希臘人、羅馬人、阿拉伯人、法蒂瑪王朝、奧斯曼土耳其人征服和占領。黎巴嫩的文化就是在幾千年的時間里通過融合所有這些文明而發展起來的。由于黎巴嫩種族和宗教群體的多樣性,使得該國的節日、音樂風格、文學和美食呈現多元化特點。盡管黎巴嫩人在族群、語言、宗教和教派上存在多樣性,但他們還是擁有著共同的文化。 黎巴嫩首都貝魯特以其豐富的夜生活聞名于世界,有“中東巴黎”的稱號。
非物質文化遺產
截至2023年12月,黎巴嫩已有扎加爾唱誦詩歌、阿拉伯書法、阿爾曼努希(Al-Man'ouché)等三項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扎加爾唱誦詩歌
扎加爾(Al-Zajal )是黎巴嫩民間詩歌的一種形式,主要在集會、家庭慶典和日常生活中朗誦或演唱。扎加爾表演者有男有女,他們以個人或集體的形式表達自己的情感,主題包括生活、愛情、懷舊、死亡、政治和日常事件。在詩歌比拼中,詩人和音樂家組成的表演隊圍著桌子,隨著手鼓和德布卡的節奏,在觀眾面前表演詩歌。詩人通常以挑戰的形式朗誦詩句,然后由歌手和觀眾重復朗誦,扎加爾唱誦詩歌于2014年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扎加爾唱誦詩歌
阿拉伯書法
阿拉伯書法是以流暢的方式書寫阿拉伯文字,借以傳達和諧、優雅和美麗的藝術實踐,因為字母可以被拉伸和轉換以創造不同的圖案。阿拉伯書法在阿拉伯和非阿拉伯國家都非常普遍,所有年齡段的人都可參與。它最初是為了使書寫清晰易讀,后來逐漸成為表達傳統和現代作品的伊斯蘭阿拉伯藝術。該技能通過非正式途徑或者正規學校與學徒制傳授。該非物質文化遺產由黎巴嫩、伊拉克、沙特阿拉伯等國家聯合申報,2021年正式被收錄。
阿拉伯書法
阿爾曼努希
阿爾曼努希(Al-Man'ouché)是黎巴嫩最典型的早餐,是一種在家庭和專門面包店制作的扁面包。制作者用指尖將面團壓扁,然后在上面撒上百里香、蘇木香、烤芝麻、鹽和橄欖油的混合物。煮熟后,還可以加入軟奶酪(labne)、西紅柿、黃瓜、橄欖和薄荷葉等裝飾。在制作面團時,制作者會祈禱面團發起來,穆斯林會念誦《法提哈》(Fatiha)的開頭,基督教徒會念誦幾句祈禱詞,并在面團靜置前做十字手勢。制作阿曼烏切及其配料的技術通常由父母非正式地傳授給子女。當同一個家庭的成員參與制作阿曼烏切時,會根據性別進行分工,阿曼烏切于2023年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黎巴嫩婦女制作Al-Man'ouché
風俗習慣
日常習俗
黎巴嫩人民大多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和習慣。對于穆斯林,清真食品以牛、羊、雞肉、魚、谷物、蔬菜為主,不喝含酒精的飲料。每年伊斯蘭教歷9月為穆斯林的齋月,從日出到日落期間禁食任何食物及喝水,作息時間與平時有很大不同,當地不少餐廳齋月期間營業時間會延長至午夜甚至更晚。對于非穆斯林,齋月期間的生活不受影響,黎巴嫩非穆斯林餐廳很多,都供應含酒精的飲料,有的也有豬肉菜品。
外國女性在黎巴嫩不需要裹頭巾或蒙面,穿著方面也沒有特殊要求。黎巴嫩人穿衣較講究,正式場合男士穿西裝,女士盛裝打扮。通常,女士會同男士一起參加各種社交活動,男士可與女士握手寒暄,男士之間、女士之間可握手或貼面禮,熟悉的朋友之間行貼面禮。遇到戴頭巾或身著阿拉伯傳統服裝者時,同性之間可主動打招呼并握手,異性之間可打招呼但不可握手,男性常以一手放于胸前向女性表示打招呼。未經同意,不能對穆斯林女性隨便拍照或攝像。
節日
特色節日
巴勒貝克國際文化節
巴勒貝克國際文化節是黎巴嫩最主要的文化節,也是中東地區最早、xxx影響力的文化節,于1955年開始舉辦,每年7~8月間進行。當時節目較少,且以外國節目為主,所有節目都在羅馬神廟內朱庇特神殿(the temple of Jupiter)中設置的舞臺上演出。1956年,由時任總統的卡米勒·夏蒙支持的慈善協會負責組織,并正式定名為“巴勒貝克國際文化節”。時至今日,巴勒貝克國際文化節已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文化節之一。
巴勒貝克國際文化節
貝特丁國際藝術節
貝特丁是黎巴嫩舒夫山區的一個小鎮,位于貝魯特東南45千米處,那里有一座具有近200年歷史的貝特丁宮。貝特丁國際藝術節每年7~8月就在這里舉辦。貝特丁國際藝術節創辦于1985年,是黎巴嫩規模和影響力xxx的藝術節。與巴勒貝克國際文化節不同的是,這里的演出都在室內,基本不受自然條件影響,所以每天都可安排日夜兩場演出。貝特丁文化節節目相當豪華,如2004年7月在這里演出了大型歌劇《圖蘭朵》,世界知名的歌劇舞劇也來這里演出。
貝特丁國際藝術節
公共假日
黎巴嫩教派眾多,各教派重要節日均為國家法定節日。每年,黎巴嫩政府信息網站都會公布該年度的法定節假日日期。 黎巴嫩的節日包括國家節日、基督教節日和穆斯林節日。
黎巴嫩公共假日 | |
節日 | 時間 |
圣誕節 | 12月25日 |
齋月結束后的三天慶祝節日(Eid al-Fitr) | 6月或7月 |
宰牲節 (Eid al-Adha) | 7月或8月 |
伊斯蘭先知穆罕默德的誕辰 (The Birth of the Islamic prophet Muhammad) | 11月或12月 |
烈士節 | 5月6日 |
建軍節 | 8月1日 |
獨立日 | 11月22日 |
參考資料來源 |
藝術
文學
19世紀中葉,黎巴嫩作家納西夫·亞濟吉(Nasif al-Yaziji)對阿拉伯文進行了簡化。與之同時代的作家朱爾吉·宰丹(Jurji Zaydan)則出版了一部帶有傳奇色彩的歷史性長篇小說,以浪漫主義的筆調,描述了阿拉伯人的歷史。
20世紀初,黎巴嫩僑居美洲的一些作家,以“筆會”為中心,逐漸形成阿拉伯文學史上xxx個重要的文學流派“敘利亞-美洲派”。主要代表人物黎巴嫩人艾米恩·里哈尼(Ameen Rihani),著有《雷哈尼亞特》《阿拉伯諸王》《伊拉克的心臟》和《黎巴嫩的心臟》等詩歌和散文集。
在黎巴嫩,乃至整個阿拉伯世界最著名的黎巴嫩作家紀伯倫(Gihran Khalil Gibran),于1923年發表了他的英文詩《先知》(The Prophet),該詩的神秘色彩傾倒了世人,他亦因此而成名。紀伯倫對阿拉伯文學的發展起了重大作用,是阿拉伯現代文學的奠基者之一,他的作品已被譯為二十幾種文字在世界范圍內傳播。
黎巴嫩詩人紀伯倫
米哈伊爾-努艾瑪(Mikha'il Nu'ayma)是黎巴嫩詩人、小說家和哲學家,以神性寫作而聞名,特別是《米爾達德之書》(The Book of Mirdad)。他被公認為現代阿拉伯文學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也是 20 世紀最重要的神性寫作作家之一。
黎巴嫩其他杰出作家包括以政治性作品聞名于世的安東尼·薩阿岱(Antun Saadch)、米歇爾·奇哈(Michel Chiha)、科洛菲斯·馬克蘇德(Clovis Maksoud);小說家萊拉·巴勒貝基(Layla Baalbakki)、哈利勒·塔基丁(Khalil Taki ed-Din);詩人查爾斯·庫爾姆(Charles Corm)、赫克托·克拉特(Hectorklat)、喬奇斯·舍哈岱(Georges Shehadeh)等。這些作家、詩人用阿拉伯文、英文、法文,在不同地點、不同時間里,寫出了大量精彩的詩歌和散文,極大地豐富了黎巴嫩人民的生活和國家知識寶庫。
電影
黎巴嫩的電影藝術始于從20世紀20年代就開始出現,至今該國已出品超過500部電影。黎巴嫩xxx結束后,電影產量穩步增長,但與 20 世紀 60 年代相比,每年生產的電影數量仍然較少,電影業仍然嚴重依賴外國資金,主要是歐洲資金。由于國內市場規模有限,電影業也仍然依賴于國際票房收入。
盡管如此,黎巴嫩電影在國際上仍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成功。齊亞德·杜埃里(Ziad Doueiry)的《侮辱》獲得了第90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黎巴嫩女導演納迪娜·拉巴基(Nadine Labaki)的三部影片均在戛納電影節上放映,其中《焦糖》參加了 "導演雙周 "單元。 她的第二部長片《我們現在去哪里》在戛納電影節“一種關注”單元放映,隨后在多倫多國際電影節上獲得了"人民選擇獎",而她的第三部長片《迦百農》則獲得了金棕櫚獎和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
黎巴嫩女導演納迪娜·拉巴基
音樂
黎巴嫩傳統音樂的特點是使用烏德琴、卡農琴、達布卡琴和達夫琴等中東樂器。這些樂器創造出的獨特音色使黎巴嫩音樂有別于其他阿拉伯國家的音樂。近幾十年來,黎巴嫩音樂不斷發展,融入了流行音樂、搖滾樂和電子音樂等歐美國家音樂元素。
黎巴嫩歷史上曾涌現出了許多獲得國際認可的音樂家。菲魯茲(Nouhad Wadie Haddad)是一位享譽阿拉伯世界的黎巴嫩歌手, 她的歌曲在阿拉伯地區有極高的知名度,被譽為“來自星星的大使”“阿拉伯人的大使”“月亮的鄰居”“黎巴嫩的寶石”。
黎巴嫩歌唱家菲魯茲
黎巴嫩音樂節眾多,較為著名的包括最著名的有巴勒貝克國際音樂節、畢卜魯斯國際音樂節、貝特丁國際音樂節、朱尼耶國際音樂節、布魯馬納音樂節、巴特龍國際音樂節、埃梅杰音樂節等。
舞蹈
黎巴嫩人對民間舞蹈情有獨鐘,在喜慶的日子或朋友們聚會時,在每年的民間舞蹈節,尤其是在一年一度的巴勒貝克國際文化節。岱卜凱(debkeh)原是起源于黎巴嫩鄉間的一種集體舞,如今已是廣泛流行于阿拉伯世界,并融入歐美許多國家的民間舞蹈。岱卜凱是一種比較隨意的踏跳舞,不受場地限制,且老少皆宜,在阿拉伯世界廣為流傳。在喜慶的日子里,一群人圍在一起.伴隨著或簡或繁的音樂節拍和圍觀者的吟唱和擊掌,舞者且歌且舞,可一人獨舞,或與人對舞,也可集體起舞。
黎巴嫩舞者表演岱卜凱
繪畫與攝影
穆斯塔法·法魯赫(Moustafa Farroukh)是黎巴嫩20世紀最杰出的畫家之一。他在羅馬和巴黎接受過正規美術教育,在巴黎、紐約和貝魯特等地舉辦過展覽。黎巴嫩還有許多當代藝術家非常活躍,如居住在紐約的當代媒體藝術家瓦利德-拉德(Walid Raad)。在攝影領域,阿拉伯圖像基金會收藏了來自黎巴嫩和中東的 40 多萬張照片,該基金會還在黎巴嫩和世界各地還舉辦了各種活動并出版了各種出版物,以宣傳這些攝影作品。
飲食
黎巴嫩菜主要食材包括豐富的全谷物,水果,蔬菜,鷹嘴豆、歐芹、新鮮的魚和海鮮,肉類以家禽、羊肉和山羊肉為主,黎巴嫩菜肴通常會使用大量大蒜和橄欖油,并用檸檬汁調味。
塔布勒沙拉(Tabbouleh)是中東地區的一種沙拉,起源于黎巴嫩、敘利亞一帶。主要由布格麥與切碎的歐芹、薄荷、番茄及洋蔥等混合,并適量加入食鹽、檸檬汁、橄欖油等攪拌而成。
塔布勒沙拉
馬納基什
馬納基什(Manakish)是黎巴嫩最受歡迎的早餐,它是一種圓形的扁面包,通常淋上橄欖油和芝麻,然后在烤箱中烘烤。其他配料包括奶酪、碎羊肉、菠菜或炸茄子。
馬納基什
斯菲哈
斯菲哈(Sfiha)是一種阿拉伯特產,其歷史可以追溯到15世紀,當時它首次出現在今天的黎巴嫩東部。傳統的開放式肉餡餅在整個阿拉伯地區都很受歡迎,其主要成分通常包括碎羊肉、切碎的洋蔥和西紅柿、香料、橄欖油和酸奶。
斯菲哈
基貝
基貝(Kibbeh)是浸泡過的碾碎小麥和其他成分(通常是羊肉)的獨特混合物,也被認為是黎巴嫩的最流行的菜品。基貝可作為休閑或慶祝餐的小吃食用,可以是生的、烤的、油炸的,還可以有素食版本:土豆、南瓜和西紅柿作為食材。
基貝
馬穆爾
馬穆爾(Ma'amoul)是一種古老的餅干,里面裝滿了水果和堅果,如棗、核桃和開心果。餅干傳統上是為節日和慶祝活動準備的,它們通常被塑造成球形或圓頂。為了區分,核桃樣式的餅干通常被塑造成圓頂,棗版本的被塑造成平頂的圓頂,而開心果版本的則是一個細長的橢圓形。
馬穆爾
國家象征
國旗
黎巴嫩國旗于1943年12月7日通過。黎巴嫩國旗呈矩形,包含三條橫條紋。長寬比為3:2。上條紋和下條紋為紅色,而中間條紋為白色。條紋的寬度比例為 1:2:1。白色條紋的中心是黎巴嫩雪松。雪松接觸上部和下部紅色條紋的邊緣。
國旗的紅色條紋象征著黎巴嫩人民為保護自己的國家免受外國勢力的入侵而流下的鮮血。白色象征著和平與純潔,也象征著潔白的雪。國旗中央的黎巴嫩雪松具有重要意義,雪松生長在黎巴嫩的山區,它在多個圣經段落中被認為是和平、永恒和圣潔的縮影。
黎巴嫩國旗
國徽
黎巴嫩國徽是由描繪國旗的盾牌組成,但是盾牌中的白色條紋和紅色條紋是對角線形式呈現而不是水平方向。
黎巴嫩國徽
國歌
黎巴嫩的國歌是《黎巴嫩共和國國歌》(an-Na?īd al-Wa?anī al-Lubnānī)。《黎巴嫩共和國國歌》由拉西德·納夏(Rasid Naxia)創作,并于1925年由瓦迪亞·薩布拉(Wadia Sabra)譜曲。《黎巴嫩共和國國歌》在1927年7月12日被確定為國歌。
國花
黎巴嫩的國花是仙客來(Cyclamen libanoticum)。仙客來一種塊莖多年生植物,每年秋天或冬天都會產生綠色和銀色的心形葉子。仙客來的花通常是明亮的粉紅色,并具有辛辣或略帶胡椒的香味。仙客來被用于傳統儀式或者婚禮上,并作為民族自豪感和團結的象征。
黎巴嫩國花
國樹
黎巴嫩的國樹是黎巴嫩雪松(Cedrus libaini)。黎巴嫩雪松是一種高大的針葉樹,樹冠尖塔形,大枝平展,小枝略下垂,屬于松科雪松屬。黎巴嫩雪松通常生長在東地中海的山區。它作為重要象征出現在黎巴嫩國徽和國旗上,在宗教當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
黎巴嫩雪松
風景名勝
編輯綜述
黎巴嫩自然環境獨特,氣候宜人,是中東著名旅游勝地。xxx前,黎巴嫩每年入境旅客達200萬人次,旅游收入占國民收入的20%以上。xxx期間,黎巴嫩旅游業一蹶不振。戰后黎政府曾將振興旅游業作為重建計劃重要組成部分,但近年黎以沖突及安全形勢不穩再次影響了黎旅游業的振興。截至2023年10月,黎巴嫩全國各類星級飯店398家。主要旅游點有腓尼基時代興建的比布魯斯、古羅馬時代興建的巴勒貝克城和十字軍時代興建的賽達城堡。此外,黎巴嫩北部的雪山有很多滑雪場,吸引大量游客。截至2023年12月,黎巴嫩境內已有6項世界遺產。
世界遺產
截至2023年12月,黎巴嫩境內已有安杰爾、巴勒貝克、提爾城、比布魯斯、夸底·夸底沙(圣谷)和神杉林、拉希德-卡拉米國際博覽會6項世界遺產。
安杰爾
建于公元714年的安杰爾考古遺址(Anjar)位于黎巴嫩首都貝魯特東部的貝卡地區。安杰爾城最早的建筑是一座宮殿,四周由連拱廊環繞,部分結構已得到復原,為現存xxx規模的倭馬亞王朝遺址。1984年安杰爾被評為世界文化遺產。
安杰爾
巴勒貝克
巴勒貝克(Baalbek)是黎巴嫩首都貝魯特以東約90千米處的一座城市。最初在巴勒貝克修建神廟的是4000多年前崇拜太陽神的腓尼基人,閃米特語“巴勒貝克”的意思就是“太陽之城”。公元前64年,羅馬人用武力征服了巴勒貝克。為了供奉羅馬主神朱庇特、酒神巴卡斯和愛神維納斯,奧古斯都大帝征召2萬名奴隸,在腓尼基神廟的原址上擴建起三座大殿。兩百年后,這處羅馬帝國時期xxx的神殿群落成,同時供奉著羅馬人和腓尼基人崇拜的諸神,每天有數以萬計的朝拜者慕名至此。1984年巴勒貝克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巴勒貝克
比布魯斯
比布魯斯(Byblos)位于黎巴嫩的貝魯特以北40千米處的朱拜勒,是地中海沿岸的西亞腓尼基古城,圣經時代此地名為杰貝勒。1921年起這里進行了發掘,一些學者認為比布魯斯很可能是世界上最古老且有連續居址的城市,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7000年,是埃及和美索不達米亞兩大文明的交匯點與貿易中心。1984年比布魯斯被評為世界文化遺產。
比布魯斯
提爾古城
提爾古城(Tyre)位于黎巴嫩首都貝魯特以南約80千米。1984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提爾古城作為世界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在羅馬時期,提爾古城是一座雄偉的腓尼基古城,歷史上以一種從臨海的貝殼中提取的紫色染料而聞名,這種紫色被視為只有皇室才能擁有的顏色。大規模的海上貿易,使提爾城成為東地中海最重要的貿易中心。
提爾城
夸底?夸底沙(圣谷)和神杉林
夸底·夸底沙(圣谷)和神杉林(Ouadi Qadisha (the Holy Valley) and the Forest of the Cedars of God)位于黎巴嫩北部省,圣谷是黎巴嫩最幽深、xxx麗的山谷之一。在夸底·夸底沙(圣谷)和神杉林中,圣谷指的是黎巴嫩中北部地區群山夾峙、峰巒疊嶂之下的谷底,神杉林指的是這一地區山坡上和山巔上的雪松。圣谷是基督教早期世界上最重要的修道士聚居地,它的許多修道院年代已十分久遠,坐落在崎嶇不平的山地中,附近是黎巴嫩山林遺址,這里的樹木為古代宗教建筑提供了優質的木材。1988年夸底·夸底沙(圣谷)和神杉林被列入《世界產名錄》。
夸底?夸底沙(圣谷)和神杉林
拉希德·卡拉米國際博覽會
位于黎巴嫩北部的黎波里的拉希德·卡拉米國際博覽會(Rachid Karami International Fair)由巴西建筑師奧斯卡·尼邁耶于1962年設計,占地70公頃,位于的黎波里老城區和阿爾米納港口之間。博覽會的主要建筑由一個巨大的、750米×70米的肱骨型有頂展館組成,這是一個供各國舉辦展覽的靈活空間。該博覽會是20世紀60年代黎巴嫩現代化政策的旗艦項目。就規模和豐富的形式表達而言,拉希德·卡拉米國際博覽會是阿拉伯近東地區20世紀現代建筑最重要的代表作品之一。2023年拉希德-卡拉米國際博覽會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的黎波里拉希德卡拉米國際博覽會
重要景點
圣母瑪利亞雕像
圣母瑪利亞雕像(Our Lady of Lebanon)位于黎巴嫩西部山脈中段山頂的哈利薩鎮,距離貝魯特以北約25千米處,修建于1908年,高12米。雕像建于一間小教堂頂部,游客可沿著盤繞著小教堂所修的螺旋形梯道到達雕像底部。該小教堂后側為黎xxx后新修建的大教堂,上下兩層可容納上千人,其造型奇特,如同一棵挺拔的雪松。教皇保羅二世1996年訪黎時,曾在此舉行彌撒。圣瑪利亞山上有20多座教堂及修道院。黎巴嫩xxx的基督教派馬龍派大主教中心就建在半山腰上。最古老的一座是由圣方濟會修道士于1628年在法克哈雷丁酋長所賜予的土地上建造的。
圣母瑪利亞雕像
杰達溶洞
杰達溶洞位于貝魯特以北20千米的黎巴嫩山底部,屬喀斯特地貌,經數千萬年形成,造型呈羅馬教堂穹窿狀,最頂部凈高80多米,洞內有地下河,洞體構造為天然導流通道,是黎凱勒卜河(又名狗河)的主要水源。洞體分上、下兩洞。上洞可步行觀賞,地質年代較下層早幾百萬年,在長650米的廊道上呈現不同地質分層,夏季,洞內氣候涼爽,冬季,河水水位上升,下洞關閉。杰達溶洞上洞和下洞分別于1969年和1958年開放,xxx期間關閉,1995年洞內及外部設施經全面更新后重新開放。
杰達溶洞
紀伯倫故居
1883年1月6日,黎巴嫩文學家紀伯倫出生在該國貝什里鎮,少年時期隨家人前往美國謀生,在求學期間就顯露出驚人的藝術天賦。1931年病逝于美國后,紀伯倫的家人實現了他生前落葉歸根的心愿,將其靈柩運回家鄉,安放在一座修道院內,1975年在此建起了博物館。這里展出了紀伯倫生前使用的家具、文房用品,以及400余幅珍貴的畫作和手稿。
紀伯倫故居
鴿子巖
鴿子巖是貝魯特標志性景點之一,它由位于城市邊緣地中海上凸立的兩座石頭組成,巖石上有海水沖刷形成的波浪狀條紋,其中的一塊形如拱門。鴿子巖旁邊就是濱海的步行大道,一側是蔚藍的地中海,另一側是貝魯特市區。
鴿子巖
注釋
編輯展開[a]
自然災害風險指數用以衡量各國遭受自然災害(如地震、暴雨、洪水、干旱等)的風險,指數范圍在0.10-1.84之間,代表災害幾率極低;指數范圍在1.85-3.20之間,代表災害幾率低;指數范圍在3.21-5.87之間,代表災害幾率一般;指數范圍在5.88-12.88之間,代表災害幾率較高;指數范圍在12.89以上,代表災害幾率極高
參考資料
編輯展開[1]Forbidden.外交部網站. [2023-10-14].
[2]Flags, Symbols, &amp; Currencies of Lebanon - World Atlas.worldatlas. [2023-10-14].
[3]黎巴嫩國家概況.中國領事服務網. [2023-12-09].
[4]403 Forbidden.新華網. [2023-12-29].
[5]1.黎巴嫩是個什么樣的國家?(2011年版).mofcom. [2023-10-14].
[6]黎巴嫩.中國領事服務網. [2023-10-14].
[8]2022年黎巴嫩經濟和對外貿易情況.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2023-11-22].
[9]Physical features of Lebanon.britannica. [2023-10-14].
[10]Lebanon.CIA. [2023-12-20].
[11]基尼 (GINI) 系數.世界銀行. [2023-11-11].
[12]人類發展報告2021/2022.聯合國開發計劃署. [2023-11-08].
[13]Banque du Liban.Banque du Liban. [2023-12-07].
[14]黎巴嫩.世界遺產名錄. [2023-12-07].
[15]Which side of the road do they drive on?.brianlucas. [2023-12-09].
[16]Discover the National Flower of Lebanon: Lebanon Cyclamen - AZ Animals (a-z-animals.com).animals. [2023-10-14].
[17]資料:黎巴嫩概況.搜狐新聞. [2023-12-29].
[18]黎巴嫩.北京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 [2023-11-03].
[19]"LEBANON, Water resources". . FAO UN. , 2015-6-6
[20]"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itani River". . The Litani River Authority. , 2018-10-5
[21]CRGG國別區域與全球治理數據平臺.國別區域與全球治理數據平臺. [2023-12-09].
[22]"Doing Business in Lebanon". . Export.gov. , 2013-1-16
[23]對外投資合作國別(地區)指南 黎巴嫩. .中國駐黎巴嫩大使館經濟商務參贊處. [2023-10-14].
[24]爆炸令黎巴嫩經濟雪上加霜.新華網. [2023-12-29].
[25]官方匯率一夜降90% 黎巴嫩依然不好過.證券時報網. [2023-12-29].
[26]世界銀行集團24財年按收入水平劃分的國別分類.世界銀行. [2023-11-09].
[27] Encyclopedia of the Peoples of Africa and the Middle East,. 2009: 406.
[28]Literature of Lebanon.localtimezone. [2023-12-24].
[29]徐心輝. 列國志:黎巴嫩[M]. 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7-05: 283.
[30]lebanon music.pianity. [2023-12-25].
[31]Festivals organized in Lebanon.visit-lebanon. [2023-12-28].
[32]Lebanon.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2023-12-07].
[33]對外投資合作國別(地區)指南
黎巴嫩(2020年版).中國駐黎巴嫩大使館經濟商務處. [2023-12-24].
[34]黎巴嫩 (mofcom.gov.cn).mofcom. [2023-10-14].
[35] Placenames of the World: Origins and Meanings of the Names for 6,621 Countries. 2005: 214–216.
[36]Dictionary of the ancient Near East. 2000: 178.
[37]"The Pronunciation of Ancient Egyptian".. The Proceedings of the Friesian School,, 25 January 2009.
[38]Lebanon.不列顛百科全書. [2023-12-24].
[39]Dumper, Michael; Stanley, Bruce E.; Abu-Lughod, Janet L. (2006). Cities of the Middle East and North Africa. ABC-CLIO. p. 104. ISBN 978-1-57607-919-5. Archaeological excavations at Byblos indicate that the site has been continually inhabited since at least 5000 B.C.. 2006: 104.
[40]"Archaeological Virtual Tours: Byblos". . Destinationlebanon.gov.lb. , 2008-2-23
[41]Phoenicia.不列顛百科全書. [2023-12-25].
[42]xxx節 上古簡史:古代的腓尼基人[M]. // 徐心輝. 列國志:黎巴嫩. 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7-05: 1.
[43]紫色國度:古代腓尼基人是如何創新創業的.經濟參考網. [2023-12-25].
[44]The Hyksos.American Research Center in Egypt. [2023-12-25].
[45]Thutmose III.不列顛百科全書. [2023-12-25].
[46]xxx節 上古簡史:亞述帝國、巴比倫王國和波斯帝國統治時期[M]. // 徐心輝. 列國志:黎巴嫩. 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7-05: 1.
[47]xxx節 上古簡史:希臘羅馬和拜占廷統治時期[M]. // 徐心輝. 列國志:黎巴嫩. 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7-05: 1.
[48]第二節 中古簡史:阿拉伯帝國的興起[M]. // 徐心輝. 列國志:黎巴嫩. 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7-05: 1.
[49]第二節 中古簡史:伍麥葉王朝時期[M]. // 徐心輝. 列國志:黎巴嫩. 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7-05: 1.
[50]第二節 中古簡史:阿拔斯王朝時期[M]. // 徐心輝. 列國志:黎巴嫩. 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7-05: 1.
[51]第三節 近代簡史:奧斯曼帝國的興起和對黎巴嫩統治的開始
[M]. // 徐心輝. 列國志:黎巴嫩. 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7-05: 1.
[52]第三節 近代簡史:馬安家族執政時期
[M]. // 徐心輝. 列國志:黎巴嫩. 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7-05: 1.
[53]Prince Fakhreddine al-Macni II.Notre Dame University-Louaize. [2023-12-25].
[54]黎巴嫩歷史.《中國大百科全書》. [2023-10-14].
[55]第三節 近代簡史:奧斯曼帝國統治時期[M]. // 徐心輝. 列國志:黎巴嫩. 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7-05: 1.
[56]黎巴嫩歷史.《中國大百科全書》. [2023-10-14].
[57]Six unexpected WW1 battlegrounds.BBC. [2023-12-27].
[58]第四節 現代簡史:法國委任統治時期[M]. // 徐心輝. 列國志:黎巴嫩. 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7-05: 1.
[59]Lebanon 1926 (rev. 2004).constituteproject. [2023-12-28].
[60]In Lebanon, a Census Is Too Dangerous to Implement.thenation. [2023-12-28].
[61]Morris, Benny. 1948: A History of the First Arab-Israeli War.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08: 254,259-260.
[62]黎巴嫩:中東“異類”和它一言難盡的歷史包袱.BBC. [2023-12-27].
[63]Beirut 1958: America’s origin story in the Middle East.brookings. [2023-12-25].
[64]ASSESSING THE SUCCESS OF UN PEACEKEEPING OPERATIONS IN THE MIDDLEEAST.ohiolink.edu. [2023-12-25].
[65]Switzerland of the Middle East unravels.asiatimes. [2023-12-25].
[66]Primer: Lebanon’ s 15-Year War, 1975-1990.Middle East Research and Information Project. [2023-12-25].
[67]Lebanese Civil War.不列顛百科全書. [2023-12-25].
[68]Lebanese Civil War summary.不列顛百科全書. [2023-12-25].
[69]Dennis Walters MP; Jim Muir . Middle East International[J]. Publishers Lord Mayhew, 1987, 315(19): 6-7.
[70]第三章:政治:敘利亞對黎巴嫩的控制情況
[M]. // 徐心輝. 列國志:黎巴嫩. 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7-05: 1.
[71]黎巴嫩紀念“抵抗與解放日” 黎總統:將繼續捍衛國土和主權完整.CCTV. [2023-12-27].
[72]黎巴嫩前總理哈里里遇害四大懸疑待解.新浪網. [2023-12-25].
[73]Recent background on Syria's presence in Lebanon.CBC. [2023-12-25].
[74]SECURITY COUNCIL ESTABLISHES COMMISSION TO ASSIST INVESTIGATION INTO BEIRUT BOMBING THAT KILLED FORMER LEBANESE PRIME MINISTER.聯合國. [2023-12-25].
[75]Syria Involved in Killing Lebanon's Ex-Premier, U.N. Report Says.nytimes. [2023-12-25].
[76]兵走麥城——回顧以軍2006年在黎巴嫩的軍事行動.央視網. [2023-10-09].
[77]一本書看透以色列[M]. 2011年: 245.
[78]以軍繼續空襲黎巴嫩 27位平民死亡包括10名兒童.新浪網. [2023-10-09].
[79]以色列軍隊夜襲黎巴嫩軍事基地 11名黎士兵身亡.北方網. [2023-10-09].
[80]黎巴嫩總理要求以色列賠償黎基礎設施損失.北方網. [2023-10-09].
[81]以軍總參謀長稱以軍將于22日前完全撤出黎巴嫩.北方網. [2023-10-09].
[82]以軍稱已完全撤出黎巴嫩南部.北方網. [2023-10-11].
[83]聯合國維和部隊敦促以軍從黎南全部撤出.北方網. [2023-10-11].
[84][視頻]黎巴嫩軍隊首次攻入巴里德河難民營.央視網. [2023-12-25].
[85]Lebanon presidential vote seen delayed by crisis.路透社. [2023-12-25].
[86]Lebanon back to Normalcy?.globalpolitician. [2023-12-25].
[87]Walking the tight wire.tni. [2023-12-25].
[88]Feuding Political Camps in Lebanon Agree to Talk to End Impasse.nytimes. [2023-12-25].
[89]Lebanese rivals set to elect president after historic accord.dailystar. [2023-12-25].
[90]Hezbollah and allies topple Lebanese unity government.bbc. [2023-12-25].
[91] Resignations Deepen Crisis for Lebanon.nytimes. [2023-12-25].
[92]Syrian War Plays Out Along a Street in Lebanon.nytimes. [2023-12-25].
[93]The Refugee Factor.carnegieendowment. [2023-12-25].
[94]Lebanon Crisis Response Plan (LCRP) 2017-2020 - full version.聯合國人權理事會. [2023-12-25].
[95]黎巴嫩抗議示威:WhatsApp稅引發的與眾不同的群體事件.BBC. [2023-12-25].
[96]Lebanon protests: University professor Hassan Diab nominated to be PM.BBC. [2023-12-25].
[97]The lights go out on Lebanon’s economy as financial collapse accelerates.washingtonpost. [2023-12-25].
[98]Lebanon becomes 1st country in Middle East and North Africa to enter hyperinflation.abcnews. [2023-12-25].
[99]Beirut explosion: What we know so far.BBC. [2023-12-25].
[100]Lebanon threatened with total darkness: Ghajar.dailystar. [2023-12-25].
[101]Lebanon fuel tanker explosion kills at least 28.france24. [2023-12-25].
[102]Power returns to Lebanon after a 24-hour blackout.npr. [2023-12-25].
[103]Gunbattles erupt during protest of Beirut blast probe; 6 die.apnews. [2023-12-25].
[104]Elections in Lebanon, does political change stand a chance?.半島電視臺. [2023-12-25].
[105]Six drown off Lebanon coast after overloaded boat capsizes, says Lebanese navy.CNN. [2023-12-25].
[106]Death toll from Lebanon migrant boat climbs to 89, Syrian TV says.gulfnews. [2023-12-25].
[107]黎巴嫩總統奧恩任期屆滿 總統職位空缺.央視網. [2023-12-07].
[108]黎巴嫩怎么了.新華網. [2023-12-07].
[109]Lebanon to devalue currency by 90% on Feb. 1, central bank chief says.路透社. [2023-12-25].
[110]一覺醒來 黎巴嫩人陷入“時間錯亂”.央視新聞. [2023-12-27].
[111]Egyptian Journal of Geology. 1998: 263.
[112] "Israel's Withdrawal from Lebanon Given UN's Endorsement". The Daily Telegraph., 19 June 2000
[113]Syria, Lebanon, and Jordan – Middle East: region in transition. 2011: 85–159.
[114]"Lebanon – Climate". . Country Studies US, 16 January 2013
[115]黎巴嫩太陽能應用的市場前景.“走出去”導航. [2023-12-25].
[116]Nader, Fadi H. (2014). The Geology of Lebanon. Scientific Press. . 2014: 79.
[117]Nader, Fadi H. (2014). The Geology of Lebanon. Scientific Press.. 2014: 79.
[118]Nader, Fadi H. (2014). The Geology of Lebanon. Scientific Press. . 2014: 79.
[119]Bulos, Nabih (2017-07-31). "Lebanon's Hezbollah group insists: We're not the 'menace' Trump says we are". Los Angeles Times. ISSN 0458-3035. . 2017-7-31: 1.
[120] "Eastern Mediterranean Endemic Plants". . terrestrial-biozones.net. , 2017-10-12
[121]"Iris antilibanotica Dinsm. is an accepted name".. theplantlist.org (The Plant List). , 2016-3-25
[122]Lebanon : a country study. Library of Congress. [2023-12-20].
[123]"Qaraoun Village". . aub.edu.lb. , 2011-4-23
[124]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Large Dams;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Hydraulic Research; 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2008). International journal on hydropower &amp; dams. Aqua-Media International. . 2008: 76-77.
[125]黎巴嫩的水土保持.知網空間. [2023-10-14].
[126]"?????: ??? ????? ??? ????? ??????? ?? ??????? ???????? ?? ???? ??????".lebanonfiles. [2023-10-14].
[127]"An Ecoregion-Based Approach to Protecting Half the Terrestrial Realm".. BioScience, 2017
[128]"Lebanon Cedar – Cedrus libani".. Blue Planet Biomes, 17 January 2013
[129]Greipsson, Sigurdur Ph.D. 2011: 279.
[130]Conifer conservation in Lebanon.. 2003: 411–414..
[131]In situ conservation on Cedrus libani in Lebanon. 2003: 415–417..
[132]"Cedars of Lebanon Nature Reserve". Shoufcedar, 19 May 2012
[133]2010-2020年黎巴嫩土地面積、森林覆蓋率及人口密度統計.華經情報網. [2023-12-25].
[134] "Anthropogenic modification of forests means only 40% of remaining forests have high ecosystem integrity - Supplementary Material"..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0
[135]Turkmani, Nour; Hamade, Kanj (January 2020). "DYNAMICS OF SYRIAN REFUGEES IN LEBANON'S AGRICULTURE SECTOR" (PDF). . AUB. , 2020-7-15
[136] Crop Production.2008-6-25. [2023-11-22].
[137]第二節 自然資源:植物與動物[M]. // 徐心輝. 列國志:黎巴嫩. 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7-05: 1.
[138]Updated checklist of the birds of Lebanon, with notes on four new breeding species in spring 2020.SPNL. [2023-12-25].
[139]Lebanon.lntreasures. [2023-12-25].
[140]"Lebanon FLORA".lebanon-flora. [2023-12-25].
[141]MEDITERRANEAN BASIN .conservation. [2023-12-25].
[142]Goldstein, Margaret J.. Lebanon in Pictures[M]. Twenty-First Century Books, 2004: 12–16.
[143]Mallon, David P.; Kingswood, Steven Charles. Antelopes: North Africa, the Middle East, and Asia. IUCN, 2001: 99–101.
[144]Viola libanotica.iucnredlist. [2023-12-25].
[145]Categories of Protected Areas.Ministry of Environment - Lebanon. [2023-12-20].
[146]Horsh Ehden Natural Reserve.lebanonuntravelled. [2023-12-20].
[147]Shouf Biosphere Reserve.unesco. [2023-12-20].
[148]WorldRiskReport 2022. 2023: 57. [2023-11-10].
[149]自然災害.中國領事服務網. [2023-12-25].
[150]Plan 2010-2011 Lebanon
.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國際聯合會. [2023-12-25].
[151]黎巴嫩遭遇史上xxx沙塵暴襲擊 1人窒息死亡.新華網. [2023-12-25].
[152]Lebanon.Lebanon. [2023-11-22].
[153]Lebanon:AdministrativeDivision(GovernoratesandDistricts).citypopulation. [2023-12-20].
[154]黎巴嫩首都貝魯特.中國簽證資訊網. [2023-10-14].
[155]的黎波里港.通用運費網. [2023-10-14].
[156]資料:的黎波里.搜狐新聞. [2023-12-29].
[157]黎巴嫩議會.中國人大網. [2023-12-24].
[158]黎巴嫩.全球法規網. [2023-12-24].
[159]1.黎巴嫩是個什么樣的國家?(2011年版).中華人民共和國駐黎巴嫩共和國大使館經濟商務處. [2023-12-24].
[160]""???? ????????": ?????? ??????? ??????? ?????? (3/1)". 180. Post. , 2020-07-20.
[161]"Lebanese Kataeb Party"."Lebanese Kataeb Party". [2023-11-22].
[162]Jansen, Michael (22 October 2021). "Right-wing leader refuses Lebanese court summons over sectarian clashes". . The Irish Times. , 2021-10-22
[163]Hubbard, Ben (20 June 2015). "Cables Released by WikiLeaks Reveal Saudis' Checkbook Diplomacy". . The New York Times., 2015-6-20
[164]""??????" ?"???????" ?????? ????"?????" ?"??????"…???? ". 21 . ????? ??????? ?? ????? (???? ?????), 2022-1
[165]"Fadlallah Hits Back at March 14 over Karam Release, Marouni Slams ". Treason Accusations"". Naharnet. , 2013-4-8
[166]"Members of Lebanon's new government".. The Daily Star. , 2014-2-15
[167]P. Helou, Joseph (8 October 2019). Activism, Change and Sectarianism in the Free Patriotic Movement in Lebanon. Springer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ISBN 978-3-030-25703-3.. 2019-10-8: 1.
[168]Sepehr Zabih (September 1982). "Aspects of Terrorism in Iran". Annals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Science. International Terrorism. 463: 84–94. doi:10.1177/0002716282463001007. JSTOR 1043613. S2CID 145391253.. 1982-9: 84-94.
[169]Hassan Krayem. "Political Parties and Electoral Systems in Lebanon and Israel: Interactive Reinforcement". . American University of Beirut. , 2014-12-29
[170]403 Forbidden.中國政府網. [2023-12-27].
[171]黎巴嫩總統12度難產 真主黨與對手歧見難解.法國國際廣播電臺. [2023-12-24].
[172]黎巴嫩新總理是神秘富豪 在戰火中創建商業帝國.新浪新聞. [2023-11-01].
[173]納吉布·米卡提被任命組建黎巴嫩新內閣.光明網. [2023-11-01].
[174]對外投資合作國別(地區)指南黎巴嫩(2019年版).中國一帶一路網. [2023-11-01].
[175]黎巴嫩著名商人被指定為下一任總理.界面快訊. [2023-11-01].
[176]黎巴嫩總統任命看守內閣總理米卡提為新總理,并授權其組建新一屆內閣.界面新聞. [2023-11-01].
[177]納比·貝里第七次當選黎巴嫩議會議長.今日頭條-國際在線. [2022-05-31].
[178]Who is in the new Lebanese Cabinet?.thenationalnews. [2023-12-20].
[179]以色列與黎巴嫩宣布達成海上劃界協議.新華網. [2023-12-10].
[180]以色列和黎巴嫩邊境繼續交火.法國廣播公司. [2023-12-29].
[181]加沙南部xxx城市遇襲 以色列與黎巴嫩真主黨交火.中國新聞網. [2023-12-29].
[182]KHOURY Gérard (2004). Sélim Takla 1895-1945. Une contribution à l'indépendance du Liban (in French). Karthala Editions. p. 390.. 2004: 390.
[183]徐心輝. 列國志:黎巴嫩[M]. 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7-05: 338.
[184]"Naharnet — Lebanon's leading news destination". . Naharnet. , 2013-8-21
[185]Présentation du Liban.法國外交部. [2023-12-25].
[186]Relations bilatérales.法國外交部. [2023-12-25].
[187]雙邊關系.中阿合作論壇. [2023-12-08].
[188]創始成員國頁面.UnitedNations. [2023-12-29].
[189]駐黎巴嫩大使王克儉就“一帶一路”等接受自由黎巴嫩電臺采訪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黎巴嫩共和國大使館. [2023-12-29].
[190]Forbidden.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2023-10-14].
[191]"Military Colleges &amp; Schools". . GlobalSecurity.org. , 2008-12-12
[192] "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 2022". 22.. population, 17 July 2022.
[193]"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 2022: Demographic indicators by region, subregion and country, annually for 1950-2100" . . United Nations 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 17 July 2022.
[194]2021年黎巴嫩人口總數量、勞動人口數量及人口性別、年齡、城鄉結構分析.華經情報網. [2023-12-10].
[195]"The Lebanese Demographic Reality".lstatic. [2023-10-14].
[196]The world's successful diasporas". . 17 January 2013., Management Today.
[197]"The Arabs of Latin America".. The Nation. , 12 July 2017.
[198]"Tenacity and risk – the Lebanese in West Africa". BBC News., 23 October 2012.
[199]Ivory Coast – The Levantine Community". . Countrystudies.us., 17 January 2013
[200] "Lebanese Immigrants Boost West African Commerce". . 17 January 2013., the original
[201]"Australian Population: Ethnic Origins. the original , 17 January 2013.
[202]10 biggest Lebanese diaspora communities". . StepFEED, 6 January 2016.
[203]Qatar′s population by nationality".. the original, 21 December 2014.
[204]Arab, Lebanese in Saudi Arabia". . joshuaproject, 30 October 2021.
[205]"Lebanon starts to feel the pinch of financial crisis". . gulfnews.com., 2008-11-6
[206] Encyclopedia of the Peoples of Africa and the Middle East: L to Z. June 2009: 406.
[207]"Lebanon Exiled and suffering: Palestinian refugees in Lebanon". Amnesty International, 2007
[208]Iraqi refugees in Lebanon 'left behind, forgotten': charity". . Reuters, . 21 October 2014.
[209]. "Invisible lives: Iraqis in Lebanon". . The Electronic Intifada., 30 October 2021.
[210]"Registered Syrian refugees in surrounding states triple in three months". UNHCR , 2 October 2012.
[211]"Sudanese jobless in Lebanon risk life on Israel border". . Qantara.de - Dialogue with the Islamic World. , 2021-10-30
[212]第三節 居民與宗教 語言[M]. // 徐心輝. 列國志:黎巴嫩. 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7-05: 1.
[213]Languages.cometolebanon. [2023-12-25].
[214]Dralonge, Richard N. (2008). Economics and Geopolitics of the Middle East. New York: Nova Science Publishers. p. 150. ISBN 978-1-60456-076-3. Lebanon, with a population of 3.8 million, has the most religiously diverse society in the Middle East, comprising 17 recognized religious sects.. 2008: 150.
[215]"Lebanon". . International Religious Freedom Report 2010. Bureau of Democracy, Human Rights, and Labor. , 2017-6-24
[216]Lebanon Country Study Guide Volume 1 Strategic In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s. Ibp USA. 3 March 2012. ISBN 9781438774824.[permanent dead link]. 2012-3-3: 1.
[217]Pintak, Lawrence (2019). America &amp; Islam: Soundbites, Suicide Bombs and the Road to Donald Trump. Bloomsbury Publishing. p. 86. ISBN 9781788315593.. 2019: 86.
[218]Jonas, Margaret (2011). The Templar Spirit: The Esoteric Inspiration, Rituals and Beliefs of the Knights Templar. Temple Lodge Publishing. p. 83. ISBN 9781906999254. [Druze] often they are not regarded as being Muslim at all, nor do all the Druze consider themselves as Muslim. 2011: 83.
[219]De McLaurin, Ronald (1979). The Political Role of Minority Groups in the Middle East. Michigan University Press. p. 114. ISBN 9780030525964.. 1979: 114.
[220]"Lebanon".. International Religious Freedom Report 2010. Bureau of Democracy, Human Rights, and Labor. , 2017-6-24
[221]McGowen, Afaf Sabeh (1989). "Glossary". In Collelo, Thomas (ed.). Lebanon: A Country Study. Area Handbook Series (3rd ed.). Washington, D.C.: The Division. OCLC 18907889. . 1989: 1.
[222]Harris, William (1985). "The View from Zahle: Security and Economic Conditions in the Central Bekaa 1980-1985". Middle East Journal. 39 (3): 270–286. ISSN 0026-3141. JSTOR 4327124.. 1985: 270-286.
[223]中國居民赴黎巴嫩
投資稅收指南.國家稅務總局. [2023-12-10].
[224]黎巴嫩.一帶一路數據庫. [2023-12-10].
[225]2020全球營商環境報告.世界銀行. [2023-12-08].
[226]2019年度全球競爭力報告各國(地區)得分及排名表.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2023-11-10].
[227]坐擁中東得天獨厚的農業條件,為何黎巴嫩還面臨糧食危機?.新浪科技. [2023-12-20].
[228]中國居民赴黎巴嫩
投資稅收指南.中國一帶一路網. [2023-12-24].
[229]企業對外投資國別(地區)營商環境指南·黎巴嫩.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 [2023-12-24].
[230]The Structure, Properties, and Main Foundations of the Lebanese Economy. 1999: 110–114.
[231]黎巴嫩 -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2023-10-14].
[232]"Lebanon Tourism Statistics 2022." . Lebanon Ministry of Tourism, 2022
[233]"Lebanon Economic Outlook." . World Bank, 2021
[234]外交部.外交部網站. [2023-10-14].
[235]The Economy (Major Sectors of the Economy) . Wayback Machine, Lebanese Embassy of the U.S., 2013-9-8
[236]Cabinet declares state of emergency, port officials placed under house arrest, Daily Star . Daily Star , 2020-8-5
[237]Tomas Kristiansen, Lebanon's main port destroyed completely in Beirut explosion.. Shipping Watch, 2020-8-5
[238]"After blast, Lebanon has less than a month's grain reserves". . Reuters., 2020-8-5
[239]Regencia, Ted; Alsaafin, Linah; Najjar, Farah. "Lebanon to place Beirut port officials under house arrest: Live". . www.aljazeera.com. , 2020-8-5
[240]"Years after civil war's end, half of Beirut damaged in catastrophic blast". . alaraby. , 2020-8-5
[241]"Vessels diverted following devastating Beirut port explosion".. Container Management., 2020-8-6
[242]Austin Ramzy (5 August 2020). "What We Know and Don't Know About the Beirut Explosions". . New York Times., 2020-8-5
[243]黎巴嫩大學.qschina. [2023-12-25].
[244]2024QS世界大學排名.QS Quacquarelli Symonds. [2023-06-29].
[245]History.aub. [2023-12-25].
[246]Facts and Figures.aub. [2023-12-25].
[247]A to Z.aub. [2023-12-25].
[248]2024年QS世界大學排名.QS世界大學. [2023-06-29].
[249]徐心輝. 列國志:黎巴嫩[M]. 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7-05: 296-297.
[250]徐心輝. 列國志:黎巴嫩[M]. 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7-05: 293.
[251]National Museum of Beirut.lonelyplanet. [2023-12-25].
[252]The National Museum of Lebanon in Beirut.unesco. [2023-12-25].
[253]Global Innovation Index 2021". 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ganization, 5 March 2022.
[254]"Release of the Global Innovation Index 2020: Who Will Finance Innovation?".wipo. [2023-10-14].
[255]"Global Innovation Index 2019".wipo. [2023-10-14].
[256]"RTD - Item".europa. [2023-10-14].
[257]"Global Innovation Index".knowledge. [2023-10-14].
[258]"6 Lebanese Geniuses That Make Us Proud".the961. [2023-10-14].
[259]"Rammal Award attribution by the Euroscience Foundation".euroscience. [2023-10-14].
[260]"Personnel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Plasma Dynamics Laboratory".princeton. [2023-10-14].
[261]夢想與野心 中東國家有過的太空計畫.三立新聞網. [2023-12-28].
[262]黎巴嫩.世界衛生組織. [2023-11-23].
[263]"Demography".sesrtcic. [2023-10-14].
[264]國際旅遊疫情建議等級-黎巴嫩.“中國臺灣當局”衛生福利部 疾病管制署. [2023-12-25].
[265]垃圾危機折射黎巴嫩政壇紛爭.人民網. [2023-12-25].
[266]黎巴嫩政府決定分階段解決垃圾危機.環球國際. [2023-12-25].
[267]黎巴嫩 - 中國領事服務網.中國領事服務網. [2023-10-14].
[268]Fares Faddoul. 黎巴嫩體育運動發展現狀研究[D]. 首都體育學院, 2013: 4.
[269]Sport in Lebanon.topendsports. [2023-12-25].
[270]Olympic Medals by Country .worldpopulationreview. [2023-12-23].
[271]OUR HISTORY.camillechamounsportscity. [2023-12-25].
[272]中東航空公司 (MEA).天合聯盟. [2023-12-20].
[273]"Beirut Container Terminal Consortium". . Beirut Container Terminal Consortium, 2021-11-14
[274]Cabinet declares state of emergency, port officials placed under house arrest, Daily Star . Daily Star , 2020-8-5
[275]Tomas Kristiansen, Lebanon's main port destroyed completely in Beirut explosion, Shipping Watch (5 August 2020).. Beirut explosion, Shipping Watch , 2020-8-5
[276]"After blast, Lebanon has less than a month's grain reserves". . Reuters. , 2020-8-5
[277]"Vessels diverted following devastating Beirut port explosion". . Container Management. , 2020-8-6
[278]worldportsource.worldportsource. [2023-11-23].
[279]portofbeirut.portofbeirut. [2023-11-23].
[280]地下之聲 —— 一睹貝魯特夜生活圈中女先鋒們的風采.thefifthsense. [2023-12-25].
[281]Al-Zajal, recited or sung poetry.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2023-12-09].
[282]阿拉伯書法:知識、技藝和實踐.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網. [2023-12-09].
[283]Al-Man’ouché, an emblematic culinary practice in Lebanon.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2023-12-09].
[284]HISTORY.baalbeck. [2023-12-25].
[285]ABOUT BEITEDDINE
ART FESTIVAL.The Beiteddine Festival . [2023-12-25].
[286] "Leisure".. 2007: 123.
[287]Ameen Rihani Biography.ameenrihani. [2023-12-28].
[288]Mikhail Naimy: An Introduction.Google Books. [2023-12-28].
[289]Shafik, Viola. Arab Cinema: History and Cultural Identity[M]. Cairo: American Univ in Cairo Press, 2007: 9.
[290]Harabi, Najib. Knowledge Intensive Industries: Four Case Studies of Creative Industries in Arab Countries[M]. World Bank Project, 2009: 16.
[291]IDAL, Film Industry Fact Book 2015.investinlebanon. [2023-12-24].
[292]Strictly Dabkeh! New Lebanese film 'Bosta' hits town.dailystar. [2023-12-24].
[293]Oscar Foreign-Language Race Is a Puzzle as Front-Runners Fall.variety. [2023-12-24].
[294]This film runs for the Caméra d'or.quinzaine-realisateurs. [2023-12-24].
[295]Cannes 2018 Has Its First Genuine Sure-Fire Oscar Contender, And Maybe A Palme d’Or Winner Too.deadline. [2023-12-24].
[296]Fairuz.minuteoflistening. [2023-12-25].
[297]徐心輝. 列國志:黎巴嫩[M]. 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7-05: 288.
[298]Moustafa Farroukh.kaftoun. [2023-12-28].
[299]Media Art Net | Ra'ad, Walid: Biography.medienkunstnetz. [2023-12-28].
[300]The Arab Image Foundation.The Arab Image Foundation. [2023-12-28].
[301]Sheehan, Sean (September 1996). Lebanon. Marshall Cavendish. ISBN 978-0-7614-0283-1.. Marshall Cavendish, 1996-9
[302]Al-Faqih, Kamal (1 September 2009). Classic Lebanese Cuisine: 170 Fresh and Healthy Mediterranean Favorites. Rowman &amp; Littlefield. ISBN 978-0-7627-5649-0.. Rowman &amp; Littlefield: 2009-9-1.
[303]Best Tabbouleh.cookieandkate. [2023-12-28].
[304]10 Most Popular Lebanese Dishes - TasteAtlas.tasteatlas. [2023-10-14].
[305]Cedar Tree of Lebanon Facts, Identification, Uses, Pictures (coniferousforest.com).coniferousforest. [2023-10-14].
[306]黎巴嫩安杰爾.絲綢之路世界遺產. [2023-12-25].
[307]Anjar -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unesco. [2023-10-14].
[308]黎巴嫩·巴勒貝克.中國國家地理. [2023-12-25].
[309]Baalbek -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unesco. [2023-10-14].
[310]黎巴嫩比布魯斯.絲綢之路世界遺產. [2023-12-25].
[311]Byblos -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unesco. [2023-10-14].
[312]提爾古城:古羅馬的“染料之城”(圖).新浪網. [2023-12-25].
[313]Tyre -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unesco. [2023-10-14].
[314]悲痛的黎巴嫩千年古都,有多美…….手機新浪網. [2023-12-25].
[315]Ouadi Qadisha (the Holy Valley) and the Forest of the Cedars of God (Horsh Arz el-Rab) -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unesco. [2023-10-14].
[316]Rachid Karami International Fair-Tripoli -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unesco. [2023-10-14].
[317]黎巴嫩部分著名旅游景點及照片介紹.中華人民共和國駐黎巴嫩共和國大使館經濟商務處. [2023-12-25].
[318]中東那些事兒丨走進黎巴嫩紀伯倫博物館.東方網. [2023-12-29].
[319]走進黎巴嫩 紀伯倫故居成為文學風情旅游之最.環球旅游. [2023-12-29].
[320]Exploring Raouche Rock.rotanatimes. [2023-12-29].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427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