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稱由來
- 2 歷史沿革
- ? 史前時期
- ? 帝國時期
- ? 馬里帝國(1200年代–1400年代)
- ? 桑海帝國(1000年代–1591年)
- ? 艾爾蘇丹國(1400年–1906年)
- ? 卡內姆-博爾努帝國(700年代-1700年代)
- ? 豪薩國家和其他較小的王國(1400年代–1800年代)
- ? 殖民化時期
- ? 民族獨立
- ? 迪奧里時期(1960-1974)
- ? xxx個軍事政權(1974-1991)
- ? 全國會議和第三共和國(1991-1996)
- ? 第二次和第三次軍事政權(1996-1999)
- ? 第五共和國(1999–2009)
- ? 第四次軍政權(2009-2010)
- ? 第七共和國(2010–2023)
- ? 第八次政變(2023-)
- 3 自然環境
- ? 位置境域
- ? 氣候
- ? 地質
- ? 地形地貌
- ? 水文水利
- ? 主要河流
- ? 尼日爾河
- ? 主要湖泊
- ? 乍得湖(Lac Tchad)
- ? 自然資源
- ? 礦產資源
- ? 水資源
- ? 生物多樣性
- ? 植物
- ? 動物
- ? 自然保護區
- ? 艾爾和泰內雷國家自然保護區(A?r and Ténéré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 ? 自然災害
- 4 行政區劃
- ? 區劃詳情
- ? 主要城市
- ? 尼亞美
- ? 津德爾
- 5 政治
- ? 政治制度
- ? 憲法
- ? 議會
- ? 司法
- ? 政體
- ? 政黨
- ? 綜述
- ? 主要政黨
- ? 爭取民主和黨
- ? 爭取聯合尼日爾民主運動黨-盧馬納黨
- ? 全國發展社會運動黨-納薩拉黨
- ? 共和國愛國運動黨
- ? 元首
- ? 政要
- 6 國際關系
- ? 綜述
- ? 與法國的關系
- ? 與美國的關系
- ? 與中國的關系
- ? 與鄰國的關系
- ? 國際組織
- 7 軍事
- ? 軍事實力
- ? 軍事行動
- 8 人口
- ? 人口數量
- ? 族群
- ? 語言
- ? 宗教信仰
- 9 經濟
- ? 綜述
- ? xxx產業
- ? 第二產業
- ? 第三產業
- ? 國際貿易
- 10 社會事業
- ? 教育
- ? 尼亞美阿卜杜·穆穆尼大學
- ? 文化事業
- ? 尼日爾國家博物館
- ? 口頭傳說歷史與語言研究中心
- ? 衛生健康
- ? 媒體
- ? 綜述
- ? 報紙通訊社
- ? 廣播電視
- ? 宗教廣播
- ? 科技
- ? 體育
- ? 環保
- ? 環境問題
- ? 環境保護
- ? 治安
- ? 民生
- 11 交通
- ? 綜述
- ? 鐵路
- ? 公路
- ? 航空
- ? 航運
- 12 文化
- ? 綜述
- ? 飲食
- ? 飲食習慣
- ? 特色美食
- ? 習俗
- ? 藝術
- ? 文學和電影
- ? 音樂和舞蹈
- ? 節假日
- ? 國家標志
- ? 國旗
- ? 國徽
- ? 國歌
- 13 風景名勝
- ? 綜述
- ? 阿德爾和泰內雷自然保護區
- ? W-阿爾利-彭賈里跨國聯合公園
- ? 阿加德茲歷史中心
- 14 參考資料
尼日爾共和國(法語:La République du Niger;英語:The Republic of Niger),簡稱尼日爾(Niger),位于撒哈拉沙漠南部,是非洲西部的內陸國家,首都尼亞美(Niamey),國土面積126.7萬平方千米,是西非xxx的內陸國家,且80%以上的土地面積位于撒哈拉沙漠。尼日爾東與乍得交界,南與尼日利亞、貝寧相連,西與布基納法索、馬里為鄰,北與阿爾及利亞和利比亞接壤。截至2023年,總人口達2540萬人。法語為其官方語言,尼日爾居民88%信奉伊斯蘭教,11.7%信奉原始宗教,其余信奉基督教。
名稱由來
編輯尼日爾的國名取自于橫穿其領土西南部的尼日河。“尼日爾”一詞源自圖阿雷格語“gher n-gheren”,意思是眾多河流中的一條河流。尼日爾河是非洲最長的河流之一,為尼日爾提供了重要的水資源。
尼日爾河得名于沿岸居住的黑人居民,通常被認為是拉丁文“黑河”或“黑人之河”的意思。然而,沿河地區的居民自古以來就稱之為“河中之河”。不同的部落和民族也有各自的稱呼,比如豪薩人稱其為巴巴·恩古爾比(Baba Ngoulbi),意為大河;哲爾馬人稱其為伊薩·貝里(Issa beri),其中“貝里”表示大河;圖阿雷格人則稱其為“埃格留·恩埃格留”(Eguerew Néguerew),由此產生“尼格爾”(Niguer)一詞,而尼日爾則是從“尼格爾”演變而來。國家尼日爾的名稱即來源于此。
1958年,尼日爾稱法蘭西共同體尼日爾共和國自治政府。1960年7月,尼日爾退出“法蘭西共同體”,同年8月3日正式宣布獨立,稱尼日爾共和國。
尼日爾河及其支流
歷史沿革
編輯史前時期
考古學家在阿加德茲地區北部的阿德拉爾布斯(Adrar Bous)、比爾馬(Bilma)和賈多(Djado)發現石器,一部分石器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80,000年。另一部分研究表明與舊石器時代中期的阿特里亞和莫斯特里亞工具文化有關,這些文化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90,000至公元前20,000年左右,當時該文化在北非蓬勃發展。在晚更新世和全新世地質時期,非洲地區的氣候很濕潤,尤其在撒哈拉地區,氣候更加濕潤、土壤更加肥沃,考古學家將這個時期的氣候現象稱為“綠色撒哈拉”,濕潤的氣候為狩獵和后來的農業、畜牧業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公元前10,000年,隨著新石器時代的到來,發生了很多變化,如陶器的引入、畜牧業的傳播以及將死者埋葬在石頭墳墓中等。在公元前4000年至2800年,由于氣候發生變化,撒哈拉沙漠逐漸開始干燥,迫使南部和東部的定居模式發生變化。此時的農業主要是小米和高粱的種植以及陶器生產。考古學家在阿扎瓦(Azawagh)、塔克達(Takedda)、馬倫代(Marendet)和白蟻山(Termit Massif)發現該時期的鐵和銅物品。
根據被發現的骨骼,基夫(The Kiffian)文化(約公元前8000-6000年)以及特內里亞(Tenerian)文化(約公元前5000-2500年)這兩種文化體系以阿德拉爾布斯和戈貝羅為中心,在此期間蓬勃發展。
大約2000年前,大部分尼日爾地區變為沙漠,尼日爾的居民被迫成為游牧民族。
隨著農業和喪葬習俗的地區差異,社會繼續發展。這一時期的文化是布拉文化(約公元200-1300年),以布拉考古遺址命名。在這一時期發現了一個充滿鐵和陶瓷小雕像的墓葬。這是新石器時代(公元前10,000年至公元100年)的墓穴,它記錄了撒哈拉巖石藝術的繁榮,包括艾爾山脈、特爾米特地塊、賈多高原、伊韋林、阿拉考、塔馬孔、采爾扎伊特、伊費魯安、馬馬內特和達布斯;該藝術描繪了一系列主題,從景觀中的各種動物群到被稱為“利比亞戰士”的持矛人物的描繪。
考古發現,公元前500年,位于尼日爾阿加德茲南部的蒂吉迪有熔鐵爐的使用痕跡。約在公元前260年,在德洛夫·阿加爾等地也發現了古代冶鐵的遺跡。金屬冶煉標志著尼日爾進入了歷史發展的新時期。
帝國時期
中古時期,尼日爾地區主要出現過五個國家:馬里帝國(Mali Empire)、桑海帝國(Songhai Empire)、艾爾蘇丹國(Sultanate of A?r)、卡內姆-博爾努帝國帝國(Kanem–Bornu Empire)、豪薩國家(The Hausa states)和其他較小的王國。
馬里帝國(1200年代–1400年代)
馬里帝國是一個曼丁哥(Mandinka)帝國,由桑迪亞塔·凱塔(Sundiata Keita)于公元1230年建立。據《桑迪亞塔史詩》中記載,馬里帝國是索索帝國的一個分離地區,而索索帝國是從早期的加納帝國中分裂出來的。在1235年的基里納戰役中,馬里帝國擊敗了索索帝國,隨后于1240年有擊敗了加納帝國。馬里帝國在歷任國王的統治下,以幾內亞-馬里邊境地區周圍的中心地帶不斷擴張,逐漸統治了跨撒哈拉地區。并在曼薩·穆薩統治時期(1312-1337年)貿易路線得到了xxx程度發展。此時,現在尼日爾蒂拉貝里地區的部分地區落入馬里的統治之下。穆斯林曼薩·穆薩(Mansa Musa)在1324-1325年間進行了朝覲,鼓勵伊斯蘭教在馬里帝國傳播。馬里帝國隨后因王位繼承問題的內訌、國王的軟弱、歐洲貿易路線向海岸的轉移以及莫西在帝國周邊的叛亂等眾多因素,在15世紀開始逐漸衰敗,最終馬里帝國在1600年代消亡。
馬里帝國的地圖(1350年)
桑海帝國(1000年代–1591年)
桑海帝國因其主要民族桑海人或桑萊人而得名,以馬里尼日爾河河灣為中心。桑海人從七世紀到九世紀開始在這個地區定居。到了11世紀,加奧(Gao)成為桑海帝國的首都。從1000年到1325年,桑海帝國與其西面鄰國馬里帝國保持著和平戰略。1325年,桑海被馬里征服,直到1375年重新獲得獨立。在國王桑尼·阿里(Sonni Ali,1464-1492年在位)的領導下,桑海采取了擴張主義政策,并在阿斯基亞·穆罕默德一世(Askia Mohammad I,1493-1493年在位)統治時期達到頂峰。第1528章);此時,帝國已經從尼日爾灣的中心地帶擴張,包括向東部擴張,后來尼日爾西部的大部分地區都在其統治之下,包括1496年被征服的阿加德茲。抵御摩洛哥薩阿迪王朝的多次進攻,在1591年的通迪比戰役中慘敗,隨后分裂成許多較小的王國。
艾爾蘇丹國(1400年–1906年)
15世紀初,阿加德茲蘇丹國在尼日爾北部建立起來。阿加德茲是當時縱貫撒哈拉南北的沙漠商隊的重要貿易中心之一。桑海帝國的東部疆域延伸到今天的尼日爾西部和中部地區,其中包括現代的阿加德茲。?1449年,蘇丹伊利薩萬在現在的尼日爾北部建立了艾爾蘇丹國,總部設在阿加德茲(Agadez)。阿加德茲曾是豪薩人和圖阿雷格人混合居住的貿易站,后來發展成為跨撒哈拉貿易路線上的戰略地區。1515年,艾爾蘇丹國被桑海帝國征服,并成為該帝國的一部分存在,直到1591年分裂才出來。在接下來的幾個世紀里,“蘇丹國似乎進入了衰落”,主要是因為自相殘殺和部族沖突。所以當歐洲人在19世紀開始探索該地區時,阿加德茲的大部分地區已成為廢墟,隨后該地區被法國人占領。
阿加德茲大清真寺
卡內姆-博爾努帝國(700年代-1700年代)
的卡內姆-博爾努帝國曾一度統治東部的乍得湖周邊地區。該帝國由扎格哈瓦人于八世紀左右建立,總部位于湖東北部的恩吉米。公元1世紀,賽法瓦王朝統治時期不斷向外擴張。?1075年,在胡邁(Hummay)國王的統治下,該王國在1200年代達到了xxx的版圖,這主要歸功于邁·杜納馬·迪巴勒米(Mai Dunama Dibbalemi,1210-1259年在位),他通過控制一些跨撒哈拉貿易路線而使王國變得“更加富裕”。在此期間,尼日爾東部和東南部的大部分地區,包括比爾馬和卡烏阿爾正處于卡內姆的控制之下。11世紀,阿拉伯商人將伊斯蘭教傳入王國,在接下來的幾個世紀中獲得了眾多的宗教信徒。14世紀布拉拉人的襲擊迫使卡內姆向乍得湖以西轉移,在那里它被稱為博爾努帝國,首都為恩加扎爾加穆。博爾努在麥·伊德里斯·阿盧馬(Mai Idris Alooma,約1575-1610年在位)統治期間“繁榮”,并重新征服了卡內姆的大部分“傳統土地”,因此被稱為“卡內姆-博爾努”。到了17世紀和18世紀,博爾努王國進入了“衰落時期”。統治區退縮到乍得湖中心地帶。
在1730-1740年間,馬拉姆·尤努斯(Mallam Yunus)領導的一群卡努里定居者離開卡內姆,建立了以津德爾鎮為中心的達馬加蘭蘇丹國。蘇丹國名義上仍然隸屬于博爾諾帝國,直到19世紀蘇丹塔尼穆恩·丹·蘇萊曼(Tanimoune Dan Souleymane)統治時期,他宣布獨立并開始了擴張階段。該蘇丹國成功抵抗了索科托哈里發國的進攻,并于1899年被法國人占領。
豪薩國家和其他較小的王國(1400年代–1800年代)
豪薩王國位于尼日爾河和乍得湖之間,該區域被稱為豪薩蘭的文化語言地區,該地區橫跨后來的尼日爾與尼日利亞邊境。豪薩人被認為是土著民族和來自北部和東部的移民民族的混合體。他們從14世紀開始逐漸皈依伊斯蘭教,與其他宗教并存,發展成為融合的形式。其中也有一些豪薩族群體,如阿茲納人,完全抵制伊斯蘭教。豪薩王國不是一個緊湊的實體,是幾個相互獨立的王國聯盟。他們的組織是等級制的,民主的。豪薩國王是由該國的名流選出的,也可以被他們罷免。根據巴亞吉達傳說,豪薩王國最初是由巴沃的六個兒子建立的七個國家。巴沃是巴格達的豪薩女王達烏拉瑪(Daurama)和巴亞吉達(Bayajidda)xxx的兒子。最初的七個豪薩邦(也稱為“豪薩巴奎”)是:達烏拉(達烏拉瑪女王的邦)、卡諾、拉諾、扎里亞、戈比爾、卡齊納和比拉姆。
富拉尼人(也稱為Peul、Fulbe等)是遍布薩赫勒地區的游牧民族,在1200年代至1500年xxx始遷移到豪薩蘭。18世紀后期,一些富拉尼人對那里奉行的伊斯蘭教的融合形式感到不滿。富拉尼學者烏斯曼·丹·福迪奧(來自戈比爾)還利用民眾??對豪薩精英腐敗的蔑視,于1804年宣布發動圣戰。在征服了大部分豪薩蘭,他于1809年宣布建立索科托哈里發國一些豪薩人國家通過逃往南方而幸存下來,例如卡齊納人遷移到后來成為尼日爾南部的馬拉迪。其中一些幸存的國家騷擾了哈里發,一段時期的xxx和小沖突開始了,一些國家(如卡齊納和戈比爾)保持獨立,而其他國家則成立了新國家(如泰薩瓦蘇丹國)。哈里發國設法生存下來,但被乍得軍閥拉比·阿茲-祖拜爾的入侵嚴重打擊后,于1903年英國統治管轄,隨后其領土被英國和法國瓜分。
這一時期的其他較小王國包括多索王國,這是一個成立于1750年的扎爾馬政體,抵抗豪薩和索科托國家的統治。
殖民化時期
19世紀,尼日爾遭受法國的入侵,隨后淪為法國殖民地,并入“法屬西非”。1946年,法國頒布新的憲法,授予法屬殖民地在法國議會中的代表權,并將尼日爾變成“海外領土”。1954-1955年,法國政府牢牢掌控著政治局勢。
19世紀后半葉,一些歐洲國家已經在非洲擁有沿海殖民地,并開始將目光轉向非洲大陸內陸。這一過程被稱為“非洲爭奪”,在1885年柏林會議上,殖民列強概述了非洲的勢力范圍劃分。由此,法國控制了尼日爾河上游河谷(大致相當于現在的馬里和尼日爾領土)。法國隨后開始在當地實現他們的統治。1897年,法國軍官馬呂斯·加布里埃爾·卡澤馬茹(Marius Gabriel Cazemajou)被派往尼日爾;1898年,他到達達馬拉姆蘇丹國,并留在津德爾蘇丹阿馬杜·庫蘭·達加(Amadou Kouran Daga)的宮廷中,后來因達加擔心他會與乍得軍閥拉比·阿茲·祖拜爾(Rabih az-Zubayr)結盟而被殺。
1899年至1900年間,法國協調了三次遠征(法屬剛果的讓蒂爾使團、阿爾及利亞的富羅-拉米使團以及廷巴克圖的武萊特-沙努瓦尼使團),遠征的目的是連接法國在非洲的屬地。1899年5月8日,為了報復薩拉烏尼亞女王的抵抗,武萊特上尉和他的手下謀殺了比爾尼-恩科尼村的所有居民,這被認為是“歷史上最嚴重的屠殺之一”法國殖民史”。沃萊特和查諾萬的“殘酷”手段引發了“丑聞”,巴黎被迫介入,隨后在尼日爾境內創建了尼日爾軍事領土。1904年12月,尼日爾淪為殖民地。1898年至1906年期間,英法兩國通過條約商定了殖民地尼日利亞和尼日爾的粗略劃界,并于1910年最終確定。
1912年,當尼日爾軍事領土從上塞內加爾和尼日爾分裂出來時,該領土的首府遷至津德爾。1922年,尼日爾成為法屬西非境內成熟的殖民地時,首府又遷回尼亞美。1926年至1927年,尼日爾河以西地區并入尼日爾,1932年至1947年上沃爾特(今布基納法索)解體期間,該領土以東的大部分地區被劃入尼日爾。尼日爾河東部的提貝斯提山脈于1931年移交給乍得。
法國人一般采取間接統治的形式,允許現有的本土結構繼續存在于殖民統治框架內,前提是他們承認法國的霸權。事實證明,多索王國的扎爾馬尤其愿意接受法國的統治,并利用他們作為盟友來對抗豪薩和其他附近國家的侵犯。隨著時間的推移,扎爾馬人成為尼日爾“受教育程度更高、更西化”的群體之一。對法國統治的威脅,例如由盲人牧師阿爾法·賽布領導的多索地區的科布基坦達叛亂(1905-1906年),以及由奧馬魯·卡爾瑪領導的尼日爾河谷的卡爾瑪叛亂(1905年12月至1906年3月)遭到武力鎮壓,后者的哈馬拉亞和豪卡宗教運動也是如此。雖然法國人在征服南部“定居”人口方面“基本成功”,但在北部(以阿加德茲的艾爾蘇丹國為中心),法國人在對付圖阿雷格人時面臨“相當大的困難”,法國直到1906年才占領阿加德茲。圖阿雷格人的抵抗仍在繼續,最終導致1916-1917年由阿格·穆罕默德·瓦烏·特吉達·考森(Ag Mohammed Wau Teguidda Kaocen)領導、費贊塞努西(Senussi)的支持的考森xxx。叛亂遭到猛烈鎮壓,考岑逃往費贊,后來在那里被殺。法國人建立了傀儡蘇丹,殖民地北部的“衰落和邊緣化”仍在繼續,并因一系列干旱而加劇。雖然尼日爾仍然是“一潭死水”,但在殖民時期尼日爾的經濟發展有限,例如引進花生種植。在1913年、1920年和1931年發生一系列毀滅性饑荒后,采取了改善糧食安全的措施。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本土被納粹德國占領,戴高樂發表了《布拉柴維爾宣言》,宣布戰后法國殖民帝國將被一個中央集權程度較低的法國聯盟所取代。法國聯邦從1946年持續到1958年,賦予殖民地居民有限形式的法國公民身份,同時對地方咨詢議會進行一定程度的權力下放和政治生活的有限參與。正是在這一時期,在前教師哈馬尼·迪奧里的領導下成立了尼日爾進步黨(Parti Progressiste Nigérien,簡稱PPN)。非洲薩瓦巴社會主義運動(MSA),在吉博·巴卡里(Djibo Bakary)領導下,進行的非洲薩瓦巴社會主義運動(MSA),尼日爾成為法蘭西共同體內的一個自治國家。1958年12月18日,尼日爾自治共和國在哈馬尼·迪奧里的領導下正式成立。MSA因其過度反法立場而于1959年被禁止。
民族獨立
1960年7月,尼日爾退出“法蘭西共同體”,同年8月3日正式宣布獨立,稱尼日爾共和國,哈馬尼·迪奧里(Hamani Diori)成為首任總統。與其他一些非洲國家,特別是南部非洲國家相比,尼日爾邁向獨立的過程相對和平。
迪奧里時期(1960-1974)
1960年,尼日爾由總統哈馬尼·迪奧里(Hamani Diori)帶領一黨文官執掌政權。20世紀60年代,尼日爾的教育事業得到了發展,但經濟發展和工業化卻受到了限制。與法國的聯系仍然存在,迪奧里總統允許法國在阿爾利特進行鈾礦開發,并在阿爾及利亞xxx中支持法國。由于邊界爭端,尼日爾與其他非洲國家的關系大多是“積極的”,但達荷美(貝寧)除外。在此期間,尼日爾一直是一黨制國家。雖然迪奧里總統在1963年的政變和1965年的一次暗殺企圖中幸存下來,但在經濟困難、干旱以及對猖獗的腐敗和糧食供應管理不善的環境下,發生在20世紀70年代的政變推翻了迪奧里統治的政府。
哈馬尼·迪奧里(尼日爾首任總統)
xxx個軍事政權(1974-1991)
塞尼·康奇(Seyni Kountch)是一個尼日爾的軍人,他與最高軍事委員會(Conseil Militaire Supreme)的軍事團體策劃并領導了1974年的政變,推翻了哈馬尼·迪奧里統治的政府。他從1974年4月17日起作為軍事國家元首統治該國,直到1987年去世。塞尼·康奇統治的軍政府首先解決的是糧食危機。雖然迪奧里政權的政治犯在政變后被釋放,但在此期間社會的政治和個人自由總體上受到了限制。雖然有過幾次政變(1975年、1976年和1984年),但均遭到挫敗,煽動者也受到了懲罰。
尼日爾的資金主要來自阿加德茲地區的鈾礦,塞尼·康奇一直致力于尋求社會發展,因而半國營公司應運而生,國家的基礎設施如新道路、學校、醫療中心等修建起來,在這一過程中也讓政府機構中出現腐敗現象,但塞尼·康奇都予以懲罰。20世紀80年代,塞尼·康奇開始嘗試著“文明化”管理政權,故放松了對軍隊的控制以及國家審查制度。經濟的繁榮景象隨著鈾價暴跌而消失,與此同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主導的緊縮和私有化措施激起了一些尼日爾人的反對。1985年,欽塔巴拉登的圖阿雷格人xxx被鎮壓。塞尼·康奇于987年11月因腦瘤去世,其參謀長阿里·賽布(Ali Saibou)上校繼任,隨后阿里·賽布當選最高軍事委員會主席。
塞尼·康奇(1983年)
阿里·賽布削減了塞尼·康奇時代xxx壓制性的制度(例如秘密警察和媒體審查制度),并著手在單一政黨(民族發展運動,簡稱(MNSD)的總體指導下引入政治改革進程。宣布成立第二共和國并制定新憲法,新憲法于1989年全民投票后獲得通過。在1989年12月10日,阿里·賽布當選第二共和國xxx任總統。
在工會和學生建立多黨民主制度的要求下,賽布總統的政治改革的以失敗告終。1990年2月9日,尼亞美的學生游行遭到暴力鎮壓,導致三名學生死亡,這導致國內和國際上要求進一步民主改革的壓力加大。賽布政權在1990年底默許了這些要求。與此同時,阿加德茲地區再次出現麻煩,一群xxx的圖阿雷格人襲擊了欽塔巴拉登鎮(有些人認為這是xxx次圖阿雷格人叛亂的開始),引發軍事鎮壓,導致人員死亡(確切數字存在爭議,估計死亡人數從70人到1,000人之間)。
阿里·賽布(1987-1993 年尼日爾總統)
全國會議和第三共和國(1991-1996)
1991年7月29日至11月3日期間,尼日爾進行多黨民主的國家主權會議,由安德烈·薩利福教授主持會議,會議收集了社會各界為國家未來的方向提出的建議,并制定了一個設立過渡政府的計劃。隨后在1991年11月成立了這個過渡政府,代管國家事務,直到1993年4月第三共和國的機構建立起來。國家主權會議后,過渡政府起草了一部憲法,廢除了1989年憲法的單一制黨制度,并保障了更多的自由。新憲法于1992年12月26日通過公投獲得通過。隨后舉行了總統選舉,馬哈曼·奧斯曼于1993年3月27日成為第三共和國首任總統。奧斯曼任的總統任期內經歷了四次政府更迭和1995年的立法選舉,以及經濟低迷。
阿加德茲地區的暴力沖突在此期間持續不斷,尼日爾政府于1992年與圖瓦雷叛軍簽署了一項停戰協議,但由于圖瓦雷內部的分歧,該協議并未生效。尼日爾東部的土博人也發起了另一場叛亂,聲稱像圖瓦雷人一樣,尼日爾政府忽視了他們的地區。1995年4月,尼日爾政府與一個圖瓦雷叛軍團體簽署了和平協議,政府同意將一些前叛軍吸收到軍隊中,并在法國的幫助下幫助其他人重新融入生產性的平民生活
第二次和第三次軍事政權(1996-1999)
政府癱瘓促使軍方介入;1996年1月27日,伊布拉欣·巴雷·邁納薩拉(IbrahimBaré Ma?nassara)上校領導政變,罷免了奧斯曼總統,結束了第三共和國。邁納薩拉領導由軍官組成的國家拯救委員會進行了為期六個月的過渡期,在此期間制定并于1996年5月12日通過了一部憲法。
接下來的幾個月里組織了總統競選活動。邁納薩拉以無黨派候選人的身份參選,并于1996年7月8日贏得選舉,但由于選舉委員會在競選期間被更換,國內和國際上的一些人認為這次選舉是不正規的。與此同時,邁納薩拉發起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批準的私有化計劃,該計劃使他的一些支持者受益,但遭到了工會的反對。在1999年發生的欺詐性地方選舉之后,反對派停止了與馬伊納薩拉政權的任何合作。在不明的情況下(可能是試圖逃離該國),邁納薩拉于1999年4月9日在尼亞美機場被暗殺。
大衛·馬拉姆·萬克(Daouda Malam Wanké)少校接管了政權,成立了一個過渡性的國家和解委員會,負責起草一部采用法國式半總統制的憲法。這部憲法于1999年8月9日通過,并于同年10月和11月進行了總統和立法選舉。國際觀察員普遍認為選舉是自由和公正的。萬克隨后退出政府事務。
伊布拉欣·巴雷·邁納薩拉
第五共和國(1999–2009)
在1999年11月贏得選舉后,塔恩賈·馬馬杜(Tandja Mamadou)在1999年12月22日宣誓就職,成為第五共和國的xxx任總統。馬馬杜推動了由于軍事政變而停滯的行政和經濟改革,并幫助和平解決了與貝寧長達數十年的邊界爭端。2002年8月,尼亞美、迪法和恩吉格米軍營內發生動蕩,政府在幾天內就恢復了秩序。2004年7月24日,舉行了市政選舉,選舉先前由政府任命的地方代表。這些選舉之后舉行了總統選舉,馬馬杜連任連任,成為共和國xxx位連續贏得選舉但未被軍事政變推翻的總統。立法和行政結構與xxx屆總統任期有些相似:哈馬·阿馬杜(Hama Amadou)再次被任命為總理,CDS黨主席馬哈曼·烏斯曼尼(Mahamane Ousmane)被同僚們重新選舉為國民議會(議會)主席。
2007年,塔尼亞·馬馬杜總統和他的總理之間的關系“惡化”,導致后者在2007年6月被塞尼·烏馬魯接替,后者在議會成功進行不信任投票后上臺。塔恩賈·馬馬杜總統試圖通過修改限制總統任期的憲法來延長他的總統任期。支持延長總統任期的人士聚集在“Tazartche”(哈薩族語中的“xxx”)運動下,而反對者(“反-Tazartche”)則由反對黨激進分子和公民社會活動人士組成。
2007年,北部爆發了第二次圖瓦雷叛亂,由尼日利亞正義運動(MNJ)領導。通過多起綁架事件,到2009年為止,這次叛亂“基本上未能得出明確結論”。該地區“糟糕”的安全局勢被認為是基地組織在為伊斯蘭馬格里布(AQIM)在該國獲得立足點提供機會。
第四次軍政權(2009-2010)
2009年,塔恩賈·馬馬杜總統決定組織一次憲法公投,試圖延長他的總統任期。這一舉動遭到其他政黨的反對,并違反了憲法法院的裁決,該法院裁定公投是違憲的。隨后,馬馬杜修改并通過了一部新憲法,但這一行為被憲法法院宣布為非法,導致馬馬杜解散了法院并執掌了緊急權力。根據官方結果,反對派抵制公投,92.5%的選民參與了公投,投票率為68%,憲法得以通過。新憲法創建了第六共和國,實行總統制,暫停了1999年憲法,并設立了為期三年的過渡政府,由坦杰·馬馬杜(Tandja Mamadou)擔任總統。這些事件引發了政治和社會動蕩。
2010年2月,由于坦杰試圖延長他的總統任期,發生了一次軍事政變,薩盧·吉博(Salou Djibo)領導的軍事政變團體成立。由吉博領導的民主恢復最高委員會執行了為期一年的過渡計劃,起草了一部憲法并在2011年舉行了選舉。
第七共和國(2010–2023)
尼日爾于2010年通過憲法并在一年后進行了總統選舉,馬哈茂杜·伊素福(Mahamadou Issoufou)當選為第七共和國的xxx任總統,隨后在2016年成功連任。新憲法恢復了之前廢除的半總統制度。2011年,一次企圖對馬哈茂杜·伊素福發動的政變被挫敗,策劃者們被xxx。伊素福的執政期間面臨著國家安全的威脅,其中包括利比亞xxx和北馬里沖突的后果、基地組織和伊斯蘭國在尼日爾西部的叛亂、尼日爾東南部受到尼日利亞博科圣地叛亂的波及,以及尼日爾作為移民中轉國家被人口走私團伙利用的問題。法國和美國軍隊協助尼日爾應對這些威脅。
半干旱的尼日爾面臨進一步荒漠化的威脅
2020年12月27日,尼日爾人民投票選舉,因伊素福宣布將辭職,為和平權力過渡鋪平了道路。在選舉中,沒有任何一位候選人贏得xxx多數的選票:穆罕默德·巴祖姆(Mohamed Bazoum)以39.33%的得票率最接近。根據憲法規定,第二輪選舉于2021年2月20日舉行,根據選舉委員會的數據巴祖姆獲得55.75%的選票,反對派候選人(前總統)馬哈曼·烏斯曼(Mahamane Ousmane)獲得44.25%的選票。
2021年3月31日,尼日爾安全部隊挫敗了首都尼亞美的一支軍事部隊試圖發動政變的行動。總統府傳出xxx。此次襲擊發生在新當選的總統穆罕默德·巴祖姆宣誓就職前兩天。總統衛隊在事件中xxx了一些人。2021年4月2日,巴祖姆宣誓就任尼日爾總統。
第八次政變(2023-)
2023年7月26日晚,軍方發動政變推翻了巴祖姆,結束了第七共和國和總理烏胡穆杜·馬哈穆杜政府的執政。7月28日,阿卜杜拉曼·特尚尼將軍宣布自己為該國事實上的元首。前財政部長阿里·拉米納·澤因被任命為尼日爾新總理。
2023年,尼日爾危機導致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ECOWAS)威脅進行軍事干預。
穆罕默德·巴祖姆
2024年1月28日,尼日爾同西非國家馬里、布基納法索發布聯合公報,宣布立即退出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2月15日,尼日爾同布基納法索和馬里的部長們齊聚布基納法索首都瓦加杜古,以期建立一個邦聯。
自然環境
編輯位置境域
尼日爾是西非的一個內陸國家,位于撒哈拉和撒哈拉以南地區的邊界上。東部與乍得交界,南部與尼日利亞、貝寧接壤,西部同布基納法索、馬里相連,北與阿爾及利亞、利比亞毗鄰。與這七個國家共同組成了長達5834千米的陸地邊界:阿爾及利亞(951千米)、貝寧(277千米千米)、布基納法索(622千米)、乍得(1,196千米)、利比亞(342千米)、馬里(838千米)和尼日利亞(1,608千米)。經緯度介于北緯11~23°、東經0~16°之間,國土面積126.7萬平方千米,其中水域面積為300平方千米。尼日爾的積不到法國的兩倍,是世界第21大國。
尼日爾位置圖
尼日爾地圖
氣候
尼日爾位于西非季風區北緣,北部三分之二的領土位于熱帶沙漠中,約占國土面積的60%,屬于熱帶沙漠氣候,全年炎熱干旱。氣溫可高達50攝氏度,幾乎全年無雨。中部是約占國土面積的30%的薩赫勒地區,年降雨量在200-500毫米之間。南部占國土面積10%,屬熱帶草原氣候,年降雨量約為600-800毫米。尼日爾地區全年分旱、雨兩季,6至9月為雨季,10月至次年5月為旱季。年平均氣溫在30攝氏度以上,是世界最熱的國家之一。尼日爾的平均年降水量從南部的550毫米,向北逐漸減到100毫米以下。夏季,風從海洋吹向陸地,帶來全年絕大部分降水;冬季,風從北部的沙漠地區吹向海洋,炎熱少雨。
地質
尼日爾位于西非克拉通的東側,屬于東部泛非地體。尼日爾大部分國土屬撒哈拉沙漠,全境平均海拔300米。該地區的地層分布較為復雜。在古老地盾區可以找到前寒武紀的變質巖系和古老的花崗巖。中部則是中新生代沉積盆地,主要由頁巖、砂巖和灰巖等構成。尼日爾也富含巖漿巖,其中以綠巖帶形式產出的變火山巖和變老花崗巖比較常見。這些巖漿巖的形成與地質活動密切相關。尼日爾境xxx質的構造特點表現為北東向的褶皺與斷裂構造格局。這些構造特征說明了該地區歷經了多次地殼運動的影響,形成了復雜的地質構造。
尼日爾地質簡圖
地形地貌
尼日爾地勢北高南低。按地形特征大致可分為三部分:北部是艾爾高原及周圍群山,地勢較高,海拔700~1000米,其中位于塔澤爾扎伊特山區的格雷本山海拔1997米,是全國地勢的最高點;西南部是狹小的尼日爾河河谷平原,海拔低于300米。尼日爾的最低點是尼日爾河,海拔 200 米;西部、南部和東部則屬于低高原地區,海拔介于300到500米之間,占國土面積的一半以上。艾爾高原東部分為特內雷沙漠區和塔拉克沙漠區兩部分。特內雷沙漠區由沙石巖高原和廣闊的高低沙丘組成,地勢平緩。從茂杰尼沙石巖高原開始,沿著東南方向延伸至乍得盆地。特內雷沙漠區的面積約為40萬平方千米,幾乎相當于國土總面積的四分之一。北部的艾爾高原及周圍群山為國家提供了重要的交通樞紐和黃金、食鹽、谷物等貿易資源,而東部的特內雷沙漠區則呈現出平緩的沙石巖高原和大片高低起伏的沙丘,地勢相對較低的南部適宜農業和畜牧業的發展。
根據生態環境劃分,尼日爾的國土可以分為以下三個區域:東北部為沙漠區,占全國面積的60%,主要是沙漠地帶。干旱和缺水是該地區的主要特點,植被相對較少。由于氣候條件的限制,該地區適宜人類居住和農業發展的地區很有限。中部是半沙漠游牧區,約占全國面積的30%,該區域多為高原地帶,海拔在600至800米之間。相對東北沙漠區來說,中部地區的氣候條件稍微好一些,植被更加豐富。南部為農牧區,約占全國面積的10%,該區域地勢較為平坦。相對于其他兩個區域來說,南部的氣候條件較為適宜,降雨量相對較高,是尼日爾的主要農牧產區之一。
尼日爾地形
水文水利
尼日爾是世界上最熱的國家之一,只有7%的土地可以得到灌溉,許多地區還受到干旱和荒漠化的威脅。稀缺的雨水資源、多變的降雨量讓民眾的生活始終受限于水利。在這種干旱或半干旱的環境中,水的供應取決于整個流域的降雨量,而降雨量波動很大,近年來總體情況不佳。
主要河流
尼日爾河
尼日爾境內xxx的河流是尼日爾河。尼日爾河是西非xxx的河流,發源于幾內亞境內,經馬里東南部穿過尼日爾西南部,再經尼日利亞流入幾內亞灣。尼日爾河全長4160千米,位居非洲第三、世界第十一,尼日爾境內長達550千米,是尼日爾xxx一條全年通航的河流。
尼日爾河分布圖
主要湖泊
乍得湖(Lac Tchad)
乍得湖位于非洲中西部尼日利亞、尼日爾、乍得和喀麥隆四國交界處的一個淡水湖。它也是西非重要的濕地生態系統。乍得湖流域面積100萬平方千米。19世紀時這里曾是面積2.8萬平方千米的大湖。但由于氣候變化和人類引水,乍得湖自20世紀70年代中期以來大幅減少,面積在2000至5000平方千米之間波動。該湖在尼日爾境內的面積為5500平方千米。
自然資源
尼日爾的石油、金屬等資源儲量主要集中分布在北部和東部沙漠地帶。該地區的氣候條件惡劣,高溫干旱,缺乏水源和肥沃土壤,交通不便、運輸成本高,給當地資源開采帶來諸多困難。
礦產資源
尼日爾礦產資源較為豐富。尼日爾境內發現鈾礦可追溯到20世紀50年代。自從1970年開始開采利用以來,鈾礦已經成為尼日爾國家財政收入和外匯的主要來源之一。已探明,鈾儲量為42萬噸(2020年數據),位居世界第五。尼日爾目前有兩座正在運營的鈾礦,截至2020年,產量高達2991噸,使其成為世界上第五大產鈾國家。此外,尼日爾還富含錫、鐵、石膏、黃金等多種礦產資源。這些豐富的資源對尼日爾的經濟和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尼日爾西部與布基納法索接壤的里普塔科地區,經過多年的勘探工作,于20世紀90年代中期發現了含金量較高的金礦脈。根據勘測結果,這個區域內的薩米拉山區和利比里兩地蘊藏著估計有77.5萬盎司的金礦資源。金礦的發現進一步為尼日爾提供財政收入和外匯來源。
尼日爾的儲量非常豐富,達到了12.54億噸,位居世界第四。尼日爾的塔波亞地區是主要的磷酸鹽產地之一。然而,由于資金短缺的原因,目前商業開采規模相對較小。
水資源
據統計,截至2020年,尼日爾衛生飲用水覆蓋率僅有2.39%。尼日爾位處西非內陸,撒哈拉沙漠以南,其東北部為沙漠區,占全國面積60%,該地區的主要特征為干旱缺水。
在非洲,幾乎所有國家都缺乏足夠的人力、經濟和制度能力來有效、可持續地開發和管理水資源。據統計,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居住在該地區的7.83億人口中有40%難以獲得改善過的飲用水。隨著人口的增長,加上城市化、農業和工業的發展,尼日爾國內的水資源需求日益攀升,但同時水資源退化也不斷加速,薩赫勒地區日益受到干旱威脅。
2023年聯合國水事會議(UN Water Conference)上,尼日爾宣布加入《跨界水道和國際湖泊保護和利用公約》,為乍得湖提供全面的法律保護。乍得湖是尼日爾境內的重要湖泊,其水量自1963年以來減少了90%以上。歐洲經濟委員會指出,近幾十年來,乍得湖周圍和尼日爾河流域對土地、水和食物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導致不穩定局勢加劇,數百萬靠雨育農業和畜牧業謀生的人的生計受到影響。
生物多樣性
植物
尼日爾的植被屬于薩赫勒-撒哈拉形態。北部沙哈拉沙漠地區覆蓋尼日爾國土的三分之二,該地區主要由沙漠、沙丘和巖石構成,幾乎沒有綠洲的存在。然而,位于艾爾高原和阿加德茲以東的特內雷沙漠和塔拉克沙漠廣袤無垠的沙海中,卻分散著xxx小小的綠洲。在這些綠洲中,常見的植物包括高大蒼翠的椰棗樹、棕櫚樹、尤加利樹(即桉樹)等。
桉樹
動物
尼日爾是一個動物種類豐富多樣的國家。許多動物適應了熱帶氣候,在該國繁衍生息,包括大象、長頸鹿、獅子、水牛、羚羊、扭角羚、疣豬、獵豹、鬣狗、沙漠跳鼠、蝰蛇、河馬和鱷魚等。南部以大草原為主,"W"國家公園位于南部地區,是尼日爾xxx的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位于尼亞美以南的達亞薩xxx區,被稱為WAP(W-Arli-Pendjari)綜合體,這里有西非獅的種群和西北非洲獵豹最后的種群之一。該保護區擁有廣闊的土地和豐富的水源,吸引著各種野生動物。園中的江河和池塘有河馬、鱷魚,陸地上也有羚羊、大象和長頸鹿等。北部被沙漠和半沙漠覆蓋。典型的哺乳動物包括阿達克斯羚羊、彎角羚羊、瞪羚,以及山區的巴巴里羊。
牛、羊群
自然保護區
尼日爾領土包含五個陸地生態區:薩赫勒金合歡稀樹草原、西蘇丹稀樹草原、乍得湖淹沒稀樹草原、南撒哈拉草原和林地以及西撒哈拉山地旱地林地。
艾爾和泰內雷國家自然保護區(A?r and Ténéré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艾爾是一個山丘,泰內雷是一個沙漠地區,1991年,艾爾和泰內雷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艾爾和泰內雷國家自然保護區占地80,000平方千米(31,000平方英里),該保護區涵蓋了艾爾山脈東半部和泰內雷沙漠西段,是非洲第二大、世界第四大自然保護區。
該保護區擁有豐富的動植物群。作為鴕鳥數量不斷減少的家園,撒哈拉沙漠保護工作已到位,以增加保護區內鴕鳥的數量。1988年,在區域內建立了專門保護阿達克斯(Addax nasomaculatus)的阿達克斯保護區。該保護區也被國際鳥盟認定為重要鳥類區。
自然災害
尼日爾的主要自然災害是干旱和雨季洪澇。尼日爾于1960年9月20日加入聯合國,聯合國表示支持尼日爾政府和人民應對各種危機,包括自然災害(干旱、洪水、人口流離失所)、流行病、沖突和其他沖擊。尼日爾國土東北部為沙漠區,占全國面積60%,干旱缺水、植被稀少。
每年6月至9月為尼日爾雨季,2020年,尼遭受特大洪水災害,造成全國逾63萬人受災,7000公頃農田被淹。2021年,尼日爾雨季洪澇災害造成77人死亡,逾25萬人受災。氣候變化給上述地區造成了巨大影響、農作物收成日益減產、自然災害不斷。
行政區劃
編輯區劃詳情
2020年,尼日爾全國劃分為7個大區、1個大區級市、36個省、265個鎮。7個大區是:阿加德茲(Agadez)、迪法(Diffa)、多索(Dosso)、馬臘迪(Maradi)、塔瓦(Tahoua)、提拉貝里(Tillaberi)、津德爾(Zinder)。首都尼亞美為大區級市。
尼日爾一級行政區劃及其區長 | |||
區 | 面積 (平方千米) | 省 | 首府 |
蒂拉貝里(Tillabéri) | 9.1萬 | 科洛 | 蒂拉貝里(Tillabéri) |
薩伊 | |||
泰拉 | |||
蒂拉貝里 | |||
瓦拉姆 | |||
菲林蓋 | |||
多索(Dosso) | 3.1萬 | 博博耶 | 多索(Dosso) |
多貢杜奇 | |||
多索 | |||
加亞 | |||
洛加 | |||
塔瓦(Tahoua) | 10.7萬 | 比爾寧孔尼 | 塔瓦(Tahoua) |
布扎 | |||
伊萊拉 | |||
凱塔 | |||
馬達瓦 | |||
塔瓦 | |||
欽塔巴拉登 | |||
阿巴拉克 | |||
馬拉迪(Maradi) | 3.85萬 | 阿吉埃 | 馬拉迪(Maradi) |
達科羅 | |||
吉丹魯姆吉 | |||
馬達龍法 | |||
馬亞希 | |||
泰薩瓦 | |||
津德爾(Zinder) | 14.6萬 | 古雷 | 津德爾(Zinder) |
馬加里亞 | |||
馬塔梅耶 | |||
米里亞 | |||
塔努特 | |||
阿加德茲(Agadez) | 61.52萬 | 阿爾利特 | 阿加德茲(Agadez) |
比爾馬 | |||
奇羅澤林 | |||
迪法(Diffa) | 14萬 | 迪法 | 迪法(Diffa) |
邁內索羅阿 | |||
恩吉格米 | |||
尼亞美(Niamey) | 402 | —— | —— |
*以上信息來源,數據統計截至:2023-10-21。
尼日爾行政區劃圖
主要城市
尼亞美
尼亞美(英文:Niamey)是尼日爾首都兼xxx城市,也是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面積約402平方千米。在當地哲爾馬語中,“尼亞美”意為“母親汲水的河岸”。該城市位于國土西南部尼日爾河左沿岸,1970年,肯尼迪橋完工后,市區已由左岸向右岸擴展。城市人口約132萬人,占總人口的5.7%,平均氣溫為28.9攝氏度。4至6月份為全年最熱季節,白天氣溫可達50攝氏度以上,晚間也在25攝氏度以上。
尼亞美
津德爾
津德爾(英文:Zinder)是尼日爾第二大城市,位于豪薩族定居區和富拉尼族游牧區的交界處,同時也在尼日爾主要的東西向道路和從阿加德茲到尼日利亞卡諾的南北向路線的交匯點上,曾是18世紀建立的穆斯林王朝的首都。19世紀,尼日爾淪為法國殖民地,并入“法屬西非”,該城市于1922年至1926年間任尼日爾的首府。津德爾的國土面積為14.6 萬平方千米,占國土面積的11.53%;人口約487萬人(截止到2020年),占總人口的21.0%。津德爾共轄有五個省,其下設有津德爾機場。
津德爾城市地圖
政治
編輯政治制度
憲法
2010年10月經全民公投通過第七共和國憲法。憲法規定,尼日爾實行總統制。總統為國家元首和軍隊統帥,通過兩輪多數選舉產生,任期5年,可連選連任一次。總理是政府首腦,領導、組織和協調政府工作,對國民議會負責。總統任免總理,并根據總理的提名,任免其他政府成員。2021年2月21日,尼日爾順利舉行兩輪總統選舉,執政黨候選人穆罕默德·巴祖姆當選。
議會
第七共和國憲法規定實行一院制。議員任期5年,由直接普選產生。第七共和國第三屆議會于2021年3月22日成立,共計171個席位,包含5個因疫情原因未改選的海外選區議員席位。從席位黨派分布上看,尼日爾爭取民主和社會主義黨79席,爭取非洲聯合尼日爾民主運動黨19席,共和國愛國運動黨14席,全國發展社會運動黨13席,共和團結黨8席,民主共和復興黨7席,尼日爾愛國運動黨6席,尼日爾爭取民主和進步同盟3席,和平公正進步黨2席,爭取民主和進步聯盟2席,爭取和平和進步聯盟2席,民主復興聯盟2席,尼日爾崛起運動聯盟2席,爭取尼日爾崛起民主運動2席,社會民主運動黨1席,爭取尼日爾公平民主更迭黨1席,民主社會黨1席,民主共和聯盟1席,民主和和平聯盟1席。尼日爾國民議會議長賽義尼·奧馬魯,2021年3月當選。
司法
根據尼日爾第七共和國憲法規定,司法權由憲法法院、最高法院、國家行政法院、審計法院等行使。憲法法院主管涉及憲法和選舉的法律事項。最高法院是最高司法機構。國家行政法院負責對行政權力機構越權進行初審和終審判決,對有關行政行為合法性的 上訴進行衡量和解釋。審計法院是監管公共財政的最高司法機關。
政體
在殖民統治時期,尼日爾人民既無立法權也沒有行政權,直至1946年,法國頒布新的憲法,授予其法屬殖民地在法國議會中的代表權。1990年11月,尼日爾開始實行多黨制。根據1999年7月通過的第五共和國憲法,實行半總統制。
政黨
綜述
1946年5月12日,尼日爾成立了尼日爾進步黨,1947年該黨加入“非洲民主聯盟”,成為它的一個支部;1948年成立的“贊助獨立的尼日爾人聯盟”,1953年11月該聯盟發生分裂,先后組建尼日爾民主聯盟和尼日爾行動集團。1956年11月19日尼日爾行動集團和尼日爾民主聯盟聯合成立“非洲社會主義運動”。后來該運動發生分裂,1958年4月成立薩瓦巴黨。1990年11月實行多黨制。現有40多個合法政黨(2022年數據)。
主要政黨
爭取民主和黨
爭取民主和社會主義黨(法語:Parti Nigérien pour la Démocratie et le Socialisme-Tarayya)為議會xxx大黨和執政黨。該黨派于1991年1月8日成立,主要由工人和知識分子組成,集中于塔瓦省,是具有全國影響的左派政黨,該黨主張在自由、民主、正義和公平的基礎上,建立穩定、現代的民主共和體制,促進非洲大陸的政治、經濟一體化。該黨國際聯系較廣泛,與法國社會黨以及科特迪瓦、布基納法索和塞內加爾等國政黨都有聯系。1996年成為社會黨國際成員。前總統伊素福、現總統巴祖姆曾先后當選黨主席。現任黨主席富馬科耶·加多(Foumakouye Gado)。
爭取聯合尼日爾民主運動黨-盧馬納黨
爭取非洲聯合尼日爾民主運動黨-盧馬納黨(法語:le Mouvement Démocratique Nigérien pour une Fédération Africaine-Lumana Africa)于2010年3月成立。成員以西部哲爾馬人為主,系從全國發展社會運動黨分裂組成。在蒂拉貝里、尼亞美等地影響較大。該黨主張秉持民主和主權在民等原則,維護民族團結以及國家政治、體制的穩定。。2010年7月召開xxx次黨代會,哈馬·阿馬杜當選黨主席。2011年4月-2014年8月,哈馬任國民議會議長。后該黨一度陷入分裂,由賽杜·塔伊胡任代理主席。現任代理黨主席賽杜·塔伊胡(Seydou Tahirou)。
全國發展社會運動黨-納薩拉黨
全國發展社會運動黨-納薩拉黨(法語:Mouvement National pour la Société de Développement- Nassara)為議會前執政黨和主要反對黨,2010年2月政變后失去執政地位。前身是賽義布時期的xxx政黨“全國社會發展運動”,成立于1989年5月。尼日爾實行多黨制后,1991年3月改為現名。該黨社會基礎廣泛,在廣大農牧民中有較強的影響力。主張通過對話實現社會團結與穩定,提倡發展經濟,保障貧困階層人民享有基本社會服務。1999年11月,該黨在總統和立法選舉中獲勝,重獲執政黨地位。2002年7月,成為非洲民主聯盟和國際民主聯盟的成員。2009年2月,賽義尼·奧馬魯當選黨主席。2010年3月,前黨主席哈馬另立新黨,該黨力量遭到削弱。2014年11月,召開新一屆代表大會并選出新政治局。現任黨主席賽義尼·奧馬魯(Seini Oumarou)。
共和國愛國運動黨
共和國愛國運動黨(法語:Mouvement Patriotique pour la République-Jamhuria),為執政聯盟成員,系從全國發展社會運動黨分裂組成,成立于2015年10月。黨主席為原農業和畜牧業國務部長、現國會議員阿爾巴德·阿布巴(Albadé Abouba)。
元首
2023年7月26日,尼日爾發生軍事政變后,總統衛隊司令阿卜杜拉赫曼·奇亞尼(Abdourahamane Tiani)出任委員會主席、國家元首。
政要
職務 | 姓名 |
主席 | 阿卜杜拉赫曼·奇亞尼(Abdourahamane Tiani) |
總理 | 拉明·澤內·阿里·馬哈曼(Lamine Zeine Ali Mahaman) |
外交部長 | 巴卡里·亞烏·桑加雷(Bakary Yaou Sangare) |
國防部長 | 薩利富·莫迪(Salifou Mody) |
國民教育部長 | 伊麗莎白·謝里夫(Elizabeth Cherif) |
礦業部長 | 馬哈曼·穆斯塔法·巴克(Mahaman Moustapha Barke) |
公共衛生、人口與社會事務部長 | 加爾巴·哈基米(Garba Hakimi) |
西迪·穆罕默德·拉利烏(Sidi。Mohamed Raliou) | |
石油、能源和可持續能源部長 | 馬哈曼·薩尼·穆罕默杜() |
備注:以上職務截至2023年10月 |
國際關系
編輯綜述
尼日爾奉行和平中立的外交政策,積極發展與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友好關系,并且參與各種國際事務,為地區和平與穩定作出了貢獻。同時,尼日爾也采取了有力措施打擊恐怖主義和走私犯罪,加強與周邊國家的合作,保護自身安全。其在聯合國等國際組織中發揮的積極作用。
與法國的關系
法國是尼日爾的前宗主國、xxx援助國和主要軍事合作伙伴。法國對尼日爾長期的殖民統治,對尼日爾在經濟、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尼日爾憲法將法語確立為官方語言,這使得尼日爾成為非洲法語國家之一,在政治和經濟領域與法語國家保持密切聯系,并加入了“法郎區”。同時,法語作為一種語言,也承載著法蘭西思想文化及其價值觀念。在與法語世界的交流和應用過程中,尼日爾不可避免地接受了法國思想文化及其價值觀的影響。這種影響可能是潛移默化的,從語言、教育、法律等各個方面滲透進來,對尼日爾社會和人們的思維方式產生一定影響。
2018年5月至6月,伊素福總統兩次訪法,雙方簽署了總額4750萬歐元的合作協議。7月,法國防部長訪尼。11月,伊素福總統赴法出席xxx次世界大戰終戰100周年系列紀念活動。2019年6月,伊素福總統赴法進行私人訪問。10月,伊素福總統赴法出席全球防治艾滋病、瘧疾和結核病會議。2020年1月,伊素福總統赴法參加薩赫勒五國集團反恐特別峰會。4月,尼外長卡拉、防長卡坦貝出席G5成員國與法外長視頻會議。7月,法開發署與尼政府簽署三項協議,決定向尼提供共計6000萬歐元的融資幫助尼應對糧食安全問題。10月,法尼簽署協議,將提供1800萬歐元融資支持尼衛生和青年工作。2021年4月,法外長赴尼亞美出席巴祖姆總統就職典禮;法國民議會副議長、法國—尼日爾友好小組主席雅克訪尼。5月,巴祖姆總統赴法出席非洲經濟體融資峰會。7月,巴祖姆總統赴法國事訪問并同馬克龍總統會見。2022年7月,法防長、外長聯袂訪尼,分別會見巴祖姆總統、外長哈蘇米。12月,巴祖姆總統在法國巴黎同馬克龍總統會見,并主持召開尼日爾經濟社會發展圓桌會議。2023年6月,巴祖姆總統赴法國出席新全球融資契約峰會。
2017年12月,尼日爾在法國巴黎舉辦2017-2021年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籌資會議,共籌得230億美元。2022年12月,2022-2026年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籌資會議在法國巴黎舉行,尼日爾共籌得承諾資金450億美元。
與美國的關系
1960年尼美建交。1969年,美國4家石油公司獲準在尼日爾東部勘探石油。70年代末美國開始從尼日爾進口鈾產品之后,兩國關系才有較大發展。80年代兩國關系發展較快,尼日爾國家元首孔切曾兩次訪美。1980年美國前副總統蒙代爾訪問過尼日爾。2018年3月,伊素福總統會見美非洲司令部代表團。4月,美參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議員克里斯托弗·昆斯訪尼。2019年9月,伊素福總統會見美非洲司令部代表團。10月,伊素福總統會見美國會代表團。2020年1月,美國際開發署資助的尼糧食安全發展項目在尼亞美啟動,美方將在5年內向尼提供1.53億美元援助。2021年8月,美副國務卿紐蘭訪尼。2022年7月,尼外長哈蘇米訪美,分別會見美副國務卿謝爾曼、美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9月,巴祖姆總統赴美出席第77屆聯大會議,其間同美國務卿布林肯會晤。12月,巴祖姆總統赴美出席第二屆美非峰會。2023年3月,美國務卿布林肯訪尼,成為首位到訪的美國務卿。
70年代初期,尼日爾因遭遇特大旱災嚴重缺糧的緊急關頭,美國提供了一批援助糧食。出于同蘇聯在非洲爭奪霸權的需要,自1976~1980年代末,美國向尼日爾提供平均每年約1000萬美元的援助,名義是用于促進糧食生產和改善農村的衛生狀況。1975~1979年美國提供的援助占尼日爾受援總額的8.4%,僅次于法國和聯邦德國,居第三位。自1991年起,美國每年向尼日爾提供的援助增加到2000萬美元。這筆援助不包括緊急援助和食品援助。1996年1月邁納薩拉上校發動政變上臺執政后,美國曾中止對尼日爾的官方援助。同年9月在尼日爾恢復民主大選之后,美國隨之恢復了經濟援助。1998年2月,馬亞基總理訪問美國后,兩國關系趨向和解。美方向尼日爾提供官方援助款1080萬美元。2015年10月,美國和尼日爾簽署了軍事合作協議,美國可利用尼境內的軍事設施“為反恐提供支援”。2019年2月,美副國務卿黑爾訪尼,向尼移交一批價值約350萬美元的抗瘧藥品等物資。6月,美向尼國防部捐贈一批價值2100萬美元的軍事裝備。2020年5月,美向尼軍捐贈總價值143萬美元的軍事運輸設備。7月,美在“千年挑戰公司”尼援助計劃框架下啟動實施總額30億西非法郎的農業發展項目。8月,美向尼軍捐贈總價值40億西非法郎的軍事車輛。2024年3月16日,尼日爾保衛祖國國家委員會宣布正式廢除與美國的軍事合作協議。
與中國的關系
1974年7月20日,中尼兩國在北京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尼日爾共和國關于建立外交關系的聯合公報》,宣布即日起建立大使級外交關系。1992年6月19日尼過渡政府宣布同中國臺灣當局“復交”,7月30日中國政府宣布中止與尼外交關系。1996年8月19日中尼復交。此后兩國關系得到迅速恢復和發展。
xxx疫情爆發后,中尼雙方通過線上等方式繼續保持雙邊交往。2020年6月,伊素福總統出席中非團結抗疫特別峰會。9月,尼外長卡拉應邀出席中國與聯合國經社部、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共同舉辦的減貧與南南合作高級別視頻會議。2021年5月,尼外長哈蘇米以視頻連線方式參加王毅國務委員兼外長主持召開的聯合國安理會高級別視頻會。9月,王毅國務委員兼外長同尼外長哈蘇米通電話。10月,商務部副部長錢克明同尼外長哈蘇米以視頻方式共同主持召開中尼經貿聯委會第六次會議。11月,尼外長哈蘇米赴塞內加爾出席中非合作論壇第八屆部長級會議。2022年3月,王毅國務委員兼外長在出席伊斯蘭合作組織外長會期間會見尼外長哈蘇米。4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王晨與尼國民議會xxx副議長卡拉舉行視頻會晤。
20世紀60年代,尼中就開始了民間貿易往來,但屬于轉口貿易,金額較小。1974年至1992年間,中方共承建農業合作、特臘水庫、埃爾地區打井、蒂亞吉埃爾下墾區、綜合體育場等項目。1996年中尼復交后,中方又完成恩東加節制閘工程、社會住宅建設、津德爾市政供水工程、尼亞美綜合醫院。
中尼兩國政府簽有文化和教育合作協定。自1978年起中方向尼提供獎學金名額。2020-2021學年尼在讀留學生363人,其中獎學金生128名。目前,尼在冊留學生總數為239人,有大學本科生,也有研究生。兩國簽有中國向尼派遣醫療隊議定書。中方自1976年起向尼派遣xxx批醫療隊員29人,截至1992年共派出8批醫療隊員。兩國復交后,中方于1996年12月恢復向尼派遣醫療隊。現為第23批,2022年12月抵尼,在尼亞美綜合醫院工作。2010年8月,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調頻節目在尼日爾馬拉迪市、津德爾市和阿加德茲市正式開播。中尼2018年8月簽署關于互免持外交、公務護照人員簽證的協定,2018年12月15日正式生效。此外,尼日爾在香港設有名譽領事館。
與鄰國的關系
尼日爾與鄰國長期保持睦鄰友好關系。2018年,伊素福總統訪問尼日利亞,赴比利時出席薩赫勒問題高級別國際會議、赴盧旺達出席非盟特別峰會并簽署非洲自貿區協議、赴赤道幾內亞出席赤幾獨立50周年慶典、赴毛里塔尼亞出席薩赫勒五國集團(G5)優先投資計劃籌資會議、赴尼日利亞出席乍得湖盆地委員會成員國xxx特別峰會。
2019年,伊素福總統訪問多哥,赴尼日利亞出席布哈里總統連任就職慶典,出席第55屆西非經濟共同體成員國首腦會議。訪問尼日利亞、剛果(金)、馬里,赴加納出席第九屆非洲農業綠色xxx論壇、赴布基納法索出席西共體特別峰會。
2020年,伊素福總統赴埃塞俄比亞出席第33屆非盟峰會、赴毛里塔尼亞出席薩赫勒五國集團(G5)峰會、出席西非經濟貨幣聯盟成員國特別視頻峰會、赴毛里塔尼亞出席薩赫勒五國集團(G5)首腦會議、赴幾內亞比紹工作訪問、赴布基納法索友好訪問等。
當地時間2021年7月9日,尼日爾總統巴祖姆表示,已與鄰國尼日利亞達成協議,今年年底前將遣返該國東南部迪法地區的超過13萬名尼日利亞博爾諾州難民。
國際組織
尼日爾加入的世界性組織有包括聯合國(United Nations)、伊斯蘭會議組織、不結盟運動、77國集團、法語國家組織、世界貿易組織等;區域性組織有包括非洲大陸自貿區、非洲統一組織、非洲議會聯盟、、西非經濟貨幣聯盟、撒哈拉-薩赫勒國家共同體、薩赫勒各國抗旱常設委員會、尼日爾河盆地委員會、乍得湖盆地委員會等。
軍事
編輯軍事實力
1961年,尼日爾獨立后第二年建立軍隊。尼日爾獨立前,法國殖民統治時期,法國駐扎在尼日爾的殖民軍隊屬于“塞內加爾土著步兵團”的編制,該兵團建立于1896年,是一支雇傭性質的軍隊。此后,這支軍隊被用作法國在西非進行武力擴張和占領大片殖民地的一個工具,并成為法國鞏固其殖民統治的暴力工具,在當地人民中留下了深刻的歷史陰影。在尼日爾獨立后,該兵團也逐漸解散并撤出尼日爾境內。
根據尼日爾憲法規定,總統是全國xxx力量的最高統帥,負責國防和實戰期間國家獨立、主權和國土完整的保證。最高國家防務委員會是最高國防決策機構,由總統擔任主席。國防部是最高軍事行政機關,下設總參謀部、軍事指揮部和憲兵指揮部。尼日爾正規軍分陸軍、空軍,準軍事部隊包括憲兵、共和國衛隊和國民警察。尼日爾是內陸國家,沒有海防。國防部長阿爾卡蘇姆·因達圖(Alkassoum Indattou)。
截至2023年11月,尼日爾共有正規軍兵力40000人,包含陸軍及空軍兩個軍種,全國設尼亞美、阿加德茲、津德爾3個軍區。空軍擁有1架波音737座機和4架運輸機。2022年,土耳其向尼軍交付6架TB-2無人機。除此之外,尼日爾還有準軍事力量48000人,其中憲兵15000人,警察16000人,共和國衛隊17000人。2022年,尼日爾軍費開支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7%。此外,截至2023年,尼日爾xxx部隊還收到了來自美國等幾個國家的捐贈的二手軍事設備。
軍事行動
2023年7月26日凌晨,尼日爾總統衛隊部分軍人扣押總統巴祖姆。同日深夜,政變軍人代表在尼國家電視臺宣布成立保衛祖國國家委員會(CNSP),推翻巴祖姆政權,由軍政權接管國家事務。8月10日,尼日爾政變軍人在國家電視臺發布由其xxx阿卜杜拉赫曼·奇亞尼簽署的法令,宣布成立新政府。
人口
編輯人口數量
根據尼日爾國家統計局數據,2021年人口約2525萬人,其中女性占49.72%,男性占50.28%。尼日爾人口年齡結構情況如下:0-15歲人口占人口總數49.7%;15-64歲人口占人口總數47.7%;65歲及以上人口占人口總數2.6%。根據世界銀行數據,尼日爾2020年人口出生率為46.0‰,人口死亡率為24.8‰,人口增長率為3.8%,人均壽命為62歲。據華聯會估計,當地常住華僑華人數量約為500人,主要集中在首都尼亞美。
族群
生活在尼日爾的主要民族分別如下:
民族 | 民族人口占(全國人口)的百分比(2020年) |
豪薩族(Hausa) | 53.0% |
哲爾馬-桑海族(Zarma-Sonrai) | 21.2% |
頗爾族(Peuls) | 9.9% |
圖瓦雷格族(Touareg) | 10.4% |
卡努里族(Kanuri Manga) | 4.4% |
阿拉伯族(Arab) | 0.3% |
圖布族(Tubu) | 0.4% |
古爾芒切族(Gourmantche) | 0.3% |
*以上資料來源,數據統計截至:2023-10-21。
語言
憲法規定,尼日爾的官方語言是法語,但日常使用的人比較少。各民族均有自己的語言,豪薩語、哲爾馬-桑海語為最常用的民族語言。豪薩語是尼日爾的通行語言。由于使用豪薩語的主要地區是尼日利亞北部,所以這種語言的范圍就不限于尼日爾一國。此外,包括尼日爾在內的西非地區,有不少民族把豪薩語作為他們的第二語言。豪薩語屬非亞語系豪薩語族。尼日爾境內通行的豪薩語屬豪薩語族的西支。阿拉伯語、布杜馬語、富爾富爾德語、古爾芒切馬語、卡努里語、塔馬亞語、塔薩瓦語、圖布語等語言也被定為官方民族語言。
宗教信仰
根據尼日爾2022年數據統計,88%的尼日爾居民信奉伊斯蘭教,11.7%信奉原始宗教,其余信奉基督教。少數歐洲人和被同化了的非洲人(有的是來自鄰國貝寧和多哥的僑民)信仰基督教。
伊斯蘭教
尼日爾的伊斯蘭教傳播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前,直到19世紀和20世紀初期才取得對傳統宗教的統治地位,并受到鄰國社會的影響。與西非大部分地區一樣,蘇菲派兄弟會已成為占主導地位的穆斯林組織。伊斯蘭教在尼日爾河流域及其周圍地區占據宗教信仰的主導地位,成為西非許多國家的國教。
基督教
xxx批新教傳教士于1924年來到尼日爾的津德爾地區,并于1931年成立xxx個天主教傳教團,隨后幾年又來到蒂比里地區。在20世紀70年代末,尼日爾約有12000名天主教徒和3000名新教信徒。
經濟
編輯綜述
尼日爾經濟以農牧業為主,是聯合國公布的最不發達國家之一。尼日爾經濟基礎薄弱,結構單一,市場容量狹小。國內生產總值GDP約170.7億美元(截至2023年)。尼日爾獨立以來,國民經濟雖有一定增長,但發展十分緩慢,多年來被經濟合作組織列為最不發達國家之一。2002年,聯合國發展計劃署按人文發展綜合指數對全球的175個國家和地區進行統計和序位排列時,尼日爾被排在第174位,即倒數第二位。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也把尼日爾列入“重債窮國”的名單。
2021年,巴祖姆總統當選后,致力于發展農業、能源、電力和交通等產業,推行“糧食自給自足倡議”“復興計劃三期”“2022-2027經濟社會發展規劃”,旨在整頓經濟、改善民生。但尼日爾基礎設施落后,工農業基礎薄弱,受自然災害、國際市場波動和國內安全形勢影響較大,仍處在經濟發展的起飛階段。
2020年以來,受xxx疫情影響,尼日爾的經濟困難加劇。據世界銀行預測,基于農業和石油生產的年平均表現,尼日爾2023年的實際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率預計為6.9%。事實表明,政變對其經濟增長產生了顯著影響。如果經濟制裁一直持續到2023年年底,并且農業表現略低于平均水平,經濟增長可能降至2.3%(人均下降1.5%)。
尼日爾的流通貨幣為非洲金融共同體法郎(XOF),由西非國家中央銀行發行。1法郎=100分。
非洲金融共同體法郎
xxx產業
農牧林業等xxx產業是尼日爾最主要的經濟部門,2019年產值30.4億美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3.5%。全國80%以上的居民從事農業,有可耕地1723.89萬公頃,已耕地588.29萬公頃,有灌溉潛力土地27萬公頃,水澆地7萬公頃。糧食生產不穩定,主要糧食作物有小米、高粱、薯類和豆類等。2019年尼日爾糧食產量530萬噸,現仍有近300萬人面臨糧食短缺問題。2020年,尼日爾遭受特大洪水災害,造成全國逾63萬人受災,7千公頃農田被淹。
農業是尼日爾最基本的經濟生產部門。國民經濟的好壞,國庫收入的盈虧,除了鈾業生產之外就取決于農業生產的豐歉了。尼日爾的農業生產以自然經濟為主,商品化程度較低。
尼日爾的農民
畜牧業是尼日爾的經濟支柱之一,在出口貿易中居第二位,僅次于鈾礦業;在國內生產總值中占15%~20%,占尼日爾賺取出口外匯的50%。從事畜牧業的人口占全國人口的17%,其中圖阿雷格人和富拉尼人幾乎家家戶戶都放牧牲畜。2019年畜牧業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約8.3%,畜牧業出口約占總出口7%。全國從事畜牧業的人口超過100萬。2020年全國牲畜存欄數為:牛1613萬頭,羊3248萬頭,駱駝185.8萬峰。
森林資源貧乏,2019年林業產值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由于人口增長、大面積開墾耕地和居民日常生活以柴薪為主要燃料等原因,森林面積以年均遞減2.4%的速度日益萎縮,從上世紀70年代初的1600萬公頃降至2019年的938萬公頃。
第二產業
尼日爾獨立后,雖然工業有所發展,但工業基礎仍然十分薄弱,2002年工業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5%。工業部門除發電廠、紡織廠和水泥廠之外,主要是對農牧業產品的加工工業,如棉花脫籽廠、稻米加工廠、皮革加工廠、食品廠、屠宰和肉類加工等。此外還有一些手工作坊,制作傳統的金銀首飾,生產小五金,小塑料制品等供本地消費市場需要。根據1998-1999年經濟改革計劃,尼開始對電信、能源、水、燃料等領域的國營企業實行私有化。主要大型鈾礦開采合營公司有阿伊爾礦業公司(SOMAIR)和阿庫塔礦業公司(COMINAK),尼政府分別占33%和31%的股份。因鈾礦儲量枯竭,阿庫塔礦業公司已于2021年3月停產。近年來尼鈾產量有所下降,2018年、2019年鈾產量分別為2910噸、2982噸。
2019年,尼日爾工業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2.8%。主要有石油煉制、電力、紡織、采礦、農牧產品加工、食品、建筑和運輸業等。
2003年,中石油與尼政府簽署石油合作協議,獲得泰內雷(TENERE)和比爾馬(BILMA)兩個控油區的勘探許可證。2008年,雙方簽署阿加德姆區塊產品分成協議及煉廠合資協議備忘錄,共同投資建設津德爾煉油廠(SORAZ)。2011年,津德爾煉油廠(SORAZ)生產出xxx桶成品油,尼日爾自此成為產油國。同年,中石油與尼政府簽署二期石油合作項目協議,將建成年產能450萬噸的油田,并建設一條1950千米跨越尼日爾和貝寧的外輸管道。
采礦業:鈾礦發現于20世紀50年代,集中在Arlit礦集區。現已探明儲量為21萬噸,占世界總儲量11%,居世界第5位。50年代以來,由于原子能工業和原子武器的發展,國際市場對鈾的需求xxx增加,加速了尼日爾鈾礦的開發利用。1970年投入生產以來,鈾的產量不斷增加。到1992年時尼日爾被列為世界第4位產鈾國,其產量排在加拿大、澳大利亞和美國之后。鈾礦的主要產地有兩處,一在艾爾高原上的阿爾利特(Arlit),一在阿庫塔(Akouta),都位于阿加德茲省內。阿爾利特礦于1970年投產,第二年開采鈾礦石410噸,1977年產量增至1441噸,此后平均年產量在3000噸左右。阿庫塔鈾礦開發于1978年末。
近年來阿海琺的Cominak和Somair鈾礦接近采礦壽命終點,但采礦業仍是GDP的關鍵組成部分。2016年,尼日爾政府向加拿大礦業公司GoviEx頒發了馬達韋拉項目的生產許可證,這將有助于彌補鈾產量逐漸下降所帶來的影響。
礦產分布圖
第三產業
包括飲食業、交通運輸業、旅游業、娛樂業等服務性行業是尼日爾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進行產業產值統計時,尼日爾習慣把商業和服務業的產值都列入服務業產值一欄里。有關統計資料顯示,在國內生產總值當中,服務業的年產值在大多年份都接近或超過農業的產值。1997、1998和1999年服務業的年產值分別占國內生產總值的47.8%、41.9%和42.5%。2002年商業和服務業的年產值占生產總值的42%。在尼亞美和馬臘迪等大城市里,現代商業中心和各種服務性行業應有盡有。尤其在首都尼阿美,商業網點、服務業網點和娛樂業設施比較多。
尼日爾的旅游業起步于20世紀80年代。20世紀70~80年代,尼日爾旅游業一度比較興旺。進入90年代,由于國內局勢動蕩不已,加上圖阿雷格人反政府xxx活動十分頻繁,游客望而卻步,旅游業一落千丈,使國家損失一筆可觀的收入。1998年全面實施政府同圖阿雷格人簽訂的“和平協議”之后,旅游業開始復蘇。1998~1999年度來尼旅游觀光的人數達到3萬人,而上一年度只有1000余人。尼日爾境內主要旅游景點包括南部的自然保護區和尼日爾河谷;北部有阿伊爾高地、賈多高原、阿加德茲圖阿雷格族城和泰內雷沙漠等。巴黎-達喀爾汽車拉力賽曾穿越尼日爾國境,并帶動了尼日爾旅游業的發展。1997年以來,尼日爾曾陸續開辦“狩獵旅游”“博物館旅游”等特色旅游項目。xxx疫情暴發后,尼日爾旅游業基本停滯。
國際貿易
2024年2月13日,阿爾及利亞總統特本宣布,于2024年開始與尼日爾等5個鄰xxx同建立自由貿易區。
社會事業
編輯教育
上世紀90年代以前,國民教育在尼日爾各年度預算中一直占國家撥款的20%以上,但從90年代中期開始,所占比例不足10%。2011年伊素福總統執政以后,尼政府每年教育投入達預算的20%。截至2020年,全xxx有小學18276所,中學、師范學校及各類職業學校871所。小學、初中和高中文化普及率分別為76.1%、19.8%和4.1%。成人識字率為29%。尼日爾的小學和中學毛入學率為77.8%,畢業率為34.4%(數據2018年)。16歲以下義務教育得到普及。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駐尼日爾臨時代表塔勒(Aboubacry Tall)表示,長期的不安全和自然災害嚴重阻礙了尼日爾兒童的受教育的權利。截至2021年5月底,409所學校在本學年仍然處于關閉狀態。超過250萬學齡兒童失學,90%的學生沒有完成高中學業。教育部門正處于危機之中。
尼日爾目前共設有兩所正規大學,分別是位于首都的尼亞美阿卜杜·穆穆尼大學(法語:Université Abdou-Moumouni)和位于薩伊的薩伊伊斯蘭大學(法語:Université Islamique de Say)。2014年4月,尼日爾政府決定在阿加德茲、多索、迪法和蒂拉貝里等四個大區首府籌備設立4所大學,以滿足不同區域的經濟和社會發展需求。目前,這四所大學均已開始運作。
尼亞美阿卜杜·穆穆尼大學
尼亞美阿卜杜·穆穆尼大學(Université Abdou-Moumouni)是尼日爾兩座正規大學之一,屬國立大學,校名以該校前校長、尼日爾著名的教育家、科學家、社會活動家阿卜杜·穆穆尼的名字命名,學校共設6個學院和3個研究所。
尼亞美阿卜杜·穆穆尼大學
文化事業
尼日爾國內主要文化設施均位于該國首都尼亞美,較為重要的包括尼日爾國家博物館、口頭傳說歷史與語言研究中心等。
尼日爾國家博物館
尼日爾國家博物館(Niger National Museum)隸屬尼日爾文化部,建于1958年,占地24公頃,館藏豐富,展品近5000件,分別陳列在古生物學、史前學、植物學、人種學、礦業等展廳,代表性展品為史前時期的“超級鱷魚”化石、具有重要意義的“特內雷之樹”等。館內設有一座小型工藝村,制造并出售具有非洲特色的銀、銅及木雕等工藝品。館內還有一家動物園,有河馬、鱷魚、鴕鳥等幾十種動物。
尼日爾國家博物館
口頭傳說歷史與語言研究中心
口頭傳說歷史與語言研究中心(法語:Centre d'etudes linquistiques et historiques par tradition orale)是隸屬于非洲聯盟的非洲口頭傳說、語言和歷史研究機構,成立于1974年,前身為口頭傳說研究和文獻中心。該研究中心的使命是促進非洲文化的豐富性、多樣性和融合性,專注于收集和研究非洲各國和民族的口頭傳統,以促進這一地區的語言和歷史研究。它在監督保護非洲文化遺產方面發揮作用,并通過收集、保護和傳播口頭傳說,為促進非洲歷史和語言做出貢獻。該中心支持協調非洲聯盟成員國在文化領域的活動,提倡創新的文化發展方案,并推動與大學和研究機構的網絡和協調。
口頭傳說歷史與語言研究中心
衛生健康
尼日爾醫療水平不高,醫療保障情況有待完善。2020年全xxx有醫院、診所、衛生站共2465所。其中,xxx醫院有尼亞美綜合示范醫院、國家醫院、津德爾醫院、馬拉迪醫院4所,省級醫院5所。尼日爾婦女生育率平均為7.1胎,嬰幼兒死亡率為81‰(為世界最高的幾個國家之一),產婦死亡率為6.84‰。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2019年尼日爾全國醫療衛生總支出占GDP的7%,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人均醫療健康支出為55.42美元;2020年,尼日爾人均壽命為62歲。
20世紀80年代初,尼日爾政府提出了在2000年之前擴大醫療保健的覆蓋范圍,實現普惠醫療的目標。然而到了90年代后期,尼日爾國家陷入了多年的政治動蕩和經濟危機,無法增加對醫療衛生領域的投入,因此實現擴大醫療保健覆蓋面的計劃困難重重。據2001年的數據顯示,衛生醫療經費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的3.7%,占政府財政總支出的39.1%。此外,人口的快速增長導致供需不平衡加劇,也使得上述計劃無法順利實施。
媒體
綜述
隨著1991-199年民主的到來,許多印刷新聞來源成立了,大多數位于尼亞美的首都,其中大部分是周刊出版物。從1994年開始,私人廣播電臺開始出現。由于文盲率很高,而且全國各地的距離很遠,廣播已成為娛樂和信息的主要媒介。2000年代,國家、私營和國際衛星電視也開始出現。1996年和1999年政變后,自由媒體被暫停,1997年至1999年短暫的第四共和國對媒體施加了嚴格的限制。
報紙通訊社
新聞機構由通訊部統管,最高新聞委員會負責制定新聞方面的有關法規和監督新聞自由的落實。尼日爾全xxx有23家報社,其中國有報社2家,其余為私營報社。官方報紙《薩赫勒報》(Le Sahel)為全國xxx的日報,創刊于1974年,每周一至周四出日報,周五出周末版《薩赫勒星期日刊》(Sahel Dimanche),發行量為5000份。私營報紙主要有《歷史車輪》《共和主義者》《調查者》等,各發行1500至2000份。
尼日爾通訊社:官方通訊社,成立于1987年。在全國設有5個記者站,無駐外記者,主要接收法新社和泛非通訊社的電訊。1997年4月與新華社簽署了新聞交流合作協定,國際新聞主要采用新華社電訊稿。
廣播電視
薩赫勒之聲:國家廣播電臺,創建于1958年,由法國海外廣播公司統一管理。每天播音14小時,除用法語外,還用豪薩、哲爾瑪、卡努里、阿拉伯、圖布等8種民族語言廣播,節目覆蓋率為95%。法國國際廣播電臺在尼亞美建有廣播站,每天24小時廣播。2007年以來,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先后在尼亞美、馬拉迪、津德爾和阿加德茲市開播調頻節目。
薩赫勒電視臺:國家電視臺,建于1975年。自1988年11月起每天播出,用法語和6種民族語言播放,可覆蓋國土面積的70%和全國人口的80%。2001年12月開通TAL-TV數字頻道。
宗教廣播
伊斯蘭尼日爾協會是政府官方宗教事務咨詢委員會,在政府控制的電視臺上每兩周播出一次。在政府控制的媒體上,基督教節目通常只在特殊場合播出,比如圣誕節和復活節,盡管獨立媒體經常播放這些節目。2007年的高通信委員會規定,所有“純粹的政治或信仰廣播”均被禁止。
科技
截止到2022年,尼日爾目前擁有30多個國際研究機構,但總體水平不高,面臨著經費短缺和成果轉化率低的問題。主要的研究機構包括尼亞美大學所轄的3個研究所,分別是數學教學研究所、人文科學研究所和放射性同位素研究所。此外還有尼日爾國家農業研究所、植保指導局、中心實驗室、林業種子中心和國家太陽能中心等。然而,這些機構在研究水平和成果轉化方面還存在一些挑戰。經費短缺是一個主要問題,限制了研究機構的發展和研究項目的開展。此外,由于一些技術和管理方面的限制,成果轉化率較低,研究結果難以應用于實際生產和社會發展中。
體育
尼日利亞聯邦共和國自1960年獨立以來,歷屆政府都很重視發展體育運動,認為體育是“團結和進行國家建設的有效武器”。尼日利亞聯邦社會發展、青年、體育、文化部是領導全國體育運動的政府機構。尼日利亞全國體育運動委員會屬該部領導,其任務是領導、組織、管理全國的體育活動。尼日利亞共有19個州,各州均有州體委。尼日利亞各大學均設有體育系,并附設體育中心。
奧運歷史上,尼日爾只有兩名獎牌獲得者。1972年,伊薩卡·達博格(Ithaca Daborg)在輕次中量級拳擊比賽中獲得了銅牌,成為尼日爾歷史上xxx位奧運獎牌得主。此后,2016年里約熱內盧奧運會上,阿卜杜勒·拉扎克·伊素夫(Abdul Razak Issouf)在男子跆拳道80公斤以上級比賽中獲得了銀牌,為尼日爾再次贏得了奧運獎牌。這是尼日爾在近年來的奧運歷史上取得的xxx成績之一。
2005年12月7日至17日,尼日爾首都尼亞美作為主辦地舉辦了法語國家運動會,共有44個國家的2500名運動員參賽。尼日爾體育場館主要集中在首都尼亞美,包括賽義尼·孔切將軍體育場、尼亞美市政體育場、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體育中心、尼日利亞足球聯合會訓練中心、ASFAN軍用體育場,以及尼亞美拉方丹中xxx動場、尼亞美阿卜杜·穆穆尼大學體育中心和伊薩·貝里技術中xxx動場等。
賽義尼·孔切將軍體育場(法語:Stade Général Seyni Kountché)是尼亞美的一座多功能體育場,為該市xxx的體育場,主要用于舉辦足球、橄欖球、田徑等比賽,是尼日爾國家足球隊、尼日爾超級聯賽俱樂部薩赫勒SC等俱樂部的主場,同時也是尼日爾杯、橄欖球聯盟比賽等大型體育賽事的舉辦場地。體育場內運動設施較為完備,包括田徑、籃球、手球和網球設施。賽義尼·孔切將軍體育場通常舉辦一些大型文化和體育活動,曾是2005年法語國家運動會和2009年xxx屆薩赫勒-撒哈拉國家共同體運動會的主要比賽場地。
賽義尼·孔切將軍體育場
環保
環境問題
環境問題包括過度放牧、水土流失、森林砍伐、荒漠化、反復出現的干旱以及瀕臨滅絕的野生動物種群(如非洲象、西北非洲獵豹、西非長頸鹿和阿達克斯),這些物種因偷獵和棲息地破壞而受到威脅。
半干旱的尼日爾面臨進一步荒漠化的威脅
環境保護
2015年12月中旬,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發布了全球188個國家和地區的人類發展指數,尼日爾位列末尾。但尼日爾政府非常重視環境保護和綠色經濟的建設,1999年到2010年,尼日爾政府先后通過了《環境法》、《水資源法》等一系列法律,其中《環境法》包括:《1998年12月29日關于環境管理框架法的第98-56號法》、《200年10月12日關于環境評估和影響研究辦公室的組織和運作的N°2000-369/PRN/ME/LCD法令》、《2000年10月20日關于環境影響評估和審查的行政程序的N°2000-397/PRN/ME/LCD法令》和《2000年10月2日關于環境影響研究活動、規劃和文件的N°2000-398/PRN/ME/LCD法令》四項法令。
治安
尼日爾政府重視社會治安工作,嚴厲打擊各種犯罪活動。迄今雖仍有少量刑事犯罪活動,但總體來看,首都尼亞美地區治安情況良好。
2011年初以來,受利比亞和馬里安全局勢惡化以及“博科圣地”恐怖組織影響,尼日爾總體安全形勢更趨嚴峻,局部地區屬高風險,農村地區治安相對較好。
近年來,撒哈拉-薩赫勒地區宗教極端勢力及走私、販毒、非法移民等有組織的跨國犯罪猖獗,對包括尼日爾在內的西非地區國家的和平與穩定構成日益嚴重的威脅,曾連續發生外國人被綁架事件。
2017年9月26日,尼日爾國家警察局發布稱,23日在尼北部邊境村鎮阿薩馬卡,一支尼軍警巡邏隊遭不明身份xxx分子襲擊。事件共造成兩名警察、一名國民衛隊人員死亡,包括一平民在內的兩人受傷,另有一輛尼警方車輛被劫。據了解,事發地阿薩馬卡屬阿加德茲大區阿爾利特,距邊境僅約一千米。10月22日,尼日爾國防部發布公告稱,21日凌晨,一尼憲兵隊在距首都尼亞美約兩百千米的蒂拉貝里大區阿約魯(Ayorou)遭不明身份xxx分子襲擊,造成憲兵隊13人死亡、5人受傷。xxx分子在得手后向北部逃竄,目前搜捕工作仍在繼續。
2021年6月,中國2名個體淘金人員在尼西部蒂拉貝里大區遭遇xxx分子綁架,在中方大使館和尼方部門密切合作下,于2022年2月平安獲救。
民生
根據國際發展協會提供的資料顯示,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有48個,其中有38個是非洲國家。而尼日爾在最貧窮的非洲國家中,又排在最末尾幾名。因此,它的國民生活水平和質量就多數家庭來說是比較低的。全國人口的60%生活在貧困線以下。這種狀況自1980年代以來變化不大。1993年,尼日爾政府對全國人口的貧困狀況進行過一次調查。調查后的報告表明,當時全國人口的63%生活在貧困線之下,其中34%的人口處在極端貧困狀況。調查報告還顯示,貧困人口主要分布在農村地區,其次是中小城市。具體狀況是:農村地區人口占全國人口的83.4%,其中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的人口占60%,生活在極端貧困狀況的人口占36%;城鎮人口占全國人口的16.6%。城鎮人口中的一半,即52%生活在貧困線以下,其中26%的人口生活處在極端貧困狀況。即使是在首都尼亞美地區,其人口占全國人口的5.9%,它的貧困人口也不少,極端貧困人口占首都地區人口的18%。
據世界銀行統計,由于人均經濟增長率下降和通貨膨脹上升,預計到2023年,尼日爾國家的極度貧困人口比例將達到44.1%,使得極度貧困人口數量增加70萬,總數將達到1200萬。截至2023年9月,尼日爾接收了超過70萬名流離失所的人,包括難民、尋求庇護者和國內流離失所者。從2023年8月到9月初,聯合國難民署(UNHCR)記錄到超過6900名尋求庇護者抵達尼日爾,主要來自乍得、尼日利亞和布基納法索。
交通
編輯綜述
尼日爾為內陸國家,進出口物資主要經貝寧和多哥等鄰國陸路轉運或空運。
鐵路
尼日爾在2010年之前沒有鐵路,因參與與西非鐵路網的互通項目而修建了鐵路。歐盟、法國和羅馬尼亞礦業百萬富翁弗蘭克·蒂米什啟動了一項鐵路項目,將尼亞美與布基納法索首都瓦加杜古連接起來。
2016年1月29日,長143千米的尼亞美至多索市鐵路項目完工,結束了尼日爾境內無鐵路的歷史。該鐵路項目是“科托努-尼亞美-瓦加杜古-阿比讓”四國(貝寧、尼日爾、布基納法索和科特迪瓦)鐵路環線項目重要組成部分。貝寧至尼日爾鐵路段目前暫停施工。
公路
截至2019年,尼日爾公路總長21240千米,其中瀝青路4832千米,土路9349千米,便道7060千米。尼日爾兩條國內主要公路干線分別為東西線和北線。前者從蒂拉貝里經尼亞美、多索、科尼、馬拉迪、津德爾、古雷、迪法到恩吉格米,后者則從尼亞美經科尼、塔瓦、阿加德茲到阿爾利特鈾礦區;從阿爾利特南下經阿加德茲、塔努特到津德爾;從尼亞美經菲森蓋到塔瓦。
尼日爾三條國際干線分別如下:
貝寧線分為兩路,xxx路從尼亞美至科托努港,共1060千米;第二路從尼亞美至貝寧的帕拉庫,共622千米,再從帕拉庫至科托努,共438千米,既有公路又有鐵路相通,由兩xxx同管理使用。
布基納法索線分為兩路,xxx路從尼亞美到布基納法索東部的法達恩古爾馬,然后,由法達恩古爾馬南下至多哥洛美,均為公路,全長1245千米;第二路通過公路由尼亞美到瓦加杜古,全長540千米,然后轉鐵路由瓦加杜古到阿比讓,全長1145千米。
尼日利亞線由公路從尼亞美經馬拉迪到尼日利亞的卡諾,然后轉鐵路到拉各斯。
航空
尼日爾共有各類機場19個,主要包括尼亞美、阿加德茲、馬拉迪、塔瓦和津德爾5個機場。 尼亞美機場為甲級國際機場,阿加德茲、津德爾機場可降落737客機。法國、塞內加爾、阿爾及利亞、摩洛哥皇家、土耳其、多哥、 埃塞俄比亞、突尼斯等7家航空公司經營途經尼亞美的國際航線。
尼亞美國際機場
尼亞美國際機場,又名迪奧里·哈馬尼國際機場(Diori Hamani International Airport),為甲級國際機場和主要對外航空港,跑道長3000米,可起降波音747大型客機。法國、塞內加爾、阿爾及利亞、摩洛哥皇家、土耳其、多哥、埃塞俄比亞、突尼斯等7家航空公司經營途經尼亞美的國際航線。2021年,尼亞美國際機場起降航班9123架次,客運量25.9萬人次,貨運量90.18萬噸。
尼亞美國際機場
航運
尼日爾河在尼日爾境內550千米,通航里程為300千米。有小型機動貨船通行,雨季可航行較大船只。通航時間根據河段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從尼亞美到加雅的通航時間為每年的9月-3月。目前,尼日爾沒有開展常年性內河運輸的企業。
文化
編輯綜述
由于殖民主義的長期統治,尼日爾的民族文化藝術遭到嚴重摧殘。尼日爾獨立之后,迪奧里政府在恢復和繼承民族文化遺產方面做了一定努力,如建立了西非首屈一指的國家博物館,每年舉辦全國青年周等傳統文化藝術活動。此后的歷屆政權都比較重視繼承、恢復和發展民族文化與藝術。在政府內還設立青年、體育和文化部,專管文化體育事業,制定有關政策,領導和組織全國性的文化體育活動,恢復了青年的傳統組織薩馬里亞,鼓勵各地舉辦青年藝術和文化聯歡節,演出民族歌舞和其他節目,激發民族意識,增進各族青年之間的友好團結。在首都和各省會都修建了文化體育設施,成立了作家和電影家協會,用民族語言出版報紙、雜志等。
飲食
飲食習慣
尼日爾飲食種類較多,人們的愛好也多種多樣。主食常見的有谷子、木薯、高粱、玉米。尼日爾人最喜歡吃鮮奶和烤肉,特別是巧取豪奪之時,牧民們圍著烤肉串的沙丘席地而坐,面前擺著分別裝有食鹽,胡椒粉和辣椒面的盤子,然后取出烤熟的肉串,邊沾佐料邊吃。可可,咖啡是他們的主要飲料,香蕉和烤羊肉是他們款待佳賓的好食品。由于尼日爾河盛產魚類,南部和北部的一些居民喜歡捕魚,但大多數人不吃形狀怪異的魚。?
特色美食
加羅夫飯
加羅夫飯(英語:Jollof Rice)是西非最常見的菜肴之一。用大米和與番茄、紅辣椒、大蒜、生姜、洋蔥和其他各種蔬菜烹制成。根據個人口味,還可以加入雞肉、牛肉、魚肉、火雞或山羊肉等,通常還需要加入辣椒。
加羅夫飯
棕櫚堅果湯
棕櫚堅果湯(英語:Palm-nut Soup)是一種由棕櫚堅果制成的湯。湯是用棕櫚奶油或棕櫚堅果底制成的。 棕櫚奶油與美味的腌肉、熏魚干和調味料相結合,創造出濃郁、味道濃郁的湯,可以與淀粉、豆腐、或米飯一起食用。
棕櫚堅果湯
山羊咖喱
山羊咖喱(英語:Goat Meat Curry)一道尼日爾人喜愛的家庭菜肴。山羊肉咖喱是使用山羊肉和山羊肉高湯制備的,通常使用當地的香草調味,并慢燉直到山羊肉變得酥軟。不同種類的蔬菜也可以加入到燉菜中,并與米飯、土豆或山藥一起食用。
山羊咖喱
習俗
服飾
尼日爾男性穆斯林一般著阿拉伯式長袍、肥大的燈籠褲。女性穆斯林出門有戴面紗的習慣。游牧部族的男性多是上身赤裸,下穿短褲,一般用獸皮縫制。婦女大多穿短上衣,下邊用一塊纏腰布從腰纏至腳踝。她們習慣在鼻翼右側穿插裝飾品,頭上喜歡編辮子,且辮子越多越美。有的婦女還熱衷于文身。在尼日爾,若孩子頭上只扎一條小辮,表示其父已故;若扎兩條小辮,表明其母已不在人世。
身穿傳統服飾的尼日爾婦女
婚俗
尼日爾普通牧民舉行集體婚禮,多選在涼爽的雨季。青年男女聚會,通過一起跳舞找到心上人。待雙方父母同意、報告酋長后,準備彩禮。彩禮一般是牛羊或現金,不太貴重。酋長主持集體婚禮,內容有:新婚夫婦以及在場的人雙膝跪地,面朝麥加,祈求安拉保佑新婚夫婦幸福美滿。新婚夫婦還要拜謝酋長、雙方父母、親屬、朋友。親友向新婚夫婦贈送禮品或錢幣。娶媳婦的家庭聯合舉辦婚宴。宴會后,新郎新娘們同眾人一道翩翩起舞,盡情歌唱,持續到次日清晨。
尼日爾桑海族人有“倒插門”習俗,即由岳父負責建造新房。待房子蓋好,新郎帶著母親過來,與新娘成親。婚后家務活全由婆婆做,并悉心教導兒媳跟著學。一年后,婆婆回自己家,把鍋碗瓢勺一應家務事,鄭重其事地交給兒媳,新婚夫婦便可開始獨立生活了。
藝術
文學和電影
尼日爾的xxx部小說《大黑河》出版于1959年,作者是伊薩·易卜拉欣(Issa IBrahim)。《大黑河》描寫的是尼日爾農村中的艱苦生活和農民對土地和自由的渴望。該書的出版標志著尼日爾作家開始步入黑非洲文學的殿堂。在這之后又有20多位作家、詩人、劇作家相繼出現。其中對尼日爾文壇影響較大的高產作家是布布·哈馬(Boubou Hama)。他是個政治家,1947年1月當選為法蘭西聯邦議會議員,1958~1974年多次當選過議長,其間曾任尼日爾進步黨主席。布布·哈馬又是著名的歷史學家和文學家,編寫了尼日爾歷史和非洲歷史著作,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主持編寫的《非洲通史》(八卷本)中擔任編委會成員。他撰寫的《尼日爾史》被國家定為學習尼日爾歷史的基本教科書。他辛勤耕耘幾十年,先后出版了文學、歷史、地理等方面的著作60余部,給后人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為此他獲得過黑非洲文學大獎。1982年1月他去世后,同年2月4日,尼日爾政府決定設立“布布·哈馬文學獎”。獲得黑非洲文學大獎的尼日爾作家還有伊德·烏馬魯,他擅長寫政治紀實性的文學作品。
布布·哈馬
音樂和舞蹈
尼日爾的音樂可分為傳統音樂和現代音樂兩大部分。傳統音樂源遠流長,但一直是通過口傳形式代代相傳。在城鄉尤其農村地區,各種節慶和禮儀場合,都少不了由村民自己組織的傳統音樂舞蹈表演。凡是舉行祭祖、求雨等祭祀活動都不能沒有傳統音樂烘托氣氛。傳統音樂在不少民族中還成為青年男女表達愛情的載體。傳統音樂通常通過傳統樂器來表現。尼日爾的傳統樂器主要是鼓和琴。鼓的種類很多,造型各異,千姿百態。大的鼓有的直徑在一米左右,小的鼓則可以放在手上。形狀有圓錐形的、臺柱形的、正方形的、陀螺形的,還有各種動物形象的。就鼓的制作材料來說,有牛皮、羊皮、豹皮、蛇皮和魚皮等。鼓分單面和雙面。不同的鼓擊打的方式不同,有直立敲打的,有挎起拍打的,還有夾在兩腿之間或拿在手中敲打的。鼓聲節奏強烈,音量悠遠高亢,熱烈奔放,有很強的音樂表現力。在非洲樂器中,僅次于鼓的就是琴了。在尼日爾盛行的琴是槽式琴和弓形豎琴。槽式琴有一個容器式的音箱,有單弦和多弦之分。弓形豎琴,其琴頸呈拱形,弦穿過琴頸到達和琴頸構成同一角度的音箱。琴弦從3根到10根不等。
蓋雷沃爾舞蹈(Guérewol dance)
節假日
尼日爾的重要公共假日如下:
節日 | 日期 |
元旦 | 1月1日 |
全國和解日 | 4月24日 |
勞動節 | 5月1日 |
植樹節(獨立日) | 8月3日 |
國慶節 | 12月18日 |
圣誕節 | 12月25日 |
*以上資料來源,數據統計截至:2023-10-21。
此外,如果假日與星期天吻合,假期不另作安排。齋月期間公共機構的工作時間為7:30—15:30。尼日爾所有公有制企業或私營企業職員、雇員的合法工作時間每周不能超過40小時,每周必須有休息時間,至少為24小時的連續休息。尼日爾政府部門周一至周五為工作日,周六和周日是公休日。
國家標志
國旗
尼日爾國旗是三色旗,自上而下由橙色、白色和綠色三條相等平行長方形組成,在中間白色橫條上有一個橙色的圓輪,代表太陽。橙色象征北部沙漠;綠色象征富饒美麗的南方,又表示博愛和希望;白色象征純潔。圓輪象征太陽,又表示尼日爾人民為保護自己的權利而不惜犧牲的愿望。
尼日爾國旗
國徽
國徽是一枚綠色的盾徽。盾面左上角繪有交叉的劍和矛,這是撒哈拉游牧民族的標志。右上角繪有玉米圖案,象征尼日爾人民賴以生存的農業和糧食。盾面下部繪有牛頭圖案,象征當地居民以從事農牧業生產為主。盾面中間繪有光芒四射的太陽,象征生產的源泉,也代表北部沙漠地區灼人的陽光。橙、白、綠三色國旗交叉于盾徽的兩側,盾徽底部的白色飾帶上用法文書寫著“尼日爾共和國”的字樣。此國徽制定于1962年。
尼日爾國徽
國歌
尼日爾國歌歌名為《尼日爾之歌》,由摩里斯·梯也爾作詞,羅伯扎克·尼克·夫里翁內作曲。國歌莊嚴有力。1961年7月12日被采用。歌詞內容如下:面對著壯麗的山河,面對著尼日爾巨流,我們自豪地歡呼,歡呼新贏得的自由;從今避開無謂的爭吵,免得鮮血白白流;但愿世界能聽到獨立的民族發出的呼吼,同聲同氣,同一節奏,向燦爛的天空開口;永恒的神正看著我們。
風景名勝
編輯綜述
尼日爾政府一直致力于促進旅游業。在相關政策支持下,截止到2020年統計,尼日爾全國新開設186家酒店。其他旅游相關企業也有所增加,包括63家汽車租賃公司、224家旅行社和71家餐館。2011-2019年期間旅游業收入超過1.3萬億西非法郎。據統計,尼日爾共有3處世界遺產被收錄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世界遺產名錄。分別是:阿德爾和泰內雷自然保護區(The Adelie Land and Terre Adélie Nature Reserve)、W-阿爾利-彭賈里跨國聯合公園(W-Arly-Pendjari Complex)和阿加德茲歷史中心(Historic Centre of Agadez)。
阿德爾和泰內雷自然保護區
阿德爾和泰內雷自然保護區確實是非洲xxx的自然保護區之一,總面積約為770萬公頃。然而,僅有約六分之一的地區被認為具有真正的保護意義。這個保護區涵蓋了阿德爾火山斷層和小薩赫勒地區,盡管位于撒哈拉沙漠的泰內雷地區,但其氣候、動物和植物與周圍地區有明顯的差異。阿德爾和泰內雷自然保護區以其多樣的環境、豐富多樣的植物和野生動物而聞名。由于其地理位置和氣候特點,該地區擁有獨特的生態系統。這里可以找到從撒哈拉沙漠到草原、濕地和山脈等多種不同類型的生境,也能看到許多珍稀瀕危的物種,包括獅子、長頸鹿、豹子、黑犀牛和許多種不同的鳥類。
阿德爾和泰內雷自然保護區
W-阿爾利-彭賈里跨國聯合公園
這個由貝寧、布基納法索兩xxx同組成的跨國擴展地區是尼日爾西部國家公園的一部分,于1996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該地區擁有廣闊的完整蘇丹薩赫勒稀樹草原,植被類型包括草原、灌木地、草木混生的稀樹草原和廣闊的河灘森林。W公園包含了西非稀樹草原帶中xxx、最重要的陸地、半水生和水生生態系統連續體,是許多在西非其他地方消失或受到嚴重威脅的野生動物物種的庇護所。W公園是西非xxx的象群棲息地,也是該地區典型的大型哺乳動物(如獵豹、獅子和豹)的主要棲息地,還擁有該地區xxx一個有生存能力的獅群。
W-阿爾利-彭賈里跨國聯合公園
阿加德茲歷史中心
阿加德茲被譽為沙漠的門戶,位于撒哈拉沙漠的南緣。在15世紀和16世紀時,當艾爾蘇丹國建立起來,圖阿雷格部落在這座城市定居,尊重舊營地的邊界,形成了今天仍然存在的街道格局。這座城市的歷史中心是一個重要的商路交匯處,分為11個形狀不規則的區域。這些區域包括許多土建住宅和一組保存完好的宮殿和宗教建筑,其中包括一個完全由泥磚建造的27米高的清真寺尖塔,是世界上最高的此類結構。該遺址具有遠古的文化、商業和手工藝傳統,這些傳統至今仍在實踐中,并展示了精湛的土建建筑。
阿加德茲歷史中心
參考資料
編輯展開[1]尼日爾國家概況.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2023-10-16].
[2]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對外投資合作國別(地區)指南[M/OL]. 2022版: 1. [2023-10-17].
[3]國旗、國徽、國歌.一帶一路數據庫. [2023-10-16].
[4]Explore All Countries—Niger.THE WORLD FACTBOOK. [2023-10-16].
[5]尼日爾國家概況.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尼日爾共和國大使館經濟商務處. [2023-10-16].
[6]地理位置[M/OL]. // 彭坤元. 尼日爾. 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6-04: 1. [2023-10-17].
[7]Niger.One World Nations Online. [2023-10-16].
[8]尼日爾.中國大百科全書. [2023-10-16].
[9]Niger: Introduction.globalEDGE. [2023-10-20].
[10]尼日爾.中國領事服務網. [2023-10-16].
[11]《穆斯林薩赫勒地區的福音派基督徒》. Barbara M. Cooper,《穆斯林薩赫勒地區的福音派基督徒》,印第安納大學出版社,印第安納州布盧明頓,2006 年: 452-452.
[12]Forbidden.外交部網站. [2023-11-04].
[13]Which side of the road do they drive on?.Road Side. [2023-10-17].
[14]氣候[M/OL]. // 彭坤元. 尼日爾. 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6-04: 1. [2023-10-17].
[15]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對外投資合作國別(地區)指南[M/OL]. 2022版: 3. [2023-10-17].
[16]中古時期[M/OL]. // 彭坤元. 尼日爾. 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6-04: 1. [2023-10-21].
[17]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對外投資合作國別(地區)指南[M/OL]. 2022版: 2. [2023-10-17].
[18]Niger — History and Culture.iExplore. [2023-10-17].
[19]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對外投資合作國別(地區)指南[M/OL]. 2022版: 14-15. [2023-10-18].
[20]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對外投資合作國別(地區)指南[M/OL]. 2022版: 15-24. [2023-10-17].
[21]Niger - Market Overview.export.gov. [2023-10-20].
[22]尼日爾政變軍人代表宣布推翻巴祖姆政權,我使館發布緊急提醒.環球網-今日頭條. [2023-10-16].
[23]快訊!外媒:尼電視臺宣布尼日爾“新xxx”為將軍阿卜杜拉?哈馬尼.環球網-今日頭條. [2023-10-16].
[24]Niger.Britannica. [2023-10-17].
[25]河流與湖泊[M/OL]. // 彭坤元. 尼日爾. 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6-04: 1. [2023-10-18].
[26] (2006) Bradt Travel Guide - Niger. Geels, Jolijn, 2006: 15–22.
[27]On the industrial attributions of the Aterian and Mousterian of the Maghreb. Journal of Human Evolution., 2013-3-1
[28]The Making of a Photograph: Commitment March.National Geographic. [2023-11-05].
[29]he African Experience: From Olduvai Gorge to the 21st Century. Phoenix Press, 1999: 39.
[30](in French) Niger. Encyclopédie Larousse, 2014
[31]Early Metal Working in Sub Saharan Africa. Journal of African History, 1994
[32]Azelik. Le Saharien (Paris). [2023-11-05].
[33] Iron in Africa: Revisiting the History.Unesco (2002). [2023-11-05].
[34]Ancient cemetery found in ' green' Sahara Desert.ABC News. [2023-11-05].
[35]archaeology of a central Saharan granitic ring complex in Niger. Royal Museum of Central Africa, 2008
[36]Stone Age Graveyard Reveals Lifestyles Of A 'Green Sahara'.Science Daily. [2023-11-05].
[37] Graves Found From Sahara's Green Period. The New York Times.. [2023-11-05].
[38]Lakeside Cemeteries in the Sahara: 5000 Years of Holocene Population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 PLOS ONE.. [2023-11-05].
[39]Site archéologique de Bura.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2023-11-05].
[40] African Rock Art - Niger.British Museum. [2023-11-05].
[41] Sub-Zone 3: Niger. ICOMOS. [2023-11-05].
[42] History of Africa. Martin's Press, 1989, 1995: 32.
[43]金石并用時代[M]. // 彭坤元. 尼日爾. 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6-04: 1. [2023-10-17].
[44]The Empire of Mali. Oxford Research Encyclopedias. [2023-11-05].
[45] Mali Empire.Ancient Origins. [2023-11-05].
[46]"L’histoire du Niger, de l’Afrique et du Monde. Les royaumes Haoussa, 2023: 104–112.
[47]Nigeria: A Country Study.Washington, DC: GPO for the Library of Congress. [2023-11-05].
[48] Songhai Empire.World History Encyclopedia. [2023-11-05].
[49]AfricanKingdoms.com.African kingdoms – The Songhai Empire. [2023-11-05].
[50] Historical Dictionary of Niger. Scarecrow Press, 2018
[51]Kingdom of Kanem.World History Encyclopedia. [2023-11-05].
[52]General History of Africa: Africa from the Twelfth to the Sixteenth Century. Paris: UNESCO., 1981: 239.
[53]General History of Africa: Africa from the Twelfth to the Sixteenth Century. Paris: UNESCO, 1979: 52-258.
[54]The History of Islam in Africa. Ohio University Press, 2023: 81.
[55] Hausaland.World History Encyclopedia. [2023-11-05].
[56]Hausa States.bbc. [2023-11-05].
[57]he Cambridge History of Africa: From C 1600 to C 179.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5: 6-134.
[58]Colonialism and Violence in Nigeria..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2009: 1.
[59]How did Niger gain its independence from France?.World History Edu. [2023-10-17].
[60]History of Niger.Britannica. [2023-10-17].
[61]International Boundary Study No. 93 – Niger-Nigeria Boundary.fall.fsulawrc.com. [2023-11-05].
[62] Historical Dictionary of Niger. Scarecrow Press, 2012
[63] International Boundary Study No. 146 – Burkina Faso-Niger Boundary.fall.fsulawrc.com. [2023-11-05].
[64] International Boundary Study No. 73 – Chad-Niger Boundary.fall.fsulawrc.com. [2023-11-05].
[65] UNESCO General History of Africa, Vol. VIII: Africa Since 1935.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9: 3-70.
[66]The Brazzaville Conference, or Involuntary Decolonization. Africana Journal , 1990: 39–58.
[67] Les enjeux politiques dans la colonie du Niger (1944–1960).. Autrepart no 27, 2003: 41–60.
[68]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 Hamni Diori.britannica. [2023-11-21].
[69]Historical Dictionary of Niger.Scarecrow Press. [2023-11-21].
[70]Rethinking Resistance: revolt and violence in African history.Brill Academic Publishers. [2023-11-21].
[71] Renversement du président Hamani Diori au Niger Archived.Perspective monde. [2023-11-21].
[72]Agadez : 7eme vague de migrants nigériens rapatriés d’Algérie.Nigerdiaspora. [2023-11-21].
[73] Elections in Africa: A data handbook. 1999: 685.
[74]The National Conference Phenomenon and the Management of Political Conflict in Sub-Saharan Africa. Atlanta: African Studies Assoc, 1995: 1.
[75] Niger Foreign Policy and Government Guide.google. [2023-11-21].
[76] Niger's Elected President Ousted in Military Coup.New York Times. [2023-11-21].
[77]Obituary: Ibrahim Bare Mainassara.The Independent (London). [2023-11-21].
[78]Ibrahim Baré Ma?nassara.Encyclop?dia Britannica. [2023-11-21].
[79] 1999: President of Niger 'killed in ambush.BBC. [2023-11-21].
[80] Niger: A copybook coup d'etat.BBC. [2023-11-22].
[81]UN World Court decides Niger, Benin border dispute.UnitedNations. [2023-11-21].
[82]The ICJ Judgment in the Benin-Niger Border Dispute: the interplay of titles and 'effectivités' under the uti possidetis juris principle, Leide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Fabio Spadi . [2023-11-21].
[83] "RAPPORT DE LA MISSION D’OBSERVATION DES ELECTIONS PRESIDENTIELLES ET LEGISLATIVES DES 16 NOVEMBRE ET 4 DECEMBRE 2004.democratie.francophonie.org. [2023-11-21].
[84] Niger president rules by decree after court snub.Reuters. [2023-11-21].
[85]Emergency powers for Niger leader.BBC. [2023-11-21].
[86]"Military coup ousts Niger president Mamadou Tandja.BBC. [2023-11-21].
[87]Freedom in the World 2012: Niger.Freedom House. [2023-11-21].
[88] UNHCR: Attacks in NW Nigeria Send Thousands Fleeing to Niger.voanews. [2023-11-21].
[89]France ready to strike extremists on Libya border.Asian Defense News. [2023-11-21].
[90]Nigerien President Mahamadou Issoufou set to exit power.Africanews. [2023-11-21].
[91]Niger election: Mohamed Bazoum wins landmark vote amid protests.BBC News. [2023-11-21].
[92] Niger: Attack on presidential palace an 'attempted coup.aljazeera. [2023-11-21].
[93] Mohamed Bazoum sworn in as Niger's president amid tensions.Aljazeera. [2023-11-21].
[94]Niger soldiers announce coup on national TV.BBC. [2023-11-21].
[95]Niger general Tchiani named head of transitional government after coup.Aljazeera. [2023-11-21].
[96]Officiel : voici la liste des membres du gouvernement de Transition.actuniger. [2023-11-21].
[97]
Beaumont, Peter (16 August 2023). "Niger coup backers call for mass mobilisation amid military threat from regional bloc.The Guardian. [2023-11-22].
[98]西非三國宣布立即退出西共體.新華社-今日頭條. [2024-01-29].
[99]西非三國準備成立邦聯.今日頭條. [2024-02-17].
[100]Climate of Niger.Britannica. [2023-10-18].
[101]趙凱. 中尼地學領域合作展望[M/OL]. 天津: 中國地質調查局武漢地質調查中心, 2016年9月24日: 4. [2023-10-20].
[102]地形特征[M/OL]. // 彭坤元. 尼日爾. 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6-04: 1. [2023-10-18].
[103]Lac Tchad.rsis. [2023-11-22].
[104]尼日爾:灌溉技術是脫貧的根本途徑.中國水利. [2023-11-22].
[105]LakeChad.britannica. [2023-11-22].
[106]礦產資源[M/OL]. // 彭坤元. 尼日爾. 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6-04: 1. [2023-10-18].
[107]尼日爾宣布加入國際水公約,加強與鄰國的跨境合作并促進和平.聯合國新聞. [2023-10-21].
[108]國際行動十年,生命之水,2005-2015.United Nations. [2023-10-21].
[109]尼日爾.United Nations. [2023-10-21].
[110]植物[M/OL]. // 彭坤元. 尼日爾. 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6-04: 1. [2023-10-18].
[111]動物[M/OL]. // 彭坤元. 尼日爾. 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6-04: 1. [2023-10-18].
[112]Geography & Wildlife:Our Planet, Regions of Niger.Our Africa Org. [2023-11-05].
[113]An Ecoregion-Based Approach to Protecting Half the Terrestrial Realm.BioScience. 67 (6). [2023-11-05].
[114]Niger – Country Profile.Status and Trends of Biodiversity. [2023-11-05].
[115]Welcome to BirdLife International en.BirdLife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2023-11-05].
[116]Africa's Second largest nature preserve established. Conservation Biology. Society for Conservation Biology, 1989: 16–18.
[117]Niger.Sahara Conservation Organization. [2023-11-05].
[118]Niger: Country Pasture/Forage Resource Profiles.FAO Organization. [2023-11-05].
[119]尼日爾.中國領事服務網. [2023-10-20].
[120]聯合國駐尼日爾系統.United Nations. [2023-10-20].
[121]尼日爾持續強降雨已致145人死亡.中國應急信息網. [2023-10-20].
[122]非洲/尼日爾 - 基層團體援助被天災和人禍隔離的家庭:“是天主派你們來的”.agenzia fides. [2023-10-20].
[123]行政區劃[M/OL]. // 彭坤元. 尼日爾. 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6-04: 1. [2023-10-18].
[124]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對外投資合作國別(地區)指南
[M/OL]. 2022版: 4-5. [2023-10-18].
[125]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對外投資合作國別(地區)指南[M/OL]. 2022版: 5. [2023-10-18].
[126]Niamey.Britannica. [2023-10-18].
[127]Zinder.Britannica. [2023-10-18].
[128]政黨[M/OL]. // 彭坤元. 尼日爾. 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6-04: 1. [2023-10-18].
[129]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對外投資合作國別(地區)指南[M/OL]. 2022版: 7-8. [2023-10-18].
[130]尼日爾.一帶一路數據庫. [2023-10-18].
[131]第三節 尼日爾—法國關系[M/OL]. // 彭坤元. 尼日爾. 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6-04: 1. [2023-10-18].
[132]第四節 尼日爾—美國關系[M/OL]. // 彭坤元. 尼日爾. 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6-04: 1. [2023-10-18].
[133]尼日爾保衛祖國國家委員會宣布廢除與美國軍事合作協議.紅星新聞-今日頭條. [2024-03-17].
[134]雙邊政治關系[M/OL]. // 彭坤元. 尼日爾. 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6-04: 1. [2023-10-18].
[135]經貿關系[M/OL]. // 彭坤元. 尼日爾. 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6-04: 1. [2023-10-18].
[136]文教衛生方面的合作[M/OL]. // 彭坤元. 尼日爾. 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6-04: 1. [2023-10-18].
[137]尼日爾擬于年底前遣返13萬尼日利亞難民.今日頭條-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新聞新媒體中心官方賬號. [2023-10-16].
[138]xxx節 建軍簡史[M/OL]. // 彭坤元. 尼日爾. 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6-04: 1. [2023-10-20].
[139]國防體制[M/OL]. // 彭坤元. 尼日爾. 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6-04: 1. [2023-10-20].
[140]尼日爾概況.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尼日爾共和國大使館 . [2024-02-08].
[141]尼日爾政變軍人代表宣布推翻巴祖姆政權,我使館發布緊急提醒.環球國際. [2024-02-08].
[142]尼日爾政變軍人稱成立新政府.北京晚報. [2024-02-08].
[143]"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 2022: Demographic indicators by region, subregion and country, annually for 1950-2100.United Nations 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 [2023-11-05].
[144]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對外投資合作國別(地區)指南[M/OL]. 2022版: 9-11. [2023-10-20].
[145]語言[M/OL]. // 彭坤元. 尼日爾. 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6-04: 1. [2023-10-18].
[146]宗教信仰[M/OL]. // 彭坤元. 尼日爾. 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6-04: 1. [2023-10-18].
[147] Historical Dictionary of Niger. Scarecrow Press, 1979: 156-7, 193-4..
[148]xxx節 經濟發展綜述[M/OL]. // 彭坤元. 尼日爾. 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6-04: 1. [2023-10-18].
[149]Overview.The World Bank in Niger
. [2023-10-20].
[150]非洲金融共同體法郎.MBA智庫. [2023-10-28].
[151]農業[M/OL]. // 彭坤元. 尼日爾. 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6-04: 1. [2023-10-18].
[152]畜牧業[M/OL]. // 彭坤元. 尼日爾. 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6=04: 1. [2023-10-18].
[153]工業[M/OL]. // 彭坤元. 尼日爾. 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6-04: 1. [2023-10-18].
[154]采礦業[M/OL]. // 彭坤元. 尼日爾. 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6-04: 1. [2023-10-18].
[155]第四節 商業、服務業[M/OL]. // 彭坤元. 尼日爾. 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6-04: 1. [2023-10-18].
[156]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對外投資合作國別(地區)指南[M/OL]. 2022版: 18-19. [2023-10-18].
[157]旅游業的現狀[M/OL]. // 彭坤元. 尼日爾. 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6-04: 1. [2023-10-18].
[158]阿爾及利亞宣布將與5個非洲鄰國建立自貿區.今日頭條. [2024-02-15].
[159]兒基會:尼日爾兒童面臨巨大危機.聯合國新聞. [2023-10-20].
[160]對外投資合作國別(地區)指南-尼日爾.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2022[2023-12-09].
[161]吳正丹. 沙漠中有一座“網紅”博物館(國家人文地理).人民日報海外版. 2022-09-26[2023-12-09].
[162]口頭傳說歷史與語言研究中心.中國大百科全書. [2023-12-09].
[163]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對外投資合作國別(地區)指南
[M/OL]. 2022版: 11. [2023-10-18].
[164]存在問題[M/OL]. // 彭坤元. 尼日爾. 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6=04: 1. [2023-10-20].
[165] SEMINAIRE-ATELIER DE FORMATION ET DE SENSIBILISATION“Mission de service public dans les entreprises de presse d'Etat et privée.FIJ/SAINFO/LO-TCO CCOG. [2023-11-23].
[166]les radios à caractère confessionnel et politique sont formellement interdites. CSC , 2009
[167]Sport in Niger.topendsports. [2024-02-08].
[168]Niger At The Olympics.Academic Accelerator . [2023-10-20].
[169]Jeux de la Francophonie.Jeux. [2023-12-11].
[170]Première édition des Jeux de la CEN-SAD à Niamey - Sports/neuf disciplines sportives au programme.lesahel. [2023-12-11].
[171]Championnat scolaire 2009 : les compétitions se poursuivent au stade général Seini Kountché de Niamey.lesahel. [2023-12-11].
[172]Stade Général Seyni Kountché.Mapcarta. [2023-12-11].
[173]Niger. Bradt UK. Globe Pequot Press USA, 2006
[174]全球最宜居國家排行榜出爐 挪威登頂.環球旅游. [2023-10-28].
[175]對外投資合作國別(地區)指南[M/OL]. 2022版: 45. [2023-10-28].
[176]尼日爾邊境地區安全形勢和首都治安惡化,中國公民注意防范.山東省對外投資與經濟合作商會. [2023-10-25].
[177]第八節 國民生活.彭坤元[M/OL]. // 彭坤元. 尼日爾. 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6-04: 1. [2023-10-18].
[178]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對外投資合作國別(地區)指南[M/OL]. 2022版: 20-24. [2023-10-18].
[179]Annuaire Statistique du Ministère de l’équipement 2016–2020. Edition 2021. Annexe 1: Répertoire des routes.Institut National de la Statistique (INS) du Niger, novembre 2021. [2023-11-05].
[180]首都概況.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2023-12-09].
[181]HOME.Niamey Airport. [2023-12-11].
[182]尼日爾國家概況.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2023-12-09].
[183]La navigation fluviale dans le moyen Niger .horizon.documentation. [2023-11-05].
[184]概述[M/OL]. // 彭坤元. 尼日爾. 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6-04: 203. [2024-02-08].
[185]非洲國家禮儀-尼日爾禮儀-文明出國.中國簽證資訊網. [2023-10-28].
[186]Niger Food: 9 Must-Try Traditional Dishes of Niger.Travel Food Atlas. [2023-10-28].
[187]尼日爾習俗(禮儀漫談)
.人民網. [2024-02-08].
[188]文學與電影[M/OL]. // 彭坤元. 尼日爾. 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6-04: 1. [2023-10-18].
[189]音樂與舞蹈[M/OL]. // 彭坤元. 尼日爾. 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6-04: 1. [2023-10-18].
[190]第六節 國旗、國徽、國歌[M/OL]. // 彭坤元. 尼日爾. 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6-04: 1. [2023-10-18].
[191]尼日爾積極發展旅游業.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2023-11-22].
[192]世界遺產名錄.UNESCO. [2023-10-20].
[193]阿德爾和泰內雷自然保護區.UNESCO. [2023-10-20].
[194]W-Arly-Pendjari Complex.UNESCO. [2023-10-20].
[195]Historic Centre of Agadez.UNESCO. [2023-10-20].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427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