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利時

    編輯
    本詞條由“匿名用戶” 建檔。

    比利時王國(法語:RoyaumedeBelgique;荷蘭語:KoninkrijkBelgi?;德語:K?nigreichBelgien;英語:TheKingdomofBelgium),簡稱比利時(法語:Belgique;英語:Belgium),是位于歐洲西北部的聯邦議會君主立憲制國家。國土面積30688平方千米,海岸線長66.5千米,首都布魯塞爾,官方語言為荷蘭語、法語和德語,截至2023年1月...

    目錄
    1. 1 名稱由來
    2. 2 歷史沿革
    3. ? 史前時期
    4. ? 早期歷史
    5. ? 羅馬征服時期
    6. ? 法蘭克時期
    7. ? 封建與專制時代(843年至1830年)
    8. ? 洛塔林吉亞時期(843年~1384年)
    9. ? 勃艮第王朝統治時期(1384年~1555年)
    10. ? 西班牙統治時期(1555年~1713年)
    11. ? 奧地利統治時期(1713年~1795年)
    12. ? 近代被占領與合并時期(1795年~1830年)
    13. ? 獨立初期(1830年至1914年)
    14. ? 兩次世界大戰(1914年至1945年)
    15. ? xxx次世界大戰(1914年~1918年)
    16. ? 二戰前(1918年~1940年)
    17. ? 第二次世界大戰(1940年~1945年)
    18. ? 20世紀50年至90年代
    19. ? 王位危機(20世紀40年代~50年代初)
    20. ? 民族語言沖突(20世紀60年代~70年代)
    21. ? 殖民地獨立(20世紀60年代)
    22. ? 聯邦制改革(20世紀70年代~20世紀90年代)
    23. ? 21世紀
    24. ? 聯邦制改革的深入(2001年至2010年)
    25. ? “無政府危機”(2010年至2011年)
    26. ? 比利時近況(2013年至今)
    27. 3 自然地理
    28. ? 位置境域
    29. ? 氣候
    30. ? 地質
    31. ? 地層
    32. ? 地形地貌
    33. ? 水文水利
    34. ? 河流
    35. ? 湖泊
    36. ? 水利
    1. ? 土壤
    2. ? 自然資源
    3. ? 土地資源
    4. ? 水資源
    5. ? 礦產資源
    6. ? 森林資源
    7. ? 生物多樣性
    8. ? 植物和真菌
    9. ? 動物
    10. ? 自然保護區
    11. ? 自然災害
    12. 4 行政區劃
    13. ? 政區詳情
    14. ? ?主要城市
    15. ? 布魯塞爾
    16. ? 安特衛普
    17. ? 根特
    18. ? 布魯日
    19. 5 政治
    20. ? 政體
    21. ? 議會
    22. ? 政府
    23. ? 司法
    24. ? 憲法
    25. ? 政黨
    26. ? 國家元首
    27. ? 政要
    28. ? 首相
    29. ? 內閣成員
    30. 6 國際關系
    31. ? 綜述
    32. ? 對外關系
    33. ? 與法國的關系
    34. ? 與荷蘭、盧森堡的關系
    35. ? 與德國的關系
    36. ? 與美國的關系
    1. ? 與歐盟的關系
    2. ? 與中國的關系
    3. ? 國際組織
    4. 7 軍事
    5. ? 軍事力量
    6. ? 軍事行動
    7. 8 人口
    8. ? 人口數量
    9. ? 族群
    10. ? 移民
    11. ? 語言
    12. ? 宗教
    13. 9 經濟
    14. ? 綜述
    15. ? xxx產業
    16. ? 第二產業
    17. ? 第三產業
    18. ? 服務業
    19. ? 旅游業
    20. ? 財政金融
    21. ? 外貿和投資
    22. ? 對外貿易
    23. ? 對外投資
    24. 10 社會事業
    25. ? 教育
    26. ? 衛生
    27. ? 文化
    28. ? 重要文化場所
    29. ? 重要文化活動
    30. ? 科技
    31. ? 知名科學家
    32. ? 媒體
    33. ? 體育
    34. ? 社會治安
    35. 11 交通
    36. ? 綜述
    1. ? 公路
    2. ? 鐵路
    3. ? 航空
    4. ? 航運
    5. 12 人文
    6. ? 非物質文化遺產
    7. ? 藝術
    8. ? 文學
    9. ? 音樂
    10. ? 美術
    11. ? 建筑
    12. ? 飲食
    13. ? 習俗
    14. ? 著裝
    15. ? 禮儀
    16. ? 節慶
    17. ? 公共假日
    18. ? 國家象征
    19. ? 國旗
    20. ? 國徽
    21. ? 國歌
    22. ? 國花
    23. ? 國鳥
    24. 13 風景名勝
    25. ? 主要景點
    26. ? 天鵝之家
    27. ? 小于連撒尿雕像
    28. ? 原子球
    29. ? 世界遺產
    30. ? 布魯塞爾大廣場
    31. ? 布魯日歷史中心
    32. ? xxx次世界大戰(西線)的墓葬和紀念場所
    33. 14 注釋
    34. 15 參考資料

    比利時王國(法語:Royaume de Belgique;荷蘭語:Koninkrijk Belgi?;德語:K?nigreich Belgien;英語:The Kingdom of Belgium),簡稱比利時(法語:Belgique;英語:Belgium),是位于歐洲西北部的聯邦議會君主立憲制國家。國土面積30688平方千米,海岸線長66.5千米,首都布魯塞爾,官方語言為荷蘭語、法語和德語,截至2023年1月,比利時全國總人口為1169.8萬。

    名稱由來

    編輯

    比利時的國名“Belgium”,來源自貝爾蓋人(Belgae),貝爾蓋人是一個大型部落聯盟,至少從公元前3世紀起就居住在高盧北部英吉利海峽、萊茵河西岸和塞納河北岸之間。

    歷史沿革

    編輯

    史前時期

    現比利時境域最早的人類活動可以追溯到約10萬年前。1829年至1830年左右,在比利時昂日發現了一些尼安德特人化石,其中最早的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萬年左右。

    北歐最早的新石器時代農耕技術——約公元前5500-4500年起源于歐洲東南部的塞斯克洛文化,于大約公元前5000年,擴展到比利時東部的赫斯巴伊地區,并在那里停止了擴張。該文化的顯著特點是在村莊周圍使用城墻進行防御。

    從公元前3000年開始,一種典型的喪葬習俗——在洞穴中建造集體墳墓開始在整個馬恩河流域盛行。這些墓葬與韋里斯(Wéris)等十多處巨石遺跡一起,構成了比利時塞納河-瓦茲-馬恩河文化(SOM)被大量占領的xxx見證。塞納-瓦茲-馬恩文化(SOM)是新石器時代和舊石器時代之間的過渡時期,并已擴散到法國北部和阿登地區。

    比利時的人口從青銅時代中期(約公元前1750年)開始持續穩定增長,并從約公元前1300年開始出現厄恩菲爾德文化(在比利時北部的拉韋爾斯和哈蒙-阿切爾發現的古墓表明了這一點)。隨后是鐵器時代的哈爾施塔特文化和拉泰納文化(約公元前800年起)。

    從公元前500年左右開始,貝爾格部落將這三種與凱爾特人相關的文化表現形式傳入該地區,并在當地定居下來,與地中海世界進行貿易往來。

    早期歷史

    羅馬征服時期

    公元前54年,今比利時境域被羅馬共和國將軍凱撒征服,當時主要由凱爾特人居住。屋大維統治時,建立了高盧比利時行省,其領域涵蓋了當今比利時、荷蘭、盧森堡以及德國西部、法國東北部一部分。行政中心在蘭斯。

    公元1世紀末~2世紀,高盧經濟繁榮,農業紡織業、冶金業均有發展。城市中點綴著羅馬式的建筑物,如神廟、凱旋門、競技場和劇場,羅馬式公路貫穿高盧全境。奴隸制莊園廣泛流行。羅馬皇帝克勞狄一世統治時期(公元41~54年),高盧地方貴族開始進入元老院,逐漸和羅馬統治階級合流,促進了高盧的同化。高盧人民在羅馬的重稅政策和高利貸的壓榨下,生活艱難,幾次xxx。

    法蘭克時期

    從公元3世紀起,法蘭克人的日耳曼部落開始突破羅馬人在萊茵河上的壁壘,侵入并占領該地。從公元4世紀起,比利時成為法蘭克王國的一部分。

    公元5世紀,法蘭克王國墨洛溫王朝最終占領了法國北部。法蘭克人在克洛維一世的帶領下戰勝羅馬帝國在北部高盧的最后統治者西格里烏斯。然后轉向北方,占領了后來被稱為奧斯特拉西亞的土地,其中包括比利時的大部分地區。隨軍的基督教傳教士向當地民眾傳教,在今比利時境域掀起了一股宗教改宗浪潮。

    公元751年丕平三世按舊約中的儀式涂油登基成為法蘭克王國國王,建立了加洛林王朝。加洛林王朝的統治范圍覆蓋了今比利時東部及其周邊地區。丕平三世之子查理大帝在位期間,將歐洲的大部分地區置于他的統治之下,并于公元800年被教皇利奧三世加冕為"新神圣羅馬帝國的皇帝"。

    在墨洛溫王朝和加洛林王朝時期,今比利時境域分屬于法國和神圣羅馬帝國。其中佛蘭德伯國斯海爾德河以西的部分在中世紀成為法國的一部分,但佛蘭德伯國的其余部分則是神圣羅馬帝國的一部分,而下洛塔林吉亞公國,它曾有過一段獨立王國的時期。

    封建與專制時代(843年至1830年)

    洛塔林吉亞時期(843年~1384年)

    9世紀至13世紀,比利時領土隸屬于不同的君主,西部為法國國王,東部為德意志皇帝,并由當地的總督統治。只有列日公國從公元1000年起由帝國皇帝和教皇任命的一位“主教親王”統治,如同一個獨立小國。

    公元814年,查理大帝去世后,強大的法蘭克帝國陷入戰亂。公元843年,根據《凡爾登條約》,帝國一分為三,洛塔爾得到比利時所在的中間部分,史稱洛塔林吉亞。不久分裂,成為若干互不相屬的諸侯國。9世紀中葉,比利時西部(弗蘭德伯爵領地)歸西法蘭克,東部歸東法蘭克。11世紀形成了康布雷、列日、烏得勒支等侯爵領地和布拉班、赫尼郜、那慕爾、林堡、盧森堡等伯爵領地的封建割據局面。在弗拉芒和布拉班地區自10世紀起就出現了最早的城市,自1071年起發展成為歐洲xxx批城市公社。這些城市公社通過與東歐、南歐、拜占庭和東方的貿易,得到很大發展。11~12世紀,城市居民為擺脫封建領主的控制和壓迫而開展斗爭,蓬勃興起的城市與各諸侯國之間常年混戰。

    12~13世紀,比利時呈現出城市內部斗爭同封建領主之間的內訌,以及同鄰近大國——英、法、德意志帝國——的利害沖突交織在一起的復雜局面。1214年7月,布文戰役后,比利時的弗拉芒地區被法王控制。1280年,弗拉芒的布魯日、伊珀爾以及其他城市爆發人民xxx,城市貴族為了鎮壓xxx而求助于法王菲利普四世,結果使弗拉芒地區于1300年完全并入法國。法國地方官員的勒索激起人民的不滿。1301年和1302年布魯日的手工業者奮起反抗法國人和城市貴族。1302年7月11日,在“金馬刺戰役”中,手工業者和城市步兵聯合弗拉芒的農民在科特賴克附近打敗了法國的騎士軍。此次戰役意義深遠。

    1337~1453年,英法百年xxx期間,比利時所屬的根特城市貴族殘酷壓榨織工,引起暴動。英、法借機進行干涉。到1384年,根特在接受大赦和保存城市自由的條件下,承認法王之弟勃艮第公爵菲利普三世的統治,弗拉芒地區歸屬勃艮第公國。

    勃艮第王朝統治時期(1384年~1555年)

    1384年,比利時的弗拉芒地區轉屬勃艮第公爵后,各諸侯國逐漸歸附和并入勃艮第。勃艮第王朝在15世紀陸續取得那慕爾、布拉班、林堡、赫尼郜、荷蘭、澤蘭和盧森堡等領地。比利時逐漸統一。在此過程中,菲利普三世專制集權又窮兵黷武,因而激起強烈的反抗。1477年1月,查理戰死在圍攻南錫城的戰場。勃艮第王朝的繼承人——查理之女瑪麗在內憂外患的關頭,嫁給德意志皇帝之子馬克西米利安大公。于是,比利時所屬的勃艮第便開始歸哈布斯堡家族統治。1495年,統治勃艮第的哈布斯堡家族又和卡斯蒂利亞王室(今西班牙)締結了雙重姻盟:“美男子”菲利普娶了西班牙的“瘋女”胡安娜;菲利普的妹妹瑪格麗特嫁給了胡安娜的兄弟唐璜。1516年,“美男子”菲利普與“瘋女”胡安娜之子查理五世成為西班牙國王,又于1519年當上神圣羅馬帝國皇帝。至此,勃艮第王朝終于形成一個具有17個省的政治實體。但它仍只能稱為勃艮第集團或尼德蘭,因為它并非一個真正統一的中央集權國家,而只是勃艮第家族不斷用爵位和勛章拉攏和收買貴族的結果。各省仍保持著它們的自治權

    1555年,查理五世正式禪位前3年,他把對勃艮第(尼德蘭)17個省的統治權讓給其子,即西班牙國王菲利普二世。從此,比利時所在的尼德蘭成為西班牙的一部分。

    西班牙統治時期(1555年~1713年)

    菲利普二世身為西班牙尼德蘭的國王,但長期住在西班牙。直到1595年去世,他也未去過其屬地尼德蘭,而是將它移交給其妹——帕爾馬的瑪格麗特。由于西班牙的專制統治和對新教徒的殘酷xxx,大批新教徒被迫逃往尼德蘭北部的河湖縱橫地區。西班牙總督阿爾瓦對民眾的反抗采取殘酷鎮壓手段,由此引發民眾的反抗。經過斷斷續續80年的xxx,最后爆發了由奧倫治親王(“沉默者”威廉一世)領導的尼德蘭北部各省的xxx暴動。比利時所屬的尼德蘭南部各省也加入了xxx。根據明斯特和約,西班牙承認尼德蘭北部聯省即荷蘭的獨立,但尼德蘭南部仍未擺脫西班牙及其總督的控制。從此,尼德蘭分裂成兩部分。南部尼德蘭遂成為列強角逐中任意擺布的對象。1713年《烏特勒支和約》的簽訂結束了西班牙王位繼承xxx,原由西班牙統治的南部尼德蘭各省(今比利時)改由奧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統治。

    奧地利統治時期(1713年~1795年)

    在哈布斯堡家族統治下,南部尼德蘭雖基本結束了連年遭受xxx和侵犯的處境,但仍無自主權,只是被奧地利統治和剝削的行省而已。代表奧地利皇帝的總督享有無限權力,實行專制統治。1789年,在法國大xxx的影響下,爆發了反對奧地利專制統治的“布拉班xxx”和“列日xxx”。xxx者擊敗了奧地利軍隊,并成立了比利時合眾國。1794年,奧地利軍隊在弗勒呂斯被法國擊敗并趕出比利時。1795年10月10日,新十一月黨的國民公會宣布比利時并入法國。根據1797年簽訂的《康波福米奧條約》(Treaty of Campo Formio),奧地利被迫承認法國對比利時的占領。

    在語言邊界的北部,人們操低地德意志的各種日耳曼方言,其名稱因地而異,以后演變成各種弗拉芒方言,從19世紀起逐漸成為單一的方言,最后成為荷蘭語(弗拉芒語)。在法國統治時期,弗拉芒資產階級也經常講法語,這就是操法語的弗拉芒人。在語言邊界的南部,各種高盧-羅馬方言經過長期演變逐漸成為后來的法語。

    近代被占領與合并時期(1795年~1830年)

    • 法國占領時期(1795年~1815年)

    在法國占領的20年中,法國統治者對比利時人民橫征暴斂,并采取宗教xxx和強行征兵等政策。尤其是拿破侖帝國連綿不斷的擴張和侵略xxx,給比利時帶來了沉重的苦難。這迫使比利時人民不斷奮起反抗,多次發動xxx。1815年,拿破侖在滑鐵盧一戰被歐洲聯軍打敗。拿破侖后來的“百日政變”也很快被撲滅。法國對比利時的占領和控制宣告結束。但是,比利時并未因此獲得獨立自主。由于歐洲列強尤其是英國——擔心法國的擴張勢力卷土重來,所以決定在法國西北邊界建立一個強有力的“屏障國家”。在1815年的維也納會議上,比利時各省被正式移交給荷蘭國王威廉一世。于是,比利時與荷蘭組成了一個聯合王國——尼德蘭王國。

    獨立前的比利時一直是歐洲列強相互爭奪、任意宰割的對象。這導致它的政治邊界與自然邊界極不吻合。它同荷蘭的邊界是由1648年《明斯特條約》規定的;它同法國的邊界則是由1713年《烏特勒支和約》(Treaty of Utrecht)規定的。

    長期被歐洲列強分割和統治的比利時逐漸產生了獨立自主意識。1789年法國大xxx爆發后,在國家獨立理念的鼓舞下,布魯塞爾和列日興起了民族解放運動。1790年在布魯塞爾宣布比利時聯合王國的成立。但不久,奧地利侵入布魯塞爾和列日,并恢復其統治。1794年弗勒呂斯戰役后,法國從奧地利手中奪取了比利時。最初,法國的“xxx”受到歡迎,因為他們摧毀了舊制度,恢復了公民自由。但后來,法國占領軍的強行征兵和橫征暴斂引起了比利時人的不滿。

    • 奧倫治家族統治時期(1815年~1830年)

    在1815年的維也納會議上,歐洲列強為削弱法國,決定將比利時交由荷蘭統治。這種人為的強行合并產生了一系列不良后果。比利時人對列強的擺布和荷蘭統治者的專橫深惡痛絕。首先,南、北兩方的經濟差異和對立十分明顯:在經濟相對落后的南方——比利時,無論從事農業或工業的人都主張實行貿易保護主義;而在工商業發達的北方——荷蘭,大部分工商業主要求實行自由貿易。其次,宗教方面的對立也十分突出:北方公開信仰新教——加爾文教;南方則一律信奉天主教。此外,語言方面的矛盾也異常尖銳:南部講法語;北部講荷蘭語,且人口比講法語的多。在奧倫治家族統治下,比利時人的權益受到嚴重侵害。威廉一世先是取締教會學校,繼而把比利時的官方語言改為荷蘭語。這必然激起比利時各階層的反對。1828年,比利時自由黨和天主教黨聯合組成“反對派”聯盟,為廢除新稅和爭取法律上的平等地位而斗爭。長期受異族統治的比利時人此時已具有了強烈的自由和民族意識。他們通過政治手段要求實行徹底的政治改革,并渴望擺脫荷蘭的統治而取得某種形式的獨立,建立起屬于比利時人民的新國家。所以,當法國1830年xxx推翻波旁王朝后,布魯塞爾和列日人也隨之發動xxx,推翻了荷蘭的統治,取得了比利時的獨立。

    獨立初期(1830年至1914年)

    在法國七月xxx的影響下,1830年8月25日,布魯塞爾民眾發動了反對荷蘭統治者的xxx。荷蘭國王威廉一世長子奧倫治親王到布魯塞爾與xxx者談判未果,于是便派弗里德里希親王率領軍隊鎮壓xxx者。經過激烈的巷戰,荷蘭軍隊敗退。9月25日,自由資產階級和自由貴族組成了臨時政府。11月18日,比利時國民大會的200名代表在布魯塞爾集會,宣告比利時獨立。此后,xxx擴展到全國。1831年1月20日,英國、法國和普魯士參加的倫敦會議承認比利時的獨立,并保證它的xxx中立。2月7日,國民大會頒布比利時憲法,規定比利時為世襲的君主立憲國。6月4日,國民大會選舉薩克森-科堡的利奧波德親王為國王,稱利奧波德一世(1831~1865年在位)。荷蘭軍隊入侵比利時后,利奧波德一世請求法國保護。法國軍隊開進比利時,荷蘭軍隊被迫撤出比利時。1839年,比利時與荷蘭簽訂和約,把林堡省與盧森堡省大部劃歸荷蘭。荷蘭承認比利時為獨立國家,并由英、法、普、俄等國保障其xxx中立地位。

    獨立后的比利時在社會經濟方面得到迅速發展。1831~1870年,它的煤炭和冶煉工業的發展尤其顯著。19世紀末,比利時開始從自由資本主義向帝國主義過渡。在此期間,它參加了歐洲列強對非洲的瓜分。從1876年起,比利時侵占剛果領土,從那里掠奪大量橡膠、象牙等資源。1908年剛果自由邦成為比利時殖民地。

    兩次世界大戰(1914年至1945年)

    xxx次世界大戰(1914年~1918年)

    20世紀初,歐洲兩個帝國主義敵對集團逐漸形成。雖然比利時奉行中立外交,但德國制定的施利芬計劃仍將其列為進攻目標。xxx次世界大戰爆發后,1914年8月4日,德國軍隊大舉侵入比利時,結果遭到比利時軍隊的頑強抵抗。經過兩周的血戰,德國才得以進入布魯塞爾。比利時軍隊在安特衛普堅持戰斗,最后退至伊澤爾河西岸固守,直到1918年轉入反攻。在整個xxx中,國王阿爾貝一世作為比軍統帥堅持留在國土上,比利時政府則撤到法國西海岸的勒阿弗爾市。

    德國把征服比利時作為其西線xxx目標的核心步驟。占領比利時后,德國決定將比利時降至其“屬國”地位。為此,占領軍大力鼓動極端主義的弗拉芒運動,收買和拉攏弗拉芒地區愿意投靠德國的“合作者”。1916年,德國將比利時的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部分成弗拉芒語和法語兩部分,重新開辦根特大學作為弗拉芒語的學府,并策劃將比利時劃分為兩個行政單位。此舉遭到多數比利時人的反對。在xxx中,比利時在人力、物力和財力上遭到巨大損失:軍民傷亡達10萬人;被流放到德國服役的有12萬人;全國80%的熔鐵爐、40%的鐵路遭到損毀。

    二戰前(1918年~1940年)

    1918年11月,德國在英法聯軍的沉重打擊下被迫求和,xxx次世界大戰宣告結束。比利時隨即光復。戰后比利時很快恢復了經濟生產,到1924年便達到戰前水平。在對外關系方面,1919年比利時接管了德國在非洲的殖民地盧旺達和布隆迪,并實行委任統治。1920年與法國結成軍事同盟,1921年與盧森堡締結經濟同盟,1925年加入《洛迦諾公約》。

    從20世紀30年代起,比利時受到世界性經濟危機的影響,社會政治矛盾激化,國內法西斯勢力增長并試圖發動政變。在歐洲法西斯勢力猖獗和xxx陰云密布的情況下,1936年10月,即位不久的利奧波德三世(1934~1950年在位)宣布比利時退出《洛迦諾公約》,奉行“xxx中立”的外交路線。但這并未能使比利時擺脫陷入xxx的命運。

    第二次世界大戰(1940年~1945年)

    1940年5月10日,納粹德國以xxx入侵破壞了比利時的中立。比軍進行了短暫的抵抗,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三世于1940年5月28日宣布投降。比利時因此喪失了獨立。比利時政府流亡英國,繼續抗戰,并把殖民地、商船隊和黃金儲備交由盟國支配。比利時人民積極展開反法西斯斗爭。他們出版地下刊物宣傳抗戰,向盟軍提供軍事情報,建立秘密協助英軍回國的“彗星”逃亡聯絡線,開展怠工、破壞和暗殺德軍及比利時奸細等活動。1944年9月,比利時整個領土獲得解放。

    在法西斯德國占領比利時的4年多時間里,比利時人民遭受到極大的生命損失和物質損失。比利時抵抗運動成員被殺害1.6萬人,在比猶太人從戰前的9萬人減至2.3萬人,有25萬比利時人被押往德國服勞役。戰后,比利時很快恢復了經濟繁榮。1944年比利時同荷蘭、盧森堡結成關稅同盟(1958年發展為比、荷、盧經濟同盟),并同法國、英國、盧森堡和荷蘭締結區域性防御組織。

    20世紀50年至90年代

    王位危機(20世紀40年代~50年代初)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比利時國內圍繞國王的地位問題發生了嚴重分歧和激烈爭論。利奧波德三世在德軍入侵后拒絕流亡英國,并率領軍隊無條件投降,在占領軍的“保護下”茍且偷安。因此,在倫敦流亡的比利時政府不再承認他的國王地位,并于1944年9月指定其弟查理親王為攝政王。利奧波德三世沒有對國家和民族盡到應有的義務,卻在國家光復后要求回國復位。不同黨派和地區在此問題上發生了嚴重對抗,語言和民族矛盾進一步加深。從地區上講,北部弗拉芒區多數人表示贊成國王復位,而南部瓦隆區多數人反對國王復位。從黨派上講,天主教黨聲明贊成,社會黨和自由黨則表示反對。比利時當局為此舉行了公民投票,結果全國57%的選民贊成。議會隨后做出相應決議。1950年7月22日,利奧波德三世從瑞士返回布魯塞爾。但比利時發生了大規模的抗議示威和罷工運動,并出現了流血沖突,全國處于動亂狀態,局勢瀕臨失控。在這種嚴重情況和巨大壓力下,利奧波德三世只得于8月11日宣布讓位于其長子博杜安,局勢遂告平息。

    民族語言沖突(20世紀60年代~70年代)

    比利時從古代起便受到拉丁文化和日耳曼文化兩種文化的影響。這造成了該國多元文化的特點,并表現為在語言、民族方面的沖突。1968年,弗拉芒語區的學生掀起了聲勢浩大的學潮,抗議位于語言分界線以北的魯汶大學設立法語部,強烈要求該校法語部遷往語言分界線以南,并最終迫使魯汶大學法語部南遷18千米,到奧蒂爾建立新校。這所有數百年歷史的著名學府被一分為二。這就是著名的“魯汶大學事件”。

    語言矛盾的尖銳化表現在社會和政治生活各方面。弗拉芒語區和法語區的青年拒不學習對方的語言而寧愿講第三種外語。主要政黨也因語言和民族分歧而發生分裂,1968~1979年間,基社黨、社會黨和自由黨先后一分為二。與此同時,比利時還規定政府各部大臣、副大臣、國務秘書講兩種語言的人數必須相等。政府和議會有關部門也不得增設許多雙重機構。多數比利時的軍隊也是按語言分編的,這無疑給軍隊指揮造成諸多不便。這種沖突將如何發展、會對比利時的前途造成何種后果,這些問題受到比利時政治家和學者的極大關注。

    20世紀70年代后,由于國內經濟危機和民族語言矛盾激化,比利時政局十分不穩。1968~1981年內閣更迭10次。1981年11月提前大選,12月17日,馬爾滕斯組成荷語基督教人民黨、荷語自由進步黨、法語革新自由黨和法語基督教社會黨四黨聯合政府。政府協調內外政策,制訂3年經濟緊縮計劃,國內政局才逐漸趨于穩定。

    殖民地獨立(20世紀60年代)

    在比屬剛果人民長期反抗殖民統治的斗爭之下,比利時1960年初在布魯塞爾會議上被迫同意剛果于同年6月30日獨立。但在7月13日,比利時對新成立的剛果共和國發動軍事襲擊。在遭到國際輿論的譴責后,比利時才不得不撤軍。1962年7月1日,比屬盧旺達和布隆迪宣布獨立。至此,比利時在非洲的殖民統治結束。

    聯邦制改革(20世紀70年代~20世紀90年代)

    繼震撼全國的“魯汶大學事件”發生后,比利時為解決日益尖銳的民族和語言沖突,從1970年起進行了四次向聯邦制轉變的重大改革,并對憲法進行了相應修改。

    1970年,比利時首次進行國家體制改革,撤銷了中央政府的文化部,成立了法語、弗拉芒語和德語三個語言區政府,各語言區議會有權頒布具有法律效力的政令,從而在比利時歷史上首次由各語言區獨立制定和實行語言文化政策。1975年5月,比利時各政黨經反復協商,提出了一個《埃格蒙計劃》,作為各政黨共同遵守的綱領。該計劃進一步擴大了三個地區的自治權,被稱為“聯邦制的雛形”。

    1980年,比利時進行了第二次體制改革,通過特別法,成立了弗拉芒和瓦隆兩個大區政府,負責本地區的經貿、社會、領土整治、住房交通等事務。大區議會同樣有權頒布具有法律效力的政令,從而在比利時政治體制地區化方面邁出了一大步。語言區政府的職能則繼續擴大到與語言和居民日常生活有關的領域。弗拉芒語區與弗拉芒大區的議會、政府機構實行了合并。

    1988~1989年,比利時進行了第三次改革,成立了布魯塞爾首都大區,它享有與弗拉芒和瓦隆兩個大區同等的地位,為雙語區。教育權和財政立法權進一步下放到語言區,公共工程權則下放到大區。

    1992~1993年,比利時進行了第四次改革,比利時各方達成了《圣米歇爾協議》,并獲得了參、眾兩院的批準。1994年2月,比利時參、眾兩院通過了修改后的憲法,這是自1831年以來比利時xxx次對憲法進行重大修改。它將25年來國家體制改革的成果以國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確定下來,使比利時正式成為聯邦制國家。實行聯邦制后,各大區和語言區的職權擴大,部分滿足了地方分權的要求。地區間、語言區間的矛盾有所緩解,分離主義傾向受到一定的抑制。比利時政界認為這是比利時通過和平方式的政治改革維護國家統一和抵御分離主義的成功經驗。

    21世紀

    聯邦制改革的深入(2001年至2010年)

    2001年,比利時進行了第五次改革,此次改革主要圍繞兩個協議,即《朗伯蒙協定》和《倫巴第協議》。這兩項協議于 2001 年 7 月 13 日通過兩項法律生效。根據《朗伯蒙協定》,地方權力和省級法律移交給各大區。農業、漁業和外貿也實現了區域化。選舉制度的籌資由各社區和大區負責。最后,向社區提供了財政措施,并擴大了大區的財政權力;《倫巴第協定》改變了布魯塞爾機構的運作方式:弗拉芒議會的議員由直接選舉產生。布魯塞爾議會中兩種語言群體的席位分配也發生了變化。所需的投票多數也作了修改。

    2010年,比利時進行了第六次改革,此次改革被稱為將比利時變為“一個更有效率的聯邦國家和更自治的實體”,此次改革分幾個階段進行,其中有三項重要變革。首先被稱為布魯塞爾-哈勒-維爾沃德(法語和荷蘭語)的雙語區拆分了選舉區和司法區,它成為弗拉芒-布拉班特省和布魯塞爾首都區的一個新的選區系統;其次更多的聯邦權限被社區和大區接管,大區負責經濟和就業事務,社區負責家庭政策;最后修改選舉法以加強民主和政治公信力,參議院不再由直接選舉產生,而是由地區議會組成。

    “無政府危機”(2010年至2011年)

    2010年4月,由語言紛爭造成的政治危機和民族認同危機再度出現,并導致比利時陷入了前所未有的長期“無政府”狀態。

    2010年4月22日,由于荷蘭語政黨與法語政黨圍繞布魯塞爾首都大區的3個行政區劃問題的談判破裂,荷語開放自由黨宣布退出執政聯盟,首相萊特姆因擔心施政不暢而向國王阿爾貝二世遞交辭呈,并宣布解散政府。6月13日,比利時舉行全國立法選舉。由于黨派林立,得票分散,沒有一個政黨獲得過半數的單獨組閣權,因此只能籌組聯合政府。然而,得票最多的7個政黨分成法語區和荷語區兩大陣營,在治國理念、國家體制改革和經濟政策等諸多問題上出現尖銳對立,使組閣難以實現。

    大選過后,比利時國王先是任命弗拉芒大區xxx大黨“新弗拉芒人聯盟”xxx德韋弗負責組閣。但是,該聯盟的分裂主義主張和施政理念難以在聯邦議會獲得多數支持。2010年7月,德韋弗只得向國王辭去組閣工作。隨后,阿爾貝二世任命法語區社會黨xxx迪魯伯組閣。迪魯伯經過一個多月的努力后,也不得不向國王辭職。因為荷語區政黨對他“不予理睬”,“新弗拉芒人聯盟”宣布退出談判……此后,國王阿爾貝二世先后六次任命7位協調人負責組閣事務,但均以失敗告終。法語區政黨和荷語區政黨各持己見,相互指責,爭吵不休。一年多過后,萊特姆首相還在“看守”政府。2011年9月,萊特姆宣布辭職,之后進入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任職。比利時國王阿爾貝二世立即指派社會黨xxx迪魯伯出面協商,促成共識,為執政聯盟建立平臺。又經過數個月的艱苦協商,8個政黨終于就布魯塞爾首都大區歸屬問題達成原則協議。2011年12月6日,迪魯伯終于正式組成新一屆聯邦政府,從而結束了此次長達18個月的“無政府”危機。

    比利時近況(2013年至今)

    2013年7月21日,比利時國王菲利普·利奧波德·路易斯·瑪里(Philippe Leopold Louis Marie)繼位,成為比利時國家元首

    2016年3月22日,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及周邊地區發生連環爆炸恐怖襲擊事件,當日8:00在布魯塞爾機場發生兩次爆炸,隨后9:11在歐盟多個部門總部附近的馬爾河地鐵站發生了第三次爆炸襲擊,共造成32名受害者死亡,此外3名自殺炸彈客亦在爆炸中死亡,至少340人受傷。這次連環爆炸案是比利時歷史上最嚴重的恐怖襲擊。伊斯蘭國在事發后宣布對此事負責。

    2020年10月1日,比利時法語社會黨、前進黨、法語生態黨、荷語綠黨、荷語基督教民主黨、法語革新運動黨、荷語開放自民黨等七黨組成新一屆聯邦政府,荷語開放自民黨副主席亞歷山大·德克羅(Alexander De Croo)出任比利時首相。

    自然地理

    編輯

    位置境域

    比利時地處西歐,位于北緯49°30'至51°30',東經2°33'至6°24'之間。北連荷蘭,東鄰德國,東南與盧森堡接壤,南和西南與法國交界,西北隔多佛爾海峽與英國相望。國土面積30688平方千米,國界線總長1385千米(法國:620千米、德國:167千米、盧森堡:148千米、荷蘭:450千米)海岸線長66.5千米,領海及專屬經濟區3462平方千米,大陸架面積3479平方千米,近海捕區面積2489平方千米。比利時屬于UTC+1時區,每年3月最后一個周日到10月最后一個周日為夏令時,使用UTC+2時區。

    比利時境域圖

    氣候

    比利時屬溫帶海洋性氣候,全年溫和多雨,氣候濕潤,全年平均溫度9.7℃,平均相對濕度79%,降水天數201 天,年均降水量700-900毫米,凍期74天,年均日照時間1556小時。平均氣溫最低的1月為 3 °C,最高的7月為 18 °C。每月平均降水量從2月和4月的54毫米到七月的78毫米不等。四季多雨, 冬季陰濕天氣較多,夏季氣候宜人。

    地質

    比利時地質史可以追溯到5億多年前,早在 19 世紀中期,比利時的大量露頭地層就已成為地層學的標準參考點。其中一些是國際公認的石炭紀和泥盆紀地貌。這些巖石經過兩次造山運動——海西造山運動和喀里多尼亞造山運動的褶皺。古生代基底巖石覆蓋了該國大部分地區,上覆中生代和新生代沉積物。

    比利時自東向西分為三個地形區(下比利時區、中比利時區和上比利時區)。中段由古生代巖石組成,部分被新生代沉積物覆蓋;上段由與喀里多尼亞造山運動和海西造山運動有關的巖石鏈組成。

    海西系侵蝕后,基底巖石不斷被年輕巖石侵入,地殼發生翹曲。在坎皮恩帶的一些鉆孔中,可以看到三疊紀和二疊紀巖序的證據,這是由于塊狀斷層的作用而保存下來的。在比利時阿登東南部發現的侏羅紀露頭由高梅(法國侏羅紀盆地)濱海砂質巖層組成。在埃維爾地區和海納灣(Haine Gulf),白堊紀巖石主要分布在孔德羅茲斷層(Condroz Fault)沿線的平緩地槽中。

    地層

    • 古生代

    地層柱包括一系列反復發生的沉降事件,并被斷裂構造所打斷,偶爾出現隆起、火山活動和飛沙沉積。xxx例外的是寒武紀和志留紀沉積物。在泥盆紀時期,沉積留下的沉積物厚度由北向南遞增。直到石炭紀,大陸塊的位置一直在比利時北部。海槽與現在法國境內的盆地相連,由于侵蝕作用,古生代的部分地層在地層柱中消失,尤其是在布拉班特和阿登地區。早泥盆世的巖石是混雜的,而中泥盆世和上泥盆世則保留了不穩定的盆地和陸架序列。除了法門期的巖石之外,磨蝕的大陸塊并沒有提供大量的碎屑沉積物質。這些巖石中的輝綠巖是早期海西造山運動構造活動的結果。

    在迪南期碳酸鹽大陸架之前是沉積作用,不時有海洋侵入,并有大量煤層。這種沉積作用后來在威斯特伐利亞后期被阿登山脈和迪南山脈的推力所打斷。

    • 中生代和新生代

    中生代的特征通常是基巖的穩定性和五平面化。日耳曼大陸面標志著三疊紀,在阿爾卑斯期、馬斯特里赫特期、赫坦期和巴約卡期發生了一系列海侵事件。在新生代時期,淺海多次從西北方向侵入該半島。這種躍遷很少穿越孔德羅茲斷層系統,該斷層系統是比利時北部略微隆起的迪南新生界與下伏地殼之間的鉸鏈

    由于第四紀是極端天氣事件頻發的時期,比利時的大部分地質特征(如階地和山谷)都是在這一時期形成的。例如,阿登高地大多遭受了與冰川作用有關的嚴重風化。在全新世和弗蘭德紀,海平面波動的地段形成了沙丘和薄泥炭沉積。

    地形地貌

    比利時陸地面積的2/3為丘陵和平坦低地,最低處略低于海平面,最高點海拔694米。西部平原地勢平坦,河流眾多,灌溉充分;東部為阿登山脈,地形升高,森林覆蓋率較高。國土最遠兩端距離280千米。

    比利時有三個主要的地理區域:西北部的沿海平原和中部高原都屬于盎格魯-比利時盆地,東南部的阿登高地屬于海西造山帶。巴黎盆地在比利時最南端的第四個小區域,即比利時洛林地區。沿海平原主要由沙丘和洼地組成。再向內陸延伸,則是一片平緩、緩慢上升的地貌,由眾多水道灌溉,擁有肥沃的山谷和東北部的坎皮納(坎彭)沙質平原。阿登地區森林茂密的丘陵和高原則更加崎嶇不平,巖石林立,并有洞穴和小峽谷。該地區向西延伸至法國,向東通過高芬高原與德國的埃菲爾(Eifel)相連,高芬高原上的博特朗日(Signal de Botrange)是比利時的最高點,海拔 694 米。

    水文水利

    河流

    比利時境內河網稠密,屬大西洋水系。埃斯考河(Escaut)、默茲河(Meuse)和艾澤爾河(Yser)是流經比利時的三條主要河流,均源于法國。

    • 埃斯考河

    埃斯考河源于法國北部的圣康坦以北約20千米處,向北流經比利時西部,在根特附近分為東、西兩個分支,在荷蘭注入北海。流域面積3.55萬平方千米,長435千米。支流眾多,主要有西岸的斯卡爾普河、菜厄河,東岸的登德爾河、亞珀爾河等。水量充沛,平均流量約100立方米/秒。流域人口稠密,經濟發達,有農業發達的佛蘭德斯平原、比利時紡織工業中心通航里程達333千米(其中比利時段185千米)。沿岸主要城市有安特衛普、根特和圖爾奈等。

    埃斯考河

    湖泊

    比利時主要湖泊包括伊歐德湖、比特根巴赫湖、埃奧德湖、吉勒普湖、奧伊彭湖和羅伯特維爾湖等。

    • 伊歐德湖

    伊歐德湖(法語:lacs de l'Eau d'Heure)是瓦隆地區由五個人工湖組成的綜合體,是比利時xxx的湖區,所有湖泊的總面積為 6.17 平方公里。其建于 20 世紀 70 年代,在沙勒羅瓦市以南 50 公里處。在五個人工湖中xxx的湖泊是平尾湖(Lac de la Plate Taille),面積為 3.74 平方公里,是比利時xxx的單體湖泊。

    伊歐德湖

    • 奧伊彭湖

    奧伊彭湖(英語:Lake Eupen),是比利時的人工湖泊,毗鄰奧伊彭,始建于1950年,長3公里、寬0.3公里,面積1.26平方公里,集水區面積106平方公里,海拔高度360米,蓄水量2500萬立方米。

    奧伊彭湖

    水利

    • 威悉河大壩

    威悉河大壩距離歐本市中心4千米,建于 1936-1942 年和 1946-1949 年。包括錨地在內,壩墻高 63 米,壩上水位 57 米。威瑟巴赫河、格茨巴赫河和希爾巴赫河的河水都流入這個水庫。水庫蓄滿后,水面面積為 126 公頃。水庫為歐本、埃爾夫地區、列日周邊地區和薩特-蒂爾曼領地提供飲用水。附近地區的電力供應由壩墻腳下的一座小型水電站提供,年發電量為 300 萬至 400 萬千瓦時。

    威悉河大壩

    • 吉勒普大壩

    吉勒普大壩(Gileppe Dam)是比利時瓦隆地區列日省加爾海吉勒普河上的一座重力拱壩。它建于 19 世紀 70 年代,為附近韋爾維耶(Verviers)的羊毛工業供水。它被認為是當時歐洲最堅固的大壩之一,也是比利時現代建造的xxx座大壩。在 21 世紀的頭十年,它為韋爾維耶提供了大部分飲用水和工業用水,并生產水力發電。

    吉勒普大壩

    土壤

    比利時沿海圩田地區是新成土,經排干和脫鹽后具有較高農業價值。中部分布著灰棕壤和灰色森林土,黃土沉積而成的布拉班特和孔德羅茲地區宜于農耕。東南部的棕色森林土為淺薄幼年土壤,大部分為森林所覆蓋。弗蘭德和肯彭平原為沙質土壤,較為貧瘠,經施肥和排水后可用于耕作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截至2020年,比利時全國土地資源總面積為30280平方千米,按部門分列的土地使用情況劃分,45%的土地用于農業生產、23%的土地為森林,32%的土地為其他用途。

    水資源

    比利時的水資源分布在境內的5條河流,其中2條主要河流為默茲河和斯海爾德河(埃斯考河)。盡管比利時人口密度較大,但水資源并不緊張,全國可用水量約為每年 120 億立方米,約1168 立方米/人/年、比利時下水產量約為 9 億立方米,開采率為 75%。

    比利時水資源分布存在較大的地區差異,主要是北部地區依賴南部地區的水資源。瓦隆滿足了全國 55% 的飲用水需求,而瓦隆人口僅占全國人口的 37%。佛蘭德和布魯塞爾對瓦隆飲用水的依賴程度分別為 40% 和 98%。

    礦產資源

    比利時礦產資源對外依存度較高,尚有少量鐵、鋅、鉛、銅等。煤炭曾為比利時經濟發展作出突出貢獻,但已開發殆盡。全國76%的能源需求依賴進口。石油資源主要從俄羅斯、中東、挪威進口。2018年其電力能源的39.0%來自核電,35.4%來自化石能源,25.6%依靠生物能、太陽能風能再生能源

    森林資源

    比利時全國森林面積6041平方千米,森林覆蓋率為22.8%。比利時的自然植被大部屬西歐型落葉闊葉林,但經過人類長期經濟活動,植被類型和結構已有改觀。目前的森林覆蓋率為20%,其中2/3為落葉闊葉林,主要種有櫟、山毛櫸、樺、榆等;1/3為針葉林,以松、云杉為主。比利時的森林主要分布在肯彭平原(以云杉為代表的針葉樹為主)和桑布爾—默茲河谷以南的阿登地區(為落葉闊葉和常綠針葉的混交林區)。

    生物多樣性

    植物和真菌

    比利時全xxx有植物真菌約有16000 種,其中維管植物有 1530 種,苔蘚植物有 560 種,地衣植物有 980 種,類植物有 60 種。在比利時海拔較高的山地地區,擁有400余種維管植物,包括各種亞山地植物、<a href="http://www.gelinmeiz.com/28377/" target="_blank">高山草甸草和森林羊茅禾本科植物,以及黃精、胡椒樹、異株蕁麻薺菜等。在比利時皮卡第-布拉班特地區,有許多山毛櫸林,在這一地區的東部,分布有一些橡樹和角豆樹林。在比利時阿登地區,除了山毛櫸林之外,高莖冷杉也很常見。而在沼澤地帶,則是泥炭蘚屬植物、山桑子的生長地。

    山毛櫸林

    比利時特有維管束植物小種包括厚皮毛茛(Ranunculus pachyphyton)以及一種荊芥(Rubus orthocladoides)。

    動物

    比利時全xxx有超過20000種動物,其中昆蟲的數量最多,包括甲蟲有 4500 種,蒼蠅和蚊子有 4500 種,蝴蝶和飛蛾有 2400 種。脊椎動物物種數最少,只有 73 種哺動物和 150 種魚類。在比利時河流中被發現的12種洄游魚類中,有8種處于瀕危狀態,包括尖吻白鮭(Coregonus oxyrinchus)、真白鮭(Coregonus lavaretus)、西鯡Alosa alosa)等。

    在比利時發現的無脊椎動物物種中,其他地方尚未發現的有:穴居喙甲(Tychobythinus belgicus) 、舞蠅(Drapetis bruscellensis) 、寄生蜂(Cleruchus raignieri)、穴居彈尾蟲(Oncopodura dethieri) 、穴居螨(Veigaia hubarti)以及一種浮游動物(Escharella gilsoni)。

    西鯡

    自然保護區

    截至2023年,比利時全xxx有自然保護地2256處,總面積4773平方千米,占全國總面積的15.55%。截至2023年,比利時全xxx有6個國家公園

    • 霍格坎彭國家公園

    霍格坎彭國家公園位于比利時林堡大區,是一個獨特的自然保護區,面積5700公頃,是 6000 多種動植物的家園。 人們可以看到禿鷲、獵鷹和其他捕食鳥類在樹間俯沖。 鹿、各種爬行動物,包括蚱蜢、蟻獅和歐洲狼蜂,在這里都能找到。

    霍格坎彭國家公園

    • 卡爾姆特豪特荒原跨境公園

    卡爾姆特豪特荒原跨境公園(Grenspark Kalmthoutse Heide)橫跨荷蘭北布拉班特省和比利時安特衛普省,成立于2001年,面積38平方公里,有胎生蜥蜴、歐洲蠑螈、田野林蛙等動物棲息。

    卡爾姆特豪特荒原跨境公園

    自然災害

    比利時自然災害風險指數為4.16,屬災害幾率中等國家。比利時的主要自然災害為洪水,2021年7月初,由于連日降雨,比利時瓦隆區大部分地區以及法蘭德斯區的部分地區發生特大水災,造成至少31死亡、163人失蹤。

    行政區劃

    編輯

    政區詳情

    比利時是一個聯邦制國家,由三個社群、三個大區和四個語言區組成。比利時行政區劃分為大區、省、區和市鎮四個級別。

    比利時行政區劃

    語言區

    4

    荷蘭語

    雙語

    法語

    德語

    社群

    3

    弗拉芒社群

    ?法語社群

    ?德語社群

    大區

    3

    ?弗拉芒大區

    ?布魯塞爾首都大區

    ?瓦隆大區

    10

    ?西佛蘭德省

    ?東佛蘭德省

    ?安特衛普省

    ?林堡省

    ?弗拉芒布拉班特省

    ?瓦隆布拉班特省

    ?埃諾省

    ?盧森堡省

    ?那慕爾省

    ?列日省

    43

    8

    6

    3

    3

    2

    1

    1

    7

    5

    3

    4

    市鎮

    581

    64

    60

    69

    42

    65

    19

    27

    69

    44

    38

    75

    9

    參考資料來源

    ?主要城市

    布魯塞爾

    首都布魯塞爾(英語:Brussels)面積162平方千米,首都大區人口124.1萬(2023年1月),其中87%的居民講法語,13%講荷蘭語;外籍人口約占1/4。布魯塞爾是比利時xxx的城市,也是歐洲聯盟的主要行政機構所在地。布魯塞爾同時也是佛蘭德區的首府和比利時法語區的中心。在不同的語境中,布魯塞爾有著不同的外延。歐洲聯盟三個主要的機構當中,歐盟委員會和歐盟部長理事會位于布魯塞爾,另一個重要機構歐洲議會在布魯塞爾也有分處(全體議會在法國斯特拉斯堡),所以它有歐洲首都的美譽。

    布魯塞爾不僅是歐盟的行政中心,歐委會及歐盟理事會所在地,也是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和世界海關合作理事會等1000多個重要國際組織的所在地。

    布魯塞爾

    安特衛普

    安特衛普(英語:Antwerp),比利時弗拉芒大區安特衛普省港口城市,同時也是該省省會,北端與荷蘭接壤,通行荷蘭語,是弗拉芒社群的一部分,人口529247人(2020年1月1日),是比利時人口最多的城市;都會區人口120萬人,是比利時第二xxx區,僅次于布魯塞爾首都大區。流經安特衛普的是斯海爾特河。安特衛普通過該河的西斯海爾德河口與北海相連。它位于布魯塞爾以北約 40 千米處,荷蘭邊境以南約 15 千米處。安特衛普港是世界上xxx的港口之一,僅次于鹿特丹港,在歐洲排名第二,在全球排名前20位。這座城市也被稱為世界鉆石貿易的中心。2020 年,全球化和世界城市研究網絡將安特衛普評為 Gamma +(三級/xxx)全球城市。

    安特衛普

    根特

    根特(英語:Ghent)是比利時佛蘭芒地區的一個城市和一個直轄市。它是東佛蘭德省的首府和xxx城市,也是該國第三大城市,僅次于布魯塞爾和安特衛普。截至 2019 年初,根特市共有居民 262219 人,是比利時第二大城市。截至 2018 年 1 月 1 日,包括xxx通勤區在內的大都市區面積為 1205 平方千米,總人口為 560522 人,位居比利時人口第四大城市。

    根特

    布魯日

    布呂赫(英語:Bruges),更為人熟知的是其法語名布魯日(法語:Bruges),是比利時弗拉芒大區西佛蘭德省的一座港口城市,也是該省省會及xxx城市,通行荷蘭語,是弗拉芒社群的一部分,面積140.99平方千米,人口118509人(2022年1月1日)。布魯日在歐洲也被譽為“北方的威尼斯”,其港口具有重要的經濟意義,曾是世界主要的商業城市之一,該城以歐洲學院的所在地而聞名,這是一所研究歐洲的大學學院。

    布魯日

    政治

    編輯

    政體

    比利時是一個憲政、大眾君主制國家和聯邦議會民主制國家。兩院制聯邦議會由參議院和眾議院組成。前者由社區和地區議會任命的50名參議員和10名增選參議員組成。在2014年之前,參議院的大多數成員都是直接選舉產生的。眾議院的150名代表是按照比例投票制從11個選區選出的。比利時實行強制投票制,因此是世界上選民投票率最高的國家之一。

    國王是比利時國家元首,但特權有限。他任命的部長,包括總理,在得到眾議院的信任后,方可以組建聯邦政府。部長會議由不超過61名成員組成。除總理外,部長會議由同等數量的荷蘭語成員和法語成員組成。比利時司法制度以民法為基礎,起源于拿破侖法典。除法定例外情形,比利時最高法院對關于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的糾紛有排他的管轄權。除了判決的權力之外,最高法院還有權對司法和行政機構之間的權限糾紛作出裁決。

    基于1962-63年定義的四個語言區(荷蘭語,雙語,法語和德語),該國憲法在1970年,1980年,1988年和1993年連續修訂,建立了一種獨特的聯邦制國家形式,將政治權力分為三個層次:

    • 聯邦政府

    總部設在布魯塞爾,負責有關國家整體利益的事務。如外交、國防、經濟、社會福利、公共安全、運輸、通訊等。

    • 社區政府

    負責語言、文化和教育。如學校、圖書館、戲院等。

    • 行政區政府

    負責當地的土地與財產事務,如地域經濟、規劃、建屋、交通等。

    • 各級政府職能

    比利時聯邦政府由首相與4位副首相組成,從副首相的名稱就能看出其主要職能。4位副首相包括:副首相兼就業、經濟和消費者事務大臣,副首相兼安全和內政大臣,副首相兼發展合作、數字議程、電訊和郵政事務大臣,副首相兼外交與歐洲事務大臣。根據比利時憲法規定,聯邦政府最重要的職能是掌管國家外交和國防最高權力;其他方面事務、權力下放到各大區和語區。大區政府的職權包括國土治理、可持續發展、政府預算、外貿、農業、能源、就業、環境、科技、交通、住房、衛生、體育、社保、醫療等,語區政府則主要負責教育、醫療、體育、涉及文化方面的事務。

    議會

    聯邦議會由150名眾議員和71名參議員組成,任期4年。眾議員由全國11個選區直選產生。71名參議員由地區直接選舉40名,語區議會指派21名,地方再遴選10名。年滿18歲的國王子女是法定參議員,但不參加投票,阿斯特里德公主和洛朗王子均是參議員。2011年10月,比參與組閣談判的主要政黨完成第六次國家體制改革談判,決定從2014年起聯邦選舉為每5年一次,聯邦參議院為非常設機構,成員從71名減少到60名。

    本屆比利時聯邦議會于2019年5月26日選舉產生。2020年10月13日,參議院、眾議院在聯邦政府成立后進行改選,法語社會黨議員伊蓮·蒂利厄(Eliane Tillieux,女)當選眾議長,荷語開放自民黨議員斯蒂芬妮·德奧斯(Stephanie D’Hose,女)當選參議長。各黨派席位如下:

    黨派

    眾議院

    參議院

    新弗拉芒聯盟黨

    24

    9

    法語社會黨

    19

    7

    弗拉芒利益黨

    18

    7

    法語革新運動黨

    14

    7

    法語生態黨和荷語綠黨

    21

    9

    荷語基督教民主黨

    12

    5

    比利時勞動黨

    12

    5

    荷語開放自民黨

    12

    5

    前進黨

    9

    4

    行動者黨

    5

    2

    法語民主聯邦黨

    2

    無黨派

    2

    政府

    聯邦國家的權力包括司法、國防、聯邦警察、社會保障、核能、貨幣政策和公共債務以及公共財政的其他方面。國有公司包括比利時郵政集團和比利時鐵路公司。聯邦政府負責比利時及其聯邦機構對歐洲聯盟和北約的義務。它控制著公共衛生、內政和外交事務的很大一部分。社區只在語言確定的地理邊界內行使其權力,這些地理邊界最初面向社區語言的個人:文化(包括音像媒體)、教育和相關語言的使用。與語言關系不大的個人事務的延伸包括衛生政策(治療和預防醫學)和對個人的援助(保護青年、社會福利、對家庭的援助、移民援助服務等)。地區在可以與其領土廣泛相關的領域擁有權威。這些領域包括經濟、就業、農業、水利政策、住房、公共工程、能源、交通、環境、城鄉規劃、自然保護、信貸和對外貿易。他們監督各省、市和社區間公用事業公司。

    司法

    全國設225個治安審理所,27個初審法院,5個上訴法院,1個最高法院。10省和布魯塞爾首都大區各設1個重罪法庭。三級法院均有相應的檢察機構。各級法院的法官均由國王直接或根據同級議會的提名任免,終身任職。各級檢察長由國王根據政府提名任免。最高法院院長隆德斯(Ghislain Londers)胡特斯(Etienne Goethals)。最高檢察院檢察長勒克萊克(Jean-Fran?ois Leclercq)。

    憲法

    1831年制定首部憲法。1994年2月出臺新憲法,保留了原憲法有關基本自由、權力分享和國家民主的2/3條款,并規定:比實行世襲君主立憲的聯邦制,國王為國家元首、三軍最高統帥,與議會共同行使立法權,與政府共同行使行政權,但實權在政府,政府對議會負責。議會實行兩院制,主要由眾議院行使立法權,參議院只在修憲、外交事務、國家體制改革等方面與眾議院享受同等權力,在其它方面僅有立法建議和咨詢權。新憲法擴大了地區政府的內政和外交權力。新憲法首次承認女性王室成員的王位繼承權。2014年1月,議會對憲法進行最新修訂,議會任期從4年延長至5年,參議院改為非常設機構,聯邦政府進一步向地方政府下放權力。

    政黨

    比利時的政黨也充分體現了聯邦體制,大黨都是弗拉芒區的大黨或瓦隆區的大黨,沒有全國性的主要黨派。

    比利時主要政黨

    黨派名稱

    成立時間

    簡介

    新弗拉芒聯盟黨(NVA)

    2001年

    前身為成立于1954年的人民聯盟黨(Volksunie)。現任主席巴爾特·德維沃(Bart De Wever)。2010年聯邦大選中成為荷語區xxx大黨,贏得眾議院最多席位。2019年在聯邦、地區、歐洲議會“三合一”選舉中蟬聯全國、荷語區xxx大黨

    法語社會黨(PS)

    1978年

    南部法語區xxx大黨。前身是1885年創立的比利時工人黨(POB)和1945年成立的比利時社會黨(PSB)。1978年,社會黨按語言分裂為法語社會黨(PS)和荷語社會黨(SP)。現任黨主席保羅·馬涅特(Paul Magnette)

    弗拉芒利益黨(Vlaams?Belang)

    1978年

    1978年12月,弗拉芒國家黨(VNP)和弗拉芒人民黨(VVP)合并為弗拉芒集團(Vlaams?Blok),后更名為弗拉芒利益黨。現任黨主席湯姆·范赫里肯(Tom?Van?Grieken)

    法語革新運動黨(MR

    2002年

    法語革新運動黨(MR):前身是建于1846年的自由黨(PL),是比利時歷史最久的政黨,后分裂。2002年3月24日,法語革新自由黨(PRL)、法語民主陣線(FDF)、國民革新運動(MCC)合并組成法語革新運動黨(MR)。現任黨主席喬治-路易斯·布歇(Georges-Louis?Bouchez)

    法語生態黨(Ecolo)

    1980年

    該黨實行集體領導,現任雙主席為拉嘉·瑪烏安(Rajae?Maouane,女)和讓-馬克·諾萊(Jean-Marc?Nollet

    荷語綠黨(Groen)

    1982年

    前身為1982年成立的荷語生態黨(Agalev),2003年改為現名。該黨實行集體領導,現任雙主席為納迪亞·納吉(Nadia?Naji,女)和杰里米·范埃克豪特(Jeremie?Vaneeckhout)

    荷語基督教民主黨(CD&V)

    1968年

    前身是1968年從比基督教社會黨分裂獨立的荷語基督教人民黨,1999年改現名。現任黨主席薩米·馬赫迪(Sammy Mahdi)

    比利時勞動黨(PTB)

    1979年

    成立于1979年,前身為“一切權力歸工人”黨。現任黨主席拉烏爾·赫德布(Raoul?Hedebouw)

    荷語開放自民黨(OPEN?VLD)

    1992年

    前身為成立于1972年的荷語自由進步黨(Partij?voor?Vrijheid?en?Vooruitgang,PVV)。現任代理黨主席湯姆·昂格納(Tom Ongena)

    前進黨(Vooruit)

    2021年

    1978年,比利時社會黨因民族矛盾分裂為荷語社會黨(SP)和法語社會黨(PS)。2001年,SP更名為SP.A(Socialistische?Partij?Anders)。2021年,SP.A更名為前進黨(Vooruit)。現任黨主席康納·盧梭(Conner?Rousseau)

    行動者黨(Les Engagés)

    1968年

    1968年由基督教社會黨分裂而成法語基督教社會黨(PSC)。2002年,更名為法語人道主義民主中心黨(CDH)。2022年,更名為行動者黨(Les?Engagés)。黨主席為馬克西姆·普雷沃特(Maxime?Prévot)

    數據截至時間:2023年7月

    參考資料來源

    國家元首

    依據比利時王國憲法規定,國王是比利時國家元首,統帥陸、海、空三軍,宣戰、締結條約,任免大臣,頒布法律,有權同時或個別解散參眾兩院,可以命令停止兩議院會議等。同時憲法也規定國王的一切權力的行使,非得大臣副署均屬無效,大臣副署要負其責。因此,行政權事實上是內閣以國王名義行使,并向議會負責。立法權由國王、眾議院和參議院共同行使。

    自1991年起,比利時在國王阿爾貝二世(當時的列日王子)的后裔中實行xxx長子繼承制(排行最長的子女繼承王位)。早期君主和王子的后代中只有男性才能繼承王位,并且以男性為基礎從利奧波德一世血統(即根據古老的長子繼承制)繼承下去,這意味著所有不是阿爾貝二世所生的比利時公主的后代都被剝奪了王位繼承權。比利時現存的王子公主都是阿爾貝二世的后裔,所以繼承權實際上僅限于阿爾貝二世的后代。

    如果有繼承權的人未經比利時君主同意(或行使君主權力的人的同意)結婚,則他會被剝奪繼承權。在議會達成協議的情況下,君主(或行使君主權力的人)可能會重新確立失去的繼承權。如果沒有利奧波德一世國王血統合格的后裔,在議會的批準下,當政的君主可以設立推定繼承人,但如果她或他不推定其繼承人,王位將最終空缺。

    現任比利時國王為菲利普·利奧波德·路易·馬里(Philippe Leopold Louis Marie)。1960年4月15日出生。1978—1981年就讀于比利時皇家軍校,之后到英、美高校深造,主修政治學。1993年8月起,菲利普任比外貿局理事會名譽主席,兼任聯邦可持續發展委員會名譽主席。1994年6月21日宣誓成為聯邦參院參議員。2001年被授予少將軍銜。2013年7月21日登基。已婚,有兩女兩子。

    比利時國王菲利普·利奧波德·路易·馬里

    政要

    首相

    截至2023年11月,比利時現任首相為亞歷山大·德克羅(Alexander De Croo)。亞歷山大·德克羅1975年11月生于比利時菲爾福德市。歷任荷語開放自民黨主席、聯邦參議員,副首相兼退休金大臣,副首相兼發展合作、數字化、通訊和郵政事務大臣,副首相兼財政、反偷漏稅和發展合作大臣。2020年10月1日任比利時聯邦政府首相。

    比利時首相亞歷山大·德克羅

    內閣成員

    職位

    閣員

    上任

    離任

    政黨

    首相

    首相

    亞歷山大·德克羅

    2020年10月1日

    現任

    開放弗拉芒自由民主黨

    副首相

    財政大臣

    文森特·凡·彼特格姆

    2020年10月1日

    現任

    基督教民主和弗拉芒

    交通及國營鐵路大臣

    喬治·吉爾基內

    2020年10月1日

    現任

    生態 (比利時)

    公共服務大臣

    佩特拉·代·薩特

    2020年10月1日

    現任

    綠黨 (比利時)

    外務、歐洲事務、貿易和雙文化事務大臣

    蘇菲·威爾梅斯

    2020年10月1日

    2022年7月14日

    革新運動

    司法及北海事務大臣

    文森特·范奎肯伯恩

    2020年10月1日

    現任

    開放弗拉芒自由民主黨

    經濟及就業大臣

    皮埃爾-伊夫-德馬涅

    2020年10月1日

    現任

    社會黨 (比利時)

    衛生及社會事務大臣

    弗蘭克-范登布魯克

    2020年10月1日

    現任

    不同社會黨

    大臣

    內政大臣

    安娜莉絲-維爾林登

    2020年10月1日

    現任

    基督教民主和弗拉芒

    國防大臣

    路迪雯-德東德

    2020年10月1日

    現任

    社會黨 (比利時)

    外務大臣

    哈賈-拉比卜

    2022年7月14日

    現任

    革新運動

    環境和可持續發展大臣

    扎基亞-哈塔比

    2020年10月1日

    現任

    生態 (比利時)

    能源大臣

    蒂內-范-德-斯特雷滕

    2020年10月1日

    現任

    綠黨 (比利時)

    中產、中小企、自雇人士、農業及憲制事務大臣(2022年起兼顧外貿事務)

    大衛-克萊林瓦爾

    2020年10月1日

    現任

    革新運動

    合作發展及都市政策大臣

    梅里埃姆-基蒂爾

    2020年10月1日

    現任

    不同社會黨

    退休金、社會共融、扶貧及殘疾人士擔當大臣

    卡麗娜·拉利厄

    2020年10月1日

    現任

    社會黨 (比利時)

    國務秘書

    科學及復蘇、策略投資秘書

    托馬斯-德明

    2020年10月1日

    現任

    社會黨 (比利時)

    難民及移民事務秘書

    薩米-馬赫迪

    2020年10月1日

    現任

    基督教民主和弗拉芒

    數碼化、行政簡化、私隱及財產管理秘書

    馬蒂厄-米歇爾

    2020年10月1日

    現任

    革新運動

    預算及消費者事務秘書

    伊娃-德-布萊克

    2020年10月1日

    現任

    開放弗拉芒自由民主黨

    性別平等、平權和多元化事務秘書

    莎拉-施利茲

    2020年10月1日

    現任

    生態 (比利時)

    參考資料來源

    國際關系

    編輯

    綜述

    比利時政府對外強調歐美團結,發展同第三世界的合作。比利時推行積極的歐洲政策,將歐盟作為其外交重要戰略依托,主張加快深化歐洲一體化建設,支持歐盟和北約雙東擴,積極推動歐洲防務建設;支持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和人道主義援助;重視與美國的關系;主張加強與獨聯體和東歐國家的交往;通過發展援助等手段,努力恢復對非洲大湖地區的傳統影響;重視發展與發展中大國和新興經濟體之間的關系,在積極推動發展中國家民主化進程,注重的同時,注意與其保持平穩關系;通過發展援助等手段,努力恢復對非洲傳統影響。重視發展與發展中大國和新興經濟體之間的關系。努力維持或重塑與利比亞、突尼斯等經歷過“阿拉伯之春”的中東傳統友好國家的關系。突出經濟外交的重要性,重視公共外交等“軟實力”建設,提高比在國際舞臺上的能見度和影響力。截止2014年,比利時與160個國家有外交關系,在90多個國家設有領事館。

    對外關系

    與法國的關系

    比利時與法國于1831年建交,由于地理位置相近、歷史和文化因素(40%的比利時人講法語)、兩國經濟緊密交織,國關系尤為密切和順暢。兩國定期就歐洲、政治戰略和非洲問題進行對話。比法兩國貿易往來非常密切,2017年比利時占法國進出口總額(688億歐元)的6.8%。比利時是法國的第五大貿易出口國,法國是比利時的第三大進口國。

    與荷蘭、盧森堡的關系

    比利時同荷蘭、盧森堡兩國的關系尤為特殊。其中比利時與荷蘭于1839年建交,比利時于盧森堡于1892年建交。1958年,三國簽署了《比荷盧經濟聯盟條約》,決定共同協商財政、經濟和社會事務政策,在歐共體、世界衛生組織等國際機構中采取共同立場。比、荷、盧三國之間還簽訂有防務協定。

    與德國的關系

    比利時和德國有著重要的共同利益,合作密切而融洽。作為歐盟的創始國,兩國幾十年來共同努力建設和深化歐盟,并就歐盟的未來發展方向和應對當前挑戰的方法達成共識,從而建立了密切的聯系。比利時還與歐盟有著共同的安全利益。比利時和德國在國際和經濟問題上保持密切聯系,包括在歐盟理事會中。

    德國是比利時出口部門最重要的伙伴國,比利時是德國的第九大貿易伙伴。2022 年,德國與比利時的貿易總額為 1 242 億歐元。德國與比利時的貿易略有逆差。安特衛普是德國,特別是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的主要進出口港口。德國在比利時的主要投資領域是安特衛普的化學工業、布魯塞爾的汽車制造業、航空業以及日益增多的制藥業和生物技術產業。許多德國公司在比利時設有分支機構。

    德國在比利時的文化關系政策主要是在中小學、大學和應用科學大學推廣德語,頒發獎學金,開展交流項目旅游獎勵計劃,通常是與布魯塞爾的歌德學院合作。德語是比利時第三官方語言。該國東部德語區有近 8 萬人講德語。近年來,比利時各大學組織的一系列德國年活動展示了德國的現代形象。此外,兩次世界大戰的紀念活動至今仍是兩國雙邊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與美國的關系

    比利時于1832年2月9日與美國建交。它很重視保持和發展同美國在政治、經濟和軍事方面的合作關系。它認為,冷戰結束后,美國和北約仍是維護歐洲安全與穩定的重要因素,美國參與歐洲事務具有戰略意義,要求歐美共同承擔歐洲安全的責任。比利時還認識到,歐美關系正在從政治盟友向經濟競爭對手轉化。美國是歐洲的xxx盟國、戰略伙伴和朋友,應當重視加強歐洲與美國的跨大西洋的雙邊和多邊關系。它主張比利時和歐盟應盡力與美國保持最高水平的關系,雙方之間存在的分歧應通過適當的方式加以解決,以便保持大西洋兩岸的政治穩定和經濟穩定。為此,比利時表示愿意成為美國在歐投資的重要基地。除歐盟成員外,美國是比利時xxx的貿易伙伴。

    近年來,美國在比利時的投資比對其他歐洲國家有所減少,比利時開始對此感到不安。它試圖借助比利時位于歐洲中心、擁有高素質的人力資源等優勢,并發動各地方當局和專業人員共同努力,大力吸引美國在比利時投資。與此同時,比利時對美國禁止外國公司進入美國市場的“單邊國際貿易政策”表示了強烈不滿,認為這極大地影響了比利時對美國的出口,并主張歐洲對美實行貿易保護主義,對損害歐洲經濟利益的做法采取報復措施。所以,比利時支持歐盟對美國以“赫爾姆斯博頓法”干涉別國內政的行為給予譴責。比利時還認為,美國應當盡快向聯合國補交拖欠的會費。比利時還與歐盟其他國家一起敦促美國有關各州廢除死刑法律。此外,比利時對美國發展NMD和退出《反導條約》感到擔憂,認為這會引發新一輪核軍備競賽。

    與歐盟的關系

    比利時是歐盟創始國之一,它將歐盟看做其外交政策的基礎。東歐社會主義陣營瓦解和兩德統一后,歐洲一體化向深度和廣度發展。馬約為歐洲聯盟的誕生奠定了法律和政治基礎。歐盟共同安全與外交政策的制定擴大了歐盟的外交權限。歐盟各國還在移民、政治避難、反毒品和反走私等方面加強了合作。1999年,《阿姆斯特丹條約》開始生效,使歐盟的外交政策更加協調、有效和透明化。比利時對上述歐洲一體化的發展采取了積極支持和參與的立場。它大力支持統一貨幣——歐元的推行,因為它相信自己是歐洲一體化的受益者,本國的經濟繁榮和國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與歐盟的健康發展密切相關。在歐盟體制改革、東擴和共同安全防務政策等重大問題上,比利時都積極為增加歐盟的活力、加強民主化基礎和深化一體化進程而努力做出貢獻。進入21世紀以來,比利時曾先后于2001年和2010年擔任歐盟輪值主席國。

    與中國的關系

    比利時與中國于1971年10月25日建立外交關系。建交后,雙邊關系總體發展順利。自2000年以來,兩國高層交往密切。2002年,比利時首相伏思達訪華。2005年6月,比利時國王阿爾貝二世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2004年至2012年期間,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曾三次對比利時進行正式訪問。2014年3月,中國國家主席xxx對比利時進行國事訪問,雙方發表了《關于深化全方位友好合作伙伴關系的聯合聲明》,在比利時《晚報》發表題為《中歐友誼和合作:讓生活越來越好》的署名文章,出席大熊貓園開園儀式?

    截至2022年,比利時是中國在歐盟的第六大貿易伙伴。中國是比利時在歐盟外的第三大貿易伙伴。2023年1月至5月,中比貿易額186.1億美元,同比增長8%。其中中國出口額153.1億美元,同比增長14.8%;進口額33億美元,同比下降15.2%。中國從比利時主要進口鉆石、機電設備、化工產品等,中國向比利時主要出口機電產品、紡織品服裝及珠寶、家具等。

    比利時與中國兩國在文化交流和合作領域展開了多項合作,1980年兩國簽訂文化合作協定,重要演展交流項目每年達15至20起。2014年3月,xxx主席訪比期間正式宣布將在比利時設立中國文化中心,2015年9月,文化中心正式揭牌并投入使用。2016年春節期間,中國駐比利時使館童布魯塞爾市政府共同舉辦“歡樂春節”盛裝巡游活動,拉開了中比建交45周年序幕。2020年,“歡樂春節”盛裝巡游活動首次在列日市舉行。2023年,“中國春節游園廟會”活動在那慕爾市舉行。

    2024年3月7日,中國外交部長王毅表示,從3月14日起,中方進一步對比利時施行免簽政策。

    比利時在中國上海、廣州設有總領館。中國除在布魯塞爾的大使館外未在比利時設領事機構。

    國際組織

    比利時是聯合國創始成員國,同時也是歐盟和北約創始成員國,首都布魯塞爾是歐盟和北約組織等1000多個重要國際組織的所在地。2024年至2029年,比利時在歐洲議會中將占有22個席位。同時,比利時還是世界貿易組織、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國際組織的成員國。同時比利時還是《巴黎協定》《日內瓦條約》《巴黎協定》《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等在內的超過90項國際條約的締約國。

    軍事

    編輯

    軍事力量

    比利時憲法規定國王是xxx力量名義上的最高統帥。議會負責批準國防預算和與軍事有關的法律。政府負責制定防務政策。內閣防務委員會是最高軍事決策機構,同時也是國王的最高防務咨詢機構。國防大臣在首相領導下,負責執行防務政策。比利時于1995年取消義務兵制度,實行志愿兵制,國內服役期1年,國外服役期10個月。

    比利時國防軍由陸上部隊、海上部隊、航空部隊、軍醫部隊4個主要軍種共同組成。2023年,比利時在“全球軍力指數”排名中,位列145個國家中的第68位。據估算,截至2023年,比利時全國現役正規軍隊人數約為2.6萬人,預備役人數約7000人。裝備方面,截至2023年,比利時陸軍沒有裝備坦克,擁有各類載具7880輛;比利時海軍擁有巡防艦2艘、巡邏艦2艘、獵掃雷艦6艘;比利時空軍擁有各類飛機106架,其中戰斗機44架、運輸機6架、直升機20架。

    2019 年,比利時國防預算總額為 43.03 億歐元(49.21 億美元),占其國內生產總值的 0.93%。2020年國防預算32億歐元,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07%。

    軍事行動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影響使集體安全成為比利時外交政策的優先事項。1948 年 3 月,比利時簽署了《布魯塞爾條約》,并于 1948 年加入北約。然而,比利時xxx部隊直到朝鮮xxx后才開始融入北約。比利時軍隊積極參與聯合國、歐盟、北約等組織的軍事維和行動,在比利時參加的 20 項聯合國行動中,有 9 項是在非洲國家,比利時參加了歐盟 37 個特派團和行動中的 29 個,其中 16 個在非洲。截至2021年,比利時仍有200人駐扎在非洲執行維和任務,主要駐扎在索馬里、尼日爾、馬里、中非等國。

    人口

    編輯

    人口數量

    截至2023年1月,比利時全國總人口為1169.8萬人。從性別結構來看,2021年比利時男性人口占比為49.6%,人口數量為574.9萬人;女性占比為50.4%,人口數量為583.9萬人。男女性別比為98.5。從年齡構成來看,2021年比利時0-14歲人口比重為17%,屬于嚴重少子化;15-64歲人口比重為63.5%;65歲及以上人口數量為226.82萬人,占總人口比重為19.6%,已步入老齡化社會。從城鄉結構來看,2021年比利時城鎮化率為98.1%,城鎮人口為1137萬人,比上年增長了4.8萬人,相比2011年增長了58.6萬人;農村人口數量為21.8萬人,占總人口比重為1.9%。

    族群

    比利時是一個多民族的社會,截至2023年,在比利時總人口中,比利時人占75.2%,意大利裔占4.1%,摩洛哥裔占3.7%,法國裔占2.4%,土耳其裔占2%,荷蘭裔占2%,其他族群占10.6%。

    移民

    比利時各大區的移民人口比例差異較大。截至 2017 年,布魯塞爾大區 45% 的人口為移民,瓦隆大區為 15%,佛蘭德大區為 12%。比利時的大多數移民是歐洲人(54%),其次是非洲人(25.8%)、亞洲人(15.6%)、美洲人(4.2%)和大洋洲人(0.1%)。此外,比利時的大多數移民來自中等收入國家(50.5%),其次是來自高收入國家的移民(約 45%),最后是來自低收入國家的極少部分移民(約 5%)。

    語言

    比利時有三種官方語言:荷蘭語、法語和德語。還使用一些非官方的少數民族語言。在比利時,講荷蘭語的弗蘭德區人口約584.7萬人,占總人口的57.89%;講法語的瓦隆區人口約330.5萬人,占總人口的32.72%(其中包括講德語的69萬人,占總人口的0.68%);使用法、荷兩種語言的布魯塞爾區94.9萬人,占總人口的9.3%,其中約75%以講法語為主,約25%以講荷蘭語為主,多數人都使用法、荷雙語。比利時講荷蘭語的主要是弗拉芒人,講法語的主要是瓦隆人,操德語的是德意志人。

    宗教

    比利時憲法保障信仰自由。國家法律承認6種宗教:天主教、伊斯蘭教、 新教、猶太教、東正教、英國圣公教。比利時是一個傳統的天主教國家,80%的居民信奉天主教。伊斯蘭教是第二大宗教,教徒約有25萬-40萬人。排在第三位的是新教,教徒約10萬人。猶太教和東正教各有信徒4萬人左右,此外還有英國圣公教。無教派或無神論者約占全國人口的18%左右。約15%的天主教徒參與教會活動。絕大多數比利時人把圣誕節視為最重要的節日。

    經濟

    編輯

    綜述

    比利時是世界上工業最發達的地區之一,是19世紀初歐洲大陸最早進行工業xxx的國家之一。19世紀初,列日省和沙勒羅瓦周邊地區迅速發展起礦業和煉業,直到 20 世紀中期,桑布雷河谷和馬斯河谷的采礦業和煉鋼業一直蓬勃發展,使比利時在 1830 至 1910 年間成為世界上工業化程度最高的三個國家之一。然而,到了 19 世紀 40 年代,佛蘭德斯的紡織業陷入嚴重危機,1846 年至 1850 年該地區經歷了饑荒。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根特和安特衛普的化工和石油工業迅速發展。1973 年和 1979 年的石油危機使經濟陷入衰退;瓦隆地區的衰退期尤其長,那里的鋼鐵業競爭力下降,經歷了嚴重的衰退。20 世紀 80 年代和 90 年代,該國的經濟中心繼續北移,目前集中在人口眾多的弗拉芒鉆石區。到 20 世紀 80 年代末,比利時的宏觀經濟政策導致政府債務累計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 120%。截至 2006 年,比利時預算已實現平衡,公共債務相當于國內生產總值的 90.30%。

    比利時為發達的資本主義工業國家,經濟高度對外依賴,80%的原料靠進口,50%以上的工業產品供出口。比利時市場開放,創新力強,物流業發達,貿易投資活躍。比利時以經貿立國,其主導產業為:增值物流、化學品和塑料生命科學、農業食品、信息通信技術(軟件開發)、航空航天、紡織和時尚、工業自動化機電一體化、汽車、建筑和工程、清潔技術和創意產業。外貿為比利時經濟命脈。主要貿易伙伴為歐共體成員國,其次為其他歐洲國家及北美、亞洲和非洲國家。對外投資主要在遠東地區,其次是剛果(金)、布隆迪、盧旺達、歐洲、拉美和北美。主要投資部門為冶金、建筑材料和服務業。每年對外援助總額約250億比法郎(約合6.7億美元),受援國達100余個,非洲國家占75%。xxx援助中的50%用于亞洲國家。

    2020年,比利時經濟總量在歐盟位列第八、全球第二十五,外貿總量占GDP約172%,擁有全球xxx的鉆石產業、歐洲第二大化學和塑料產業集群、歐洲第二大集裝箱港(安特衛普),生命科學和微電子研究領域全球xxx,核能研究和利用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巧克力為王牌的食品加工業世界聞名。2022年,比利時GDP為6098.87億美元,人均GDP52484美元,被世界銀行列為高收入經濟體。

    比利時獨立后,于1832年至2002年期間使用比利時法郎(Belgian franc)作為法定貨幣。2002年1月1日起,比利時正式采用歐元作為其法定貨幣。

    xxx產業

    比利時1830年建國,1850年開始了歐洲大陸最早的工業xxx。自此,比利時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不斷下降,當前農業產值僅占國民生產總值的1%;農業勞動力比重自1880年的25%下降到2006年的不足2%,現在農業就業人口不到10萬。由于農民數量下降的速度比農業用地總面積下降的速度更快,導致農民人均耕地面積的增加,從1880年的1.5公頃/農戶增加到2006年的15公頃/農戶或者是28公頃/農場。比利時農業以畜牧為主,畜牧業又以養豬和養牛為主。此外,比利時種植業發達園藝業尤其發達,盛產蔬菜、花卉和水果。農業勞動生產率和農產品自給率大幅度提高,肉類產品自給有余,但是糧食的自給率在90%左右。2013年農牧漁業附加值為26.91億歐元,約占國內生產總值0.73%。農業就業人口7.55萬,約占總勞動人口的1.28%。農業用地面積約為133.4萬公頃。2019年農牧漁業附加值為20.28億歐元,約占國內生產總值0.5%。2021年農業用地面積約為136.8萬公頃。2016年農業就業人口7.09萬,約占總勞動人口的1.92%。

    2021年主要農作物耕地面積如下(單位:萬公頃)

    谷物

    31.02

    經濟作物

    9.53

    蔬菜

    5.09

    馬鈴

    8.99

    2021年主要牲畜存欄數如下(單位:萬頭、萬只)

    231

    其中奶牛

    53.7

    604.2

    (資料來源:比利時統計局網站

    第二產業

    比利時主要工業部門有鋼鐵、機械有色金屬、化工、紡織、玻璃、煤炭等行業。2020年工業附加值673.16億歐元,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8.1%。主要工業部門有鋼鐵、機械、有色金屬、化工、紡織、玻璃、煤炭等行業。建筑業增加值為227.15億歐元,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4.8%。

    比利時化工業是世界上xxx多樣性和綜合性化學品集群之一。比利時是繼休斯頓之后的世界第二大化工和塑料產業集群(主要集中在安特衛普港)。全球xxx的15家化工企業已有11家在比利時設生產基地。另外,比利時有200多家企業活躍在生命科學領域,擁有xxx的生命科學產業集群。除基礎化學外,該領域還包括塑料和橡膠加工、制藥和生物技術、化妝品肥皂盒清潔劑以及涂料和清。化工占比利時經濟總量的份額是歐盟平均水平的2倍。直接就業人員超過9萬人,占比利時制造業全部就業人數的18%。加上間接從業人員,總數約為25萬人。

    食品業是比利時加工業第二大產業。比利時全xxx有120多家啤酒廠,生產1000多種啤酒。AB英博啤酒集團(AB?Inbev)是全球xxx大啤酒生產商,世界財富500強排名第206位,收入459.05億美元,利潤12.41億美元,旗下擁有百威、貝克、Stella?Artois等約300個品牌,總部位于魯汶市。比利時全國約有350家巧克力企業,生產3000余種口味的巧克力,Pierre?Marcolini、Godiva、Neuhaus等品牌馳名世界。比利時還是世界奶酪生產大國,擁有300多種奶酪產品。比利時食品出口占產業營業額的50%,主要出口產品包括:巧克力和可可制品、烘焙食品、豬牛肉家禽肉類、加工與非加工或速凍蔬菜、水果和果汁、牛奶和乳制品、啤酒、動物飼料人造黃油檸檬水和等。

    汽車制造是比利時重要工業門類。擁有沃爾沃、奧迪等世界轎車品牌的組裝廠,1家沃爾沃卡車組裝廠、2家大型客車制造企業(Van?Hool和VDL?Jonckeere)以及多家拖車和車身制造企業。每年組裝和生產50萬輛轎車、4萬輛貨車、公交及巴士車,是人均汽車產量在歐盟居xxx位。此外還有約300家企業從事汽車研究、設計檢測和堅定等。

    比利時在航空航天領域在世界居xxx地位。許多歐洲的飛行器和航空器,包括空中客車、波音、F-16戰斗機、陣風、獵鷹7X、阿麗亞娜4號和5號火箭發射裝置,以及SPOT5地球觀測衛星等,都使用了比利時的技術。

    第三產業

    服務業

    第三產業發展迅速,2013年附加值為2659.93億歐元,約占國內生產總值72%,比上年增長0.5%。服務業就業人數約364.02萬人,占總勞動人口的80%。2019年附加值為3810.34億歐元,約占國內生產總值80.58%。服務業就業人數約377.89萬人,占總勞動人口的78.24%。

    旅游業

    截至2012年,擁有旅館及其他各種旅游設施4828處,37.035萬張床位。2012年接待外國游客759.1萬人次。旅游業收入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2016年接待國內外游客3685萬人次。旅游業收入約100億美元。2022年接待國內外游客1760.9萬人次。主要旅游點是阿登山區、北海海濱和布魯塞爾市等。

    財政金融

    2017年比聯邦政府財政收入為2497億美元,財政支出2570億美元,財政赤字79.3億美元。公共債務占GDP 比重為103.2%。(資料來源:美國中情局)2021年比聯邦政府財政收入為2508.13億歐元,財政支出2787.44億歐元,財政赤字279.31億歐元。公共債務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為105.1%,較2021年下降3.1%。2016年12月,比外匯儲備235.7億美元,截至2017年12月,黃金儲備227.4噸。截至2021年12月,比外匯儲備(含黃金)418.72億美元。

    比利時主要銀行有:比利時國家銀行(National Bank of Belgium)、比利時聯合銀行(KBC Bank)、法國巴黎銀行富通(BNP Paribas Fortis)、荷蘭國際集團比利時銀行(ING Belgium)、安盛歐洲銀行(AXA Bank Europe)、比弗斯銀行(Belfius bank)、比利時新農業銀行(Crelan)、比利時郵政銀行(Bpost Bank) 、Argenta、Record Bank等。

    外貿和投資

    對外貿易

    貿易立國,出口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列全球第19位。自然資源貧乏,經濟對外依存度高,80%的工農業原料靠進口,50%以上的工業產品供出口,中小企業為經濟主力。安特衛普港是歐洲第二大港。經濟北強南弱,弗拉芒大區出口占全國出口總額近80%。

    進出口主要產品是原料制品、運輸器材、化工產品和食品。主要貿易伙伴是德國、荷蘭和法國,其次是其他歐洲國家及北美、亞洲、非洲。

    比利時是世界原鉆集散地,控制了世界80%的原鉆交易、55%的加工鉆、45%的工業用天然鉆交易。鉆石的主要來源地是剛果(金)、剛果(布)、利比里亞。主要出口方為中國和印度

    對外投資

    2011對外投資總額409億歐元。重點投資國家:瑞典、西班牙、法國、荷蘭、盧森堡、英國、巴西、美國、德國。截至2012年底,比在華投資項目881個,實際投入12.9億美元。

    比利時經濟十分依賴國際貿易。全國GNP的大約三分之二來自出口,平均出口是德國的兩倍,日本的五倍。比利時的出口優勢來自于其重要的地理位置以及高度技術化、多語言以及高效率的勞動力。比利時主要進口食品、機械、鉆石(未成品)、石油、化工材料、紡織品;主要出口汽車、食品、鋼鐵、藥品、鉆石(成品)、紡織品等。

    社會事業

    編輯

    教育

    比利時人接受6至18歲的義務教育。教育由地區政府管理。2002年,在經合組織國家中,比利時的18至21歲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排名第三,為42%。2018年教育經費占公共財政支出的12%。全xxx有大學12所,高等專科學院45所,高等藝術學院17所。在全國6所綜合性大學中,建于1425年的魯汶天主教大學歷史最為悠久。

    比利時高等教育一般可分為綜合性大學、高等專業學院(含高等藝術學院)兩大類。列入中國教育部教育涉外監管信息網的荷語區綜合性大學有5所、高等專業學院24所(其中高等藝術學院1所),法語區綜合性大學5所、高等專業學院38所(其中17所高等藝術學院),德語區高等專業學院1所。比利時實現了高等教育大眾化,除醫學專業外,大學實行免試入學,凡持有高中畢業證書者均可進入大學各科注冊學習,但“寬進嚴出”,考試嚴格,一年級學生考試未通過率高達50%。

    比利時大學綜合實力較強,創新能力突出。荷語魯汶大學、根特大學、法語魯汶大學、列日大學、荷語布魯塞爾大學、法語布魯塞爾大學學科門類齊全、教育層次齊全、研究專業齊全。比利時大學在傳統的醫學、獸醫、物理、化學、農學等專業領域水平都比較高,近些年來在微電子、核能、生物醫藥、材料、環境、航天等領域取得了新的突破,出現了許多新興強項學科和專業。根據路透社公布的歐洲xxx創新力的大學排名,荷語魯汶大學從2016年至2019年,已連續四年被評為歐洲xxx創新力的大學,在微電子、納米科技和信息技術等領域,荷語魯汶大學的研究成果xxx于行業需求7-10年。根特大學在獸醫、農林水產、生物科學、環境科學、材料科學、藥劑藥理學等領域的研究水平世界xxx。

    • 魯汶天主教大學(荷語)

    魯汶天主教大學(英文:Catholic University of Leuven)是比利時魯汶的一所天主教研究型大學。在計算機科學、工程、自然科學、神學、人文科學、醫學、法律、教會法、商業和社會科學領域開展教學、研究,是世界的頂尖大學之一。其前身為1425年由教宗馬丁五世下令建立的魯汶天主教大學,是現存最古老的天主教大學。1968年魯汶天主教大學分裂,講荷蘭語的部分留在魯汶(本校),講法語的則搬至新魯汶,建立魯汶天主教大學 (法語)。

    除了在魯汶的主校區外,它還在科特賴克、安特衛普、根特、布魯日、奧斯坦德、海爾、迪彭貝克、阿爾斯特、圣卡特萊娜-瓦弗爾和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設有分校區,2021年,魯汶天主教大學位列QS世界大學排名第70位,世界大學學術排名第87位。

    魯汶天主教大學(荷語)

    • 根特大學

    根特大學(英語:Ghent University),是比利時學術排名xxx的綜合性研究型大學,也是世界著名的百強大學之一,位于比利時的荷蘭語區城市根特。

    1817年,根特大學由荷蘭國王威廉一世創建,是比利時最早專門用荷蘭語教學的大學。其前身是國立根特大學(荷蘭語:Rijksuniversiteit Gent),1991年簡化作現名。該校擁有11個學院、117個系,截至2017年,在校生約為41000人,其中4150名為國際生,教職工約9000人。根特大學在生物技術、醫學、水產學、獸醫學、心理學、農業與林業學、法學等基礎及應用研究領域具有較強科研實力和競爭力。根特大學擁有根特主校區、Kortrijk校區、Ostend科學園以及位于韓國的全球校區。

    在2020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ARWU)中,根特大學名列全球第66位,比利時第1。

    衛生

    比利時醫療系統分為公立和私立,均由比利時社會保障金和醫療保險基金共同資助,由聯邦衛生、食物安全與環境公共服務局進行監管。比利時醫院包括綜合醫院、專科醫院和大學醫院。比利時醫療體系以綜合醫院為主(General Hospital), 一些綜合醫院因同時承擔醫療、教育、科研、創新等多重職能,因此也被稱作大學醫院(University Hospital)。比利時還設有許多專科醫院(Categorical Hospitals)。專科醫院旨在應對非急性疾病, 為需要隔離或長期護理的患者提供專科醫療服務。此外,比利時還擁有比較完整的全科 醫生醫療服務。其不在醫院出診,并提供上門出診服務,因此也叫家庭醫生。一般情況下,全科醫生是健康問題的首要聯系人,比利時90%的疾病問題可由全科醫生處理解決,剩余10%的疾病問題全科醫生將協助患者聯系醫院等醫療服務機構尋求進一步就醫。

    比利時的醫療保險制度比較完備,全社會成員都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健康保障。比利時政府規定,所有比利時公民及在比利時居住的外國人都必須參加醫療保險。比利時的醫療保險屬國家社會福利制度,屬于強制性保險。約85%的居民參加比利時的全面醫療保險,其余15%的居民,多數為獨立經營者或其他人員,僅參加重大醫療項目險。在這種保險制度下,大多數的醫療費用,包括醫療及藥費均可部分或全部退還。另外,比利時的醫療商業保險也較為發達。2019年比利時醫療保健支出為507.6億歐元。2020年比利時人均壽命為74.2歲。

    2020年,比利時全xxx有醫生4.78萬名,護士15.2萬名,助理護士10.95萬名,其他醫療行業從業人員10.66萬名,醫院病床總數約6.4萬張。

    文化

    比利時最重要的圖書館當數位于布魯塞爾的阿爾貝一世王家圖書館。該圖書館建于1837年,藏有書籍300多萬冊。此外,比利時一些主要大學的圖書館也具有相當規模,同屬重要的文化設施。布魯塞爾自由大學圖書館建于1846年,藏書150萬冊。根特大學圖書館的歷史悠久,建于1797年,藏書有 170萬冊。列日大學的圖書館建于1817年,擁有藏書200多萬冊。法語魯汶大學的圖書館建于1971年,有藏書176萬冊。荷語魯汶大學圖書館則有藏書190萬冊。截至2023年10月,比利時全xxx有各類博物館1028座,其中布魯塞爾有各類博物館70多家。

    重要文化場所

    • 比利時皇家圖書館

    比利時皇家圖書館(荷蘭語:Koninklijke Bibliotheek Belgi?)的歷史可以追溯至勃艮第公爵時代。20世紀后期,比利時皇家圖書館在布魯塞爾市中心修建了其新大樓,在布魯塞爾中央車站旁邊。比利時皇家圖書館收藏有很多珍貴的檔案、版畫、圖紙、地圖等作品,并且還有珍貴的錢幣藏品。皇家圖書館里面有所有比利時作家曾經出版過的作品。

    比利時皇家圖書館里面有400萬冊藏書,并有45000冊非常珍貴的藏書。圖書館里面有超過70萬件雕刻和繪畫作品,15萬冊地圖和圖紙,超過25萬件作品。改圖書館的硬幣收藏極具價值。

    比利時皇家圖書館

    • 比利時王家劇院

    位于布魯塞爾的比利時王家劇院是歐洲大陸最著名的歌劇院之一,由國家資助。它初建于1700年,可用于上演戲劇和音樂。因該劇院建在一鑄幣場原址上,故又名鑄幣場劇院(Théatre de la Monnaie)。劇場內設有5層看臺,可容納觀眾1200人。在整個 20 世紀中,尤其是在1985~1986年間,王家劇院在技術設備和舞臺設施方面都得到了大規模的現代化改造,并采用了電腦控制系統。再次修復的比利時王家劇院成為歐洲xxx流的藝術殿堂。2000年,王家劇院紀念了它的300周年誕辰。

    • 比利時皇家美術博物館

    比利時皇家美術博物館是比利時最重要的美術類博物館之一,建成超過200年,位于布魯塞爾市中心。共有四座博物館隸屬于皇家博物館,其中兩座(古代藝術博物館和馬格里特博物館)位于主樓之內,另外兩座(康斯坦丁·默尼耶博物館和安東尼·維爾茨博物館)相對較小,距市中心幾千米外,專門展示比利時藝術家的作品。

    皇家美術博物館擁有15世紀至今、超過兩萬件的繪畫、雕刻藏品,包括雅克-路易·大衛(Jacques-Louis David)的油畫《馬拉之死》。弗拉芒畫派(Flemish painting)的豐富收藏包括勃魯蓋爾、羅希爾·范·德韋登、羅伯特·康賓、安東尼·范·戴克、雅各布·喬登斯等名家作品。該館“魯本斯廳”藏有超過20幅魯本斯油畫。

    馬格里特博物館(Musée Magritte Museum)以勒內·馬格里特名字命名,于2009年6月揭幕。雷內·馬格里特是比利時20世紀最有名的畫家,也是世界十大超現實主義畫家之一。館內收藏瑪格里特200多幅作品,如著名的《太陽帝國》《神秘的游戲者》和《回歸》,以及馬格里特的許多信件、照片、素描、水粉畫、海報、他和朋友們拍攝的電影

    比利時皇家美術博物館

    重要文化活動

    • 歐羅巴利亞藝術節(Festival d’Europalia)

    1969年,在布魯塞爾美術宮的倡議下成立了“歐羅巴利亞協會”。“歐羅巴利亞”是EUROPALIA的音譯,由拉丁語EUROPA(歐洲)一詞和OPALIA(古羅馬時期歡慶豐收的節日)一詞縮寫組合而成,意為歐洲文化繁榮的節日。協會決定當年舉辦藝術節,并邀請歐洲文藝復興發祥地意大利參加首屆藝術節。早期藝術節僅限于邀請歐共體成員國。1987年藝術節突破門戶之見,首次邀請歐共體以外國家奧地利作為第9屆“歐羅巴利亞藝術節”主賓國。日本作為xxx個亞洲國家、墨西哥作為xxx個拉丁美洲國家分別于1989年、1993年入選該節。每屆藝術節只邀請一個國家作為主賓國參加,以集中展示其文化藝術精華。藝術節活動內容和形式靈活多樣,不拘一格。凡能代表主賓國文明成果的古典及現代作品均可展示。一般以展覽、舞蹈、音樂、戲劇、電影為主,配合不同主題舉辦報告會、研討會及文學、圖書活動等。2009年,中國作為主賓國參加了歐羅巴利亞藝術節。

    • 伊麗莎白王后國際音樂比賽

    由阿爾貝二世國王的祖母伊麗莎白王后于1937年創立,最初以比利時小提琴家歐仁?伊塞(Eugène Ysaye)命名,1951年改為現名。該比賽歷史悠久,是最重要的國際音樂比賽之一。該賽設鋼琴、小提琴、作曲和聲樂等4項,每年1項,4年1輪,每年5月舉行。自2007年改 為3年1個循環,小提琴和作曲在同年的上半年和下半年分別進行。比賽分預賽、半決賽和決賽3個階段,歷時1個多月。比賽評委由世界著名音樂家和小提琴家共16人組成。中國音樂家吳祖強、丁善德、朱工一、徐惟玲和傅聰等曾應邀擔任評委。

    伊麗莎白王后國際音樂比賽

    科技

    比利時是科技創新型國家,素有“科技小巨人”之稱,2021年至2023年連續三年被“歐洲創新記分牌”評為“創新領導者”國家(創新能力評分高于歐盟平均水平的125%)。2019年以來,比利時研發投入強度持續保持在3%以上,是近年研發投入強度最高的歐洲國家之一。在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2022年全球創新指數排名中,比利時位居第26位。比利時依托成熟的集群式聯合研發模式和科研成果轉化平臺,在微電子、生物醫藥、航空航天、能源環保等領域保持世界xxx水平。

    比利時擁有眾多xxx的戰略研究中心和領軍科研院所。比利時微電子研究中心(IMEC)是全球xxx、最先進的納米電子和數字技術研究與創新中心,其技術xxx業界3至10年的技術需要;比利時工業技術研究院(VITO)是歐洲清潔技術和可持續發展領域xxx的獨立研究機構,其研究成果廣泛應用于新型生產技術、能源、生物材料、環保、遙感等領域;比利時生物技術研究所(VIB)是推動比生命科學研究的引擎之一,在細胞生物學、基因表達、癌癥治療等多領域進行了大量創新型的基礎研究;比利時機電一體化技術中心(Flanders Make)是比制造業戰略研究中心,在汽車制造業、智能機電系統、機器人柔性裝配等領域有較強科研實力。比利時皇家(科學、文學和藝術)學院(ARB)和比利時皇家弗拉芒科學與藝術學院(KVAB)是比科學技術領域國家權威學術機構。其他重要科研機構還包括比利時核能研究中心(SCK·CEN)、比利時航空航天領域科研機構等。

    知名科學家

    • 喬治·愛德華·勒梅特

    喬治·愛德華·勒梅特(Georges Henri Joseph édouard Lema?tre,1894年7月17日~1966年6月20日)比利時天文學家和宇宙學家。他提出現代大爆炸理論。該理論認為宇宙開始于一個小的原始“原子”的災變性爆炸。

    喬治·愛德華·勒梅特

    • 伊利亞·普里戈金

    伊利亞·普里戈金(Ilya Prigogine,1917年1月25日~2003年5月28日),俄羅斯裔比利時物理化學家,布魯塞爾學派的首領,以研究非平衡態的不可逆過程力學、提出“耗散結構”理論而聞名于世,并因而榮獲1977年諾貝爾化學獎,非平衡態統計物理與耗散結構理論奠基人。

    伊利亞·普里戈金

    • 克里斯蒂安·勒內·德·迪夫

    克里斯蒂安·勒內·德·迪夫(Christian René de Duve,1917年10月2日~2013年5月4日),比利時細胞學家與生物化學家。其主要的研究領與在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他偶然地發現了真核生物的兩種細胞器,包括過氧化物酶體、與溶酶體。1974年,由于對細胞構造的研究,德·迪夫與阿爾伯特·克勞德及喬治·帕拉德共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克里斯蒂安·勒內·德·迪夫

    媒體

    比利時的新聞出版業有日報30種,周報千余種,其他期刊5000余種,主要用荷蘭文和法文出版,極少數用德文出版。比利時的主要報刊有:《標準報》(荷蘭文)、《自由比利時報》(法文)、《最新消息報》(法文)、《晚報》(法文)。《標準報》發行量30余萬份,居首位,其余10~30萬份。比利時通訊社于1936年創建。國家廣播局建于1930年,1960年分為兩個獨立的廣播電視臺,分別用荷蘭語、法語播送廣播、電視節目,隸屬地區政府領導。

    體育

    在比利時,體育在社會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比利時流行的體育項目包括:足球自行車、網球乒乓球田徑游泳籃球羽毛球、柔道、曲棍球賽艇越野摩托車、賽車、排球和跑步。比利時曾舉辦過 1920 年安特衛普奧運會,還與荷蘭一起舉辦過 1972 年歐洲杯和 2000 年歐洲杯。比利時國家足球隊的xxx成績是 2018 年世界杯季軍和 1980 年歐洲杯亞軍。比利時足球俱樂部歷史上曾 3 次奪得歐洲優勝者杯冠軍,2 次奪得歐洲杯冠軍,3 次奪得歐洲超級杯冠軍。

    比利時是歐洲乃至世界自行車運動的中心。這個國家有全世界最高密度的自行車人口,全年有過千場xxx小小的自行車比賽。出生于1945年,被稱為男爵”和“食人魔”,擁有525次驕人勝績的艾迪·莫克斯(Eddy Merckx)是比利時最傳奇的自行車手。他曾奪得自行車界三大環賽和五大古典賽的所有冠軍,其中包括五屆環法自行車賽冠軍,五屆環意自行車賽冠軍。

    截至2020年東京奧運會及2022年北京冬奧會,比利時在歷屆夏季奧運會上共獲得 44 枚金牌,在冬季奧運會上獲得 2 枚金牌,分別是 1948 年圣莫里茨冬奧會花樣滑冰金牌和 2022 年北京冬奧會速度滑冰金牌。在比利時獲得的 44 枚夏季奧運會金牌中,射箭 11 枚,自行車 7 枚,田徑 6 枚,馬術 5 枚,擊劍 3 枚,帆船和柔道各 2 枚。

    位于布魯塞爾的博杜安國王體育場是比利時的國家體育場,其前身為海瑟爾體育場。1985年,海瑟爾體育場經歷了歐洲足球史上最黑暗的一日。在歐洲杯足球賽的決賽中,支持利物浦隊與支持尤文圖斯隊的球迷之間發生了流血沖突,導致39人喪命,被稱為“海瑟爾慘案”。此后,該體育場得到了重新修整和改建,直到1995年才重新開放使用,并正式更名為博杜安國王體育場。新改建的體育場增加了現代化設施,并可容納5萬名觀眾。

    博杜安國王體育場

    社會治安

    比利時社會治安狀況總體較好,根據比利時聯邦警察總局公布統計數據,2013年以來,比利時刑事案件發案數量總體成緩慢下降趨勢,兇殺案、入室盜竊和汽車盜竊案等嚴重犯罪行為的數量逐年減少。但在布魯塞爾等大城市,團伙盜竊、搶劫等案件有增多趨勢,居民安全感總體有所下降。比利時法律規定,符合條件的個人在市鎮政府領取執照后可持有槍支。赴比利時旅游和工作應注意財物安全,防止被偷盜和搶劫。

    交通

    編輯

    綜述

    比利時位于西歐中心,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由于比利時經濟在很大程度上依賴出口,其交通運輸必須適應人員和商品的流通。為此,比利時經過長期努力,逐漸建成一套以公路、水路、鐵路和航空組成的極為發達的交通網絡,使它與其他國家和外部世界緊密聯系起來。比利時交通運輸網絡、港口設施的運行能力等在歐洲名列前茅,與德國、法國、荷蘭等周邊國家之間有便利的公路、鐵路、水運和航空運輸。

    公路

    截至2022年,比利時全國公路總長11.84萬千米。其中,高速公路1747千米,約占公路總里程的1%。 布魯塞爾距阿姆斯特丹、巴黎、倫敦、波恩和盧森堡均只有200-300千米的路程。

    鐵路

    截至2022年,比利時運行鐵路總長3607千米,車站551個。其中,電氣化鐵路長度3064千米。比利時鐵路網的特點是電氣化水平高,絕大多數為雙軌路線。鐵路在陸地貨物運輸中所占比重xxx低于公路運輸。比利時時速超過300千米的高速鐵路線路共4條,合計里程214千米,約占鐵路總里程的5%。

    • 布魯塞爾中央站

    布魯塞爾中央站(法語:Gare de Bruxelles-Central;荷蘭語:Station Brussel-Centraal)是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的鐵路車站,是布魯塞爾三大火車站之一(另外兩個為布魯塞爾南站與布魯塞爾北站)。該站于1952年建成使用,主要以國內客流為主。該站有6條股道,3個島式站臺,下方為地鐵車站中央站站。

    布魯塞爾中央站

    航空

    截至2022年,比利時空中運輸網絡聯系49個國家和地區的74個城市。比利時共有布魯塞爾、奧斯坦德—布魯日、安特衛普、列日和沙勒羅瓦5個機場,2020年航空貨運量為167.92萬噸,客運量為955.22萬人次。

    • 布魯塞爾國際機場

    布魯塞爾國際機場位于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東北方向12.0千米處,是布魯塞爾的主要國際機場。布魯塞爾機場是比利時弗拉芒大區扎芬特姆市的一部分,擁有54座空橋,109個閘口,是布魯塞爾航空和TUI fly Belgium的總部所在地。

    布魯塞爾國際機場

    • 布魯塞爾航空

    布魯塞爾航空(Brussels Airlines)是比利時的國家航空公司,總部及樞紐機場設于布魯塞爾機場,營運航班往歐洲、北美洲和非洲超過100個目的地。同時亦提供包機服務、飛機維修、機組人員訓練等服務。

    布魯塞爾航空客機

    航運

    比利時的水路運輸非常發達,分為海運內河航運。共有5個海港,7個內河港。安特衛普港是比利時、荷蘭、盧森堡、德國和法國的主要進出口門戶。安特衛普港與澤布呂赫港于2022年5月正式合并,新的港口安特衛普─布魯日港成為歐洲xxx出口港、xxx汽車港。安特衛普-布魯日港年出口量可達1.47億噸,是歐洲xxx的汽車轉運港、xxx的綜合化學品集群和歐洲xxx的集裝箱港口之一。此外,安特衛普-布魯日港將提供不少于7.4萬個直接和9萬個間接工作崗位,附加值接近210億歐元,占比利時GDP的4.5%。

    安特衛普─布魯日港

    人文

    編輯

    無論是地理上還是文化上,比利時都處于歐洲的十字路口。也正因為這樣,比利時是歐洲真正的種族熔爐,凱爾特人、羅馬人、德意志人、法蘭西人、荷蘭人、西班牙人和奧地利人在此都留下了文化的痕跡。

    非物質文化遺產

    截至2023年8月,比利時已有班什狂歡節、號手音樂藝術、那慕爾高蹺格斗等13項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比利時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名稱

    入選時間

    巨人和巨龍游行

    2005年

    班什狂歡節

    2008年

    布魯日的圣血游行

    2009年

    ?豪特姆年市,圣利芬斯-豪特姆年度冬季集市及牲畜市場

    2010年

    克拉克林根面包圈與火桶節,赫拉爾德斯貝爾亨冬末火與面包的節日

    魯汶年齡慶典劇

    2011年

    桑伯河與默茲河流域大游行

    2012年

    東敦刻爾克的馬背捕傳統

    2013年

    比利時的啤酒文化

    2016年

    布魯塞爾歐梅崗巡游

    2019年

    號手音樂藝術

    2020年

    馴鷹術

    2021年

    那慕爾高蹺格斗

    參考資料來源

    • 比利時的啤酒文化

    釀造和欣賞啤酒是比利時遺產的一部分。比利時使用不同的發酵方法生產近 1500 種啤酒。20世紀80年代以來,精釀啤酒特別受歡迎。有些地區以其特定的品種而聞名。此外,啤酒還用于烹飪,包括制作啤酒奶酪等產品,或與葡萄酒一樣,與食物搭配以增添風味。一些釀酒商與社區開展合作,倡導負責任的啤酒消費。可持續發展也已成為文化的一部分,鼓勵可回收包裝、采用新技術減少生產過程的用水量。除了在家庭和社交圈中傳播之外,釀酒大師通過在釀酒廠開設課程、在大學開設針對該領域從業人員和一般接待人員的專業課程、為企業家提供公共培訓計劃、為業余釀酒師提供小型試驗釀酒廠來傳授釀造知識和技能。

    比利時啤酒

    • 班什狂歡節

    班什狂歡節可追溯至中世紀,是歐洲現存最為古老的街道狂歡節之一。狂歡節之前的一兩個月,整座城市沉浸在喜迎佳節的氣氛中,數千人忙著制作華麗的服飾、排練鼓樂、準備化妝舞會。狂歡節當天,幾百個人裝扮成吉勒,身著紅色、黃色黑色服裝,頭頂插著鴕鳥羽毛的帽子,腳踏木屐,佩著鈴鐺,戴著有綠色眼鏡的蠟質面具,踩著鼓點穿城而過。滑稽小丑和農夫、地方銅管樂隊和化了妝的狂歡人群熙熙攘攘,緊隨其后。大街小巷到處簇擁著戴面具尋歡作樂的人群。當傳說中的人物吉勒出現時,人群一片歡騰。在中提琴和鼓的傳統樂曲伴奏下,舞蹈者表演一系列奇異舞步和“吉勒”舞蹈。待到五彩繽紛的焰火照亮夜空,人們在大廣場上跳起吉勒舞,狂歡節至此達到高潮。

    班什狂歡節

    • 巨人和巨龍游行

    起源于14世紀西歐城鎮、舉辦巨人和巨龍游行慶典和禮儀的民間傳統節日,每年仍在比利時多地舉行,至今依然興盛。巨人和巨龍模型近9米高,350公斤重,表現神話中的英雄、傳奇人物或動物,往往與當地的歷史、人文和社會環境有關。比利時蒙斯市上演的是圣?喬治大戰巨龍的傳奇,阿特市則展現牧羊人大衛挑戰巨人歌利亞的故事。節日當天,市民身著節日盛裝,伴隨樂隊,簇擁著巨人、巨龍載歌載舞。比利時布魯塞爾、蒙斯、登德爾蒙德、阿特與法國及荷蘭等9個城鎮的巨人、巨龍游行于2005 年同時成功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巨人和巨龍游行

    藝術

    文學

    比利時文學幾乎涵蓋了西方當代所有文藝思潮和流派,在爭取文學自主性的漫長過程中,一直與法國的文化藝術保持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同時吸收了日耳曼的浪漫主義及德國文學創作技巧,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風格,誕生了許多文學大家和不朽名作。

    莫里斯·梅特林克榮獲1911年諾貝爾文學獎。夏爾·德科斯特的歷史小說《烏楞斯皮克傳奇》是比利時獨立后的xxx部現實主義巨著。卡米邦·勒莫尼埃創作的《偷獵者》堪稱自然主義的代表作。夏爾?凡雷貝克的《夏娃之歌》、喬治?羅登巴赫的《布魯日—死亡》和莫里斯?梅特林克的劇作《青鳥》等都是比利時象征主義文學中xxx代表性的作品。亨利·米肖是一位杰出的現代抒情詩大師,代表作有《我曾是誰》《異地》《不幸的神奇》《無限的騷亂》和《睡法,醒法》等。他的詩作具有超現實主義的狂熱和激情。喬治?西默農是當今世界擁有讀者最多的作家之一。他創作的“梅格雷”系列偵探小說為他贏得了“20世紀巴爾扎克”的美譽。主要作品有《總統》和《小圣人》等。多米尼克?羅蘭是比利時當代文學的領袖人物,是一位多產作家,主要以家庭、愛情和社會生活為創作題材,最著名的作品是《思鄉三部曲》和《抽象四部曲》。《永不出生》可視作其代表作。她的作品注重細節描寫和真實性, 結構巧妙,形象豐富,語言富有詩意。羅蘭于1989年成為比利時皇家語言、文學院院士,2003年獲法國文學家協會授予的文學大獎。

    莫里斯·梅特林克

    音樂

    從14世紀的復調音樂作曲家,到現代的流行樂歌手,比利時孕育了一大批世界聞名的音樂家,其中包括鋼琴家、管風琴家和作曲家。阿道爾夫·薩克斯創制了當今世界流傳最廣泛的吹奏樂器之一薩克斯管。此外,比利時還有許多聞名世界的爵士音樂家,如Toots Thielemans、Rene Thomas、Jacques Pelzer和 Philippe Catherine等。手風琴曾經在比利時風行一時。貴族們對手風琴的興趣迅速升溫,當時的比利時國王甚至為手風琴家們設立了一個獎項叫“比利時國王的獎章”。

    阿道爾夫·薩克斯

    美術

    盡管比利時國土面積狹小,卻對西方藝術產生了重大影響。佛蘭德斯繪畫的黃金時代出現在 14 世紀,在這一世紀中,所謂的弗拉芒原始繪畫流派(Flemish Primitives)占據了主導地位,他們的作品幾乎都是宗教題材,通常是為教堂和小禮拜堂而作,而且在很大程度上缺乏透視效果。隨著中世紀佛蘭德斯城市的繁榮,越來越多的王子、富商和繁榮的行會成為藝術的贊助人。

    當時佛蘭德斯藝術的功能仍然是贊美上帝和闡釋宗教寓言,但佛蘭德斯最早的藝術大師之一揚·凡·艾克(Jan van Eyck,約 1390-1441 年)為傳統題材帶來了新的視角。他與弟弟休伯特為根特的圣巴沃大教堂創作了《神秘的羔羊》,將寫實風景融入圣經主題。原始人試圖反映現實,將人物和自然描繪得與人眼所見的一模一樣,甚至是最微小的細節,不加任何古典的變形或修飾。這些藝術家為完成一項任務會精心工作數月甚至數年,通常使用單毛畫筆作畫,以達到栩栩如生的效果。

    《神秘的羔羊》

    16 世紀最偉大的佛蘭德斯藝術家老彼特-勃魯蓋爾(Pieter Bruegel the Elder,約 1525-69 年)曾在安特衛普生活和工作多年。從 1520 年到 1580 年,安特衛普一直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和銀行中心之一,其藝術中心的地位甚至超過了布魯日。在這里工作的許多藝術家都以意大利文藝復興大師為完美典范。勃魯蓋爾曾在意大利學習,他將文藝復興的影響與家鄉的傳統風格融為一體。他經常描繪農村和農民的生活,如布魯塞爾市立博物館展出的他的《婚禮游行》。

    比利時對藝術界的影響絕不僅限于古代藝術大師。詹姆斯-恩索爾(1860-1949 年)是 19 世紀晚期現代藝術的先驅。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是《基督進入布魯塞爾》。恩索爾發展了一種廣泛的表現主義技法,將色彩的使用從現實主義的要求中解放出來。他將令人不安的夢幻幻象和形象作為創作主題。

    超現實主義在比利時蓬勃發展,這或許是因為早期的佛蘭德藝術家們對怪誕離奇的事物情有獨鐘。保羅·德爾沃(Paul Delvaux,1897-1989 年)聲名鵲起,但比利時超現實主義畫家中最著名的無疑是勒內·馬格里特(René Magritte,1898-1967 年)。他筆下的戴圓頂硬禮帽、衣著整潔、面部總是隱藏起來的人,成為超現實主義運動最著名的形象之一。在布魯塞爾的皇家美術博物館和安特衛普的皇家安特衛普美術館(Koninklijke Museum voor Schone Kunsten) 博物館,可以看到許多這些現代作品。根特、圖爾奈和列日的美術博物館以及安特衛普和奧斯坦德的現代藝術博物館也是重要的資料來源。

    比利時漫畫家埃爾熱創作的連環系列漫畫系列《丁丁歷險記》(法語:Les Aventures de Tintin et Milou)自1920年代問世以來,在歐洲廣受歡迎。隨后更遍及世界各地,先后被翻譯成七十多種文字,全球銷量超過3億冊。

    丁丁歷險記

    建筑

    比利時是古典與現代建筑的完美結合,讓人流連忘返。19 世紀 90 年代,"新藝術 "美學風靡一時,成為比利時新美學的模板。新藝術 以其曲線美的精髓傳遞著運動的氣息。xxx次世界大戰后,裝飾藝術運動中僵硬的直線線條取代了竇狀線條。這一運動吸收了大膽的幾何圖形、立體主義、新材料,并將技術與工藝相結合。但很快,這也被野蠻主義所取代。20 世紀 50 年代,野蠻主義進入比利時。這導致 20 世紀 60 年代和 70 年代新藝術風格的精美建筑被拆毀。

    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街頭建筑

    飲食

    比利時人以喜愛美食著稱。在國際上比利時美食也享有盛名。比利時人擁有80多種不同口味的奶酪,若按人均計算,這比法國、荷蘭和瑞士都要豐富。比利時各地都擁有自己的特產,在此基礎上形成了各地不同的傳統菜肴,如根特的蔬菜燉雞、栗子、蘿卜燴牛肉糜、炭火烤肉和小圓甜點;安特衛普的手形糕點和鰻魚;弗蘭德的蘆筍等。布魯塞爾有餐館 2000家,匯集各色菜肴,可滿足八方食客的需求,其傳統菜肴有啤酒兔肉、萵苣野雞、鐵板烤肉、各色口味的牡蠣以及布魯塞爾白菜。

    在比利時阿登山區,以當地產的鱒魚制作的菜肴最為著名。此外,迪南的奶酪餡餅、啤酒,那慕爾和默茲河谷的餡餅、肉腸、燴肉塊、奶油鱒魚和燉豬肉也成為當地特色菜。每逢狩獵季節,阿登山山區的餐館還向顧客獻上以野豬、狍子和鹿肉烹制的菜肴,以及野雞、鵪鶉等山珍。提供美味佳肴的餐館在比利時到處可見。各地的特色菜尤其令八方食客大飽口福。在沿海地區,最著名的菜肴是以北海魚類和水產品制作的。上千家餐館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向人們提供生猛海鮮。西弗蘭德地區的許多城市則以出產各種美味的糖果餅干腸著稱。

    比利時奶酪

    • 巧克力

    比利時是一個巧克力的國度,單單巧克力的品種就高達400多種,2017年比利時人均巧克力的消耗量高達10.9公斤。“比利時巧克力名師之家”位于歐洲xxx的廣場——布魯塞爾大廣場上,這里是展示比利時最杰出的十家巧克力大師傳統制作工藝的窗口。如果熱愛巧克力,就一定不能錯過“比利時巧克力名師之家”。在這里不但可以品嘗到美味的巧克力,還可以欣賞到大師們為大家提供的45分鐘的巧克力制作演示。

    比利時巧克力

    • 啤酒

    啤酒被比利時人視為“國飲”,享有xxx的聲譽。據說早在中世紀,法蘭德斯地區的僧侶就“發明”了釀造啤酒的技術。在比利時雖然占據市場主流的是現代化啤酒廠生產的淡啤酒,但真正能夠體現比利時啤酒魅力的卻是那些保留了傳統釀造工藝與風格的啤酒。傳統比利時啤酒與一般淡啤酒xxx的不同在于原料成分,與釀造過程中發酵方法上的差異。保存古法的比利時啤酒除了使用大麥外,還添加香料與水果,使得比利時啤酒展現出豐富多樣的特色。

    比利時啤酒

    百威英博(德語:Anheuser-Busch InBev SA/NV,是一家總部位于比利時魯汶的跨國啤酒生產集團,于2008年11月18日由比利時的英博集團(InBev)與美國的安海斯-布希(Anheuser-Busch)兩大酒業集團合并而成。該集團在全球30多個國家擁有工廠,其產品行銷130多國,是全球規模xxx的啤酒釀造廠。

    源于比利時與法國交界地區的炸薯條是比利時傳統美食之一,制作方法是將土豆切成長條狀,進行兩次炸制,以確保薯條外酥內軟的口感,再搭配黃油蘸醬蛋黃醬醬等各種美味的蘸醬以增添風味。

    比利時薯條

    習俗

    著裝

    比利時服裝講究質地天然、色澤柔和、款式莊重、做工精良。比利時男士穿西裝一般是三件套,即上裝、褲子、馬甲,且顏色、款式、做工需統一。正規場合,男士大多是深色西裝,領帶醒目;女士則穿長裙,化淡妝,佩戴適當飾物,顯得雍容高雅。他們重視臉部修飾、美容,認為不注意面部清潔,聽任面部缺陷暴露,無疑是自損形象。出席社交活動前,通常都會去整飾發型,認為發型過于隨意,是不文明的表現。

    禮儀

    比利時人性情和善、幽默、開放,喜歡熱鬧,善于交際。朋友見面,若雙方較為熟悉,往往是先打招呼,然后握手;老朋友之間可直呼其名。若相見的雙方不太熟悉,則是一面握手,一面互致問候。初次見面,應當衣著整齊,握手簡捷、有力,主動遞上名片。若事先知道對方的頭銜,以先生(Mr)、小姐(Miss)或夫人(Mrs)加頭銜或姓氏稱呼對方為好。初次見面不要顯得過于親近,以免有輕浮隨便之嫌。會見離開時,應主動與在場的所有人握手道別。

    佛蘭芒人相見時,男女或女女、男男之間,習慣互吻對方面頰,一次(右邊)、兩次(右左各一次)均可,好友之間往往吻三次,即先右后左再右。與比利時人打交道,不論公務還是私事,凡屬面見、面談以及有勞對方的活動,均需事先約定,甚至就醫、理發等也不例外。往訪活動宜訂在上午10時至下午5時之間,午餐面談xxx是下午1?時至3?時之間。家庭拜訪前,常常是先請花店送去鮮花,然后人再抵達。

    節慶

    • 布魯塞爾歐梅崗巡游

    布魯塞爾歐梅崗(Ommegang)巡游是歷史悠久且頗受歡迎的節慶活動,巡游活動在每年7月連續2個晚上在布魯塞爾老城中心區舉行。游行隊伍從射駑比賽和薩布隆教堂的儀式開始,匯成一支,穿過城市到達大廣場,抵達布魯塞爾地方法院。

    歐梅崗巡游

    • 布魯日的圣血游行

    每年在耶穌升天日——復活節后第40天,有3萬到4萬5 千人齊聚比利時的布魯日觀賞圣血游行。這個盛大的游行可追溯到13 世紀,據說,一個布魯日的居民從第二次十字軍東征回來的時候,帶回了染有耶穌圣血的遺物。在銅管樂隊的伴隨下,由30名圣血兄弟會的知名人士引導,1700余名居民以徒步、坐馬車、騎馬方式表演來自舊約、耶穌生活和布魯日歷史的故事。在各民間團體瞻仰遺物儀式后,游行活動以祈禱儀式來結束。

    圣血游行

    • 豪特姆年市

    豪特姆年市(Houtem Jaarmarkt)是在比利時東佛蘭德省圣利芬斯-豪特姆(Sint-Lievens-Houtem)舉辦的一年一度的交易集市。每年11月11至12 日,這座村莊就成為比利時僅存的一個交易牛和純種馬的大型露天市場。人們在數百個攤位上可以購買農業機械用品或動物,見證古老的拍手談判技巧。每年都有來自不同地方的牧民、農民和工匠在這里展示各具特色的產品、交流互動。期間,當地社區一些民宅也都向公眾開放,提供欣賞音樂、品嘗食物的便利。

    豪特姆年市

    公共假日

    比利時是歐盟成員中法定節日最多的國家之一(全年共有10天)。除7月21日國慶節之外,還有:元旦、復活節、五一勞動節、耶穌升天節、圣靈降臨節、圣母升天節、萬圣節、一戰停戰日、圣誕節等,聯邦公共服務機構在11月15日國王日關門休假。每周六、日為公休日。另有法定帶薪休假26天(不含周末)。

    日期

    節日

    1月1日

    新年

    復活節星期日后的xxx天

    復活節星期一

    5月1日

    勞動節

    復活節后第40天

    耶穌升天節

    復活節后第50天

    圣靈降臨節

    7月21日

    比利時國慶節

    8月15日

    圣母升天日

    11月1日

    萬圣節

    11月11日

    xxx次世界大戰停戰日

    12月25日

    圣誕節

    參考資料來源

    國家象征

    國旗

    比利時國旗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15:13。旗面從左到右由黑、黃、紅三個平行相等的豎長方形相連構成。黑色是莊重而具有紀念意義的色彩,表示悼念在1830年獨立xxx中犧牲的英雄;黃色象征國家的財富和畜牧業與農業的豐收;紅色象征愛國者的生命和熱血,還象征獨立xxx取得的偉大勝利。

    比利時國旗

    比利時是世襲君主立憲制國家。國王乘坐的汽車懸掛王旗,王旗與國旗不同,為四方形,旗地近似咖啡色,旗中間有比利時國徽,旗地四角處各有一頂王冠和在位國王名字的xxx個字母

    國徽

    比利時國徽分為大小兩個版本。大版本國徽為斗篷式。國徽中心圖案是一頭站立在黑色盾徽上的雄獅的圖樣。這對獅子被稱為“比利時獅”(拉丁文:Leo Belgicus),是比利時的國家象征。其后為交叉的君王節杖,它象征皇室的威嚴和權力。

    比利時國徽

    盾徽周圍是裝飾華麗的首任國王利奧波德的勛章褳帶環繞;兩側各有一只舉著國旗的獅子,另外,在國徽中,有一件象征君主國體的紅色上衣。在這件紅色上衣的頂端,有一頂皇冠。飾環之下懸掛著一枚利奧波德(比利時xxx代君主)勛章,后面有標志皇室權位與正義的金色節杖;上面飾有一頂華美的王冠。

    國徽頂端的9面旗幟分別代表比利時的9個省(但其實有10個省)。國徽基部的紅色飾帶用法語和弗拉芒語書寫著民族格言:“團結就是力量”(法語:L'union faitla force,荷蘭語:Eendrachtmaakt macht)。這個版本的國徽是在1837年5月17日開始使用。

    國歌

    比利時國歌為《布拉班人之歌》(法文:La Braban?onne;荷蘭文:De Braban?onne;德文:Das Lied von Brabant)。

    比利時國歌法語、荷蘭語、德語歌詞及對應中文翻譯

    國花

    比利時國花為虞美人。比利時人民喜愛姹紫嫣紅的虞美人,把它作為自己的國花。虞美人屬罌粟科一、二年生草本觀賞植物,原產歐洲大陸溫帶地區。

    虞美人

    國鳥

    比利時國鳥是紅隼(Falco tinnunculus),它是一種小型的猛禽,在比利時,人們經常可以看到它在路邊上空盤旋,或快速拍打翅膀。

    紅隼

    風景名勝

    編輯

    比利時旅游資源豐富,主要景點包括布魯塞爾大廣場、滑鐵盧古戰場、天鵝之家等。2022年,比利時全xxx接待國內外游客1760.9萬人次。主要旅游點是阿登山區、北海海濱和布魯塞爾市等。

    主要景點

    天鵝之家

    大廣場一側與市政廳相鄰的一座5層建筑物就是著名的天鵝之家(La Maison du Cygne)。它曾是馬克思和恩格斯居住和工作過的地方,因門上飾有一只振翅欲飛的白天鵝而得名。這是一座法國路易十六風格的建筑。1845年2月,馬克思被法國驅逐后,于3月2日攜夫人和女兒來此居住。其間,恩格斯及一些德國社會主義者也聚集到這里,成立了德國工人組織和xxx國際比利時支部。馬克思在比居住期間起草了《xxx宣言》,對“比利時資本主義的天堂”提出了挑戰。馬克思還在此寫出了著名的《德意志意識形態》《哲學的貧困》等偉大著作。正對著“天鵝之家”的是一個巴洛克風格的建筑,建于1695年,法國大作家雨果曾在此居住,并創作了世界名著《悲慘的世界》。

    天鵝之家

    小于連撒尿雕像

    也叫“布魯塞爾xxx公民”像。在布魯塞爾大廣場東面,埃杜弗街與橡樹街的交匯處,有一尊高約50厘米的小銅雕男孩塑像。他長著天使臉龐,赤身裸體,叉腰挺肚,憨態可掬,身體后傾,當眾不停地“撒尿”。相傳15世紀,布魯塞爾遇到外族入侵。侵略者點燃了一根連接城內火藥庫的長長的導火線,計劃炸毀這座城市。一個名叫于連的小男孩發現后急中生智用一泡尿澆滅了導火索,從而拯救了布魯塞爾免遭毀滅。后來,人們為了紀念他于1619年制成了這尊著名的“尿童”雕像, 成為到布魯塞爾觀光的客人必去的地方。小于連享有“布魯塞爾民間與文化遺產xxx大使”“布魯塞爾xxx公民”等稱號。從1696年荷蘭總督為他制做了xxx件衣服起,不斷有各國來賓為他贈送衣服。因此小于連經常更換不同的衣服,如今已擁有1000多套來自世界各國的服裝,是世界上擁有衣服數量與種類最多的“男孩”。

    “布魯塞爾xxx公民”像

    原子球

    位于布魯塞爾市西北郊易明多市立公園內、被譽為布魯塞爾的“埃菲爾”的原子球由比利時著名工程師瓦特凱恩設計,是為1958年布魯塞爾萬國博覽會設計建造的。它高102米,重2200噸,由9個直徑18米的空心金屬球體組成,表現了放大1650億倍的鐵原子結構。博覽會閉幕后,其它展品被拆除,只有原子球原封未動,已成為現代布魯塞爾的標志。

    原子球

    世界遺產

    截至2023年8月,比利時已有布魯塞爾大廣場、法蘭德斯貝居安會院、布魯日歷史中心等16處世界文化遺產。

    比利時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名稱

    入選時間

    布魯塞爾大廣場

    1998年

    法蘭德斯貝居安會院

    拉盧維耶爾和勒勒中央運河上的4座水運吊橋

    比利時和法國的鐘樓(與法xxx有)

    1999年

    布魯日歷史中心

    2000年

    斯皮耶納的新石器時代燧石

    圖爾奈圣母大教堂

    建筑師維克多·奧爾塔設計的城市建筑

    普朗坦莫雷圖斯住宅工坊博物館綜合體

    2005年

    喀爾巴阡山脈及歐洲其它地區的原始山毛櫸林(比利時等10個國家共有)

    2007年

    斯托克萊宮

    2009年

    瓦隆的主要礦區

    2012年

    勒·柯布西耶的建筑作品(與多xxx有)

    2016年

    斯帕歐洲溫泉療養勝地

    2021年

    沃特爾慈善定居點

    xxx次世界大戰(西線)的墓葬和紀念場所

    2023年

    參考資料來源

    布魯塞爾大廣場

    位于布魯塞爾市中心,始建于12世紀,是歐洲xxx的廣場之一, 被法國大文豪雨果贊嘆為“美麗而宏偉的廣場”,是世界建筑皇冠上的璀璨明珠。1998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其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大廣場長110米,寬68米,地面用花崗巖鋪就。環廣場的建筑物多為中世紀所建的哥特式、文藝復興式、路易十四式等建筑形式。其建筑風格各異,使人有宛如置身于中世紀之感。

    布魯塞爾大廣場

    布魯日歷史中心

    布魯日是中世紀人類聚落的杰出典范,雖歷經數世紀滄桑,仍保留著大量歷史建筑。在那里,早期哥特式建筑已經成為城市特征的一部分。作為歐洲商業與文化首都之一,布魯日不斷發展與世界各地的文化交流,同時,與佛蘭芒原始繪畫流派(Flemish Primitive painting)有著密切關系。

    布魯日歷史中心

    xxx次世界大戰(西線)的墓葬和紀念場所

    該跨境系列遺產由xxx次世界大戰西線沿線的遺址構成,這里是1914-1918年間德國與盟軍xxx的地方。遺產的組成部分散布于比利時北部和法國東部之間。其規模各不相同,從容納數萬名不同國籍士兵遺骸的大型墓園,到小型、簡單的墓地和單一紀念碑。這些地點類型包括軍事公墓、戰場墓地和醫院公墓,通常與紀念場館相結合。

    xxx次世界大戰(西線)的墓葬和紀念場所

    注釋

    編輯

    展開[a]

    幾乎包括了現代荷蘭的所有地區、比利時中部和東部、盧森堡、德國萊茵省北部以及法國北加萊海峽地區東部。

    [b]

    自然災害風險指數用以衡量各國遭受自然災害(如地震、暴雨、洪水、干旱等)的風險,指數范圍在0.10-1.84之間,代表災害幾率極低;指數范圍在1.85-3.20之間,代表災害幾率低;指數范圍在3.21-5.87之間,代表災害幾率一般;指數范圍在5.88-12.88之間,代表災害幾率較高;指數范圍在12.89以上,代表災害幾率極高

    參考資料

    編輯

    展開[1]比利時國家概況.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2023-10-19].

    [2]Belgium latitude and longitude.latitudelongitude. [2023-11-24].

    [3]中國駐比利時大使館經濟商務處. 對外投資合作國別(地區)指南比利時(2022年版)[M]. 2023: 3. [2023-11-22].

    [4]be.STAT.Bestat.statbel.fgov.be. [2023-11-01].

    [5]"Belgium country profile".BBC News. [2023-11-01].

    [6]比利時.iso. [2023-11-22].

    [7]比利時.中國聯通. [2023-11-22].

    [8]比利時 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人口.CEIC Data. [2023-10-25].

    [9]GDP(現價美元) - Belgium.worldbank. [2023-12-02].

    [10]GDP per capita, current prices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2023-12-02].

    [11]基尼 (GINI) 系數.世界銀行. [2023-11-11].

    [12]人類發展報告2021/2022.聯合國開發計劃署. [2023-11-08].

    [13]Welcome to the website of the National Bank of Belgium.比利時國家銀行. [2023-11-24].

    [14]歐盟貨幣政策.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歐盟使團經濟商務處. [2023-11-22].

    [15]布魯塞爾歷史文化景點.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比利時王國大使館. [2023-10-25].

    [16]比利時駕駛指南.internationaldriversassociation. [2023-11-24].

    [17]Common Kestrel - National Bird of Belgium.birds-lifestyle.blogspot. [2023-11-24].

    [18]National bird of Belgium.symbolhunt. [2023-11-24].

    [19]Symbols.monarchie. [2023-11-20].

    [20]"Geography of Belgium".123independenceday.com. [2023-11-01].

    [21]Statbel the Belgian statistics office.Belgische Federale Overheidsdiensten. [2023-11-09].

    [22]"Medieval and magical, vibrant and edgy – the Belgian city is a sensory overload".The Guardian. [2023-11-09].

    [23] Repertorium van de pers in West-Vlaanderen 1807-1914.Google Books. [2023-11-09].

    [24]Brussels Airport .Brussels Airport . [2023-11-23].

    [25]Brussels Central Station.nsinternational. [2023-11-24].

    [26]對外投資合作國別(地區)指南 比利時(pdf).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2023-10-19].

    [27]Total Protected Areas.protectedplanet. [2023-11-24].

    [28]Water Resources and Freshwater Ecosystems-- Belgium.earthtrends. [2023-11-24].

    [29]比利時國家概況.中國領事服務網. [2023-10-19].

    [30]Descriptions of Fossil Neandertals.boneandstone. [2023-11-20].

    [31]創始成員國頁面.UnitedNations. [2023-11-22].

    [32]比利時國家概況.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比利時王國大使館. [2023-11-22].

    [33]比利時政府機構及行政區劃.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 [2023-11-22].

    [34]EUROPEAN COUNCIL DECISION (EU) 2023/2061.歐盟官網. [2023-11-09].

    [35]比利時貿易發展情況.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比利時王國大使館經濟商務處. [2023-11-22].

    [36]成員國.世界銀行. [2023-11-09].

    [37]比利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2023-11-22].

    [38]世界銀行集團24財年按收入水平劃分的國別分類.世界銀行. [2023-11-09].

    [39]中國駐比利時大使館經濟商務處. 對外投資合作國別(地區)指南比利時(2022年版)[M]. 2023: 15. [2023-11-22].

    [40]中國駐比利時大使館經濟商務處. 對外投資合作國別(地區)指南比利時(2022年版)[M]. 2023: 2. [2023-11-22].

    [41]比利時世界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比利時王國大使館. [2023-11-22].

    [42]Belgae.不列顛百科全書. [2023-11-22].

    [43]Belgium.CIA. [2023-11-22].

    [44]Belgium's Prehistory.historyfiles. [2024-02-06].

    [45]Belgica.不列顛百科全書. [2024-02-06].

    [46]Carpentier . 2000: 53–55.

    [47]Carpentier et al. 2000: 79–82.

    [48]Lamarcq, Danny, Rogge, Marc . De Taalgrens: Van de oude tot de nieuwe Belgen[M]. Davidsfonds, 1996: 1.

    [49]Wightman, Edith Mary . Gallia Belgica[M].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5: 12–14.

    [50]Wightman, Edith Mary . Gallia Belgica[M].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5: 14.

    [51]Die Provinzen des r?misches Imperium.antikefan. [2023-11-23].

    [52]馬勝利. 列國志·比利時[M]. 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10: 50-51. (2)

    [53]History of Holland By George Edmundson.authorama. [2023-11-23].

    [54]Van Der Essen, Leon. Notre nom national[J]. Revue belge de philologie et d'histoire, 1925, 4(1): 121–131.

    [55]History of Holland By George Edmundson.authorama. [2023-11-23].

    [56]Spanish Netherlands.不列顛百科全書. [2023-11-23].

    [57]Austrian Netherlands.不列顛百科全書. [2023-11-23].

    [58]Annexation by France 1795–1813.expatica. [2023-11-23].

    [59]Union with the Netherlands 1815–1830.expatica. [2023-11-23].

    [60]Belgium' s independence (1830 - present time).belgium. [2023-11-23].

    [61]馬勝利. 列國志·比利時[M]. 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10: 55-56. (2)

    [62]Occupation during the War (Belgium and France).1914-1918-online. [2023-11-23].

    [63]Cook, Bernard A. Belgium : a history[M]. Peter Lang, 2004: 113.

    [64]Laurence VanYpersele, and Xavier Rousseaux. Leaving the War: Popular Violence and Judicial Repression of 'Unpatriotic' Behaviour in Belgium (1918–1921)[J]. European Review of History, 2005: 3–22.

    [65]馬勝利. 列國志·比利時[M]. 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10: 57.

    [66]Nazi hunters call on Belgium's justice minister to be sacked.telegraph. [2023-11-24].

    [67]Royal Question.列日大學. [2023-11-24].

    [68]"Ethnic structure, inequality and governance of the public sector in Belgium".unrisd. [2023-11-24].

    [69]馬勝利. 列國志·比利時[M]. 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10: 59-60. (2)

    [70]Milestones: 1961–1968.美國國務院. [2023-11-24].

    [71]布隆迪共和國國家概況.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2023-11-24].

    [72]盧旺達概況.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盧旺達共和國大使館. [2023-11-24].

    [73]6 important steps in Belgian State Reform.medium. [2023-11-24].

    [74]Belgium's Political Crisis Foretells EU's Future.spiegel. [2023-11-24].

    [75]Political crisis nears an end as new PM, cabinet named.france24. [2023-11-24].

    [76]比利時布魯塞爾發生連環爆炸.央視網. [2023-12-02].

    [77]Brussels airport delays reopening, as attacks toll lowered to 32.yahoo. [2023-12-02].

    [78]Belgium Hunts Jihadists That Struck Heart of a Fraying Europe.bloomberg. [2023-12-02].

    [79]belgium.SeaAroundUs. [2023-11-24].

    [80] "Climate averages—Brussels".EuroWEATHER/EuroMETEO. [2023-11-01].

    [81]Moores, E.M.; Fairbridge, Rhodes W. Encyclopedia of European & Asian Regional Geology[M]. Springer, 1997: 79-81.

    [82]Klub Przyrodników.Office for Official Publications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 [2023-11-01].

    [83] "Belgium—The land—Relief".Encyclop?dia Britannica. 2007[2023-11-01].

    [84]馬勝利. 列國志·比利時[M]. 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10: 4.

    [85]斯海爾德河.中國大百科全書. [2023-11-24].

    [86]Important Lakes #.global-geography. [2023-11-24].

    [87]Lac de l’Eau d’Heure Water everywhere.visitwallonia. [2023-12-02].

    [88]Toeristencentrum Vesderstuwdam.ostbelgien. [2023-12-02].

    [89]Weser Dam - Belgium → East Belgium.ostbelgien. [2023-11-24].

    [90]David P. Billington and Donald C. Jackson. Big Dams of the New Deal Era: A Confluence of Engineering and Politics[M]. University of Oklahoma Press, 2006: 34.

    [91]R.S. Kirby, P.G. Laurson. The Early Years of Modern Civil Engineering[M].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32: 209.

    [92]The Gileppe Dam[M]. // Easton Devonshire. Transactions of the British Association of Waterworks Engineers 9 . 1904: 263.

    [93]David Aubin and Frédéric Varone. EUwareness Case Study Report 1: Vesdre River Basin, Belgium[M]. Université Catholique de Louvain, 2002: 7,15.

    [94]馬勝利. 列國志·比利時[M]. 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10: 6.

    [95]比利時.sdg6data. [2023-11-24].

    [96] Frédéric Varone and David Aubin. The Evolution of the National Water Regime in Belgium[M]. 2002: 1.

    [97]森林面積(占土地面積的百分比).worldbank. [2023-11-24].

    [98]Belgian.biodiversity. [2023-11-24].

    [99]BELGIUM Plants and Animals.theworldofinfo. [2023-12-02].

    [100]BELGIUM.lntreasures. [2023-12-02].

    [101]Verrekijker magazine[M]. 2012: 1.

    [102]National Parks In Belgium: 6 Places To Explore The Wildlife In The Cockpit Of Europe.traveltriangle. [2023-11-24].

    [103]Kalmthoutse Heide.ramsar. [2023-12-02].

    [104]WorldRiskReport 2022. 2023: 56. [2023-12-02].

    [105]比利時洪災遇難人數升至31人 失聯人員搜救工作仍在持續.央視網. [2023-11-24].

    [106]Découpages géographiques.比利時國家統計局. [2023-11-22].

    [107]歐盟總部所在地——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中國政府網 . [2023-10-19].

    [108]De Belgische Stadsgewesten 2001 (PDF). Statistics Belgium. Statistics Belgium. [2023-11-09].

    [109]"Annual Report 2014" (PDF).Port of Antwerp. 2014. [2023-11-09].

    [110]Antwerp is Europe’s second largest port. Flanders Investment & Trade. [2023-11-09].

    [111]"The World According to GaWC 2020".Globalization and World Cities. [2023-11-09].

    [112]Statistics Belgium; Werkelijke bevolking per gemeente op 1 januari 2008 .Belgische Federale Overheidsdiensten. [2023-11-09].

    [113]Adam Fleming. College of Europe in Bruges: Home of Thatcher speech.BBC. [2023-11-09].

    [114]"Voter Turnout Rates from a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PDF). IDEA. [2023-11-01].

    [115]"The Belgian Constitution – Article 99" (PDF).Belgian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2023-11-01].

    [116]Belgium 1831 (rev. 2012).Constitute. [2023-11-01].

    [117]比利時最高法院.最高人民法院云課堂. [2023-11-22].

    [118]Willemyns, Roland. "The Dutch-French Language Border in Belgium" (PDF). Journal of Multilingual and Multicultural , 2002, (23 ): 36–49. [2023-11-01]. doi:10.1080/01434630208666453.

    [119]"New Order? International models of peace and reconciliation—Diversity and civil society".Democratic Dialogue Northern Ireland's first think tank. [2023-11-01].

    [120]比利時:簡政放權 多元共治.新華網. [2023-11-09].

    [121]比利時國家概況.人民網. [2023-10-23].

    [122]The Federal Government's powers.Belgian Federal Government. [2023-11-01].

    [123]The Communities.Belgian Federal Government. [2023-11-01].

    [124]The Regions.Belgian Federal Government. [2023-11-01].

    [125]比利時王國憲法.dekamer. [2023-12-02].

    [126]LA Monarchie belge
    .belgium. [2023-12-02].

    [127]The Belgian Succession .heraldica. [2023-12-02].

    [128]Composition of the Belgian federal government.比利時中央政府官方網站. [2023-11-22].

    [129]比利時概況.央廣網. [2023-10-23].

    [130]France and Belgium.法蘭西共和國外交部. [2023-11-23].

    [131]Belgium and the Netherlands: good neighbours, loyal friends and solid trading partners.government.nl. [2023-11-23].

    [132]Benelux, une coopération transfrontalière pour le bien-être des citoyens et des entreprises.benelux. [2023-11-23].

    [133]Germany and Belgium: Bilateral relations.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外交部. [2023-11-23].

    [134]U.S. Relations With Belgium.U.S. Department of State -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State. [2023-11-20].

    [135]FACT SHEET: Bilateral Relations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Belgium.obamawhitehouse. [2023-11-23].

    [136]馬勝利. 列國志·比利時[M]. 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10: 259.

    [137]PRESIDENCY OF THE COUNCIL OFTHE EU.consilium.europa. [2023-11-23].

    [138]中國同比利時的關系.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比利時王國大使館. [2023-10-23].

    [139]中國同比利時的關系.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際在線. [2023-10-23].

    [140]王毅:中方將進一步對歐洲六國施行免簽政策.騰訊網. [2024-03-07].

    [141]比利時.WIPO. [2023-11-22].

    [142]比利時.globalfirepower. [2023-11-22].

    [143] "Defence Data of Belgium in 2010".European Defence Agency.. [2023-11-01].

    [144]David Isby and Charles Kamps Jr. Armies of NATO's Central Front. Jane's Publishing Company, 1985: p.59.

    [145]Belgium in military operations. Between rhetoric and reality.bruxelles2. [2023-12-02].

    [146]2021年比利時人口總數量、勞動人口數量及人口性別、年齡、城鄉結構分析.華經情報網. [2023-11-23].

    [147]Belgium Country Summary.CIA. [2023-11-23].

    [148]Belgium.migrants-refugees. [2023-12-02].

    [149]Canaanite in the Amarna Tablets. 1996: p. 122. 978-90-04-10521-8.

    [150]馬勝利. 列國志·比利時[M]. 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10: 11.

    [151]中國駐比利時大使館經濟商務處. 對外投資合作國別(地區)指南比利時(2022年版)[M]. 2023: 7. [2023-12-02].

    [152]Rioux, Jean-Pierre. La révolution industrielle (in French).. Paris: Seuil, 1989: p. 105. 978-2-02-000651-4.

    [153]"Industrial History, Belgium".European route of industrial heritage. [2023-11-07].

    [154]Vanhaute, Eric; Paping, Richard & ó Gráda, Cormac . The European subsistence crisis of 1845–1850: a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PDF).IEHC. Helsink. 2006[2023-11-07].

    [155]"'So worthy an example to Ireland'. The subsistance and industrial crisis of 1845–1850 in Flanders"// Vanhaute, Eric. When the potato failed. Causes and effects of the 'last' European subsistance crisis, 1845–1850. Brepols, 2007: pp. 123–148. 978-2-503-51985-2.

    [156]U.S. Relations With Belgium.US Department of State, Bureau of European and Eurasian Affairs. [2023-11-07].

    [157]Vanhaverbeke, Wim. "Het belang van de Vlaamse Ruit vanuit economisch perspectief The importance of the Flemish Diamond from an economical perspective" (in Dutch).Netherlands Institute of Business Organization and Strategy Research, University of Maastricht. [2023-11-07].

    [158]"The World Factbook—(Rank Order—Public debt)".CIA. [2023-11-07].

    [159]比利時投資環境介紹.中國產業海外發展協會. [2023-10-24].

    [160]比利時經濟概況.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 [2023-10-24].

    [161]World Economic Outlook Database Belgium.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 [2023-10-25].

    [162]Belgian franc (BEF)..bis-ans-ende-der-welt. [2023-12-02].

    [163]來自歐元區十二國的故事.BBC. [2023-12-02].

    [164]比利時肉產品出口特點及對我借鑒.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2023-10-24].

    [165]比利時國家概況.人民網. [2023-10-24].

    [166]比利時特色產業.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2023-10-24].

    [167]國別研究 比利時.全球地質礦產信息網. [2023-10-24].

    [168]比利時經濟.人大經濟論壇. [2023-10-24].

    [169]Hofman, Roelande H.; Hofman, W. H. A.; Gray, J. M.; Daly, P.. Institutional context of education systems in Europe: a cross-country comparison on quality and equity.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2004: pp. 97, 105. 978-1-4020-2744-4.

    [170]Table 388. Percentage of population enrolled in secondary and postsecondary institutions, by age group and country – Chapter 6.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s of Education, data: 2002". Digest of Education Statistics—Tables and Figures. National Center for Education Statistics, Institute of Education Sciences (IES). [2023-11-01].

    [171]比利時高等教育簡介.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比利時王國大使館. [2023-10-24].

    [172]About KU Leuven.kuleuven. [2023-11-23].

    [173]Campussen.kuleuven. [2023-11-23].

    [174]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21.topuniversities. [2023-11-23].

    [175]Ghent University.shanghairanking. [2023-11-23].

    [176]Rankings of universities.ugent. [2023-11-23].

    [177]Campuses and science parks.ugent. [2023-11-23].

    [178]中國駐比利時大使館經濟商務處. 對外投資合作國別(地區)指南比利時(2022年版)[M]. 2023: 8-9. [2023-11-23]. (2)

    [179]Belgium: Museums, Exhibitions & Discounts.whichmuseum. [2023-11-23].

    [180]布魯塞爾的博物館.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比利時王國大使館. [2023-11-23].

    [181]About KBR.The Royal Library of Belgium. [2023-11-23].

    [182]LA MONNAIE / DE MUNT.lamonnaie. [2023-11-23].

    [183]比利時國際性重大藝術節和文化活動.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比利時王國大使. [2023-10-25].

    [184]比利時科技領域情況簡介.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比利時王國大使館 . [2023-11-23].

    [185]Georges Lema?tre, Father of the Big Bang.
    American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2023-12-02].

    [186]Ilya Prigogine - Explore Biographical.nobelprize. [2023-12-02].

    [187]Christian René de Duve.不列顛百科全書. [2023-12-02].

    [188]Belgium.sport-in-europe. [2023-11-23].

    [189]The six most popular sports in Belgium.thebulletin. [2023-11-23].

    [190]比利時自行車運動傳奇人物——艾迪·默克斯.今日頭條. [2023-12-02].

    [191]環弗蘭德斯前瞻(上):比利時狂熱.美騎網. [2023-12-02].

    [192]Total number of medals won in the Summer Olympics per country and by color 1896-2020.statista. [2023-11-23].

    [193]History King Baudouin Stadium.belgianfootball. [2023-11-23].

    [194]中國駐比利時大使館經濟商務處. 對外投資合作國別(地區)指南比利時(2022年版)[M]. 2023: 11. [2023-11-23].

    [195]馬勝利. 列國志·比利時[M]. 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10: 122.

    [196]中國駐比利時大使館經濟商務處. 對外投資合作國別(地區)指南比利時(2022年版)[M]. 2023: 17. [2023-11-22].

    [197]Brussels.brusselsairlines. [2023-12-02].

    [198]歐洲xxx出口港誕生后.新華網. [2023-12-02].

    [199]比利時的文學、藝術、音樂.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比利時王國大使館. [2023-11-23].

    [200]Art & Architecture in Belgium.frommers. [2023-12-02].

    [201]L'essentiel à propos de Tintin et Hergé.tintin. [2024-02-06].

    [202]An overview of Architecture in Belgium.re-thinkingthefuture. [2023-11-23].

    [203]馬勝利. 列國志·比利時[M]. 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10: 47-48.

    [204]比利時飲食文化特色.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比利時王國大使館. [2023-11-23].

    [205]Anheuser-Busch InBev SA/NV Company Profile.yahoo. [2023-12-02].

    [206]人民日報海外版 2016年01月02日 星期六.人民網. [2023-11-23].

    [207]Nationale feestdagen in Belgi?.belgium.be. [2023-11-23].

    [208]比利時概況.央廣網. [2023-10-19].

    [209]Anthems.belgium.be Official information and services. [2023-11-20].

    [210]History.La Maison du Cygne. [2023-12-02].

    [211]La grande histoire du petit Manneken-Pis.vivreabruxelles. [2023-12-02].

    [212]Atomium | Visit Brussels.visit.brussels. [2023-12-02].

    [213]比利時.世界遺產名錄. [2023-11-23].

    [214]布魯日歷史中心.世界遺產中心. [2023-11-23].

    [215]xxx次世界大戰(西線)的墓葬和紀念場所.世界遺產名錄. [2023-11-23].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428014/

    (207)
    詞條目錄
    1. 名稱由來
    2. 歷史沿革
    3. 史前時期
    4. 早期歷史
    5. 羅馬征服時期
    6. 法蘭克時期
    7. 封建與專制時代(843年至1830年)
    8. 洛塔林吉亞時期(843年~1384年)
    9. 勃艮第王朝統治時期(1384年~1555年)
    10. 西班牙統治時期(1555年~1713年)
    11. 奧地利統治時期(1713年~1795年)
    12. 近代被占領與合并時期(1795年~1830年)
    13. 獨立初期(1830年至1914年)
    14. 兩次世界大戰(1914年至1945年)
    15. 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年~1918年)
    16. 二戰前(1918年~1940年)
    17. 第二次世界大戰(1940年~1945年)
    18. 20世紀50年至90年代
    19. 王位危機(20世紀40年代~50年代初)
    20. 民族語言沖突(20世紀60年代~70年代)
    21. 殖民地獨立(20世紀60年代)
    22. 聯邦制改革(20世紀70年代~20世紀90年代)
    23. 21世紀
    24. 聯邦制改革的深入(2001年至2010年)
    25. “無政府危機”(2010年至2011年)
    26. 比利時近況(2013年至今)
    27. 自然地理
    28. 位置境域
    29. 氣候
    30. 地質
    31. 地層
    32. 地形地貌
    33. 水文水利
    34. 河流
    35. 湖泊
    36. 水利
    37. 土壤
    38. 自然資源
    39. 土地資源
    40. 水資源
    41. 礦產資源
    42. 森林資源
    43. 生物多樣性
    44. 植物和真菌
    45. 動物
    46. 自然保護區
    47. 自然災害
    48. 行政區劃
    49. 政區詳情
    50. ?主要城市
    51. 布魯塞爾
    52. 安特衛普
    53. 根特
    54. 布魯日
    55. 政治
    56. 政體
    57. 議會
    58. 政府
    59. 司法
    60. 憲法
    61. 政黨
    62. 國家元首
    63. 政要
    64. 首相
    65. 內閣成員
    66. 國際關系
    67. 綜述
    68. 對外關系
    69. 與法國的關系
    70. 與荷蘭、盧森堡的關系
    71. 與德國的關系
    72. 與美國的關系
    73. 與歐盟的關系
    74. 與中國的關系
    75. 國際組織
    76. 軍事
    77. 軍事力量
    78. 軍事行動
    79. 人口
    80. 人口數量
    81. 族群
    82. 移民
    83. 語言
    84. 宗教
    85. 經濟
    86. 綜述
    87. 第一產業
    88. 第二產業
    89. 第三產業
    90. 服務業
    91. 旅游業
    92. 財政金融
    93. 外貿和投資
    94. 對外貿易
    95. 對外投資
    96. 社會事業
    97. 教育
    98. 衛生
    99. 文化
    100. 重要文化場所
    101. 重要文化活動
    102. 科技
    103. 知名科學家
    104. 媒體
    105. 體育
    106. 社會治安
    107. 交通
    108. 綜述
    109. 公路
    110. 鐵路
    111. 航空
    112. 航運
    113. 人文
    114. 非物質文化遺產
    115. 藝術
    116. 文學
    117. 音樂
    118. 美術
    119. 建筑
    120. 飲食
    121. 習俗
    122. 著裝
    123. 禮儀
    124. 節慶
    125. 公共假日
    126. 國家象征
    127. 國旗
    128. 國徽
    129. 國歌
    130. 國花
    131. 國鳥
    132. 風景名勝
    133. 主要景點
    134. 天鵝之家
    135. 小于連撒尿雕像
    136. 原子球
    137. 世界遺產
    138. 布魯塞爾大廣場
    139. 布魯日歷史中心
    140. 第一次世界大戰(西線)的墓葬和紀念場所
    141. 注釋
    142. 參考資料

    輕觸這里

    關閉目錄

    目錄
    91麻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