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稱由來
- 2 歷史沿革
- ? 史前時期(公元前10000年-7世紀)
- ? 從丹麥王國到北海帝國(8世紀-11世紀)
- ? 中世紀時期(12世紀-14世紀)
- ? 卡爾馬聯盟(15世紀-16世紀)
- ? 宗教改革時期與兩次北方xxx(16世紀-17世紀)
- ? 專制主義時代(17世紀下半葉)
- ? 十八世紀
- ? 十九世紀
- ? 二十世紀
- ? 二十一世紀
- 3 地理環境
- ? 位置境域
- ? 氣候
- ? 丹麥本土
- ? 法羅群島
- ? 格陵蘭島
- ? 地質
- ? 本土
- ? 法羅群島
- ? 格陵蘭島
- ? 地形地貌
- ? 水文
- ? 自然資源
- ? 土地資源
- ? 礦產資源
- ? 森林資源
- ? 水資源
- ? 海洋資源
- ? 生物多樣性
- ? 動物
- ? 植物
- ? 自然保護區
- ? 自然災害
- 4 行政區劃
- ? 政區
- ? 主要城市
- ? 哥本哈根
- ? 羅斯基勒
- ? 奧胡斯
- ? 奧爾堡
- ? 歐登塞
- 5 政治
- ? 政體
- ? 立法機構
- ? 行政機構
- ? 司法機構
- ? 憲法
- ? 政黨
- ? 元首
- ? 政要
- 6 國際關系
- ? 綜述
- ? 與德國的關系
- ? 與瑞典的關系
- ? 與挪威的關系
- ? 與美國的關系
- ? 與中國的關系
- ? 國際組織
- 7 軍事
- ? 軍事力量
- ? 軍事活動
- 8 人口
- ? 人口數量
- ? 族群
丹麥王國(丹麥語:Kongeriget Danmark,英語:The Kingdom of Denmark),簡稱丹麥,是位于歐洲北部的君主立憲制國家。丹麥官方語言是丹麥語,首都城市是哥本哈根,截至2022年,丹麥總人口為598.6萬人,國土面積為42,434平方公里(不包含格陵蘭島和法羅群島)。
名稱由來
編輯“Danmark”一詞前半部分“Dan”源于丹麥人的古稱“Daner”(但也有說法稱Dan源于古丹麥君主名稱)后半部分mark則被認為是邊界森林,可能是指石勒蘇益格邊境的森林。
在兩塊耶靈石上首次記載到“Danmark”一詞。這兩塊符文石據信是由兩位國王老戈姆(約955年)和藍牙哈拉爾(約965年)豎立的。較大的一塊被廣泛引用為丹麥的洗禮證書(丹麥語:d?bsattest)。盡管大石頭上的“丹麥”一詞“tanmaurk”使用了賓格形式,而小石頭上的所有格形式“tanmarkar”與同時期Skivum石頭上的格形式“t?nmarku”相一致。
歷史沿革
編輯史前時期(公元前10000年-7世紀)
在公元前10000年左右,丹麥迎來了氣候變暖和大冰期消退。舊石器時代的游牧獵人進入該地,帶來了工具和武器。隨后,貝殼堆的發現揭示了游牧狩獵采集社會的發展。在農耕文化興起后,丹麥居民發展了農業、牲畜飼養,并建立了田地和村莊。青銅時代時,社會精英階層財富增長,工具的改進促進了耕地的開發。公元前500年后,鐵器時代逐漸取代青銅,社會變得更加復雜,在鐵器時代,丹麥與羅馬建立了一定程度的貿易聯系。和羅馬的貿易促進了文字的發展,公元200年左右,丹麥誕生了符文銘文。
從丹麥王國到北海帝國(8世紀-11世紀)
8世紀到10世紀,斯堪的納維亞地區是維京人的發源地,他們通過殖民、劫掠和貿易活動在歐洲各地活動。丹麥維京人在不列顛群島東部、南部以及西歐表現出極大活躍度,特別在1013年,丹麥維京人在國王斯溫·福克比德的統治下在英格蘭定居并控制了部分地區。在丹麥,一些盎格魯-撒克遜便士的遺物證實了這一時期的存在。
到8世紀末,丹麥王國得到了較大程度的鞏固,其統治者被法蘭克歷史資料稱為國王。在公元804年,古德弗雷德的統治下,丹麥王國可能涵蓋了日德蘭半島、斯堪尼亞和丹麥群島的大部分土地,但不包括博恩霍爾姆島。
丹麥君主制度的現存來源可以追溯到公元10世紀初的老戈姆,在耶靈石碑的證據下,丹麥在約965年左右皈依基督教。作為歐洲新興的基督教力量,神圣羅馬帝國成為丹麥的重要貿易伙伴。為了抵御強鄰的侵襲,哈拉爾德建造了特勒雷堡維京要塞和丹納維爾克。公元11世紀初,克努特大帝統治建立了北海帝國,其領土囊括了丹麥、英格蘭和挪威。
中世紀時期(12世紀-14世紀)
在斯汶二世·埃斯特里森登上丹麥王位時,丹麥王室的繼承權主要由自由民議會掌握。斯汶的五個兒子相繼繼承了王位,但他們的統治時期充滿了沖突和xxx。其中,克努特四世和尼爾斯甚至遭到了暗殺。然而,在長期的斗爭之后,瓦爾德馬爾一世(大帝)在1157年戰勝了其他競爭者,成為xxx合法的國王。瓦爾德馬爾一世起初承認神圣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一世(巴巴羅薩)作為宗主,但后來他拒絕了這種關系,強調丹麥王國的獨立性。他的兒子瓦爾德馬爾二世(勝利者)繼承了王位。在瓦爾德馬爾二世的統治期間,丹麥制定了兩部重要的法典和土地登記冊。此外,高級牧師和貴族建立了一個名為霍夫(hof)的議會,擁有審查國王權力濫用的職能,并兼任最高法院的角色。然而,瓦爾德馬爾二世去世后,和平與穩定逐漸瓦解,權力爭斗導致埃里克四世和埃里克五世遭到刺殺。在埃里克五世統治期間的1282年,貴族正式限制了國王的權力。通過一項憲章,領主與國王達成協議,承認領主享有權力,以換取對國王的支持。這份憲章禁止國王隨意監禁貴族,并強制國王召開年度的霍夫會議。盡管憲章可以被視為丹麥的xxx部憲法,但它更具封建憲法的性質,而非民主憲法。
在中世紀晚期,貴族和國王之間的斗爭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政治局勢。在1286年,國王埃里克五世被暗殺后,他未成年的繼任者埃里克六世受到監護人的控制,形成了近乎專制的政權。埃里克六世成年后參與了對外的軍事冒險。到1319年,當他去世時,整個國家也因為常年的xxx陷入了巨額債務之中。由于埃里克六世沒有嗣子,他的兄弟克里斯托弗二世繼承了國家。1332年,克里斯托弗去世后,國家沒有立即選出新的國王。荷爾斯泰因伯爵統治國家直到1340年,但當他派軍隊進駐日德蘭半島以強制征收更多稅收時,他本人卻被暗殺。隨后,瓦爾德馬爾四世繼位。瓦爾德馬爾四世的首要任務是實現丹麥的統一,他通過出售愛沙尼亞、征收額外稅收以及通過談判或武力奪回失去的地區,恢復了一些失地。在瓦爾德馬爾四世統治期間,國王的權力得到了增強。他成功平息了主要權貴的叛亂,并在1360年達成了名為“偉大的和平”的和解。霍夫議會被王國議會所取代,國王法院成為最高法院。瓦爾德馬爾四世還解決了重大的經濟問題,包括沒收無主莊園、恢復丟失的皇家莊園,并進行了軍隊改革。瓦爾德馬爾四世與瑞典和漢薩同盟之間的xxx,特別是與漢薩同盟的沖突,導致對哥特蘭島的xxx以及維斯比的陷落。在1367年,漢薩同盟、梅克倫堡、荷爾斯泰因伯爵以及一些日德蘭半島的權貴對瓦爾德馬爾發動了進攻。國王前往德國尋求敵對國家的支持,并于1370年達成有利的和平協議。協議中,漢薩同盟割讓了對丹麥的貿易權以及斯科訥的一部分地區,協議有效期為15年。瓦爾德馬爾返回國后,繼續穩定王室對國家的控制,直到1375年去世。他的繼任者將丹麥推向了中世紀的巔峰。
卡爾馬聯盟(15世紀-16世紀)
在14世紀末至15世紀初,瓦爾德馬爾四世的xxx幸存的孩子瑪格麗特一世嫁給了瑞典王子哈康六世成為挪威國王。他們的兒子奧拉夫被選為丹麥國王。瑪格麗特成為奧拉夫的監護人和攝政王,她實行了和平政策并加強了王室的內部統一。哈康去世后,未成年的奧拉夫被選為挪威國王,使得丹麥、挪威、冰島、法羅群島和格陵蘭島成為丹麥王冠的一部分。瑪格麗特支持奧拉夫索取瑞典王位,因為他是瑞典國王血統中的最后一位男性繼承人。然而,奧拉夫在即將取得王冠時于1387年去世。瑪格麗特很快被承認為丹麥和挪威的攝政王,叛逆的瑞典貴族也在瑞典將她尊稱為攝政王。瑪格麗特與梅克倫堡的阿爾伯特之間的xxx一直持續到1398年,在斯德哥爾摩阿爾伯特的軍隊向瑪格麗特投降。瑪格麗特的統治基于對繼承權的控制,她還收養了侄子埃里克。1397年,埃里克在瑞典的卡爾馬被加冕為丹麥、挪威和瑞典國王,建立了斯堪的納維亞的卡爾馬聯盟。盡管埃里克在丹麥歷史上被稱為埃里克七世,并名義上是國王,但瑪格麗特保留了實際的權力,直到1412年去世。
卡爾馬聯盟后續統治者的政策旨在鞏固聯盟。1434年,瑞典爆發叛亂,反抗情緒擴散到丹麥和挪威的敵對勢力中。在1439年,埃里克被丹麥和瑞典的議會廢黜,并在1442年被挪威廢黜。卡爾馬聯盟的統一王冠被提供給埃里克的侄子克里斯托弗三世,但他的統治幾乎沒有加強聯盟,之后聯盟暫時解散。奧爾登堡王朝的創始人克里斯蒂安一世繼承丹麥和挪威的王位,但將瑞典重新納入聯邦的努力只有間歇性的成功。他的兒子約翰繼位,1483年的加冕憲章承認他是這三個國家的國王,但實際上他只在1497年至1501年間擁有瑞典王位。瑞典的叛亂一直持續到克里斯蒂安二世的統治時期。在擊敗瑞典攝政王的軍隊后,他在后來被稱為斯德哥爾摩血案的事件中處決了反對其政權的80多人。這次大屠殺激發了瑞典人的最后一次叛亂,他們在1523年宣布獨立,標志著卡爾馬聯盟的xxx終結。在丹麥,對國王的反對也增加,于是日德蘭半島的貴族廢黜了他并流放了他。丹麥和挪威的王冠隨后傳給克里斯蒂安的叔叔弗雷德里克一世。
宗教改革時期與兩次北方xxx(16世紀-17世紀)
在宗教改革初期,國王弗雷德里克一世統治下,新教成為主要信仰。盡管弗雷德里克曾向丹麥天主教的主教保證打擊異端,但實際上他卻邀請了路德派傳教士進入丹麥,以此對抗天主教來擴大王權。弗雷德里克去世后,天主教主教和信仰天主教的領主推遲了新國王的選舉,因為他們擔心弗雷德里克的兒子克里斯蒂安會引入路德宗。于是,1534年爆發了xxx,馬爾默和哥本哈根的市長得到了呂貝克的幫助,呂貝克以恢復流亡的克里斯蒂安二世為借口,試圖奪回他們失去的商業霸權,控制丹麥所統治的西蘭島和斯科訥海峽。1536年夏天,叛軍投降,xxx結束。戰后,為加強王權,克里斯蒂安三世xxx了天主教主教并沒收了教會財產。丹麥在1539年建立了路德教會。xxx加強了中央政府,廢除了教會的獨立地位并沒收了教會財產。由高級貴族成員組成的王國議會很快確立了自己的地位。克里斯蒂安三世和議會達成的加冕憲章在憲法權力和貴族特權方面與早期的憲章有所不同。憲章根據國王希望王位世襲的意愿,指定弗雷德里克王子(后來的弗雷德里克二世)為他父親的繼承人,并規定丹麥王子應始終被選為國王。中央行政機構的發展增強了國家實力。在弗雷德里克二世統治時期,丹麥的中央政府仍然強大。他的目標是恢復卡爾馬聯盟并與瑞典開戰,但在xxx次北方xxx中失敗。1588年,弗雷德里克二世去世后,他的兒子克里斯蒂安四世在10歲時繼承了王位。在克里斯蒂安四世統治期間,國家政府、公共行政和商業發展得到促進,但他在軍事上的災難性表現削弱了君主制的地位。1657年,瑞典再次入侵丹麥,引發了小北方xxx,這次xxx仍然以丹麥的失敗告終。戰后,雙方簽訂了哥本哈根條約,丹麥失去了哈蘭、斯科訥和布萊金厄。
專制主義時代(17世紀下半葉)
在17世紀下半葉的丹麥,軍事崩潰成為貴族無法掌控中央政府的證據,貴族的拒絕納稅也激怒了王室。在這種情況下,忠于國王的議員起草了一項新法律,取消了貴族的特權,并宣布王位可以完全繼承,從而賦予國王實質上的xxx權力。這項繼承法連同1665年的秘密國王法,是歐洲所有專制主義表達中最xxx主義的法律之一,一直持續到1848年,只經歷了一些小的修改。專制主義時期的丹麥由官僚機構統治,整個官僚系統仍然依賴于大地主階級的政治xxx,盡管財富而非貴族身份現在使更多人有機會進入這個系統。哥本哈根的政府由學院組成,包括總理府、財政學院、xxx學院、海軍學院以及幾年后的商業學院。所有重要的決策由一個秘密委員會作出,委員會由學院的xxx組成,他們可以輕易影響國王。從1660年之后,地方行政基本保持不變,但政府努力削弱新地方行政官的軍事權力。
在這個時期,國王通過將財產出售給資產階級債權人而加入了大地主的行列。為彌補先前王室土地收入的損失,國家通過增加對農民土地價值的稅收來進行補償,盡管貴族仍然為農民支付莊園稅款。1662年首次對土地進行面積和生產力評估,到1688年,測量員已經完成了一份全國范圍的登記冊,這成為丹麥和挪威的稅收基礎。法律制度也經歷了徹底改革和規范化,1661年,一個對整個王國有司法管轄權的最高法院取代了國王和議會審理法律上訴的舊體制。每個地區都有自己的法典,1670年,克里斯蒂安五世繼承他父親弗雷德里克三世的領導后,國家法律被編纂成法典。
十八世紀
在18世紀,丹麥的外交關系實現了一定程度的平衡。經歷了大北方xxx后(1700-1721),丹麥意識到即使與大國結盟,也無法重新奪回失去的領土。同時,瑞典也不再具備足夠的實力與石勒蘇益格或荷爾斯泰因公爵結盟并從南方入侵丹麥。因此,丹麥國王弗雷德里克四世(1699-1730)決定采取外交政策,以在北方保持力量平衡,保護丹麥和挪威。這一政策需要與俄羅斯和荷蘭結盟,并時而與法國結盟。這一策略在18世紀的余下時間里取得了成功,可能是因為歐洲各國都有進入波羅的海的自由需求。最終,在1770年代,丹麥國王將石勒蘇益格和荷爾斯泰因的戈托普土地置于丹麥王室的統治之下。
在18世紀,丹麥-挪威擁有大量的商船隊和海軍。自由貿易成為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特別是挪威向英國出口木材時變得復雜。在這個世紀中葉的xxx中,丹麥-挪威不得不屈服于英國主導的海上霸權。1780年,在美國獨立xxx期間,丹麥外交官安德烈亞斯·彼得與俄羅斯、荷蘭和瑞典進行了談判,達成了xxx中立條約,同時瑞典國王古斯塔夫三世娶了丹麥的公主。然而,如果英國認為這些條約對其敵對,將威脅到挪威的出口利益,丹麥又與英國達成了一項特別條約,這讓俄羅斯感到不滿。法國大xxx導致丹麥和瑞典在1794年延長了條約,但丹麥的中立并未持續太久。
十九世紀
19世紀初的拿破侖xxx結束了丹麥和挪威自1720年代以來的和平時代。為了在拿破侖xxx中繼續保持獨立地位,丹麥與法國和英國進行貿易,并與俄羅斯、瑞典和普魯士加入了第二次xxx中立聯盟。英國人認為這是一種敵對行為,于是在1801年和1807年炮擊哥本哈根,一次打擊了丹麥艦隊,另一次炮擊造成的大火燒掉了丹麥首都的大部分地區。丹英之間爆發炮艦xxx,丹麥雇傭的小型炮艦根本不是皇家海軍的對手,接連慘敗使得英國海軍長期控制丹麥海域,丹麥經濟遭到毀滅性打擊,1813年丹麥-挪威破產。1813年,成為英國盟友的瑞典從南部通過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州進攻丹麥。1814年《基爾條約》結束了兩國之間的敵對行動,但丹麥被迫將挪威割讓給瑞典。由于對瑞典統治的前景感到不滿,挪威人聚集在挪威的埃斯瓦爾村,在那里他們通過了憲法,并選舉丹麥王儲和挪威總督克里斯蒂安·弗雷德里克(后來的克里斯蒂安八世)登上挪威王位。然而,瑞典迅速進攻挪威,克里斯蒂安·弗雷德里克下臺。
弗雷德里克六世領導下的丹麥政府可以被描述為專制獨裁。在1814年后定期召開的樞密院中,保爾·克里斯蒂安·斯特曼成為xxx物,并負責政府的高度保守政策,直到1848年。他的同事安德斯·桑多·奧斯特懇求至少在經濟問題上采取更自由的政策。法國七月xxx后民眾要求制定自由憲法。政府被迫做出讓步,1834年,在王國以及石勒蘇益格和荷爾斯泰因建立了協商會議。然而,這些機構僅由富人組成,其職能只是咨詢。隨著自由主義運動的力量不斷增強,特別是在學術界和中產階級中,自由主義媒體對君主制及其保守政府進行了嚴厲的批評。當弗雷德里克六世于1839年去世時,自由派對他的繼任者克里斯蒂安八世寄予厚望,克里斯蒂安八世在他年輕時擔任挪威總督時曾作為自由主義政治的發言人出現。然而,多年來,克里斯蒂安八世變得更加保守,作為丹麥國王,他認為緩和xxx君主制的時機并不成熟。1848 年,克里斯蒂安八世去世后,在 1848 年法國、德國和其他地方xxx的影響下,新國王弗雷德里克七世成立了所謂的三月內閣,新成立的國家自由黨xxx奧拉·萊曼和迪特列夫·戈達德·蒙拉德獲得了席位。在召開立憲會議后,xxx君主制被廢除;取而代之的是的六月憲法。
除了自由主義,民族主義是19世紀丹麥的另一個重要運動。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問題尤其激起了民族感情。在1814年失去挪威后,丹麥由三個主要部分組成:丹麥王國,石勒蘇益格公國和荷爾斯泰因公國,其中最后一個是德意志邦聯的成員。荷爾斯泰因是德國人,而石勒蘇益格在語言和文化上分為丹麥人和德國人。當石勒蘇益格的自由派德語人口反對專制統治并要求自由憲法以及與荷爾斯泰因和德意志聯邦的隸屬關系時,新興的丹麥民族主義運動呼吁將石勒蘇益格并入丹麥。這種需求后來被稱為艾德河計劃。當國家自由黨政府于1848年正式采取這一政策時,石勒蘇益格和荷爾斯泰因人民訴諸武力,普魯士提供軍事援助。盡管丹麥軍隊在 1851 年擊敗了叛軍,但隨后在歐洲列強的支持下,1851 年和 1852 年的協議迫使丹麥沒有采取任何措施將石勒蘇益格與荷爾斯泰因合并。艾德計劃因此被放棄;1849年的六月憲法僅適用于丹麥,不適用于石勒蘇益格與荷爾斯泰因。國家自由黨政府于1852年由保守黨政府取代,然而,泛斯堪的納維亞主義的影響以及德意志邦聯對石勒蘇益格和荷爾斯泰因州憲法事務的不斷干預使艾德河計劃再次獲得支持。1857年,由卡爾·克里斯蒂安·霍爾領導的溫和的國家自由黨政府取代了保守黨政府,進一步恢復了該計劃。1863年,丹麥政府認為普魯士全神貫注于俄羅斯的波蘭人叛亂,并期望得到瑞典的支持,因此將荷爾斯泰因與王國其他地區分開,并對丹麥和石勒蘇益格適用憲法。這個“十一月憲法”實際上意味著石勒蘇益格被并入丹麥,違反了1851年和1852年的協議。1864 年 ,丹麥與普魯士和奧地利之間爆發了xxx。在丹麥在石勒蘇益格的迪布爾戰敗以及隨后被占領整個日德蘭半島之后,丹麥在《維也納條約》中被迫將石勒蘇益格和荷爾斯泰因的幾乎所有地區交給普魯士和奧地利。
丹麥在1864年的失敗導致了國家自由黨政府的垮臺。在克里斯蒂安九世的領導下,保守黨政府被任命,并于1866年通過了新憲法。它引入了選舉規則,給予大地主和公務員加權選票,從而確保了州議會明顯的保守傾向。到1870年,國家自由黨與保守黨合并,組成右翼黨。為了對抗右翼,代表農民的幾個團體在1870年聯合起來組成了聯合左翼。直到1894年,當時左派和右派達成妥協。然而,左翼對議會民主的要求直到1901年大選才得到批準。
二十世紀
1901年后上臺的左翼改革政府迅速進行了一系列改革。盡管戰勝了保守黨,延斯·克里斯蒂安·克里斯滕森領導的左翼改革者不可能保持團結。1905年,一個激進派別脫離成為激進左翼黨。1913年至1920年間,激進黨在社會民主黨的支持下掌權。在xxx次世界大戰前的幾年里,在歐洲發生沖突時,確定德國對丹麥的態度變得越來越重要。德國人很清楚,石勒蘇益格事件讓許多丹麥人厭惡德國的一切,石勒蘇益格地區的丹麥人與德國政府之間的不斷摩擦加劇了兩國之間的緊張關系。1901年后,丹麥政府堅持不懈地向德國保證丹麥的中立,但對這一政策實施的分歧仍未調和。1914年xxx爆發時,德國堅持要求丹麥在大貝爾特埋設水雷,大貝爾特是丹麥幾個島嶼之間的海峽,連接波羅的海和北海的一個分支。然而,由于英國艦隊沒有認真嘗試突破,因此保持了中立。
德國戰敗后,凡爾賽列強提出將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地區歸還給丹麥。由于擔心德國的領土收復主義,丹麥拒絕考慮在沒有公民投票的情況下接受該地區。兩次石勒蘇益格公投分別于1920年2月10日和3月14日舉行。1920年7月10日,北石勒蘇益格根據公投結果回歸丹麥,丹麥從而增加了約163,600名居民和3,984平方千米(1,538 平方英里)。由于一戰后歐洲左翼力量增長,該國xxx個社會民主主義政府于1924年上臺。
丹麥于1920年加入國際聯盟,并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致力于和平解決國際問題。然而,在1930年代,外交政策因德國而變得復雜。當阿道夫·希特勒上臺,德國開始重新xxx時,丹麥的和平再次變得脆弱。它避免采取可能冒犯其強大鄰國的措施。1939 年,當希特勒向那些可能感到受到德國擴張主義政策威脅的國家提出互不侵犯條約時,丹麥與其他斯堪的納維亞國家不同,接受了這一提議。同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丹麥與其他北歐國家一起發表了中立宣言。
然而,丹麥不被允許保持中立。1940年,德國軍隊越過邊界,經過象征性的抵抗,丹麥政府屈服于德國的軍事占領。與其他被占領國家不同,丹麥在1943年之前正式保持主權國家。主要政黨組成了民族團結政府,斯陶寧為xxx,1941年,埃里克·斯卡維紐斯成為外交部長。當德國進攻蘇聯時,丹麥政府被迫允許組建丹麥志愿軍在東線作戰,并取締該國的所有共產主義活動。1941年,丹麥簽訂了《反共產國際條約》。隨著納粹德國在東線戰場顯出頹勢,丹麥政府拒絕進一步合作并自沉了大部分船只,還將許多軍官送往中立的瑞典。丹麥抵抗組織進行了一次救援行動,設法將數千名受到納粹政權xxx的猶太人及其家人疏散到了瑞典的安全地帶。一些丹麥人通過加入丹麥納粹黨或自愿進入丹麥自由軍團與德國納粹并肩作戰。冰島被美軍占領后與丹麥斷絕關系,于1944年成為一個獨立的共和國;德國于1945年5月投降,丹麥獲得解放。
戰后反殖民思想興起,丹麥開始對屬地進行權力下放,1948年,法羅群島獲得自治權。1949年,丹麥成為北約創始成員國。戰后進行了一些政治改革。1953年,憲法進行了重大修改。引入了女性王位繼承權,允許瑪格麗特二世在她的父親弗雷德里克九世國王去世后于 1972 年繼承王位。此外,新憲法將國家改為一院制,即丹麥議會,其成員增加到179人,其中包括格陵蘭島的兩個席位和法羅群島的兩個席位。丹麥議會的所有成員都將在比例代表制的基礎上選舉產生,從而使廣泛的政黨成為可能。另一方面,任何一方幾乎都不可能獲得xxx多數。因此,隨后的政府往往是少數派政府或多數政黨的聯盟。戰后的丹麥政治舞臺主要由幾個主要政黨主導,包括保守人民黨(Konservative Folkeparti)、左翼黨(后來改名為自由黨)、激進左翼黨和社會民主黨。然而,還有一些較小的政黨獲得了一定的影響力,使政治局勢變得復雜化。
二十一世紀
在2001年選舉中,社會民主黨失敗,自由黨和保守黨的中右翼聯盟掌權,同時極右翼的丹麥人民黨也獲得了優勢地位,該黨專注于移民控制。新政府立即采取了進一步限制移民的政策。這些措施在國內得到了廣泛支持,但受到國際社會的批評。丹麥政府還試圖削減社會福利計劃,以降低整體支出。然而,針對改善社會福利的政治辯論仍在繼續。2005年,丹麥成為國內和國際爭議的焦點,因為一家報紙刊登了先知穆罕默德的漫畫,引發了全球范圍內穆斯林的抗議和恐嚇。這場爭議嚴重影響了丹麥的外交關系和經濟。在2011年的議會選舉中,由社會民主黨領導的中左翼聯盟掌權,赫勒·托寧·施密特成為丹麥歷史上xxx位女首相。她在任期內推動了一系列政策改革,包括稅收和失業福利改革,旨在平衡國家預算。然而,她的領導地位也受到了一系列丑聞的干擾。2015年,丹麥經歷了移民危機,盡管其接收的移民和難民數量相對較少。丹麥政府采取了限制性政策,暫停了跨越德國邊境的自由流動,這一舉措受到了國內外的爭議。在2019年的議會選舉中,移民政策仍然是一個核心問題。社會民主黨領導的聯盟取得了選舉勝利,梅特·弗雷德里克森成為丹麥歷史上最年輕的首相。2024年1月14日,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二世退位,丹麥王儲腓特烈正式繼位,成為國王腓特烈十世。
地理環境
編輯位置境域
丹麥位于歐洲北部,三面環海,海岸線長達7,314千米,北部與瑞典和挪威隔大西洋北海和波羅的海相望,南部與德國接壤,邊境線約68千米;本土的經緯度范圍大致為8°5'E~15°12'E,54°34'N~57°45' N,面積為43,094平方千米,最南端是蓋瑟,最西端是Bl?vandshuk,最東端是?stersk?r。
丹麥本土包括日德蘭半島、菲英島、西蘭島以及周圍的443個已命名島嶼(全xxx有1,419個面積大于100平方米的島嶼),其中72個無人居住。此外,丹麥還擁有兩個自治領地:北大西洋上的法羅群島和位于北美洲的屬地格陵蘭島(面積為217.56萬平方千米,為世界上xxx的島嶼)。
丹麥
氣候
丹麥本土
丹麥地處高緯度地區,北海沿岸,是大西洋、北極和東歐各種冷暖氣團的匯集之地,還受到北大西洋暖流影響,因此其天氣多變。丹麥屬于溫帶海洋性氣候。丹麥的氣候溫和,全年降水量分布均勻。年平均氣溫為8.3℃,年平均降水量為746毫米。1月和2月的平均氣溫約為1℃或大約1.3℃,但溫度范圍從超過15℃到低于31℃之間變化很大。7月和8月的平均氣溫在16.5℃左右或約17℃,但同樣可以在-2℃到36℃以上變化。年平均降水量在不同年份和不同地區之間變化很大。全國最低的年降水量出現在1947年,為466毫米,而最高的出現在1999年,為905毫米。年平均降水量為746毫米或792毫米。最潮濕的時期通常是從六月到一月,而最干燥的時期是從二月到五月。冬季時降水有時以雪的形式出現。
法羅群島
法羅群島地處高緯度地區,受到北大西洋暖流影響,氣候為溫帶海洋性氣候。法羅群島夏季涼爽,平均氣溫為12°C,冬季溫和,平均氣溫為3°C。夏季日照時間很長(6月21日,日照時間最長的一天為19小時45分鐘)。相比之下,冬天的白天可能短至5小時。全年降雨量為1,481毫米。
格陵蘭島
格陵蘭島屬于極地氣候,大約80%的土地被厚達3公里的冰蓋覆蓋,而無冰陸地僅限于50-300公里寬的沿海地帶。格陵蘭島的最南部靠近冰的邊緣,氣候是亞北極型,七月平均氣溫超過了10°C。格陵蘭島的北部和東北部位于北極高緯度地區,具有大陸性特征。北部的冬季非常寒冷,溫度可低至零下50攝氏度。從九月到五月,氣溫很少超過零度。冬季降水有限,年降水量少于25毫米,相當于格陵蘭島南端約1%的降水量。格陵蘭島高緯度北極地區的大陸性氣候受來自北冰洋的海冰的影響。迄今為止,這些海冰形成了沿著格陵蘭島東海岸向南漂移的浮冰帶,通常延伸數百公里。
地質
本土
丹麥的地質特點是厚厚的覆蓋 晚古生代-新生代的沉積巖。在丹麥盆地沉積演替厚度可達10公里。邦特砂巖/斯卡格拉克地層存在整個丹麥地區。邦特砂巖組的砂巖是主要分布在丹麥地區的南部、西部和中部,并且逐漸被向東北盆地的斯卡格拉克組取代邊緣。Gassum組存在于挪威-丹麥盆地。它在丹麥大部分地區顯示出顯著的連續性,厚度在100至150米之間,在Sorgenfrei-Tornquist區達到300米的xxx厚度。Gassum組由細粒至中粒組成, 局部粗粒砂巖夾雜著異石、粘土巖和局部稀煤層。Haldager砂地層由厚厚的細砂床組成。粗粒局部鵝卵石砂巖與薄粉砂巖交織,粘土巖和煤層。該地層存在于中部和北部挪威-丹麥盆地。
丹麥的如今的基本輪廓是在更新世末期(約260萬至11700年前)由稱為威赫塞爾冰期的冰川活動形成的。在數個間冰期的變暖期間,這座巨大的冰川群暫時退縮,但不斷回歸覆蓋陸地,直到大約1萬年前最后一次退縮到北極北部。
法羅群島
法羅群島是火山活動形成的。它們是在大約5500萬年前的早第三紀時期,當時歐洲和格陵蘭島開始分離,形成了今天的北大西洋。無數次火山噴發堆積形成了一個巨大的玄武巖高原,幾乎覆蓋了整個法羅-羅卡爾地區,以及格陵蘭島的東南部。簡而言之,如今的法羅群島的每一塊玄武巖熔巖都代表了那個時期的一次火山噴發。隨著板塊構造演化,法羅群島慢慢遠離了現在主要集中在冰島和大西洋中脊的活躍火山區。同時,法羅-羅卡爾高原基本上已經下沉到海平面以下,而侵蝕力量,尤其是在最近幾百萬年的冰期和間冰期交替期間一直在雕塑著這些島嶼的地貌,形成了現今的島嶼。法羅群島的火山和介于火山巖層之間的總厚度超過6千米,其中只有上半部位于現今的海平面以上。
法羅群島總體上被劃分為七個地層。從底部到頂部依次是:Lopra地層(Lopra Formation):僅在Lopra-1井的最底部1,100米處發現。它由各種火山碎屑巖、熔巖和巖盤組成。Beinisv?re地層(Beinisv?re Formation):在Lopra-1井的上部2.3千米以及Sueuroy島的大部分、Mykines島和Vágoy島的西部覆蓋范圍達到900米。它主要由厚而大量的玄武巖流和夾層的沉積物構成,包括少量的煤礦層。Beinisv?re是Sueuroy島最南部的一座壯麗的懸崖,高約500米。Prestfjall地層(Prestfjall Formation):是這些島嶼中xxx非火山沉積地層。厚度最多為15米,以前被稱為含煤序列。它分布在Sueuroy島北部地區、Vágoy島西部和Tindhólmur島上的幾個地方。在Hvalba村南部的Prestfjall山脈仍有一座煤礦在開采。Hvannhagi地層(Hvannhagi Formation):厚度最多達50米,代表了法羅群島最激烈的噴發階段,包括大量的火山灰降落物和滑坡單元。它由玄武巖碎屑巖和不同的火山碎屑沉積物組成。它覆蓋了Sueuroy島中部的Hvalba村和Froeba村之間的地區,包括Hvannhagi風景海岸區域。Malinstindur地層(Malinstindur Formation):以Vágoy島上的一座山命名。它厚度為1,400米,主要由數個復合熔巖流組成,夾雜著僅有少量的夾層沉積巖單元。該地層覆蓋了Sueuroy島的最北部以及法羅群島中部的大部分地區。Sneis地層(Sneis Formation):包含一個橫跨較大面積、最多厚度為30米的砂巖和礫巖序列,底部標志著火山活動的重大間斷期。在這個地層中,還有一系列明顯的玄武巖熔巖流,xxx總厚度為50米。該地層分布在許多島嶼上。Sneis山位于Streymoy島的中心位置。Enni地層(Enni Formation):以Vieoy村附近的一座山命名,厚度為700米。它由各種玄武巖復合流和板狀流夾雜著火山碎屑和其他沉積巖單元組成,其中一些單元厚度達數米,在Nólsoy島上發現。該地層覆蓋了法羅群島的大部分中部和東部地區。
格陵蘭島
西格陵蘭島的前寒武紀地盾主要由結晶片麻巖基底組成。格陵蘭島上最古老的巖石約有3億年的歷史,位于南部的伊蘇阿地區,而伊盧利薩特周圍的地區則是由大約1.6億年前形成的。前寒武紀地盾的主要巖石類型是淺灰色的褶皺片麻巖和花崗巖,其中也包括云母片巖和深色堿性巖石的帶狀和飛地。盡管格陵蘭島的西部和南部無冰區域廣泛暴露了基巖,但冰蓋覆蓋著格陵蘭島81%的基巖。約1億年前,格陵蘭島與北美大陸一起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北美大陸。在此期間,格陵蘭島前寒武紀地盾的褶皺幾乎完成,地盾上升并經歷了部分侵蝕。隨后的地質演化主要發生在北格陵蘭島、東格陵蘭島和西格陵蘭島中部邊緣地區。
格陵蘭島的地質構造基礎,大部分屬加拿大地盾的東北部,分為7個地質單元。西南和東南方由表殼巖層和高度變質片麻巖組成。南格陵蘭太古宙-元古宙Ketilidian造山帶(25~16億年)構成的花崗巖類巖基和Gardar中元古代火成巖區(13~10億年),以發育沉積-火山巖建造和堿性火山活動為特征。Nagssugtoqidian造山帶(27~17億年),內部出露太古宙片麻巖:侵入體在西部呈強烈變形的石英閃長質-英云閃長質巖石,東部為淺色蘇長質和紫蘇花崗質侵入巖套。西格陵蘭Rinkian元古宙褶皺帶(18.7~16.5億年),由基底片麻巖和受變質石英巖、泥巖和類復理石變質沉積巖組成。北格陵蘭褶皺帶為古生代造山帶:北格陵蘭和埃爾斯米爾島富蘭克林(Franklinian)古生代盆地主要是碳酸質泥巖、礫巖、燧石和硅質頁巖及濁積巖地層,地層總厚度可達3~4。埃爾斯米爾造山運動使得富蘭克林盆地沉積過程結束,形成了埃爾斯米爾褶皺帶,變質程度為低角閃巖相。東格陵蘭加里東褶皺帶,由寒武系到奧陶系地層組成,由4500厚的灰巖和白云巖連續堆積層組成,存有太平洋陸架上的海洋動物群化石。加里東期主要侵入體為花崗閃長巖和花崗巖。第三紀火成巖活動區,火山活動范圍主要位于東格陵蘭中、西格陵蘭中大陸邊緣地帶,以玄武巖為主。
地形地貌
丹麥的地勢低平,平均海拔約為30米。丹麥全國為平原,丘陵地形,丹麥的最高點是宇定森山,海拔170.86米。最低點為拉梅峽灣,低于海平面7米。平原地形占比約合70%,丘陵地形占比約合30%。日德蘭半島西部是起伏緩和的冰水沉積平原,沿著北海擁有寬闊的沙灘和沙丘。而日德蘭半島東部和中部則是歐洲研究冰河期沉積地形的典型地區之一。廣闊的丘陵幾乎貫穿整個半島,東部沿岸形成了夾灣和溝谷,溝谷寬闊而長,兩側陡峭,河流蜿蜒其中。東部海岸沒有直接面對強風浪的沖擊,因此形成了許多深灣和良好的港口。半島中部則分布著沼澤地、湖泊和丘陵地型。
丹麥地形圖
法羅群島
法羅群島位于北大西洋,地形崎嶇多石,以低山和陡峭的懸崖著稱。該群島沒有大型的湖泊或河流。法羅群島的地貌主要受到冰川期的侵蝕影響,形成了典型的冰川期侵蝕地貌特征。島上遍布著發育完善的峽灣和巨大的金字塔狀山體。尤其是在峽灣地區,島嶼之間形成了深入的海灣和峽谷,創造出壯麗的景觀。法羅群島的最高點是斯萊塔拉山,海拔高達882米。
格陵蘭島
格陵蘭是除南極洲以外,冰川面積xxx的地區,幾乎全地區都被冰蓋覆蓋。唯有極北部和東西兩邊的狹長地帶例外,因為空氣干燥,地表暴露無積雪。格陵蘭中部由于長期受冰雪蓋壓,若去除雪帽覆蓋后,中部地區地勢較低。全島最高海拔在中部偏東,達到3300米,而邊緣地區海拔在平均1000-2000米之間。假若格陵蘭島完全融化,冰川侵蝕作用將呈現群島狀態,并導致海平面上升7米。
水文
由于國土狹小,且地勢低平。丹麥并沒有太長的河流。丹麥是一個地勢平坦的國家,沒有像其他國家那樣擁有xxx小小的河流。丹麥最長的河流是古曾河(Guden?),它的全長為176公里,流經中丹麥的湖泊和平原地區,其余的河流還有奧默河、斯托河、斯凱恩河、呂河、瓦德河、卡魯普河和里伯河。丹麥湖泊眾多,xxx的湖泊是西蘭島上的阿雷斯湖。在西海岸邊還形成了大型潟湖。
古曾河
丹麥最長的河流是古曾河,也被稱為Guden?。它全長176公里,位于日德蘭半島中部。它起源于蒂尼特克拉特(Tinnet Krat),通過位于蘭德斯市附近的蘭德斯峽灣進入丹麥和瑞典之間的卡特加特海峽。該河以大致南北方向流動,圍繞丹麥第二大城市奧胡斯畫出一個半圓。
古曾河
阿雷斯湖
阿雷斯湖是丹麥xxx的湖泊,該湖泊地處西蘭島,面積為40.72平方公里。該湖泊非常淺,xxx深度為5.6米。水位通常比海平面高3.9米,平均深度為3.1米。該湖泊的集水區面積為216平方公里。水在湖中停留的時間為3.1年。
阿雷斯湖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丹麥全國農作物種植面積約合25441.8平方公里,占全國土地面積的59%。丹麥的主要農業用地是谷物農場。在丹麥的農作物中,谷類占了一半以上,小麥、大麥和黑麥是種植最廣泛的品種。三分之二的產品被用來作為動物的飼料,飼料生產基本實現自給自足。除此之外,丹麥重要的農作物還包括油籽、油菜、甜菜、馬鈴薯等。丹麥共有約6.7萬家農場,家庭農場平均占地40公頃。其中87%的農場不雇傭外來勞動力,主要依靠家庭成員的努力進行經營,這些農場都是私人擁有的。在丹麥總人口超過500萬的情況下,從事初級農業生產的人口僅占4%,每個農民平均可以供養225人的生活和消費水平。
礦產資源
丹麥自然資源種類少,除石油和天然氣外,其他礦藏很少。丹麥于1972年起在北海開采石油,自1984年開始進行大規模生產石油和天然氣。到1997年,丹麥在這兩種資源上實現了自給自足。據估計,丹麥每年可產出約100億升原油,足夠滿足本國的需求。丹麥也能夠滿足自身對天然氣的需求,其中大部分用于供暖、熱能和電力生產。埃斯比約是石油和天然氣行業的主要城市,諸如ABB、COWI和Maersk Oil等多家公司在該城市從事海上相關的運營活動。截至2022年底,屬于丹麥北海大陸架石油蘊藏量估計為1.4億立方米,天然氣探明剩余可采儲量為730億立方米,已探明褐煤儲量9000萬立方米。
森林資源
丹麥全國森林面積約合5709,1平方公里,占全國土地面積的13.3%。丹麥位于中緯度和高緯度地區的交界處,分為兩個生態區域:大西洋混交林和波羅的混交林。由于過去幾個世紀的農業活動,幾乎所有原始森林在丹麥都被嚴重破壞,導致大片荒地和流沙的形成。盡管如此,丹麥仍然擁有廣泛的次生林。歐洲云杉是丹麥分布最廣泛的樹種,也是圣誕樹生產的重要材料。丹麥的森林完整度指數平均為0.5/10,在全球172個國家中排名第171位,僅高于圣馬力諾。
水資源
丹麥全國的年平均降雨量約為300億立方米,相當于降水深度為712毫米。全國地表水資源總量約為37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量約為43億立方米,水資源總量約為60億立方米。按照2002年的人口計算,人均水資源量為1,123立方米。丹麥境內有8條長度超過50公里的主要河流,包括古曾河、奧默河、斯托河、斯凱恩河、呂河、瓦德河、卡魯普河和里伯河。丹麥的可開采地下水資源量大于取水量,并且水質良好,幾乎無需處理,因此供水xxx依賴于地下水。
海洋資源
丹麥有廣闊的海岸線,又是寒暖流的交匯海域,捕魚業很發達,是世界十大漁業國之一,也是歐盟xxx漁業國,捕魚量約占歐盟總捕魚量的三分之一。自1970年以來,丹麥的捕撈產量不斷增長,從當年的121 x 10^3噸逐年上升,到1980年達到201 x 10^3噸。在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丹麥的捕撈產量一直保持在150 x 10^3噸以上,1995年甚至達到創紀錄的204 x 10^3噸。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漁業對丹麥國民經濟的重要性逐漸減少,漁業不再是丹麥經濟發展的重要驅動力。與此同時,丹麥各界對資源保護意識的提高,導致丹麥的漁業產量逐年下降。2005年,捕撈產量首次跌破100 x 10^3噸,而2012年僅有50 x 10^3噸,達到自1970年以來的最低水平。這一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沙鰻和晴魚的捕撈量減少,同時鰭魚、鯡魚和龍蝦的價格下降也直接影響了漁業產值。因此,2012年丹麥漁業總產值僅為6 x 10^8丹麥克朗(約0.92 x 10^9美元),達到歷史新低。
然而,從2013年開始,丹麥的捕撈產量逐年回升,到2015年達到了近10年來的頂峰,達到87 x 10^3噸,總產值約為4.61 x 10^9歐元(約5.25 x 10^8美元)。2016年捕撈量略有回落,為67 x 10^3噸,其中約50%用于人類直接消費,主要捕撈品種包括鯡魚、績魚、雪魚、牙尼和蝦類等。丹麥主要漁產品種類有鱈魚、比目魚、鯡魚、鯖魚、蝦和貝類。根據捕撈方式和地域的不同,丹麥的捕撈漁業可以分為近岸底層漁業和遠洋中上層漁業2大類。近岸地區底層漁業的作業漁場主要位于北海、斯卡格拉克海峽、卡特加特海峽和波羅的海。遠洋中上層漁業則主要指在丹麥外海或其他歐盟國家海域捕撈中上層魚類,如北海和西部水域(不列顛群島西部)的鯡魚和蜻魚以及西部水域的藍魚等。
生物多樣性
動物
在20世紀,丹麥的野生動物數量急劇下降。馬鹿、原牛甚至野豬已經不再見到。小鹿、紅鹿以及引進的梅花鹿和麋鹿主要生活在游戲公園中。荒地和沙丘地區有許多野兔、兔子、鷓鴣和雉雞。小型食肉動物如貂、獾、水獺和狐貍仍然常見,但它們的數量每年都在減少,尤其是水獺面臨高度瀕危。除了常見的海豹,灰海豹也被觀察到作為海洋掠食者。在沿海水域經常可以看到港灣鼠海豚和寬吻海豚。在蝙蝠中,只有光吻蝠存在。
河流和溪流中可以釣到鱒魚、鱸魚、白鰣和梭子魚。海釣者捕捉到大量的鱈魚、刺魚、海鱒、煤魚、比目魚和鯡魚。
丹麥有大約350種鳥類,其中一半在丹麥自己繁殖,其余的在尋找更溫暖的地區。常見的鳥類包括烏鴉、白尾海雕、鷓鴣、雉雞和鴨子,此外還有許多種類的岸鳥和涉禽。鸛的數量多年來顯著減少。丹麥的國鳥是天鵝。
天鵝
丹麥有68種本土蝴蝶和11種蛙類和蟾蜍。但由于許多濕地的干涸,這些動物的繁殖地約有一半已經消失。
法羅群島是許多鳥類的棲息地。其中包括各種海鳥,如普通椋鳥、普通海鷯、普通絨毛、大西洋海雀、歐亞鷦鷯和黑海鳩。陸生動物在法羅群島相對較少,主要有山兔、棕色老鼠、家鼠、法羅羊、法羅牛和法羅小馬。法羅群島周圍的水域記錄到了幾種鯨類動物,包括灰海豹和長鰭領航鯨。虎鯨也經常在法羅群島附近被觀察到。
格陵蘭島是多種鯨魚棲息地,其中15種以上的鯨魚在這里出沒,包括獨角鯨、弓頭鯨和座頭鯨。格陵蘭島也是原始白熊和海象的居住地,人們在這里有可能觀察到這些稀有而迷人的動物。
植物
在遙遠的過去,丹麥是一個森林茂密的國家。目前,大約11%的土地面積是森林。
目前丹麥約有1500種<a href="http://www.gelinmeiz.com/228382/" target="_blank">植物物種。在北海沿岸、斯卡格拉克海峽以及卡特加特海的南側,我們可以找到種植的松樹和云杉的森林。其中夾雜著保護沙丘的海灘草。由于濫伐,幾乎所有的橡樹林都已消失。樺樹林仍然存在,綠山毛櫸是丹麥的國樹。日德蘭半島擁有丹麥xxx的森林,主要由針葉樹組成。常見的樹種包括榆樹、榛子、楓樹、蘇格蘭松、樺樹、白楊、菩提樹和栗樹。在北日德蘭地區可以找到廣袤的荒地。
法羅群島的植被主要由草、野花、苔蘚、北極高山植物和地衣組成。由于島嶼經常受到強勁的西風和頻繁的大風影響,大部分地區缺乏樹木。
自然保護區
截至2022年,丹麥共有國家公園5個,世界地質公園1個。
東北格陵蘭國家公園
東北格陵蘭國家公園是世界上xxx的國家公園和保護區,面積為375,291平方英里。該公園成立于1974年,是格陵蘭島最古老也是xxx的公園。該公園位于格陵蘭冰蓋的廣闊地區,包括弗雷德里克八世國王地和克里斯蒂安十世國王地。該公園由格陵蘭環境與自然部管理。公園里的動物包括北極熊、海象、麝牛、北極狐、白鼬、北極兔、海豹、白鯨、大北潛者、雪鸮、帝王絨等。該國家公園目前面臨的重大威脅是全球變暖帶來的積雪融化,這可能會導致海平面大幅上升。
莫斯比爾基國家公園
該公園成立于2009年,是丹麥第789號行政命令下的第二個國家公園。這個公園占地69平方英里。公園的一部分由人類居住區和私人擁有的部分組成,其中大片土地正在耕種。該公園的建立是為了保護公園內大量的珍稀瀕危物種。公園位于朱爾斯蘭南部的冰磧平原和起伏的林地和開闊的平原上,公園中央有一座海拔449英尺的小山。Mols丘陵支持各種棲息地,包括荒原、沼澤、牧場、草地、沿海棲息地和森林。這個公園里的植物包括山毛櫸、橡樹、白蠟樹、柳樹、黑榿木、木海葵。動物包括大斑點啄木鳥、田鳧、環鸻、狍子、狐貍等。
瓦登海國家公園
該公園于2010年開放,是丹麥第三個國家公園,面積566平方英里。該公園的建立是為了保護文化歷史,保護自然,鼓勵戶外活動,加強教育,研究和國際合作。它的地形由瓦登海和島嶼,佛得島?dal和沼澤地組成。這個公園是數百萬候鳥在春天繁殖和覓食的家園。它也是海豹等海洋動物的家園。
錫國家公園
該公園成立于2007年,并于2008年正式向公眾開放。公園占地94平方英里。該公園的特點是其景觀上的沙丘,沼澤,荒地和草地,這些景觀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海洋活動塑造的。該公園是各種野生動物的家園,包括魚子和馬鹿,金鸻和鷸,這些都是非常稀有的鳥類,植物,如馬蘭草,針葉樹,普通石南花,地衣,黑桕莓,沼澤越橘,楊梅,桑杜和莎草。公園沙丘地區的植物受到其他植物入侵的威脅。這個公園的大部分動植物都是稀有或瀕臨滅絕的。
自然災害
丹麥地處北歐,由于其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的影響,最易受到氣象災害影響,其他自然災害相對較少。氣象災害中最為頻繁的為風暴,1980年到2020年四十年間共有13次有記錄的風暴。
丹麥地處北海沿岸,受風暴影響,沿海洪水風險特別高,已經確定了十個易受洪水影響的地區。這些地區中有九個容易遭受沿海洪水或海洋和河流洪水的威脅,只有一個地區的洪水風險完全來自河流。由于丹麥位于北海和波羅的海這兩個海域之間,因此沿海洪水風險高并不令人意外。平均而言,這些易受洪水影響的地區使丹麥約9%的人口面臨洪水風險,風險最集中的地區位于南部。丹麥的島嶼尤其容易受到影響,因為像博恩霍姆這樣的島嶼僅高出海平面兩米。因此,主要來自沿海洪水的洪水風險對許多丹麥公民構成了嚴重威脅。
2017年1月,丹麥遭受了一次風暴襲擊,這次風暴被描述為一次百年一遇的事件,南日德蘭半島的東海岸、菲英島和西蘭島的南部和東部海岸以及附近的島嶼都受到了影響。
行政區劃
編輯政區
丹麥首都為哥本哈根,國家行政區劃分為五個大區。這些大區是2007年新年設立的,是2007丹麥市政改革的一部分,取代了傳統的13個郡。同時,較小的市鎮被合并,將市鎮的數量從270減為98個。省是丹麥的統計區劃,介于大區和市之間。它們不是行政區劃,也不參與任何形式的政治選舉,而主要作為一個統計單位存在。格陵蘭和法羅群島也是丹麥王國的一部分,但是擁有自治地位,每個屬地在丹麥議會有兩個席位。
區名 | 丹麥語名 | 首府 | xxx城市 | 面積 (km2) | 自治市數量 |
首都大區 | Region Hovedstaden | 希勒勒 | 哥本哈根 | 2,568 | 29 |
中日德蘭大區 | Region Midtjylland | 維堡 | 奧胡斯 | 13,142 | 19 |
北日德蘭大區 | Region Nordjylland | 奧爾堡 | 奧爾堡 | 7,927 | 11 |
西蘭大區 | Region Sj?lland | 索勒 | 羅斯基勒 | 7,273 | 17 |
南丹麥大區 | Region Syddanmark | 瓦埃勒 | 歐登塞 | 12,132 | 22 |
主要城市
哥本哈根
哥本哈根(丹麥語:K?benhavn)是丹麥的首都、xxx城市和xxx港口,位于丹麥西蘭島東部,與瑞典的馬爾默隔著厄勒海峽相望,面積面積292.5平方公里。哥本哈根的建城年是1167年,這一年阿布薩隆主教在城堡島上建立了xxx座城堡(哥本哈根城堡),位置就位于現在的克里斯蒂安堡宮。建立城堡的目標就是為了城鎮免受文德海盜的襲擊。文德人的襲擊持續了較長時間,并將舊堡壘摧毀,而哥本哈根城堡則取而代之。“Copenhagen”一詞源自低地德語的“Kopenhagen”,而中文譯名也是由此而來。一如歐洲其他都市,哥本哈根市中心有許多服務業、手工業和商業企業。全球xxx皮草制造商“哥本哈根毛皮公司”總部即在此。工業企業大多數都在市郊,近年內許多工業企業被遷移到其他地區,甚至外國。包括哥本哈根的三個著名的啤酒廠,其生產部分有的被遷到日德蘭半島上。依據計算范圍的不同,哥本哈根的人口數字也會有所差異。丹麥中央統計局使用哥本哈根連續的已開發都會區域作為統計范圍,這表示在范圍中的社群數量會隨時變動,最新的人口數據超過一百一十萬人。
哥本哈根
羅斯基勒
羅斯基勒位于西蘭島的中心部位,是一座擁有千年歷史的古城。它在丹麥歷史上在政治和文化方面都占據重要地位,可以說丹麥的歷史就從這里開始。從公元960年到1536年,羅斯基勒是丹麥繁榮的首都和北歐主要的宗教中心。在公元1020年,這座城市已經具備了現在的雛形,周圍建有約14座教堂和5座修道院。在中世紀,羅斯基勒被認為是北歐地區最大和最重要的城市之一。但在1536年的改革中,羅斯基勒發生了轉折,天主教的統治結束,周圍的修道院也被拆除,城市逐漸衰敗。然而,1847年,丹麥歷史上xxx條鐵路在羅斯基勒和首都哥本哈根之間開通,為這座古城帶來了新的生機。羅斯基勒很快成為商業中心、交通樞紐以及教育、研究、貿易和旅游的中心,至今仍然是重要的工商業中心。這座城市擁有 51,793 人口,是該地區的商業和教育中心,也是丹麥第 10 大城市。
羅斯基勒
奧胡斯
奧胡斯是位于丹麥日德蘭半島東部的城市。它坐落在奧胡斯灣沿岸,并擁有廣闊的港口,面積約468平方公里。關于奧胡斯的起源尚不清楚,盡管在奧胡斯河流出口附近發現了維京人定居點的遺跡。該城鎮現存最古老的憲章可以追溯到1441年,并指向更早的憲章的存在。奧胡斯在948年成為主教管區,歐洲中世紀時期繁榮昌盛,擁有許多宗教機構。但隨著宗教改革的發生,這座城市逐漸衰落。從19世紀開始,工業化、丹麥鐵路系統的擴展以及港口的擴張刺激了奧胡斯的發展。如今,奧胡斯是日德蘭半島丹麥第二大城市,共有29萬人口。它是一個繁忙的港口,是日德蘭半島的商業和工業中心。奧胡斯的制造業包括金屬、化學品、機械、啤酒和煙草制品,并設有造船設施。
奧胡斯
奧爾堡
奧爾堡是位于丹麥日德蘭半島北部、林峽灣南側的丹麥第四大城市,面積139平方公里,共有12.3萬人口。該地大約可以追溯到公元1000年,是丹麥最古老的城鎮之一。它于1342年獲得特許,并于1554年成為一個主教區。在經歷了伯爵xxx(一場發生于1533年至1536年的xxx)后,該城慢慢恢復,17世紀成為主要的商業中心,直到1850年,仍是丹麥的第二大城市。奧爾堡是丹麥在三十年xxx期間(1629年)向阿爾布雷希特·馮·瓦倫斯坦(羅馬天主教指揮官)投降的地方。城市內擁有造船設施,其制造業包括水泥、化學品、紡織品和烈酒產業。
歐登塞
歐登塞(丹麥語:Odense)是丹麥第三大城市,共有人口18.4萬。也是南丹麥大區的首府。它是歐登塞市鎮的行政中心,位于丹麥第二大島菲英島上,面積304平方公里。歐登塞是著名的童話作家安徒生的故鄉,這里童話氣息濃郁,是全世界最幸福的城市之一。1970年之前,歐登塞隸屬于歐登塞省管轄,1970年到2006年底劃歸菲英省,自2007年1月1日起劃入新成立的南丹麥大區。歐登塞位于丹麥首都哥本哈根與日德蘭半島之間,是從哥本哈根前往日德蘭半島必經之地。在大貝爾特橋于1998年通車前,從西蘭島到菲英島之間只能依靠擺渡船。大貝爾特橋是世界上第二長的懸索橋,其中鐵路于1997年通車,公路于1998年建成。大橋的建成使得從哥本哈根到歐登塞的交通時間僅需75分鐘。
歐登塞
政治
編輯政體
丹麥實行君主立憲制,國王為國家象征,不直接行使行政權力。實行一院制議會。立法機構為丹麥議會,行政機構為首相領導的內閣,司法機關為最高法院。
立法機構
丹麥實施議會內閣制,憲法規定,國王和議會共同擁有立法權,國王擁有行政管理權,法院擁有司法管轄權。所有法案均由議會審議和通過,經國王簽署后成為法律。國王將其行政管理權授予政府內閣。內閣向議會負責,受議會監督,向議會報告工作。議會可對內閣投不信任案責令其下臺,內閣亦可宣布解散議會,提前大選。國王本人事實上沒有政治權力。議會為一院制,共179個議席。議員經普選產生,任期四年。本屆議會于2022年11月大選后產生,由社民黨(50席)、自由黨(23席)、溫和黨(16席)、社人黨(15席)、丹麥民主黨(14席)、自由聯盟(14席)、保守黨(10席)、紅綠聯盟(9席)、激進黨(7席)、丹人黨(6席)、選擇黨(6席)、新保守黨(4席)組成。此外,格陵蘭和法羅群島各占2席。無黨派人士1席。議長為瑟倫·加德。
行政機構
2022年12月,丹麥社會民主黨、自由黨與溫和黨組成跨陣營聯合政府。內閣共23人,主要閣員包括首相梅特·弗雷澤里克森、副首相兼國防大臣雅各布·埃勒曼-延森)、外交大臣拉爾斯·勒克·拉斯穆森。
司法機構
法院分三級。全國有1所最高法院、2所國家法院和82所地方法院。此外,還有海事與商業法庭、特別訴訟法庭等專門法庭。最高法院由1名院長和18名法官組成,院長和法官由政府(司法大臣)推薦,女王任命,任職到退休。法院獨立行使職權。最高法院院長延斯·彼得·克里斯滕森。檢察機構隸屬司法部,設總檢察長1名和國家檢察官3名。總檢察長嚴·萊肯多爾夫。議會監察專員尼爾斯·馮格。
憲法
丹麥王國憲法是丹麥王國的憲法,適用于丹麥、格陵蘭島和法羅群島。丹麥xxx部憲法是1849年通過的并幾經修改,目前的憲法是1953年修訂的,丹麥王國憲法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憲法之一。憲法將丹麥定義為君主立憲制國家,實行議會制。憲法在立法、行政和司法之間創造了權力分立,此外,它賦予丹麥人民一些基本權利,包括言論自由,宗教信仰自由,結社自由和集會自由等等,憲法適用于包括丹麥公民在內的所有在丹麥的人。丹麥憲法于1849年通過,結束了君主專制并實行民主制度。每年6月5日為憲法日(批準xxx部憲法的日期),以慶祝憲法的通過。丹麥議會不能制定任何可能違反憲法的法律,盡管丹麥沒有憲法法院,但丹麥最高法院可以宣布法律違憲,并使法律無效。對憲法的修改必須連續兩次在議會中以多數票通過,然后經過全國公民投票批準。
政黨
社會民主黨(The Social Democratic Party)
執政黨,1871年成立。主張發展綠色經濟,完善和發展福利制度,積極參與國際合作。2022年11月大選支持率27.5%,系丹xxx大政黨。主席梅特·弗雷澤里克森(Mette Frederiksen,女)。
自由黨(The Liberal Party)
執政黨,1870年成立,為丹麥最古老政黨。支持歐盟合作,主張自由競爭,反對中央集權。2022年11月大選支持率13.3%,系丹第二大黨,主席雅各布·埃勒曼-延森(Jakob Ellemann-Jensen)。
溫和黨(The Moderates)
執政黨,2021年由丹麥前首相拉爾斯·勒克·拉斯穆森(Lars L?kke Rasmussen)創立。支持降低稅收、深化醫療改革、促進社會公平。2022年11月首次參加大選,支持率9.3%。主席拉爾斯·勒克·拉斯穆森(Lars L?kke Rasmussen)。
社會主義人民黨(The Socialist People’s Party或Green Left)
在野黨,1959年從丹麥xxx分裂而成。重視人權、民主、福利和環保,主張加強歐盟合作、采取更廣泛的安全政策。2022年11月大選支持率8.3%。主席皮婭·奧爾森·迪赫爾(Pia Olsen Dyhr,女)。
丹麥民主黨(The Denmark Democrats)
在野黨,極右翼政黨,2022年6月由丹前移民大臣、自由黨前副主席英格爾·斯特伊貝爾(Inger St?jberg)創立。主張強硬的移民政策,支持減少歐盟和丹政府對市場的監管,支持完善老齡人口的福利政策。2022年11月首次參加大選,支持率8.1%。主席英格爾·斯特伊貝爾(Inger St?jberg)。
自由聯盟(Liberal Alliance)
在野黨,原稱新聯盟,2007年由原激進黨議員納薩·卡德爾(Naser Khader)等三人組建,2008年8月改稱現名。主張降低稅收、增進社會融合,支持給予和平、自由與自由貿易的外交政策,加強同歐盟、北約的合作。2022年11月大選支持率7.9%。主席埃里克斯·萬奧普斯拉(Alex Vanopslagh)。
保守黨(The Conservative People’s Party)
在野黨,1916年成立。主張堅持私有制和自由貿易,采取更強硬的移民政策,積極參與國際合作。2022年11月大選支持率5.5%。主席索倫·佩普·鮑爾森(S?ren Pape Poulsen)。
紅綠聯盟(Red-Green Alliance 或Unity List)
在野黨,1989年由原丹麥xxx、共產主義工人黨及反歐盟勢力組建。反對大幅增加國防開支,主張降低失業率、加強環境保護等。1994年9月xxx次進入議會。2022年11月大選支持率5.2%。采取集體領導制。
激進黨(The Danish Social-Liberal Party)
在野黨,1905年成立。2022年11月大選支持率3.8%。重視個人尊嚴、自由及環境問題,主張參與國際合作。主席馬丁·利 澤高(Martin Lidegaard)。
丹麥人民黨 (The Danish People’s Party)
在野黨,1995年10月由退出進步黨的議員組成。有強烈的民族主義色彩,支持嚴格的移民難民政策,強調保持丹麥政策獨立性。2022年11月大選支持率2.6%。主席莫滕·梅塞施密特 (Morten Messerschmidt)。
選擇黨(The Alternative)
在野黨,2013年11月由原激進黨黨員、前文化大臣埃爾貝克(Uffe Elb?k)組建。支持綠色環保、自由民主和社會公正,主張改善難民庇護政策,加強國際合作。2015年首次參加大選,2022年11月大選支持率3.3%。主席弗朗西斯卡·羅森基勒(Franciska Rosenkilde)。
新保守黨(The New Right)
在野黨,極右翼政黨,2015年由2名原保守黨黨員發起成立。持反移民立場,支持遣返所有非法移民;支持私有制和自由貿易,反對增加稅收。2022年11月大選支持率3.7%。主席拉爾斯·博耶·馬蒂亞森(Lars Boje Mathiesen)。
此外,丹麥還有基督教民主黨(The Christian Democratic Party)、自由綠色黨(The Independent Greens)、強硬黨(Hard Line)等數個議會外政黨。
元首
丹麥當前的國家元首是腓特烈十世,于2024年1月14日繼位。不直接行使行政權力。
2024年1月14日,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二世在克里斯蒂安堡宮簽署退位和傳位文書。同日下午,丹麥首相弗雷澤里克森在丹麥首相府和議會所在地克里斯蒂安堡宮的陽臺上向民眾宣布,丹麥王儲腓特烈正式繼位,成為國王腓特烈十世。
政要
所屬機構 | 主要職責 | 重要xxx |
內閣 | 首相 | 梅特·弗雷德里克森 |
國防部長 | 雅各布·埃勒曼-延森 | |
外交部長 | 拉爾斯·勒克·拉斯穆森 | |
財政部長 | 尼古拉·瓦門 | |
經濟事務部長 | 特羅爾斯·隆德·波爾森 | |
議會 | 議長 | 瑟倫·加德 |
副議長 | 萊夫·拉恩·詹森 | |
副議長 | 杰普·索伊 | |
副議長 | 卡斯滕·洪格 | |
副議長 | 卡琳娜·阿茲博爾 | |
表格更新時間:2023年8月13日 |
國際關系
編輯綜述
丹麥積極參與地區和全球事務,努力發揮自身影響力。視聯合國、歐盟和北約為外交三大支柱,積極拓展以北歐合作為基礎的環波羅的海合作。重視應對全球化挑戰,強調發展同中國、印度、巴西等新興國家關系。積極推行“綠色外交”,支持氣候變化《巴黎協定》。重視對外發展援助,強調以外援促進人權與民主。
與德國的關系
丹麥和德國之間的關系特點是睦鄰友好和在各個領域的密切合作。兩國經常在各個政治級別上舉行會議和開展對話,并有大量的訪問和交流。德國北部的丹麥少數民族與丹麥南部的德國少數民族之間積極活躍的互動也塑造了雙邊關系。兩國成功的少數族裔政策建立在1955年的《波恩-哥本哈根宣言》基礎上。為慶祝公投一百周年和丹麥與德國邊界劃定,2020年德國外交部和歌德學院主辦了德丹友好文化年。2022年6月26日,德國外交部長貝爾博克和丹麥前外交部長杰普·科福德通過聯合行動計劃通過未來合作,進一步鞏固睦鄰友好關系,重點關注兩國的雄心勃勃的氣候政策和促進真正的綠色轉型。在經濟方面,丹麥和德國的關系密切而緊密。德國是丹麥最重要的貿易伙伴之一,進口產品包括工業產品、機械、食品、農產品、醫療和藥品,而對丹麥的主要出口產品包括機械和機動車輛、化學品、消費品和食品。丹麥和德國之間的文化聯系也非常密切,存在已有數個世紀的交流。丹麥人對德語的良好掌握在多樣化的文化交流中起著重要作用。丹麥歌德學院支持文化交流,并提供語言課程作為其廣泛計劃的一部分。大學和學生之間的交流也在大規模進行。
與瑞典的關系
丹麥和瑞典是北歐的兩個鄰國,外交關系密切。它們在邊境安全、環境保護和交通運輸等領域展開合作,解決跨境問題并促進地區發展。丹麥和瑞典積極參與北歐理事會等地區合作組織,推動共同利益和地區一體化。兩國之間有廣泛的經濟合作,貿易頻繁。丹麥主要出口食品、機械設備和制藥產品,瑞典主要出口汽車、電子設備、紙漿和木材。丹麥和瑞典的企業在能源和創新科技等領域展開合作。文化和教育交流豐富,人民常互訪,交流文化、語言和藝術。兩國的大學和研究機構也合作項目,促進學術界的交流與合作。丹麥和瑞典在政治上密切合作,都是北歐理事會成員,并維持著緊密聯系于歐盟內部。它們共同致力于北歐地區的安全與穩定,加強國際事務中的協調,促進共同的價值觀與利益。
與挪威的關系
丹麥和挪威是北歐兩國,建立了長期友好穩定的外交關系。兩國積極開展鄰國和地區合作,涵蓋邊境安全、環境保護和漁業管理等多個領域。雙方活躍參與北歐理事會和其他地區合作組織,為促進共同利益和解決共同挑戰作出努力。丹麥和挪威在經濟上廣泛合作,挪威是丹麥重要的貿易伙伴。兩國之間進行大量貿易往來,丹麥出口主要商品包括食品、機械設備和制藥產品,而挪威主要出口石油和天然氣等資源。此外,兩國企業也在能源開發和海洋工程等項目中展開合作。丹麥和挪威之間存在豐富的文化和教育交流。兩國人民經常互訪,交流文化、語言和藝術。此外,丹麥和挪威的大學和研究機構之間也有合作項目,為學術界的交流和合作提供了平臺。在政治上,丹麥和挪威密切合作。兩國都是北歐理事會的成員,并保持緊密聯系于歐盟內部。他們通力合作,在國際事務中共同致力于促進和平、穩定和人權的價值觀。
與美國的關系
丹麥王國和美國長期以來保持著密切而互利的關系。兩國在歐洲和其他地區的政治和安全事務上進行緊密磋商,并廣泛合作,促進和平與穩定,超越歐洲的邊界。丹麥是堅定的北約盟友,可靠地為多國穩定行動以及國際援助計劃做出貢獻。丹麥在全球范圍內向9個北約任務、聯合國維和行動和打擊ISIS的全球聯盟派遣軍隊。丹麥自2020年11月起領導北約駐伊拉克任務。丹麥于1973年加入了歐盟前身歐洲經濟共同體,并在1993年加入了歐盟。丹麥是全球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雄心勃勃的國家之一,與美國在推動全球行動上密切合作。在COP-26期間,丹麥加入了全球甲烷承諾和農業創新任務(AIM4C)倡議,并與美國合作發起了關于推進零碳航運合作的丹麥領導承諾。美國和丹麥有一項雙邊科技協議,該協議于2009年簽署,而丹麥政府和美國能源部等組織則于2021年6月簽署了一項新的諒解備忘錄,重點關注清潔能源技術和基礎物理學方面的科學合作。法羅群島和格陵蘭是丹麥王國內的半自治地區,美國與兩者都有著密切的關系,包括定期舉行的商業、科學和文化合作對話。美國駐努克(格陵蘭首都)的領事館于2020年6月10日重新開館,此前的xxx個美國駐努克領事館于1953年關閉。美國空軍在格陵蘭西北部的圖勒空軍基地的存在對于美國和北約盟友具有重要的戰略價值。
與中國的關系
丹麥王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于1950年5月11日正式締結外交關系。自1950年以來,歷屆丹麥政府堅持“一個中國”政策。在上世紀五十和六十年代,丹麥一直支持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在聯合國合法席位的訴求。
近年來,丹方訪華的主要有:首相拉爾斯·勒克·拉斯穆森、王儲腓特烈、外交大臣埃斯珀森(2010年),首相托寧—施密特、外交大臣瑟芬達爾、王儲腓特烈(2012年),女王瑪格麗特二世、首相托寧—施密特(2014年),外交大臣延森(2015年),首相拉爾斯·勒克·拉斯穆森、外交大臣薩穆埃爾森、王儲腓特烈(2017年),外交大臣薩穆埃爾森、王儲腓特烈(2018年),外交大臣科弗德(2021年)、發展合作與全球氣候政策大臣約恩森(2023年)。
國際組織
丹麥是歐盟成員國,但并未加入歐元區。丹麥貨幣(即丹麥克朗)通過"歐洲匯率體制 (ERM II)"政策與歐元掛鉤。丹麥也是申根成員國。丹麥同時還是聯合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歐理事會(Nordic Council),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和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OSCE)的成員和創始成員國。
歐盟
丹麥1973年成為歐盟前身歐洲共同體成員。歐共體首腦會議1991年12月通過以建立歐洲經濟貨幣聯盟和歐洲政治聯盟為目標的《歐洲聯盟條約》,亦稱《馬斯特里赫特條約》。條約需經全體成員國立法機構批準才能生效,而丹麥1992年舉行公投,50.7%的選民反對簽署《馬約》,不愿向歐盟讓渡更多國家政策自主權。為了說服丹麥國民同意,丹麥政府與歐共體談判爭取到一系列“例外”待遇,包括可以選擇不參加部分歐洲政治、經濟一體化機制的權利,最終得以在下一年批準《馬約》。1993年11月1日,《馬約》正式生效,歐共體更名為歐盟。法新社援引智庫“歐羅巴”的統計數據報道,《馬約》生效以來,丹麥政府行使了230多次“退出權”,不參與歐盟共同政策,包括2000年公投反對加入歐元區。最近一次行使“退出權”是在2015年,丹麥公投反對加強本國與歐盟在警察和安全事務的合作,擔心移民政策受到約束。
北約
1949年4月4日,美國、加拿大、比利時、法國、盧森堡、荷蘭、英國、丹麥、挪威、冰島、葡萄牙和意大利在華盛頓簽署了北大西洋公約,決定成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同年8月24日各國完成批準手續,該組織正式成立。雖然丹麥的外交部長古斯塔夫·拉斯穆森曾對簽署北約公約表示憂慮,但他代表丹麥在1949年簽署了該公約。作為北約創始成員的主要驅動力來自丹麥首相漢斯·赫德托夫特。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丹麥抵抗運動的前成員,他對捷克斯洛伐克發生的共產主義政變感到震驚,并推動丹麥加入北約。赫德托夫特毫不猶豫地做出選擇,要么選擇孤立的中立,要么選擇北約公約。為了滿足全國各黨派和意見,丹麥政府對加入北約的條件進行了限制,有效地將丹麥排除在全面軍事整合之外。這些條件包括丹麥領土上沒有基地、沒有核彈頭和沒有盟軍的軍事活動。挪威和冰島也采取了類似的政策。這些國家通過采取這一立場,強調了聯盟立場的防御性質,并有助于避免與蘇聯的關系惡化。丹麥除了格陵蘭島之外,拒絕了美國軍隊在其領土上的xxx駐扎。至于北約的核政策,丹麥從1950年代起拒絕在和平時期在丹麥領土上部署核武器,包括格陵蘭島在內。對盟軍軍事活動的限制也適用于整個丹麥王國,包括位于波羅的海的博恩霍爾姆島。
北歐理事會
北歐的瑞典,挪威,丹麥,冰島,芬蘭5國議會間的組織和各成員國政府的咨詢機構。1952年 3月在丹麥哥本哈根成立。宗旨是就北歐國家共同關心和需要采取聯合行動的問題進行協商,促進它們在經濟、社會、文化、法律、勞工、交通運輸和環境保護等領域的合作。1962年該理事會通過了《北歐合作協定》。理事會由成員國的87名議員組成:冰島7名,瑞典,挪威,丹麥,芬蘭各20名,每年召開 1次理事會會議。各國政府首腦和內閣部長可參加會議,但無表決權。會議對外交和防務以外的廣泛問題進行討論,所通過的決議供各成員國考慮采納。
軍事
編輯軍事力量
依照丹麥憲法,丹麥君主是丹麥國防軍法律意義上的最高統帥;但依照丹麥國防法,丹麥國防大臣擔任丹麥國防軍與丹麥家庭衛隊的總指揮。國防司令部是三軍最高指揮機構。丹麥實行義務兵與志愿兵相結合的兵役制。陸海空三軍總兵力約1.95萬人。2022年,丹麥國防開支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39%。
軍事活動
丹麥長期以來一直支持國際維和行動,但自1999年北約轟炸南斯拉夫和2001年阿富汗xxx以來,丹麥開始在北約框架下積極參與xxx,多次參與了由北約組織的xxx和侵略行動。這種新情況引發了國內的一些爭議,但丹麥民眾普遍對國家參與xxx,特別是阿富汗xxx表示支持。丹麥國防部約有1,400名人員執行國際任務,這還不包括駐扎在北約快速反應部隊第1常備水雷對抗大隊的丹麥部隊。丹麥軍隊在聯合國維和部隊和執行部隊(如南斯拉夫的國際部隊執行部隊(IFOR)和后來的和平維持部隊(SFOR))中多次與敵對勢力交戰。從2003年到2007年,約有450名丹麥士兵在伊拉克執行任務。丹麥還積極支持美國在阿富汗的行動,并向國際安全援助部隊提供金錢和物質支持。這些舉措被視為丹麥新的“積極外交政策”的一部分。
人口
編輯人口數量
根據丹麥統計局數據,2023年初丹麥總人口為5932654人,男性人口為2948999人,約占全國人口49.67%。女性人口為2983655人,約占全國人口50.33%。0至14歲為945,089人,占總人口約15.94%。15至24歲為725,290人,占總人口約12.23%。25至34歲為807,677人,占總人口約13.62%。35至44歲為693,043人,占總人口的約11.68%。45至54歲為771,605人,占總人口約13.00%。55至64歲為780,760人,占總人口約13.16%。65至74歲為623,608人,占總人口約10.52%。75歲及以上為594,316人,占總人口約10.02%。2022年人口增長率為0.99%。2022年丹麥的人口密度為139.7人/平方公里。
丹麥1901-2021人變化曲線
族群
根據2023年丹麥統計局數據,丹麥人口其中84.6%為丹麥裔,其余15.4%為移民或移民后裔。按原籍劃分的移民和后代前10名國家分別是土耳其、波蘭、羅馬尼亞、敘利亞、烏克蘭、德國、伊拉克、黎巴嫩,巴基斯坦和伊朗。
語言
丹麥語是丹麥國語,也與法羅語并列為法羅群島的兩種官方語言之一,且2009年以前與格陵蘭語并列為格陵蘭島的兩種官方語言之一。目前丹麥語作為通用語言在格陵蘭島廣泛使用。自1928年丹麥語作為必修語言被引入格陵蘭教育系統以來,很大比例的格陵蘭本地人口將其作為xxx和第二語言使用。1944年以前,丹麥語一直是冰島的官方語言,如今亦被廣泛使用,且為學校中次于英語的第二外語必修課。
宗教信仰
截至2023年1月1日,72%的丹麥人為丹麥國教——路德宗信徒。與去年相比有所下降,去年的份額為73%。與1986年開始這項調查時相比,下降了16個百分點。如果按籍貫劃分人口,84%的丹麥裔人是丹麥教會的成員。移民和后代的比例分別為7%和6%。丹麥穆斯林占總人口的3%,為第二大的宗教群體,因此伊斯蘭教成為丹麥xxx的少數宗教。除丹麥國教與伊斯蘭教外,其它宗教的信徒占總人口的2%,但沒有一個宗教的信徒超過總人口的1%。
路德宗
路德教派,為基督新教宗派之一,源自16世紀德國神學家馬丁·路德為革新天主教會發起的宗教改革運動,其神學思想成為改革運動的象征。運動推行期間路德支持者雖與教宗及當時德國境內親圣座勢力發生各類沖突,但信義宗接受大公教會公認的三大信經《使徒信經》《尼西亞信經》和《亞他拿修信經》。
信義宗教會強調“因信稱義”,認為罪人單單藉上帝所賜的信心信靠耶穌基督而得救,是完全出于上帝恩典,而不是出于人的善功、行為。另外,信義宗認為圣經是信徒信仰生活xxx權威,否定天主教等關于圣經與教會傳統具同等地位的教導。與很多新教改革宗教會不同,信義宗保留許多大公教會禮儀和習俗,更強調教會圣餐和洗禮的重要性。
路德宗
經濟
編輯綜述
丹麥是一個擁有發達的混合經濟的資本主義國家,根據世界銀行的評估被列為高收入經濟體。根據2022年的數據,丹麥在人均實質國民總收入(PPP)方面排名世界第10位,在人均名義國民總收入(GNI)方面排名世界第8位。丹麥在經濟自由度和世界經濟自由度指數方面表現出色,被認為是世界上最自由的經濟體之一。丹麥在工人權益方面名列世界之首。丹麥是一個開放的小型經濟體,由于國土面積較小且資源匱乏,其經濟高度依賴于對外貿易。工農業在丹麥都得到很好的發展。丹麥的外貿多年來一直保持順差,主要來源于服務貿易順差。
2021年,丹麥的經濟增長率為4.7%,同時通脹水平和失業率保持較低水平。丹麥人均收入在歐盟國家中排名前列。截至2022年,丹麥的GDP為28316億丹麥克朗,約為3954億美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了66,983.1美元。丹麥xxx、二、三產業占GDP的比例分別為3.4%、34.5%和62.82%。2022年進出口額為2571.3億美元,同比增長17.3%。其中,丹麥進口1268.3億美元,增長18.4%;出口1303億美元,增長16.2%。航運業是丹麥的傳統支柱產業,是丹麥外貿順差的主要來源。
xxx產業
丹麥的農牧業非常發達,其農牧業總產值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3.4%(2022年)。丹麥擁有2.8萬平方公里的耕地和4.2萬個農場。該國在農業科技水平和生產率方面處于世界先進國家的前列。丹麥是歐洲國家乳制品和肉類的重要供應國,乳制品年出口額約為26億美元。此外,丹麥還是世界主要的貂皮生產和出口國,年出口額約為7億美元,擁有世界xxx的皮草拍賣行哥本哈根皮草公司(Kopenhagen Fur)。丹麥是世界主要的豬肉出口國,年產量約為3000萬頭,近90%用于出口,豬肉出口額約占丹麥農產品出口額的20%。此外,丹麥還是世界主要的牧草種子生產和出口國,年出口額約為3億美元。丹麥擁有廣闊的海岸線,位于寒暖流交匯的海域,捕魚業發達,是世界十大漁業國之一,也是歐盟xxx的漁業國之一,其捕魚量約占歐盟總捕魚量的三分之一。丹麥主要的漁產品包括鱈魚、比目魚、鯡魚、鯖魚、蝦和貝類。近期,漁產品的年出口額約為35億美元。
丹麥養貂廠
第二產業
丹麥的工業在國民經濟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其工業總產值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34.5%(2022年)。丹麥的主要工業部門包括食品加工、機械制造、石油開采、造船、水泥、電子、化工、冶金、醫藥、紡織、家具、煙草、造紙和印刷設備等。其中,60%以上的產品用于出口,約占出口總額的70%。丹麥的船用主機、水泥設備、助聽器、酶制劑和人造胰島素等產品享譽全球。
醫藥工業是丹麥的支柱產業之一,約90%的產品用于出口,出口額占工業品出口的60%。據聯合國COMTRADE國際貿易數據庫統計,2021年丹麥的藥品出口額為194.7億美元。位于哥本哈根和瑞典南部斯科納地區之間的"藥谷"是歐洲xxx且增長最快的生物技術產業集群,該地區集中了眾多高等院校、科研機構、附屬醫院和生物制藥企業。
截至2022年丹麥計算機、電子和光學制造業的企業數量比上一年增加了25家,共計有590家企業。丹麥的計算機、電子和光學制造業的營業額較上一年減少至48億歐元。盡管如此,過去兩年該行業的營業額仍較前幾年顯著提高。
第三產業
丹麥的服務業非常發達,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62.82%(2022年)。主要包括商業、電信、金融、保險、旅游和技術服務等領域。旅游業是丹麥服務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旅游景點包括哥本哈根、安徒生故鄉歐登塞、樂高樂園、科隆博格城堡和日德蘭半島西海岸以及斯卡晏等地。
航運業是丹麥的傳統支柱產業,是丹麥外貿順差的主要來源,船舶出口額占丹麥總出口額的25%。丹麥擁有超過7%的全球商船隊數量,并提供約10%的全球航運服務。根據丹麥航運協會的統計,截至2021年,丹麥擁有1852艘船只,航運能力達到2319.9吉噸(GT)。丹麥船隊具有現代化、年齡較新、技術先進、作業效率高等優勢,在航運安全方面具備較大的競爭優勢。丹麥的船舶類型主要包括集裝箱船、化學品油輪、冷藏船和液化氣船。馬士基公司是世界上xxx的集裝箱航運企業之一。
丹麥在數字化方面處于xxx地位,2021年在歐盟數字經濟與社會指數(DESI)評估中排名xxx,超大容量網絡覆蓋率超過90%,5G網絡覆蓋率達到80%,商業和數字技術融合率達到88%。丹麥的企業廣泛推進數字化轉型,截至2020年,已有53%的企業實現了高度數字化,丹麥中小企業中有33%實現了線上銷售。丹麥在綠色發展方面具有豐富經驗,注重綠色轉型方案的整體性和跨部門協作。丹麥長期以來大力投資清潔能源技術,如陸上風力發電已成為丹麥xxx競爭力的能源來源之一。卡倫堡工業園區是丹麥循環經濟模式的典型代表,由電廠、煉油廠、制藥廠和石膏板生產廠等企業組成。這些企業通過利用彼此的廢料或副產品作為原料,降低污染排放并提高經濟效益,實現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良性循環。
重要企業
A.P.穆勒-馬士基集團(A.P.Moller-Maersk Group)
A.P.穆勒-馬士基集團成立于1904年。是是丹麥xxx的企業集團和全球運輸業的領軍企業,同時也是全球xxx的集裝箱航運公司。該集團在全球130個國家和地區擁有8萬名員工,涵蓋集裝箱航運、物流、集裝箱碼頭經營管理、石油天然氣勘探與開發以及商品零售等多個業務領域。2016年,馬士基集團進行重組,分為馬士基航運和馬士基能源兩個部門,而在2019年完成了能源部門的剝離。根據2022年《財富》雜志的世界500強排名,馬士基集團位列第206名,營業收入為617.87億美元,利潤達到179.42億美元。馬士基在xxx設有包括分公司和代表處在內的123家機構,涵蓋了40多個城市,并且擁有超過1萬名員工。在中國市場,馬士基從事航運、物流、陸路多式聯運、碼頭投資管理、IT信息服務以及集裝箱制造等業務。
諾和諾德集團(Novo Nordisk)
諾和諾德集團成立于1923年,是一家世界著名的醫藥公司,其生產的胰島素在全球市場占據了50%以上的份額。該集團已經在糖尿病領域從事研究和治療近90年,同時在血友病、生長性荷爾蒙治療等領域也處于世界xxx水平。諾和諾德在全球80個國家和地區擁有4.3萬名員工,其產品在180多個國家和地區進行銷售。根據2021年的數據,諾和諾德的銷售額達到1408億丹麥克朗(約合223.8億美元),凈利潤為477.57億丹麥克朗(約合75.9億美元)。
丹佛斯集團(Danfoss)
丹佛斯集團是丹麥xxx的工業企業,主要生產采暖、制冷以及傳動和速控溫控元件。該集團在近20個國家和地區擁有72個生產廠,并在全球50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銷售網絡,總共擁有2.8萬名雇員。根據2021年的數據,丹佛斯集團的銷售額達到75.39億歐元,凈利潤為6.31億歐元。1995年,丹佛斯在天津成立了丹佛斯(天津)有限公司,主要生產散熱器恒溫控制閥、熱力膨脹閥、水閥、冷凝機組以及相關產品,這是丹佛斯在亞洲xxx的生產基地之一。2017年11月,丹佛斯在浙江海鹽啟動了應用開發中心,這是丹佛斯全球的第三個應用開發中心。
樂高集團(Lego Group)
樂高集團(Lego Group)是全球xxx的玩具制造商,成立于1932年,是一家家族式私人企業,由創始人Ole Kirk Kristiansen家族控股的KIRBI公司(持有75%股份)和樂高基金會(持有25%股份)共同所有。樂高集團在美國艾菲爾德、英國倫敦、中國上海和新加坡設有地區總部,并在全球范圍內擁有1.88萬名員工,其產品銷售在130多個國家和地區。根據2020年的數據,樂高集團的銷售額達到552.94億丹麥克朗(約合87.9億美元),凈利潤為132.85億丹麥克朗(約合21.1億美元)。2013年初,樂高宣布在中國嘉興建立和運營自己的工廠,該工廠于2016年11月全面建成啟用,占地31.5萬平方米,建筑面積達到16.5萬平方米,內部劃分為包裝部、人工倉庫、自動化立體倉庫、裝飾和組裝部、注塑車間等不同區域。該工廠雇用約1200名員工,其70%至80%的產品銷往中國及亞洲其他國家和地區市場。樂高集團還于2020年11月正式簽約在上海建設樂高樂園度假區項目,這是樂高xxx在中國落地的樂園,預計將于2024年開園,成為全球xxx的樂高樂園。
樂高玩具
社會
編輯教育
丹麥教育事業發達,自1973年開始實行九年制免費義務教育。根據丹麥統計局的數據,2017年,18-25歲的丹麥人中,有78.5%完成或正在接受高中教育;25-45歲的丹麥人中,有41.3%完成或正在接受高等教育。丹麥非常重視終身教育,對只接受過初級教育的在職員工進行xxx的投入非常大,這使得丹麥的勞動力素質較高。
在完成義務教育后,學生可以申請參加免費的青年教育課程,包括預備課程或職業技術課程,通常為期3年或4年。在年滿18歲時,學生可以申請國家教育助學金或xxx項目(SU)。高中的學制為2年或3年,通過高中畢業考試后,學生有機會接受高等教育。自2006年起,丹麥對非歐盟國家的學生在丹麥的大學就讀收取學費。職業教育的持續時間為1年半至5年半,取決于所學專業領域。完成培訓后,學生要參加學徒期滿測試或最終職業測試。如果25歲以下的年輕人還沒有完成青年教育,他們可以選擇就讀工業學校。丹麥全xxx有約100所工業學校,提供理論培訓和工廠實習的綜合教育。此外,地方市政府針對年齡不滿30歲、在就業或接受教育方面遇到困難的年輕人提供特殊的基本職業教育和培訓計劃。成年人教育方面,人們可以選擇接受普及教育課程、全日制教育或xxx培訓課程。丹麥的教育系統為各種文化程度的成年人提供各種課程。
在過去十年,丹麥的小學數量和學生人數減少。2012年有2265所小學,到2022年減少至不足2150所。公立學校是最常見的類型,有1066所學校。教師人數也減少,2013/2014學年超過43,500名,到2022/2023學年減少到41900人。丹麥小學生主要就讀于公立學校,2022年約有50.8萬人,約12.2萬人上私立學校,3.2萬人進寄宿學校。在高中方面,教師數量從2016年的超過1.5萬名減少到2021年的1.36萬名。非西方國家的高中學生人數在2018年達到峰值的1.55萬人,稍后有所下降,2022年低于1.5萬人。來自西方國家的學生數量穩步增長,2022年超過3300名。自2017年以來,丹麥高中學生總數減少,主要因為丹麥裔學生從近13.3萬人減少到2022年的不到12.4萬人。
丹麥有8所公立大學,分別是哥本哈根大學、哥本哈根信息技術大學、丹麥技術大學、哥本哈根商學院、奧胡斯大學、羅斯基勒大學、奧爾堡大學、南丹麥大學。
哥本哈根大學
哥本哈根大學坐落于丹麥王國首都哥本哈根,是丹麥的最高學府。該大學是4EU+聯盟、國際研究型大學聯盟、歐洲研究型大學聯盟、歐洲首都大學聯盟以及歐洲大學協會的成員。建于1479年的哥本哈根大學已有500多年的歷史。它最初僅對社會名流開放,如今已發展成為一所學科全面、集教育與科研于一身的世界研究型大學。
哥本哈根大學
丹麥技術大學
丹麥技術大學位于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大區,由著名物理學家奧斯特于1829年創建。作為世界頂尖的理工大學之一,丹麥技術大學擁有悠久的歷史和強大的科研實力。該大學是歐洲卓越理工大學聯盟和北歐五校聯盟的成員之一,被認為是世界上xxx創新力的大學之一。
丹麥技術大學
衛生醫療
所有丹麥公民無論經濟狀況如何,都可以享受國家醫療體系提供的免費服務。醫療費由國家稅收支持。但對牙科護理及其他非醫生或醫院提供的其他類型治療,個人須承擔部分費用,這些費用也可根據收入狀況報銷。每個丹麥居民都擁有一位社區醫生,負責提供疾病預防方面的建議,治療一些輕微病癥,并確認患者是否應接受專業檢查。持有個人身份號碼(CPR)與國家醫療健康保險的居民,可接受免費急診治療。在丹麥醫療體系中,看全科醫生是就診xxx步,全科醫生負責前期檢查治療,必要時再把病人轉給專科醫生或醫院。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2021年丹麥醫療衛生支出占GDP的10.8%,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人均醫療衛生支出6217美元。新生兒死亡率為2.48‰。丹麥全xxx有醫護人員53萬人,醫院就業人員人數為13.2萬人。根據丹麥統計局數據,2021年,人均預期壽命為81.5 歲。
媒體
丹麥廣播公司是丹麥xxx的全國性廣播電臺和電視臺,成立于1925年。該公司經營多個廣播電臺和電視頻道,提供丹麥語節目。在丹麥的大部分地區,人們還能接收到來自鄰國的強力無線電信號,尤其是來自瑞典北部和德國南部。丹麥的憲法規定了新聞的完全自由。全國各地發行著多種報紙,數量眾多。丹麥通訊社成立于1866年,是xxx的全國性通訊社,由各大報紙合辦。許多報紙曾經與政黨有聯系,但現在大多數報紙都是獨立的。一些主要的報紙包括《日德蘭郵報》(創刊于1871年)、《貝林時報》(創刊于1749年)和《政治報》(創刊于1884年)。
科技
丹麥研究部是丹麥研究政策的中央行政單位。其下設有多個咨詢機構,包括丹麥研究政策委員會、丹麥自然科學研究委員會、丹麥醫學研究委員會、丹麥農業與獸醫研究委員會、丹麥技術研究委員會以及丹麥科學技術信息和文獻委員會。丹麥還有一些重要的學術團體,如丹麥科學與文學皇家學院和丹麥技術科學院。丹麥擁有多所重要的公共研究機構,包括奧爾堡大學、奧胡斯大學、哥本哈根大學、歐登塞大學、羅斯基勒大學、丹麥皇家獸醫與農業大學、丹麥技術大學、哥本哈根國家醫院等。此外,丹麥還有一些專門從事農業、獸醫、醫學、自然科學和技術領域的學術學會。丹麥的研究與開發支出在國民生產總值中占比較高,政府撥款對研究活動起到重要支持作用。丹麥的高科技出口也表現出較高的水平。
丹麥在智能技術領域擁有悠久的歷史,例如Skype。Skype是一家全球性的互聯網電話服務公司,由丹麥人賈納斯·弗里斯和瑞典企業家尼古拉斯?曾斯特姆于2002年創辦。Skype是一款即時通訊軟件,提供視頻聊天、語音會議、聊天、文件傳輸等功能。它通過互聯網允許用戶免費撥打電話。Skype曾經擁有超過6.63億注冊用戶和超過3000萬同時在線用戶。
丹麥還在光學設備上有著重大成就,飛思成立于1994年,是數字成像的先驅者。開發了核心成像技術和一系列數字相機和成像模塊。飛思在分辨率、動態范圍、色彩保真度和幾何精度方面提供世界上最高的圖像質量,已經發展成為許多業務領域高端成像技術的主要提供商,包括航空攝影測量、工業檢測和文化遺產數字化的硬件和軟件,以及為全球最苛刻的攝影師提供服務。NIL Technology ApS(NIL)是一家光學設備公司,設計、開發和制造使用高精度納米級特征的光學元件和組件。NIL被認為是先進的納米結構模板的主要供應商,用于各種復制技術,包括納米壓印、紫外光復制、熱壓印、滾筒印刷和注塑成型。2019年,NILT被評為歐洲25家值得關注的物聯網和硬件初創公司之一。2022年,NIL從3000多個候選企業中被選入歐洲創新委員會(EIC)的ScalingUp項目,這是為歐洲最有潛力的科技公司而設立的項目。2023年3月,NIL再次入選歐洲具有高增長潛力的50家科技公司名單。
文化事業
在1722年,xxx家以丹麥語演出的劇院在哥本哈根開業。緊隨其后的皇家劇院于1748年成立,并在一個世紀的時間里一直受到宮廷的贊助。1848年,該劇院被國家接管,現由丹麥文化部管理。除了古典和現代丹麥戲劇外,保留劇目還包括許多在英國、美國、德國和法國流行的劇目。丹麥皇家芭蕾舞團也在皇家劇院演出,該舞團成立于18世紀。丹麥擁有眾多交響樂團,其中最重要的兩個是丹麥廣播交響樂團和皇家交響樂團。音樂家和歌手在哥本哈根的丹麥皇家音樂學院和其他音樂學院以及歌劇學院接受培訓。丹麥舉辦了幾個重要的音樂節,包括羅斯基勒搖滾音樂節和哥本哈根爵士音樂節。丹麥皇家美術學院成立于1754年。它培養了19世紀知名的雕塑家貝特爾·托瓦爾森,20世紀知名的雕塑家羅伯特·雅各布森和建筑師安恩·雅各布森和亨寧·拉森。截至2022年,丹麥共有文化歷史博物館283個,全年參觀人數8811235人次,美術館61個,全年參觀人數3966911人次,自然科學博物館6個,全年參觀人數631858人次。
體育
1863-64年的丹麥-普魯士xxx失敗后,丹麥人開始對輕武器和體育訓練感興趣,對體育運動的追求開始流行起來。不久,丹麥各地都成立了射擊、體操和體育俱樂部。早在1886年,賽艇就在全國范圍內組織起來了。除了1904年在美國密蘇里州圣路易斯舉行的奧運會外,丹麥運動員參加了每一屆奧運會,在皮劃艇、射擊、游泳、劃船、自行車和手球等項目上都獲得了金牌。在1936年的奧運會上,12歲的因格·索倫森在200米蛙泳比賽中獲得銅牌,成為獲得奧運會個人項目獎牌最年輕的運動員。游艇運動員保羅·埃爾夫斯特羅姆在1948年至1960年連續四屆奧運會上獲得金牌。
19世紀70年代,英國工程師來到丹麥設計鐵路系統,將足球引入丹麥。1876年哥本哈根足球俱樂部成立后,足球成為一項有組織的運動。丹麥足球超級聯賽是丹麥足球聯賽系統排最高級別的足球聯賽,由丹麥足球協會管理。丹超聯賽球隊共有12支,始于1991年賽季。原本是于1946年成立的丹麥甲組足球聯賽,至1991年聯賽規格升級,變成如今的丹麥足球超級聯賽。
92年歐洲杯決賽
丹麥的羽毛球歷史可以追溯到19世紀末期,當時羽毛球開始在國內流行,并逐漸成為丹麥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1932年,丹麥成立了xxx個正式的國家羽毛球協會,從那時起,羽毛球就成為了國家體育的一部分。丹麥國家羽毛球聯合會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且備受尊敬的羽毛球組織之一,負責推動羽毛球在丹麥的發展。該聯合會組織了年度丹麥全國錦標賽,該比賽在全球范圍內享有盛譽。羽毛球在丹麥非常普及,超過25萬人經常參與這項運動。全國各地的俱樂部和學校都開展著羽毛球活動,而且羽毛球也是丹麥國家學校課程的一部分。尤其是在丹麥的青少年中,羽毛球非常受歡迎,全國有超過10萬名兒童參與這項運動。丹麥的學校體系在羽毛球領域非常先進,提供專業的教練和設施,幫助年輕的球員發展技能。丹麥羽毛球公開賽是自從1935年開始每年一度的國際羽毛球賽事,一般于每年十月在丹麥舉行。
丹麥羽毛球公開賽
團體手球
團體手球是一項由丹麥人于1898年發明的運動,展現了丹麥人對手球的熱情。這項運動吸引了大批觀眾,在體育館和電視上都可以觀賞,而且丹麥各地都設有業余手球設施。團體手球比賽使用的手球較大,大約有一個甜瓜的大小,與美國及其他國家所使用的手球不同。團體手球是一項激烈而快速的運動,一場比賽中可能會有多達30個進球。男女皆可參與團體手球比賽,該運動在韓國、俄羅斯和法國等國也非常受歡迎。團體手球的室內版本于1972年男子項目和1976年女子項目首次納入奧林匹克運動會,丹麥的女子團體手球隊在該運動中贏得的金牌數量超過其他國家。
團體手球
環保
丹麥是全球最早設立環境部門的國家之一。如今,在丹麥的重要社會政治決策中,環境問題占據著核心地位。丹麥環保局主導著以防御為導向的政策,旨在保護人類和環境免受污染,并促進可持續發展。在其工作中,服務、合作、質量和專業化是丹麥環保局的重要工作原則。該機構的主要任務是執行管理一系列法律和條例,其中《環境保護法》是核心法規,設定了基本目標、實現這些目標的途徑以及環保局的行政管理原則。此外,環保局還負責執行其他一系列法律法規,如《化學物質與產品法》、《廢棄物處理法》和《海洋環境法》。此外,環保局還領導著多個資助項目計劃,支持清潔產品、循環利用以及管理水資源等項目,并向一些發展中國家、北極地區以及中歐和東歐地區的環境保護項目提供xxx援助。
丹麥已承諾在2050年實現凈零排放,以與《巴黎協定》保持一致。此外,政府已同意到2030年逐步淘汰所有燃煤發電。該國還達成政治協議,旨在到2030年實現xxx可再生能源覆蓋的電力和55%的總能源消耗。同時,到2030年,90%的區域供熱將來源于非化石燃料。政府還計劃到2030年停止銷售汽油和柴油車。丹麥已經成為全球風能領域的領導者。在國際能源署(IEA)成員國中,丹麥在總初級能源消費和電力消費中使用風能的比例最高。憑借靈活的國內電力系統和高水平的互聯互通,丹麥在整合可變式可再生能源方面被廣泛認可,并且同時保持著高度可靠和安全的電力網絡。
博恩霍姆島
博恩霍姆島是丹麥的一個島嶼,位于波羅的海中。這個島因其迷人的風景、古老的教堂、藝術家社群和陶瓷作品而廣受歡迎。在綠色可持續發展方面,博恩霍姆島在近年來已經做了大量工作。博恩霍姆島已經大力投資于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島上的多個風力發電機和太陽能電池板為該地區提供了大量的清潔電力。:島上的企業和居民已經開始實施循環經濟原則,重用和回收物品,以減少垃圾和消耗。有機農業在博恩霍姆島上得到了快速發展。許多農民選擇使用有機方法進行種植,而且島上也有許多有機產品的市場和餐館。為了減少碳足跡,博恩霍姆島鼓勵居民和游客使用公共交通、自行車或步行。此外,電動車和充電站在島上也變得越來越普及。博恩霍姆島的旅游部門正在積極地推動生態旅游,讓游客體驗到這個島的自然之美,同時尊重和保護環境。
交通
編輯公路
截至2021年12月31日,丹麥的公路總長為74897公里,其中普通公路總長70943公里,國道總長3912公里,歐洲高速公路總長948公里。截至2021年1月1日,丹麥擁有約316.1萬輛各種機動車,其中包括272.4萬輛小轎車、42.5萬輛貨車和1.2萬輛巴士。丹麥的公路由丹麥道路交通管理局負責運營管理。丹麥擁有發達完善的公路交通網絡,便捷地連接北歐地區各大市場。自2000年通車以來,連接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和瑞典第三大城市馬爾默的厄勒大橋使丹麥成為通往斯堪的納維亞國家和波羅的海地區的門戶。截至2022年,丹麥的道路密度為125.16公里每萬人。
丹麥境內有幾條重要的歐洲高速公路(E路線),這些路線穿越或連接了多個主要城市。E20: 這條公路從西部的埃斯比約開始,穿過丹麥的第二大城市奧胡斯,繼續到首都哥本哈根。然后通過大橋與瑞典的馬爾默連接。E45: 這是丹麥南北走向的主要高速公路,從弗勒開始,經過奧爾堡、比堡、錫爾克堡、奧胡斯、維厄勒和凱奇,最后到達與德國接壤的克里斯蒂安斯費爾德。E47: 這條路線從哥本哈根開始,南下經過羅斯基勒和納斯特維德,最終通往羅德比港口。E39: 這條公路在丹麥的西海岸上穿過,從洛格斯圖開始,經過蒂斯泰德和赫爾辛。E55: 這是一條南北走向的高速公路,從哥本哈根開始,穿過科珀斯霍爾姆和弗克瑟。
歐洲高速公路
鐵路
截至2021年12月31日,丹麥的鐵路總長度為2633公里,鐵路網密度為每1000平方公里土地擁有61.3公里鐵路。丹麥的鐵路與德國和瑞典相連,其中許多鐵路線建設在大型橋梁上,如連接西蘭島和菲英島的大貝爾特海峽大橋和連接哥本哈根和馬爾默的厄勒海峽大橋。2020年,丹麥的鐵路貨運量為862.1萬噸,客運人次達2.05億人次。
丹麥的xxx條高速鐵路線是哥本哈根至靈斯泰茲的高速鐵路(K?benhavn-Ringsted-banen),于2019年5月正式投入使用。該線路全長約60公里,設計時速為250公里,設計最小發車間隔為2.5分鐘。哥靈高鐵是丹麥主要城市之間1小時交通圈規劃(One Hour Target)的一部分,該規劃覆蓋了城市如哥本哈根、歐登塞、奧胡斯、奧爾堡等,其他線路目前仍在建設中。
丹麥的鐵路網絡廣泛,連接了全國各地的主要城市和地區。以下是丹麥境內的主要鐵路線和其中的一些重要城市站點:主線: 這是丹麥的xxx條鐵路線,連接哥本哈根和羅斯基勒。哥本哈根-奧爾堡線: 這條線路連接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和北部的奧爾堡,經過多個主要城市,如奧胡斯、比堡等。小貝爾特鐵路: 連接了奧登塞和弗雷德里西亞港。西岸線: 連接埃斯比約和尼堡, 途徑托尼寧。奧胡斯-斯特倫貝爾格線: 連接奧胡斯和南部的斯特倫貝爾格。奧胡斯-格倫納-帕德堡線: 從奧胡斯經格倫納到帕德堡,這條線路連接了丹麥和德國的鐵路網絡。哥本哈根-埃爾西諾爾線: 這條線路沿著哥本哈根北部的海岸線,經過許多度假勝地,最終到達埃爾西諾爾。弗勒鐵路: 這條線路從奧爾堡延伸到弗勒,連接了日德蘭半島的北部。
航空
丹麥共擁有23個機場,其中包括4個國際機場。這四個機場分別位于哥本哈根,奧胡斯、奧爾堡和貝倫市。2021年,丹麥的空運貨物總量達到24.95萬噸。
哥本哈根機場
哥本哈根機場是歐洲四大機場之一,是北歐地區重要的空運樞紐,也是斯堪的納維亞地區xxx的機場。幾乎所有歐洲主要城市均在該機場2小時飛行區范圍內。哥本哈根機場在2015年獲得了多個國際榮譽,包括全球最佳路線發展獎、全球最準時中型機場、歐洲最高效機場、歐洲最佳行李交付機場以及北歐最佳機場。此外,該機場的安全性排名全球第二。距離市中心僅8公里,乘坐火車到達哥本哈根中央火車站只需15分鐘。目前,超過90家航空公司在哥本哈根機場運營,服務覆蓋全球163個目的地,2020年的客運量達到3030萬人次。其中,北京和上海已經開通了直飛哥本哈根的航線。
航運
丹麥擁有一條長達7314公里的海岸線,海運承擔著主要的對外貿易運輸任務。丹麥擁有146個海港,其中奧胡斯港和腓特烈西亞港的貨運量居前。約1/4的港口每年的貨物吞吐量達到50萬噸以上,占據海運貨物總量的90%。丹麥的港口與世界各主要港口之間有著貨運線路。丹麥的水運發達,水路總長達400公里。2021年,各主要港口的停靠船只總數達到52.8萬艘。共有74個港口用于客運,其中超過一半的客運港口年客運量達到25萬人次以上。丹麥國內還有許多交通港口提供渡船服務。2020年,丹麥的水運貨物總量為9425萬噸,客運量為3351.2萬人次。
奧胡斯港
奧胡斯港位于丹麥東海岸奧胡斯灣內,是丹麥第二大港和交通、工業及文化中心,又是日德蘭半島的谷物和畜產品的集散地。港口背部靠山,港外有半島和小島所圍,是良好的避風港。主要工業有冶金、化學、機械及煙草等。港口距機場約32km。該港屬溫帶海洋性氣候,夏季多東南一西南風,冬季多東北一西北風,七級以上的大風年平均有39天,大都在每年10月至次年2月。1~3月為有冰期,有礙航行的約23天。全年平均降雨量約800mm。無潮汐。本港水域面積約84公頃,碼頭岸線總長達10km,xxx水深約14m,其中集裝箱碼頭岸線長1266m,水深達12m。裝卸設備有各種岸吊、門吊、可移式吊、多用途吊、浮吊、雙筒式鏟車、鵝頸式牽引車及吸揚機等,還有直徑為101.6~304.8mm的輸油管供裝卸石油使用。煤碳碼頭平均卸煤能力為每小時1333噸、24小時卸煤3.2萬噸、裝船機每小時可裝2000噸。
腓特烈西亞港
腓特烈西亞港位于丹麥日德蘭半島東海岸中部,小貝爾特海峽的西北側,是丹麥主要原油進口港之一。港口有海峽大橋與菲英島相通,橋高達44m,是貝爾特地區海上交通的要地。距機場約64km。該港屬溫帶海洋性氣候,盛行東南風。年平均氣溫以1月為最低約0℃左右,7月為最高約17℃左右。全年平均降雨量約800mm。潮汐甚小。裝卸設備有各種岸吊、可移式吊、門吊、集裝箱吊、抓斗吊及滾裝設施等,其中門吊xxx,起重能力達40噸,還有直徑為101.6~304.8mm的輸油管道供裝卸石油使用。碼頭有現代化的倉庫和貨車軌道等。油碼頭xxx可靠8萬載重噸的油船。裝卸效率,散化肥每小時為400噸。主要進口貨物為原油、煤、鋼材、鹽及木材等,出口貨物主要有谷物、化肥、硅藻土及牛奶制品等。
公共交通
公共交通
首都哥本哈根市的地鐵一期于2002年開通,2007年全面完工,目前有4條線路。其中1號線和2號線總長21公里,在地下段長度為10公里,地上段長度為11公里,共設有22個站點,覆蓋了哥本哈根主要地區和機場。3號線是地下環線,總長15.5公里,共設有17個站點。4號線是3號線的支線,xxx階段工程于2020年3月28日啟用,第二階段的建設預計于2024年完成。
自行車
在丹麥,騎自行車是主要的交通方式之一。不論是晴天、雨天、冰雹還是雪天,人們都會騎自行車去上班、購物或社交活動。自行車被戲稱為丹麥人xxx的朋友,特別是在大城市提供廣泛自行車道網絡的情況下。此外,丹麥地勢平坦,這也有助于自行車的普及。丹麥人騎各種類型的自行車,從競速自行車到用于貨物運輸和兒童運輸的大型貨箱式自行車。在交通高峰時段,哥本哈根的自行車道可能會像世界其他地方的汽車交通一樣擁擠。2022年夏天,全球自行車愛好者的目光聚焦在丹麥,因為這個世界上最優秀的自行車國家之一迎來了世界xxx的自行車比賽——環法自行車賽。丹麥舉辦了環法自行車賽的前三個賽段,這是一個巨大的榮譽。在丹麥起步后,25歲的喬納斯·溫格加德成為2022年環法自行車賽的冠軍。溫格加德是自1996年以來首位贏得這一備受推崇的比賽的丹麥人。此外,丹麥交通部宣布2022年為"丹麥自行車年"。這是作為一項大型基礎設施計劃的一部分推出的,投資4.58億美元用于新的自行車基礎設施建設。
文化
編輯綜述
丹麥文化是一個多元且歷史悠久的文化,深受北歐傳統和歷史影響,同時也受到近代全球化和創新的推動。丹麥社會強調公平和平等,無論是在性別、社會地位還是工作中。這種文化背景促使了諸如福利國家和高稅收制度的出現,以確保所有公民都受到平等對待和支持。丹麥還是現代設計和建筑的領軍國家,尤其是20世紀中葉的現代主義設計。丹麥擁有豐富的文化遺產。在文學領域,有著漢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索倫·奧貝·基爾克果、凱倫·白烈森(筆名伊莎·丹尼森)、路德維格·霍爾伯格、亨利克·蓬托皮丹、皮亞特·海恩、赫爾曼·邦等知名作家。音樂界有卡爾·尼爾森,卡爾·希歐多爾·德萊葉和拉斯·馮·提爾等名導演拍攝的電影也在國際上享有聲譽。
Hygge文化
Hygge并非起源于丹麥語,而是起源于古挪威語,意思是“幸福”。它在18世紀末首次出現在丹麥的文字中,從那以后丹麥人就接受了它。hygge的一個好處是你可以在任何地方應用它,丹麥人慷慨地將其分配給所有司空見慣的事情,正如你訪問丹麥時肯定會發現的那樣。從本質上講,hygge意味著營造一種溫暖的氛圍,與好人一起享受生活中的美好事物。燭光的溫暖光芒是hygg。與所愛的人一起看電影——這也是 hygge。沒有什么比與朋友和家人坐在一起討論生活中xxx小小的事情更令人興奮的了。也許Hygge解釋了為什么丹麥人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之一。
影視
1987年,導演加布利埃爾·阿列克謝的電影《巴貝特之宴》贏得了奧斯卡獎。接著,導演比利·奧古斯特在次年憑借《征服者佩爾》再次獲得奧斯卡獎。1992年,奧古斯特導演英格瑪·伯格曼編劇的電影《善意的背叛》獲得了戛納電影節的金棕櫚獎。2011年,導演蘇珊娜·畢爾的電影《更好的世界》贏得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此外,1995年導演拉斯·馮·提爾和托馬斯·凡提柏格發起了一項運動,宣揚激進的電影創作方式,主張電影回歸原始,強調純粹性而非技術性。該運動被稱為道格瑪95,旨在讓人們更加關注電影的故事情節和發展,而不是過度關注人工痕跡。道格瑪95的影響使得丹麥電影在國際上獲得了更多的認可和關注。
巴貝特之宴
2012年,丹麥知名演員麥斯·米科爾森憑借在影片《狩獵》中的出色演技,榮獲第65屆戛納電影節最佳男演員大獎。
麥斯·米科爾森
飲食
丹麥傳統美食獨具特色,盡管在某些方面與其他北歐國家的濕冷氣候下的美食相似。丹麥以其許多食品享有全球聲譽,特別是豬肉、奶酪和乳制品。
sm?rrebr?d
傳統丹麥食物通常十分豐盛而略顯沉重。晚餐通常以肉類、土豆和肉汁為主要組成部分,而豬肉是最常用的肉類。丹麥人均吃豬肉的量在全球居首。有趣的是,盡管在丹麥土豆的歷史相對較短,但它已成為丹麥傳統烹飪的重要組成部分。土豆直到1720年由法國胡格諾派移民引入丹麥的弗雷德里西亞,但現在已經融入到丹麥烹飪的核心。
丹麥面包
面包和糕點是丹麥飲食的重要組成部分,并且丹麥人以制作面包和糕點而聞名。丹麥的面包通常是一種黑麥面團,呈深色、沉重且酸味,通常添加了各種谷物和種子。這種黑麥面包通常被切片,用作丹麥開面三明治(sm?rrebr?d)的底層,并在上面加上配料。丹麥人制作開面三明治時通常只用一片面包,將配料放在上面,并用刀叉食用。制作丹麥開面三明治幾乎是一種藝術形式。大多數丹麥人每天午餐都會吃開面三明治。
丹麥人喜愛曲奇餅干,這源自于他們古老的家庭傳統。在過去,每年圣誕節前,丹麥的家庭都要準備至少四種不同的曲奇餅干,許多家庭一直沿用著這些傳統的烹飪秘方。當時,一個主婦是否能干、是否勤快,主要通過餐桌上曲奇的種類來評判,因為曲奇的種類越多,可以證明主婦的能力更強。久而久之,這種曲奇餅干成為丹麥餅干的傳統。如今,丹麥的曲奇餅干每年都源源不斷地銷往世界上120多個國家和地區。現在,“丹麥曲奇”已經成為一類商品名稱,也就是說,“丹麥曲奇”這個詞,并不完全指代產地,任何地方都可以生產出符合丹麥樣式的曲奇餅干。
丹麥藍罐曲奇
習俗
丹麥民俗包括民間傳說、神話、音樂和大眾信仰等方面,這些傳統在丹麥城鎮間廣為流傳,多數是通過口口相傳的方式傳承。隨著19世紀民族意識的興起,研究者們開始在全國各地收集各種形式的民俗傳統。如今,丹麥的民俗傳統被視為該國的文化財產,體現在國家和地方的傳統、歌曲、民族舞蹈和文學創作中。丹麥的民族舞蹈可以追溯到20世紀初,當時民族意識開始復興。1901年,在哥本哈根成立了丹麥民族舞蹈促進協會(Foreningen til Folkedansens Fremme),該協會領導著全國各地的相關團體。目前,丹麥有約12,000名表演民族舞蹈的舞者,分屬于219個當地協會,這些協會提供音樂、舞蹈和服飾制作的培訓課程。
民族服飾
丹麥的民族服飾大約起源于1750年至1900年期間。在鄉村地區,制作家人和仆人的衣服是重要的日常活動之一。畫家弗雷德里克·克利斯蒂安·隆德在xxx次石勒蘇益格xxx期間作為一名士兵周游全國,并繪制了當時鄉村婦女的各種服飾。1864年,他以著色版畫的形式在《Danske Nationaldragter》(丹麥國家服飾)一書上出版了他的31幅作品。
丹麥民族服飾
民間傳說
丹麥的民間傳說中涵蓋許多北歐神話的形象,例如洞穴巨人、精靈和小妖精。其中,“尼森小人”(nisse)是最著名的丹麥民間傳說形象之一。尼森小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基督誕生之前,曾被視為居住在人家里的神靈。傳說中,每個農家都有一個尼森小人,它們居住在閣樓或馬棚里,通常身體呈灰色,戴著紅色小帽子,身高不超過一個10歲的孩子。如果善待尼森小人(例如在晚上給它一碗帶黃油的粥),它會回報善意;但如果對待不當,它也會進行報復。
尼森小人
丹麥民族舞蹈
丹麥的慶祝活動和喜慶場合通常都會有跳舞的環節。人們會聚集在農舍里,即使空間擁擠,也能夠同時跳舞,因為許多舞蹈都是鏈式舞或嚴格的輪流舞,一對接一對地進行。每個人都清楚應該往哪個方向移動,因此舞蹈并不需要像20世紀的搖滾樂那樣大的舞池空間。傳統的民族服裝在19世紀中葉開始消失,其中包括古老的舞蹈。這些舞蹈與特殊形式的鄉村音樂,如小提琴演奏密切相關。
在世紀之交,丹麥成立了一些組織來恢復古老的鄉村文化。最初,音樂和舞蹈吸引了人們的興趣,但很自然地也引發了對民族服裝的興趣。舞者們致力于盡可能忠實地復制古老服裝,在古老的鄉村音樂中跳舞和搖擺。
1901年,丹麥鄉村舞蹈協會在哥本哈根成立,這是將民間舞蹈正式納入官方軌道的xxx個官方舉措。隨后,在全國各地涌現了本地舞蹈社團。如今,丹麥大約有15,000名常規民間舞蹈者,他們通過140個本地社團組成聯合會。這些組織組織音樂、舞蹈和裁縫課程,民間舞者來自許多國家參加聚會和會議。
藝術
文學
丹麥文學起源于約公元400年,最早以盧恩字母書寫的碑文為代表。受到日耳曼地區文學的影響,英雄史詩在丹麥文學發展中占據重要地位。隨后,丹麥文學逐漸融入歐洲的文學風格,民謠成為主要形式,并傳播丹麥文化。隨著宗教改革和人文主義的興起,丹麥文學發展穩定,戲劇和故事集等形式出現。19世紀,丹麥文學受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的影響,作品關注現實問題和人文思考。20世紀,丹麥文學持續發展,作家關注現實生活和哲學問題。丹麥文學的影響力逐漸擴大,在國際上獲得了廣泛認可。
丹麥歷史上誕生了多位著名的文學家,如漢斯·克里斯汀·安徒生,亞當·戈特洛布·奧倫施拉格以及海柏格等。
漢斯·克里斯汀·安徒生
漢斯·克里斯汀·安徒生(Hans Christian Andersen,1805年4月2日-1875年8月4日)是丹麥作家、詩人和哲學家。他以創作多元的作品而聞名,其中最重要且具有深遠影響力的是他的童話故事。安徒生的童話故事蘊含著深刻的寓意,使他在世界上享有盛譽。他一共創作了164篇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國王的新衣》《丑小鴨》《賣火柴的小女孩》《小美人魚》等,其中許多作品不僅被翻譯成多種語言,還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安徒生受到皇室的嘉獎,并被高度贊揚為給全歐洲的孩子們帶來歡樂的人。他的作品已被翻譯成150多種語言,全球范圍內出版了成千上萬冊的童話書籍,并且激發了大量電影、舞臺劇、芭蕾舞劇和動畫的創作。
漢斯·克里斯汀·安徒生
亞當·戈特洛布·奧倫施拉格
亞當·戈特洛布·奧倫施拉格(Adam Oehlenschl?ger,1779年11月14日-1850年1月20日)是丹麥的詩人和劇作家,也是丹麥文學和浪漫主義的代表之一。他引入了浪漫主義的元素,成為斯堪的納維亞浪漫主義的代表。奧倫施拉格善于使用英國詩人的比喻方式,創作了大量詩歌、戲劇和散文作品。他的作品風格清晰、高尚、豐富,語言流暢自然,情感豐富而浪漫,因此深受讀者喜愛。他于1819年創作了現在的丹麥國歌之一《Der er et yndigt land》。他的其他重要作品包括被視為丹麥浪漫主義文學開端的《金角》(Guldhornene),以及著名的戲劇作品《仲夏夜之劇》(Vanct Hansaften-Spil)和《哈貢雅而之死》(Hakon Jarls D?d)。1829年,他被公認為“北歐詩歌之王”和“斯堪的納維亞詩歌之王”。
亞當·戈特洛布·奧倫施拉格
海柏格
海柏格(Johan Ludvig Heiberg,1791年12月14日-1860年8月25日)是丹麥的詩人、劇作家、文學評論家、文學歷史學家和小說家。他倡導黑格爾哲學,并將歌舞雜耍引入丹麥。他的創作形式多樣,尤為著名的是他創作的一系列雜耍表演,包括《所羅門王和帽匠喬治》(1825年)、《愚人節》(1826年)、《羅森博格花園的故事》(1827年)、《Kj?geHuskors》(1831年)、《巴黎的丹麥人》(1833年)、《不》(1836年)和《是》(1839年)等。在那個時代,海柏格對文學品味和批評觀點的影響力超過任何其他作家,被認為可以與18世紀的路易斯·荷爾拜相比。在丹麥浪漫主義運動中,大多數詩人的作品都非常嚴肅,而海柏格在他的作品中加入了幽默、優雅和諷刺的元素。他的詼諧精致的作品在丹麥文學中幾乎是xxx的。
海柏格
繪畫
丹麥的繪畫歷史可以追溯到幾百年前,早期作品可以在教堂壁畫中見到。然而,丹麥繪畫的黃金時代始于19世紀初。克里斯托夫·威廉·埃克斯貝格對后來丹麥自然風景畫家的影響非常深遠。他培養了許多杰出的學生,例如威廉·貝茨、克里斯汀·柯貝、馬丁努斯·羅比、康斯坦丁·漢森、J?rgen Roed、威廉·馬斯特蘭德、C·A·詹森、約翰·盧貝和P.C. Skovgaard。19世紀,P.S. Kr?yer、Michael Peter Ancher和Anna Ancher搬到了位于日德蘭半島北部的斯卡恩,描繪當地的風土人情,從而使這個地方逐漸成為畫家們的聚集地。類似的情況后來也發生在菲英島,由喬納森·拉森和Vilhelm Hammershoi發起。
View of the Forum in Rome
建筑
丹麥的建筑歷史可以追溯到維京時代,但真正可辨識的建筑風格出現在中世紀的羅曼式和哥特式建筑。在法式城堡和荷蘭設計師的影響下,文藝復興時期出現了許多皇家宮殿。新古典主義建筑從法國傳入丹麥,并在19世紀逐漸發展為國家浪漫主義風格。然而,直到20世紀隨著功能主義的出現,丹麥建筑才開始在全世界范圍內受到關注。約翰·奧托·馮·斯普里克森為巴黎設計了新凱旋門,成為知名建筑師之一。同樣著名的還有約恩·烏松設計的悉尼歌劇院,以及阿納·雅各布森設計的丹麥現代主義家具,如天鵝椅和蛋椅。Bjarke Ingels設計了丹麥國家館,展示在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上。
哥特式
13世紀末和1500年左右,哥特式風格成為常態,其結果是大多數古老的羅馬式教堂被重建或改造成哥特式風格。 平頂天花板被高十字拱頂所取代,窗戶增加了尖拱,教堂和塔樓增加了,室內裝飾著壁畫。 紅磚是圣克魯特大教堂,歐登塞(1300-1499)和圣彼得教堂,奈斯特維德可以看到的材料。 圣卡努特展示了哥特式建筑的所有特征:尖拱,扶壁,羅紋拱頂,增加的光線以及中殿和圣壇的空間組合。盡管丹麥大部分的哥特式建筑都是在教堂和修道院中找到的,但世俗化的領域也有例子。 斯堪尼亞的一座長方形城堡Glimmingehus(1499-1506)清晰呈現哥特式特征。 它是由丹麥貴族Jens Holgersen Ulfstand委托的,他呼吁同時在隆德大教堂工作的北德大師Adam vanDüren的服務。 該建筑包含了許多時代的防御特征,包括護墻板,假門,死胡同走廊,為攻擊者傾倒沸騰的謀殺洞,護城河,吊橋和各種其他死亡陷阱,以保護貴族免受農民xxx。羅斯基勒大教堂是北歐xxx哥特式大教堂,也是丹麥王室的傳統安葬地。它始建于12世紀,整個建筑過程延續了近兩個世紀。
羅斯基勒大教堂
新古典主義建筑
新古典主義依靠古希臘和羅馬的靈感,由法國建筑師尼古拉 – 亨利加丁帶到丹麥。 他的同胞,雕刻家Jacques Saly在丹麥已經很成熟,他說服弗雷德里克V說Jardin可以在Eigtved死后完成弗雷德里克的教堂。 雖然Jardin在這方面沒有成功,但他成功地設計了幾座新古典主義建筑,如Gentofte的Bernstorff Palace和Helsing?r附近的Marienlyst宮殿。Jardin的學生之一Caspar Frederik Harsdorff原來是丹麥最著名的18世紀建筑師,被稱為丹麥古典主義之父。 他承擔了大量的內部和外部重新設計工作,包括在皇家劇院(1774)工作,在那里他引入了古典的寺廟風格,有一個寬敞的入口和大廳。 他還在包括柱廊在內的Amalienborg大樓工作,擁有八個離子木柱,將王儲的住宅(SchacksPal?)與國王的(MoltkesPal?)連接起來。新古典主義的另一個顯著的例子是位于丹麥東南部M?n島上的Liselund。 這座建于十九世紀九十年代的法國新古典主義風格的小型鄉村住宅擁有茅草屋頂。 像周圍的浪漫公園一樣,這座房子是當時最重要的景觀設計師之一Andreas Kirkerup的作品。 它被設計成島上省長Antoine de la Calmette和他的妻子Lise的避暑勝地。 該建筑是T形的,主樓位于一樓,一樓由九間臥室組成。 室內裝飾可能由當時著名的裝飾師Joseph Christian Lillie裝飾。
Marienlyst Castle
現代建筑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功能主義吸收了美國現代主義的趨勢,其不規則的平面圖,平頂,開放式內部裝飾和玻璃幕墻。 好的例子是J?rnUtzon自己的家庭住宅,位于Helsing?r附近的Helleb?k郊外,這里很好地利用了戰后住房的廉價材料; 和赫爾辛格的Kingo Houses,其中包括63棟基于丹麥傳統農舍設計的L形房屋。 另一個項目是在建筑與景觀之間創作的綜合作品,其中包括位于Humleb?k的路易斯安娜現代藝術博物館,由J?rgenBo和Vilhelm Wohlert設計。在此期間,Arne Jacobsen憑借哥本哈根SAS酒店的設計成為該國的現代主義藝術家(1960年)。 R?dovre市政廳于1956年建成,展示了雅各布森將不同材料的使用結合在一起的效果:砂巖,兩種玻璃,彩繪金屬和不銹鋼。在雅各布森的腳步之后,丹麥在20世紀的建筑中取得了一些突出的成就。 最引人注目的是,J?rnUtzon標志性的悉尼歌劇院贏得了他僅僅成為第二個將他的作品確認為世界遺產的第二人,同時還活著。 他在哥本哈根的Bagsv?rd教堂(1968-76)被認為是關鍵地區主義的杰出典范,在全球文明與地區文化之間形成了綜合體。在巴黎附近的Puteaux的LaDéfense舉行的Grande Arche國際比賽中,以簡單的幾何形狀為基礎的設計贏得了Johann Otto von Spreckelsen的國際聲譽。 多產Henning Larsen在利雅得設計了外交部大樓,以及遍布斯堪的納維亞的各種威望建筑,包括哥本哈根歌劇院。從20世紀60年代Str?get轉型為哥本哈根步行區的成功以及他的有影響力的書“建筑之間的人生”,Jan Gehl在城市設計中贏得了國際聲譽。 他曾為多項城市規劃發展提供建議,包括墨爾本,倫敦和紐約的發展。 他的工作經常吸引哥本哈根及其自行車文化,以提高城市中心公共空間的質量。
路易斯安娜現代藝術博物館
國家象征
國旗
丹麥國旗
丹麥國旗Dannebrog,意為“丹麥人的旗”或“紅色的旗”。作為現今使用的國旗中最古老的一面,丹麥國旗自1219年開始使用至今。丹麥國旗的設計對北歐國家的北歐十字國旗產生了重要影響,包括瑞典、挪威、芬蘭和冰島等國家。這些國家采用了與丹麥國旗類似的國旗設計。
國徽
丹麥國徽
丹麥大國徽
丹麥國徽是一面盾徽,頂部有冠冕裝飾。盾徽采用金色底色,繪有三只戴金冠、金爪和紅色舌頭的藍色獅子,象征著行進中的狀態。盾徽上還裝飾著九顆紅心,早期這些心形圖案指的是睡蓮的葉子。1960年前王徽也作大國徽使用。
國歌
《有一處好地方》(丹麥語:Der er et yndigt land)是丹麥的兩首國歌之一,另一首是王室頌歌《國王克里斯蒂安站在高聳桅桿上》,通常在王室慶典時演奏。這首歌最初是由丹麥詩人亞當·奧倫什雷格于1819年為參加國歌競賽而創作的,最初有12段,但后來出版時不斷刪減,最后一版只保留了xxx、第二、第三和第五共四段。1835年,漢斯·艾倫斯特·克勒葉爾為該詩曲曲譜,但后來湯瑪斯·拉烏伯和卡爾·尼爾森各自創作了其他版本的曲調,并未被廣泛采用。現今,丹麥大眾通常不熟悉這兩個版本的曲調,一般只演唱第一段和最后一段的末三句。
國鳥
云雀
丹麥將云雀定為國鳥,原因是它的鳴聲優美悅耳,且能展翅高飛。云雀通常棲息在靠近水域的草地上,它們成群結隊奔跑,起飛時常突然從地面垂直上升至天空,并在飛行中不斷鳴叫,因此也被稱為"告天鳥"。當云雀高飛時,人們常只能聽到它們的歌聲,卻看不到它們的身影。降落時,它們多保持飛行的姿態,兩翅展開向上,然后突然相折并直接落地。
疣鼻天鵝
疣鼻天鵝(Mute Swan)于1984年成為丹麥的國鳥,取代了云雀。首先,疣鼻天鵝并未獲得官方法律地位作為丹麥的國鳥,而是通過一檔丹麥電視節目的民眾投票而確定的。疣鼻天鵝并非完全無聲,盡管它比喧鬧的小天鵝和雁類在空中發出的強烈號角聲少。然而,疣鼻天鵝確實會發出各種嘟嘟聲、沙啞的哨聲和噴鼻息聲,尤其是在與它們的幼鳥交流時。通常,它們會向競爭對手或入侵者發出嘶嘶聲,以防止其進入領地。與疣鼻天鵝最相關的聲音是飛行時翅膀的悸動聲,這是該物種獨特的特征。疣鼻天鵝是飛行最重的鳥類之一。疣鼻天鵝在丹麥很受歡迎的原因可能是因為它是安徒生的作品《丑小鴨》中的主角。疣鼻天鵝是丹麥的本土物種,它們喜歡在靠近水域或漂浮島嶼上筑巢。它們使用草本植物和細小的樹枝作為筑巢材料,其巢的結構直徑可達兩米。
國花
紅三葉草
1936年,丹麥政府曾決定將紅三葉草作為國花,因為它在丹麥的農業中扮演著重要的飼料植物角色。然而,紅三葉草從未在丹麥廣泛流行作為一個公認的符號。
瑪格麗特雛菊
在1987年4月,哥本哈根的一份流行雜志邀請讀者投票選舉新的國花。統計超過15000張選票后,瑪格麗特雛菊以壓倒性的多數獲得了超過70%的選票。隨著這次投票的進行,人們似乎接受了瑪格麗特雛菊作為丹麥的國花。盡管它從未被正式提升為官方標志,但許多丹麥人仍然將其視為丹麥的國花。
旅游
編輯綜述
丹麥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王國之一。它擁有眾多令人驚嘆的旅游景點和活動,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首都哥本哈根以其水岸風光和現代化建筑而著名。著名的小美人魚雕塑、弗雷登斯堡宮和尼厄爾港口是游客們必去的地方。丹麥還有世界上最古老的游樂園之一——蒂芙利公園,提供刺激的過山車和其他娛樂設施。奧胡斯是丹麥第二大城市,有許多歷史建筑和文化景點。奧胡斯大教堂和古老的維京博物館是值得參觀的地方。此外,奧胡斯有現代化的藝術畫廊和音樂場所,受到藝術愛好者和音樂家的喜愛。羅斯基勒以其美麗的海灘和古老的城堡而聞名。游客們可以在那里放松身心,享受陽光和海浪。羅斯基勒宮是一座壯觀的城堡,內部的博物館可以了解丹麥王室的歷史和傳統。
根據丹麥國家旅游局2022年數據,2022年丹麥旅游業發展勢頭良好,留宿量達1500萬人次,已經完全超過了 COVID-19 之前的水平。丹麥國家旅游局數據顯示,外國游客主要來自德國、挪威、瑞典、荷蘭和英國。
自然景觀
瓦登海國家公園
瓦登海國家公園(Wadden Sea National Park)是丹麥xxx的國家公園之一,建成于2010年,占地面積達46,600頃。該國家公園擁有令人嘆為觀止的海岸景色,吸引了眾多游客來度假、租賃別墅或野營等。瓦登海是全球xxx的潮間帶沙灘和泥灘系統之一,長達500公里,從荷蘭延伸到德國灣,再延伸至丹麥。它也是歐洲最重要的自然保護區之一,同時也是全球最重要的濕地之一,為多種鳥類、魚類和海豹提供了棲息地。
瓦登海國家公園
?鹿園
鹿園(Dyrehaven)位于哥本哈根北部,是一片占地1000公頃的林地,約有2400頭鹿棲息在此。在17世紀50年代,這里曾是丹麥皇家的大型狩獵場。如果對城堡、博物館或教堂已經審美疲勞,鹿園將為您帶來新的樂趣。您可以在林中徒步、野餐、郊游、慢跑、騎行、騎馬或乘坐馬車放松身心。自從1969年起,每年十月初都會在鹿園舉行E-race(Eremitagel?bet)慢跑比賽。自1983年以來,比賽全程為13.3公里,每年約有大約1.7萬人參賽,是丹麥第二大規模的單日慢跑活動。鹿園內還有一座浪漫的小城堡,名為Eremitage Slot,目前仍為丹麥皇室所有。著名的巴肯游樂園(Bakken)就位于鹿園中心。
鹿園
人文景觀
新港
新港(Nyhavn)是丹麥哥本哈根一條人工運河,建于1669年至1673年,目的是將海上交通引入城市中心,促進經濟發展。運河兩岸的建筑大多建于300年前,保留著古老的風貌。如今的新港煥然一新,太陽照射的一側已成為步行街,古老的海員酒吧被迷人的餐館所取代。這個地區以懷舊氛圍而聞名,人們稱其為“不見新港,不識哥本哈根”。著名作家安徒生曾在此居住二十年,創作出許多美麗的童話故事。
新港
小美人魚銅像
嘉士伯啤酒創始人Carl Jacobsen先生于1913年將小美人魚雕像捐贈給哥本哈根市。他熱愛芭蕾舞表演,經常光顧皇家芭蕾舞劇院,并對芭蕾舞劇和其中的角色深感著迷。他希望雕塑家Edward Eriksen能夠創造一座小美人魚雕像,xxx能以芭蕾舞劇中的主角Ellen Pali Si(Ellen Price)為原型。然而,作為皇家舞蹈演員的Ellen Pali Si(Ellen Price)拒絕擔任模特,最終由雕塑家Edward Eriksen的妻子擔任模特完成了這座小美人魚銅像。小美人魚并非一直受到保護和歡迎。曾經遭受過頭部兩次被破壞和一只手臂被割斷等破壞行為,還被涂鴉和亂畫過。然而,如今小美人魚已成為哥本哈根 ja 丹麥最熱門的旅游景點。特別是在2010年上海世博會之后,小美人魚銅像更被全世界所知曉,成為丹麥的地標。
小美人魚銅像
阿美琳堡宮
阿美琳堡宮(Amalienborg Palace)是一座建于十八世紀的洛可可式建筑,被視為丹麥最杰出的洛可可建筑之一。該宮殿由四座完全相同的建筑組成,分別是克里斯蒂安七世皇宮(也稱莫爾特克宮)、克里斯蒂安八世皇宮(也稱萊維特桑宮)、弗雷德里克八世皇宮(也稱布洛克道夫宮)和克里斯蒂安九世皇宮(也稱沙克宮),它們環繞在一個八邊形的庭院中。阿美琳堡宮是女王的主要居所,當國旗升起時,表示女王在宮內。該宮殿的部分區域向公眾開放,人們可以參觀其中的兩座宮殿——克里斯蒂安八世皇宮和克里斯蒂安七世皇宮。克里斯蒂安八世皇宮現已成為格呂克斯堡皇室博物館,而克里斯蒂安七世皇宮則是女王接待來賓和官方代表的地方。阿美琳堡宮庭院中央聳立著一座國王弗雷德里克五世騎馬雕像,該雕像于1771年問世,也就是弗雷德里克五世逝世后的五年。這座雕像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杰出的騎馬雕像之一。
阿美琳堡宮
趣伏里公園
趣伏里公園是一個建于1843年的全球知名游樂勝地,每年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前來享受娛樂。公園內舉辦著多種活動,如冬日安徒生童話節和沃特·迪斯尼慶典等,這些活動一年四季都在持續舉行。公園內有適合成年人體驗的木質云霄飛車、惡魔、金塔和迷魂記等刺激游樂設施,同時也有飛天箱、小飛行家和老爺車等深受小孩子們喜愛的游樂項目。此外,你還可以欣賞到各種不同風格的現場音樂表演,每個夏天的周五晚上還會加入草坪搖滾音樂會。趣伏里公園之所以如此吸引人,除了其古老的歷史和蒼翠茂密的花園,還在于其富有異國情調的建筑風格。每當夜晚降臨,公園變成了一個xxx的童話世界,數以千計的彩燈點亮了整個公園,增添了神奇的氛圍。
趣伏里公園
羅森堡宮
羅森堡宮(Rosenborg Castle)也被稱為“玫瑰堡宮”,是收藏丹麥最珍貴文化瑰寶的地方。該宮建于1606年,由克里斯蒂安四世興建,以紅墻和灰色沙石裝飾,展現了濃郁的文藝復興時代風格。宮殿頂部采用彩繪大理石,內部陳設鍍金鏡子、荷蘭風格的墻藝、銀獅子和各種金銀器。在1720年之前,羅森堡宮一直是丹麥皇室的居所,從1838年開始,宮殿整體改造為歷史博物館,用于展示皇室的珍藏品。該博物館與阿美琳堡宮的阿美琳堡博物館是姊妹博物館。羅森堡宮的主要景點是國王加冕的長廳,入口處有三只銀獅子守衛。長廳內懸掛著著名的洛森堡掛毯,自1693年起一直被陳列在這里,描繪了克里斯蒂安五世在1675年至1679年的斯堪尼亞xxx中的勝利場景。宮殿的地下室還收藏了丹麥王室佩戴的王冠、寶石和徽章。無論是宮殿外的美麗風景還是內部的展覽品都讓人流連忘返。
羅森堡宮
腓特烈教堂
腓特列教堂(Frederik's Church),以及整個腓特列堡區,是由建筑師尼古拉伊·艾格特維德(Nicolai Eigtved)于1740年設計,旨在慶祝奧爾登堡王朝登上丹麥王位300周年。該教堂是斯堪的納維亞地區xxx的教堂穹頂,跨度為31米。1749年10月31日,弗雷德里克五世奠基了這座教堂,但由于預算減少以及建筑師艾格特維德于1754年去世,工程被迫暫停,廢棄了整整150年。后來,原計劃幾乎完全用大理石建造的計劃不得不被放棄,改用主要由石灰石建造。目前的教堂是由費迪南德·梅爾達爾(Ferdinand Meldahl)設計,并于1894年8月19日開幕。
腓特烈教堂
奧胡斯現代藝術博物館
奧胡斯現代藝術博物館位于丹麥第二大城市奧胡斯,其設計靈感源于但丁的《神曲》這本獨特的著作。地下美術館象征著"墮落天使",而博物館和入口大廳則是奧拉維爾·埃利亞松的天堂,“你的彩虹全景”是由玻璃屋頂打造的空中走廊,讓人沉浸在城市景觀和玻璃反射的光芒之中。在地下區域,參觀者可以欣賞到由九個展廳組成的獨特展覽,其中展示了來自國際藝術家的xxx作品。而樓上的展廳則展示了ARoS藝術博物館自身收集的來自19世紀至今的各種藝術品。
奧胡斯現代藝術博物館
蒂沃利花園
蒂沃利花園(Tivoli Gardens)位于丹麥奧胡斯市,建筑靈感來自巴黎蒂沃利花園和倫敦沃斯荷花園。這個景點以環境優雅、受保護的湖泊和花園、音樂大廳、風景如畫的小村莊和游樂園而聞名。1843年,喬治·卡斯滕森創立了蒂沃利花園,為人們提供娛樂場所。最初,花園用于集會、舞會、表演和音樂會。經過多次改造,成為適合各年齡游客的游樂場所。蒂沃利花園以色彩絢麗的花卉展覽聞名。水景是亮點,雕塑、噴泉和游船點綴其中。夜晚時,花園燈光閃爍,創造出美麗效果。花園還有兩座中國式建筑:寶塔和戲臺。寶塔四層建筑,設有多層餐廳,提供中國美食和湖景。戲臺外觀仿照北京故宮戲臺,上方懸掛“與民偕樂”匾額。
蒂沃利花園
世界遺產
科隆博格城堡
科隆博格城堡于2000年入選世界遺產。科隆博格城堡位于丹麥西蘭島北部赫爾辛格市的海邊,位于丹麥與瑞典之間的厄勒海峽上,是一座重要的戰略要塞,具有重要的歷史象征意義。修建于16世紀文藝復興時期的科隆博格城堡對丹麥來說非常重要。莎士比亞的名劇《哈姆雷特》中的埃爾辛諾城堡就以丹麥科隆博格城堡為背景。如今,城堡的外墻上有莎士比亞的浮雕像,以紀念莎士比亞和《哈姆雷特》。科隆博格城堡的原址是一座古堡,建于1420年,由于其位置處于波羅的海最窄的出海口,被用來管理和保護海上運輸,并征收通行費等。當時的丹麥國王菲德烈二世決定將這座古堡改建為王宮。于是,在1574年開始興建科隆博格城堡,歷時11年,直到1585年完工。科隆博格城堡的紅磚墻和褐色銅屋頂雄偉壯觀,成為北歐文藝復興時期xxx代表性的建筑之一。
科隆博格城堡
耶靈墓地
耶靈墓地于1994年入選世界遺產。耶靈是丹麥王國的誕生地,這里保存著教堂、墳墓和刻有如尼字母的石碑等歷史遺跡。1994年作為世界文化遺產“耶靈墓地、古北歐石刻和教堂”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耶靈墓地的墳冢和一個古代北歐文字的石碑是北歐文化中的異教徒文化的典型范例,而其他北歐文字的石碑和教堂則生動紀錄了進入10世紀中期時,丹麥王室的創始者戈姆國王(Gorm)、兒子哈拉爾藍牙王(Harald Bluetooth)征服整個丹麥和挪威,并使丹麥人成為基督教徒的歷程。
耶靈墓地、古北歐石刻和教堂
羅斯基勒大教堂
羅斯基勒大教堂于1995年入選世界遺產。羅斯基勒大教堂位于丹麥東部西蘭島羅斯基勒市中心,是xxx座用磚砌筑的哥特式教堂。建于12世紀至13世紀,直至15世紀初才完全竣工。這座大教堂融合了哥特式和羅馬式建筑風格,其兩座尖塔在城市的天際線上顯得十分引人注目。羅斯基勒大教堂是丹麥最杰出的建筑之一,以其紅磚構筑、精美的尖頂給人留下深刻印象,令人難以忘懷。自15世紀早期開始,羅斯基勒大教堂成為丹麥王室喜愛的安葬地點。自中世紀開始,教堂也被用作皇家陵寢,共有39位國王和王后被安葬在這里,其中許多人被葬于華麗精美的石棺中。
羅斯基勒大教堂
克里斯丁菲爾德-摩拉維亞居留區
克里斯丁菲爾德-摩拉維亞居留區于2015年入選世界遺產。這座遺跡建于1773年,位于南日德蘭半島上,是路德派自由教會摩拉維亞教派在賀恩護特的有計劃聚居區中建造的。這個小鎮原本旨在展示新教徒的理想城市規劃。圍繞著市中心的教會廣場,所有建筑以黃色磚砌成,瓦頂,外觀統一而樸素,通常為一到兩層。摩拉維亞教派的民主組織結構和前衛的平等理念在這個小鎮的人文規劃中得到體現。小鎮被農田環繞,內有一些重要的公共福利建筑,包括為教區寡婦和單身人士而建的公共大樓。這些建筑至今仍然被摩拉維亞教派中一個有影響力的組織使用。
克里斯丁菲爾德-摩拉維亞居留區
北西蘭島狩獵園林
北西蘭島狩獵園林于2015年入選世界遺產。位于哥本哈根市北部30公里處的北西蘭島狩獵園林是一個包含三個獨特森林景區的地方,包括鹿園、格里布斯科夫、斯克斯堡柵欄和斯克斯堡鹿之園。這里曾經是丹麥王室進行狩獵的地方,從中世紀到16世紀末達到了巔峰。園林規劃以巴洛克式風格呈現,道路呈網格狀排列,被編號石板所標識,柵欄和狩獵小屋融入森林地帶,展現了巴洛克式園林規劃在此地的應用。
北西蘭島狩獵園林
阿斯維斯尤特–尼皮薩特
阿斯維斯尤特-尼皮薩特于2018年入選世界遺產。阿斯維斯尤特-尼皮薩特是一個位于西格陵蘭中部北極圈內的因紐特人狩獵場,具有4200年的人類歷史遺跡。這個文化景觀見證了因紐特人對陸地和海洋動物的捕獵活動、季節性遷徙以及豐富的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存完好的氣候、航海和醫學知識。其中特點包括大型冬季營房、馴鹿狩獵遺跡,以及古代因紐特人和因紐特文化的考古遺址。該文化景觀包括了7個主要地點,從西部的Nipisat延伸到東部冰蓋附近的Aasivissuit。這個遺產地反映了該地區人類文化的復原力以及季節性遷移的傳統。
阿斯維斯尤特–尼皮薩特
伊路利薩特冰灣
伊路利薩特冰灣于2004年入選世界遺產。伊路利薩特冰灣是位于格陵蘭島西岸北極圈以北250公里的地方。它是格陵蘭少數幾個與冰冠相連的冰川之一瑟梅哥-庫雅雷哥的出海口。瑟梅哥-庫雅雷哥是世界上流速最快、最活躍的冰川之一,每年冰川裂冰超過35立方公里,占格陵蘭島總裂冰量的10%,比南極洲以外的其他冰河更為龐大。對伊路利薩特冰灣的研究已經進行了超過250年,它有助于我們對氣候變化和冰川學的理解。這個冰灣包含巨大的冰蓋,并且冰流迅速移動,在冰山覆蓋的峽灣內發出巨大的崩裂聲,形成了令人敬畏的自然景觀。
伊路利薩特冰灣
參考資料
編輯展開[1]Denmark summary.britannica. [2023-08-01].
[2]flag of Denmark.britannica. [2023-08-01].
[3]Denmark.britannica. [2023-08-01].
[4]國家/地區代碼查詢Country Code.中國數字證書. [2023-08-01].
[5]Samlet nationalregnskab.DANMARKS STATISTIK. [2023-08-01].
[6]Kingdom of Denmark.世界銀行. [2023-08-02].
[7]Denmark: Facts&Stats.britannica. [2023-08-01].
[8]景區搜索 (Denmark attractions) | Visitdenmark.丹麥旅游局. [2023-08-01].
[9]丹麥,世界上最浪漫的王國.澎湃新聞. [2023-08-03].
[10]Denmark.Britannica. [2023-08-02].
[11]Maps Of Denmark.WorldAtlas. [2023-08-14].
[12]The history of Denmark.denmark.dk. [2023-09-02].
[13]World Development Indicators.worldbank. [2023-09-02].
[14]Denmark - Language, Culture, Customs and Etiquette.wayback machine. [2023-08-03].
[15]能源童話:丹麥何以成為“最可持續國家”.光明新聞. [2023-09-02].
[16]Udvalgte stednavnes betydning.K?benhavns Universitet. [2023-08-01].
[17]Middelalderstudier.Middelalderstudier. [2023-08-01].
[18]Denmark.Britannica. [2023-08-02].
[19]Denmark.Britannica. [2023-08-02].
[20]The High Middle Ages.Britannica. [2023-08-02].
[21]Denmark.Britannica. [2023-08-02].
[22]History in Denmark.Frommer’s. [2023-09-02].
[23]Reformation and war.Britannica. [2023-08-02].
[24]Denmark.Britannica. [2023-08-02].
[25]Denmark.Britannica. [2023-08-02].
[26]Denmark.Britannica. [2023-08-02].
[27]Parliamentary democracy and war,.Britannica. [2023-08-02].
[28]Denmark since the 1990s.Britannica. [2023-08-02].
[29]丹麥國王腓特烈十世登基.北青網-今日頭條. [2024-01-15].
[30]Denmark.WORLD BANK. [2023-09-02].
[31]Faroe Islands.World Bank. [2023-09-02].
[32]Greenland.World Bank. [2023-09-02].
[33]Geology and stratigraphy.GEUS. [2023-09-03].
[34]Geology.FAROEISLANDS.FO. [2023-09-03].
[35]The land below and around the ice.GEUS. [2023-09-03].
[36]聞君,倪亮主編. 《世界地理1000問 雙色地圖版》. 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出版, 2009: 223-224頁.
[37]趙元藝, 盧偉, 聶鳳軍, 李振清, 李九玲. 格陵蘭地質單元與成礦類型[J]. 礦床地質, 2014, 33(S1): 1147-1148.
[38]Faroe Islands.WorldAtlas. [2023-09-03].
[39]Maps of Greenland.WorldAtlas. [2023-09-03].
[40]古曾河.VisitAarhus. [2023-08-14].
[41]Arres?.Nature Agency. [2023-08-14].
[42]Regnskaber for naturressourcer.DANMARKS STATISTIK. [2023-08-02].
[43]對外投資合作國別(地區)指南.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2023-08-02].
[44]Anthropogenicmodificationofforestsmeansonly40%ofremainingforestshavehighecosystemintegrity.PubMed Central. [2023-08-02].
[45]丹麥水資源綜合管理經驗及啟示.中國知網. [2023-08-02].
[46]丹麥漁業概況及其對中國漁業發展的啟示.中國知網. [2023-09-03].
[47]DENMARK
Plants and Animals.The World of Info. [2023-08-16].
[48]Denmark's wild and beautiful national parks.VisitDenmark. [2023-08-21].
[49]National Parks Of Denmark And Greenland.WorldAtlas. [2023-08-02].
[50]Denmark.climateknowledgeportal. [2023-09-05].
[51]Rising sea levels, storm surges and heavy rainfall: Outlining the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flood risk in Denmark.PreventionWeb. [2023-08-15].
[52]Denmark:AdministrativeDivision(RegionsandMunicipalities).CITYPOPULATION. [2023-09-02].
[53]Copenhagen.Britannica. [2023-08-02].
[54]Roskilde.Britannica. [2023-08-02].
[55]?rhus.Britannica. [2023-08-02].
[56]?lborg.Britannica. [2023-08-02].
[57]Odense.Britannica. [2023-08-02].
[58]丹麥國家概況.外交部網站. [2023-08-02].
[59]Ministre.FOLKETINGET. [2023-08-02].
[60]Folketinget p? sociale medier Retningslinjer.FOLKETINGET. [2023-08-02].
[61]Germany and Denmark: Bilateral relations.德國外交部. [2023-08-02].
[62]Why Do Danes and Swedes Hate Each Other?.scandinaviafacts. [2023-09-05].
[63]Why Do Norwegians Hate Swedes and Danes?.scandinaviafacts. [2023-09-05].
[64]Menu State Department Home search.U.S. Department of State -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State. [2023-09-03].
[65]丹中關系.丹麥外交部. [2023-08-02].
[66]Forbidden.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2023-08-02].
[67]現代國家:丹麥概況.丹麥外交部. [2023-08-02].
[68]公投結果出爐 丹麥將加入歐洲共同防務機制.新華網. [2023-09-03].
[69]Denmark and NATO.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 [2023-09-03].
[70]The Nordic Council.NordicCo-operation. [2023-09-03].
[71]Danmark mister flest soldater i Afghanistan.Danmarks Radio. [2023-08-02].
[72]Befolkningstal.DANMARKS STATISTIK. [2023-08-02].
[73]Indvandrere og efterkommere.DANMARKS STATISTIK. [2023-08-02].
[74]Stigning i antal udmeldelser af folkekirken.DANMARKS STATISTIK. [2023-08-02].
[75]What the Bible and Lutherans teach.WELS. [2023-08-15].
[76]Denmark: manufacturers of computer, electronic & optical products 2011-2020.statista. [2023-09-04].
[77]Turnover of the electronic & optical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Denmark 2011-2020.statista. [2023-09-04].
[78]樂高? Icons.樂高. [2023-09-16].
[79]丹麥社會文化環境.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2023-08-02].
[80]Number of primary schools in Denmark 2012-2022.statista. [2023-09-03].
[81]Number of primary schools in Denmark 2022, by type.statista. [2023-09-03].
[82]Number of teachers in primary schools in Denmark 2013-2023.statista. [2023-09-03].
[83]Denmark:pupilsbytypeofinstitution2022.statista. [2023-09-03].
[84]Denmark:uppersecondarystudentsbyorigin2022.statista. [2023-09-03].
[85]List of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in Denmark for Higher Education.upperCareers. [2023-09-03].
[86]the history of the University of Copenhagen.哥本哈根大學. [2023-08-02].
[87]Facts and figures.丹麥技術大學. [2023-08-02].
[88]Number of employees in the health and social care industry in Denmark from 2001 to 2020(in 1,000s).statista. [2023-08-16].
[89]Number of individuals employed in hospitals in Denmark from 2003 to 2021.statista. [2023-08-16].
[90]Denmark.Britannica. [2023-08-02].
[91]Denmark.Britannica. [2023-08-02].
[92]Denmark - Science and technology.Nations Encyclopedia. [2023-08-16].
[93]What is Skype?.Microsoft. [2023-09-04].
[94]About Phase One.Phase One. [2023-09-04].
[95]What can I do to resolve this?.nilt. [2023-09-04].
[96]The arts and sciences.Britannica. [2023-08-02].
[97]Museums.Statistik. [2023-09-16].
[98]Denmark.Britannica. [2023-08-03].
[99]Sport on a level playing field.denmark.dk. [2023-09-04].
[100]Is Badminton Huge in Denmark?.badminton ace. [2023-09-04].
[101]重視環保的北歐國家——丹麥.中國知網. [2023-08-03].
[102]Member countries.iea. [2023-09-04].
[103]Bornholm Energy Island.Danish Energy Agency. [2023-09-04].
[104]Project: International E-Road Network Diagram, 2020 Revision.transitmap. [2023-09-16].
[105]奧爾胡斯 AARHUS.搜航網. [2023-09-16].
[106]腓特烈西亞 FREDERICIA.搜航網. [2023-09-16].
[107]A nation of cyclists.denmark.dk. [2023-09-04].
[108]The origins of Danish hygge.visitdenmark. [2023-09-16].
[109]What is Dogme 95?.MOVEMENTS IN FILM. [2023-09-04].
[110]巴貝特之宴 Babettes g?stebud (1987).豆瓣電影. [2023-09-05].
[111]MadsMikkelsen.IMDb. [2023-09-16].
[112]Danish Culture...Cooking, Food, Holidays, and Language.wayback machine. [2023-08-03].
[113]NATIONAL DRESS AND FOLK DANCING.wayback machine. [2023-08-03].
[114]nisse.DEN STORE DANSKE. [2023-08-03].
[115]丹麥文學.wayback machine. [2023-08-03].
[116]Hans Christian Andersen.britannica. [2023-09-04].
[117]Adam Gottlob Oehlenschl?ger.britannica. [2023-09-04].
[118]Johan Ludvig Heiberg.britannica. [2023-09-04].
[119]VISUAL ARTS.wayback machine. [2023-08-03].
[120]Christoffer Wilhelm Eckersberg.nationalgallery. [2023-09-16].
[121]Danish architecture in Denmark and around the world.denmark.dk. [2023-09-04].
[122]丹麥的建筑.hisour.. [2023-09-16].
[123]羅斯基勒大教堂.World Heritage Convention. [2023-08-03].
[124]The Mute Swan: National Bird of Denmark.wildaboutdenmark. [2023-09-04].
[125]Welcome Visitdenmark.Visitdenmark. [2023-08-03].
[126]Support til indberetning.DANMARKS STATISTIK. [2023-08-03].
[127]瓦登海.visitnordic. [2023-09-04].
[128]鹿園 | 丹麥 旅游 | 北歐旅游 - VisitNordic.visitnordic. [2023-09-04].
[129]新港(Nyhavn).visitdenmark. [2023-09-04].
[130]小美人魚.visitdenmark. [2023-09-04].
[131]阿美琳堡宮(Amalienborg Palace).visitdenmark. [2023-09-04].
[132]趣伏里公園(Tivoli Gardens).visitdenmark. [2023-09-04].
[133]羅森堡宮(Rosenborg Castle).visitdenmark. [2023-09-04].
[134]The Marble Church.visitcopenhagen. [2023-09-04].
[135]ARoS 奧胡斯藝術博物館(ARoS Aarhus Art Museum).visitdenmark. [2023-09-04].
[136]tivolis-historie.tivoli. [2023-09-04].
[137]科隆博格城堡.World Heritage Convention. [2023-08-03].
[138]耶靈墓地、古北歐石刻和教堂.World Heritage Convention. [2023-08-03].
[139]克里斯丁菲爾德-摩拉維亞居留區.World Heritage Convention. [2023-08-03].
[140]北西蘭島狩獵園林.World Heritage Convention. [2023-08-03].
[141]冰與海之間的因紐特人狩獵場阿斯維斯尤特–尼皮薩特.World Heritage Convention. [2023-08-03].
[142]伊路利薩特冰灣.World Heritage Convention. [2023-08-03].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428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