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乃伊(中譯音:mumiya)源自波斯語“???????”(mumiāyi),阿拉伯語"??????"(mumiyā')。該詞發源形成最早來自于阿拉伯語“松脂”(pitch),指蠟制或瀝青保存的尸體,后該詞意指:蜜人,又稱干尸。中古時期的阿拉伯人將涂過香膏或用蜜浸過的人或動物的尸體統稱為mumiya。木乃伊一般在極其干燥、寒冷等特殊環境下,細菌無法生存,尸體無法腐爛而形成干尸,與生前的形態相似,目前在世界多處地方如埃及、智利、意大利等地均有出土記錄。
起源發展
編輯詞源
“木乃伊”一詞最早被發現源起與拜占庭的希臘和阿拉語中,源自阿拉伯語“pitch”意指:松脂。而在阿拉伯語"??????"(mumiyā')和波斯語“???????”(mumiāyi)中,該詞意指用:用蠟制成的或瀝青保存的尸體。在中古時期的阿拉伯人將涂過香膏的尸體或用蜜浸過的尸體稱為mumiya,因為在古埃及語中并沒有相應的詞匯,而其中相互關聯的埃及語“uta”意為施以香藥,“setekh”意為裹以繃帶。當時的阿拉伯人把Mumiya作為藥材來使用,認為其中含有瀝青或其他香料成分,具有療效。
中文的“木乃伊”最早是通過西文:Mummy音譯,通常中文釋義為干尸,便于區別濕尸和軟尸的不同。中國的“木乃伊”一詞初見于元代末年文史學家陶宗儀所編寫的《南村輟耕錄》卷三記述中:回回田地有年七八十歲老人,自愿捨(shě)身濟眾者,絕不飲食,唯澡身啖蜜,經月,便溺皆蜜,國人殮以石棺,仍滿用蜜浸,鐫志歲月與棺蓋,瘞之,俟百年后啟封,則蜜劑也,凡人損折肢體,食少許,立愈,雖彼中亦不多得,俗曰蜜人。番言木乃伊。暫時無資料考究這一詞是陶宗儀自己的擬譯詞還是原來就有的詞,另外關于蜜人是否可作為藥材食用也有待考究。
源起
埃及位置處于非洲東部尼羅河中下游地區,沙漠地形和氣候干燥為制作木乃伊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同時也古埃及的宗教信仰緊密相關。在舊石器時代晚期或新石器時代人民就已經把逝者安葬在小墓地中,古埃及時的人民認為逝者肉體已死,但靈魂不滅,靈魂只不過去往另一個世界(冥界),遺體是靈魂的安息之所,保存好遺體,逝者才能在“來世”返回軀體直至永恒,而靈魂是否能無恙返回軀體就取決于軀體的保存程度,這也為木乃伊的制作提供了其宗教方面的依據。
早時的前王朝時期(公元前4000~前3100年)逝者的軀體通常用席子或是皮革裹住后埋在墓地里,沙漠會將尸體腐爛的液體所吸收,再加上氣候的干燥,尸體脫水后形成干尸,這也是初時木乃伊的形成。但這種木乃伊屬于天然木乃伊,條件形成較為苛刻,并不是都能保存下來,所以古埃及人民在不斷的追求其制作木乃伊的技術,而與其相關的宗教信仰也不斷的深刻流傳下來。
發展
在大約公元前3100年-前2890年的xxx王朝時期木乃伊的制作還并不成熟卻初見雛形,當時的古埃及人民為了保存逝者的軀體由麻布袋包裹住,后為了使遺體的形體再現,把技術改進,將亞麻布條浸滿樹(松)脂,方便尸體的保存和防腐。隨著時代的變遷,其制作手法得到了不斷的顯著提升在古王國時期已經基本成型,直到新王國時期達到頂峰階段。
古王國時期(第三至第八王朝):有研究學者在第四王朝中第二位法老胡夫的母親海泰斐麗絲王妃(Hetepheres)的墓中發現了四個間隔的“卡諾匹斯”雪花罐子,用來保存已經經過特殊處理的內臟。這也間接證明了在約公元前2613年-公元前2494年第四王朝時期的古埃及人民已經發明了把內臟從遺體中取出防止尸體腐敗的技術。
在第五王朝,第六王朝時期(公元前2345年-公元前2181年)底層的古埃及人民也已經開始制作木乃伊,把尸體用樹脂亞麻布條捆綁后內臟放入特制的器皿中。至此木乃伊的制作技術已成型。
xxx中間期(第七至第十王朝):公元前2181-前2130年的第七王朝,第八王朝期間以孟菲斯為首都,由古王國時期延續下來,屬于xxx中間期的初始階段,木乃伊的制作仍沿用此前技術。
值得一提的是在第九王朝,第十王朝時期起,估約公元前2130年-前2040年,作為上層階層的貴族官僚們除了豐厚的隨葬品還有一群通常使用木乃伊形式制作的夏勃梯小像,大約長度為十幾厘米左右,其意在跟隨逝者主人前往”死后世界“代替主人完成各種服役。
中王國時期(第十一至第十二王朝):此時屬于古埃及動蕩時期,保存下來的木乃伊很少,而且制作技術比古王國時期還要低劣。這一時期出現了木乃伊面具的墓葬習俗,用廢棄的紙莎草紙或亞麻布做成。另外還出現了人形內棺,(普通人使用木棺,上層貴族多使用石頭所制作的棺木)通常套在方形的外棺里面,再使用石膏固定。
第二中間期(第十五至第十七王朝):木乃伊的制作技術突飛猛進,水平與新王朝時期比肩。但目前暫無資料顯示具體制作技術。
新王朝時期(第十八至第二十王朝):在公元前1553年-前1069年,埃及人的木乃伊制作技術已經臻于完善,制作木乃伊已經成為了一種專門的職業。保留至今的木乃伊大多是這一時期形成的。從第18王朝圖特摩斯一世起,在底比斯西岸的荒山峽谷的丘陵地,人們開山鑿洞,建造陵墓,“帝王谷”從此聞名于世,此后,新王國時代的法老們都埋葬于此。第18王朝時期,木乃伊制作師用鉤子從鼻孔取出腦髓,以便完好地保存木乃伊,木乃伊的整個制作過程,從剖出內臟、掏出腦髓、浸泡曹達、填充香料、包裹,整個過程需要70天時間。此外根據埃及人的傳統,在逝者逝世后,家中的所有婦女和男子需上街到城市各處去巡視捶胸頓足表達哀悼之情,且婦女們需袒胸露乳,用泥巴涂抹面部頭部,后將遺體送去制作木乃伊,并在制作完成后舉行開口/開嘴儀式。而這種儀式為的是給死者的木乃伊以及死者的雕像注入“生命力”以保證死者在地下世界的生活。根據林德紙草記載各部位儀式估約17種,完成估約70日。
第三中間期(第二十一至第二十五王朝):時間約公元前1077年—前664年,木乃伊制作技術達到了頂峰,木乃伊制作師在尸體的軀干和四肢上割開小口,然后在皮膚下填充亞麻布、油脂、木屑等組成的混合物,還在皮膚表表面做彩繪,再裝上兩個假眼。而到了第22王朝,古埃及人的防腐技術迅速退化。
后王國時代(第二十六至第三十一王朝):公元前671年-前332年,從第26王朝時期起,人們一度復興了傳統的陵墓建筑和裝飾,人們更注重裝飾木乃伊的外表,如用亞麻布精心制作出菱形圖案,中間點綴上鍍金的飾品。
希臘統治下的埃及:公元前332年-前30年,這一時期有大量的墓、石碑和銘文保留下來,并且富人和窮人的木乃伊有較大差異。富人的木乃伊制作裝飾比較奢華,尸體要涂上香料、纏上布、戴上鍍金面罩、裝入木棺;下層人木乃伊不太奢華,一般是布纏木乃伊沾上瀝青,葬于公共墳場。
制作情況
編輯制作原理
木乃伊的制作原理就是防腐,而防止腐爛就要防止細菌滋生,即創造細菌無法生存的環境。木乃伊制作師xxx的工作就是對尸體進行脫水處理,在極其干燥的情況下,細菌無法生存;同時,木乃伊多放在密封的石棺、木棺內,環境陰暗,空氣稀少,細菌難以存活,因此尸體能夠不腐爛。
制作過程
xxx,清洗、脫毛,去除用腦組織。首先,用堿水將逝者的遺體洗凈;其次,進行脫毛處理;之后,放在防腐操作臺上移除腦組織。
第二,側切去除內臟。木乃伊制作者沿著腹部切開尸體,通過這個切口去除腹腔內的腸、胃、肝、肺。古埃及人認為心臟是身體、情感、智力的中心,而腎臟位于腹膜腔外,難以觸及,因此得以保留。
第三,處理內臟。用泡堿鹽處理剔除出來的器官使其干燥、消毒,之后涂上芳香油和液體樹脂,用布包起來,放入棺材旁邊的四只卡諾皮克壇子中,隨逝者下葬。
第四,脫水處理。脫水工作是防腐過程中最重要的一步,脫水的xxx步是風干,先用泡堿粉末涂抹軀體,并用亞麻布填充臨時填充尸體,之后用繩子將尸體手指和腳趾固定住,以免它們在風干時松動脫落,還會使用樹脂涂抹和按摩軀體。第二步是填充,脫水之后,尸體會變得干燥且僵硬,這時需要從其胸腔和腹腔去除臨時填充物,使用相應材料xxx填充尸體,使其保持飽滿的外觀。當填充過程完成后,將尸體腹部切口的兩端閉合上, 傷口仍然敞開或者用蠟封上。木乃伊制作完成后,用兩個泡堿包將眼球塞回眼眶,嘴里塞滿樹脂浸透的布,鼻子和耳朵有時也用同樣的方法處理。
第五,xxx符和珠寶包裹儀式。 尸體脫水后將繃帶包裹在身體上。包裹繃帶首先用緊密的螺旋形包裹法單獨包裹四肢,然后將雙腿和腳踝包裹在一起,一直延伸到臀部。最后,要在尸體和亞麻之間夾上一些xxx符,許多xxx符由珠寶制成,上面刻著“請保護佩戴者”的字樣和佩戴者的名字。
第六,覆蓋木乃伊。木乃伊包裹好之后,要用珠網、木乃伊盒、面具等覆蓋在其上。
第七,裝飾棺材下葬。為了不受侵害與惡化,確保進入來世,木乃伊被放進棺材里。最初的棺材由木頭或石頭制成,形如平行六面體,在古埃及中王國時期,開始使用人形棺材,基本上都是木制,上面描繪著逝者的木乃伊面部和身體。
主要分類
編輯木乃伊通常分為兩個不同的類別: 人為的或自然形成的。人為制作木乃伊是活著的人出于各種原因故意制作的,最常見的原因是宗教目的。自然形成的木乃伊,如奧茲,是由于自然條件,如極端干熱或寒冷,或厭氧條件,如在沼澤中發現的無意識。雖然大多數個體木乃伊只屬于一類或另一類,但有一些例子表明,這兩類木乃伊都與單一文化有關,例如來自古埃及文化和南美洲安第斯文化的木乃伊。后來一些保存完好的木乃伊尸體是在基督教教堂下面發現的,比如在 Keminmaa 的圣邁克爾教堂下面發現的尼古拉斯 · 朗吉烏斯牧師的木乃伊。
世界分布
編輯除了著名的埃及木乃伊,世界上還有許多國家和地區都制作和保存或者出土過木乃伊,比如智利、意大利、中國、俄羅斯等,其制作和保存方式各具特點。
智利
居住在智利海岸的新克羅人早在6000多年前就會制作木乃伊了,制作技術已經相當成熟。在族人死去后,他們取出死者的內臟,除去大部分皮膚和肌肉,進行一系列的處理后,用一些干草、樹皮等植物纖維填充尸體,并且在尸體表面裹上一層厚厚的黑泥,成為“泥木乃伊”或者“黑木乃伊”。隨著智利人制作木乃伊的技術越來越成熟,他們不但能做出完美的木乃伊,還能在木乃伊臉上畫出各種各樣的圖案。后來,智利人制作木乃伊的手法漸漸簡化,不再往尸體內填充植物纖維了,也不再肢解尸體,而是簡單地用紅色泥土將尸體包裹起來。由于靠捕魚為生,新克羅人學會了通過剝皮保存海獅的方法,他們也用這種方法來處理親人們的遺體,并將尸體保存下來。新克羅人之所以這么做,是為了留住自己最心愛的人的身體,以此寄托自己的哀思。
意大利
意大利也是一個木乃伊制作大國。意大利的西西里島有一個叫巴勒莫的地方,巴勒莫有一家修道院,這個修道院的地下墓穴中存放著形色各異的木乃伊。這些木乃伊是西西里島人用獨特的防腐方法制作的。他們將死者的尸體懸掛在地下墓穴的陶瓷管上,用醋清洗,然后放在一個通風的地方,風干8個月。之后,他們用兩種方法來保存尸體,一是用防腐藥物保存,二是將尸體密封在玻璃櫥中,這兩種方法都能很好地杜絕細菌的滋生,形成不會腐爛的木乃伊。
兩名德國登山游客西蒙夫婦(Helmut和Erika Simon)于1991年9月在意大利境內的阿爾卑斯山探險,在阿爾卑斯山的冰川中發現一具尸體,這具尸體并不是意外死亡的現代登山者,而是有著幾千年歷史的尸體。由于這具遺體發現于奧茲山谷,因而科學研究小組便將其命名為“冰人奧茲”。被發現時,這具木乃伊皮膚上的毛孔仍清晰可見,甚至連眼球都保存得十分完好。為了防止冰人腐爛,這具冰人被儲存在冷柜中,科學家們做研究時將它取出,每次只能進行20分鐘研究,就要立刻送回冷柜。
奧茲冰人
科學家用X射線對冰人攜帶的一些物品進行了鑒定,銅斧頭表示它是生活在青銅時代的人,足有5300多年的歷史。某些學者認為,在公元前3000多年,他在一次狩獵中死于謀殺。奧茲冰人身高1.59米,穿著由羊皮、鹿皮和樹皮制成的三層服裝,還戴著帽子和羊皮護腿。他的身旁還放置著弓箭和銅斧。
中國
小河美女
“小河美女”是一具在新疆小河墓地出土的距今3800多年的“年輕女子”。1934年,瑞典考古學家貝格曼在新疆羅布泊地區發現了一個古墓群,并把它命名為小河墓地。但自貝格曼找到之后,小河墓地就在沙海中消失了。經過考古學家的努力,在2003年再次找到了它,雖然經歷了四千年,但干尸的保存完好,面部笑容清晰可見。研究表明“小河美女”是東西方混血,這說明早在漢朝之前東西方已經開始進行文化交流了,這一發現改寫了東西方文明交流的起始時間。
辛追夫人
辛追夫人是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古尸,素有“東方睡美人”之稱,這具木乃伊為世界醫學提供了研究資料,且具有重要的文化貢獻。1972年,考古學家在長沙市東郊的一處土丘上找到了一處古墓葬,由于這里是五代十國時楚王馬殷的墓地,故稱作“馬王堆”,馬王堆漢墓的一號墓中出土了一具保存完好的女尸。據考古學家們考證,她就是西漢的長沙王丞相利蒼的妻子辛追,去世的時候大約50歲。這具木乃伊有1.54米高,重三四十千克。木乃伊雖然已在地下埋了2000多年,但是它的外形看起來卻與常人無異,身上的皮膚仍然有彈性,關節還能活動,毛發保存完好,皮膚下的血管、睫毛、手指上的指紋都清晰可辨,甚至可以從木乃伊上看到辛追夫人面帶病容,與50歲的年齡相應的魚尾紋布滿了眼角。因而,在世界考古史上,稱這具前所未見的不腐濕尸為“創造了世界尸體保存記錄的奇跡”。
古印加
1995年,秘魯的一場火山爆發融化了一座冰墓,人們在冰墓中發現了一個十幾歲女孩的木乃伊,被命名為“火山少女”。1999年,考古學家順著這條線索來到尤耶亞科峰,經過兩天的挖掘,又發現了一具8歲男孩和兩具小女孩的木乃伊。這四具木乃伊被稱為“印加兒童木乃伊”。研究表明,這些木乃伊是在1000~1500年前的印加文明時期形成的,是古印加人拿兒童作祭品的證據。印加地區十分干燥,人們xxx的心愿是老天降雨,讓農作物旺盛生長,他們認為只有向上天獻上祭品才能滿足心愿,而東西越珍貴心意越真誠,他們認為孩子是帝國的未來,是最珍貴的東西,因此,他們將那些容貌俊美、血統純正的孩子作為祭品獻祭。史料表明,當時被選中孩子的父母絕不會因為失去孩子而悲傷,反而會因為自己的孩子為帝國做出貢獻感到榮幸。
科學研究
編輯復音
二百多年前,考古學家在埃及發現了一具木乃伊,將其運往歐洲,安放在了英國利茲市的博物館里。經過多代考古學家的研究,以及X光、CT及內窺鏡等現代科技的運用,確定這具木乃伊的主人名字叫內西塞姆,生活在距今大約3000年的古埃及法老拉美西斯十一世統治時期,是卡爾納克神廟負責誦詩和吟唱頌歌的祭司,去世時50余歲,生前患有牙病,可能死于蚊蟲叮咬所致的過敏癥。科學家們對這具木乃伊的聲道進行了掃描,用3D打印技術重建了他的聲道,再結合人工喉復原了距今 3000多年的古埃及祭司的聲音。
復容
阿蒙霍特普一世的是埃及第十八王朝建立者雅赫摩斯一世的兒子,公元前1525年繼位法老,統治過埃及20余年。在其逝世后,被做成了木乃伊,之后,后世的祭司需要對其木乃伊進行修復和重新埋葬,將其木乃伊打開過一次。為了解開木乃伊制作之謎,埃及所有已發現的木乃伊都被反復打開,以支持科學研究。然而,阿蒙霍特普一世的木乃伊從未被打開進行科學研究,因為其木乃伊被精美的花環和面具包裹著,任何拆解和解剖或許都會對其造成損壞。為了恢復其真容,來自開羅大學醫學院的研究團隊另辟蹊徑,完全放棄了物理拆解方式,首次通過CT掃描、X射線等數字技術,完成了阿蒙霍特普一世身體的3D重建。
防腐
據某埃及-德國團隊最新的研究,已鑒別出古埃及人用于保存不同人體部位的特定化學物質混合物的配方,其中許多防腐物質來自埃及之外,這表明古埃及的木乃伊制作在促進與地中海和更遙遠地區的長距離貿易中也發揮作用。這項發現基于對埃及一處古代防腐劑工坊的分析,將推進人們對古埃及木乃伊制作處理相關知識的認識與理解。
相關傳說
編輯奧西里斯的故事
古埃及一直流傳著一個傳說:奧西里斯是地神的兒子,也是埃及王國的法老,他為人正直、體恤百姓,在他的帶領下,百姓們過著平安幸福的生活。奧西里斯深得百姓的愛戴和崇拜,因而引起了他弟弟塞特的嫉妒。塞特便設計殺害了奧西里斯,并篡奪了王位,為了銷毀罪證,他還將奧西里斯的尸體切成塊丟進了尼羅河。奧西里斯的妻子伊西斯沿著尼羅河找回了丈夫尸體的碎塊,伊西斯在兒子阿努比斯的幫助下,將奧西里斯的尸體用樹枝連了起來,纏上細麻布做成木乃伊。就這樣,奧西里斯復活了一天,生了兒子荷魯斯,荷魯斯長大后打敗了塞特繼承了王位。受到這個傳說影響,古埃及人認為,人死后只要做成木乃伊就可以死而復生。
法老的詛咒
古埃及法老圖坦卡蒙的陵墓上刻有一行碑文:“任何打擾古埃及法老長眠的人都將受到死亡的詛咒。”法老的詛咒起因于1923年卡納馮的死亡,他是1922年圖坦卡蒙墳墓發掘的親歷者和資助人,在參加圖坦卡蒙墳墓發掘不久后,他在修刮胡須的時候死于敗血病,他死的時候,埃及開羅突然停電,但事實上,在那個年代,開羅經常停電。古埃及人深信靈魂轉世說,因此十分重視對木乃伊的保護,也深信破壞死者安寧的人會受到法老的詛咒,但這只是一種迷信的說法,并無科學依據。
歷史故事
編輯名人木乃伊
庇隆夫人
庇隆夫人名叫埃維塔,她的木乃伊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木乃伊之一。埃維塔在20世紀50年代去世,死的時候她仍然十分年輕美麗。去世之后,埃維塔的遺體交給一位名叫佩德羅阿拉的醫學博士處理。他將埃維塔的遺體浸泡在醋酸鹽和硝酸鹽溶液中,并將蠟液慢慢注入她的體內。因為庇隆夫人的木乃伊看起來接近活人,因此被稱為世界上最獨特的木乃伊。庇隆總統下臺之后,這具木乃伊被送到國外安葬,但是由于阿根廷人渴望繼續瞻仰她的遺體,15年后木乃伊又被挖了出來。開棺時,木乃伊仍舊保存完好。1974年,庇隆總統死后,庇隆夫人的遺體被安放在丈夫的身邊,以供國民瞻仰。
拉姆西斯大帝
拉姆西斯大帝生活在公元前13世紀,在位長達67年,有150個孩子。他一生功勛卓著,被史學家奉為“大帝”“埃及最偉大的法老”。在96歲時,拉姆西斯大帝去世,防腐工匠將他的尸體制成木乃伊。拉姆西斯大帝的木乃伊穿著華美的服飾,經過了精心的修飾,非常奢華。拉姆西斯大帝木乃伊被挖掘后,引起了全世界研究木乃伊的專家和學者的興趣。拉姆西斯木乃伊引導科學家進行了一項空前的試驗: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制作古老的埃及木乃伊。這個試驗是由科學家伯瑞爾主持的,科學家選擇了一具現代人的尸體,用古埃及人的方法把它制成木乃伊,結果制作的木乃伊和古埃及的木乃伊幾乎完全一樣。由于拉姆西斯大帝的木乃伊幫助現代人解開了古埃及人制作木乃伊之謎,因而他的木乃伊成為世界十大木乃伊排行榜上的冠軍。
遼太宗
在歷史上,人們給遼太宗耶律德光起了一個外號,叫作“帝羓”,就是“肉干皇帝”的意思。耶律德光是一位野心勃勃的皇帝,一心想要吞并中原。結果入侵中原后,遭到中原百姓的激烈反抗,他只得下令撤退。在撤退的路上,耶律德光得了熱病逝世。遠在千里之外的太后要求:“活要見人,死要見尸。”當時正是炎夏,保存尸體困難。文武百官一籌莫展,這時一個廚師想出了一個辦法:把皇帝做成“羓”。“羓”是北方游牧民族喜歡吃的一種美食,就是將牛羊的內臟掏空后,用鹽腌上,將其風干成干肉。因為這個“羓”不是普通的羓,而是用皇帝的尸體做成的,因而,人們就造了一個專有名詞:“帝羓。”由此,遼太宗是中國歷史上xxx的一位木乃伊皇帝。
酒精木乃伊
酒精木乃伊并非由專門的醫生制作,而是出自一位家庭主婦之手。格魯吉亞的巴卡拉?德茲英年早逝,去世時他的兩個孩子都不滿兩歲。巴卡拉的母親為了使自己的孫子孫女不忘記自己父親的樣子,決定想個辦法保存兒子的容貌。她用浸了酒精的布來包裹兒子的尸體,一刻也不讓尸體離開酒精的包裹,以防尸體滋生細菌而發黑。這位母親仔仔細細地做著這份工作,時間長達18年之久,將兒子變成“酒精木乃伊”。
相關爭議
編輯胡夫的木乃伊
法老胡夫組織修建了古埃及xxx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但是他的木乃伊直到現在也沒有找到。人們在金字塔中發現了一塊刻有“胡夫執政第十七年”的石碑,金字塔內的確有一具石棺,但是石棺里面卻是空的。1993年,一位名叫魯道夫?甘登貝林的德國考古學家對胡夫金字塔進行了探秘,他用小型機器人在一條狹窄的甬道上發現了一扇豎立的石門,2002年美國考古學家利用機器人繞過了石門進行探索,卻仍然沒有發現胡夫的木乃伊。
2004年8月30日,據英國《衛報》報道稱,倆名法國業余考古愛好者疑似發現胡夫木乃伊的安葬處。這兩名業余考古學家分別是法國建筑師吉萊斯·多米恩和法國退休房地產商讓·尤斯·弗德赫特,兩人研究埃及金字塔已有20年的時間,他們借助地勢分析和穿地雷達探測到一條秘密走廊通往“王后室”,二人提出新的見解表示下面可能還存在一個“神秘墓室”,該“神秘墓室”的位置也正處在金字塔的“心臟位置”。
該假設一經發布引來不少支持者,多米恩在他的新書《基奧普斯的墓室》中曾表示:“胡夫金字塔的全部問題可以歸結到以下一個理論:胡夫當年一共為自己建造了三個墓室,xxx個墓室(王后室沒有建造完成;第二個墓室(神秘密室可以投入使用;第三個墓室(國王室上面出現了裂縫。因此,胡夫最后被葬在了第二個墓室之中。”多米恩認為“王后室”并不是胡夫墓室的原因,是因為它的入口太窄,根本無法抬進胡夫的大石棺。法國東方考古學協會著名古埃及學家讓·皮埃爾·科蒂吉安尼也表示,兩名業余考古學家假想的“神秘墓室”位置,正位于“王后室”底下偏西處,在結構上那兒正是“整個金字塔的心臟”所在,所以那兒很可能真是胡夫法老象征性的最后安息地。不過在還需要進行進一步的探究時,埃及最高文物委員會卻拒絕授權他們進行更多的探測,但沒有解釋原因。
圣女貝爾納黛特木乃伊
法國農村少女貝爾納黛特從14歲就進入修道院,多年后被人們稱為“圣女”。在她死后100多年后,她的尸體仍然柔軟有彈性,遺容仍然栩栩如生,一點也沒有腐朽。一名叫保羅·波契提的意大利特異現象調查員對圣女貝爾納黛特木乃伊進行了細致的研究,發現這具木乃伊既不是風干的木乃伊,也沒有因為皂化而腫脹滑膩,其木乃伊類型有待研究。
影響
編輯古文明研究
研究木乃伊是一件意義深遠的工作,無論是歷史學家、生物學家還是化學家都曾涉獵木乃伊的領域。木乃伊之中包含著豐富的歷史信息,將從木乃伊身上獲得的歷史信息與歷史文獻相互印證,有利于了解古代文明發展的程度,可以揭示古代人的生活狀況,加深對古代文明的認識,為研究古代歷史提供了更多的途徑,確保了研究的真實性。
通過對保存下來的大量木乃伊的研究,了解了古埃及人的身體狀況、 疾病流行情況、殯葬習俗以及生活條件等信息。其一,木乃伊的制作是古代埃及外科醫術發達的例證。從現代醫學角度看,由于長期制作木乃伊,古埃及的醫生了解人體內部的構造,熟悉人體內臟的形狀、大小、 位置,積累了比較準確的解剖學的知識,掌握了外科手術以及心臟與血液的循環關系等醫學知識。其二,制作木乃伊表明古埃及人已經掌握了物理、化學、藥學等多門學科的知識。許多木乃伊雖歷經幾千年的歲月,至今仍然保存完好,說明古埃及人的尸體防腐技術已發展到十分完善的程度。
相關作品
木乃伊的歷史來源悠久,也由此在各個不同領域誕生不少相關文化及作品。
影視作品
木乃伊相關影視作品
作品名稱 | 年份 | 制片國家 | 導演 | 主演 | 圖片 |
木乃伊 | 1932 | 美國 | 卡爾·弗洛恩德 | 波利斯·卡洛夫,齊塔·約翰,大衛·曼納斯 | ![]() |
木乃 | 1959 | 英國 | 泰倫斯·費希 | 彼得·庫欣,克里斯托弗·李,伊馮·弗奴克絲 | ![]() |
木乃伊戰士 | 1997 | 美國 | —— | 孫德成 / 康殿宏 / 劉杰 | ![]() 木乃伊戰士 |
木乃伊 | 1998 | 美國 | 杰弗里 奧布羅 | Louis Gossett Jr,Amy Locane,洛伊德·波奇納 | ![]() |
木乃伊 | 1999 | 美國,英國 | 斯蒂芬·索莫斯 | 布蘭登·費舍,蕾切爾·薇茲,約翰·漢納 | ![]() |
木乃伊歸來 | 2001 | 美國 | 斯蒂芬·索莫斯 | 布蘭登·費舍,蕾切爾·薇茲,約翰·漢納 | ![]() 木乃伊歸來 |
木乃伊3 | 2008 | 美國,德國 | 羅伯·科恩 | 布蘭登·費舍,李連杰,瑪麗亞·貝羅 | ![]() 木乃伊3 |
木乃伊占領大東北 | 2016 | 中國 | 陳飛宇 | 富梓銘,何文意,李卓航 | ![]() 木乃伊占領大東北 |
新木乃伊 | 2017 | 美國,中國 | 艾里克斯·庫茲曼 | 湯姆·克魯斯,羅素·克勞,安娜貝拉·沃麗絲 | ![]() 新木乃伊 |
木乃伊 | 2023 | 西班牙,美國 | Juan Jesús García Galocha | 肖恩·賓,喬·托馬斯,埃莉諾 | ![]() |
肖像畫
從公元前2000年木乃伊誕生后,木乃伊制作完成后,要用木乃伊面具、珠網覆蓋在亞麻條上面。直到羅馬時期(公元30年),木乃伊肖像畫開始代替面具。公元前 30 年,埃及被羅馬征服,其后幾百年埃及一直是個富裕的羅馬行省。與此同時,埃及的藝術形式呈現出越來越多的羅馬元素。埃及的木乃伊畫像成為希臘、羅馬藝術風格與埃及宗教傳統的融合產物。
阿麗娜的兩個女兒的肖像畫
早期肖像的繪制技術被稱為“蠟制法”,因為顏料使用的是乳化后的蜂蠟。法老時期,由于綠土從歐洲傳入埃及,綠土中可以提取出一種綠色顏料,因此木乃伊肖像畫中大量使用了綠色顏料。木乃伊畫像受希臘羅馬文化影響較深。畫像中包含著許多希臘元素,如玫瑰花,玫瑰花不是埃及本土植物。其木乃伊肖像畫的服裝遵循羅馬帝國的流行時尚。男女都喜歡穿一件薄內衣,在外面披一件斗篷,搭在肩上或纏繞在身上。肖像畫中的女性多佩戴首飾,有祖母綠、紅玉髓、石榴石、瑪瑙、紫水晶等寶石,這與希臘、羅馬地區常見的珠寶類型基本一致。木乃伊肖像畫是寫實的,注重刻畫人物外貌特征和性格特點,尤其重視眼部的刻畫。
文學作品
木乃伊相關文學作品
作品 | 作者 | 出版年份 | 出版社 | 圖片 |
木乃伊汽車 | 托馬斯·布熱齊納 | 2003 | 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 | ![]() 木乃伊汽車 |
木乃伊防腐指南 | magasa | 2013 | 上海三聯書店 | ![]() 木乃伊防腐指南 |
木乃伊 | 馬克斯·柯林斯 | 2003 | 上海譯文出版社 | ![]() |
木乃伊的口紅 | 田村俊子 | 2021 |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互文 | ![]() 木乃伊的口紅 |
讓木乃伊跳舞 | 托馬斯·霍文 | 2012 | 譯林出版社 | ![]() 讓木乃伊跳舞 |
木乃伊之夢 | R·L·斯坦 | 2004 | 接力出版社 | ![]() 木乃伊之夢 |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428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