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稱
- 2 歷史沿革
- ? 先秦
- ? 秦漢至南北朝
- ? 隋唐至宋元
- ? 明清
- ? xxx時期
-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3 自然地理
- ? 位置境域
- ? 氣候
- ? 地質
- ? 地形地貌
- ? 水文水利
- ? 水文
- ? 水利
- ? 土壤
- ? 自然資源
- ? 土地資源
- ? 礦產資源
- ? 森林資源
- ? 水資源
- ? 生物資源
- ? 生物多樣性
- ? 植物
- ? 動物
- ? 自然災害
- 4 行政區劃
- 5 政治
- 6 人口
- ? 人口數量
- ? 民族
- ? 語言
- ? 宗教信仰
- 7 經濟
- ? 綜述
- ? xxx產業
- ? 第二產業
- ? 第三產業
- ? 經濟功能區
- ? 綜述
- ? 安丘經濟開發區
- ? 大汶河旅游開發區
- ? 重點企業
安丘市(Anqiu City),中華人民共和國山東省下轄縣級市,由濰坊市代管。位于山東省中部偏東,東與高密、昌邑市以濰河為界,西接臨朐縣,南隔渠河與沂水縣、諸城市毗鄰,北連坊子區、昌樂縣,市境總面積1712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底,安丘市轄3個街道、9個鎮,常住人口有82.96萬人。
名稱
編輯安丘歷史悠久,先后經過數次易名。
春秋時因其地山丘起伏,河谷縱橫,在山水環抱之中,故稱渠丘。西漢時,漢高祖八年(公元前199年),封將軍張說為安丘懿侯(侯國)。因渠丘地處東方邊陲,遠離京師長安,不易控制,而且其地東枕濰水,西有汶河,岡巒起伏,形勢嚴固,為齊之東衛要地,封將軍為侯在此鎮守,既可鞏固漢王朝的統治基礎,迅速安定封建秩序,又符合戰亂之后人心思安的現實,故取名安丘,自此始有安丘之名。
新莽天鳳元年(14年),王莽新朝刻意創新,改置萬國,將安丘改為誅郅。東漢建武元年(25年),莽敗,改誅郅復名安丘。隋時,開皇十六年(596年)改稱牟山縣。大業二年(606年),牟山縣復名安丘縣。
唐時,因安祿山于唐玄宗末年叛亂,僭稱帝號。唐肅宗即位后,以安祿山乃國仇,惡聞其姓,便將帶有“安”字的京都門、坊以及郡縣等數十處均改名,于乾元二年(759年),改安丘名輔唐,意為“輔佐唐朝”。
唐末藩鎮割據,唐朝滅亡,原為藩鎮的朱溫建立后梁,因著看“輔唐”之類郡縣名稱不順,于是就將這一些郡縣恢復舊稱,五代梁開平二年(908年),復名安丘。
之后,后梁被李克用推翻,李克用以恢復唐朝的旗號,建立了后唐,于是安丘在五代唐同光元年(923年),再稱輔唐。在石敬瑭建立后晉后,因要避國諱“塘”字,五代晉天福七年(942年),輔唐改稱膠西。宋時,開寶四年(971年),改膠西仍曰安丘。自此,安丘縣名一直沿襲至今。
清雍正時期,為避諱孔子名諱“丘”,雍正三年(1724年)上諭,除四書五經外,遇“丘”加“阝”旁做“邱”,讀作期音,故在清雍正之后“安丘”在書寫時寫為“安邱”。1987年,安丘縣人民政府辦公室發布《關于安丘縣名的由來和標準書寫形式的通知》,規定縣名的標準書寫形式應是“安丘縣”’,“丘”不應寫成“邱”。
歷史沿革
編輯先秦
安丘歷史悠久,遠在新石器時期,人類已在安丘一帶棲息、勞動。
夏、商兩朝為斟尋國地,西周時屬淳于國。
春秋初年中南部屬莒國,稱“渠丘”,即莒之渠丘公封地;西部為紀國之“郚”。周桓王十三年(公元前707年)冬,淳于公外逃,次年淳于國為杞國占有。周莊王七年(前690年)齊滅紀“郚”屬齊。
戰國時縣境大部分屬齊國,西南柘山境等少部分屬魯國。
秦漢至南北朝
秦統一后,縣境南部屬瑯琊郡,西部屬臨淄郡,東部和北部屬膠東郡。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設膠西郡,治高密,安丘屬之。古志及史料有始皇二十七年(前220年)置安丘縣之說。
西漢時,境屬北海郡。漢高祖八年(公元前199年),封將軍張說為安丘懿侯(侯國),食三千戶,治所在牟山北,汶河南岸,自此始有安丘之名。漢景帝中元二年(公元前148年),置安丘縣,為北海郡26縣之一,治所在今縣城南部高地上。時,境內為安丘、淳于、昌安、郚城、朱虛、姑幕、平昌七縣之地,分屬兩州(青州和徐州)、三郡國(北海郡、瑯琊郡、高密國)。
新莽天鳳元年(14年),改安丘為誅郅,改安丘侯國為寧鄉。
東漢建武元年(25年),改誅郅復名安丘,安丘縣治所移于牟山北安丘侯國故城,屬北海國,原安丘城降為“亭”,名“渠丘亭”。時,郚城縣并入朱虛縣。淳于、昌安、平昌屬北海國,姑幕屬瑯琊國。東漢建安十一年(206年),曹操東征,守軍管承退守安丘,曹操派大將樂進、李典攻破。
三國時,安丘屬魏。先后屬平昌郡和青州城陽郡。
西晉時,先后屬徐州東莞郡和高密國。
東晉十六國時,先后歸后趙、前燕、前秦、后燕、南燕。東晉義熙五年(409年),東晉大將劉裕率兵伐南燕,曾駐軍留山,因以命名“劉山”,今改稱“留山”。
南朝時,屬青州平昌郡。北朝時,屬青州平昌郡。北齊天保七年(556年),北齊省安丘縣入昌安縣。
隋唐至宋元
隋時,開皇十六年(596年)置牟山縣。大業二年(606年),牟山縣復名安丘縣,屬密州(后改為高密郡)。隋大業九年(613年),隋將張須陀鎮壓王簿xxx,王簿率xxx軍數萬人在濰水一帶奮力抵抗,后戰敗。
唐時,武德六年(623年),郚城縣并入安丘縣,又將東北部之淳于故地劃入,至此安丘縣西得郚城東境,南得平昌北境,東得昌安全境,東北得淳于故地,幅員漸廣。縣治所由平昌故城遷至今縣城處。唐乾元二年(759年),安丘縣治所移于昌安故城,改名輔唐。五代梁開平二年(908年),復名安丘。五代唐同光元年(923年),再稱輔唐。五代晉天福七年(942年),輔唐改稱膠西,以避國諱。
宋時,開寶四年(971年),改膠西仍曰安丘,縣治所由昌安故城遷至今縣城處,屬密州。自此,安丘縣名、縣治所一直沿襲至今。
金時,屬金朝,境屬山東東路益都府密州。金興定二年(1218年),紅襖軍李全破密州,十月占據安丘。
元時,屬蒙古統治,境屬中書省山東東西道益都路密州。元至正十九年(1359年),在五月發生蝗災,蝗蟲所到之處,溝塹皆平,人不敢通行。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縣城始筑城墻。
明清
明時,洪武二年(1369年)省密州,置青州府,境屬山東布政使司青州府。同年,設稅課局,置渠丘驛。此后由河北省棗強縣、山西省洪洞縣等地陸續遷民來縣內落戶。明景泰三年(1452年),撤銷渠丘驛。
明成化七年(1471年),重修縣城。明萬歷十五年(1587年),春,初行“條編法”,把丁役、土貢等都歸并在田賦里按畝計算征收。次年,縣內分置5坊廂、6鄉,轄174社。
明崇禎十三年(1640年),夏,雨雹成災。秋,大蝗,蝻如平地涌出,道路場園皆滿,莊稼被吃光。冬,大饑,人多吃草根樹皮,餓死多人。明崇禎十五年(1642年),十二月,清兵臨城下,圍城不克而回。明崇禎十七年(1644年),七月,當地義軍遍起,有數千人圍攻縣城,數次未克。八月,安丘屬清。
清時,境屬山東青州府。清康熙二年(1663年),縣以下設6鄉,轄58社。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縣內分置6鄉,轄66社。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縣內分6鄉,下設54社,共轄1092個村。
xxx時期
民國初,屬山東省膠東道,1925年改屬萊膠道,1928年撤道直屬山東省。1938年日軍侵入安丘后,國民黨縣政府流寓縣西南部山區,屬山東省第八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縣城內日偽縣公署屬偽山東省魯南道,1940年改屬偽萊濰道。1945年8月,xxxxxx勝利,日偽統治結束,國民黨縣政府從山區返回縣城,直至1948年4月解放。
1943年7月,xxx、八路軍解放西南山區,建立莒、沂、安xxx根據地。9月在柘山區西古廟村建立安丘縣政府(即xxx民主政府),屬魯中區沂山專署。1945年6月縣境東南部解放,7月在景芝建立淮安縣政府,屬沂山專署。1948年4月安丘全境解放,5月在縣城建立(新)安丘縣政府,屬昌濰專署。時,三縣并存,1949年6月(老)安丘縣改稱丘南縣,(新)安丘縣改稱安丘縣。
中華人民共和國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縣政府改稱縣人民政府。1950年6月,淮安縣改稱濰安縣。時,丘南縣、安丘縣和濰安縣三縣同屬昌濰專區。1952年6月,濰安縣并入安丘縣,1953年8月,丘南縣并入安丘縣。先后屬昌濰專區、昌濰地區、濰坊地區、濰坊市。1956年4月,撤并區鄉,時全縣設2個鎮20個區187個鄉。
1994年1月,安丘撤縣設市,為縣級市,直屬山東省,濰坊市代管。
自然地理
編輯位置境域
安丘市位于山東省中部偏東,濰坊市南部,介于東經118°44′~119°27′,北緯36°05′~36°38′之間,東與高密、昌邑市以濰河為界,西接臨朐縣,南隔渠河與沂水縣、諸城市毗鄰,北連坊子區、昌樂縣。南北xxx距離61.5千米,東西xxx距離65.3千米,市境總面積1712平方千米。
安丘市位置境域
氣候
安丘市地處北溫帶季風區,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溫適中,四季分明,陽光充足,雨熱同季。安丘市全年平均氣溫12.1℃,降水量643.4毫米,日照2587.5小時。市境內受季風影響,春季(3~5月),太陽高度角開始上升,太陽輻射量較多,風多雨少,天氣較暖,降雨量為90~110毫米;夏季(6~8月),太陽高度角最高,接受太陽輻射量最多,受暖濕氣團所控制,天氣炎熱多雨,降雨量為410~510毫米,以7月為最熱,月均氣溫25.8℃;秋季(9~11月),太陽高度角開始降低,接受太陽輻射量減少,暖濕氣團南退,逐漸被大陸氣團所控制,天氣變涼,雨量減少,降雨量為120~150毫米;冬季(12~2月),太陽高度角最低,接受太陽輻射量最少,主要受北方南下的大陸氣團控制,天氣干燥而寒冷,降雨量為30~40毫米,以1月為最冷,月均氣溫零下3.6℃。
地質
安丘市除東部部分地區處在膠萊盆地與膠北弧形隆起西延部分外,絕大部分地處沂沭斷裂帶北段中部,屬華北臺塊隆起部分。縣xxx層自太古代到新生代,除志留紀、泥盆紀、石炭紀、二迭紀及三迭紀五個時代的地層,因古地理環境和地殼構造運動所致缺失外,其他各時代地層均有不同程度的出露。主要巖系有泰山群和粉子山群的變質巖,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的沉積巖以及泰山期侵入體蛇紋巖、角閃巖和燕山期侵入體正長斑巖、花崗斑巖、輝綠巖脈。太平山、大安山、留山和城頂山一帶,有較廣泛的新生界第三系玄武巖噴發。巖層分布以昌邑——大店斷裂為界。其西,多是太古界泰山群和古生界寒武系、奧陶系巖層:其東、北有元古界粉子山群巖層,南有中生界白堊系出露。新生界第三系牛山組呈北東、南西一線出露在縣境西南部的留山、大安山和太平山一帶。新生界第四系為沖積、坡積和殘積物,主要分布于各河流域、殘丘、洼地。
地形地貌
安丘市地處魯中山區東北邊緣,地勢西南高、東北低,隨泰沂山脈延伸自西向東北傾斜,地形地貌以平原為主,占全市總面積的52%,另有低山、丘陵占全市總面積的48%。安丘市西南部為群山隆起的低山區;中北部則是綿延起伏呈脊狀的丘陵地帶;東部為濰河沖積平原。市境最高點為西南邊緣的太平山,海拔523米,最低點是大汶河旅游開發區藺家官莊村北,海拔34.5米。
水文水利
水文
安丘市境內有大小河流56條,多在東、北、南部,均系濰河水系,控制流域面積1884平方千米。主要河流有汶河、渠河、洪溝河3條,汶河自大盛鎮西山北頭村北入境,由西南向東北流經安丘58.6千米,至東北角的經濟開發區小朱旺村東北出境;渠河古稱浯水,發源于太平山南麓,繞山前東流,穿過沂水縣北端入安丘境,沿南部與沂水、諸城交界處東流,于景芝鎮小付崗村東出境,流經安丘71.87千米;洪溝河位于境南,發源于興安街道寒登山東麓,于景芝鎮埠口村北出境后匯入峽山水庫,全長45千米,流域面積384平方千米。市境多處于汶河、渠河之間,其余史角河、鯉龍河、溫泉河、凌河、墨溪河、大苑河、店子河等53條河流縱橫密布全境,絕大部分為汶河、渠河的支流。
水利
2022年,安丘市實施了汶河渠河治理工程、涼水灣頭攔河壩工程、小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和五水庫串聯調水等多個重點水利建設項目。汶河(安丘段)治理工程項目為山東省重點水利工程項目,規劃治理總長度34.61千米,新建硬化堤頂管理道路35.52千米,汶河干流清淤疏浚河道34.61千米,主河槽邊坡護砌8.28千米,改建穿堤涵洞4座,改建小汶河現狀4座擋水堰。汶河涼水灣頭攔河壩工程新建了涼水灣頭砌石攔河壩,提高河道兩岸的地下水位,增加蓄水能力70萬立方米。
截至2023年初,安丘市有水庫102座,其中有大型水庫1座(牟山水庫),中型水庫3座(于家河水庫、尚莊水庫、下株梧水庫),小型水庫98座(24座小一型,74座小二型)。牟山水庫位于濰河支流至汶河中下游,安丘城西南六千米處,水庫于1959年10月動工興建,1960年6月建成蓄水,控制流域面積1262平方千米,總庫容2.81億立方米,是一座以防洪為主,兼顧灌溉、城市供水、發電等綜合效益為一體的大(Ⅱ)型水庫。于家河水庫位于濰河水系渠河上游浯河北支入口處,石埠子鎮于家河村西,水庫于1966年11月動工興建,1967年7月建成蓄水,控制流域面積100平方千米,水庫總庫容5314萬立方米,是一座以防洪為主,兼顧灌溉、城市供水、水產養殖、發電等綜合利用的中型水庫。尚莊水庫位于濰河流域、汶河支游凌河上,大壩工程于1959年10月動工興建,1960年汛前竣工蓄水,控制流域面積68平方千米,總庫容2089萬立方米,是一座集防洪、灌溉、城市供水、養殖、旅游及生態保護等綜合功能于一體的中型水庫。下株梧水庫位于濰河水系渠河支流岔河中游,石埠子鎮岐山村以西,金雞窩、菩薩峪村南,控制流域面積32平方千米,主要是城頂山南坡流域來水,總庫容1634萬立米,是一座集防洪、灌溉、水產養殖等綜合利用的中型水庫。
土壤
安丘市境內土壤分褐土、潮土、棕壤土、砂姜黑土4個土類,10個亞類,16個土屬,51個土種。褐土是安丘市面積xxx,各鄉鎮均有分布的一個土類,面積1342382畝,占全縣可利用土地面積219萬畝的61.1%,褐土因母質為鈣質巖類風化物,故多數集中在中、北部丘陵區;潮土是縣境東部黃旗堡、景芝、臨浯等沖積平原及汶、濰、渠河流域各鄉鎮的主要土類,面積442820畝,占全縣可利用土地面積的20%,居于第二位;棕壤土是縣內分布面積較小的一個土類,面積303640畝,占全縣可利用土地面積的13.8%,因其發育在山丘上部的酸性巖類和基性巖類風化形成的母質上,所以多分布于市境西南山區鄉鎮的部分地區,東、北部的石堆、趙戈、劉家堯等鄉也有零星分布;砂礓黑土是縣內面積最小的一個土類,面積111158畝,占全縣可利用土地面積的5.1%,主要分布在擔山、金冢子、官莊、臨浯、宋官疃、石堆等鄉鎮的低洼地帶。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根據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全市共有土地總面積171160.06公頃(256.74萬畝)。其中,農用地141405.77公頃(212.11萬畝),農用地中耕地77400.35公頃(116.1萬畝);建設用地23783.85公頃(35.68萬畝);未利用地5970.44公頃(8.96萬畝)。全市林地總面積為36556.25公頃,其中有林地(森林面積)28666.73公頃;疏林地2064.29公頃;灌木林地53.64公頃;未成林地4573.12公頃;苗圃地1189.16公頃;無立木林地9.31公頃。全市草地面積2889.66公頃。
礦產資源
截至2023年全市境內共發現礦產資源37種,已探明儲量的共有20種。其中,能源礦產1種、金屬礦產4種、非金屬礦產14種、水汽礦種1種。境內礦產資源分布相對集中,區域礦產特色明顯。金屬礦產多集中分布在市境西南部的大盛、輝渠兩鎮,凌河、柘山、石堆等鎮亦有零星分布;非金屬礦產多集中在西南部山區的凌河、輝渠、石埠子、柘山等鎮。已開采礦種有17種,主要是建筑石料用灰巖、水泥用灰巖,磚瓦用頁巖、冶金用白云巖、玻璃用白云巖、建筑用玄武巖、方解石、重晶石、普通螢石、水泥配料用粘土、膨潤土、陶瓷用砂巖、鐵礦石、鉛鋅礦等。
森林資源
安丘市屬暖溫帶落葉闊葉林帶,天然森林已不存在。現有植被以人工植被為主,其次為自然植被。人工植被除大面積的小麥、玉米、地瓜、大豆、花生、黃煙、蔬菜等農作物外,山丘地區以落葉闊葉林和松柏類為主,平原河谷以農田林網和沿河豐產林網組成的防護林網為主。自然植被以雜草為主,其次是落葉灌木。
水資源
2021年,安丘市人均占有水資源量332立方米,與全省人均占有量(334立方米)基本一致;畝均占有水資源量250立方米,略低于全省畝均占有量(263立方米)。根據全市多年平均雨量資料、牟山水庫徑流資料統計,地區降雨量及徑流量的年際、年內分配不均,水資源空間分布亦不均勻,由西南向東北逐漸減少。市境西南山區多為山地、丘陵,降水量和河川徑流量均較大,呈現“水多地少”特點。而東北部地區多為平原,降水量及河川徑流量相對較小,呈現“水少地多”的特點。連豐、連枯年份出現較多,造成水旱災害頻繁,水資源開發利用難度大。全市多年平均地表水資源量21676萬立方米,地下水資源量16799萬立方米,重復計算7003萬立方米,水資源總量31472萬立方米,平均資源模數18.4萬立方米/平方千米。全市地表水可利用量16682萬立方米,地下水資源量可開采量11084萬立方米,水資源可利用總量24103萬立方米,水資源可利用率76.6%。
生物資源
安丘市內生物資源豐富,其中,植物資源有林木、果樹、花卉、藥草、野草、野菜和農作物等。其中木本植物48科、83屬、139種。其中,用材樹主要樹種有楊樹、黑松、刺槐、國槐、懸鈴木、側柏、柳樹、白榆、楸樹、臭椿、桑、楝、泡桐、銀杏、梓、檀、杜梨、麻櫟、楓楊等;經濟林木以櫻桃、草莓、板栗、蘋果、梨、核桃、紅冠蜜桃、棗、柿子、山楂、杏、葡萄、石榴、李子、桑、花椒、皂莢、文冠果等為主;觀賞樹有雪松、龍柏、檜柏、黃楊、黃櫨、紅楓、紫葉李、蠟梅、連翹、合歡、丁香、女貞、紫薇等。此外,有藥用植物255種,主要有丹參、苦參、遠志、香附、柴胡、半夏、酸棗、漏蘆、茜草、反白草、益母草、車前草、地錦草、鳳仙草等。可作飼料的雜草有46科、186種,可供食用的野菜有苦菜子、曲曲芽、馬齒莧、大薊、灰菜等。
經濟動物中,家畜主要有豬、牛、馬、驢、騾、綿羊、山羊、狗、兔、貓等;家禽主要有雞、鴨、鵝、鴿等。
生物多樣性
植物
截至2023年初,安丘市境內野生木本植物48科、83屬、139種。灌木類主要以酸棗、黃荊、胡枝子、杞柳、白蠟、紫穗槐、簸箕柳為主;藤本類有葛藤、紫藤、野薔薇等。
動物
截至2023年初,安丘市境內共有動物350余種。其中獸類主要有狐貍、狼、獾、猞猁、野兔、刺猬、黃鼠狼等。鳥類主要有麻雀、喜鵲、灰鵲、燕子、黃鸝、白鸛、大天鵝、丹頂鶴、雀鷹、栗鳶、鳳頭蜂鷹、大鵟、灰臉鵟鷹、鵲鷂、紅隼、紅腳隼、灰鶴等。水生動物有魚、蝦、蟹、蚌、甲魚、蛙等。常見的野生動物還有蛇、蝎子、蚯蚓、蜥蜴、壁虎、螞蟻、蜈蚣等。養殖的野生動物主要有紅腹錦雞、白腹錦雞、鴛鴦、疣鼻天鵝、藍孔雀、環頸雉、獼猴、黑熊、鴕鳥、天鵝、火雞。
安丘市內一級野生保護鳥類有白鸛、大天鵝、丹頂鶴等,二級野生保護鳥類有二級雀鷹、栗鳶、鳳頭蜂鷹、大鵟、豆雁等。
自然災害
安丘市主要自然災害有雹災、旱災、洪澇、風災等。安丘是山東省的重雹縣之一,一年多次,年年成災。降雹時間一般出現在4至9月,集中于麥收前后和秋收之前,且多在午后或傍晚。2010年5月,境內大盛鎮、景芝、興安等多處鎮街道遭受冰雹襲擊,農作物、房屋等均受損,造成經濟損失6億元。
安丘市歷來是十年九旱,春旱幾乎年年發生,夏旱、秋旱也經常不斷,春旱多在3~5月份,夏旱多在6月中下旬和7月上旬,秋旱多在8月底9月初,有的年份在9月底10月初。2013年,遭遇秋冬春夏四季連旱,災情特別嚴重的有輝梁、凌河、大汶河、石堆、景芝、柘山、石埠子等鎮街區。
境內洪澇災害多是由于降水強度大或者降雨時間長引起的洪水及漬澇災害,主要發生在6月到8月。2008年7月,新安、興安、官莊等鎮街道遭受暴雨襲擊,直接經濟損失1.6億元,新安街道一夜降雨244毫米,部分道路積水,多處塘壩被洪水沖毀。
市內風災,主要來自冬、春季的大風和麥收前的干熱風及盛夏雷雨天伴隨的龍卷風。2005年4月,紅沙溝、石堆等鎮遭受大風襲擊,xxx風力8級,兩鎮共造成經濟損失400萬元。
行政區劃
編輯截至2022年底,安丘市轄3個街道、9個鎮。
安丘市下轄行政區劃
街道 | 興安街道、新安街道、凌河街道 |
鎮 | 官莊鎮、大盛鎮、石埠子鎮、石堆鎮、柘山鎮、輝渠鎮、郚山鎮、金冢子鎮、景芝鎮 |
參考資料來源 |
政治
編輯現任領導 | ||
中國xxx安丘市委員會 | 書記 | 賈勤清 |
安丘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 主任 | 趙延福 |
安丘市人民政府 | 市長 | 喬日升 |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安丘市委員會 | 主席 | 冷文清 |
- | 表格信息最后更新時間為2023年8月7日 |
人口
編輯人口數量
2021年,安丘市戶籍總人口975660人,294197戶。其中男性500430人,占總人口的51.29%;女性475230人,占總人口的48.71%。0到17歲203360人,18到34歲186234人,35到59歲355855人,60歲以上及230111人。全市城鎮人口總數433271人,占全市總人口44.41%。人口自然增長率為2.32‰。截至2022年末,常住人口為82.96萬人。
民族
截至2021年,安丘市常住少數民族人口1152人,占常住人口總數的1.01‰,涉及35個民族,呈散雜居狀態。人數相對較多的少數民族有滿族264人、白族124人、彝族86人、黎族78人、傈僳族77人、苗族73人、蒙古族72人、壯族62人、朝鮮族62人、回族53人,其他民族人數較少。外來流動少數民族人口1850人,主要為彝族、滿族、回族等。
語言
安丘市語言主要是膠遼話和安丘話。安丘市屬于古青州地域,也是齊魯之邦的古文化地區,這兒的方言土語中,保留了大量古齊魯的古代漢語成分,在整個北方漢語系中占有特殊地位,也有一定的代表性。安丘方言詞匯中有豐富的“子”尾詞,如“茶幾子”“鍋子”等,常以“的”字結構作稱謂,以動賓結構加“的”字表示對人的稱謂,如“教書的”即教師、“開車的”即司機等。此外,部分詞語命名方式極具形象性,如扁嘴兒即鴨、長蟲即蛇等。
宗教信仰
安丘市歷史上有基督教、天主教、佛教和道教四種宗教。安丘市內基督教分長老會、信義會、小群會、耶穌家庭4個教派,1950年皆合并于安丘縣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其中,長老會教會始設于1900年(光緒二十六年),為濰縣樂道院的基層組織,1926至1927年為該教鼎盛期,1937年至1948年因戰事頻繁,處于停頓狀態,1981年后活動日趨正常。其他三個教派中信義會在1950年后不再單獨活動;小群會于1965年后不再活動;耶穌家庭在1958年解體。2018年,安丘市基督教會依法等級的活動點有42處,信徒人數近兩萬人,遍布全市各鄉鎮。
天主教最先由意大利和法國教士入縣內傳教。1900年(光緒二十六年)后,德國傳教士又至,教徒逐漸增多。但隨著發展到后來,僅白石嶺村有少數人時有活動。佛教和道教由來已久,何時傳入無考。佛教徒為僧侶,皆為禪宗,分臨濟及曹洞別支賈菩薩兩派,無業林、不演教、不傳戒;道教分尤門、華山、鶴山3派。兩教主要場所有三教堂、膏潤廟、青云寺、蓮池廟、靈山廟等。
經濟
編輯綜述
安丘市是農業大市,農業生產歷史悠久,農業種植以小麥、玉米、小米、花生、櫻桃、草莓、大姜、大蒜、黃煙等為主。農產品質量安全區域化管理“安丘模式”在全省、全國推廣,是全國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典型示范區和全國創建農業綜合標準化示范市。安丘市工業四大主導產業有裝備制造、食品加工、電子信息、節能環保。2022年度,安丘市地區生產總值(GDP)完成423.56億元,同比增長4.5%,在濰坊市各縣市區、市屬開發區生產總值完成排行榜中排名第七;其中:xxx產業增加值64.98億元,同比增長2.8%,第二產業增加值123.51億元,同比增長5.0%,第三產業增加值235.06億元,同比增長4.7%。
xxx產業
安丘市農產品資源豐富,xxx產業以小麥、玉米、小米、花生、櫻桃、草莓、大姜、大蔥、大蒜、黃煙等多種農產品的種植為主,安丘市優質農產品基地在2021年入選山東省優質產品基地品牌價值10強榜單的第6名,品牌價值高達216億元。2022年度,安丘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22.70億元,其中農業產值82.03億元,林業產值1.36億元,畜牧業產值31.11億元,漁業產值0.49億元,農林牧漁業服務業產值7.71億元。農作物總播種面積11.82萬公頃,糧食總產量為33.33萬噸,蔬菜總產量208.58萬噸,肉類總產量10.69萬噸,牛奶總產量0.91萬噸,禽蛋總產量8.62萬噸。
安丘市擁有安丘大姜、安丘板栗、柘山花生、安丘大蔥、石埠子櫻桃、安丘蜜桃、安丘兩河大蒜、輝渠望海山小米共8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安丘大姜常年種植面積在20萬畝左右,總產近100萬噸,是全國種植面積xxx、單產最高、總產最多的市;安丘柘山鎮是板栗大鎮,素有“板栗之鄉”美稱,2022年全鎮種植板栗10000余畝,收獲板栗達2000余噸;安丘市柘山鎮花生產業規模xxx,標準化種植基地8萬畝以上,占農作物面積的90%以上;安丘大蔥種植面積常年穩定在30萬畝,總產量達120萬噸,產值約18.1億元,是安丘市農民增收致富的支柱產品之一,入選中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安丘石埠子鎮櫻桃產業已形成“早有大棚小櫻桃、中有普通櫻桃、晚有大櫻桃”的三大品系,全鎮櫻桃種植面積達到2000公頃,年創收4.5億元;安丘是“中國蜜桃之鄉”,桃子種植面積達近十萬畝,主要分布在官莊鎮、輝渠鎮等地;安丘“兩河大蒜”,因產于安丘市官莊鎮兩河村而得名,全市大蒜種植面積在兩萬畝左右。
第二產業
截至2023年,安丘市工業體系完善,以食品加工、裝備制造、節能環保、電子信息為四大主導產業。2022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實現營業收入456億元。其中,規模以上食品產業實現收入191.1億元,裝備制造業實現收入127.9億元,重點培育發展的節能環保產業實現增加值和收入分別增長4.4%和6.7%,電子信息產業實現增加值和收入分別增長13%和6.2%。
食品加工是安丘市的傳統支柱產業,在該產業規劃上,安丘市打造了中日韓高端預制菜食品產業園,市內除了擁有魯豐、源清田等本地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外,還引進了正大、中糧、華潤、日世、匯源等知名企業落地,構建了覆蓋農產品生產、加工、研發、出口的全產業鏈,年出口蔬菜40萬噸,出口額常年占全省的1/7,連續7年被確定為全國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在裝備制造產業上,安丘市有多種業態集聚,有以拉普達、中科滕森為代表的整機裝備業,以埃爾派、精華為代表的粉體設備業,以華安鐵塔、五洲鼎益為代表的電力鐵塔業,以盛祥、華豐為代表的動力裝備業等。在電子信息產業領域,安丘市引進了總投資10億元的青云數據湖產業園,建設了環膠東半島xxx的城市數據湖,同時,與全球微電聲領域龍頭企業歌爾集團合作,共同打造了怡力智能硬件制造產業園及配套產業園。在節能環保產業,安丘市在多個細分領域獨占鰲頭,市境內藍想環境的消白霧、天潔環保的礦山粉塵治理、恒科環保的脫硫脫硝、盛寶科技的傳熱換熱等,都處于行業xxx地位。
第三產業
安丘市服務業有電子商務、全域旅游、健康養老、現代金融等。2022年度,安丘市限額以上重點服務業企業達到25家,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2.5%,批發業銷售額同比增長5.1%,零售額銷售額同比下降1.0%,住宿業營業額同比增長0.3%,餐飲業營業額同比增長2.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1.3%。此外,安丘市金融信貸增長較快,保險行業穩步發展,截至2022年末,全市各項xxx余額614.32億元,較年初增加69.47億元,各項存款余額738.34億元,較年初增加83.34億元;全市保險機構共為社會承擔責任風險30278.4億元,同比增長60.41%。保費收入16.73億元,同比增長0.3%。
在電子商務領域,安丘市于2016年被創建為省級電子商務示范縣,之后先后引進建設了頤高電子商務產業園、興安電子商務創業園等園區,以及安丘市創業創新孵化基地、電子商務孵化器,引進孵化電商企業100多家。山東景芝電子商務公司、未來工場電子商務公司、安丘順為電子商務公司被評為省級電子商務示范企業。2021年,全市電商企業、網店發展到近2000家。此外,安丘市還重視跨境電商產業發展,創建的安丘市中國農創港跨境電商產業園榮獲山東省重點培育的跨境電商產業園認證,截至2022年10月,全市有跨境電商進出口實績的企業達到75家。
在旅游產業上,安丘市旅游部門堅持“全域旅游、全城共建、全民共享”的發展理念,打造提升“品質鄉村·田園安丘”旅游品牌,從“景點旅游”轉型為“全域旅游”,構建了“全景安丘、景城一體、村景融合”的全域旅游發展新格局,全年接待游客可達800多萬人次。在健康養老產業,安丘市引進建設了中頤龍湖康養小鎮,小鎮占地4000畝,集健康居住、體育休閑、生態旅游、醫療頤養、商業服務、教育培訓、農業科普等配套功能于一體,構筑起了多功能、現代化的創新型智慧康養服務體系。在現代金融產業,截至2023年,安丘境內有銀行機構15家,營業網點89處。
經濟功能區
綜述
安丘市境內經濟功能區主要有安丘經濟開發區和大汶河旅游開發區。此外還規劃建設了中日韓高端預制菜食品產業園、生物科技產業園、電子科技產業園、復合新材料產業園、現代物流產業園等一批特色產業園區。
安丘市經濟園區名錄(部分)
名稱 | 規劃面積 | 產業分類 | 參考資料 |
安丘市經濟開發區 | 55平方千米 | 機械制造、食品加工、紡織服裝、電力鐵塔、新材料 | |
大汶河旅游開發區 | 97平方千米 | 現代農業發展、旅游服務業、智能制造、新材料、優質種業、預制菜等新興產業 | |
中日韓高端預制菜食品產業園 | 6000余畝 | 現代農業 | |
安丘市生物科技產業園 | 600畝 | 生物制藥、寵物食品、畜牧培育 | |
電子信息產業園 | 1154畝 | 電子信息 | |
新材料產業園 | 800畝 | 重點發展新型建筑材料 | |
安丘農谷物流園 | 760畝 | 現代物流 | |
安丘網驛智能制造產業園 | 800畝 | 高端裝備 |
安丘經濟開發區
安丘經濟開發區是1992年經省政府批準設立的省級開發區,其前身是安丘外向型工業加工區,2002年2月經省政府批準更名為安丘經濟開發區。該區位于安丘最北部,區劃面積55平方千米,東距青島120千米,西距省會濟南200千米,南距日照120千米,20分鐘即可到達濰坊中心城區。規劃布局上有行政辦公區、工業項目區、生活服務區三大功能區,此外以特色產業園區建設為載體,逐步形成了機械制造、食品加工、紡織服裝、電力鐵塔、新材料五大主導產業。
安丘經濟開發區
大汶河旅游開發區
安丘市大汶河旅游開發區位于安丘市南城區東北部,總面積約97平方千米。開發區北依大汶河,內有青云山、青云湖景區,具有得天獨厚的生態旅游資源。206國道、省道下小路從境內穿過,青云山路、永安路、文化路、蓮花山路、青龍湖路、樂源大道等城區道路構成了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該區現代農業發展以蔬菜、林果、苗木三大產業為主導,種植大姜、大蔥、大蒜、蘆筍、洋蔥、西瓜等高效作物面積4萬畝,丘陵以發展林果業為主,種植梨、杏、蘋果、蜜桃、大櫻桃等2500畝,發展許戈優質梨1200畝,成功舉辦了四屆青云山梨花節,促進了旅游業發展。依托青云山和青云湖景區,截至2023年,該區新發展起餐飲、休閑、娛樂等服務業企業200余家。引進宏泰精密智能制造、青云山農產品智慧交易市場等過億元項目10個,智能制造、新材料、優質種業、預制菜等新興產業加快發展,富邦藥業、圣川飲品等企業獲評省級以上“隱形冠軍”和“專精特新”企業。
大汶河旅游開發區內青云湖
重點企業
山東景芝酒業股份有限公司
山東景芝酒業股份有限公司,位于安丘市景芝鎮,迄今已有5000年釀酒歷史。前身為1948年集景芝鎮72家釀酒作坊于一體創立中國最早的國營白酒企業之一山東景芝酒廠,1993年經山東省體改委批準改為股份制企業。公司以白酒釀造為主,此外還有工業旅游、熱電、紙箱、蛋白飼料、污水處理等多元化產業。公司占地面積80萬平方米,年產商品白酒能力10萬噸,是山東省大型重點釀酒企業、中國白酒生產50強企業、中國xxx的芝麻香型白酒生產企業。榮獲全省業內惟一山東省省長質量獎、中國芝麻香型白酒領軍企業、中國酒業文化百強企業等稱號。被確立為山東省循環經濟示范單位、山東省環境友好企業、山東省工業旅游示范點、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中國芝麻香白酒xxx鎮和中國芝麻香白酒生態釀造產區。擁有以一品景芝為代表的芝麻香型系列,以景陽春為代表的濃香型系列,以景芝白乾為代表的傳統酒系列,以陽春滋補酒為代表的營養保健型系列四大系列品牌。
山東景芝酒業股份有限公司
安丘市魯安藥業有限責任公司
安丘市魯安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始建于1980年,是一家生產經營化學原料藥撲熱息痛、DC級撲熱息痛(直接壓片級)、片劑等產品的現代化制藥企業。產品通過國家藥監局GMP認證,美國FDA(食品和藥物管理局)認證和歐盟EDQM(歐洲藥品質量管理局)認證,及眾多國際知名制藥公司的質量審計,90%以上的產品出口到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撲熱息痛年生產能力4萬噸、DC級撲熱息痛年生產能力2萬噸,位居世界xxx位;片劑年生產能力50億片。自主開發的熱息痛片通過國家藥監局一致性評價審批。公司榮獲“2020中國化學制藥行業工業企業綜合實力百強”“2020中國化學制藥行業原料藥出口型優秀企業品牌”、山東省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濰坊市“厚道魯商”品牌企業、濰坊市百強民營企業等稱號。注冊商標“魯安”被評定為中國馳名商標。
安丘市魯安藥業有限責任公司
山東魯豐集團有限公司
山東魯豐集團有限公司始建于1976年9月,位于安丘經濟開發區外食街11號,廠區占地52.9萬平方米,是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中國名牌產品生產企業、中國馳名商標企業。主要生產禽肉制品、調理食品、面食品、罐頭食品、冷凍果蔬、干果、面粉等系列產品1000多個品種、規格,年加工能力20萬噸。產品主要銷往日本、美國及歐盟等國家和國內高端地區。魯豐品牌榮獲全國十大“魅力品牌”,魯豐集團先后被認定全國“三同”示范企業、全國質量和服務誠信優秀企業、省富民興魯勞動獎狀企業、“厚德魯商”企業、低碳山東貢獻企業、濰坊市市長質量獎企業。
山東魯豐集團有限公司
社會事業
編輯教育
2021年,全市有各級各類學校96所,其中小學59所、初中27所(含九年一貫制學校7所)、普通高中4所(市xxx中學、第二中學、實驗中學、青云學府)、民辦普通高中1所(市弘毅中學)、職業中專1所(安丘市職業中等專業學校)、特殊教育學校1所(安丘市特殊教育學校)、體校1所、青少年科技創新實踐教育基地1所、教師進修學校1所,在校學生10.6萬人;幼兒園178所,在園幼兒3萬人;教職工8767人。
2023年6月,濰坊食品科技職業學院揭牌儀式在安丘市舉行,安丘市高等職業院校實現“零的突破”。
安丘市普通高等院校信息
學校名稱 | 主管部門 | 辦學層次 | 辦學性質 |
濰坊食品科技職業學院 | 省市兩級管理、以濰坊市為主 | 專科 | 民辦非營利性 |
濰坊食品科技職業學院
衛生健康
至2021年底,全市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602處。其中市直醫療衛生單位9個、各鎮(街、區)衛生院19所、村級衛生機構414個、社會辦醫機構160個。全市有編制床位3974個,實有床位4483個。全市衛生健康系統有衛生技術人才4898名,其中碩士研究生194名、本科學歷2715名;具有高級職稱57名、副高級職稱283名、中級職稱1710名。
安丘市主要醫院
醫院名稱 | 地址 | 簡介 |
安丘市人民醫院 | 學府街159號 | 始建于1950年,是三級乙等綜合醫院、濰坊醫學院非隸屬附屬醫院。有南、北兩個院區,總建筑面積30萬平方米,開放床位1600張。北院設所有專業門診、病房,南院設門診急診、中醫科、中西醫結合科、兒科、ICU、感染科、所有醫技科室 |
安丘市中醫院 | 永安路248號 | 創建于1986年6月,是一所集醫療、急救、保健、教學和科研于一體的綜合性二級甲等醫院,先后榮獲“山東省衛生系統先進集體”、“山東省農村衛生工作先進集體”、“山東省衛生先進單位”、“省級消費者滿意單位”、“濰坊市文明單位”等榮譽稱號 |
安丘市婦幼保健院 | 雙豐大道1196號 | 建于1953年,是集醫療、保健、預防、康復等為一體,以婦科、產科、兒科為主導,內、外、中醫等科室齊全的“三級乙等婦幼保健院” |
安丘市市立醫院 | 永安路344號 | 是由政府舉辦的市直公立綜合醫院,分為西院區(原白求恩醫院)、東院區(原衛生學校)兩個院區。2012年被確定為全國311家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單位之一,藥品實行進價銷售。2016年被確定為安丘市白內障慈善復明工程定點醫院,是各種醫療保險、社會保險、城鎮醫療和濰坊120急救中心定點醫院 |
注:僅列代表性醫院,參考資料來源 |
安丘市人民醫院
科技
2021年,安丘市列入山東省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能力提升工程4項、濰坊市科技計劃項目12項;獲濰坊市科技進步獎3項;2人獲濰坊市鳶都產業領軍人才。截至2021年底,全市有高新技術企業52家,擁有濰坊市級以上研發機構192個,其中省級34個。
文化事業
截至2021年,安丘市連續28年保持“全國文化先進縣”稱號。市京劇團所承擔的“一村一年一場戲工程”共演出200余場,為慶祝中xxx產黨建黨100周年創作排演現代京劇《頭雁》,入圍第十二屆山東文化藝術節。此外,安丘市文化館、圖書館和博物館健全,截止2021年底,市博物館有各類文物藏品30個門類3000余件,其中珍貴文物342件(一級文物8件、二級文物48件、三級文物286件)。
安丘市圖書館
體育
2021年,安丘市在市中心城區免費發放健身路徑88套,室內乒乓球臺30付、室外60付,籃球架40付,中心城區“15分鐘健身圈”工程不斷提升;為各鎮街區發放各類體育、健身器材711件(套、副);為部分中小學校增加各類體育、健身器材111件(套、副)。共開展群眾體育活動26項,參加人次10萬余人。全市有21名運動員參加省級以上大型賽事,奪得金牌8枚、銀牌4枚、銅牌2枚。派出500多名運動員和教練員參加濰坊市青少年17項錦標賽比賽,獲金牌124枚、銀牌39枚、銅牌30枚,7個項目獲體育道德風尚獎。截至2021年底全市體育社會組織總量67家;體育xxx銷售網點96處,全年銷售額1.30億元。
環保
2021年,安丘市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為4.52,優良天數289天、優良率79%;PM2.5平均濃度41微克/立方米。全市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省控以上斷面水質指數5.54,市控以上斷面水質指數5.90;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xxx。土壤環境質量總體穩定。
在大氣污染方面,安丘市2021年全面實施排污許可管理,3000余家生產經營單位全部完成發證、登記、清理任務;加強工業企業無組織排放控制,對21家重點排污單位實行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完成9家重點企業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整治;抓能源結構調整,嚴控燃煤污染,景芝酒業兩臺20噸燃煤鍋爐完成清潔能源替代;加大農村清潔取暖改造力度,采取地源熱泵、碳晶電暖、清潔型煤等方式改造16082戶。同時推進了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年產10萬噸生物質顆粒項目和3MW沼氣發電項目。
在水污染方面,2021年,安丘市超額完成全市221個村的污水治理任務;強化工業廢水治理,開展涉水企業排查整治,全年查處涉水企業環境違法問題113家、37個。在土地污染方面,2021年,全市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xxx,危險廢物、醫療廢物安全處置率xxx,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95%以上。此外,全市森林覆蓋率截至2023年為16.76%,林木綠化率為21.34%。
社會保障
2022年,安丘市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5.3%和7.1%,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覆蓋率達到xxx。
交通
編輯綜述
安丘市交通便利,區位優勢明顯,地處青濰日(青島、濰坊、日照)組團中心區域。境內高速公路有濰日高速和濰青高速,國道有威汕線G206、省道有下小線S221、省道央贛線S222和省道濟青線S102等。
公路
截至2021年底,安丘市公路通車里程達到了3735.293千米,其中,高速公路29千米(濰日高速)、國道39.662千米、省道113.525千米(下小線60.545千米、央贛線36.041千米、濟青線16.939千米)、縣道536.745千米、鄉道638.902千米、村道2377.458千米。
高速公路方面,安丘市地處濰坊腹地,青銀高速公路(G20)、青蘭高速公路(G22)和沈海高速公路(G15)、長深高速公路(G25)兩東西兩南北走向在安丘形成一個“井”字形,將安丘全境包圍在其中,安丘市區到最近的青銀高速公路(G20)收費站20千米,到青蘭高速公路(G22)收費站50千米。2018年,濰日高速安丘段正式建成通車,境內全長30.338千米。2022年,途徑安丘市的濰青高速建成通車,從安丘到青島需要一小時左右的車程。
國、省道等主要道路方面,G206從新安街道進入安丘境內,途徑安丘市區,南北縱貫安丘全境,由景芝鎮出境;S221由新安街道進入安丘境內,途徑安丘市區和凌河鎮東西走向由大盛鎮出境;S222從安丘經濟技術開發區進入安丘境內,途徑安丘市區,南北縱貫安丘全境,從官莊鎮出境,南北連接青銀高速公路和青蘭高速公路。
縣級公路與其他公路方面,安丘市作為山東省第二批“村級公路網化示范縣”、山東省“四好農村路”示范縣,全市農村公路路網完善,村與村之間均實現了硬化道路有效連接的網化目標。
鐵路
鐵路方面,正在規劃中的京滬二線濰坊至宿遷高速鐵路段途經安丘市境,并在城區東部設安丘站,計劃于2023年年內開工建設,工期約三年半。建成后北上北京2小時,南下上海2.5小時。
公共交通
截至2021年底,安丘市有客運車輛796輛,其中客運班車121輛、城鄉新能源公交車183輛、城市新能源公交車200輛、出租車292輛;城區公共自行車站點171個、鎖車樁3800個、自行車3480輛。
人文
編輯綜述
安丘人文底蘊深厚,境內歷史文化古跡眾多,已發掘大汶河、龍山、商周等歷史文化遺址110處、文物1萬余件,有庵上石坊、公冶長書院、大型漢畫像石墓等珍貴歷史文化遺產。民俗文化豐厚,木版年畫、剪紙、泥塑、戲曲等代代相傳、歷久不衰。安丘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豐富,有東路大鼓、安丘剪紙、孫臏拳等184項非遺項目。
文物古跡
安丘市文物資源豐富,截至2022年,有不可移動文物176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處(齊長城遺址、董家莊漢畫像石墓)、省級11處;市博物館有館藏文物30個門類3626件(套)。
安丘市(國家、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名稱 | 時代 | 地址 | 級別和批次 |
齊長城遺址 | 春秋、戰國 | 安丘市 | (2001年)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董家莊漢畫像石墓 | 東漢 | 安丘市濰安路 | (2013年)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董家莊漢畫像石墓 | 東漢 | 安丘市濰安路 | (2006年)山東省第三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
東筆墨莊遺址 | 新石器時代至周 | 安丘市景芝鎮 | (2013年)山東省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
公冶長書院遺址 | 明、清 | 安丘市石埠子鎮 | |
留山廟遺址 | 清 | 安丘市輝渠鎮、凌河鎮 | |
南郚遺址 | 新石器時代至漢 | 安丘市凌河鎮 | |
仉崗堯上遺址 | 新石器時代至周 | 安丘市景芝鎮 | |
黃石板坡戰斗紀念地 | 1944年 | 安丘市輝渠鎮 | (2015年)山東省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
南校場燒鍋遺址 | xxx、中華人民共和國 | 安丘市景芝鎮 | |
管寧墓 | 三國 | 濰坊市安丘市官莊鎮 | (2022年)山東省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
召忽墓 | 東周 | 濰坊市安丘市石埠子鎮 | |
劉鄩墓 | 五代 | 濰坊市安丘市新安街道 |
齊長城遺址
齊長城是春秋戰國時期齊國為爭霸天下而修建的軍事巨防,修建于公元前685年至公元前485年間,比秦長城早400余年。齊長城貫穿于安丘市西南部的大山之巔,自安丘西南部與臨朐、沂水交界處的太平山入境,沿安丘與沂水分界線東行,在春秋戰國時期,是齊、魯、莒三國分界線。境內途經75座山峰,全長46550米,現有遺址39000米,占總長度的83.7%。200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齊長城遺址
董家莊漢畫像石墓
董家莊漢畫像石墓原址在凌河鎮董家莊村北,是全國迄今發現的規模xxx的漢畫像石墓之一,年代屬東漢晚期。1959年由山東省文物管理處派員發掘并遷至縣城。1963年在縣城北關果園(現安丘市博物館院內)復原。石墓由甬道和前、中、后三室及兩耳室組成,南北長14米,東西寬7.91米。除甬道以磚鋪地外,其余全部用預制石材構筑。共用石材224塊,其中103塊刻有畫像,組成畫面69幅,面積147平方米。畫像內容以奇禽異獸為主,神話傳說、社會生活和歷史故事方面的題材也較豐富。畫像分別采用淺浮雕、高浮雕、透雕、凹面陰線刻等不同技法,瑰麗多姿。2006年被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被國務院公布為xxx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董家莊漢畫像石墓
非物質文化遺產
安丘市現有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共184項,涵蓋民間文學、傳統技藝、民俗等10大門類。其中,xxx2項、省級16項、濰坊市級48項。
安丘市(國家、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名稱 | 類別 | 等級 | 類型 | 批次 |
景芝酒傳統釀造技藝 | 傳統技藝 | xxx | 擴展項目 | (2021年)第五批xxx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孫臏拳 | 傳統體育、游藝與雜技 | xxx | 新增項目 | (2011年)第三批xxx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留山傳說 | 民間文學 | 省級 | 新增項目 | (2021年)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尚派形意拳 | 傳統體育、游藝與雜技 | 省級 | 擴展項目 | |
殷氏金鎧甲正骨醫術 | 傳統醫藥 | 省級 | 擴展項目 | |
院莊風箱手工技藝 | 傳統技藝 | 省級 | 新增項目 | (2016年)第四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酒xxx說 | 民間文學 | 省級 | 新增項目 | |
安丘木板年畫 | 傳統美術 | 省級 | 擴展項目 | |
李左車傳說 | 民間文學 | 省級 | 新增項目 | (2013年)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地功拳 | 傳統體育、游藝與雜技 | 省級 | 新增項目 | |
木桿秤制作技藝 | 傳統技藝 | 省級 | 新增項目 | |
安丘查拳 | 傳統體育、游藝與雜技 | 省級 | 擴展項目 | |
泥塑(安丘泥人) | 傳統美術 | 省級 | 擴展項目 | |
公冶長傳說 | 民間文學 | 省級 | 新增項目 | (2009年)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東路大鼓 | 曲藝 | 省級 | 新增項目 | |
孫臏拳 | 傳統體育、游藝與雜技 | 省級 | 新增項目 | |
董家骨科正骨療法 | 傳統醫藥 | 省級 | 新增項目 | |
景芝酒傳統釀造技藝 | 傳統技藝 | 省級 | 新增項目 | (2006年)xxx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孫臏拳
孫臏拳是以戰國軍事家孫臏的名字命名的中華古拳。孫臏拳又稱“大架拳”,又有“二節腿”“長袖拳”之稱,流傳于山東各地,安丘市是孫臏拳的主要流傳地。孫臏拳現存三個完整套拳路,共計360手:為32手(中架),64手(小架),96手(大架),另168手為散手。孫臏拳技術和理論體系完整,以孫臏智慧為文化內涵,同時融涉了孫臏的兵法思想。2011年,入選第三批xxx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孫臏拳
景芝酒傳統釀造技藝
景芝白酒傳統釀造技藝是一個極為特殊而復雜的過程,源于宋元,成名于明清,興盛于民國傳承至今。在長期的傳承實踐中,形成了原料為“當地產黑萼青茬高粱,輔料為谷殼,粉碎呈“梅花瓣、無跑生”,配料“無團糟、無白眼”,裝甑“輕、松、勻、薄、準、平”,蒸餾“大氣追尾”,糊化“熟而不粘,內無生心”的釀酒秘訣。2021年,入選第五批xxx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是繼首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基地、“世界美酒特色產區”、國家工業遺產之后的又一個重量級榮譽。
景芝酒傳統釀造技藝
飲食
安丘有著悠久的飲食文化。安丘人傳承了春秋時期“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飲食文化,尤其是明朝以來,創造了“三頁餅”“金絲面”“紅燒濰鯉”“綠豆糕”“芝泮燒肉”“醬茄子”“拔絲油餅”“豌豆黃”安丘八大名吃。
景芝三頁餅
景芝三頁餅,為山東地方名吃,因其“三頁如一,葉薄如紙,一抖三頁開”而得名。它以精面粉、細食鹽加水和面,外加生豆油,經搟制、鏊烙而成。其成品薄如蟬翼,軟如錦綢,焦柔相濟,入口筋香。若將其涼透疊起,可數日不爆,柔軟如初。1987年,景芝三頁餅獲省優產品稱號;其后,再獲第十一屆國際風箏會博覽會金獎,第十二屆國際風箏會參展榮譽獎;現已被列入《山東名吃大全》和《山東風物志》。
景芝三頁餅
景芝金絲面
景芝金絲面,已有300多年的歷史,與三頁餅同為白案佳品,因色黃絲細,猶如金絲得名。金絲面以精面粉、雞蛋和食鹽為原料,先把雞蛋打入盆內調勻,再加入精面粉和食鹽,和為硬面,搟成透明薄餅,切為細絲,出鍋后放入雞湯內,加適量食醋、芝麻油、蝦米、胡椒面、香椿末、香菜梗或嫩韭菜等佐料。金絲面顏色淡黃,細如金絲,軟硬適度,清香可口。
景芝金絲面
芝泮燒肉
芝泮燒肉,產于景芝鎮芝泮村,起源于明朝年初,流傳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該品采用明朝宮廷膳食秘方制作,精選鍺肉、牛肉、驢肉、雞腿等做原料,添加幾十種名貴中藥,經洗、揉、煮、熏、烤等多道工序精心加工而成。芝泮燒肉于1997年獲第14屆濰坊國際風箏會農副產品博覽會金獎。1997年被山東省貿易廳評定為“山東名小吃“。2006年11月,該項目被推薦申報xxx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并被收入《山東地方名吃大全》。
芝泮燒肉
藝術
安丘市民間藝術有東路大鼓、木版年畫、面塑、根雕、烙畫、泥人、剪紙、刺繡、絹花、核雕、扒繡、八極拳等。
安丘剪紙
安丘剪紙廣泛流傳于昌濰地區,距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據多方考證,安丘剪紙最早興起于清末民國時期,以安丘民間藝人潘劉氏最為著名,后經幾代藝人精心傳承,安丘民間誕生了眾多美輪美奐的剪紙藝術作品,廣受人民群眾的喜愛。“安丘剪紙”不論在技法上,題材上,表現形式上,還是原材料的選擇上,都是獨出心裁,獨具匠心,獨具一格。種類繁多,題材廣泛,造型夸張,手法靈活,形成了內容豐富,形式新穎,獨具風格的安丘剪紙藝術。2020年被濰坊市人民政府公布為濰坊市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有周來霞、孫淑華、張玲玲等。
安丘剪紙藝術
東路大鼓
東路大鼓又名“老東口”,它吸收了肘鼓子、茂腔等當地流行的曲藝、戲曲音樂,發展而成的一種民間鼓曲藝術形式。冠以“東路大鼓”為的是有別于山東西部地區的鼓書流派。其曲調吸收了地方戲曲和民間小調的營養,調性清晰、結構完整、板式齊全、曲牌較多。東路大鼓由多人化妝登臺演出,用多種樂器伴奏,能夠像地方戲曲一樣表現較為復雜的故事情節,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愛。2009年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丁淑紅、丁麗華等。
安丘東路大鼓
木版年畫
早在明清兩代,安丘城區和西南山區就有木版年畫藝人進行紙牌、門神、灶王、老虎、胖孩子的生產,特別是安丘生產的紙牌在膠東半島頗有名氣,暢銷全國。新中國成立后,受濰縣年畫的影響,安丘的民間藝人通過親友學習濰縣年畫技藝,利用農閑季節制作木版年畫,逐漸形成了安丘城、景芝、柘山、官莊、黃旗堡等村鎮的木版年畫生產群體。八十年代以來,柘山鎮的沂蒙年畫館、文化館等民間藝人和文化工作者創作和展示了百余種不同規格的木版年畫,并屢屢獲獎,使安丘木版年畫這一傳統手工技藝延續至今。安丘木版年畫就地取材,制作器具的材料與眾不同。刷色是用荻子草穗刷,印刷壓紙用方瓜、地瓜、蘿卜。2016年被列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安丘木板年畫
風景名勝
編輯綜述
安丘市有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3處、國家AAA級旅游景區5處,國家濕地公園2處、國家森林公園1處,全國特色景觀旅游名鎮2個、省級旅游強鄉鎮4個,被評為省級森林城市、省級優秀旅游城市。2023年xxx季度,安丘市接待游客120.51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13.02億元。
重要景點
齊魯酒地
齊魯酒地位于安丘市北區青龍山區域,由山東景芝酒業股份有限公司投資建設,規劃占地近10000畝,景區內建成有青龍文化小鎮、酒文化博覽中心、月亮灣婚紗攝影基地、房車自駕車營地、開心主題樂園、千畝花海等文旅項目;配套五星級齊魯酒地裕景大酒店、新柜e族集裝箱文化酒店、火車驛站特色餐飲等旅居體驗項目;配備素質拓展基地、CS野戰營地、草地高智爾球場、風箏放飛場、騎行道等體育運動設施,是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
齊魯酒地
青云山民俗游樂園
青云山民俗游樂園位于安丘市青云山路東首,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占地5000畝,是一處以民俗文化為主題,集旅游觀光、休閑、娛樂、度假、購物于一體的大型綜合性旅游景區,有“齊魯民俗xxx園”的美譽。該園依托青云山的自然地貌,建有江南秀色、民族風情、野生動物、休閑娛樂、齊魯民俗、桃花源、神秘野人谷等功能區,有民族歌舞、動物競技、齊魯婚俗、地方戲、奇人絕技表演等豐富的演藝活動。
青云山民俗游樂園
景芝酒之城
“酒之城”位于安丘市景芝鎮景酒大道010號,是仿照漢式建筑建造的以展示酒文化為內容的特色建筑,負一層為導購中心;一層中央為集包裝、倉儲、物流于一體的單體包裝中心;二層“回”字型走廊為景芝酒文化展覽中心,分序廳、歷史酒源、釀制酒藝、人物酒杰、文化酒韻、譽名酒揚和品酒七大主題展區。“景芝酒文化展覽中心”和“酒之城”題名均由中國書法家歐陽中石先生書寫。景芝酒之城總投資近1.2億元,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
景芝酒之城
五龍山景區
五龍山景區為國家AAA級旅游景區,位于郚山鎮駐地東南4千米,海拔396米,面積25平方千米,五龍山由北向南依次由麒麟峰、鷹嘴峰、兵營峰、南天門、唐王峰組成,恰似五條昂首騰空的蛟龍翻云覆雨,故稱五龍山。怪石、奇松、幽洞、醴泉被稱為五龍山“四絕”,怪石奇觀有600多處。
五龍山
城頂山生態旅游區
城頂山生態旅游區位于安丘市石埠子鎮孟家旺村,為國家AAA級旅游景區,景區占地454公頃,孔子的高徒兼佳婿公冶長曾在此讀書講學,是一處突出人文、歷史特色,集旅游、休閑、娛樂、購物于一體的綜合性景區。景區層巒疊嶂、樹茂林豐,氣候宜人、景色秀麗,早在明代就以“青云作院擬蓬萊”被列為安丘八景之一。近年來,開發完善了石坊、千年古銀杏、公冶祠、青云寺、神根祠、楸林、游樂園、跑馬場、齊長城遺址、甕城、書院山莊等功能區。
城頂山生態旅游區
對外交流
編輯時間 | 事件 |
2023年 | 安丘市人民政府參與德國xxx華人春晚2023“慕城之春—慕尼黑學聯春晚”,安丘宣傳視頻《世界的菜籃子—中國·安丘》作為開場片進行投放 |
山東濰坊安丘城市宣傳片在世界大流量商圈,被稱為“世界十字路口”的紐約時報廣場播出 |
著名人物
編輯姓名 | 簡介 | 參考資料 |
陳規 (1072—1141年) | 字元則,宋抗金將領,著名軍事家,籍安丘 | |
劉大同 (1865—1952年) | 原名劉建封,又名劉石蓀,民初改名劉大同,字桐階,號芝叟、風道人、芝里老人、天池釣叟等,民主xxx先驅,清末秀才,出生于安丘浯河邊芝泮村。著有《長白山江崗志略》《長白設治兼勘分奉吉界線書》《白山紀詠》3篇著述 | |
吳金鼎 (1901—1948年) | 字禹銘,著名考古學家,出生于安丘萬戈莊。任齊魯大學訓導長、文學院院長、國學研究所主任和圖書館主任等職 | |
王筠 (1784—1854年) | 字貫山,又字伯堅,號友,清代文字學家,安丘景芝鎮宋官疃村人。著有《說文釋例》20卷、《說文系傳校錄》等共50余種著作,數百卷之多 | |
曹貞吉 (1634—1698年) | 字升六,號實庵,著名詩人,安丘興安街道東關人。著有《珂雪詞》《珂雪詩》等 | |
劉正宗 (1594—1661年) | 字可宗,號憲石,賜號中軒,清朝閣老,安丘興安街道城里人。著有《逋齋詩集》《御墨樓詩選》等詩集數卷 |
重要榮譽
編輯批準時間 | 榮譽稱號 | 批準單位 | 參考來源 |
2011年 | xxx生態示范區 |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部 | |
2013年 | 山東省森林城市 | 山東省綠化委員會 | |
xxx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 | 國家質檢總局 | ||
xxx農業綜合標準化優秀示范市 | 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 | ||
2017年 | 國家園林城市 | 住建部 | |
2019年 | 2018年度山東省建筑業十強縣 | 省住建廳 | |
國家節水型城市 | 住建部、國家發改委 | ||
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 | 財政部辦公廳、商務部辦公廳、國務院扶貧辦、綜合廳 | ||
2018年度畜牧業統計監測工作考核優秀生產監測縣、考評優秀價格監測縣 | 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 | ||
全國優秀健走示范區 | 中國疾病中心慢病中心 | ||
“平安農機”示范縣(區、市) | 省農業農村廳、省應急管理廳 | ||
2020年 | 第九批xxx農業標準化示范市 | 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 | |
山東省省級創業型城市 | 省人社廳 | ||
全省首批農產品出口產業集聚區 | 省農業農村廳 | ||
全省“兩全兩高”農業機械化示范縣 | 省農業農村廳 | ||
2020年度農產品加工業示范縣 | 省農業農村廳 | ||
第二批山東省全域旅游示范區 | 省文旅廳 | ||
第二批全省醫養結合示范先行縣市區 | 省衛健委等6部門 | ||
第四批省級健康促進縣市區 | 省衛健委 | ||
全國優秀健走示范區 |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 ||
2021年 | 2020年度全國平安農機示范縣 | 農業農村部應急管理部 | |
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 | 水利部 |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428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