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清家具

    編輯
    本詞條由“匿名用戶” 建檔。

    簡介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古斯塔夫·艾克出版的xxx部介紹中國古典家具的著作《明代黃花梨家具圖考》,在學術界產生了很大影響,使人們開始意識到我們祖先留下的這份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性,書中的圖片所反映出來的中國古代工匠的技藝,令國內外不少專家學者嘆為觀止。亞洲特別是港臺地區的明清家具收藏,到1985年王世襄先生的《明式家具珍賞》出版后,才引起港臺收藏家大量涌入xxx搜覓明清家具。當時大陸根本沒有古典家具市場,大陸的古玩商們也不清楚古典家具在國際上的價格。港臺收藏家開出的價碼,極大地激發了大陸家具商的熱情。他們深入到江、晉、冀、陜等省的城鄉,到每一間舊宅老屋內搜尋,以極低的價格搬走黃花梨、紅木、烏木、雞翅木等明清家具,從而使明清家具的價格暴漲了近10倍。在古董家具外流的高潮中,國內的收藏家也開始了古典家具的收藏。首先吸引國人的是迅速上升的價格,收藏古董家具除了保值,還使人感受到了明清家具的藝術魅力。到了20世紀90年代中期,明清家具的交易已成為古玩買賣中的重頭戲。

    20世紀50年代王世襄等專家參與、制定了關于紫檀、黃花梨等明式家具不得出口的法律規定。1985年家具外流高潮時,王先生再一次向文物部門呼吁,但家具商販完全無視此規定。一件紫檀條桌在海外拍賣價高達32.5萬美元,相當于270萬人民幣。海內外價格間的差距,已無法阻止中國古典家具的外流。1985年后,市場偏好蘇作、廣作、京作的明式家具,至80年代末由于市場硬木家具貨源減少,江蘇、安徽、浙江、山西以及福建泉州、廈門的明式柴木家具,成為向外傾銷的主要對象。至90年代初這類極具中國民俗風味的民間家具開始走入紐約、倫敦、香港等地的國際拍賣行,約占每場拍賣古董家具的30%以上。臺灣地區古典家具商在大陸設廠收貨修復,拉回臺灣地區后舉辦專業講座,煸情促銷。臺灣地區人開始講求陳設古董家具,顯露出中國人對自己民族藝術的理解。

    一些專家指出,在各種傳統收藏品中,如中國書畫、陶瓷、古玩等價格高居不下的情況下,明清家具仍與國際市場的價格存在著巨大的差額,未來有很大的升值空間,應是頗具潛力的投資項目。有人估算過,明清家具的年升值率約為20%左右,說明了明清家具的收藏確實具有很大的升值潛力,收藏明清家具是一種很有前景的保值投資行為。

    隨著時間的推移,民間留存的古舊明清家具將會越來越少,價格越來越高,資源匱乏的現實也就越來越難滿足收藏者們的強烈愿望。在這種大趨勢下,人們就會退而求其次,自然而然地將眼光轉向可遇可求的仿古家具,尤其鐘情于那些選料精良、做工精細、形神兼備的仿古家具精品,因為無論就其珍稀名貴木材的價值,還是其藝術價值都具有增值的潛力。

    常用木材

    檀木

    紫檀木產自印度、菲律賓、廣東、馬來半島、泰國,屬常綠亞喬木,是我國自古以來認為最貴重的木材。

    紫檀材質致密堅硬,入水即沉,心材鮮紅色或紅色,久露空氣后變紫紅褐色條紋,紋理纖細浮動,變化無窮,有芳,同時也是名貴的藥材,用它做成的椅子,沙發還有療傷的功效。

    我國自古即認為紫檀是最名貴的木材。由于過于名貴,故紫檀器物留存少。倘是大形家具,因材料難得,留存就更少,紫檀在各種硬木中質地最堅,份量最重,除多為紫黑色外,有的黑如,幾乎看不見紋理。不及黃花梨那樣華美,但靜穆沉古,是任何木材都不能比疑的。在各種硬木中紫檀木質地最為細密,木材的份量最重,木紋不明顯。紫檀木的木花放在白酒中,木花將立即分解成粉紅色,且與形成較粘的膠狀物,傾倒時能連成線。這是鑒別紫檀木的有效方法,紫檀木的產地主要在印度,我國的云南、兩廣等地也有生產。

    柏木

    柏木屬柏科,古有“悅柏”之稱,有扁柏、側柏、羅漢柏等多種。我國民間慣將柏分為南柏和北柏兩類,南柏質地優于北柏。其色橙黃,肌理細密勻稱,質地細密,比較耐水,多疤節,有香味,也是一種藥材。其性不撟不裂,耐腐朽,適用于作雕刻板材,是硬木之外較名貴的材種。

    紅木

    紅木在廣東被稱為“酸枝”,長江以北則稱作紅木,與黃花梨同屬豆科植物中的蝶形花亞科黃檀屬,產于印度、泰國、緬甸、越南、老撾、柬埔寨等東南亞國家,是現在最常見的一種硬木,在清中期后被廣泛使用,是珍貴樹種之一。

    紅木心材橙色、淺紅褐色、紅褐色、紫紅色、紫褐色至黑褐色,材色不均勻,深色條紋明顯,材質堅硬、耐磨、沉于水。紅木有新老之分。老紅木近似紫檀,但光澤較暗,顏色較淡,有香氣,但不及黃花梨芬郁。新紅木顏色赤黃,有花紋,有時頗似黃花梨。

    紅木為熱帶地區豆科檀屬木材,主要產于印度, 我國廣東、云南及南洋群島也有出產,是常見的名貴硬木。“紅木”是江浙及北方流行的名稱,廣東一帶俗稱“酸枝木”。紅木木質堅硬耐用。紅木是優質硬木,其品種和名稱多達幾十種:如酸枝、紅木、老紅木、新紅木、香紅木、花梨木、老花梨木等。老紅木近似紫檀,但光澤較暗,顏色較淡,質地不緊密,有香味。

    黃花梨

    黃花梨又稱降香黃檀,主要產于中國海南省,屬豆科植物蝶形花亞科黃檀屬,是明及清前期考究家具的主要材料。黃花梨木質堅實,顏色從淺黃到紫赤,色澤鮮艷,紋理清晰,有香味,鋸解時,芬芳四溢。

    在明清家具中首選材料是黃花梨木,這種材料顏色不靜不喧,紋理或隱或現,生動多變,黃花梨古無此名,而只有“花梨”,或寫作“花櫚”。后來冠以“黃”字,主要借以區別現在還大量用來制造家具的所謂“新花梨”。其顯著特點是花紋面上有鬼臉,即樹結子為最佳,花粗色淡者為低。另一特點是其心材和邊材差異很大,其心材紅褐至深紅褐或紫紅褐色,深淺不勻,常帶有黑褐色條紋,其邊材灰黃褐或淺黃褐色。

    雞翅木

    雞翅木為崖豆屬和鐵刀木屬樹種,產于中國的廣東、廣西、云南、福建以及東南亞、南亞、非洲等地。

    雞翅木木質有的白質黑章,有的色分黃紫,斜鋸木紋呈細花云狀,酷似雞翅膀。特別是縱切面,木紋纖細浮動,變化無窮,自然形成山水、人物圖案。雞翅木較花梨、紫檀等木產量更少,木質紋理又獨具特色,因此以其存世量少和優美艷麗的韻味為世人所珍愛。

    雞翅木有不同的寫法,或作,“雞翅木”,或作“杞梓木”。雞翅木肌理細密,紫褐色深淺相間成文,尤其是縱切面織細浮動,具有禽鳥頸翅那種燦烊閃耀的光輝。清中期以后,家具用老雞翅木的甚少,雞翅木屬紅豆科,計約四十到六十種,在我國有二十六種,主要產于福建省,因其花紋秀美似雞翅膀而改名。

    櫸木

    櫸木在北方又叫南榆,其中老齡而木材帶赤色者,名為血櫸。櫸木木質堅硬,有很美麗的大花紋,層層重疊如山,在明清家具中占有重要地位。

    櫸木屬榆種,產于江、浙等地,木材堅致,色澤兼美,用途極廣,頗為貴重,其老齡木材帶赤色故名“血櫸”。又叫紅櫸。櫸木有很美麗的大花紋,如山戀重疊,稱之為“寶塔紋”,它比一般木材堅實,但不能算是硬木,在明清家具中占重要位置

    楠木

    楠木色澤淡雅勻整,伸縮性小,容易操作而耐久穩定,是非硬性木材中xxx的一種。明及清前期家具除有整體用楠木者外,常與幾種硬性木材配合使用。

    楠木有三種:一是香楠,木微紫而帶清香,紋理也很美觀;二是金絲楠,木紋里有金絲,是楠木中xxx的一種,更為難得的是,有的楠木材料結成天然山水人物花紋;三是水楠,木質較軟,多用其制作家具。

    楠木屬樟科,種類很多,常用于建筑及家具的主要是雅楠和紫楠。前者為常綠大喬木,產于四川雅安、灌縣一帶;后者別名金絲楠,產浙江、安徽、江西及江蘇南部。楠木的色澤淡雅勻稱,伸縮變形小,易加工,耐腐朽,是軟性木材中xxx的一種。

    鐵力木

    鐵力木樹干直立,高可十余丈,直徑達丈許, 是幾種硬木樹種中長得最高大、價值又較低廉的一種。鐵力木質堅而沉重,心材淡紅色,髓線細美,用其制作家具,經久耐用。

    鐵力木,或作“鐵梨木”、“鐵栗木”,在幾種硬木樹種中長得最高大。因材料大,不少大件家具用它做成,有時以之用在家具后背土, 作屜板及抽屜內部等。它有時有花紋,似木而較粗,鐵力木是較大的常綠喬木,樹干直立,高可十余丈,直徑達丈余。原產東印度,我國兩廣皆有分布。

    癭木

    癭,“樹瘤也、樹根。”癭木不是指某一樹種,而是指樹根部位結瘤、或樹干結瘤部位的木材。這個部位的木材紋理特殊,效果奇異,歷來很受人喜愛。癭木,實際上指木質紋理的特征他們認為任何一種樹都可能有癭子,而生處的木材總是有旋轉的細密花紋。

    榆木

    榆木亦稱“白榆”,廣布性樹種,產于我國的平原地區,紋理直,花紋較大,結構稍粗,棕眼顯著,質地較軟,歸為柴木或叫軟木類。易于加工和雕刻。榆木以張家口一帶和山東境內黃河兩岸的為最佳。山西、山東、河北、京津等地民間家具以此木為主。

    特點及演變

    明清家具的演變

    明及清代前期家具制造業空前繁榮,大致上可歸于兩個原因,一是城市鄉鎮的商品經濟普遍發達起來,社會時尚的追求從一個側面刺激了家具的供需數量;另一個原因可能與海運的開放有關,硬質木材大量涌入,使工匠們有發揮的空間,競相制造出在堅固程度和美觀實用等方面都超越了前代的家具。

    所謂明式家具,一般是指在繼承宋元家具傳統樣式的基礎上逐漸發展起來的。由明入清,以優質硬木為主要材料的日用居室家具開始出現。它起始時被稱為“細木家具”。起初,這種細木家具在江南地區主要采用當地盛產的櫸木,至明中期以后,更多地選用花梨、紫檀、等品種的木材。當時人們把這些花紋美麗的木材統稱為“文木”。特別是經過晚明時文人的直接參與和積極倡導,這類時髦的家具立即得以風行并迅速以鮮明的風格形象蔓延開來。細木家具具有經久耐用的實用性和雋永高遠的審美趣味,它以一種出類拔萃的藝術風貌,成為中華民族文明史中一顆藝術明珠。這種家具產生于明代,時代特色鮮明,故稱其為“明式”。

    明末清初,社會動蕩不安,可家具的發展并未因戰亂而停滯。家具從形制、工藝、裝飾、用材等各方面都日趨成熟。大量進口硬木木料如紫檀、花梨、紅木都得到上層社會和文人雅士的喜愛。其中色澤淡雅、花紋美麗的花梨木成為制作xxx家具的首選材料。國產的木材如南方的與黃花梨接近的鐵力木、櫸木、用于裝飾的黃楊木和癭木以及專做箱柜的樟木等都被廣泛使用。在裝飾上有浮雕鏤雕以及各種曲線線形,既豐富又有節制,使得這一時期的家具剛柔相濟,洗練中顯出精致;白銅合頁、把手、緊固件或其它配件恰到好處地為家具增添了有效的裝飾作用,在色彩上也相得益彰。

    家具的種類比以往任何時期都要豐富,不僅有桌、柜、箱類,也有床榻類、椅凳類、幾案類、屏風類等等,其中最為集中的出現在清朝初期。根據不同的工藝特點,做法上明顯不同,可劃分為紫檀作、花梨作、紅木作以及柴木作等等,相互有所區別。清初的柴木家具是明代家具中的精品,許多柴木家具風格淳厚、造型敦厚,體現出來自民間的審美情趣。在柴木家具當中,以晉作為最優,河北、山東也不乏佳作,精品不絕。

    清初之時,家具上的創新不多,出現了尺寸擴大,形式守舊的特征;但隨著政治的穩定,社會的繁榮,統治者體現到家具上的追求,一是體積加大,二是裝飾一味趨細趨膩。

    清代中葉以后,蘇式家具也出現了新的特征,與風行全國的京式家具相互影響,又各自保留著自身的特點和歷史地位,在清代各種不同風格的家具中獨樹一幟。從家具的工藝技術造型藝術上講,乾隆后期達到了頂峰時期。這個時期清朝家具的風格逐漸明朗起來,才真正顯示出“清式家具”的獨特審美來。

    對于這兩種時代家具風格特點的了解和掌握,是我們欣賞家具、鑒定家具時所必須具備的條件。

    明清家具的特點

    (一)明代家具的特點

    明代家具的風格特點,細細分析有以下四點:

    1.造型簡練、以線為主

    嚴格的比例關系是家具造型的基礎。明代家具的局部與局部的比例、裝飾與整體形態的比例,都極為勻稱而協調。其各個部件的線條,均呈挺拔秀麗之勢。剛柔相濟,線條挺而不僵,柔而不弱,表現出簡練、質樸、典雅、大方之美。

    2.結構嚴謹、作工精細

    明代家具的卯榫結構,極富有科學性。不用釘子少用膠,不受自然條件的潮濕或干燥的影響,制作上采用攢邊等作法。在跨度較大的局部之間,鑲以牙板、牙條、券口、圈口、矮老、霸王棖、羅鍋棖、卡子花等等,既美觀,又加強了牢固性。明代家具的結構設計,是科學和藝術的極好結合。

    3.裝飾適度、繁簡相宜

    明代家具的裝飾手法,可以說是多種多樣的,雕、鏤、嵌、描,都為所用。裝飾用材也很廣泛,琺瑯、螺甸、竹、牙、玉、石等等,樣樣不拒。但是,決不貪多堆砌,也不曲意雕琢,而是根據整體要求,作恰如其分的局部裝飾。如椅子背板上,作小面積的透雕或鑲嵌,在桌案的局部,施以矮老或卡子花等。雖然已經施以裝飾,但是整體看,仍不失樸素與清秀的本色;可謂適宜得體、錦上添花。明式家具紋飾題材最突出的特點是大量采用帶有吉祥寓意的母題,如方勝、盤長、萬字、如意、云頭、龜背、曲尺、連環等紋,與清式家具相比,明式家具紋飾題材的寓意大都比較雅逸,更增強了明式家具的高雅氣質。

    4.木材堅硬、紋理優美

    明代家具的木材紋理,自然優美,呈現出羽毛獸面等膝隴形象,令人有不盡的遐想。充分利用木材的紋理優勢,發揮硬木材料本身的自然美,這是明代硬木家具的又一突出特點。明代硬木家具用材,多數為黃花梨、紫檀等。這些高級硬木,都具有色調和紋理的自然美。工匠們在制作時,除了精工細作而外,同時不加漆飾,不作大面積裝飾,充分發揮、充分利用木材本身的色調、紋理的特長,形成為自己特有的審美趣味,形成為自己的獨特風格。

    清代家具的特點

    清代家具,從發展歷史看,大體可分為三個階段。xxx階段是清初至康熙初,這階段不論是工藝水平、還是工匠的技藝,都還是明代的繼續。所以,這時期的家具造型、裝飾等,還是明代家具的延續。造型上不似中期那么渾厚、凝重,裝飾上不似中期那么繁縟富麗,用材也不似中期那么寬綽。而且,清初紫檀木尚不短缺,大部分家具還是用紫檀木制造。中期以后,紫檀漸少,多以紅木代替了。清初期,由于為時不長,特點不明顯,沒有留下更多的傳世之作,這時期還是處于對前代的繼承期,家具風格可以稱為明式。

    第二階段是康熙至嘉慶。這段時間是清代社會政治的穩定期,社會經濟的發達期,是歷史上公認的“清盛世”時期。這個階段的家具也隨著社會發展、人民需要和科技的進步而興旺發達。到了清朝黃金時代的乾隆時期,家具生產達到了高峰。這些家具材質優良,作工細膩,尤以裝飾見長,充分展示了盛世的國勢與民風。這些盛世家具風格,與前代截然不同,代表著清代的主流,被后世稱為“清式風格”。清式家具的風格,概括來說有如下兩點:

    1.造型上渾厚、莊重

    從雍正年開始,家具新品種、新結構、新裝飾不斷涌現,如折疊式書桌、炕格、炕書架等。在裝飾上也有新的創意,如黑光漆面嵌螺鈿、婆羅漆面、掐絲琺瑯等。另外用福字、壽字、流云等描畫在束腰上,也是雍正時的一種新手法。這時期的家具一改前代的挺秀,而為渾厚和莊重。突出為用料寬綽,尺寸加大,體態豐碩。清代大師椅的造型,最能體現清式風格特點。它座面加大,后背飽滿,腿子粗壯。整體造型像寶座一樣的雄偉、莊重。

    2.裝飾上求多、求滿、富貴、華麗

    清中期家具特點突出,成為“清式家具”的代表作。清式家具以雕繪滿眼絢爛華麗見長,其紋飾圖案也相應地體現著這種美學風格。清代家具紋飾圖案的題材在明代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拓寬,植物、動物、風景、人物無所不有,十分豐富。清式家具的裝飾,求多、求滿、求富貴、求華麗。多種材料并用,多種工藝結合。甚而在一件家具上,也用多種手段和多種材料。雕、嵌、描金兼取,螺甸、木石并用。此時家具,常見通體裝飾,沒有空白,達到空前的富麗和輝煌。吉祥圖案在這一時期亦非常流行,但這一時期所流行的圖案大都以貼近老百姓的生活為目的,與明式家具的陽春白雪相比,顯得有些世俗化。晚清的家具裝飾花紋多以各類物品的名稱拼湊成吉祥語,如“鹿鶴同春”、“年年有余”“早生貴子”等,宮廷貴族的家具則多用“祥云捧日”、“雙龍戲珠”、“洪福齊天”等等。明末清初之際,西方文化藝術逐漸傳入中國,雍正以后,仿西洋紋樣的風氣大盛,特別是清代廣式家具,出現了中西結合式家具,即以中國傳統做法制成器,而雕刻西式紋樣,通常是一種形似牡丹的花紋,這種花紋出現的年代要相對晚些。

    清代工匠崇尚在一件家具上同時采用幾種工藝手法,如雕刻加鑲嵌,彩繪加貼金、包銅或琺瑯等,材料的運用也趨多樣,常見的有家具上加玉、牙、藤、瓷等等。處理手法比起明代更趨多樣化、復雜化。如這一時期出現的紫檀嵌瓷扶手椅、玻璃香幾、嵌玉璧插屏、掐絲琺瑯寶座等都是清代特有的家具裝飾技法。

    第三階段是道光以后至清末。至同治、光緒時,社會經濟每況愈下。同時,由于外國資本主義經濟、文化、以及教會的輸入,使得中國原本是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發生了變化,外來文化也隨之滲入中國領土。這時期的家具風格,也不例外的受到影響,有所變化。造型上接受了法國建筑和法國家具上的洛可可影響。追求女性的曲線美,過多裝飾。木材不求高貴,作工也比較粗糙。

    雕飾圖案分析

    直接引用

    直接引用的提煉方法是指對明清家具雕飾圖案中一些構圖優美、風格簡潔且具有一定文化意蘊的圖案加以直接引用。明清家具中有很多程式化的圖案具簡潔、凝練的外部特征,符合現代人的審美觀,能被現代人所接受和喜愛,且易于機械化的生產與加工。如一些簡潔的龍紋、拐子紋、花草紋、云頭紋、如意紋、冰裂紋、回形紋、萬字紋和幾何紋等雕飾,以及福”、“祿”、“壽”、“喜”等一些漢字紋,都可直接加以引用。圖1是明清家具上一些簡潔幾何紋的基本形,我們可以直接提煉應用或作為組合變化提煉的基礎圖案;圖2是冰裂紋在現代中式沙發側面的應用,頗有幾分文雅和恬靜;圖3是提煉出來的一些如意紋或云頭紋的基本形,我們可以直接作為適合紋樣的邊框加以利用,也可以結合其它圖案做組合變化提煉。

    簡化提煉

    簡化提煉是將復雜繁瑣的圖案進行簡化和概括,在抓住原圖案神韻與精華的基礎上,刪繁就簡,去掉繁縟的層次和瑣碎的枝節,使主體形象更集中、凝練,從而形成簡潔大方又不失原有圖案大體特征和美感的一種提煉方法。明清家具雕飾圖案中有許多動物、植物和幾何紋樣都可以在保持其原有內涵和意蘊的基礎上,進行簡化提煉而應用于現代家具設計中。如圖4、5、6分別是對鳳紋、螭紋和卷草紋的簡化提煉,圖案簡潔大方,又不失原有圖案題材的神韻與美感。再如卷草紋在明清家具中是常用的題材,除了可以直接提煉應用外,也可以對其卷草形態做簡化提煉,得到一些更簡潔的基本形,如圖7是簡化提煉后的卷草紋,保留了卷草的大體特征與線條走勢,我們可以直接應用或作為進一步組合變化的基礎。

    對于簡化提煉圖案時要注意把握 “度”的問題,細小的變化對于改變目前因雕刻工作量大而生產效率低的局面起的作用并不大,而過于簡單又無法保證圖案的原汁原味,從而對家具的裝飾感染力也隨之減弱。所以在圖案題材種類繁多的情況下,對其簡化沒有固定的方法,總的原則就是保留圖案神韻的前提下進行簡化,以達到形變而神不變。

    抽象提煉

    抽象提煉方法是利用幾何變形的手法對傳統圖案形象進行變化整理,通常用幾何直線或曲線對圖案的外形進行抽象概括處理,將其歸納組成幾何形體,具有簡潔明快的現代美。回紋、拐紋、卷云紋等都是先人創造的成功的抽象紋樣。如清代家具上的回紋,就是由青銅器上的雷紋抽象衍化而來,它是將雷紋的線條直線化而組成的幾何形體,寓意吉利綿長。又如明清時期形式多樣的拐紋,它最初是對龍紋作幾何線條的抽象變化而來,也是非常成功的抽象圖案。圖8、9是現代家具上分別對傳統蝙蝠紋和鳳紋所做的抽象提煉,圖案簡潔,對原有形象進行了高度抽象與概括,同時也便于機械化雕刻加工。圖10嘗試對傳統饕餮紋的抽象提煉,保留其頭部大體輪廓,對其眼、鼻、口以及頭部其它特征結合卷云紋作抽象化的幾何曲線處理,看似饕餮,又如卷云的組合,具簡潔的現代美。

    夸張提煉

    夸張提煉是對圖案中的某些特征給予突出、夸大和強調,使原有形象特征更加鮮明、生動和典型的一種提煉方法。其提煉手法主要有局部夸張、整體夸張和動態夸張等。局部夸張是強化圖案的某一部分,改變其比例和結構,以強化主題,增加裝飾效果。圖11腿肩部雕飾的饕餮紋,將五官加以夸大,強化其威嚴肅穆的神情,體現一種霸氣。形體夸張是從圖案的整體出發,省略局部或細節,突出夸大對象的外形特征。如圖12中的如意紋雕飾,對如意形體進行放大夸張,外形趨向流線,具強烈的裝飾效果。另外,流線形外形具動態夸張,增強動感和節奏感,以表現其更為獨特的形象特征。 夸張提煉應用的圖案使家具更具個性和特殊魅力。

    分解與重組

    分解與重組提煉是根據設計者的意圖,將圖案對象加以分割移位,然后再按照一定的規律,重新組合構圖的一種提煉方法。分解的目的是為了重組和提取元素,提煉出原圖案藝術構圖中的有用成分、元素、基因、符號等。圖案分解一般可用規則分解和自由分解兩種,前者是將圖案按橫向、縱向、扇形、斜向、網狀等形式,有規則地加以分解;自由分解是將對象按設計構成需要,作各種自由任意分解。重組圖案的手法主要有重疊、重復、組合變化或添加等。如圖13、14是對分解出來的回紋和“X”紋基本形進行重復組合的應用,富于節奏感和裝飾性,非常適合于現代中式家具各類圍板的圖案設計。如圖15嘗試對卷草和如意云紋進行重組設計,將前面直接提煉或簡化提煉的圖案符號按設計意圖,重新加以組合或做相應變化,適合現代家具的牙板、圍板等處的雕飾處理。又如圖16、17、18是分解與重組提煉設計的一些實際案例,它們將傳統與現代進行了有機的融合,在重組圖案時,結合時代的寓意和聯想,將具有時代特征的圖案形象融合進去,使圖案形象更加豐富和完美,具較強的時代特色。

    鑒定

    可以從選材、線腳、雕刻、鑲嵌等裝飾手法上來判斷。明大量采用硬木制成家具,更是充分利用了它的美麗花紋。在不少家具珍品中可以看到xxx的材料通常用在家具最顯著的部位,例如:面心板、門心板、抽屜臉及靠背板等部位,都是用美材來取得裝飾效果。

    古典家具采用生漆、燙蠟。以含蠟95%的蜜蜂蠟為宜,然后擦蠟打光,使家具表面光亮潔凈,邊角光滑。雕刻工藝精良,有創意,并且用石有抽象風格,線條優雅,干燥充分,不怕裂。近代仿制明清家具多用油漆代替,接口有鋸痕,批量生產,新石料、線條繁復,易裂易變形,用釘和膠粘合。明清時期的古家具非常沉重,而新家具則較輕,只要搬動一下就大約知曉。

    市場潛力

    后市繼續看漲

    “無論金融領域的大鱷,還是久經考驗的收藏家都開始呼喚藝術回歸。而具有精湛的工藝價值、極高的欣賞價值和歷史價值的古典家具,無疑是這種藝術的最佳代表,相信隨著國內明清家具拍賣的品牌效應逐漸體現,古典家具的市場行情還將迎來新一輪的爆發。

    首先,古典家具的材質金貴和稀缺。盤點近幾年在拍賣市場上屢創拍賣紀錄的古典家具,都是采用黃花梨、紫檀、紅木等。這些名貴木材即便是原木,價格高的都已達到每公斤幾十萬元甚至更高,因此用這些名貴木材制作成的古典家具,價格高得出奇也就不足為怪。

    明清家具明清家具

    其次,古典家具多為皇家御制。以清代為例,古典家具不僅材質貴重,而且多為皇家御制,這就決定了古典家具多為名門出身,傳承有序。另外,皇家御用家具在制作上厚重大氣,雕工不凡,其文化底蘊深厚,具有不可估量的研究價值和文物價值,所以在今天很容易受到實力雄厚的藏家的極力追捧,這也是古典家具在拍賣市場上屢創紀錄的真正原因。

    最后,明清古典家具工藝精湛,令人稱奇。中國古典家具,不僅美在材質,更在于其工藝精湛。其原因在于,古典家具多為皇家御用,在制作時可以說不計成本、不計工時,真正做到了精雕細琢,堪稱中國家具藝術的最高杰作,以至于在西方世界,有人將中國古典家具提升到了與中國其它文物等同的地位。

    辨偽

    簡介

    古代家具與其他門類的文物一樣,也有做假現象。目前,在市場價格不斷提高的刺激下,作偽的手法越來越高明,贗品屢屢應市。部分利欲熏心的投機分子,甚至不惜破壞珍貴的古代家具原物,以牟取高額利潤。古代家具的作偽,已成為每個家具收藏、愛好及研究者無法回避的棘手問題。常見的作偽手法如下,供鑒定時作參考。

    假冒良木

    利用硬木家具的材種不易分辨的特點,以較差木材制作的家具,混充較好木材制作的家具。中國古代傳統家具的制作材料,如紫檀、黃花梨、花梨、鐵力、?鶒木,如遇上述種種特殊條件,就更易冒充了。此外,即使自然色澤與xxx木料不一致,投機商也會恣意改變本色,冒充xxx家具。由于時尚的不同,大約在清中期至本世紀30年代,因受宮廷權貴、封建文人雅士的高睞,硬木家具貴黑不貴黃,所以做假的木料大多被刷成黑色,以冒充紫檀。30年xxx始,人們對家具的審美觀有所變化,開始崇尚自然色澤和紋理。于是,具有漂亮木紋的黃花梨木色,身價驟增,且被大量冒充。當然,對家具的改色,家具商也是很靈活的,同一時代里做假的木色,絕不止一種。

    拼湊改制

    許多古代家具往往因保存不善,構件殘破缺損嚴重,極難按原樣修復,于是就有人大搞移花接木,移植非同類品種的殘余結構,湊成一件難以歸屬、不倫不類的古代家具。但是,這種非驢非馬、既少實用價值又缺收藏價值的古代家具,一般人極易上當受騙。上述作偽手法,也見于把架子床改成羅漢床。架子床因上部的構件較多,且可拆卸,故在傳世中容易散失不全。家具商常用截去立柱后的架子床座,三面配上架子床的床圍子,仿制成羅漢床出售。之所以要利用常見古代家具品種改制成罕見品種,是因為,"罕見"是古代家具價值的重要體現。因此,不少家具商把傳世較多且不太值錢的半桌、大方桌、小方桌等,紛紛改制成較為罕見的抽屜桌、條案、圍棋桌。實際上,投機者對古代家具的改制,因器而異,手法多端,如果不進行細致的研究,一般很難查明。

    化整為零

    利用完整的古代家具,拆改成多件,以牟取高額利潤。具體做法是,將一件古代家具拆散后,依構件原樣仿制成一件或多件,然后把新舊部件混合,組裝成各含部分舊構件的兩件或更多件原式家具。最常見的實例是把一把椅子改成一對椅子,甚至拼湊出4件為堂,詭稱都是舊物修復。此種作偽手法最為惡劣,不僅有極大的欺騙性,也嚴重地破壞了珍貴的古代文物。我們在鑒定中如發現被鑒定的家具有半數以上構件是后配的,就應考慮是否屬于這種情況。

    更改裝飾

    為了提高家具的身價,投機者有時任意更改原有結構和裝飾。如有人認為,凡看上去比較"素"(無裝飾、雕飾)的明式家具,年代可能較早。結果就把一些珍貴傳世家具上的裝飾故意除去,以冒充年代較早的家具。這種作偽的行為,同樣也是一種破壞。

    改高為低

    適應現代生活的起居方式,把高型家具改為低型家具。家具是實用器物,其造型與人們的起居方式密切相關。進入現代社會后,沙發型椅凳、床榻大量進入尋常百姓家。為了迎合坐具、臥具高度下降的需要,許多傳世的椅子和桌案被改矮,以便在椅子上放軟墊、沙發前作沙發桌等。不少人往往在購入改制后的低型古代家具時,還誤以為是古人流傳給今人的"天成之器"。

    貼皮子

    在普通木材制成的家具表面"帖皮子"(即包鑲家具),偽裝成硬木家具,待價而售。包鑲家具的拼縫處,處處以上色和填嵌來修飾,做工精細者,外觀幾可亂真。需要說明的是,有些家具出于功能需要(如琴桌,為了獲得良好的共鳴效果,需采用非硬木做框架),或是其他原因,不得不采用包鑲法以求統一,不屬作偽之列。

    掉包計

    軟屜改成硬屜。軟屜,是椅、凳、床、榻等類傳世硬木家具的一種由木、藤、棕、絲線等組合成的彈性結構體,多施于椅凳面、床榻面及靠背處,明式家具中較為多見。與硬屜相比,軟屜具有舒適柔軟的優點,但較易損壞。傳世久遠的珍貴家具,有軟屜十之八九已損毀。由于制作軟屜的匠師(細藤工),近幾十年來日臻絕跡,所以,古代珍貴家具上的軟屜很多被改成硬屜。硬屜(攢邊裝板的硬性構件),原是廣式家具和徽式家具的傳統做法,有較好的工藝基礎。若利用明式家具的軟屜框架,選用與原器相同的木料,以精工改制成硬屜,很容易令人上當受騙,誤以為修復之器為結構完整、保存良好的原物。

    投資

    據當代文物收藏家田家青先生分析,明清家具收藏熱是近20年的事。如果從投資角度講,明清家具的升值潛力并不相同,大致可分為三個境界:

    xxx升值潛力的家具只有兩類:一類是明代和清早期在文人指點下制作的明式家具,木質一般都是黃花梨;另一類是清朝康雍干三代由皇帝親自監督、宮廷藝術家指導、挑選全國xxx的工匠在紫禁城里制作的清代宮廷家具,木質一般是紫檀。在海外拍賣市場,一件這樣的家具拍賣額動輒就在六七百萬人民幣上下,而在二十年前可能只賣幾百元。

    這兩類家具存世至今估計總共不超過一萬件。如果從投資角度看,雖然當今價格已很高,這兩類家具仍是xxx有升值空間的,而且幾乎沒有風險,但條件必須是珍品而且保存狀態良好。當今收藏家面對的xxx問題是造假太多,極易上當。那些對明清家具不很了解,但又有錢做這方面投資的人,不妨選擇去一些有信譽的拍賣行,這樣會保證投資的安全。

    對于那些沒有太多錢,但又對明清家具感興趣的人,也有投資渠道。不妨選擇明清的民間家具收藏,不僅價格便宜,而且很少有偽品。原因很簡單,這些家具的價格并不比現代家具貴多少,不過其升值空間相對要小得多,保存十年增值幅度大約在幾千元內。這類家具大都是榆木、核桃木、楸木等軟木木材,江南產的藝術價值較高,山西產的大多仿北京宮廷式樣,廣東的則受西洋風格影響,這無疑為有藝術鑒賞力的收藏者留下了一個選擇的空間。

    市場價值

    鑒賞

    鑒賞一件明清家具,必須從造型、工藝、材料三個方面來綜合評判,造型優美、工藝精湛、材質優良才算得上精品。以下六種方法、六個步驟具有普遍的適用性。

    遠觀造型

    鑒賞明清家具的xxx種方法,也是至關重要的xxx步,就是要遠看造型,看它的整體比例是否和諧,整體與局部、局部與局部的比例是否諧調,看它的線條是否流暢而有力,并試著感受它的韻味。椅子、凳子等形制較小的家具,保持2米左右的距離為宜;桌案、羅漢床等形制較大的家具,就要后退到3米開外。遠觀造型時,要從各個方向去看,正面、側面、背面都要看清楚,并且一定要全神貫注,不受外界的干擾。如果此時賣家刻意分散你的注意力,就要格外警覺,因為這往往是家具有較大缺陷的信號。看的過程中應當間或轉移視線,以防眼睛產生審美疲勞,看看別處或休息一會兒,回過頭來再看,往往會有新發現。一次拿不準,可以在不同的時間段多看幾次,還可以用相機手機拍照,請懂行的朋友幫忙參謀。

    近看工藝

    首先要看各個構件有無缺陷,尤其是一些制作時較難把握的構件,如背板、搭腦、聯幫棍、刀子牙板等,這需要對各個構件的特點有一定的了解。再看它的榫卯結構是否嚴密,各個構件的交接是否天衣無縫。還要看它的雕花是否干凈利落、線腳是否清晰流暢。在這一步中,可以仔細觀察木紋,看它的走勢是否清晰,紋理漂不漂亮,還要看各構件的木紋搭配是否合理。搭配合理,木紋和諧而有一定的變化,若木紋的反差較大、看上去七拼八湊則屬搭配不合理。

    觸摸感覺

    雙手是人體觸覺最靈敏的部分。往往眼睛發現不了的問題,用手觸摸就可以找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例子。用手觸摸家具,感覺它的表面是否光滑圓潤、線條是否清晰流暢,尤其是弧位、圓位和線條轉折位。一些弧度較大或弧位較多的構件,可以用手緊握著上下摩挲或左右滑動,來用心體會它是否渾圓順暢,手感別扭就肯定有問題。用手觸摸和感覺的方法,特別適用于椅子的鵝脖、椅圈、扶手和聯幫棍,羅漢床的香蕉腿、三彎腿,桌案的霸王棖等構件。

    聽聲辨音

    可以敲擊家具,通過聲音來甄別。敲擊面板可以判斷它的厚薄程度,敲擊其他部位可以判斷它的榫卯結構是否緊密。一般來說,以聲音清脆、厚實為佳,聲音虛浮、松垮則表明存在缺陷。

    嗅覺識別

    嗅覺于鑒賞家具xxx的幫助,一方面可以判斷木材的含水率是否達標。如果聞起來有明顯的發酸、發霉的味道,就說明木材的烘干不到位,或因保存不當而受潮。另一方面,可以判斷油漆的質量,優質天然漆幾乎是無味的,xxx程度地保留了木材的原味,劣質油漆則氣味濃烈,一聞便知。含水率達標、油漆優良的家具,聞起來清清爽爽,帶有淡淡的木香。

    通過嗅覺還可以分辨木材的材質。黃花梨的清香、紫檀木的香中帶辣、酸枝木的又酸又辣,行家是可以分辨出來的,然而木材一旦制成家具,尤其是椅凳、幾案等暴露在空氣中的家具,即便行家也無法憑嗅覺來判斷材質,櫥柜類家具則例外,打開柜門仍可聞出其材質。

    人體驗證

    明清家具不但大方、美觀、優雅,而且很講究使用上的舒適。大概除了屏風以外,所有家具都應該親身驗證一下它的舒適度。椅子、凳子、羅漢床等家具可以坐一坐,尤其是椅子,要留意座面的高度是否合適、坐上去會不會吊腳,背板是否能夠貼緊背部。櫥柜類家具要格外留意高度,太高的話不但取放物品很不方便,還會造成視覺上的壓抑感。桌子則可以搬一把凳子或椅子坐在前面,感覺它的高度與寬度是否合適。

    明清家具追求的舒適是一種相對的、有限制的、適可而止的舒適,因此人體驗證舒適度之前,應當對明清家具的工藝思想和中國的傳統文化有所了解,切不可用西式家具的舒適度作為度量標準,否則,即便坐在最完美的一把明式圈椅上恐怕也不會感到舒適。

    明清古床

    明清家具明清家具

    2015年3月11日,重慶市北碚區靜觀鎮,本土收藏家林澤六正在展示他收藏的150張明清古床。林澤六是重慶市北碚區靜觀鎮的一位普通村民,他從小就對古床有著濃厚的情愫,從十八歲就開始從各地搜集古床信息,并通過自己平時做生意攢下來的錢,想盡各種方法將古床買下。這個愛好林澤六堅持了20多年,現在40多歲的他,已花費300多萬元,收集了1000多件明清時的古床、神龕、牌匾、桌子、椅子等物品。

    明清家具陰陽說

    明清家具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今天明清家具的發展也是盛世文化的開始。《周易折中》借徐在漢的話說:“一陰一陽,無時而不生生,是之為《易》。”這和我們傳統思想的陰陽交迭、生生不息完全一致。其實天下之道就是簡、易和不易,不易只是陰陽中相對平衡而恒久。我們弘揚明清家具文化就是要讓人民大眾都懂得這些基本的道理。居安而思危,無往而不行;以不變應萬變,以蟄靜制莽動;借四兩之力可脫萬鈞之災;凡事有思想,凡事有可為。人類居住環境從最野蠻、最原始、最危險的自然生存環境,進化到有思想、有文化、有禮儀的家居文明,可謂生生不息。

    明清家具不可陰陽錯位

    明清家具的文化核心就是有思想地活著,可簡可易可不易,唯不可陰陽失衡乾坤錯位。說到這里大家都明白了,《易經》也不是什么神秘之道,如同我們創造了明清家具,就要賦予其文化,讓其合理化發展,不能迅速盲目地發展,也不能繁續過分地發展,那樣只能陰陽失衡而滅亡。

    歷史的故事總是在不斷地演繹,文明的發展也一樣。《易經》如同中國文明的數據庫,用大量的統計資料展示萬物發展的規律。明清家具曾經是輝煌無比,但時間讓我們只能回看過去。我們傳承的是歷史的經典,我們的目的是發展其精髓而使其成為我們當代的文明。明清家具代表了xxx中國傳統風格的古典家具,這種家具的核心是嚴謹的制作工藝配備良好的傳統文化為內涵。由于是傳統產業,從上世紀90年代到今天不過20多年里,明清家具在中國的迅猛發展可以說是一路高歌。但由于相關文化發展的缺失,明清古典家具的發展已經失去陰陽平衡,走向自毀之路。

    在北京的一次紅木展會上,筆者親眼目睹王秀林老師傅和原林科院楊家駒先生直言不諱,大罵大型古典家具企業道德缺失,以簡單的榫卯和強膠代替傳統工藝走紅木家具工業化之路。還好,大部分明清家具愛好者都將古典家具視為藝術品,那些遺留下來的明清老家具也作為藝術品高高挺立于各大拍賣會場展臺,讓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明清家具之藝術價值。今天筆者在這里也呼吁:“缺失了藝術價值的紅木家具不屬于明清家具,明清家具藝術價值來自于嚴謹的榫卯和工藝流程,不可能工業化發展。”筆者所在的濰坊有一項傳統文化是楊家埠木版年畫,前幾年受楊洛書老先生之邀,參與了打擊“網印木版年畫”的活動,好多人因為在這次活動中被查出用現代技術造假年畫而鋃鐺入獄。偷工省料和造假都是陰陽失衡的表現,道德和法是文明的根基。現代的明清家具行業也失衡的可怕!

    如何追求陰陽平衡之道

    《易經·系辭》中有句話叫“干知太始,坤作成物”,孔子解釋天地為宇宙之本,《干》、《坤》二卦則是反映天地性能的周易體系核心。從獨木到攢接,從簡單的榫卯到明清家具,這“乾坤”巨變之“易”既是歷史的發展也是文明的進步。《干》為易知,《坤》為簡能,如果我們以干為本創造萬物,以坤為本成就萬物,那《易經》萬物之本就是實用簡約發展。明清家具的發展是一個完整的過程,這個過程符合陰陽之道,以陰陽調和,正所謂獨陽不生,孤陰不長。從科學的角度說人可以主宰萬物,尤其思想的影響更是廣泛,這也是人類文明發展的根本。明清家具的文明正是人類文明發展的一個縮影,如何更好地布局明清家具,形成一個良好環境,是人類更好地生存并追求更高文明的先決條件

    明清家具實用中的陰陽平衡首先是如何陳設。現代樓盤高大宏偉又結實,在這樣的環境里乾坤蹉跎之感差一些,在方位上也沒有那么多xxx講究,這是因為物質發展推動了文明,所以明清家具陳設過程的陰陽調和更看重合理的布局。

    大部分明清家具為硬木制作,對人的影響就是行走方便和減少碰撞之災,所以明清家具實用中布局要寬松。不管客廳、臥室還是書房布局都要以靠墻陳設為主,門窗及通道附近不宜擺放。明清家具的床類家具,床頭xxx能頂山墻,坐臥之間xxx可觀門窗。臥室衣柜前后要深,高器臨頂所以必須穩健。臥室空間相對較小,椅具要小便于起坐轉身。臥室主陰,陽貴在氣息流動,因此通透的家具主體設計是非常必要的(通透的床體,如圖1),大面靠墻的家具必須留出五公分以上的空隙。

    書房是寧靜致遠之地,陰陽調和各一半,如花陰小溪畔,有小欄微風催人醒。書房設床xxx是三屏風羅漢床(圖2),臨窗只設花幾,臨門只設香桌。“藏書五尺間,坐讀有官儀,雙手伏案起,下踏一腳深。”書柜高度和人的高度要一致;讀書要坐官帽椅(圖3),禮儀和品德不是天生而來,是規矩形成;書桌的高度與手掌略低,可以讓你用力支撐起身;腳踏高如腳踝,起身落踏間要提起精神。

    客廳主陽也是最講究的地方,現代樓廳不似過去廳堂,起坐間循規蹈矩也不可輕視。經典的中堂設計是傳統的待客陳設,對樓房來說已經不再合適,但仍可借鑒。客廳人多,因此行走空間要大于家具陳設之地域,主人之位不可背客而坐。主人之位要靠山對門,靠山可設屏風及供臺,以壯主人之威。主人左右手設側座,左賓右客,根據距離的遠近看與主位的關系。現代家居中若遇到長輩來訪,主人應該主動讓坐或同坐,也可屈居左賓座或更次之座。中國傳統上的飯廳多與客堂分置,有堂上講話、廳下不語之說,所以傳統上吃飯不語是一種禮儀。現代樓盤客廳一般與餐廳相連,從禮儀的角度講應該分隔,隔斷常常設置為大型的屏風。明清家具中還有很多是變異的家具,主人往往賦予其特有的功能,如王世襄先生很喜歡的變體圓角柜,功能多而實用,還有暗格悶堂,大部分都是可以獨立陰陽平衡的好器物,這種器物的布置更隨意些。有些特殊的位置可以設置特別的家具,筆者家的廁所門口就設計了一個木原木花幾,上面放一盆綠蘿,既原始又避邪氣,頗為雅致。

    《易經》之“易”由“日、月”二字象形合成,上日下月,日往則月來,月往則日來。這也是乾坤之間萬物陰陽交迭的規律。陰陽交迭如此,動靜平衡如此,明清家具有簡約有奢華,其簡約和奢華也是如此,最重要的是人要掌控遵循這樣的規律。白居易詩云:“大隱住朝市,小隱入丘樊。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囂喧。不如作中隱,隱在留司官。”明清家具之乾坤是歷史傳承給我們的偉大財富,讓我們更具有中華民族特色的世界觀。喜歡明清家具的朋友都知道其為長物,并非所必需,但其追求又無止境。嗚呼!動與靜之間自有陰陽調和,有幾人隱身于自己創造并運作的太極中感悟人生?哀哉!明清家具大有乾坤,其陰陽間有折衷之路,其利者有幾人可視?而能巧妙地平衡了所有矛盾,并超越二者之上,世間更無幾人也!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5444/

    (6)
    詞條目錄
    1. 簡介
    2. 常用木材
    3. 特點及演變
    4. 明清家具的演變
    5. 明清家具的特點
    6. 清代家具的特點
    7. 雕飾圖案分析
    8. 直接引用
    9. 簡化提煉
    10. 抽象提煉
    11. 夸張提煉
    12. 分解與重組
    13. 鑒定
    14. 市場潛力
    15. 辨偽
    16. 簡介
    17. 假冒良木
    18. 拼湊改制
    19. 化整為零
    20. 更改裝飾
    21. 改高為低
    22. 貼皮子
    23. 掉包計
    24. 投資
    25. 鑒賞
    26. 遠觀造型
    27. 近看工藝
    28. 觸摸感覺
    29. 聽聲辨音
    30. 嗅覺識別
    31. 人體驗證
    32. 明清古床
    33. 明清家具陰陽說

    輕觸這里

    關閉目錄

    目錄
    91麻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