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業協會

    編輯
    本詞條由“匿名用戶” 建檔。

    行業協會(TradeAssociation)是由同業企業以及其他經濟組織自愿組成、實行行業公共服務和行業自律的社團法人。 行會是行業協會發展的前身,但關于行會的起源,在西方各國眾說紛紜,較為公認的說法是,在11世紀的歐洲各國已經有大量的行會存在,如1061年巴黎的蠟燭行會、1094年美因茲的職工行會、12世紀的科倫羊毛毛毯職工行會和米蘭行會。行會在14世紀達到鼎盛時期以后,在15世紀,伴隨資產主義...

    行業協會(Trade Association)是由同業企業以及其他經濟組織自愿組成、實行行業公共服務和行業自律的社團法人。

    歷史沿革

    編輯

    國際

    誕生

    行會是行業協會發展的前身,但關于行會的起源,在西方各國眾說紛紜,較為公認的說法是,在11世紀的歐洲各國已經有大量的行會存在,如1061年巴黎的蠟燭行會、1094年美因茲的職工行會、12世紀的科倫羊毛毛毯職工行會和米蘭行會。行會在14世紀達到鼎盛時期以后,在15世紀,伴隨資產主義經濟發展的客觀需求,此外由于行會管理功能的實際失效,因而便導致了行會制度進入了其歷史發展的第三個階段——公會時期。之后,由于公會自治的封閉性和反競爭性嚴重阻礙了資本主義的發展,最終于17至18世紀相繼衰落和消亡。盡管行會作為一種組織性制度結構消亡,但行會所產生的基礎——威脅的共同應對以及利益的共同爭取尚大量存在,因此一種新興的,與資本主義生產力相適應的行業協會和商會制度應運而生。

    發展

    18世紀中葉英國美國加拿大先后建立了行業協會組織,日本則在明治維新中期開始建立相應行業協會組織。行業協會的迅猛發展主要是在19世紀80年代后,生產力的進一步發展使得資本迅速集中到少數人手中,壟斷資本主義的產生給行業協會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一些國家出于戰時需要,認為行業協會不僅可以成為政府的咨詢機構,而且可以代行一部分政府職能,以便于戰時政策的實施。行業協會和國家政府的聯系便發端于此。而在戰后,政府也意識到行業協會在幫助醫治xxx創傷,重振產業,以及在投資消費和維持就業方面的獨到作用,更是大力扶持其發展。行業協會得到了新的發展,并逐漸成為了溝通國家和企業的橋梁。

    美國

    美國最早的商會是紐約市商會,成立于1768年。20世紀初,是美國商會繁榮發展的時代,芝加哥商會、底特律商會、克顯蘭商會等頗具影響的商會組織就是在當時出現的。隨著美國的工業貿易的持續發展,人們需要一個全國性工商界代表機構,美國商會在這種背景下于1912年誕生,它是商業組織的聯合會,當時有300多個會員。xxx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商會提出政策建議積極協助政府,解決工業、運輸、銀行及xxx物資供應,xxx提高了商會組織的政治經濟地位。美國行業協會在悠久的發展歷史中成為自愿設立、經費自理、活動自主、以服務為宗旨的民間團體,主要分為營利組織和非營利組織兩種形式,非營利組織占絕大多數,只有極少數協會是以公司形式經營的。美國行業協會擁有行政干預少、發展環境較寬松、發起自愿、注冊簡便、組織自立、經費自籌等特點,大多數美國企業都會加入一個或多個不同類型的行業協會。截至2012年底,全美國約有3萬多個協會組織,其中貿易、工商業協會組織8000多個,農業科技、工程類專業協會有3000個。

    美國市場營銷協會LOGO

    德國

    德國行業協會最早可追溯到16世紀,具有幾百年的發展歷史。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德國在尚未擺脫盟軍占領的情況下,其經濟迅速恢復和發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這些具有高度統一性、自治性及組織能力較強的中介組織。德國行業協會門類多,涉及的行業部門多,組織較為科學、健全,是世界上行業協會體系發育相對成熟的國家之一。1956年12月,德國頒布專門的《關于商會法的暫行規定法》。1964年8月5日,德國頒布《社團法》,是私法中關于協會最主要的法律依據。1994年1月1日,《德國工商會法》正式生效,成為德國公法協會的主要法律依據。

    德國化學工業協會LOGO

    日本

    日本成立商會的歷史悠久,1878年(明治11年),日本相繼成立了東京商工會議所、大版商工會議所、神戶商工會議所。1892年,日本商業會議所聯合會成立。為了加強對商業會議所的管理,規范商業會議所的組織和行為,日本政府于1902年7月頒布實施了《商業會議所法》。1922年6月,日本商業會議所改組為日本商工會議所聯合會。為了適應商工會議所的發展。1928年又頒布了新的《商工會議所法》。1943年,為了適應日本發動侵略xxx的需要,日本又施行了《商工經濟會法》,規定所有工商業者都必須加入商工會議所,以利于軍國政府加強對整個經濟的控制。二次大戰后,1950年5月,日本政府廢除了《商工經濟會法》,頒布了《(社團法人)商工會議所法》。1953年10月,日本新的《商工會議所法》頒布施行。截至1996年,日本擁有行業協會1811個,加上其他形式的協會共有53349個,分布在3個工業門類中,而且每一行業參加協會的企業通常占本行業企業總數的90%以上。

    日本公認會計師協會LOGO

    中國

    中國,民間性的工商業行業組織歷史悠久,在不同歷史時期,行業組織的性質與形式也有所不同。早在春秋戰國時期,中國就出現了行業組織,稱為“行會”,歷經唐、宋、元、明各代都有所發展。到了清代,隨著交通和工商業的發展,為了保護同鄉、同業的利益,逐步組成同鄉、同業參加的“行幫”組織。民國年間,工商業主按經營的商品性質和用途組織起來,稱為“同業公會”。1949年8月,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又稱中國民間商會)成立,全國各地都相繼成立了工商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對私營企業進行公私合營,對原來代表私人企業的同業公會也進行了社會主義改造,并將其逐漸取消。在計劃經濟的特殊時期,政府主導推動的行業協會開始出現。1952年,中國國際貿易促進會成立,它對內是政府機構,對外是民間團體,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最早的由政府推動成立的行業協會。1978年到1984年間,隨著以擴大企業自主權為主要特征的企業改革的深入,針對部門管理各自為政的狀況,中國開始借鑒國外行業協會的經驗,1980年經國務院批準成立中國包裝技術協會和中國食品協會。這是政府推動行業協會的起步階段。改革開放以來,適合市場經濟需要的行業組織又逐漸興起。1982年,國務院批轉的國家經委、體改委問價文中明確指出要進行行業組織的試點之后,針對部門管理的弊端又提出部門管理向行業管理轉變的要求,于是中國的行業協會迅速發展起來。1993年,國務院機構改革時對工業管理體制進行調整,輕工業部和紡織部改為中國輕工總會和中國紡織總會,主要職能是搞好行業規劃,實施行業政策,進行宏觀指導和為企業提供服務。1997年,國家經貿委又在上海、廣州、廈門、溫州四個城市進行行業協會試點。1998年,國務院機構改革時,將煤炭、冶金等九個部改為九個國家局,2001年又將九個國家局分別組建、改組成相關綜合性行業協會,意圖逐步建立起中國特色的行業協會體系架構。2022年,行業協會商會立法已列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

    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LOGO

    定義

    編輯

    行業協會是由同業企業以及其他經濟組織自愿組成、實行行業公共服務和行業自律的社團法人。行業協會作為市場經濟社會普遍存在的一種社會經濟組織形式,是企業(會員)與政府、企業(會員)與社會之間的橋梁和紐帶,對經濟社會生活及行業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作用。

    主要國家的行業協會稱謂與定義

    參考資料:

    特征

    編輯

    民間性

    行業協會是民間性質的社會團體,具有社會法人地位,有自身運作理念和運作機制。行業協會xxx既可以來自本行業,也可以來自社會,由協商選舉產生;其經費主要來自收取會費、企業捐贈及有償服務等。行業協會的民間性意味著其不具有政府行政權力,也不能依靠行政手段發揮作用。

    互益性

    行業協會主要是在聯結企業(會員)與政府及社會的過程中,通過為企業(會員)謀利益的自利性活動來達到會員之間的互益。行業協會對行業健康發展起到重要的維系作用,也對整個社會發展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成為維護市場秩序和社會公共管理的重要主體

    中介性

    行業協會在溝通企業(會員)與政府及社會的關系上起到承上啟下的橋梁和紐帶作用,維護行業公平競爭環境和企業合法權益。行業協會可以承擔許多社會必須但又不宜或難以由政府和企業直接承擔的義務,成為宏觀經濟管理的參謀助手,是整個國家管理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非營利性

    行業協會以服務為核心功能,維護企業(會員)正當權益,為企業(會員)提供情況交流、調查研究、市場信息、人員培訓、管理咨詢等各項服務,并通過提供良好服務加強與企業(會員)的密切聯系。行業協會提供的服務主要是以非營利為目的社會服務,而不是一種直接的經營行為。同時,行業協會的服務功能體現的是行業整體的利益,而不是個別企業的利益。

    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LOGO

    分類

    編輯

    行業屬性

    從產業的xxx、二、三個打雷角度看,行業協會可分為農業行業協會、工業行業協會和服務業行業協會。同時,按照國民經濟行業分類,行業協會又可分為農、林、牧漁業,制造業,電力煤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土木工程建筑業等類別。

    活動范圍

    按活動范圍劃分,行業協會可分為全國性行業協會、區域性行業協會和地方性行業協會。例如,中國醫藥行業協會為全國性行業協會,上海市醫藥行業協會為地方性行業協會,中國長三角鋁業行業協會則屬于區域性行業協會。

    組織資金來源

    按組織資金來源,行業協會可分為官辦行業協會和民間行業協會兩類。官辦行業協會,是指資金來源于政府撥款并在運作中呈現官方意志;民間行業協會,是一種資源主要源于社會并且在運作中呈現民間屬性的行業協會。

    會員數目數量與支配性會員有無

    按會員數目數量與支配性會員有無劃分,行業協會可分為三種類型,即小集團型行業協會、寡頭型行業協會與大集團型行業協會。小集團型行業協會是指會員數量較少、支配性會員存在的行業協會;寡頭型行業協會是指會員數量較多、支配性會員存在的行業協會;大集團型行業協會是指會員數量較多、支配性會員不存在的行業協會。通常,前兩種行業協會的行動效率更高,但有時也會造成行業協會代表性的問題,如行業協會被某些支配性會員單位所操縱和控制。

    會員行業

    按照會員所在行業的單一與否,行業協會可分為專業型行業協會和跨行業型行業協會。通常,專業型行業協會的會員主要來自于同一個行業,而跨行業型行業協會的會員則來自于多個行業。例如,上海市木材行業協會為專業型協會,會員主要為木制品加工、制造、商業流通的企業,而上海都市型工業協會的會員則多來自不同行業,如軟件業、制造行業、咨詢業等。

    經濟關聯性

    按照經濟關聯性劃分,行業協會可分為業緣性行業協會、地緣性行業協會和身緣性行業協會三類。例如,上海市生物醫藥行業協會與上海市醫藥行業協會存在醫藥行業的關聯性,屬于業緣性行業協會;同時,注冊地都在上海,因此兩者又屬于地緣性行業協會。

    上海醫藥行業協會LOGO

    作用及地位

    編輯

    行業協會是社會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并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而成長成熟。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社會分工越來越細,社會經濟關系日益復雜化和多樣化,但是,提升效益與提高效率又要求一定程度的系統化和整體化,因此,市場主體之間的溝通、協調和監督就顯得越發重要。在市場經濟中,政府、企業都是獨立的市場主體,政府與企業、企業與企業之間存在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經濟活動及管理行為,容易出現一些政府“不該管、管不了、管不好”的問題,而行業協會作為行業的互益性組織,具有一定的權威性,能夠發揮溝通、協調、服務、xxx及監督的職能。

    完善市場經濟體系、促進行業健康持續發展

    行業協會在完善市場經濟體系、促進行業健康持續發展方面起到重要的主體作用。xxx,維護企業的合法權益,溝通政府與企業(會員)的關系,營造良好的市場經營環境。第二,維護企業之間公平的市場競爭關系,創造良好的市場競爭秩序。第三,降低企業交易活動費用,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

    保護國內產業、支持國內企業增強國際競爭力

    行業協會在保護國內產業、支持國內企業增強國際競爭力方面起到重要的協調作用。xxx,在利用WTO保障條款維護本國經貿利益中擔當重要角色。第二,協助企業實施反傾銷、反補貼等法律措施并作為申訴中的申訴人。第三,利用WTO爭端解決機制幫助企業應訴。第四,協調行業開拓國際市場的聯合行動。

    加快社會建設、加強社會管理

    行業協會在加快社會建設、加強社會管理方面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xxx,彌補市場失靈和政府失靈。第二,在政社合作中扮演重要角色。

    福建省土木工程建筑行業協會LOGO

    職能定位

    編輯

    行業代表

    行業協會是同行業在資源基礎上依法組織起來的非營利性社會組織,代表本行業全體企業的共同利益。行業協會作為政府與企業間的橋梁,應及時向政府反映企業訴求,協助政府制定和實施行業發展規劃、產業政策、行業規范,協調各方關系。行業協會應當根據需要開展行業調查研究,代表本行業會員開展行業性集體談判,代表本行業會員或者協助政府及業務主管單位依法提起反傾銷、反補貼、反壟斷,開展反傾銷、反補貼、反壟斷調查等活動。

    行業服務

    行業協會以服務為中心,為企業(會員)、行業、政府及社會提供特定服務。行業協會要圍繞行業發展面臨的共同問題,提供具有行業公共性質、與行業發展密切相關的服務,如參與行業資格認證、新技術和新產品鑒定及推廣等相關工作。行業協會要為企業(會員)提供各類專業服務,維護企業(會員)利益,包括提供各種市場信息、提供法律方面的咨詢與服務、協調與仲裁貿易糾紛、舉辦產品信息發布和展銷、開展業務培訓等。行業協會還要根據相關授權,為政府提供行業統計、行業發展戰略規劃咨詢等方面的服務。

    行業協調

    行業協會作為行業的代表要利用自己的整體實力較好地處理和協調各類關系,從而減少單個企業(會員)的運作成本,提高企業(會員)經營管理效率。行業協會應當協調會員之間、會員與非會員之間、會員與消費者之間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產生的爭議。

    行業自律

    行業自律就是同行業中的各個企業自我管理、自我監督的約束機制,通過企業間的廣泛認同,形成一套符合市場運營、法律規定和職業道德的行為規則。該行為規則的制定和運行是以企業形象和企業信用為基礎的自發性過程。行業協會應當建立健全各項自律性行業管理制度,完善行業自律性管理約束機制。通過自我管理,鼓勵公平競爭,維護行業信譽,防范和懲戒個別企業影響行業整體形象、破壞行業聲譽的違法違規行為。對行業發展中的一些敏感問題,通過行業內自身的約束方式,達成基本共識,化解矛盾,協調利益,提高效率。

    組織結構

    編輯

    權力機構

    行業協會作為一種互益性社會組織,代表同通過同業企業及其他經濟組織的共同利益,對行業成員有著一定的約束力;這種約束力來源于協會成員的權力讓渡和授權,具有行業范圍內的公權力形制。由此,這種行業內的公權力就形成了行業協會的特定權力,而擁有建立在這種公權力基礎上的約束能力的機構就是行業協會的權力機構。行業協會的權力機構,是指代表行業成員集中行使行業公權力的機構。行業協會權力機構的職能,是指會員(代表)大會所承擔的職權、功能等方面內容。最高權力機構的職權是由行業協會章程規定的,同時可以在實踐中進行調整,對章程進行修改。行業協會作為行業類社會團體,其權力機構即會員(代表)大會履行的主要職責包括:制定和修改章程;選舉和罷免理事;審議理事會的工作報告和財務報告;制定和修改會費標準;決定終止事宜;決定其他重大事宜。

    執行機構

    行業協會的執行機構,是指負責部署協會日常工作,確定協會工作方向,以實現預期工作目標的專門機構,這一定義包含以下內容:

    1. 執行機構是協會權力的直接行使者,行業協會的日常工作均由其負責領導實施。
    2. 行業協會的執行機構必須具有很強的執行力和領導力,必須通過一定的具體步驟或行動來開展工作。
    3. 行業協會執行機構具有明確的目標導向性,它所實施的一切工作行為都是對會員(代表)大會所做決議的貫徹、落實,以實現決策目標。

    行業協會理事會是會員(代表)大會的執行機構,也就是行業協會的執行機構。在閉會期間,由理事會負責領導行業協會開展日常工作,對會員(代表)大會負責。行業協會執行機構的職能,是指履行協會權力機構的相關工作決議,實施行業協會業務工作內容,保證協會健康運行過程中固有的功能及職權。執行機構的有關職權由行業協會章程規定,同時也可在實踐中進行調整,對章程進行修改。理事會作為行業協會執行機構具有的主要職權包括:執行會員(代表)大會的決議;選舉和罷免理事會(會長)、副理事長(副會長)、秘書長、常務理事;籌備召開會員(代表)大會;向會員(代表)大會報告工作和財務狀況;決定會員的吸收和除名;決定設立辦事機構、分支機構、代表機構和實體機構;決定各機構主要負責人的聘任;領導本會各機構開展工作;制定內部管理制度;決定其他重大事項。

    職能部門

    在企事業單位中,職能部門一般是指組織中對下屬單位具有計劃、組織、指揮權力的部門。行業協會的職能部門之間則往往是平行的工作業務劃分關系,而并非上下隸屬關系。隨著行業協會的成長壯大,其所承接的政府轉移職能和行業服務內容不斷增加,一些行業協會的工作業務范圍也明顯擴大。相應地,為了更好地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有效參與行業公共事務和社會事務,行業協會基于自身業務拓展需求而設立對應的職能部門。

    中國醫藥協會LOGO

    相關法規

    編輯

    相關組織

    編輯

    商會與同業公會

    商會是指資本主義社會中工商業資本家為維護其利益而組織的社會團體。世界上xxx家商會是法國馬賽商會,建立于1599年。同業公會,是興起于20世紀20至30年代的同業新型工商組織,其主要功能表現為“維持增進同業之公共福利及矯正營業之弊害”,其本質特征是結點關系以“業緣”為核心。因此,從這個角度而言,行業協會和行業商會都應等同于同業公會。

    社會組織與社會團體

    社會組織是指由一定數量的社會成員按照一定的規范并圍繞一定的目標聚合而成的社會群體。通常,社會組織分為廣義與狹義兩種。廣義的社會組織,是為了實現特定的目標而有意識地組合起來的社會群體,如企業、政府、學校醫院、社會團體等。它只是指人類的組織形式中的一部分,是人們為了特定目的而組建的穩定的合作形式。狹義的社會組織,包括中介組織、社會團體、基金會、民辦非企業單位以及各類群眾團體。

    中介組織

    中介組織大致可分為狹義和廣義兩種。廣義的中介組織,在市場經濟范疇中,包括從生產到消費,一切為其服務的社會機構,又被稱為社會中介組織。狹義的中介組織,也稱市場中介組織,一般是指那些介于各市場主體(政府、企業、個人)之間,不直接從事市場客體(商品、服務等)的交易活動,以獨立的第三者身份為市場主體在市場進入、市場競爭、市場交易秩序和市場糾紛等方面,提供咨詢、事務代理、交易場所、驗證公證、評估、協調仲裁等中介服務的專門機構。

    非政府組織

    非政府組織(Non-gobernmental Organization,NGO)是一介于政府體系和市場體系之外的龐大社會組織體系。非政府組織的定義主要有廣義和狹義兩種觀點。廣義上,一些學者通過排除法,把非政府組織視為政府機構和營利機構以外的一切社會組織,包括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各類非營利性中介組織和各種民辦非企業,甚至包括一些黨派和宗教組織。狹義上,根據美國《非政府組織法的立法原則》的定義:“NGO是指在特定法律系統下,不被視為政府部門的協會、基金會、慈善信托、非營利公司或其他法人……但是工會、商會、政黨、利潤共享的合作社,或支委會均不在此列。”

    非營利組織

    非營利組織(Non-profit Organization,NPO)根據美國聯邦說法,本質上是一種組織,限制其凈余額分配給任何監督與經營該組織的人。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587158/

    (26)
    詞條目錄
    1. 歷史沿革
    2. 國際
    3. 誕生
    4. 發展
    5. 美國
    6. 德國
    7. 日本
    8. 中國
    9. 定義
    10. 特征
    11. 民間性
    12. 互益性
    13. 中介性
    14. 非營利性
    15. 分類
    16. 行業屬性
    17. 活動范圍
    18. 組織資金來源
    19. 會員數目數量與支配性會員有無
    20. 會員行業
    21. 經濟關聯性
    22. 作用及地位
    23. 完善市場經濟體系、促進行業健康持續發展
    24. 保護國內產業、支持國內企業增強國際競爭力
    25. 加快社會建設、加強社會管理
    26. 職能定位
    27. 行業代表
    28. 行業服務
    29. 行業協調
    30. 行業自律
    31. 組織結構
    32. 權力機構
    33. 執行機構
    34. 職能部門
    35. 相關法規
    36. 相關組織
    37. 商會與同業公會
    38. 社會組織與社會團體
    39. 中介組織
    40. 非政府組織
    41. 非營利組織

    輕觸這里

    關閉目錄

    目錄
    91麻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