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約1723年—約1763年),籍貫不詳,名霑[zhān],字夢阮,號雪芹,又號芹圃、芹溪。江寧織造曹寅的孫子,清朝小說家、詩人、畫家,小說《紅樓夢》的作者。
曹雪芹生平
編輯出身名門
曹雪芹出生于江南一個顯赫的官宦世家。曹家的祖上原是正白旗旗主多爾袞的家奴,曾祖父曹璽娶了康熙皇帝的乳母孫氏為妻后,曹璽被委任為江南織造監督。后,曹雪芹的祖父、康熙皇帝的伴讀曹寅及兩子曹顒、曹頫都繼承了江寧(今江蘇省南京市)織造這一職。康熙六次南巡,有四次以曹府為行宮,并且還將曹寅的大女兒指配給宗室平郡王訥爾蘇為王妃。雍正二年(1724年),曹雪芹出生后,其父曹頫典用《詩經·小雅·信南山》中的詩句“既霑既足,生我百谷”,為其取名為“霑”。曹雪芹少小時過著鮮衣美食的生活,受父兄、師友的教養規訓,再加上曾祖父曹璽、祖父曹寅數十年經營下來的風雅家庭環境,曹雪芹自幼聰慧,遇書必讀,每日里“雜學旁收”,還曾在父親曹頫宴請外國友人的宴會,偷聽《圣經》故事或莎士比亞的劇本故事。
家道中落
康熙皇帝逝世后,雍正皇帝始一上臺,便開始鏟除異己,首先遭難的就是曹家的至親,曹寅的妻兄、曹頫的舅舅李煦。雍正帝二年(1724年),雍正皇帝以虧空的名義將李煦投入大獄,以待審治。身為姻親的曹家唇亡齒寒,曹頫四處尋找門路以躲避懲處。不久后,曹雪芹的姑丈訥爾蘇,因索詐地方官的錢財而被圈禁;曹寅的妹夫、戶部侍郎傅鼐[nài]也因受隆科多的牽連,而被充發黑龍江。雍正五年(1727年),尚在大獄中的李煦因查出曾購買蘇州女子、阿附八皇子一事,被雍正帝以 “大逆極惡"的罪名,擬為斬監候,后改為流放。同年年中,曹家先后因進貢物品奢泰被斥責、所貢御用物品落色被罰俸、騷擾驛站被降旨嚴審。十二月十五日,曹頫因嚴審在案而被罷職待罪。十天后,雍正皇帝又以曹頫暗中轉移財產為由,下令將曹頫下獄,曹家重要家人逮問還京,抄沒曹家所有家產。
遷入京城
曹頫在京城和江寧兩地的家產及家人,本俱旨賞給接任江寧織造一職的綏赫德,但綏赫德見曹家僅剩的人口兼是老弱婦孺,無法度日,便將京城崇文門外蒜市口的十七間半房子和三對家仆,賞給了曹雪芹的祖母李氏。曹雪芹和祖母、母親開始了在京城的生活,曹雪芹也開始在平郡王府附學。蒜市口是普通百姓居住的地方,附近有許多的集市,曹雪芹在這里接觸到了更多的普通百姓和中下層社會的各式各樣的人,形形色色的職業和技藝,為他以后描寫《石頭記》中的人物提供了素材。雍正十年(1732年),曹雪芹的表哥、訥爾蘇的兒子、小平郡王福彭先后接任鑲藍旗滿洲都統、宗人府右宗正、定邊大將軍。同時,曹雪芹的祖姑丈傅鼐也被赦免了罪過,做回了皇帝的近臣。因著表兄的關系,年當十二三歲的曹雪芹開始在平郡王府附學,他一邊學習四書五經、儒家經典,另一方面,開始博覽民間文學,野史劇曲等“雜學”“雜作”。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皇帝崩逝,乾隆帝即位,并下令對侵貪挪移款項的罪臣,查明后可寬免,曹頫正在寬免的名單之中。次年,曹雪芹的表哥福彭任正白旗滿洲都統,曹雪芹的祖姑丈傅鼐升兵部、刑部兩重兼職尚書,曹雪芹恢復了世家公子的身份,有了更多的自由。他遍游京城各地廟宇及名勝古跡,尤其對戲園和茶館著迷,迷上了某些名角小旦,甚至不惜身份、親自粉墨登場。家中長輩得知此事后,擔心引來新的政治麻煩,在屢禁不止后,只得將他圈禁在家中。在被圈禁的日子里,曹雪芹以閑書為伴,在閱讀了大量的書籍后,他決定寫一部關于女子的小說。
二度逢難
乾隆三年(1738年),理親王弘晳與部分宗室王公密謀政變,后經人告發,參與的王侯一律革除爵位,xxx圈禁。乾隆五年(1740年),莊親王胤祿的兒子再次密謀,雖仍以失敗告終,但曹家也受到了波及:曹雪芹的祖姑丈傅鼐因“寬于接下太雜”,而被革職入獄,隨后病卒。曹雪芹的表兄福彭呢,也因為“失察家人”受到了重譴。曹家族人因在莊親王府當差服役,再次被抄家問罪。曹雪芹18歲時,得以入內務府當差,乾隆十三年(1748年)左右,因言行不守正規,得罪了上司,被罷職丟官。此時家中長者已逝,曹雪芹又不懂得生計的事,很快陷入了缺衣少食、舉目無告的困境。不得已之下,曹雪芹只能借宿于蒜市口與廣渠門之間的臥佛寺,專心寫作《石頭記》。沒錢買紙,曹雪芹便把舊歷書拆開,翻轉了葉子作稿紙。曹雪芹30歲時,為了謀生,還曾在相國明亮府上做過西賓。閑來無事時,曹雪芹便到右翼宗學串門,并結識了敦敏、敦誠兩兄弟,成為一生的摯友。曹雪芹大約在本時期寫作《紅樓夢》的初稿《風月寶鑒》。不久后,因旁人的嫉妒和誣謗,明亮以“有文無行”的罪狀,將曹雪芹辭掉了。被相府辭退的曹雪芹,聲名大壞,在北京城內已無立足容身之地,只能住在一家大府以南的附屬馬廄和府后的一個“水窩子”。
終成巨著
乾隆十八年(1753年),《石頭記》的清寫本編整成形;次年,已流通了《石頭記》前二十八回的“抄閱再評”的稿本了,也意味著“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的《石頭記》大體完稿,但后續還需要對內容進行改寫或修訂。在《石頭記》的創作期間,曹雪芹的表妹、以脂硯的別名默默承擔著曹雪芹寫作助手的工作,她幫助曹雪芹校正清抄本的文字,整理原稿,代補零碎殘短、替全書作注等等。二人本就有少年情份,再加上工作上的緊密關系,感情日盛,在朋友的撮合下,最終結為夫妻。在脂硯的協助下,曹雪芹又相繼撰寫了《南鷂北鳶考工志》和《廢藝齋集稿》兩書。
再回江南
受生活所困,曹雪芹不得不離開京城,到郊外去謀取生路。他來到西山黃葉村,以賣畫和教授孩童們讀書維生,由于收入微薄,曹雪芹時刻處于窮困貧窘中。曹雪芹后來在隱居西山的十多年間,以堅韌不拔的毅力,將舊作《風月寶鑒》“披閱十載,增刪五次”,寫成了巨著《紅樓夢》。直到死前他還一直在伏案苦寫這部巨作。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因才學被拔舉為優貢生的曹雪芹受兩江總督尹繼善的禮聘,到江寧做西賓幕客,而曹雪芹也正打算為自己的書稿謀一個樂為出資刊版的資助者,于是答應了這次的南游。在江寧,曹雪芹的才華一開始受到了尹繼善的賞重,但二人觀念不同,共事的時間一長,誤會橫生。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乾隆發現儀親王永璇在看“邪書”《石頭記》,十分震驚惱怒,下令查清這部“淫詞小說”的一切原委,為避免多受株連,尹繼善只能讓曹雪芹離職。無可回避的曹雪芹,決意北返回了京師。
貧病而逝
從江寧回來后,曹雪芹大多數時間是和敦敏敦誠兄弟倆吟詩喝酒和外出郊游,生活較為穩定平妥。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年底,清大臣沈德潛以選刻的《國朝詩別裁》 敬獻乾隆皇帝,卻遭到乾隆皇帝“斷不可為學詩者訓”的待遇,并命內廷翰林對《國朝詩別裁》進行逐一檢刪。而這部詩集里剛好收錄了曹家祖輩和曹寅的詩作,為避免因文字惹來殺身之禍,曹雪芹將自己的詩作悉數付之一炬。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京城痘疹流行,死于此病的兒童數以萬計,曹雪芹的兒子也于當年的秋天因痘疹去世。喪失獨子的曹雪芹悲痛萬分,每天都要到兒子的墳上瞻顧徘徊。沒多久,憂思過度的曹雪芹一病不起,病情日漸嚴重。乾隆二十八年癸未的除夕(1764年2月1日),曹雪芹病逝于北京。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曹雪芹去世十七年,敦誠作《寄大兄(敦敏)書》懷念曹雪芹。
曹雪芹成就
編輯文學成就
曹雪芹最重要的成就是創作了的《紅樓夢》。《紅樓夢》是以貴族賈寶玉、林黛玉和薛寶釵之是的戀愛婚姻悲劇為中心,描寫了貴族之家賈家的日常生活及其內外錯綜復雜的矛盾,揭露了封建社會末期種種黑暗和罪惡。《紅樓夢》是中國古典小說發展的高峰和總結,被譽為中國乃至世界上最偉大的文學經典之一,和《西游記》《水滸傳》《三國演義》并稱為中國“四大名著”。小說從生活的內在聯系出發,以愛情悲劇為主線,又涉及到賈府內外從經濟基礎到上層建筑的社會生活各個方面。曹雪芹通過悲劇寫出了一個行將就木的時代,同時又在故事中寄予了一個理想王國的形態,具有極強的現實主義色彩。而曹雪芹獨特的寫作手法和表現形式,也為中國以后的小說發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礎。曹雪芹的詩僅存題敦誠《琵琶行傳奇》兩句:“白傅詩靈應喜甚,定教蠻素鬼排場。”曹雪芹還是一位畫家,于乾隆二十五年,他醉余《畫石》,其好友敦敏為之題詩《題芹圃畫石》說: “傲骨如君世已奇,嶙峋更見此支離。醉余奮掃如椽[chuán]筆。寫出胸中塊壘時。”
工藝成就
除《紅樓夢》外,曹雪芹還著有《南鷂北鳶考工志》一書。《南鷂北鳶考工志》是一部關于風箏的專著,書中介紹了43種風箏的“扎、糊、繪、放”四類工藝,又詳細闡述了風箏起放的原理、種類、以及扎糊、繪畫的方法。為了讓書籍更為直觀,曹雪芹還在書中繪制了彩色的圖譜,并配以制作歌訣。《南鷂北鳶考工志》里的43種風箏技法,完整保留下來的有 20 種,已被列為首批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除此以外,曹雪芹寫了關于金石、編織工藝、脫胎手藝、織補、印染、雕刻竹器和扇骨等技藝的書稿。這些書稿連同《南鷂北鳶考工志》合集成冊,題為《廢藝齋集稿》。《廢藝齋集稿》是一部涵蓋篆刻、風箏、編織、脫胎、織補、印染、竹雕和烹調等謀生技藝的文獻,目前已散佚。
人物評價
編輯清朝官員戚蓼生評價曹雪芹寫作技藝精熟,達到揮灑自如的境地。清代滿族文學評論家裕瑞評價曹雪芹在語言的運用上有著高超的造詣,俗褻的語言,經他烹煉,都能變成雅韻之文。紅學大家周汝昌評價曹雪芹是不尋常的,坎坷困頓而又光輝燦爛,有老莊的哲思,有屈原的騷憤,有司馬遷的史才,有顧愷之的畫藝和癡絕,有李義山、杜牧之的風流才調,還有李龜年、黃旛綽的音樂、劇曲的功力。他一身兼有貴賤、榮辱、興衰、離合、悲歡的人生閱歷,又具備滿族與漢族、江南與江北各種文化特色的融會綜合之奇輝異彩。所以我說他是中華文化的一個代表形象曹雪芹研究會會長胡德平評價曹雪芹,和莎士比亞、塞萬提斯一樣,用文學的火把給人以真情,給人以溫暖,給人以訣別舊制度的勇氣。 紅樓夢研究所所長張慶善評價曹雪芹是中國最偉大的作家,是中華民族文化的象征。因為有了曹雪芹和《紅樓夢》,中國人面對著莎士比亞、巴爾扎克、普希金、托爾斯泰等等世界文學巨匠,而不會不好意思。因為曹雪芹的《紅樓夢》以其深邃[suì]的思想、精湛的藝術和永恒的魅力,可以與世界上任何一部文學經典相媲美而毫不遜色,它永遠矗立在世界文學的珠穆朗瑪峰上,是中華民族的驕傲。著名紅學家蔡義江評價曹雪芹是中國最偉大的文學家之一,他在世界文學史上的地位與成就、比之于莎士比亞、歌德、巴爾扎克、普希金、托爾斯泰都毫不遜色。
相關軼事
編輯瓜花飲酒心頭樂
曹雪芹和敦誠、敦敏二人因志趣相投,成了忘年交,三人之間常以兄弟相稱。敦誠敦敏一有空閑,便約曹雪芹喝酒飲詩,有時在外面,有時在兄弟倆家里,有時也會在曹雪芹西山的住處。敦誠敦敏二人不僅不嫌棄曹雪芹家貧,還時常在經濟上接濟他,曹雪芹也欣然接受兩人的幫助,并不覺得失了面子。有一次兄弟二人帶著幾罐好酒去西山找曹雪芹同飲,曹雪芹沒錢買下酒菜,無奈之下采摘了幾朵瓜花以佐酒,酒到濃時,靈感也出來了,眼看著曹雪芹采摘瓜花做菜。此事讓敦誠終生難忘,便寫下了“瓜花飲酒心頭樂”這樣一句詩來。
西山傳說
2011年6月,“曹雪芹西山傳說”入選第三批xxx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些口碑資料數量眾多,故事和傳說涉及面很廣,包含有曹雪芹的個性、身世、經歷、親戚、朋友、曹雪芹如何寫作《紅樓夢》、曹雪芹的居所、曹雪芹如何扶危濟困等。與此相印證的是,在正白旗村附近的四王府娘娘廟房檐下,還保留著繪有《紅樓夢》故事的圖跡。
胡斯賴與公道老兒
《紅樓夢》里賈府有幾位清客,曹雪芹想在名字上諷刺他們一下,想來想去,為其中一人取名叫作“胡斯賴”。胡斯賴其實是香山的一種果子,是由蘋果和檳子嫁接而成的,外表鮮紅飽滿,果肉卻干澀無法,旗人間送禮經常配送幾個胡斯賴以做樣子、充門面。曹雪芹此處借用這種水果的名字,意思是諷刺清客們外表光鮮,腹中空空。《紅樓夢》第六十七回里,賈寶玉曾夸襲人是“公道老兒”。“公道老兒”其實是一種長在西山旗地里的植物。這種草根扎得深,而且攜帶一種菌類,不易清除。香山一帶用它作為田地劃界的天然界碑。人們只要看見“公道老兒”,便知道兩戶人家土地的界限在哪。曹雪芹以此草比喻襲人,意指襲人處事公正。
編撰《南鷂北鳶考工志》
乾隆十八年(1753年)的年關,曹雪芹家中來了一位客人,是他的好朋友于景廉。于景廉曾經從征西北,腿受傷后,旅居京師,以賣畫為生,但家中人口眾多,根本無法維持溫飽。曹雪芹聽說于景廉的家里已經三天沒有開火后,他幫于景廉扎了幾個風箏,讓他趁過年時拿到城里去賣。幾天后,于景廉興高采烈地再次到訪曹雪芹家里,告訴曹雪芹風箏已經賣掉了。從那以后,于景廉就跟著曹雪芹學做風箏。經此事啟發,曹雪芹將風箏制作技術撰寫出來并編訂成冊,用來資助殘疾人,幫助他們謀生。
人物爭議
編輯生卒年爭議
曹雪芹的生卒年歷來是紅學界爭論的一個焦點,至今沒有定論。而只有解決了曹雪芹卒年的問題,才能依據《懋齋詩鈔》中的“四十年華”倒推出他的生年。關于曹雪芹的卒年,主要分成三派:“壬午說(1763年2月12日)”、“癸未說(1763年2月1日)”和“甲申說(1764年)”。“壬午說”與“甲申說”均由現代文學家胡適首倡,“癸未說”則是由紅學研究xxx人周汝昌首倡。三種派系的研究基礎主要為曹雪芹的好友、清代詩人敦敏創作于癸未年的《小詩代柬寄曹雪芹》、敦敏所作的《懋[mào]齋詩鈔》,曹雪芹的摯交敦誠所作的《挽曹雪芹》、《四松堂集》,及《脂硯齋重評石頭記》xxx回里,由畸笏叟(jī hù sǒu)所寫的批語:壬午除夕,書未成,芹為淚盡而逝。甲申說:1922年,胡適根據《四松堂集》付刻底本,推論出曹雪芹死于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甲申。學者梅挺秀則支持該說,他認為畸笏叟的批語里,壬午除夕是寫作批語的時間,而與曹雪芹沒有任何關系;其次,敦誠的《挽曹雪芹》創作時間的下限為甲申年二月底,因此曹雪芹應該是卒于甲申一、二月。壬午說:1927年,胡適又根據《脂硯齋重評石頭記》批語“壬午除夕,書未成,芹為淚盡而逝”,首次提出曹雪芹卒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壬午。紅學家馮其庸認為,甲戌本的批語“壬午除夕,芹為淚盡而逝”是一條明確的批語,是實證;自《小詩代簡寄雪芹》一詩后,此后再無記述曹雪芹活動的詩文;《小詩代簡寄雪芹》之后談及曹雪芹的詩,都是指向曹雪芹已死的消息;馮其庸最重要的證據是1968年在北京通縣曹家大墳出土“ 曹雪芹墓石”,正中刻有“曹公諱霑墓”字樣, 左下端刻“壬午”,此墓石被文物專家鑒定為原物,這一系列證據均可以說明曹雪芹已逝于壬午除夕(1763年2月12日)。癸未說:周汝昌認為,《懋齋詩鈔》收錄的詩歌是按年編次,時間順序無誤;而其中《小詩代簡寄曹雪芹》是敦敏寫詩邀請曹雪芹,創作此詩的時間是癸未年,也就證明當時曹雪芹尚在人世;其次,周汝昌認為“壬午除夕,書未成,芹為淚盡而逝”的批語寫于甲午年,和壬午年之間隔了十二年之久,而“除夕”作為特殊的日子,一般不會記錯,所以推斷出曹雪芹應該去世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癸未除夕(1763年2月1日)。紅學家吳世昌支持周汝昌這一說,他的依據是《小詩代簡寄曹雪芹》所揭示的曹雪芹去世時間最為明確,而《挽曹雪芹》則相對含糊。
旗籍爭議
曹雪芹的祖籍問題,從清xxx始就有不同的看法。如《棗窗閑筆》《樺葉述聞》《寄蝸殘贅》等著作里,都將曹雪芹列為漢軍;認為曹雪芹為漢人;《一亭考古雜記》《八旗畫錄》《八旗藝文編目》里,則將曹雪芹記錄為正白旗漢軍;《長白藝文志·小說部集類》里,則記錄曹雪芹為內務府旗人。1921年,胡適依據是《揚州畫舫錄》中的記載,指出曹雪芹的父親曹寅是滿洲的世家子弟,推斷出曹雪芹為滿人;經過對《八旗文經》的研究和對材料的搜集整理,胡適在《紅樓夢考證》的改定稿中指出,曹雪芹是漢軍正白旗人。由胡適的研究,引出了至今仍爭論不休的曹雪芹旗籍問題。漢軍、漢人說:學者李華認為,曹家有“由正白旗滿洲,撥入正白旗漢軍的可能”,因此,支持曹家隸屬于正白旗漢軍的說法。紅學會理事李廣柏則認為,曹雪芹家屬于滿洲正白旗包衣,是旗人;但在民族身份上,曹雪芹家是漢人。清史專家張書才認為,曹雪芹的旗籍為正白旗包衣旗鼓佐領下人,隸正白旗包衣漢軍籍。滿人說:在將曹家視為滿人的相關研究中,周汝昌的觀點xxx代表性,他一直秉持曹家是“滿洲旗人”的看法,認為曹氏家族早已滿化。滿族史專家王鐘翰認為曹家的民族成分是內務府正白旗漢軍,屬于滿族。清史研究專家劉德鴻同樣認為曹雪芹家不是漢軍,是滿洲正白旗包衣管領下人,處在滿洲共同體中。趙志輝、王暢、趙志忠等一批學者也都認為,曹家屬于滿洲旗人。除以上兩種觀點外,也有第三種觀點出現。經過對相關史料的考證后,紅學家馮其庸梳理出曹家上世原屬佟養性所領的漢軍旗、后轉為多爾袞率領的滿洲正白旗的旗籍演變過程,但并未談及曹家旗籍問題。學者趙宗溥認為曹家原是內務府旗鼓人,是滿洲旗分內漢姓人,并強調曹家旗籍與“漢軍”無關。學者杜家驥從歷史和民族學的角度出發,認為曹雪芹家族應是內務府旗籍、滿洲旗分的雙重旗籍。
籍貫爭議
曹雪芹一族的世系從曹錫遠→曹振彥→曹璽→曹寅→曹颙、曹頫→曹雪芹,基本已梳理清晰,但曹雪芹的祖籍卻存在著較大的爭議,主流觀點主要是 “豐潤說 ”和 “遼陽說 ”。豐潤說:1931年,故宮博物館秘書長李玄伯先生根據清代戲曲家尤侗所做的 《松茨詩稿序》中的“司農曹子荔軒 ,與予為忘年交”,從而提出了“曹寅是豐潤人”的觀點,這也是曹雪芹祖籍豐潤說的源頭。周汝昌也是此說的支持者之一。遼陽說:學者賈宜之先生是最早提出遼陽說的人,他從《八旗通譜》入手,得知曹雪芹的祖先甚至是始祖起,一直世居于遼陽地方,所以曹雪芹的祖籍是遼陽。學者李西郊先生則是從宋初的曹彬談起,曹彬一族在明朝時赴遼東避兵而遇當地曹氏族人引薦,當地曹氏族人即是曹雪芹的先祖曹世選。所以推斷曹雪芹是遼陽人。1962年,著名紅學家朱南銑先生在考證了《五慶堂重修遼東曹氏宗譜》后,進一步鞏固了曹雪芹祖籍為遼陽的說法。1976年,馮其庸先生根據康熙二十三年撰修未刊稿本《江寧府志》中的《曹璽傳》和康熙六十年纂[zuǎn]修的《上元縣志》中的《曹璽傳》,明確提出了曹雪芹祖籍遼陽說。除“豐潤說”和“遼陽說”外,目前仍存在的觀點還有鐵嶺說。鐵嶺學者李奉佐先生從地方的歷史沿革入手,曹氏族人世居沈陽,其實是在鐵嶺南部;著名滿學家趙展也認為曹世選是在鐵嶺被俘而成為正白旗的包衣的,所以曹雪芹祖籍應該是鐵嶺。
生父爭議
關于曹雪芹的生父是曹颙還是曹頫,他又是否是遺腹子,也是紅學界研究者一直探討和爭議的問題之一。1921年,胡適通過對《紅樓夢》采取曹、賈互證的方法,得出了曹雪芹是曹頫兒子的結論。紅學家周汝昌和吳世昌認可胡適的結論,并且周汝昌在胡適的結論之上,還推斷出曹寅的弟弟叫曹宣,曹宣才是曹雪芹的嫡親祖父。馮其庸先生則依據《五慶堂譜》,同樣認為曹雪芹是曹頫的兒子,是曹宣的嫡孫。但美籍中國史研究專家史景遷卻駁斥了此種說法,他的依據是康熙回復曹頫的朱批中,曾稱曹頫為孩子,如曹頫已有兒子,一般不會用這樣的稱呼。其次,巡鹽御史噶爾泰的奏折中,在說到曹頫時,曾稱他“年少”,這樣的詞語也不符合對一個有子的成年人的表述。1955年,國學大師王利器先生根據清代文學家張宜泉《春柳堂詩稿》里“曹雪芹年未五旬而卒”的信息,反推出曹雪芹的大致生年,提出曹雪芹可能是曹颙的遺腹子的說法。25 年后,王利器先生進一步推論出曹頫于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過繼給曹寅,而這一年曹颙的遺腹子出生。紅學家張書才在對清代學者張云章作于康熙五十年(1711年)十一月的“賀曹寅得孫”詩、曹寅作于同年三月的“聞珍兒殤”詩以及有關檔案文獻資料的綜合考察辨析后,認為曹雪芹的生父是曹寅的長子曹颙,曹雪芹實為曹颙的遺腹子。后世學者周志艷同樣是采用曹、賈互證的方法,再依據曹頫上任后xxx份奏折,贊同曹雪芹是曹颙的兒子,也是遺腹子的結論。但學者王懷湘根據甲戌本的脂批又否定了遺腹子的說法。
《紅樓夢》原著爭議
《紅樓夢》在最初流傳之時沒有作者署名,其著作權問題也因此成為紅學史上的一樁懸案,自胡適的考證以來,著作權研究仍然新說紛紜。百年來,《紅樓夢》著作權問題一直是紅學研究的熱門話題,也是紅學史的重要課題。
曹雪芹作者說
胡適經過考證,首先確認《紅樓夢》的著者為曹雪芹著作權的是。他舉列了《紅樓夢》文本內容中關涉作者的諸處,在《隨園詩話》《雪橋詩話》《八旗人詩鈔》中提及《紅樓夢》作者的記載及有關曹寅家世的可靠史料記載,通過小說文本材料的自證、史料的佐證以及文本內容與史料的互證這三方面的論證,得出了《紅樓夢》的著者是曹雪芹。周汝昌在《紅樓夢新證》中分條細析了八條脂批,并結合永忠、明義、沈赤然、許兆桂等人的親聞親記,為曹雪芹的著作權提供了文獻佐證。王人恩在前人的基礎上沿著進行了更為細致的挖掘,并增引了數條脂批,指出曹雪芹創作了《紅樓夢》。張慶善則通過《紅樓夢》文本中關涉作者的敘述,及成書過程的交代,支持了曹雪芹為《紅樓夢》原著作的觀點。此外,支持這一觀點的還有紅學家蔡義江、沈治鈞等,均從《紅樓夢》文本依據、脂批證據、清代史料記載這幾個方面展開分析,以維護曹雪芹的著作權。
曹雪芹非作者說
在胡適之前,最先質疑曹雪芹的著作權的當屬索隱派,代表人物如王夢阮、鄧狂言、蔡元培等,他們認為《紅樓夢》的創作另有其人,曹雪芹只是進行了增刪,或是插入了曹家故事,并認定真實的作者應是反清吊明的人士。在胡適的考證之后,依然有研究者對曹雪芹的著作權進行否認。如吳世昌就對曹雪芹的著作權提出質疑。此后,方豪、孔祥賢、趙國棟、劉潤為等也相繼因為曹雪芹的身世年齡而否定其著作權。戴不凡就《紅樓夢》文本內既用京語又夾雜吳語、賈府地址遷南為北、花園位置移西而東、故事時序錯亂、大小寶玉等五個方面的內證為據,又聯系了部分脂批、程裕二人記述、棠村舊序這三方面的外證,認為曹雪芹是在他人舊稿基礎上增刪寫定成書的。
作者異說
在爭論曹雪芹是否為原著者時,同樣也有不少研究者認為《紅樓夢》原始作者另有其人。潘重規認為《紅樓夢》是一部帶有反清色彩的政治小說,它的作者“必是明代的遺民”,其創作目的在于宣揚反清復明的民族大義,其次,“曹雪芹的才力,不夠成此奇書”。吳世昌則認為《紅樓夢》作者為曹碩,曹雪芹是在其叔脂硯齋舊稿的基礎上寫定成書的。戴不凡認為《紅樓夢》的原作者是曹寅兄長曹荃的次子曹竹村,曹雪芹是依據曹竹村的舊稿巧手新裁改作成書的。趙國棟認為曹雪芹未親歷過鐘鳴鼎食、膏粱錦繡的奢華生活,缺乏鮮花著錦、富貴豪奢的生活體驗,且曹雪芹其人追慕晉韻、俯仰晉風的性格與《紅樓夢》中作者自云所述不符,《紅樓夢》作者實為曹頫。此外還有曹淵說、洪昇說、吳梅村說、冒辟疆說、李漁說、曹寅說等26種異人說,不一而足。
后世紀念
編輯紀念場館
曹雪芹故居紀念館
曹雪芹故居紀念館位于東城區崇文門外大街磁器口東北角,復建工程于2019年1月啟動,次年落成,2022年7月正式對外開放。曹雪芹故居紀念館占地790平方米,建筑面積約440平方米,整體修建風格為清末的形制,包括工藝和原材料,在保留木制結構的基礎上,盡量使用當時拆除的老物件。紀念館為三進院落,一進院落為彈性特展區,策劃了故居知識、紅樓夢文化、傳統工藝與文化等主題特展。二進院落為館內常設的“曹雪芹故居陳列”,突出“曹雪芹與北京”的主題,以曹雪芹在十七間半、在北京東城的生活經歷為主,展示“歸籍京師”“尋夢蒜市口”“紅樓一夢”三個篇章。三進院落為互動體驗區,主要承擔舉辦講座、表演、工作坊,開展公共閱讀與社區互動等功能。
曹雪芹故居紀念館
曹雪芹紀念館
曹雪芹紀念館位于北京海淀區植物園東部,于1996年落成。紀念館分為前后兩排共18間房舍,仿清代建筑。前排展室陳列有清代旗人的生活環境、曹雪芹在西山生活創作環境的模型及200年來有關曹雪芹生世的重大發現、文章及書籍;后排展室主要為曹雪芹的生平家世及《紅樓夢》的影響。
曹雪芹紀念館
館內還有兩座不同時期創作的曹雪芹的塑像。xxx座為曹雪芹全身坐像,由著名雕塑家謝家聲所。身著圓領長衫的年輕的曹雪芹手持書卷,安詳地端坐在綠樹叢中,目視遠方,呈凝思狀。另一座曹雪芹塑像是由著名雕塑家盛揚在2003 年創作的全身立像,消瘦的曹雪芹靜立中低首沉思。
南京曹雪芹紀念館
南京曹雪芹紀念館位于南京市廣州路217號烏龍潭公園內,1997年9月建成開放。相傳此地為康熙年間曹家故宅的一角,所以紅學家們建議在此地建立南京曹雪芹紀念館。館外有雕塑家諶碩人創作的高 2.5 米的曹雪芹坐像,曹雪芹挺胸端坐,手持書卷,氣概非凡。
南京曹雪芹紀念館內的曹雪芹像
南京江寧織造博物館
南京江寧織造博物館位于南京市玄武區長江路123號,清代時江寧織造署舊址、2013年“五一”正式對外開放,是展示中國古代絲綢業最高端“南京云錦”歷史文化和《紅樓夢》作者生平、家世及相關學術研究成果的新型博物館。博物館后廳花園上有一座著名雕塑家吳為山創作的曹雪芹雕像。
南京江寧織造博物館
遼陽曹雪芹紀念館
遼陽曹雪芹紀念館位于遼陽市文圣城臥獅胡同,建于1995年,歷時一年,于1996年9月正式落成開館,由中國紅學會會長馮其庸題寫館名。紀念館占地1600平方米,院內有平房21間,為清代四合院式建筑。館內主體陳列內容為“曹雪芹祖籍在遼陽”。紀念館內有著名雕塑家錢紹武塑造的曹雪芹臥像。
遼陽曹雪芹紀念館
曹雪芹小道
曹雪芹小道以曹雪芹紀念館為起點,途經東溝村、臥佛寺、櫻桃溝、三炷香,到達白家疃村,并且沿途有清代引水石渠、櫻桃溝元寶石、白家疃[tuǎn]小石橋、怡賢親王祠、五華寺等20多處歷史文化遺存。
曹雪芹誕辰300周年紀念幣
2015年,為紀念曹雪芹誕辰300周年,央行發行了金銀紀念幣。金幣的背面圖案為曹雪芹像,并刊“曹雪芹誕辰300周年”字樣及面額。 圓形金質紀念幣為精制幣,含純金7. 776克(1/4盎司),成色99.9% ,直徑為22毫米,面額100元,金幣的xxx發行量10000枚。圓形銀質紀念幣背面圖案為曹雪芹紀念館景觀與線裝書籍的造型組合,并刊 “曹雪芹誕辰300周年”字樣及面額。圓形銀質紀念幣為精制幣,含純銀31.104克(1盎司),成色99.9% ,直徑40毫 米,面額10元,xxx發行量10000枚。
曹雪芹誕辰300周年紀念幣
紀念單位
北京曹雪芹學會
北京曹雪芹學會是以曹雪芹《紅樓夢》研究為主題的非營利性社團組織,致力于以學術研究推動對曹雪芹的家世、生平、思想及其作品和時代的認識;致力于對曹雪芹精神、《紅樓夢》文化的大眾化傳播,并倡導以“紅樓夢精雅生活”走入百姓日常。作家王蒙擔任北京曹雪芹學會名譽會長,胡德平擔任學會創會會長。
全國曹雪芹《紅樓夢》文化發展聯盟
由北京曹雪芹學會發起,聯合上海紅樓夢輯刊、江蘇蘇州織造府、河北唐山曹雪芹文化主題公園、江西進賢縣文化局、江西武陽曹雪芹紀念館、遼寧鐵嶺紅樓夢促進會等有關曹雪芹《紅樓夢》的十余家文化單位一起,于2012年11月共同成立了全國曹雪芹紅樓夢文化發展聯盟。其任務是共同推進曹學與紅學研究,在各自的所在地區,打造高品質的文化項目與產品,推動地區文化發展,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瑰寶的保護與傳承作出貢獻。
紀念活動
曹雪芹文化藝術節
2010年9月17日,由北京曹雪芹學會(籌)、北京植物園黃葉村曹雪芹紀念館聯合發起,北京植物園主辦的"首屆黃葉村曹雪芹文化藝術節"將拉開秀幕。曹雪芹文化藝術節是以曹雪芹與紅學文化為主題、以傳承北京西山多種歷史文化遺存、推廣優秀傳統文化的活動,每年十月舉行。截止2022年,已成功舉辦13屆。
紀念曹雪芹逝世250周年大會
2013年11月24日,“紀念偉大作家曹雪芹逝世250周年大會暨學術研討會”在河北廊坊閉幕。本次活動由中國紅樓夢學會、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和新繹集團共同主辦。活動內容包括學術研討會、《紅樓夢》主題書畫展、曹雪芹像揭幕等。 此前,曹雪芹逝世200周年及曹雪芹逝世220周年也曾舉辦過類似的紀念及文化研究活動。2015年,曹雪芹誕辰300周年紀念大會在北京舉行。
藝術形象
編輯影視形象
電視劇《曹雪芹》劇照
舞劇《曹雪芹》劇照
昆劇《曹雪芹》劇照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587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