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氣(Chlorine),是氯元素形成的一種單質,化學式為Cl2,是一種有強烈刺激性的有毒黃綠色氣體,有窒息性臭味,對呼吸器官有強烈的刺激性。其微溶于水,易溶于四氯化碳、二硫化碳等有機溶劑中;是一種強氧化劑,在空氣中不燃燒,但能助燃,且能與大多數元素或化合物反應,在日光下與其他易燃氣體混合時會發生燃燒或爆炸,也能與乙炔、松節油、乙醚、氨、烴類、大多數塑料及某些金屬粉末劇烈反應,發生爆炸生成爆炸性產物。
研究歷史
編輯1774年,瑞典杰出的化學家卡爾?威爾海姆?舍勒發現了氯氣。他研究軟錳礦(主要成分是MnO2)時發現,如果把濃鹽酸倒入盛有“這種黑色粉末”的燒瓶里并加熱時,便會生成一種窒息的、使肺部極為難受的黃綠色氣體。舍勒稱這種氣體為“無燃素的鹽酸”。氯雖被發現了,但當時不認為是新元素。1807年,英國化學家戴維對這種氣體進行了仔細的研究,他通過磷與氯的作用,確證氯是一種元素。1823年,氯氣xxx次被英國科學家法拉第所液化。
物化性質
編輯物理性質
氯氣,相對分子質量70.9,熔點-101 ℃,沸點-34.04 ℃,相對蒸氣密度(空氣為1)2.49,亨利定律常數時為 0104.25 Pa·m/mol(0 °C) ,外觀呈黃綠色,是有強烈刺激性氣味,比空氣重,易液化,微溶于水,1體積水溶解2體積的氯氣,易溶于四氯化碳、二硫化碳等有機溶劑。
化學性質
氯氣有毒,有劇烈的刺激性,溶于水會生成鹽酸和次氯酸。氯氣的化學性質很活潑,是一種活潑的非金屬單質,和金屬、非金屬、有機物、堿等都可以發生反應。
與水反應
氯氣可溶于水,遇水后會生成次氯酸和鹽酸,而次氯酸有強氧化性,具有漂白性,同時也有消毒作用。
與金屬反應
與金屬鈉的反應:
與金屬銅的反應:
與非金屬反應
與氫氣反應:
與磷的反應:
與有機物反應
與甲烷反應:
與乙烷反應:
與乙炔反應:
與苯發生取代反應:
與堿反應
氯氣與堿溶液反應,生成次氯酸鹽、金屬氯化物和水,由于次氯酸鹽比次氯酸穩定,容易保存,故工業上常用氯氣和消石灰作用制取漂白粉(也稱含氯石灰),其反應如下:
氯氣與消石灰反應的實驗室裝置圖
制備方法
編輯舍勒法
此工藝由瑞典化學家舍勒發明,將二氧化錳與濃鹽酸反應制得氯氣,但由于需要大量鹽酸,此法僅限于實驗室制取氯氣,其反應方程式如下:
舍勒法制備氯氣示意圖
貝托雷法
法國化學家貝托雷把氯化鈉、軟錳礦和濃硫酸的混合物裝入鉛蒸餾器中,加熱制得氯氣,其反應方程式如下:
狄肯法
狄肯和洪特發明了以氯化銅為催化劑,加熱時用空氣中的氧氣來氧化氯化氫氣體制取氯氣的方法,反應方程式如下:
電解法
電解法(索爾維法)制備氯氣示意圖
應用領域
編輯自來水消毒
自來水消毒多采用氯氣和漂白粉。液氯主要用于城市自來水的消毒;次氯酸是一種很強的氧化劑,能殺死水中的細菌,所以常用氯氣來消毒飲用水;次氯酸還能使染料氧化成無色的化合物,使其褪色,所以氯氣可以用作布匹和紙等的漂白劑;工業上用氯氣和消石灰作用來制取漂白粉,漂白粉是帶有與氯氣相似刺激性氣味的白色粉末,具有極強的氧化性,受光受熱易分解,放人水中后也能分解產生少量的次氯酸,次氯酸再分解便放出氧氣,漂白粉比較穩定,容易保存。
化工領域
氯氣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除用于制作液氯、鹽酸及漂白消毒系列,還可制造一系列無機氯產品(如無機氯化物氯化鋁、氯化銨、氯化鋅等),也可制造氯仿、四氯化碳等有機溶劑。次氯酸鈉、液氯等用于紙漿及棉纖維、化學纖維的漂白,氯化紙漿的制造;還用于氣體冶煉,將一些元素的礦物制得氯化物,然后還原成產品,制造無機及有機氯化物等。
電子領域
氯氣可用于干法蝕刻、集成電路、光纖、高溫超導等方面的應用;高純氯用作半導體材料的氣體刻蝕劑,特別是與三氯化硼一起時可用于鋁的刻蝕。還可用于MCVD、VAD、PCVD等三種光導纖維制造中以及半導體生產中的晶體生長、熱氧化學工藝中。
其他行業
氯氣在醫藥上具有廣泛的應用,可用于合成一些常參與含氯藥物,如馬來酸氨氯地平片、氯磺丙脲等;氯氣也可應用于冶金工業,生成金屬鎂等;還可用于合成農藥,用于制造某些高效低毒的有機含氯農藥,如速滅威、含氯菊酯等。
馬來酸氨氯地平片
安全事宜
編輯儲存與運輸
氯氣應儲放在低溫、通風場所,防止日曬;與易燃氣體、金屬粉末、氨氣鋼瓶分開儲存。裝運時要捆扎牢固,防止滾動,搬運時輕拿輕放,切勿損壞鋼瓶及瓶閥。
毒理學
空氣中氯氣最高允許濃度為2 mg/m,如空氣中氯氣濃度達200 mg/m,人暴露其中1分鐘即可致死。
健康安全
氯氣為黃綠色有強烈刺激性的氣體,可溶于水,與水生成次氯酸和鹽酸,次氯酸再分解成氧氣、氯氣和氯酸,對黏膜有刺激和氧化作用,導致黏膜充血、水腫和壞死。低濃度時僅作用于眼和上呼吸道,高濃度時除以上外還作用于下呼吸道,極高濃度時可刺激迷走神經,引起反射性心搏驟停。吸入少量氯氣會使鼻、喉等黏膜受到刺激而發炎,引起胸部疼痛和咳嗽,吸入大量氯氣會中毒致死;實驗室內嗅聞氯氣時,應用手輕輕在氯氣瓶口扇動,只使極少量的氯氣飄入鼻孔。
氯氣圖片
環境危害
氯氣是破壞臭氧層的主要單質之一,氯氣會分解臭氧分子,而氯原子在陽光下又會與臭氧分子發生化學反應,破壞臭氧分子。氯氣對植物也有一定的危害,氯氣進入植物組織后,與水作用生成次氯酸,它是強氧化劑,有較大的破壞作用,對葉肉細胞有很強的殺傷力,能很快破壞葉綠素,使葉片產生褪色傷斑,嚴重時使全葉漂白、枯卷,甚至脫落。
泄漏現場氯氣中毒預防措施
1.發生氯氣泄漏后,要做好個體防護工作,如配戴防毒面具、防毒口罩、氧氣呼吸器,穿防化衣,用濕毛巾或濕衣物捂住口鼻等。2.做好個體防護的同時向上風向疏散,不要在低洼處滯留。3.若吸入少量氯氣,可用碳酸氫鈉溶液漱口,若吸入過多的氯氣,立即送往醫院治療。4.應急搶險人員做好個體防護的同時進行氯氣捕消和堵漏,防止事故擴大,并且要兩人以上同行,不得單獨行動。5.按照事故泄漏量的大小設置隔離區,防止無關人員進入導致中毒事故。
急救措施
皮膚接觸:立即脫去污染的衣著,用大量流動清水沖洗,并迅速進行醫務處理。眼睛接觸:提起眼瞼,立即用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至少15分鐘,并迅速進行醫務處理。吸入:必須將人員移到空氣清新處,若呼吸困難,給予吸氧,若停止呼吸,則人工呼吸。吸入后有癥狀者至少觀察12h,對癥處理。吸入量較多者應臥床休息,吸氧,及時進行醫務處理。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587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