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學是中國普通高等學校的一個本科專業,學科門類屬于工學,專業類別為建筑類,修業年限四年/五年,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專業發展
編輯建筑類學科發展歷史悠久,在20世紀前的相當長的一段歷史時期,建筑學曾經是統領性的代表學科。國內的建筑學本科專業教育開始于1927年的中央大學建筑系(東南大學建筑學院前身),今天的建筑類學科已經不再滿足于常規的經驗定性主導的規劃和設計研究及其實踐模式,而是力求與新興的數字技術、工程技術創新和交叉學科結合,同時,融合基于可持續發展的思想和地域文化,從而將學科推進到國家戰略和人居環境學科集群的高度。目前國內有清華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北京工業大學、北方工業大學等院校開設該專業。
培養標準
編輯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適應我國社會主義經濟發展和現代化建設需要,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掌握建筑學科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設計方法,接受建筑師基本訓練,具備基本的建筑知識和較強的設計能力,具有創新精神和開放視野,能在城市建設領域從事建筑與城市設計、城市規劃和風景園林規劃設計、科學研究和管理工作的復合型專門人才。
建筑師在創造
知識要求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建筑學基本知識和理論,接受建筑設計和城市設計技能的基本訓練,掌握建筑設計和相關規劃設計的基本理論和方法。畢業生應獲得的知識和能力:具有必要的人文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理論知識和素養;具有建筑學的專業基礎知識,了解中國和外國古代及近現代建筑歷史,了解建筑設計、城市規劃與景觀設計的基本原理,掌握空間形體表達方法,掌握建筑結構、建筑力學、建筑構造、建筑材料的基本知識,掌握建筑物理環境(聲、光、熱)、建筑設備(水、暖、電)的基本知識;具有建筑學的專業知識,具有建筑設計和城市設計的基本能力,掌握建筑設計和相關規劃設計的分析方法和設計技能;了解土木工程、建筑設備、環境保護、建筑經濟等相鄰學科基本知識;熟悉建筑設計和相關規劃設計的方針、政策和法規,了解建筑學的理論前沿和發展動態;具有一定的建筑學領域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創新思維和能力。
一級建造師資格證
課程體系
編輯01:10
建筑學課程體系 (來源:長安大學本科招生)建筑學專業課程體系主要由通識類知識、專業基礎知識、專業知識三部分組成。通識工具性知識需要基本掌握一門外語,掌握基本的計算機及信息技術應用,掌握基本的文獻檢索方法,掌握本學科相關的基本方法論,掌握可持續發展觀念;熟悉一般的科技研究方法,熟悉科技寫作。專業基礎知識需要掌握工程制圖的基本方法;熟悉建筑類專業藝術表現的基本技能;了解本專業發展的現狀與歷史。專業知識與能力需要掌握建筑設計的基本原理和知識,掌握建筑構造、建筑力學、建筑結構的基本知識。熟悉中外建筑歷史與理論;熟悉建筑材料、建筑物理(聲、光、熱)、建筑設備(水、暖、電)、建筑數字技術的基本知識;熟悉建筑經濟的基本知識;熟悉與建筑設計和城鄉規劃相關的法規、方針、政策。
實踐教學
實踐教學分各類實驗、實習、社會實踐以及科研訓練等多個領域和形式,應納入整個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發揮整體教育的功能。實踐教學是建筑類專業教學中重要的環節,是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發現、歸納問題,利用現有條件解決問題,培養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的關鍵環節;尤其是主要以案例式、個體輔導式教學展開的建筑類設計/規劃課程,其作用是理論、知識教學無法替代的,是建筑類專業教學的核心。通過實踐教育,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增強建筑設計和表達能力、樹立適當的創新意識、培養科學研究的初步能力。
畢業寫作
畢業設計需制定與畢業設計要求相適應的標準和檢查保障機制,對選題、內容、學生指導、答辯等提出明確要求,保證課題的工作量和難度,并給學生有效指導。選題應符合本專業培養目標要求,一般應結合本專業的工程實際問題,有明確的應用背景,培養學生的工程意識、協作精神以及綜合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發展方向
編輯01:40
建筑學(來源:張雪峰老師聊考研)
深造方向
建筑學本科專業畢業后,可以選擇繼續深造。研究生專業可選擇建筑歷史與理論、建筑學、建筑與土木工程、工業設計工程、建筑設計及其理論、建筑科學技術等。
就業方向
建筑學專業同學畢業后可以在建筑、房地產類企業從事建筑方案設計、施工圖設計、建筑規劃;也可以在裝修類企業從事室內設計。政府、事業類單位可以從事城市規劃、古建筑修繕等。
師資隊伍
編輯專任教師數量和結構滿足本專業教學需要,設計規劃課程生師比不高于15:1,畢業設計(論文)生師比不高于10:1。專任教師中具有碩士、博士學位的比例不低于50%,在編的主講教師中90%以上具有講師及以上專業技術職務或具有碩士、博士學位,并通過崗前培訓,專任教師中具有高級職稱的比例不低于30%。兼職教師人數不得超過本院系專職教師人數的20%,兼職教師的專業課授課學時不得超過20%須配備相應數量的教學管理人員,專任教師中有高級職稱的不少于2人,所占比例不低于20%,有研究生學歷的不低于50%。講師以上職稱的教師或有實際經驗的高級建筑師擔任主要專業課程的講授任務。公共課程、基礎課程、專業基礎課程的教師數量能滿足教學需要,具有本專業或密切相近專業,如建筑設計、城鄉規劃、風景園林、歷史建筑保護工程專業及建筑歷史、建筑技術、美術背景的教師,數量能滿足教學需要。
教學條件
編輯教學設施
院校須具備相對獨立的、集中的教學空間。其他運動場地、活動場地、實驗場地、實習場地等條件必須滿足國家有關規定的基本要求。須按年級或班級配備專用、固定的設計教室,每位學生有專用的設計桌椅,并配有照明、插座、網絡等設施。教室中有各小組討論空間,設計教室使用面積須保證容納每位學生可獨立制圖的相應設施。配備滿足至少一個年級同時上課的多媒體教室;配備材料和構造實物示教場所。配備滿足至少一個年級同時評圖模型的室內空間。實驗室須配備建筑物理實驗室、歷史建筑保護技術實驗室、視覺藝術美術教室、模型制作室、攝影室,有相對穩定的生產實習基地。建筑類專業實驗室擁有能完成建筑類專業課必須開設的教學實驗任務的儀器設備,實驗項目開出率80%以上。視覺藝術美術教室滿足建筑類專業至少一個年級同時上課的需要,模型制作室滿足安全加工模型材料的要求,并配備基本模型材料加工的器械,實習基地有相對穩定的校內外行業單位作為專業實習基地。
建筑學人才培養
信息資源
教材及參考資料專業基礎課程中2/3以上的課程應采用正式出版的教材;其余課程如無正式出版教材,應提供符合教學大綱的課程講義;除教材和講義之外,專業基礎課程、專業必修課程和專業選修課程應推薦必要的教學參考資料。圖書資料除了要符合國家教育部關于高等院校設置必備的圖書資料外,還應滿足下列要求,有關建筑設計、城鄉規劃、風景園林、歷史建筑保護、建筑歷史、建筑技術、美術等方面的專業圖書5000冊以上。有關建筑設計、城鄉規劃、風景園林、建筑歷史、建筑技術、美術等方面的專業期刊不少于有齊全的現行建筑類法律,法規,技術規范及基本的工程設計參考資料。有一定數量的教學數據庫(含音像、電子文獻),可提供基本的網絡檢索。教學文檔及管理通過手冊或者網站等形式,提供本專業的培養方案,課程基本信息,選課指導,各課程的教學大綱、教學要求、考核要求,畢業審核要求等教學基本信息。有齊全的教學文件和教學管理檔案,并有專門的教學管理人員,有專門的教學文件、檔案、學生作業的存放空間。
教學經費
各高校的教學經費投入需較好地滿足人才培養需要,生均年教學日常運行支出不低于高校所在地城鎮居民上年度年均收入的5%,由各教學指導委員會具體給出,依據《普通高校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指標和基本要求(試行)》,該數不少于1200元。
專業排名
編輯2023年軟科中國大學專業排名評級A+的學校共有6所,評級為A的學校共有26所,其中6所A+高校的專業排名依次為:
中國大學建筑學專業排名評級A+的學校名單
艾瑞深2023中國大學建筑學專業排名(研究型/應用型),A++檔次的學校15所,A+檔次的學校15所,其中A+以上的學校排名依次為:
校友會2023中國大學建筑學專業排名(研究型/應用型)檔次A++的學校名單
中國科教評價網2023-2024年建筑學專業排名中的中國大學本科教育專業排行榜中等級5★+的學校3所,等級5★的學校12所,其中等級5★以上的學校的排名依次為:2023-2024年建筑學專業排名等級5★以上的學校名單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587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