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莖是在地下水平生長的粗壯的莖,其主要功能是貯藏養料,同時也參與無性繁殖和幫助植物多年化以越冬耐旱。地下莖生在地下,具有節和芽,屬于變態莖。其上通常有退化的鱗葉,鱗葉的葉腋內有腋芽,以此與根相區別。地下莖與根雖然都作為養分的貯存處,但地下莖仍具有莖的特征,如芽與節的構造(例如馬鈴薯的節為芽眼)及不定根,甚至葉痕。常見的地下莖類型包括根狀莖、塊莖、球莖和鱗莖。
地下莖簡介
編輯植物的莖一般生在地上,但多年生植物常在土層中形成變態的地下莖,以渡過不良的生長季節。地下莖與根有許多相似之處,但由于仍具莖的特征(有節和節間),其上的葉一般退化成鱗葉,脫落后留有葉痕,葉腋內有腋芽。因此很容易和根區別開。為了適應不同的功能,有些植物的莖在形態結構上發生有一些可以遺傳下去的變化,這就是莖的變態。一些植物的莖生長在地下,形成地下莖。
基本類型
編輯地下莖可以分為以下幾類:(1)根狀莖:匍匐生長于土壤中、形態變成根狀的地下莖。根狀莖貯藏有豐富的營養物質,如蓮、竹、蘆葦的地下莖。(2)塊莖:短縮肥大的地下莖。頂端有頂芽,側部有螺旋狀排列的側芽,每個側芽上可以有幾個芽,相當于腋芽的主芽和副芽,如馬鈴薯。(3)球莖:肥大、短而扁圓的地下莖。頂端有粗壯的頂芽,有明顯的節和節間,節上有干的鱗片葉和腋芽,下部有多數不定根,如荸薺、芋頭。(4)鱗莖:由多數肉質鱗片葉包裹著短縮莖而成的球形地下莖。外面常常包有膜質鱗片葉,里面有肥厚的肉質鱗片葉,其中貯藏著豐富的營養物質,鱗片葉生在短縮的鱗莖盤上,鱗莖盤的下部生有多數不定根,如蒜、洋蔥。
生長環境分布
編輯地下莖生在地下,具有節和芽,但在形態、結構上有很大變化,屬變態莖。地下莖的外形肥大且常呈水平走向,其功能是作為食物和營養的儲存組織,同時也參與無性繁殖,幫助植物多年化以越冬耐旱。
繁殖應用
編輯(1)地下莖分殖造林:竹類植物地下莖(俗稱竹鞭或根鞭)的分殖力很強。農民往往利用這一特性,采用母竹移植法和根株移植法等來營造竹林。方法是:選好根鞭多而健壯的母竹,挖松根鞭土壤,切斷根鞭,使來鞭(根鞭上芽尖方向朝向母竹者)長1.2尺左右,去鞭(根鞭上芽尖方向與母竹相背者)長2-2.4尺,然后帶土將母竹掘起,切去梢頭,留枝葉5~7盤,移栽到已經掘好的溝內,這為母竹移植;如果是在離地約1尺處切稈移植,即為根株移植。(2)此外,還有蓮通過藕繁殖、土豆通過塊莖繁殖等;要注意的是花生是植株的根,不是莖。許多的水生植物也有地下莖繁殖的特性。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587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