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花(Jasminum sambac)別名茉莉,是木樨科(Oleaceae)素馨屬的一種直立或攀援灌木。原產于印度、阿拉伯及波斯灣等地區,現中國、伊朗、西班牙、法國、意大利等熱帶亞熱帶國家均廣泛栽培。茉莉花是長日照植物,喜陽光充足環境。
茉莉花記載
編輯茉莉最早出現在中國2000年前的西漢時期,經由海上絲綢之路,從遙遠的印度傳到中國福州,所以茉莉屬于舶來品。中國最早有關茉莉花的記載為漢朝陸賈的《南越行紀》,其中寫道:“南越之境,五谷無味,百花不香,唯此二花(耶悉若花和末利花)特芳香者,緣自別國移至,不隨水土而變。”晉朝嵇含在他所撰的《南方草木狀》中的記載也對此事實進行了印證:“耶悉若花和末利花,皆胡人自西國移植于南海。”其中,“南海”就是指福建與廣東一帶地區。北宋年間福州知府柯述在福州烏山題刻“天香臺”,這里的“天香”就是指茉莉花。蔡襄在位期間作有詩:"素馨出南海,萬里來商舶"說明了茉莉花與外商貿易的關系,也可看出茉莉花對人們的物質和精神生活都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形態特征
編輯茉莉花植株為直立或攀援灌木,高達3米。
莖
小枝圓柱形或稍壓扁狀,有時中空,疏被柔毛。
茉莉花莖
葉
葉對生,單葉,葉片紙質,圓形、橢圓形、卵狀橢圓形或倒卵形,長4-12.5厘米,寬2-7.5厘米,兩端圓或鈍,基部有時微心形,側脈4-6對,在上面稍凹入或凹起,下面凸起,細脈在兩面常明顯,微凸起,除下面脈腋間常具簇毛外,其余無毛;葉柄長2-6毫米,被短柔毛,具關節。
茉莉花的莖和葉
花
聚傘花序頂生,通常有花3朵,有時單花或多達5朵;花序梗長1-4.5厘米,被短柔毛;苞片微小,錐形,長4-8毫米;花梗長0.3-2厘米;花極芳香;花萼無毛或疏被短柔毛,裂片線形,長5-7毫米;花冠白色,花冠管長0.7-1.5厘米,裂片長圓形至近圓形,寬5-9毫米,先端圓或鈍。
00:13
茉莉花開(來源:溫和的柚子)
單瓣茉莉花
果實
茉莉花的果實(來源:霜霜茉莉小花農)果球形,徑約1厘米,呈紫黑色。
茉莉花果實
物種分布
編輯茉莉花原分布于印度、阿拉伯以及波斯灣等地區,現中國、印度、伊朗、西班牙、法國、意大利等熱帶亞熱帶地區均有廣泛栽培。
茉莉花世界分布圖
生長習性
編輯茉莉花是長日照植物,不耐陰,喜陽光充足環境。其不耐寒,生長適溫為25℃~35℃,5℃以上可安全越冬。茉莉花不耐干旱,怕土壤貧瘠,忌長期積水。一般情況下,水熱同步,最適宜茉莉花的花芽分化和花蕾的生長發育,此時茉莉花枝條的生長結構也最為合理,新野旺盛,光合凈率高。茉莉花適宜生長于土壤疏松肥沃、排水良好、pH值為5.5~7的偏酸性砂質壤土中。
茉莉花田園風光
茉莉花開花物候可以分為7期:花芽膨大期、露萼期、伸冠期、露白期、初花期、盛花期和謝花期。初花期的開花量很少,大多花蕾仍處于半閉合狀態。盛花期大量花蕾開放,從盛花期當日晚上持續開放至第2天早上。盛花期后第2天,開過的茉莉花花瓣開始變黃萎縮,開花量也逐漸減少。
繁殖方式
編輯扦插繁殖
由于茉莉結實率極低,因此其多以莖段扦[qiān]插繁殖為主。每年茉莉花期以及孕育花蕾前1-2月內均不適合進行采收莖段,每年僅花期結束后一段時間才能進行莖段扦插。在扦插前準備扦插圃或扦插池,以河沙或黃心土做苗床基質。選取生長健壯、無病蟲害、芽眼明顯、已經木質化的當年生枝條,剪取上平下斜的插條放入生根劑處理一段時間,然后插入苗床中,扦插后保持基質的濕度,同時設置遮陽網。
分株繁殖
分株時期應選擇在5月,此時正處于新芽將發未發的時期;或在8月,此時茉莉花即將進入休眠期。選擇叢生的茉莉花株作為母株,以每2~3個莖為一小株,從根頸分蘗處用利刃割裂,分成若干帶根的子株,分栽移植到不同的小盆中。
栽培管理
編輯施肥
茉莉花一年多次抽梢、孕蕾、周年開花,需肥量大。土壤瘠薄會抑制其生長,導致少開花或不開花。種植茉莉花時要施足底肥,在生長期間要注意追肥,均衡使用氮磷鉀肥,不可為了促進生長而施用過多氮肥。在花期來臨之前,要適量增施磷鉀肥、少施氮肥,以免徒長葉子而難以孕育花芽。進入5月后,見茉莉新枝梢頂上有花芽孕育時,應立即施用磷鉀肥。在整個花期要加強肥水管理,遵循少量多次原則。
澆水
茉莉喜濕不耐旱、忌積水。若土壤與周圍空氣缺少水分,就會出現葉子發黃、開花少或不開花,甚至萎蔫現象。4-5月天氣回暖時,茉莉花萌發新枝葉,耗水量小。5-6月是茉莉花的春花期,生長旺盛,要逐步增加澆水量。6-8月盛夏高溫天氣,植物營養生長旺盛,葉面光合作用與蒸騰作用較強,需早晚各澆1次水,中午用霧化水噴灑植株周圍。若澆水過多,要及時排出積水。秋涼后要減少澆水量。
病蟲害防治
病害
茉莉白絹病
是為害茉莉花根部的一種主要病害。茉莉感染茉莉白絹病菌后,葉片變黃,莖暗褐色有斑點,病害嚴重時期莖基部甚至根部可產生白色的絹絲狀菌絲。這時抽不出新芽,葉片逐漸脫落,植株逐漸萎焉,至最后莖基部和根部腐爛而引起茉莉整株死亡。防治方法為挖除白絹病株及時集中燒毀,病株周圍病土亦應移至荒地深埋,然后在植穴周圍撒消石灰消毒。
炭疽病
炭疽[jū]病在中國的樂山茉莉花產區普遍發生,屬高溫高濕型病害。此病主要為害葉片,可引起病葉脫落呈枯枝狀,發病嚴重時,枝干上也有發生。防治方法:發病初期用樂克防治,發病中期用托布津可濕性粉劑防治。
蟲害
茉莉葉野螟幼蟲取食葉及嫩枝皮層,有時也取食花蓄,發生極為普遍,以8-10月為害最重,嚴重時可將整株甚至整塊田茉莉葉片取食殆[dài]盡,僅留枝梗及脈絡。該病害發生初期可用'8010"生物農藥加少量中性洗衣粉噴灑葉背進行防治。秋季茉莉花植株上十分常見斜紋夜蛾害蟲,7-9月常發生于茉莉園中,為害茉莉葉、花。其低齡幼蟲將嫩葉食成圓形或近圓形小孔,高齡幼蟲則將葉片食成缺刻并留下大粒新鮮糞便。可利用成蟲的趨光性和趨化性,用黑光燈和楊樹枝或糖、醋液誘殺成蟲。或者在低齡幼蟲盛發期用除盡懸浮劑、百樹得乳油、農地樂乳油、敵百蟲以及敵敵畏等農藥進行噴殺。
功用價值
編輯觀賞價值
茉莉為常綠小灌木,葉光亮,花聚傘排列、潔白無暇、香氣濃郁,花期長達六個月,為常見庭園及盆栽觀賞芳香花卉。中國華南地區適宜露天栽培,也可以在城市園林綠化中適當應用,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
藥用價值
茉莉花可入藥,具有理氣開郁、辟穢和中的功效,主治瀉痢腹痛,胸脘悶脹,頭暈頭痛,目赤腫痛等。茉莉根具有麻醉、止痛的功效,主治跌打損傷、齲齒疼痛、頭痛、失眠。茉莉葉味辛、微苦,性溫,具有解表、消腫、解毒的功效,主治外感發熱、泄瀉、痢疾、腳氣等。茉莉花露為茉莉花的蒸餾液,具有美容、澤肌的功效,可香體、做護膚品。
經濟價值
茉莉花不但是一種觀賞性的花卉,也是一種重要的經濟作物。用茉莉花窨制的茉莉花茶,深受國際茶葉市場的歡迎。同時,茉莉花茶是中國福州的特色經濟產業支柱,其收益在福州對外出口額中也做出了貢獻。茉莉花香氣濃郁迷人,為重要的香精原料,可用于提制茉莉浸膏;茉莉花渣營養豐富,含有較高的蛋白質、粗纖維和能量,可作為飼料使用。
茉莉花茶原料
延伸文化
編輯物質文化
茉莉花以其優雅的造型,被廣泛應用于盆花與簪花、胸花、襟花、手捧花、花環、花球等切花裝飾品中。茉莉花香氣清新怡人,花色潔白,花型小巧,在中國江南地區形成簪花習俗。趙建國在《姑蘇茉莉花》中介紹了蘇州人對茉莉花的偏愛。另外,茉莉花還可以作為花茶飲用,有“花茶之珍品”之稱,其制作工藝由來已久,宋代趙希鵠在《調燮[xiè]類編》中詳細記述了茉莉花茶的制作過程。茉莉花的食用價值也非常高,可以與很多食材結合,制成各種可口的菜肴,如“茉莉肉丁”“茉莉蝦仁”、“茉莉雞肉”、“茉莉豆腐”、“茉莉陳皮粥”、“茉莉花豆腐餃”等。之后,茉莉花茶、茉莉香料在市場上也得到了迅速的發展,茉莉花的種植也因此更加廣泛了;茉莉花元素(如茉莉精油、茉莉化妝品)在人們生活中出現的越來越多,逐漸豐富著人們的物質生活。
精神文化
在中國,詩詞歌賦是精神文化的重要載體。中國自宋代以來,古人留下很多贊美茉莉花的詩詞。如“荔枝香里玲瓏雪,來助長安一夏涼。情味于人最濃處,夢回猶覺鬢邊香”現茉莉花出現在世界各地的音樂、影視作品中,比如中國江蘇的民歌《茉莉花》、電影《茉莉花開》、電視劇《茉莉花》,意大利的歌劇《圖蘭朵》的背景音樂《茉莉花》等。這些作品以茉莉花為載體,傳達著美好的寓意和祝福。此外,中文歌曲《茉莉花》在國際活動中的廣泛傳唱也使得茉莉花在國際舞臺上越來越受到關注和歡迎,其本身也逐漸成為一種中國的文化符號。
《茉莉花》歌曲(來源:中國交響樂團)茉莉花在中國歷史上與佛教有著深厚的淵源。東漢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印度高僧攝摩騰和竺法蘭把經書和佛像帶到了中國的五臺山。茉莉就是在當時隨著佛教引入中國的。在佛教文化中,僧人用茉莉沐浴凈身;由于香味濃厚,還被用來制作佛香。僧人以“茉莉花”為原型,譜寫《八段錦》來贊頌“茉莉花”,后來僧人四處云游,曲調便傳至江南,繼而經過人們加工,漸漸成為《茉莉花》民歌。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587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