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本是指一類植物,其特點是具有木質部不甚發達的草質或肉質的莖,而其地上部分大都于當年枯萎的植物體。草本植物與木本植物相對應,人們通常將草本植物稱為“草”,而將木本植物稱為“樹”。草本植物并非植物科學分類中的一個單元,而是一個總稱。草本植物有的具有地下莖發達而為二年生或多年生的,有的則為常綠葉的種類。草本植物在生態系統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們可以作為食物來源、藥用植物、裝飾植物等。
引證解釋
編輯1、原稿、底木《后漢書·樊宏傳》:“宏 所上便宜及言得失,輒手自書寫,毀削草本。”唐 王建 《宮詞》之五:“紅蠟燭前呈草本,平明舁[yú]出閣門宣。”清 梁章鉅 《退庵隨筆·知兵》:“世所傳 李衞[wèi]公 《問對》三卷,或以為 阮逸 偽撰,蘇老泉 曾見其草本。”2、莖部為草質的植物清 李漁 《閑情偶寄·種植·木本》:“草木之種類極雜,而別其大較有三,木本、藤本、草本是也……草本之根愈淺,故經霜輒壞,為壽止能及歲。”清 趙翼 《陔[gāi]馀叢考·木棉布行于宋末元初》:“其時棉花未入中土,不知其為木本草本。”丁玲 《一九三○年春上海(之一)》九:“靠左邊又有一大叢草本的繡球花,開得正茂盛。”
草本方劑
編輯在中華文明的早期,就有專門 采集草藥進行飲用或者治療的實例。相傳神農氏就便嘗百草,并發現了茶葉進行祛毒并且飲用。《黃帝內經》等專門著作中已經對于草本植物進行細致的歸類并早已出現“方劑”,將各種植物進行搭配進行煎服。在長沙馬王堆漢墓中發現的《五十二病方》,是現存最早的一部方書。因此,古代中國人至少在三千年前就已經有使用草本的成熟經驗,并使之系統化、精確化和高度集成化,并由自己一整套采收、制藥、食用和各類使用的經驗。并最早具有草本 產品和草本方劑。
草本植物
編輯形態特征
草本植物的植物體木質部較不發達至不發達,莖多汁,較柔軟。與木本植物最顯著的區別在于他們莖的支持力量,草本植物的支持力量為膨壓。
基本含義
具有木質部不甚發達的草質或肉質的莖,而其地上部分大都于當年枯萎的植物體。但也有地下莖發達而為二年生或多年生的和常綠葉的種類。為木本的對應詞。
植物特性
按草本植物生活周期的長短,可分為一般為一年生、二年生植物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多數在生長季節終了時,其整體部分死亡,包括一年生和二年生的草本植物,如水稻,蘿卜等。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地上部分每年死去,而地下部分的根、根狀莖及鱗莖等能生活多年,如天竺葵等。草本植物中,一年生、二年生和多年生的習性,有時會隨地理緯度及栽培習慣的改變而變異,如小麥和大麥在秋播時為二年生草本,在春播時則成為一年生草本;又如棉花及蓖麻在江浙一帶為一年生草本,而在低緯度的南方可長成多年生草本。
草本與木本區別
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最顯著的區別在于它們莖的結構。莖質地柔軟,木質部不發達,具有“草質莖”的植物被稱為草本植物。顯微結構中,草質莖的莖中密布很多相對細小的維管束,充斥維管束之間的是大量的薄壁細胞,在莖的最外層是堅韌的機械組織;另外,草本植物的維管束不具有形成層,不能不斷生長,因而樹會逐年變粗而草和竹子就沒有這樣的本領。
物種
蘆葦,薄荷,麥冬,雛菊,芍藥,荷花,旱蓮草,馬齒筧[jiǎn],白茅根,仙鶴草。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587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