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生素A(Vitamin A)是一種較復雜的不飽和一元醇,包括維生素A1(視黃醇)和A2(3-脫氧視黃醇),視黃醇、視黃醛和視黃酸是維生素A的活性形式。具有參與視覺傳導、調控基因表達和細胞生長與分化、抗氧化、抑制腫瘤生長等作用。
一般性質
編輯維生素A(vitamin A)是由1分子β-白芷酮[tóng]環和2分子異戊二烯構成的不飽和一元醇。一般所說的天然維生素A指A1(視黃醇,retinol),主要存在于哺乳類動物和咸水魚肝中。維生素A2(3-脫氫視黃醇)則存在于淡水魚肝中。動物性食品,如肝、肉類、蛋黃、乳制品、魚肝油等都是維生素 A 的豐富來源。食物中的維生素A主要以酯[zhǐ]的形式存在,在小腸內受酯酶的作用而水解,生成視黃醇進入小腸黏膜上皮細胞后又重新被酯化,并摻入乳糜微粒,通過淋巴轉運。乳糜微粒中的視黃醇酯可被肝細胞和其他組織攝取,在肝細胞中被水解為游離視黃醇。在血液中,視黃醇與視黃醇結合蛋白(retinol binding protein,RBP)相結合,后者再結合甲狀腺素視黃質運載蛋白(transthyretin,TTR),形成視黃醇-RBP-TTR 復合體。在細胞內,視黃醇與細胞視黃醇結合蛋白(cellular retinal binding protein,CRBP)結合。肝細胞內過多的視黃醇則轉移到肝內星狀細胞,以視黃醇酯的形式儲存。植物中無維生素A,但含有被稱為維生素 A 原(provitamin A)的多種胡蘿卜素(carotene),其中以β-胡蘿卜素(β-carotene)最為重要。胡蘿卜、紅辣椒、菠菜、甘薯、木瓜等均含有豐富的β-胡蘿卜素。β-胡蘿卜素可在小腸黏膜細胞或肝中被加雙氧酶分解生成2分子全反式視黃醇。由于小腸黏膜對β-胡蘿卜素的分解和吸收能力較低,每分解6分子β-胡蘿卜素僅獲得1分子視黃醇,即β-胡蘿卜素轉化為維生素A的轉化當量僅為1/6。
生物學功能
編輯在細胞內,一些依賴NADH的醇脫氫酶催化視黃醇和視黃醛(retinal)之間的可逆反應。視黃醛在視黃醛脫氫酶的催化下又不可逆的氧化生成視黃酸(retinoic acid)。視黃醇、視黃醛和視黃酸是維生素A的活性形式。
- 視黃醛參與視覺傳導
人視網膜的光受體細胞分為錐狀細胞和桿狀細胞。錐狀細胞是感受亮光和產生色覺的細胞,桿狀細胞是感受弱光或暗光的細胞。在人視網膜桿狀細胞內,全反式視黃醇在異構酶的作用下生成11-順視黃醇,并進而氧化為11-順視黃醛。11-順視黃作為光敏感視蛋白(opsin)的輔基與之結合生成視紫紅質(hodopsin)。弱光可使視紫紅質中11-順視黃醛和視蛋白分別發生構型和構象改變,生成含全反式視黃醛的光視紫紅質(photorhodopsin)。光視紫紅質再經一系列構象變化,生成變視紫紅質Ⅱ(metarhodopsin Ⅱ),后者引起視覺神經沖動并隨之解離釋放全反視黃醛和視蛋白。全反視黃醛經還原生成全反視黃醇,從而完成視循環(visual cycle)。可見視紫紅質是暗視覺的基礎,人視網膜桿狀細胞合成視紫紅質時需要維生素A參與,維生素A參與了視覺傳導。
- 視黃酸調控基因表達和細胞生長與分化
維生素A及其代謝中間產物具有廣泛的生理學和藥理學活性,在人體生長、發育和細胞分化尤其是精子生成、黃體酮前體形成、胚胎發育等過程中起著十分重要的調控作用。視黃醇的不可逆氧化產物全反式視黃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和9-順視黃酸是執行這一重要功能的關鍵物質,它們與細胞內核受體結合,通過與DNA反應元件的作用,調節某些基因的表達,進而調控細胞的生長、發育和分化。所以,視黃酸對于維持上皮組織的正常形態與生長具有重要的作用。如ATRA可促進上皮細胞生長與分化,參與上皮組織的正常角化過程,可使銀屑病角化過度的表皮正常化而用于銀屑病的治療。
- 維生素A和胡蘿卜素是有效的抗氧化劑
維生素A和胡蘿卜素是機體一種有效的捕獲活性氧的抗氧化劑,具有清除活性氧和防止脂質過氧化的作用。
- 維生素A及其衍生物可抑制腫瘤生長
維生素A及其生物有延緩或阻止癌前病變,拮抗化學致癌劑的作用。維生素A及其衍生物ATRA具有誘導腫瘤細胞分化和凋亡、增加癌細胞對化療藥物的敏感性的作用。動物實驗表明攝入維生素A及其衍生物ATRA可導腫瘤細胞的分化和減輕致癌物質的作用。
醫學用途
編輯適應證
維生素A為脂溶性維生素,由維生素A醋酸酯結晶與植物油配制成所需濃度的淡黃色油溶液。可用于:維生素A缺乏的預防與治療:如角膜軟化、眼干燥癥、夜盲癥、麻疹、皮膚角化過度、皮膚過度增生、動脈粥樣硬化等。維生素A需要量增加時或攝入不足情況:①妊娠期、哺乳期婦女和嬰兒;②持續緊張狀態;③感染、長期發熱;④吸收綜合征伴有胰腺功能不良;⑤糖尿病和甲狀腺功能亢進癥、嚴重蛋白質營養不良、脂肪吸收不良時,β-胡蘿卜素轉化為維生素A減少;⑥嚴格控制或選擇飲食,或長時間接受腸道外營養的患者,體重驟降而致營養不良患者、經濟欠發達地區人群。
用法與用量
1、口服(1)預防用量:男性青年及成人每日5000U(1500RE),女性青年及成人每日4000U(1200RE),妊娠期婦女4000U(1200RE),乳母每日6000U(1800RE)。(2)治療用量:成人維生素A缺乏,每日口服1萬-2.5萬U(3000-7500RE),服用1-2周;眼干燥癥,每日口服2.5萬-5萬U(7500-15000RE),服用1-2周。2、胃腸道外給藥:患者如有嘔吐、惡心或手術前后、吸收不良綜合征、眼損害較嚴重時,可給維生素A肌內注射,成人每日6萬-10萬U(1.8萬-3萬RE),連用3日,繼用每日5萬U(1.5萬RE),共2周。3、兒科用法與用量(1)維生素A缺乏:口服維生素A膠丸每日5000U/kg。(2)伴有干眼病及消化道吸收不良時,可肌內注射維生素A注射劑,每日2.5萬~5萬U(7500-15000RE),至癥狀體征好轉。(3)WHO推薦用量:對營養不良等,6個月-1歲兒童口服維生素A10萬U(單劑量);1歲以上兒童口服20萬U(單劑量)。眼干燥癥,6個月-1歲兒童首日口服10萬,次日及4周后各服10萬U;1歲以上兒童口服20萬U,次日及第4周各服20萬U。
劑型與規格
維生素A常用制劑主要包括維生素A軟膠囊、維生素AD軟膠囊和維生素AD滴劑等。具體如下:
表1 維生素A常用制劑與規格
資料來源
給藥說明
無腸道吸收障礙時均采取口服給藥。脂肪吸收不良或膽酸缺乏時,起初階段可用腸外途徑給藥。膽酸減少時維生素A用量適當增加。水溶性維生素A注射液不得用于靜脈注射,誤用有發生過敏性休克的危險,嚴重時可致死。維生素A廣泛存在于黃色及綠色果蔬中,肝、黃油、蛋黃中含量較豐富,菜蔬中維生素A烹飪[rèn]中不會被破壞,成人長期每日服用維生素A過量,凡血中維生素A濃度超過100μg/100ml時,可考慮為中毒應立即停用。
藥理機制
編輯維生素A是一種較復雜的不飽和一元醇,包括維生素A1(視黃醇)和A2(3-脫氧視黃醇)。主要存在于動物肝、脂肪、乳汁、蛋黃內。食物中的維生素A含量用視黃醇當量(RE)表示,1單位(U)的維生素A=0.3μg維生素A=0.3RE,凡能轉化為視黃醇的類胡蘿卜素(存在于有色蔬菜及黃色水果中,主要為β-胡蘿卜素),都稱為維生素A原,人體約能吸收食物中攝入維生素A原的1/3。1μg胡蘿卜素=0.167RE。維生素A具有促進生長、繁殖、維持正常骨骼上皮組織視力和黏液分泌等生理功能。視黃醇在體內可轉化為視黃酸和視黃醛。視黃醛與視蛋白合成視紫紅質,視紫紅質是感光的物質。視網膜中的視紫紅質在感光過程中不斷分解與再生,維生素A缺乏時視紫紅質合成減少,暗適應視覺減低,嚴重時產生夜盲。
藥代動力學
編輯維生素A口服易吸收,膽汁酸、胰脂酶、中性脂肪、維生素E及蛋白質均促進維生素A的吸收,吸收部位主要在十二指腸和空腸。正常情況下,體內維生素A<5%與血漿脂蛋白結合,大量攝入維生素A時,肝內貯存已達飽和,蛋白結合率可達65%。高脂蛋白血癥時維生素A與脂蛋白結合量增高。維生素A主要貯存于肝內(約含成人2年需要量),少量貯于腎、肺。肝內維生素A動員需鋅參與。維生素A自肝釋出后與視黃醇結合蛋白結合進入血循環。維生素A在肝內代謝,隨糞便、尿液排出。哺乳期婦女有部分維生素A分泌于乳汁中。
風險與禁忌
編輯不良反應
攝入過量維生素A,可致嚴重中毒甚至死亡;可以分為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故處方前應評估飲食、保健品與合并用藥中維生素A的影響。急性中毒:可發生于口服單劑量攝入維生素A(成人100萬-150萬U,小兒超過7.5萬-30萬U)6小時后,患者出現異常激動或騷動、頭暈、嗜睡、復視、嚴重頭痛、嘔吐、腹瀉、脫皮(特別是唇和掌),嬰兒頭部可出現凸起腫塊,并有騷動、驚厥、嘔吐等顱內壓增高、腦積水、假性腦瘤表現。慢性中毒:可發生于長期服用劑量大于10倍推薦劑量人群。可表現為共濟失調、脫發、高脂血癥、肝毒性、骨頭和肌肉疼痛、視覺障礙、腫脹、皮膚瘙癢、口唇干裂、疲勞、軟弱、全身不適、發熱、頭痛、嘔吐、顱內壓增高、視乳頭水腫、皮膚對陽光敏感性增高及其他非典型癥狀。停藥后中毒癥狀多在1周內緩解,亦可持續數周,肝臟發生纖維化則不可逆。
藥物相互作用
制酸藥:氫氧化鋁可使小腸上段膽酸減少,影響維生素A的吸收。抗凝藥:大量維生素A(25000IU/d,30日以上)與華法林或肝素合用,可能增加出血風險。避孕藥:口服避孕藥可提高血漿維生素A濃度。降膽固醇樹脂如考來烯胺(colestyramine)、礦物油、新霉素、硫糖鋁能干擾維生素A吸收。維生素E:與維生素E合用時,可促進維生素A吸收,增加肝內貯存量,加速利用和降低毒性,但大量維生素E服用可耗盡維生素A在體內的貯存。米諾環素:維生素A與米諾環素合用時可能導致假性腦瘤及相關不良反應。
特殊人群用藥
兒童用藥:嬰幼兒對大量或超量維生素A較敏感,故嬰幼兒慎用。妊娠期婦女:妊娠期對維生素A需要量略增多,但每日不宜超過6000單位。哺乳期婦女:維生素A能從乳汁分泌,哺乳期婦女攝入增加時,應注意嬰兒自母乳中攝取的維生素A量。老年人用藥:老年人長期服用維生素A,可能因視黃基醛廓清延遲而致維生素A過量。肝臟功能不全、腎衰竭、酗酒或者使用某些藥物如米諾環素等四環素類藥物的患者慎用維生素A。
禁忌
維生素A過多癥時禁用。
注意事項
妊娠期對維生素A需要量略增多,但不宜大量攝入。妊娠期婦女攝入大量維生素A時有報道可能致胎兒畸形,如小頭畸形、心臟畸形、泌尿道畸形、生長遲緩、早期骨骺[hóu]愈合等。維生素A能從乳汁分泌,哺乳期婦女攝入增加時,應注意嬰兒自母乳中攝取的維生素A量。妊娠動物服過量維生素A可能致胎仔中樞神經系統、脊柱、肋骨、心臟、眼及泌尿道畸形。維生素A過量攝入期間應避孕。妊娠期婦女如有維生素A攝入過量中毒,應進行有無胎兒致畸風險的咨詢。大劑量或長期服用維生素A可能引起齒齦出血,唇干裂。對診斷的干擾:慢性中毒時,血糖、尿素氮、血鈣、血膽固醇和甘油三酯濃度增高。大劑量應用時紅細胞和白細胞計數可下降;血沉增快,凝血酶原時間縮短。監測:維生素A主要貯存在肝臟中,血漿中的水平可能無法反映其真實濃度。隨訪監測暗適應試驗,眼震顫電動圖,血漿胡蘿卜素及維生素A含量測定。
維生素a歷史
編輯中國是記載維生素A治療眼癥最早的國家。很久以前就有中國人食用糙米治療夜盲癥的記載,唐朝名醫孫思邈在《千金要方》中記載動物肝臟可治療夜盲癥《內經》曰:“瞳子黑眼法于陰,白睛赤脈法于陽,陰陽合轉而晴明。今陰弱而不能配陽,復兼氣化不利,久則使雙目漸失肝血腎精之充養而失明。故法擬補肝腎,益精血,通氣化為主,佐以明目養肝清肝之品,且郁多憔悴,故宜輔以舒肝解郁之藥。”足見古方配伍之法記載維生素A治療眼疾的歷史。被人們稱為醫藥之父的古希臘人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認為,各種動物肝臟是維生素A的最良好來源,可治療夜盲癥。但直到20世紀實驗證明維生素A是一種單獨的營養物質。1913年,美國威士康星大學的E.V.麥科勒姆(E.V.McCollum)和戴維斯(Davis)與康涅狄格試驗站的奧斯本(Osborne)和門德爾(Mendel)分別發現維生素A。研究小組各自的研究表明維生素A是脂肪食品中的膳食要素,他們還發現乳脂、蛋黃和魚肝油含維生素A。研究人員認為這種物質對輔助純食物攝入很必要,稱之為脂溶性A。他們經典的癥狀敘述:“在不合理飼養的動物中以傳染性眼病表現出的營養缺乏癥”。1915年,他們提出缺乏脂溶性維生素A可導致夜盲癥。1919年,美國威士康星大學的斯廷博克(Steenbock)及其同事注意到存在于甘薯、胡蘿卜和玉米中一種能維持正常生長和繁殖的未知物質,后來證明是胡蘿卜素。1920年,英國科學家德拉蒙德(Drummond)建議把這種物質稱為維生素A原。1930年,英格蘭的穆爾(Moore)證明前維生素就是β-胡蘿卜素,胡蘿卜素是維生素A的前體。1931年,瑞士研究員P.卡勒(P.Karrer)從魚肝油中分離活性物質并測量了維生素A的化學式,首先建立了維生素A的化學結構。與當年核黃素的研究工作一起他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然而,1937年以前P.卡勒還不能把從魚肝油得到的維生素A制成晶體形式,直到1947年以前還不能合成。1938年,奧地利籍的德國化學家理查德·庫恩(Richard.Kuhn)從事類胡蘿卜素以及維生素類的研究獲得諾貝爾化學獎。1967年,哈佛大學的喬治格瓦爾德( Geovge Wald ) 博士從事維生素A的視覺作用研究項目獲得諾貝爾醫學獎。
使用情況
編輯據中國食品報報道,中國是少數可以生產全部維生素種類的國家之一,已成為世界維生素生產中心,在多個維生素細分市場顯示出國際競爭優勢。中商產業研究院日前發布的《2022年中國維生素行業市場前景及投資研究報告》顯示,中國維生素市場規模由2017年的34億美元增長至2020年的37億美元,復合年均增長率為2.9%,預計2022年中國維生素市場規模將達38.6億美元;而在維生素行業各細分品種中,維生素B族、維生素E、維生素C和維生素A市場份額xxx,分別為33%、30%、21%和13%,其他維生素市場份額較小,總占比僅3%。維生素A在中國食品行業需求占比7%。維生素A飼料需求結構中,豬飼料占比xxx,為40%,因而維生素A市場運行情況與養殖業關聯緊密。維生素B各品類產能集中度高,前三位企業產能占比均超過了整體市場的一半,其中最高的是維生素B7,產能集中度達90%。維生素C產能集中度最低,前三位企業產能僅占43%,遠低于其他同類產品。在行業寡頭壟斷生產格局下,供應方對市場有極大的話語權,主要生產企業形成定價默契,尤其是市場低迷時行業內“價格同盟”強勢有效。動物用途: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發布的《2021年飼料質量安全監管工作方案》報道,允許添加劑預混合飼料含有維生素A、維生素D3、維生素E、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B6等物質供動物食用。
其他相關研究
編輯抑制胰腺癌擴散:胰腺癌是一種診斷和治療都很困難的消化道惡性腫瘤,2016年10月,英國、德國與美國的研究人員發現,通過引發維生素A的代謝轉化過程,其產生的全反式維甲酸能夠有效阻止星狀細胞“改造”腫瘤周圍環境,減少了結締組織形成,從而起到抑制胰腺癌擴散的效果。
膳食攝入
編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的《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 第4部分:脂溶性維生素》,中國居民膳食維生素A參考攝入值如下表所示:
中國居民膳食脂溶性維生素參考攝入量
注:1.“—”表示未制定;AI 值。2.平均需要量(estimated average requirement,EAR):群體中各個體營養素需要量的平均值。3.推薦攝入量(recommended nutrient intake,RNI):可以滿足某一特定性別、年齡及生理狀況群體中絕大多數個體需要的營養素攝入水平。4.適宜攝入量 (adequate intake,AI):營養素的一個安全攝入水平。是通過觀察或實驗獲得的健康人群某種營養素的攝入量。5.可耐受最高攝入量(tolerable upper intake level,UL):平均每日可以攝入營養素的最高量。此量對一般人群中的幾乎所有個體都不至于造成損害。
化學信息
編輯分子式:C14H10Cl2NNaO2分子量:318.13性狀:白色或類白色結晶性粉末,有刺鼻感與引濕性;在乙醇中易溶,在水中略溶,在三氯甲烷中不溶。化學性質:分子中含有多個共軛多烯醇側鏈,化學性質不穩定,易被空氣中的氧或氧化劑氧化,遇光易變質,易被紫外光裂解。在加熱或有金屬離子存在時更易被氧化變質,生成無活性的環氧化物,如維生素A醛、維生素A酸等。在三氯甲烷[wán]中能與三氯化銻試劑發生化學反應,和三氯化銻中存在的親電試劑氯化高銻(V)作用形成不穩定的藍色碳正離子,顯藍色后漸變為紅色。在環己烷或乙醇溶液中,xxx的吸收峰在325-328m。其無水乙醇溶液在鹽酸催化下加熱,可發生脫水反應生成脫水維生素A,脫水維生素A在348、367和389nm波長處有xxx吸收。
制備方法
編輯BASF工藝
BASF公司于1971年開始工業化生產維生素A。以β-紫羅蘭酮為起始原料和乙炔進行格氏(Grignard)反應生成乙炔-β-紫羅蘭醇,選擇性加氫得到乙烯-B紫羅蘭醇,經Witting反應,在醇鈉催化下,與C5醛縮合生成維生素A醋酸酯。
Roche工藝
Roche合成工藝以β-紫羅蘭酮為起始原料,格氏反應為特征,經Darzens反應、格氏反應,選擇性加氫、羥基溴化、脫溴化氫完成了維生素A醋酸酯的合成。Roche合成工藝的技術較為成熟,收率穩定,各反應中間體的立體構型比較清晰,且原料較易獲得,但使用的原輔材料數量較大。該技術路線是世界上維生素A廠商采用的主要合成方法。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587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