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杉

    編輯
    本詞條由“匿名用戶” 建檔。

    紅杉(LarixpotaniniiBatalin),松科(Pinaceae)落葉松屬(Larix),落葉喬木。 落葉喬木,高達50米,胸徑1米;樹皮灰色或灰褐色,縱裂粗糙。 枝平展,樹冠圓錐形;小枝下垂,幼枝有毛,后漸脫落。一年生長枝紅褐色或淡紫褐色,很少淡黃褐色,有光澤,通常無毛,稀葉枕之間的凹槽內有短毛;二年生枝紅褐色或紫褐飛色;老枝和短枝灰黑色;短枝,頂端葉枕之間密生黃褐色柔毛。冬芽卵圓形,...

    紅杉Larix potaninii Batalin),松科(Pinaceae)落葉松屬(Larix),落葉喬木。

    紅杉的形態特征

    編輯

    落葉喬木,高達50米,胸徑1米;樹皮灰色或灰褐色,縱裂粗糙。

    枝平展,冠圓錐形;小枝下垂,幼枝有毛,后漸脫落。一年生長枝紅褐色或淡紫褐色,很少淡黃褐色,有光澤,通常無毛,稀葉枕之間的凹槽內有短毛;二年生枝紅褐色或紫褐飛色;老枝和短枝灰黑色;短枝,頂端葉枕之間密生黃褐色柔毛。冬卵圓形,褐色或深褐色,有光澤,外層芽鱗先端尖,微開展,邊緣具睫毛。

    紅杉枝

    葉在長枝上螺旋狀散生,在短枝上呈簇生狀,扁平而柔軟。葉倒披針狀窄條形,長1.2-3.5厘米,寬1-1.5毫米,先端漸尖,上面中脈隆起,每邊有1-3條氣孔線,下面沿中脈兩側各有3-5條氣孔線,表皮頭狀突起。

    紅杉葉

    雌雄同株;球花單生短枝頂端;著生雄球花的短枝通常無葉,長5-7毫米,徑約4毫米;雌球花紫紅色或紅色,生于有葉短枝的頂端;苞鱗通常直,稀上端微反曲。

    紅杉的花

    球果直立,球果矩圓狀圓柱形或圓柱形,近基部較寬,上部微漸窄,幼時紅色或紫紅色,后呈紫褐色或淡灰褐色,長3-5厘米,徑1.5-2.5厘米,種鱗35-65枚。中部種鱗近方形或方圓形,長0.8-1.3厘米,寬0.8-1.1厘米,先端平截或微圓,稀微凹,邊緣稍內曲,背部有淡褐色細小瘤狀突起和短毛。苞鱗比種鱗長,直伸,露出部分長達5毫米以上,露出部分直或微反曲。苞鱗矩圓狀披針形,紫褐色,通常直伸,長1.4-1.8厘米,基部寬,中部常微窄縮,上部漸窄,先端漸尖或微急尖,稀急尖。

    紅衫果

    種子

    種子斜倒卵圓形,淡褐色,具不規則的紫色斑紋,長3-4毫米,徑約2毫米,連翅長7-10毫米,種翅倒卵形,寬約4毫米;子葉5-7枚,針形,橫切面三角形,長1.4-1.8厘米,上面每邊有2-6條氣孔線,下面無氣孔線。

    紅杉種

    物種分布

    編輯

    紅杉為中國特有樹種。主要分布于中國甘肅(舟曲、岷縣)、四川(岷江流域上游、大小金川流域、道孚、乾寧至康定等地)、陜西、西藏、云南等省區。以四川北部及西部高山地區分布為廣,模式標本采自四川康定。紅杉分布中心在北緯“30-31度”附近,海拔3700m左右。

    紅杉分布圖

    紅杉為高寒陽生樹種,生于海拔2500-4000米、氣候溫涼或干寒、棕色森林土或山地草甸森林土地帶。具有喜光照、耐干寒、耐瘠薄、適應性強等優點,能生于森林垂直分布上限地帶;在氣候溫涼、土壤深厚、肥潤、排水良好的山坡地帶生長迅速,宜作分布區的造林樹種。常與鱗皮冷杉、川西云杉等陰性針葉樹種組成混交林,在海拔3800-4000米比較干寒的高山地帶常成單純林。紅杉徑向生長受春季和生長季降水的限制,林線區域發生的干旱脅迫可能導致紅杉生長衰退。紅杉花期4-5月,球果10月成熟。

    繁殖方式

    編輯

    自然繁殖

    太白紅杉Larix potaninii var. chinensis L. K. Fu & Nan Li.)生長緩慢,天然繁殖能力較弱,植株數量不易增加,一旦破壞很難恢復。種子萌發生境要求特殊,結實能力較差,導致其種群繁殖困難,因此大部分生長區域呈現退化的跡象。

    播種繁殖

    一般選擇20~50年生,干形好、健壯、抗性強、病蟲害少的樹木為采種母樹。球果變為黃褐色時即可采種。球果成熟后,需馬上采種,否則種鱗開裂,種子飛散,難以收集。人工上樹采種或高枝剪采,若球果已部分開裂,則需要在采摘樹下鋪好墊接。采摘后得種子用水浸泡,除去癟種、雜質,再用高錳酸鉀水溶液浸泡后撈出。紅杉在氣候涼潤、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的山坡地帶生長良好。播種時間在4月中、下旬,播種期應避開降水天氣,盡量當天播完。一般采用條播,播后用過篩的腐殖質土覆蓋、鎮壓,用消過毒的竹簾覆蓋。

    栽培技術

    編輯

    選地整地

    紅杉造林區海拔不宜太高,常選擇開闊平坦、向陽、排灌良好的平地或緩坡地進行種植,土壤選擇表土深厚、耕作層在30cm以上的沙壤土或輕黏壤土,土質以弱酸性或中性土壤為宜。造林前一年的秋天需對地塊進行深翻整地,第二年開春解凍后再進行淺耕后可做苗床,栽植穴按三角形配置,同時需清除雜草碎石、枯枝落葉,并將表土和心土分別堆放。

    苗期管理

    覆蓋遮蔭:播后立即覆蓋,待出苗60%以上時撤除覆蓋物。1~2年生苗木可搭設蔭棚,便于松土除草和灌溉。幼苗出土后若地表溫度接近30℃,應及時噴水降溫防日灼。預防鳥害:幼苗出土至種殼全部脫落期間,幼苗頂殼容易遭到鳥類啄食,注意看護,避免缺壟斷行和苗木減產。松土除草:幼苗出土需20天左右,每年除草3-5次。適當松土避免床面板結,促進幼苗生長,同時減少土壤水分蒸發

    水肥管理

    始終保持苗床濕潤,每次澆水要澆透,連續陰雨天時注意排水,以免發生內澇。9月底苗木完全封頂后澆透水1次,以利越冬。追肥應以速效肥為主,以施氮肥為主,并及時灌水加速溶解。追肥一般1~2次為宜,最后1次不得遲于7月底。追肥可結合松土除草進行。

    防霜越冬

    幼苗期要特別注意早、晚危害,1~2年生幼苗應采取煙熏加以防護。苗床越冬覆蓋從10月底開始至翌年4月初。覆蓋物多用竹簾(若無竹簾,可用草簾代替),覆蓋前要用多菌靈進行嚴格消毒,防止苗木感染病害。

    撫育管理

    紅杉造林后到成林郁閉約需15年,撫育可劃分3個階段。第1階段是造林后前3年,重點是除草松土,清除周圍灌木。第2階段是造林后的5~8年,重點是砍掉林地上的雜灌木叢。第3階段是撫育幼林,一般應在每年林木開始旺盛生長前進行。

    病蟲害防治

    病害

    出苗后易發生立枯病或猝倒病,可用硫酸亞鐵晶體液,或多菌靈可濕性粉劑交替噴霧防治。施用硫酸亞鐵晶體后,須用清水沖冼苗木,否則會受藥害。落葉病于早春發芽前,用石灰多量式波爾多液噴灑,以防蔓延。

    蟲害

    主要有地老虎、蠐螬,可用辛磷乳油,或甲基異硫磷乳油扎眼灌藥防治。紅杉松線小卷蛾,其幼蟲主要危害紅杉樹的針葉。與其他害蟲(小蠹蟲)混合發生危害,造成紅杉林大片枯死或生長不良。防治可通過清除林內蟲害木、枯立木、衰弱木及采伐剩余物來減少蟲源,同時可以采用氧化樂果乳油、敵敵畏、敵馬煙劑等藥劑進行防治,或用黑光誘殺成蟲。

    紅杉的功用價值

    編輯

    經濟價值

    紅杉木材優良,邊材淡黃色,心材紅褐色,紋理直,結構細,材質較輕軟,耐水濕。木材耐腐蝕性強,可供建筑、電桿、橋梁、器具家具木纖維工業原料等用。樹皮含單寧,可提取栲膠;樹干可割取松脂。

    藥用價值

    紅杉樹干內皮可入藥。具有止痢,行氣之功效。常用于痢疾,脫肛,氣滯腹脹。采收:紅杉樹干內皮全年均可剝取,刮去外皮,曬干后即可入藥。其內皮具有止痢、行氣之功效,常用于治療痢疾、脫肛、氣滯腹脹等。

    相關變種

    編輯

    秦嶺紅衫

    秦嶺紅杉(Larix potaninii var. chinensis L. K. Fu & Nan Li.又稱太白紅杉。產自陜西秦嶺太白山。太白紅杉為陽性樹種,具有喜光、耐寒、耐旱、耐瘠薄及抗風等特性。落葉喬木,高8~15米,胸徑可達60厘米;樹皮灰色或暗灰褐色,裂成薄片狀脫落;小枝兩型下垂,當年生長枝淡黃色、淡黃褐色或淡灰黃色,2-3年生枝灰色或灰褐色。葉在枝上螺旋狀,散生,在側枝上呈簇生狀,斜展,線形。雌雄同株,球花單生側枝頂端;雄球花卵圓形;雌球花淡紫色,苞鱗大而直。球果當年成熟,直立卵狀長圓形;種鱗較薄,熟后宿存;苞鱗較種鱗長,直伸;種子近三角狀卵圓形,種翅膜質。花期5--6月,球果9月成熟。為中國國家二級保護物種。為秦嶺地區高山林線樹種,在水源涵養、水土保持、穩固山石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生長緩慢,天然繁殖能力較弱,植株數量不易增加,一旦破壞很難恢復。

    南方紅杉

    南方紅杉(Larix potaninii var.australis),俗稱大果紅杉。產于四川西南部、西藏東南部及云南西北部海拔2700-4000米高山地帶。本變種與紅杉的主要區別在其球果較大;長5-7.5厘米,徑2.5-3.5厘米;種鱗多而寬大,約75枚,長1.4-1.6厘米,寬1.2-1.4厘米,質地通常較厚;苞鱗長1.7-2.2厘米,寬4-5毫米;種子長約5毫米,徑3毫米,連同種翅長1.2-1.4厘米,種翅寬約5毫米。著生雌球花的短枝上無正常葉,僅有10余枚變型葉;短枝粗壯,直徑4-8毫米,頂端葉枕之間通常無毛或近無毛,稀具密毛。木材性質和用途與紅杉相似。可作分布區內的造林樹種。

    喜馬拉雅紅杉

    喜馬拉雅紅杉(Larix potaninii var. himalaica(W.C.Cheng & L.K.Fu)Farjon & Silba),分布于西藏南部吉隆和珠穆朗瑪峰北坡海拔3000-3500米地帶。生于河漫灘上或河谷兩岸。模式標本采自珠穆朗瑪峰絨轄河中游。小喬木,高5-8米,本種與原變種主要區別在其一年生長枝淡黃色或淡褐黃色,二年生枝黃褐色或淡褐黃色;短枝項端葉枕之間無毛;著生雌球花的短枝上僅有變型葉;球果較大,長5-6.5厘米,徑2.8-3.2厘米,種鱗方圓形或近矩圓形,長1.2-1.5厘米,先端圓或寬圓,背面中下部初有密生短毛,后脫落無毛;苞鱗披針狀矩圓形,通常稍較種鱗為長,下部最寬(約5-6毫米),中上部等寬或微漸窄,先端中肋延伸成急尖或微急尖的尖頭。

    喜馬拉雅紅杉

    易混淆種-北美紅杉

    編輯

    北美紅杉(Sequoia sempervirens(D.Don)Endl.),柏科北美紅杉屬大喬木,俗名紅杉。在原產地高達110米,胸徑可達8米;樹皮紅褐色,縱裂;枝條水平開展,樹冠圓錐形。主枝之葉卵狀矩圓形;側枝之葉條形,先端急尖,基部扭轉裂成二列,無柄,中脈明顯。雄球花卵形。球果卵狀橢圓形或卵圓形,淡紅褐色;種鱗盾形,頂部有凹槽,中央有一小尖頭;種子橢圓狀矩圓形,淡褐色,兩側有翅。原產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海岸。中國上海、南京、杭州引種栽培。以“紅杉”為名或俗名的植物有兩種,一個是松科落葉松屬紅杉(Larix potaninii Batalin);一個是柏科北美紅杉屬北美紅杉,英文常直譯為“紅杉”,中文正式名為北美紅杉(Sequoia sempervirens)。兩者一個為松科,一個為柏科,但由于名稱翻譯或俗名問題容易造成混淆。

    北美紅杉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587385/

    (14)
    詞條目錄
    1. 紅杉的形態特征
    2. 種子
    3. 物種分布
    4. 繁殖方式
    5. 自然繁殖
    6. 播種繁殖
    7. 栽培技術
    8. 選地整地
    9. 苗期管理
    10. 水肥管理
    11. 防霜越冬
    12. 撫育管理
    13. 病蟲害防治
    14. 病害
    15. 蟲害
    16. 紅杉的功用價值
    17. 經濟價值
    18. 藥用價值
    19. 相關變種
    20. 秦嶺紅衫
    21. 南方紅杉
    22. 喜馬拉雅紅杉
    23. 易混淆種-北美紅杉

    輕觸這里

    關閉目錄

    目錄
    91麻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