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苔草

    編輯
    本詞條由“匿名用戶” 建檔。

    苔草(學名:Carexspp.)屬莎草科苔草屬,多年生草本。具根狀莖。其稈三棱柱形。葉線形。本屬約1300種,如寸草苔、粗喙苔草、黑穗苔草、黑花苔草、彎囊苔草、舌葉苔草等構苔草。旱生根莖型多年生草本,山地草原植物。生長于山地的陽坡、半陽坡。常與針茅(Stipacapillata)、溝羊茅(Festucavalesiaca)和超旱生半灌木蒿屬植物(Artemisiasp.)一起組成干草原或荒漠草原群...

    苔草學名:Carex spp.)屬莎草科苔草屬,多年生草本。具根狀莖。其稈三棱柱形。葉線形。本屬約1300種,如寸草苔、粗喙苔草、黑穗苔草、黑花苔草、彎囊苔草、舌葉苔草等構苔草。旱生根莖型多年生草本,山地草原植物。生長于山地的陽坡、半陽坡。常與針茅 (Stipa capillata)、溝羊茅 (Festuca valesiaca) 和超旱生半灌木蒿屬植物 (Artemisia sp.) 一起組成干草原或荒漠草原群落。

    ?苔草的形態特征

    編輯

    多年生草本,具地下根狀莖。稈叢生或散生,中生或側生品種圖片,直立,三棱形,基部常具無葉片的鞘。葉基生或兼具稈生葉,平張,少數邊緣卷曲,條形或線形,少數為披針形,基部通常具鞘。苞片葉狀,少數鱗片狀或剛毛狀,具苞鞘或無苞鞘。花單性,由1朵雌花或1朵雄花組成1個支小穗,雌性支小穗外面包以邊緣完全合生的先出葉,即果囊,果囊內有的具退化小穗軸,基部具1枚鱗片;小穗由多數支小穗組成,單性或兩性,兩性小穗雄雌順序或雌雄順序,通常雌雄同株,少數雌雄異株,具柄或無柄,小穗柄基部具枝先出葉或無,鞘狀或囊狀,小穗1至多數,單一頂生或多數時排列成穗狀、總狀或圓錐花序;雄花有3枚雄蕊,少數2枚,花絲分離;雌花具1個雌蕊,花柱稍細長,有時基部增粗,柱頭2-3個;果囊三棱形、平凸狀或雙凸狀,具或長或短的喙。小堅果較緊或較松地包于果囊內,三棱形或平凸狀。

    模式種:Carex hirta?Linn.

    根莖

    具有很多的根莖,當生出根莖的時候,通常會有新枝出現。多年生草本。具根狀莖。稈三棱柱形。

    葉花

    葉線形,寬1~3毫米。小穗一至多數,穗狀、總狀或圓錐狀,具少數或多數花,單性,雄雌順序(即上部小穗為雄花,下部小穗為雌花)或雌雄順序,稀異株。花單性,無花被。雄花具1鱗片和3雄蕊;雌花位鱗片內,包在一枚先出葉形成的果囊中。小堅果平凸狀、雙凸狀或三棱形。花柱1,柱頭2~3。

    苔草分布范圍

    編輯

    薹草屬植物的分布是全球性的,但絕大多數薹[tái]草是以北美洲和東亞的北溫帶為分布中心,北美約500種;中國有488種,24個亞種和50個變種日本252種,16變種;中歐接近120種。薹草屬也是我國植物區系組成的主要成分之一,是許多地區森林最下層的優勢草種,有些森林下層植被幾乎全為薹草。另外許多種類具有草坪植物的許多優良品質,如返青早、色澤好、生長持續時間長;有極強的營養繁殖能力,地下根莖發達,耐踐踏性強;林下苔草耐陰性好。所以,薹草屬植物作為一類新的草坪資源,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薹草屬植物因其固有的生殖對策,極強的營養繁殖能力,特殊生理整合作用以及頑強的生命力,經常生長在極其脆弱的生態環境,如高寒草原,高寒冰緣、許多濕地系統以及森林最下層,對維持脆弱的生態環境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主要價值

    編輯

    苔草藥用研究

    據記載薹草屬有35種植物為藥用植物。倪培忠首次研究白穎薹草(C.duriusculasubsp. rigescens)片劑的制備工藝,改常規的湯劑為片劑并找出適宜的粘合劑,不用崩解劑達到不影響有效成分,是攜帶方便而不增加成本的好方法。微晶纖維素是一種新型的纖維素衍生物,其產品廣泛應用于醫藥食品化妝品及輕化工等領域。從薹草中制取微晶纖維素可以降低生產成本。薹草飼料營養方面的研究許多薹草屬植物是重要的牧草,其蛋白質含量及消化率都較高,常在抽穗之前放牧,調制干草或草貯。薹草屬植物是山羊夏季和冬季喜歡采食的牧草,適口性好。園林應用研究薹草屬植物覆蓋度好,根系發達,生長快,適應性強,分布廣,在園林應用方面,既可作為單一的草坪,還可與其它草種混合形成復合草坪。蔓草屬植物還有望在河湖岸美化、水體凈化、水土保持以及堤壩綠化等方面發揮其巨大的作用。(1)作為地被薹草屬植物生長持續時間長、葉片纖細、柔軟、密集,且色澤好、耐踐踏、耐瘠薄,具有明顯的作為草坪地被植物的優勢。寸薹草、異穗薹草、尖嘴薹草、無脈薹草、白穎薹草等適合北方地區作為草坪草開發利用。青綠薹草也極適合草坪的建設。寸薹草株叢低矮,水分蒸滕量少,可經濟地涵養;且根系發達,還是可用于固土、護坡、固沙草坪的優良草種。秦嶺薹草耐陰性尤其顯著,林下生長健壯,在林下陰濕地具有其獨特的開發前景。澇峪薹草因其較好的耐陰性,適宜城市立交橋下、建筑物背蔭處、林下綠化。(2)水體美化凈化不少薹草自身極適應在水環境下生長,且不乏觀賞性強的種,適合開發為濱水綠化植物,如條穗薹草可在湖邊、堤壩、河邊等進行片植,或與水生、濕生花卉混植,形成美麗的景觀,或與石頭配景。(3)鹽堿地綠化寸薹草不僅是一種優良的草坪草,而且對鹽堿地也有很強的抗性。廣布于沿海地區的砂鉆薹草耐干旱瘠薄,抗海風海霧,適應海霧中夾雜的鹽分脅迫和短期海潮造成的海浸,是治理土壤沙化的首選優良

    代表物種

    編輯

    青綠薹草

    青綠苔草

    拉丁名:Carexbreviculmis別名:青營(植物學大詞典)形態特征:根狀莖短。稈叢生,高8-40厘米,纖細,青綠薹草三棱形,上部稍粗糙,基部葉鞘淡褐色,撕裂成纖維狀。葉短于稈,寬2-3 (5) 毫米,平張,邊緣粗糙,質硬。苞片最下部的葉狀,長于花序,具短鞘,鞘長1.5-2毫米,其余的剛毛狀,近無鞘。小穗2-5個,上部的接近,下部的遠離,頂生小穗雄性,長圓形,長1-1.5厘米,寬2-3毫米,近無柄,緊靠近其下面的雌小穗;側生小穗雌性,長圓形或長圓狀卵形,少有圓柱形,長0.6-1.5 (2) 厘米,寬3-4毫米,具稍密生的花,無柄或最下部的具長2-3毫米的短柄。雄花鱗片倒卵狀長圓形,頂端漸尖,具短尖,膜質,黃白色,背面中間綠色;雌花鱗片長圓形,倒卵狀長圓形,先端截形或圓形,長2-2.5毫米(不包括芒),寬約1.2-2毫米,膜質,蒼白色,背面中間綠色,具3條脈,向頂端延伸成長芒,芒長2-3.5毫米。果囊近等長于鱗片,倒卵形,鈍三棱形,長2-2.5毫米,寬約1.2-2毫米,膜質,淡綠色,具多條脈,上部密被短柔毛,基部漸狹,具短柄,頂端急縮成圓錐狀的短喙,喙口微凹。小堅果緊包于果囊中,卵形,長約1.8毫米,栗色,頂端縊縮成環盤;花柱基部膨大成圓錐狀,柱頭3個。花果期3-6月。地理分布:產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山西、陜西、甘肅、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中國臺灣、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四川、貴州、云南;生于山坡草地、路邊、山谷溝邊,海拔470-2300米。分布于俄羅斯、朝鮮、日本、印度、緬甸。本種分布廣,南自澳大利亞北部,經印度尼西尼、菲律賓、印度、尼泊爾、中國、日本至朝鮮、俄羅斯遠東地區,變異很大,是一個多型種,這些變異究竟能分為幾個亞種或變種,還未見進行全面研究過。但根據我國常見的志書中,多分為三個區別較明顯的類型,中國植物志暫作變種處理。寸草拉丁名:Carexduriuscula

    別名:卵穗薹草(中國高等植物圖鑒)形態特征:根狀莖細長、匍匐。稈高5-20厘米,纖細,平滑,寸草基部葉鞘灰褐色,細裂成纖維狀。葉短于稈,寬1-1.5毫米,內卷,邊緣稍粗糙。苞片鱗片狀。穗狀花序卵形或球形,長0.5-1.5厘米,寬0.5-1厘米;小穗3-6個,卵形,密生,長4-6毫米,雄雌順序,具少數花。雌花鱗片寬卵形或橢圓形,長3-3.2毫米,銹褐色,邊緣及頂端為白色膜質,頂端銳尖,具短尖。果囊稍長于鱗片,寬橢圓形或寬卵形,長3-3.5毫米,寬約2毫米,平凸狀,革質,銹色或黃褐色,成熟時稍有光澤,兩面具多條脈,基部近圓形,有海綿狀組織,具粗的短柄,頂端急縮成短喙,喙緣稍粗糙,喙口白色膜質,斜截形。小堅果稍疏松地包于果囊中,近圓形或寬橢圓形,長1.5-2毫米,寬1.5-1.7毫米;花柱基部膨大,柱頭2個。花果期4-6月。地理分布:產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甘肅;生于草原,山坡、路邊或河岸濕地,海拔250-700米。分布在俄羅斯(西伯利亞東部、遠東地區和中亞地區)、蒙古北部、朝鮮。白穎薹草拉丁名:C.duriusculasubsp.?rigescens形態特征:與寸草的區別在于雌花鱗片具寬的白色膜質邊緣。葉片平張。花果期4-6月。地理分布:產遼寧、吉林、內蒙古、河北、山西、河南、山東、陜西、甘肅、寧夏、青海;生在山坡、半干旱地區或草原上。分布于俄羅斯(遠東地區),模式標本采自河北。澇峪薹草拉丁名:Carexgiraldiana形態特征:根狀莖木質,匍匐。稈高16-30厘米,扁三棱形,澇峪薹草平滑,基部具淡褐色分裂成纖維狀的老葉鞘。葉短于或等長于稈,寬2-5毫米,邊緣粗糙,反卷,淡綠色,稍堅硬。苞片短葉狀,具鞘。小穗3-5個,彼此遠離,頂生1個雄性,棒狀圓柱形,長1厘米;側生小穗雌性,頂端常具雄花,卵形,具3-5朵花,長6-8毫米;小穗柄三棱形,上具疏齒,上部兩個的柄短,包藏于包鞘內,下部兩個的柄稍長,伸出鞘外。雌花鱗片長圓形,頂端近截形,淡黃白色,背面中間3條脈綠色,延伸成粗糙的短尖。果囊與鱗片近等長,斜展,倒卵形,長5-6毫米,近革質,黃綠色,被疏短硬毛,具多條脈基部漸狹成柄,稍斜,先端急縮成喙,喙圓柱形,喙口具2淺齒。小堅果緊包于果囊中,倒卵形,三棱形,下部棱面凹陷,基部具短柄狀;花柱基部膨大,柱頭3個。花果期3-5月。地理分布:產陜西;生于山谷路旁,海拔1200米。模式標本采自陜西澇峪山。異穗薹草拉丁名:Carexheterostachya

    形態特征:根狀莖具長的地下匍匐莖。稈高20-40厘米,三棱形,異穗薹草下部平滑,上部稍粗糙,基部具紅褐色無葉片的鞘,老葉鞘常撕裂成纖維狀。葉短于稈,寬2-3毫米,平張,質稍硬,邊緣粗糙,具稍長的葉鞘。苞片芒狀,常短于小穗,或最下面的稍長于小穗,無苞鞘或最下面的具短鞘。小穗3-4個,常較集中生于稈的上端,間距較短,上端1-2個為雄小穗,長圓形或棍棒狀,長1-3厘米,無柄;其余為雌小穗,卵形或長圓形,長8-18毫米,密生多數花,近于無柄,或最下面的小穗具很短的柄。雄花鱗片卵形,長約5毫米,膜質,褐色,具白色透明的邊緣,具3條脈;雌花鱗片圓卵形或卵形,長約3.5毫米,頂端急尖,具短尖,上端邊緣有時呈嚙蝕狀,膜質,中間淡黃褐色,兩側褐色,邊緣白色透明,具3條脈,中脈綠色。果囊斜展,稍長于鱗片,寬卵形或圓卵形,鈍三棱形,長3-4毫米,革質,褐色,無毛,稍有光澤,脈不明顯,基部急縮為鈍圓形,頂端急狹為稍寬而短的喙,喙口具兩短齒。小堅果較緊地包于果囊內,寬倒卵形或寬橢圓形,三棱形,長約2.8毫米,基部具很短的柄,頂端具短尖;花柱基部不增粗,柱頭3個。花果期4-6月。地理分布:產于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山西、陜西、山東、河南等省;生于干燥的山坡或草地,或道旁荒地,海拔300-1000米左右。也分布于朝鮮。模式標本采自北京。

    苔草特性

    編輯

    草原苔草多為營養繁殖,分蘗節位于土表下不深處。具有較多的根莖,根莖一般均可發生新枝。在水分不足的環境中,大多數都處于營養不良狀態;種子繁殖成活率甚低,只有當水分條件較好時,才能有較多的植株形成生植枝,達到開花結實。對土壤要求不嚴,最適生長壤質栗土和棕鈣土上,在基質較粗的礫質土上也能生長。春季萌發早,5月開花,6月結實。秋季再生較早,再生性強,所以耐牧。生長季節對水分條件敏感。春季與夏初,若有充足的雨水供給,地上部產量顯著增加。據在天山北坡Han蜜哈頓低山冬牧場的定位測定,春雨較多的年份,產草量比一般年份增加10%。


    生長習性

    編輯

    薹草屬植物生長的生境是多種多樣的,從干旱開闊的熱帶稀樹草原、熱帶雨林、濕地草原、落葉和針葉森林、極地苔原、荒野、沙丘甚至巖石裸露的地方。生長于山地的陽坡、半陽坡。喜潮濕,多生長于山坡、沼澤、林下濕地或湖邊。

    金葉苔草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587398/

    (478)
    詞條目錄
    1. ?苔草的形態特征
    2. 根莖
    3. 葉花
    4. 苔草分布范圍
    5. 主要價值
    6. 代表物種
    7. 苔草特性
    8. 生長習性

    輕觸這里

    關閉目錄

    目錄
    91麻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