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花,植物學術語為孢子葉球(strobilus)或孢子囊穗,俗稱松球、松塔,是指裸子植物松柏門著生孢子囊的孢子葉,因集生于一根共同的軸上而構成的圓錐體。球花會發育成熟為球果。在中文語義上,球花在雄性錐是指未成熟的,在雌性錐是指未受精的。球花是松柏門(針葉樹)植物具有的生殖器官,雖傳統稱作花,但不是現代植物學上說的“花”,不具花被,單性,常雌雄同株。在石松類植物也有此構造,卻不稱為球花或球果。
球花的形態特征
編輯球花由胚軸、胚珠、苞鱗、珠鱗、不發育的短枝組成。錐體的單個板片就是孢子葉,常木質化而稱為鱗片或果鱗。小孢子葉球(starninate strobilus)又稱雄球花(male cone),由小孢子葉(雄蕊)聚合而成,每個小孢 子葉下有小孢子囊(花粉囊)內有多個小孢子母細胞(花粉母細胞),經減數分裂產生小孢子。再有小孢子發育成雄配子體(花粉粒),花粉粒為單溝型,有時具氣囊,3溝孔或多溝孔的花粉粒。大孢子葉球 (ovulate strobilus) 又稱為雌球花(female cone),由大孢子葉(心皮)叢生或聚生而成。大孢子葉的腹面近軸面生有一至多個裸露的胚珠,球心(大孢子囊)中的一個大孢子母細胞經減數分裂產生4個大孢子,僅遠離珠孔端的1個大孢子發育成雌配子體。
位置和分布
編輯對于在澳大利亞發現的大多數物種,雄性和雌性松球發生在同一植物(樹木或灌木)上,雌性通常位于植物頂部的較高分支上。這種分布被認為是提高交配的機會,因為花粉不可能在一個植物的冠部內垂直向上吹,而是可以在風中緩慢上升,在另一個植物上從一個植物吹到較高的一個植物。在一些針葉樹中,雄性松球通常大量聚集在一起,而雌性松球通常單獨生長或僅在小簇中生長。
偽錐
編輯偽錐,又稱為假球果,外型像是球果,卻長在被子植物上,常為雌花序產生的木質化聚合果,是植物學上真正的果實。例如:樺木科的赤楊、胡桃科的化香樹、木麻黃科的木麻黃的果實。
文化用途
編輯由于它們廣泛存在,針葉錐是針葉樹常見的地方的文化藝術和手工藝的傳統部分。其用途的例子包括季節性花環和裝飾品,點火器,鳥飼料,玩具等。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587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