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維蘇威火山

    編輯
    本詞條由“匿名用戶” 建檔。

    維蘇威火山(英文:MountVesuvius)位于意大利南部的那不勒斯灣東海岸,海拔1281米,是世界著名的火山之一,被譽為“歐洲最危險的火山”。 維蘇威火山是位于意大利南部坎帕尼亞平原上的那不勒斯灣北側的東端。經緯度為北緯40.82°,東經14.43°,面積為43平方千米,海拔1281米。 維蘇威火山衛星圖 維蘇威火山位于亞歐板塊、印度洋板塊和非洲板塊的邊緣。由于這些板塊的運動和相互作用,維蘇威...

    維蘇威火山英文:Mount Vesuvius)位于意大利南部的那不勒斯灣東海岸,海拔1281米,是世界著名的火山之一,被譽為“歐洲最危險的火山”。

    維蘇威火山位置

    編輯

    維蘇威火山是位于意大利南部坎帕尼亞平原上的那不勒斯灣北側的東端。經緯度為北緯40.82°,東經14.43° ,面積為43平方千米,海拔1281米。

    維蘇威火山衛星圖

    維蘇威火山歷史

    編輯

    維蘇威火山位于亞歐板塊、印度洋板塊和非洲板塊的邊緣。由于這些板塊的運動和相互作用,維蘇威火山在2.5萬年前噴發形成。維蘇威火山隨著時間的推移,陸續開始爆發,大量的火山熔巖噴發和堆積以及地幔中不斷上升的巖漿形成了火山,由于噴發物堆積在一起,便形成了整個火山的最初形態。公元79年爆發噴出大量熔巖,周邊城市被淹沒。在1944年噴發后形成了一個深約305米,直徑610米的火山口。

    地理特征

    編輯

    氣候

    維蘇威火山是典型的地中海氣候,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在高海拔地區有雪覆蓋。降水主要集中在10-11月之間,平均年降水量為1100毫米,最冷月份是一月份,平均氣溫為5.7℃,最熱月份在七月份,平均溫度為21.6℃。

    地質

    維蘇威火山所在的阿爾卑斯山脈南支亞平寧山脈是地殼運動最明顯的地帶,經過火山活動維蘇威火山的火山巖主要類型為響巖粗面巖、粗玄巖、粗面英安巖 。火山西部山基幾乎全在灣內,由黃、紅褐色的固結熔巖和火山渣組成 。由于維蘇威火山經歷了多次噴發,熔巖和火山灰經常交替出現。

    地形地貌

    維蘇威是一座復式火山,這是因為火山的多次噴發而形成的。維蘇威火山每次大噴發后高度都會發生很大的變化,在2013 年火山錐的高度為1281米。1944 年噴發后錐體的頂部形成了一個大隕石坑,深約305米,寬約610米。錐體附近有一座半圓形山脊,從北面環繞錐體,最高可達1132 米,被稱為索馬山(Mount Somma),索馬山和錐體之間是巨人谷(Valle del Gigante)。

    土壤

    維蘇威的土壤類型是由火山噴發物形成的肥沃土壤,這些土壤主要構成是火山灰和火山碎屑,礦物質豐富,pH值相對較低。

    生物多樣性

    維蘇威火山由于火山灰和巖石的覆蓋,植被分布較為有限,它的高地被櫟和栗樹構成的混交林覆蓋,在其北坡,這些樹林從索馬山坡延伸至火山頂。火山西側分布著栗樹林,而在海拔600米以上的區域則是由金雀花等植物點綴的起伏地形。在更高的地方,比如火山錐的斜坡和索馬山內側的山坡則大多是荒涼之地。由于維蘇威火山持續的活躍,其較新的部分幾乎沒有植被生長。呈現出裸露的景象,而早期噴發形成的索馬山(Mount Somma)則已經出現了稀疏的樹木。動物方面由于維蘇威火山環境的特殊性,只發現了歐洲野兔(Lepus europaeus)生存的痕跡。

    火山活動

    編輯

    公元79年前的噴發

    維蘇威火山在公元79年的噴發之前,至少有三次規模較大的噴發,分別發生在公元前1800年左右、公元前6940年±100年和公元前880年±50年 。這幾次噴發規模更大,甚至吞沒了幾個青銅時代的居民點。還有一些噴發,例如在203年、472年、512年、787年、968年、991年、999年、1007年和1036年。

    公元79年至19世紀末的噴發

    公元79年8月24日,位于意大利南部的維蘇威火山發生了一次劇烈的噴發,這場噴發對周邊地區造成了毀滅性的影響。維蘇威火山的噴發釋放了大量的火山灰、巖石和有毒氣體,這些物質迅速覆蓋了龐貝、赫庫蘭尼姆、托雷·安農齊亞塔和斯塔比亞等城鎮,導致了成千上萬人的死亡。維蘇威火山的噴發過程中,火山碎屑流(pyroclastic currents)是造成破壞的主要原因。這些高速移動的火山顆粒和氣體流的溫度極高,xxx波沖擊估計溫度為550°C,能夠在幾分鐘內蒸發人體。隨后的較低溫度的火山碎屑流則將城鎮埋在了厚厚的火山沉積物下。一些居民的身體在高溫下被焚燒后迅速冷卻,形成了類似玻璃的物質,這次爆發導致了龐貝古城和赫庫蘭尼姆的毀滅,成為了古代羅馬歷史上的一個重要節點。維蘇威火山在1631年12月16日發生了一次重大噴發,這次噴發熔巖流到達了海邊,造成了約3000人的死亡。這次噴發的特點是火山活動的特征發生了變化,火山活動開始持續不斷。在1631年大爆發之前,火山活動相對不活躍,火山口內甚至長著樹林,還有三個湖泊。然而,噴發期由于火山的氣體,山坡上的植物開始枯死。這次噴發對當地居民造成了極大的影響,山坡上的許多村莊被毀,火山噴發產生的火山灰遮蔽了天空,導致數日之內天空昏暗。

    20世紀的噴發

    1906年4月5日,維蘇威火山噴發造成100多人死亡,噴出的熔巖是有記錄以來維蘇威火山噴發最多的一次。維蘇威火山從1929年到1944年很活躍,火山口充滿熔巖,偶爾會有少量熔巖流出。直到1944年,維蘇威火山再次噴發,這是近一百年來歐洲大陸xxx的一次火山噴發。在1944年3月19日至22日,火山熔巖流出摧毀了附近的村莊。到了3月24日,爆炸性噴發產生了火山灰羽流和小型火山碎屑流。美國陸軍航空隊(USAAF)第340轟炸大隊駐扎在意大利泰爾齊尼奧附近的龐貝機場,距離火山東部基地僅幾千米。多日噴發產生的火山灰和熱火山灰損壞了第340團B-25 米切爾中型轟炸機、發動機、有機玻璃擋風玻璃和炮塔。估計有78至88架飛機被毀。在2018年12月初,維蘇威火山天文臺負責人弗朗西斯卡比安科表示,維蘇威火山尚處于‘低警戒’狀態,其監控數據顯示正常,沒有顯示出維蘇威火山即將爆發的信息。

    人類活動

    編輯

    歷史沿革

    在歷史上,維蘇威火山的周圍建立了了許多的城市。其中最繁華的是龐貝古城,公元前6世紀左右,它由奧斯坎人建立,很快就成為一個重要的經濟和文化中心。它位于維蘇威火山的南坡,距離火山大約9千米。龐貝是古羅馬帝國時期的一個重要城市,以其溫泉、劇場、市場和公共建筑而聞名。龐貝還建造了一個大型港口,港口晝夜繁忙,為整個那不勒斯灣及更遠的地方提供服務。龐貝在經濟和文化上都是古羅馬的中心,它首先幫助古羅馬形成了前羅馬文化,然后發展了羅馬社會 。公元79年,維蘇威火山發生了一次災難性的噴發,這次噴發埋葬了龐貝和赫庫蘭尼姆兩座城市,導致大量居民死亡。這次噴發的歷史意義在于它為后世提供了關于古羅馬社會生活的珍貴資料,同時也促進了火山學的發展。

    經濟發展

    維蘇威火山附近地區的經濟發展,以葡萄酒產業與旅游業為主。維蘇威火山釀造葡萄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79年。維蘇威火山因為其獨特的火山土壤為葡萄的種植提供了充足的養分,有幾個著名的葡萄酒產區,如伊爾皮尼亞(Irpinia)和圖拉斯(Taurasi)。維蘇威火山因其豐富的火山地貌和周邊的歷史遺跡,成為了著名的旅游勝地,2012年維蘇威火山接待游客44萬多人,等到了2016年游客人數增長到66萬多人。維蘇威火山吸引游客的主要是火山攀登和龐貝古城、赫庫蘭古城等景點。

    觀測與研究

    編輯

    維蘇威火山的觀測和研究是火山學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維蘇威火山的研究采用了多學科方法,包括歷史、地層學、沉積學、巖石學、地球物理、古氣候學以及專門針對火山噴發的建模研究。這些方法的整合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火山噴發的歷史、產物和過程。

    觀測

    維蘇威火山擁有世界上xxx的火山觀測所,自1841年起就開始對這個活躍的火山進行觀測。火山的每一次震動都被記錄下來,以便預測即將到來的危險。觀測站坐落在維蘇威火山一側600米高的位置處,為了安全起見,觀測站與火山頂有較遠的距離,從而避開火山噴發產生的巖石碎片和巖漿流維蘇威火山在全新世共有61次噴發活動,其中VEI大于等于3級的共有43次在維蘇威火山一側原來用于監測火山噴發的觀測站,觀測站的xxx任負責人馬塞多尼奧·梅洛尼(Macedonio Melloni)在火山巖漿的磁特性方面做了開創性的工作,這對于后來的古地磁學研究(即研究地球磁場在巖石中的歷史記錄)至關重要。1856年,觀測站的第二任負責人路易斯· 帕爾米耶里(Luigi Palmieri)發明了電磁地震儀,相比于早先的儀器,它對地面震動更加敏感。

    考古

    維蘇威火山的考古可以大致分為龐貝古城和赫庫蘭尼姆古城兩個部分。龐貝古城的考古工作始于18世紀,當時人們在火山灰中發現了人類遺骸和城市的輪廓。隨著考古技術的進步,龐貝古城的許多建筑、壁畫、雕像和日常用品被逐步挖掘出來,為研究古羅馬文化提供了豐富的實物證據。龐貝古城的考古發現包括精美的馬賽克地板、公共浴場、私人住宅以及商店等,這些都反映了古羅馬時期的城市生活。在赫庫蘭尼姆古城中發現了大量的木制結構紡織品和紙張文獻,這些材料在龐貝古城的考古中很少見到。特別是赫庫蘭尼姆紙莎草的發現,為研究古羅馬法律、文學和日常生活提供了xxx手的文獻資料。

    風景名勝

    編輯

    維蘇威火山國家公園

    維蘇威火山國家公園(Parco Nazionale del Vesuvio)是以維蘇威火山為中心的一個自然保護區,位于意大利南部坎帕尼亞大區,靠近那不勒斯。經緯度為北緯40°49.260',東經14°25.560',面積84.82平方千米。公園成立于1995年,旨在保護和管理這個地區的自然景觀和生態環境,同時促進科學研究和教育活動。公園內還有許多徒步和登山步道,可以沿著步道欣賞火山景色和周圍的自然風光。此外,公園還有一些觀景臺,可以看到那不勒斯灣和周圍的城鎮。維蘇威火山國家公園全年開放,但具體的開放時間會根據季節而有所不同。一般來說,夏季的開放時間較長,冬季則較短。

    維蘇威火山國家公園

    龐貝古城遺址

    龐貝古城(Pompeii)是位于意大利南部那不勒斯附近的一座古羅馬城市遺址,它因公元79年維蘇威火山的爆發而被火山灰和熔巖覆蓋,從而被保存至今。龐貝古城始建于公元前6世紀,曾經是古羅馬的貿易中心和僅次于羅馬的第二大城市。這場災難性的火山噴發不僅摧毀了整個城市,還意外地將其凍結在時間中,為后人提供了一個去了解古羅馬時期城市生活和文化的機會。 龐貝古城的遺址在16世紀時被偶然發現,從18世紀中葉開始,經過有組織的考古挖掘后,出土了大量的古羅馬時期的建筑、雕塑、壁畫和文物,這些都為研究古羅馬社會結構、城市規劃建筑風格和文化藝術等方面提供了寶貴的信息。龐貝古城是古羅馬文明的重要見證,也是研究火山災害和人類如何應對自然災害的重要案例。

    龐貝古城遺址

    赫庫蘭尼姆古城

    赫庫蘭尼姆(Herculaneum)是古羅馬時期的一座城市,位于意大利坎佩尼亞區,靠近那不勒斯。這座城市也是因為公元79年維蘇威火山的爆發而被火山灰和熔巖迅速覆蓋。赫庫蘭尼姆古城的遺址在1709年被偶然發現,考古發掘始于18世紀,最初的挖掘工作是掠奪性和破壞性的,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發掘工作變得更加系統和有序。由于火山灰和海泡石的保護作用,赫庫蘭尼姆古城的許多建筑和物品得以較好地保存。相比龐貝古城,赫庫蘭尼姆古城的發掘工作更為困難,因為它被厚達10多米的堅硬熔巖所覆蓋著。不過考古工作者還是從中挖掘出了大量的工具、器物、雕塑和繪畫作品等文物。

    赫庫蘭尼姆古城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587462/

    (16)
    詞條目錄
    1. 維蘇威火山位置
    2. 維蘇威火山歷史
    3. 地理特征
    4. 氣候
    5. 地質
    6. 地形地貌
    7. 土壤
    8. 生物多樣性
    9. 火山活動
    10. 公元79年前的噴發
    11. 公元79年至19世紀末的噴發
    12. 20世紀的噴發
    13. 人類活動
    14. 歷史沿革
    15. 經濟發展
    16. 觀測與研究
    17. 觀測
    18. 考古
    19. 風景名勝
    20. 維蘇威火山國家公園
    21. 龐貝古城遺址
    22. 赫庫蘭尼姆古城

    輕觸這里

    關閉目錄

    目錄
    91麻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