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浦路斯島(Cyprus Island)位于地中海海域,是世界第八十一大島嶼,地中海第三大島,島嶼面積大約9234平方公里,屬于亞熱帶地中海型氣候,夏季干熱,冬季溫濕。夏季平均氣溫28℃-35℃,冬季4℃-10℃。
塞浦路斯島歷史沿革
編輯據考古發現證明,大約在9000年以前,塞浦路斯島就已經有人類生活。公元前12世紀,希臘人開始移居塞島。因此塞浦路斯島受希臘文化影響很深。塞島后曾被埃及、波斯等國征服。公元前30年并入羅馬帝國;公元330年至1191年歸屬拜占庭帝國;此后在十字軍東征時代塞浦路斯先后被法國人和威尼斯人占領;1571—1878年由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統治,土耳其人開始在塞島上定居。1878年奧斯曼帝國將塞浦路斯島租讓給英國,1925年成為英國“直轄殖民地”。上世紀50年代初期,塞浦路斯人民反抗英國殖民統治、爭取民族獨立的斗爭不斷高漲。1959年2月,塞與英、希、土三國簽訂蘇黎世-倫敦協議,確定了獨立后國家的基本結構和內部兩族權力分配。1960年塞浦路斯上述三國簽訂“保證條約”,由它們保證塞浦路斯的獨立、領土完整和安全;同希、土訂立有“同盟條約”,規定希臘在塞島有駐軍權。1960年8月16日塞宣布獨立,成立塞浦路斯共和國,希、土兩族組成聯合政府,希族人任總統,土族人任副總統,確定每年的10月1日為國慶日。1961年3月加入英聯邦。1963年,兩族發生xxx沖突。1964年聯合國維和部隊進駐塞島。1967年土族另立“行政當局”。1974年7月,希臘軍人集團在塞島策動政變,土耳其以“保證國”名義出兵塞島,占領北部37%的領土,并將土族居民全部北移。xxx中希族約18萬人南遷,出現難民問題及失蹤人員問題。自此塞浦路斯共和國長期處于南北分裂狀態。1975年2月,土族宣布成立“塞浦路斯土族邦”,選舉登克塔什為“總統”,1983年11月15日,成立“北塞浦路斯土耳其共和國”,塞浦路斯政府堅決反對土族獨立,迄今除土耳其一國外,未獲其他國家承認。自1975年起,為解決塞浦路斯問題,聯合國和國際社會一直在努力干旋,兩族xxx在聯合國秘書長主持下開始時斷時續的談判,但迄未取得突破性進展。2002年12月安南提出了一個全面解決塞浦路斯問題的方案,2003年1月由希土兩族進行新一輪的談判,但未能達成一致,3月11日在海牙宣告失敗。2004年3月雙方在安南的主持下恢復有關塞浦路斯統一問題的談判。根據安南向塞浦路斯希土兩族提出的建議,雙方在2004年3月底之前結束有關塞浦路斯統一問題的談判,4月24日南北塞公民就安南的統一方案分別舉行全民公決。由于南塞75%以上的公民認為安南方案的貫徹執行缺乏安全感,南塞的利益沒有得到有效的保護,而投了否決票,南北塞統一新的一輪談判。
塞浦路斯島地理
編輯地理境域
塞浦路斯島,希臘語意為“產銅之島”,國名為塞浦路斯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Cyprus),是位于地中海最東面的一個島國,也是亞洲西端的一個國家,還是女神維納斯的故鄉。塞浦路斯島東西長241公里,南北寬97公里,面積9251平方公里(1974年塞島上希臘、土耳其兩族分裂后,希族和土族分別占據領土的60%和37%,另有3%屬于英國的兩個主權基地),位于東經32度—35度,北緯34度—36度之間,為地中海第三大島。
塞浦路斯島與希臘、土耳其、敘利亞、黎巴嫩、以色列、埃及隔海相望,自古以來就是連接中東、非洲和歐洲的交通要道,現代人把它比喻為“東地中海不沉的航空母艦”。
地形地貌
總的來說,塞浦路斯島中部為平原,北部和西南部為山地。塞島中部是美索利亞平原,南部為特魯多斯山脈,最高點奧林匹斯峰海拔1951米,全國海岸線長782公里,國土的36-38%為森林覆蓋。
氣候特征
塞浦路斯島屬典型的地中海氣候,夏季干燥嚴熱,最高氣溫可達40度以上;冬季溫暖濕潤,為全年集中降雨期,最冷時可達零下,山區有雪。塞浦路斯島在5月中旬到10月中旬是較長的夏季,平均溫度26度到29度;11月到2月之間是冬季,平均溫度10度到13度。夏季和冬季被短暫的秋季和春季分開。
自然資源
編輯礦藏以銅為主,其他有硫化鐵、鹽、石棉、石膏、大理石、木材和土性無機顏料。森林面積1735平方公里,國土的36-38%為森林覆蓋。水力資源貧乏,大型水壩6個,總蓄水量1.9億立方米。
水文
編輯塞浦路斯島上的河流稀少且短小,派迪亞斯河(Pedieos River)是塞浦路斯最長河流,長約100公里(60哩)。源出特羅多斯山脈(Troodos)之奧林匹斯峰,流向東北,在首都尼科西亞(Nicosia)折向東,經中部低地邁薩奧里亞平原(Mesaoria),注入地中海之法馬古斯塔灣(Famagusta)。不能通航,河水用于灌溉。
派迪亞斯河入海口
相關城市
編輯塞浦路斯島主要分為尼科西亞(Nicosia)、利馬索爾(Limassol)、法馬古斯塔(famagusta)、拉納卡(Larnaca)、帕福斯(Pafos)、凱里尼亞(Kyrenia)六個行政區,每個行政區分為市、鄉、村三級,其中法馬古斯塔和凱里尼亞是土耳其族控制區的兩大港口和游覽地。塞浦路斯首都尼科西亞,人口約20萬,為xxx大城市,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世界上環境xxx的城市之一,幾乎沒有任何污染。尼科西亞1974年后分裂成兩部分,中間分界線駐有聯合國維和部隊,是自柏林墻推倒以后世界上xxx一個分裂的首都。利馬索爾為第二大城市,人口約15萬,是個貿易、商業和旅游城市,是全國xxx的港口。拉納卡和帕福斯分別為第三、四大城市,均有國際機場,是有名的游覽勝地。
尼科西亞市景
人口
編輯塞浦路斯總人口約85.43萬人(2006年),其中南塞希臘族人口約66萬,占總人口的77%;北塞土耳其族約16萬,占總人口的20%;另有亞美尼亞、馬龍、拉丁族等少數民族,約占總人口的3%。在塞浦路斯,希族信奉東正教,土族信奉伊斯蘭教。希臘族的一般用語為希臘語,土耳其族的一般用語為土耳其語,英語通用。
塞浦路斯島經濟
編輯塞浦路斯島的礦產資源有黃鐵礦、銅、石棉等。xxx產業以農業為主,出口小麥、油橄欖、柑橘、長角豆、葡萄等農產品。工業有采礦業、輕工業和加工工業。旅游業發達,是其主要收入來源,2006年塞人均GDP為10859塞鎊(約合22913美元,2006年塞政府管轄區人口約76.64萬人),比上年增長4.7%。貨幣為塞浦路斯鎊。
塞浦路斯島旅游
編輯塞浦路斯島是典型的地中海氣候。正由于宜人的氣候和變幻多姿的風景,塞浦路斯島對熱愛大自然和戶外運動的人來說是一個絕好的選擇。有釣魚、登山運動、徒步旅行、高爾夫球和海上運動等有趣的運動。塞浦路斯是一個有很大“心臟”的小國家--一個真正歡迎它的游客和對待他們像朋友一樣的島國。塞浦路斯島旅游景點游覽價值高,具有非凡的美學價值和歷史文化價值,旅游景點集群程度也比較高,地域組合情況也恰到好處,塞浦路斯有燦爛的陽光和碧藍的大海,有設備齊全的賓館和旅游設施,有9000年的歷史,既有優美的自然風光,又有獨特的人文景觀,是世人喜愛的觀光度假勝地。剛到3月,歐洲人就來到塞浦路斯旅游了。夏季乃至冬季,有不少俄羅斯人來到這里享受日光。冬季,山岳地帶則成為滑雪者的天堂。塞浦路斯島是地中海地區的第三大島而且是通往歐洲、亞洲和非洲的樞紐,市場距離短。塞浦路斯的鄰國是希臘和土耳其,遠一點的國家是意大利、法國、德國和其他波斯灣沿岸國家。因為塞浦路斯有迷人的風景和宜人的氣候,所以人們發現這里是他們生存的天堂。塞浦路斯是一個美麗的島國:有陽光燦爛的海灘,涼爽的、松樹覆蓋的群山;寧靜且沒有時間要領的村莊和現代化大都市;豪華的海濱賓館和自然淳樸的鄉村。塞浦路斯所有的風景都有道路可通,絕大多數高速公路都有一至兩條輔助路線為更多的探險者提供方便。塞浦路斯島名勝:古城阿莫霍斯托斯(法馬古斯塔)、愛神誕生地帕福斯、卡帕斯半島。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587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