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伊斯坦布爾海峽

    編輯
    本詞條由“匿名用戶” 建檔。

    博斯普魯斯海峽(BosporusStrait)又稱伊斯坦布爾海峽,是溝通黑海和馬爾馬拉海的一條狹窄水道,與達達尼爾海峽和馬爾馬拉海一起組成土耳其海峽(又叫黑海海峽),并將土耳其亞洲部分和歐洲部分隔開的海峽(東經29度零分,北緯41度零分)。全長30千米。北面入海口最寬處3.7千米。 博斯普魯斯海峽(BosporusStrait)又稱伊斯坦布爾海峽。它北連黑海,南通馬爾馬拉海和地中海,把土耳其分隔成...

    博斯普魯斯海峽(Bosporus Strait)又稱伊斯坦布爾海峽,是溝通黑海馬爾馬拉海的一條狹窄水道,與達達尼爾海峽和馬爾馬拉海一起組成土耳其海峽(又叫黑海海峽),并將土耳其亞洲部分和歐洲部分隔開的海峽(東經29度零分,北緯41度零分)。全長30千米。北面入海口最寬處3.7千米。

    伊斯坦布爾海峽介紹

    編輯

    博斯普魯斯海峽(Bosporus Strait)又稱伊斯坦布爾海峽。它北連黑海,南通馬爾馬拉海和地中海,把土耳其分隔成亞洲和歐洲兩部分。

    地理概況

    編輯

    黑海海峽的北段。位于小亞細亞半島和巴爾干半島之間,東連黑海,西通馬爾馬拉海,北連黑海,南通馬爾馬拉海和地中海,把土耳其分隔成亞洲和歐洲兩部分。是黑海海峽的東段。海峽長約30千米,峽道狹窄彎曲。東北部最寬處3.7千米,中部最小寬度僅747米。水深27.5-124米。海峽兩岸為堅硬的花崗巖片麻巖,不易侵蝕,岸壁陡峭、水流湍急。同馬爾馬拉海、達達尼爾海峽連接,成為黑海沿岸國家出外海的xxx通道。海峽中海流呈不同方向的兩層水流。上層水(厚度10-20米)從黑海流向馬爾馬拉海,下層水則由馬爾馬拉海流向黑海。土耳其xxx城市伊斯坦布爾位于海峽中南段兩岸,1973年筑成跨越海峽的博斯普魯斯公路大橋,長1560米。海峽全長30.4千米,最寬處為3.6千米,最窄處708米,最深處為120米,最淺處只有27.5米。

    交通要道

    博斯普魯斯海峽是溝通歐亞兩洲的交通要道,也是黑海沿岸國家出外海的xxx道關口。由于兩洲各國間的商貿等各種交往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不斷增多,它的地理位置尤具戰略意義。前5世紀的波斯帝國國王大流士一世率領軍隊西侵歐洲時,曾在博斯普魯斯海峽上建造了一座浮橋。東羅馬帝國時期十字軍東征時,曾乘船渡過這里,直逼耶路撒冷。

    氣候水文

    博斯普魯斯海峽屬于地中海氣候。平均氣溫:1月0-5℃,7月20-25℃。年降水量600-800毫米。多偏北風。6-11月多霧。峽內海水交流現象明顯。表流,由黑海流向地中海,流速達4.3節,鹽度18‰;底流,由地中海流向黑海,流速約2節,鹽度38‰。時有旋流、逆流,影響航行。北面入海口最寬處3.7千米,魯梅利希薩勒(Rumelihisari)和阿納多盧費內里(Anadoluhisari)兩城堡間最窄處750米。中流深度36.5-124米不等。海峽中央有一股由黑海流向馬爾馬拉海的急流,水面底下又有一股逆流把含鹽的海水從馬爾馬拉海帶到黑海。群季節性地隨水流往來于黑海和馬爾馬拉海之間,使得這一帶的漁業資源十分豐富。

    黑海

    黑海是歐亞大陸的一個內海。面積約42.4萬平方千米。黑海與馬爾馬拉海通過博斯普魯斯海峽相聯。重要流入黑海的河流有多瑙河和第聶伯河。沿海國家有土耳其、保加利亞、羅馬尼亞、烏克蘭、俄羅斯和格魯吉亞。沿海重要城市有伊斯坦布爾、布爾加斯、瓦爾納、康斯坦察、圖爾恰、敖德薩、塞瓦斯托波爾、巴統等。

    馬爾馬拉海

    馬爾馬拉海,又譯馬摩拉海,是世界上最小的海,面積11350平方千米,馬爾馬拉海從東北眼端經博斯普魯斯海峽通黑海,西南經達達尼爾海峽通愛琴海,余處被土耳其領土所包圍,是黑海與地中海之間的xxx通道,屬黑海海峽。

    相關歷史

    編輯

    名稱由來

    博斯普魯斯在希臘語中是“牛渡”之意。傳說古希臘萬神之王宙斯,曾變成一頭雄壯的神牛,馱著一位美麗的人間公主,從這條波濤洶涌的海峽游到對岸。海峽因此而得名。

    博斯普魯斯海峽岸邊的魯梅利希薩勒城堡

    歷史沿革

    1841和1871年,土耳其曾先后制定了通過海峽的商船和軍艦的管理條例。在xxx次世界大戰期間,俄、英、法等國曾達成一項秘密交易:如果它們在xxx中取勝,土耳其的君士坦丁堡、博斯普魯斯和達達尼爾海峽兩岸的大片土地,以及這兩個海峽之間的馬爾馬拉海中的島嶼將歸俄國。交換條件之一是英、法的船艦可以自由通過海峽。1917年俄國十月社會主義xxx勝利,列寧宣布廢除這一秘密條約。如今,海峽兩岸的土地主權均屬土耳其。通過這個海峽的船只,按照1936年在瑞士蒙特羅簽訂的《關于海峽制度公約》的規定行駛。在海峽南端的最窄處,飛架著世界第四大吊橋、歐洲xxx大吊橋──博斯普魯斯海峽大橋。它氣勢雄偉,橫跨在海峽西岸的奧爾塔科伊和東岸的貝伊勒爾之間,連接著歐、亞大陸。大橋于1970年動工興建,1973年建成。整座橋長1560米,橋面寬33米,可同時并行6輛汽車,橋身高出水面64米,跨越水面1074米,兩端引橋分別為255米和231米。橋的兩端各有一呈“門”字形的高達165米的橋塔,位于東岸的重5萬噸,西岸的重6萬噸,橋塔的牽引力達15400噸。大橋水中沒有橋墩,整個橋身以兩根巨大的索牽引,支撐著整個橋面,每根鋼索由11300根5毫米的鋼絲擰成。整座大橋宛若一條長虹飛架在海峽兩岸,溝通了歐亞兩洲的交通和運輸,方便了兩洲人民間的交流。博斯普魯斯海峽的中央有從黑海流向馬爾馬拉海的急流,水底下則有從馬爾馬拉海流回黑海的逆流。

    政權交替

    博斯普魯斯意為“牛涉水之地”,據傳曾有傳說人物伊俄(Io),化身為一小母牛漫游越過色雷斯國博斯普魯斯海峽。鑒于海峽的重要戰略地位,為了保衛跨越海峽南端的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堡),拜占庭諸皇帝和以後的奧斯曼帝國諸蘇丹沿海峽兩岸,特別是歐洲一側先后修建了許多城堡,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阿納多盧費內里希薩勒和魯梅利兩城堡;前者位于海峽亞洲一側沿岸,為巴耶塞特一世(Bayezid I)于1390-1391年所建;后者就在海峽正對面,為穆罕默德二世(Mehmed II)于1453年所建。由于19世紀時歐洲強國日益增長的影響,1841、1871年先后訂立通過海峽的商船和軍艦的管理條例。xxx次世界大戰中,奧斯曼帝國戰敗后,海峽的控制權由一國際委員會接管,1936年始重歸土耳其管理。跨越博斯普魯斯海峽的兩座大橋分別于1973年(博斯普魯斯I,主跨1074米)和1988年(博斯普魯斯II,主跨1090米)建成。

    相關文學

    編輯

    神話傳說

    博斯普魯斯海峽如同其他一些名勝景觀一樣,也有美麗的神話傳說。相傳,眾神之首宙斯有一個情人叫伊奧,為了向他的妻子赫拉隱瞞此事,他把伊奧變成了一頭牛。后來,赫拉還是知道了這件事。她便變成一只牛蠅去騷擾變成牛的伊奧,伊奧為了躲避牛蠅,便跨過了一道水墻。在古希臘語里,“博斯(bous)”就是“牛”的意思,“普魯斯(phoros)”為“水墻”之意,神話中所說的那道水墻便是今天的博斯普魯斯海峽。

    文學中的海峽

    “女人頸子下面的那個凹處叫什么?在前面。這兒。那叫什么?它有正式的名稱嗎?那個凹處有沒有你的拇指那么大?”——《英國病人》在小說《英國病人》中,男主人公奧爾馬希被女主人公凱瑟琳頸下的凹處所吸引。他記得在玫瑰花架下,凱瑟琳捉住他的手,把它放在她脖子下的凹處。但奧爾馬希一直弄不清那個部位究竟叫什么地方,就將其命名為“博斯普魯斯海峽”,后來有人告訴他學名應該叫“胸骨上凹”。小說中男主人公為其命名,借戰略位置重要的博斯普魯斯海峽寓意最吸引人的地方,往往就是最危險的地方。

    海峽風光

    編輯

    博斯普魯斯海峽

    兩岸分屬歐亞兩洲,但景色十分相似。草地叢,片片翠綠;高樓、小屋,點點朱紅。羅馬帝國和奧斯曼帝國遺留下來的巍峨王宮,傍水聳立,古堡殘垣,矗立岸邊。在海峽的中段,兩岸各有一個14-15世紀的古堡,像一對威武的雄獅,昂首挺立。海峽的自然風光與歷史古跡相映成輝,博斯普魯斯海峽 ? 已成為土耳其的著名旅游景區之一。在這座四面環水奇妙的伊斯坦布爾里,渡輪曾是人們的主要交通工具,因此乘船游覽博斯普魯斯海峽是一大樂事,觀光客一般由希爾凱基碼頭上船,在栱[gǒng]渡海峽時,可以盡情欣賞西岸風光,細心品味這座名城的奇妙之處。乘坐游船進入博斯普魯斯海峽海峽,兩岸秀美的風光如入畫境。岸邊停靠著各式各樣大小不一的游艇,偶爾也有停泊的巨輪。岸上山巒起伏,綠樹掩映中一幢幢風格各異的建筑錯落有致。這里有拜占庭時期的夏宮,有奧斯曼帝國的城堡,還有無數私人別墅。有的宮殿如今成了博物館,有的被改造為伊斯坦布爾xxx的五星級店,各國總統也常在此下榻。瀕海的叢林中,分布著xxx小小的咖啡館、酒吧、茶館、餐廳和酒店,是人們消夏、度假和散步的理想去處。鑒於海峽的重要戰略地位,為了保衛跨越海峽南端的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堡),拜占庭諸皇帝和以后的奧斯曼帝國諸蘇丹沿海峽兩岸,特別是歐洲一側先後修建了許多城堡,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阿納多盧費內里和魯梅利希薩勒兩城堡;前者位于海峽亞洲一側沿岸,為巴耶塞特一世(BayezidI)于1390-1391年所建;后者就在海峽正對面,為穆罕默德二世(MehmedII)于1453年所建。

    海峽兩岸

    博斯普魯斯海峽將土耳其xxx的城市伊斯坦布爾一分為二,兩岸皆是歷史名城伊斯坦布爾的風光。伊斯坦布爾始建于前660年,當時希臘人在今“皇宮鼻”的地方依山筑城,取名拜占庭。324年,羅馬帝國君士坦丁大帝從羅馬遷都于此,將其重修,改名君士坦丁堡,別稱新羅馬。395年羅馬帝國分裂后,成為東羅馬帝國首都。伊斯坦布爾是土耳其xxx的工業運輸、貿易文化中心。全國50%的進口、15%的出口通過該市進行。該市的工業資本、工人人數以及產量均占全國的50%,生產總值約占全國的51.5%。工業主要有紡織食品水泥煙草、船舶修理等。附近耕地面積較少,但農業發達,作物主要有小麥燕麥大麥甜菜。此外,漁業、畜牧業園藝業也比較發達。伊斯坦布爾是聯系歐洲與亞洲的樞紐,公路和鐵路四通八達。1973年建成的博斯普魯斯海峽大橋使該市歐亞兩部分連在一起。1998年第二座海峽大橋落成。該市阿塔圖爾克機場是土耳其xxx的國際機場,規模宏大,可起降各種大型噴氣式飛機,現仍在擴建中。伊斯坦布爾多名勝古跡和伊斯蘭教教寺院。最著名的有托普卡帕宮博物館、道爾巴馬赫切宮殿、蘇丹阿赫邁特清真寺、阿亞索非亞博物館等。大學有伊斯坦布爾大學、伊斯坦布爾技術大學、海峽大學以及其它高等院校。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587479/

    (15)
    詞條目錄
    1. 伊斯坦布爾海峽介紹
    2. 地理概況
    3. 交通要道
    4. 氣候水文
    5. 黑海
    6. 馬爾馬拉海
    7. 相關歷史
    8. 名稱由來
    9. 歷史沿革
    10. 政權交替
    11. 相關文學
    12. 神話傳說
    13. 文學中的海峽
    14. 海峽風光
    15. 博斯普魯斯海峽
    16. 海峽兩岸

    輕觸這里

    關閉目錄

    目錄
    91麻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