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貝魯特

    編輯
    本詞條由“匿名用戶” 建檔。

    貝魯特(阿拉伯語:Bayrūt;Peyrut;希臘語:Bērytós;;;阿拉姆語:Birot?????;英語:Beirut;法語:Beyrouth;土耳其語:Beyrut)是黎巴嫩的首都,位于貝魯特省的地中海沿岸,是該國最大的海港。貝魯特被稱為東方小巴黎,也被譽為中東巴黎。貝魯特的人口在2007年時估計為100萬到200萬之間,由于最近一直沒有進行人口普查,具體人口未知。貝魯特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

    貝魯特阿拉伯語:Bayrūt;Peyrut;希臘語:Bērytós;;;阿拉姆語:Birot ?????;英語:Beirut;法語:Beyrouth;土耳其語:Beyrut)是黎巴嫩的首都,位于貝魯特省的地中海沿岸,是該國xxx的海港。貝魯特被稱為東方小巴黎,也被譽為中東巴黎。貝魯特的人口在2007年時估計為100萬到200萬之間,由于最近一直沒有進行人口普查,具體人口未知。貝魯特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5世紀,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與敘利亞的大馬士革并列。

    貝魯特的歷史沿革

    編輯

    早期文明

    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貝魯特海岸和峭壁穴居。在腓尼基時代貝魯特已具城市雛形,是當時重要的商業港口,并以制造業、印染業、鑄鐵業聞名。在希臘時代,亞歷山xxx帝的軍隊曾進駐貝魯特,使這座城市具有希臘文明的特點。貝魯特的繁榮在羅馬帝國統治時期達到頂點,羅馬式的廣場、劇院、運動場、澡堂鱗次櫛比。公元349年和公元551年由于強烈地震和海嘯,貝魯特被毀。穆斯林征服者在635年占領貝魯特時,該城大部分仍為廢墟。

    十字軍時期

    貝魯特由穆斯林重建,重新出現一座有圍墻的小要塞城市,作為大馬士革省(jund,穆斯林省)的一部分,屬巴勒貝克(Baalbek)管轄。直至9或10世紀,貝魯特在商業上還無足輕重,主要因當地兩位法學家奧扎伊(Awzai,774年卒)和馬胡勒(Makhul,933年卒)的生涯而著名。10世紀時,海上貿易回到地中海,特別是敘利亞在977年受埃及法蒂瑪王朝的哈里發統治后,才使該城恢復了重要性。1110年,貝魯特被xxx次十字軍的軍事力量征服,與沿海郊區組成耶路撒冷王國的封地。貝魯特作為十字軍的前哨基地,與熱那亞等意大利城市貿易興旺;但是受到山區腹地德魯茲部落(Druze)的經常侵襲,因而在戰略上地位不穩定。薩拉丁在1187年從十字軍手里重新征服貝魯特,但10年后他的繼承人又將之交還給神羅國王腓特烈二世。馬木路克王朝軍人終于在1291年將十字軍侵略者趕走。在馬木路克統治下,貝魯特成為威尼斯香料商人在敘利亞的主要停靠港。

    土耳其人統治時期

    貝魯特及敘利亞其他地區于1516年落入奧斯曼帝國土耳其人統治之下,前此不久,葡萄牙人繞非洲大陸而行(1498),使東方的香料貿易不經過敘利亞和埃及。貝魯特在商業上的重要性于是下降。但是,及至17世紀,該城重新成為黎巴嫩絲運往歐洲、主要是意大利和法國的出口港。貝魯特當時嚴格地說是奧斯曼帝國大馬士革省的一部分,1660年后是西頓的一部分。但是,從1598~1633、1749~1774年,它落入伊斯蘭教德魯茲派和基督教馬龍派山區腹地馬恩(Man)和希哈布(Shihab)的埃米爾(封建宗主國君主和財務代理人)的控制之下。從17世紀中葉到18世紀末葉,來自山區的馬龍派顯要人物在貝魯特任法國領事,在當地相當有勢力。1768~1774年俄-土xxx期間,貝魯特受到俄國人猛烈轟擊。其后,被土耳其人從希哈布埃米爾手里奪走,不久縮小為一個約6,000人的村子。現代貝魯特的發展是歐洲工業xxx的結果。西方世界工廠生產的物品開始侵入敘利亞的市場,此時的貝魯特幾乎從零開始,只會從現代工業世界得到好處。埃及人在穆罕默德·阿里領導下占領敘利亞(1832~1840),為貝魯特進入商業發展新時期提供了所需要的刺激。埃及人占領結束后,城市發展曾一度遲滯,但及至1848年城市已發展到城墻外,人口已增至約15,000。山區的xxx發展為1860年德魯茲人屠殺基督徒,大批基督徒難民的到來使貝魯特人口更加膨脹。同時,由大國保證,山區在自治政體下實行和解(1861~1914),穩定了該城與xxx的關系。1888年貝魯特成為一個單獨的省的首府,該省由整個敘利亞沿海地區構成,包括巴勒斯坦在內。及至世紀之交,貝魯特是個約有120,000人口的城市。與此同時,英國美國德國的基督教新教傳教士,與主要是法國的天主教傳教士在貝魯特活躍起來,特別在教育方面。1866年美國的新教傳教士成立了敘利亞基督教新教學院,即后來的貝魯特美國大學。1881年法國的耶穌會傳教士成立了圣約瑟大學。早些時候由基督教新教和天主教傳教士引進的印刷機促進了貝魯特出版業的發展,主要用阿拉伯語,也用法語和英語出版。及至1900年貝魯特已成為阿拉伯新聞業的先驅。有一批知識分子致力于恢復阿拉伯文化遺產,終于成為新的阿拉伯民族主義的xxx批發言人。

    現代貝魯特

    xxx次世界大戰結束后貝魯特被協約國占領,1920年被法國委托統治當局定為大黎巴嫩國首都,大黎巴嫩國于1926年成為黎巴嫩共和國。貝魯特的穆斯林反對該城被包括在基督徒占統治地位的黎巴嫩內,宣布忠于比大多數基督徒愿意支持的范圍更廣的泛阿拉伯主義。由此引起的沖突連綿不斷。貝魯特在法國托管下(1920~1943)及其后,經濟加速發展,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貝魯特城市建設突飛猛進地發展,成為中東的金融旅游和新聞中心,并以轉口貿易馳名于世。有東方巴黎的美譽。但城市人口迅速增長,導致社會關系更加緊張。這種緊張關系由于1948年后數以千計的巴勒斯坦難民涌入而愈增。貝魯特及黎巴嫩其他地方的政治社會緊張關系,加上基督徒與穆斯林的緊張關系,于1958年爆發為公開的xxx,1975年黎巴嫩xxx爆發后,貝魯特被一分為二,從北部的貝魯特港經中心商業區沿大馬士革路到東南郊,形成一條長約6公里、寬約200米的無人區(人稱“綠線”)。“綠線”以西市區和南部郊區居民大部分為伊斯蘭教遜尼派、什葉派和德魯茲派居民聚居區。“綠線”以東為基督教區。綠線既是東西區隔離帶,也是兩大教派民兵頻繁交戰的地帶,兩區居民不敢輕易往來。長期由來自各國的人構成的巨大外國人社會曾豐富了貝魯特的社會文化生活,使之具有鮮明的世界性而享譽,至此蕩然無存。  西貝魯特主要毀于1982年以色列軍隊與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巴解)成員的激烈戰斗,當時以色列對在該城活動的巴解基地發動了全面進攻。以色列軍隊包圍了大部分巴解xxx隊基地所在的西貝魯特。經過一系列談判,巴解軍隊及xxx從黎巴嫩撤往其他阿拉伯國家。以色列軍隊撤走后,造成分裂的派別忠誠有增無已。敘利亞保持軍事存在,組成聯合政府,都不能平息暴力。炮轟持續不斷,許多人逃離。1984年初,基督徒領導的黎巴嫩軍隊企圖用武力鞏固對西貝魯特的控制,遭到失敗后,城內兩方徹底分裂。在東貝魯特,軍隊協同黎巴嫩力量所統一的基督教民兵,維持秩序直至1990年。但在西貝魯特,各派穆斯林民兵在街上不斷發生沖突以解決教派或黨派的宿怨,局勢幾乎淪為一片混亂。在這種情況下,安全不復存在。許多黎巴嫩人和長住的外國人被各政治集團扣作人質,經年累月為其囚徒。有些人質甚至被決心強調某一政治主張的集團所殺害。1986年西貝魯特的xxx呼吁敘利亞人再次強行進城,以控制局勢。1989年,東貝魯特的黎巴嫩軍隊猛烈炮轟西貝魯特達數月之久,顯然要將首都的穆斯林部分從敘利亞占領下解放出來。在xxx最后階段,黎巴嫩軍隊與黎巴嫩力量沖突時,東貝魯特很大部分及基督徒居住的郊區被毀或遭嚴重破壞。導致這些前盟友疏遠乃至最后對峙的問題涉及1989年達成的恢復黎巴嫩和平的《塔伊夫協議》是否能為基督徒方面接受。與黎巴嫩力量及其他信仰基督教的黎巴嫩領袖不同,黎巴嫩軍隊司令米歇爾·奧恩將軍認為該協議在原則上根本不能接受。他指揮的部隊與黎巴嫩力量的沖突最終被敘利亞的軍事干涉制止。奧恩將軍后來被迫赴法國。新政府成立,貝魯特東、西區相互開放,首都治安逐步好轉。1992年起政府制定了大規模重建計劃,城市面貌逐漸恢復。但由于多年xxx,城市遭到嚴重破壞,重建工作因資金短缺而進展緩慢。

    地理環境

    編輯

    貝魯特(Beirut)是黎巴嫩首都,位于黎巴嫩海岸線中部突出的海岬[jiǎ]上,面向地中海,背靠黎巴嫩山脈,是地中海東岸xxx港口城市,也是以其獨特建筑風格與氣候環境并美而聞名的海濱城市。屬地中海氣候,氣候溫暖,年平均氣溫21℃,年溫差小,冬季多雨。7月平均最高氣溫32℃,1月平均最低氣溫11℃。

    貝魯特圖片

    人口民族

    編輯

    人口180萬,居民1/3為遜尼派穆斯林,其他還有亞美尼亞正教、東正教、天主教、什葉派穆斯林等。少數民族有亞美尼亞、巴勒斯坦和敘利亞人。

    貝魯特圖片

    貝魯特文化

    編輯

    名稱來歷

    貝魯特(Beirut)最初的名稱叫阿什特里特,其意為愛和美的女神,后來改稱為貝魯特。“貝魯特”在古敘利亞語、腓尼基語和希伯萊語中,是“多井之城”的意思,這是因為該城是古代居民在一片不毛之地、水源缺乏的地方建城的。當時為了解決飲用和灌溉農田用水問題,人們在沿城墻邊緣地帶挖掘了許多水井,久而久之,人們便習慣稱這個地方為“貝魯特”,最后終于取代了“阿什特里特”這個名字。在貝魯特市內仍可以看見一些古井的遺跡。

    貝魯特圖片

    風土人情

    貝魯特已成為阿拉伯世界中生活費用最高的城市之一,僅次于特拉維夫。貝魯特在世界城市生活費用排名中處于第52位。中東北非地區內生活費用最低的城市是伊朗的德黑蘭,在總共接受調查的144個世界城市中處于129位。世界范圍內,生活費用最高的城市是日本的東京,最低的是巴拉圭的首都亞松森。該研究是由倫敦的一家咨詢公司完成的,生活費用主要包括公共設施價格、交通費用、租金、休閑和娛樂費用以及煙酒價格等。與該研究的參考城市紐約相比,貝魯特的體育休閑費用和空置房屋租金是最高的,由于海灣地區投資的不斷流入,貝魯特市中心的一套豪華公寓的價格高達400萬美元。費用過高阻礙了貝魯特商業的發展,每分鐘0.44美元的移動通訊收費是阿拉伯地區中最高的,電價和水價也都是地區內最高的。

    文化習俗

    黎巴嫩共和國(TheRepublicofLebanon),簡稱黎巴嫩。阿拉伯語為國語,通用法語和英語。首都貝魯特(Beirut)。1943年11月22日獨立。貝魯特是自由港,每年有大量西方國家的商品經黎巴嫩轉達到中東各國。出口商品主要有蔬菜金屬制品、紡織品、化工品、玻璃制品和水泥等。貨幣黎巴嫩鎊LebanesePound.黎巴嫩穆斯林的婚俗與埃及、敘利亞等國大體相同。人們普遍主張早婚,黎巴嫩允許近親婚姻,此俗盛行至今。傳統的婚禮長達7天,在巴加,人們舉行婚禮時,為了將歡樂送遍全區,往往鳴槍助興。商務活動要約會,但黎巴嫩人不太注重準時。飯后是談公事的合適時機,鮮花和糖果是比較好的禮物,不要送煙。黎巴嫩人喜歡別人贊美他們的家庭。可以談論買賣、孩子、教育和旅行。他們愛聽笑話。避免談論政治、宗教和男女關系。在黎巴嫩的里布瓦地區,姑娘們心目中最愛的是“騎士式丈夫”。因當地馬匹很少,新郎多騎毛驢赴新娘家。途中常被埋伏在路旁朋友“劫”走,他必須施展全部武藝。才智,越快逃脫,回到新娘身邊,那么他的才智、武藝就越高,就越能成為新郎。

    貝魯特圖片

    文化古跡

    貝魯特是一座文化古城,不但以它秀麗的景色、溫和的氣候與別致的建筑,而且以它許多著名的歷史古跡吸引著各國的游客。在貝魯特國家博物館內,保存著各個歷史時期的文物,有世界上最先發明字母文字的腓尼基人的象形文字,還有很多雕像、寶玉等。全國有4所大學,在貝魯特就有3所,其中最著名的是1886年創辦的美國大學,它是美國在國外xxx的教育機構。阿拉伯國家的很多高級官員都畢業于這所學校。此外還有美術學院、國立音樂學院等許多專科院校。貝魯特為世界許多地方輸送了醫生、教授、工程師實業家。在貝魯特市內,有羅馬時代的城墻、廟宇、澡堂的殘跡和奧斯曼帝國時期修建的清真寺。貝魯特東80多公里的巴勒貝克,是腓尼基時代建立的古城,有著名的希臘和羅馬時代的遺跡,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巴勒貝克神廟,這是世界上著名的名勝古跡之一。神廟建于公元前2000年,是腓尼基人為祭祀太陽神巴勒而修建的。城北30多公里處的比布魯,現名朱拜勒,有古腓尼基人的城堡遺跡。城南40多公里的賽達港有十字軍修筑的堅固城堡。在貝魯特以北山區離卡勒卜河不遠的山崖上,不同時代的人們用自己的智慧,刻滿了楔形文字、象形文字、拉丁字和阿拉伯字等近20種文字。這是古時勝利了的軍事統帥在這里記下的光輝戰績,這就是聞名于世的“留言崖”。這里最早留下記載的是公元前13世紀埃及法老拉姆仁斯二世戰勝赫梯人的一段碑文。石崖上留下最后記載的是阿拉伯人自己刻下的,上面寫著“1946年12月31日,最后一個法國士兵離開了黎巴嫩領土”。

    宗教

    貝魯特是地中海沿岸最多樣化的城市,這里的宗教有基督教(天主教馬龍派、希臘正教、希臘天主教、亞美尼亞宗徒教會、亞美尼亞天主教、敘利亞正教、羅馬天主教及基督新教)和伊斯蘭教(遜尼派、什葉派)以及獨立的德魯茲派。貝魯特大多數猶太教信徒自1975年xxx爆發以后起,都xxx地移居美國,現在主要居住在布魯克林、紐約。貝魯特在黎巴嫩xxx中分成幾個部分,主要是穆斯林為主的西貝魯特和基督徒為主的東貝魯特。現任貝魯特的總主教是蘇法伊爾。

    時尚生活

    雖然經歷了十多年xxx和去年夏天的黎以沖突,貝魯特要重新成為“中東巴黎”尚需時日,可當地人似乎沒有改變對生活品質的追求。時尚一直流動在貝魯特人的血液之中。街上、商場和教堂的男男女女都衣冠楚楚,大有不輸時裝之都巴黎、米蘭之勢。在基督教人口幾乎占到人口一半的黎巴嫩,社會比較開放。初夏時節,穿著吊帶背心或低胸裙衫的女孩隨處可見,偶爾也可見看到衣著稍微保守的穆斯林女子,但素面朝天的幾乎沒有。貝魯特人愛漂亮體現在諸多方面。超市、商場、咖啡店和餐館裝修細致,服務員、侍者的工作服干凈考究。不見得金碧輝煌,卻于細小處不動聲色見匠心。貝魯特政府舉行的一年一度的游園會,市民們打扮漂亮,拖家帶口來參加,志愿者的服裝也是專門設計的。經營園藝家具食品美容產品的企業占了很多攤位。入夜,時尚的年輕人會去市中心酒吧云集的莫諾街喝上一杯,在音樂聲中消磨時光。衣香影鬢之中,讓從想起了那首著名的由黎巴嫩歌手艾利薩和英國歌手克里斯伯格演繹的《黎巴嫩之夜》:歐洲游客愛上了黎巴嫩女子,女人的故事如泣如訴:“昨夜你夢中,有沒有甜蜜的搖籃曲,和著那深夜的xxx?我的生命是一個和平不能到達的地方。xxx中的孩子什么都沒有。”夜里貝魯特下起了安靜的小雨,海岸很平靜,惟愿xxx不要來打擾。

    貝魯特圖片

    交通

    編輯

    境內陸運輸以公路為主,在國際運輸方面,除有與鄰國相通的汽車運輸外,海上的船舶運輸也較方便,主要港口貝魯特港。貝魯特港為主要貿易港,1997年的吞吐量達585萬噸。交通以海、空為主,公路次之。

    水運

    主要港口有貝魯特港。貝魯特港為主要貿易港,現有集裝箱及散貨碼頭14個。2002年吞吐量為471.2萬噸,承擔著黎70%的進出口貨物運輸量。

    空運

    貝魯特機場是著名航空港,xxx前有70家航空公司飛機飛經貝魯特機場。xxx期間,機場經常被迫關閉。1990年黎政府投資4億美元改造貝魯特機場,將其吞吐量由每年200萬人次提高到600萬人次。目前有35家航空公司飛經該機場。2002年起降班次30627次,年航空貨物吞吐量為6萬噸。

    公路

    貫穿全境,公路在xxx期間破壞嚴重,政府制定了修復計劃,但因資金無法到位,修復工作進展緩慢。黎平均每3人擁有一輛汽車,人均汽車擁有量居世界前列,車輛總數為145萬輛。

    社會

    編輯

    城市現狀

    如今的貝魯特,城市人口達150多萬,市區面積比原來xxx擴展。在那些白墻紅瓦的古老房屋中間,現代化摩天大樓鱗次櫛比,馬路上車水馬龍,街面繁華異常。由于地理位置好,交通設施優越,使貝魯特在黎巴嫩獨立后不太長的時間內一躍而成為中東地區規模xxx、最興旺發達的商業、金融中心和文化旅游中心。貝魯特有中東的巴黎之稱,一方面是因為黎巴嫩二戰前曾是法國托管地,因此建筑都很有法式風格,另一方面也能看出這座城市雖然經過戰亂其實亦擁有其浪漫之處。

    教育

    貝魯特還擁有龐大的教育機構,黎巴嫩大學、貝魯特美國大學、圣約瑟夫大學、貝魯特阿拉伯大學等綜合性大學聞名于中東地區,此外還有國立音樂學校、美術學校及其他高等院校等。很多國際性、地區性會議也經常在該市舉行。

    社會事件

    爆炸事故2020年8月4日,一場巨大的爆炸在黎巴嫩首都——貝魯特市中心掀起了“致命的波瀾”:黎巴嫩衛生部11日公布的最新數字顯示,爆炸造成的死亡人數升至171人,6000多人受傷,另有三四十人仍下落不明。爆炸還造成約30萬民眾無家可歸。8月5日,國家主席xxx就黎巴嫩貝魯特發生重大爆炸事件向黎巴嫩總統奧恩致慰問電。xxx在慰問電中指出:驚悉貴國首都貝魯特發生重大爆炸事件,造成大量人員傷亡。我謹代表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并以我個人的名義,對遇難者表示深切的哀悼,向傷者和遇難者家屬致以誠摯的慰問,祝愿傷者早日康復。

    旅游

    編輯

    景點介紹

    巴爾貝克神廟

    貝魯特圖片

    巴爾貝克神廟位于貝魯特東北85公里的貝卡平原北部,是世界馳名的古跡。公元前3000年,崇拜太陽神的迦南人在這里修建了一座祭祀太陽神“巴爾”的廟宇,稱為“巴爾貝克”(“貝克”意為城,“巴爾貝克”意為“xxx”)。后腓尼基人取代迦南人在此定居。古希臘亞歷山xxx帝占領黎后,在黎沿海建立了貿易中心,同時也同化了由腓尼基人居住的巴爾貝克城,巴爾貝克遂易名為“希利奧波利(太陽之城)”。公元前47年,凱撒大帝認為希利奧波利戰略地位重要,加快了希利奧波利和神廟的建設,并派軍隊駐防。其后奧古斯都皇帝驅遣兩萬名奴隸,歷時數十年,在腓尼基神廟原址上大規模擴建。公元60年,巴爾貝克神廟基本竣工。以后經過300多年的繼續修建,最后成為規模宏偉的神廟群,用以祭祀羅馬主神朱庇特、酒神巴卡斯和美神維納斯。公元312年,君士坦丁大帝皈依基督教,希利奧波利神廟改建成教堂,其中的阿夫卡神殿完全拆毀。君士坦丁大帝的繼承人朱理安不信仰基督教,阿夫卡神殿得以重建。公元375-395年間,在提奧多亞的統治下,阿夫卡神殿又被廢棄。該地區現存的許多基督教建筑物都是在提奧多亞時代建立的。  從二世紀中葉起,羅馬幾位皇帝由安托尼烏斯帶頭,從事于這座神廟的擴建裝飾工作,使之成為一座衛城。公元211-217年卡刺卡拉最終完成這座建筑物,使之成為一座要塞。七世紀時,阿拉伯人統治黎,巴爾貝克又恢復原名。  奧斯曼帝國時期(1516-1918),巴爾貝克隸屬大馬士革省。該城曾先后毀于發生在1158、1203、1664和1659年的地震,神廟大部分倒塌,居民多半遷徙。法國委任統治時期,巴爾貝克是大黎巴嫩的一部分。  今天的巴爾貝克神廟雖稱作羅馬神廟遺址,但它實際上是腓尼基文明與羅馬文明相融合的產物。它歷經近2000年的刀兵水火而殘敗不堪,但殘存的宏偉規模仍使人驚嘆不已。據稱它是世界上規模最宏偉的古羅馬建筑群,全世界包括羅馬,迄今已找不到比它更完整的神廟遺址。從1956年開始至xxx前,每年夏季都在這里舉行巴爾貝克國際舞蹈和音樂節,酒神巴卡斯廟通常作為音樂節的會場。xxx后巴爾貝克藝術節逐步得以恢復。  神廟由祭禮大廳、朱庇特廟、酒神巴卡斯廟、美神維納斯廟組成,全部用巨石壘成,氣勢極其巍峨。廟外有巨石筑的高墻環繞,廟內的庭院和大殿座落在巨石砌成的高達數十米的臺基上,巨石長19-20米,寬4.5米,厚3.6米,其中有的重達2000噸。  祭禮大廳穿過入口,迎面有幾塊富有腓尼基特色的巨石浮雕,經過一個六邊形的前院,來到祭禮大廳。廳長104.5米,寬103米。廳內有兩個祭壇,古代曾用美貌少女活祭。由于大廳開闊,公元四世紀羅馬皇帝狄奧多西曾在此建一座長方形基督教教堂,但后墻已毀。廳中原有128根大花崗石石柱組成的石廊已梁摧柱折,散亂遍地。  朱庇特廟大廳西端,有石階通向朱庇特廟。此廟約建于公元一世紀羅馬尼祿皇帝時代,是一座科林斯式建筑物,四面以高大的石柱組成氣勢雄偉的柱廊,大殿正面各有巨柱10根,側面各19根,共計54根。巨柱高達20米,直徑2.3米,均由3節圓柱鑲接而成。石縫之間毫無粘合劑,而刀刃不能入。朱庇特神廟已瀕全毀,巨柱只剩下六根,排成一行。它們以其雄偉高峻被視為黎的驕傲,人們常把這六根大石柱和雪松并稱為黎的象征。  酒神巴卡斯廟朱庇特神廟之左是酒神巴卡斯廟。這也是一座科林斯式建筑物,約建于公元100年。正面聳立8根石柱,側翼各15根,石柱高15米,直徑2米,柱上刻滿包括各種蔬菜水果的精致圖案。石柱鑲接成長廊,拱頂有巨石浮雕,刻有28個神像。神廟中有巴卡斯像,旁有大酒窖,四周墻上刻有葡萄和酒壺組成的圖案。現在廟頂雖已坍[tān]壞,但四壁及石柱尚存。  美神維納斯巴卡斯神廟前為美神維納斯廟,建于公元245年。此廟是一座圓形建筑,高68米,寬36米,,四周環繞50根石柱,內供奉維納斯神像。相傳古代青年男女在酒神廟暢飲后,就來到這里歡聚。巴貝克城

    貝魯特圖片

    貝魯特以東85公里的巴貝克,位于貝卡山谷北部,是個標高1150公尺的古老城市。被廣大子園及城鎮環繞的古城遺址,自古為宗教圣地,當時叫xxx,里頭殘留的神殿是目前羅馬帝國遺跡中xxx的。巴是他們的主神,貝克是村落之一,所以巴貝克就是指神廟前的繁榮都市。  古城遺址里的祭壇大廳(GreatCourt),寬150公尺,長120公尺;邱比特神殿寬50公尺,長89公尺;連小一點的酒神神殿也寛[kuān]達36公尺,比雅典的帕德嫩神殿還大。正因建于“和平羅馬,的太平盛世,所以有如此巨大的神殿。神殿雕琢豪華而且纖細精致,過度的裝飾里隱約可見時當羅馬文化的成熟度。xxx生活黎巴嫩的首都貝魯特一向與xxx的硝煙分不開。我們從城市隨處可見的廢墟就可以解讀xxx給這座美麗的地中海城市留下的傷痕。但是,生活在這座城市里的人們卻沒有因此心情沉重。雖然籠罩在xxx的陰云之下,被譽為“中東巴黎”的貝魯特卻仍然陽光燦爛。  由于歷史的原因,黎巴嫩成為一個多民族的國家。這里有來自歐洲許多國家的移民和他們的后裔。純正的伊斯蘭民族已經逐步地被同化,原本的風俗習慣已經非常“歐洲”了。在貝魯特街頭,到處可以看到衣著歐洲時尚服裝的婦女。她們身上基本已經找不到什么森嚴的伊斯蘭戒律對婦女的禁錮[gù],她們美麗的身影自由自在地穿梭在陽光燦爛的貝魯特街頭,我們可以從疾駛過的汽車上聽到她們無憂無慮的笑聲。對待外國人,她們往往以主動的微笑來帶給你“中東巴黎”的浪漫和魅力。  陽臺上懸掛的五顏六色的衣服、陽光下休閑聊天的男男女女和墻角里不斷打著哈欠的各種各樣的小貓,都告訴我們這里似乎永遠不會被xxx摧毀。在迷人的海邊,每當夕陽西下的時候,許多游客在清脆的濤聲當中悠閑地釣魚。夜晚到來之后,貝魯特的大街上,一輛輛或新或舊的名牌汽車載著各色各樣的人在炫目的霓虹燈下風馳電掣。  惟一的xxx標志在貝魯特的許多角落里,荷槍實彈的黎巴嫩士兵24小時值勤站崗。他們的旁邊往往是一輛裝甲車或是坦克。但是當有外國人向他們那里望去的時候,得到的往往是善意的微笑。我們曾經在海邊看到幾個黎巴嫩士兵坐在他們的裝甲車旁喝茶,他們得知我們是中國來的記者之后,舉起了雙手大聲祝愿我們的球隊勝利。看來在xxx隨時可能降臨的貝魯特,已經習慣了在xxx中生活。黎巴嫩山高達3000多米,山頂上白雪皚皚,而山腳下卻是果樹成林,一片翠綠,與地中海交相輝映,真是五彩繽紛,令人神往。汽車可以沿著寬闊的盤山公路,從山腳一直開到山頂,山坡間建有許多式樣新穎的別墅、旅館和飯店,掩映在蒼郁的林木叢中。從山腳到山頂,沿途可以觀賞到一種十分有趣的現象:山上人們在開心地滑雪,山下海濱浴場上彩傘簇立,人頭攢動,男男女女游客或是在海面上嬉戲追逐,或是裸露著身子躺在沙灘上進行日光浴。黎巴嫩出版的一本旅游冊上曾這樣風趣地寫道:“到貝魯特來吧!一天之內您既可以上山滑雪,又可下海游泳。”同一地區內由于山上山下氣溫差別甚大,才出現這樣一種離奇的場面。

    溫馨提示

    氣候:屬亞熱帶地中海氣候:濕潤涼爽;冬季多雨,夏季炎熱干燥;在黎巴嫩山區冬季有大量降雪。7月平均最高氣溫32℃,1月平均最低氣溫12℃地方

    貝魯特圖片

    語言:官方語言為阿拉伯語,通用法語,英語和亞美尼亞語。  流通貨幣:黎巴嫩鎊,1美金=1500黎鎊。黎巴嫩境內所有店鋪均收美金,而且所有店鋪的匯率統一,所以并不需要購買黎巴嫩鎊。但是游客要在消費付款前講明美金找錢,以防店鋪美金不夠找游覽注意1、允許非伊斯蘭教徒進入當地清真寺參觀,但是進入清真寺游覽游客需脫鞋,女士需圍上頭巾以遮蓋其頭發,旅游景點(如大馬士革的伍麥葉清真寺)內有帶帽子的衣裝出租,很方便,不用特意準備。  2、電力服務為220瓦特交流電,插頭為歐洲標準插頭(德國雙圓頭插頭)。中國聯通通信網絡手機用戶,可以在當地國際漫游.  3、當地酒店內備有:拖鞋,沐浴洗發用具,頭套。但是不備有牙具(牙膏+牙刷),請游客自備。  4、購買當地銀制飾品,請仔細鑒別,阿拉伯古董還是看看為好。  5、阿拉伯咖啡很苦,但是氣味很香。阿拉伯水煙味道很淡的(據不會抽煙的游客說,嘗不出煙味,只有淡淡水果花朵清香)不妨一試。  6、在死海漂浮中,不可以把頭浸在海水里,因其所含鹽分太高,會刺激眼睛和鼻孔,只可以仰臥漂浮。  7、冬季旅游,請自備傘。  8、在當地旅游過程中,司機導游的每日小費是必須的,也是其收入重要的一部分,如果他們服務得好,請您肯定他們的服務。

    貝魯特圖片

    獲得榮譽

    編輯

    2020年,全球城市500強榜單發布,貝魯特排名第278位。2020年12月,入選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與聯合國人居署聯合推出的《全球城市經濟競爭力和可持續競爭力排名(2020-2021)》,經濟競爭力第341位,可持續競爭力排名第281位。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587481/

    (35)
    詞條目錄
    1. 貝魯特的歷史沿革
    2. 早期文明
    3. 十字軍時期
    4. 土耳其人統治時期
    5. 現代貝魯特
    6. 地理環境
    7. 人口民族
    8. 貝魯特文化
    9. 名稱來歷
    10. 風土人情
    11. 文化習俗
    12. 文化古跡
    13. 宗教
    14. 時尚生活
    15. 交通
    16. 水運
    17. 空運
    18. 公路
    19. 社會
    20. 城市現狀
    21. 教育
    22. 社會事件
    23. 旅游
    24. 景點介紹
    25. 溫馨提示
    26. 獲得榮譽

    輕觸這里

    關閉目錄

    目錄
    91麻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