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非

    編輯
    本詞條由“匿名用戶” 建檔。

    北非指的是北緯37°~19°、東經約36°~西經約16°區域內的所有地區,具體包括摩洛哥、突尼斯、阿爾及利亞、蘇丹、埃及和利比亞等6個國家,總人口1.99億,占非洲大陸總人口的15.2%,經濟總量7154億美元,占非洲大陸經濟總量的30%,除了極為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外,北非地區還集中了全球80%以上的磷礦資源,此外,北非地區還擁有豐富的金、銅、鉻、錳、鐵、鎳[niè]、鈾[yóu]等多種金屬和...

    北非指的是北緯37°~19°、東經約36°~西經約16°區域內的所有地區,具體包括摩洛哥、突尼斯、阿爾及利亞、蘇丹、埃及和利比亞等6個國家,總人口1.99億,占非洲大陸總人口的15.2%,經濟總量7154億美元,占非洲大陸經濟總量的30%,除了極為豐富的石油天然氣資源外,北非地區還集中了全球80%以上的磷礦資源,此外,北非地區還擁有豐富的金、銅、鉻、錳、鐵、鎳[niè]、鈾[yóu]等多種金屬能源礦產,在全球占有一定的地位。

    北非的地理環境

    編輯

    北非(North Africa)位于北回歸線兩側,主要是指位于非洲北部地中海沿岸的國家,包括埃及、利比亞、突尼斯、阿爾及利亞、摩洛哥、蘇丹等6個國家,該地區的重要地理特征是阿拉伯文化伊斯蘭教文化,和西亞地區合起來統稱阿拉伯世界。有時將埃及、蘇丹、利比亞稱東北非,多屬撒哈拉沙漠;將突尼斯、阿爾及利亞、摩洛哥稱西北非或馬格里布,阿特拉斯山脈斜貫北部。本區常年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盛行干熱的下沉氣流,且非洲大陸南窄北寬,受副熱帶高壓帶控制的范圍大,干熱面積廣。其表現為:1、北非與亞洲大陸緊鄰,東北信風從東部陸地吹來,不易形成降水,使北非更加干燥;2、北非海岸線平直,東側有埃塞俄比亞高原,對濕潤氣流起阻擋作用,使廣大內陸地區受不到海洋的影響;3、北非西岸有加那利寒流經過,對西部沿海地區起到降溫減濕作用,使沙漠逼近西海岸;4、北非地形單一,地勢平坦,起伏不大,氣候單一,形成大面積的沙漠地區;5、地中海沿岸地區為典型的地中海氣候。它的形成直接與副熱帶高氣壓帶的南北移動緊密相關。整個北非地區由于深受自然條件限制,大部分國家經濟水平較低。其中經濟相對較好的代表性國家是埃及。由于經濟水平較高,其人口為北非之最。開羅也成為本區規模xxx的城市。本區的主要經濟支柱主要是農業礦業等初級產業為主。

    位置

    北非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它北隔地中海望歐洲,南接南部非洲,西臨大西洋,東有紅海。有西北部的直布羅陀海峽扼守地中海與大西洋的通道;東北部的蘇伊士運河扼守地中海與紅海通道,從而它們聯合起來扼守印度洋與大西洋的戰略性通道。也是陸上交通亞歐非三洲間的重要中轉站,戰略地位極為重要。

    地形

    地貌單一本區位于非洲高原大陸的北部,地形以高原地形為主,地勢較平坦,由于氣候干旱,沙漠廣布。形成世界是xxx的沙漠地區----撒哈拉沙漠。地中海沿岸有狹小的沿岸沖積平原,主要是尼羅河的貢獻為主。西北分布有阿特拉斯山脈。土壤為褐土。

    氣候

    地中海氣候:分布在歐洲南部,非洲北部沿海,西亞少數地區。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原因:夏季:氣壓帶風帶北移,在副熱帶高壓控制下,氣流下沉;冬季:氣壓帶風帶南移,來自海洋的盛行西風影響)。因為氣候干燥,所以終年降水很少。氣溫年較差大,日較差小。熱帶沙漠氣候:多數分布在非洲北部。終年炎熱干燥(原因:副熱帶高壓帶或信風帶控制下,全年受熱帶大陸氣團控制)。因為全年受到熱帶大陸性氣候控制,所以形成降水變率很大,同時,氣溫日變化率增大。北非由于地處北回歸線附近,深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和影響,氣流以下沉為主,為典型的熱帶沙漠氣候和地中海氣候,因此,氣候特別干旱。除地中海沿岸為地中海氣候外,其余地區基本上為高溫干燥的熱帶沙漠氣候。“埋沙煮蛋”充分表明這里最顯著的自然特征。

    水文

    本區由于氣候干熱,終年降水很少,難以形成河流和湖泊,因此河流湖泊稀少。水源緊張。本區重要河流主要是尼羅河下游河段。正因為如此,水源問題成為本區發展經濟特別是農業生產的瓶頸。尼羅河是世界最長河流,埃及境內的尼羅河每年會定期泛濫,泛濫之后兩岸留下的肥沃土壤成為農業耕作的最佳場所。埃及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也是人類古代文明的重要發源地。死海巴勒斯坦和約旦之間的內陸鹽湖,地球陸地上最低的水域,死海水面平均低于海平面約415米,是地球表面的最低點。北半 部屬于約旦;南半部由約旦和以色列瓜分。湖水鹽度達300g/L,為一般海水的8.6倍。兩河流域是由底格里斯河、幼發拉底河以及兩河匯合后形成的流域地區,兩河共同的特點是洪水期含沙量大,歷史上兩河流域中下游地區成為人類古代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之一。

    植被

    主要是熱帶荒漠,西北部的地中海沿岸有亞熱帶常綠硬葉林分布。

    資源

    礦藏有石油、磷酸鹽、天然氣等。農產品有棉花、阿拉伯樹膠、栓皮、油橄欖無花果椰棗等。產駱駝。

    人口民族

    編輯

    北非的主要人種是白人,大部分是阿拉伯人,還有北非土著柏柏爾人,他們也是白種人,這可能與他們的生活環境有關。大多數阿拉伯人是穆斯林,也有不少是基督教。他們的生活方式帶有伊斯蘭教文化色彩。他們在世界政治舞臺上共同發出更響亮的聲音,并且能更有效地反抗強國的牽制。他們的傳統服裝為白長衫,粗毛呢斗篷,黑色燈籠褲,戴白布或方格布的頭巾或纏頭,大部分地區的婦女外出戴面紗。婦女喜歡戴戒指項鏈或鼻環等首飾,有的還在前額、脖頸、雙唇、雙頰、胸部、腳掌黥[qíng]染藍色花紋。北非社及宗教白種主半數阿拉伯(阿拉伯世界)信奉伊斯蘭教;伊斯蘭教、基督教猶太教發源;麥加伊斯蘭教穆罕默德誕伊斯蘭教圣;耶路撒冷同伊斯蘭教、基督教、猶太教視為圣地。

    農業生產

    編輯

    本區人們在充分利用自然資源的基礎上重點發展了xxx產業,石油和磷礦豐富為基礎的初級加工業。農業分布主要是在有水源供給的地中海沿岸和尼羅河沿岸及河口三角洲地區。以種植棉花,小麥等作物為主。北部非洲國民生產總值占三分之一以上,遙居各區之首,人均占有量高于全洲平均的一半。這里礦產資源豐富,采礦業比較發達,其產值占全洲的47%以上,石油、天然氣、磷酸鹽分別占全洲總產量的60~90%,在世 界上也有一定地位。制造業規模、產值僅次于南部非洲,其中埃及、阿爾及利亞、摩洛哥在非洲國家中分別居第二、三、五位。區內沙漠廣布,墾殖指 數為各區最低者,但灌溉農業發達,灌溉面積占全洲的70%,加上耕作制度和技術水平比較先進,產量較高,在洲內占有顯赫地位,以盛產棉花、小麥及地中海果品等出名。

    經濟說明

    編輯

    摩洛哥《晨報》5月3日消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5月2號在迪拜發布中東北非地區經濟形勢報告。報告分析,得益于國際油價回升和出口形勢好轉,中東北非地區國家2017年的經濟增速將回升。據布雷頓森林機構預測,得益于縮減預算赤字、改善營商環境的積極政策,該地區石油進口國的經濟增速有望從2016年的3.7%上升至2017年的4%;而對于石油出口國,盡管歐佩克和非歐佩克的石油減產協議會短暫影響經濟的整體增長,但這些國家的非石油經濟增長有望從2016年的0.4%上升至2017年的2.9%。IMF報告指出,今年以來國際經濟形勢有所好轉,國際市場基本產品價格趨穩,為中東北非地區經濟發展提供有利條件。報告建議,該地區國家應繼續實施經濟多樣化發展計劃,推行促進就業、提高生產力的相關政策,特別是推進教育和基礎設施領域的改革。同時,報告也指出,該地區國家的經濟增速仍然較低,難以催生足夠的就業崗位,以切實降低失業率和改善民生,區域內大多數國家,特別是部分石油進口國的負債率仍處于較高水平。這表明,無論是石油進口國還是出口國都面臨整飭公共財政和進行結構性改革的雙重任務。

    文化特色

    編輯

    北非的文化在很多方面帶有宗教色彩,但也在很多方面與當地的自然環境緊密相關。下面看看幾個代表性地區的文化特色。

    古埃及文化

    古埃及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它對世界產生了深遠廣泛的影響。提到古埃及的文化,人們首先會想到尼羅河畔聳立的金字塔、尼羅河盛產的紙草、行駛在尼羅河上的古船和神秘莫測的木乃伊。它們標志著古埃及科學技術的高度,同時記載并發揚著數千年文明發展的歷程。為了可以全年進行灌溉,人們于1970年建成阿斯旺水壩,1959年至1970年,修建了舉世聞名的阿斯旺高壩。阿斯旺高壩控制了尼羅河每年的洪水,保護了居民和農作物,還可以提供大量的電力。紙草是種形狀似蘆葦植物,盛產于尼羅河三角洲。莖呈三角形,高約五米,近根部直徑六至八厘米。使用時先將紙草莖的外皮剝去,用小刀順生長方向切割成長條,并橫豎互放,用木擊打,使草汁滲出,干燥后,這些長條就xxx地粘在一起,最后用浮石擦亮,即可使用,成為當時最先進的書寫載體—紙莎草紙,比中國蔡倫的紙還早一千多年,成為后世學者研究古埃及文明的重要文獻。埃及出土的一艘約公元前4700年的古船,船長近50米,設備完好,可見當初航海技術與規模。而較輕型的船則用蘆葦捆綁而成。現代人復制的蘆葦船已經證明,這種船可以橫渡大西洋。尼羅河還使當地人們產生了無與倫比的藝術想象力。坐落在東非干旱大地上那氣勢恢宏的神廟是多么粗獷,與旁邊蜿蜒流淌的尼羅河形成強烈對比。古埃及很多藝術品都既具陽剛之氣又不乏陰柔之美。

    橄欖之國突尼斯

    突尼斯,全稱突尼斯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Tunisia,地處非洲北端,國土面積為16.42萬平方公里。突尼斯全國人口越700多萬,其中阿拉伯人約占全國總人口的98%。突尼斯的官方語言阿拉伯語,部分國民也精通法語。所以在突尼斯貿易往來用可用阿拉伯語或法語。因地理位置靠近歐洲,所以成為國際會議的中心。突尼斯國土的蓬角半島被人們稱為“北非之角”。突尼斯人喜愛緋紅色綠色和白色,喜歡駱駝、羊,忌諱狗、貓、豬等動物。突尼斯的國花是“油橄欖”,突尼斯是盛產橄欖的國家,所以又被稱為“橄欖之國”。橄欖被譽為突尼斯的民族財富,被突尼斯人視為珍貴之物。突尼斯是全球第二大橄欖油輸出國與第四大磷酸鹽生產國。伊斯蘭教對突尼斯人的生活風俗習慣影響很大,突尼斯多數婦女都深居簡出,有面帶面紗的習俗。伊斯蘭教的教徒每天要在中午、下午、黃昏、夜晚各禮拜一次。還有每周的星期五午后,教徒們還要到清真寺舉行一次集體三麻拜。1月、7月、11月、12月被視為”神運載月”,在這四個月之中禁止一切激烈活動。突尼斯是世界上婦女提出離婚訴訟的伊斯蘭教國家。10月至次年5月是最宜到突尼斯的時間。而在圣誕節前后二周和復活節前后數日是不宜前往的,同時,在突尼斯每年7、8月多休假時間。每逢伊斯蘭教、基督教日及每年齋月商業活動甚淡。突尼斯人十分熱情好客,常以烤肉、及傳統的民族菜“考斯考斯”來款待客人。在招待重要外賓時,主人往往上一只或幾只烤全羊。椰棗是突尼斯人十分珍愛的食品。突尼斯人在用餐時有邊吃邊談的習慣,而且飯后習慣洗手,然后就接著喝茶聊天。按照伊斯蘭教教規,突尼斯人忌食豬肉同時也忌諱喝。突尼斯人非常注重商務社交禮俗。冬天前往突尼斯,宜穿保守式樣西裝或正式的西裝。拜訪政府機關或大公司必須預約。商務社交中持用有阿拉伯文、法文、英文對照之名片為佳。大部分的突尼斯商人都能說法語、意大利語。大多數商業接待活動是在旅館內進行的,但突尼斯人有時也會邀請你到他家用餐。突尼斯的商人是相當西化的,這與其他鄰近伊斯蘭教國家的人有很大不同。隨著時代的變遷,突尼斯人的穿著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現在,年輕人大都是身著西裝,同時身穿奇裝異服的摩登女在突尼斯也屢見不鮮。

    貝都因人

    貝都因人是游牧民族,以擅長養駱駝著稱。他們至今還沿用著一種特別的洗發液———駱駝尿。駱駝尿的騷臭味大得出名,貝都因人緣何不顧臭氣熏天,要用它來洗頭?更絕的是,保持這一習慣的女性,要遠遠多于男性。以前聽埃及朋友講過,沙漠氣候惡劣,嚴重缺水,幾十天不能洗頭是家常便飯。貝都因人的頭發里大多長有白虱,而駱駝尿恰好有極佳的滅虱功能,因此才被他們選作“洗發水”。據說用駱駝尿洗過的頭發光可鑒人,用它洗臉能讓皮膚更光滑,因此許多女性不顧“副作用”,頑強地堅持這一傳統。這種源自古埃及的“美容法”當年曾傳遍北非和阿拉伯半島,著名的“埃及艷后”還曾用獅子尿洗頭。但如今這種奇風異俗只能在北非地區見到了。

    旅游資源

    編輯

    北非是旅游資源異常豐富的目的地,擁有綿長的大西洋和地中海海岸線,還有撒哈拉沙漠、世界文化遺產等勝景。

    突尼斯

    突尼斯地處非洲最北端,與意大利的西西里島隔海相望,擁有1300公里的地中海海岸線,坐船30分鐘就可到達歐洲大陸,是“歐洲的后花園”,也是非洲地區最便利的旅行地之一,每年都吸引千萬游客前來度假。

    突尼斯城是座美麗宜人的海濱城市,也被稱為“地中海玫瑰”。這里的阿拉伯建筑和現代設計相得益彰,舊城麥地那保持著古色古的阿拉伯東方色彩,但你也可以在布爾吉巴大街上發現很多巴黎的痕跡。在突尼斯打開撒哈拉的方式,不僅只有駱駝。你還可以乘坐打造于1910年的紅蜥蜴列車,從城市向沙漠進發,坐在豪華精致車廂的車廂里看著大漠閃過。

    摩洛哥

    摩洛哥位于非洲大陸的西北端,與西班牙隔海相望,在這里既可以看見地中海,也能飽覽大西洋的美好景致。特別是在春夏兩季,綠草如茵,花香彌散在座座城市中,風景如畫。是“北非的后花園”。

    說到摩洛哥就繞不開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讓本色蒼茫的大漠多了份神秘和浪漫。騎上駱駝,一步步走進沙丘起伏、大漠孤煙的撒哈拉。長河落日、深邃[suì]銀河,以及熾烈的日出,都是一生不可多得的體驗。摩洛哥的精彩,當然還有卡薩布蘭卡,哈桑二世清真寺就佇立在蔚藍的大西洋里;小城的白墻上被藝術家們繪滿壁畫的艾西拉;老城里有著9000條小巷連環曲折,360多座清真寺隱藏其間的“迷宮之城”菲斯......

    阿爾及利亞

    阿爾及利亞全稱阿爾及利亞民主人民共和國,是非洲北部馬格里布的一個國家。北部瀕臨地中海,東鄰利比亞、突尼斯,東南和南部分別與尼日爾、馬里和毛里塔尼亞接壤,西部和摩洛哥相連,阿爾及利亞的國土面積居非洲各國、地中海各國和阿拉伯國家之冠,排全球第10位。

    阿爾及利亞全境有七處自然文化景點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首都阿爾及爾市內有著名的非洲圣母院、319座清真寺和眾多博物館,北部有氣候宜人的地中海金色沙灘,南部有浩瀚的撒哈拉沙漠,還有高原雪山和眾多古羅馬遺址。來到阿爾及利亞旅游,一定要品嘗一下他們叫做古斯古斯的食品,這是一種用清水、橄欖油、牛羊肉、蔬菜面粉等做成的饅頭。阿爾及利亞人奉伊斯蘭教為國教,所以不吃豬肉,也不太喜愛吃海參、之類的東西。在齋月其間,從日出到日落這段時光里不吃不喝,水米不沾,晚上才開齋進食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587489/

    (19)
    詞條目錄
    1. 北非的地理環境
    2. 位置
    3. 地形
    4. 氣候
    5. 水文
    6. 植被
    7. 資源
    8. 人口民族
    9. 農業生產
    10. 經濟說明
    11. 文化特色
    12. 古埃及文化
    13. 橄欖之國突尼斯
    14. 貝都因人
    15. 旅游資源
    16. 突尼斯
    17. 摩洛哥
    18. 阿爾及利亞

    輕觸這里

    關閉目錄

    目錄
    91麻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