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橄欖

    編輯
    本詞條由“匿名用戶” 建檔。

    橄欖(拉丁學名:Canariumalbum(Lour.)Raeusch.),又名白欖、山欖、黃欖、甘欖、柑欖、青欖、山橄、烏欖等,為橄欖科(Burseraceae)橄欖屬(Canarium)常綠喬木;在熱帶及亞熱帶地區分布廣泛,在世界上主要栽培于越南、日本、菲律賓、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斯里蘭卡和中國等國家;在中國,主要栽培于廣東、福建、廣西壯族自治區、云南和臺灣等省區;一般栽培于海拔為1300米...

    橄欖(拉丁學名:Canarium album (Lour.) Raeusch.),又名白欖、山欖、黃欖、甘欖、柑欖、青欖、山橄、烏欖等,為橄欖科(Burseraceae)橄欖屬(Canarium)常綠喬木;在熱帶及亞熱帶地區分布廣泛,在世界上主要栽培于越南日本、菲律賓、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斯里蘭卡和中國等國家;在中國,主要栽培于廣東、福建、廣西壯族自治區、云南和中國臺灣等省區;一般栽培于海拔為1300米以下的溝谷和山坡雜木林中,或者栽培在庭園、村旁。

    橄欖栽培歷史

    編輯

    橄欖在中國具有悠久的栽培歷史,北魏的《齊民要術》中就有關于橄欖的記載,在南北朝以前成書的《三輔黃圖》中也記載著:“漢武帝元鼎之年,破南越起扶荔官,以植所得奇草花木,龍眼荔枝檳榔、橄欖、千歲、皆百余本”。由此可見,中國在漢朝就已經開始栽培橄欖;在《珠江三角洲農業志》中也介紹著:“公元1世紀,粵人楊乎著一本《異物志》,把廣州附近生長的荔枝、橘、枸櫞、芭蕉、稔[rěn](楊桃)、橄欖、余甘、益智、枳椇等果樹的性狀、用途及采摘方法等都做了扼要的記述,說明在那時候對于果品的價值和栽培意義,已有相當的認識”。

    形態特征

    編輯

    橄欖的主根發達,須根較少;丘陵山地的主根深3~4米,沙地可達5~7米,側根多分布在距離地面為0.5~1.2米的土層內,水平分布可長達5~8米。

    橄欖為常綠喬木,高為10~25(~35)米,胸徑可達1.50米,有膠粘性芳樹脂;小枝幼部被黃棕色絨毛,很快變無毛,粗為5~6毫米;柱狀的維管束分布在髓部周圍,有若干維管束稀在中央。

    橄欖的莖

    橄欖當僅存在時,有托葉,著生于近葉柄基部的枝干上;葉互生,奇數羽狀復葉,長為15~30厘米;具3~6對小葉,為紙質至革質,呈披針形或橢圓形(至卵形),長為6~14厘米,寬為2~5.5厘米,無毛或在背面的葉脈上有散生的剛毛,背面有極細小的疣狀突起;葉的先端漸尖至驟狹漸尖,尖頭長約為2厘米、鈍;基部呈楔形至圓形、偏斜、全緣;具12~16對側脈,中脈較發達。

    橄欖的葉

    橄欖的花小,單性或雜性;花序腋生,微被絨毛至無毛;雄花序為聚傘圓錐花序,長為15~30厘米,多花;雌花序為總狀花序,長為3~6厘米,最多具花12朵花;花疏被絨毛至無毛,雄花長為5.5~8毫米,雌花長約為7毫米;花萼長為2.5~3毫米,在雄花上具3個淺齒,在雌花上近截平;具6個雄蕊,無毛,花絲合生1/2以上(在雌花中幾全長合生);花盤在雄花中呈球形至圓柱形,高為1~1.5毫米,微6裂,中央有穴或無,上部有少許剛毛;在雌花中呈環狀,略具3個波狀齒,高為1毫米,厚肉質,內面有疏柔毛;雌蕊密被短柔毛,在雄花中細小或缺;花期為4~5月。

    果實與種子

    果序長為1.5~15厘米,具1~6個果實;果萼呈扁平,直徑為0.5厘米,萼齒外彎;果實呈卵圓形至紡錘形,橫切面近圓形,長為2.5~3.5厘米,無毛,成熟時呈黃綠色;外果皮厚,干時有皺紋;果核漸尖,橫切面呈圓形至六角形,在鈍的肋角和核蓋之間有淺溝槽,核蓋有稍凸起的中肋,外面淺波狀;核蓋厚為1.5~2(~3)毫米,果實在10~12月成熟;橄欖具1~2個種子,不育室稍退化。

    橄欖的果實

    物種分布

    編輯

    橄欖原產于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和中國;現世界范圍內主要分布于在熱帶及亞熱帶地區,主要栽培于越南、日本、菲律賓、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斯里蘭卡和中國等國家;在中國主要栽培于廣東、福建、廣西壯族自治區、云南和中國臺灣等省區。

    橄欖的主要分布圖

    生長習性

    編輯

    橄欖一般生長于海拔為1300米以下的溝谷和山坡雜木林中,或者栽培于庭園、村旁;喜光、喜溫暖氣候、耐陰,在20~22℃下生長最為適宜;對土壤的要求不嚴格且適應范圍比較廣,從江河沿岸的沖積土到紅壤丘陵地都可種植,尤其是在土層深厚、排水良好和土壤pH值為4.5~5.0的環境下生長良好;根喜濕潤,但忌積水,漬水輕則生長不良,重則爛根,甚至枯死。

    繁殖方式

    編輯

    人工繁殖

    有性繁殖

    橄欖的有性繁殖主要為種子繁殖,主要選擇果大、高產、穩產的種并采集種果,種子的提取常用的有三種方法,分別是漚爛果肉取種、開水燙果取種和鹽漬取種法,處理完之后將種子進行沙藏,到播種的時間后將種子點播在苗床上,播種后撒上細土,再覆蓋地膜草。

    無性繁殖

    一般選擇用本砧作砧木,選擇連年高產且豐產優質的品種來作為接穗,這樣嫁接的親和性好,成活率高,一般采用短穗切接法或劈接法,接后要用薄膜扎緊,后再套上薄膜袋密封,并用稻草包扎薄膜袋防曬。

    栽培管理

    編輯

    建園選址

    一般選擇陽光充足、土層深厚、疏松肥沃、通透性良好的土地,地勢平坦且交通運輸方便的地方來建園;定植的時間一般為3~4月的春植和10月中下旬的秋植。

    種苗選擇

    選擇品種純正、接口愈合良好、葉色和抽梢正常、根系發達而又沒有病蟲為害的植株來定植。

    水肥管理

    幼齡樹一般以氮為主,配合磷鉀,少量多次;結果樹要施三次肥,分別是在春梢萌動前、在采果前后或秋梢萌動前以及12月上旬,以有機肥為主,增補磷肥;在新梢抽吐期間需要保持土壤濕潤,在多雨季節需要注意排水防漬。

    整形修剪

    幼齡樹的修剪一般是在栽后的第2年春梢萌發前進行,留幾個芽的培育主枝,其余的芽全部抹除;結果樹的修剪一般在采果后進行,將徒長枝和直立枝短截,剪除病弱枝、衰老枝、過密枝和重疊枝等。

    病蟲害防治

    橄欖上易發生病害主要有烏皮病、炭疽病、煤煙病及樹瘦病等,主要是采用農藥來防治,可以選用苯醚甲環唑、代森錳鋅、萬靈水劑、啶蟲脒和艾美樂等化學藥劑來防治;此外防治樹瘦病主要采用物理的方法,比如:剪除病枝和消滅越冬害蟲等方法。蟲害主要有橄欖星室木虱和橄欖蛀果野螟[míng],主要采用氯氰菊酯油、啶[dìng]蟲脒[mǐ]粉劑等來防治橄欖星室木虱,采用萬靈水劑、啶蟲脒等來防治橄欖蛀果野螟;此外也可以在冬季清理樹上的蟲果和枯枝并集中銷毀來減少橄欖蛀果野螟的發生。

    橄欖的功用價值

    編輯

    食用價值

    橄欖的果實鮮食爽口清香,甘味回味無窮,具有重要的食用價值;其果肉中還含有豐富的營養價值,每100克果肉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C;此外,還含有大量的,對兒童的骨骼發育有很大的作用。

    生態價值

    橄欖樹終年常綠、樹姿優美、根系深生、耐旱性強、壽命長,對土壤的要求不嚴格,在江河兩岸、緩坡山地都可種植,可以作為綠化樹種來美化環境,也可作為防風樹種及行道樹;另外,在山地上種植還可以改善水土流失,提高土地的價值,具有顯著的生態效益。

    經濟價值

    橄欖具有重要的經濟價值,其木材可造船、作枕木、制家具、農具及建筑用材等;果實可以被加工成多種涼果、例如:脆皮欖、十香果、玫瑰橄欖等,核可以被雕刻成工藝品;還可以被制成活性炭

    橄欖核雕刻藝術(來源:老曾新視界)

    藥用價值

    橄欖的果實味酸、甘,性溫,欖仁味甘,性平,核味甘、澀,性溫;果實主要用來治療煩渴、咽喉痛、開胃下氣和腹瀉;欖仁主要用來治療唇吻燥痛;果核主要用來治療骨鯁及食魚過多,消化不良等癥狀。

    相關研究

    編輯

    橄欖葉的提取物主要是酚類二環萜烯類化合物的苦苷[gān],主要由羥基酪醇和油橄欖骨架形成,具有抗炎、降血糖、降血壓及降血脂等多種生物活性,可以減輕大鼠自身的免疫性心肌炎的發展,預防心肌梗死、心肌損傷及心室重構,發揮一系列心臟保護作用,在未來具有進一步深入研究和開發應用前景;此外,橄欖苦苷還具有較強的抗氧化活性,其是否與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有關,是否與抗氧化劑存在協同作用都值得進一步的探索。

    延伸文化

    編輯

    橄欖核雕在中國具有悠久的歷史,早在明代張應文著作的《清秘藏》中就記載:“明代宣德年間有個叫夏白眼的,能于橄欖核上刻十六個娃娃,眉目喜怒悉具。或刻子母九螭[chī],荷花九鷥[sī],其蟠屈飛走綽約之態,成于方寸小核。”在乾隆初年,蘇州民間的藝人杜世元,也是用一枚不到一寸的桃核刻“蘇子游赤壁”題材,與《核舟記》中的核舟有所不同,核雕在當時被稱為“鬼工”;此外,核雕作品除了繼承傳承至今的雕刻技法之外,同時也對所刻題材的文化進行了傳承。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587516/

    (11)
    詞條目錄
    1. 橄欖栽培歷史
    2. 形態特征
    3. 果實與種子
    4. 物種分布
    5. 生長習性
    6. 繁殖方式
    7. 人工繁殖
    8. 有性繁殖
    9. 無性繁殖
    10. 栽培管理
    11. 建園選址
    12. 種苗選擇
    13. 水肥管理
    14. 整形修剪
    15. 病蟲害防治
    16. 橄欖的功用價值
    17. 食用價值
    18. 生態價值
    19. 經濟價值
    20. 藥用價值
    21. 相關研究
    22. 延伸文化

    輕觸這里

    關閉目錄

    目錄
    91麻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