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丁魚

    編輯
    本詞條由“匿名用戶” 建檔。

    沙丁魚(學名:Sardinapilchardus),別名沙甸魚、薩丁魚、鳁[wēn]和鰯[ruò],是沙丁魚屬的唯一物種,屬于鯡形目鯡科。一般通稱的沙丁魚不是單指一種魚,而是泛指被做成罐頭的海洋表面活動的小型魚。生物學上只有學名為“Sardinapilchardus”的魚類才是真正的“沙丁魚”。最初在意大利薩丁尼亞被捕獲而得名,古希臘文稱其“sardonios”意即“來自薩丁尼亞島”。 沙丁魚為細...

    沙丁魚(學名:Sardina pilchardus),別名沙甸、薩丁魚、鳁[wēn]和鰯[ruò],是沙丁魚屬的xxx物種,屬于鯡形目鯡科。一般通稱的沙丁魚不是單指一種魚,而是泛指被做成罐頭的海洋表面活動的小型魚。生物學上只有學名為“Sardina pilchardus”的魚類才是真正的“沙丁魚”。最初在意大利薩丁尼亞被捕獲而得名,古希臘文稱其“sardonios”意即“來自薩丁尼亞島”。

    沙丁魚特征

    編輯

    沙丁魚為細長的銀色小魚,鰓蓋骨上有顯著放射狀隆起線,背鰭短且僅有一條,無側線,頭部無鱗,體側圓鱗大小不一;體長15~30厘米;體重85~175克。背鰭16~20個;臀鰭16~20個;下鰓44~68條;脊椎骨50~52節;體側鱗約30枚。身體近圓柱形,腹部較圓(幼體腹部扁平)。鰓開口的后緣為平滑圓形(無肉質突起);具有3~5條明顯的體紋,在蓋下部向下輻射;下部鰓耙在xxx鰓弓角處并未變短,下鰓耙在鰓弓彎曲處長度一致,不形成短鰓耙,上頜骨不伸達眼中央下方。靠近尾部的最后2條臀鰭線變大。

    沙丁魚的形態特征及生活習性(來源:奇點行者)

    分布棲息

    編輯

    分布范圍

    沙丁魚又分2亞種,即歐洲沙丁魚和地中海沙丁魚,歐洲沙丁魚見于歐洲沿海和非洲西北岸,地中海沙丁魚見于地中海、黑海沿岸。其他近緣種分布:擬沙丁魚同屬集群性洄游魚類,分布于東太平洋美洲沿岸、西太平洋亞洲沿岸及非洲南部沿海,有5種:

    棲息環境

    沙丁魚為近海暖水性魚類,一般不見于外海和大洋。它們游動迅速,通常棲息于水深10~100米的海水中上層區域,秋、冬季表層水溫較低時則棲息于較深海區。沙丁魚的適溫在20~30℃。

    生活習性

    編輯

    節律行為

    沙丁魚屬集群性洄游魚類,通常白天深度位于25~100米,晚上上升到深5~10米處。每年三月上旬,浩浩蕩蕩的沙丁魚群會從較深的海區分批出發,游向靠近海岸的水域索餌,并且進入長達三個月的繁殖季。即春、夏季生活在近岸海域,秋、冬季水溫較低時,洄游到水溫較高的深海海域。

    沙丁魚的遷徙行為(來源:紀錄片之家愛自然)

    集群的沙丁魚

    覓食行為

    沙丁魚主要攝食浮游生物,沙丁魚攝食的浮游生物種類如下:細菌、腔腸動物、軟體動物、原生動物、十足目、幼小藤壺、魚卵、甲藻、橈足類等。沙丁魚的季節餌料組成隨水文條件而變化。在上升流劇烈的時期,餌料組成以浮游植物為主;而在上升流微弱的時期,餌料組成以浮游動物為主。沙丁魚是濾食動物,它們通過鰓過濾海水,捕獲通過鰓的浮游生物。另外沙丁魚擁有透鏡眼,透鏡眼xxx提高了分辨率和圖像亮度。因此它們也可以利用自己的視力追蹤在水中過濾的獵物。沙丁魚吃的食物量取決于它們的體重、環境和食物供應。根據食物供應情況,沙丁魚每天吃掉體重的2%~5%。沙丁魚幼魚和沙丁成魚吃同樣類型的食物,但它們主要依靠浮游植物生存。當沙丁魚幼魚長大后會捕食更大的生物。與此同時,它們可能會從其他魚類身上拾取寄生蟲,或啄食水中的其他碎屑。季節不同,沙丁魚捕食活躍程度也不一樣。沙丁魚攝食最活躍期為5~10月,沙丁魚攝食率在夏季(7~8月)為高峰期,可達0.83~0.88,而在冬季(1~3月)只有0.65~0.70。

    防御行為

    除了和大多數魚類一樣借助較快的游動速度逃離外,沙丁魚也會利用群體行為以躲避捕獵者。例如遇到捕食沙丁魚的海豚時,沙丁魚則以聚成大群的方式來對抗海豚的捕食;在沒有外部威脅或障礙物時,魚群常常會聚成接近球形的形態,以便協同躲避。

    沙丁魚成群結隊防御敵人(來源:農事紀)

    沙丁魚躲避捕獵者

    生長繁殖

    編輯

    生長

    受精卵的孵化與海水溫度相關,在22.2℃溫度下,受精卵需要2~3天孵化,剛孵化的仔魚長約3.8毫米。生長速度與不同的年齡階段相關,正常的1齡魚體長在14厘米以內,3歲末達19厘米,這之后生長很慢,每年增長約1厘米。

    繁殖

    性成熟發生在2~3齡,雄性和雌性xxx次性成熟時的大小分別為15.8(±0.29)厘米和15.8(±0.35)厘米。種群的產卵期為10月至次年7月,產卵高峰期為10月至次年2月。沙丁魚在水深20~25米處的海岸附近或離海100公里的地方產卵,每只雌性產50000~60000個卵,每個卵直徑為1~1.5毫米。xxx次繁殖的沙丁魚幼魚(14.5~17厘米)在11月至次年6月產卵,而較大的魚(17.5~25厘米)在10月至次年7月產卵。在性靜息期,條件因子(K)在夏季增加;在繁殖期的冬季變弱。關于性別比例,雌雄數量沒有顯著差異。

    物種保護

    編輯

    種群現狀

    沙丁魚廣泛分布于地中海和中大西洋東部,種群沒有出現嚴重下降,目前未被視為受到威脅。中東大西洋漁業委員會2011(Fishery Committee for the Eastern Central Atlantic,CECAF)報告稱,在大西洋中東部,其范圍北部的撒丁島沙丁魚資源再次被認為過度開發,但其范圍南部的沙丁魚資源尚未得到充分開發。據報道,從2014年以往60年中,大西洋中東部的沙丁魚漁獲量有所波動,但在2010年逐漸增加到900000噸以上。

    致危因素

    人類的大量捕撈:沙丁魚是具有高度商業重要性的物種,人類主要采用圍網和小型流網捕撈,在摩洛哥是遠洋漁業的主要目標物種(占其小型遠洋捕撈總量的70%)。全球變暖的影響:研究表明,隨著全球變暖,海水水溫上升,沙丁魚產卵種群數量會減少,進而影響沙丁魚群整體數量。

    保護舉措

    主要的保護舉措是限制捕撈:摩洛哥作為沙丁魚捕撈大國,雖然沒有規定準許捕撈沙丁魚的最小長度,但對沙丁魚的捕撈規定了每公斤xxx個體數(每公斤50個)。歐盟(EU)國家在地中海采用的最小捕撈尺寸為11厘米,同時允許歐盟成員國將此標準轉換為每千克55個體。

    保護級別

    聯合糧食農業組織(FAO)的捕撈數據顯示,1995年至2005年期間,捕撈數量總體呈下降趨勢,但下降速度不符合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的受威脅閾值。因此,沙丁魚于2013年五月錄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目錄,其狀態為無危。

    主要價值

    編輯

    經濟價值

    沙丁魚具有生長快、繁殖力強的優點,且肉質鮮嫩,含脂肪高。各地都在研制加工魚羔、魚丸、魚卷、魚香腸等多種方便食品。還可用于提煉魚油、制革、制皂和金屬冶煉等;也可制作魚粉作為餌料。日本農林水產省自1988年春季推行“海洋革新”計劃以來,從螃蟹的甲殼,烏賊、沙丁魚、海扇的內臟和脂肪,以及魚的精子、大頭魚的骨刺中提取了各種試劑、凝集劑、醫藥品、防腐劑和人工骨,有的已制成了商品

    食用價值

    沙丁魚中含有能防止心血管病的廿碳五烯酸,還含有核酸、牛磺酸及硒等多種營養成分,藥用價值非常高。同時含有豐富的DHA,對心血管有幫助。另外,富含磷脂即OMEGA-3脂肪酸蛋白質。但由于此種魚個體小,產量高產值低,保鮮加工困難大,多做成魚粉原料或研制成魚丸、魚卷、魚腸等多種方便食品。在沙丁魚制品中,較為常見的是沙丁魚罐頭。由于高脂肪和蛋白質,新鮮沙丁魚的口感十分細膩,但這也是不耐保存和運輸的原因。其中富含的不飽和脂肪酸極易氧化變質,所以做成罐頭是一個理想的長時間保存方式。另外腌制后的魚骨能夠直接被食用,同時魚骨還能提供充足的鈣質,在獲得獨特風味的同時也能夠為人體補充營養。凈重120克的罐頭,其中的魚肉和骨頭就足以提供成人半天所需的鈣質攝入量。這些罐頭通常用整條沙丁魚和番茄醬做成,也有油浸沙丁魚罐頭,是采用橄欖油或菜油制成。

    沙丁魚罐頭(圖片來源于)

    附:沙丁魚的營養素含量表(指100克可食部食品中的含量)

    研究價值

    殼聚糖是一種天然生物聚合物,可以從各種海洋副產品中生產,特別是甲殼類貝殼,螃蟹和魚鱗。沙丁魚鱗片被認為是甲殼素和殼聚糖的較有前途的替代來源,這將適用于農業和食品等領域。

    相關知識

    編輯

    沙丁魚的捕撈

    由于沙丁魚在晚間會被光亮吸引,所以捕撈者一般采用光圍網、流刺網、大拉網和定置網等進行捕撈。這樣在豐年時每次都能捕獲相當數量的沙丁魚,1985年全球沙丁魚類捕撈量達到了1400萬噸。摩洛哥作為沙丁魚出口大國,2009~2012年沙丁魚總捕獲量合計272.77噸。

    在摩洛哥被捕獲的沙丁魚(圖片來源于)

    相關文化

    在日常生活中常用“擠成沙丁魚罐頭”來形容高峰期的地鐵和公交,英語中同樣有一句俚語“Paked like sardines”(沙丁魚的英文為sardine),用于形容擁擠不堪的狀態。鯰魚效應:挪威人喜歡吃沙丁魚,尤其是活魚。市場上活魚的價格要比死魚高許多,所以漁民總是千方百計想辦法帶活沙丁魚回港。雖經種種努力,可大部分沙丁魚還是會在中途窒息而死。后來,有人在裝沙丁魚的魚槽里放進了一條以魚為主要食物的鯰魚。沙丁魚見了鯰[nián]魚四處躲避,這樣一來缺氧的問題得到解決,大多數活蹦亂跳地回到了漁港。這就是著名的“鯰魚效應”。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587520/

    (12)
    詞條目錄
    1. 沙丁魚特征
    2. 分布棲息
    3. 分布范圍
    4. 棲息環境
    5. 生活習性
    6. 節律行為
    7. 覓食行為
    8. 防御行為
    9. 生長繁殖
    10. 生長
    11. 繁殖
    12. 物種保護
    13. 種群現狀
    14. 致危因素
    15. 保護舉措
    16. 保護級別
    17. 主要價值
    18. 經濟價值
    19. 食用價值
    20. 研究價值
    21. 相關知識
    22. 沙丁魚的捕撈
    23. 相關文化

    輕觸這里

    關閉目錄

    目錄
    91麻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