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廄肥

    編輯
    本詞條由“匿名用戶” 建檔。

    廄肥指牲畜糞尿、墊料和飼料殘屑等混和而漚成的有機肥料。含多種有機質和氮、磷、鉀等養分,且能改良土壤。通常作基肥。又叫圈肥、欄肥。 家畜糞尿和墊圈材料、飼料殘茬混合堆積并經微生物作用而成的肥料。富含有機質和各種營養元素。各種畜糞尿中,以羊糞的氮、磷、鉀含量高,豬、馬糞次之,牛糞最低;排泄量則牛糞最多,豬、馬類次之,羊糞最少。墊圈材料有秸稈、雜草、落葉、泥炭和干土等。廄肥分圈內積制(將墊圈材料直接撒入...

    廄肥指牲畜糞尿、墊料和飼料殘屑等混和而漚成的有機肥料。含多種有機質和氮、磷、鉀等養分,且能改良土壤。通常作基肥。又叫圈肥、欄肥。

    廄肥的原理

    編輯

    家畜糞尿和墊圈材料、飼料殘茬混合堆積并經微生物作用而成的肥料。富含有機質和各種營養元素。各種畜糞尿中,以羊糞的氮、磷、鉀含量高,豬、馬糞次之,牛糞最低;排泄量則牛糞最多,豬、馬類次之,羊糞最少。墊圈材料有秸稈雜草、落葉、泥炭和干土等。廄肥分圈內積制(將墊圈材料直接撒入圈舍內吸收糞尿)和圈外積制(將牲畜糞尿清出圈舍外與墊圈材料逐層堆積)。經嫌氣分解腐熟。在積制期間,其化學組分受微生物的作用而發生變化。

    廄肥用途

    編輯

    廄肥的作用:①提供植物養分。包括必需的大量元素氮、磷、鉀、、鎂、微量元素鐵、錳、硼、鋅、鉬[mù]、銅等無機養分;氨基酸、酰[xiān]胺、核酸等有機養分和活性物質如維生素B1、B6等。保持養分的相對平衡。②提高土壤養分的有效性。廄肥中含大量微生物及各種酶(蛋白酶、脲酶磷酸化酶),促使有機態氮、磷變為無機態,供作物吸收。并能使土壤中鈣、鎂、鐵、鋁等形成穩定絡合物,減少對磷的固定,提高有效磷含量。③改良土壤結構腐殖質膠體促進土壤團粒結構形成,降低容重,提高土壤的通透性,協調水、氣矛盾。還能提高土壤的緩沖性和改良礦毒田。④培肥地力,提高土壤的保肥、保水力。廄肥腐熟后主要作基肥用。新鮮廄肥的養分多為有機態,碳氮比(C/N)值大,不宜直接施用,尤其不能直接施入水稻田

    廄肥結構

    編輯

    廄肥也叫圈肥、欄肥,是指以家畜糞尿為主,混以各種墊圈材料積制而成的肥料。據《農業化學》資料,各種家畜圈肥養分含量% 如下:種類 有機質 氮N 磷P2O5 鉀K2O 鈣CaO 鎂MgO 硫SO3豬廄肥 25.00.450.19 0.60 0.080.080.08牛廄肥 20.30.340.16 0.40 0.310.110.06馬廄肥 25.40.580.28 0.53 0.210.140.01羊廄肥 31.80.830.23 0.67 0.330.28----

    史料記載

    編輯

    《沈氏農書》記載:羊圈墊以柴草,“養胡羊十一只,……墊柴四千斤”;“養山羊四只,……墊草一千斤”。豬圈墊以秸稈,“養豬六口,……墊窩草一千八百斤”。“磨路”,其實就是以碎草和土為墊圈材料,經牛踩踏后與糞尿充分混合而成的一種廄肥。廄肥積制方式,可分圈內堆積和圈外堆積,還有介于二者之間的方法,即在圈內堆積一段時間后,出圈再堆(漚)一段時間。具體的積肥方法,因地而異。

    圈內堆積法

    圈內堆積是在圈內挖深淺不同的糞坑積制,有深坑式、淺坑式、平底式三種。深坑圈 深坑圈積肥是我國北方多數地區養豬所采用的積肥方式,在南方也有部分地區采用。一般坑深0.6-1.0m,圈內經常保持潮濕狀態,墊料在積肥坑中經常被牲畜用腳踩踏,經過1-2個月的嫌氣分解,然后起出堆積,腐熟后即成圈肥或廄肥。深坑式是在緊密、缺氧條件下堆積,在腐解過程中有機質一方面礦物質化,一方面腐殖質化。平地圈 地面有用石板或水泥筑成,也有很多地方是用緊實的土底。墊圈方式一般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每日墊圈,每日清楚,將廄肥運到圈外堆積發酵;另一種是每日墊圈,隔數日或數十日清除一次,使廄肥在圈內堆漚一段時間,再移到圈外堆漚。平底式是合乎清潔衛生的積肥方式。

    圈外堆積法

    按其堆積松緊程度不同,可分為緊密堆積、疏松堆積和疏松緊密交替堆積三種形式。分述如下:(1)緊密堆積法此法又稱冷廄法。將廄肥搬出畜舍堆積,加以壓緊,堆外面撒上碎土復蓋。通常堆寬約2米,堆高1.5~2米。此法的缺點是:由于緊密壓積,通氣情況不良,廄肥進行嫌氣分解,一般要堆積2~3個月才達到半腐熟狀態,5~6個月才達到腐熟狀態,時間較長。優點是溫度低,發熱量少,加上較緊密,氨氣不易揮發;其次是有機質消耗少,最后得到的腐殖質多。(2)疏松堆積法又稱熱廄法。將廄肥運出畜舍外,逐層堆成2米寬。2米左右高的肥堆,不要壓緊,使它在疏松通氣的條件下發酵,幾天后溫度可升高到60~70℃,如果xxx次肥料不多,堆高還不夠,可在堆上繼續堆上第二層,第三層。此法的優點是:由于空氣流通,好氣性。(3)疏松緊密交替堆積法將廄肥疏松堆積,以利分解,同時澆糞水來調節分解速度。一般在2-3d后,廄肥堆內的溫度也可達到60-70℃,可殺死大部分病菌、蟲卵、雜草種子。待溫度稍降下來后,踏實壓緊,然后再加新鮮廄肥,處理如前。如此層層堆積,一直堆到1.5-2m高為止。然后用泥土將堆肥封好,以達到保溫并防止雨水淋失肥分。用這一方法堆積,一般在1.5-2個月后,可達到半腐熟狀態,4-5個月后,就可完全腐熟。此堆積法腐熟較快,有機質和養分損失較少。如急需肥料,可采用此法堆積。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593704/

    (7)
    詞條目錄
    1. 廄肥的原理
    2. 廄肥用途
    3. 廄肥結構
    4. 史料記載
    5. 圈內堆積法
    6. 圈外堆積法

    輕觸這里

    關閉目錄

    目錄
    91麻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