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石簡介
玉有軟、硬兩種,平常說的玉多指軟玉,硬玉另有一個流行的名字--翡翠。軟玉(Nephrite),是含水的鈣鎂硅酸鹽,硬度一般在6.5以下,韌性極佳,半透明到不透明,纖維狀晶體集合體。硬玉(Jadeite),為鈉鋁硅酸鹽,硬度6.5-7,半透明到不透明,粒狀到纖維狀集合體,致密塊狀。兩種玉外型很相似,硬玉的比重(3.25-3.4)大于軟玉(2.9-3.1)。
據清進士寸開泰撰寫的《騰越鄉土志》記載:"騰為萃數,玉工滿千,制為器皿,發售滇垣各行省。上品良玉,多發往粵東、上海、閩、浙、京都。
玉與玉石的區別
玉與玉石兩詞在使用有些混淆,早期和當前一些人們多把玉和玉石混為一談,等同使用。至今在普通群眾和工藝界和奇石界仍不予區分。但學術界多傾向于把玉和玉石分開,
玉專指硬玉和軟玉;
而玉石則用作統稱,包括玉和那些外觀似玉的由礦物集合體組成的貴美石。
玉石與寶石的區別
事實上,祖母綠和翡翠屬于兩個完全不同的范疇:祖母綠屬于寶石,而翡翠屬于玉石。那么,寶石和玉石的區別是什么呢?通常來說,寶石是取材于天然單晶體礦物,也就是說一粒寶石通常是取自一個單獨晶體,晶體用我們的肉眼就可以看見(所以又叫顯晶質),寶石通常是透明的,光線進入切割后的寶石內部,經過一系列的反射折射,我們就可以看到寶石的閃光,如紅寶石、藍寶石、祖母綠等;寶石也有少數是天然單礦物集合體,如歐泊、青金石,還有一些有機質,如琥珀、珍珠、珊瑚、象牙,也包括在廣義的寶石之內,他們又被稱作生物寶石。
而玉石則是另一個概念,它是由無數細小的我們肉眼無法看到的晶體組成,只有在高倍電子顯微鏡下我們才能看清它的結構,所以人們把玉石稱作隱晶質礦物,廣義來說,這些微小晶體的集合體都可以稱作玉石。
通常人們談論時提及的玉石主要是指和田玉(白色為典型顏色)和翡翠(綠色為典型顏色),這兩種玉石是當前國際上公認比較有價值的玉石。
寶石通常是透明的,由于表面極光滑,使寶石表面反射光線的能力比較強,并且光線可以進入寶石內部經過反射和折射再離開寶石到達我們的眼睛,所以我們看到的凈度高切割好的寶石通常總是閃閃發亮。
而玉石由于它是由無數個細小的晶體組成,晶體之間總是有縫隙的,所以加工的師傅拋光的再好,也不可能達到寶石表面的光潔程度,光線在玉石表面形成的軌跡如同陽光灑在有波浪的湖面上,這種效應又稱作漫反射。
如果你有興趣對比表面光澤,可以仔細看一下自家的窗玻璃和淋浴室毛玻璃的區別,是否是越光滑光澤越強呢?所以我們通常看到的玉的表面是水潤或油潤的質感。由于光線很少能深入寶石內部,所以我們通常感覺玉石是半透明的,當然例外也是有的,xxx的翡翠也可以是近乎透明的。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7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