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掃帚

    編輯
    本詞條由“匿名用戶” 建檔。

    掃帚

    掃帚簡介

    掃帚是掃地除塵的工具,多用竹枝扎成,比笤帚大,源于中國。早在四千年前的夏代,有個叫少康的人,一次偶然看見一只受傷的野雞拖著身子向前爬,爬過之處的灰塵少了許多。他想,這一定是雞毛的作用,于是抓來幾只野雞拔下毛來制成了xxx把掃帚。這亦是雞毛撣子的由來。由于使用的雞毛太軟,同時又不耐磨損,少康即換上竹條、草等為原料,把撣子改制成了耐用的掃帚。另也指蔾科植物地膚的別名。



    掃帚制作方法

    主要原料

    掃帚用的原材料有高梁穗、金絲草、竹梢、掃帚草等。家用通常是塑料掃帚。

    凡扎小頭或大頭的管帚均用散穗的高粱糜子,將其籽粒摔凈,去掉葉鞘及箭桿下面的節,然后把中散穗同直千穗(中間有硬芯)分開,挑出中散穗的糜子,在扎笤帚時做外皮,直千的糜子做骨架用。然后把挑選好的外皮用的中散穗箭稈用手工刀破成兩半。將準備作笤帚芯的直千穗的箭稈從穗頭根部切掉,切掉的箭稈可留作串蓋簾用,笤帚把的中間可用一般秫秸充填。再將整理后的糜子平鋪在硬實的地面上,用石磙子碾壓,壓軟為止。再將糜子用水濕潤(將糜子放在盛水的缸中或撣水、沾水),濕潤時間約1小時左右。

    準備好扎結笤帚的用具。做一把笤帚需要糜子0.5公斤、鐵絲7百克。取一根長四米、粗3~5毫米的油鋼絲繩,將其一端系在屋內的一個往腳或門框上,另一端系在走桿中部。走桿后面一端系一條寬7-10厘米、長80-90厘米的膠板帶,另一端是可掛可摘的環勾與走桿一端相連。在扎笤帚時,將走桿帶系在腰上,取3~4棵芯糜子,

    子,夾一根作秸,用油絲勒緊,壓入22-25號鐵絲勒xxx道,每道繞兩圈鐵絲。第二道拿4根芯糜子、2根皮糜子、1根秫秸,續在xxx道后邊,勒法和xxx道相同。第三、四道同上。第五道即最后一道拿4根皮糜子、1根秫秸、兩邊各加四根皮糜子,勒兩圈,然后向上每隔3~5厘米勒一道。共勒15~17道。將扎好的笤帚用刮板會掉糜殼,為了使其色澤光亮、白凈、不霉爛,需用磺熏蒸滅菌。其方法是在地上挖一個半米深的坑,把一塊硫磺放在碗里或鐵盒內,其坑上用木棍等擋架,架上交叉放著笤帚,數量可在百余把,其上蓋上塑料布,點燃硫磺后,大約熏蒸1小時即可出售。

    工藝流程

    選料→摔去籽粒→去掉葉鞘→分選后平鋪在地上→壓軟→撣水潤濕→扎結勒緊→去掉糜殼→硫磺熏蒸→成品。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7983/

    (0)
    詞條目錄
    1. 掃帚簡介
    2. 掃帚制作方法
    3. 主要原料
    4. 工藝流程

    輕觸這里

    關閉目錄

    目錄
    91麻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