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鳳梨

    編輯
    本詞條由“匿名用戶” 建檔。

    鳳梨(拉丁名:Ananascomosus(L.)Merr.),別名菠蘿、露兜子、番菠蘿蜜、?[huáng]菜、打鑼槌,鳳梨科鳳梨屬多年生常綠草本植物。為淺根系喜氣植物;莖短;葉多數,呈蓮座式排列,劍形,長40~90厘米,寬4~7厘米,腹面為綠色,背面呈粉綠色,邊緣和頂端常帶褐紅色;球果狀的穗狀花序頂生,由葉叢中抽出,長6~10厘米,結果時增大,花瓣為長橢圓形,上部為紫紅色,下部白色;聚花果,肉質;...

    鳳梨(拉丁名:Ananas comosus (L.) Merr.),別名菠蘿、露兜子、番菠蘿蜜、?[huáng]菜、打鑼,鳳梨科鳳梨屬多年生常綠草本植物。為淺根系喜氣植物;莖短;葉多數,呈蓮座式排列,劍形,長40~90厘米,寬4~7厘米,腹面為綠色,背面呈粉綠色,邊緣和頂端常帶褐紅色;球果狀的穗狀花序頂生,由葉叢中抽出,長6~10厘米,結果時增大,花瓣為長橢圓形,上部為紫紅色,下部白色;聚花果,肉質;種子細小,質地堅硬,紫黑色,為尖卵形。

    鳳梨形態特征

    編輯

    淺根,入土深度不超過1米,無主根,定植后具多不定根,為須根狀。

    莖葉

    莖短。葉多數,呈蓮座式排列,劍形,長40~90厘米,寬4~7厘米,頂端漸尖,全緣或有銳齒,腹面為綠色,背面呈粉綠色,邊緣和頂端常帶褐紅色,生于花序頂部的葉變小,常呈紅色。

    鳳梨的葉

    球果狀的穗狀花序頂生,由葉叢中抽出,長6~10厘米,結果時增大;苞片基部為綠色,上半部呈淡紅色,三角狀卵形;萼片為寬卵形,肉質,頂端帶有紅色,長1厘米左右;花瓣為長橢圓形,頂端尖,長2厘米左右,上部為紫紅色,下部白色。

    鳳梨的花 作者:Forest and Kim Starr

    聚花果,肉質,長15厘米以上,由花序的肉質中軸和聚生于中軸周圍的肉質子房、花被以及苞片基部融合發育而成。小果在果軸上螺旋排列,有左旋與右旋的區分,與植株葉片旋向一致,基部小果較大,頂部小果較小。

    鳳梨的果實

    種子細小,質地堅硬,紫黑色,為尖卵形,長3毫米左右,寬1~2毫米,內含有胚乳和一個小胚,藏于果皮下17毫米左右的果腔中。

    研究歷史

    編輯

    命名由來

    在產地亞馬遜河流域,當地印第安人稱其為Nanas,意味為“”,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等國仍沿用此名。英國人認為鳳梨果實與松的球果“pine”相似,香味又和蘋果“apple”類似,因此鳳梨的英文名被命名為“pineapple”。1708年吳振臣寫閩游偶記,提及中國臺灣水果,將鳳梨形容為葉似蒲而闊,果生叢中,皮似菠蘿蜜,色香味酸,果末有葉一簇可妝成鳳,故名之,中國福建、中國臺灣兩岸按其形態特點,統稱為“鳳梨”。

    栽培歷史

    鳳梨在熱帶地區被廣泛栽培,最早由印第安人馴化,在巴西、阿根廷和巴拉圭三國交界處栽種野生鳳梨,被作為一種農作物進行栽種,是當地的一種季節性食物。1493年,哥倫布第二次航行時,在西印度群島的一個印第安人村莊首次見到了鳳梨,海員品嘗后對其獨特風味十分驚訝。此后,航海家常把鳳梨帶上船作為一種抗壞血病的食品,有時也作為禮物贈送給沿途的饗[xiǎng]客,而附在果實上的冠、裔芽因被隨地丟棄而就地生根發芽,因此鳳梨的芽苗得到了傳播。

    傳播歷史

    世界范圍1493年,歐洲人在中、南美洲發現了印第安人所栽培的鳳梨,后經過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國傳教士和歐洲殖民者的傳播,鳳梨的栽種地區迅速擴大到熱帶和亞熱帶地區。1550年,鳳梨首次被葡萄牙人引入亞洲的印度,后又傳入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中國范圍1605年由葡萄牙人引入中國澳門,后傳入廣東,再經由海南島傳入福建和中國臺灣,大約在18世紀末傳入廣西,19世紀初傳入云南。

    物種分布

    編輯

    鳳梨原產于美洲熱帶地區的巴西亞馬遜河流域。

    世界分布

    廣泛栽培于泰國、美國、墨西哥、中國、菲律賓、新加坡等國。

    鳳梨世界分布圖

    中國分布

    主要產區為廣東、廣西、中國臺灣、福建、海南、云南等亞熱帶地區。

    00:16

    鳳梨的產地(來源:共青團中央)

    生長習性

    編輯

    鳳梨是熱帶、亞熱帶地區的多年生常綠草本植物,原生于熱帶雨林和熱帶高原地區,適應力較強。喜溫,不耐凍,生長適宜溫度為24~27℃,14℃為正常生長的臨界溫度,生長最低臨界溫度為5℃,最高臨界溫度為43℃;耐旱,對降雨要求不嚴格,在年降雨量510的半干旱地區或年降雨量5540毫米的熱帶雨林均可生長,最適在每月雨量分布大致均勻的地區生長;生長和結果均需要充分光照,喜漫射光,忌直射光。適宜在含水量為10~20%,pH值4.0~5.5、溫度29~30℃的壤土中生長,砂質壤土次之,在黏土和礫土中生長不良,砂土最次。

    繁殖方式

    編輯

    自然繁殖

    鳳梨是異花授粉植物,通常情況下自花授粉不結實,同一品種的花授粉也不結實,普遍為無種。花期夏季至冬季,果期9~10月。

    人工繁殖

    在生產上,鳳梨通常使用無性繁殖,有性繁殖多應用于培育新品種。鳳梨的各種芽孽均可作為繁殖材料,生產時通常采用吸芽、冠芽、裔芽和塊莖芽作為繁殖材料,繁殖方式通常營養繁殖分生組織培養。

    營養繁殖

    主要分為切割繁殖、老株繁殖、老莖繁殖、帶芽葉插等方式。切割繁殖:將老熟的冠芽、裔芽、吸芽帶莖切割,保留綠色葉片,可形成愈傷組織,莖部潛伏芽萌發后會生長成獨立個體。老株繁殖:母株的吸芽生長到一定高度時,將其全部摘除并施肥,即可促進其莖部潛伏芽萌發為個體。老莖繁殖:將老株的根挖起,修剪葉片后再埋土種植。帶芽葉插:直接將植株上帶葉的冠芽或裔芽剪切后插入土中。

    分生組織培養

    從鳳梨植株中取出分生組織,移植到無菌培養皿中,采用各類培養基誘導其形成愈傷組織并形成幼苗。

    栽培技術

    編輯

    選地

    鳳梨的栽培地應當選擇在全年溫暖、冬季無霜或少霜、夏季無高溫酷暑、年平均溫度在22℃以上,不高于43℃的地區。在肥力好、具有深厚土層排水良好、通透性強、坡度20°以下,坡向向南的地塊種植為佳。

    整地

    采用高梯田溝植法、等高疊畦種植法、等高撩壕種植法、全墾等高斜畦[qí]種植法等辦法修筑梯田開園,在栽種前將土耕翻、粗平地面、清除雜草雜物。

    定植

    鳳梨栽種時的栽植密度應為每畝3000~5000株,因品種而異。栽種時期3~10月份皆可,主要分為3~4月春植和8~9月秋植,不宜在雨天或土壤過于濕潤時栽種,定植后須及時補缺。一般采取深耕淺種原則,在定植前畦面深耕,施足基肥,種植時覆土應淺、實。

    田間管理

    鳳梨是喜氣植物,在定植后需經常中耕除草,以保持土壤疏松,促進根系生長,形成發達的根系。中耕一般在春秋雨后或秋季進行,春季宜淺,冬季宜深,除草適宜當在晴天進行。

    病蟲害防治

    病害

    常見鳳梨病害有心腐病、莖腐病、凋萎病等。心腐病:常出現于剛定植的園區,蔓延迅速,即危害幼苗也危害成株,導致鳳梨根莖腐爛,凋萎。通過噴灑多菌靈、甲基托布津等藥劑防治,發現病株應及時拔除。莖腐病:為寄生性病害,發病迅速,蔓延快,感染后病部出現水漬狀,紅褐色病斑,繼而擴大至整個莖,導致葉片黃變,葉尖褐變,葉鞘呈淡褐色,發臭。采用噴灑多菌靈、本萊特與甲基托布津等藥劑防治。凋萎病:損失率高,發病時鳳梨葉尖由綠轉為紅黃色,根系停滯生長,吸收能力降低。炎熱干旱時,葉片皺縮,葉尖干枯,根部腐爛,植株停滯生長,果實干結,整株凋萎。對輕病區采用可濕性托布津噴加尿素噴灑防治,病區進行封閉并集中燒毀病株以根絕病源。

    蟲害

    鳳梨常見害蟲有菠蘿粉蚧殼蟲(Pseudococcus breripes ck.)、菠蘿紅蜘蛛(Stigmaeus floridanas Banks)和象鼻蟲(Metamasius ritchiei Marshall)。菠蘿粉蚧殼蟲:吸食鳳梨的根、果、幼苗組織中的枝葉,受害植株的根會停止生長甚至腐爛。防治通常采用消滅傳播此蟲的螞蟻,消除病株,藥劑浸苗。菠蘿紅蜘蛛:吸食鳳梨的葉或根的枝葉,阻礙植株生長乃至摧毀整株,且易誘發其他病害。通常在夏秋高溫干旱時噴灑三氯殺螨醇、水胺磷與雙甲脒等藥劑防治。象鼻蟲:幼蟲時期通過結果鳳梨的莖蛀入果實,將果實毀壞,也可吸食幼芽,使其不能繁殖。常發生在森林茂密、潮濕的園區,從中南美洲引種時應注意檢查。

    功用價值

    編輯

    藥用價值

    味甜,性涼,清火解毒,止咳化痰。主治高熱驚厥,心胸脹悶,咳嗽多痰,咳喘。

    經濟價值

    鳳梨外型美觀,果肉爽脆,酸甜適口,與子、芒果香蕉并稱四大熱帶水果,具有高經濟價值,因其特殊的香味,被稱為“杰出的水果”。因為其果實即使被制作成罐頭仍然能保持其鮮果的風味,暢銷于世界市場,始終保持著水果罐頭生產工業中的前兩名。鳳梨除了鮮果可直接食用外,還可以將果實加工成糖水鳳梨罐頭、速凍鳳梨和果汁;從采收到加工,還有大量的廢料可以利用,如回收糖分,制造精、醋酸、酵母,生產味精檸檬酸,生產單細胞蛋白有機酸、蠟、淀粉菠蘿蛋白酶以及利用葉片纖維制造布料,皮渣也可作為飼料

    食用價值

    鳳梨不僅風味獨特,還具有優異的品質,富含各類人體所必須的營養物質,如還原糖蔗糖、有機酸、各類維生素蛋白質、脂肪、纖維素等。

    栽培品種

    編輯

    鳳梨的栽培品種主要分為卡因類(Cayenne Group)、皇后類(Queen Group)、西班牙類(Spanish Group)、卡泊宗那類(Cabezona Group)、馬依普里類(Maipure Group)、勃蘭哥類(Branco Group)和阿馬多類(Amarelo Group),共七大類。卡因類:代表種為卡因種(Smooth Cayenne),被稱為“光葉卡因”或“無刺卡因”,特征為植株高大,葉片葉色濃綠,葉緣無刺或少刺,果大且扁平,果肉脆滑、清甜多汁。皇后類:代表種為金皇后(Golden Queen),特征為葉呈銀綠色且表面具有明顯紫色彩帶,果小,含糖度高,酸度低,香味濃,耐存儲。西班牙類:代表種為紅西班牙(Red Spanish),特征為植株大小中等,生長強壯,葉片無光澤且狹長,邊緣波浪狀,果實表面成熟時為桔紅色,香味濃郁,纖維重,汁水少,酸味重。卡泊宗那類:代表種為卡泊宗那種,是三倍體品種,特征為植株高大,生長強壯,葉闊,果實大,果肉白色,風味佳。馬依普里類:特征為葉片完全無刺,葉緣卷曲,果皮暗橙黃色或紅色,果肉白色或深黃色,細嫩多汁,風味佳。勃蘭哥類:特征為葉片完全有刺,帶有花青色,果實酸度低,糖分高,但產量低下。阿馬多類:特征為葉片完全有刺,葉片含有花青素,葉幅較窄,果實較小,先端細,為圓筒狀,清甜多汁。

    市場現狀

    編輯

    2020年,世界范圍內鳳梨出口總量約353萬噸,總值超21億美金;進口總量約352.5萬,貿易總值超過27億美金;中國范圍內,出口總量約4.83萬噸,總值約0.6億美金,其中中國臺灣約占出口量的絕大部分,出口量45623噸,總值0.56億美金;進口總量為22.05萬噸,總值約1.84億美金。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967650/

    (14)
    詞條目錄
    1. 鳳梨形態特征
    2. 莖葉
    3. 研究歷史
    4. 命名由來
    5. 栽培歷史
    6. 傳播歷史
    7. 物種分布
    8. 世界分布
    9. 中國分布
    10. 生長習性
    11. 繁殖方式
    12. 自然繁殖
    13. 人工繁殖
    14. 營養繁殖
    15. 分生組織培養
    16. 栽培技術
    17. 選地
    18. 整地
    19. 定植
    20. 田間管理
    21. 病蟲害防治
    22. 病害
    23. 蟲害
    24. 功用價值
    25. 藥用價值
    26. 經濟價值
    27. 食用價值
    28. 栽培品種
    29. 市場現狀

    輕觸這里

    關閉目錄

    目錄
    91麻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