鳶尾(拉丁學名:Iris tectorum),又名:老鴰蒜、蛤蟆七、扁竹花、紫蝴蝶、藍蝴蝶等,是鳶尾科鳶尾屬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鳶尾原產于中國中部及日本,廣泛分布于西伯利亞和溫帶地區,在中國主要分布于山西、安徽、江蘇、浙江、福建、廣西等地。鳶尾多生長于海拔800~1800米的向陽坡地、林緣和水邊濕地旁。
鳶尾名稱來源
編輯取“鳶尾”的名稱,是因為鳶尾葉子平展,形似鳶鳥尾巴,而這一形象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1500年的古埃及時代的金字塔群。鳶尾花的別稱是“藍蝴蝶”,而鳶尾花的形象在中國古代的《詩·大雅·旱麓》中也早有記載:“鳶飛戾天,魚躍于淵。”
形態特征
編輯鳶尾為多年生宿根性直立草本植物,植株底部圍有殘余膜葉和纖維,根狀莖粗壯,二歧分枝,直徑為1厘米,須根細而短。莖平滑,高20~40厘米,頂部常有1~2個側枝,中部及底部有1~2個莖葉。葉基生稍彎曲,葉片為黃綠色,中部呈寬劍狀,長15~50厘米,寬1.5~3.5厘米,頂端漸尖;基部鞘狀,有數條不明顯的主脈。鳶尾有2~3片草質披針狀苞片,呈綠色,膜緣色淡,長5~7.5厘米,寬2~2.5厘米;苞片內長有1~2朵紫色花朵,直徑約10厘米。花梗短,花被管細長,長約3厘米,上部鼓成喇叭狀,長5~6厘米,寬約4厘米,頂生小凹陷,爪部狹楔形,中脈上有不規則的雞冠狀附屬物,邊緣附著異質絲;內花有裂片,呈橢圓形,長4.5~5厘米,寬約3厘米,朝外開花,開花時爪部變細;雄蕊高約2.5厘米,花藥呈鮮黃色,白色花絲較細長;淡藍色花柱平坦,長約3.5厘米,頂部裂片形似四方形,具裂齒;子房形如紡錘狀圓柱形,長1.8~2厘米,花期4~5月。果實形如橢圓,長4.5~6厘米,直徑2~2.5厘米,有6條明顯的肋,成熟時,沿室背從上到下裂開3片花瓣,果期6~8月;梨形種子為黑褐色,無附屬物。
鳶尾的葉子
鳶尾的植株
鳶尾的花
鳶尾的果實
鳶尾的根莖
物種分布
編輯鳶尾原產于中國中部及日本,主要分布于中國、日本、西伯利亞和溫帶地區。在中國主要分布于中國中原、華東以及西南等地,如:湖南、湖北、廣西、江蘇、浙江、福建等。
鳶尾世界分布圖
生長習性
編輯鳶尾生長于海拔800~1800米的向陽坡地、林緣、水邊濕地或灌叢邊緣,也能見于山腳或小溪邊的潮濕地。鳶尾適應性較強,喜歡溫暖且陽光充足的氣候、喜半陰環境、能耐干旱、能耐寒冷、不耐炎熱,其露地栽培最適溫度為15~20攝氏度;鳶尾對土壤環境要求不嚴,怕水澇,適宜在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質、適度濕潤的微酸性土壤或沼澤土壤環境中生長,也能在沙質土、粘土上生長。
鳶尾群
繁殖方式
編輯自然繁殖
鳶尾屬植物的花藥被花柱所覆蓋,這讓鳶尾屬的植物具有避開自花授粉的功能。鳶尾屬植物的雄蕊常常比雌蕊先成熟,因此鳶尾屬植物的自花授粉率較低。而鳶尾屬植物的繁殖常需要昆蟲媒介傳粉授粉。
人工繁殖
鳶尾的種植方法(來源:石榴的花園)播種繁殖當鳶尾的種子成熟時即可隨收隨播,待鳶尾花梗干枯、果實尖端即將開瓣裂口時,應立即進行采收果實,之后從中取出黑褐色的種子裝于編織袋并放在通風的地方。鳶尾播種時間可以是春秋兩季,一般以秋播為佳。播種前可以用溫水浸種一天,撈出種子并自然風干,以提高種子出芽率。播種方法有條播法及撒播法,一般為條播法,這種播種方式的好處是便于管理。播種后一般5周左右即可出芽,一般出芽率可達75%~85%。分株繁殖鳶尾在春季末夏初的環境溫度為10攝氏度時繁殖。植株分株時間一般選擇春季花前3月或秋季花后9~10月。鳶尾根部呈塊狀,產量高,因此是分株繁殖的主要器官,需要挖出整根支架的根莖,抖掉污垢,切開根莖,各留2~3個不定芽,以增加分株數,能提高植株成活率;并在植株根部加入新根,新根于底部開花,通過切掉舊根來刺激新根的產生;干燥后,將根莖種植在松散的土壤中。鳶尾植株的種植密度需要因球莖大小、種植時間和種植地點而改變。
栽后管理
編輯溫度
鳶尾適宜在15~18攝氏度的露地土壤溫度下生長發育,在適宜的溫度濕度下,種子一般15天即可出芽,此時需要及時去除覆蓋物或酌情去除防曬網。
水肥
鳶尾喜歡濕潤的環境,但怕水澇,因此需要及時觀察土壤濕度,進行調節,在保持土壤環境濕潤的同時不能積水,雨季則需要及時進行排澇。鳶尾施肥后需要及時澆水避免燒根。同時,鳶尾是一種對氟過敏的植物,因此在選擇肥料時不要選用含氟[fú]和三磷酸的肥料,應當以磷、鉀肥為主,與水按比例噴施效果更好。
除草
如果在苗圃中發現有雜草吸食養分的情況,可以選擇不影響鳶尾生長發育的化學除草劑。使用化學除草劑不僅能有效防治雜草,對鳶尾的生長有益。但在除草的時候土壤環境不能太濕,且在夏季雜草生長旺盛的季節更需要及時清除雜草。
病蟲防治
編輯病害
鳶尾主要會受到銹病、腐爛病、葉斑病以及軟腐病的侵擾。銹病發期鳶尾葉片出現黃色斑點,后期為黃褐色膿皰,呈不規則形狀,破裂后黃褐色的分泌物擴散,后期嚴重時葉片提前黃化死亡。腐爛病是由于土壤積水過多,導致病原菌在土壤中長期生長引起。葉斑病主要危害鳶尾的葉片,葉片發病后出現圓形或橢圓形灰褐色病斑。軟腐病感染后鳶尾葉頂部開始變黃,隨后球莖部分腐爛,后期加重時,葉片全部黃化,球莖整體腐爛。在鳶尾被病害侵擾時,可使用部分化學藥劑按比例與水調配進行噴施,能滅殺病菌。
蟲害
鳶尾主要受到蚜蟲、蠐螬、蝕夜蛾以及紅蜘蛛的侵害。蚜蟲災害多發生在立夏前后,主要侵害新葉或花苞,嚴重時可影響鳶尾開花、生長,甚至會造成植株死亡。蠐[qí]螬[cáo]是大田中常見發生的害蟲,每年5月底至6月初發生最嚴重,它常潛伏在土壤中,以鳶尾根部為食,造成植株死亡。蝕夜蛾幼蟲期會寄生在鳶尾的根部和莖部啃食,會導致植物生長不良,嚴重時導致整棵植株枯死。紅蜘蛛常侵害葉片,吸取葉片液汁,受害葉片常黃化,然后出現小白點,直至死亡。在鳶尾的蟲害發生時,特別是夏季,可以殺滅蚜蟲、蝕夜蛾、蠐螬等害蟲的幼蟲,防患于未然;若鳶尾處于發病期則需要噴施化學藥劑進行治療。
功用價值
編輯藥用價值
鳶尾的根狀莖可入藥,味甘、性寒,有清熱解毒,祛痰,利咽等功效,內服可用于緩解咽喉腫痛、咳嗽氣喘等癥狀。
觀賞價值
鳶尾花色鮮艷,是一種綠化成本低的宿根性草本植物,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在園林綠化布景等方面是良好的景觀材料,鳶尾可較大規模地應用于林帶、公路、堤壩等地方。鳶尾還可以布景于水景園、沼澤地、湖邊等等地方,根據不同品種的株高和花色差異形成美觀的視覺效果。
食用價值
鳶尾能食用,在餐飲場所應用廣泛,隨著鄉村城鎮化的建設,許多“農家樂”的菜單上常出現鳶尾菜品,如:鳶尾果皮與臘肉一起烹飪[rèn]等。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967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