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奏藍調(英語:Rhythm and Blues,簡稱R&B、rnb、R'n'B、節奏布魯斯等),又稱節奏怨曲,是在1940年代末由美國《告示牌》的音樂記者Jerry Wexler(杰拉爾德·韋克斯勒)提出的音樂風格。
節奏藍調定義
編輯節奏藍調,也叫節奏怨曲,是將節奏(Rhythm)與藍調(Blues)相結合的音樂風格,因此也稱R&B。節奏藍調是由非裔美國人將黑人的布魯斯音樂與爵士音樂相結合創造出來,并經過多年發展而形成。20世紀30年代,節奏藍調一詞開始出現。1949年,美國流行音樂唱片銷售廣告雜志Billboard的編輯杰里·韋克斯勒(Jerry Wexler)首次使用了R&B這一專有術語,指代這種非裔美國人創造的音樂類型。早期的節奏藍調是一個雜糅[róu]了布魯斯音樂(Blues)、爵士樂(Jazz)、福音音樂(GoSPel music)、滑稽音樂、流行聲樂組合等等很多義項的概念,整體多被歸類在爵士概念下。20世紀50年代,節奏藍調泛指具有黑人音樂特色的音樂作品。20世紀60年代,節奏藍調被逐漸用于概括靈魂音樂(Soul music)、放克音樂(Funk)。20世紀90年代以來,在流行音樂全球化的發展趨勢下,節奏藍調被用以指稱涵蓋了古典布魯斯音樂、放克音樂、靈魂音樂、搖滾樂(Rock Music)、嘻哈音樂(Hip-hop Music)等多種音樂風格的混合音樂。
歷史沿革
編輯起源
節奏布魯斯的前身來源于爵士樂和布魯斯音樂,在20世紀初,非洲裔美國人開始大規模遷移到芝加哥、底特律、紐約、洛杉磯等城市工業中心,為爵士樂、藍調音樂(也稱布魯斯)和其他音樂(福音音樂)創造了稱為“經典布魯斯” (Classic Blues) 的音樂形式。隨著20世紀30年代美國唱片業的興盛發展,,節奏布魯斯(Rhythm and Blues)這一名詞開始出現。隨后一些音樂家的作品開始嘗試爵士風格和藍調風格相融合,這種節奏主要表現在弱拍上的重音,從而使作品更具有節奏及律動性,演奏的樂器也不單局限于鋼琴或薩克斯管,電吉他逐漸成為主奏樂器,在樂隊中變得更為重要。
形成
到20世紀40年代的時候,藍調音樂中加入了強烈的舞蹈節奏,形成了更具節奏性的音樂風格。這一時期,出現了大量演奏節奏藍調音樂的音樂家。1949年,Billboard(公告牌)雜志的編輯杰里·韋克斯勒首次提出了節奏藍調(R&B)這一術語,主要用于音樂市場的營銷術語,取代了種族音樂,并在1949年將其放在暢銷排行榜,嘗試用榜單得方式來推廣節奏藍調,節奏藍調在榜單上替代了原先的分類“黑人熱門歌曲排行”。節奏藍調以城市藍調為基礎,融合了搖擺樂(Swing)和布吉烏吉(Boogie-Woogie)的特點。同時,由于薩克斯和銅管樂器的融入,使節奏藍調的風格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音樂層次變得更加豐富。
發展
1950年代20世紀50年代,節奏藍調快速、蓬勃地發展,特別是在美國西海岸地區,節奏藍調。人們把節奏藍調看作是爵士或布魯斯的風格類型,或是這兩種音樂風格的混合。在這個時期,出現了很多節奏藍調音樂的代表人物。也是在這一時期,隨著電子音樂技術在音樂行業的風靡,電吉他、電子琴等電聲樂器被運用到節奏藍調音樂中。與此同時,現場演出因為在麥克風的支持下,代替了以往的大樂隊編制,并加快了節奏藍調傳播的速度。
B.B.King
在這一時期,節奏藍調受到了美國白人青少年們的青睞,進一步加速了節奏藍調的發展。20世紀50年代中后期的時候,薩克斯獨奏曲目成為了節奏藍調音樂中的寵兒,大量的薩克斯演奏家涌現,并且開始結合電子樂器。節奏藍調得以融入到主流的爵士音樂中,并衍生出新的音樂風格——靈魂爵士。以查利·帕克 (Charlie Parker)為代表的薩克斯演奏家,
查利·帕克 (Charlie Parker)
將傳統的擺動音樂融入到中音薩克斯的演奏當中,推動了靈魂爵士樂的器樂化發展。也是在這一時期,出現了大量的節奏藍調女性歌唱家,形成了更具節奏性的音樂風格。在這一時期,越來越多的節奏藍調歌曲出現在了的音樂榜單上。
公告牌Billboard榜單
1960-70年代20世紀60年代,節奏藍調開始被用來概括放克音樂、靈魂音樂與迪斯科舞曲。非裔美國人音樂家將靈魂樂、靈魂爵士樂和節奏藍調融合成一種有節奏的、適合跳舞的音樂形式。傳統的節奏藍調加入了黑人福音歌演唱上的熱情、激情及聲部之間的互動,并經常伴有拍手等肢體動作來配合音樂的節奏,使得新的節奏藍調更富有即興性、互動性及強烈的情感。1969年,格萊美音樂獎增設節奏藍調類別獎項。1970-80年代當代 R&B(Contemporary R&B),它結合了節奏布魯斯和流行音樂,靈魂樂、放克音樂、嘻哈音樂和電子音樂的元素,其最早出現在20世紀70年代后期迪斯科音樂末期。到20世紀80年代,經過70年代流行化的靈魂樂以及當時的節奏藍調演變,再融合當時放克音樂的元素,逐漸發展成了現在流行樂壇人們所熟識的廣義上的節奏藍調。當時流行音樂歌手邁克爾·杰克遜(Michael Jackson)和昆西·瓊斯(Quincy Jones)還在當時的聲音中加入了更多的電子元素,創造了一種更流暢的樂曲風格。
邁克爾·杰克遜(Michael Jackson)和昆西·瓊斯(Quincy Jones
所以在音樂本質上,現代節奏藍調已經不再具有早期節奏藍調的特征,更商業化與流行化,節奏藍調也成為唱片公司宣傳下所應用的商業代名詞。現代節奏藍調在節奏上強調弱拍上的重音(拍手、響指、鼓或其他電音效果),演唱上也延續了Soul靈魂樂的滑音及轉音特征。20世紀80年代后期開始,節奏藍調開始融入一些更多的音樂元素,使其更加的流行化。1980年后期20世紀80年代后期,節奏藍調受到嘻哈文化的沖擊,失去了一部分市場,節奏藍調音樂呈現出了同質化的特點,這些作品大都誕生自一群比較知名的制作人。由于受嘻哈文化影響,這些制作人以嘻哈音樂作為噱頭,經常在節奏藍調作品中加入嘻哈音樂的元素,并經常在他們的專輯中收錄說唱歌手,使節奏藍調音樂重煥生機。也是從20世紀80年代后期開始,節奏藍調開始融入一些更多的音樂元素,使其更加的流行化。1990年代至今1990年,Billboard重新引入R&B,對嘻哈音樂以外的所有黑人流行音樂進行分類。亞瑟小子 (Usher)、R. 凱利 (R. Kelly)、珍妮特·杰克遜 (Janet Jackson) 等新藝術家都取得了成功。
亞瑟小子 (Usher)
從這一時期開始,節奏藍調的概念更加的寬泛,泛指涵蓋了古典布魯斯音樂、放克音樂、靈魂音樂、搖滾樂、嘻哈音樂等多種音樂風格的混合音樂。這個時候的節奏藍調開始在美國進一步流行,并很快風靡全球。2004年,節奏藍調排行榜上80%的歌曲同時也躋[jī]身Hot 100榜首。這一時期是節奏藍調和嘻哈音樂在Billboard Hot 100和Top 40 Radio上的歷史最高點。大約從 2005 年到 2013 年,節奏藍調的歌曲銷量有所下降。不過,從 2010 年開始,嘻哈音樂開始從節奏藍調音樂中汲取靈感,采用更柔和、更流暢的聲音,將傳統 R&B 與 Drake 等說唱歌手相結合。
德雷克Drake
藝術特點
編輯節奏藍調在發展的過程中,結合了傳統的R&B(1940、1950年代出現的老派R&B)、流行樂(Pop)、靈魂樂(Soul)、嘻哈(Hip Hop)、放克(Funk)等風格的影響,其特點主要集中在幾個方面:節奏,低音,和聲,人聲的運用,裝飾(電子音效和音色)。其中,Melisma即興段落是判斷節奏藍調音樂的基礎,。
發展及傳播
編輯歐美地區
美國
布魯斯音樂(藍調,blues)是黑人流行音樂的代表,在20世紀初期,是美國最具影響力的曲風,亦是節奏布魯斯最早的起源之一,在1930年代初期形成了城市布魯斯,于是一些布魯斯演奏者們在此基礎上,增加節奏進去,這種節奏主要表現形式弱拍的重音,使布魯斯音樂更具節奏和舞動性;樂器也不再局限于鋼琴或薩克斯,電吉他成主要的演奏樂器,這種強勁節奏的布魯斯音樂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隨著1948年“Rhythm and Bluse(節奏布魯斯)”名詞的誕生,美國公告牌音樂雜志將這種新的布魯斯曲風”節奏布魯斯“列入的排行榜,隨后涌現了一些極具代表性的歌手,這個時期的代表人物:寇帝·梅菲(Curtis Mayfield)、雷·查爾斯(Ray Charles)、貓王”埃爾維斯-普雷斯利(Elvis Presley)、吉米-亨德里克斯(Jimi Hendrix)、詹姆斯·布朗(James Joseph Brown)等。在1960年代中期及70年代初期,靈魂樂空前繁榮,但是在1970年代隨著放克音樂(funk)和迪斯科音樂(disco)的崛起,節奏藍調的音樂形式開始多元性,融入了電子樂的元素, 這個時期的代表人物為:艾瑞莎·富蘭克林(Aretha Franklin)、馬文·蓋伊(Marvin Pentz Gay)、邁克爾·杰克遜(Michael Jackson)。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967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