搖滾(Rock AND Roll),起源于1950年代的美國, 1960年代中期演變成更全面的國際風格,稱為搖滾音樂(rock music),后者也被稱為搖滾樂。搖滾融合了鄉村音樂、“節奏藍調”。
搖滾命名
編輯“搖滾”是20世紀50年代中期才在音樂行業誕生的。搖滾這個詞的英文“Rock and Roll”,這其實是兩個動詞的結合,“rock”代表搖搖晃晃,“roll”代表滾來滾去,合起來是搖搖晃晃滾來滾去,簡稱“搖滾”。1994年“Rock and Roll”這個詞當年之所以在音樂行業被廣泛使用,主要是因為“貓王”。他標志性的舞臺動作容易讓人聯想到性暗示,于是為了形容他演出現場的獨特魅力,人們就用了一個有暗示意味的俚語為他的音樂貼上標簽,這個俚語就是“Rock and Roll”。Rock不等于Rock and Roll,甚至是為了反對Rock and Roll,才有了“Rock”這個詞。
歷史沿革
編輯1950年代
搖滾是從 1950 年代是從美國流行音樂的發展演變而來的,這些流行音樂伴隨著唱片、廣播、電影和電子麥克風等新技術的營銷。到 1930 年代,他們的綜合影響是對聲樂而不是器樂唱片的需求不斷增加,以及對 Bing Crosby 和 Frank Sinatra 等歌星的需求不斷增加。越來越多的流行歌曲是為了展示歌手的個性而不是作曲家的技巧而寫的。他們必須通過歌手的表現力來表達情感,而不是正式地作為樂譜的結果(在他演唱的歌曲中聽到的是辛納屈的感受,而不是作者的感受)。到 1950 年代初,這種新型的聲樂流行歌星需要比爵士樂或戲劇作曲家提供的歌曲更簡單、更直接的情感歌曲,大型出版商開始注意到美國南部小型唱片公司發行的藍調和鄉村歌曲
1960年代
在 1960 年代初期,青少年流行音樂聽起來不再像年輕人的流行音樂。弗蘭基·阿瓦隆(Frankie Avalon)和法比安(Fabian)等年輕的吟唱者在排行榜上被ShirELLEs等聲樂團體所取代。出現了一種新的黑白音樂混合搖滾樂:SPector 從 doo-wop 的聲樂節奏布魯斯風格中衍生出 Crystals 和 Ronettes 等女子組合的迷你劇,Beach Boys 將 Chuck Berry 重新編排為理發店風格的近距離和聲,在底特律,Berry Gordy 的 Motown 廠牌借鑒了福音音樂(首先由山姆·庫克(Sam Cooke)為青少年市場世俗化)為Supremes和Martha and the VanDELLas的節奏更復雜但同樣商業化的聲音。
1970年代
1970 年代開始于搖滾巨星的十年。對于滾石樂隊等樂隊來說,過剩成為常態,不僅體現在他們的私人財富和廣為人知的頹廢方面,還體現在舞臺和錄音室的效果和成本方面。搖滾專輯銷售的龐大規模讓音樂家以及他們不斷增長的經理、律師和會計師在與唱片公司的談判中占據了上風。然而,唱片銷量長達25年的增長已經停滯不前,經濟衰退和年輕人休閑支出競爭加劇(特別是來自電子游戲制造商的競爭)給音樂產業帶來了第一次真正的危機。英美音樂市場被整合成一個自那以后沒有太大變化的形態,而新的銷售機會則開始更加專注地追求既定的跨大西洋路線。
1980 年代和 90 年代
1980 年代,一項數字錄音新技術的發展將音樂產業從經濟危機中拯救出來。黑膠唱片被光盤 (CD) 取代,這是一場技術革命,立即產生了保守的影響。此時,最富裕的唱片購買者已經在搖滾中長大了。他們被鼓勵更換他們的唱片,在高級音響系統上聽同樣的音樂。搖滾變成了成人音樂;青春的時尚繼續出現和消失,但這些不再被視為搖滾過程的核心,而且,如果 1970 年代的搖滾巨星無法再將他們的舊唱片與新唱片的銷量相匹配,他們繼續售罄體育場音樂會,成為懷舊儀式(最出乎意料的是感恩死者)。對于新的白人行為,該行業不得不轉向另類搖滾。一種新的模式出現在1980年代的R.E.M.和90年代的Nirvana最為成功,在這種模式中,獨立唱片公司、大學廣播電臺和當地零售商為表演培養了一批狂熱的觀眾,然后由一家主要唱片公司簽約并大規模銷售。地方唱片公司實際上成為跨國公司的研發部門。數字技術的激進發展發生在其他地方,在舞蹈音樂工程師使用的用于采樣和操縱聲音的新設備中,他們已經在探索電子樂器的節奏和聲音可能性,并模糊了現場音樂和錄制音樂之間的區別,數字設備的使用率先出現在舞蹈界,并融入了各種形式的搖滾音樂制作中。
21世紀
21世紀頭十年的搖滾音樂家處于一個自相矛盾的境地,自 1960 年代后期以來推動(并被其推動)搖滾興起的商業模式利潤豐厚的專輯制造、推廣和發行似乎正處于末期危機之中。長期以來被認為在商業上沒有競爭力,因此依賴唱片公司支持的現場音樂行業蓬勃發展。作為一種音樂形式,就大眾文化影響而言,21世紀最重要的兩個流行現象與數字技術關系不大。根據ABBA歌曲改編的舞臺劇和電影《媽媽咪呀》是第一部偉大的卡拉OK音樂劇。這可能是一場流行音樂而不是搖滾表演,但它的吸引力在世界各地可以找到的大量搖滾致敬樂隊中得到了回應。對于許多搖滾樂迷來說,英國電視節目《流行偶像》(Pop Idol)及其各種國家版本(如《美國偶像》)是“制造”音樂的一個令人沮喪的例子,但它顯示了電視在協調公眾熱情方面的持續力量,更具體地說,它揭示了慣例如何搖滾民謠(世界各地此類節目的獲勝者幾乎無一例外地堅持)已成為理所當然的情感表達方式。在搖滾樂作為主流流行音樂的替代品誕生五十年后,主流流行音樂變成了搖滾樂。無論音樂產業發生什么,搖滾樂仍將是大多數人生活的音景。
藝術特點
編輯樂器
搖滾音樂的歷史也由其樂器定義。當大多數人想到搖滾樂時,會立即想到吉他。電吉他和原聲吉他從一開始就在搖滾音樂中發揮著核心作用。對于許多有抱負的搖滾音樂家來說,完善復雜或標志性的吉他即興演奏仍然是一個主要目標。低音吉他在搖滾音樂創作中也起著關鍵作用。雖然它們比主音吉他通常受到的關注更少,但低音吉他對于增加搖滾歌曲的深度和質感是必要的。鼓也是搖滾樂的核心。鼓手負責控制歌曲的節奏,讓觀眾跟上并享受音樂的節拍。雖然某些音樂流派更喜歡單獨的鼓,例如邦戈,但搖滾音樂傾向于使用包括軍鼓、低音鼓、鈸[bó]等在內的架子鼓。鼓就像吉他一樣,激發了許多鼓獨奏。
節奏
節奏是搖滾音樂的一個決定性特征。搖滾音樂傳統上建立在簡單的4/4拍節奏的基礎上,在第二和第四節拍上有重復的軍鼓回拍。
能量
搖滾是叛逆的音樂,所以它必須有很多能量。自搖滾音樂表演開始以來,搖滾藝術家一直試圖用“激情四射的表演”來激發觀眾的活力和活力。經典搖滾歌曲創作激動人心的和弦,或制作充滿活力的節拍,激發人們跳舞的靈感。無論哪種方式,搖滾樂都能激發每個聽眾的興奮。
歌詞
有些音樂流派嚴重依賴某些抒情風格。例如,民間音樂依靠歌詞來講述一個故事。在搖滾音樂中,歌詞可以有非常多樣化的主題和非常多樣化的格式。多年來,搖滾歌詞一直講述著叛逆和青春野心的故事。歌詞還可以涉及愛情、政治、生活反思等主題。最重要的是,搖滾音樂史上的歌詞一直在表達情感。
社會影響
編輯思想影響
搖滾音樂瘋狂的表象會讓很多熱愛搖滾的聽眾不經意間忽視了搖滾的內在涵義與價值。雖然搖滾音樂作為一種流行風尚,是影響世界樂壇潮流更替的風向標,不過真正挖掘其內在的本身意蘊后就會明白搖滾給聽眾帶來的真正意義,因為其不僅是一種音樂形態,更是一種人生觀和哲學態度的終極彰顯。搖滾音樂本身的內涵是非常深刻的,長此以往促使其藝術表現力得到加強,進而在充分表達作品靈魂的基礎上形成了不同的音樂色彩。伴隨著文化多元化的不斷發展,搖滾歌手將自身的內心世界與演奏作品進行相互滲透,大量內容優質且類型豐富的搖滾作品問世,從而奠定了堅實的搖滾基礎,對世界樂壇的風尚潮流也帶來了深刻的影響。
技術影響
搖滾音樂的興起對演繹技術產生了重要的影響。眾所周知,20世紀60年代的歐美樂隊主要以小樂隊為演奏單位,配備電子吉他、貝斯、架子鼓(演奏三件套),這也構成了當時風靡全球的搖滾音樂演繹方式,而它所帶來的流行風尚也從歐美逐漸影響到了日本、香港等地。搖滾樂隊在以小樂隊為單位的基礎上,開始嵌入最新潮的演繹技術——現代電聲樂器,并將之廣泛應用于各大演奏舞臺中,例如許冠杰的The Lotus樂隊、泰迪·羅賓的Playboys樂隊等,這些都充分體現出搖滾音樂對于演繹技術的變革性推動。另一方面,搖滾音樂的興起對錄音技術的變革也產生了至關重要的影響,歐美搖滾音樂的發展直接促進了現代音樂制造業如雨后春筍般快速發展壯大,是全球音樂發展劃時代的重要標志。而錄音技術的變革最典型的方面就體現在多聲道錄音技術的投入市場與廣泛應用,它的問世使音樂質感的層次更加豐富、聽感效果更加清晰、樂器搭配構成更加合理、整體視覺效果更加張弛有度等。在進入20世紀70年代以后,香港搖滾音樂在學習歐美的過程中也引進了一大批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錄音設備,這也為之后粵語流行音樂風靡整個東方世界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文化影響
搖滾音樂產生之初深受年輕人青睞的原因就是其娛樂性。伴隨著社會經濟的日益發展和年輕人思想的多元化表現,社會性和商業性逐漸成為搖滾音樂的固有屬性。這種屬性層面的變化給20世紀的音樂文化帶來了深遠的影響。此時的搖滾音樂不僅僅是一種音樂類型的代表,更是一種社會文化產物,對音樂文化發揮著至關重要的導向性作用。因此,搖滾音樂已經超脫于音樂本身,真正成為影響社會文化發展的重要元素。搖滾音樂已經不局限于一種音樂類型,更多是一種文化實踐活動的集合產物,是由搖滾演奏者與搖滾聽眾共同參與且付諸行動構建的場域。久而久之,搖滾音樂扮演著反映社會風潮和流行風尚的角色。例如《晝夜搖滾樂》促進了社會學對危險青年特征和內心世界的定義,真正對社會文化產生了重要影響。與此同時,埃爾維斯作為搖滾樂的開創者之一,其所表現出來的異性模仿行為更是作為搖滾音樂的重要表現形式被載入音樂文化發展史冊。除此以外,在經濟全球化日益深化的時代背景下,搖滾音樂的音樂特性開始逐漸淡化,反而朝向社會化和商業化的道路發展,這種精神產品在社會大環境的熔爐中不斷博采眾長、推陳出新,成為現實生活中的重要文化現象進而影響整個社會,涉及文化發展的多種維度和領域。因此,搖滾音樂對社會文化的影響體現在方方面面,其作為一種文化現象,正在以反傳統的方式不斷重塑聽眾的內心世界。
相關事件
編輯20世紀60年代的西方,這里是搖滾革命的原鄉。而早在搖滾樂初生的1950年代,它就是叛逆少年的最愛。新年伊始,在捷克斯洛伐克爆發的“布拉格之春”掀開了1968年的序幕。在蘇聯軍隊進入布拉格一個月之后,一支名為“宇宙塑料人”(Plastic People of the Universe)的搖滾樂隊成立了。1976年,“宇宙塑料人”被逮捕入獄。這激起了哈維爾的憤怒,他決心救出這支自己所欣賞的樂隊。而后哈維爾領導了一系列政治運動,并當選了新生的捷克共和國的總統。宇宙塑料人這支不問政治的搖滾樂隊,就這么與政治還是緊密相連。這是搖滾史上的一段傳奇,也成就了宇宙塑料人“世界上最偉大的地下樂隊”之名。
宇宙塑料人樂隊
1969年八月的夏天,全美國的年輕人都在涌向一個叫貝塞爾的小鎮參加音樂節。小鎮的居民擔心成群結隊的嬉皮士、酒精、毒品和狂歡會是一場災難,會徹底毀掉自己的家園。因此在音樂節開幕前一周,當地居民聯名請愿,要求取消伍德斯托克音樂節。他們聲稱為了保護家園,會在公路上站成一面人墻,以阻止嬉皮士們的到來。這個原本計劃10萬人參與的音樂節吸引來了50萬人參加。從紐約通往音樂節現場的17B號公路上, 迎來了一場紐約州有史以來最嚴重的堵車。但是在整個音樂節舉辦過程里,沒有暴力事件發生,搖滾樂讓年輕人享受了三天極度自然、自由的生活,人們相親相愛,非暴力維持了愛與和平。伍德斯托克音樂節是“最著名的搖滾音樂節”,而它的組織者是四名毫無經驗的年輕人。
1969年,因伍德斯托克音樂節引發的大堵車
2023年8月在河北省石家莊市“RockHomeTown”中國“搖滾之城”音樂演出季某演出點位,表演者向觀眾奉獻精彩的搖滾樂演出。人民視覺作為河北省的省會城市,石家莊有很多標簽,比如燕晉咽喉、北方糧倉、“國際莊”。最近,石家莊又被貼上了比“國際莊”更為洋氣的標簽“搖滾之城”,皆因其宣布舉辦“RockHomeTown”中國“搖滾之城”音樂演出季,7月至10月在市內公園、商場、地鐵、公交等多個場景舉辦免費搖滾演出和快閃活動。這座老牌工業城市也因此重新受到廣泛關注。
某演出點位
2023年11月25日,五條人樂隊在美國紐約舉行的“有朋自東方來”音樂節上表演。“有朋自東方來”音樂節首站落地美國紐約。來自“一南一北”的兩支中國搖滾樂隊“五條人”和“萬能青年旅店”的演出,掀起一股“東方搖滾熱潮”。“有朋自東方來”音樂節將持續兩天,萬能青年旅店、痛仰、房東的貓三支樂隊26日晚將在紐約繼續這股東方音樂的熱潮。
表演現場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967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