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表達方式

    編輯
    本詞條由“匿名用戶” 建檔。
    表述特定內容的要素。表達方式隨語言表達的產生發展而逐步形成。現代寫作學研究提出“表達方式”這一概念,表達方式的多種多樣構成了交流方式的豐富多彩。 表達方式,由“表達”和“方式”合成。表達是動詞,意思就是“表示思想和情感”。方式,是名詞,意思是指“說話做事所采取的方法和形式”。我們常說的“表達方式”主要是指文章的寫作方法,以及這種方法所表現出來的語言形式特點。但是,生活中,“表達”的范圍很廣,...

    表述特定內容的要素表達方式語言表達的產生發展而逐步形成。現代寫作學研究提出“表達方式”這一概念,表達方式的多種多樣構成了交流方式的豐富多彩。

    表達種類

    編輯

    表達方式,由“表達”和“方式”合成。表達是動詞,意思就是“表示思想和情感”。方式,是名詞,意思是指“說話做事所采取的方法和形式”。我們常說的“表達方式”主要是指文章的寫作方法,以及這種方法所表現出來的語言形式特點。但是,生活中,“表達”的范圍很廣,例如繪畫音樂的表達方式和文章的表達方式就不同,體育更是與眾不同,它用身體的運動直接表達鍛煉和競賽的文化含義所謂“表達方式”是人類用語言、藝術、音樂、行動把思想感情及感情色彩表示出來時所采取的方法和形式。就文章的寫作方法而言,主要有以下5種表達法記敘、說明、議論、描寫、抒情

    記敘

    記敘是寫作中最基本、最常見的一種表達方式,它是作者對人物的經歷和事件的發展變化過程以及場景、空間的轉換所作的敘說和交代,在寫事文章中應用較為廣泛,主要是把人物的經歷和事物的發展變化過程表達出來的一種表達方式。它是寫作中最基本、最常見、也是最主要的表達方式。詳情可參考詞條記敘文。

    描寫

    描寫是把描寫對象的狀貌、情態描繪出來(包括心理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神態描寫、外貌描寫、細節描寫、環境描寫、場面描寫等),再現給讀者的一種表達方式。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把人物的形態、動作或景物的狀態等具體特征描繪出來。一般分為人物描寫和景物描寫。它是記敘文,特別是文學創作中的主要表達方式之一。在一般的抒情、議論、說明文中,有時也把它作為一種輔助手段。描寫的手法運用得好,能逼真傳神、生動形象,使讀者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從中受到強烈的藝術感染。

    抒情

    抒情就是抒發和表現作者的感情。具體指以形式化的話語組織,象征性地表現個人內心情感的一類文學活動,它與敘事相對,具有主觀性、個性化和詩意化等特征。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學反映方式,抒情主要反映社會生活的精神方面,并通過在意識中對現實的審美改造,達到心靈的自由。抒情是個性與社會性的辯證統一,也是情感釋放與情感構造、審美創造的辯證統一。它是抒情文體中的主要表達方式,在一般的文學作品和記敘文中,也常常把它作為重要的輔助表達手段。

    議論

    議論就是作者對某個議論對象發表見解,以表明自己的觀點和態度。通過講事實、說道理等方法對人物或事情發表自己的觀點、看法,通常帶有較強的主觀色彩。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鮮明、深刻,具有較強的哲理性和理論深度。在 議論文 中,它是主要表達方式;在一般記敘文、說明文或文學作品中,也常被當作輔助表達手段。

    說明

    說明是用簡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狀、性質、特征、成因、關系、功用等解說清楚的表達方式。這種被解說的對象,有的是實體的事物,如山川、江河、植物文具建筑、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識、修養、觀點、概念、原理、技術等。

    表達功能

    編輯

    使用五種表達方式,作為文章的形式要素,一定要為內容表達服務。一定的內容采用不同的表達來寫作,可以產生不同的效果,這就是所謂的表達功能。五種表達方式按功能又分為兩大類,即再現客觀類和表現主觀類。

    再現客觀類

    包括敘述、描寫、說明;其共同點在于反映客觀物象,這就是說,在某地出現的事,寫出來再傳告到另一地方的人,一個行業里創造的成果再向其他行業傳遞。作者在觀察、思考與表達時,多取客觀態度,力求真實表述 客觀事物。

    表現主觀類

    包括議論和抒情。特點是表現主觀精神。議論表達作者對客觀事物的見解,抒情表達的是作者主觀的情感。一般議論文的寫作,是作者在觀察生活發現有社會意義的問題之后,有題而議才寫成文章。作者在體驗生活過程中,產生獨特的認識和感受,有感而發才寫成一篇抒情文。一句話,主觀的東西向外轉化和傳遞,即所謂表現。

    表達方法

    編輯

    寫作手法

    詩歌鑒賞所涉及的內容較為龐雜,如作家的寫作背景、常用典故、文化習俗、風格流派、思想內容、常用的表達技巧等,再加上相當多的考生對一些詩詞的風格和表達技巧方面的術語并沒有清楚的認識,復習起來倍感艱難,所以最好的方法還是對其進行舉例歸類。1、語言風格:精煉、含蓄、簡樸、清新、明快等。2 、思想內容:借景抒情、詠物言志、邊塞征戰、即事感懷、懷古詠史、羈旅生活,惜春傷春、閨怨詩、愛國詩、愛情詩、鄉愁詩等。思想感情有迷戀、憂愁、惆悵、寂寞、傷感、孤獨、煩悶、恬淡、閑適、歡樂、仰慕、激憤、堅守節操、憂國憂民等。3、表達技巧:表達方式有敘述、議論、抒情、描寫。考查的重點是抒情和描寫。抒情可分直抒胸臆、間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描寫可分動靜結合,以動襯靜,以景結情,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明暗相襯、粗筆勾勒和工筆細描;描寫順序有:所見,所聞、所感;感覺、聽覺、視覺、味覺、觸覺的變化;遠景、近景、上下;現實和神話相結合等。表現方法有渲染、烘托、映襯、反襯、化用、虛實相生、正側面相結合、情與理的結合、欲抑先揚、欲揚先抑、鋪排、含蓄、幽默、象征、聯想、想象。一些常用的修辭有比喻、諷喻、起興、借代、擬人、對偶、夸張、排比、反問、設問、襯托、反復、反語、委婉、互文、用典、化用、疊詞等。4、詩歌的個人風格:大而言之有現實主義浪漫主義兩種,各詩家在自己的創作實踐中又呈現出各自不同的特點,形成各自的藝術風格。例如:陶淵明的樸素自然,杜甫的沉郁頓挫、李白的豪邁飄逸、白居易的通俗易懂、杜牧的清健俊爽、王維的詩畫一體、王昌齡的雄建高昂、高適的悲壯蒼涼、李商隱的朦朧隱晦、溫庭筠的綺麗艷、李清照的纏綿悱惻、郊寒島瘦,“韓孟詩派”的奇崛險怪、陸游的悲壯愛國等。此外詞還有婉約、豪放之分,曲有通俗和幽默之分。總的來說,詩詞曲的特征分別是“詩莊”、“詞媚”、“曲俗”。5、篇章結構:常用的術語有層層深入、首尾呼應,有總有分,詳細得當,巧妙過渡,伏筆照應、鋪墊、卒章顯志,以小見大。

    掌握思路

    詩詞鑒賞的主要內容是:語言、形象、表達技巧、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由于是簡答題,受字數限制,因此考生在解答時必須做到審清題目要求,準確概括要點。答題時要注意:1、緊扣原詩的內容。命題者對這方面的考查目的是看看考生是否真正讀懂詩歌,因此對思想內容和表達技巧的賞析,必須結合原詩的具體內容來進行,千萬不要脫離原詩空泛而談,否則難以說明考生是讀懂了詩歌。2、點面結合。如考查對詩歌的思想內容或表達技巧進行賞析,可以在概括表述的同時,適當展開對個別詩聯的簡析。3、思想內容和表達技巧相結合。如果是對整首詩歌的思想內容或表達技巧進行賞析,往往兩者是結合在一起來進行表達的,很難孤立地回答其中一項內容,也就是說,當要求賞析詩歌的思想內容或表達技巧中的一項時,可以從思想內容和表達技巧兩方面一起來回答。4、要用規范的術語。考生在答題的時候,盡量用上面提到的那些名詞術語來解答。

    常見題型

    1、內容主旨題解題指導閱讀歐陽修《采桑子》,分析這首詞的內容主旨。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鮮。鷗鷺閑眠,應慣尋常聽管弦。風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瓊田。誰羨驂[cān]鸞,人在舟中便是仙。【解題指導】第一步認真閱讀詩句,整體感知詩歌的大致意思。第二步明確詩中提到的地點(西湖)、時間(月夜)、人物(詩人)、事件(蕩舟西湖)和主要景物(天容水色、鷗鷺閑眠、風清月白),歸納時要善于摘錄詩中的詞語組合。第三步,根據“卒章顯志”的特點揣摩詩人的思想主旨。本詩可抓住重點詞語或短語“誰羨”、“便是仙”進行理解。詩句中結尾句不是描寫,而是發議論,這正是解讀主旨的關鍵。前面景色描寫非常寧靜、美好,才會有“人在舟中便是仙”的感覺。這種鑒賞題在解答時,通常切分為兩點,一是根據詩句描述內容,二是揭示主旨。采用的作答形式是“描寫了……抒發了……”。【參考答案】這首詞描寫西湖月夜,湖水和天光相映,柔風習習,夜鳥閑眠,一片寧靜和美好的景象,好似人間仙境,抒發了詩人愛戀西湖風光和現實生活的美好情懷。2、情感思緒題解題指導閱讀白居易的《村夜》詩,分析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情感?草蒼蒼蟲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獨出門前望野田,月明蕎麥花如雪。【解題指導】第一步,找出詩中所描寫的主要景物:“霜草蒼蒼”、“蟲切切”、“月明蕎麥”、“花如雪”。第二步,仔細審視這些景物所體現的特點,想到景語皆情語,以景傳情。不難看出前者冷清、愁苦,后者明亮、美好。第三步,抓住能體現人物心態的詞語,如“行人絕”、“獨出門”等,尤其從“獨出門”可以發現詩人情感上有一個轉變過程。表現在首句和尾句上,尤其是“霜草蒼蒼”和“花如雪”,兩種景象截然不同。【參考答案】這首詩抒發了詩人由原先的孤獨寂寞,到獨自出門去排遣煩悶,看到了明麗景色而感到特別喜悅的感情變化。3、表達技巧題解題指導閱讀王勃《蜀中九日登高》,試著分析這首詩的藝術特色。九月九日望鄉臺,他席他鄉送客杯。人情已厭南中苦,鴻雁那從北地來?【注】那:奈何,為什么。【解題指導】分析詩歌的藝術特色或表達技巧,一般從這幾個方面入手:一看語言有沒有特點(淺易、典雅、悲壯、豪邁、清新、質樸、委婉、生動、諷刺、詼諧等)。二看有沒有用修辭(比喻、擬人、對比、夸張、反問、設問等)。三看有沒有用特別的表達手法(如托物言志、動靜結合、側面烘托、虛實相生、情景交融、對比映襯、聯想想象、描摹心理、刻畫細節、白描勾勒等)。頭腦中有了這幾個方面的輪廓,就可以逐一對照詩句加以審視。從語言上看,出現了口語“那”,這首詩采用近似日常口語的形式,顯得淺近親切。從修辭上看,三四兩句采用對比,尾句還運用了反問。從表達手法上看,第三句直抒胸臆,第四句卻委婉別致。經過這樣的分析篩選,就可基本把握這首詩的藝術特色了,解答起來也就有了方向,自然也就有話可說了。解答時要注意先說什么,再說什么,一定要做到思路清晰、層次清楚。如果思路不是很清晰,最好采用分點法,依次說。還要結合詩句來分析,這樣才顯得有根有據。【參考答案】在這首詩在語言上運用了日常口語,如“他席他鄉”、“那從”等,顯得淺近親切。手法上第三句“人情已厭南中苦”直抒胸中之苦,獨在南方思念親人然而卻不能北歸,而第四句則采用反問“鴻雁那從北地來”,與前一句形成強烈的對比,看似“無理之問”,卻使詩人的思親之情顯得特別真切動人。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967773/

    (15)
    詞條目錄
    1. 表達種類
    2. 記敘
    3. 描寫
    4. 抒情
    5. 議論
    6. 說明
    7. 表達功能
    8. 再現客觀類
    9. 表現主觀類
    10. 表達方法
    11. 寫作手法
    12. 掌握思路
    13. 常見題型

    輕觸這里

    關閉目錄

    目錄
    91麻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