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是一種彈撥樂器,又名六弦琴,吉他原為英語“Guitar”的譯音,“Guitarra”(吉他拉)為西班牙古語。關于它的起源有兩種說法,其一是起源于古希臘的吉他拉,另一種說法是起源于古埃及的詩琴,由阿拉伯人傳入西班牙。在十六世紀,西班牙人發明了五弦吉他,并出現第一份吉他樂譜。1790年,吉他增加了一根低音弦,改善了它的結構和律制并正式命名為吉他,隨后慢慢傳播到世界各地。
吉他命名
編輯吉他是一種彈撥樂器,“吉他”原為英語“Guitar”的譯音,起源于1620年代的法語guitare,14世紀的西班牙語稱為guitarra,源自希臘語 kithara。在后古典時期,這種古老的樂器在不同的地方發展出許多品種,保留了本地的舊名稱或其縮小形式。其中一些本地樂器隨后變得廣為人知,許多 kithara 的后代以各種弦樂器的形式進入英語,17世紀英語中該詞的其他形式包括 guittara、guitarra、gittar 和 guitarre。
歷史發展
編輯吉他起源
吉他是一種六根弦的彈撥樂器,關于它的起源說法不一,有一種說法是與小提琴一個祖先,起源于古希臘的吉他拉,后演變成維衛拉琴(Vihuela)流行于歐洲,維衛拉琴是一種平背的彈撥樂器,用手指端來演奏,表現風格與古典吉他相仿,通常稱為拉丁風格。另一種說法是起源于古埃及的琉特琴,由阿拉伯人傳入西班牙。琉特琴是一種曲背的彈撥樂器,用手指甲來掃彈琴弦,風格粗獷豪放,與現在的弗拉門哥吉他類似,通稱摩爾風格,帶有興奮、狂熱的激動效果。無論是吉他拉還是詩琴,吉他是先流行于西班牙和意大利,然后傳向歐洲甚至整個世界。
發展到第一次衰退期
在14世紀以前,摩爾人將吉他帶到了西班牙,早期的吉他有八弦、十弦、十二弦、二十弦等類型。在十六世紀,西班牙人發明了五弦吉他,并出現第一份吉他樂譜,這時這種樂器稱為維烏埃拉(Vihuela),有六對雙弦,比當時普遍使用的四對雙弦的吉他具有更高的性能。1536年西班牙作曲家路易斯米蘭出版了一部維烏埃拉曲集,是現存最古老的維烏埃拉曲集,其中包括他本人作曲的幻想曲四十首、帕凡舞曲六首以及其他樂曲,六首帕凡舞曲后來由現代著名吉他演奏家塞戈維亞、普霍爾、耶佩斯等人改編為現代吉他演奏的樂曲。當時吉他不僅在民間比較流行,在王室、貴族音樂會也可見。從17世紀到18世紀,音樂潮流由復調音樂向主調音樂轉換,吉他在構造、彈奏和曲目上并沒有適應這種轉換,因此呈現出衰退現象。這在吉他音樂史上稱為“第一次衰退期”。
第一個黃金期
1774年,那不勒斯的費迪南多·加利亞諾制作了第一個已知單弦吉他,該吉他展出在海耶博物館,它有五根單弦,鑲嵌黃銅品柱,頸部長度相當于弦長(在琴體指板第十一弦品),一個固定琴橋,一個“8”字形特征的調音琴頭,形狀與19世紀的吉他相同,只是缺少第六弦。到十八世紀,吉他因為其結構簡單易于演奏,同時琴弦數量少從而逐漸代替琉特琴,使用吉他的主要階層是新興市民,多用于獨奏、伴奏或小型合奏。西班牙的一位修道士米凱爾·卡魯西亞將五弦吉他改進為六弦吉他。18世紀后期,琴體逐漸加大,面板下的音柱改為扇形排列,增強了琴體共鳴性能和音量。記譜也由老式的圖式記譜改進為科學的五線譜記譜。吉他開始進入鼎盛時期,這個時期出現了三位著名的吉他演奏家: 西班牙的迪歐尼西歐·阿瓜多、費南多·索爾、和意大利的馬諾·米利尼亞,他們演奏的吉他曲賦予了吉他新的生命力,更為后期吉他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礎。索爾(Sor)以演奏家、作曲家的雙重身份寫下了大量吉他作品,被后代稱為“吉他史上的貝多芬”。他和好友阿瓜多(Ag~ o)及意大利的朱利亞尼(Giuiani)并稱為當代的“三劍客”。他們在演奏技法上作了廣泛的探討,如索爾用指頭彈弦,而阿瓜多用指甲彈弦,卡魯里(Carulli)、卡爾卡西(Careassi)教本也在這一時期寫成,促進了吉他的普及與提高。
第二次衰退
19世紀中葉,鋼琴、管弦樂、歌劇音樂有了更大的發展,在肖邦、李斯特無與倫比的鋼琴藝術和瓦格納輝煌的管弦樂面前,小小的吉他顯得黯然失色,創作和演奏一度陷入低潮,進入吉他的第二個衰退期。
第二個黃金期
在十九世紀后期,吉他進入第二個高峰時期,在演奏技巧、制作工藝方面日漸成熟。這個時期西班牙出現了兩位對吉他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人物弗朗西斯科·泰雷加、安德烈斯·寒戈維、雷斯(Torres),其中托雷斯被稱為代吉他制作之父,給吉他帶來了多項改革,如使用調弦方便的金屬旋鈕代替傳統的木制旋鈕,發展和定型了7根扇型音梁的經典設計等,但最重要的貢獻是擴大了吉他的琴體,使音量有了明顯的增加。泰雷加改善了吉他左右手技巧并創作了400多首吉他作品,后來被世人稱為“近代吉他之父”,而安德烈斯則培養了大批吉他藝術家,被后人稱為“現代最偉大的吉他藝術家”。
多元化發展
從二十世紀開始,吉他開始向多元化發展,并發明了電吉他,電吉他沒有共鳴箱,依靠拾音器拾取琴弦的振動發聲,擴大了音量,使吉他成為可以獨奏的樂器,逐漸成為現代音樂的主流。在二十一世紀,由于科技水平的提高,古典吉他大膽改良提升,與其他樂器的結合演奏進行了深度創作,使得古典吉他流行起來。如今,吉他已經躋[jī]身于世界上最重要的樂器之列,和鋼琴、小提琴一起常常在世界各大音樂廳中被演奏,吉他專業在各大音樂院校都被廣泛重視,并開設了吉他專業,成為世界流行樂器之一。
構造與種類
編輯構造
吉他有六根弦,又名六弦琴,從最細到最粗分為1、2、3、4、5、6弦,1、2、3為高音弦,4、5、6為低音弦。吉他由面板、琴橋、音孔、背板、指板、拉弦板、琴頸、品位、琴枕、弦軸、琴頭等部分組成。吉他的琴頭上有六個弦軸,是用來調音的機械裝置。琴頭下方是弦枕,是由骨頭或塑料制成的白色小橫條,琴弦放置于弦枕上的淺槽中。琴頸從弦枕到琴身的位置,指板通常選用烏木,指板膠粘在琴頸上并一直延續到吉他的的音孔。品絲安裝在指板上并垂直于琴弦,選用硬金屬材料,鑲嵌于指板的凹槽中。品絲之間的部分叫“品”,它把琴弦劃分為許多個‘品格’,每一‘品格’代表一個半音。現在的現代吉他通常有十九個品,也有一些有二十個或更多。弦軸用來系弦,弦鈕用來上弦(緊弦),此過程又稱調弦,指板一般是左手的活動場所,弦枕用來固定弦的位置,音品用來決定音高的品位,面板材質的好壞決定著琴的音色,護板是為避免在掃弦時劃傷面板而設計的。
種類
民謠吉他構造圖
吉他根據不同的結構和發聲原理可以大致分為原聲吉他和電聲吉他。原聲吉他又可分為古典吉他、民謠吉他,其中古典吉他一般用尼龍弦,常用來獨奏曲子、民謠吉他一般用鋼弦,適合彈唱。近年來指彈風格的流行使得鋼弦吉他在演奏風格和技巧上有了很大的突破與發展。另外,電吉他常用在搖滾、流行、布魯斯等音樂風格中。另有爵士電吉他、夏威夷電吉他等。
古典吉他
古典吉他也被稱為是西班牙吉他,指板扁平且略寬,指板上由弦枕到琴柄與琴箱結合處是12品格,音箱較厚,有19個音品,其裝有三根尼龍琴弦和三根金屬纏弦(尼龍弦外纏一層細金屬絲),琴弦橫拉于共鳴箱上,用手指撥動琴弦發音。古典吉他的應用不僅限于演奏古典音樂,在弗朗明哥音樂以及爵士音樂之中都可見到古典吉他的身影,無論是演奏姿勢還是手指指法都有其嚴格的要求,同時也因其高雅的音質及精深的技巧而被一度認為是吉他藝術的最高形式,與鋼琴、小提琴并稱世界三大古典樂器。
古典吉他
民謠吉他
民謠吉他指板較細、指板與音箱連接處是14品格,音箱較大,棱角呈方形,面板上有護板,使用鋼弦,音色清脆明亮,音量大于古典吉他,金屬感較重,它的琴弦是用六個白色固弦釘固定在琴碼上的,各弦之間距離為七毫米,它的特點主要體現在:用鋼絲弦而不用尼龍弦,個頭和古典吉他相比要大些,琴頸較細,琴身表面板上一般裝有一塊半月形保護板。另外,它的油漆往往比較花哨,琴尾有背帶扣,可以用指彈,也可以用撥片,演奏形式比較自由,常用于伴奏。
民謠吉他
電吉他
電吉他賦予了吉他類樂器以嶄新的生命力,其指板很窄,使用磁性鋼絲弦,琴體是實心的,無共鳴箱,使用磁性拾音器,根據弦振動到電聲轉換的原理用揚聲器發聲,由于音量的擴大,電吉他作為獨奏樂器就更為理想,參與伴奏、合奏也不再被其他樂器的音響所湮沒。
電吉他
匹克吉他
匹克吉他又稱為爵士吉他,琴頸比較長,指板有微小的弧度,使用鋼絲弦,其共鳴箱比古典吉他要小而且薄,面板和背板都呈弧形,面板中間沒有圓孔,只有在兩側各開的一個f 形孔,與提琴的外形相似,右手采用撥片(pick,匹克)彈撥,常用于主奏、伴奏和低音彈奏民間音樂。
匹克吉他
弗拉門哥吉他
弗拉門哥吉他琴身較大,其琴身的底板和橫板的選材與平常的吉他不同,它使用柏木和依托斯木,可以在音色上獲得特有的味道,其卷軸使用像小提琴旋鈕般的木制品,弗拉門哥吉他各弦的定音稍低,在奏強音時弦會打在指板上,發出“咯噠咯噠”的特殊音色,因演奏時需敲打面板,所以在響孔到琴馬之間加上一塊稱為“戈爾貝”的板用來固定。
弗拉門哥吉他
夏威夷吉他
夏威夷吉他外形類似于古典吉他,弦是鋼絲弦,演奏時平放在腿上,左手持金屬滑棒按弦,音棒一般長80毫米,右手戴金屬指套撥弦,音色華麗,是一件擅長表現旋律的樂器,具有獨特的風格。
夏威夷吉他
吉他的衍生樂器
尤克里里
尤克里里是夏威夷吉他的一種,比吉他小得多,只有標準吉他一半的長度,該樂器是葡萄牙四弦小吉他馬謝特琴的變種,是尼龍弦樂器,通常用拇指或指尖撥奏,在19世紀后期由葡萄牙人引入太平洋中部波利尼西亞群島(含夏威夷),隨后,尤克里里逐漸流行于美國各地。尤克里里和班卓是形似的撥弦樂器,流行于爵士樂隊、雜耍劇場等。
尤克里里
貝斯
貝斯是一件使用范圍很單一的樂器,主要擔任低聲部的演奏,但是使用時也是隨著風格的不同而變化萬千,在節奏方面具有靈活性,使得低聲部的線條更加流暢、緊密。
貝斯
音樂特點
編輯吉他音色優美、音域寬廣,既可以演奏旋律,又能奏出各種復雜的和弦與多種類型的節奏,是一種比較理想的獨奏、伴奏樂器。其音域可達三個8度,采用高音譜號,記譜比實際音高一個8度。原生吉他自帶自鳴腔,音色親和有力,其中古典吉他音色比較柔和,民謠吉他音色比較明亮。電吉他音色種類較多,比如悶音(Mute)、清音(Clean)、失真(Dist)、重金屬(Heavy)等,但是它不帶自鳴箱體,本身音量比較小,需要接通擴音器將聲音放出來。電吉他擺脫了共鳴箱的限制,擴大了普通吉他的音域,并使高把位的表現力增強。音量可大可小,音值可長可短,故比起普通吉他來,在演奏滑音、顫音和倚音方面更具表現力。自然音階共有C、D、E、F、G、A、B等十二個音,每一音都能發展成一個調,共有十二個調,吉他彈奏比較合適的調有C、D、G、A、E、F、B,其中民謠吉他比較常用C、D、G、A四個調。
演奏
編輯演奏方法
吉他的演奏方法分為兩種,第一種是彈撥式,用于旋律或分解和弦的彈奏,彈撥式有許多獨特的吉他演奏技法,比如琶音奏法、連音奏法、滑音奏法、泛音、奏法和輪指等,這些技法都可以提高吉他的表現能力。另一種是掃弦式,一般可以演奏出和弦。
演奏姿勢
演奏者演奏時要自然、放松、合理地利用身體在吉他演奏時所需用的關節和肌肉,常見的持琴姿勢有經典式、流行式和站立式三種。
經典式
首先要準備一把高度合適的椅子和一個腳凳,腳凳高度約20厘米左右。椅子不能有扶手,高度以雙腳落地后大腿與地面平行為準,為了演奏的方便,應該坐在椅子的前部,左腳向前踩在腳凳上,右腳稍往后收一些并略向右放。演奏時將吉他的下凹部放在左大腿上面,右大腿內側靠吉他的底部,琴身稍倒向人體,吉他上部與人胸部接觸,右肘部放在琴箱最突出的位置,右手搭在音孔附近,琴頸傾斜向上,琴頭略高于肩。
吉他演奏姿勢
流行式
演奏時左腿蹺到右腿上或右腿蹺到左腿上,琴身的放置方法與經典式相同,這種持琴姿勢的好處是比較自由,不用專用腳凳,多用于流行彈唱的演奏。
吉他演奏姿勢
站立式
民謠吉他演奏者除了彈與唱之外,經常伴以身體的舞蹈動作來渲染氣氛,增強演奏效果,這樣就要用背帶將琴挎在胸前站立演奏,采用站立姿勢演奏時,要注意保持琴體的穩定。
吉他演奏姿勢
演奏技巧
吉他的演奏技巧很多,下面是常用的幾種技巧介紹:保留指彈法在古典吉他中有一種技巧叫做保留指彈法,意思是左手的按弦要保持盡可能長的時間,這樣可以獲得較為豐滿的音響效果。推弦推弦是指彈響一個音高后,將琴弦向上或向下推動,然后釋放回原音高,產生無極音高變化。常見推弦的范圍是小二度、大二度及小三度,其中大小二度更為常用。在流行、搖滾、鄉村、布魯斯等音樂風格中較為常用。滑音滑音是指第一個音結束后手指滑至第二個音,第二個音用滑音的余音迅速延長,通常滑音需在同一弦上進行,按其滑動的方向分為由低音滑向高音的上滑音、由高音滑向低音的下滑音,但上滑音比下滑音容易發出聲,二度、三度的滑音最為常用,且效果較好。揉弦與悶音揉弦是一種修飾手段,彈響音符后,使音符在較小的音高范圍內變化,常用于長時值音符和充滿情感的音樂表現中。悶音是指讓琴弦振動時不完全發聲,發出音頭較強的、似有似無偏悶的音響。常用于流行、搖滾、uk、R&B等音樂風格的旋律演奏中。泛音與切音泛音是直接調用采樣音色,輸入音符,比較簡單。切音是指讓發聲音符瞬間停止,能有效加強節奏感和跳躍性,吉他掃弦時常加入切音奏法,使音樂更富節奏感和生動性。點弦點弦是一種可以彈奏出快速且連綿不絕音效的技巧,在電吉他演奏中被廣泛使用,樂譜中,點弦一般與勾弦相結合,即在點弦后要用食指向低音弦方向(向上)勾弦。擊弦擊弦是指手指快速按音,使弦與指板觸碰發聲。吉他擊弦技巧已廣泛使用,可使樂曲演奏得活躍,顯出節奏特色,尤其在節奏布魯斯(R8B)、搖滾民謠(F0 IK Rock)、拉丁、爵士樂等音樂中更具效果。
名曲名家
編輯早期吉他代表人物
納爾瓦埃斯是西班牙音樂家,他于1538年出版了音樂史上第二本維烏埃拉琴曲集(Los seys libros del Delphin),該曲集屬于歐洲早期的變奏曲類型,寫法上已具有純器樂曲的特征,為此在西洋音樂史上也受到注目。當時的西班牙把這類變奏曲稱為“互不相同的(樂聲)”。由六部分匯編而成,之后被普霍爾解讀譯成五線譜,在1945年由巴塞羅那西班牙學術研究最高會議(CSIC)出版。普霍爾后來又將收在本曲集第六分冊《變奏曲》中的本曲改編成為吉他獨奏曲,后來該曲集還出現了各種不同的版本,例如有卡貝松、西野博等人改編的吉他獨奏曲等。西班牙吉他作曲家有弗朗西斯科·泰雷加、安德烈斯·寒戈維、索爾、阿瓜多等,索爾是(1800一1840年)最卓越的吉他音樂大師,他創作了《大奏鳴曲》《魔笛主題變奏曲》《小步舞曲集》,還編著了《吉他教程》。阿瓜多作品有《慢板》(作品2之1)《皮洛涅茲》(作品2之2)《序奏與回旋曲》(作品2之3),以及《圓舞曲45首》《行板樂曲10首與小步舞曲六首》等,他還發明了專供吉他使用的譜架。
弗朗西斯科·泰雷加
卡魯里是意大利著名演奏家,有三百首以上的吉他曲,包括協奏曲、各種重奏曲、變奏曲、練習曲等。代表作有《A大周吉他協奏曲》《A大調序曲》等,還編著了《吉他演奏法》。約翰·威廉斯是澳大利亞的墨爾本人,是輕音樂創作的著名人物,其演奏風格嚴謹而富有魅力,后又轉向流行音樂和爵士音樂,他于1979年組織了名為“天空”的搖滾樂團,他演奏的曲目非常廣,從文藝復興時期直到現代派音樂,包括流行音樂、民間音樂,其中以演奏現代作品最佳,被塞戈維亞稱這是“吉他王子降臨了音樂世界”。
約翰·威廉斯
現代古典吉他代表人物
楊雪菲被BBC音樂雜志評選為世界6位頂尖古典吉他演奏家之一,是中國進入音樂學院學習吉他并取得吉他學士學位的第一人,她于1999年正式發行自己改編的首部中國作品《彝族舞曲》,還發行了專輯《中國素描》等作品。
楊雪菲
現代弗拉門戈吉他代表人物
王璨是弗拉門戈吉他演奏家、作曲家,2015年,他創辦弗拉門戈中國網站,定期發布演出信息、教學視頻、學習經驗等。2018年,他和西班牙弗拉門戈吉他演奏家布拉斯·馬丁內斯(Blas Martínez)聯合編寫《弗拉門戈吉他曲式與節奏詳解》,是中國第一本專業的關于弗拉門戈吉他的教材。
王璨
現代電吉他代表人物
吉米·亨德里克斯 Jimi Hendrix是美國吉他手、歌手和作曲人,是流行音樂史中重要的電吉他演奏者,是第一位將錄音室效果處理作為表現其音樂理念的搖滾樂手。代表作品有《Guitar Hero》《Live at the Fillmore East》等。
吉米·亨德里克斯
陳磊是搖滾標志性樂隊唐朝的主音吉他手以及中國技術派現代電吉他演奏家,吉他中國網站簽約藝人。代表作品有《愛在六弦中》等,成立了自己的音樂工作室,擔任吉他教學。
吉他手陳磊
民謠吉他代表人物
曹均是中國著名吉他演奏家,校園民謠黃金時代核心音樂家。1988年開始任著名搖滾樂隊《呼吸樂隊》吉他手,并作曲及編曲,發表作品有《太陽升》。1993年,參與竇唯《黑夢》專輯、張楚《孤獨人是可恥的》專輯錄制,擔當吉他編曲工作,并錄制專輯中所有的吉他。后于2004年,與吉他中國合作發表吉他音樂唱片一張《吉他中國1》等。
曹均
價值與影響
編輯吉他價值
吉他是典型的家庭樂器,對音樂的普及和教育起著重要的作用,另外,吉他藝術在音樂體系中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分支,因為許多古典吉他名曲根本沒有辦法用其他樂器改編演奏,其中蘊含著獨特的吉他技巧,是其他樂器無法模仿和比擬的。吉他從20世紀開始,其音樂形式明顯地向著多元化方向發展,無論是吉他演出的風格、吉他音樂的形式以及樂器本身的構造都出現雜沓紛繁的現象。古今中外,沒有一種樂器和樂器音樂像吉他那樣,有如此豐富的發展和變化的。
古典吉他價值
古典吉他作為世界三大樂器之一,在音樂發展史上具有一定地位,雖然其音域不如鋼琴及小提琴,但其藝術表現力絕不遜色,久經不衰,征服了一個又一個民族,但又表現出了不同時代、不同人對于美的共同追求,更有無數音樂巨匠留下了多首極具藝術研究價值的作品。
電吉他影響與應用
電吉他效果器的選擇、調試與應用對于現代流行音樂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對現代的吉他手來說是必須要掌握的一門技術,不單單只是音色的調節,它關乎到整個音樂的成功與否。對于現代的流行音樂來說,樂隊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整個音樂的成敗,那么樂隊的成敗直接在于每一個樂句的音色,所以設備的調試在音樂中顯得至關重要了。所以對于現代流行音樂發展趨勢來說,電聲樂隊是重要的,在樂隊中吉他手又是十分重要的。
傳承與發展
編輯吉他賽事
吉他是年輕人選學的樂器首選,吉他可以獨奏、彈唱、合奏,應用廣泛。世界各地技術高超的大師們不斷創造出反手演奏、反彈吉他、雙頭吉他等各種高難技術和性質各異的吉他。有人拿它創作搖滾、爵士、鄉村、雷鬼等各種不同風格的現代音樂。隨著電子聲音技術的發展,各種吉他還可以連接不同的效果器。常用于歌唱比賽中,常見的比賽有GCC長沙吉他藝術節,該藝術節于2012年創辦,截至到2023年已經舉辦到12屆。還有吉他平方大獎賽(簡稱GSGP),是全球樂器行業公認的具有影響力和公信力的專業國際性吉他賽事,于2014年創辦,成為連接中國和世界各國吉他教育和表演的重要平臺和紐帶。
吉他品牌
Bourgeois(布爾喬亞)是著名吉他制作大師Dana Bourgeois創立的手工原聲吉他品牌。Dana大師曾經為PRS、MARTIN都設計過吉他。每一把琴都由Dana親自挑選木料,并做最后的調校,每個月只生產30把左右,是世界上最好的木吉他之一。Larrivée是美國著名吉他品牌,由JeanLarrivee創立,以難以想象的六弦平均度和穩定性而聞名。其吉他做工精細、聲音極具特色。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9677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