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頭壞死容易被誤診、漏診是目前治療難題,由于初期癥狀常表現為大腿、膝關節或腰部疼痛,很多患者會以為膝關節、腰椎疾病治療,因其原因多樣、發病隱匿、治療周期長、致殘率高的特點,又有“股骨頭的冠心病”、“不死的癌癥”等稱號。
股骨頭感覺神經和腰存在交叉重疊,容易誤以為腰椎疾病:
股骨頭壞死以后感覺神經將疼痛信息傳遞給關節囊及髖關節感覺神經,痛覺信號一方面上傳到腰3、4神經節段,然后再上傳到大腦痛覺感覺區,如同時放射到腰部就會“感覺”腰痛;另一方面經閉孔神經放射到胯關節、大腿內側和臀部外側,而閉孔神經除了傳遞胯關節疼痛之外,還將疼痛信號傳導到股內收肌、股四頭肌及膝關節,也就是大腿中下段、膝關節部位的疼痛。而與之相同的是,第3、4腰椎周圍的肌肉、椎間盤出現病變直接“報告”給腰3、4神經節段;由腰2、3、4神經發出的股神經支配大腿肌肉(股四頭肌)的運動功能。
因此,膝蓋疼和腰疼可能是神經傳導給人的錯覺,與股骨頭壞死的癥狀容易混淆,需要經過專科醫生進行鑒別。
股骨頭壞死診斷影像學檢查:
X線片檢查:常用,簡單,直觀,可以反映壞死的范圍,部位,塌陷的程度以及增生情況。
CT:對早期的骨壞死診斷不敏感,可以準確的反映塌陷的情況。
MRI:對于骨壞死早期的診斷有特異性,可直接診斷早期骨壞死。
股骨頭壞死的X線表現:
初期:髖關節間隙輕度增寬,主要因關節軟骨增寬,股骨頭外移所致,1期2期:骨密度不均勻,關節表面不光滑,毛糙。
中期:股骨頭皮質塌陷的早期征象其內可見死骨、裂隙、硬化和透光區,股骨頭壓縮變扁平,輪廓不規則,關節腔**初因股骨頭變扁而增寬。股骨頸下方出現皮質增厚或骨膜增生,關節間隙可呈不規則變窄,髖臼關節面增生硬化,股骨頭碎塊可成為關節游離體。
晚期:股骨頭骨結構完全消失,股骨頭明顯變扁或覃狀變形,內有彌漫或局限性硬化或囊變區,關節間隙變窄,股骨頭增粗,可有關節半脫位。髖臼緣和股骨頭基底部增生變成骨贅,髖臼關節面出現硬化并囊變,股骨頭與髖臼變扁,股骨頸吸收,下肢變短。
股骨頭壞死CT表現:
股骨頭壞死的CT檢查,是從橫斷分層觀察死骨塊的大小,而且可以明確顯示囊狀改變的大小,股骨頭軟骨下斷裂骨折,股骨頭塌陷的部位和塌陷的程度。
(1)股骨頭壞死的早期階段CT檢查,X射線片檢查還不能確診時,CT檢查就可以看出病理變化。這一時期,股骨頭內可以看到多處片狀低密度影像,在片狀低密度影像中,骨小梁缺少或部分骨小梁被吸收而消失,關節間隙無改變。
(2)股骨頭壞死的中期階段CT檢查,股骨頭內出現大小不等的囊狀透光區,囊狀透光區邊緣模糊。同時可見股骨頭內,有高密度硬化性死骨。股骨頭軟骨面不規則的斷裂變形,關節間隙寬窄等。
(3)股骨頭壞死的晚期階段CT檢查,股骨頭內出現大面積的囊狀透光區,囊狀透光區邊緣模糊不清,股骨頭內大面積高密度硬化性死骨。股骨頭軟骨面不規則的斷裂變形或軟骨消失,股骨頭塌陷變形,髖臼外緣增生,髖臼骨質硬化或囊狀改變,髖關節間隙變窄或消失。
股骨頭壞死MRI表現:
早期的骨質壞死,壞死區t1w1上呈均勻或不均勻的等或低信號,t2w1上呈中到高信號。
雙線征:死骨外周為t1w1呈低信號、t2w1呈高信號。
內容由11111111111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98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