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疾病可導致髖關節疼痛不適,常見的如股骨頭缺血壞死、髖臼發育不良、滑膜炎、強直性脊柱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等,針對不同疾病,其治療方案是不同的。一般說來,如果X線片顯示關節間隙狹窄、股骨頭塌陷變形、股骨頭脫位或半脫位者,保守治療效果很差,可考慮手術治療。
對于股骨頭壞死關節疼痛患者,合理保護髖關節內關節軟骨,減緩股骨頭塌陷變形,消除炎性介質,是很重要的。
以下建議有醫學文獻、研究或指南支持,請合理選擇,自行掌握:
1. 關于運動量及運動方式: 理論上講,減輕髖關節的負荷,尤其是垂直負荷和旋轉負荷,可減輕髖關節的退變速度和程度。受累關節應避免過度負荷,應避免長久站立、跪位和蹲位。尤其減少反復蹲下站起、登山、上下樓梯等運動,必要時利用手杖、拐杖等協助活動。部分有氧運動方式如游泳、阻力不大的固定自行車、太極拳等,是可行的。
2. 應注意加強關節周圍肌肉的力量性鍛煉,例如直腿抬高、外展等肌力訓練。設計鍛煉項目以維持關節活動范圍。
3. 髖關節內有積液,有因滑膜炎導致的癥狀時,不建議過度理療,如發熱儀器過度照射、烤電、熱療、電刺激治療等。
4. 不建議長期使用所謂“保護軟骨的保健品”進行治療,因許多藥物或保健品長期應用會導致嚴重的胃腸道、心腦血管疾病風險,所以應聽從醫生建議合理用藥。
5. 對股骨頭缺血壞死等髖關節疼痛而言,目前的手術治療或保守治療,適合于不同年齡、疾病嚴重程度的髖關節,建議到正規醫療機構咨詢醫生,切勿盲目輕信非正規醫院、診所、和夸大療效的錯誤網絡宣傳。
6. 沒有所謂的“根治”“再通”股骨頭壞死的藥物或手術,包括中成藥或湯劑。也不建議進行所謂的“介入治療”、“微創再通血管”等方法。
7. 戒煙、勿過量飲酒。
8. 關于手術方式的選擇:目前國際上公認的治療股骨頭缺血壞死的“金標準”手術仍為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對于目前的“保髖”治療手術方式,諸如髓芯減壓術、打壓植骨術、旋轉截骨術、鉭棒植入術、游離腓骨移植術等,大多適合于股骨頭外形尚可,無明顯間隙狹窄的年輕患者,且能夠避免全髖關節置換的比例較低,保留髖關節的時間有限,仍缺乏足夠循證醫學數據等,需咨詢關節外科專業醫師,客觀看待,有選擇的實施。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全球百科立場,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99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