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血管疾病

    編輯
    本詞條由“匿名用戶” 建檔。

    心血管疾病

    編輯

    心血管疾病(CVD)是一類涉及心臟或血管的疾病。CVD包括冠心病(CAD),例如心絞痛和心肌梗塞(通常稱為心臟病發作)。其他CVD包括中風、心力衰竭、高血壓心臟病、風濕性心臟病、心肌病、異常心律、先天性心臟病、瓣膜性心臟病、心臟炎、主動脈瘤、外周動脈疾病、血栓栓塞性疾病和靜脈血栓形成。

    潛在的機制取決于疾病。冠狀動脈疾病、中風和外周動脈疾病涉及動脈粥樣硬化。這可能是由高血壓、吸煙、糖尿病、缺乏運動、肥胖、高膽固醇、不良飲食和過量飲引起的。高血壓估計約占CVD死亡的13%,而煙草占9%、糖尿病占6%、缺乏運動占6%、肥胖占5%。風濕性心臟病可能發生在未經治療的鏈球菌性喉炎之后。

    據估計,高達90%的CVD是可以預防的。預防心血管疾病可以通過以下方法改善危險因素:健康飲食、運動、避免吸煙和限制酒精攝入。治療諸如高血壓、血脂和糖尿病等危險因素也是有益的。用抗生素治療患有鏈球菌性咽喉炎的人可以降低風濕性心臟病的風險。在健康狀態下使用阿司匹林的益處尚不清楚。

    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的種類

    編輯

    有許多涉及血管的心血管疾病。他們被稱為血管疾病。

    • 冠狀動脈疾病(也稱為冠心病和缺血性心臟病)
    • 周圍動脈疾病-向手臂和腿部供應血液的血管疾病
    • 腦血管疾病–向大腦供血的血管疾病(包括中風)
    • 腎動脈狹窄
    • 主動脈瘤

    還有許多涉及心臟的心血管疾病。

    • 心肌病–心肌疾病
    • 高血壓心臟病–繼發于高血壓或高血壓的心臟疾病
    • 心力衰竭-由心臟無法向組織提供足夠的血液以滿足其代謝要求而引起的臨床綜合征
    • 肺源性心臟病–心臟右側出現呼吸系統衰竭
    • 心律失常–心律異常
    • 炎性心臟病
      • 心內膜炎-炎癥心臟、內層的內膜。最常涉及的結構心臟瓣膜
      • 炎癥性心臟肥大
      • 心肌炎 – 心肌的炎癥,是心臟的肌肉部分,通常由病毒感染引起,而較少由細菌感染,某些藥物、毒素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它的部分特點是淋巴細胞和單核細胞白細胞浸潤心臟。
      • 嗜酸性心肌炎?-病理激活的嗜酸性白細胞引起的心肌炎癥。這種疾病的原因和治療方法與心肌炎不同。
    • 瓣膜性心臟病
    • 先天性心臟病–出生時存在心臟結構畸形
    • 風濕性心臟瓣膜病-心臟肌肉和閥門損壞是由于風濕熱引起的 化膿性鏈球菌一組鏈球菌感染。

    風險因素

    編輯

    心臟病有很多危險因素:年齡、性別、吸煙、缺乏運動、酗酒、飲食不健康、肥胖、遺傳易感性和心血管疾病家族史,血壓升高(高血壓)、血糖升高(糖尿病)、血膽固醇升高(高脂血癥),未確診的腹腔疾病,社會心理因素,貧窮和教育程度低下以及空氣污染。盡管每個風險因素的個人貢獻在不同社區或種族之間有所不同,但這些風險因素的總體貢獻卻非常一致。這些風險因素中的一些是不可變的,例如年齡、性別或家族病史/遺傳傾向。然而,生活方式的改變、社會的變化、藥物治療(例如預防高血壓,高脂血癥和糖尿病)可改變許多重要的心血管危險因素。肥胖者的冠狀動脈粥樣硬化風險增加。

    遺傳學

    遺傳因素影響55歲以下男性和65歲以下女性心血管疾病的發展。一個人父母的心血管疾病將其患病風險增加了3倍。在遺傳關聯研究中已發現多個單核苷酸多態性(SNP)與心血管疾病有關,但通常它們的個體影響很小,并且對心血管疾病的遺傳貢獻知之甚少。

    年齡

    年齡是發展心血管疾病或心臟病的最重要風險因素,生命的每十年大約增加三倍的風險。冠狀脂肪條紋可以在青春期開始形成。據估計,死于冠心病的人中有82%年齡在65歲以上。同時,中風的風險在55歲以后每十年增加一倍。

    提出了多種解釋來解釋為什么年齡會增加患心血管疾病/心臟病的風險。其中之一與血清膽固醇水平有關。在大多數人群中,血清總膽固醇水平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在男性中,這種增加水平大約在45至50歲之間。在女性中,這種增長一直持續到60至65歲。

    衰老還與血管壁的機械和結構特性的變化有關,這導致動脈彈性的喪失和動脈順應性的降低,并可能隨后導致冠狀動脈疾病。

    性別

    男性比絕經前的女性患心臟病的風險更高。一旦過去更年期,有人認為,女人的風險是類似于一個人的從WHO雖然最近的數據聯合國糾紛這一點。如果女性患有糖尿病,那么與男性糖尿病相比,她更容易患心臟病。

    中年男性的冠心病發病率是女性的2至5倍。在世界衛生組織所做的一項研究中,性別占冠心病死亡率性別比變化的大約40%。另一項研究報告了相似的結果,發現性別差異可解釋將近一半的心血管疾病風險心血管疾病性別差異的一種擬議解釋是荷爾蒙差異。在女性中,雌激素是主要的性激素。雌激素可能對葡萄糖代謝和止血系統有保護作用,并可能直接改善內皮細胞功能。絕經后雌激素的產生減少,這可能通過降低HDL膽固醇水平,同時增加LDL和總膽固醇水平,使女性脂質代謝朝著更致動脈粥樣硬化的形式發展。

    在男性和女性之間、體重、身高、體內脂肪分布、心率、中風量和動脈順應性存在差異。在非常年長的人中,與年齡相關的大動脈搏動和僵硬在女性中比男性更為明顯。這可能是由于女性的體型較小和動脈尺寸較小而與更年期無關。

    煙草

    煙是熏制煙草的主要形式。煙草使用對健康的危害不僅來自直接食用煙草,還來自暴露于二手煙。大約10%的心血管疾病歸因于吸煙;但是,到30歲時戒煙的人與從未吸煙者的死亡風險幾乎一樣低。

    缺乏運動

    身體活動不足(定義為每周少于5 x 30分鐘的中等活動,或每周少于3 x 20分鐘的劇烈活動)是目前世界范圍內導致死亡的第四大危險因素。2008年,年齡在15歲或15歲以上的成年人中31.3%的體育鍛煉不足(男性28.2%、女性34.4%)。每周參加150分鐘中等運動量(或同等運動量)的成年人中,缺血性心臟病和糖尿病的風險降低了近三分之一。此外,體育鍛煉有助于減肥并改善血糖控制、血壓、脂質分布和胰島素敏感性。這些作用至少可以部分解釋其心血管益處。

    飲食

    飲食中飽和脂肪反式脂肪和鹽的高攝入量以及水果、蔬菜類的低攝入量都與心血管疾病風險相關,盡管所有這些關聯是否都表明原因是有爭議的。世界衛生組織將全世界大約170萬人的死亡歸因于水果和蔬菜的低消費。經常食用高能量食品,例如高脂肪和高糖的加工食品,會促進肥胖,并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食用鹽的攝入量也可能是血壓水平和整體心血管風險的重要決定因素。有中等質量的證據表明,減少飽和脂肪的攝入至少兩年可以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高反式脂肪攝入會對血脂和循環炎癥指標產生不利影響, 并且已廣泛提倡從飲食中消除反式脂肪。

    心血管風險評估

    現有的心血管疾病或先前的心血管事件(例如心臟病發作或中風)是未來心血管事件的xxx預測因子。年齡、性別、吸煙、血壓、血脂和糖尿病是未知心血管疾病患者未來心血管疾病的重要預測指標。這些措施,有時甚至是其他措施,可以合并為綜合風險評分,以估計個人將來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盡管存在各自的優點,但存在許多風險評分。其他診斷測試生物標記物仍在評估中,但目前缺乏明確證據支持其常規使用。它們包括家族史、冠狀動脈化評分、高敏C反應蛋白(hs-CRP)、踝臂肱壓力指數、脂蛋白亞類和顆粒濃度、脂蛋白(a)、載脂蛋白AI和B、纖維蛋白原、白細胞計數、同型半胱氨酸、N端前B型利尿鈉肽(NT-proBNP)和腎功能標記物。高血磷也與風險增加有關。

    抑郁和創傷壓力

    有證據表明,精神健康問題,特別是抑郁癥和外傷性壓力與心血管疾病有關。盡管已知精神健康問題與諸如吸煙,飲食不良和久坐的生活方式等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素有關,但僅這些因素并不能解釋在抑郁癥,壓力和焦慮中出現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增加。而且,即使在調整了抑郁癥和其他協變量之后,創傷后應激障礙也獨立地增加了患冠心病的風險。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114091/

    (12)
    詞條目錄
    1. 心血管疾病
    2. 心血管疾病的種類
    3. 風險因素
    4. 遺傳學
    5. 年齡
    6. 性別
    7. 煙草
    8. 缺乏運動
    9. 飲食
    10. 心血管風險評估
    11. 抑郁和創傷壓力

    輕觸這里

    關閉目錄

    目錄
    91麻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