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鎮痛腎病

    編輯
    本詞條由“匿名用戶” 建檔。

    鎮痛性腎病

    編輯

    鎮痛性腎病是由鎮痛藥物如阿司匹林、布塞丁、非那西丁和撲熱息痛引起的腎臟損傷。該術語通常指過度使用這些藥物的組合引起的損害,尤其是包括非那西丁的組合。它也可用于描述任何單一鎮痛藥物造成的腎損傷。

    鎮痛藥引起的特定腎損傷是腎頭壞死和慢性間質性腎炎。它們似乎是由于流向腎臟的血流量減少、抗氧化劑的快速消耗以及隨后對腎臟的氧化損傷所致。這種腎臟損害可能導致進行性慢性腎功能衰竭、尿液分析結果異常、高血壓貧血。一小部分鎮痛性腎病患者可能會發展為終末期腎病。

    歐洲、澳大利亞和美國的部分地區,鎮痛劑腎病曾經是腎損傷和終末期腎病的常見原因。在大多數地區,自從1970年代和1980年代非那西丁的使用減少以來,其發病率急劇下降。

    介紹

    編輯

    鎮痛性腎病患者的常見發現包括頭痛、貧血、高血壓(高血壓)和尿液中的白細胞(白細胞尿、膿尿)。一些鎮痛性腎病患者的尿液中也可能含有蛋白質蛋白尿)。

    并發癥

    鎮痛性腎病的并發癥包括腎盂腎炎和終末期腎病。預后不良的危險因素包括復發性尿路感染和持續升高的血壓。鎮痛劑腎病似乎也增加了患泌尿系統癌癥的風險。

    病理生理學

    編輯

    血管的瘢痕形成,稱為毛細血管硬化,是鎮痛性腎病的初始病變。在腎盂、輸尿管和供應腎單位的毛細血管中發現,毛細血管硬化被認為??會導致腎乳頭壞死,進而導致慢性間質性腎炎。

    非那西丁和其他鎮痛劑如何導致這種損害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認為,非甾體抗炎藥的腎臟毒性和退熱藥非那西丁和撲熱息痛可能共同引起鎮痛性腎病。一個調查委員會在2000年報告說,沒有足夠的證據表明非非那西汀鎮痛劑本身與鎮痛性腎病有關。

    阿司匹林和非甾體抗炎藥

    適當的腎功能取決于足夠的血液流向腎臟。腎臟血流是一個復雜、嚴格調節的過程,它依賴于多種激素和其他小分子,例如前列腺素。在正常情況下,腎臟產生的前列腺素E2(PGE2)是維持足夠的血液流向腎臟所必需的。像所有前列腺素一樣,PGE2的合成依賴于環氧合酶。

    阿司匹林和其他非甾體抗炎藥是環氧合酶的抑制劑。在腎臟中,這種抑制會導致PGE2濃度降低,從而導致血流減少。因為流向腎臟的血流首先到達腎皮質(外部),然后到達腎髓質(內部),所以腎臟的深層結構對血流減少最敏感。因此,被稱為腎乳頭的腎臟最內層結構尤其依賴于前列腺素的合成來維持足夠的血流。因此,抑制環加氧酶會選擇性地損害腎乳頭,增加腎乳頭壞死的風險。

    非甾體抗炎藥對接受麻醉的健康狗的腎功能沒有不良影響。大多數健康的腎臟含有足夠的生理儲備來補償這種非甾體抗炎藥引起的血流量減少。然而,那些受到非那西丁或撲熱息痛的額外傷害的人可能會發展為鎮痛性腎病。

    非那西丁和撲熱息痛

    目前尚不清楚非那西丁是如何引起腎臟損傷的。Bach和Hardy提出非那西丁的代謝物會導致脂質過氧化,從而損害腎臟細胞。

    撲熱息痛是非那西丁的主要代謝物,可能通過特定機制導致腎損傷。在腎細胞中,環氧合酶催化撲熱息痛轉化為N-乙酰基-對苯醌亞胺(NAPQI)。NAPQI通過與谷胱甘肽(一種天然抗氧化劑)的非酶結合來消耗谷胱甘肽。隨著谷胱甘肽的消耗,腎臟細胞變得對氧化損傷特別敏感。

    鎮痛腎病的診斷

    編輯

    診斷傳統上基于上述臨床發現并結合過度使用鎮痛劑。據估計,在鎮痛性腎病的證據在臨床上變得明顯之前,必須消耗2至3公斤的非那西丁或阿司匹林。

    一旦懷疑,鎮痛性腎病可以使用無對比的計算機斷層掃描(CT)成像以相對準確的方式進行確認。一項試驗表明,CT成像中乳頭狀化的出現對于鎮痛性腎病的診斷具有92%的敏感性和xxx的特異性。

    治療

    編輯

    鎮痛性腎病的治療始于停用鎮痛劑,這通常會阻止疾病的進展,甚至可能導致腎功能正常化。在第5期慢性腎病患者中,可能需要進行腎臟替代治療。

    鎮痛腎病的歷史

    編輯

    鎮痛劑是一類廣泛用于治療疼痛的藥物。它們包括阿司匹林和其他非甾體抗炎藥(NSAID),以及退熱藥撲熱息痛(在美國稱為對乙酰氨基酚)和非那西丁。非那西丁于19世紀后期推出,曾經是歐洲、澳大利亞和美國部分地區混合鎮痛劑的常見成分。這些鎮痛藥含有阿司匹林或其他非那西丁、撲熱息痛或水楊酰胺以及咖啡因或可待因的非甾體抗炎藥。

    在1950年代,Spühler和Zollinger報道了腎損傷與長期使用非那西丁之間的關聯。他們指出,非那西丁的長期使用者發生特定腎損傷的風險增加,即腎乳頭壞死和慢性間質性腎炎。這種情況被稱為鎮痛性腎病并歸因于非那西丁,盡管沒有證明xxx的致病作用。然而,隨著更多關于長期和過量使用非那西汀導致腎損傷風險增加的報道,非那西汀在1960年代至1980年代期間在幾個國家被禁用。

    鎮痛腎病

    隨著非那西丁的使用減少,作為終末期腎病原因的鎮痛性腎病的患病率也有所下降。例如,來自瑞士的數據表明,終末期腎病患者的鎮痛性腎病患病率從1981年的28%下降到1990年的12%。在瑞士進行的一項尸檢研究表明,鎮痛性腎病的患病率在總人口同樣減少了;1980年的患病率為3%,2000年為0.2%。

    雖然這些數據表明鎮痛性腎病在某些地區幾乎已被消除,但在其他地區,這種情況仍然存在。值得注意的是,在比利時,1984年接受透析的人中鎮痛性腎病的患病率為17.9%,1990年為15.6%。Michielsen和deSchepper認為,比利時接受透析的人中鎮痛性腎病持續存在不是因為非非那西汀鎮痛劑,而是因為比利時接受更高比例的老年人進行透析。根據這些作者的說法,更大比例的人患有鎮痛性腎病,因為比利時有更大比例的透析患者長期使用非那西丁。

    術語

    編輯

    鎮痛性腎病一詞通常是指過度使用這些藥物的組合引起的損害,特別是包括非那西丁的組合。出于這個原因,它也被稱為鎮痛藥濫用腎病。Murray更喜歡判斷力較小的鎮痛藥相關腎病。這兩個術語都縮寫為首字母縮寫詞AAN,這種情況也眾所周知。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135450/

    (3)
    詞條目錄
    1. 鎮痛性腎病
    2. 介紹
    3. 并發癥
    4. 病理生理學
    5. 阿司匹林和非甾體抗炎藥
    6. 非那西丁和撲熱息痛
    7. 鎮痛腎病的診斷
    8. 治療
    9. 鎮痛腎病的歷史
    10. 術語

    輕觸這里

    關閉目錄

    目錄
    91麻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