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沙溪公園1958年置沙溪,1984年設區,1986年建鎮。1996年,轄大同、濠涌、敦陶、秀山、沙平、大兜、新石門、新、豪吐、龍瑞、云漢、樂群、龍頭環、圣獅、象角、嵐霞、嶺后亨、下澤、中興、申明亭、厚山、港園、涌頭、涌邊、崗背、水溪、板尾園27個管理區(村)和沙溪居委會。
2000年,沙溪鎮轄匯源、下朗2個社區和大同、濠涌、敦陶、秀山、沙平、大石兜、新石門、新、豪吐、龍瑞、云漢、樂群、龍頭環、圣獅、象角、嵐霞、嶺后亭、下澤、中興、申明亭、厚山、港園、涌頭、涌邊、崗背、水溪、板尾園27個村。
行政區劃
截至2013年,沙溪鎮下轄1個社區和15個村。分別是:匯源社區、康樂村、龍山村、龍瑞村、云漢村、樂群村、龍頭環村、圣獅村、象角村、沙溪村、虎遜村、濠涌村、涌頭村、中興村、涌邊村、港園村。
行政代碼 城鄉分類 名稱 442000106001 111 匯源社區 442000106201 112 康樂村 442000106202 111 龍山村 442000106203 112 龍瑞村 442000106204 112 云漢村 442000106205 112 樂群村 442000106206 112 龍頭環村 442000106207 112 圣獅村 442000106208 112 象角村 442000106209 112 沙溪村 442000106210 112 虎遜村 442000106211 112 濠涌村 442000106212 112 涌頭村 442000106213 112 中興村 442000106214 112 涌邊村 442000106215 112 港園村
地理 境域
沙溪鎮位于市境西部,東與石岐城區接壤。西南鄰大涌鎮,西接橫欄鎮,北連東升鎮坦背、西區沙朗,南與南區隔岐江河與,中山二、三橋相交通。總面積55平方公里。
氣候
沙溪鎮處于北回歸線以南,熱帶北緣,光照充足,熱量豐富,氣候溫暖,屬帶季風氣候。
境xxx勢南高北低,丘陵與平原各半,東南和中南部為丘陵臺地,一般海拔20多米。主要山崗有鳳凰山、碼頭山等。位于南部的鳳凰山海拔64.3米,為全鎮最高點。北部和西部為沖積平原,河涌交錯,岐江河、獅滘河流經境內。[2]
沙溪鎮地處低緯度區,全境均在北回歸線以南,屬帶季風氣候,光熱充足,太陽輻射能量豐富,歷年平均太陽總輻射量達445155.4焦耳/平方厘米。
土地資源
2011年,沙溪鎮有耕地2.7萬畝,全年水稻面積9300畝,蔬菜面積2.76萬畝,魚塘7000畝。[3]
人口民族 人口
截至2013年末,常住人口12.17萬人,戶籍人口6.54萬人。有海外僑胞、港澳臺8萬人,僑團組織10個。
民族
居民以漢族為主。1990年7月全國第四次人口普查,戶籍人口中有回族、苗族、壯族、滿族、侗族、畬族、土族、仫佬族、土家族、瑤族10個少數民族,人數135人,占總人口0.22%,多因工作調動和婚姻遷入。[2]
經濟概況 綜述
2013年,全鎮生產總值98.99億元,比2012年增長10%;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40.6億元,比2012年增長12%,第三產業增加值47.2億元,比2012年增長9%;固定資產投資27.3億元,進出口總額4.72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總額305萬美元;公共財政收入6.95億元,比2012年增長2%;國地稅收入11.8億元,比2012年增長0.68%;居民人均年純收入2.2萬元,比2012年增長12.7%;農民人均純收入 1.92 萬元,比2012年增長12.5 %;各項存款余額143.1 億元,比2012年增長12 %;各項xxx余額85.4億元,比2012年增長27.5 %;三次產業結構比例調整為2.6:50.4:47。[4]
xxx產業
經濟概況2013年,沙溪鎮農業總產值4.43億元,比2012年增長11.28%。村集體經濟總收入2.81億元,比2012年增長8.6%。種植水稻4650畝,總產量3295噸;蔬菜7998畝,總產量5.9萬噸;水果1863畝,總產量808噸。生豬存欄量1.68萬頭,“三鳥”(指雞、鴨、鵝)存欄量52.8萬羽。投入1300萬元,完成沙溪涌護岸清疏、六鄉涌護岸加堤二期、象角頃八涌護岸清淤及電排站維修等16項水利基建工程。投入30萬元,對中順大圍沙溪堤段實施堤圍培土、丁壩拋石、堤段砼面修復及澆灌瀝青等養護工程。建設硬底化主干農4公里,龍山村、象角村中低產農田。建立新品種試驗區20畝,引進新品種水稻9個。建立金農絲苗高產示范區100畝,開展高產栽培示范。引導農民集約化發展,成立鐵皮石斛、苗木盆景、斑點叉尾鮰和龜鱉等專業合作社4個。2013年,龍瑞村獲廣東省農業廳、廣東省住建廳授予廣東省首批“廣東名村”稱號。[5]
第二產業
沙溪鎮工業體系沙溪鎮工業體系以服裝為主,家具、制藥、電子、飲料、化工、五金、家電、食品等共同發展。2013年,沙溪鎮有工業企業2087家,年內新增846家,工業總產值176億元,規模以上企業產值151億元。其中,服裝產業產值120億元;紅木家具產業產值30億元。全鎮有省級以上名牌名標10個,通偉服裝有限公司“東方兒女”品牌通過廣東省名牌復評,沙溪鎮工業發展有限公司“沙溪”商標通過廣東省名標復評。組織通偉服裝有限公司、基業時裝有限公司等企業參加2013深圳國際服裝貼牌加工博覽會、時裝節(秋冬系列)等。[5]
第三產業
沙溪星寶文化廣場2013年,沙溪鎮第三產業增加值46.48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的47%。沙溪星寶文化廣場成功申請為市年度服務業重大投資項目。全年引入中國紅木博物館、隆都國際精品設計酒店等服務業項目3個。中國(沙溪)時尚創意城第二期工程啟動。全鎮有住宿餐飲企業670家,物流企業90家。奧園商貿城、時代傾城商貿中心、合富商貿城、紅木家具商貿城、盈聯匯國際家具廣場處于建設階段。全年房地產業實現增加值8.8億元,商品房銷售面積35.36萬平方米,商品房銷售額21.73億元。與聯通推廣手機終端智能電子商務應用,完成“魅力沙溪”、通偉服飾等應用軟件(APP)技術開發。推進大自然廣場億下電子商務產業園項目建設,項目選址沙溪鎮新濠南60號大自然商貿廣場內建成O2O社區電商服務體驗中心。11月,與小欖鎮聯合舉辦“淘寶清倉”活動,4天售出近1萬件產品,銷售額近1000萬元。全鎮品牌服裝于11月11日“雙十一”當天網上銷售額6000萬元。舉辦“廣貨網上行”之電子商務大講堂(中山站)等電子商務活動12場次。全年全鎮電子商務交易額約15億元,電子商務主體約8家。[5]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中山市沙溪中學截至2013年,沙溪鎮有公辦中小學16所,其中職業中學1所,普通高中1所,初中2所,小學12所,民辦學校2所(含小學1所、九年一貫制學校1所)。在校學生2.21萬人,教職工1220人。幼兒園30所,在園幼兒7102人,教職工712人。2013年,全年投入教育經費2.17億元,設立助困助學專項經費20萬元。投入630萬元,在申明亭學校、華強學校、沙溪理工等學校開展校舍加固工程。云漢小學教學樓重建工程處于施工階段。樂群小學成功創建為市一級學校。厚山、真善美、陽光半島、道光、上陸5所幼兒園創建為市一級幼兒園。11所幼兒園創建成為廣東省規范化幼兒園。職業高中學生每人每年獲國家助學金1500元。龍山中學高考本科上線804人。沙溪理工學校學生參加2013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獲一等、二等各1個。
衛生事業
截至2013年,沙溪鎮有二級甲等醫院1個,社區衛生服務站11個,衛生站1個。有病床床位160張,衛生技術人員242人。2013年,年門診量71.07萬人,出院1.27萬人,手術1327臺。隆都醫院綜合大樓于2013年12月進入綜合驗收。建立電子健康檔案8.4萬份,其中高血壓病患者健康管理5528人、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1631人、產后訪視服務3056人、結核病患者管理126人、殘疾人康復服務1195人。
文化事業
?沙溪鎮有修身學堂55個,2013年建成龍瑞養生修身學堂、濠涌粵曲以及申明亭小學新沙溪人子女古箏特色修身學堂3個。鎮修身學堂和益和堂制藥廠修身學堂獲評為全市優秀修身學堂。年內由中山市沙溪鎮人民編著并經中山新華商務印刷有限公司出版社出版《鶴鄉雅韻》詩詞集、《心事浩茫連廣宇——記靄培家族》和《沙溪民間文化》3本歷史文化叢書。3月12日—4月22日,舉辦首屆民俗文化節,活動內容包括攝影比賽、征文、五地名家書畫聯展、“四月八”民間藝術大巡游、粵曲邀請賽等。舉辦2013年沙溪美食歡樂節,接待游客和市民5萬人次。鎮宣傳辦組織排練的《鶴歌·家鄉美》《鶴歌新唱·滿歸》《兒歌·人客到》節目參加中山市2013年青少年民歌民謠創作大賽獲組織和原創作品優秀。鎮文化志愿者隊伍參加中山市第六屆合唱節廣場歌詠大賽獲特等。舞蹈節目《夢歸》和《身邊xxx》獲中山市首屆音樂舞蹈花會銀和優秀。鎮攝影協會會員參加省市各級攝影比賽獲一等64個、二等103個、三等152個。暑假期間舉辦各類少兒公益藝術培訓班9期,參加培訓500人次。全年舉辦“荷情荷理”——肖偉工筆畫作品展、“走進”采風詩畫作品展、中山市書法家協會楹聯作品展、沙溪鎮美術教師第三次寫生作品展和夢浣沙溪”——四人書畫展等展覽活動20場次。農村(社區)文化室實現高標準全覆蓋,其中有特級文化室4個、一級文化室5個、達標文化室7個。[5]
交通情況
沙溪地處中山市中心,西臨橫欄古鎮,東臨石岐,上行是小欖南頭,占盡地利人和,貫穿沙溪的道交通網四通八達,中山汽車總站就在沙溪龍瑞和云漢一帶,附近是G105國道,國道縱貫中山,南至三鄉,坦洲,北至順德。[6]
風俗民情
沙溪“四月八”習俗
沙溪鎮圣獅村和象角村于每年農歷四月初八舉辦民俗巡游活動。“四月八”當天,村民在祭拜完大王廟和廟后開始繞村內一圈巡游。2013年巡游活動公開接受新老沙溪人報名,特邀圣獅小學、沙溪華強等學校的新老沙溪人參與活動,巡游表演包括有木龍、金龍、鳳、醒獅、魚蝦蟹田螺、蚌娘、大頭佛等,吸引市內外近5000名群眾圍觀。“四月八”活動讓新老沙溪人關注和了解圣獅村歷史,促進新老沙溪人融合共處,傳承地方傳統文化。
鶴舞、鶴歌
沙溪鎮 “鶴舞”是一種特有的地方民間藝術。明朝時,沙溪申明亭一帶學風濃厚,文武科舉多有中的,授官出仕者眾多,又因為村邊有一池塘,是白鶴棲息生養之地,村民稱之為鶴地。在方言中,“鶴”與“學”發音相同,沙溪申明亭人為了向學,文化,鼓勵后輩,立“一鶴沖天”之志,因而產生了“鶴舞”。之后,還衍生出一種脫胎于舊體詩詞,用方言(隆都話)演唱的“鶴歌”。[7]
龍舞、鳳舞
沙溪的龍舞,源于古象角村,在明末清初,這個村發
生了一次疫病,為了祛邪消災,村民就派鄉紳到有“龍“的南粵古鎮佛山,請來了“龍”舞。自此,每逢民間重大節日,特別是農歷四月初八,便舞龍,祈求平安吉祥。
有“龍”之后,晚清同治年間,有村民彭述,為成“龍飛鳳舞”氣象,自己動手扎作成鳳,還日夕抽空在河堤、壙基邊觀察鸛鶴譽鳥飛翔、覓食、嬉戲等動作,悟出一套鳳舞的基本動作架構,創作了自成一體系的“龍鳳舞”。[8]
獅子舞
舞獅在沙溪地區是一種最為普及、最經常性的群眾活動,而且幾乎沒有間斷過每逢節日的到來、喜事慶典等場合少不了它的助興表演。沙溪鎮醒獅團也頗負盛名,有上亨、涌頭、龍頭環、龍聚環、溪角、塔園、下澤等醒獅團。[9]
榮譽稱號
沙溪鎮獲中國休閑服裝名鎮、中國休閑服裝生產、中國百佳產業集群、國家衛生鎮、中國綜合實力千強鎮、廣東省教育強鎮、全國生態鄉鎮、中國紅木家具之都、中國紅木文化鎮等稱號。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15667/